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学赵构,南明会成为第二个南宋赵构传位吗

隆庆,在明朝皇帝中是一个比较平庸的人。但此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为人宽厚,能够听从大臣的意见,他托孤于张居正是一正确的选择,造就了伟大的张居正改革。
@巴山夜禹时 53楼
恩师您好 您在研究宋史方面是绝对有发言权的 我很佩服您的见解与智慧 但您对隆庆大改革好像研究的略少啦点 呵呵您别气 因为我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啦研究高拱的身上 研究很多年 隆庆托孤的是高拱而不是张居正 隆庆最后一句话是 以天下累先生
-----------------------------
对不起,刚才正在忙无意回一帖也没看,的确隆庆托孤于高拱。高拱在隆庆时进行过改革。
@成康之治 49楼
你们都太过关注当时了,刘邦朱元璋这种人,首先关注的是身后谁能伏得住他?就像少奇非常介意彭德怀贺龙林彪等军头那样
-----------------------------
岳飞其实远比其他将领难管。朝廷十二道金牌才将他调回,可见此事的玄妙。
莫须有,就是说;有一种说不出的理由
岳飞(1103年—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追谥岳武穆王,为中国南宋时期的名将。岳飞幼年丧父,由母亲养育成人。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
传说其母透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有关岳飞背后的字是否为其母所刺,到现在还有争议;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岳飞背后的字应是“尽忠报国”而非“精忠报国”,宋史岳飞传亦有记载,多数研究认为现今不少人认知的“精忠报国”,应是受到宋高宗御赐“精忠岳飞”四字,并由岳家军以之为旗帜与金兵作战的误导。
1124年21岁岳飞从军为宗泽部下,屡建战功。历官御前忠武统军、鄂州驻答诸军都统制使、河阳等三镇节度使。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1134年(绍兴四年) ,岳飞首次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1135年,镇守武昌,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武昌。
1140年(绍兴十年)春,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兵临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南20公里),直迫金国首府汴京。岳家军士气高昂,高喊“直捣黄龙”。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岳飞退兵前,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之后岳飞父子被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以“莫须有”的罪名,于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被赐死。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说“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 = 也许有.
1153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岳飞被杀,说法很多:
1.宋高宗耽心如果岳飞取胜,可迎徽钦二帝回朝,宋高宗天子地位可能不保。但也有人认为宋高宗并不担心此事。徽宗当时已死,而高宗和金国绍兴议和时屡次强调要迎钦宗回宋。后来由于金国的反悔钦宗才未被释放。钦宗本人在执政时就已心生退意,高宗并不惧怕失去权利。 这个说法有争议,因为当时的南宋和金的实力有差别的,岳飞死后,南宋比以岳飞更大的兵力伐金,也失败了。因此,岳飞是否能有“直捣黄龙”的能力值得怀疑。
2. 为讨好金人,以利和谈。 反对议和的绝不是岳飞一个人,为什么单独杀他?
3.秦桧是金国奸细。此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无稽之谈。
4.岳飞由于深受重用而干涉高宗立嗣的问题。高宗本人无后,而岳飞屡次上书建议高宗为社稷安定著想早日立嗣,犯了高宗的忌讳。岳飞用十二道金牌才被召回更显得拥兵自重。所谓“莫须有”罪名是指其拥兵干涉立嗣,不需要证实其谋反罪名就可处死。 这个原因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足以定死罪。
5.一种大胆的猜测,岳飞可能是宋徽宗流落民间的儿子,赵构的兄弟。赵构因发现此事,才在短短的一年里由高度信任岳飞转而指示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 这当然只是个猜测而已了。
岳飞父子被宋高宗处死的原因有多种说法, 但是,有一个原因常常被人忽略,就是当时的“藩镇募兵”再次兴起。当时的宋朝因为连年的农民起义(整个宋朝起义达400余起);因为不断的对外战争,宋朝再富也经不起折腾,为了国家存亡,只好靠几个大将自己解决兵源军饷。但是,一旦国家稳定并有了钱,这些只忠于某个将军的私兵就不能再存在了,否则,可能引起“藩镇割据”,甚至政权被推翻。当时的韩世忠看清楚了这一点,和清朝的曾国番一样,交出了军队。而岳飞没有,这对赵构和南宋是个威胁。岳家军是朝廷的部队,还是岳飞的部队?岳飞忠心,但岳飞手下的人也个个忠心么?如果一个不忠心,会不会是第二个赵匡胤?因此,岳飞在很大程度上,是死在自行募兵这一制度下,死在赵匡胤创立的重文轻武的国策下。
岳飞父子被宋高宗处死的原因有多种说法, 但是,有一个原因常常被人忽略,就是当时的“藩镇募兵”再次兴起。当时的宋朝因为连年的农民起义(整个宋朝起义达400余起);因为不断的对外战争,宋朝再富也经不起折腾,为了国家存亡,只好靠几个大将自己解决兵源军饷。但是,一旦国家稳定并有了钱,这些只忠于某个将军的私兵就不能再存在了,否则,可能引起“藩镇割据”,甚至政权被推翻。当时的韩世忠看清楚了这一点,和清朝的曾国番一样,交出了军队。而岳飞没有,这对赵构和南宋是个威胁。岳家军是朝廷的部队,还是岳飞的部队?岳飞忠心,但岳飞手下的人也个个忠心么?如果一个不忠心,会不会是第二个赵匡胤?因此,岳飞在很大程度上,是死在自行募兵这一制度下,死在赵匡胤创立的重文轻武的国策下。
@何处不逢 72楼
在北方局势糜烂时登基,南渡继续抗金事业,他是一个勇于任事君主。
在南方高举宋旗,能整合各路抗金军马,他是一个富有政治号召力的君主。
在战争进入胶着后决定和议,保住南方和汉族文明。他是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君主。
在统一国家军队的行动中,精心预谋等待时机,谨慎操作步步为营,不惜杀掉一个战功卓著的将军谋求军事领导权。他是心狠手辣杀伐果断的君主。
在击退侵略,国际国内......
-----------------------------
在当时的环境下,只有赵构的政策才能使破败的大宋江山保持延续。赞同你的观点。
@何处不逢 69楼
岳飞自立,甚至灭宋代之,可以吗?
当然没什么不可以的,所有的太祖们不都是这么干的么。岳飞之所以没有成为民族的领袖,是因为他没有这个实力,他控制的军队不足以完成楼上的使命。
在实力之外,还有合法性。合法性会影响其他人的响应程度。
赵构的主要功绩之一,是举起抗金大旗,把各路抗金力量整合到为宋而战的旗下,守住了南方,延续了汉文明。
-----------------------------
如此乱景,能够统一各种抗金军事力量,就是对历史的一大贡献。反之可能就是军阀割据的乱世。
@何处不逢 66楼
十一年四月,秦桧亲自操作了收回军权的政治行动,召张俊韩世忠岳飞至临安,岳飞晚到几天,秦桧生怕岳飞不来。如果削除张韩兵权后岳飞反抗,后果不堪设想。所幸岳飞到达,三人随即被留在首都,任命为国防部部长副部长,宣抚司撤销,军需全部由朝廷供给。中央在实际上控制了这三支军队。
为保持稳定,军内中高级军官暂不变动,随后三人交叉整顿各自军队,逐步掺沙子,减弱原统帅在军内的控制力。
高宗和......
-----------------------------
如果岳飞乘胜打到黄河以北去,还会听命于赵宋吗?
@何处不逢 60楼
岳家军是在战争中自然形成壮大的,招募,收编或吞并其他民团武装,在占领区获取给养。南渡初期,高宗不可能对各支部队有约束力,那时是赵构寻求各支部队的支持。
整合抗金力量,高宗功不可没。南明之失败,很重要的原因是崇祯死后没有一个人能得到原明朝统治区的积极响应。
-----------------------------
宋的抗金运动与现代中国抗日战争很相似,有人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最后夺取政权。
檀渊之战寇准的一大赌注成就了名相地位。从五代十国的混乱中建立起来的宋朝,远没有汉唐一统天下的雄风与霸气,北方游牧民族自从汉武大帝征伐匈奴后,丧失元气,自汉朝到隋唐几百年间再也没有与中原汉族争锋的能力,但自唐中后期以来,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军阀混战,割据自立,五代十国由少数民族为皇帝的国家不在少数,虽然后来大都灭亡,但随着中原汉族的分裂,征伐不断,北方少数民族崛起,他们不断的经过整合,统一。兴起了新的民族,最为著名的当属契丹,女真,这两大少数民族继承了匈奴 灭亡后的凶悍作风,以骑兵为主,形成了与中原汉族对抗的能力 宋朝建立后,消灭了中原的几个割据政权,太祖赵匡胤曾经几次北伐,但都以失败 而告终,太宗赵光义虽然消灭了北汉,但对以契丹族为主的辽国,始终采取守势。两代皇帝都败在了辽国,这与当时宋朝的政策方针有关 自从赵宋王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统治,就把主要力量放在对内镇压方面。北宋的前两个皇帝太祖、太宗均把外族入侵视为“盱腋之患”,而把人民“谋反”和军事政变,看作“心腹之患”。因此,赵宋王朝的一系列法度,大多是针对防范内患而制定的。这样一来,北宋政权的绝大部分力量都消耗在对内控制上,而对于外部强敌契丹,却表现得异常软弱。契丹是10世纪初至12世纪初由契丹族耶律氏在我国北方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后称辽。唐末五代,中原割据混战,契丹借机迅速发展。宋太祖时,辽朝正值穆宗耶律景在位,耶律景沉湎于酒色,不理国事,对宋采取保守战略。宋太祖乘机得以发展势力,平定了南方的割据政权。等到辽景宗耶律贤即位,辽的国力一时尚未恢复,因此还能与宋相安。在这两次战争中。从此北宋朝“守内虚外”的倾向就更加严重,宋朝廷内消极妥协的情绪也因此而日益增长。契丹骑兵间岁南下,河北大平原经常遭受侵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的历史观,往往是主战者青史留名。主和者遗臭万年,最为著名者当属清朝的李鸿章,李鸿章一生签订合约无数,多是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于是李鸿章背了一辈子卖国贼的名分,直至今日。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当时的状况下看问题,和平对于清朝来说是多麽重要。中国经历太平天国之乱,元气大伤,曾左李在平息太平天国之后,认识到需要改革才能使清朝走出困境,于是就有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开展,使清朝死气沉沉的局面有了一丝生气,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就是这个时期开始的。但中日甲午之战,八国联军入侵,毁掉李鸿章们几十年积累的本钱。弱国要发展就得有一个安定的和平环境,这个和平环境有时得付出代价的。宋朝是建立在战乱不断的时期,从五代十国到宋朝的太祖太宗两朝,战乱不断,这一时期急需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来发展生产,与民休生养息宋真宗即位后一改太祖太宗的四处杀伐政策,与民休生养息。由于治理有方,百姓爱戴,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机制日趋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力也慢慢强盛起来,继位后开创“咸平之治"。要发展就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公元997年以皇太子嗣位,曾经几次御驾亲征,澶渊之盟的签订,给国家创造了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宋真宗的名言“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出真宗皇帝是一个深知民生的人。纵观澶渊之盟后的长期和平环境给宋朝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他与久经沙场的太祖、太宗不同,从小生活在深宫性格比较懦弱,缺乏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在他看来,坚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黄老无为思想,发展民生,与民修生养息,继续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选择。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的长期和平环境,确实给宋朝带来发展机遇期,经过长期战乱的百姓,有了安心生产的好环境。
." 澶渊之战,胜利的很偶然,在强大的辽国进攻面前,宋朝军队几乎是束手无策,只是误打误撞的射杀了辽国统帅大将萧达揽,使辽国锐气大挫,人心惶惶。不愿再战,其实并没有挫动辽军主力。这时才展开和谈,辽宋和谈,宋朝并没有优势可谈,如果再打下去宋朝也不可能有胜利的把握,所以抓住机会与辽和谈才是上策。寇准一味强调和谈必须以收回燕云十五州为条件,未免不合实际,这样可能会失去和谈的机会。教科书记载澶渊之盟,是在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屈辱条约,真宗是为求一时安逸而丧失国家利益。要知道辽军只是死了一个统帅,其军队毫发无损,宋军只是运气太高,或者说是寇准的运气太高,如果没有射杀辽军统帅,"澶渊之战,可能就是另一种结果了。
.寇准极力劝说真宗御驾亲征,其实是下了一个大大的赌注,如果没有萧达揽的意外之死,宋辽死磕宋朝大败,真宗的命运可能和徽钦二帝一样。这个风险太大了,寇准作为首相,为什么不自己上前线,让真宗坐镇开封,调兵后援,君相配合岂不更好。败则真宗可以后撤,胜则举兵进攻,实不必让皇帝御驾亲征,冒天大的风险,假如射杀的是真宗,寇准的玩笑可开大了。
12345678910页码:
(kksk.org) &南宋赵构 同样面对女真人,赵构建立了南宋,为什么南明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15:30:51]
专题分类:>>>
j南宋疆域北宋与大明,当中隔了一个元朝,在朝代末期都面临一个相同的情况,那就是北方女真人的进攻,北宋面对的金国和大明面对的后金都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建立的政权。那为什么在金攻取中原后,北宋朝廷在南方建立了南宋,而明朝灭亡后,朱氏藩王在南方建立的南明却存在的时间很短呢?靖康之变以后,北宋的皇室几乎被整体掳走,而赵构几乎是唯一的漏网之鱼。北宋的皇室有点特别,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规定了他和他的两个弟弟赵光义赵廷美三家的后代为皇室成员,后来太宗赵光义当了皇帝,皇帝就在赵光义这一支传承了,慢慢的赵匡胤和三弟赵廷美的的这两支基本就不算皇室了,而是宗室了,有的混的差宗室成员的就泯然众人也了。所以作为太宗皇室的唯一漏网之鱼的赵构跑到了南方,自然有着超然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不存在有任何的潜在的竞争对手。有一个领导核心自然要比一盘散沙强的多。而反观金国内部一直存在对宋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对南宋主战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完颜亮在杀死了同样是太祖孙子的金熙宗完颜亶后主政金国12年,期间滥杀宗室,后在瓜州对南宋作战时被部将杀死,自太祖完颜阿骨打以后金国皇室内部一直有互杀的习惯,这极大削弱了金的军事力量。南明疆域在1644年明北京城陷落以后,按照道理来讲,南明应该能马上建立起有效的对大清和农民军的防御机制,因为南方的南京和北京有一样的机构设置,北京有吏部南京也有吏部。但是在崇祯自缢以后,最有继位正统性的崇祯的三个儿子却不知所踪,当时近支宗室中,万历的儿子桂王朱常瀛,潞王朱常淓,万历的孙子福王朱由崧,这三人都想当皇帝,因为除了崇祯帝的三个儿子,从血缘上来讲这三人最有继承权。而南明的文武大臣延续了大明党争的优良传统,史可法主张拥立桂王朱常瀛,而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则以立贤为名拥潞王朱常淓,卢九德等主张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政权主要武装力量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和刘泽清,以及中都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下,福王朱由菘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这位福王殿下和他爹老福王朱常洵一个德行,一样的荒淫无耻,连体重都差不多,300多斤,史载:“上体魁硕,一日毙童女二人,厚载门日裹骸出”。更为重要的,南明文武大臣往往各自为政,始终不能同仇敌忾。朱由崧的弘光政权建立后,朱元璋九世孙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弘光元年与隆武元年实为同一年都是1645年。隆武元年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朱元璋十世孙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隆武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明万历孙子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这些明皇室建立的政权各个相互独立,极大了分散了抗击满清的军事力量。而反观大清,清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不致大清分裂,在与清太宗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的皇位争夺中妥协,让皇太极九子福临继位,保证了大清军事力量的统一性。南明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心和核心的权威,始终不存在整合大明南方各派力量的核心人物,明之灭亡,时也命也。头条号作者原创 禁止转载
专题导读:>>>
"南宋赵构"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主题:崖山之后无中国,宋高宗VS崇祯
&浏览:5653&& 回帖:206 &&
评分:-12&&&&
泡网分: 22.133
注册: 2005年08月
原文由 小菜 发表
不能苛求赵构,至少他留下了半片江山。
而崇祯却断送了整片江山。 那是赵构保住的么?那是金自己猪头没能耐,蒙古人收拾南宋利索着呢。
泡网分: 11.695
帖子: 8686
注册: 2009年02月
原文由 朴刀 发表
那是赵构保住的么?那是金自己猪头没能耐,蒙古人收拾南宋利索着呢。 也不算利索, 南宋无攻的能耐,守城还是可以。
泡网分: 22.133
注册: 2005年08月
原文由 穿越回来的不戒 发表
也不算利索, 南宋无攻的能耐,守城还是可以。 利索是相对金说的,金也就是抢钱抢粮抢娘们的干活。
泡网分: 11.695
帖子: 8686
注册: 2009年02月
原文由 朴刀 发表
利索是相对金说的,金也就是抢钱抢粮抢娘们的干活。 还抢了俩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吧。
泡网分: 38.301
精华: 2帖子: 1464
注册: 2000年11月
原文由 头五头六 发表
宋朝之后,中华文明被蛮族破坏殆尽,那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不存足了 哦?
图书\语言文字\风俗习惯都消失了?
貌似在崖山海面淹死的只是赵宋官家,而不是其他吧?
泡网分: 56.162
帖子: 16361
注册: 2000年12月
原文由 风中的传奇 发表
火枪出来之前,农耕和游牧打仗就没有占过便宜。
东西方都是这样。
战国时期 秦 赵长期和匈奴作战,胜多败少
汉武时期与匈奴作战 把匈奴的地盘夺取了一大半,东汉初更是彻底赶出了亚洲
唐初消灭了突厥
战争的胜负,拚得还是国力,历来如此
泡网分: 41.87
帖子: 3606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风中的传奇 发表
火枪出来之前,农耕和游牧打仗就没有占过便宜。
东西方都是这样。
当时的科技手段不足以管理中国这么大的面积,因此宋朝反而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朝代。其先进性与开放性要超过唐、明。
具体关系可参考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即便是这样,以宋朝当时的国力不足以支持岳飞打一场全面战争,所以岳飞必死。 知道刘裕和陈庆之吗
泡网分: 0.013
注册: 2005年12月
敢问一下楼主,这里的中国是何所指?
中国的文明?文化?气节?智慧?民族自豪感?价值观?
宋高宗是民族英雄?崇祯是可笑傻瓜?
南北宋一姓两朝究其四百年突出特点是以土地换和平,以绢币换安定。
明朝二百年突出的就是抵御甚至剿灭外寇,矢志不渝,特别是明成祖朱棣(这个皇帝应该算明朝比较开放而且雄才大略的一帝)其实也算开国的皇帝了,没有他也许中国的版图就不会还是大江南北,万里绵延了!
而崇祯虽是亡国皇帝,但其血性还是传承了这个王朝的一脉,虽刚愎自用,疑心疑鬼,自断长城,无力回天但不可否认其不与外敌妥协的一面也是值得称道的,更何况他是被李闯贼灭的并非灭于满清铁骑,所以崖山与景山毫无可比性。
宋高宗VS崇祯?哪方面?
泡网分: 5.535
注册: 2004年04月
看看《宋俘记》,《青宫译语》,和《南征汇录》
赵构母亲和老婆都被金人搞大了肚子,那么多姐妹和侄女被金人摧残,他居然在临安坐的安稳,真不愧是忍者高手
看看他的姐妹们的下场:
宋徽宗还有34女(见《宋史》和《靖康稗史笺证》中《开封府状》《宋俘记》《呻吟语》《青宫译语》等):
  嘉德帝姬赵玉盘:建中靖国元年六月,封德庆公主。改封嘉福,寻改号帝姬,再封嘉德。靖康之变时28岁,初嫁左卫将军曾夤,靖康之变后,为金宋王完颜宗磐妾,完颜宗磐被金熙宗诛杀后,嘉德帝姬没入宫中侍金熙宗,死于天眷三年十二月,后追封夫人。
  荣德帝姬赵金奴:母显恭皇后王氏。初封永庆公主,改封荣福。寻改号帝姬,再封荣德。靖康之变时25岁,初嫁左卫将军曹晟。靖康之变后,为金完颜昌之妾,完颜昌为金熙宗诛杀后,荣德帝姬入宫中侍金熙宗。
  安德帝姬赵金罗:初封淑庆公主,改封安福。寻改号帝姬,再封安德。靖康之变时22岁,初嫁宋左卫将军邦光,1127年靖康之变后为金之都统完颜阇母所占,于同年十月二十六日即被折磨死于完颜阇母寨。
  茂德帝姬赵福金:初封延庆公主,改封康福。寻改号帝姬,再封茂德。靖康之变时22岁,初嫁宣和殿待制蔡鞗,茂德帝姬容貌最美,因而为金人指名索要,为第一批送入金营者。茂德帝姬先为金二皇子完颜宗望所占,后完颜宗望死,又为完颜希尹所占。第二年,即天会六年八月即被折磨死于完颜希尹寨。
  成德帝姬赵瑚儿:靖康之变时18岁,初嫁向子房,入金后入洗衣院[11]。此后未见其出洗衣院之记载。
  洵德帝姬赵富金:靖康之变时18岁,初嫁田丕,靖康之变后,为金珍珠大王完颜设也马之妾,设也马即国相完颜宗翰之子。
  显德帝姬赵巧云:靖康之变时17岁,初嫁刘文彦,入金后入洗衣院。此后未见其出洗衣院之记载。
  顺德帝姬赵缨络:母懿肃贵妃王氏。靖康之变时17岁,初嫁向子扆,靖康之变后,为完颜宗翰所占,后离开完颜宗翰寨去五国城,为金东路都统习古国王按打曷所拘,很快死于按打曷寨中[12]。《宋史》言其改嫁习古国王,这不一定。看金人之行为,则习古王强占顺德帝姬恐难免,但是应该未嫁。
  仪福帝姬赵圆珠:靖康之变时17岁,未嫁,靖康之变后,为四皇子完颜宗弼所占。
  柔福帝姬赵多富:又名嬛嬛,母懿肃贵妃王氏。靖康之变时17岁,未嫁,靖康之变后先为完颜宗望所得,北上时又为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所占,间且为千户国禄所占,入金后,为金太宗吴乞买所占,旬入洗衣院,后又为完颜宗贤带归,最后完颜宗贤将其嫁于徐还。 1130年逃回宋。1142年被宋高宗赵构生母韦氏指为假冒被赵构诛杀。但《随园随笔》和《窃愤续录》认为韦氏在金国也归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正好和柔福帝姬共事一夫,回宋后为名声计杀柔福帝姬以灭口。
  保福帝姬赵仙郎: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靖康之变后,同年三月七日被折磨死于刘家寺。
  仁福帝姬赵香云: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靖康之变后,同年二月二十五日被折磨死于刘家寺。
  惠福帝姬赵珠珠: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靖康之变后,为宝山大王完颜斜保妾(斜保为完颜宗翰之子,完颜设也马之弟)。
  永福帝姬赵佛保: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入金后入洗衣院。此后未见其出洗衣院之记载。
  贤福帝姬赵金儿: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靖康之变后,同年二月二十八日被折磨死于刘家寺。
  宁福帝姬赵串珠:靖康之变时14岁,未嫁,靖康之变后,为兖王完颜宗隽之妾,完颜宗隽被金熙宗诛杀后,宁福帝姬入宫中侍金熙宗。
  和福帝姬赵金珠:母贵妃刘氏。靖康之变时12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后未见其出洗衣院之记录。
  令福帝姬赵金印:靖康之变时10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长大后入金宫侍金熙宗。
  华福帝姬赵赛月:靖康之变时9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长大后入金宫侍金熙宗。
  庆福帝姬赵金姑:靖康之变时7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长大后入金宫侍金熙宗。
  纯福帝姬赵金铃:靖康之变时4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长大后先为完颜设也马之妾,后被遣嫁王成棣(即《青宫译语》之作者)。
  以下排名不明:
  顺淑帝姬:政和三年前死于宋。 初封顺庆公主。薨,追封益国。及改帝姬号,追封顺淑。
  寿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初封寿庆公主。薨,追封豫国。及改帝姬号,追封寿淑。
  惠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母懿肃贵妃王氏。
  安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初封安庆公主,改封隆福。薨,追封蜀国。及改帝姬号,追封安淑。
  崇德帝姬:宣和二年薨于宋。初封和庆公主,改封崇福。寻改帝姬号。下嫁左卫将军曹湜。再封崇德。
  康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母懿肃贵妃王氏。
  荣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
  保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
  悼穆帝姬赵金仙:初封徽福公主,政和三年改帝姬,靖康之前薨逝于宋,追封悼穆(感觉象是谥号)。即《开封府状》之征福帝姬,“征”字或恐为“徽”字之误,亦或相反。
  熙福帝姬:《宋史》上为“熙淑帝姬”,《宋史》记载:初封熙福公主,及其薨逝,改帝姬,追封熙淑。这可能是《开封府状》上记载其为“熙福帝姬”的原因。政和三年前逝于宋。
  敦福帝姬赵三金:政和三年前逝于宋。遍查《宋史》,帝姬无敦福者,政和三年前,公主亦无封敦福者,因此疑敦福帝姬即《宋史》上之“敦淑帝姬”,又《宋史》记载其初封寿福公主。因此疑《开封府状》上之寿福帝姬和敦福帝姬乃同一人。
  申福帝姬:政和三年之后薨逝于宋。
  恭福帝姬赵小金:靖康之变时才一岁,未北迁。
  另以下2位是34位中的别号。
  崇国公主,母显恭皇后王氏
  冲懿帝姬,母懿肃贵妃王氏
洗衣院:即高级妓院
[摧妞老爹 编辑于
泡网分: 32.837
帖子: 6934
注册: 2003年04月
呵呵。最近循规蹈矩是不容易出名的。
要混出名堂,非语出惊人不可。要不何以芙蓉姐姐之流层出不穷呢。
原文由 穿越回来的不戒 发表
幸亏暂时尚未发展到, 岳是金安插在南宋的内线,被英明神武的构桧二人识破,诱而杀之,得以延续中华福祉n多年。
泡网分: 14.157
注册: 2009年01月
看来在这种事情上,大部分人还是不含糊的
泡网分: 0.013
注册: 2005年12月
原文由 江湖老残 发表
呵呵。最近循规蹈矩是不容易出名的。
要混出名堂,非语出惊人不可。要不何以芙蓉姐姐之流层出不穷呢。
没事研究点别的倒也罢了,对历史不能任意曲解。
泡网分: 33.057
帖子: 1733
注册: 2002年11月
但《随园随笔》和《窃愤续录》认为韦氏在金国也归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正好和柔福帝姬共事一夫,回宋后为名声计杀柔福帝姬以灭口。
============
这个老太后四张多了还和宗贤给赵构生了个同母异父的弟弟,赵构的修养太好了,这不是就是一句典型的国骂么?并且“儿皇帝”的称号给他一点也不冤。
泡网分: -0.001
帖子: 3425
注册: 2008年01月
原文由 古道流水 发表
没事研究点别的倒也罢了,对历史不能任意曲解。 历史这东西本来就是说不清楚的
泡网分: 41.69
帖子: 32299
注册: 2004年02月
原文由 穿越回来的不戒 发表
也不算利索, 南宋无攻的能耐,守城还是可以。 游牧民族的骑兵野战厉害,下马爬城墙可就不是强项了。他们住帐篷,恐怕连房顶都没怎么爬过。这也对头,农耕民族在工程技术方面占优势,该用用。
泡网分: 31.628
精华: 2帖子: 9969
注册: 2007年09月
崇祯从头到尾就是个昏君+小家子气的傻逼,国内还普遍认为他是有德无福
泡网分: 22.368
帖子: 5474
注册: 2006年06月
原文由 古道流水 发表
敢问一下楼主,这里的中国是何所指?
中国的文明?文化?气节?智慧?民族自豪感?价值观?
宋高宗是民族英雄?崇祯是可笑傻瓜?
南北宋一姓两朝究其四百年突出特点是以土地换和平,以绢币换安定。
明朝二百年突出的就是抵御甚至剿灭外寇,矢志不渝,特别是明成祖朱棣(这个皇帝应该算明朝比较开放而且雄才大略的一帝)其实也算开国的皇帝了,没有他也许中国的版图就不会还是大江南北,万里绵延了!
而崇祯虽是亡国皇帝,但其血性还是传承了这个王朝的一脉,虽刚愎自用,疑心疑鬼,自断长城,无力回天但不可否认其不与外敌妥协的一面也是值得称道的,更何况他是被李闯贼灭的并非灭于满清铁骑,所以崖山与景山毫无可比性。
宋高宗VS崇祯?哪方面?LZ需要吃点脑残片.
泡网分: 23.528
注册: 2004年07月
原文由 扬鞭一笑夕阳中 发表
“总之,宋高宗不是胆小鬼,相反,他有大智大勇”
“伟栽,高宗!”(此处错字系原文,或许原作者认为送之失败应该算“伟大的栽倒”)
从史书上摘几段文字,就重新塑造了一个伟大的高宗皇帝,颠覆了一段历史,作者很强大
眼下,颠覆传统是一种时髦的行为,赚得不少眼球。可惜,没有两把刷子就出来混,更像现下 ......&&吉田茂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曲学谀世”!
这位前首相的汉学底子看来比不少在日华人高多了。呵呵。
泡网分: 11.695
帖子: 8686
注册: 2009年02月
原文由 hjf 发表
游牧民族的骑兵野战厉害,下马爬城墙可就不是强项了。他们住帐篷,恐怕连房顶都没怎么爬过。这也对头,农耕民族在工程技术方面占优势,该用用。 对蒙古帝国的军队不适用, 历次西征,他们拔的城还少吗?&&他灭的某些国家其实实力很强, 奈何碰上更厉害的。
泡网分: 32.837
帖子: 6934
注册: 2003年04月
开篇就是一句“历史学家的误导”。看来原作者此的功底,比历史学家深厚得多。
民科无敌。
原文由 alexipharmic 发表
历史这东西本来就是说不清楚的
泡网分: 19.756
帖子: 3539
注册: 2006年09月
现在问题明朗了。
假如赵构有心重整旗鼓,时间,实力上有没有机会?
泡网分: 19.756
帖子: 3539
注册: 2006年09月
另外,空谈一下,一个政权的兴衰,外患是个因素,不过内忧才是关键。
曹操败袁绍后要灭他的几个儿子,是郭嘉吧,不让他去,让其自灭。袁绍那几个儿子不足虑,没人愿收留,是其忧。还有蜀国在孔明死后很快被灭。蜀国实力大减是其忧。有时需要静观天下变,不过同时也得攒劲儿,不然没能力收拾好局,自己也被变了。我想,如果赵构真是这种忍的战略,宋就是这样吧。
越王勾践应该是进取的,而不是忍。
[Thant 编辑于
泡网分: 47.03
帖子: 3655
注册: 2000年10月
原文由 Thant 发表
现在问题明朗了。
假如赵构有心重整旗鼓,时间,实力上有没有机会? & & 这个问题很复杂,说说我的看法。
& &&&钱穆认为如果继续打下去,宋军的战斗力能够增强,我转的帖子认为宋军没有打败金本钱。
& &&&南宋开局和金,其实都处在各自比较鼎盛的时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还没有如此情况下,一国能灭另外一国的情况出现。
& &&&况且金连续有几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出现,包括出了号称小尧舜的金世宗。
& &&&我估计最好的局面是双方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战场就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地带,但这种局面持续久了,各自兵疲,最后还是谈和平。
& &&&除了朱元璋那阵子外,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以南统北的情况出现,而朱元璋那阵子也是因为元朝内斗激烈,不暇外顾,才让朱元璋得以喘息和各个击破。
& &&&但南宋和金不存在这个问题,金还如日中天,虽然有个篡位的海陵王,最后南侵为虞允文所败,但是采取守势还是没问题,因为整个南北宋,攻的地利在北方,不在南方。
& &&&作为赵构还要堤防一点是军人的坐大,到时候虽然金被遏制了,但是出现了藩镇割据。明代朱元璋大杀功臣,主要还是针对武将,虽然是为坐稳家天下,也说明武将的威胁性。
& &&&其实从太祖太宗开始,就希望夺取河北屏障,但这成了赵家不可完成的任务。
& &&&而南北宋近乎300年中,出现辽,金,蒙古三个强悍的异族,估计也是命。
泡网分: 22.069
注册: 2003年02月
原文由 小菜 发表
& & 呵呵。
& & 宋高宗让金国在南宋境内驻军了么?
& & 一点历史不懂不行,懂一点也不行啊。 没驻军,就是把原首都送人了,早知道委员长也应该何高宗学习啊,这么高深的政治智慧,这得少死多少人啊。
泡网分: 47.03
帖子: 3655
注册: 2000年10月
原文由 waterBLUE 发表
没驻军,就是把原首都送人了,早知道委员长也应该何高宗学习啊,这么高深的政治智慧,这得少死多少人啊。 & & 那么还是崇祯高了,煤山一死,哪管身后巨浪滔天。
& &&&好的很啊。
& &&&看来某族人,留了300年大辫子也没长智慧。
泡网分: 23.528
注册: 2004年07月
原文由 花生 发表
明亡亡于神宗,崇祯是有骨气的。“君王死社稷”这话是崇祯说的 还有一种说法:明亡亡于世宗。我比较赞同,这位“紫极仙翁”终日神神道道,求神设醮还号称“其政闷闷”,若不是后来有个张居正,明早完了。轮不到吴三桂来唱一出一怒为红颜。嘉靖可取的是遗诏释海瑞,人还是明白人,就是中了神道的毒。
泡网分: 0.013
注册: 2005年12月
原文由 小菜 发表
& &&&那么还是崇祯高了,煤山一死,哪管身后巨浪滔天。
& &&&好的很啊。
& &&&看来某族人,留了300年大辫子也没长智慧。 再说一遍,崇祯是看到李闯攻入北京自杀的,不是看到清军进城的。
他死之前还给自己的女儿一剑也是不愿让其受辱,这点比宋让金把一族都掠走多少有点血性吧?
按照楼主的看法是打不过就跑好了,远远的跑掉,以图后日再收复失地,但历史证明似乎宋最后还是被逼得跳崖亡国,西晋跑了定都江南,再没有恢复中原,唐朝皇帝跑了,但他没定都南方,类似打游击,回来了,最后就是老蒋,但国际形势已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
泡网分: 47.03
帖子: 3655
注册: 2000年10月
原文由 古道流水 发表
再说一遍,崇祯是看到李闯攻入北京自杀的,不是看到清军进城的。
他死之前还给自己的女儿一剑也是不愿让其受辱,这点比宋让金把一族都掠走多少有点血性吧?
按照楼主的看法是打不过就跑好了,远远的跑掉,以图后日再收复失地,但历史证明似乎宋最后还是被逼得跳崖亡国,西晋跑了定都江南,再没有恢复中原,唐朝皇 ......&&& &&&看来很多人很赞成死磕。
& && &希望你在那个时代也能这么想最好。
& && &当然别忘了还有万一磕不成这种可能。
& && &还有你说的崇祯死之前还给自己的女儿一剑也是不愿让其受辱,很好。
& && &可惜还是让太子跑了,
& && &不过这还不算可惜,
& && &可惜的崇祯的后人都给清庭用不是崇祯的后人名义给杀了。
泡网分: 22.069
注册: 2003年02月
原文由 小菜 发表
& && &看来很多人很赞成死磕。
& && &希望你在那个时代也能这么想最好。
& && &当然别忘了还有万一磕不成这种可能。
& && &还有你说的崇祯死之前还给自己的女儿一剑也是不愿让其受辱,很好。
& && &可惜还是让太子跑了,
& && &不过这还不算可惜,
& && &可惜的崇祯的后人都给清庭用不是崇祯的后人名义给杀了。 把国土丢了在世界上别的国家都是大罪,可在中国还是智慧了。
泡网分: 42.107
精华: 4帖子: 6962
注册: 2001年04月
原文由 小菜 发表
& &&&这个问题很复杂,说说我的看法。
& &&&钱穆认为如果继续打下去,宋军的战斗力能够增强,我转的帖子认为宋军没有打败金本钱。
& &&&南宋开局和金,其实都处在各自比较鼎盛的时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还没有如此情况下,一国能灭另外一国的情况出现。
& &&&况且金连续有几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出现,包括出了号 ......&&北部的平原放弃之后,游牧民族不强盛也强盛了。对了,菜哥还没告诉我看那个帖子呢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崇祯 南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