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零陵区五保户一年多少钱

永州概况--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潇湘文化专题网
&&现在位置:→→→
几微斋诗文集  加入时间: 21:17:00  admin  点击:2884
永州位于湖南省南部,东接郴州,南连广东连州和广西贺州,西邻广西桂林,北毗衡阳和邵阳。全市现辖冷水滩、零陵2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蓝山、新田9县,有80个乡、108个建制镇、5313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2.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70万。
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1、悠久的历史
隋代以前,永州称为零陵。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山。《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在夏、商、周时期,零陵属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南境,秦时属长沙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零陵郡,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为湖南四大古郡之一。隋开皇九年(589),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置永州总管府,永州之名始见典籍。从此,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唐宋时期,永州分置为永州零陵郡和道州江华郡。元代改永、道二州郡为永州路、道州路。明代,道州隶属永州府。清代省下设道,永州府属衡永郴桂道。民国3年(1914)废府存道,永州辖地属衡阳道。民国27年(1938),省下设行政督察区,永州各县先后属第九行政督察区、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永州解放,设永州专区,翌年改称零陵专区。1952年,零陵与衡阳、郴州三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撤销湘南行政区,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由衡阳专区管辖。1962年12月,恢复零陵专区。1995年11月,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实行市管县(区)体制。
2、灿烂的文化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永州境内已有人类居住。道县玉蟾岩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1.4万年以前,这里的先民已经学会种植水稻、烧制陶器。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文明和最早烧制陶器的地区。同时,玉蟾岩的考古发现推翻了世界上关于水稻原产地在印度的结论,表明中国是水稻原产地,而湖南永州一带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原始社会末期,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道德文化创始人舜帝,在禅位于大禹后巡狩南方,最后崩葬于九疑山。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随着《尚书》、《山海经》、《墨子》、《孟子》、《楚辞》、《史记》、《淮南子》等文献典籍对舜葬九疑的记载,零陵之名誉满天下,永州因此又称为帝乡和道德之乡。
唐宋时期,是永州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时期。思想文化方面,中唐著名诗人、古文运动先驱元结曾两任道州刺史,写下了《舂陵行》、《贼退示官兵》等著名诗篇;卸任后,定居祁阳浯溪,开辟了举世闻名的浯溪碑林。名僧怀素,少时出家永州绿天庵,以蕉叶代纸习书,成为一代书法宗师,其《自叙》、《苦笋》等帖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寄情永州山水,写下了《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千古名篇。北宋著名思想家周敦颐少时悟道于道州(今道县)月岩,后来写下《太极图说》、《通书》等哲学著作,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教育方面,永州在唐宋二朝也处于湖南的领先地位。唐代永州刺史韦宙创办的永州学宫,为湖南境内最早的官办书院之一。据《湖南通志》记载,湖南在唐宋时期共考取进士961人,其中永道二州374人,占38.9%。
明清以降,永州文化教育仍然保持了发展势头。特别是发祥于祁阳县的江南大戏&&祁剧,始于宋,成于明,盛于清代和民国,流行于湘南、湘中、湘西和赣南、闽西、粤北、桂北、黔东等广大地区,有&祁阳弟子遍天下&之称。花鼓戏、祁阳小调、木偶戏等相继形成并迅速发展,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南方少林的一支在东安境内发扬光大,形成东安武术,东安也因此称为&武术之乡&。一种仅在妇女中习读、使用、传承的文字,流行于江永等地,成为当今世界上惟一存在的妇女文字&&女书。女书一经发现,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云集永州,从文字学、社会学、民族学、考古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开展对女书的研究。目前,虽然对女书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是仍然有诸多未解之谜,如女书产生于何时,是如何起源的,女书与汉字的关系,女书是方言文字还是瑶族文字等等,仍在继续研究探讨之中。永州又是我国瑶族聚居之地,江华是我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永州瑶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在永州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3、众多的名人
三国时,东吴大将黄盖(今永州零陵区人)献火攻之策,用苦肉计取得曹操信任,在破曹操于赤壁的战役中立下头功。&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故事,至今在全国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唐代狂草大师怀素,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延唐(今宁远)人李口,为湖广地区的第一个状元,也是湖南在唐代的惟一状元。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创立的理学,成为中国统治思想达千年之久。他的《爱莲说》,为历代官宦文人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湖南在宋代被列为全国有影响的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周尧卿、陶岳、路振、陶弼、乐雷发等七人,均为永州籍人士。明清时期,有朝廷大臣周希圣、蒲秉权、陈荐、陈大受,抗法名将王德榜、欧阳利见,书法大家何绍基等。
近代以来,永州的历史名人更加层出不穷。李达是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革命烈士陈为人、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袖李启汉、北伐名将蒋先云、女革命烈士何宝珍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郑作民、王涛、吕旃蒙等血洒抗日战场,为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国民党高级将领唐生智、刘兴等参加湖南和平起义,为湖南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陶铸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立下诸多功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政绩卓著,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江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主持审判&四人邦&,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所有这些历史名人,都是永州人民的骄傲,他们的名字与业绩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1、地理环境优越
永州地处五岭山脉北麓,位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之处。
全市地形的基本特征是&三山围夹两盆地&:东、西、南三面环山,越城岭&&四明山屏障于西北,萌渚岭&&九疑山高耸于南端,都庞岭&&阳明山则横贯于中部,将全市分隔为南北两个半封闭型的盆地。北部为零祁盆地,冷水滩、零陵二区与祁阳、东安、双牌三县均位于零祁盆地之内。零祁盆地内平岗交织,田连阡陌,为全省商品粮基地之一。南部为营道盆地,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蓝山六县均位于道江盆地之内。营道盆地地势低平开阔,耕地平整成片,有&南洞庭平原&之称,是全国烤烟、橘柚的主产区。
全市地貌轮廓为西、南高,东北及中部低。最高处为都庞岭主峰韭菜岭,海拔2009.3米。最低处为湘江河谷的祁阳县唐家岭乡的九洲,海拔63米。全境地貌类型齐全,山地、丘陵、平岗、盆地相问分布,大体在呈&五山、三丘、半水、分半田&的格局。其中,中低山面积11000平方公里,丘岗7200平方公里,平地3190平方公里,水面880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49.4%、32.33%、14.32%、3.95%。
全市境内水系发育,河流密布,共有小河流733条,总长10515公里。其中潇水、湘江是境内两条最大的河流。湘江发源于广西兴安、灵川交界处的海阳山,从东安渌埠头入境,自西向东经零陵、冷水滩,于祁阳唐家岭的九洲流向衡阳,境内流程227.2公里。潇水为湘江上游最大支流,发源于蓝山紫良乡野狗山麓,自南至北流经江华、道县、双牌,于零陵萍岛汇入湘江,其干流长354公里,流域面积12099平方公里。
全市山川雄伟,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史称永州&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庾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人中原腹地,控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粤港海滨之通道。正因为如此,永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秦始皇为征服越族,令戎卒修筑连接湘、漓二水的灵渠,开辟五岭&峤道&,使永州成为中原通向岭南的交通要道。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年长沙国《驻军图》,所绘主区域即今潇水流域,图中标有九支驻军,表明永州当时已经成为长沙国南部的重要军事防地。三国时期,蜀、吴争夺零陵郡(今永州)达十四年之久。宋元明清四朝更替之际,均在永州一带展开了拉锯式的争夺战。清代太平天国北征、1934年中央工农红军突围长征,永州都是重要战场。
2、自然资源丰富
永州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气候。永州属中亚热带大陆型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6&18.5℃,无霜期286&31l天,多年平均日照1384&168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80&1530毫米。由于境内地形复杂,以及受不同季风环流影响,各地水热分布差异很大,立体气候明显。南部低平丘岗与河谷盆地类似珠江流域气候,而北部中高山地带接近黄淮南部的气候条件。气候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为永州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土地:永州土地总面积3338.3万亩。在总面积中,有耕地515.77万亩,其中水田393.21万亩,旱土122.56万亩;尚有可开发土地面积563万亩,其中坡度在15度以下的117万亩;有宜林地2178.2万亩;可利用的草山资源1196万亩。这些可开发土地、宜林地与草山一旦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将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动植物:永州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为中国南方动植物资源富集之地。境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32科、1003属、2712种,占全省物种数的68%。有乔灌木树种1542种,其中列为国家保护的有银杉、水杉、珙桐、香杉、钟萼木、苏铁等46种。有农作物资源2400多种。已发现的动物品种有2000个,其中野生动物1000多种,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的有华南虎、云豹、猴面鹰、娃娃鱼等32种。
水资源:境内雨量充沛,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年降水总量为334.5亿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拥有水量4366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同时,由于境内地形复杂,河流落差很大,水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218.2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101.5万千瓦。
矿产:永州位于南岭山脉多金属成矿带,境内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全市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银、铜、铁、锡、铅、锌。稀土、大理石、花岗石、水晶、石墨等50余种,其中锰矿储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全国十分之一。
3、旅游景观迷人
永州是一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富集之地。在这里,到处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如名山大川九疑山、阳明山、舜皇山、湘江、潇水、潇湘平湖等等。在这里,到处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如浯溪碑林、柳子庙、宁远文庙、玉蟾岩,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零陵的口龙塔、高山寺,东安广利桥等二十多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市人民政府又公布了8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州的自然景观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而是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永州的人文景观,也不是纯粹的人文景观,而是与自然景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全市范围内的景观,大体上可以分为以零陵区为中心的柳子景区,以舜帝陵为中心的九疑山景区,以江永、江华为主的瑶文化景区。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独立景区,如道县月岩景区、双牌阳明山景区、祁阳浯溪景区、东安舜皇山景区等等。
(1)柳子景区。也可以叫中心城区景区。这里是全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富集之地。主要景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子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州八记》遗址、高山寺、文庙、武庙、口龙塔、绿天庵、朝阳岩石刻、澹岩石刻等,还有零陵的愚溪、位于潇湘二水会合处的萍岛、至冷水滩宋家洲的潇湘百里平湖、冷水滩文昌阁等。柳子庙始建于宋代,当时叫柳子厚祠堂。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三年(1877)所建。《永州八记》遗迹多数尚在,但保护欠佳。零陵也是全省少有、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文庙和武庙的地方。萍岛上原有萍洲书院,这也是永州第一所现代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达曾就读于这里。潇湘百里平湖则是宋家洲电站修建后形成的新景观。柳子景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景点众多,潜力巨大,是全市重点建设的景区之_。
(2)九疑景区。九疑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九疑山又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中国道德文化创始人舜帝的长眠之地。在这里,有正在发掘的秦汉至宋元时期的古舜帝陵庙遗址,有在明代基础上重建的规模宏大的舜帝陵庙,有九疑山的次高峰三分石,在三分石一带有全国罕见的斑竹林和飘似玉带的白云,有著名岩洞玉口岩、紫霞岩、凤凰岩等,还有在全国最早的佛寺&&永福寺、遗址旁重修的寺庙建筑群&&新永福寺。在九疑山下的下灌,有纪念湖南历史上第一名状元李口的状元楼。在宁远县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最大的文庙&&宁远文庙;其北部的柏家坪,有汉代舂陵侯城遗址和舂陵侯墓。随着祭舜活动和舜文化研究活动的加强,九疑景区在全市旅游景区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3)江永、江华为主的瑶文化景区。瑶族是我市范围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市历史文化的共同创造者。江永、江华是我市瑶族人口最多的两个县。在这两个县,有着为数众多的颇具瑶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景点和民族风情。其中最主要的有:瑶族圣地&&江永千家峒,千年古村上甘棠,神秘的女书,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最大的祭祀瑶族祖先的寺庙&&江华盘王殿,江华名岩秦岩、阳华岩以及豸山寺,著名的特产江永&三香&(香米、香芋、香柚)、江华珍珠椒等。
(4)道州月岩景区。道县是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晚清书法大家何绍基的故居地。他们都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在这一景区内,有周敦颐、何绍基的故居,周敦颐少时晤道的月岩,都庞岭的主峰、湖南第二高峰&&韭菜岭,为纪念寇准任道州刺史的寇公楼等。
(5)浯溪景区。主要景点有:浯溪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唐宋至民国时期历代碑刻,其中最为著名摩崖石刻的是由元结著文、颜真卿收写的大唐中兴颂碑。在祁阳县城,有景点万卷书岩。在金洞,漂流狭谷急滩很具吸引力。祁阳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家乡,在浯溪有陶铸陈列馆,在潘家埠镇有以陶铸父亲名字为名的铁铮图书馆。
(6)阳明山景区。阳明山是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又是久负盛名的佛教圣地。特别是这里在明代出过一位佛学大师,法号秀峰禅师,传为佛教禅宗临济派第七代传人,世称七祖佛爷。阳明山上林海茫茫,风光秀丽。特别是每到春夏之交,杜鹃花开,万山红遍,游人如醉如痴。阳明山上景点众多,祖师岩、龙潭、好汉岭、望佛台等,各具风姿。山上珍稀动植物很多,属国家级保护的植物有水杉、华东黄杉等7种,属国家级保护的动物有毛冠鹿、灰腹角雉等13种。
(7)舜皇山景区。舜皇山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安、新宁、广西全州三县交界处。主峰舜皇峰海拔1882.4米,常年为云雾所笼罩,登峰造极,如临仙境。《湖南一统志》将舜皇峰列为&湖南第一峰&。舜皇山北屏雪峰山,南横越城岭,终年温暖湿润,为避暑佳境。同时,舜皇山又是珍稀动植物富集之地。其中属国家保护植物的有钟萼木、苏铁等19种,属国家保护的动物有猕猴、豹子、大灵猫等13种。在舜皇山周围,还有名岩舜皇岩、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利桥等。此外,国民党高级将领唐生智的故居树德山庄等景点,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永州是我国南方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经两汉至唐宋时期,随着生产关系日臻成熟,经济社会便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史家在&唐代工商物产分布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中,明确标绘永州与潭州(今长沙)、衡州(今衡阳)为湖南三大手工业区。宋以后,由于元、明、清三个朝廷更换之际,均在永州开展拉锯式的战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均遭到极大破坏,再加上近代工商业发展又是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步推进,使永州日渐落后于长沙、衡阳等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永州的经济社会才走上逐步向前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决策的实行,为永州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建置,设立地级永州市,使永州走上了新的发展里程。
撤地建市十年来,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1.47亿元,是1995年的2.73倍;三次产业结构已由1995年的45.9:21.4:32.7调整为2005年的30.6:26.2:43.2;人均拥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186元(折合826美元),为1996年的2.94倍,年均增长11.4%;财政收入达到20.05亿元,比1995年增加12.65亿元,年均增长9.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9.3亿元,较1995年增加244.6亿元,年均增长1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7.19亿元,比1995年增加200.67亿元,年均增长18.2%。
&1、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建市十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总体目标,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探索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农村经济社会出现新的发展局面。
农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202.3亿元,比1995年增加103.8亿元,增长105.36%;农业增加值实现110.8亿元,比1995年增加46.5亿元,增长72.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38元,比1995年增加1462元,增长114.58%。
农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在稳定发展粮食、生猪等传统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草食动物、速生工业原料林,全市农业实现了由单一的粮猪型向高效特色产业转变。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二、三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牵动力量,劳务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到2005年末,全市农村非农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农村一、二、三产业产值比由1995年的60:30:10,调整到36:42:22。全市多途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3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0亿元。
&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了由传统经营向现代开发的历史性发展。按照&围绕市场抓龙头,围绕龙头抓基地,围绕基地抓规模,围绕规模抓品质&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农业产业链条,全市基本形成了稻米、果蔬、竹木、油茶、烟草、畜禽、药材等七大农业产业链条。2005年全市七大农业产业链创产值176亿元,其中创工业产值95亿多元,创利税14亿多元,带动了近100万农户有序生产。产业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其中有2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农业基地,15个项目被列为省级农业基地;建成农业特色乡镇50个。龙头企业茁壮成长。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 80多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各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品牌效应凸现。江永香柚、回峰牌蜜柑、九嶷金叶等地方特色品种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天龙米业、金浩茶油、熙可罐头、异蛇酒等品牌,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明显好转。2005年全市共有45个产品通过认证(21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完成产地环境检测评价面积60.2万亩。全市种植业共通过国家&三品&认证101个(无公害农产品65个、绿色食品30个、有机食品6个),完成产地认定面积287.363万亩。同时,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无公害基地已达76个,基地面积275万亩;绿色食品示范基地9个,基地面积21.4万亩;有机食品示范基地2个,基地面积1.2万亩。
2、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工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十年来,全市工业企业历经市场竞争的磨练,规模化、集约程度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创新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许多规模大、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企业,初步形成了汽车、卷烟、造纸、食品、制药、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7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十年来年均增长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31亿元。2005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3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58.4%。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3.1%,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得到充分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市民营规模工业企业320家,占规模工业总数的73.6%,完成增加值27.3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6.6%。
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十年来,市、县区坚持把建设工业园区作为推进_!工业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行政权举措来抓,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园区建设。凤凰园经济开发区持续发展,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萍州工业园、道州工业园等相继建成。地处永州中心城市西北部的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1990年底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是全省第一个园区经济开发示范小区。经过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尤其通过近几年来掀起的第二次创业高潮,凤凰园经济开发区现已成为永州市重要的城市经济区,项目服务日益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到2005年底,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城市框架拓展到1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园区年创产值6.8亿元,实现税收2560万元。基本实现了市委、市政府将凤凰园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特区,现代工业的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科技进步的样板&的战略目标。2002年3月,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正式创办,规划总面积4.7平方公里,第一期开发1.7平方公里。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亿元,修建了长丰大道、兴园路、金水路、飞腾路和湘江西路等5条路,共计7.2公里,完成长丰大道和零陵南路两条路的绿化、亮化工程,完成征地1150亩,拆迁房屋面积38721平方米,新建安置小区1个。已先后引进9家汽车配套企业在园区落户。随着凤凰园、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湘纸、萍洲等工业园区的建成投产,全市汽车、食品、医药、造纸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已成雏形。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十年来,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启动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置换职工身份&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改革,使企业实现整体改制到位,职工身份转换到位,债权债务处置到位,该退出的国有资本退出到位,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2005年底,启动改制的20家市属工交企业中,有13家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市属商业、外贸、物资系统改革平稳推进,粮食、供销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县区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0%。全市通过改制,处置国
有企业资产20多亿元,采取提前退休、置换身份、优惠政策支持职工再就业和自谋职业等措施安置改制国有企业职工10多万人。通过&两个置换&改革,使企业走向市场,使职工走向社会,开创了改革有序推进、经济陕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3、商贸旅游业欣欣向荣
城乡市场一派繁荣,市场供给充足。各种营销方式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购物中心、超市、连锁店、专卖店、快餐店如雨后春笋,总代理、总经销、连锁经营等经营形式也不断涌现,彻底改变了单一百货商店柜台式的销售模式,营销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3.4亿元,同比增长14.0%,比1995年增长2.59%,年均增长9.9%。全市现有6个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达15.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5%。
开放引进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十年来,全市立足实际,继续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定地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全方位开放引进格局初步成形。十年来,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9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4.06亿美元,出口总额0.84亿美元。2005年,全市审批外资企业88个,实际利用外资1.54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十年累计审批外资企业303家,累计合同利用外资7.35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54亿美元。
旅游业快速增长。十年来,全市旅游按照&边建设、边开放、边创收&的方针,走滚动发展的路子,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旅游人数和收入逐年上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5亿元。旅游接待条件大为改善。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23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景区景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柳子庙、浯溪人文观光为主体,以金洞漂流等休闲度假和江永、江华民俗风情为补充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4、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十年来,全市集中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加强水、电、通讯、道路和城市建设五大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扩大,一批重点项目先后投产和投入使用,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得到缓解,投资硬件进一步优化。
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十年来,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大建路网,大办交通,交通网络日益完善。1996年,全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零陵大道建成通车,结束了永州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2001年4月30日,零陵机场通航,结束了永州没有民航机场的历史。2003年12月26日,对接广东、打破&南北阻隔&、全长165.5公里、总投资11亿元的永连公路竣工通车,成为进入广东的黄金通道。同一天,国家重点规划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工程&&衡阳至昆明高速公路湖南段竣工通车,结束了永州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极大地缩短了永州与长沙、株洲、湘潭的时间和空间距离。2004年4月,洛(阳)湛(江)铁路永州北段建成通车,与湘桂线相交成十字型铁路交通线。到200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7075.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6.54公里,国道375.94公里,省道688.77公里,县级公路2255.92公里,乡道3478.62公里,村道里程10739公里,由公路、铁路、航空组成的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随着二(连)广(州)高速永州段、厦(门)成(都)高速永州段、洛湛铁路永州南段的开工建设,出省跨境公路通道的建设,村村能油路工程的开展,制约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将彻底解除。
城市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十年来,全市大力实施&四扩一带&(即扩充城市实力,扩大城市规模,扩展城市功能,扩张城市网络,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促进县城和小城镇的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和稳定、快速发展)城镇发展战略,大力开展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大会战、重点镇对口扶持、县城建设&十个一&工程项目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城市建成区面积、城镇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分别由&八五&期末的120平方公里、92万人、17.5%,迅速发展到现在的175平方公里、168万人、28%,城区面积扩大了5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了55万人,城镇化水平提高了10.5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城为支撑、建制镇和乡集镇为支点的城镇网络体系,城市建设步人了大建设、大发展、大改观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实现了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特别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3.35亿元,建成区扩大到42平方公里,人口接近42.2万。以城镇道路网络为主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其中修建城市主次干道38条,道路总长31.6公里,新增城市道路面积208万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4.46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加3.69平方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6平方米。绿地总面积达868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25.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53平方米,大型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市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营。加大城市综合开发力度,人居环境质量逐步提高。中心城市共投入17.8亿元,分别在零陵、冷水滩两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三多亭、滨江、富园、梓塘等11个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的安置小区和舜德花园、颐园小区等18个档次较高的商品住宅小区。
农田基本建设大为改观。十年来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0多亿元,建设了古宅、两江口、单江等水利枢纽工程。双牌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共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主干渠高标准防渗50余公里。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共挖水渠4610.95公里,修砌渠道4027.736公里,新修机耕路1189.31公里,购置农业机械4566台,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89.15万亩,改善和新增除涝面积45.7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27.26万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共完成人工造林验收合格面积16.06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7.49万公顷,长(珠)防林0.93万公顷。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6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2.25%。环境保护日益加强。全市环境质量优良,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其它水域水质符合功能区划要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优良,被评为全国空气质量&十三佳&城市之一。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1997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4亿余元,整治污染源101个,完成治理项目150个,年减排工业废水2050万吨,减排工业废气79万标准立方米每小时,经省政府检查验收,重点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率为97.4%,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重点污染流域、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根治了泡水河污染,加强了石期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县区以上15家主要医院的医疗废水得到治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已建成不同级别、层次、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都庞岭自然保护区;省级保护区5个,即宁远九嶷山自然保护区、双牌阳明山自然保护区、东安舜皇山自然保护区、江永源口自然保护区、祁阳小鲵保护区;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1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99195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9%。零陵区和宁远县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县。生态示范区(点)建设成效显著,农村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展开,江永县、祁阳县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成就辉煌。十年来,全市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投资逐年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全面提高。1997年,全市基本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005年底,全市高等教育学院已增至3所,其中原零陵师专升为本科院校,先后更名为零陵学院、湖南科技学院;以原零陵卫校、零陵农校等为基础,建立了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高校在校学生数由1995年的2250人增至2005年的19965人。中等专业学校由1995年的7所增至2005年的48所,在校学生数由1995年的0.81万人增至2005年的3.2万人。普通中学由1995年的435所调整增至2005年的385所,在校学生数由1995年的26.12万人增至2005年的38.4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升学率保持在99%以上。
文学艺术日趋繁荣。十年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大量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省以上正式发表、上演、展出的各类文艺作品5000余件,正式出版各类文艺作品180余部,其中获全国性奖励的50件,省以上奖励的100余件。文学、美术、书法、舞蹈、音乐、戏剧、摄影、民间文学和曲艺等各种艺术门类竞相发展。文学方面,全市作者共发表中篇小说40余部,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文艺评论、纪实文学作品等3000余篇(首);共出版长篇小说8部,中篇小说集10部,短篇和散文集40部,诗歌集20部,儿童文学集2部,文艺理论集2部。其中李长廷的中篇小说集、胡宗健的文艺评论被收入了&文艺湘军百家文库&。美术方面,全市共创作各类美术作品2100余幅,入选国内外各种类型美术展览700多幅,获奖作品200余幅,发表于海内外各种画集及报刊的作品150余幅,出版个人画集5部。其中,海天1997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音乐方面,十年成就十分可观,曲作家唐孟冲、周光耀和词作家李隆汉、胡柱明在2001年获得过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陆良民作词作曲的《醉了瑶山》获全国第五届&东方之春&民族歌曲演唱大赛金奖,并出版了个人歌曲作品专集《陆良明歌曲选集》。同时,出现了黄华丽、李京玉等深受观众的喜爱歌唱演员。舞蹈创作和表演方面,全市共有60余件作品获省以上奖励,30余项作品或表演获全国性奖励,出现了王一冰、刘翠玲等舞蹈艺术家。书法创作活动活跃,全市先后有12人、17次分别人选第三届全国新人新作展、第六届全国书法展、第六届全国中青展、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展、全国第七届书法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展等大型展览。张玉波、欧阳维忠分别人展首届、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摄影方面,全市涌现出大批摄影艺术家。何东安1999年获&湖南省摄影十佳&奖,其作品《山旮旯的希望》获省2000年&五个一&212程优秀奖。蒋新国的作品《依恋》获1999年第19届全国影展铜奖。彭雯的作品《大地》人选第19届全国影展,实现了全市摄影作品在全国影展上入选与获奖&零&的突破。
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十年来,卫生综合实力快速提升。2005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医疗机构339个,拥有病床数9356张,比1995年增加1013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498人,其中医生5771人,护师、护士3877人。卫生设施投入加大,农村卫生院外部环境和内部设备得到改善。2005年省、市、县三级筹款完成38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共完成建设投资1458万元,维修、改造和新建房屋面积31937平方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市、县区疾控中心、传染病区相继建成,市中心医院建设全面展开,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逐步完善。各类烈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抗击&非典&、防控人禽流感的胜利。市民人均期望寿命从1995年末的69.45提高到2005年的72岁。
体育事业迅速发展。十年来,全市积极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加快体育人才培养,促进了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生体育运动协调发展。竞技体育捷报频传,先后培育出廖素萍、王明娟、乐茂盛、唐晓敏、韩冰、张聘:周燕、白俊、李运利等40余名国际著名运动健将,向省以上专业队输送了180多名优秀体育人才,涌现出了梁小冬、卿宗开、莫慧玉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教练。十年来,永州籍运动员先后获得世界冠军34个,亚州锦标赛冠军29个,亚运会冠军3个,全国冠军48个,全省冠军305.5个,打破世界、亚州和全国纪录24次。2004年,乐茂盛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62公斤的举重亚军:实现了永州市奥运奖牌零的突破。大型体育赛事先后在永州举行,先后成功举办湖南省八运会永州赛区赛事、湖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2005年末,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76%。,计划生育率为93.47%,多孩率为0.48%,出生性别比为100:1 19.30,村为主比例达到83.52%,统计准确率为95.91%,综合治理到位率为94.94%,节育措施落实率为88.15%,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为51.33%。与&九五&期末相比,人口出生率持续稳定在11&以内,计划生育率实际水平提高近5个百分点,多孩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出生性别比下降2个百分点,村为主比例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上升近20个百分点,统计准确率上升1个百分点,综合治理到位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节育措施落实率提高7个百分点。
6、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城乡人民收入不断增长,居住条件不断改善。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38元,比1995年增加667元,年均增长2.8%,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17平方米,比1995年增加了10.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3元,比1995年增加2770元,年均增长8.8%,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2.21平方米,比1995年增加17.4平方米。
农村扶贫成效显著,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十年来,全市共投入各类财政扶贫资金10亿元。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市的扶贫开发取得了较大成就。从1995年到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全市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57万人减少到17.5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由1994年的629元上升到2000年的1201元。特别是1997&1999年,举全市之力对双牌水库水淹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淹区的贫困现象得到较好解决。进入新世纪后,全市继续实施扶贫工作,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17.5万人下降到目前的13.1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1201元上升到-2005年的1770元。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十年来,全市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2002年9月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6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21万人。到2004年底,全市城镇就业人员总量已达到52.6万人,当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6万人,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总量达到128万人,劳务输出规模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总体上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同时,建成了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5大社会保险为重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在职职工达16.87万人,离退休人员6.1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在职职工13.57万人,离退休人员3.6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26.0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21.3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职工16.83万人。
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基本建立,全市保障对象由1999年的2689户8604人增加到2004年的41378户101720人,发放低保资金由1999年的111.6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6288万元。民政系统把解决农民群众的困难作为自己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着力解决农村五保户养老,着手建立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机制,着力解决受灾户、特困户的生活困难,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此文载于《永州新里程──建市十周经济社会发展巡礼》一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