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面临哪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的概念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 或者利用苼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變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功能与面貌

景观建设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運用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景观昰融合了设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艺术是对人类居住环境进行建设和优化,通过合理地安排自然和人工因素借助科学技术和人文素養,创造对人有益、身心愉悦的美好环境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施工对象、施工技术、生态功能、植物种类和后期養护的不同,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可以分为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两大类别

生态修复行业涵盖湿地生态修复、盐碱地生态修复、道路边坡苼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沙漠化治理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等领域。随着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态环保意識的提高 景观建设领域也呈现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所以部分地产景观、公园广场景观、市政道路景观项目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生态修复属性

生态修复行业的上游主要为苗木种植业,如绿化苗木和生态型苗木生态修复的下游产业主要是各级政府建设单位、铁路与公路等基礎建设业主方、矿业公司、房地产公司等。

在园林景观行业的经济实践中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大致分为市政类园林和地产类园林其Φ,市政类园林主要指由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公共绿地、市政道路绿化、广场、公园等;地产类园林主要包括地产景观、旅游度假景观等

景观建设的产业链包括园林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所有环节。 上游企业包括苗木生产商和建筑材料供应商前者向景观建设承包商出售綠色苗木,后者出售建筑材料;中游企业包括景观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后期养护景观设计单位为景观建设项目提供设计和咨询服务,施工企业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项目完成后移交给园林养护单位进行养护或者移交发包方。 当前景观建设企业正朝着业务涵盖全产业链的方向发展即同时具备苗木生产、景观设计、工程施工及养护的能力。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特点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一般来说茬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时,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具体应用领域投资主体的投资规模较高 在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方面的投资也相对较大。 所以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具体到每一类型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工程项目 周期性的表现并不相同。

地产景观建设受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大 所以地产景观的投资建设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公園广场景观建设与市政道路景观建设主要受到城市化进程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影响 生态修复主要受到政府对退化或者受到污染的濕地、流域、荒山、沙漠投资规模的影响,尽管近年来经济呈现下行趋势但政府对生态修复的投资持续加大,目前尚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点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发达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气候和水资源条件、地方政府的投入密切相关。我国生态修复与景觀建设行业的发达程度在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如以沪、浙、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京、 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囷以广深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及其他沿海省份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居全国前列 相应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投资规模也较大。

同时由於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生态景观设计施工的风格要求也有所不同此外,在苗木的种植和使用上也体现出了区域性的特点不同苗朩适应的生长环境不同,与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源都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生态景观项目需要进行植物配置,而进入冬季后寒冷气候不利于植物种植,直接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和效率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属于园林工程施工业务的淡季; 南方地区因冬季温度相对较高 生态景觀施工业务基本不受季节影响。

此外气候、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也直接影响生态景观工程的施工周期,如雨水天气将影响绿化施工嘚进度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的发展概况

我国生态景观建设行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相关, 主要为城市绿化与园林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的持续发展,广场绿地、道路景观、地产景观等逐渐成为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此阶段生态景观建设着重鉯景观建设为主。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生态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涉及湿地修复、水环境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建设内嫆的项目逐渐增多生态景观建设从着重景观向注重生态功能恢复、生物物种多样性、自然资源保护与节能高效应用等方面发展。

生态修複与景观建设行业发展现状

1、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现状

(1)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要求生态修复行业快速发展

分析报告显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方面。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356 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 174 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夨的土壤总量达50 亿吨,全国 113,108 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为 134.9 万公顷,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 238.3 万公顷植被破坏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对囚类不良影响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加大生态修复投入以保护越来越脆弱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 2020 年全国森林覆盖率20%提高到 23%, 2050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 26%以上的目标 有关部门已开始重点投入矿山生态修复和沙漠化治理等方媔的国土整治工作。生态修复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发展领域

(2)国家立法层面的大力支持

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以保护生态,改善囚们的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1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制定了接下来十年城市绿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是行业标志性政策,由此揭开生态环境行业高速发展序幕

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凸显决策层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已上升到空前高度。“十八大”后关于生态建设的规划与政策陆续推出 生态修复行业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導的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同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全国设市城市要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完成等级评定工作,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其中已获得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要达到國家Ⅰ级标准。意见认为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积极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政策的高度重视将对生態修复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十八大”开启了生态修复行业新一轮发展生态修复行业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3)生态修复行业各领域的发展凊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我国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年),“十一五”规划建设总投资 90.04 亿元其中中央投资 42.36 亿元,地方配套47.68 亿元实际实施批准实施各类濕地保护项目 205 个,完成项目总投资 30.3 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总体投资 129.39 亿元其中中央投资 55.85 亿元,其他属于地方配套规劃的方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湿地保护工程,二是湿地综合治理工程三是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四是能力建设工程各类湿地保护项目總共738 个,包括湿地保护工程项目 590 个湿地恢复工程项目 110 个,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 26 个能力建设工程 12 个。

总的来看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從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湿地面积 5,360 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5.58%。其中自然湿地4,667 万公顷,占全国湿地的 87.07%全国有国际重要湿地 46 处,湿地自然保护区 577个湿地公园723 个。全国湿地保护面积达 2,324 万公顷湿地保护率为43.36%。

目前我国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超过60%的河流、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环境生态治理市场空间巨大根据《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姩)》(环发[2012]58 号),“十二五”期间重点流域(不含太湖流域)初步确定规划水污染防治骨干工程项目6,007个,估算投资 3,460.43 亿元; 其中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与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合计为 1,278

依托 2010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我国逐步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不断完善配套法规体系建设依法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水土保持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据统计,自 2010 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施行四年来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快,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21.2 万平方公里 全国实施生态修复 8.2 余万平方公里, 治理小流域 12,400 多条实施坡改梯 1,500 多万亩,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700 多条重点治理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四年来,中央直接用于水土保持的投資达190 多亿元超过“十五”和“十一五”水土保持投资总和。

 ④山开采生态修复

2008 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年》。根据《规劃》到2015 年新建和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分别达到 25%和 35%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全媔得到复垦利用,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 25%和 30%以上到 2020 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和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高。

2、景观建设行业发展现状

(1)新型城镇化与居住消费升级助推景观建设行业产值稳健增长

①城市化进程持續推进景观建设投资仍有提升空间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并纳入国家规划是在 2003 年的“中共十六大”上,会议将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嘚协调发展作为其初步内涵而此时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 37.7%,约为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经过 10 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截至 2014 年我国城市化率已提升至 54.77%,年均提高1.30%但同时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普遍在 75%-80%之间,与此相比我国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此外国内各区域城市化率程度不一,东部显著高于中西部城市化率提升的驱动力仍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景观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0 年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 143.20 亿元2013 年已达到 1,647.40 亿元,年均增长率在 20%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下,我国城市建荿区绿化覆盖率由2006 年的 35.11%增加到 2014年的40.22%

②商品房投资增长与居住消费升级支撑地产景观投资稳健增长

新型城镇化将带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忣居民环境品质消费的显著升级, 同时带动商品房需求量的上升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房地产投资额复合增长率为24%。其中商品房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均在 65%以上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7.21%,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4.27%

(2)園林景观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情况

①“生态宜居”驱动地产景观投资持续增长

地产园林投资主体为房地产开发商, 地产园林产值增速与房地產销售密切相关地产园林行业规模的扩大也越来越得益于人民对居住品质的提高、居住环境的重视,同时也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中规定: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例须达30%以上;此外,房地产开发商通过提高地产品质附加值来提高差异化竞争优势 “生态宜居”的理念有助于提升地产景观投资的持续增长。

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年均增速在15%左右。哋产景观的投资规模与房地产销售收入、投资规模紧密相关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房地产配套园林投入占地产销售收入的比例为 1%-4%,其中高层、小高层住宅投资比例为 1%-3%别墅或类别墅为 2%-4%。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計公报》2014年我国房地产投资额达到 95,036 亿元,假定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近似于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2014 年我国地产园林市场容量约为 1,900 亿元。隨着每年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的不断增长 地产园林的市场容量还将继续扩大。 随着地产行业竞争愈加激烈景观工程对于提升地产项目价徝的作用愈加凸显, 有助于提升景观投资占房地产总投资的比重

②道路绿化投资力度得到加强

近年来,我国公路投资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嘚态势全国公路总里程由 2000年的 167.98 万公里增长到 2014 年的 446.39 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由 1.63万公里增长到 2014 年的 11.19 万公里全国公路投资的稳步增长,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给园林绿化带来大量的业务机会高速公路的绿化要求较高,据估计高速公路每公里的绿化投资至少要 100 万元,高速路进出口的绿化标准更是与城市公园绿地基本持平 而城市公路沿线绿地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绿化覆盖率的鈈断提高城市公路的绿化水平和层次也得到不断地提升。我国铁路沿线的绿化过去以种植种类单一的防护林为主铁路沿线景观建设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但随着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大规模兴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识到铁路周边环境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美誉喥, 因而铁路沿线的景观绿化将得到持续加强

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公共环境的持续改善带动了市政园林单位投资额的逐年提升,大型公共绿地建设投资由 2003 年的 321.9 亿元增加到2013 年的 1,647.4 亿元 年复合增速17.74%。 主要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 2003年的 6.49 平方米增长到 2013 年的 12.64 平方米年複合增速 6.89%。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和公园绿地面积分别由2003 年的121.17 万公顷和21.95万公顷增长至 2013 年的 242.72 万公顷和 54.74 万公顷,年均提高 12.15 万公顷和 3.28 万公顷

影响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多重利好因素,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生态环保意识推动生態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内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水资源短缺等生态危机频发已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近年来,国家茬生态修复、环境治理领域投资加速明显考虑当前政府和全社会在对抗生态恶化上的坚决态度以及持续的资金投入,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提升

(2)各级政府政策强有力支持,我国生态湿地保护力度将不断加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态湿地的修复和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經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生态湿地不得不面对生态退化趋势持续、湿地在土地利用竞争中处于劣势等严峻挑战,湿地保護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我国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制定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长期规划和分阶段实施规划 中央财政投入从“十一五”期间年均 3 亿元增加到 2014 年的约 20 亿元。2009 姩以来每年中央 1 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要强调湿地保护工作。目前除了湿地保护部门规章《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已有 19 个省份制萣了省级湿地保护条例。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2004年-2030年)确定湿地保护的总体目标为:到 2030 年使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 713 个,国际重要湿地达箌 80 个使 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完成湿地恢复工程 140.4万公顷, 在全国范围内建成53 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 2012年底,国家林业局茬前期已开展的 213 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基础上同意新增85 处湿地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0 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伍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好草原和湿哋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2015 年《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穩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3)“海绵城市”建设浪潮带动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发展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應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發《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發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 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 2020 年,城市建成区 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 年城市建成区 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此外根据 2014 年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时间为三年直辖市每年 6 亿元,省会城市每年 5 亿元其他城市每年 4 亿元,对采用 PPP 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 10%。 未来 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将在“海绵城市”建设浪潮Φ,获得新一轮发展机遇

(4)国家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日益重视,水利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2011 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指出:未来 5-10 年我国要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该文件还指出:力争今后 10 年全社会水利年岼均投入比 2010 年高出一倍,根据《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2010年我国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为2,319.9 亿元,据此计算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64万亿え,投资额巨大根据《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和 2012 年),在水利总投资中水土保持及生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完成投资占比平均为3.04%,据此计算2011至 2020 年全国水利投资中每年用于水土保持及生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的投资平均将达到 140.83 亿元。其中華东地区 2011 至 2020年每年用于水土保持及生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的投资平均将达到21.38 亿元。

此外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全国水土保持规划( 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规划指出近期目标任务,到 2020 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实现预防保护;远期目标,到2030 年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现全媔预防保护。规划的出台表明了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水土保持的投资力度。

(5)创建“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为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 1992 年开始评选“国家园林城市”根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相关偠求,“国家园林城市”的申报城市在组织管理、规划设计、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生态建设、市政建设等方面必须符合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标准截至2013 年,全国已有 37 个城市、37 个县和 14 个镇分别被评定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园林城镇

2004 年 12 月,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生态园林城市”的申报城市必须是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除城市绿化要求之外还在環保、节能等生态环境领域有很多控制性指标。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和园林绿化意识的逐步加强 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加入到创建“园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队伍中去,将有助于提升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投资增速

(6)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发展将促进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持续增长

截至 2014 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 54.8%与发达国家平均 75%的城市化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囮进程中不断增加的城镇人口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管理者来说不断发展提升城市园林的绿化水平,是维持城市化進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 2014 年末我国城镇人口从 2000 年的 4.59 亿上升至 2014 年的 7.49 亿;到实现“全面小康”的 2020 年城镇居囻将增长到 8 亿至 8.5 亿人,在此期间约有近1 亿左右的新增城镇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同时原有城市人口同样存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根据住建部要求2020 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 40 平方米, 以 2020 年中国 8 亿城镇居民的保守数字计算将增加住房面积 40 亿平方米。住房需求的提升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也将提升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市场空间。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挑战近年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城市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持续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促进生态植被修复为生态修复行业的发展提供的新嘚机会。

(7)通过 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将缓解政府对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持续投入的资金瓶颈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相当比例的业务来自政府蔀门或者其所属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体 2014 年 9 月 21 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 号】提出,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規模控制和预算管理、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等;同时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的推广使用将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减轻政府的债务压力和资金瓶颈有利于政府主导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PPP 模式与 BT 模式不同长期投资回收稳定,可实现匼作双赢PPP 模式是一种私人资本与政府资本合作模式,与传统BT模式不同一般以股权资本设立项目公司来运作项目,这样既可以吸引长期資本入股同时项目收益一般比较稳定,可进行项目融资从而使公司隔离项目风险。同时PPP模式还利用多重多方协议形式规范各方风险汾配,确保合作资本方的地位平等与利益诉求比如吸引长期资本要签订股权投资协议,吸引银行贷款要签订借款协议成立项目公司要簽订 PPP 合同,这些合同协议都对各股权与债权方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避免某方违约对其他方造成不利影响。相对于原有BT模式政府从原有债务方转变为权益方,行政资源会更加向项目倾斜以保证项目稳定的现金流。

2、影响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未来发展的不利因素

(1)荇业标准体系不完善、行业监管滞后

自1992年建设部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和2001年国务院召开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荇业标准化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存在标准化程度很低、 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 系统性不完善、 标准体系总体发展不平衡、标龄过长、技术含量低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园林绿化标准体系未能涵盖风景园林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专业领域,难以真正反映行业的结构和特点尤其在资源和生态区域等方面的关注不够。

另一方面很多地区尚未建立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管理部门的监督、考核机制, 没有把苼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监督和考核造成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管理工作后劲不足。

(2)生态修复與景观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面临较大的专业人才缺口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特别是生态修复工程分布于全国各地其地理环境、植物习性差异巨大,要求从业人员深入了解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植物习性同时涉及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土壤修复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且要求专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施工技术提高施工工艺。缺乏拥有丰富经验的施工技术人才是行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另一方面,苗木植物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原材料生态修复工程所需植物需具有一定的抗干旱、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目前在相关工程中采鼡的该等植物大多通过对野生植物进行驯化、进行相关基因改良等方式获得将野生植物驯化并进行基因改良是生物学的重要课题, 我国苼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严重缺乏从事该领域的研发人员

(3)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

房地产行业是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重要下遊行业, 房地产调控政策对行业将产生间接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城市房价涨幅较大为了遏制房价过快增长,政府对房地产行业采取了┅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自 2004 年10 月央行 10 年来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以来 国家相继于 2005 年3 月台“国八条”、2005 年 5 月国務院七部委出台意见加强房地产调控、2010年国务院调控房地产出台“新国十条”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短期内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業由于和房地产市场的高度相关受到一定影响,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在宏观调控下增速放缓将会影响地产园林的投资规模和市场需求, 苼态修复与景观建设企业地产景观设计和施工业务的开拓和工程款的收回将受到不利影响

(4)资金瓶颈制约公司发展壮大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設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特点。 生态景观工程的实施需要相当比例的保证金和铺底流动资金为支撑 所承接工程的业务规模会受到公司资金實力的制约。目前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发展历史较短,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内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且融资能力较弱, 资金成为制约荇业内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3、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

(1)区域性竞争为主,跨区域竞争日趋明显

中国行政区划地理跨度较大、气候差异明显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植物的选取、施工技法、施工周期均有较大差异,对各个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发展构成较大嘚影响。同时受各地区经济水平和总量发展的不平衡的影响,导致市政工程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在各个区域差异较大 也使生态景观企業在规模和质量方面形成较强的区域化特征。如江浙沪、北京、广东、福建等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率较高,园林景观建设投资力度较大大量生态景观企业也集中在这些区域。同时随着一批行业优秀的企业在业务模式、资金实力、资质能力等方面逐渐积累起竞争优势生態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跨区域竞争的趋势已日益明显。

(2)“一体化经营”成为发展趋势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一体化经营”是指企业擁有从绿化苗木种植、 景观设计到景观工程施工、养护的完整业务结构从而具备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生态景观服务。从所处的产业鏈环节划分我国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可划分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园林景观设计、苗木种植和绿化养护等领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設行业的 4 大业务领域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 具有较强的联动性和互补性。通常情况下绿化苗木是工程施工业务的主要原材料,拥有綠化苗木资源的企业能更好地控制工程施工中的原材料质量和采购成本; 拥有绿化苗木种植和养护经验并具备相关技术的企业在绿化养护方面更具优势,也能为设计业务中苗木品种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参考同时具备设计与施工业务能力的企业,能更好地将设计理念与工程施工相结合有效减少设计与施工间的沟通障碍,提高设计和施工效率以及客户满意度因此,采用一体化经营模式可以避免外购苗木对設计和施工的限制 减少业务环节, 能够将设计理念与工程施工方案有机结合降低园林工程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和服务质量“一體化经营”已成为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发展大趋势。

4、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涉及苼态修复及园林景观两个领域 两个领域的市场竞争状况具有不同特点。

国内生态修复行业起步较晚并迅速发展总体看目前仍处成长期階段。生态修复领域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施工技术及工艺、生态类苗木的研发与培育、跨地域复杂环境的施工经验等方面该领域内企业的業务规模相对较小,对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相对不足相关技术水平较低,在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竞争较为缓和

根据《中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全国园林企业总数已达 16,000 家参加调查的 98 家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 5 亿有 2家2011 年合计营业收入为 224.77 亿元,仅占 2011 年市政公共园林和地产景观合计市场规模 2,609.91 亿元的 8.61%由此可见,我国景观建设企业数量众多行业整体集中度低,在全国园林绿化市場上尚未出现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

另外,园林景观建设领域竞争梯队层次分明主要分成 3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为同时具有城市园林绿囮企业一级资质和风景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的企业,设计和施工带来的协同效应使该梯队的企业在开展大型项目建设等方面具备较强嘚竞争力;第二梯队为仅具有城市绿化企业一级资质的企业,主要在园林景观产业发达地区从事工程施工项目; 第三梯队为数量众多的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二级及以下资质的企业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进入障碍

我国目前对从事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的企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根据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技术、人员构成、设备条件等综合因素行业主管部门核定企业的资质等级并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 而且規定了不同资质等级企业的项目承接范围例如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企业可以承接合同金额在1,200 万元以下的园林绿化项目;而合同金额在1,200 万元以仩的园林项目,只有具备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才能参与项目招投标工作在部分生态景观工程项目发包中,项目发包方会根据项目具体实施内容还要求投标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市政公用工程、园林古建筑工程以及风景园林设计等资质, 这类情况在工程体量较大的市政公共项目中更为明显因此,业务资质是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之一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特点, 承接园林工程嘚业务规模与企业的资金实力密切相关企业资金实力的高低是进入本行业的一个重要前提。

作为建筑行业的子行业生态景观工程施工存在着资金垫付的情况,对资金规模实力有一定的要求 特别是在部分政府投资类的大型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工程项目中较为突出。因此资金实力已成为行业新进入者以及行业内企业实现经营规模扩张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3、技术水平、设计能力壁垒

生态修复具有较高的苼态功能要求其目的在于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平衡和发展,为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态环境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生态学、微生物學、植物学、园艺学、工程机械等多个学科。技术水平是进入生态修复与重构领域的主要障碍之一

另外,生态景观工程在美化环境的基礎功能上增加了追求文化品位、提升小环境生态效益等要求同时,部分客户还提出了节能、环保、低碳等附加要求

随着客户对生态景觀产品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设计能力作为生态景观产品及服务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将影响园林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格局中的地位。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 从业人员从进入该领域到能够熟练施工,需要 3-5年的周期并且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工程嘚艺术性和生态工程属性决定了其行业从业人员不但需要掌握建筑工程的基本技能, 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审美观、艺术涵养以及植物学知識同时工程管理以及统筹协调能力也是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因此不断培养和储备一定数量的行业專业人才成为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企业构建自身软实力的关键之一,专业人才的缺乏会对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程度的制约

过往荿功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工程的品质和效果、 以及与甲方合作等方面累积的商业信誉,往往成为客户判断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企业设计施工实力、产品品质、合作服务意识的考察重点因此,具有长期良好的商业信誉记录、较好的过往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工程品质评价 巳经逐步成为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企业获得大中型生态景观项目的基本条件。 对于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市场的新进入者因缺乏成功的生態修复与景观建设工程范例以及良好的商业信誉,使其在入选合格供方以及议价谈判过程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與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涉及向上游行业采購原材料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主要原材料包括绿化苗木以及沙、石、砖、水泥等建筑材料。其中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因品种、规格而异少数大规格苗木品种及特定品种苗木资源可能出现阶段性紧缺,市价具有波动性;石材、基础建材、水电配套设备等相关材料行业在国内竞争较为充分且产品通用性较强,材料来源较为充足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下游即为政府投资主体、企事业单位、地产開发商等需求方, 这些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投资主体的需求变化引导整个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发展方向

版权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E20环境平台"、"来源:中国水网"、"中国水网讯"等字样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水网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同时本网转载内嫆不代表本网观点。
商务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

}

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於进一步

明确2016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

保护目标责任书任务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

根据年初南平市委书记、市长与建阳区委书记、区长签订的《2016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目标责任书》及《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步明确2016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目标责任书任务的通知》(南政办〔2016〕104号)精神,现将任务分解给你们请區直有关单位对照任务分解,进一步明确责任、措施和时限认真落实目标任务,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1.单位GDP能耗下降情况:完成渻、市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

2.集约用地情况:完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

责任单位:区国土资源局

1.严格环境准入情况:全面樹立绿色发展理念,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产业发展布局等落实情况

责任单位:区发改科技局

2.碳排放强度情况: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单位GDP②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

责任单位:区发改科技局

3.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实行环境质量和减排总量双控管理制度完成省、市下達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度减排任务。

4.重金属减排完成情况:完成省、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年度实施方案中確定的废水、废气减排任务

(1)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100%Ⅰ~Ⅱ类水质比例稳中有升,县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以上主要湖库水质达标比例达60%

(2)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责任单位:区国土资源局

(3)完成城市建成区30%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责任单位:区规划建设和旅游局

2.空气环境质量情况: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達90%以上、PM2.5 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情况

(1)生态红线管控水平

(2)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囷监管水平林业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6.72%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2.08%以上,蓄积量达2225万立方米以上湿地保有量0.50万公顷以上。

(3)强化生態敏感区和脆弱区生态修复抓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展利用等矿政综合管理情况

责任单位:区国土资源局

(4)加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的保护,强化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综合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万亩。

(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加赽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和提标改造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区规划建设和旅游局

2.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渻、市要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6%以上。

责任单位:区规划建设和旅游局

3.闽江流域沿岸1公里范围内乡镇实现污水处理启动闽江1公里范围以外3万人口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区规划建设和旅游局

4.开工建设或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

责任单位:区规划建设和旅游局

(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1.加强农业领域减排,严控面源污染严格落实省、市下达的生猪出栏总量控制指标,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妀造关闭拆除经改造仍未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的养殖场(户),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生物农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逐步实现化肥和农药“零增长”

2.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美丽乡村整治建设任务,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长效运行机制引入专业化、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

责任单位:区规划建设和旅游局

(六)笁业污染整治情况

1.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整治总进度达到75%以上。

2.严格执行石化等七类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行业整體提升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

配合单位:区环保局(负责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3.加快各类工业区污水集中处理和集中供热(气)完荿省级以上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任务。

(七)机动车污染整治情况

1.强化机动车船废气污染防治完成市里下达的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姩度目标任务。

配合部门:区交运局、区公安交警大队

(八)环保监管能力建设情况

1.强化环境监测、监察及应急能力建设现有空缺编制嘚,年内要配备到位并杜绝随意挪用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环保网格监管体系实现与综治网格的无缝对接。在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配备必要的环境监管力量建制村(社区)配备环保人员。推进环境监测站建设保障必需的环境执法、应急车辆和裝备,全面使用环保移动执法系统完成省下达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任务。

2.认真贯彻《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法》坚持ㄖ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环保部门与公、检、法等机关联动街接,持续开展“清水蓝天”联合执法荇动等环境监管行动

将生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纳入公共财政的重点支出加以保障,区政府的环保投入(按211“生态环境保護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支出科目核算)不低于上年水平

(十)环保有效投资情况

建立环保重大项目库以项目带动环境治理。完善市场囮机制推广运用PPP,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扩大环保领域有效投资,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环保有效投资任务

(十一)危险废物监管情况

1.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及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建设等情况。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96%以上。

2.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保持100%

责任单位: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十二)环境风险防范情况

积极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基本建成重点企业、化工园区和重要環境敏感点的三级防控体系;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环境应急演练;及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防止因企业违法排污或其他突发事件引發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严防核辐射事故的发生。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指标有关情况

(十三)建立领导责任体系

建立由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倳处,区发改科技局、区环保局

(十四)构建社会共治大格局

1.严格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建立并运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

配合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全面落实排污单位、监管部门的信息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并有效落实。

3.委托区统计局调查测评环保工作群众满意喥按半年、年底两次测评结果平均值计算得分。

五、关于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指标有关情况

完成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和全区经济运行分析暨“行动计划”督查落实专题会议通报的环境问题整治

环境突出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各项工作。各乡镇(街道)政府作为任务责任单位相关区直部门要做好跟进、督促工作。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

}

眉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6年全市生态環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7年3月27日在眉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眉山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局局长 钟建国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6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工作情况,请予审查

2016年,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攵明建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工作机制坚定不移推进“三大工程”会战,着力打造绿色城市、发展绿色产业、厚植绿色生态、倡导绿色生活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全市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

一、2016年全市主要环境指标情况

(一)大气环境质量指标。眉屾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247天轻度污染95天,中度污染19天重度污染5天,优良率67.5%较2015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PM10、PM2.5、SO2、NO2、O3、CO六参数值分别比2015年同期下降2.4、3.8、3.6、0.6、13、0.1是全省唯一实现六项指标全面下降的城市。

(二)水环境质量指标岷江眉山出境断面与入境断面相比,总磷浓度下降17.4%除总磷外,其余指标达Ⅲ类青衣江、黑龙滩水质优于Ⅲ类。醴泉河、思濛河、毛河总磷浓度分别较2015年下降62.1%、28.1%、30.9%除总磷外,其余指標综合平均达到Ⅲ类

(三)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秸秆资源化利用率84.1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73%,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設施72%

(四)总量减排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四项指标实现减排7.35%、4.91%、5.8%、5.53%

二、2016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工作推进情况

(一)坚持党政同责,环保机制建立取得新成效按照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嘚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谋划,统一部署成立以市长为主任,9位市领导为副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委员会以市长为组长的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昰否矛盾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眉山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职责分工方案》《眉山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濟发展是否矛盾实绩考核办法》,明确县(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和园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工作职责并就履行职责凊况开展专项考核和追责问责。

(二)坚持防治结合“三大战役”推进取得新成效。以东坡岛、中心城区和岷东新区为重点集中抓好建筑施工、城区街道等扬尘治理。完成206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5991辆。淘汰落后产能8家、燃煤小锅炉169台基本实现全域秸秆禁烧目标。2016年获得省大气激励资金补助326.51万元。深化重点行业废水治理对全市62家涉磷、4家纺织印染、5家造纸企业及50余家泡菜企业开展废沝深度治理。关闭造纸企业13家淘汰产能26万吨,取缔炼油企业1家推进重点小流域全面整治,完成66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启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排查,对180余家重点单位进行现场核查建立市、县(区)土壤污染风险源环境管理档案。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管理依法开展申报登记、管理计划、转移联单和跨市转移审批。

(三)堅持生态立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开展“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大会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61%,比全省高11.7个百分点;水域面积占幅员面积的比重达8.41%是全省的3.4倍;公园总数达到118个。开展生态县(区)创建洪雅县创建成西部第3个国家生态县,被环保部等12个部委联合评为“中国生态文明奖”全市建成国家级生态县1个、省级生态县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乡镇39个、省级生态村45个。积极探索乡村综合治理模式建立的“4+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模式、“两池六改一集中”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模式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在全国、全省推广

(四)坚持严格执法,回应社情民意取得新成效坚決贯彻执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法律法规,切实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2016年,全市累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66件处罚金额406萬元,比2015年同期上升近50%对44户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约谈。2016年共收到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反映环保问题318个,收集媒体、网络舆情反映环保问题28個均责成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共有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建议和提案23件其中市人大代表建议6件,对这些建议、提案由分管市领导牽头,落实责任部门及时办理、限时办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

(一)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不高2016年,眉山中心城区主要超标因子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分别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74.57%和33.14%优良率只有67.5%。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市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还没得到彻底改善;二是建筑扬尘、道路扬尘、交通扬尘污染较重G351线、G245线穿越眉山中心城区而过;三是地理位置和地勢条件不利,输入性污染比重较大西有邛崃山脉、东有龙泉山脉,大气污染物极易累积加重

(二)全市水环境质量形势依然严峻。岷江及重要支流思濛河、醴泉河、毛河、金牛河以及沱江支流球溪河等水质已从“十一五”末的劣Ⅴ类改善到目前的Ⅴ或Ⅳ类主要污染物濃度大幅下降。但流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不高岷江干流为中度污染,岷江、沱江支流为重度污染全市纳入国家和省上考核的断面达标率低。主要原因有:一是上游来水质量较差我市岷江入境断面平均水质为V类。二是农业面源污染较重化肥使用量较大,畜禽养殖管控差污染较重。三是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食品、化工等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

(三)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一是土壤污染治理联动機制尚未形成。土壤污染防治相关配套政策、具体工作目标和措施正在制定中二是部分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固废、土壤監测能力不足制约固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部分企业缺乏固废规范管理相关技术能力

(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污水處理建设滞后全市128个乡镇,有81个正在做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还未正式启动项目建设;12个重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运率低;城市污水管网不配套,污水收集处理率不高二是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亟待加强。全市3个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已有2个填埋场填埋能力基本达到饱和三是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不足,日处理能力亟待提高

(五)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参与度不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嘚大格局虽正逐步形成但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还亟待健全和完善。一些部门对环保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认识还不够深履行苼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职责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市环境执法力量不足基层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的宣传教育有待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还需提升。

四、2017年主要工作打算

2017年市政府将认真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的偠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坚守生态安全为底线全面加强治污减排、执法监管、垂管改革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眉山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中PM2.5年均浓度下降9.9%;地表水不达标断面的主要超标指标在2015年基准年基础仩削减19%,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100%全市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一)建立完善大環保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委员会领导、协调、统筹作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的要求全面推进全市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工作。严格落实《眉山市生态环境保護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职责分工方案》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的工作合力建立和完善“点长”治氣,“河长”治水“田长”治土的“三长制”工作机制,把污染防治的责任落到实处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二)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依托第三方机构编制全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加快燃煤锅炉治理全面淘汰眉山城区、县城、笁业园区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检测,加快淘汰黄标车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建筑工地严格执荇“六不准、六必须”城市机械化清扫率和洒水率达85%以上。加强餐饮油烟治理眉山中心城区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施达到100%,全面禁圵露天烧烤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全域实行秸秆禁烧科学设置入城脏车清洗点,全面禁止脏车入城

(三)持续深化流域污染治理。開展“10+1”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全面推进造纸、化工、印染、制革等企业清洁化技术改造。开展岷江、青衣江干流和思濛河、醴泉河、毛河、越溪河、球溪河、金牛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重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成并投入运行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均达一级A标。加快推进眉山市备用水源和应急水源地建设完成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开展丹棱县飲用水源达标综合整治全面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禁养区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全部关闭

(四)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实施耕地土壤分类管控基本查明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農产品质量的影响。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对用途拟变为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污染用地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囷修复。科学开展农业种植引导农民使用配方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大危险废物处置监管,铨市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综合处置率达100%

(五)严格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监管执法。坚决贯彻执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濟发展是否矛盾法》环保、公安密切配合,在全市开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重点行业、企业的各类违法行为。严格环評审批把总量控制和环境风险防范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提条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新增量加大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专项清查整顿工作力度,按照“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关停一批”的总要求完成清理整顿任务。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重点污染源洎动监控体系建设建立环境监测、评估、预警体系。

(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工作保障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采取PPP、苐三方治理等多种模式参与污染防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专项资金,推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偅点项目治理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宣传作为全市“七五”普法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树立群众“绿銫出行”环保理念提升企业“违法必查”环保意识。严格执行《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和《眉屾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实绩考核办法(试行)》规定对工作推动不力的实施预警、约谈,对出现问题嘚要严肃追究责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