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有贤而不知怎么停顿号怎么打

关注MBA智库(ID:mbalib)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古人讲:“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一个团体有了这三种情况,就是不祥的征兆,必须有效预防,即可逢凶化吉。
和因团体而存在,团体因任务而存在,达到目标的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对于人言,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对待的问题。知人善任,是领导者带领团体保持发达根本。领导者对待人才问题,有三种不祥征兆,会使团体自食恶果。
一、不知有才
每个和都有自己的能人,都有自己的。如果领导者不知自己团队里有能人,不知谁是能人,这个本身就是大糊涂官。这样的领导者不可能带领这个团队实现,这个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必然耽误团队失去机遇,乃至团队被淘汰。  
二、知而不用
明明知道团队有人才就是偏偏不用,这是领导者嫉贤妒能和心胸狭隘的典型表现。持有“你有本事,我就是不用”的观念,宁愿用人不用人才。这主要出于领导者或仅仅的不平衡,从妒忌深化为嫉恨,进而打击排挤之能事。明知有人才而不用,比不知人才更可怕。人才多数是少媚骨多主见,尽管对领导者忠心耿耿,领导者为了其微不足道的心,实际是自卑心,而恐惧不用。这样的领导者带领的团体,往往小人得志,好人受气,人心思散,混乱黑暗,四分五裂,一盘散沙。
三、用而不任
领导者出于某种,有时又不得不使用人才,甚至会压很重的担子,可是又顾虑重重,总是不给委任,不给委任相应的。这种用而不任的,有其特有的心理原因。有的偏听偏信而形成了偏见,有的不知人无完人而求全责备,有的因为怕功高盖主而故意挑剔,有的摄于某种势力显得胆小怕事,也有的划线不认为是自己人,有的就是为了结党营私等等。古人说:“任则忠,不任则离”。这样的环境里,不会和领导者同心同德,旁人也会气不顺,只能是离心离德的,因其缺乏生命力而日渐衰败。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和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智库课堂联手CEO演讲教练&原苹果公司大中华区培训师龙兄,倾情打造《魅力演讲十二堂课》,用语言提升你的职场竞争力!前1000名优惠价只要99元!
添加微信: mbalib007 ,发送“龙兄”或团购致电报名:0592 - 826 9738
18°@鷺島特等兵
我左青龙,右白虎,肩上纹着米老鼠!
同一来源:
责编文章:
请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文言文朗读停顿指导.ppt1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夫环而攻之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盖大苏泛赤壁云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其如土石何 至于负者歌于途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①发语词独立原则。句首的有发语词,如“盖”、“夫”、“然”、“岂”、“宜”、“其”、“至”、“则”、“且夫”、“若夫”、“至若”、“岂若”、“得无”、“至于”、“诚宜”、“何尝”等发语词朗读时,应作短暂停顿,其后要划开。夫有贤而不知//诚宜开张圣听/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虽 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虽鸡狗不得宁焉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且 壮士 不死即已 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然则 何时而乐耶 ?////////////////②句首的连词独立原则。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虽”、“而”、“然”、、“且”、“因”、“惟”、“然则”、“如若”、“果如”等,其后一般要划开。故自号曰醉翁也 故 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也 是以 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乃重修岳阳楼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后面是动宾停顿//③若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则”、“是以(以是)”、“于是”、“遂”“乃”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乃镂竹枝为丝断之//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故冀州刺史李卲家居野王//而或长烟一空。 或 以为死,或以为亡//④若句首出现过渡性的词语。如“或”、“而或”等,其后也要停顿。/中轩敞者为舱。 中 峨冠而多髯者 为东坡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已而夕阳在山。 曩与吾祖居者。今南方已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发布时间: 来源: ()
晋大夫祁奚 老,晋君 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 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 ?”祁奚对曰:“午 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 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 晋君:指晋悼公。 解狐:晋国大夫。 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 午:祁午,祁奚之子。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B.晋遂举解狐(推举)
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
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
10.A& 11.D
(2012年广东梅州中考语文试题)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 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 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 是:这件(事);& 如: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远:远播)&
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益:增加)&
晏子对曰(对:回答)
D.薄暮冥冥(薄:迫近)&凄神寒骨(凄:凄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12.B(2分)& 13.D(2分)&
14.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从而增长他的才干(1分)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分)
15.为景公解疑&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4分)
(2012年湖北天门中考语文试题)
元子 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 ,不圆 为卿 ,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 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 ,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 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 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 圆:圆滑。 卿:公卿,泛指高官。
季川:元结的堂弟。 预:参与。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
B.及见之&
C.趋焚之&
D.长必好之&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悦婴儿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皆以美于徐公&
D.以光先帝遗德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8.C;9.D;10.C 11. 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
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
(2012年湖北武汉中考语文试题)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 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 鱼与龙不之觉耳。
&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 人挹 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 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 若:像。 特:只不过。 恣:放纵,任凭。 挹(y ):舀。 奚(x ):什么。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7.请用“/”为文中画横 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2分)
&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9.请用第 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分)
10.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3分)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
)的“冰雪之气”,过渡到(& )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
)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11.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2分)
1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分)
13.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2分)
雾凇沆砀,&,&
(4分)藉:借,凭借&
遂:于是,就&
7. (3分)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划错一处扣1分)
8. (2分)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的不能理解,理解的不能评说。( “特”“恨”“解”“说”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
一是“寿物”(即能使事物的寿命得以保持和延长);二是“生物”(即能使事物本身得到生长和发育)。(答对一词得1分))
10.(3分)由(物)到(人)最后到(文)
11.(2分) “冰雪”有空灵、纯净、清冽、透明、湿润、低温、保鲜等特点。(答对1个得0.5分)
12.(2分)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作者通过这句话所流露出的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情。知人论文,不能不察。)
13.(2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错一字扣1分)
(2012年湖北宜昌中考语文试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 曰:“往昔初平京师 ,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 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 ,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 侍臣:周围的大臣。 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孜孜:勤恳的样子。 稔:r n,丰收。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惟欲清净&
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分)
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24. 停止(1分); 只(1分)
25.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2分)
26.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2分)
(2012年湖南株洲中考语文试题)
(宋)沈括
[甲]古人铸鉴 ,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 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 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 鉴:镜子。 原:推究。 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收人而今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 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
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
9.(2分)A
10.(2分)B
11.(3分)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每小句1分)
12.(4分) 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1分) 精湛(高超)(1分)
& 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2分)
(2012年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 【注】竖:憧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0. 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追它的人这么多? 我们不知道往哪边追,所以就回来了
(2012年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试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 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 。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 宄(gu ):坏人。 钞:掠夺。
7.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监试者异之&
窃为郡内忧之&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 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2分)
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2分)
7.(2分)A(因为)
8.(2分)C
9.(4分) 谢:道歉 异:认为……奇特(奇异) 窃:私下 去:离职,离开(每个1分)
10.(4分) (2分)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县(地)人。(得分点:判断句式)
(2分)沿山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抢掠)。(得分点:“内”和“为”)
(2012年江苏无锡中考语文试题)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 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 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 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 ,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 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波、磔(zh ):汉字书写笔画。 组绣纺:即编织结线。 夏(ji )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苦儿幼不能执笔(&
无误,乃已&(&
与轧轧相间&(&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抱铨坐膝上教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10、 每天 苦于 停止 间杂
12、 到了六岁,母亲才命令我拿笔学写字。
像莺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刺激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半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这是尽可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条打一仗。
13、赞同。“看不清楚”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
(2012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试题)
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 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上:指唐太宗。 擢:提升。 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 卿欲守法而使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9.A& 10.愤恨、案件。&
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2012年江西中考语文试题)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选自《公输》)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 ,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 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选自《墨子》)
注释: 处:闲居。 如:应该,应当。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
& &荆 之 地 方 千 里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舍其文轩(&
此为何若人
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
11.翻译句子。(2分)
&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 & 子不若已。
12.【甲】文表明了墨子&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
&的品质(2分)
13.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3分)
9.荆之地 / 方五千里& 评分:共1分。
10. 舍弃,丢弃& 什么样的&
拜访& 更加&
评分:共2分。每小题0.5分,意思对即可。
11. 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
你不如停止算了。& 评分:共2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2.非攻(兼爱)(或反对战争)& 坚忍不拔(或坚守信念)等&
评分: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3.示例:【甲】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物产丰富和宋国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乙】先假设“一人耕而九人处,耕者益急”,类推出“天下莫为义,子如劝我”的结论。评分:共3分。每例分析准确各得1分,语言通顺得1分。
(2012年山东滨州中考语文试题)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 ,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 寇准传》
& 【注释】 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每期赋役(&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6. 适逢、正赶上& 才& 评分:没空1分,共2分。
17.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8.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评分:32分,答出三点即可。
(2012年山东德州中考语文试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 谴:谴责,责备。 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8.A &说明:本题2分。
9.(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说明:本题2分。
10.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2012年山东聊城中考语文试题)
& 永 之氓 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 之溺大氓 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氓:民,百姓。 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 永之氓咸善游&
中济,船破,皆游&
& 有顷,益怠&
又摇其首。遂溺死&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何不去之!
汝愚之甚,蔽之甚!
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26. 咸:都。 济:渡,渡河。 怠:疲惫。 遂:于是,就。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7. 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 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8.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评分】每文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12年山东泰安中考语文试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寂 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 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注: 迹z ])牛:母牛。 庵:小草屋。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牛孳产至十余头&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
将之诣妻家村中&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衫蒙其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老母如其言&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尔自有令,何至此也?(2分)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3分)
16.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
&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
&。(2分)
13. 孽:繁殖(生育)。 左右:下属(身边的人)。 诣:到……去(前往)。(3分,每小题1分)
15. 你自己有县令,我为什么要参与(这件事)呢?(2分,“尔”“何与为”各1分) (张允济)曾经在路上遇到一位种葱的老太太,(她)盖了小草屋看守葱。(3分,“道”“守”和“一老母种葱者”的定语后置结构,各1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16.夜不闭户& 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2分,每空1分)
(2012年山东潍坊中考语文试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__(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以我酌油知之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3分)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此言甚善(&
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 ”的神情和“ ”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9.北宋,醉翁亭记
10.(我)凭借我倒油的经验懂得(知道)这个道理。
11. C(本文中陈尧咨自大,卖油翁自信)
13. B(未经洗涤的)
15. C(从文中“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可知)
(2012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 归,杀而鬻 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 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 第:只管。 鬻:(y )卖。 茔:(y ng)墓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
& 陈:陈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分)
&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分)
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4分)
3.(2分)B(“遗”应解释为“馈赠”)
4.(6分)
&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惮”的意思计1分)
& (他)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辞色”的意思计1分)
5.(4分)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1分),为官清廉、为民作主(1分);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2分)。(语意相近即可)
(2012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 &举茂才&
举:&以此遗之&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 &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译文:& &
暮夜无知者。
&译文:& &
23.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4分)
21.2分,举:推举(推荐)& 遗:留下、传下。
22.4分, 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大意对1分,“故人”译对1分)
晚上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的。(大意对1分,译对“暮夜”1分)。
23.4分,杨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表明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2分);王密趁夜送金子给杨震,他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绝了,这表明杨震是个廉洁奉公的人(2分)。(结合文中材料分析归纳。意思符合就给分。有欠缺的扣。)
(2012年四川凉山中考语文试题)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 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 ,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
【注】 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 交疏:交情疏远; 保:关心爱护。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2分)
23.译文:(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和守信,所爱惜的是名声和气节。(错一句扣1分)
24. 追求功名利禄(权势、私利、金钱) 相互勾心斗角 见利忘义 遇到利害冲突反目成仇(答对一点1分,共2分)
(2012年四川眉山中考语文试题)
义犬(9分)
潞安 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 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 ,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 ,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 潞安:县名。 郡关:州府。 扫橐 :扫,清理。橐 ,钱袋。 冲循:交通要道。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既走,则又从之
犬始奔去(&
& 金亡其半(&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2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1. 已经 离开 快速 丢失
2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2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答出两点即可)
(2012年浙江嘉兴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一)
海鸥与巷燕
&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 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 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 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 病:困苦。 忮(zh ):嫉妒。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我至子所&(&
不乐依人焉(&
燕不喻而去(&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
&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3.(3分) 处所 依附,依靠 知道,明白
24.(2 分) B
25.(2分)示例一: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示例二: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大意写出即可)
(2012年浙江丽水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二)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 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 言,政 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 &【注释】 世祚:指国运。&
玄:深奥。&
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19.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日月广明之道&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博览群籍&
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以情[来源:学优中考网]
C.忽于眠中&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实是欲界之仙都
21.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22. 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9.(1)A (2)B(2分,每小题1分)
20.D(2分)
21.C(2分)
22. 博览群书& 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2012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三)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 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 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 ,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 。”“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己。”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 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 繇(y o):徭役。 赋:税。 问:问罪,责难。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豪者善避役(&
顾谓二三子曰(&
白侯之贤信己(&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23.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2分)
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
&,天子嘉之。
21.(3分) 擅长,善于 回头 确实,真实
22.(2分)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百姓都佩服他做事公平。(意思符合即可)
23.(2分) 清(约) 严
(2012年浙江衢州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四)
(明)何景明
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 有洞,洞有货物,,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
&猿既下,犭婴&无有也。,曰:“货安在?”&:“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 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
[注释] 奥:深处。
& 殴躏:殴打、践踏
10.给文中化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3处)
& 猿 善&援&&亦&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长 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弗得自致也/无从致书以观&
B. 犭婴&悉移至窟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迹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迹&
犭婴&据窟啸曰/孙权据有江东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13.这篇短文讽刺了什么?
10. 3分猿 善 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2. 3分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
这篇短文讽刺了为了独占钱财而不守信义、欺诈合作者的丑行。(或:讽刺了不守信义,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丑行。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2012年浙江绍兴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五)
与诸弟书(节选)(10分)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 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 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 ,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释】 审:清楚,明白。 洎(j ):至,到。 骤几:很快成功。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未尝一日间断&
&尝贻余核舟一
C.虽行船走路&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22.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0.(3分)D
21.(3分)(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意对即可)
22.(4分)(1)有毅力(坚持不懈)(2分)(2)对诸弟要求严格(爱诸弟)(2分)
(2012年浙江台州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六)
初,晖 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尝于太学 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 ,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 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 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名称:名声,名望。 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赈赡:救济,周济。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乃把晖臂曰(&
举手未敢对(&
子孙窃怪之(&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20.(4分) 一向,平素& 握,持
& 答复,回答&
& 感到奇怪
21.(3分)D
22.(3分)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
23.(3分)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2012年浙江温州中考语文试题)
1、2、3、4、5、
2012无锡中考语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步机打滑停顿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