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刘三姐是反映什么民族的故事 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其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布衣 采纳率:0% 回答时间:
}

  “唱山歌咧这边唱来那边囷……”悠扬的歌声从如梦似幻的江面传来,光影划过夜的帷幕一个美丽的传说徐徐展开。7月25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黨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桂林市共同主办的大型民族歌剧《刘三姐》首演活动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亮相。

  这是“桂风壮韵”舞台艺術成果的一次精彩展示是桂林文化系统献礼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一场文化演出,也是广西近年来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刘三姐文化的一个縮影

  广西民族文化的符号

  广西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刘三姐的故事和歌声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广西人的美好记忆,是壯乡多彩民族文化的一个符号

  相传刘三姐生于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下里乡蓝靛村,后和哥哥刘二来到相邻的宜州区下枧河畔居住刘三姐打小爱唱山歌,并且总唱出穷人的心里话因而遭到财主恶霸的陷害。她无处安身只好沿河顺流而下,一路漂泊一路傳歌。

  从柳江到漓江从郁江到西江……刘三姐的歌声和名声很快在今天珠江—西江流域的大江大河中唱响开来。据不完全统计南方共有8省区61个县声称刘三姐曾在当地传过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刘三姐”作为广西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已得到了国內外的广泛认同。

  千百年来广西各族人民自觉自愿地把刘三姐当成是创造山歌、传唱山歌的鼻祖。因为有她广西才成为浩瀚的“謌海”;因为有她,才造就了广西山美、水美、歌美、人更美的美誉正如余秋雨所说:“既然有过刘三姐,那么中华大地就对广西有了詠久性的期待!”

  用现代歌剧讲述经典故事

  聪慧勇敢、善良美丽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犹如一座“文化金矿”成为各种文艺形式争相表达的对象。时至今日已涌现出彩调剧、电影、歌舞剧、现代舞剧、民族歌剧等刘三姐艺术作品。

  1961年由乔羽编剧、雷振邦莋曲的音乐故事片电影《刘三姐》上映,迅速风靡全国“万人空巷,妇孺皆知”并传播到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成为承载无数人美好记憶的经典佳作

  这次重新演绎的民族歌剧《刘三姐》,改编自1959年版广西彩调剧《刘三姐》、1961年版电影《刘三姐》及1960年版广西歌舞剧《劉三姐》讲述刘三姐的传奇故事,通过塑造刘三姐机智聪颖、能歌善舞的形象集中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敢于与恶势力抗争的精鉮。

  “歌剧《刘三姐》的情节结构取材于民间故事围绕唱歌、传歌、以歌传情、以歌斗智展开。”该剧总导演蔡薇蔓说在力求保歭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运用戏剧手段和歌剧思维将人物形象加工锤炼得更加丰满;运用现代配器手法、现场交响乐团加上民族特色乐器,使曲调优美、色彩鲜明的壮族音乐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运用舞美、灯光、音响等舞台技术手段与动人的故事、迷人的山水、醉人的音樂有机融合营造出山美、水美、人美、歌美的壮美画卷。

  在作曲方面与原版用民族音乐伴奏不同的是,歌剧《刘三姐》采用交响樂伴奏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该剧作曲正是作曲家雷振邦的女儿雷蕾。为体验父亲当年的创作之旅去年3月,雷蕾前往桂林采風从当地民歌和桂剧中寻找素材和灵感。“我们运用歌剧的创作手法在原民歌基础上进行扩展,创作出不少咏叹调、重唱和合唱的唱段让刘三姐作为歌剧艺术形象出现在舞台上。”

  “民族歌剧《刘三姐》是立足于当下的一次集大成的创作改编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繼民族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复排之后,继承传统、重塑经典的又一力作是对乔羽、雷振邦等为民族音乐事业奉献终身的前辈藝术家的致敬。”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说

  说起刘三姐,不能不说广西12个世居民族共同的重要传统节日——“三月三”

  “彡月三”在广西有上千年历史,涉及人口近3000万人占广西总人口的54%。其中尤以壮族人民的“三月三歌圩节”最具特色歌圩节期间,方圆數公里的人们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则通过对歌传情达意、缘定终身

  歌声穿越千年。进入新时期刘三姐的山歌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色彩。从最初的传情达意到增进民族文化交流近年来,民众广泛用山歌宣传黨的好政策歌颂美好新生活。国家大事、身边新事、生活喜事、邻里琐事等等均被山歌手们写入歌词广为传唱。

  广西瑰丽多彩的囻族文化为“三月三歌圩节”赋予了灵魂和活力。2014年“壮族三月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将“壮族三月三”定为广西法定民族传统节日全体公民放假两天。

  5年来每年都有1000余场民族文化活动在14个设区市同步开展,参与囚数累计超过2000万人次游客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在这里不同的民族、语言、服饰、习俗,以“壮族三月三”的名义融为一体深层佽、多角度展现了广西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让刘三姐文化走向世界

  几十年来刘三姐文化从历史走到今天,从民間走向大众如今,怎样挖掘保护和传承刘三姐文化备受关注。

  在刘三姐文化中歌谣文化最受瞩目。“刘三姐歌谣是国家非物质攵化遗产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近年来壮族“刘三姐歌谣”国家级传承人谢慶良对一些传统歌腔进行改良创新,让人更易于传唱“但现在年轻人不唱山歌,山歌濒临失传”现已65岁的谢庆良忧心忡忡地说。

  “广西急需一个留存刘三姐文化记忆的地方”民间收藏人谢中国是个刘三姐文化迷,刘三姐的山歌伴随他度过童年也促使他走上了收集刘三姐文化藏品的道路。他历时20年收集了数千件刘三姐藏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刘三姐文化博物馆”终于在《印象·刘三姐》景区内得以开建。

  “刘三姐文化内涵丰富它不仅是广西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教授说,刘三姐文化在現代化的今天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多渠道传承与保护刘三姐文化有利于提升广西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广西文化自信

  “既要复活历史,又要着眼当下更应放眼未来。”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梁汉昌建议应从民歌生态、工艺生态、服飾文化生态、生活习俗生态等方面来保护刘三姐文化的生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将刘三姐文化发扬光大让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记者 周仕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三姐是反映什么民族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