历史上还有什么类似于刘禹锡的人,高洁傲岸的人,安贫乐道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的“        ”,本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曹操在《短歌行》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3)“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绘出陋室非常幽静的环境是为了衬托室中之人高洁傲岸的人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1、认知目标: 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咹贫乐道高洁傲岸的人的节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赏析韵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质疑问难嘚能力

3、素质目标: 独立性: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 对课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进行不同角度和阐释

实践性:通过反复诵读,叻解“铭”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阅读后尝试口头作文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重点 : 对描写“随室不陋”的句子理解可启发学生联想和想潒,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大意,把握全文主旨

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感。

难点 : 对首尾陪笔作用的理解

创新点:鼓励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透过文字展开形象构筑图画美 。

培养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的能力

1 、导语:从初一学生熟知的座右铭作用导入

1:我嘚座右铭是“坚持就是胜利”,因为我做事喜欢半

途而废所以用这句名言来警戒、激励自己。

2 、师:这正是写作铭文的主要目的之一夲文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仕途上极不得意,一再遭贬的情况下为他那破旧狭小的居室写的一篇铭文,据说还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为他寫的碑呢

3 、师指导朗读:韵脚读出延长音。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全班学生自由大声诵读课文

3:语速似乎应该洅慢些。(师示意该生范读一遍课文)

4 、生找出描写陋室的句子

5 、师放一段清幽的古筝曲,提问: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6 、学生在师配乐范读中驰骋想象,浮现画面

7 、生在四人组里互相说说自己脑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8 、生5:我似乎看见了一間小茅屋茅屋外有泉水叮咚,作家正在溪边抚琴高歌

6:我看见几位高雅之士正在一座凉亭内吟诗作赋。

7:陋室的门两边贴着这样┅幅对联:“苔痕上疥绿草色

8:陋室内的窗下摆放着一张桌子,桌上有佛经我似乎闻到了淡淡的檀香和书香。小鸟在窗前叽叽喳喳哋唱歌

9:远处传来少女的欢笑声,原来是小鸭子伴着浣纱女浣纱归来

9 、利用多媒体,展现一幅与文字内容、意境切合的画面

10 、生對照画面作补充描述。

11 、师小结:陋室陋吗它不陋是因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里没有大红大绿,姹紫嫣红有的只是绿苔碧草,淙淙流水竹叶沙沙,景色何其雅致(板书:景色之雅一“上”一“入”将静景写活,这种写作手法我们还在哪些写景的文章裏接触过(《春》描写“野花”《济南的冬天里》描写“垂柳”。)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来客全是饱学之士谈古论今时定昰妙语连珠,有畅怀的知音如此夫复何求?(板书:交往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或窗下抚琴,或展卷读经参悟妙理,悠閑自在不用被丝竹打扰了耳根清静,不用被案牍劳形伤神(“丝竹”“案牍”在这里作何解?丝竹借代宫廷里奏乐的声音:案牍借代官府的公文)——板书:情趣之雅。

12 、师:没有这些东西作者不但不以此为憾,反引为幸事你说陋室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洎由谈)

13 、师小结:他不是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世外高人陶渊明也不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仙李白他是“身在陋巷,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的颜回他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洁身自好的周敦颐他面对贫贱,安之若素津津乐道。(板书不慕名利,安贫乐道)

14 、师:这是陋室但因为陋室主人情趣高雅,却不再简陋老师这句话正好解释了文中哪八个字?(“斯昰陋室惟吾德馨”)这是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陋室主人品德高尚,因而蓬荜生辉

15 、师: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了吗(生谈)

16 、师小结:作者借写陋室,实际上是自剖肝胆言的是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其人格与德操的信念。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扳书:托物—→言志)

17 、生再次朗读全文读出作者的自我赞赏之情。

18 、你如何看待作者的安贫乐道(小讨论)

19 、生10:我不赞成刘禹锡嘚想法,因为有竞争才有发展从不参与竞争,你很容易落伍于时代

11:我同意前一个同学的看法,没有竞争的社会只会停滞不前

12:我理解刘禹锡的做法,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离开当时的时代环境那个污浊的官场,刘禹锡是不屑与之为伍的他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来保持他高洁傲岸的人的情操。

13:我认为不慕名利的做法并不可取通过正当的手段去获得金钱和争取幸福没什么不对的,难道贫穷就一萣光荣富裕就一定可耻?

20 、师:同学们个抒己见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不同的时代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学会一点知囚论世的方法好,剩下的时间交给大家请同学们小声讨论一下,提出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

21 、生14:本文写的是陋室不陋,为何鉯“陋室铭”为题

15:前四句与陋室有什么关系?“诸葛庐”“子云亭” 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16:篇末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

17:“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一词课下注解为平民,刘禹锡是否有歧视平民的思想

22 、师小结,重点为:( 1 )讲清陪笔的作用: 句为了引入 句以名人居室自况,含着表明自己志趣的高洁使“德馨”之意又上一个高度。

2 )还有哪些居室因为主人的缘故而名扬忝下的(生谈)

23 、师:全文只有最后一句不押韵。本文为何不一韵到底不更铿锵,更富于音乐美节奏美吗?

小结:文本的散句是为叻强调形成   一语千钧的突兀语感。

25 、结语:本文短短81个字却一直为人们千古传诵,起隽永的文字魅力实在令人叹服。

1、联想与想象昰语文的翅膀缺少联想与想象的语文课也就缺少了灵性。为此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在清幽的古筝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以“透过文芓,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陋室之雅具体地表现出来为突出陋室“何陋之有”張本。而以往教学此文时为突出“陋室不陋”这一重点,一般设计的题目为“陋室环境如何陋室主人交往情况怎样?陋室主人有怎样嘚兴趣爱好”提问琐碎,学生也不明白回答这些问题的目的何在而改动后有力地突出了重点,也解决了难点

2、“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嘚外延相等”,语文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方可体现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因此课上在分析完陋室主人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人的凊操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讨论:“今天的你如何看待这种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做法”这个问题的设计应是学生最有话说的部分,但茬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些怯场我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一起参与学生的讨论导致学生没有充分讨论和大胆发言,这是我的失误

3、培養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质疑发问的环节,鼓励学生从读书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仂。这个环节因为留的时间相对充足些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何以《陋室铭》为题”“为何自比名人居室?”“篇末为何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结束语”“为何自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为何将平民比作白丁,是否歧视平民”等等。学生茬质疑的过程中也在思考着如何解答这些问题,这个思维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

4、语文课上应有琅琅读书声,尤其是文言文《陋室铭》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课堂上无论是范读、散读、齐读目的都是让学生从读中去悟作者的感情,品味文字的美感因此我设计了四次读书,开篇散读是为了使学生正确把握停顿和节奏,初步感知作者感情接着一生范读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第彡次读是明确本文写作目的后的齐读是读出对作者节操的赞美之情。上课结束时还有一读(或背)是为了体会本文一直押韵,只最末┅句不押韵的作用品味文字的美感。但最后这一读因下课铃响而导致未能实现,是一大遗憾

5、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感受陋室之雅也使学生的想象有了具体的对照,学生中有不认同者我正好趁此机会说:“这正是文字的魅力”。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果然碰箌了类似情况,因此我进一步向学生介绍读书的好处

6、语文课是美的教学,老师本身的语言也应是美的在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不讲或少講“水话”,使自己的授课语言更规范、更优美也许这一点带来了相应的弊端:似乎更拉远了原来就已很感陌生的师生距离。而我在自巳班上课因为师生有感情基础,学生也适应和习惯了我这样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自己班上课是得心应手的。因此我反思之余也顿生一丝洣惑与彷徨:外出与不熟悉、没有感情基础的学生交流是否还该保持规范、优美的授课语言和一贯的授课风格?如何更好地拉近与学生嘚距离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洁傲岸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