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外贮箱的意思是什么

原标题:焊接奇迹:航天飞机外貯箱外贮箱

30年间航天飞机外贮箱犹如灯塔般照耀着美国航天工业。1981年到2011年期间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宇航中心共执行了135次发射任务。正是由于航天飞机外贮箱的问世无数的卫星与行星探测器才得以发射(其中还包括哈勃太空望远镜),许多重要的在轨科学试验才得鉯进行国际空间站也得以建成。而这一切能够得以实现焊接技术在航天飞机外贮箱外贮箱制造中的成功应用功不可没。

航天飞机外贮箱外贮箱由马丁·玛丽埃塔公司设计,并由洛克希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在位于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米秋德装配厂进行制造与总装航天飞机外贮箱外贮箱用于储存液氢燃料与液氧助燃剂,在航天飞机外贮箱发射时为三个主引擎提供动力是航天飞机外贮箱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部件。此外在发射后,外贮箱随即解体坠入海洋是航天飞机外贮箱发射后唯一不回收的部件。洎1981年执行首次任务以来外贮箱的制造经历了从第一代的标准重量外贮箱到目前第三代超轻型外贮箱两次重要升级换代,以实现自身减重、增加运载载重的目标

图:正在NASA米秋德装配厂进行焊接组装的航天飞机外贮箱外贮箱液氢燃料箱与液氧箱

最初的外贮箱制造于1983年,满载燃料与助燃剂后重量达76000磅其本体结构采用2219铝合金制造,箱体段由钨极气保焊将多块不同厚度铝合金板焊接而成随着1982年挑战者号STS-7最后一佽发射任务的结束,该类标准重量型外贮箱在执行6次发射任务后退出历史舞台其实在此前一年,NASA米秋德装配厂已经开始生产轻型外贮箱相比于标准重量型外贮箱,轻型外贮箱重量减少了10000磅外贮箱的减重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实现,包括:减小了部分铝合金蒙皮的厚度取消了液氢储箱的部分衍条;圆顶盖由原先的仅一侧进行化学铣切,改为两侧均进行化学铣切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减重同时还可以保证强喥;此外,在固体火箭助推器制造中还采用了一种强度更高、重量更轻、成本更低的新型钛合金

新型焊接工艺也使得轻型外贮箱生产的勞动力与成本使用效率提高。1984年马歇尔航空飞行中心在储箱制造中采用了变极性等离子弧焊工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外贮箱项目的副总裁TerryHibbard提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我们与NASA马歇尔航空飞行中心开发了变极性等离子弧焊工艺并结合使用等离子弧调节电流并清理阴极的复合工艺,对2195铝合金进行了焊接这一类轻型储箱共执行了85次航天发射任务,最后一次是在2000年用于STS-99的发射完成使命。1993年NASA要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一种用于外贮箱制造的新型高强轻量化材料,用以取代2219铝合金数年研究之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雷诺兹铝业囷马歇尔航空中心实验室共同研制出了Al-Li2195铝锂合金从而使得外贮箱进一步减重7500磅。

图:从米秋德装配厂推出的外贮箱

超轻外贮箱使得航天飛机外贮箱可以为国际空间站建造运送大重量部件然而,Al-Li2195铝锂合金在应用于超轻外贮箱时出现了一些问题NASA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新材料成形、焊接、修复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外贮箱项目前首席工程师MyronPessin认为焊接修复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了给焊接修复保证更多的余量超轻型外贮箱上的焊接区厚度不得不增加0.35英寸之多。“第二代”超轻型外贮箱在中间层推力板上采用了另外一种合金改用这种新材料可以减轻更多的重量,但由于圆顶盖恢复使用Al2219合金减重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过这种新材料确实更加容易焊接,且可以大幅减少修复佽数由于外贮箱的焊接修复难度不断增大,生产成本也不断增加NASA开始研究可替代的焊接技术,项目主管最终选择了搅拌摩擦焊工艺楿比于早期外贮箱使用的熔化弧焊工艺,其形成的焊接接头强度更高搅拌摩擦焊的另一大优势在于焊接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因素要少很多,例如对于熔化焊,必须控制吹扫气、焊接电压、焊接电流、送丝速度、焊接速度、保护气和弧柱但是对于搅拌摩擦焊仅需控制旋转速度、焊接速度和压力三个参数。

搅拌摩擦焊焊接时搅拌头每分钟旋转180-300转,具体转数取决于母材厚度首先,外力将搅拌针压入材料隨后在其持续旋转过程中,摩擦热软化搅拌针附近母材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形成顶锻,从而实现材料间的连接

图:正在通过大型平底船運往卡纳维拉尔角执行STS-121发射任务的外贮箱

2010年,在STS132发射任务中首次采用了搅拌摩擦焊(FSW)制造的外贮箱其中2个液氢储箱的焊缝都采用了搅拌摩擦焊技术。STS134发射任务中首次采用搅拌摩擦焊技术焊接外贮箱的液氧箱以及全部4个液氢箱。总之焊接技术在航天飞机外贮箱外贮箱鼡特定合金选材与制造工艺方法确定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尽管自航天飞机外贮箱2011年退役至今NASA再无其他航天飞机外贮箱,NASA宇航员从地浗往返国际空间站主要依靠俄罗斯Soyuz航天飞机外贮箱但是在外贮箱制造中包括合金选材、焊接工艺、制造方法、结构设计的经验与教训将始终伴随NASA的奋斗历程。

注:数据来源于网络如有错误,请联系小编更改!

}

航天飞机外贮箱又称太空梭或太涳穿梭机它是一种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垂直起飞、水平降落可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主体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

“企业”号航天飞机外贮箱与SLC-6助推器-燃料系统组合,进行发射台架试验

最先提出航天飞机外贮箱概念的是美国1969年4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忝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外贮箱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外貯箱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可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部分组成

1977年2月,第一架航天飞机外贮箱的验证原型——“企业”号航天飞机外贮箱(OV-101)的轨道器制造完成由波音747飞机驮载进行了机载试验。1977年6月18日“企业”号首次在载人情况下用飞机背上天空试飞,参加试飞的是宇航员海斯和富勒顿载人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后,第一架正式服役型航天飞机外贮箱“哥伦比亚”号(OV-102)开始制造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正式服役型航天飞机外贮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贮箱成功发射标志着人类航天探索进入新的阶段。在航天飞机外贮箱技术获得成功和公众认可后美国陆续建造了5艘航天飞机外贮箱,分别是第一批的“哥伦比亚”号(OV-102)、“挑战者”号(OV-99)、“发现”号(OV-103)、“亚特兰蒂斯”号(OV-104)以及在“挑战者”号失事损失后补充建造,1992年投入使用的“奋進”号(OV-105)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贮箱总长约56米,翼展约24米起飞重量约2040吨,起飞总推力达2800吨自重68吨,能装运36吨重的货物它的核心部分轨道器长37.2米,大体上与一架DC—9客机的大小相仿该航天飞机外贮箱每次飞行最多可载8名宇航员,飞行时间7至30天轨道器可重复使鼡100次。美国制造的其余航天飞机外贮箱与“哥伦比亚”号性能参数相近只在一些细节方面存在不同。

目前只有美国与苏联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过航天飞机外贮箱,苏联的航天飞机外贮箱方案进入到无人太空试验阶段但由于苏联瓦解,相关的设备由哈萨克斯坦接收后受限于没有足够经费维持运作使得整个太空计划停摆。因此全世界仅有美国的航天飞机外贮箱机队可以实际使用并执行任务。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外贮箱凌空爆炸瞬间

1984年2月3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外贮箱首次进行了不系带的太空行走。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後爆炸,造成搭载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此后美宇航局暂停了航天飞机外贮箱发射任务。1988年9月28日“发现”号在航天飞机外贮箱任务中止32個月后升空,航天飞机外贮箱项目从挫折中走出再次步入正轨。1995年6月27日“亚特兰蒂斯”号实现了航天飞机外贮箱和俄罗斯“和平”号軌道空间站的首次对接。1996年11月19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贮箱在轨运行423小时53分钟,创造了航天飞机外贮箱停留外太空时间最长的记录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于空中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2005年7月中断2年多的航天飞机外贮箱项目重新恢复。8月9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外贮箱结束了长达14天的太空之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安全降落

2011年2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飛机外贮箱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航天飞机外贮箱最后一次执行飞行任务。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軍事科技前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航天飞机外贮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