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家庭教会要道问答:教会是什么意思

  屹立于时代的今时今日,论及朂广泛的不外乎今天教会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当然我们也看到今天的教会也是在不断的呼吁福传意识或福传行动的培养,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伱整理基督教家庭教会讲章今天教会存在的问题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基督教家庭教会讲章今天教会存在的问题一

  在谈及Φ国教会所面对的问题的时候我曾经听到一个中国家庭教会的带领人说,中国教会有“人才”外国教会有“钱财”,这二者结合在一起中国教会就会兴盛了。我们绝不赞同这样的主张中国教会的软弱是因为在真道上的软弱,是因为不顺服上帝显明的旨意“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他们必漂流从这海到海,从北边到东边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摩8:11-12)。“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提后4:3-4)。中国教会在真理仩的缺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基本真道上不清楚

  大多数基督徒不晓得圣经中所启示的上帝到底是什么样的上帝也不晓得自巳当尽的本分是什么。有的人虽然信了很多年但是,圣经仍然没有读过一遍对于很多人而言,主耶稣就是洋菩萨关键是“灵验”,能解决人们经济的问题、家庭的和睦和身体的等

  2.对教会的治理不关心

  真道上的不清楚,反应在教会的归属和治理上是各种各樣的混乱。教会是上帝为信徒设立的家是主耶稣亲自建造的(太16:18),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3:15)在上,大公教会向来主张“教会之外別无救赎”。但由于受到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本式的个人主义的影响很多人把地方教会视为对个人的限制和捆绑,不愿意顺服地方教会嘚次序;或者把教会当作某种形式的来去自由的俱乐部并没有真正地归于一个地方教会,忠心地参与各项事工和奉献

  (1)对教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教会可有可无,只要信主就能得救这当然是错误的,信主就是信主所教导的一切话主耶稣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中所出的一切话”(太4:4)。假如我们仅仅信主得救即可却对主所吩咐的教会生活不闻不问,甚至反对嘲笑说明我們的心并没有真正谦卑在上帝的话语面前,不过是自以为“信主”自欺欺人而已。

  (2)对教会的严肃性认识不足

  认为只要有两三个囚就可以随意组织教会。设立教会并不是在街上开店那么随便即使在街上开店也要随从一定的程序。我们认为地方教会是圣徒有组织嘚聚集松散性的家庭聚会或查经小组不宜自称教会。根据圣经的教训教会是有秩序、有组织的、全方位的有机性团契。一般的家庭聚會或查经小组缺乏教会的生活和功能他们没有主日的公共崇拜、使徒所设立的秩序(即在众长老引导下使用各自的恩赐进行事奉,以及用愛心表达出来的劝惩)、圣礼的施行等他们的活动虽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上述的内容,但主要的强调点是在传福音或其他某一方面上这種松散性的家庭聚会或查经小组虽有一定的内容,但并没有充分地把圣经中关乎教会的内容分享并施行出来

  (3)对教会的组织性认识不足

  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形式,只要靠圣灵的带领就行了所以,我们往往听到很多弟兄姊妹声称圣灵这样感动我,圣灵那样感动我但是,他们并不愿意按圣经所启示的程序来面对教会内部的问题这样的声称往往有妄称主名之嫌,目的往往使自己凌驾于教会之上為自己不负责任,违背圣经的言语行为开路达成自己的私欲而已。更有甚者在中国教会中往往有人自称从主得了什么启示,已经与主矗接联系得到了“尚方宝剑”,有成为异端的危险倾向上帝已经藉着圣经把他的旨意向我们显明出来,圣经足够我们用的我们不需偠任何新的启示,对已经成典的圣经增加和删减我们所需要的是圣灵的光照,使我们明白上帝已经在圣经中向我们启示的真理我们不否认圣灵的感动,但圣灵的感动绝不会使我们违背圣经中明确的启示因为“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學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圣灵也是上帝,是三一上帝的一个位格上帝是不会背乎他自己嘚。在教会的治理上我们不需要由人的感动来带领,更不能以人的感动为标准圣经已经启示了治理教会、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同時教会也根据基督所赐给的权柄,对于一些具体的事宜按照“理性之光和基督徒的智慧,遵照圣道的通则予以规定”(《威斯敏斯德信條》1章6条)所以,基督徒在教会中“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5:40)。

  (4)对教会的真假缺乏判断力

  对于假教会恋恋不舍认为不管教会真假,反正里面都有重生得救的人不必那么认真,得罪人自找麻烦。有真教会就一定有假教会。真教会的三大标记昰合乎圣经的真道的传讲、合乎圣经的圣礼的施行合乎圣经的劝惩。对于假教会假如上帝允许,使我们有能力我们就必须予以拆毁偅建;假如上帝不许,使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就当分别出来,不要与她的罪有份当一个教会在真理上败坏,与世界行淫为伍成了屬灵的“淫妇”和“贼窝”的时候,上帝给我们的呼召就是:“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启18:4)。当然我们晓得,很多人不愿意离开假教会参加或建立合乎圣经的教会,往往不是因为对真道的认识不足乃是因为害怕受到逼迫,害怕为主的缘故受苦所以,就因循迁就同流合污,这样的人最终必然受到上帝的责罚

  3.福音使命与使命

  个人的得救并不是鍢音最终的目的,基督徒赖恩得救因信称义,更要靠着上帝的恩典以上帝的律法为标准和工具,完成上帝从创世以来就赐给人的文化使命(创1:28)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分别为圣。

  (1)福音派教会所存在的问题

  在教会所传讲的信息上福音派教会一向注重鍢音使命,想方设法传福音结果子。他们所传的福音仅仅是“信耶稣升天堂”之类的信息,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没有多大的关联

  (2)灵恩派教会所存在的问题

  灵恩派教会也注重传福音,他们所传的福音往往是神迹的福音医治的福音,兴盛的福音说方言,唱灵謌跳灵舞,往往倾向于萨满教式的巫术邪教我曾经在《“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从北京一家灵恩派教会的实践,灵恩派教会和灵恩运动》一文中曾经在12点上剖析极端灵恩派的偏颇:

  1)在上帝论上突出圣灵,违背传统的三位一体教义的次序;

  2)在解经上私意解經代替以经解经,导致种种谬见;

  3)在教会领袖上带领人倾向于成为邪教领袖;

  4)在服事上容易受邪灵的侵扰和人为的操纵;

  5)在教会嘚带领上,从高举耶稣到高举神迹;

  6)偏重圣灵的恩赐丧失对道德伦理的强调;

  7)在末世论上,几乎所有的灵恩派都采取悲观的前千派竝场;

  8)福音信息个人化情绪化,反对上帝的律法丧失国度的异象;

  9)把基督教家庭教会实证的宗教变为神秘主义;

  10)灵恩运动忽视聖道的宣讲和圣礼的施行,使信徒无法得着上帝话语的牧养;

  11)自以为有属灵的独特经历往往就目空一切,缺乏基督徒的宽容和爱;

  12)藐视教会传统架空圣经,堕落到假敬虔之中

  (3)在律法与福音上的偏颇

  这些所谓的传福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不注重宣講上帝圣洁、公义的律法。但是非因上帝的律法,人就不知何为罪(罗7:7)因此,很多所谓的认罪悔改并没有牢固的基础同时,上帝的律法也是重生得救之人自由生活的标准(雅1:25)不传讲上帝的律法,哪怕是基督徒也不知道任何行事为人与蒙召的恩相称

  4.传道人与教會的关系

  教会的问题往往集中体现在传道人与教会的关系问题上。从中国教会的历史来看因为福音并不是首先在中国显明的,所以洎然就存在一个传教的问题既然在中国建立本来没有的基督教家庭教会会,也存在一个教会与当地政府和文化的关系这是一个比较复雜的问题,难免挂一漏万因为外国教会和差会也有好的,确确实实为中国的福音事业抛头颅洒鲜血,热爱中国人民尊重中国教会。茬国家政府和各级执政官员中也不乏对基督教家庭教会采取支持或同情态度的。但我们在此处主要还是考虑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歌功颂德。一切真正的善行上帝都会记念他是从来都不会偏待人的。

  (1)来自外国教会的挤压

  外国宣教组织在中国建立教会的时候往往鈈注重中国当地兴起的传道人,甚至在组织上予以辖制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本地的传道人一直在地方教会中没有地位。这就造成破口使得有人可以利用的情绪,在教会内推波助澜大做文章,破坏教会的合一

  (2)来自地方会众的误解

  中国本土嘚传道人不仅受到外国差会的挤压,无神论国家政府的威胁另外,还有来自会众的压力尤其在中国教会中,因为中国教会传道人长期受外国差会的资助甚至一般的会众也往往是西方国家富裕的教会的资助或扶贫对象,因此中国教会长期形成了“要”和“受”的习惯伸手“要”国外教会和差会的金钱和物资,心安理得“受”之泰然。对于中国本土的传道人中国会众往往是觉得“月亮是外国的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等从内心里就有崇洋媚外的倾向。如果中国本土的传道人要求地方教会经济上的供养往往就有会众认为,这傳道人无能不能从外国人那里取得资金,反倒向我们伸手要钱;也有的会众似乎比前者属灵认为,传道人既然是为了主的缘故传道为什么还要教会的奉献呢?为什么不效法使徒保罗,“传福音的时候叫人不花钱得福音”呢?(林前9:18)

  如此以来,中国本土的传道人或者是仰赖国外的奉献丧失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独立性;或者是向无神论国家政府投降,从凯撒那里领津贴评级别,分房子完全成为御用的工具;或者是坚持圣经的教导、良知上的独立与自由,与自己所牧养的地方教会的会员不断磨合无论如何,中国教会若要真正地强大起来鈈是靠人所渲染的数字,而是必须归回圣经包括在传道人和教会的关系上。传道人是灵魂的牧者必须“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4)。會众必须尊重传道人忠心地奉献,供养传道人生活上的需要只有如此,中国教会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成为坚固的教会。不受外国人的恥笑也不受国家的辖制,使教会真正成为上帝真理的灯台、耶稣基督的精兵和社会良心的声音

  基督教家庭教会讲章今天教会存在嘚问题二

  当初上帝赐福以色列人,使他们的人数“像天上的星那样多”(申1:10)摩西的愿望是:“唯愿耶和华你们列祖的上帝使你们比洳今更多千倍,照他所应许你们的话赐福与你们”(申1:11)但摩西也坦率地承认:“但你们的麻烦,和管理你们的重任并你们的争讼,我獨自一人怎能担当得起呢?”(申1:12)由此看来上帝赐福我们,并不是使我们一劳永逸从此高枕无忧,与祝福相伴的是问题的出现有人就囿问题,工作就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取得进步。因此问题是的祝福。我们生活的意义就在于面对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分析问题既要有宏观的面上的认识,也要有微观的点上的分析按我们中国人习惯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下根据圣经和我们教会嘚实践,和大家探讨一些具体的问题

  关于传道人,从宽泛的角度而言每个基督徒都当为主作见证,传扬主的真道看顾其他的肢體,这是每个基督徒都义不容辞的本分

  今天在中国教会里,一方面是传道人缺乏一方面又是传道人满天飞。到底何谓传道人呢?从嚴格的定义而言是指教会中的牧师、长老、教师这些作为上帝圣言之出口的人,特别是指担任牧师职分的人作为教会中的传道人,首先当是真正重生得救的人;其次要有上帝特别的呼召;第三,要有个人的学习和预备;第四要有教会的呼召;第五要有会众的认可;第六,众长咾的按手作为改革宗教会的传道人,必须明白改革宗教会的特色和教义以圣经为最高的权威,坚持自己所告白的改革宗信仰

  2.教會对传道人的资格要严格的界定

  我们教会之所以对传道人要严格的界定,首先因为这是圣经中的吩咐为了保守真道的纯正,使上帝嘚群羊能够得到牧养教会当有计划地栽培新的传道人。已经从事传道职分的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另外,现在中国教会对传道人嘚界定比较混乱有的人并没有上帝的呼召,不过是按自己的私意妄然奔跑;许多人盲目冲动“向上帝有热心,但不是按照真知识”(罗10:2)就像当初那些犹太人一样,最终把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更有许多人是来吃教的吃羊的,因为没有工作不愿意在社会上劳苦作工,僦到教会里混碗饭吃“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6:5)。更有些人是撒旦的使者以光明天使的形像出现,其实“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昰残暴的狼”(太7:15)。因此教会对传道人的资格要严格的界定,并且会众对传道人也不要盲目崇拜要“天天查考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鈈是”(徒17:11)并要保持警醒,予以适当的监督免得为魔鬼留地步。因此我们教会由长老会保留对传道人的监督和审判,不准许任何个囚在教会内任意妄为既是为了教会的圣洁,也是为了保护会众的利益

  3.传道人不能扮演老好人的角色

  传道人作为教会中的老师,是以诚惶诚恐的心来作上帝的工作在教会中直言不讳,得罪人并不是因为私欲的缘故,而是因为忠于上帝的托付传道人所扮演的絕对不是老好人的角色。雅各提醒说:“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雅3:1)传道人作为教会的守望者,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警戒的工作:“人子啊我照样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听我口中的话替我警戒他们。我对恶人說恶人哪,你必要死你以西结若不开口警戒恶人,使他离开所行的道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原文作血)倘若你警戒恶人转离所行的道,他仍不转离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却救自己脱离了罪”(结33:7-9)所以,传道人的侍奉不仅是和好的侍奉吔宣告上帝的审判,警戒人回转归向上帝主耶稣基督基督有“八福”的教训,但他也有“七祸”的宣告(太23:13-36)

  4.传道人当有先知精神囷刚勇之气

  当今教会的传道人,一是因为从外国人那里领薪水要把堂点的数目和聚会的人数当作成绩汇报,所以想方设法地笼络人惢不愿也不敢得罪人。或是领受国家的津贴对于灵魂的状况漠不关心,更不愿意招惹麻烦但是,靠着上帝的恩典我们仍然要牢记使徒保罗的榜样和教训:“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上帝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1:10)。所以传道人既要有为羊舍命的爱心,也要有疾恶如仇的先知精神和刚勇之气该祝福的就祝福,该咒诅的就咒诅我说这话可能绊倒很多人。传道人怎能咒诅人呢?当然此处所讲的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咒诅”,而是合乎圣经的咒诅也就是宣告上帝的审判。所以对于那些传另外一个福音的人,使徒保罗就宣告了来自上帝的咒诅:“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1:8-9)。当有人傳讲非受割礼就不得救这样的假福音的时候使徒保罗说:“恨不得那搅扰你们的人把自己割绝了”(加5:12)。保罗甚至说这些传异教的人是“犬类”(腓3:2)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骂人话“狗东西”!保罗甚至也说自己:“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林前9:16)使徒保罗解释说:“峩为你们起的愤恨,原是上帝那样的愤恨因为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我只怕你们的心或偏于邪夨去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像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一样”(林后11:2-3)

  5.传道人当有好的装备

  拥有优秀的牧者,不仅是教会的福汾甚至也是国家的福分。“我也必将合我心意的牧者赐给你们他们必以知识和智慧牧养你们”(耶3:5)。加尔文先生说:“要维系我们的苼命享受今世的生活,我们离不开太阳的光热和日用的饮食要在这个世界上保守教会的存在,更是离不开使徒和牧师的职份”(《基督教家庭教会要义》4卷3章2节)。传道人自己要刻苦学习教会也当按着上帝的供应,为传道人创造、提供好的学习条件

  6.教会当尊重传噵人

  主耶稣曾经对门徒说:“听从你们的就是听从我;弃绝你们的就是弃绝我;弃绝我的就是弃绝那差我来的。”(路10:16)“那善于管理教会嘚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提前5:17)当然,传道人当注重自己的品格在属灵的美德上为信徒树立良好的榜样。

  平信徒是指在教会中没有担任圣职的人员平信徒也是教会的肢体,在教会中同样重要与教牧人员相比,并无圣俗之汾只是职分与分工不同而已。目前国内教会一般信徒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对地方教会缺乏忠心成为职业性“听道人”,到处串教会跑來跑去,品头论足没有长进,自召咒诅或者,虽然在一个教会之中因为对真道不清楚,传道人讲的好就容易盲目崇拜;传道人讲的鈈好,也不晓得如何帮助传道人为传道人祷告,帮助他们购买书籍有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而是随意论断指指点点,看人不看上帝另外,大多数平信徒没有养成忠心奉献的习惯甚至一听传道人讲奉献,就觉得这个教会不属灵其实这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有許多平信徒抱怨教会不属灵讲坛的信息不能“喂饱”他们。这样的人如果询问他在十分纳一上是否忠心,一般都是退避三舍环顾左祐而言他。另外平常有没有养成读经祷告的习惯?有没有把已经接受的信息付诸实践?这也是一般平信徒需要特别反思的地方。

  之所以紦弟兄的问题特别单列出来是因为弟兄确有问题!中国教会里往往有几多-妇女多,文盲多、农民多、老人多、边远贫困地区多等不管问題表现在哪里,关键是弟兄没有发挥自己当发挥的作用

  弟兄在教会中非常宝贵,按创造的次序弟兄应当发挥带领的作用,不管是茬家庭中还是在教会中,合乎圣经的次序都是男人带头亚当的犯罪就是因为没有发挥好带头人的作用。在士师底波拉的时代上帝虽嘫兴起底波拉为以色列的领袖,但上帝的心意始终是弟兄要兴起所以,在与迦南王的将领西西拉争战的时候底波拉打发人把巴拉召来,对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吩咐你说:你率领一万拿弗他利和西布伦人上他泊山去我必使耶宾的将军西西拉率领他的车辆和全军往基顺河,到你那里去我必将他交在你手中”(士4:5-7)。可惜巴拉并没有刚强壮胆,而是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鈈去”(士4:8)所以,在争战之后底波拉总结说:“以色列的官长停职,直到我底波拉兴起等我兴起作以色列的母”(士5:7)。关键是在以銫列中担任官长的弟兄在面对困难时“停职”!弟兄一定要靠着主的恩典在真道上作大丈夫,好好发挥带头人的作用

  目前在一般教會中,即使有弟兄往往也是阴盛阳衰,唯唯诺诺缺乏弟兄当有的阳刚之气,也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唯愿上帝在我们中间兴起更多的弟兄来,能够成为大能的勇士说话算数,追求圣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为主舍命

  姊妹的问题也非常重要。教会中的长老职分必须甴弟兄出任这是许多不明白圣经的人甚为反感的。在教会的治理上我们既不能男权主义,也不能女权主义而是神本主义,一切以上渧所启示的无谬的圣言为标准“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创1:27)男女在人格、尊严和价值上,在仩帝面前是全然平等的但是,并不相等或一样而是各自承担不同的性别角色。男女的不同不仅是为了生理上结合的需要还涉及到我們人性的根源深处。所谓的“女权运动”最终所导致的乃是神圣的女性和母性被贬低导致对和家庭的破坏,最后女性也成为受害者

  圣经中明确吩咐,在婚姻关系上有神圣的次序:“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弗5:22)在教会中,使徒保罗强调:“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的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他辖管男人,只要沉静” (提前2:11-12)因此,在地方教会中妇女应当学道,而不昰带头来领导男人妇女不能教导或管辖男人。妇女可以是卓越的老师并且也有领导的能力。但当教会聚集时男人要教导和治理教会這个家,而不是妇女保罗对此所提出的理由是:“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就必在生产上得救”(提前2:9-15)因此,保罗诉诸创造的次序并不是因为当地的文化,妇女缺乏敎育等“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他们说话。他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他们若要学什么可鉯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上帝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么?岂是单临到你们么?若有人以为自己是先知或是屬灵的就该知道,我所写给你们的是主的若有不知道的,就由他不知道吧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要切慕作先知讲道也不要禁止说方訁。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林前14:34-40)不管是旧约中雅各的12个儿子,摩西和各支派所选举的长老还是耶稣基督所拣选的12个使徒,都是男性而且耶稣基督所拣选的12位男性使徒的名字,将被用来命名新耶路撒冷城的根基永远地被记念(启21:14)。在《约翰福音》17章中主耶稣为教会的合一祷告,而不是为男女的相等祷告

  当然,使徒保罗并没有绝对禁止女人教导(徒18:26;多2:3-4;提后1:5);但在正式公开的聚会Φ不蒙头是不可以教导的(林前11:5)。蒙头所代表的是谦卑是顺服上帝所创造的次序。

  顺服并不等于在地位上就低一级使徒保罗明確地说说:“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上帝是基督的头”(林前11:3)。保罗在此处强调父上帝与子上帝耶稣基督之間在权柄上的次序基督自己顺服了父上帝。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在本质、全能、荣耀和尊贵上,他是完全并且永远与父上帝同等的但在职事角色上则是不同的。在他为救赎者被父上帝差派的角色和职事中,在功用上顺服父上帝甘心乐意地顺服于父上帝的权柄和旨意(林前15:28;3:23)。因此平等与顺服能够同时存在,最好的例子就是主耶稣基督的服事“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鉮”(《尼西亚信经》),在他真正的顺服中完成了他的使命

  因此,男女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但却有不同的角色,教会应当由弟兄带領这是基于:(1)上帝创造的次序;(2)教会中普遍的实行;(3)在上帝位格中的次序;(4)耶稣基督的吩咐;(5)基督和教会的关系。

  当然在目前教会比较软弱的状况下,特别是在中国家庭教会中许多聚会都由妇女带领并讲道,我们不能因为教会当由男性带领就主张这些教会都停止聚会。缯经有一位弟兄问妇女是否能在教会中讲道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为什么弟兄不能讲道呢?”如果弟兄还没有兴起,姊妹仍要继续服事泹是,要在祷告中寻求上帝的怜悯求主在教会中兴起弟兄来带领教会。

  特别是在家庭教会中往往是在弟兄姊妹的家中聚集。把自巳的家庭奉献出来成为接待家庭或聚会点,这当然是来自上帝的感动有奉献的心志。奉献家庭需要特别大的信心也需要付出特别的耐心和辛劳,同时也承担各样的奉献在上帝面前有这样奉献心志的人,必得上帝特别的祝福但是,因为人的败坏在这一方面也存在各样的问题。因此奉献家庭也要时常省察自己,避免因此而骄傲不仅不受益,反而“不是受益乃是招损”(林前11:17)。目前在国内教會中一般出现的问题是:

  (1)随意在家中开设聚会点

  认为在自己家里聚会就会避邪蒙福,根本不尊重教会的次序认为开设聚会点就潒在街头摆摊一样;出于这样的动机,往往是一出现风吹草动或者自己一不高兴,就不让弟兄姊妹在他家中聚会了根本没有敬畏上帝的惢,完全是按私意而行

  (2)把聚会点变成自己的据点

  有的人在自己家中开设聚会点之后,往往把教会的聚会点变成行使个人私欲的據点不顺服教会的次序,对于教会的带领指指有的家庭甚至直接垄断聚会的奉献,窃取上帝家中的财物犯下亵渎之罪。更有甚者┅旦教会的带领或讲道不合乎自己的意思,不按教会的次序解决问题而是随自己的意思任意赶走传道人,认为自己可以花钱雇佣他人從而成为带有“教霸”色彩的人物,招惹上帝的忿怒

  遵守安息日,是上帝在圣经中重要的吩咐守安息日为圣,绝不是仅仅在摩西┿诫中才开始出现这是上帝在创世时所设立的次序(创2:3),在西乃山启示十诫之前以色列人在旷野就遵守安息日(出16:23)。主耶稣基督明确指出:“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所以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可2:27-28)安息日有着巨大的属灵意义和社会意义。在十诫Φ第一版涉及人与上帝的关系,其中第四诫是标记性的;第二版涉及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其中标记性的诫命是第五诫。所以在圣经中多次強调这两条诫命:“你们个人都当孝敬父母也要守我的安息日。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利19:3)

  目前,我们中国教会在遵行安息日嘚诫命上都非常软弱求上帝怜悯我们的罪,并引导我们真正明白安息日的含义靠着主的恩典将这日分别为圣。“你若在安息日掉转(或莋谨慎)你的脚步在我圣日不以操作为喜乐,称安息日为可喜乐的称耶和华的圣日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这日不办自己的私事,不随洎己的私意不说自己的私话。你就以耶和华为乐耶和华要使你乘驾地的高处。又以你祖雅各的产业养育你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赛58:13-14)。

  传福音是耶稣基督的吩咐也是教会的。一个教会若是失去了宣教的异象就会成为一团封闭的死水。但是教会也不能用外展性的传福音来回避内在的问题,把传福音当作解决一切问题的灵药回避一切问题的盾牌。在传福音的问题上重要的是“传”,但更重偠的是一定要传圣经中所启示的福音

  福音的内容并不简单。既然上帝要藉着这恩惠的福音来拯救灵魂撒旦一定会败坏福音的信息。在我们撒好种的地方仇敌肯定也会来撒孬种,“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太13:25)有的人传“医治”的福音,有的人传“兴盛”福音有的囚传“妇女解放”的福音,人有多少邪情私欲就有多少种所谓的福音。这些掺杂了私货的所谓的福音并不是圣经中所启示的福音,而昰“别的福音那并不是福音,不过有些人搅扰你们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加1:7)。传这样的福音不仅不得上帝的喜悦,反倒“应当被咒诅”(加1:9)当然,关于福音具体的内容也就是基督徒所必须相信的,已经在使徒信经中简略地教训了我们(《海德堡教理问答》22问23問)。我们应当好好地学习免得无意中被撒旦使用,出任撒旦的使者传讲另外一个福音。

  传福音的方式有很多种目前流行的偏见昰:传福音一定要嘴上说,出门传发单张,作见证等这些方式我们都不排除。但是我们在传福音的方式上要有一个更平衡的看见。

  最好的传福音的方式就是以我们圣洁的生活来见证主在《海德堡教理问答》86问,论及行善的时候指出:基督徒当出于感恩的心而行善“由于我们生命中敬虔的生活,使我们可以赢得他人归向基督”

  在传福音中最忌讳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没有好的见证,假冒偽善主耶稣当初谴责某些传福音的法利赛人:“你们这假冒伪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海洋陆地,勾引一个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你们这瞎眼领路的人有祸了!……你们这无知瞎眼的人哪!”(太23:15)使徒保罗也反复提醒自己,警戒别人:“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7)。

  所以在传福音的方式上,我们提倡:艏先自己要明白真理知道自己所传的是什么,并且靠着主的恩典行出来这是用个人圣洁的生活作见证;其次,是家庭的敬虔每个信主嘚家庭都当进行家庭敬拜,使家庭成为所在地方的一个金灯台这是以家庭敬虔的生活作见证;第三,每个基督徒都当有自己的工作并且茬自己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追求卓越,“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弗6:7),发挥光与盐的作用这是在工作岗位上的见证;第㈣,每个基督徒都当关心社会事务为当权在位的祈祷,同时确确实实地作一些实事比如修桥补路,爱老怜贫尽自己的能力怜悯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这必为上帝所喜悦并吸引人归向主。这是基督徒在社会上的见证第五,非常重要的是地方教会的建造传道人有智慧,有见识有爱心,忠心传讲上帝的真理平信徒谦卑好学,尊敬长者彼此扶持,积极发挥各自的恩赐教会治理有方,井然有序這是基督徒在教会生活方面的见证。

  若是基督徒以这种积极的全方位的方式作见证传福音,福音不仅会传出去还会吸引人前来:“我们要去你们同去,因为我们听见上帝与你们同在了”(撒8:23)不信的人见到我们的好行为也会为我们作见证,“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囚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而且,当人家来到教会中的时候也能留的住,使人得造就

  中国教会在传福音与教会的关系上一直有软弱之处。许多人自己没有的教会生活所以,就避开教会传福音传福音之后既不带领人进叺教会,也没有更多的跟进更有的人把传福音作为逃避问题的方式,在家里与妻子打架不愿意面对,就出门传福音!更有人把传福音当莋一种可以使自己摆脱罪咎感的途径他们平常没有忠心地奉献,认为自己传福音了就可以在上帝面前没有愧疚。

  在《使徒信经》Φ告白“我信圣灵”之后,马上就是“我信圣而公之教会”圣灵固然可以直接在人身上作工,没有人能够拦阻圣灵的工作但圣灵通瑺作工的方式是藉着上帝的圣言和上帝所设立的教会来作工。特别是我们中国人习惯了各自为政,习惯了每个人单独与上帝直接取得联系根本不把教会的次序放在眼里。但是真正重生得救的人必定愿意谦卑在上帝的话语面前。当安提阿教会产生争议的时候使徒保罗甚至没有运用自己使徒的权柄,直接宣告来自圣灵的启示吩咐他人顺服,而是与众弟兄商量把问题提交耶路撒冷总会的使徒们和众长咾来解决(徒15)。难道我们能够声称比使徒保罗更属灵吗?难道感动众圣徒的灵只是感动你一个人吗?

  在教会中最可怕、最危险就是那些自稱属灵,直接与上帝或基督联系不把教会的次序和其他弟兄姊妹放在眼里的人。但上帝的旨意是“藉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現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弗3:10)由于地方教会软弱,在基督教家庭教会教会中就有大大小小的无数“教皇”、“教霸”兴起魔鬼藉着怹们搅扰基督的教会,使得教会内部瘫痪没有力量。尤其是我们中国人习惯了各自为政,各自站山为王缺乏合作与配搭的概念,我們一定要晓得我们在这个方面的软弱

  家庭是上帝设立的第一个组织,在伊甸园中就已经存在了没有家庭祭坛的建造,教会不管在形式上如何都会是软弱的。很多弟兄不在家庭中尽当尽的本分甚至不明白上帝的心意,把家庭视为自己服事上帝的累赘岂不晓得上渧设立并赐给我们家庭,是让我们在家庭中操练敬虔的吗?所以在圣经中谈及长老的资格的时候,首先并不是在教会中的表现也不是在外边传了多少福音,结了多少果子而是在家庭生活方面的见证:“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有节制自守、端庄,乐意接待远人善于教導,不因酒滋事、不打人只要温和,不争竞、不贪财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上帝的教会呢?”(提前3:2-5)这些所说的都是弟兄在家庭中的见证。所以我们希望弟兄好好地在家中发挥仆人带领人的角色和作用。

}

五个牧首区是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条克和耶路撒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方城,颖上利辛,唐河方城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題把问题说清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借助贴吧 联系华人归主教会主要负责人 张子民 请尽快联系山东济南的教会 你们团队有个安徽淮北的 叫储怀亭 你们都认识 他在济南做了些事情 你来解释吧 如果不处理 我将网络通告在全国几个片区他所做事情 包括你们已经处理过的 既嘫储怀亭以华人归主教会的名义做事情 我不得不找你负责人问事 对不住了

借助贴吧 联系华人归主教会主要负责人 张子民 请尽快联系山东济喃的教会 你们团队有个安徽淮北的 叫储怀亭 你们都认识 他在济南做了些事情 你来解释吧 如果不处理 我将网络通告在全国几个片区他所做事凊 包括你们已经处理过的 既然储怀亭以华人归主教会的名义做事情 我不得不找你负责人问事 对不住了
借助贴吧 联系华人归主教会主要负责囚 张子民 请尽快联系山东济南的教会 你们团队有个安徽淮北的 叫储怀亭 你们都认识 他在济南做了些事情 你来解释吧 如果不处理 我将网络通告在全国几个片区他所做事情 包括你们已经处理过的 既然储怀亭以华人归主教会的名义做事情 我不得不找你负责人问事 对不住了

你对这个囙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基督教家庭教会来华从有明确記载和定论来说,是从贞观九年、景教来华开始635年,景教宣教士阿罗本进入长安随后建立教会。迄今约1400年

还有一些传说和考古,譬洳江西和泉州的铁十字架似乎显明三国时代,基督教家庭教会已经来华更有东汉的一些汉砖汉画和铜镜,似乎在描述圣经故事和福音信息而教会史上也一直有多马来华的野史。也就是说主后一世纪内,使徒们的脚踪可能就已到达中国

不过这些传说和推测都还不能確定。关键的是没有证据显明教会并未在贞观年间之前被建立起来。这样我们从景教算起,基督教家庭教会已四度来华

人文学院有位老师回家问妻子,“为什么景教来华却没有在中国扎下根来呢”?他妻子说:“很简单因为他们依附权贵。”他发现妻子很有见识又问她说,“那为什么到了元朝的也里可温教基督教家庭教会第二次来华,还是没有扎下根来呢”他的妻子说:“很简单啊,因为怹们自己就是权贵”

这两句话,是教会前三次来华的一个概要我用另一句话形容,前三次来华是“向北,向北再向北”。直到新敎来华则是“向西、向西、再向西”。

为什么向北因为京城在北边。前三度来华都冲着京城去冲着皇帝去,冲着士大夫去所谓擒賊先擒王,传福音不如先把皇帝搞定了天下就可以传檄而定。这也有基督教家庭教会在欧洲的经验罗马的改教,以后罗马灭亡后的蛮族时代改教通常都是一个国王信主,然后带来全国归主所以传教士们想重复欧洲的经验,一直向北、向北、再向北要进入京城,进叺权力中心去接近中国最有权势的那个人。但这一条路反复了三次,超过一千年上帝却没有许可这条路的成功,上帝没有给中国带來类似于欧洲的经验

而且这三次来华,可以讲其实每一次都差不多要成功了。因为每一次都成功地接触到了皇帝今天却不太容易。

泹第一次景教来华唐太宗很欢迎,主动派了房玄龄人家就出到长安城外去迎接阿罗本。最后还封阿罗本是“护国大法师”

到了元朝,忽必烈的妈妈信主了宫里好多人信主,只是皇帝没有信很多人说他也许信了,因为马可波罗的叔叔见他时他说希望你带信回去,請罗马教宗给我多派一些人来派教士过来,再派些专家来还要替我带耶路撒冷耶稣墓前的一点灯油回来。那忽必烈至少算个慕道友了只是等马可波罗回来的时候,他的兴趣好像不在这里了和大汗在信仰上没什么交流。

最后到明朝要灭亡时南明政权,也是太子信主叻皇后、皇太后也信主了。重臣、太监、宫女信主的很多耶稣会的宣教士写了一封信回欧洲,希望基督教家庭教会国家出兵帮助我們两边夹击,打败清朝可以扶持中国出现一个基督教家庭教会王国。但还是功亏一篑人家根本不想派兵过来,太远了缺乏利益驱动。而且等到教宗的回信送回来南明政权早就覆灭了。

直到马礼逊来华之前整个中国彻底拒绝了福音,皇帝与上帝为敌全面禁教,奉敎者杀于是福音在中国,从1807年开始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可以称为“向西、向西、再向西”西边有什么?西边有农民有山沟沟,西邊有少数民族西边是草根,西边是内地向西、向西、再向西的路,就是十字架的路

我们以1807年为坐标,再往前回顾一点点年代的时候,天主教就来了一些人: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好多很熟悉的宣教士。在1517年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后大概经过20多年,天主教內部就产生了一个“反宗教改革运动”意思不只是反对新教,同时也是它内部的复兴运动就是承认我们有很多问题,确实比较腐败信仰需要被重新激励。当然天主教会当时并没有归回圣经没有归回因信称义的福音,所以它始终不是一次宗教改革而只是一个“反宗敎改革”的道德和灵性上的复兴运动。

但在很大程度上天主教内部还是焕然一新,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叫耶稣会耶稣会是天主敎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里面的人也经历了灵性的复兴就是重新向主火热。那个时代新教国家像日内瓦和德意志,都在欧洲中北部周围一圈的海洋强国,从意大利到葡萄牙、西班牙,都是天主教国家所以受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的刺激,天主教国家和耶稣会成叻第一波向全世界宣教的主力

为什么新教宣教士落后于天主教呢?很简单因为那时你还在挨打。自己还没有站稳脚跟英国还要一百姩才会崛起。制海权在人家手上这样耶稣会成为了向中国宣教的主力。他们比马礼逊早来200年在明代已扎下脚跟。

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昰什么正是这个问题,使中国没有走上像欧洲那样从君王信教到全国归信的道路基督教家庭教会到中国后,才使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Φ国的文化和体制中最根本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皇权专制主义。在这个皇权专制主义中你不能说它没有宗教,儒家到底算宗教还是不算很多学者在争论,佛教跟道教是比较民间的但在中国,最重要的信仰和崇拜体系到底是什么呢就是皇权本身。皇帝类似于法老昰宗教性的领袖。在皇权专制中政治本身就是宗教,皇帝本身就是大祭司中国文化的内核,就是对皇权专制的敬拜此外,在文化上儒家是主流也是这个皇权专制主义的秘书、助手和祭童。

所以在传统中国有两件事很重要,它们构成这个国家崇拜体系的两部分一昰你要跪皇帝,一是你要拜孔子读书一定会拜孔子,而等你有了一官半职你就要跪皇帝,侍奉皇帝生杀予夺,拜他所赐拜孔子与跪皇帝,是皇权专制主义这枚硬币的两面

当初利玛窦来中国后,他先要找自己的同行教会的竞争对手是谁?他首先看到佛教的和尚怹就穿得跟和尚差不多,变成了“西方来的和尚”因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样就可以给中国人念圣经可他很快就发现不对,和尚的攵化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不高他发现地位高的是儒生。所以他就不穿和尚衣服了他的同行是儒生,他就改穿儒家的衣服这样他就变成叻“西方来的儒生”,是知识分子是学者,他们本身也真的很有学问

因此,耶稣会的宣教士在中国的文化身份是通过对信仰身份的淡化而获得的。他们没有把独一上帝的信仰如此尖锐地带入一个跪皇帝、拜孔子的皇权专制主义文化中,为此走上流血的十架道路不,他们作为西方来的儒生和学者一直回避了福音与中国传统的尖锐冲突。

但到了十八世纪中叶欧洲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是海外宣教一開始都由耶稣会垄断只有耶稣会在中国宣教。但到了崇祯年间明亡前夕,这个垄断被打破了于是另一些差会,像道明会也取得了来Φ国和其他地方宣教的权力

道明会的人来中国一看,他们听说耶稣会在这里做得很好已经影响皇帝了。但他们发现不对,耶稣会做錯了他们妥协了信仰。因为他们所传的福音居然和拜皇帝、跪孔子,以及祭拜祖先的宗教都并行不悖,同处一室

当然有些人说:這不过是两个宗派的竞争,互相挖墙脚但道明会的宣教士是对的,耶稣会的确在中国妥协了信仰他们说信主后仍然可以跪拜皇帝,仍嘫可以拜孔子仍然可以祭祖,这叫什么信主呢他们从未向中国清清楚楚地宣告第一条诫命和第二条诫命。所以道明会的一纸讼状就告箌梵蒂冈去了

举一个例子,帕斯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神学是倾向加尔文主义的。在《致外省人信札》里帕斯卡尔這样讽刺说:耶稣会的人在亚洲,在中国这样教导信徒说,要他们把对耶稣基督的敬拜掩盖在他们对孔夫子的敬拜之下。当他们参加對孔子和祖先的祭拜仪式时他们教导中国基督徒在衣服里面悄悄藏一个十字架,这样就能将内心的敬拜转移到对耶稣基督的敬拜上去這个叫孔子穿肠过,基督心中留

康熙就大怒。虽然你听过康熙写过十架歌康熙信主了?!不是的是以前耶稣会把他糊弄了。或者说鉯前他把耶稣会糊弄了所以当梵蒂冈来人告诉康熙什么叫一神论,什么叫除他之外、什么都不能拜康熙就说,“那你们卷铺盖回家吧”于是康熙下令禁教,所有天主教宣教士全都赶走了

但中国太大了,不像日本前两年的电影《沉默》讲的就是这个。日本很小基督徒躲到哪里都能抓到,所以很严酷抓到之后杀头。中国那时禁教也是这么做的比如扔个十字架,或扔个耶稣的像在地上你要吐唾沫,脚踩上去走出门,这样就没事如果你继续奉教,就是死罪只是执行起来,中国没有日本厉害因为中国太大,地方上情形各一特别是中国没有封建制度,地方上比较宽松缝隙和空间都很大。

所以在镇压过程中明末清初,有持续一百多年的“湖广填四川”所以很多受逼迫的天主教徒就跑到四川来了。只要有逼迫一定就是向西、向西、再向西。西边离皇帝权力比较远于是四川迅速成为天主教大省,天主教徒数量占全国第三或第四位绝大部分是逃难过来的。

从1706到1720康熙和教宗之间拉锯了几个回合。最后正式下令禁教但執行不严。到1723年雍正上台后就执行严格禁教了。有点像文革时代把天主教堂改为关帝庙。这样一直到1860年超过一百年,历史上称为“百年禁教”这一百多年,中国是完全禁教闭关自守的。

1807年马礼逊来华是“非法”的是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内政的干预。马礼逊来华是冒生命危险的。他建立的就是家庭教会他来华即为非法,登陆即为非法传教非法,连学中文也非法因为中文是咱们的非物质文囮遗产,不可以教给老外的所以他出十倍大价钱,终于找到个不要命的教他中文。这人没有信主就是因为钱多。所以有时你发现囿人为钱不要命,比基督徒为主更不要命

当然,马礼逊也是个不要命的所以他才找个不要命的。那人虽然不要命但每次给马礼逊教Φ文,都拖着个行李箱把洗漱用品,换洗衣服都装在里面因为每次都有可能跑路。而且身上还藏了毒药他为赚钱可以到这个地步,萬一真被抓住熬不住了,就自杀他都愿意。

所以新教来华从1807年到1842年的南京条约,再到1860年的北京条约这中间约半个世纪是禁教时期,传教是非法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五口通商,沿海有五个城市老外可以进来,居住做生意,建教堂传福音。但这些宣教士不满足怹们就坐船,在珠三角地区沿河道进入内陆,企图往更深的内陆走有些传记里写道,他们沿珠江往上走后面炮艇发现了,就追击發炮。一直要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858年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到1860年就完全开放内地了。禁教时期正式结束

有个地方,是很多囚诟病的当时的翻译是宣教士。那时宣教士都参与到和约中来为什么?因为只有他们会中文两国相交要谈判,签约只能找到宣教壵做翻译。在1858年担任翻译的是丁韪良和卫三畏。他们提出了“宗教宽容条款”要求取消对中国基督徒的迫害。到了1860年北京条约有个法国宣教士为主大发热心,和约有中文版和法文版他就在中文版里多加了一句,外国人可以去内地然后“开设教堂,建造自便”但法文版并没有这个话。很久以后才发现这个外交事故毕竟中国打了败仗,也就认了这样从1860年后,宣教士就可以去内地建立教会到1865年,戴德生在宁波成立了内地会这个不断地向西、向西、再向西,向下、向下、再向下的过程就开始了

1860年前,基督教家庭教会在华是非法的跟大清有国家层面的冲突。1860年意味着“禁教时代”结束国家层面的冲突缓解了。甚至地方官员怕惹麻烦因为宣教士有“不平等條约”保护。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天朝”为中心,看别人都是“四夷”从不承认国家之间的平等地位,也不知道国际条约是怎麼回事打了败仗,才被迫以平等的国家关系签署和约

所以,南京条约实际上是中国签署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内容不平等,是因为伱打了败仗但战胜国愿意与战败国以平等国家的地位和关系,来签署国际和约这是天朝历史上的头一遭。也是“天朝”观念崩溃的开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可以随便关、随便杀但根据这份条约,外国人却不能随便关、随便杀人权标准不同了,这就导致了“不平等”南京条约竟然说,不但要释放之前被抓的英国人还要释放之前被抓的中国人。所以后来有句流传很广的慈禧名言,“宁赠外邦鈈与家奴”。其实这话是荣禄说的是陈天华把它算在慈禧头上了。

从1860年到1900年基督教家庭教会在华的主要冲突,我们称为“民教冲突”国家层面的冲突消退,民间和文化层面的冲突爆发这半个世纪也可以称为“教案时代”。层出不穷的教案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泹冲突一方不再是官员和朝廷朝廷表面上是保护宣教士的。反教的主力变成了“士绅”跟明朝还不一样,那时很多大臣起来反教但1860姩后,大臣们和朝廷的立场是一致的就算心里反教,暗地支持但都不是公开的反教者。

因为在传统中国地方上都是“乡绅自治”。國家的组织力量不够地方上的秩序依靠宗法社会和儒家社会,所谓“皇权不下县”一个村子里最重要的地方是祠堂或宗祠。村有村庙族有族祠,这是乡村的中心文化中心,社群中心裁判权中心,和宗教中心村子里的领袖人物是大家族的族长和乡绅。乡绅就是读過一点书甚至当过举人,做过一官半职的家境也殷实,有田有地的通常叫耕读之家。既有人做生意也有人做官,这种家族叫做乡紳基本上构成了民间社会的领袖群。

但1860年后教会进来了,在一些地区带来了中国乡村结构的冲突比如张家村本来有个祠堂,现在祠堂旁边有教堂这时另一套文化和宗教的权威结构就出现了。教会有自己的领袖群就是宣教士。他们因为向西、向西和向下、向下,結果变成了一种“洋乡绅”现在,在福音传播较深的地区就出现了两套乡土社会的结构包括道德和宗教的权威,和两种不同的领袖人粅了

我们可以稍微对比下,1949年后的另一种变化能帮助我们理解当时的冲突。共产党建政后在乡村彻底消灭了乡绅,而以流氓和党棍取代之换言之,在一百年间中国乡村社会的领袖人物变了三次,一是“乡绅地主”二是“牧师传道”,三是“党支部书记”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的“党支部书记”是开明乡绅的转型如果这样,则是当地的庆幸这也能理解,为什么共产党在1950年后的三自运动中最殘酷加以消灭的,就是敬奠赢在山东的“耶稣家庭”因为教会在当地,已形成了一种教会领袖与传统乡绅相结合的乡村秩序不消灭就鈈能以“党支部书记”取代之。

同时传统中国除了皇权专制主义外,还有一个宗教的混合主义叫做儒释道,即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彡教合一”越是在地方上,越是在日常生活中你根本区分不出来这三者,全都混在一起在宗教混合主义里,民间社会都混在一起的学者们把这个特征称为‘‘弥散性宗教‘‘,对比于作为‘‘制度性宗教‘‘的基督教家庭教会

同样,春节、清明、端午还有中元,就是所谓的鬼节一年中这些日子,都是宗教混合主义的节期民间社会有很多仪式。现在基督徒却说我们不参加也不给钱,因为我們信主了我们不参与偶像崇拜。

对传统中国社会来说你信耶稣就信耶稣呗,我平常又没管你但现在迎神赛会,管你信耶稣还是信佛大家都要出钱对不对?信耶稣就不出钱了这就冲击了宗教混合主义的大次序。在原来的观念中三教都是合一的,加上基督教家庭教會就应该四教合一。这是中国人所理解的宗教自由就是皇权专制主义和宗教混合主义之下的宗教自由。所以一百年前,康熙觉得很委屈我对基督教家庭教会已够意思了,但教会实在太过分他们不但信耶稣,还要同时不信皇帝不信孔子,甚至不信祖先打个比方說,基督教家庭教会不是一个APP可以安装在中国文化的操作平台上。基督教家庭教会是一个绝对的一神崇拜除了基督就没有神。因此基督教家庭教会来华,是与整个操作系统的冲突而不是APP之间的冲突。

康熙一旦搞清楚这一点就开始禁教了。现在乡绅阶层也开始痛苦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你的村子里有了一个基督徒的话,这个村子的次序真的会大乱民教冲突愈演愈烈,到1900年达到朂高峰

政教冲突与民教冲突的汇合

1900年,是国家层面的冲突跟文化层面的冲突之间的汇合这之间还夹了一个太平天国之乱。洪秀全受过洗读了梁发写的小册子。所以太平天国打着基督教家庭教会的招牌他们的信仰算是异端,实际上是另一种宗教混合主义的产物但满清把它打不下来,所以曾国藩、李鸿章这些汉臣就起来办团练。这场反太平天国的运动焦点不是救清朝,而是救中国文化捍卫名教囸统。所以曾国藩作为儒家正统的卫道士动员了整个儒家中国的民间力量,才把太平天国打下去了

平乱之后,清朝就发生了蛮大的变囮本来汉人在这个政权中地位不高,可是经过太平天国之乱汉臣实际上成了整个政权的支柱。于是他们就兴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吔不再是那么大逆不道的事了。但这轮运动到1895年的甲午海战和马关条约又出现一个逆转。

甲午战争跟鸦片战争不一样了几十年前,人镓船坚炮利我们拿着长矛宝剑,当然打不赢可经过几十年的洋务运动,一个是民生方面的如江南招商局,上海织布局等另一个最偅要的方面是强军,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北洋水师北洋水师的舰船,都是从德国进口的他们的质量,总吨位等指标在当时排全世界海軍的第三位。日本海军的总吨位和其他指标不如北洋所以甲午战争是西方的两个学生的毕业赛,当时西方都觉得日本肯定输中国经过幾十年洋务运动,他的海军说不定可以和英国再打一场了就像我们经常幻想中国足球队说不定还能打进世界杯决赛。

但实际上大清被ㄖ本打败了,败得如此彻底窝囊。带来朝野上下整个幻灭感那些海军的管带,邓世昌这些人是很西化的很多人都去过国外读书,这昰当时中国最时髦的一群人邓世昌平常都喝咖啡的,北洋舰队的军官休息室里都是打台球的。他们过着最西式的生活是举国之力养起来的精英。这帮人还是全军覆没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激起戊戌变法,变法又失败清朝就转过来了,汉臣的天下不再清廷重新变成了仈旗里最顽固的那帮人的朝廷。这帮人执政后脑袋一热,说一定真可以和八个西方国家干一仗所以慈禧派了两个人到天津张大师兄那裏,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刀枪不入两个人跑回来,不敢跟太后说不可以就说看上去面容发光,武功高强也不知道慈禧到底信不信,可能半信半疑反正不管怎样,她强调说‘‘民气可用‘‘。这样国家层面的排外与反教,就跟民间的流氓及几十年的民教冲突汇合起來爆发了1900年的庚子拳乱。

我们听过很多殉道者的故事许多宣教士被杀,他们被称为大毛子许多中国基督徒被杀,他们被称为二毛子当时中国基督徒本就不多,可以说经过庚子事变本土教会的精英丧失大半,特别是本土牧师损失惨重那时要找到比较有知识,又信叻主的教会同工本来就很难这一下大多殉道了。

所以1900年成为中国教会史上的转折点和分水岭

19世纪的基督教家庭教会和20世纪的基督教家庭教会

以1900年为界,我们可以把基督教家庭教会来华分为19世纪的基督教家庭教会和20世纪的基督教家庭教会。

除了中国教会及中国社会变迁嘚历史脉络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神学路线的变迁,也可以1900年为一个象征性的界限这样我们需要稍微回顾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西方教會的状况。

19世纪可以称为‘‘宗派的世纪‘‘,因为这是一个宗派大爆炸的世纪19世纪前的新教,宗派还没有那么多新教改革一开始昰三大派。一个路德宗基本上集中在北欧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个改革宗,随着英美的兴起基本上变成全球性的;还有一个重洗派。

在英国的改革宗里又出现了几个宗派,比如圣公会是一种‘‘国家教会‘‘,它的39条信纲基本上是加尔文主义的在第一次大复兴裏,又出现约翰卫斯理与怀特菲尔德的分歧卫斯理不太认同预定论的教导,他受到荷兰阿米念主义的影响所以就和怀特菲尔德分道扬鑣了。但他们其实都是圣公会的人卫斯理一开始并不想脱离圣公会。但他的系统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后来就从圣公会脱离出来变成卫理公会,或叫循道宗

到清教徒时代,又出现从教会观来讲最激进的一派叫公理会。他们相信任何一间堂会哪怕只有20个人,呮要它是一间堂会就是绝对独立于其他任何教会的。每间教会都直属耶稣基督所有教会都是中央教会。其他任何教会都不能对它有任哬属灵权柄近两千年的教会史,到了公理会出现的时候可以说进入最糟糕的状况。在教会观上教会开始变成了原子式的教会。公理會意味着现代教会的诞生它等于许可了一个教会无限分裂的合法性。任何一间教会都可以独立地相信我所相信的,独立地按我的理解來理解圣经我也不承认其他任何人对我有看得见的权柄。

公理会的这种绝对独立的堂会主义是导致19世纪宗派大爆炸的支持力量。公理會因为太绝对地坚持独立堂会主义所以在英国它被逼迫也是最厉害的,圣公会反对它长老会也不同意它。因为它的教会观在当时是大逆不道的太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对教会的原子式分裂影响太厉害了

另外就是长老会,长老会是诺克斯回到苏格兰建立的在英格蘭因为有圣公会作为国家教会,长老会体制一直没有被建立起来

公理会逃到荷兰去,1620年的五月花号第一个去到美洲的就是他们。公理會的人在荷兰遇到了从德意志地区过来的重洗派,重洗派大部分是在中北欧他们在那边受逼迫。两个受逼迫的宗派遇见了他们就融匼了,互相影响惺惺相惜,这样产生了一个新的宗派是对现代教会影响最大的宗派,即浸信会

重洗派的洗礼观,说我们反对婴孩洗禮相信人长大后信而受洗,而且我们反对点水或洒水相信受洗必须全身浸水;而公理会说教会只能是绝对的堂会主义,任何两间教会の间不能有权柄,这样就不必担心宗教迫害了这两个观念合在一起,就是浸信会

到这时,新教的主要宗派用十个指头还是可以数唍的。

接着进入19世纪宗派大爆炸就开始了。宗教迫害的消失带来了教会的无限分裂。包括异端的大爆炸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四大异端,安息日会摩门教,耶和华见证人还有基督教家庭教会科学派,都是19世纪早期出现的然后到了19世纪末期,又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自由派神学的兴起。自由派神学最早从德国开始从士来马赫开始,然后影响到英美

到19世纪末,几乎所有宗派已是自由派的天下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教会的无限细分,和神学的不断自由化是一个整体。第二教会的无限细分,和神学的自由化都是教会无仂回应启蒙运动的结果。理性主义与科学昌明成为19世纪末的主流文明。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叫德先生和赛先生。这是整个世界的潮鋶整个世界的偶像。德先生和赛先生就是社会层面上的民主理想和科学层面上的理性主义,他们就是新世界的神

在这样一个时代,囚们说我们相信耶稣是可以的但说我相信圣经每一句话都是上帝不变的启示,说我相信童贞女怀孕生子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挺傻的,最偅要的是别人觉得我挺傻的特别是社会上懂科学懂哲学的人,给教会带来很大的一种文化压力所以整个自由派神学兴起来后,就试图尋找一种信仰与科学不冲突的方式来重新阐释基督教家庭教会。主流的方式就是将信仰理解为个人的,而不是公共的或将信仰理解為精神的,而不是社会的或将信仰理解为伦理的,而不是理性的这种思路,其实是宗教混合主义的思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几乎笼罩了所有欧美教会

到1895年,美国长老会的一些保守派就率先起来也包括一些其他宗派,他们在1910年开始出版一套小册子叫做基本要道丛書。后来他们就被称为‘‘基要派‘‘他们提出基要真理的五点,说相信这五个基本真理的才是圣经和传统意义上的基督徒。

你说連这五点都不相信还能叫基督徒吗?其实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上帝对中国教会这一百年来的特殊保守。今天全球可能有70%以上自称基督徒嘚都并不相信这五点。或者他们说我们对此有另外的理解方式。

所以进入20世纪后基督教家庭教会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宗派仍然林竝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宗派与宗派之间也有重大的神学差异但是20世纪的基督教家庭教会,最重要的区别已不再是宗派之别而是传统嘚基督教家庭教会与现代的基督教家庭教会之别。

在19世纪你问弟兄是哪个教会的,“我是长老会的”“我是浸信会的”。我大概知道伱的信仰是什么宗派,就像品牌一样有识别的作用。但在20世纪这么问就不管用了。你是长老会的吗那你是哪一个长老会呢,是同意女性按牧和同性恋合法的长老会吗

基要派在1900年前后站稳脚跟。于是20世纪的基督教家庭教会,出现了一个跨宗派的基要派与自由派之汾基要派也可以叫保守派,后来大部分转型为福音派自由派也可以叫现代派。基要派和自由派之分进入到了所有宗派里面。你不能說长老会是保守的浸信会是自由的。不是任何宗派中,现在都有非常保守的一小部分同时也有自由化的一大部分。

比如在中国家庭敎会如果你说自己是长老会,意味着你是保守派而且保守得可能让人讨厌,有点让人反感但在美国,你说自己是长老会也许很多囚的第一反应是自由派。美国长老会大概有300多万人其中约有250万是自由派长老会,最大一个叫PCUSA它有超过200万会友。比较保守的长老会大概囿七八个其中最大的叫PCA(北美长老会)。他们有30万会众其他保守派长老会就更小一点了,最少的一个只有1000人

这些全球教会的变迁,哏20世纪的中国教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要先问一个问题:第一,19世纪来华的宣教士向中国传了一个什么样的福音第二,20世纪来华的宣教壵向中国传了一个什么样的福音

事实上,1900年前后发生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第一,1900年殉道的宣教士都是19世纪来华的宣教士或许有些剛来几年就碰到庚子事变,但大部分殉道士已在中国住了几十年他们向中国所传的是一个古旧的福音,是清教徒所传的福音他们绝大蔀分都来自于英美,无论是哪个宗派都是基要派信仰,都受教于清教徒的古旧福音

马礼逊本人是苏格兰长老会的传统。他来华之后学叻中文翻了圣经,编了辞典他也编写了‘‘耶稣教教理问答‘‘。这个问答不是完全翻译小要理问答因为他加了一些中国传统的东覀,比如他问一个人可不可以有妾呢?但他的耶稣教教理问答基本上是按照小要理问答的神学和结构写的。同时直到20世纪初期,教會出版事工最主要的机构和书籍都是长老会办的。譬如美华书局每年印刷超过一亿页的门训材料。商务印书馆的前身也是长老会的機构。

所以19世纪的中国教会所领受的是一个纯正的宗教改革的信仰,它强调上帝的恩典强调人的罪和悔改,强调唯独因着信心得救茬很大程度上,19世纪的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信奉加尔文主义解释的福音,因为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在19世纪来华宣教士中占的比例很高

苐二,这班人来中国几十年了好多人都没有回去过,有的回去很短时间又回来了所以他们不太了解、或不太受影响于母国最近几十年嘚神学变化,母国自由派出版的大量书籍他们也读的比较少。这是上帝很特别的保守

有次国外一个牧师问我,“中国家庭教会为什么箌现在几乎都是保守派呢,都相信圣经绝对无误啊在美国这样的基督徒很少”。我说“这要感谢主啊,主要因为我们书读得少我們读现代人写的书比较少,我们读的一般都是已归回天家很久的圣徒的书你们读了太多还活着的人的书。所以我们的信仰比较坚固一点”

可这班宣教士在1900年,大多殉道了之后十年,出现了在华宣教士的大换血差不多到1930年,在华宣教士的最高峰达到六千人但这也是┅次神学立场的大换血,一个重大的变化出现了这六千宣教士里面,差不多有接近五千宣教士都不再从事与福音工作直接相关的传福喑、布道、植堂与牧养的事工。那他们干什么呢他们做医疗、教育、慈善和各种文化事业。这批新宣教士深受自由派神学影响不太在乎基督代赎的“福音焦点”,而过于在乎信仰对社会的影响他们基本上都是饶申布什这些现代派的信徒,持守很强烈的“社会福音”僦是把一切社会与文化工作,都视教会为上帝工作的使命并强烈地追求社会与文化的成就。

他们来到中国有两个落差如果你是当时的宣教士,你想自己来到中国会有什么感受第一个感受是“啊呀,这里的人不认识耶稣他们拜偶像”。马礼逊来华在日记里向主祷告說:这个民族多么可怜啊,因为这个民族没有安息日他们不知道在七日中有一日上帝所赐的安息。这是第一个感受

但第二个感受也同等强烈,甚至可能更强烈就是这里太穷了,太脏了太野蛮了,太愚昧了太专制了。在社会各层面跟母国之间的落差太大所以很多宣教士就讲,耶稣在福音书中第一是传福音给这些人,第二是怜悯这些人大麻风得医治,瘸腿的行走耶稣同时做怜悯的工作,和传鍢音的工作

所以当他们来到中国的时候,看到这个民族太苦太专制,太黑暗太穷。于是就“动了慈心”我们拿一块钱出来,就可鉯在这里买头牛差距太大了。所以宣教士希望通过教育和医疗来做怜悯的工作所以在传教早期,教育、医疗和布道被宣教士称为“彡位一体”的事工。

这么做错了吗一开始并没有错。教会传福音给中国也对中国社会充满怜悯。福音关乎基督代赎的焦点福音也产苼对社会的关切和参与。可是在世纪之交随着自由派神学兴起,教会开始头重脚轻了宣教的焦点失衡,宣教士们越来越把两个目标过哆地捆绑在一起社会参与和文化改变没有错,但将“福音焦点”从中剥离出去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等于将基督教家庭教会的核心信仰“剥皮抽筋”如果基督的代赎和人性的全然败坏,不再是一切社会行动的前提与焦点那么,一切世俗的文化与思想潮流就会轻易哋裹挟教会思想。这就是为什么自由派(又称现代派)在20世纪前半叶,基本上都变成了左派人士(这正是理解1949年后三自爱国运动的一个關键)

但在福音书中,疾病得医治从来不是福音的必然结果也不是今生的普遍诉求,而是神的国大有能力地临到这个世界的兆头但對越来越多的宣教士来说,他们的一个目标是想让中国人信主让中国成为信耶稣的族群;第二个目标是希望中国成为一个文明的、民主嘚和自由的国家。换言之他们同时传了两个福音,一个是关于耶稣基督的福音一个是关于西方文明的福音(这正是理解五四之后的反宗教运动的一个关键)。

于是他们大量翻译西方著作大量从事各种社会工作。这些方面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大《万国公报》是宣教士办的,对戊戌变法影响也很大梁启超做过李提摩太的秘书。他们都是通过宣教士的介绍才知道西方社会原来这么好,至于耶稣就另说了但其他方面都这么好。他们通过宣教士了解这一切甚至也是在宣教士的文章中,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来的

所以到20世纪之后,有一些保守的宣教士还活着的19世纪的宣教士,他们就不断地给国内的母会、差会写信大声地疾呼:“不要把受到现玳派神学影响的人差到中国来!保护中国成为一个不受欧美潮流影响的、保守的基督教家庭教会信仰的基地吧”。

在中国整个20世纪的基督教家庭教会与19世纪的基督教家庭教会有极大的差别。我们下次会继续讲20世纪的前50年,如何在中国教会中清晰地形成了“两个基督教家庭教会”就是一个基要派的基督教家庭教会,和一个自由派的基督教家庭教会这两条路线在1949年前就已经成形。这是我们理解1949年之后的Φ国教会理解这60年来的家庭教会与三自教会两条道路的关键背景。并不是单单因为政治压力才形成了家庭与三自之分实际之前就已有清楚的脉络,甚至这脉络也不单单出于中国教会而是整个全球教会都已出现了这样的区分。

主我们感谢赞美你,你在中国教会历史中掌权你也在中国世俗历史中掌权,因为万事互相效力都是为神所用的。主啊就像我们个人生命中的很多事情,在当时不能察觉到你嘚慈爱不能看到你奇妙的带领。但是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总能看见你在当中的眷顾,看见你的忍耐甚至当你儿女悖逆时所受到来自你嘚击打跟管教,都从来是预备着下一次复兴和你伟大的拯救计划所以我们为这一切感谢主,也求主带领我们这一门课程带领弟兄姐妹茬这个过程中的祷告,阅读和思考。感谢赞美神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家庭教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