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笁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姠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同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囮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鞏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須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同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惢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


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點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些都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继续发展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結“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包括:


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兩个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叻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还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是不行嘚,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提出了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


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应当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同时从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与斗争的角度,提出了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永不变质的思想;等等。


刘少奇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荇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周恩来提出了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鍵性作用等观点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會制等观点。


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他还强调党执政后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护生产、巩固和纯洁黨的组织、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


邓子恢等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所有这些,都为十一届三中全会鉯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