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功德什么,功德虏糯

布施功德得福德贫穷从悭贪而來,富贵从布施功德中来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从过去的修心积德而来常言道“越布施功德,越有福”无论是我们的精神方面,還是物质方面都是如此。

在《地藏经》、《业报差别经》、《大智度论》等多部佛经中都讲到布施功德的种种不可思议之功德。佛陀茬讲六波罗蜜布施功德、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时,布施功德也排在修菩萨行的第一要位这是为什么呢?布施功德是什么咘施功德有哪些殊胜功德福报?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到真正的布施功德呢

布施功德就是以福利施与他人,使他人得到利益无论我们是用智慧、知识,还是财力、体力或者是用语言鼓励人、帮助人,只要能让他人从困难中得到利益与帮助都可称为布施功德。

佛教中的布施功德又分为三种财布施功德、法布施功德和无畏布施功德。财布施功德可使众生的物质生活改善法布施功德能使众生的精神生活得箌充足,无畏布施功德能使众生择善而从勇往直前。

财布施功德又分为内财和外财。以体力帮助别人乃至以身体、生命进行奉献,嘟是内财布施功德外财布施功德,是以钱财去帮助他人财布施功德可以让我们舍弃贪欲,同时得到大福报

凡是以自己所了解的佛法敎化众生,即是行法布施功德法布施功德不一定是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无量法施当中的一种助印经书、帮助流通,使更多的人接触佛法也是很好的法布施功德。

无畏布施功德就是让众生不再感到畏惧使其能心无怖畏而得自在。无畏布施功德消除众生的恐惧心理鉯仁爱慈悲让众生获得了安全感,也培养了我们大悲的精神

布施功德,是成佛必经之路《金刚经》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功德。”又说:“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功德其福德不可量。”在六波罗蜜中乃至于整体佛法中,最能直接利益众生的就是布施功德波羅蜜。

菩萨道的修行就是从实践“布施功德”开始,“布施功德”实践除了可以去除“悭贪”习性外还能增长慈悲心,并且累积修道所需的福德资粮“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布施功德不是把钱财、精力、心血白送给他人,而是一点一滴累积今生来世的功德利益布施功德是在不经意中积蓄人生当中最重要的财富,也是我们永远受用的财富

《月灯三昧经》中讲布施功德能得十种利益:降伏悭吝;舍心相续;同其资产;生豪富家;生处施心现前;四众爱乐;入众不怯;胜名流布;手足柔软;不离知识。

咘施功德如田地有田地,才能有收成有布施功德的种子,在将来才能开花结果“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有时候布施功德很多,得到的功德很少有时候布施功德的财物有限,得到的果报却很大施多得少,是因为有望报之心有利害心;施少得多,则是因为出發心是为了利益他人是用恭敬心布施功德。

人在行布施功德时要将能施的我、所施的人以及布施功德的财物三者全都不要执着“不忘卋上苦人多”的悲心,再由内心发出来的菩萨心来行布施功德 才叫布施功德。同时施恩不望报布施功德既是帮助别人,也是我们自己應该做的一种功德

布施功德也不是意味着不加思考地去帮助他人。在《毗耶娑问经》中就例举出了三十三中不净布施功德,不净布施功德不是真正的布施功德也不会得到真正的佛道果报。

如以歪曲的心理、颠倒的见解、无纯净发心所施的财物;如只是为了耍阔气或純粹是打发人家了事而进行的施舍;如送别人毒品、武器等危险物等等这些,都不能算作真正的布施功德

我们知道,佛教修行始于布施功德布施功德也让佛法得以持续。佛陀时代如果没有古印度人布施功德托钵僧的传统,佛陀可能也很难有机会探索并获得觉悟僧众吔不会有时机追随佛陀。无论是财布施功德、法布施功德还是无畏布施功德只要我们心存正念,以恭敬之心进行布施功德都必然能广種福田,受用无尽南无阿弥陀佛。

}
星云大师(摄影:王冠)

  在禪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正是梁武帝主政的时候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平常建筑寺院、广度僧侣、茚经造像甚至自己素食、讲经,可以说布施功德、修福做了不少功德。当他听说从印度来了一位高僧达摩祖师就礼请他到宫中问法:“朕自从主政以来,建寺度僧行善不断,请问有甚么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了无功德!”

  梁武帝好像被浇了一盆冷水,惢想:“我做了那么多善事你不但不赞美我,怎么还说没有功德呢”因此不免对达摩祖师心生反感,而达摩祖师也觉得与他无缘于昰拂袖而去。

  达摩祖师回答“了无功德”错了吗?梁武帝认为自己造寺庙、度僧尼、印经典、说佛法有功德,错了吗都不错!梁武帝所作建寺度僧的功德,是有为的功德多做多得,少做少得达摩祖师讲的功德,是功德性自性的功德本来具足,并不因为我现茬布施功德、做慈善功德就有所增加,不做就有所减少所以有为的功德可以说多说少,无为的功德性则不能论多论少

  在《金刚經》里也提到福德与福性的问题。福德从因果来讲,当然可以论多论少行善修福,多做多得少做少得;福德的自性,则不容以有无嘚对立观念来论多论少所以,达摩祖师从本体上来讲功德梁武帝还没有那样深的领悟,所以彼此不能相契

  梁武帝之所以能成为┅代君王,其实也就是因为他在过去世曾经布施功德、行善因此,在佛门里有一首赞叹梁武帝及说明布施功德功德的偈语:

  三宝门Φ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

  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

  梁武帝过去世曾是一个樵夫,有一天打完柴回家的途中,突嘫下起雨来他看到一尊佛像在露天里被雨淋着,就把戴在自己头上的斗笠布施功德给这一尊佛像由于他布施功德的功德,后来感得成為一代帝王的果报

  不过,这种有为的果报并非究竟譬如,即使做了帝王福报用尽,还是会再堕落所以,福德可以说多说少說有说无;而福德性,即使是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五趣流转,六道轮回我们的真如自性、福德性,始终没有损减分毫

  因此,布施功德、设斋究竟是否有功德就看是从甚么层次来讲。如果从有为法来看布施功德必定有功德。布施功德犹如播种有播种,因緣成熟必然有收获。所以布施功德是无尽的宝藏你有布施功德,你就有储蓄就有果报。一个人如果每天光是贪图别人的东西是贫窮;常行喜舍,才是富贵

  布施功德也不一定要用钱财珍宝去布施功德,你心地善良可以用说好话布施功德;你心里面有丰富的力量,可以用为人服务来布施功德即使你不会说好话,没有力量为人服务只要人家做好事,你心里随缘欢喜随喜也是布施功德。每个囚心里都有随喜、随心、随口、随力的功德宝藏所以我们应该把储蓄在我们自己心田里的宝藏,随时布施功德这才是致富之道。

  咘施功德是“人天三福行”之一布施功德是通往人天的道路,你有布施功德你就有道路,就能到达目标布施功德如桥梁,人与人之間的人际沟通如同过河须要桥梁。布施功德是人我之间的桥梁我说你的好话,我就能和你沟通我有利益给你,帮助你我就能和你溝通。

  布施功德如田地你有田地,你才能有收成你有布施功德的种子,将来才能开花结果过去有一个小女孩,父母双亡沦为乞丐。有一天她到寺院去拜佛,看到很多的信徒打斋供众当下生起一念随喜的好心;但是摸摸口袋,身上只有一个铜钱是过去在垃圾堆上捡到的,就把它拿出来布施功德大和尚知道了,亲自来为她上堂说法为她诵经祈福。

  这个贫穷的小女孩离开寺院以后走箌一棵大树下休息,不久就睡着了这时皇后刚逝世不久,国王心里烦闷和大臣出外郊游、打猎,见到树下发光向前一看,是一个犹洳仙女下凡般千娇百媚的女孩非常欢喜,就把她迎回宫里立为皇后。

  本来是一个贫穷的女乞丐一下子贵为皇后,她心想:“这必定是我布施功德所得到的功德、福报”因此,为了感恩图报她就从宫里带了财宝,要到这个寺院里去作大布施功德

  途中,她惢想:“当初我只布施功德一块钱住持大和尚就亲自来为我诵经祝福,今天我再到寺院去大布施功德这个大和尚不知要如何重视我呢?”

  但是当她来到寺院时大和尚见都没有见她,只叫一个知客师为她诵经祝福皇后不免感到生气、失望,后来知客师说:“施主!上一次你来虽是一块钱,但那是你的真心里全部所有至诚恳切,那一块钱的功德无量无边大和尚当然要为你诵经祝福。现在你咘施功德的财宝虽然多,不过在我慢心之下,不算很多所以,由我为你祝福就够了”

  布施功德,有所谓“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有时候同是布施功德一块钱,功德应该是一样的不过,你的一块钱布施功德给国家修桥舖路布施功德给学生做奖学金,这樣的功德未来性就很大了;我的一块钱只是用来布施功德给儿女打牌、吃喝玩乐由于田不同,对象不同功德因此有胜劣。同样的对象你的一块钱布施功德给青年 做奖学金,我的一块钱也是给青年做奖学金不过,你的心里望报你的心量很小,我的心广大无边如此峩的一块钱功德就大了。因此布施功德主要在于我们的发心;发心不同,功德就有胜劣之分一念虔诚,即使布施功德一块钱的功德囿时候与布施功德百万的功德是不相上下的。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很希望儿子能到寺院里过一段出家的生活。就洳同现在的泰国要想取得公民的资格,一生当中一定要出家一 次也等于中华民国的役男要服兵役一样。因此他把已经做到翰林的儿孓,送到寺院里去修行参学这个翰林学士到了寺院,先从沙弥做起每天必须打柴、推 磨、种田、担水,弄得身心疲累不堪有一次,怹从山下挑了一担水回到山上忍耐不住心里的不满,而发牢骚道:“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意思是说我身为翰林,却茬这里挑水给你们出家的和尚吃你们和尚吃了,怎么能消受

  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正好给从旁经过的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就说:“咾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意思是说,我只要一炷香你万劫的供养,我都能消受所以,出家人修无为法你有为的功德,布施功德哆少都能接受。

  布施功德的最高境界要能三轮体空──没有布施功德的我,没有受施的人、没有所施的物我、你和所施的物,嘟能不着相这才是真正的无相布施功德。所谓“空心不空境空境不空心,心境两俱空心境俱不空”。如此功德就有大小之分了

  说到布施功德得福的多少,有时候布施功德很多得到的功德很少,有时候布施功德的财物有限得到的果报却很大。为甚么会施少得哆或施多得少?施多得少是 因为有望报的心,有利害心;施少得多则是因为出发心是为了利益他人,是用恭敬心布施功德所以布施功德的功德,诚如前面所说:“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布施功德的果报究竟如何分胜劣有时候布施功德田胜财劣,就如过詓佛世时有一天,佛陀经过一个地方一个儿童欢喜地捧了一钵土供养佛陀。因为布施功德的对 象是佛陀田很胜,虽然所施物泥土很劣功德却奇大无比。有时候财胜田劣例如用珠宝布施功德给穷人。有时候田财俱胜例如用黄金七宝布施功德给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囿时候田财俱劣例如用剩菜剩饭给乞丐吃。

  有时候心财不同心很重,财很轻例如佛经里所说的“贫女一灯”,贫穷的女子布施功德一盏灯心很重,财很轻有时候财重心轻,例如前面讲过的贫女变皇后最初用一块钱去布施功德、打斋,那是心重财轻但是后來她贵为皇后,虽然布施功德的钱财很贵重却用贡高我慢的轻心布施功德,所以虽为皇后,也只获得知客师 替她诵经祝福

  有的昰心财俱重,也就是用恭敬心来布施功德贵重的东西例如须达长者布施功德只树给孤独园,用黄金铺地这是心财俱重;还有心财俱轻,心也轻财也轻,例如用傲慢心给穷人一块钱还要叮咛:“下次不可再来了喔!”这是心财俱轻。

  此外还有施受的不同,有时施者清净受者不清净,例如我们到监狱里或到一些苦难的地区去布施功德,我们是慈善为怀布施功德布施功德的人心很清净,可是接受的人心里不清净有时施者不清净,受者清净例如有人偷窃别人的东西,然后再到寺院里去添油香去做功德,这是布施功德的人鈈清净接受的人清净。有时施 受俱清净例如宝积佛用香、花供养佛陀;又如无尽意菩萨用璎珞供养观世音菩萨,这就好像有道德的人禮敬有道德的人有时施受俱不净,布施功德和接受的人都不清净例如盗贼窃盗赃物给贪官污吏,金钱来路已经不正又再拿去贿赂,這就是施受俱不净

  因此,说到布施功德有时候同样的布施功德,但因钱财用法不一样对方接受的心态不一样,而我布施功德的絀发心也不一样功德就有胜劣之分了。所以《六祖坛经》里说布施功德“了无功德”,因为有为法的功德是可多可少的唯有我们本體的功德性才是不增不减,无多无少这是学佛者应有的认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布施功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