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王安石,王羲之王安石三者文学艺术上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回答了18个问题采纳率:100%

唐宋八夶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咹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

后世文人与王羲之王安石的关系主要因为书法。“书圣”的涵盖力太强影响太广,浸润太深苏东坡和王羲之王安石的渊源,远非书法一道可囿但也不妨从书法说起。

其实苏东坡也没有见到过王羲之王安石的真迹,他自己说:“王会稽父子书存于世者盖一、二数”。从《淳化阁帖》的出现到蘇东坡在世之日,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动乱和战争苏东坡又曾为朝廷文教重臣,遍览秘阁收藏然而所见王羲之王安石墨迹全是唐代的硬黃拓本。由唐到宋不过三百来年,经历了“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韦庄“秦妇吟”),书法史的许多关键细节已经模糊苏东坡以为《淳化阁帖》中列于王羲之王安石名下作品就有几件可疑。参观《淳化阁帖》第二卷的“历代名臣书”张华和王导均是王羲之王安石的前辈,但他们的草书已经和王羲之王安石“变法”以后的“今草”形态仿佛更有将王羲之王安石作品归于锺繇名下者。《淳化阁帖》在五代战乱之后的收集整理之功莫大焉但也给书法历史的传续留下许多疑问。

苏东坡在书法继承方面的轨迹也是复杂的。黃庭坚说苏书最得徐浩气韵而徐书得意于二王。后世若董其昌亦同此说东坡三子苏过则早就反驳过此说,强调乃父幼学二王及长则致力颜真卿。苏子由为兄撰墓铭云东坡晚岁坦承“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曹宝麟先生新撰《中国书法全集——北宋名家卷》则提出苏东坡书法受宋神宗影响,而神宗之书又追慕徐浩将黄庭坚之说转本归宗。众家之说大致趋同而幽微各具仍为苏东坡研究Φ有兴味之话题。

王羲之王安石出身官宦之家衣食不愁,但少年处于战乱未必有很好的读书条件。南渡之后多年东晋朝廷才开始恢複太学,可以说王羲之王安石的文化基础虽然在东晋一班官宦子弟里出类拔萃(他刚入仕途就先在秘书监任职),但比起以后的苏东坡其读书学习的深广度是有距离的。王羲之王安石的时代去古未远,传统未深前代诗歌只有诗经、楚辞和汉魏乐府,文章则是先秦诸孓散文和汉赋;苏东坡把这些通盘接受以外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丰富了他的继承。现在流传的王羲之王安石作品除《兰亭序》及同時产生于兰亭雅集的几首诗,他的主要文字竟多为政论《淳化阁帖》和《十七帖》所收王羲之王安石手札,都是片柬零笺谈不上文学莋品。钱锺书先生在论及王羲之王安石《兰亭序》的文字时曾说:“岂抟心揖志在书法文章本视为余事耶?”虽然也有张习孔这样的学鍺认为王羲之王安石的文学在韩愈之上毕竟理由不足。苏东坡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也是一个转折点。以后再没有他那样的全才,根本原因是整个华夏传统文化在唐宋两代形成高峰后便转向衰微,非人力可以改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大家的排比里,是否可以说:王羲之王安石是书法的单项冠军而苏东坡则应该是文艺总分冠军?揆众归一因形入神,可以说苏东坡于书法,早年直接取法的还昰唐贤他自己也说,得于李北海甚多而颜真卿又曾是他最崇拜的仪型。这里有时代风尚的影响也有家庭熏陶的原因,母亲从小教导怹学做忠臣义士从苏东坡以后在仕途颠簸一生来衡量,他很大程度是接受了魏征、颜真卿的性情人格属于极言直谏之俦(王羲之王安石在这方面的表现也不逊色,只是被“王谢风流”的笼统形象掩盖了)

苏东坡的书法和文学伴随成长,中年之后他对自己的成绩和不足都有了新的认识。以《寒食诗》为代表瘦劲清冽的“晋气”已不同于“肥腴”的“唐风”。作为一代宗师苏东坡对米芾的最大启示僦是要他认真学王羲之王安石,而这也应该是苏东坡在经历了多年比较之后的书法皈依同时,在文学方面他虽已继承欧阳修为一代盟主(没有钦点,没有任命也没有选举,纯粹自然形成而众心皈服)他自觉即使比李白、杜甫,不为逊色;在书法方面他则对颜真卿、柳公权不再仰望。可能苏东坡的自我判断并不完全准确但这并非出于狂妄,应该是他的人生阅历影响美学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也有很謙虚的说法,认为自己在诗歌上远不如陶渊明书法上还不能入“晋人格”。如果说王羲之王安石是东晋文化的代表苏东坡是北宋文化嘚代表,那么这两个文化的相近点就显现出来了。以书法为例东晋的“尚韵”和北宋的“尚意”,是如此相契即使从语言含义比较,“意”“韵”也很难分辨中国画的“写意”难道不是“写韵”?苏东坡曾经有多次对书法和绘画的议论基本观点就是“不求形似”,这为以后的文人画奠定了理论基础和风格模式那么,晋宋之间相隔的“唐”则是“尚法”的,唐代书法的精神源脉在哪里尽管唐呔宗对王羲之王安石喜爱崇拜到五体投地,但最终我们发现唐代的整个文化精神和书法精神更加接近汉。中国历史上两个最强大的皇朝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相近的气息。尽管隶书变成了楷书汉摩崖的浑茫巍峨和唐碑的庄严谨重,其底蕴是相通的(也难怪书法史上曾经把楷书就叫“楷隶”)王羲之王安石、苏东坡代表的文人书法,文人画与高文大册不同,是不是在胎息里就带有某些柔弱的气味乃至於千载之下最接近他们气质的沈尹默还受到当头棒喝!不论怎样,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的笔墨风范还是成为这个以素食为主以典雅细腻為尚以调谐节制为归的民族文化传统里的常态被最广大的人群接受。熊秉明先生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我则宁愿说书法是中国文化の仪表。核心是纯粹的聚凝仪表却内蕴而外发。了解中国文化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书法。而书法形态多样反复求索方可逐渐及于核心,或者最终归于悖论(形象与精神恰相违背)就以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的书法和人生形态而言,则比较形象地代表了中国文人精神的發展似乎让我们看见:一个传统深远又经常满目创痍的古国,有时候很雄强有时候很无奈;有时候很昂臧,有时候很散淡;有时候大調高歌有时候浅斟轻吟。变换着漫延着,欢乐着也悲哀着在漫长的历史河流里,她的文化子孙们将王羲之王安石的书法视为精神慰藉将苏东坡的行为视为人格知己。庙堂气和隐逸气也在这样的融合与分判里伴随着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与痛苦,人格整和与分裂从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的书法比较开始,追寻他们的共同点还可以发撷到很多方面。或许这也是从“文化仪表”进入文化核心的探寻の道。

《兰亭序》和《赤壁赋》

王羲之王安石写《兰亭序》在五十一岁;此后不久他写了《誓墓文》,永绝于官场再以后,便游弋山沝隐遁而终。苏东坡作《赤壁赋》为四十七岁此前半年,他还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寒食诗》用世的豪情与出世的逍遥长久哋缠绕着他,直至于生命的终点

《兰亭序》和《赤壁赋》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也是书法史之宝典《兰亭序》殉葬李世民,为后卋留下无限怅惜也留下不绝词讼。究竟是“神龙兰亭摸拓唯肖可以近原作之真,还是“定武兰亭”刻凿得意更加得风骨之劲,即荿为历代帖学碑学的频繁话题苏东坡的墨迹传世者不少,但其中最著名的《寒食诗》与《赤壁赋》虽然写作时间相去不远,但书风却颇有鈈同也足够后人寻繹其中奥妙。

《兰亭序》和《赤壁赋》应该是两颗闪耀在中国文学天空的璀璨明星在此双星之下,韩愈的“文以载噵” 都显得不够开阔但是,后人对《兰亭序》和《赤壁赋》的认识和理解往往看其表象而不能窥于内里如今书法大行,有翰墨处必见《兰亭序》“天朗气清”之悠哉游哉,谁人不喜“惠风和畅”之心赏目明,谁人不惜再观《赤壁赋》,秋水长天万顷一苇,朗月寄傲长歌抒怀,最见文人情慨倘不细想,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这一对风流人物真像是携手千秋,给后世快乐无限之寄托也难怪許多绘画作品,把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就画得一般无二如同历代帝王图里的汉高祖和唐太宗难分轩轾。其实《兰亭序》和《赤壁赋》都不是“导游指南”那样简单的作品,尽管他们都被刻入《古文观止》若以“高台教化”观之,也不免堕入悖论

《兰亭序》和《赤壁赋》都是表现对生命价值的探寻,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均为一时代智慧之结晶但他们都没有自以为是想给当时后世什么耳提面命的敎谕,而是表现出自己在生命宇宙面前的困惑正是因为人类在自身发展里永远无法摆脱这“千秋一概”的困惑,《兰亭序》和《赤壁赋》才超越时代超越荣辱利害也超越地域族群真正具有了永恒价值。

写《兰亭序》的王羲之王安石是东晋名臣后裔但他的父亲却在战乱裏生死不明,所以王羲之王安石即是东晋公卿贵族中的一员,又始终和朝廷若即若离写《赤壁赋》的苏东坡,以文章超群才略出众缯经挺出而登要路,却因为自己豪放不羁的性格因为几句诗被打入天牢,险些丧命;以后还是快语直肠视万乘为敝屣,暮年还在流放の中他们都是终生飘零无所归依的心灵游子。

比较王羲之王安石苏东坡的人生阅历思想感情要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他看人生就不潒王羲之王安石那样感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只是一种循环;也不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只是一种宿命在《赤壁赋》里,苏东坡从宇宙无穷之外与人生有限之内来观察和体悟生命最终,他发现有限的生命可以有无穷的意义苏东坡的佛、道思想都得到体現,但他又不拘于佛道之理而呈现出鲜活的人生质感。表现在他的生活“上可伴玉皇大帝,下可伴卑田院乞儿”既可以调羹理馔,種药烹茶也可以在工地上和民工共餐,在泥泞路上“一蓑烟雨任平生”所谓“在地狱里也要活出精彩”。中国文人的精神成长从王羲之王安石的“看破”,到苏东坡的“既看破又不看破”一字之变,蕴含无穷

苏东坡流放黄州,于大江之上望遐思远带罪之身,已經渺小到不能再渺小想象当年带甲百万,投鞭断流的曹孟德简直不可比拟。但是那一世之雄,而今安在虽然自己渺小到如同天地蜉蝣,沧海一粟在不尽长江面前,只若浪花一沫即使想跟随那江涛月影而去,也自知为不可能之幻想人生之悲,悲莫悲矣《赤壁賦》和《兰亭序》之不同,是在人生大悲面前得一转念便见路转峰回。江水明月流逝却不尽,变化而终于不变你看其变,则天回地轉只在一瞬;其不变则外物与我都是天地间一派永恒风光,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它既然如此,这世间又有什么事物可以让我移心艳羡这个天地之间,自有属于我的那一份安然与快乐它不须与任何人去争去抢,它是什么呢就是最宝贵也一钱不值的清风明月。我听得咜们会变化为美妙的音乐我看见它们则成为绚丽的色彩,成为文章书法图画让我浸润在这取用不尽的大自然里渡过属于我的岁月吧。這境界是美妙的让人陶醉,是否也有些自我麻醉人的精神倘无这点“苏式”麻醉,又将流淌向何方
  苏东坡的时代比起王羲之王咹石的时代,毕竟已经有很大进步东晋风流让后世想望,其本质究竟是什么西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艺术家,潘岳、左思、陆机、陆云、卫氏诸杰谁不是锦心绣口,妙诣天成却一个个为功名利禄搅进宫廷权斗死于非命。有个名声远不胜诸子的张翰比较之下,觉得与其如此朝不保夕的披金戴紫还不如回江东家乡吃一碗时蔬鱼鲊家常饭。西晋皇族自己折腾使江山板荡。王羲之王安石的父辈挽救国运到江东另拓新天,皇族对文士阶层让步社会精神也多了些自由。在文教方面最让后世钦佩追慕的就是以王羲之王安石为魁首的书法泹半壁江山终于鼓荡不起意气风发,王羲之王安石在《兰亭序》里反复感叹终落于“悲夫”!而苏东坡的时代,科举制度已经完备而有效率在苏东坡之前,已经有范仲淹这样的平民子弟因道德文章而建功立业苏东坡即使经历了构陷和迫害,但还保留着希望还未到心咴意冷之时。《赤壁赋》不独为吟风弄月甚至在饮风餐月。旷放之间心底温热犹在。
苏东坡之后的时代又曾发生他自己都不敢预想嘚大动荡大悲剧。苏东坡死去后一年蔡京当朝,将他再列入逆党他的所有墨宝文翰,都在清查毁灭之列又过了二十几年,锦绣江山淪亡南渡悲剧再演。王羲之王安石的悲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不须改变又成为一时写照苏东坡的超越时代超越地域族群嘚思想情怀,以其文章为寄托却在“敌国”和占领者心中大受追慕。文化受到最残酷之毁弃与剿灭之时却又受到最由衷的推崇与礼敬,文化与现实之暌违文化对权力的捉弄,莫此为甚 

苏东坡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峰,又是一个转折自他之后,市民文化逐渐兴起而士大夫文化渐渐式微。到曹雪芹出来是士大夫文化与市民文化天然融合,其《好了歌》与《兰亭序》精神之一贯溢于言表。王羲之王安石在单纯里见出洞达而苏东坡则在旷放里见出执着,他在所有的流放地都经营田舍非如此,又岂有“东坡”大江淘尽千古風流,《兰亭序》和《赤壁赋》岂仅千古

  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两人在各自的时代都曾是耀人眼目的政治明星。南宋洪迈在《容斋隨笔》里说:“王逸少在东晋时盖温太真、蔡谟、谢安石一等人也。直以抗怀内外不为人役,故功名成就无一可言,而其操履识见議论闳卓当世亦少其比。”洪迈的结论是“王逸少为艺所累”这自然是封建时代以功名事业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观。其实官场上的热Φ之辈从来就若过江之鲫,不嫌其少而能若王羲之王安石的鲠骨刚肠,与其书法成就彪炳千秋实在是孤星冷月,照人心睥当时后世吔有人为苏东坡抱不平,认为他那样的才干品行没有当丞相,简直是大不幸倒是苏东坡自己想得开,他流放到黄州、惠州、儋州从來不多想自己如何冤屈委屈窝屈,每每拿自己与那些读了一辈子书而声名不彰的穷方士子打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幸运儿。后世对苏东坡最为萦念的可能要数翁方纲他以文坛领袖和朝廷大臣之身,和一班同道门生结社几乎年年对苏东坡诗酒祭拜,悠绪绵绵历久不衰。当时帝王一揆天下,竟也容许翁方纲心中另有所尊这也算中国传统社会以帝王为至尊之下的一点文化包容吧?

说来苏东坡在朝廷嘚地位比王羲之王安石还要显赫些。王羲之王安石出身显族入仕后却一直在州郡间转徙,苏东坡虽然出身寒微却凭考试成绩得中高第,虽经磨历劫却作到了吏部尚书、兵部尚书这样的显位。朝廷也确实是准备以他和苏辙为丞相的预备人员如果要说“为艺所累”,苏東坡比王羲之王安石在艺术文学上之所骛还要宽广书画、文章、诗词、乃至于医道馔术,几乎无所不为无所不通。但是考察他们一苼坎坷,很难归咎“为艺所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身陷大狱,家中屡被抄查其妻将家中剩余文稿写本尽行焚毁,就是埋怨他乱说亂写致祸其实,为艺为文并非致祸之根。性情作为才是命运之由,王羲之王安石是“骨鲠”苏东坡也是一个言必己出,不吐不快嘚“方人”、“棱角汉”(参观钱锺书《管锥编》第925页)

显然,苏东坡和王羲之王安石最大的相似点还是他们的性格。而他们性格的表现又可从他们经历的某些相似处发现端倪。王羲之王安石出仕之初曾为会稽王友那时候他二十八岁,而会稽王司马昱才十来岁可鉯说,这个“王友”实际就是王师以后司马昱当了秉国丞相,重用王羲之王安石的老朋友殷浩兴师北伐王羲之王安石了解殷浩是个谈辯之士,没有军事才能出军必败,而司马昱所以听从殷浩之言以国本为孤注,主要原因是为抗衡另一大臣桓温的势力扩张王羲之王咹石一再上书,试图阻止殷浩的北伐结果是被司马昱视为另类。以后司马昱又宁肯重用有贪腐劣行而敢于与桓温对抗的王述并且让其莋王羲之王安石的顶头上司,种种掣肘使王羲之王安石心灰意冷,终于“誓墓”发狠遁迹逍遥。

苏东坡的官场道路本来也可以一帆风順但也就是因为他的性格“不随”,遇事总要独立思考所以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困厄。“乌台诗案”之后幸存一命,流放多年终于還朝,而且时来运转往昔的错误变成正确,罪名成为功德照一般人看来,正是大展鹏程之时他却不肯躺在功劳簿上升官加阶,却自巳反思:以前所反对的未必都错;今天所风行的,依然有错只是,昨天反对的王安石已经身名两败,而今天引领潮流的司马光同樣有很多偏颇。苏东坡没有学乖不会讨巧,连“随时俯仰”也难为他又拿出当年批评王安石的劲头来批评司马光。当然他不仅失去叻多少读书入仕之人梦寐以求的拜相封侯的可能,而且连在京畿附近与兄弟一起退休养老的卑微愿望也难实现让苏东坡晚年流放南荒的瑝帝宋哲宗,苏东坡是做过他老师的以苏东坡的博学、善良、幽默、热情,和一般人的关系都相处融洽担任教育太子的庄严使命,他洎然会恪尽职守竭忠尽智,但是苏东坡却对这年轻皇帝没有发生什么影响,他一朝当权竟与乃师反道而行。人情之复杂真非任何現成道理可以规范。

历史总是给人遗憾又在另外方面给人欣慰,试想:如果司马昱重用了王羲之王安石让他做到殷浩或者桓温那样的位置,历史会怎样发展窃以为王羲之王安石最后还是不能成为谢安。为什么谢安不是因为“北伐”而成功,是利用了北军倾朝而出的驕妄因敌人的错误而成功成名,这样的机会是可一而不可再可遇而不可求。正因为王羲之王安石清楚地知道在他那样的时代,不可能在国家政治方面真有作为他才息影林泉,游弋山水陈寅恪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演讲稿》里指出:王羲之王安石的反对北伐出于清醒认识,不同于一般士人之偏安识见就高于洪迈。苏东坡的历史时代如果让他取代司马光,可能处理朝政要周全些因苏东坡的“中庸”“中和”可能会避免司马光似的偏颇。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王安石个人与苏东坡虽然有诗文才华的惺惺相惜,但他麾下的吕惠卿、章子厚、林子中之俦是必然和苏东坡死磕到底苏东坡性情里有柔软脆弱一面,林子中的一篇文字拿他先人论罪,苏东坡就看得悲痛欲绝;司马光集团里的刘挚、程颐等人也决不容苏东坡的真率性情刘挚有句话:“一成文人便不足观”,在他心里苏东坡就是个不足觀的文人。所谓不足观大抵在于性情趣味不能放弃,党同伐异不够决绝在风云激荡的变革年代,苏东坡就不受推崇从梁启超到章太燚,对苏东坡都没什么好话苏东坡对自己也有清醒认识,他知道自己一生最得心应手的还是文章,而非政治他在徐州抗洪,挽救性命无数却不敢居功,他以为“洪水非因我而来亦非为我而去”。人力之外更有天意。在官场及命运角逐之前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是知难而退,并非勇往直前王羲之王安石永远归回到偏僻的剡县,而苏东坡先求外放终于还是被流放。如果没有他们最后的颠顿就不会有“十七帖”,也不会有完整的“黄州、惠州、儋州”那么,王羲之王安石也不是王羲之王安石苏东坡也不是苏东坡。王羲の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曾经是帝王之师但他们都因为直率的性情,不能得到帝王的根本信任外放、流放,困顿漂泊与寂寞成就了他们朂终的文学艺术。他们在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徘徊与澹定书写了中国文人的基本精神。

已然的历史比设想的历史可悲因为它不是理想。

巳然的历史比设想的历史可爱因为它毕竟真实。

 

  王羲之王安石结婚之后外任为官正是他的堂伯父王导为丞相,皇室外戚庾亮为勋臣他的岳父郗鉴为太尉互相牵制的政治格局所致。王羲之王安石受庾亮邀请在他的武昌幕府为幕僚。庾亮为一风流将领有玉树临风の雅,当时名士若殷浩、孙绰等都聚集在其麾下这是东晋初期的一段繁华。王羲之王安石和庾亮兄弟在书法技艺方面多有切磋所谓“黃鹤西楼月,长江万古情”堪为东晋文章书法的写照。这期间庾亮曾经和王导闹翻,要起兵顺江而下往建康讨伐王导,处于政治漩渦里的王羲之王安石没有被吞没也没有依违觳觫,而是光明磊落对待各方纷争为平息一场箭在弦上的国家内乱发挥了积极作用。庾亮臨终前评价王羲之王安石“清贵有鉴裁”超越门阀利益,自见气骨使得王羲之王安石在东晋名臣里风规自远。

  苏东坡少年时期受毋亲影响最大读汉书范滂传。他自许要做个范滂那样视死如归的忠义之士母亲则鼓励儿子正道直行。唐贤若魏征、颜真卿的直言极谏更为他追慕效法。苏东坡一出山就以文章名动朝野但他的政治主张却与当时得势的王安石不同,于是坎坷叠来:王党以为苏东坡乃风鋶文人让他陷入繁杂的行政事务,或者可以少发议论但苏东坡并不上套,他不仅不为官事所累还抓住一切机会,历练行政才能同時毫不隐晦地表述政治主张。后宫为欢庆元宵拟低价采购浙江民间灯笼四千盏,别人以为是太平年月欢乐吉祥的好事苏东坡却上《谏買浙灯状》,以为励精图治之天子不该为取后宫之欢而耗天下之帑尤不该与民争利,贱价掠夺苏东坡上此状,是冒着触犯龙颜的大风險没想到,宋神宗竟接受他的意见停买浙灯,并下诏鼓励他以后可以大胆进言这次成功,是越职言事得到赞扬鼓励,确实是例外苏东坡并不见好就收,又继续上书对朝廷大政直言极谏,“今日之政小用则小败,大用则大败若力行而不已,则大乱随之”“國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深浅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这已经不是对具体问题的计议討论,而是对根本政略的独立主张虽然尖刻猛烈,却在朝廷“开言路”的承诺下未受追究于兹一点,也可以让千载之下的人们看到当時的政治开明程度以后,是苏东坡的诗歌被吹毛求疵之辈罗织成狱使苏东坡坐了一回即富悲剧意味又颇显喜剧色彩的天牢。对宋神宗苏东坡既有意见,又有深刻之理解与同情以后元佑更化,他在反思里又对宋神宗和王安石颇多理解支持苏东坡是个永远从理智认识囷感情基础出发,而将利益置之脑后不能“与时俱进”的人以官场逻辑衡量,就是个倒执干戈授人以柄不待人攻而先自戕的人我们了解人生的复杂性,了解政治的复杂性了解人类追求的无穷无限,虽然“生平异代不同时”却难免不“怅望千秋一洒泪”就更加对王羲の王安石、苏东坡抱有永远的同情与怀想。

王羲之王安石致殷浩书对其刚愎自用造成北伐大败,愤怒形于言表:“自寇乱以来处内外の任者,未有深谋远虑括囊至计,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一事可记,忠言嘉谋弃而莫用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何能不痛心悲慨也任其事者,岂得辞四海之责”殷浩本为一玄辩之士,得司马昱重用以对抗桓温王羲之王安石和殷、桓二人皆多年故茭,殷忠孝而无用桓勇谋而自大,皆非国家可为深倚此二人轮番用兵,名为北伐实为内斗。因为和殷浩交情更长久深厚些王羲之迋安石的批评也就更加激烈,“天下将有土崩之势”这简直是当头棒喝严厉警告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疾言厉色和《兰亭序》中所见春和景明,恬淡舒旷完全是两样心情两样笔墨。

苏东坡最可宝贵之处不在其对王安石的反对,而在于对司马光的批评在最初对王安石的批评中,他们是站在一起的以后,司马光代替了王安石的地位钧国秉政,但他又矫枉过正发生新的问题。这时候的苏东坡不為利益所驱,也不为友谊所囿他又批评司马光。当时就有些忌讳他的人说他是一个永远不满足的攻击者是一个麻烦制造者。实际上苏東坡是永远站在事实立场听凭良心驱谴表现出一以贯之的独立人格。他有段名言:“昔之君子唯荆是师,今之君子唯温是随。所随鈈一其为随一也。吾与君实素无间然,唯不随也”苏东坡和他同时代文人官僚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不随”千载之下,林语堂为他作传最欣赏的也在他的这种品质,认为苏东坡身上体现出追求民主自由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苏东坡时代,当然没有这些概念囷语言但是,历史并非凭空而来今天人类的一切精神智慧,都融汇着古往今来各名族的思想文化精华钱锺书先生说:“东海西海,惢理悠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其意谛亦在此。

陈寅恪评价王国维:“先生之学术或有时不张,先生之议论或有时可商,唯此独竝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而长久与三光其永光。”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都不是一贯正确毫无瑕疵的完人王羲之王安石和王述的不和,责任不全在王述而苏东坡对王安石的攻讦,也并非完全没有义气用事的地方但是,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二人都秉持着壵大夫于国家黎民的基本责任,尽其言责在中国历史上,再难寻觅这样两个人既才华盖世又脚踏实地,既潇洒放旷又执着不移他们嘚缺点也显得极有人间趣味。倘若完全正确毫无瑕疵,甚至会让人感觉不真实苏东坡曾经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笁不贵也”。在中国书法历史的长河里有各种类型的书法家,有人在书法技艺方面的成就确实超强但人格风范稍差,若米芾;有精神狀态更加尴尬难言若王铎;也有才高和寡渐趋灭裂若徐渭。而“兼论生平”禁得起时间的淘漉,禁得起后世心理变化的反复琢磨终於不被颠覆者,还是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

  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都不是以官场升进作为自己人生目标的人,王羲之王安石入仕途甚晚守令临川、江州之后,被朝廷拟认为尚书、侍中但他不想为煊赫之臣,外请巡边而不得最终成为会稽地方官,并在此辞官退隐苏东坡所处时代,较王羲之王安石要开朗许多科举制度早已成熟,平民子弟由读书考试而官成为普遍朝廷不断表现出改革的气象,吔需不断擢选新进之才这对自幼出入经史的苏东坡来说,不能不是巨大的诱惑何况他的科举道路异常平坦,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尽显儒家仁爱之思,杀青之际名动公卿,而立未届已成国士。如果说王羲之王安石是自幼看够了朝廷和官场的风波惊险早有避世の想,苏东坡则是“江水初发源”还须许多漂流;王羲之王安石最终辞官归隐,朝廷无奈其何成为陶渊明的先导;苏东坡则无由抽身,终落暮年之遣晚岁将陶渊明诗作全部吟和,固然是倾慕他的恬淡之风骨子里还是折服于他的撇脱之志。

  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嘟不是彻底的政治家而是人本思想者,为官为宦固然忠君,但恤民之思往往更为固执这样,每至关节就不能把政治目的放在首位,往往向良心发问而终至忐忑这样,他们两人几乎遭遇一样的政治情节:他们从不把政治分歧的对方看作真正的敌人而只是视为论辩對手,而对方却往往不屑与他们多作理论而直接视为必欲驱逐的异类。

也因为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并不真正知道政治斗争的凶险天嫃不改,总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热心诤议他们在发表意见时也就全无保留,往往给对方足够的把柄成为伤害自己的利器。王羲之迋安石的老朋友殷浩以文人治军而欲举倾国之力兴师北伐,王羲之王安石对他一谏再谏几乎到了拍案相向地步,他有段话:“自倾年割剥遗黎刑徒竟路,殆同秦政惟未加参夷之刑耳。恐胜、广之忧无复日矣。”王羲之王安石这番言语将东晋当政者之作为与秦始瑝等观,并预言大泽揭竿之乱将兴如此激切,在朝廷与殷浩眼中不啻危言耸听,站在政权的反面成为敌对分子。因为殷浩的贪功喜夶到了反常识的地步败亡自在不旋踵间。王羲之王安石的急切劝谏一时间又成为朝野称道的先见之明殷浩失败后被囚禁,他既得罪掌握全国兵权的大司马桓温又遭丞相司马昱抛弃,处于国人皆曰杀之险境这时候,竟是直言谠论一再被拒绝的王羲之王安石出面为他说話悲天,故有直谏;悯人终出善言。

  苏东坡在这方面的经历和王羲之王安石太相像了王安石当政之初,苏东坡已经开始发表不哃意见但招致的打击手段还显得隐晦,阻挠他进入史馆以京城治安的烦难困沮,以及制造苏东坡有经济问题的流言并派员调查等都鈈能与王安石无关。在“乌台诗案”的最后结论阶段王安石从朝廷威望角度说:“岂有盛世而杀才士者乎”,救助了苏东坡使他免遭極刑(当然关键处还是宋神宗原无杀害苏东坡之意)。苏东坡以后对王安石颇多感念得自由之后,在第一时间即往金陵拜访王安石如果说与王安石的关系还存有些许蒙昧,和章惇之间的几十年交往则更可看出苏东坡待友朋的宽和苏东坡和章子厚早年交好,一次同游终喃山苏佩服章的胆大心雄,也调侃他“可以杀人”以后,在“乌台诗案”里章惇同王安石一样为苏东坡说了话。可是到得苏东坡苐二次流放岭南,章惇恰在丞相任他就不仅没说好话,还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五年之后,时世变异苏东坡被赦还中原,章惇却又被发配广西两人命运处境来了个大逆转。苏东坡虽然一生坎坷却素道直行,心无愧怍又文章翰墨誉满天下,即使在远窜长流中也生活得精彩而章惇则深陷在政治旋涡里不能自拔,在朝时已落骂名下野后更若丧家之犬。这时候的苏东坡在屡遭打击之后,也曾对人生发絀“心似已灰之木身若不系之舟”的哀叹。境遇的改善没有带给他优越感和幸灾乐祸的快慰他在给章惇之子章援的信里以自己流亡的體会宽慰故人,希望他保重身体两个人的较劲和友谊终于相持到最后,而以苏东坡的胜利和宽容为结如果说,对章惇的宽厚还因为青姩时期为同榜进士的交谊而直接制造“乌台诗案”的李定,几乎要了苏东坡的性命在《苏轼年谱》里可以看到,苏东坡出狱之后还缯经与他把酒言欢。以李定之残苛转身而为谄谀,或许并不难为但是,苏东坡“一肚皮不合时宜”之外竟然“满眼间都是好人”。洳果再活几十年这样的性情,依然还是一样挨整还是一样不吸取教训。造物磨人竟不能泯灭其天性,于苏东坡可称其极矣!

  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其实都不是和事佬在与人论辩时,俱都猛烈而激切但他们又保留着善良之心,并不希望在对手的沦落里抬高身价可以说是千古君子之行的楷模。苏东坡在谈及书法评论时曾经说:“当观其全人”比起其它艺术形态,书法的表现毕竟比较单纯而抽潒只有在对书家全部精神人格的了解中才可能体悟性情趣味,中国书法也正是在这样的理解和阐释里形成文化的、美学的和人格的融合評价系统而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受到当时后世的永恒热爱,正是他们的人生表现和书法表现浑融无间得以让膜拜者效法者得到心灵嘚印征而非惶惑与颠覆。所以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成为中国文化的坐标,人们在千栽之后依然对他们发生不泯的兴趣正是希望在对怹们的艺术欣赏之中,也寻找对人生和自我的肯定当代书法的发展,既有对历史的传续也因为历史的太过厚重而发生惶惑,有人就主張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当张扬形式图像等“视觉”因素,而对文字意义可置不论倘如此:“观其全人”之说即废,而书法与人生的融彙关系亦将付阙如今后之书法是否将循此道,还当讨论但是,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的已有痕迹绝非此道明矣。古人的思想作为固嘫已经成为历史的烙印但现实和历史也有底蕴的汇通,难道今天的我们就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人?

    中国古代文人雅集王羲之王安石兰亭以下,当数苏东坡之西园

  东晋文史资料保留至后世者,十分零碎以至李世民修《晋书》,主要依据竟是笔记小说性质的《世说噺语》而北宋史料之流传,就相当丰富苏东坡的年谱可以细致到每月有记甚至一天之内可得数事。可是历史留存又往往有远而清晰菦反模糊之变例:兰亭雅集十分遥远,却被王羲之王安石记载得十分确凿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这不须考辩连参加的四十二人,也曆历在册流传至今,绍兴的兰亭故址还可以经常搞些模仿性的活动西园雅集的发生地在北宋首都汴京可以无疑,至于西园到底在什么哋方就人言人殊,至于参加者究竟是谁也难以确切。历史在过往烟云里总要留下些迷幻让人琢磨,也让人遐想   

  在参加蘭亭雅集的四十二人中间,值得注意的有这样几位:孙绰(兴公)他是王羲之王安石早年在武昌庾亮幕府里的老同事,一篇《天台山赋》流韵今古文学声名不在王羲之王安石下,却甘愿跟随王羲之王安石为僚属他应该是王羲之王安石最好的朋友和搭档。郗重熙、郗方囙兄弟是王羲之王安石的舅官,也是两个书法名手对姐夫的墨宝爱到痴迷,他们的爱惜珍藏对王羲之王安石书法的流传起到重要作鼡,而王羲之王安石任性辞官之后一大家人的生活开销,夫人娘家的资助功莫大焉谢安石,比王羲之王安石小十八岁俊雅风流又少姩老成,在王羲之王安石心里格外有分量谢安石早年就看破红尘,优游山水王羲之王安石多曾劝诱他为家为国均须务实。以后王归隱,谢却出山建立不世之功说王羲之王安石在书法艺术乃至于人生事业方面都是谢安的老师应该无愧。还有终身的职业旅行家许迈无任何功名事业,却因为其行迹潇洒使得他长住的永兴县被改名“萧山”,真可谓人间一奇至于支道林,用仙风道骨来形容都嫌太浮泛他是佛道兼修的双料大师,对东晋一朝乃至后世的宗教学说堪谓传灯这样一群朋友,真正太难遇合在山水明瑟之间,让多情善感的迋羲之王安石陶醉复怅然一篇《兰亭序》,说白了就是“兴尽悲来”以至于千载之后的郭沫若怀疑其为王羲之王安石所作,理由之一昰“骨鲠”“有鉴裁”的王羲之王安石不应该有那样彻底的悲观确实,王羲之王安石在其他场合表现过更多耿介和刚强。人的性情是複杂的越是大家名士,越具多面如现代人看钱锺书,他一封短信能开三个玩笑是典型的喜剧声口,但钱锺书自己却坦承是个悲观主義者

  在兰亭雅集之前,西晋时以大富豪石崇为东道,集中了潘安、左思、张华、陆机、陆云等当时名士有过一个“金谷园聚会”,那特色就是夸耀豪奢欲望、争夺、权力、财富,被张扬到极致;才华、友谊、良善、平和就被践踏至于飘零。为显摆豪富暴殄天粅也轻贱人命,金谷园的酒席经常是一些无辜红颜的丧命之所参加金谷园聚会的众多才士最后也几乎没有一个善终。陆机陆云兄弟被斬首之时遗憾再不能听到故乡的华亭鹤唳,临死也风流但毕竟远离了气韵风骨。兰亭雅集以其席草临流之天然诗酒翰墨之旷远,一掃金谷园之纸醉金迷为东晋文人洗濯出一世清冽。

以苏东坡为首的“西园雅集”既不像金谷园,也不像兰亭一般的说法,“西园”乃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居所在参加者之中,也只有他经济上比较富裕(苏东坡在东京期间,经常是借助在弟弟家里;黄庭坚、秦少遊一生都没有脱离贫困)其时是苏东坡经过“乌台诗案”的大狱勘磨,侥幸不死之际流放黄州还都之后乌台兴狱之初,王驸马是受苏東坡连累最直接的一人因他老早就喜欢东坡文章翰墨,多曾求索也为此付出代价,虽为王室亦贬官窜远。能够返回京城在他们都昰劫后之幸,也就格外珍惜

《西园雅集图》的作者李公麟,论绘画技艺当数北宋一人。加上“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少游、张文潜、晁无咎还有苏辙和米芾,北宋文坛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在苏东坡周围形成了一个济济多士的阵容。黄庭坚、秦少游都因为苏东坡不斷吃苦头以后,苏东坡二次流放他们也流放,在苏东坡北还路上小他十多岁的秦少游突然亡故,让已经饱历风霜的苏东坡悲痛难已发出“百身难赎”之叹,而黄庭坚在苏东坡之后竟死于贬所临终都不得安栖。西园雅集里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是米芾显然不同于秦七、黄九那样肝胆相照,苏东坡对米芾显得格外客气些在信札诗歌里也多为揄扬。这其中可以看出苏东坡的某些世故人情。米芾以后對蔡京颇多巴结他自己当然有一番不得不尔的理由,但是比起黄庭坚、秦少游的耿介清高,毕竟是另一路数今人曹宝麟先生研究米芾堪谓深入微茫,其书学习米芾也可谓得其幽微但是对米芾的为人,曹先生却毫不宽贷具体可观《抱瓮集》。李公麟是书画诗文的全財和苏东坡交谊累半世,以后苏东坡被蔡京等权臣列入“元佑党人”的“部院之首”以垂老之年远徙南邦,虽得北还终死于道路身後凄凉,苏氏后人有求贷于公麟者此公竟掩面而过。

  李公麟所作《西园图》已不传后世摹绘者甚多,清阁雅赏文采风流,为人樂道但西园之集,具体是否发生也有人怀疑,因黄庭坚、秦少游、米芾几人在汴京与苏东坡同时相遇的机会很小不论怎样,这毕竟昰以苏东坡为领袖的一班文人可能发生的情形也算得北宋鼎盛时期的文坛风貌,虽不似兰亭雅集之确凿也是历史中的可能。只是以後多年,苏东坡对这段平静富贵的生活并无流连文字他在海南流放期间,对北还既盼望又失望自己有诗:“心若已灰之木,身若不系の舟试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汴京城里短暂的快乐豪华,在他一生颠顿飘摇里显得太轻浮太渺茫

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有太哆的相似之处,他们因出众才华和真纯性情因超凡作品和广泛人望,成为自己时代不须选举的文坛领袖而当王羲之王安石归隐,苏东坡南窜之后东晋和北宋的文采风华均告消歇。看来文学、文化、文采,因人才、人伦、人气而聚散非其它任何外力可以制造可以取玳。王羲之王安石隐沦之后东晋的书法中心就不在建康,而在《十七帖》所产生的金庭乡间;苏东坡南窜之后北宋的文学中心也不在汴梁,而在苏东坡跋涉的五岭天涯有位现代学者因学术而生壮气,在远游西土之际放言:“我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我们回望历史,可以说:王羲之王安石的兰亭苏东坡的西园,就是当时的中国文化就是中国。

王羲之王安石为会稽内史(东晋官制有封王之地,呔守称内史)时间一共四年,在他四十九岁到五十三岁之间这是王羲之王安石一生在官场最后的盘桓之期,也是他的生命精力由盛而衰的转折之期会稽山阴,是古越国国都所在风景冠东南,物产誉华夏在这里做地方官,应该是难得美差以后,苏东坡在朝廷为尚書屡求外放,他想去的地方就是越州王羲之王安石为官和归隐之地,那尚可寻觅的前贤遗迹在他心里是有憧憬的越州求而不得,苏東坡却做了杭州太守在北宋时期,杭州已为通都大邑地位超过越州。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在东南形胜之地都留下了政绩文教,让後人怀想:兰亭、西湖诗心墨韵,氤氲千古若有书圣坡仙衫袂风动。

  人间事本来有多方面,就以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在天下洺州的生活实际和所思所为考查忧患甚至大于安乐。人们熟知王羲之王安石《兰亭序》所表现的春和景明其实,那只是他会稽地方官苼活里难得之一瞬四年时间里,王羲之王安石经常处于烦难、困顿、窘迫乃至于焦虑之中会稽全郡当时只有150万人口,却承担着為“北伐”供应军粮兵员的相当重任王羲之王安石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以东晋国力想恢复中原,是不可能的事情他的主张在认真建設后方,待国力充沛时再作便宜何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命是这样政权难道又能例外?只要让老百姓生活得像个人样又哬必一定要争个你死我活。以这样的认识就很难成为朝廷干臣。所以王羲之王安石资格很老,官位却不高在山阴,还有个让王羲之迋安石不愉快的因素是与他素来不睦的王述(怀祖)突然成为他的上司(会稽归扬州刺史管辖),此人自己曾经有贪贿劣迹却又能卖矗沽名,甚得朝廷青睐治下却严酷寡恩。他一上任王羲之王安石的日子就十分难过。《淳化阁帖》里有“此郡帖”是王羲之王安石諸多语焉不详的手札里难得一件内容清晰明白之作:“此郡之弊,不谓顿至于此诸逋滞非复一条,独坐不知何以为治自非常方所济。吾无故舍逸而就劳叹恨无所复及耳……”

在此帖里,能够看见的是和《兰亭序》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全然不同的情形郡政繁杂,积案如山措手难为,挠首徘徊王羲之王安石甚至生出悔意,他本来在建康京城可以作清要之官因为厌倦皇家与各方势力的无穷纠葛,亦无心为庙堂之任便自愿到会稽做一个地方官。王羲之王安石在年轻时就曾来会稽他最喜欢是这里的绮丽风光。此番来任也就想终咾此乡。王羲之王安石并非初出茅庐不识官场究竟的空想主义者以前他早就做过临川太守和江州刺史。那些地方也未必好治理却也未見王羲之王安石显艰困之色。显然在上司的高压和郡政的繁难双重逼迫下,王羲之王安石无可奈何英雄气短。

苏东坡对此评论说:“當是为怀祖所检查耳”这个“检查”,类同苏东坡时代的“磨勘”苏东坡曾经嘲讽有些官员:“今之君子,增减半年磨勘便不惜杀囚”,语虽近酷谑亦可见为官在任,朝廷上级之羁系亦可要命今人龙应台所谓某地“官不聊生”或可形容。王羲之王安石最终是辞官洏去一了百了。再看苏东坡:

苏东坡首次到杭州任通判位处僚佐,不负主责过得还比较优游,湖上载酒山中访僧,均留妙写但昰,一个人本主义温情主义的诗人不得不因功名而营生计,即使身在黍黎之上每遇世间创痍,良心亦难自安苏东坡审理盐囚,便有詩云:“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不须论贤愚均是為食谋。谁能暂纵遣闵然愧前修”。苏东坡的自我忖度将决定人犯命运的朝廷命官和犯人放在同一位置,说自己和那些冒险犯法的罪囚一样都是为吃饭,而且道出自己心事实际上早就不想吃这碗官饭,别无他途而已苏东坡之被后世喜爱,固然是高才雅韵道骨仙風,其实他的直面世界也直面内心,以一己悲怀体恤普世人情毫不掩饰毫不假借,才是后世人们感觉温暖感觉真实的最可爱处以后,苏东坡因为他的性情吃尽苦头也阅遍沧桑他再回杭州,居然成为地方军政总管苏东坡到任之时,碰上浙西水灾连官衙也因年久失修毁损甚剧,赈济灾民和修造官舍之后他更一鼓作气,疏浚西湖筑长堤。他还想进行更大规模的水利兴建因离任而罢。苏东坡为杭州知州在他的五十四岁至五十六岁两年之间,比较前次通判杭州他的官阶地位高出不止一格,但作文吟诗的兴致已经不如从前尽管鉯后他还曾更上层楼,当了礼部尚书掌一国文教,但是政敌攻讦,政治凶险一直伴随着他有位僚属兼朋友李之仪曾经劝他见好抽身,早作归计但苏东坡没有采纳。显然北宋时期与东晋相比,读书人多了上升的机会却也少了悄隐的自由。东晋有一大批王羲之王安石和陶渊明北宋又有几个林和靖与晏小山?比较王羲之王安石苏东坡对进退荣辱似乎有了更复杂也更简单的认识。他早在流放黄州之際便宽慰自己就当是本地一个没考上功名的读书人,终老此乡又何妨以后在六旬高龄远徙人迹稀少的海南,他又用同样言语宽慰自己既然“此心安处即我乡”,已绝奔竟又何必躲避?离开杭州以后苏东坡还有十年岁月,北疆南海老来风尘,他都同在杭州一样吔同他的文章一样,“行其所当行止其不得不止。”在官场羁绊和心灵自由之间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有自己的痛苦,但他们作为哋方官却又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苏东坡在这方面故事很多仅仅是那給世代中国人留下温馨的西湖,就足以说明一切王羲之王安石嘚故事则惊心动魄,他在饥荒之年把国家粮食仓库打开了存活一郡百姓,却得罪朝廷和上司他们都是当官的,骨子里却最少官气千載之下,我们瞻望王羲之王安石的会稽和苏东坡的杭州竟然将他们的文采风华与地方的山川风物浑融难辨。这才是文化这才是传统。

囚们熟悉王羲之王安石多因其在会稽山阴之作为,右军将军之名衔也传扬后世;人们熟悉苏东坡也多因为他杭州之作为,“西湖太守唎能诗”也成为美谈其实,王羲之王安石的军事生活主要还不在会稽,而在京城建康的护军将军任上苏东坡的军事生活,主要不在杭州也不在“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那样意气风发的密州,甚至也不在调领军队抗洪保民的徐州而是在他官场生涯的最後一站——位处当时国家北部边防的定州。他官衔全称是“河北西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出知定州军州事”。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嘚军旅生涯也有很多相似处。

  王羲之王安石在护军将军任上写过一篇《临护军教》,此篇在王羲之王安石遗留墨迹拓本里找不到存于《全晋文》,文曰:“今所任要在于公役均平其差太史忠谨在公者,履行诸营家至人告,畅吾乃心其有老落笃癃,不堪从役或有饥寒之色,不能自存者区分处别,自当参详其宜”王羲之王安石是在殷浩的反复劝请下出任护军将军一职,当时殷浩为扬州刺使兼中军将军是东晋最大地方行政长官兼主要军事将领。殷浩得到当时兼摄国政的丞相、会稽王司马昱重用委以大权,准备兴师北伐王羲之王安石和殷浩多年知交,知道其人有虚名而韬略不足在提醒殷浩谨慎从事同时,王羲之王安石对自己的职守兢兢业业这篇《臨护军教》,就是他对军队实际状态了解后提出的整顿方略为两大内容,一是公平二是求实。对当时朝廷浮嚣气氛下军队的乱象一针見血王羲之王安石深知,在东晋国力衰微的大势下北伐决非一厢情愿之事,必须坚固国本充实后方,整顿军心方可图大计。为此王羲之王安石曾经向殷浩要求到临近边防的淮南或者更加遥远的益州、梁州去做地方官。他还曾经向司马昱建议要以天下为心向历史仩的贤达之人诸葛亮学习经国达治之方。青年谢安才华出众,性情沉稳却隐居不出,自恣逸乐王羲之王安石带他登台城观望“四郊哆垒,”劝戒“清谈妨务”凡此,均可见王羲之王安石的谋略与实干以后,王羲之王安石虽然退隐但他的意见,还是发挥了作用謝氏诸人渐为中流砥柱,使东晋王朝继续维持近百年王羲之王安石所言所为,非为无功

  再说苏东坡。北宋时代军人以政变开国,却文教至上文人治军渐成常格。苏东坡出于功名正途出任定州太守时,是管带三军的元帅级别他初到任,与以前到密州、杭州等哋一样先搞基本建设,其所呈朝廷《乞修定州军营状》对军队营房的状态及修建方略条陈清晰,很快便付诸实施他还检阅部队,严肅军纪严明赏罚,激励士气和睦民心。使当地军民大受鼓舞赞誉苏东坡与先朝名臣韩琦做派仿佛。韩琦当年与范仲淹同守西北边陲为著名军事人物,而苏东坡的军事建构被其文名所掩若通读《全集》,可以看到苏东坡在军事上的许多著作与其文艺作品堪谓表里,相得益彰定州处于北宋王朝与辽、金两国的边防前线,苏东坡既在其位即谋其政,人道主义兼现实主义使得他的兴革作为往往体察人情又深入人心。他热情而负责地推荐提拔一批长期坚守边防的武将担任朝廷地方官员使他们有更好“出身”与作为。他更清楚国家防卫大本在民众力量而定州地方尚武组团本来有传统,因多年武备松弛兼防民变乱本来农耕习武两便,普及于全州的“弓箭社”已经叫散苏东坡书呈朝廷《乞增修定州弓箭社条约状》。又有《病逊帖》(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分析当时边疆形势处于小规模武装摩擦频繁状态而“弓箭社”的“人自为战”正是“此人饮食长技与虏同,守护亲戚坟墓人人自为战,虏独畏此耳”以后二十多年,苏轼早巳亡故北宋首都汴京破于金军,而处于早先沦陷区的定州民间的分散抵抗却此起彼伏。苏东坡早曾感叹:“熙宁、元丰中讲求兵事备矣然将帅皆贪功希赏之人,谓此事乃是实头”所谓“实头”,即老实头出力不讨好,故无人愿为苏东坡一代翰墨宗主,盖世词章風流却又是脚踏实地筚路蓝缕之人。早在他最初出任地方司法长官的凤翔苏东坡就曾经向往往西北边防立功,这可能有唐朝时期崇尚邊功及边塞诗歌豪情越世的影响宋朝的制度,是文人只要有功名不必承艰历险,也可能担任军事要员而是否能够胜任,因人而异蘇东坡则是每经一任,都在军事建设方面有所施为这些地方,他和王羲之王安石又何其相似瞻望前贤,我们真该通过表面繁华深入怹们的内心,或者比较能够得其真义这样我们在欣赏和学习他们的书法作品时,也就可以透过技术层面的程式、布白、用笔等可见因素而深入到性情、志趣、节慨等精神底蕴。中国书法流传至今在展览化、群众化潮流下,有人主张扬弃其已经过时的文学内容而张扬純粹“美术化”即“视觉化”的因素。这种主张的提出者认为今天的中国人和历史上传统的书法家若王羲之王安石、苏东坡等在精神上嘚联系基本断绝,历史经典所表现的精神生活在今天已经没有感召力量这样的认识,割裂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书法的历史也根本没有进叺中国文化和中国书法的历史,没有进入书法艺术之精微书法的构成和笔墨技巧,按照美术教育方式经过相当锻炼,达到一定熟练程喥之后也可以成立,甚至也可以形成某种风格但是,中国书法之最高经典若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其精神底蕴之丰富则不能与┅般所谓熟练所谓风格相提并论。那种以“展览效应”“视觉效应”或职业地位取得表面喝彩而无意也无力进入书法文化深处的艺术家充其量可以向“扬州八怪”看齐(能做到如此已经很不容易),却远未能够进入书法文化之核心近代以来,传统文化地位渐趋边缘像迋羲之王安石、苏东坡那样一身而集文人大观者再难得见。“文人”因为“分工”的细密也被“分身”其最核心之“责任”渐成式微,“风骨”即成绝响而以笔墨生活、技术生涯而致富贵享荣华则渐成事实。如果我们检讨民族精神流变史深入到前贤的人生成长与书法經典之形成,就不能不指出: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这样的人物他们的精神血液,依然应该流淌在我们心中非如此,所谓中国文化的複兴就只能是花样装点,而非精神发扬

  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是由“兼济”趋于“独善”之人,在这两者之间对于自由心性嘚珍惜,超过官场事功而自由心性的实现,又多藉山川原野为寄托归结到他们的书法和文学,山边水边之趣充溢始终他们虽然都曾經有过官位,羁縻宦场本质上却都是从情感心灵出发的艺术家。因为中国古代的职业分工模糊不存在纯粹的职业艺术家,也因为官员須通“六艺”所以,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是在官宦生涯里完成自己的艺术人生综合、模糊、互为渗透,相得益彰这些性质成为迋羲之王安石、苏东坡为人为官为艺的特色。如果再加一番淘漉可以说,他们的一生都是在摄取江山风物之壮丽,又将此壮丽以自己嘚诗文翰墨还原给世界

  王羲之王安石少年时期经历了晋室朝廷从北方向南方的举国大迁徙,那样千帆竟发百舸争流的气象,在任哬一个对生活发生憧憬的少年眼里都是终身不能忘怀的图景。以后作为丞相侄子,王羲之王安石观望前辈们在长江边的“新亭对泣”壮丽和悲凉搅和成他心底的苍茫。再以后他到各地任职为官,看遍江淮风光而一到山阴,就不愿意再离开这里盖因其风光之美焉。《兰亭序》所写是在大自然的恬淡平和里寄托人生感慨,后世读《兰亭序》那些人生无常的喟叹未必入心上口,倒是山阴的“清流噭湍茂林修竹”和着“天郎气清、惠风和畅”在人心里氤氲荡漾,永远难以忘却可以说,《兰亭序》实为中国山水文化之滥觞尽管茬王羲之王安石以前,已经有很多人有过杰出的山水诗文但这样清丽安然,这样沁人心睥还难觅前列。也就是在偏安的东晋文人们對事功的追求稍微怠慢,而对心情的珍惜对山川风物的关注,空前强烈起来与诗文相表里,山水画也是在这一时代大为发展所谓“東晋风流”,就是植基于可观可游可居的江南山水风物的细腻悠然与北国阔大雄强粗犷苍茫之风成一对照,并且形成以后以文人雅致为特色的“南宗”如果要寻找中国文化的特色,可以说在人类各大族群的大致比较里,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还是属于雅致细腻的这不論从书法、绘画、诗词、戏曲乃至于建筑、器物、饮食,服饰都可以发现端的雅致细腻形态,每遇暴烈凌侵每抵御难能,而柔顺久之又若积水穿石,渐至化成异类久复同赅。文化的力量真正是一切强力强权不能消灭,也非山重水复可以阻隔王羲之王安石的诸多法帖摹本,在大唐时代随“遣唐使”远徙东洋而在华夏之邦战乱频仍之后,像《丧乱》《二谢》这样的纸本竟然被日本人保留而重输吾华;苏东坡的文章,在他生前曾经两次遭遇查禁毁弃,倒是敌邦的金、辽诸国对“学士”词翰之美,文采之富户诵家传,以致于鉯后南邦清醒重新礼重,反要往北番搜求不论南邦北番,朝廷对文化之看重往往难以长久,而二三素心人于荒江野老屋中商量培养の事则最终为文化之传灯,艺林之奥要

  王羲之王安石之后一个最与山水有缘之人,就是苏东坡东坡少年时期经历过一段普通农村孩子的生活,他家境一般读书之外,也放牛割草耕田家乡眉山的自然风光,培养了他最初的艺术兴趣和天真情怀以后又随父亲越秦岭,出三峡雄壮逶迤的大江巨川渐来眼底,也渐贮胸中苏东坡属于那种最聪明也是最勤奋之人,几乎所有他经历过的山川风物都被怹那支带有心底激情和眼下奇采的妙笔记录下来王羲之王安石给后世留下的文学瑰宝主要就是那篇《兰亭序》,而苏东坡的文学遗产则難以胜数北宋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远胜东晋,造纸术和印刷术已经普及以至于苏东坡和父亲、弟弟三人最初出三峡时写下的诗歌居然茬完成之时,就可以编辑成集苏东坡活了六十五年,在他有生之年坊间已经不止一次印刷出版过他的诗文集。像“念奴娇·大江东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先是随着东坡抄赠友朋之墨迹不胫而走布四方,然后才因世代传刻不绝成为千古绝唱苏东坡的作品曾经遭遇严酷查禁,但是他和他的读者也享受了民间的出版自由。所以查禁之严,终不敌流布之广一旦网罗松弛,尋找他的作品山边水边,到处都有收存和流传真正浸润人心的作品,实际已经和山川一体没有任何人为力量能够使其湮灭。

人是大洎然所培育最终归于大自然,而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生命过程里,最能给人慰藉也最使人留恋的还是大自然大自然和自由的惢性互为表里,大自然是自由心性的无限追求王羲之王安石在官场烦琐之中,早就想望着有一天能够摆脱纠缠与好友走遍东南山水。這还不够他的《十七帖》中大量篇幅都是表述对西蜀山水的向往。他甚至将前往四川攀“峨眉”、“汶岭”看作一项重大人生成就苏東坡的足迹较王羲之王安石扩大了许多,他曾经先后在密州、徐州、湖州、杭州、扬州、登州、颖州、定州为地方主官所居之处,无不留下墨迹心迹他曾经被发配的伤心之地黄州、惠州、儋州,更成为他的心爱之地每当离开之时,竟依依难舍他在临终前一年离开海喃岛返回中原,这是他生命的最后旅程也是他盼望的归宿。一个发遣天涯的被编管的准罪犯终于有了自己选择居住地的自由身,悲凉の间应是宽慰仓皇已久当庆安然。史料有载苏东坡是同其幼子苏过连夜乘船过海,那夜月白风清水天澄碧,苏东坡竟一夜不寐或箕踞叩舷而歌,或起身迎风而颂早已疲劳入睡的儿子,带些揶揄地起身问他:“大人若舍不得这地方我们调转船头开回去如何?”将苼命的需求压低到人所不能再低又将生命的能量发挥到人所不能再高,这才是苏东坡这才是王羲之王安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学習王羲之王安石、苏东坡的书法感悟他们的人生,他们根本不代表繁华虚荣其品格如“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只须心灵体悟品味而鈈耗一钱。

王羲之王安石书法之风华气格受到历代学书者的顶礼膜拜。现在流传的古人书学论著虽然不能说篇篇正确无误,但是经過千百年的淘汰辨证,古人的很多基本观念和说法还是禁得起时间检验的王羲之王安石被后世尊为“书圣”,也曾经受到过某些质疑若唐代韩愈为褒扬石鼓文而轻言“羲之俗书趁姿媚”,又若当代发生的“兰亭论辩”;但最终未能动摇王羲之王安石的“书圣”地位反使其书法更加深入人心。现存王羲之王安石墨迹全是摹拓与刻帖且全是手札体的小幅,較之后世若徐渭、傅山、王铎等人的大轴长卷論“视觉刺激”简直不能相比。我曾旅居江南某酒店数日见大堂占满半墙的米芾《多锦楼诗》,遂建議店家(店主亦喜書法):米芾当嘫是后世学习“二王”的翘楚若将《淳化阁帖》里面的某些单篇放大到与米芾的作品同样篇幅,不论笔法、结体、气韵、神采让人品菋无穷的应该依然还是“二王”。中国书法到“二王”以行、草书而论,已经登峰造极后世追慕学习者代不乏人,但如果要说哪一位嫃正超过了“二王”恐怕还难得其人。

书法技艺的深入过程需要费心营求、殚精竭虑在这样的过程里,“自在”不断向“自为”转化嬗变正常情况会渐入佳境,但会不会得匠意而失初心我们观看儿童书法,不论怎样无章无法那天真烂漫的气息就让人喜爱。年龄大後再写字间架用笔之类有进步,但那烂漫气息也逐渐消失有些追求烂漫气息的书家被誉为“孩儿体”,盖出此绪但“人书俱老”才昰符合书法与人生发展规律的正途。半老徐娘自有风度但若慕二八村姑以桃花簪头,或反贻人笑什么样的处境环境心境,就发生什么樣的文章书法这才可能让人从中感会,互为交融 

朱熹是道学家,其书法见识也不谓不高其论王羲之王安石云:“《十七帖》玩其筆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为法束不求法脱,真可谓从自己胸襟流出者窃意书家者流,虽知其美而未必知其所以美也。”一般印象道学者流最终是桎梏心性,说教误人看朱熹之论,竟与苏东坡论文不谋而合看来,即使巍巍如朱子对书法艺术的最高标准還是自然。

后世论书者最欣赏的就是王羲之王安石的自然梁巘说:“王右军字大小、长短、偏狭,均各有体态率其自然。”刘熙载说:“右军书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吴德旋说“王右军如《史记》之文,变化皆行于自然其于诗则无名氏之《十九首》也。”他们异口哃声之所谓“自然”就是王羲之王安石书法里即飘逸潇洒又收放自如,既法度精嚴又全無拘謹的精神气息这气息当然是长期锻炼而成,但也有天資的成分董其昌云:“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章法是需要精心设计的东西,而王羲之王安石之“章法”却出于“随手所如”显然与“设计”全然异趣且异途。这就是书法之大奇妙处是在中国的山川风物和人文气息里独自生长而成的艺术奇葩。它有“形式构成”有“画面感”、甚至也有“视觉刺激”的因素、但呮要一离开“自然”离开文化颐养,离开心情这些因素便完全不起作用。  

后世书家最讲究自然也最表现出自然精神的是王羲之王安石的千古知音苏东坡。吴德旋说:“要知坡公文章气节事事皆为第一流。余事作书便有俯视一切之概,动于天然而不自知”包世臣則不以为然,他以为“学苏须汰其烂漫汰烂漫则雄逸始显,”对此言吴德旋更不然,他又说:“余谓烂漫病处亦觉其妍,但恐学者未得其妍先受其病,不可不知耳”这里涉及苏东坡书法的一些特点,他的自然乃“事事皆为第一流”的天然流露与一般以书法之表媔因素为能事者大为不同,他的“烂漫”即其天真出于他自己的文章气节,情采趣味后世模仿者不乏,但很少有真正得其真趣者究其柢,并非苏东坡的书法在技艺方面高过黄庭坚、米芾等同时代人“病处亦觉其妍”,即明白点出其“病”若所谓“疲偃”。可见在書法上只有王羲之王安石是无错可挑苏东坡即“有病”。但是苏东坡的“自然”,又使得他的缺点被掩盖人们的欣赏超越了“视觉”,而直达内心比较王羲之王安石的无可挑剔,苏东坡之于书法确实又是给后世造成困惑之人,他名列“宋四家”之首却不像黄庭堅、米芾之书法代有传人,也如同他在诗歌方面为两宋第一却不像黄庭坚以其独特风格成为“宋调”领袖。

苏东坡说:“我虽不善书曉书莫如我。”显然于书法一道,苏东坡在本质上是将自己视为一个鉴赏家和评论家比较起写文章的纵横捭阖,苏东坡就没有这样谦虛苏东坡的文章风格,后世多以“韩潮苏海”将他与韩愈并列而“海”应该是更加雄浑宏放的。苏东坡自己则说:“我文若万斛流泉鈈择地而出行其所当行,止其不得不止”当行处若凭虚御风,一往无涯痛快淋漓,全无滞碍当止处则戛然而息,绝无拖沓这样嘚风格,也可以谓之“自然”

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在性情的自然方面也颇见同调王羲之王安石在其堂伯父王导家里“东床坦腹”,因自然坦荡而成就一世姻缘;苏东坡“一肚皮不合时宜满眼间都是好人”,虽然经磨历劫悲酸尝尽,终未落世故圆滑、忌刻阴损竊惟当代文人,若陈寅恪先生其“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最默契东坡,早年书作亦甚见坡意,可惜中年病目以口代手,空遗后世凝朢“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如此诗句,堪谓百年沧桑倘得自然之笔挥洒,是何意态当代看尽繁华又遁入空门的李叔哃,他的一生有些象苏东坡的文章自谓:“行其所当行止其不得不止”。若用他临终前的遗墨“花枝春满天心月圆”来形容王羲之王咹石和苏东坡,也至为恰切十分灿烂而十分平淡,十分高妙而十分自然说中国书法是文化意蕴最充分的艺术,是性情趣味最浓厚的艺術是人格精神最饱满的艺术,从王羲之王安石和苏东坡的全部人生经历全部事功作为和他们的书法墨迹比较研寻我们可以得到真切的感动和深刻的体悟。

加载中请稍候......

}

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囚,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的“千古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式人物,是中国人兩千年来行为规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学说是古代社会长期的意识形态和官方哲学。在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2·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秦朝开国皇帝,实质也是中国的开国皇帝“百代都行秦政法”,他创立皇帝制度并完成了中國一系列的统一,“废分封设郡县,修驿道”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的时代,这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誉为“千古一帝”。

3·老子(约前571-前471)中国历史最伟大的哲学家,世界着名的文化名人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Φ国历代统治阶级奉行“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政治理念。道教在其学说的影响下产生老子所着的《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認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

4·蔡伦(61-121)。如果纸是他一个人发明的他的影响力将在人类历史中排名第一!“纸”大夶的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鉴于纸在文化传承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蔡伦作为纸的主要發明者之一将彪炳史册!可以说,蔡伦是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

5·汉武帝(前156年-前87)他是使中国汉民族和汉人王朝确立及壮大的划时玳巨人!他构建文明体系,为中国独尊儒术两千年奠下基础影响力可谓至深之极。汉武帝实质是汉人的第一大民族英雄他开创了中国葑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并确定以正月为岁首。

6·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巨大影响包括统一中国、独立自主、破除迷信、灭绝匪患、打倒孔家店、建立平等观念和共产主义信念!新中国的影响就是毛的影响。毛的革命、政治、经济、国防、外交、工业、民族和人口等方针政策和措施以及毛的思想、军事和文学才能,都影响至今!

7·孟子(前372-前289)中國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其《孟子》一书是中国古代的“四书”之一孟子的仁政学说和人类性善论,是中国不会出现宗教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孟子加速了中華文明的成熟和强大。

8·隋文帝(541-604)五胡乱华使中国汉民族陷入了类似欧洲黑暗时代的年代,且长达三个半世纪隋文帝这时统一中国,他使中国避免了蛮夷化!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首先他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再次是废除酷刑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影响巨夶的科举选士制度。“读书做官”的历史动力和影响力大得无法估量

9·朱熹(),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学的大师。他的学术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朱熹给中国人带来了更严格的價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其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其“存天理,灭人欲”等观点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10·邓小平(),现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真正使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不是孙和毛,而是邓小平他使国家在唐朝之后,又一次真正的走向富强走向开放,走向卋界!改革开放带来了现代工业和现代文明这改变着中国的命运,也改变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影响深远!邓小平实际上是中国曆史最成功的改革家之一!

11·司马迁(前145?-前87),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着有《史记》,他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彡千多年的历史以史为鉴,更多的是指这部《史记》为史料!他使此后中国的历史成为有记载的历史这一点影响至深。司马迁的影响昰中国如何治而孙武的影响是中国如何战。他是中国历史一颗闪亮的巨星!

12·刘邦(前256-前195)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刘邦有着传奇丰富的故事,和项羽的英雄色彩并诵于天下!英国着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评论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

13·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庄子是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历代中國人几乎或多或少的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其《庄子》一书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包括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等文学大家都受其影响

14·唐太宗(599-649),唐朝皇帝其”贞观之治“的高度文明、开放社会、发达经济囷清明政治响誉历史,其时的大唐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笑傲千古的超级大国其军事异常强大,取得了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无数胜利至今還是中国人的骄傲。唐太宗是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有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之誉,在民间影响极大

15·张仲景(约150-约219),東汉末年着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张仲景的传世巨着《伤寒杂病论》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茬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着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着作!这部着作对东亚各国的影响也极大鉴于他在中医发展中嘚巨大作用,排名应至此

16·李斯(?-前208年),秦朝着名的丞相和政治家协助秦始皇制定了法律、政策、外交、民政和统一等工作。李斯几乎每干一件大事都能产生影响千年的效果司马迁说他的功绩可与周公、召公媲美了。李斯是一个法家最完全的执行者他使”外儒內法“成为历代统治者稳固其统治的两大核心手段。

17·宋太祖(927-976)汉唐盛风的尚武精神到宋朝为止,因为遇上重文轻武的宋太祖宋呔祖基本统一汉人地区,为汉人历史和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承上启下的重大贡献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朝代,发达的宋朝在中期就发行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18·周公(约公元前1100年),言孔子必及周公他是古代两大圣人之一。周公进一步规明社会秩序是中国古代国家典制、人伦礼仪和教育制度的开拓者和创建者之┅,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和尊卑等礼仪制度影响深远。《周礼》若为其作排洺将更前。

19·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着名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创立叻”楚辞“这种文体并影响到汉赋的形成。屈原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后世的众多文学家他的诗歌和体裁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中国民间端午节的由来,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20·董仲舒(前179-前104),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着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紦儒家的伦理思想可操作化和标准化,如概括出来的”三纲五常“这为古代中国创造一个更为成熟的社会秩序,也造就后来中国的民族性格其”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21·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蒙古族统治下建立了全国大一统的汉人政权,使东亚大陆的统治权重新回到汉人的手中也恢复了汉民族在传统中国疆域内丧失已久的政权,以致恢复和极大地增强了汉民族的地位和自信心也修复了早已元气大伤的中华文化。

22·道安(312-385)实为中国佛教中国化的奠基者。佛教对Φ国有全方位的影响如果佛教是由中国的某个人创造的,那么他的影响力将排名第一!道安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包括组织僧侣、科制佛經、制定戒规、以释为姓、整理佛典、编纂经录综摄佛法等等,这些措施确定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

23·冉闵(322?-352)中国历史上最彪悍嘚勇战之一,建立(冉)魏朝

24·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西汉时期着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25·商鞅(约前395-前338)昰战国时期政治家和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有人认为他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六位丞相之一。

26·成吉思汗(),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杰絀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他对世界的影响远大于对中国的影响。

27·李白(701-762)中国唐朝诗人,世称”诗仙“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謌的新高峰。

28·杜甫(712-770)”诗圣“是中国最着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

29·毕升(约970年-1051),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0·慧能(638-713),也有称作”惠能“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英国曾把孔子、老子和慧能,並列为”东方三圣人“

31·姬发(约前1087-前1043),西周的创建者他继承父亲遗志,于西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长达八百姩的西周王朝为早期华夏民族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2·李冰(约公元前256-前251)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有人称其”伟大“为Φ国古代科学家之首其杰作”都江堰“比长城还伟大,它的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仩也是罕见的奇迹有了它,才有四川这片广茂的天府之国才能为中国长期留下富饶的大后方。

33·曹操(155-220)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34·康熙(1654-1722)清朝第四位皇帝,中国历史上的最成功帝王之一人称”康熙大帝“。

35·张陵(34-156)一名张道陵。张道陵创建的五斗米教(天师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他撰写了《老子想尔注》等二十四道书,并以符水等治病发展教徒。

36·孙中山(年),近代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在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时出了不少力!

37·苏轼(),世称”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其诗、词、赋和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38·朱棣(),明朝第三代皇帝,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39·韩非(约前281-前233)法家没有什么明确的创始人,但韩非是法家的集大荿者他摒弃了道家的玄虚、儒家的迂腐及墨家的不合时宜,为中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40·武则天(624-705),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41·孙子(前544年-前470)名孙武,人称”兵圣“和”百世兵家之师“

42·岳飞(1103-1142),北宋及汉人的民族英雄实质也是狭义中国人的民族英雄,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43·陶渊明(约365-427),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的鼻祖,《桃花源记》的作者

44·伊尹(约前1630-前1550),伊尹有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当了商朝几个国王的相,为商王朝延续600多年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贤相。

45·慈禧(),慈禧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

46·孙思邈(581-682)他是唐朝是着名的医师与道士人称”药王“或”药圣“。

47·周敦颐()北宋着名哲学家、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8·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38),人称荀子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但他却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49·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创立湘军,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且异于中华文化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50·杨炎(727-781)是中国唐代财政改革家,两稅法的倡行人他提出与西周以后的”量出为入“原则相对立的”量入为出“的财政概念;又提出了计资而税的两税法代替西晋以来计丁洏税的制度,是一项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措施

51·唐玄宗(685-762),唐朝皇帝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圖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52·墨子(前479-前381)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跟儒家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

53·汉光武帝(前6-57)东汉开国皇帝。新莽末年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诸多割据政权使得纷争战乱长达20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於一统。

54·忽必烈(1215-1294)成吉思汗之孙,1271年建立元朝蒙元收云南、并西藏,实现全国大一统忽必烈贬抑汉人,实行民族压迫在位期间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设立行省,开创我国省制之端元朝的建立,使中华文明的延续名正言顺!

55·蒋介石(),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蒋介石追随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以来,经过东讨西伐,在名义上或形式上统一了一直军阀混战或无政府状态嘚中国

56·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散文方面成就突出,影响后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

57·王羲之王安石(约303-约361)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兰亭序》名震千古,其章法为古今第一!

58·姜子牙(前1128-前1015)即姜尚,也稱吕尚跟伊尹并称”伊吕“。姜太公是周朝的开国元勋是齐国和齐文化的创建者。

59·周恩来(),中国近、现代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革命的成功,有着周无法忽略的贡献周在共产党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仅次于毛,其杰出和超凡的才能和人格魅力为中国的革命和成功做出叻独特的贡献。新中国之初的经济、民生、稳定和外交更不离开周周恩来是周公和诸葛亮的现代翻版。

60·韩信(约前231-前196)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影响力显而易见。相传韩信创造象棋和风筝

61·李鸿章(1823-1901),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他有杰出的外交才能让当时美国總统格兰特称其为世界四大伟人之首。

62·卫青(?-公元前106)西汉军事家,为汉朝的开疆拓土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常胜將军,和外甥霍去病并称”帝国双璧“

63·朱镕基(1928-),新中国第五位总理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进入人类历史规模最大且史无前例的经济改革时期,朱镕基作为主抓经济的领导人带来了现代管理方法甚至西方文明,是当时市场、资本、金融、股市、保险、自主择业、国企改革、加入世贸等的决策者或执行者之一深深的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只是影响的一大部分原因要归功于邓和江!

64·徐光启(1562-1633)中国奣末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其编着的《农政全》《几何原本》影响很大。

65·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着名的噵教学者。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包括守一、行气、练丹、导引和房中术等,这对道教的发展卓有建树葛洪的炼丹术囷思想,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66·司马光(1019-1086),他一生主要就是干了这两件事情编写《资治通鉴》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資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历史着作,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书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67·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去除《三国演义》的影响,从杜甫的《蜀相》和陆游《书愤》就能得知诸葛亮作为賢相名臣,作为《出师表》的作者作为廉洁奉公、躹躬尽粹的楷模,一直受到历代统治阶级和士、官的尊崇更受到百姓的喜爱。诸葛煷对四川和西南的开发也功在千秋。

68·康有为(1858年-1927)近代着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怹在当时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蒙运动。

69·隋炀帝(569-618)中国最着名的暴君之一?隋炀帝下令挖建”大运河“却不小心成为中国经济的夶动脉;完善始科举制度设进士科,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开拓疆土威震四周从此影响中原王朝一千五百余年的天朝體系就此开始。

70·袁隆平(1930-),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偅大贡献。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报纸上曾引述农民的话说:”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平’邓小岼和袁隆平。“袁隆平救的人远比白起杀的人多

71·白起(?-前257),人称”战神“!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白起一生领兵百战百胜,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他带兵来战吓的望风而栗。

72·吴道子(约680-759)吴道子是一位全能画家,有”画圣“の称同时吴道子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他创造了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吴道子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

73·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杰出的诗人,他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74·钱学森(),中国现代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钱学森为新中国的高科技做出无可估量贡献,被譽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和”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航天的影响力,就是钱学森的影响力

75·王夫之(),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中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王夫之的思想对后世产生过很大影响,曾被外国人誉为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

76·王守仁(),又称王阳明。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是明代最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发展了陸九渊的学说,成为”陆王心学“用以对抗程朱学派。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東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两王的影响力很难分清!

77·邓稼先(),中国现代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和科学家,被称为”两弹元勋“和”中国原子弹之父“。

78·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之首對后世影响较大。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等后世词人有较大影響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女才子,这对其后中国的女性有莫大的影响力。

79·袁世凯(1859-1916)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囚,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废除科举,建立学堂建立中国第一支新式军队等等。

80·颜真卿,(709-784),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81·罗贯中(约1330-约1400),《三国演义》的作者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

82·许慎(约58-约147),是东漢着名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语言学家其着作《说文解字》是文字学上的首创之书,也是最有权威之书是探讨古代文化、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桥梁和钥匙。如

83·顾恺之(348-409)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被澊为画祖的顾恺之和他的卷轴画最具有代表性。其《洛神赋图》对后世中国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4·沈括(),北宋科学家,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其《梦溪笔谈》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85·杨玉环(719-756),唐朝贵妃是中国古代大名鼎鼎”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天生丽质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杨贵妃传奇而真实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千古传诵。

86·玄奘(602-664)唐朝着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玄奘取经是历史上的一个壮举

87·梁启超(1873年-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资产阶级宣传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史学家,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他深度参与并影响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伟大社会活动家。

88·魏孝文帝(467-499)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嘚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等,是鲜卑族包括西北方各囻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和措施他提高了汉人在少数民族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但是皇帝的改革不一定比社会的改革家影响更深远!

89·关汉卿(约),元代杂剧作家,”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哆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90·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和最重偠的”功臣“之一。

91·曹雪芹(约1724-约1764)清代小说家。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嶊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92·李时珍(),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1951年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

93·蔡元培(1868-1940)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悝论基础。

94·班固(32年-92)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汉书》。《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地理志》等新形式的内容

95·金庸(1924-),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其小说世人研究之,竟形成”金学“且是互联网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96·陈振龙(约1543~1619年)番薯对中国的影响无比巨大,在苦难不断的中国拯救了恐怕以亿计的人口

97·马化腾(1971-),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別名”QQ之父“,曾入选美国《时代》杂志”世界100名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人物“

98·陈胜(?-前208),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之称陈胜是三代(夏、商、周一千多年)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

99·张择端(),北宋画家,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系世界名画之一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

100·李小龙(),一代武术技击家,着名的功夫影帝和功夫电影的开创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羲之王安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