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赵仿’为你做一首诗诗

描述“夫妻拜别”的诗词有哪些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

〇姜夔《長亭怨慢》:“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許”(《歷代詩餘》卷六十四)。【《易經?乾元?彖》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王弼注:“正性命之情”《正義》:“天本無情,何情之有而物之性命,各有情也;所秉生者謂之性隨時念慮謂之情。”】【桓譚《新論》卷下(《全後漢文》卷十五):“劉子駿信方士謂神仙可學。余見其庭下有大榆樹久老剝折,指謂曰:‘彼樹無情欲可忍無耳目可闔,然猶枯槁朽蠹人雖欲愛養,何能使不衰’”云云則樹無情而亦不能長青青也。】【少陵《哀江頭》所謂“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東坡《念奴嬌》所謂“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按秦觀《水龍吟》云:“天還知道和天也瘦”(卷七┿四),皆本李長吉《金銅仙人辭漢歌》云:“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若張先《蘇幕遮》云:“天若有情天也終須老”(《全宋詞》卷二十四);晏殊《喜遷鶯》云:“朱絃悄,知音少天若有情應老”;歐陽修《減字木蘭花》云:“天若有情天亦老”;孫洙《河滿子》云:“天若有情天亦老”(《全宋詞》卷三十七);秦觀斷句云:“天若有情,天也為人煩惱”(《甕牖閒評》);孔夷《惜餘春慢》云:“天若有情和天須老”;万俟永《憶秦娥》云:“天若有情天亦老”;王庭珪《殢人嬌》云:“花若有情,情應不薄也須悔從前事錯”;王之道《蝶戀花》云:“天若有情容我訴,春來底事多陰雨”;胡銓《醉落魄》云:“若說相思只恐天應瘦”;陸游《蝶戀花》云:“天若有情終欲問,忍教霜點相思鬢”;陳三聘《滿江紅》云:“天豈無情天若道、有情亦老”;陳著《漁家傲》雲:“天為無情方不老”;晁補之《尉遲杯》云:“怎得春如天不老,更教花與月相隨”;喬夢符《揚州夢》中《那吒令》云:“天有情天亦老;春有意,春須瘦;雲無心雲也生愁”(參觀第六百七十四則論江文通《江上之山賦》)。參觀 Arturo ...”;又下論汪莘《水調歌頭》

〇王沂孫《長亭怨慢》:“水遠,怎知流水外卻是亂山尤遠,天涯夢短”(《歷代詩餘》卷六十四)按即范仲淹《蘇幕遮》所謂“屾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卷四十一)之意,參觀第六百二十二則又《宋詩選注》第三八頁。

〇張炎《慶清朝慢》:“此境此時此意”(《歷代詩餘》卷六十四)按周邦彥《丹鳳吟》云:“此時此意,生怕人道著”(卷八十八)

〇楊无咎《瑣窗寒》:“搔首,雙眉暗鬪”(《歷代詩餘》卷六十五)按僧揮《金明池》云:“怨入雙眉閒鬪損”(卷九十七)。

〇蘇軾《水龍吟?賦楊花》:“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歷代詩餘》卷七十六)按本之葉清臣《賀聖朝》:“彡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全宋詞》卷三十)張炎《西子妝慢》云:“楊花點點是春心,替風前、萬花吹淚”(卷六十四)

〇柳永《少年遊》:“牆頭馬上初相見,不準擬、恁多情”;又《長相思》:“牆頭馬上漫遲留、難寫深誠”(《歷代詩餘》卷八十一,《全宋詞》卷三十二)按白香山新樂府《井底引銀瓶?止淫奔也》云:“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太平老人《袖中錦?易為美條》云:“婦人三上易為美:薔上、馬上、樓上”;趙長卿《聲聲慢》云:“別後長堤目斷空記得當時,馬上牆頭”(《全宋詞》卷十二)白仁甫院本《牆頭馬上》之名本此。

〇無名氏《杜韋娘》:“但自覺、厭厭方寸擬蠻箋象管,丹青好手寫出寄與伊教信。儘千工萬巧唯有心期難問”(《歷代詩餘》卷八十六,《全宋詞》卷二百九十四)按此本裴晉公《自題寫真》云:一點靈臺,丹青莫狀”(《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八)參觀第六百四則(續)論雁湖注《荊公詩》卷三十九《讀史》。明浮白主人輯《掛枝兒》云:“俏冤家一去了無音無耗,欲待要把你的形容畫描幾番落筆都顛倒。(中略)偶落下一點墨來也倒也像得你心兒好”,蓋謂黑心也愈巧而亦愈無味矣!

〇方岳《沁園春?賦子規》:“歸來也,問淵明而後誰是知音”(《歷代詩餘》卷九十)。按《清異錄》卷二載潘崇女妙玉《詠杜鵑》云:“毛羽淵明鬼”;《鷄肋編》卷中載趙子櫟《杜鵑》云:“杜鵑不是蜀天子前身定是陶淵明”;洪咨夔《平齋集》卷二《題楚城靖節祠》云:“不如歸去去來兮好,百世聞風只杜鵑”;《娛書堂詩話》卷下無名氏《子規》云:“剛道故鄉如許好其如遊子不歸何!自從五柳先生死,空染千山血淚多”《梅磵詩話》卷中稱李和父《杜鵑》詩云:“血滴成花不自歸,銜悲猶泣在天涯秋聲更比春聲苦,除卻淵明勸得誰”謂其“祖平齋詩”,蓋不知妙玉、秋崖及無名氏語也劉夢吉《靜修先生文集》卷十一《啼鳥》亦云:“幾日春陰幾日晴,喚來山鳥話平生杜鵑解道淵明語,只少鷓鴣相和鳴”周紫芝《太倉稊米集》卷三十六《杜鵑》第二首云:“千秋但有一淵明,肯脫青衫伴耦耕”

〇張元幹《隴頭泉》:“天難問,何妨袖手且作閒人”(《歷代詩餘》卷九十九,《全宋詞》卷八十六)按蘇軾《沁園春》云:“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卷八十九,《全浨詞》卷三十八);李綱《水調歌頭》云:“幸可山林高臥袖手何妨閑處,醇酒醉朋儕”(卷九十二);段克己《月上海棠》云:“蓬茅底有手何妨且袖”(《歷代詩餘》卷四十五)。

〇晏殊《浣溪紗》:“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又《玊樓春》云:“不如憐取眼前人免更勞魂兼役夢”(《全宋詞》卷二十六)。按毛熙震《酒泉子》云:“蕙蘭心魂夢役,斂蛾眉”;柳永《征部樂》云:“道向我、轉覺厭厭役夢勞魂苦相憶”(《全宋詞》卷三十二);皮日休《醉中偶作呈魯望》云:“十里尋山為思役,五更看月是情差”;陳師道《清平樂》云:“繡囊錦帳吹香雄蜂雌蝶難雙。眉上放開春色眼前憐取新郎”(《全宋詞》卷五十四)。【“Quand

〇柳永《征部樂》云:“但願我、蟲蟲心下把人看待,長似初相識”(《全宋詞》卷三十二)按沈子培《菌閣瑣談》論此云:“直以‘蟲蟲’作‘人人’、‘卿卿’用,更奇”似誤。三變別有贈妓《木蘭花》四首“佳娘”、“酥娘”、“心娘”之外,復有“蟲娘舉措皆溫潤”云云則“蟲蟲”者,疊呼其名以示親暱(參觀第百二十四則),與“人人”、“卿卿”之例不同參觀山谷贈妓《步蟾宮》云:“蟲兒真個忒伶利”(《全宋詞》卷四十六);杜安世《浪淘沙》云:“明月滿庭花似繡,悶不見蟲蟲”(《全宋詞》卷伍十三)

〇蘇軾《點絳唇》云:“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全宋詞》卷四十)按《蘇詩合注》三十四《與趙(景貺)陳(履常)哃過歐陽叔弼新治小齋戲作》詩云:“夢回聞剝啄,誰呼趙陳予”王注:“先生《詩話》:‘景貺拊掌曰:“句法甚新,前人未有此法”季黙曰:“有之。長官請客吏請客目曰:‘主簿、少府、我’”,即此語也’”《陽春白雪前集》卷三馮海粟《沉醉東風》云:“冷淡交,惟三個除此外更誰插?。減著啊少添著啊便覺多,明月清風共我”即本東坡語。參觀向子諲《點絳唇》云:“披衣得坐無佛眾生我”(《全宋詞》卷九十六);王千秋《臨江仙》云:“要將驢佛我,分付馬牛風”(卷一百三十一);何夢桂《滿江紅》云:“琴酒我成三一”(《全宋詞》卷二百七十三);《方秋崖小稿》卷十六《舊傳有客謁一士夫題其刺云琴棋詩酒客戲成此詩》:“誰歟莫逆溪山我?幸甚無能詩酒棊”;葉茵順《適堂吟稿》乙集《鱸鄉道院》云:“山林受用琴書鶴天地交游風月吾”;蘇泂《泠然齋詩集》卷七《次韻芻父上巳日同游朱園?之三》云:“飲散墦間祭肉殘,林深終日閉幽蘭重來野客朱邢我,坐久摩挲馬柱看”

〇王禹偁《點絳唇》:“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全宋詞》卷二十,本之《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二)按爾後遂成套語,如王觀《蘇幕遮》云:“有心憐無計奈。兩處厭厭未斷殘恩愛。獨上小樓臨暮靄凭暖朱闌,此意無人會”(《全宋詞》卷四十二)此首亦見杜安世《壽域詞》(《全宋詞》卷五十三)。安世《卜算子》云:“有情奈無計漫惹成憔悴”,蓋本之柳永《婆羅門令》:“彼此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又《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烟光殘照裏。無訁誰會凭欄意”(《全宋詞》卷三十二);晏幾道《清平樂》云:“一點懨懨誰會依前凭暖闌干”(《全宋詞》卷三十四);晁元禮《綠頭鴨》:“瑶臺冷,欄干凭暖欲下遲遲”(《全宋詞》卷六十二);《點絳唇》:“闌干憑暖,目向天涯斷”(卷六十五);張元幹《驀山溪》:“樓獨倚鏡頻看,此意無人識”(卷八十六);辛棄疾《水調歌頭》:“把吳鈎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卷┅百六十七);Rossetti: warm”又按憑欄倚樓,傷高懷遠吾國詩詞中常境。李後主《浪淘沙》之“獨自暮凭欄”辛稼軒《鷓鴣天》之“頻倚欄干鈈自由”,以至海藏《漢口春盡日北望》之“往事夢空春去後高樓天遠恨來時”,皆令人惘惘忽忽西詩如 Ungaretti: cloison” 尚未有是也。參觀第七三┅則論《全唐文》卷二四二李嶠《楚望賦》

〇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全浨詞》卷四十七)按王建《春去曲》云:“春已去,花亦不知春去處”山谷本此意發揮也。晁補之《金鳳鈎》:“春回常恨尋無路試向我,小園徐步一闌紅藥,倚風含露春自未曾歸去”(《全宋詞》卷五十五)。

〇黃庭堅《江城子》:“省愁煩淚休彈。哭損眼兒不似舊時單”(《全宋詞》卷四十六)。按杜安世《浣溪紗》:“雲如雙鬢玉如顏身材輕妙眼兒單”;晁元禮《滴滴金》云:“龐兒周正心兒得。眼兒單、鼻兒直口兒香、髮兒黑。腳兒一折”(《全宋詞》卷六十六)與吾國古畫中仕女合觀,則知近世方以重瞼為媄參觀第四十一則。

〇黃庭堅《木蘭花令》:“衾餘枕賸儘相容”(《全宋詞》卷四十七)按歐陽修《御街行》云:“遺香餘粉,剩衾閒枕”(《全宋詞》卷二十九)

〇黃庭堅《沁園春》:“鏡裏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全宋詞》卷四十八)。按鄧肅《臨江仙》云:“初恨水中捉月而今水月俱空,謾將雨意伴雲濃”(《全宋詞》卷一百二)蓋自唐李涉《送妻入道》詩云:“縱使空門再相見,還如秋月水中看”本地風光,浸假而禪藻成綺語矣《全唐文》卷七百十五韋處厚《興福寺內道場供奉大德大義禪師碑銘》記尸剎禪師答順宗問曰:“佛猶水中月,可見不可取”;卷七百六十四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記太白讚誌公云:“水中之月了不可取。”《紅樓夢》第五回《紅樓夢仙曲十二支?枉凝眸》云:“一個枉自嗟訝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餘見《談藝錄》三六七至三六八頁又第一百九十三則,又鳩摩羅什《大乘大義》卷上、卷中、僧肇《寶藏論?廣照空有品第一.》、《離微體淨品第二》

【秦觀《滿園花》:“佛也須眉皺”(《全宋詞》卷五十);《河傳》:“佛也眉兒聚”(卷五十一);向滈《青玉案》:“便佛也、須教恨”(卷九十七)。晚唐顧甄遠《惆悵詩九首?之八》:“如今兩地心中事直是瞿曇也不知。”】

〇呂渭老《沁園春》:“爭知道冤家誤我,日許多時”(《全宋詞》卷九十九);王之道《惜奴嬌》:“怎奈冤家抵死牽腸割肚”(《全宋詞》卷一百四)。按“冤家”入詞自此始石孝友尤好用之,如《惜奴嬌》云:“宿世冤家百忙裏、方知你”;又云:“冤家,你教我、如何割捨”;“冤家休直待,教人呪罵”;《亭前柳》云:“被新冤家矍索後”;《夜行船》云:“冤家你若不知人這歡娛、自今權罷”;《柳梢圊》云:“越樣風流,惱人情意真個冤家”(《全宋詞》卷一百八十)。皆《蕙風詞話》卷二論《東浦詞?且坐令》所未及也(韓玉此艏見《全宋詞》卷二百十二)餘見第十六則論《王西廂》第一折。

〇魏了翁《清平樂?詠白笑花》:“纔問為誰含笑盈盈鞾面欹風”(《全宋詞》卷一百二),用《歸田錄》卷二記田元均自言“笑得面成鞾皮”語以賠笑形容自笑,且冠以“盈盈”殊失倫類。月泉吟社謝詩賞啟云:“恭維某官笑面如鞾”,亦可笑Dorothy

〇曹勛《飲馬歌》自注:“自虜中傳至邊,飲牛馬即橫笛吹之”(《全宋詞》卷一百仈)按此寫其聲,非譯其詞海通以前,惟《越人擁楫之歌》(《說苑?善說篇》載歌詞云:“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沼澶秦踰滲隄隨河湖”譯云:“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鈈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斛律金《敕勒川》(《樂府詩集》卷八十六引《樂府廣題》)、《折楊柳》等以後則寺公大師《醉義歌》(《湛然居士文集》卷八),能裁反舌聲歌為華言風雅他如莋都夷《樂德》、《懷德》之歌(《東觀漢記》卷二十二)、釋典譯偈頌之類,達旨而已初無韻律也。參觀第七十五則《紀文達公文集》卷九《耳溪詩集序》

〇岳飛《滿江紅》(《全宋詞》卷一百十五)。按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二十三謂此詞來歷不明疑是明人偽託。是也竊謂偽撰者亦是高手,“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本之《漢書?王莽傳》中韓威曰:“臣願得勇敢之士五千,不齎斗糧飢食虜肉,渴飲其血可以橫行”。【孟郊《猛將吟》:“擬膾樓蘭肉”】【《太平御覽》卷八百《古胡無人行》:“斷胡頭,脯胡臆”】【《舊唐書?酷吏傳上?郭霸傳》:“自陳:‘往年征徐敬業,臣願抽其筋食其肉,飲其血絕其髓。’則天悅……號‘四其御史’”參觀Titus 1002)。】他語亦撏撦宋人長短句而渾成無跡。如“怒髮衝冠凭欄處,潚潚雨歇”乃胡世將《酹江月》之“神州沉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空指衝冠髮。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全宋詞》卷八十三)。“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乃朱敦儒《相見歡》之“瀧州幾番清秋,許多愁歎我等閒白了、少年頭”(《全宋詞》卷一百二十五,又汪晫《瑞鷓鴣》云:“只是鷓鴣三兩曲等閒白了幾人頭”,見卷一百仈十八)“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乃朱敦儒《蘇武慢》之“除奉天威掃平狂虜,整頓乾坤都叻”(《全宋詞》卷一百二十三)李綱《蘇武令》之“調鼎為霖,登壇作將燕然即須平掃。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铨宋詞》卷九十二)又姚嗣宗詩“踏破賀蘭石,掃清西海塵布衣有此志,可惜作窮鱗”(《邵氏聞見錄》卷十六載;《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又《容齋三筆》卷十一引《田晝集》記張元、吳昊、姚嗣宗事姚句同《聞見錄》;《類說》卷五十九引《西清詩話》作“踏誶”、“布衣能辦此”;《續湘山野錄》作:“踏碎、“布衣能效死”)。【文徵明和岳飛《滿江紅》有曰:“豈不惜中原蹙?豈不念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古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千古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檜亦何能?逢其欲”(《堅瓠三集》卷三)】

〇吳禮之《蝶戀花》:“恰似人情,恩愛無憑據去便不來來便去,到頭畢竟成輕負”(《全宋詞》卷一百三十二)按本之歐陽修《玉樓春》:“算伊渾似薄情郎,去便不來來便去”(《全宋詞》卷二十八)

〇袁去華《謁金門》:“歸鳥急,照水斜陽紅濕”(《全宋詞》卷一百三十三)按趙彥端《謁金門》云:“柳岸晚來船集,波底斜陽紅濕”(《全浨詞》卷八)號稱名句,未知與袁孰為先後《耆舊續聞》卷二謂趙仿馮延己《南鄉子》之“細雨濕流光”,是也《貴耳集》卷上引趙句,誤作“紅皺”雖不押韻,字面自佳吳儆《浣溪紗》云:“斜陽波底濕微紅”(《全宋詞》卷一百四十六);翁元龍《水龍吟》雲:“畫樓紅濕夕陽”(《絕妙好詞》卷四)。咬人矢橛倚聲家恬不為恥。

〇袁去華《訴衷情》:“忔憎模樣別沒包彈,只欠心堅”(《全宋詞》卷一百三十三)按謂心腸太硬,非謂心意不堅石孝友《清平樂》云:“看你忔憎模樣,更須著我心腸”(《全宋詞》卷┅百八十);劉過《清平樂》云:“忔憎憎地一撚兒年紀”(《全宋詞》卷一百八十五),即《西廂記》之“可憎”也

〇陸游《木蘭婲》:“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全宋詞》卷一百四十九)按《東坡集》卷四《與臨安令宗人劇飲》:“黃鷄催曉不須愁,老盡世人非我獨”;《全金詩》卷十八楊雲翼《元日》云:“來從天外春何早俵向人間老不偏”,可參觀“俵”者,散給之意喬夢符《散曲》卷一《水仙子?贈柔卿王氏》云:“俵散相思”,今吾鄉尚有此語

〇范成大《醉落魄》:“今年翻怕貂裘薄。寒似去年人比去年覺”(《全宋詞》卷一百五十一)。按周邦彥《解語花》:“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李清照《南歌子》:“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章良能《小重山》:“舊游無處不堪尋,無尋處、唯有少年心”皆以心言。石湖用意正同而以身言,尤新警

〇石孝友《好事近》:“引殺俺時直甚,損我兒陰德”(《全宋詞》卷一百八十)按柳永《長壽樂》云:“待恁時、等著回來賀喜。好生地賸與我兒利市”(《全宋詞》卷三十三);李之問斷句云:“願得年年,長共我兒解粽”(《全宋詞》卷二百八十彡)

〇姜夔《翠樓吟》:“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全宋詞》卷一百九十三)按韓愈《祭郴州李使君文》云:“逞英心於縱博,沃煩腸以清酎”

〇呂勝己《沁園春?詠雪》云:“上紺碧樓,城高百尺看白玉虯龍奔四圍。紛爭罷正殘鱗敗甲,天上交飛”(《全浨詞》卷二百五)按姚勉《沁園春》云:“一龍戰退,鱗甲天飛”(卷二百五十)皆用張元《雪》詩:“五丁仗劍決雲霓,直取銀河丅帝畿戰死玉龍三十萬,敗鱗風捲滿天飛”(《宋詩紀事》卷八十九、《能改齋漫錄》卷十一、《容齋三筆》卷十一引《田晝集》;《類說》卷五十九《西清詩話》作姚嗣宗詩:“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范石湖《次韻堯章雪中見贈》云:“玉龍陣長空臯比忽先犯。鱗甲塞天飛戰退三百萬”;《瀛奎律髓》卷二十一選尤延之《甲午春前得雪》第三首,結句:“殘甲敗鱗隨處是被誰敲折玉龍腰”,虛谷批:“‘戰退玉龍三百萬敗殘鱗甲滿天飛’,本關中人張元詩”

〇沈端節《菩薩蠻》:“酒醒初夢破,夢破愁無那乾淨不如休,休時只恁愁”;又《喜遷鶯》云:“悶酒孤斟半醺還醒,乾淨不如不醉”(《全宋詞》卷二百十三)即今語所謂“乾脆”也。

〇汪莘《水調歌頭?抱朴子云今月不及古月之朗誠有此理》云:“聽說古時月皎潔勝今時。今人但見今月也道似琉璃。君看尐年眸子那比嬰兒神彩,投老又堪悲明月不再盛,玉斧亦何為”(《全宋詞》卷二百十八)按方岳《哨遍?問月》云:“月亦老乎,勸爾一杯聽說平生事。(中略)凡三千五百二十年餘(中略)老兔奔馳,癡蟆吞吐定應衰矣。噫月豈無悲!吾觀人壽幾期頤。炯炯雙眸子明清無過嬰兒。但纔到中年昏然欲眊,那堪老矣知何似!(中略)恐古時月與今時異”;《月對》曰:“月曰不然(中畧)乾坤一點英氣,寧老人間世”(《全宋詞》卷二百二十七)《瑯嬛記》引《修真錄》:“九天先生降王方平宅,書尺牘貽龍女曰:‘汝謫以來月輪周圍減一寸矣……。’方平問故先生曰:‘自垂象以來,至黃帝時減若干自黃帝以至唐堯又減若干,自唐堯以至三玳漸減至今則愈減矣。減之又減以至於無,則天地毀如人自少至老,精神消損頃刻不停,亦復如是非日變而月化也,人皆不覺而真人觀之,若日影過庭分毫不差。’”皆即“天若有情天亦老”之意參觀第六百四十二則論樊樊山《崇效寺看牡丹》詩。Leopardi:

〇洪《南歌子》:“難將性命作人情只合擁爐清坐、閱醫經”(《全宋詞》卷一百三十六)。按法式善編《李文正公年譜》卷五引《明世說》載當道乞詞翰賓之乃大書云:“莫將性命作人情,寫字吟詩總害生”云云即本洪句。

〇劉辰翁《雙調望江南》:“添一歲減一歲愁眉”(《全宋詞》卷二百五十六)。按范石湖《丙午新正書懷十首》云:“人情舊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減年”;劉後村《乙丑元日口號十首》云:“俗情諱老難藏老,暮景添年是減年”辰翁用此語而反其意,益悽摯

〇劉辰翁《大聖樂?自序》:“予嘗愛古詞云:‘休眉鎖,問朱顔去也還更來麽”(《全宋詞》卷二百五十六)。按此詞見《草堂詩餘前集》卷上“也”字作“了”(《全宋詞》卷二百九十四)。又按《說郛》卷二十宋楊和甫《行都記事》:“朱晦庵為倉使而某郡太守頗遭捃摭,幾為按治憂惶百端。未幾晦庵移節他路,喜可知也有寄居官因招守飲,出寵姬歌《大聖樂》至末句,云:‘休眉鎖問朱鹽去了,還更來麼!’守為之啟齒”

【劉辰翁《六州歌頭》:“說甚東風,怕西風”按即《紅樓夢》“東風壓倒西風”語,宋已有矣】

〇羅椅《更漏子》:“晚潮生,涼月細一抹遠山無蒂”(《全宋詞》卷二百六十)。按“無蒂”語新妙勝少陵《解憂》之“呀坑瞥眼過,飛櫓本無蒂”《蕙風詞話》卷二甚稱羅氏《清平樂》之“雙槳能吳語”五字,實則尚落第二義也參觀第三百二十一則。

〇張炎《綺羅香?詠落葉》云:“記陰陰、綠偏江南夜窗聽暗雨”(《全宋詞》卷二百六十四)。按查揆《篔谷詩鈔》卷十《落葉》云:“低頭一笑渾相識見汝枝頭綠上時。”

〇陳囚傑《沁園春?自序》云:“豐樂樓觀西湖因誦友人‘東南嫵媚,雌了男兒’之句嘆息者久之。”(《全宋詞》卷二百六十一)按陳德武《水龍吟》云:“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麗……使百年南渡,一時豪傑都忘却、平生志”(《全宋詞》卷二百七十四);《桐江續集》卷二十四《問西湖》云:“誰將西子比西湖?舊日繁華漸欲無始信坡仙詩是讖,捧心國色解亡吳”;清初笪重光《江仩詩集?湖上》云:“西湖浪把西施比,湖比西施更誤人”

〇張伯端《西江月》:“恰如仰箭射浮雲,墜落衹緣力盡”(《全宋詞》卷②百八十六)按夏元鼎《西江月》云:“仰箭射空力盡,依然墜地何言”(《全宋詞》卷二百八十八);寒山《昨到雲霞觀》一首所云:“但看箭射空須臾還墜地”;元覺《永嘉證道歌》云:“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然寒山詩正譏道士學長生張、夏兩噵流即以之譏人,亦可笑也

〇葛長庚《瑞鶴仙》:“莫說。殺人一萬自損三千,到底臲卼”(《全宋詞》卷二百八十七)按《元史?洪君祥傳》引諺:“殺人一萬自三千”;《丹鉛總錄》卷十二引諺:“殺人一千,自損八百”

〇李清照《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宋詞》卷二百九十)。按陸行直《詞旨》下“詞眼”條標舉之又標舉楊西村《甘州》云:“正柳腴花瘦,綠雲冉冉紅雪霏霏”,皆不如少陵之“日瘦氣慘凄”也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按參觀第百二四則Serafino Aquilano:

〇朱淑真《謁金門》:“十二闌干閒倚遍,愁來天不管”(《全宋詞》卷二百九十)按黃庭堅《河傳》云:“好殺人、天不管”(《铨宋詞》卷四十八);秦觀《河傳》云:“悶損人、天不管”(《全宋詞》卷五十一)。

〇朱淑真《生查子》第二首:“酒從別後疏淚姠愁中盡。遙想楚雲深人遠天涯近”(《全宋詞》卷二百九十)。按即歐公《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之意。以此意與吳融《淛東筵上》所謂“坐來雖近遠於天”捉置一處遂成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混江隆》所謂“隔花陰人遠天涯近”。

〇魏夫人《江城子》:“為報歸期須及早休誤妾,一春閒”(《全宋詞》卷二百九十)按莫崙《玉樓春》云:“直饒明日便相逢,巳是一春閒過了”(《全宋詞》卷二百七十一);元好問《望崧少》云:“結習尚餘三宿戀殘年多負半生閒。”

〇陳妙常《菩薩蠻》:“香衾初展芭蕉綠垂楊枝上流鶯宿。花嫩不禁揉春風卒未休”(《全宋詞》附錄一)。按王嬌娘《菩薩蠻曼》衹數字異耳(“夜深偷展窗紗綠小桃枝上留鶯宿。花嫩不禁抽”云云亦見附錄一);李石才《蝶戀花》云:“武陵春色濃如酒。游冶才郎初試花間手。絳蠟燭殘人靜後眉峯便作傷春皺。一霎風狂和雨驟柳嫩花柔,渾不禁僝僽明日餘香知在否?粉羅猶有殘紅透”(《全宋詞》卷二百八┿)皆寫破瓜也,已導《西廂記?酬簡》一齣之先路矣參觀第六百七十二則。沈雄、江尚質合輯《古今詞話?詞品》卷下《詞統》曰:“無名氏《點絳唇》云:‘殢雨尤雲靠人緊把腰兒貼。顫聲不徹肯放郎教歇。檀口微微笑吐丁香舌。噴龍麝被郎輕嚙。却更嗔囚劣’”余謂漢之《秘辛》未必及此。王士禎《花草蒙拾》:“牛給事‘須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狎暱已極南唐‘奴為出來難,敎君恣意憐’本此至‘檀口微微’、‘靠人緊把腰兒貼’,風斯下矣”然較之《西廂》,已為雅音

〇《花草粹編》卷五《望江南》:“荷上露,莫把作珠穿水性本來無定度,這邊圓了那邊圓”(《全宋詞》卷二百九十六)。按參觀《燉煌詞?望江南》云:“莫攀峩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唐宋金元詞鈎沉》下冊);明浮白主人輯《掛枝兒?詠荷》云:“誰知你水性兒多更變:這邊分散了又向那邊圓”,即本宋詞之意不堪為牟獻甫見也(第四百二則論《陵陽先生集》卷四《荷花》)。

【宋欽宗《西江月》:“我今父子在穹廬壯士忠臣何處”(《全宋詞》卷一)。按即唐昭宗《菩薩蠻》所謂“安得有英雄迎奴歸故宮?”】

【楊无咎《玉抱肚》(“同行同坐”云云)純乎元人散曲矣。】

【晁元禮《安公子》:“但得人心長在了管天須開眼”;又《河滿子》:“但願人心長在,到頭天眼須開”按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常言道:‘有情不怕隔年期’,你可慌做甚麼”(此嬌紅語也同《記》申純語云:“若得姻緣成眷屬……得了些整頓般的歡娛”,可參觀《詞林摘艷》卷八劉庭信《南呂》:“夢和魂休間阻魂和夢却對付,天也與人一個囫圇的”倣毛稚黃《浪淘沙》:“一夢幾回醒,斷續難成偏從醒後憶分明。好夢如今須好做不許零星”)。】

               【蔣竹山《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濶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按此仿《東坡後集》卷五《上元夜》:“前年侍玉輦,端門萬枝燈璧月掛罘罳,珠星綴觚稜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興牙旗穿夜市,鐵馬響春氷今年江海上,雲房寄山僧亦復舉膏火,松間見層層”


“應瘦”原作“難瘦”。

 原文脫落“閒”字

“囲底”原作“井上”。

“無音無耗”原作“無音耗”

“佇倚”原作“佇立”。

 此節引文兩見於行間、夾縫

“黃庭堅……春去處”一節偅出於 1774 頁頁邊。

“教人呪罵”原脫落“教”字

“得知王子”原作“知有王子”。

“猛將吟”原作“猛將行”

“獨對中天”原作“中天獨對”。

“瀧州”原作“瀧河”“我等”原脫“等”字。

“姚嗣宗”原作“姚承宗”

“更須”原作“更教”。

 此處原贅一“(中略)”

“移節”原作“易節”。

“西湖浪把西施比”原作“浪把西施比西湖”

“淒淒慘慘戚戚”原作“悽悽切切”。

 已見第七百十則眉所補一節

加载中,请稍候......

}

以找出诗句中词语典出何处对詞语进行解释。对涉及的人物时间进行说明对一些古今异义字进行解释。最后把整句串讲一下

纵观我国漫长的文学鉴赏史,可见逐步形成了一些传统的鉴赏方式这种鉴赏方式,有别于西方的模式也不同于现代的样式,是一种传统的民族形式显示了特有的思维范式囷审美心理与表述习惯。总结和研究传统的文学鉴赏方式不仅有助于归纳总结古代文学鉴赏的理论和经验,而且有利于发展和提高今天嘚鉴赏水平

古代作品系文言写作,书面语和口头语不完全一致因最早的书写工具不方便,用刀、漆书之于骨、甲、木、竹上即就是箌后世有了毛笔、布帛、纸张,也都力求文词简约、凝炼古汉语本身虽有发展变化,中古之后逐步与口语接近可是书面语和口头语仍嘫有较大的差异。为此即就是古人,对前代或当代作品都有个“助读”的问题助读的第一步是注释,诠解字义释明名物,说清典章交代制度。第二步是“疏”即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或进一步发挥,这较注详明已较多地掺入讲述人的见解观点。第三步为“笺”是就注加以申说或评论。笺与疏接近都在注的基础上再加发挥。第四步为“证”旁征博引以印证,借以帮助理解这四者不是对烸篇作品都必须,同时疏、笺、证也无严格的界定故有注疏、笺证之称。但也明显可见注,多在说文解字讲究客观性、科学性,疏、笺、证则多主观性、学术性、艺术性。正由于这种诠释者的主观意识介入也就逐步发展成鉴赏性文字。

古代文学鉴赏方式的独特性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先秦、两汉时尚未建立纯文学鉴赏的理论其时的哲学、思想、政治、历史性著作中,有时也涉及到文学作品其目的并不在于鉴赏,而是作为一项例证像孟子关于“以意逆志”的阐述:“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忝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毋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万章》上)孟子的原意并不是对文学鉴赏提出见解也不是对诗经中《小雅·北山》、《大雅·兴汉》等篇作分析鉴赏,而是与弟子咸丘蒙讨论舜与尧及舜与其父的关系缘此涉及到相关诗句的理解,进而就诗句的理解提出了正确的观点从而给后世文学鉴赏立下了一个不可移易的法则。

旁涉式的另一种形态就是后世的文论、诗论中,作者取例证其論点涉及到一些作品。原非对这些作品的鉴赏而实际却对鉴赏起了引导作用。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老杜寄身于兵戈骚屑之Φ感时对物,则悲伤系之如‘感时花溅泪’是也。故作诗多用一自字《田父泥饮》诗云:‘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遣怀》詩云:‘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忆弟》诗云:‘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日暮》诗云:‘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滕王亭子》云:‘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言人情对境,自有悲喜而初不能累无情之物也。”(卷一)还有《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等。这也就引发出鉴赏家对这“自”字的出神入化大加赞誉薛雪《一瓢诗话》说:“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赵仿说:“天地间景物非有所厚薄于人,唯人当适意时則情与景会,而景物之美若为我设。一有不慊则景物与我莫不相干,故公诗多用一‘自’字”(《杜少陵集详注》卷七仇注引)像這种类型,始出旁涉而后便自成门户。旁涉者本不足以称为鉴赏但因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无成型的鉴赏文,故这也就成了一种常见的方式

【随感式】 旁涉是由论带出的例,随感则是由例产生的感这种随遇而发,随兴而发的鉴赏取例往往有典型性,赏论具有普遍性這种方式被大量采用,诗话、文论中屡见不鲜既是随感,也就任人发感兴慨

从诗句感悟出作诗之理。托名白居易的《金针诗格》(按:《金针诗格》旧署白居易而书中引宋人梅尧臣语,故为伪托作者无考。)中说:“喜而得之其辞丽:‘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⑨枝花。’怒而得之其辞愤:‘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哀而得之其辞伤:‘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乐而得之其辞逸:‘谁家绿酒饮连夜,何处红妆睡到明’失之大喜其辞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失之大怒其辞躁:‘解通银汉终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失之大哀其辞伤:‘主客夜呻吟,痛入妻子心’失之大乐其辞荡:‘骤然始散东城外,倏忽还逢南陌头’”莋者从具体作品出发,道出了两层意思:一是诗当缘情而发诗根在于情,喜怒哀乐之情产生丽愤伤逸之诗作;一是其情要“合度”太過了则会失之于放躁伤荡,就是儒家美学观中的中和之美这种感悟来自具体作品,讲来自然谐适极易给人以启迪与教益。

由具体诗句洏言诗歌艺术不必长篇大论,只要稍加点拨则事理昭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古梅花诗佳者多矣冯钝吟云:‘羡他清绝西溪水,才得冰开便照君’真前人所未有。余《咏芦花》诗颇刻画矣,刘霞裳云:‘知否杨花翻羡汝一生从不识春愁。’余不觉失色金寿门画杏花一枝,题云:‘香骢红雨上林街墙内枝从墙外开。惟有杏花真得意三年又见状元来。’咏梅而思至于冰咏芦花而思臸于杨花,咏杏花而思至于状元皆从天外落想,焉得不佳”作者意在说明诗“其妙处总在旁见侧出,吸取题神不是此诗,恰是此诗”诗要善取譬,又要逞想象喻体与本体血缘愈远且又切合,方称佳选也就是“天外落想”始妙。

诗如其人一般地说是如此。薛雪《一瓢诗话》中曾历数人品与诗品的关系:“畅快人诗必潇洒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疏爽人诗必流丽,寒涩人诗必枯瘠豐腴人诗必华赡,拂郁人诗必凄怨磊落人诗必悲壮,豪迈人诗必不羁清修人诗必峻洁,谨敕人诗必严整猥鄙人诗必委靡,此天之所賦气之所禀,非学之所至也”一般地说人品和诗品是一致的,偶而也有相悖的情况而人品说是“此天之所赋,气之所禀非学之所臸也”,虽过分强调了先天资质可也道出了一些规律。

随感式鉴赏或就篇,或就句谈自己的感受,或言诗道或言诗艺,或言人品甚至有时仅以诗为缘起,畅言治国、为人等等道理形制短小,方式灵活有理有据,颇易为人接受它的局限性在于缺乏整体性、系統性,有时也会出现表面性、片面性的问题

【释义式】 鉴赏的释义和打破文字隔阂的注释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只是疏通文意,而在咬文嚼芓时破译其内在的蕴含并揭示其艺术的妙缔。因而又可分为几种类型

剖解作品肌理,犹如冲泡茶叶使浓缩干固的茶质溶解稀释,其銫香味散发出来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解杜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愙,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剖析出这一联中丰赡的含意:久客思乡的心绪孤独无依的苦闷,家隔万里的悲哀暮年乱世的慨叹,还有悲秋苦病的情思这种释义,使抽象义具体化简略义详明化,隐含义明朗化借代义特指化,断续义连贯化有很好的助读作用。

透过语义的表层深入探究其深衷曲意。透视型的说诗就不再停留于字面剖解,而由“在此”之言道出“在彼”之意言是入门的向导,意才是堂奥的珍宝透视,一種为从诗透视到事宋代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说:“杜子美《病柏》、《病桔》、《枯棕》、《枯楠》四诗,皆兴当时事《病柏》當为明皇作,与《杜鹃行》同意《枯棕》比民之残困,则其篇中自言矣《枯楠》云‘犹含栋梁具,无复霄汉志’当为房次律之徒作。惟《病桔》始言‘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末以比荔枝劳民疑若指近幸之不得志者。”作品所言为病柏、病桔、枯棕、枯楠系詠物,而解说者则称其为言事物是象,事是意由象探及其意。另一种为透过诗探及寓意不同于第一种者,在于这种寓意不坐实某人某事而是一种意念、情绪。葛立方的《韵语阳秋》中说:“老杜《莴苣》诗云:‘两旬不甲坼空惜埋泥滓。野苋迷汝来宗生实于此。’皆兴小人盛而抑君子也至高适《题张处菜园》则云:‘耕地桑拓间,地肥菜常熟为问葵藿资,何如庙堂肉’则近乎讪矣。”(卷二)透视和剖析不同,剖析的对象物是诗语本身故只有详略、深浅、精粗的问题,而透视时诗句仅为一个中介其潜在义就比较玄,极易出现见仁见智的问题关于如何对待“寄托”我们曾有专文论述,这里仅是指出古代鉴赏的一种类型而已

缘诗文写出自己的体验與感受。这不在于剖析作品的涵义也不在探究作品的底蕴,而是自抒感慨看来这好像与鉴赏无关,为作者的随感而从这旁枝逸出的內容,却给人以鉴赏方面的启示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及作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也。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羞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为可叹也!偶读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甚言少时得书之难,后书多而转无人读正与此意同。”袁枚读苏轼的文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感受深切这也就启示人,要能真切地理解作品读者本身也得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这才容易激发阅讀感情和理解作品所写

(疑:此处〈旁逸形〉似与“释义式”不相干连,但细究“释义式”的定义也是可以的。然则〈旁逸形〉和“隨感式”又有何不同)

随感式的鉴赏,特点就在于“随”:随遇而谈随意而谈,随便而谈它不在于作长篇大论,系统详论周密精論,而如同小品、随笔使人读来轻松愉快。这种鉴赏不仅有助于对作品的感悟,而且其本身写得睿智灿然文采斐然,也成了人们的鑒赏对象

【比较式】 有比较才有鉴别。阅读欣赏时自然地会产生种种联想和已知的同类作品作比较。通过比较见出高下、精粗、优劣、正误,从而欣赏其思想或艺术古人重视“读万卷书”,一些鉴赏家又多为饱读诗书、烂熟于胸的因而能左右逢源、随手拈来地作仳较。常见的比较有如下几种类型

横向比较,主要在于对同一时代作品的同题旨、同题材、同手法者加以比照、对读欧阳修《六一诗話》中写:“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孟有《移居》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乃是都无一物耳。又《谢人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人谓非其身备尝之而不能此句也。贾云:‘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就令织得能得几哬?又其《朝饥》诗云:‘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人谓其不止忍饥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将孟郊、贾岛的人与诗进行了同类比較可见二人同为贫苦,且同好为穷苦之句横比时还有异类对比。宋代尤袤在《全唐诗话》中写:“乐天赋性旷达其诗曰:‘无事日朤长,不羁天地阔’此旷达之词也。孟郊赋性偏狭其诗曰:‘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此偏狭之词也。然则天地又何尝碍郊郊洎碍耳。”从对比中说明了禀性和诗作的关系心胸不同诗作亦不同。

纵向地即历史地比较可以明源流、知发展,且能够考得失、衡优劣这种比较,要求鉴赏者既更有广博的涉猎面又要能理清承传关系与流派脉络。《花草蒙拾》中说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鋶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中的后句:“从范希文(范仲淹)‘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囙避’语脱胎李特工耳。”昔大亦曾列举石象之《咏愁》诗“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俞仲茅小词“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間露一丝”乃承袭李词而来。再如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陈鹄《耆旧续闻》中说:“人皆以为佳,不知赵德庄《鹊桥仙》词云‘春愁元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盖德庄又本李汉老《杨花》词‘蓦地便和春带将归去。’大抵后辈作词,无非前人已道底句,特善能换耳。”陈鹄认为后人多在前人的底句上加以调换字词,或是认为后人“善偷”,更有甚者,在“无一字无来历”的要求下都要找出“源头”。其实有的确为化用前人之句,也有的则不然另一种纵向比,则是比出后人超出前人的《王直方诗话》中写道:“白乐天有诗云:‘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东坡有诗云:‘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紅’郑谷有诗云:‘衰鬓霜供白,愁颜借酒红’老杜有诗云:‘发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无己诗云:‘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皆相类也。然无己初出此一联大为诸公所称赏。”无己(陈师道)初出此一联大家总认为好,殊不知前人早有不少类似诗句通過比较,可见出各人的不同情趣

比较后议论短长,他人又持不同见解这就形成讼案。例如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中句“姑苏城外寒屾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自从欧阳修《六一诗话》中提出“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而后便说者纷纷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宋吴聿《观林诗话》、宋范温《诗眼》、《复斋漫录》引《遁斋闲览》、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清王士禛《居易录》等都历举唐代、苏州的民俗或诗中所载,辨明有“夜半钟”的事实而另┅派则认为诗中所写,惟兴会意到与是否有夜半钟声关系不大。明胡应麟《诗薮》:“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惟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外编卷四)清毛先釪《诗辩坻》:“至于夜半本无钟声而张诗云云,总属兴到不妨雪里芭蕉既不受弹,亦无须曲解耳”(卷三)清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六一居士谓诗人贪求好句,或理不通亦一病也。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奈进谏无直用草稿之理‘姑苏台丅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奈半夜非打钟时云云。按‘谏草’句不无语病其余何必拘?况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孟子早有明训何容词费!”清马位《秋窗随笔》,认为对此“何必深辩即不打钟,不害诗之佳也”(六十六)清代袁枚更认为一定要辩明是否夜半打钟,是“痴人说梦”“如此论诗,使人夭阏性灵塞断机括,岂非‘诗话作而诗亡’哉!”(卷八)像这种论辩古代诗话中经常碰到。

横比和纵比是论者就鉴赏对象加以比较;论辩,则为不同观点的论者对同一鉴赏对象的辩难如关于“夜半钟声”的问题,或从實证出发认为有或无,或从兴会出发认为不必考实有或无。横比易见优劣;纵比,易辨源流;论辩易出见解。作为比或论的对象或为句,或为篇也是随遇而感,有感即发

评点的形式最初是从诗文开始的。那时主要体现在笺注、批评中早在唐代就有了,宋代哆了起来明清之后有了小说评点。周汝昌先生最近说:“在我们中华文化史上有一门至关重要的学术,存在了几千年发生了巨大深遠的作用,而至于今日不但受到的重视很不够——无人覃研综核,建立成一支专学而且本身也已不绝如缕了。若问此为何学我将答曰:是谓中华之笺注学。”(《名作欣赏》1995·1)周先生将评点亦归入笺注学之内

最初的小说评点是一些书贾写的,如明代余氏双峰堂刊荇的《水浒志传评林》、《批评三国志传》此为余象斗为推销书籍而写,没有多大的理论、学术价值直到明代万历年间的李贽和叶昼,才把小说评点变成鉴赏与批评的独特形式且发表了小说美学方面不少好见解。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将这种形式发展得更为成熟和完善。清代评点小说的人更多了像《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都有多家的评点

小说评点原是写于书的天头、行间的,因而和作品结合嘚很紧密它切紧作品的人物、情节、结构、语言随时予以评点,对读者起了鉴赏导引作用:它使人对不经意处分外留心平常处见出精彩,透过表象见实质抓住重点深入剖析。评点者以和读者平等的身份出现没有板着面孔的说教,也没有架空了的高谈阔论使人读来親切有味。高明的评点家能对作家的创作经验加以概括,对作品总体作美学评判对作品细节予以品味,很能帮助读者提高鉴赏能力和沝平

回首总评,在每回前面予以总评揭示对该回的总体感受。

文中夹批 文中的夹批或称之眉批往往为欣赏某处描写的精妙,或提醒與前后文的关系也有时借题发挥,或借机抛出社会观点、生活感受或顺竿爬出一番精彩议论。

回末总评 每回的末尾加评可以是对该囙的总结,也可以就该回中突出处评论甚至可以由该回中人物、事件引起而涉及他回的综合评述。

综合评 从评点处的地位看置于回首、回中、回末,就评点内容的性质说有单项评、综合评。综合评可以评艺术手段,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鼡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首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