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兼职心理咨询可以做什么

在国内做心理咨询师是一种怎样的工作体验?
我的图书馆
在国内做心理咨询师是一种怎样的工作体验?
,专注于心理咨询,最爱大白话
谢邀 这是一个会戳中很多初中级心理咨询师泪点的纠结问题,个人觉得原因在于是用“热情PK现实,而且是残酷的个人现实和社会现实”。首先,心理咨询是:“背后有理论支撑的言谈举止”。这是教我精神分析的叫兽说的一句很经典的话;读完硕士、考过《心理咨询师二级证》能顺利从业吗?答案是不能。对于一个真正的从业者来讲,硕士和二级证的学习内容仅仅是扫盲而已,真的只是扫盲而已;需要更大量的理论学习+实战经验,还要将两者很好的进行结合。所以残酷的现实来了社会现实1、实战经验积累困难:如果不是背靠大树,在医院、学校或客源特稳定的机构里从事心理咨询,一般初入行实战机会真的很少,一旦有一个跟捡到宝似得。问题是看心理咨询有时就跟看病一样,最终效果一样的前提下,便宜的不找,就要找贵的专家。但事实是,咨询水平的好坏跟从业年限没有绝对的关系。2、培训、督导及其费用:跟二级和研究生的学费比,这些费用那可真的是如护城河之水绵绵不绝,每次不多但绝不会断;尤其在初期还没有很多实战体验时,还要付出这个费用,是要一些经济实力的。3、个人收入:那就更别谈了,尤其是初入行的。对于这一行的职业现状、规划和预期问题,
老师好像有文章谈到过,所以大家可以去他们的主页里找找看。所以,心理咨询师是个吃饱了撑的职业,要不是身体或心理吃饱到撑、得到一定满足,很难去从事这个行业。1、哥们/姐们有钱、有闲,经得起折腾;2、哥们/姐们有靠山、没钱,不愁案例、不愁基本生活;3、哥们/姐们钱不多、没靠山,兼职总可以把;4、哥们/姐们没钱、没靠山,就是热血青年,热爱总可以吧。当下国内的心理咨询行当总体还是不太规范,感觉很多机构不是为了做事,而仅仅是为了挣钱糊口,所以对于初入行的人来说,很难解决“缺乏实战、收入很低、投入较大”这一系列的矛盾和尴尬。所以面对这种境遇,1、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那就退出吧;认识到自己不适合不也是一件好事吗;2、降低期望值,愿意花很长的时间将自己(至少5—10年)慢慢打造成精品,而不是光想着挣钱;3、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和咨询工作;这个没有人能帮到你,该取舍就得取舍;3、不断地为自己创造机会,而不是贴着某家机构坐、等、考;(比如上知乎认真回答提问,但切莫沦为江湖郎中,天天招呼“客官来吧,我给你看”)。最后谈谈要面对的个人现实1、在一条路上能稳得住、心无旁骛吗?这里主要针对的是个人学习;从业初期要面临的一个选择是从事哪个流派的学习和实践?首先适合自己很重要,其次能否一竿子插到底,中途不被其他干扰?因为这是打基础。我见过有些人的履历,上面写了比法律条文还多的培训经历,表达的时候却不知所云没有重点。我本人花了约3年时间学习精神分析,因为基础还可以,所以学习认知行为时觉得困难不是很大。2、能不那么自恋吗?因为来访者和同行永远是我们的老师,虽然来访者是来解决问题的,而问题是我们能放下自己的那些自恋,去以来访者的方式读懂来访者本人?对于同行的指导也是。这个问题很多书里都讲过,这里不再多说。3、能走一条看不见摸不着,此生没有尽头的路吗?很明显这是没有尽头的一条路,而且日常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虚得很却不可或缺,此生都是。前赴后继已经很多人扎进去了,有阵亡的、有退出的、也有少有成就的;关键是,这条路有时真的挺孤独的。
,精神动力学派咨询师,CAPA学徒
。首先,钱的问题。从业者可以看下李孟潮写的这篇:根据我自己的体验,这篇文章说的基本都是事实。而这篇文章实际在说的是,做咨询不要老想着挣钱,至少前期(前3000小时)别做梦。前3000个小时是个什么概念?李孟潮说合格咨询师在头三年完成1000小时,在后三年累计完成3000小时,然后将成为熟练的咨询师,可以应付每年1000小时的饱满工作。他没有说的是,3000小时,对于很多从业者来说,可能是工作10年甚至一辈子也达不到的数目。可以将这个看成粗略的分水岭(单纯以小时数评价咨询师是很片面的),去观看两个不同的生活状态:一批人有稳定的个案和收入,同时有同样稳定的支出(受训、学习、督导、分析...);另一批人挣扎在个案慌和收入慌之间的贫穷线上挣扎,半咸不淡地呛水着。相同的是收入、盈利都算不多。所以,在中国,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在入行头10年,是个苦则入不敷出,善则收支平衡,无法有良好盈余的状态;而当咨询师成长后,也不会特别有钱,最多到中产水平。再来,谈谈临床工作。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把这个行业看成是钓鱼的过程。来访者多不多,在尽了最大努力之后,对方来不来是天注定的事。像钓鱼,好天气、好钓点,万事具备,还需一点运气。咨客来访后,根据对方的情况,会和他一起工作一段时间,或长或短。有时也会遇到不适宜工作、无可奈何的时候。但真正决定工作量多少的,还是要回到咨询师与个案工作的状态和效果上。临床工作好玩么?好玩,也平淡。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在听来访者讲他生活中的故事。而且很可能是同一个故事,或者同一个主题的不同版本(像余力机构的歌词:银幕里/新主角旧折磨)。但每一个人的生活又是独特的,总会带给你新的体验。而咨询师总是充满无知的,故咨询的过程多少会有静静等待些什么的时刻。河合隼雄也说与来访者工作的过程像钓鱼,改变的时刻就是鱼儿咬钩的那一刻,在此之前咨询师除了潜心祈祷和等待什么都做不了,同时亦不清楚上钩的将会是什么。但咬钩的瞬间是决胜负的时刻,且机会通常并不多。故咨询师需要在平时多磨练自己,以应付这些特殊的时刻。所以,咨询师就是这么个该死的职业:不想当将军的事并不是好士兵,可是你要是太纠结在(成为一个好的咨询师)这事情上,就永远也当不好了。回到河合隼雄提到的为上钩做的准备,就是咨询师生活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受训。受训包括系统学习、督导(分个人督导和小组督导)和自我体验(精神分析领域则为接受分析)。就我个人经历,受益顺序为督导〉体验〉系统学习,连续性受训〉〉单次、零散型受训。这部分的乐趣与痛苦,只有业内人自己知道了。可以强调的是,单兵作战,背后没有专业支持系统的咨询师,是走不远的。看到这里多少能意识到,这个职业不单止收入一般,而且很容易陷入危机。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个很孤独的职业。咨询师售出自己在与他人建立关系上付出的巨大努力,其实是很容易陷入疲劳状态的。此书专门论述了作为从业者容易陷入的种种危机和难题,包括如何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很好地分开。这年头接触心理学的人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心理学可以解决身边所有人的问题,一方面认为当咨询师很好赚很有钱,另一方面认为若有问题无需付费,看本书和人简单聊聊就能解决。想要继续走下去,咨询师要学会安排好这些纠结的复杂状态。他需要一个良好的专业支持系统,去消化和理解他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和保守秘密的憋屈;他还需要有良好的社交圈子和生活支持系统,去丰富自己的业余世界。最后,每个人终将要面对同一个问题:为何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咨询师的从业动机分析将成为一个通向后续发展的关键道路,同时也预示着其身后那巨大的,绕不开的,个人阴影。
,心理咨询师,心理分析与沙盘
谢邀,下班的时候编辑了一些东西,提交的时候突然感觉都是废话...直接说体验吧,一句话“痛并快乐着”因为是自己热爱的职业所以很快乐,尤其是投入的去做咨询、看书、参加培训督导的时候,似乎每一分钟你都要比前一分钟更了解自己了解人类。每每都要感激自己当初选择了这个专业和方向。“痛”呢,一部分来自“工作”过程中一些必经的痛苦;还有一部分来自国内心理咨询糟糕的现状。这个“痛”大概也是每一个新兴行业必经的阶段吧,所以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我和我的朋友们也一直致力于普及工作,希望能越来越好。目前,纯粹靠个案收入生活的咨询师应该还是比较少的,行业内督导和培训的费用都较高,所以,对于毕业不久的硕士而言还是比较艰难的。再补充一些,困难都是有的,现阶段无法跨越,面对这样一个初级阶段,建议同行们多交流,可以作为朋辈督导也可以获得足够的专业和人际支持。一个行业或专业一旦形成一个专业团队专业的圈子,困难也就不那么艰难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为童鞋点个赞。再吐槽一下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现状:鱼龙混杂,能让真正的有志成长的咨询师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平台太少。咨询师与别的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个人成长的要求几近苛刻,需要你不断地接个案,不断地参加各种学派的工作坊,不断地接受督导。这些都需要良好的个人心态和宽松的环境(包括工作和经济)。
,心理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
在中国,心理咨询还属新鲜事物,在这个行业里确实鱼龙混杂,水平层次不齐。但是大众对心理咨询的理解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很多人认为通过一次咨询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等等。我认为心理咨询是在人们满足了物质需要的基础上的精神享受,心理咨询的高度发展一定是跟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等联系在一起的。
,心理咨询师 接受杭州面询或远程视频咨询
谢邀!在国内当心理咨询师的时间远没有在美国久。但也亲身体验了国内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一行业的艰辛和不易。1. 全职心理咨询师据我了解到周围的全职心理咨询师除了做个体咨询外,基本上需要去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兼职一下讲课以平衡收入。或者是自己成立的机构内开设培训小组或培训课程,以此维系生存。少部分人可以独当一面完全依赖个体咨询或团体咨询为生,一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居多,原因也跟他们探讨过,他们说一线城市人口流动大,心理咨询的需求量就远高于二线、三线的城市。本身人口基数要高于二三线,再者,流动的部分人口都是偏年轻化的,对于心理咨询这一新鲜行业的接纳度要高许多。目前我自己在做全职心理咨询师,收入不稳定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也时常会因为经济上捉襟见肘跟朋友开玩笑,说需要他们救济我。 咨询师之间有时也会开玩笑,说我们必须都得耐得寂寞(没有来访者的时候),经得起考验(来访者脱落)。 如同上面很多其他咨询师回答的一样,这条路是“痛并快乐”的,所以不少来访者告诉我说资费太高,消费不起的时候,我也十分无奈,我们自己的生存成本有时候都不够,而不少人需要咨询却又负担不起。为此也和小伙伴们讨论过,之前因为有开设心理动力小组的团体小组,价格就相对优惠很多,目前正在跟朋友协商是否需要继续开拓团体的需求,比如“抑郁康复小组”“社交焦虑康复小组”“情绪管理小组”等等去满足市场上大量来访者想要获得心理咨询而受阻于价格过于昂贵的限制。团体小组的困境于在杭州的我们是局限于场地的问题,寻找合适的团体场地让我和小伙伴们抓破了头。如果有杭州的其他咨询师了解哪里有合适的团体场地可以租赁请私信我!感激不尽!全职心理咨询师有非常自由的时间安排,我可以把一天过得很舒适,不需要赶公车上下班,可以自己花2小时做做中饭享受午休的时光。还能在没有来访者的时候读读书,充实一下,还可以跟其他咨询师进行朋辈督导。2. 兼职心理咨询师说一说兼职心理咨询师的状态,这里有好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心理咨询师,特别是一个人在外打拼的咨询师。在杭州这样的消费水平,纯粹靠心理咨询来赚钱养活自己是有很多不定因素及困境的,刚回国的时候,从事了一会儿EAP心理咨询师,认识了现在的一些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小伙伴。这些小伙伴们还在挣扎着为督导培训等赚钱打一份相关工作,周六周末还要牺牲自己的业余时光去做个体或是团体咨询,可以想象,这样的负荷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都是相当的重的。而能够在这条路上一直坚持走下去的朋友,都是值得我钦佩和敬仰的,因为他们的踏实和热爱!上面也有提到了,兼职咨询师一般会有一份本职告诉,然后会在业余时间举办沙龙、团体小组、个体咨询,参加督导培训等等让自己仍旧与心理咨询这一行业接轨,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更是反应了整个业内的官方支持和扶持太少太少。最近也跟另外几位咨询师聊,想到了咨询师之间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循环就是互相转介,有时候有些人的caseload比较多,无法接过多的来访者的时候,转介给那些挣扎在接客量的咨询师们,以此来平衡,让更多的咨询师不会因为温饱问题而抛弃这一行业转投他业。 还有,我就只能做个梦,希望有一天,咱们能够有非盈利机构的出现,咨询师们可以给他们打打工,不需要担心经济,专心提供心理服务就好了,募集资金和运作的事情就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突然觉得要呼吁一下更多人从事非盈利事业才有希望助推一下心理咨询的工作哈!嗯,做梦完毕!
自己看看就知道了,给你们一个链接:看最下面
馆藏&1999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兼职心理辅导 老师力不从心(组图)_网易新闻
兼职心理辅导 老师力不从心(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绘图:贺婧宜  5月27日,惠州市实验中学学生李红(化名)在下午下课之后主动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找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老师张波聊天。“老师,我最近的成绩比之前进步很快,但是成绩提高了我反而感觉压力很大。”目前读高一的李红向心理老师说起了自己最近的困扰。在实验中学的学生之间,有心理困扰就会找心理老师已经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事儿。
  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升学很重要,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则是一生受益的事情。因此,在2007年,广东省教育部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称《意见》)要求,在中小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学生规模每1000人的中学、1200人的小学,原则上配备一名专职心理老师。
  记者了解到,在惠州中小学里,有专职的心理老师不多,大多数是以兼职为主。惠州市实验中学心理老师张波同时作为惠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她告诉记者,《意见》落实到现在,惠州有部分中学配备了专职心理老师。而在惠州的小学里,专职心理老师还是空白。
  南方日报记者 吴志毅
  “有专职心理老师的学校不超过30所”
  “老师,宣泄室有开门吗?”27日下午下课后,两三个高三学生想到宣泄室通过打沙包发泄情绪。
  “请尽快安排人手把宣泄室的沙包重新挂上去吧。”最近几天,实验中学的心理宣泄室墙上的钉子不是很牢固,沙包好几次被同学们打下来了,心理老师张波忙着叫人把沙包重新安装好。
  记者在现场看到,宣泄室是一个约有8平方米大的小房间,房间只有一扇窗户,只见一米长的沙包被打下来,放在了地上。
  张波说,心理宣泄室是一个给学生发泄情绪的地方,同学们进入宣泄室,关上门,戴上手套,尽力捶打沙包发泄。这过程中,可以大喊大叫,你喜欢怎样都行。“打沙包宣泄不同于运动发泄,这是释放情绪的地方。”
  记者在惠州市实验中学看到,除了宣泄室,学校还设置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时不时看到学生来到心理咨询室申请心理咨询预约。张波说,学校每个班都会半个月上一次心理课,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心理观念更新提升心理素质,同时也认识了老师,有心理困扰的就会主动去找心理老师,“目前,这已经成为了常态。”
  然而,像实验中学这样,惠州目前有专职心理老师的学校不超过30所。张波说,在惠城区内,在七中、九中、小金口中学等几所中学有;而在小学里,没有一所学校有专职的心理老师。
  “惠州在心理老师配备上,不如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但比河源、梅州和汕头要好一些。”张波介绍。
  兼职心理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没有条件配备专职心理老师的学校,只能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职。这是惠州大部分学校的做法。
  郭建萍,从2003年毕业后来到惠州麦地小学做语文老师。同时,她也是学校的兼职心理老师。她说,自己大学学的是心理学专业,虽然来到学校教语文,但也不忘对心理学的热爱,能够兼职心理老师,很开心,但是也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平时自己的主科目排得满满的,找不到空余的课时去专门给学生上心理课。”郭建萍说,只能通过每个学期的心理活动周,由班主任在各自班上开展心理活动课;而针对五六年级,会开展青春期讲座,学校心理咨询室很少用得到,只有在心理活动周才会有老师值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开放得少,资源没有真正利用起来。”
  同样的困扰也发生在惠南学校。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校长唐胜虎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老师,由两个语文老师兼职,学校没有心理活动课,平时也就是给学生作心理辅导和讲座,心理咨询室也做不到天天开放。
  唐胜虎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虽然学校的兼职心理老师都有心理学的相关证件,但因为不是主教科目,专业性也不够强,“心里没底,不知道怎么下手,开展活动也是‘缩手缩脚’的。”
  心理老师是心理医生
  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然而来咨询的人并不多,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张波说,目前不少人对于心理老师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觉得心理老师就是心理医生,是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找心理老师。”
  尽管“学校心理咨询”也在不断扩展“心理咨询”的概念,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始终存在着该概念典型的“范式”,即它与心理疾病有关。以心理专家对个别来访者的咨询为主,这在学校中也是必要的,但是有“病”的人毕竟是少数,它不能代替学校中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问题。”
  那么,专职心理老师需要承担哪些工作?
  根据《意见》,一是心理课程列入班级课程表,心理老师为每个班开设心理课或者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二是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三是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和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四是协助学校和班主任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大多数人都把心理老师的职能片面地理解为个别的心理辅导。”张波说,心理老师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常态性的心理活动课程,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学会处理不同情况下的心理问题,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是一项针对心理问题的预防性措施。
  实际上,对于很多学校来讲,心理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只重视学科课程,不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导致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系统的内容,也缺乏固定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的手段,师生无法操作。
  张波说,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这种新视角关注时代发展对人的素质的全面要求,是在认清当前教育中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这种新视角注重正常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的发展;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如果缺乏这种新视角,学校心理教育就必然缺乏动力和正确方向。”
  有些学校即使认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执行下来又不给力。惠南学校校长唐胜虎坦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但是老师配备比较紧张,每年都会向上级申请编制,但是迟迟配不下来。
  小学配备心理老师更为重要
  目前在惠州,能够配备专职心理老师的学校都是中学。
  在惠城区小金口中学,有一个专职心理老师,主要是针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身中学生的心理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焦虑情绪比较明显。
  因此,学校在去年9月份开始,把学校的一个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语文老师转做心理老师,目前在9年级10个班里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活动课。“其原本的语文教学任务分摊给其他语文老师去承担。”
  由于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心理辅导也有所不同。张波分析,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学习压力也比小学生重,在日常咨询过程中,更多的问题集中在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上。
  而困扰小学生的问题则会单纯得多,“哪个同学不和自己玩了”,“爸爸妈妈吵架了”,“成绩考差几分了”等。
  有人认为,小学生的问题都是一些“小儿科”,没有必要专门配备心理老师。
  张波在学校里从事了24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她的经验来看,小学生更需要心理老师。“其实,我们接受中学生的咨询发现,很多问题的处理能力本应该是在小学里学会的,正因为小学时没有形成一种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的中学生比较多。”
  “小学生的可塑性更强,更应该在这个时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处理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恰当地进行性教育等,从小培养这方面的心理观念和意识。”
  从另一方面来看,目前小学生没有其他课程能够代替心理课的功能。“小学的德育课,是从道德品行方面进行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从人本身出发,教会学生怎么做人。”
  张波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和家长全面认识心理老师的职责和作用,“学校能够有专职心理老师配备,开足课程;学生可以大大方方地走进咨询室寻求咨询。”
  平时靠积累
  考场拼心理
  心理老师教你怎么应对高考心理问题
  今日离高考还有8天时间,大多高三考生已经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平时靠积累,考场拼心理。这时,老师的重点逐渐从紧张的复习中转到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上。
  近日来到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高三学生增多。“来打打沙包,缓解紧张情绪;或者来找心理老师聊聊天,心情就舒畅不少。”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三学生周同学说。
  惠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张波介绍,遇到很多平时成绩好的同学,临近考试,就会陷入一种担心的情绪中,“我能不能考上啊”,“万一考砸了怎么办”。
  也有一些同学出现考前烦躁不安,看不进书。张波说,这类考生大多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由于对未来大致成败的结果把握不定,因而极易产生焦虑情绪。由于心事重重,使得这类考生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中。
  针对这种情况,考生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担心的东西表述清楚,然后再设法否定自己的这种担心,以解除自己的心理负担。此外,当考生感到所要复习的东西太多时,则往往会因多而生乱,乱而生烦。所以这类考生的当务之急,是将所要复习的东西按重要性的次序,排列出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进程表。
  临考前失眠也是很多考生遇到的事儿。张波分析,失眠往往产生于对考试过于紧张的心理,以及对失眠后果的过于担心。所以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实际上,完全没有睡着觉的情形是很少存在的,因此失眠一般并不影响考生在考试中智能的正常释放。“失眠的真正危害正是在于失眠者过度夸大了失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而在考前和考试中不断给自己以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解除思想包袱是解除考生考前失眠问题的根本法宝。”
  “出现上述情况的,很多都是因为学生自己本身不够自信。”张波建议,考生在临考前一天开始,不要再纠结于哪些题会做、哪些题不会做,进一步从题海中跳出来,并树立自信。
  考试窘况如何应对?
  一到考试就觉得身体某个部位不对劲
  有些考生每逢考试,就觉得自己胃痛、肚子痛或头痛等,这绝大部分是心理性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紧张引起的。考生若特别留意并与考试建立了联系,则以后一到考试就会人为地留意或感觉那个部位,则不适的感觉就会暗示出来。张波提醒,正确的做法是:不留意,不强化。
  认为自己一两门“考砸了”
  很多考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考砸了一两门就等于全砸了。实际上在每次考试中,几乎人人都至少认为自己有一两门考得不太理想。更何况你考砸了的这一两门,也可能是太难,因而算不上考砸了呢?因此考砸了一两门应看作是正常情况,没必要为此殃及其它。
  在考场上遇到噪音
  有些考生总爱在考后抱怨说,监考老师的脚步声、周围同学的翻卷子声和叹气声,以及考场外发出的某种声音,干扰了他们的思路。
  其实,他们所感受到的这些噪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噪音。心理上的噪音虽然来自声源,但其分心的效果却是通过人的心理因素而起作用的。你越是注意噪音,越是觉得它正在干扰自己,你就会越感到不安,它的分心作用也就越强,所以考生要克服心理性噪音对考试的妨碍,不必去理会它。这样自己的急躁情绪就会减少,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专心于考试。
  碰上自己不会的题或想不起的知识
  考试时遇到这种情况,切忌慌乱和胡乱尝试。首先考生应先分析一下自己不会做的大致原因:是忘记了有关知识,还是题目没理解透彻?或是题目线索太多,自己一时难以理出头绪?然后再根据自己分析的原因,考虑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按程序有条理地去做,即使题目仍未解出,也不会去想“这下完了,我要考砸了”之类无用而有害的事,而是可以自慰自励:“这题对我难,对别人也难。”
  考生在考试时,有时会出现某些知识回忆不起来的现象。这时考生因急需解决问题而希望尽快回忆起来,往往就会心里着急,紧张地在记忆中胡乱搜索,企图“碰上”想要找到的东西。但是这种无秩序搜索的成功率一般都很低,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更加重了自己的紧张慌乱。此时正确的策略是应该善于运用联想,你可联想老师讲这段知识的具体情景,也可联想与这段知识相关的知识,以寻找回忆的线索。
  时间不多却有好多题没做
  考场上最容易引起考生慌乱的情形,莫过于考试时间不多却仍有许多题没做完。考生此时心急如焚,常常是做这道题时想着那道题,而做那道题时又惦记着这道题,结果哪道题也没做好做完。
  当这种不利的情况出现时,考生一定要有个合理的目标和合理的决策。所谓合理的目标是指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能做多少算多少;倘若你这时目标过高而不合理(企图全部做完全部做对),反而连较低目标(做完做对一部分)也实现不了。有了合理的目标,还要有合理的决策,即此时考生优先选择的题目,应该是自己比较有把握和分值较高的,而且要考虑所要花费的时间,把三者综合平衡之后再作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方案。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咨询做录音的协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