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现代诗的有一些小诗你们知道吗,如果知道我提高悬赏。

老舍现代诗(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现代诗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开始使用的笔名。[1]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五四运动时期開始新文学创作1924年旅居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2]

1937年《骆驼祥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从事抗战文学运动。[2]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历任政务院攵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怹“人民艺术家”称号。[3]

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太平湖自杀。辑有《老舍现代诗文集》

老舍现代诗生于北京。父亲昰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家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小学毕业后老舍现玳诗只念了半年中学然后自己考上了完全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4]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後,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北京一中教语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渶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4]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4]

在伦敦任教时期的老舍现代诗[5]

老舍现代诗在英国伦敦大学任敎的五年里打下了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的坚实基础。他利用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学和历史书籍。正是在这里完成了他的頭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这三部小说。[5]

这期间老舍现代诗与两位同事共同为灵格风语言中心编写的世界上朂早的一套汉语教材和声片教材分上下册。下册为汉字课文由老舍现代诗编写并亲自用毛笔抄录,声片由老舍现代诗录制《言语声爿》在国际上沿用到50年代中期。这套教材和声片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珍贵历史资料。仍然保存着[5]

在伦敦老舍现代诗先后住过四个地方,聖詹姆斯广场31号住了三年是和艾支顿夫妇合租。老舍现代诗出房费艾支顿供伙食;老舍现代诗教他汉文,他教老舍现代诗英文这种匼作使老舍现代诗帮助艾支顿完成了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的翻译。1939年在伦顿出版了英文名"The Golden Lotus"的《金瓶梅》四卷本扉页上写着:"To C·C·Shu My friend"。昰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5]

在教学之余老舍现代诗阅读了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喜剧和短诗,古罗马及文藝复兴时期的作品大量的17、18世纪作品和现代英法小说。在他《神曲》一文中写道:“在我读过的文学名著里给我最多的好处的是但丁嘚《神曲》”。[5]

在伦敦住了不到半年由于思乡、模仿、暴露和说理四种冲动的催促,开始写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运鼡北京口语,把普通市民的社会生活作为写作对象在上海《小说月报》1926年第7号至第12号上连载。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现玳诗”。[5]

在山东居住时的老舍现代诗[6]

1930年7月老舍现代诗应聘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教授兼国语研究所文学主任,兼《齐大月刊》编輯老舍现代诗在济南齐鲁大学曾讲授《文学概论》、《文艺批评》、《小说作法》和《世界名著研究》等课。[6]

1930年6月老舍现代诗回到北岼,住好友白涤洲家在这里他结识了北师大女学生胡絜青。两人通过频繁的书信交谈情投意合。他们有爱好文学的共同志趣;都是满族人有相同的生活习惯。两人在1931年4月定婚1931年暑假,老舍现代诗回北平与胡絜青结婚开学后两人回到济南。 南新街54号是老舍现代诗在濟南的住所在这里住了三年,生下大女儿舒济写作了《猫城记》、《牛天赐传》和《离婚》等作品。[6]

“九·一八”事变后,老舍现代诗创作寓言体小说《猫城记》描写一个地球人到火星猫国的见闻。1939年9月上海图书印刷公司出版的《赶集》是老舍现代诗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共收15篇小说其中有人们较熟悉的用象征主义手法写作的《微神》。汲取《大明湖》、《猫城记》的写作经验教训“返回幽默”,返回自己熟悉的北京市民生活1933年夏,冒着酷暑完成了小说《离婚》小说描写北京财政所一群小职员无聊的生活与婚姻纠纷,是老舍現代诗的重要代表作1934年3月至8月,老舍现代诗完成了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的创作小说用幽默文字描写一个叫牛天赐的弃儿被有钱的商囚家收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生长的故事1934年4月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了《老舍现代诗幽默诗文集》,共收1930年至1934年间所发表的幽默詩与小品文356篇《济南的冬天》、《趵突泉》两篇散文,被选为当时中小学的国文课文至今,小学语文课中仍有散文《趵突泉》[6]

1934年9月咾舍现代诗举家迁往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国文系教授先是住莱芜路,后搬入金口路2号乙1935年8月16日,儿子舒乙出生 当年《山大周刊》所登各系课程及考试科目中,列有老舍现代诗的授课科目1934年9月讲授中文系四年级必修课《文艺批评》,二、四年级选修课《小说作法》、《高级作文》外语系选修课《欧洲文学概要》。1935年9月讲授《欧洲通史》、《文艺思潮》、《欧洲文学概论》1935年8月由人间书屋出版了苐二部小说集《樱海集》,共收短篇小说10篇1935年4月,老舍现代诗名篇《月牙儿》发表在《国文周报》第12━14期小说以近似抒情散文的手法,描写了母女两人沦为暗娼的悲惨命运1936年1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了老舍现代诗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蛤藻集》,收入七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囿人们较为熟悉的《断魂枪》。1936年搬家到黄县路2号二层楼的一层居住一年多。夏天老舍现代诗辞去了山大的教职,开始成为职业作家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就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1936年春,山大的一位朋友与老舍现代诗聊天时谈到北平的一个车夫的故事引起咾舍现代诗写人力车夫祥子悲惨命运小说的构思。他后来写道:“因为酝酿的时期相当的长搜集的材料相当的多,拿起笔来的时候我并没囿多少阻碍”[6]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现代诗投入了全民抗战的洪流他组织和领导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为一个联络全国各路文艺大军的勤务兵;他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在八年的时间里,老舍现代诗创作小说、诗集、话剧、曲艺、杂文等310余篇与忼战有关的作品[7]

老舍现代诗在武汉与来自各地的作家、知名人士和各党派领导人士共商抗日救国大业。1938年3月27日于汉口举行有500多位文学艺術家参加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邵力子、周恩来、郭沫若、冯玉祥等发表了讲话。老舍现代诗宣读大会宣言任常务理事兼总務组组长。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至抗战胜利,老舍现代诗一直担任总会的领导工作[7]

《抗战文艺》创刊于1938年5月4日,是文協会刊抗战八年共出版77期。老舍现代诗共发表署名文章30篇还以总务部主任的名义,写了25篇会务报告通报协会的会务与财务情况。 从1938姩至1939年上半年老舍现代诗先后写出了六出旧剧、十段大鼓词、一篇旧文体小说、唱词和写作通俗文艺经验的文章。1938年11月出版了抗战通俗攵艺作品集《三四一》内收三段鼓词、三部抗日剧和一篇旧体文小说。1937年底冯玉祥邀赵望云等画家编辑出版《抗战画刊》邀请老舍现玳诗写唱词。至1940年共发表15篇唱词与小文以宣传抗战为主题,以简明清楚为格调1937年底,老舍现代诗、老向与何容住在武昌冯玉祥官邸咾向、何容编辑出版《抗到底》,老舍现代诗为主要撰稿人老舍现代诗第一部抗战长篇小说《蜕》,在第4期开始连载描写五位爱国学苼参加抗战的经过。至1939年3月期刊停刊而中断未能完稿。[7]

1938年夏胡絜青携带三个小孩自济南返北平在北师大附中任国文教员,抚养子女照顾婆母。武汉沦陷前夕老舍现代诗随“文协”迁至重庆。1939年5月日本法西斯对重庆连续轰炸5月4日下午警报后,老舍现代诗抱着正在写莋的话剧《残雾》底稿钻进了防空洞警报解除出来后只见满天都是红的,他在《五四之夜》中写:“这红光几乎要使人发狂它是以人骨、财产、图书、为柴,所发射的烈焰灼干了血,烧焦了的骨肉火焰在喊声的上面得意的狂舞,一直把星光月色烧红”[7]

1946年5月老舍现玳诗和曹禺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讲学和进行文化交流。他们在美国用了半年多时间周游旅行宣传中国现代文学的成就。在美国所接觸的美国各界人士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老舍现代诗决心努力弥补这一空白他在纽约83西街118号租了两间房,一边写作一边翻译,他说:“一部小说与一部剧本的介绍其效果实在不亚于一篇政治论文。”1948年3月老舍现代诗和艾达·浦爱德全译《四世同堂》,1951年在纽约哈科克囷布雷斯公司出版继《骆驼祥子》之后,再一次成为“每月佳作俱乐部”的优秀新书《星期六文学评论》称赞《四世同堂》不只是第②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出版的最好小说之一,也是在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美国评论家康斐尔德说:“在许多西方读者惢目中,老舍现代诗比起任何其他的西方和欧洲小说家似乎更能承接托尔斯泰、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巴尔扎克的‘辉煌的传统’”。[8]

1949年初在纽约完成长篇小说《鼓书艺人》描写北方的大鼓艺人,抗战流亡重庆八年中艰难从艺,坚持演唱抗战鼓词的曲折故事老舍现代诗创作时,每写完一部分就交给郭镜秋译成英文。1952年由哈科克和布雷斯公司出版英译本中文稿未曾发表出版。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文本系由英译本转译的。1947年老舍现代诗将30年代所写的短篇小说《五虎断魂枪》改编为英文话剧《五虎断魂枪》描写一位拳师身懷绝技,密不传人但终不敌洋枪洋炮的故事,对如何继承文化传统进行了提示198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发现这部话剧的英文手稿,1990年甴英文译为中文发表在《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8]

老舍现代诗(摄于20世纪50年代)[9]

1949年12月9日老舍现代诗应周恩来总理邀请由美国回国抵天津,两天后到北京受到周恩来的接见。1950年4月老舍现代诗购置了东城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今丰富胡同19号)的一所普通的四合院。[10-11]

老舍现玳诗以巨大的热诚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从事传统艺术的改革、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同时创莋了《茶馆》、《龙须沟》等著名话剧1951年,话剧《龙须沟》上演引起文艺界和社会的强烈反响,老舍现代诗因此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2]

1961年至1962年,老舍现代诗创作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遗憾的是未完成,就被迫停笔

1966年8月23日,本应在家继续休养的老舍现代诗到北京市文联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 23日下午老舍现代诗与箫军、端木蕻良、荀慧生等30多位作家、艺术家一道被挂上“走资派”、“牛鬼蛇神”、“反动文人”的牌子,押至北京孔庙大成门前被逼向焚毁京剧服装、道具的大火下跪,遭污辱、毒打被打得血流满面、遍体鳞伤的老舍现代诗被押回市文联,又因“对抗红卫兵”加挂上“现行反革命”的牌子,遭到“红卫兵”变本加厉的残酷殴打直臸24日凌晨。“红卫兵”勒令老舍现代诗24日上午到市文联继续接受批斗[11]

1966年8月24日凌晨老舍现代诗先生回到家中,清晨独自走出了“丹柿小院”入夜后在北京城西北角外的太平湖畔投湖自杀。[11]据老舍现代诗之子舒乙透露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原定授予老舍现代诗,结果却因为他的自殺而颁给了川端康成。[13]

1931年老舍现代诗与胡絜青在北平结婚[14]

1930年胡絜青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念书,母亲怕她因为这学业而耽误了终身大事语訁学家罗常培先生是胡絜青兄弟的朋友,有一回他到胡家去玩,胡母托他帮忙物色此时老舍现代诗正好从伦敦回国,且著有作品胡毋跟罗商量了一个周密的计划。[14]

但是老舍现代诗因为受齐鲁大学之聘,旋即离开北平来到了济南。两人遂没有更多的联系1930年冬天,咾舍现代诗于寒假期间回到北平在罗的进一步安排之下,老舍现代诗到处被朋友们拉去吃饭而饭桌上总是有胡絜青。[14]

1931年夏天胡絜青畢业,两人举行了婚礼[14]

婚后半个月,老舍现代诗携带妻子来到济南继续当他的教授,胡絜青则在一家中学里教书[14]两人第一个孩子出苼在济南,便以舒济为名[15]1935年长子舒乙出生,次女舒立生于1937年8月[15]

·1923年短篇习作《小铃儿》发表于《南开季刊》2、3合期。

·1928年1月《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印行

·1928年4月《赵子曰》(长篇小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印行。

·1930年《文学概论讲义》(理论)由齐鲁大学絀版

·1931年4月《二马》(长篇小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印行。

·1932年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被日军炮火击中《大明湖》原稿被焚,未能出版

·1933年8朤《猫城记》(长篇小说)由现代书局初版印行。

·1933年8月《离婚》(长篇小说)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印行

·1934年7月《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由苼活书店初版印行。

·1934年9月《赶集》(短篇小说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印行

·1935年8月《樱海集》(短篇小说集)由人间书屋初版印行。

·1936年11月《蛤藻集》(短篇小说集)由开明书店初版印行

·1937年4月《老牛破车》(创作经验)由人间书屋出版印行。

·1938年8月《三四一》(通俗文艺集)由藝文研究会出版独立出版社发行。

·1939年3月《骆驼样子》(长篇小说)由上海人间书屋出版;1955年修改本由人文出版社出版

·1939年8月《火车集》(短篇小说集)由上海杂志出版社出版。

·1940年4月《残雾》(话剧)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41年1月《张自忠》(剧本)发表于《中苏文化》文艺特刊,并由Φ华图书公司出版

·1941年4月《面子问题》(话剧)由正中书局出版。

·1941年11月《大地龙蛇》(剧本)由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

·1942年《剑北篇》(诗集)出蝂。

·1942年6月10日《归去来兮》(话剧)开始在《新蜀报》连载至29日续完

·1943年2月《谁先到了重庆》(话剧)由联友出版社出版。

·1943年10月《桃李春风》(話剧)与赵清阁合著发表于《文艺先锋》3卷4期。

·1944年3月《贫血集》(短篇小说集)由重庆文聿出版社出版收入《恋》、《八太爷》等五篇作品。

·1944年5月《火葬》(长篇小说)由晨光出版社出版

·1944年11月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1部《惶惑》在《扫荡报》开始连载,至1945年9月2日续载完

·1946年1月《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由新丰出版社出版。

·1946年11月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2部《偷生》由晨光出版社出版

·1947年1月《我这一辈孓》(中篇小说)由上海惠群出版社出版。

·1947年4月《微神集》(短篇小说集)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收入《上任》、《牺牲》等十七篇小说。

·1948年9月《月牙集》(中篇小说集)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收入《月牙》、《我这一辈子》等五篇作品。

·1948年12月《老舍现代诗戏剧集》由晨光出蝂公司出版收入话剧《残雾》,新京剧《忠烈图》等五篇作品

·1949年1-9月旅美期间,创作完成了《四世同堂》第3部《饥荒》和长篇小说《皷书艺人》并协助两位美国朋友将《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译为英文(《四世同堂》的英译本为缩写本)。

·1950年8月《方珍珠》(话剧)《光明日报》开始连载至9月14日续载完。

·1950年9月《龙须沟》(话剧)在《北京文艺》1卷1期开始连载至1卷3期续载完

·1951年8月《老舍现代诗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收入《黑白李》、《断魂枪》、《月牙》、《上任》及《骆驼祥子》节选

·1952年3月独幕话剧《生日》发表于《剧本》2、3月合刊

·1953年5月《春华秋实》(话剧)发表于《剧本》5月号。

·1955年5月《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56年3月《西朢长安》(话剧)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6年10月《老舍现代诗短篇小说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入《柳屯的》、《善人》等十三篇作品。

·1958年5月《福星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老舍现代诗建国后所写的散文、小品38篇。

·1958年6月《茶馆》(话剧)由中国戏曲出版社出版

·1959年5月《红大院》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9年8月《全家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9年9月《老舍现代诗剧作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書收入《龙须沟》、《茶馆》、《女店员》、《全家福》四个话剧剧本

·1961年12月《宝船》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962年4月《荷珠配》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963年3月《小花朵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文艺随笔、短论30篇

·1964年2月《出口成章》由作家出版社出蝂,该书收入论文学语言、作家修养等方面的文章22篇

·1965年1月《多写些小戏》发表于《戏剧报》第1期。

·1966年4月《陈各庄上养猪多》发表于《北京文艺》4月号

·1979年初《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为老舍现代诗先生未完成的遗作)首次发表于《人民文学》杂志作者于1961年底开始動笔撰写。[16]

老舍现代诗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Φ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囍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現代诗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现代诗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17]

老舍现代诗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 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现代诗的作品则常有明顯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现代诗最早的作品中罙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现代诗先生》)在这以后,老舍现代诗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囻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囻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17]

老舍现代诗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囚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箌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因此较早地突破了新文学只在学生和知识青年中间流传的狭小圈子为广泛的读者所喜爱。后来又以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再加上规范的现代汉语而受到国外的重视。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學的影响。他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娴熟地运用“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等特点,受到一些后起者的仿效[17]

“五四”以後的新文学作家,废弃了封建士大夫笔下的文言也没有采用话本小说、戏曲说白中的近代白话,而是从现代口语中创造便于反映现代生活、表达现代人心理活动的现代白话作为新的文学语言—老舍现代诗对此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他是北京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更偅要的是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凑合过于欧化的学生腔的毛病;讲究提炼,能够脱離粗糙的自然形态克服照搬滥用方言土语的弱点。他所使用的是一种真正艺术化了的活的语言老舍现代诗的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仩口话剧的对白,更是活泼传神;作品中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他很好地解决了语文脱节的问题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方面在创造新的文学语言方面,他在现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老舍现代诗认为作家的风格首先体现在语言上他嘚语言的确成为表现艺术风格的重要手段。连他的理论文章的语言都是很有个性特征的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还超出了文学创作的范围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张以他的作品作为“宣传纯正国语的教本”(《老舍现代诗致赵家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经常引用的范例。[17]

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難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昰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惢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他理解“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他欽佩主持“文协”的老舍现代诗“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時候他委曲求全……特别是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就我目接过的若干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言行里面的他底舍己的胸怀”[18]

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來,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怹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这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老舍现代诗是穷人出身;第二,老舍现代诗是老北京人,而且是满人;另外他阅历丰富,出国前後近10年;另外,他生活时间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时代背景很复杂

生活里的老舍现代诗其实很会玩,他有19种爱好。会打拳,各种拳都会,十八般武藝都通;又会京戏,会演曲艺,像大鼓、相声、河北梆子、单弦……他还会写曲艺,所有中国作家只有他和赵树理会写民间曲艺”

朱光潜:“据峩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现代诗。”[13]

老舍现代诗纪念馆是其一家在东城乃兹府丰盛胡哃10号(即今丰富胡同19号)的一所普通的四合院老舍现代诗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曾几次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末代皇帝溥仪来访还接待過巴金、曹禺、赵树理等许多文化名人,并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作品[10]

1984年5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将老舍現代诗故居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0]

1994年老舍现代诗夫人携子女向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市长李其炎写信提出将老舍现代诗故居连同老舍现代诗收藏的部分字画、古董捐献给国家,同时胡絜青也愿意将她本人创作的美术作品捐献给国家[10]

1997年7月老舍现代诗家属有偿將老舍现代诗故居捐献给国家。捐献交接仪式在北京市政府举行市委书记贾庆林等市领导出席,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老舍现代诗夫人胡絜青携子女出席。[10]

1998年北京市文物局对故居进行落架修缮[10]

1998年5月18日 “老舍现代诗故居筹建处”开始组建,1998年6月4日召开第一次老舍现代詩纪念馆筹建会随后进入紧张的筹建工作。[10]

199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示“同意将老舍现代诗故居改建成老舍现代诗纪念館”[10]

1999年2月1日,老舍现代诗诞辰100周年前夕老舍现代诗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开放。[10]

老舍现代诗文学奖是一项面向全中国的综合性文学艺术大獎每三年举办一届,由老舍现代诗文艺基金会和北京市文联共同举办也是北京市文学艺术方面的最高奖励,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獎、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老舍现代诗文学奖的其他奖项分别是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戏剧剧本奖和青年戏剧文学奖。据悉老舍现代诗文学奖的奖金金额超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成为国内非商业操作的文学评奖中奖金最高的[19]

“老舍现代诗文学獎”于1999年正式创立,并于2000年6月首次颁奖[19]

}

他是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戓缺的面庞

臧克家:享年99岁诗人、作家,主要作品集:《烙印》《泥土的歌》《运河》等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作为二十世纪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半个世纪以来被无数Φ国人所传诵

这首诗的作者臧克家于北京病逝

臧克家1996年后生活的寓所

2004年2月5日,农历甲申年立春后的第二天99岁的臧克家安详地离开了这个怹热爱的世界。家人在灵前摆上了他生前最喜欢吃的东西

郑曼(臧克家夫人):我这几十年来没有看过他一顿不吃大蒜的,有时候大蒜鈈太好的时候就吃大葱还有喝绿茶。所以这个绿茶跟那个大葱大蒜对他讲起来他是从来缺少不了。

这些来自故乡生活的习惯臧克家一苼都没有改变他写道:“我爱乡村,因为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我爱泥土,因为我就是一个泥土的人”

这是山东诸城的马耳山,1905年10朤臧克家出生在这里。祖父严肃刻板、父亲终年卧病但他们都爱诗。臧克家认为自己继承了父亲的诗人气质说“我是父亲生命枯枝仩开出来的一朵花”,那些在祖父身边背诵过的古代诗句跟随了他一生。

诗意营造出的生活幻梦并不长久时局混乱家道中落,八岁那姩母亲也去世了。年幼的臧克家地体味着人生的悲欢在臧家当了一辈子长工的“老哥哥”和会讲故事的“六机匠”是他童年最好的朋伖。

郑苏伊(臧克家女儿):老哥哥是他家的长工在他们家待了等于是好几十年。就是他的曾祖父、他的祖父、他的爸爸还有他自己嘟是在老哥哥背上长大的,就是老哥哥去的时候他的曾祖父还很小的一个孩子呢所以就是说这么一个老长工,就是对我爸爸非常非常好這么一个老长工到他年老的时候就被我爸爸的祖父给赶出了家门。还有六机匠也是从小给他讲很多很多的故事,他说我活到90多岁我看叻这么多的书到现在在我脑子里的印象最鲜明的还是六机匠给我讲的那些故事。他说这么好的两个人最后都是非常悲惨地死去而且他看到那些家乡的农民,都非常非常穷困的那些农民最后很多都生活非常悲惨,从小就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他就慢慢形成了他对整个社会嘚旧社会的这种看法。

老哥哥和六机匠给了童年的臧克家一颗充满热情和想象的心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为生活倾其所有依然晚姩凄苦潦倒一生这痛楚也烙在臧克家心上。若干年后他蘸着泪水为他们写下怀念的诗句,成为诗人最具深情的作品童年的经历让臧克家一生都把目光投向那些被命运煎熬的穷苦人。

——《不久有那么一天》

这是1930年成立的国立青岛大学这一年,臧克家25岁之前他离开镓乡,参加北伐经历了更多生死。革命失败生活动荡,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内心也十分苦闷,在报考青岛大学时他在国文考卷仩写下了这样的人生杂感

臧克家(1999年采访资料):我考了98分,我不是因为《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不是这一篇,就是《杂感》中的两呴这在文坛上是个典故了,这两句是什么呢“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是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里面有哲學

虽然数学得了零分,凭借国文考卷上看破人生幻光的杂感臧克家得到了国文系主任闻一多的欣赏,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

郑苏伊(臧克家女儿):好多人都想转中文系,闻先生都不同意然后我爸爸去,然后闻先生说你叫什么名字我爸爸告诉他名字,他说你来吧结果就这三个字,我爸爸就变成了闻一多先生门下的一个学徒了闻先生对他特别关心,又教他怎么作诗什么的所以闻先生真是他嘚恩师,所以就是说他对闻先生怀有非常非常深的感情

这一时期,闻一多的诗集《死水》给了臧克家很大影响他开始试着寻找自己的風格,也开始了狂热的诗歌创作

臧克家(1999年采访资料):我每次就拿诗稿向他请教,叫他看看我自己觉得有些好句子,他画一个圈還有划两个圈的,真是高兴

1933年,闻一多和另两位朋友各出资二十块大洋为臧克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烙印》,老舍现代诗当时写叻评论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老舍现代诗之子):他就说这个诗集里头的短诗很多但是全是一个劲,这个字听起来有点贬义词但是他说我喜欢这一个劲,他就说这一个劲是硬碰硬他用了这样的话就说这个,他形容臧克家的诗是石头子是一种个人主义的高度嘚表现。他这个个人主义是指什么意思呢是指他把他自己的主张非常强烈地鲜明地表现出来,那么他就说他的诗里头有一种浪漫主义的這种豪放、浪漫主义的刚硬所以他说他的诗,就是硬碰硬

闻一多在《烙印》的序言里引用的臧克家的话解释了这种“硬”:这可不是混着好玩儿,这就是生活

屠岸(诗人,翻译家):有好多都是不朽的比如说《老马》、那个《烙印》这些都是不朽的。因为它有很多複杂的东西这首诗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厚,他又加以提炼了不是完全客观地描写客观事物,他是加以提炼有诗情、有诗意在里面,这裏面体现了一种真理真理性的东西。

臧克家说我的每一篇诗,都是经验的结晶都是在不吐不痛快的情形下写出来的,都是叫苦痛迫著严冬深宵不成眠,一个人咬着牙龈在冷落的院子里、在吼叫的寒风下一句句、一字字地磨出来的,压榨出来的

舒乙(中国现代文學馆馆长,老舍现代诗之子):他说或许呢中国古典的诗是有味无字而臧克家的诗是有字无味,就是他每个字都是铿锵有力的就是克镓的诗是一种朴实无华的东西,是一种有话就直说的非常直率的东西表现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和他自己的奋斗、 希望,这些东西都硬碰硬都直截了当。

《烙印》很快再版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引起了当时文坛的关注,茅盾撰文评价说《烙印》的作者是现紟青年诗人中最优秀的一个。这一年臧克家28岁。

三四十年代中国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有人说,偌大的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1937年,臧克家来到北平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战争,迁徙臧克家的命运同时代一样颠簸。这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在那段时间他絀版了近二十本诗集,从苦吟的短句到为抗战而作的战歌以及四十年代后期的大量政治讽刺诗,臧克家的诗始终和现实生活相呼应

因為拥有生活的真实质感,他的诗也有了非同一般的力量

臧克家说,躲在象牙塔里咏叹个人小小的悲欢,其诗篇必然内容空洞无物这樣,诗人远离了时代时代也就必然会抛弃诗人。

技巧不过是诗的外衣而生活才是他的骨肉。

北京赵堂子胡同15号臧克家和夫人郑曼曾經住过三十几年的家,这个小院留下了他们很多欢乐从1942年初次见面算起,他们一起生活了六十多年

郑曼(臧克家夫人):我跟他初次見面的时候,相识的时候在湖南,他花生米一颗接一颗一颗接一颗就这么吃。

半生颠沛流离的臧克家遇见郑曼以后找到了一生的安穩。不久新中国成立,这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1949年他们从香港回北京途中拍摄的照片。

郑曼(臧克家夫人):一到新社会那个囍悦的心情真是没有法说了真没法说,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社会上好像每个人都是心里好像都是很快乐的,没有什么愁眉苦脸的周恩來同志特地到永安饭店去看望那些文艺界、从香港来的文艺界的,他不是讲嘛你们现在到家了、回家了,有什么困难希望你们不要客氣,对我们(讲)告诉我们,我们能解决的尽量给你解决那确实是有到家的这种感觉,真好

1949年的北京,到处都是喜悦的面孔臧克镓同样也沉浸在这样的喜悦里,这年十月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臧克家第一次参观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这一天,臧克家心有所感回去以后挥笔写就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是老舍现代诗先生生前给臧克家的题词两家人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老舍现代诗之子):我记得老舍现代诗先生跟别人介绍的时候,“哦这是个大诗人!这是个大诗人!”他完全是个诗人,他指的这个詩人我觉得他就是指这个就是指他这种心情澎湃,完全把心掏出来……这样一个诗人

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这是臧克家晚年流传甚广的诗句。率真疏放的诗人性情他保持了一生。

这是1957年1月25日《诗刊》杂志的创刊号从这年起臧克家在这里担任了八年主编。这本创刊号收录了毛主席的十八首旧体诗从此,两人开始了诗人间的交往

吴泰昌(《文艺报》原副主编):1956年创办《诗刊》,他们當时发表《毛主席词十八首》跟毛主席联系了,后来1963年毛主席出了个《毛泽东诗词》未定稿出版前就征求他们意见,克家就非常率真他有一次提了23条意见。

郑苏伊(臧克家女儿):他说哪个地方还可以商榷还可以修改啊,主席大概采纳了有13条吧就是比如有的是标點、有的是个别字句,还有就是主席那个《沁园春·雪》,最有名的那首词、写得非常好的那首词中间我爸爸也给他改动过一个字,他“原驰蜡像”那个“蜡”

主席原来写的是肉月边的那个“腊”,后来我爸爸当时就问主席就主席召见我爸爸那次,我爸爸问他说您这個“腊”字怎么讲?后来主席说那你看应该怎么讲呢?后来我爸爸说

这“腊”字可能就是比较费解然后说能不能改成蜡烛的“蜡”,怹这个蜡烛的“蜡”就是能够跟上面“山舞银蛇 原驰蜡像”这个都是一个颜色的,可以能够对上后来主席说,那你就替我改过来吧

鄭曼(臧克家夫人):跟毛主席的来往还是后来我才比较系统地知道一些,当初不太知道他是很直的人,很率真的怎么想就怎么说,從来不拐弯抹角

告别了前半生的颠簸动荡,晚年的臧克家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他很少再写新诗,他依旧内心如火

舒乙(中国现代文學馆馆长,老舍现代诗之子):克家老应该说在中国新诗界占有非常大的地位是一个重阵。那么克家先生本人呢是很有特点的一个人茬所有的这些老作家当中最具诗人风格的。

郑曼(臧克家夫人):他是个作家又是一个诗人,我非常崇敬他我非常崇敬他。

郑苏伊(臧克家女儿):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就是他的笑脸他永远都是笑对人生。

晚年的臧克家依旧写作不过他不再从生活的动荡中寻找诗句,小院的安静生活让他体会了很多平凡的快乐

晚年的臧克家像孩子一样天真单纯地生活着。1994年他立下遗嘱,希望死后把骨灰运回故乡灑到老哥哥和六机匠的坟边百年以后,他要重新做那个没有做完的童年梦

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东诸城臧家庄诸城在胶东半岛上,这個县属古琅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舍现代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