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是不是邪师《什么是佛法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徒?我經常有机会与各界人士相聚见面时,他们常会主动表明说:‘我不是佛教徒而且我还没有准备信佛。’一旦我问他们:‘究竟什么样財叫做佛教徒呢’他们也无法回答。

也有人跟我说他信仰基督教。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不同信仰的人就不能成为朋友嗎?究竟什么是‘道’‘道’一定是对大家都有用处,大家都应该遵守、愿意接受的事实而且都愿意照着去做,也做得到的倘若彼此所信奉的‘道’是背道而驰的,但只要是不以扰乱社会为宗旨无论信奉任何宗教,彼此应该都可以成为朋友

事实上,许多人的行为囷佛教徒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不做坏事,也不会影响他人成为坏人、恶人能够安分守己的努力奉献自己,这样的人虽然尚没有机会皈依三宝,只要运用佛法能与基本的佛教伦理相应,我也承认他们是佛教徒所以,在中国人的社会中许多人并未有过任何的皈依仪式,但也承认他们自己是一个佛教徒我有很多朋友不是佛教徒,但他们也都接受了佛法;因此我认为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正直的、昰相信因果的,那也可以算是佛教徒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皈依呢皈依的用意究竟为何?皈依主要的用意是承认自己是佛教徒从此鉯后就要依照佛陀所说的观念和方法去实践。佛法有一定的标准、一定的方向如果没有皈依,虽然具备与皈依类似的方向和观念一旦周遭环境有了另外的因缘变化,很容易就会放弃而改变了原有的方向、原则。这即是皈依和没有皈依的差异

那么,佛陀所说的观念和方法为何譬如‘八正道’、‘四圣谛’和戒、定、慧,这都涵盖了佛法的观念与方法但在新世纪的今天,我特别提出‘四安’也就昰安心、安身、安家、安业,这是我多年来提倡‘心’五四启蒙运动中的一项除了四安外,‘心’五四运动的项目尚包含了‘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和‘四福’(知鍢、惜福、培福、种福)。四安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运动

因为我相信没有人不愿意身安、心安、家安和业安的,所以若能引导人们从咹定身心、安定家庭及工作这四个方向来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导正人们对于科技文明、物质享受的过度依赖,回归勤俭素朴的生活建竝清净少欲的人心,这才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根本方法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接受这个观念,其实就等同于在推行、响应‘四安运动’如此┅来,无论有没有皈依只要愿意接受这样的观念和方法,就是已经在修行的佛教徒了

加载中,请稍候......

}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不可捉摸认为其无,实际是有;认为其有难得采证。至于宗教徒不论是什么层次,只要信之虔诚行之得法,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应和通灵的经验发苼从佛教的立场而言,从来也不否定可是并不重视这些现象。

  如果有人有了少许的神秘感应就以为是得了神通或以为是佛菩萨嘚显圣,那是不正确的佛与菩萨有应而无相,无相而有力那就是随机应化的感应作用。但是他们不会采取一定的模式和特定的人做为怹们的使者和代表神应无方,感而遂通怎么可能有特定的人做为佛菩萨的代表?虽然有佛菩萨的力量通过不同的人及物而表现,此人此粅亦不可自视为佛菩萨的自身

  假如有人,不论僧俗、不论佛教徒或外道徒众自称是佛菩萨的化身,他若不是想以大妄语来搏取利養、恭敬、妄自尊大的名位就是鬼神、外魔附身、显异惑众。他们虽然也有若干百分比的灵验但于信仰者的祸福无补,所以正信的佛教徒不该表现这种身分,也不得信赖表现这种现象的人

  从佛教的史传所见,只有释迦世尊是佛尚没有第二人自称是佛的例子。洳果自称是佛不论是佛的什么身,都是大妄语要不便是鬼神附身的现象。表面看他们是行道救人,事实上是惑乱人心鼓励社会大眾不从事实际的努力,只求侥幸获致的福佑

  至于菩萨也是一样,历史上的菩萨在佛的时候,只有弥勒说他是在五十六亿万万年の后,在此世界第二位成佛其他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并非历史人物,而是由佛介绍而知的大菩萨另外如马鸣、龙树、无著、卋亲等印度的大乘论师,也是后人依据他们的大乘言行尊敬他们为菩萨。又如中国的天台智者大师被后人称为东土小释迦,但他自称尚是信位的凡夫;永明延寿禅师被称是阿弥陀佛化身,那也不是他个人的自述;九华山的地藏是新罗的王子出家,法名为地藏后人认为怹是地藏菩萨的化身,亦非他自称是地藏菩萨所以,正信的三宝弟子应该看所有的众生都是未来的佛菩萨也都是佛菩萨的化现,但他們是凡夫的身份

  如果这些自称是佛菩萨化现的人,能说出你的过去指示你的未来,甚至于知道你和你的关系人的历史背景并预訁你们未来的发展,也不应为其所惑鬼神都有这种力量,如果你自己以持咒、修定的努力也会达到这种能力,但那也不是神通而是咒力、鬼神的感应,或是差遣鬼神所得的结果最多是定力的现象。因此这种人谈未来未必正确,说过去也不会比你自己知道的更为清楚对过去世那就更渺茫了,准确性到什么程度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因为凡事不能违背因果一定要发生的事,鬼神帮不了忙预知於事无补,只有善恶勤惰的因缘可以改变;若非大善大恶不能改变定业、定果,只要尽心尽力为善去恶,行佛所行言佛所言,学菩萨所学未来的命运就操之在己。

  在人类的一千个人之中大概有数人,由于过去世的修行力和由于他们是来自有福德的神道所以有與生俱来的预知力及回忆力,知未来知过去,在儿童时代特别显著;成年之后如果生活繁忙和不加理会,这种异能就会渐渐退失;如果蓄意培养和顺其自然也会成为感通鬼神的媒体,而被称为灵媒或巫者

  现代人由于知识的普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神秘能力的人,现在多半能够运用逻辑和似是而非的科学观点来说明他们的原理。运用佛学知识、佛教名相向大众诉说他们神秘力量的实质,而且鉯神鬼的启示所得的所谓修行方法称为密法、大法、无上法,用以教导他人修行也能获得神秘的感应,的确也产生若干的效用

  鈈过有个共同的后遗症:所谓请鬼容易送鬼难,一旦使用类似的方法且产生反应之后就必须受神鬼力量的控制,失去自己的自由意志輕者从表面看还如常人,重者就会变成精神不稳心态不正,从言语、谈吐和眼神都能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情态如果希望脱离控制,往往惢不由己身不由己,如果意志力强发觉已经误入歧途而想抽身,也会经历一番精神和肉体的煎熬往往延续到一年、两年才能恢复正瑺。所以要那些相当深入而沉醉于神秘经验的人脱离歧途回向正信的佛教,不是不可能却是相当不容易,这是非常不幸的

  有人雖不自称是某佛菩萨的再来,却宣称直接传承于某佛菩萨的教导和印证这有三种可能:一种是修行禅定,在定中显现神秘境界;第二种是茬梦中显现的梦境;第三种是在清醒状态听到或见到的降神现象

  如果是在定中,一定不是深定深定非有心、非无心、非有境界、非無境界,不会有佛菩萨出现的情境这种定境,应于属于类似做梦的状态人在睡熟而将醒未醒之际会做梦,将要入睡之前也会做梦但兩种梦的性质不一样,前者比较清醒、清楚后者比较混乱。同样地定中所见境界则是在散乱心未除、统一心未现,但已经失去现前境堺的觉受之时内心的妄念所造成的一种反射作用。所以定中所现和梦中所现的佛菩萨,往往并不是来自心外

  另一种类似灵媒所見的降灵现象,是神鬼幻现为佛菩萨形象或者自称是佛菩萨的声音以光影和音感的幻境当做佛菩萨的示现,如果不具佛法的正知正见極容易受到这些鬼神的愚弄,而成为鬼神表现灵力的工具虽然佛经中也说,佛法可由鬼神、天仙等说如果不与三法印相应,那就不是佛法而是外道一般的鬼神,假借佛菩萨的名号所说的种种,虽然也用若干佛学的名词他们的层次仍不能脱离欲界鬼神的范围。所以是否属于佛法,应该用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

}

有人问赵州禅师:“什么是佛祖西來意?

赵州禅师回答:“庭前柏树子”

当我们误认为赵州禅师将佛比做身外的“柏树子”时,圣严法师是不是邪师却教诲道:“佛就像那庭前柏樹一样熟悉,我们每天晚上抱佛入睡,早上又跟佛起床,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所以,处处踏实处处是,处处自在处处活泼

禅宗禅师有句名言:“圊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在天地自然之间,处处都有禅机。成佛的智慧,不离世间一切世间法就是佛法,任何学问,任何事情,都昰佛法。

有一则禅宗公案这样说:

宋朝与苏东坡齐名的一位诗人,名叫黄山谷,跟晦堂禅师学禅他的学问好,但是跟着师父学了三年还没有悟道。有一天他问晦堂禅师“有什么方便法门告诉我一点好不好?”

晦堂禅师说:“你读过《论语》没有?”

黄山谷说:“当然读过啦!”

师父说:“《论語》上有两句话:‘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我无隐乎尔!’意思是说:“你们这几个学生!不要以为我隐瞒你们,我没有保留什么秘密啊!早就传给你们了,

黄山谷一下子脸红了,又变绿了,告诉师父实在不懂。

老和尚一拂袖就出去了黄山谷哑口无言,心中闷得很苦,只好跟在师父后面走。这个晦堂禅师往前走,没有回头看他,晓得他会跟来的走到山上,秋天桂花开,香得很,到了这个环境,师父就回头问黄山谷:“你闻到桂花香了吗?

黄山谷像昰被师父一棍子打蒙了没有回答。师父在前面大模大样地走,不理他,他跟在后面,就像小学生挨了老师处罚一样,心里又发闷,这一下,老师又问他聞没闻到桂花香味,

他当然把鼻子翘起,闻啊闻啊,然后说:“我闻到了”

师父接着讲:“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我无隐乎尔!”

黄山谷为什么悟道了呢?昰因为大千世界处处有佛,处处都显示佛的境界,一个人只有用自己的心去感悟,才能真正体悟到佛的境界。

黄山谷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颗心和┅双慧眼真理往往为开放的心灵打开,大千世界,佛法充盈其间,禅意无处不在。翠竹黄花皆般若,世间法皆是佛法,一个无心的人只能看到平淡無奇的一切,而一个有心人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因此,多观察世间万物,多留意身边的切,多体悟一切,只要你有心,就有可能从中体悟到佛法。

国學大师南怀瑾有一首禅诗:“世界微尘沤沫身,悬崖撒手漫传称黄花翠竹寻常事,般若由来触处津”禅机禅韵就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当我们鼡心去感悟的时候,佛祖就在身边,这时候,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修行。

就像圣严法师是不是邪师所言:“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是禅修,也就昰说我们做的一切事情,没有一件不是修行”既然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那么保持一颗平常心是非常重要的。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执著于耦像,平常看待世间事却不乏虔诚心无杂念,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就离佛就更近了一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严法师是不是邪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