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外企还有多大的吸引力 英文

中国对全球投资者还有多少吸引力?_新浪新闻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中国对全球投资者还有多少吸引力?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王舒  2017年,中国吸收外资遭遇数年不见的平淡开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投资者还有多少吸引力?  外企对投资中国的兴趣正在减弱吗?据官方数据,2016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81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增速较上年下滑2.3个百分点,不及同期中国对外投资增速的十分之一。2017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缩水9.2%,制造业和服务业吸收外资双双低于去年同期。  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中国近一半的对外贸易、五分之一的财政税收、七分之一的城镇就业。有观点认为,吸收外资若持续下滑,恐成中国不能承受之重。  不过,在中国财经高官们看来,没必要太过担忧中国吸收外资的能力和前景。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吸收外资总体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在基数庞大的情况下再保持高速增长并不容易。“总体上说,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是健康的。”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和价值链完备,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加之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立场没有变,吸收外资仍具有扎实优势。“我们对未来中国保持相当规模的吸引外资仍然持有信心”。  中国地方官员亦信心十足。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用“喜人”一词形容当地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的成果。世界500强企业中的321家已经落户这一中国西部大省,由成都始发的中欧班列2016年已双向对开接近500列,2017年将超过1000列。  北方城市哈尔滨最近五年来累计吸引外资131亿美元,是上一个五年的4.2倍;全国两会召开前,长安福特哈尔滨基地刚刚正式投产。“所谓‘中国对外资吸引力减退’,完全是不存在的谬论。”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实际上,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仍是全球第二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中国美国商会、中国欧盟商会的调查结果亦显示,过半数企业仍有意愿对华投资。  看大势,中国对外资“吸力”强劲,但眼下情况也不容忽视。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全球跨境投资低迷的“旧病”未愈,又生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不明朗、地缘政治风险升温等“新疾”,而“药方”仍在寻觅之中。  一边是发达经济体加快促制造业回流,一边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推出各种大幅度优惠政策争抢外资。重重压力之下,中国吸收外资形势短期内料将更加严峻。  中国已采取行动。  今年年初,官方推出20条措施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如大幅度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支持外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  根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今后将给外企更多红利,包括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外资准入,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上市、发债,允许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等。这些举措既可为外企提供更多商机,也有利于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在此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前景仍然可期。用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话说,如果说中国对外资吸引力降低,外企在华投资机遇减少,“那只能说明外企自己做错了决策”。(完)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初次见游客,大熊猫幼仔抱着饲养员的腿不放。
一辆小轿车和路过的火车发生碰撞,事故致2死1伤。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1、央企10年
  我认识一个朋友在某央企从事机械工程师职位,每月薪资4000,工作地点北京,他义务反顾地选择了这份工作。为什么?
  央企优势:
  1.周围会结交有背景的同事,增加社交经历
  2.福利待遇好,很多大型企业会为员工提供食宿
  3.丰厚的过节费用
  4.混够年头工资稳步增长
  5.有些企业还为分房,给员工解决户口
  6.节假日正常放假,很少加班
  央企劣势:
  1.可能获得太过安逸,缺乏竞争力,专业技能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经常出现大材小用的情况
  2.论资排辈情况比较严重,升职困难
  发展情况:
  由于个人的能力和经历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资质好的在十年有可能做到企业中高层,资质平庸的也可能十年在一个岗位默默耕耘。
  2、外企10年
  提到外企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外语交流的职场白领等,但外企也分工种,有些光鲜亮丽,有些技术人员也很down to earth(接地气)。
  外企优势:
  1.接触国际化办公环境,视野开阔
  2.办公环境好,周围同事普遍素质较高
  3.普遍有一套成熟商业模式
  4.工资在同行业中有竞争力
  5.新人可快速得到正规职场锻炼
  外企劣势:
  1.工作严重细分,个人发展空间小
  2.没有核心技术部门,容易被人取代
  3.加班严重,身心压力比较大
  4.周围同事攀比性高,生活开销较大
  5.以拼命工作为荣,容易忽略个人问题和家庭
  发展情况:
  外企经常会出现职场男超人、女强人,他们习惯把生活的重心偏向工作。我认识一个外企100强的中国区公关经理,虽然她的职位已经很高了,但是她每年仍有1/3的时间在出差,平日工作至凌晨两三点也是经常的事儿。工作了很多年,已经从新人蜕变成为中层骨干,但如果没有关系和资源,依旧还过着这种“忙并快乐着”的日子。
  3、私企10年
  私企对于大家来说可能不会是工作的首选,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私企却会成为我们的归宿。想想现在势头正猛的互联网巨头BAT,互联网金融企业,IT巨头华为、小米都是曾经的私企,有些现在已经成功上市,身价倍增。
  私企优势:
  1.企业岗位的灵活度高,对员工锻炼大
  2.不同的企业文化,令员工有较强的归属感
  3.私企往往多干多得,员工激励比较高
  4.同事相处相对单纯简单
  5.很多私企的薪资也比较有优势
  私企劣势:
  1.讲求高效工作,缺乏规范的工作流程
  2.很少对员工有成熟细致的培训制度
  3.奖惩严明,做错事情真的会扣工资
  4.升职加薪往往没有严格的指标,容易让人迷茫
  5.鱼龙混杂,有海龟,有本科,有大专,素质不同
  发展情况:
  首先讲讲坚持住的老员工,你的工资应该不会低到哪去,怎么说10年在私企也算熬成婆了,每月工资上万肯定没问题。对于跳槽的人来讲,如果不跨行,工作内容和性质大致就定下来了,追求的主要就是高薪资和高职位,十年的经历,跳槽2~3次算是比较正常,虽不敢保证每个人都能成为总监,但是经理和高级经理应该是有了,年薪20-30万也算正常。
  不过央企在现在限薪的大环境下,也不比以往了,人际关系也更为复杂,但稳定性强具有很大吸引力;外企也不比往日了,据说不少也很本土化,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私企里不乏华为小米BAT等明星企业,不过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互联网领域,更多的是中小企业,很多家族式管理,在里面工作归属感不强,稳定性弱。
  选择哪类型的企业发展更好?哪类型的企业更毁人?其实真的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说在外企工作最锻炼人,接触高端人才,培训机制成熟,但是很多人离开了外企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习惯了固定思维,无法适应灵活的私企作风,也不能接受生活水平的下降。所以说,选择什么样的企业类型还是要根据个人适合来定,这样才能将个人能力发挥极致,个人幸福感也会更高。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8.0第SC05版:财经周刊
前海入驻企业中,港企外企比例过低 前海对外企吸引力不够? 业内专家: 港企期待更清晰金融政策 前海官员: 发展刚起步占比低很正常
&&&&让香港企业家了解前海政策,是吸引投资的重要手段。图为香港人士参观前海展示中心。鲁力&摄
&&&&日前,在前海首个实体办公场所前海企业公馆的推介会上,到场的约30家企业中,港资等外资企业的比例只有三成,而内资企业则显得更热衷进驻前海。在此前一份前海批复企业的统计中,港资等外资企业占比仅一成左右。&&&&以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作为定位的前海,重点产业发展的就是高端服务业,而服务业正是香港的竞争力和优势所在,这些都意味着在前海发展中香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为何前海入区企业中港资和外资企业占比过低,是否意味着前海对港资等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不够?&&&&记者采访了解到,有专家表示,香港企业过于保守,需要看到清晰的全面的政策细节时才会进入,而相比下内资企业就更了解政策环境,因此显得比香港企业更加积极。&&&&而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秘书处处长王锦侠则表示可以理解,前海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环境条件刚起步,包括港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不可能大规模进驻,就像深圳特区起步的头10年,港资等外资企业所占比例也是慢慢积累的。&&&&前海首个办公场所推介到场七成是内资企业&&&&日前,前海首个提供实体办公场所的项目——前海企业公馆召开推介会,以吸引那些虽然在前海登记注册但目前仍无法在前海办公的企业。据了解,前海企业公馆是前海首个通过BOT方式实现快速启动、快速为企业提供实体办公场所的创新项目,由万科承建,首批仅有不到40栋可用于企业办公和品牌展示的公馆产品。&&&&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前海这片目前仍空旷的土地上,除了前海管理局办公所在的建筑外,只有前海企业公馆已体现出一个建筑的轮廓。短短两个月时间,前海企业公馆项目,其展示区钢架目前已经全部搭建完成,&PC外墙构建已经全部吊装完成,幕墙玻璃系统已经初现形态,其建设速度之快也显示这是前海第一个可以给企业办公提供的场所。据介绍,前海企业公馆项目9月5日正式开工,预计12月7日展示开放,2014年6月将竣工。&&&&在前海还处于基础建设阶段,前海首批土地也刚刚在今年7月成功出让的情况下,前海目前还没有任何可使用的企业办公场所供这些已在前海注册的企业使用,而万科建设的前海企业公馆将成为这些企业目前唯一可选的真正位于前海的办公场所。&&&&“作为前海的首个办公场所,企业公馆的确吸引了很多企业咨询”,记者从万科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但是咨询企业中依然绝大部分是内资企业。&&&&记者浏览了当天参加推介会的企业名单。前海企业公馆首次推介吸引了汇丰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印尼力宝集团、亚洲保理、香港胜记仓及索佳集团、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四大事务所、骏德酒业、中国供销总公司、民生电商、腾讯电商、中商交电商、前海人寿、股权交易中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石化交易中心、华信基金、华银基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睿金资本、海力德、深圳机场、光启公司、云链公司、精准分众等品牌企业的关注,现场共有30多家企业出席推介会。&&&&但在这些企业中,记者注意到,只有9家企业属于外资企业,另有一家深港合资企业,而其余21家企业则都为内资企业。而记者从相关人士了解到,对企业公馆有意向的企业中,也是内资企业占比很高,而港资和外资企业则占比不到三成。&&&&前海入区外企只占一成?&&&&而按照前海的定位和目标,前海合作区是明确把香港概念置于试验区的合作区,其政策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进一步加强内地和香港合作关系角度来考量的,而这与目前前海招商推介吸引过来的绝大部分是内资企业明显存在差距。&&&&曾经在香港举行的“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政策宣讲暨招商推介会”上,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表示,前海的重点产业发展是高端服务业,而服务业正是香港的竞争力和优势所在。因此,香港可以利用前海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特殊政策很多方面充分考虑了香港经济运行的规则和实际需要。对港企来说,其作用不仅在于前海15公里本身,也搭起了一条拓展内地市场的重要通道和桥梁。通过这个基地,港企可以把允许在前海开展的业务活动逐渐拓展到珠三角,甚至更广阔的领域。”&&&&从以上发言可以看出,前海招商的重点依然是吸引香港企业来到前海,而实际情况呢?前海管理局副局长蔺宏日前在前海企业公馆推介会上透露,在产业优惠目录尚未落地的情况下,前海平均每天吸引10家以上的企业入驻,仅9月份即有500多家企业入驻。截至9月底,注册入区企业已达1800多家。&&&&而根据一份前海批复企业资金来源()的统计则显示,在当时有1465家企业注册入区时,其中117家为港资企业,18家为除港资外的外资企业,另有30家为中外合资企业,其余1300家为内资企业,内资企业占比接近九成,港资等外资企业占比只有一成左右。而关于最新1800家入区企业中的企业类别比例,前海管理局方面暂时未提供最新的数据统计。&&&&而在入区企业的产业分配上,金融业占据绝对支配地位,记者了解到,目前入区的企业中金融类企业占比七成以上,除银、证、保、公募基金等传统金融业态外,大量PE、公募基金子公司、互联网金融、保理、小额贷款、要素交易市场等新型金融业态竞相出现,基本形成了创新支撑、良性循环、自我生长的金融生态圈。而在已注册的金融业企业中超过八成由民资控股,证监会去年至今新批的基金管理公司中1/4落户在前海,基金子公司、期货子公司中1/3落户前海。据前海介绍,前海未来有望建全球私募股权基金中心。&&&&“政策不够清晰,香港人过于保守”&&&&前海目前在产业优惠目录尚未落地的情况下,平均每天吸引10家以上的企业入驻,前海对企业的吸引力可见一斑,但为何从入区企业的比例上来看,似乎港资等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不够呢?&&&&前海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由于外资和中资企业对于前海实验区的看法不一样造成的,外资企业需要看到清晰的全面的政策细节才会进入,而内资企业更熟悉中国环境,知道政策是边做边探索,因此会在政策还不够清晰时就踊跃进入,从这一角度来说,香港人过于保守。&&&&香港贸发局深圳代表陈绍斌也表示,香港人做生意是不怕苦的,但保守谨慎,在香港已站稳脚跟的大部分港企,不会贸然去花近亿元投资现在还是一片工地的前海。&&&&记者也从汇丰银行某高管处了解到,作为已经比较多了解前海政策并和前海已经积极接触了的企业,很多港资企业都会向汇丰来打听前海,“他们都对前海有很大的兴趣”,这名高管表示,但对于在前海将做哪些业务,即使是汇丰这位高管也语焉不详,“凡是政策允许我们做的我们都会做”。&&&&“越是大的企业和银行就越是慎重,这些企业对于业绩等非常看重,因此这也使得香港的企业显得更保守”,宋敏评价,这些港资和外资企业很多还在等待中央给与前海的金融改革的决心以及对金融坚定的开放政策。&&&&前海是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实验区,很多新的产业领域和新型业态也是香港所未有的,香港可以借助前海特殊政策开辟这些业务领域,同时利用内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优势,拉长产业链条,从一般服务业转向高端服务业,从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文化等领域,从上述范恒山的表态中可以看出前海希望看到更多香港方面的“探索”动作,而对于一些香港业界人士认为探索不如允许明确的态度,范恒山也表示,“探索更能反映实际需要,并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操作空间,这会给香港从业人员提供意想不到的机遇和收获”。&&&&吸引港企还要金融政策更明确&&&&对于前海目前外资企业占比比例过低,宋敏也表达了他的担心,前海原来是想做成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如果都是国内企业进驻那就会失去其特别的位置,这点一方面要看中央的政策走向,另一方面也希望香港企业和政府不要过于中规中矩。&&&&而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秘书处处长王锦侠则对目前前海的港资比例低表示可以理解,“前海的港资企业目前只占一成左右,其实很正常。”他说,前海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环境条件刚起步,包括港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不可能大规模进驻,“这是一个客观的、历史的、可以做对比的情况”,而与之可以比较的则是,“深圳特区起步的头十年,港资等外资企业所占比例也是慢慢积累的。”&&&&“毕竟前海有些政策还没有细化,港企不会因为有多少税收优惠就一拥而上。而有些进来的内资企业其实就是为了博这些短期好处,而不是为了长远发展”,网络三剑客之一、深圳知名政经观察者金心异表示,“前海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前海有多少比例的香港投资者,而取决于前海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学习香港的制度、借鉴其法律,甚至做到一个仿真版的香港,不是说要吸引香港的企业来这里发展,而是要打造一个适合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土壤。”&&&&“目前港资进入内地还存在很多瓶颈,内地对于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还太高,很多基金和保险产品还无法进入,这些都在阻碍香港企业进入前海,而这些都还要看中央对于前海的政策”,宋敏认为,这些金融政策的根本变化才能够真正吸引香港企业进入前海,这些外资企业需要看到清晰、全面的政策细节时才会进入。&&&&而其实,根据前海公布的最新资料,前海以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为目标,已经开展了包括试行跨境人民币贷款、支持企业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设立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降低香港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等方面的工作。其中,跨境人民币贷款在全国率先破冰,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进行了有力探索,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银行正在办理该业务。截至9月底,跨境人民币合同备案贷款总额已达78亿元。&&&&而未来,前海也表示将重点推进金融创新。加快推进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设立,探索建立跨境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前海私募股权交易中心等,并探索引进符合条件的香港金融机构在前海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等。&&&&“这种现象说明港澳企业对前海的理解和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上,确实不如内地企业”,王锦侠说,这也从客观上要求前海今后更要加大在境外的宣传和推介。&&&&南方日报记者&曲广宁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女友还有吸引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