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呢(玩具,行为习惯

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得体会_幼儿园教师教学经验论文
当前位置:>>>内容
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得体会
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得体会,我们园制定的各个不同年龄段的良好行为,眨眼间实施快一学期了,给我的感触很多,首先,由于年龄小,又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后,如不及时强化巩固,仍容易改变,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在成人的帮助下,在日常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觉得效果真的很不错,其中效果最好最明显的是普通话的运用和区角时玩完后分类收玩具的良好习惯等。
我们是怎样来给幼儿养成和巩固这些好习惯的呢,要求幼儿一进幼儿园必须讲普通话,我利用了。
1、表扬鼓励法,如:在某一幼儿用普通话与和交谈时,我会及时表扬鼓励,某一小朋友普通话讲得真好,老师要奖给他一颗小红五角星,然后把红五角星贴在他的额头上。引起其他幼儿的关注,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讲普通话的激情。
2、家庭要和幼儿园教育要保持一致。孩子在幼儿园得到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应予以了解,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园教育出现脱节,不利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为此我们利用共育栏和家长会,与家长讲解原由、举等,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讲普通话的巩固方法。
由于我们在农村,是村办幼儿园,对农民来说,他们讲惯了方言,讲普通话还是有点儿别扭,比如:一次有一位家长来送孩子时,孩子还在,我忙问孩子是怎么回事,家长很生气的对我说:&老师,这孩子不好好说话,我揍他了。&我忙问怎么啦,这位家长说:&我送他上学,他嚷着要解大便,我问他什么,他还在说解大便,我又听不清什么意思,最后他说,我要拉屎,把我这个气,拉屎就拉屎,还解什么大面,你还解馍馍呢,所以我就狠狠的揍了他一顿。&听了这些话让我哭笑不得,后来我弄清因为这个孩子说话咬词不清楚,把&大便&讲成&大面&,家长对大便的意思又不是很明白,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事情虽小,但对孩子来说很不利,本来孩子在幼儿园刚刚形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可在家却因讲普通话挨了打,孩子还有学讲普通话的吗?所以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给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生活,孩子很自然而然的形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内容来自闪亮儿童网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班幼儿的普通话已经讲的很好,孩子与孩子之间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更是用普通话,久而久之,孩子已形成了与任何人交流都会用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对于玩完玩具后,分类收玩具的良好习惯更是巩固得特别好,以前孩子们玩完玩具后把玩具弄得乱糟糟,还得老师帮助他们收具,自从提出培养让孩子分类收放玩具的习惯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渐渐的养成了分类收放玩具的良好习惯。孩子们再玩玩具时再也没有出现乱扔乱放的,收玩具时会摆放的整整齐齐,老师也变得好像有点很清闲的样子,不再忙于帮孩子们收放玩具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号-1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_百度宝宝知道如何培养幼儿自己整理玩具的好习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培养幼儿自己整理玩具的好习惯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探究
-宜宾新闻网2010年教师节专题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探究
江安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李云健
习惯是人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只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的思维、行为、道德品质才能合符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才能提升生活质量,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范围广、时间长,而幼儿阶段是人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黄金期,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要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 、为人师表,潜移默化
“教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当育人先育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把教育孩子的过程,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教师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敬业精神等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在生活、学习中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给幼儿做好表率作用。例如:当教师在儿童面前做错事的时候,一定要诚恳地给孩子认错,并请求孩子的原谅。教师在儿童心中是最神圣的、最伟大的,这时有的孩子会说:老师,你没错!你没错!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机会,坚持原则,讲清楚自己做错的地方,并再次严肃而诚恳地向孩子认错,并求得孩子的原谅。幼儿通过这一举动,就会明白:做事要坚持原则,任何人做错了事情,都要主动认错,并加以改正,改正了错误照样是一个乖娃娃!这样孩子就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到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创造氛围,环境熏陶
1.创设活动室氛围。活动室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周围环境因素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起着促进的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例如:在活动室里设计红花栏,让幼儿懂得这个红花栏设置的目的意义、自己所在栏目、规则等。当他们进入活动室,一看到红花栏自己就会尽量地表现好,或者当自己做得不对时,看到那一朵朵鲜红的小红花自然就会改正过来。幼儿在“红花栏”这一项活动中通过得到红花的快乐、老师的赞赏、其他小朋友羡慕的目光等让幼儿感受到良好行为的快乐,产生积极向上的渴望,积极学习良好行为,改掉不良习惯。
2.以温馨的方式呈现规则。教师尽量不直接对幼儿说出“不可以干什么”、“应该怎么样”等话语,而是以温馨的方式呈现幼儿必须遵守的规则,从而形成一种习惯。例如,在幼儿寝室的墙壁、天花板上画上睡得香甜的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及熟睡中的小朋友,这样孩子来到寝室看到这些画面自然而然就知道:在这里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别人的休息;同时也告诉幼儿――这里是休息睡觉的地方。孩子就会愉快地接受这温馨提示,静悄悄的入睡。从而形成良好的睡觉习惯。
三、抓好常规,促进养成
每期期初要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针对一日常规的教育对教师和保育员进行培训,将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大家一起探讨,成功的经验大家一起来分享。在整个一期的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一期如一日,持之以恒做好每一天的常规工作,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有的幼儿正在玩玩具,一听到“该吃饭”的信号时,就随手把玩具堆在桌上不管了,老师看见后没必要强制让他们收拾,因为孩子们都知道玩完玩具要收拾,但从无拘无束的家庭来到幼儿园,一下从“知道”到“做到”是有一段距离的。孩子闻到香喷喷的饭菜,都急着想吃,老师就要采取方法伤心地说:哎呀,不好了,玩具宝宝哭了,她哭得好伤心呀!你们知道她哭什么吗?有的孩子会说:我们给她玩过了没把她收拾好放回原处!教师马上就要表扬这些说话的孩子:你真棒!你是玩具宝宝的好朋友!随着就引导孩子把玩具收拾好放回原处才吃饭。一期如一日,教师要坚持培养,让每一个孩子都是收拾整理好玩具以后才吃饭。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孩子逐渐地就从“知道”到“做到”了。从而就养成了:做事要有始有终,玩完玩具要及时收拾整理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快乐教学,自然养成
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立能力,教师要运用快乐教学的方法,在各种游戏的快乐活动中,将生活能力和习惯创编成易读易记的儿歌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形式,让孩子在说中、活动中轻松快乐地理解内容,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幼儿在洗手时教师可以把洗手的程序,编成一段顺口溜或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一边做动作一边说:“挽好衣袖,打开龙头,冲湿小手,擦上肥皂,搓搓手心,搓搓手背,洗洗手指,多冲几遍,拿上毛巾,把手擦干。”这样让幼儿手、口、脑并用,在快乐的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洗手习惯。
五、家园同步,促进成长
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只靠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是完全不够的,因为幼儿每天有很长时间都在家,与家长在一起,家长的言行、教育方法也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还要关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多沟通交流,让家长懂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家庭和幼儿园同步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师要求幼儿在家里不但要遵守幼儿园习得的行为习惯,同时在一些与家庭有关的日子,如:“爷爷奶奶的生日”“爸爸妈妈的生日”还要学会感恩、关爱家人、孝敬长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一句祝福”“一个亲吻”“盛盛饭”等等,孩子在家长的赞赏中,会感受到感恩的快乐、关爱他人的快乐、孝敬长辈的快乐,从而养成感恩、关爱他人、孝敬长辈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成长。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很多,幼儿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到充分的培养。}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