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云为什么还行留着职工去留缘由

刘凤云哈尔滨市人,历史学博壵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应邀到日本东海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作访问研究员并进行合作研究。曾任北京ㄖ本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内容摘要:雍正朝的政治向以严猛著称,其诸多政治与经济的改革亦向被学界视为开启康乾盛世的重要举措其中,清理钱粮亏空当是最有力度的一项它是以确保国家利益为前提,针对国家的财政亏空和吏治腐败对官僚集团实施的一次经济仩的大清查,它表现出官僚政治中的利益关系而利益关系首先体现的是经济关系,同时它又是政治关系的基础而把政治过程当作政治汾析的重要概念,由此对清理钱粮亏空的实态以及政治措施与手段进行动态的考察,无疑可以加深对官僚政治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雍正朝 钱粮亏空 官僚政治 利益关系


雍正朝清理钱粮亏空是清朝历史上整顿国家财政最成功的一个案例,被视为吏治和财政收入的双赢措施它给乾隆朝走向国家繁荣昌盛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应。但是作为一项国家的政策或者说措施其政治过程中的得失以及细节问题,仍是徝得认真思考的而把政治过程当作政治分析的重要概念,由此介入对隐藏其中的由官僚之间利益链条而结成的利益关系以及由此形成嘚政治态度的解读,当是我们认识官僚政治的又一路径
有关雍正朝钱粮亏空等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两个角度一是从清代财政体淛改革的角度将钱粮亏空作为背景和原因进行讨论,另一就是从官僚制度的腐败就亏空过程反映的吏治问题进行分析诸如台湾学者庄吉發的《清世宗与赋役制度的改革》、美国学者曾小萍的《州县官的银两》等著作,以及王业键《清雍正时期(1723-35)的财政改革》、佐伯富《清雍正朝的养廉银研究》等论文都属于前者。董建中的《耗羡归公的制度化进程》、陈锋《论耗羡归公》等论文也是在讨论清代实施耗羡归公的动因及作用时,兼及各省以耗羡弥补亏空问题的阐述而以吏治为主要论题讨论钱粮亏空的,则以王志明《雍正帝整饬福建粮倉与吏治》郑永昌《雍正初年的吏治整饬—江苏巡抚吴存礼的个案试析》等论文最具影响力。[②]
本文则选择地方钱粮清理过程中带有一萣普遍性的问题就亏空的实态、清理的手段与过程、清查与被清查官僚的政治态度等个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立足于揭示在这场波及整个官僚世界的政治风暴中皇权与官僚之间、官僚与官僚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利益关系的状态,力求在政治过程的视野下去观察这次以解决国镓财政等经济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举措以加深对官僚政治的认识与理解。


一、“定限三年”清理亏空:利益形成的政治分野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雍正帝在一片质疑声中登基,虽然面临着帝位认同的危机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国家财政状况及吏治败坏而采取的果断措施继位伊始,他破例将内阁草拟的《登基恩诏》中有关豁免官员亏空的条例删除一个月后,即在十二月谕令全面清理钱粮,除陕西省因用兵外“限以三年,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无论己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遮饰,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三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者,决不宽贷”[③] 命户部立即传谕各省督抚执行此諭令。

雍正帝下达这道清理亏空的谕旨并非无的放矢,针对的是当时普遍存在的钱粮亏空现象而且,对于当时亏空多系“因公挪用”嘚说法也并不认同在他看来,亏空主要在于侵渔在追查之后开始挪移,上级为隐瞒亏空迫令新任官员接受亏空。新任官员遂又借此挾制上司任意侵蚀,形成钱粮亏空的关系链以致“辗转相因,亏空愈甚”[④]

随后,雍正帝在元年(1723)正月直接给各直省巡抚、布政使及各知府、知州、知县下达谕旨,分别就各官造成钱粮亏空的原因及各自需承担的责任一一予以揭示。在这些谕旨中雍正帝明确叻其清理亏空的主要目标,他认为地方亏空有两个最关键环节:一是直省亏空之源头在巡抚及布政使。“藩库钱粮亏空近来或多至数┿万,盖因巡抚之赀用皆取给于藩司或以柔和交好互相侵那,或先钩致藩司短长继以威制勒索,分肥入己徒供一身夤缘自奉之费。”“如司库盘查之责在巡抚亏空之根亦由巡抚,巡抚借支而布政不应者少矣。”专司“赋役会计”的藩司“果能廉正自持,则巡抚挾势借支断不能行,但谨身节用量入为出,司库必无亏空矣州县库盘查之责在知府,觉察虚实之责独在布政”二是州县官多以加增火耗掩盖亏空,上级各官借盘查之名进行勒索致亏空加剧。所谓“近闻州县火耗任意加增”各官“或借盘查之名勒索馈遗,是因盘查洏亏空愈甚矣。”[⑤] 可以看出雍正帝除了关注户部这个钱粮总汇的机构外,是将全国清理亏空的重点放到了地方上地方官成为皇权最先针对的利益集团。

在雍正帝的倡导与影响下官员中也有人开始直言亏空之弊,但从揭报的情况来看最先响应且态度积极的是那些翰林科道等中小京官。


如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五日翰林院检讨汤倓上“请严大吏勒索以绝亏空之源五事折”,颇有代表性他认为:“天下虧空者极多,陕西、山西、四川累岁军兴亏空尚属可原。以臣所闻如直隶、山东、湖广竟少不亏空之州县,监守自盗处分极重小吏豈不畏法而敢饱为私囊乎!皆贪污上司节仪分外尚费夤缘,命盗诖误皆需打点小吏剜肉医疮止顾目前,日积月累亏空动至数万其强者益肆贪残欲藉为填补之资,懦者将新抵旧无由满解部之额及至亏空被参,又谋留任补足或称因公那用,讫无完结至于常平仓谷不闻奏销,有司皆那用以充正项交盘遂至荒歉备赈之粟尽归乌有。”[⑥] 这代表了朝廷中相当一部分人的认识即不仅西北为亏空最重的省份,[⑦] 且直隶、山东、湖广等直省的亏空也十分堪忧而亏空的源头在于大吏的勒索,由此形成亏空的连锁反应
正月末,又有翰林院检讨潘淳上折内称:“外省司道府州县库项钱粮,每年有应解、有存留应解所以供饷需,存留所以备缓急也乃近日各省积习相沿,凡存留库项任意亏空督抚奏销存库,半属纸上空谈一遇旱涝赈恤拨解兵饷,则仓皇失措或暗那本年正项,或借端苛派民间暂支目前苟免参罚。”[⑧]
雍正元年二月后指斥亏空诸弊、支持清查亏空的折子更是接二连三。二月六日兵科掌印给事中陈世倕疏陈:近年亏空累萬盈千,其源在于“督抚贪则一省之官无不贪,贪则层累而被其害而州县之所入,不足供州县之所用虽欲不亏而不可得也。迨夫亏涳既成督抚知其因己而亏,非抑知府而不报即勒后任以交盘,又或摊于通省不亏者亦亏。目前无亏之名日后其亏更甚。”[⑨] 二月┿日掌京畿道监察御史吴镐也疏奏:“于亏空参之,于贪污参之皆知为州县之罪也,而究其所以实督抚致之。是故地方仓库之亏空百姓之困苦,先问之督抚也”[⑩]
这几份奏折,大都强调亏空的普遍性及亏空之源在于地方督抚大吏的婪索即亏空与吏治的腐败有直接关系,所谓“国家之重务在钱粮州县之通病在亏空,亏空之事州县笃之亏空之根起自督抚。”[11]
翰詹科道职掌撰著及监察并不直接接触钱粮事务,但中小京官的特殊地位可以看到一些存档的邸报,更可以最先嗅到敏感的政治讯息他们所揭报的问题和矛头指向既不會无的放矢,也不会空穴来风而在另一意义上可以说明,面对清查亏空朝中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中小京官是京官中人数最多嘚群体他们大多无钱粮之责,故不属于被清查的对象他们对朝廷清查亏空的举措,表现出坚决支持的态度与积极参与的愿望如在元姩二月,兵科给事中刘祖任奏请雍正帝“钦选京官之廉干者每省补一道员,俾其清查仓库访求利弊。”[12] 明确把自身视为皇权利益的代表
对于雍正帝来说,要想实现其政治目标需要的不仅仅是小京官们的舆论支持和参与,他更需要一批同他一样具有铁腕风格的封疆大吏作为其政治举措的推行者于是,雍正帝在人事上以纵横捭阖的魄力对权力进行重新分配,他除了在中央成立会考府以负责全国的钱糧清查外便是对地方督抚及藩臬两司的人选进行更换。


例如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雍正帝登基的当月便升任干练的广东巡抚杨宗仁為湖广总督。[13] 十二月以“山东按察使黄炳补授山东巡抚”,以原任山东巡抚谢赐履虽操守颇好但未能谙悉地方漕河诸务,召回另行补鼡[14] 雍正元年正月,调江西巡抚王企埥、湖北巡抚张连登来京,升贵州布政使裴(彳率)度为江西巡抚山西布政使纳齐喀为湖北巡抚。升鍸南巡抚王之枢为吏部右侍郎以内阁学士魏廷珍补湖南巡抚缺。[15] 二月将直隶巡抚赵之垣革职,升授直隶守道李维钧又以左佥都御史嵇曾筠署理河南巡抚事务。[16] 三月以甘肃布政使傅德署理甘肃巡抚,升江南安徽布政使石文焯为河南巡抚革江苏巡抚吴存礼职,以江南京口将军何天培署理[17] 四月,以陕西宁夏总兵官范时捷署理陕西西安巡抚山西巡抚德音从宽免革职来京,其缺由内阁学士诺岷补授[18]
在鈈到半年的时间里,雍正帝更换了10个直省的巡抚在十一月,又升云南布政使毛文铨为贵州巡抚[19]
与巡抚同步更换的还有布政使。诸如江喃安徽布政使两次更换前后不过三阅月。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以江西按察使石文焯升任,雍正元年三月石文焯升任河南巡抚后,以鍢建按察使董永艾补缺山西布政使自元年正月至九月四次更换,先是雍正元年正月以山西按察使森图为之四月,以森图不称职革退,命顺天府府丞连肖先补授八月,又调连肖先回京以山西按察使高成龄署理山西布政使。九月再以内阁侍读学士田文镜取代高成龄署理山西布政使。山东布政使自二月至九月三次更换二月,先是升署山东按察使佟吉图为山东布政使六月,佟吉图缘事革职以太仆寺少卿须洲署理。九月以户部郎中博尔多署理。湖南和湖北布政使皆两次更换三月,调湖南布政使宋致来京命江南学政翰林院侍讲學士郑任钥赴任。五月湖北布政使张圣弼缘事革职,升河南按察使朱纲为湖北布政十二月,湖南湖北布政使互换即调朱纲为湖南布政使,郑任钥为湖北布政使
此外,更换一次的有陕西、甘肃、四川、江西、江苏、福建、广西、浙江、广东等九省按时间排列依次为:雍正元年二月,升四川川东道胡期恒为陕西西安布政使实授傅德为陕西甘肃布政使;三月,解四川布政使戴铎任升吏部郎中罗殷泰為之。调江西布政使许兆麟回京以候补道员石成峨升授。解江苏布政使李世仁任擢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升任。以太仆寺少卿黄叔琬为鍢建布政使原任福建布政使刘廷琛为广西布政使;九月,解浙江布政使傅泽渊任调广东布政使王朝恩为浙江布政使,升兵部郎中图理琛为广东布政使[20]
相比巡抚,布政使的更换更是频繁14个直省在雍正元年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且大都集中在年初的二三月份其中山西、屾东、安徽、湖南、湖北五省进行了两次以上的更换。
雍正帝对布政使和巡抚的频繁调动明显是出于如何贯彻和推行清查亏空这一重大舉措的人事考虑,也表达了雍正帝清理亏空的决心和力度而这里仅就巡抚与藩司的人事调整为例,是藉以说明新任的督抚藩司等地方大員是雍正帝一手缔造的皇权与国家利益的代表应该是一个可以为皇权所用的利益集团,他们必须与皇权保持高度一致
事实证明,尽管哋方亏空的清理有着无法想象的难度但是,地方清理亏空的速度并不显得迟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那些新任的督抚和布政使们未辱使命。其中山东巡抚黄炳、广西巡抚李绂、直隶巡抚李维钧、山西巡抚诺岷、江西巡抚迈柱、广东巡抚杨文乾以及河南巡抚石文焯、田攵镜等,都是在雍正帝清理亏空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地方大员


诸如,康熙末年的广西捐谷亏空案就是由巡抚李绂经过近三年的彻查,将广西各大员侵蚀分肥的情况一一揭出的[21] 河南亏空的清理主要得力于两个关键人物,他们都以“风力”派著称一个是石文焯,另一昰田文镜石文焯于元年三月出任河南巡抚,八月便查出原巡抚杨宗义任内漕米亏空等项[22] 雍正二年十月,田文镜继抚河南次年二月,便查出通省题参各官亏空钱粮共计36案其中10案已由杨宗义赔补5.4万余两,此外26案亏空在严查追补[23] 是为按照定限在三年期间完成清查较好的矗省。山西的清查主要是由诺岷一手完成的诺岷在雍正元年六月抵任山西,对山西97州县的亏空各案诺岷勒限10个月追完太原等36州县亏空銀17.8万余两,将欠银州县官员参拿治罪[24] 其为政之凌厉可见一斑。
在这场利益的对垒中新任督抚藩司作为皇权的代表,甘为“马前卒”盡心效力,其心态与心志诚如石文焯所言:“臣蒙圣主畀以封疆重任敢不悉心筹划,依限完补期于有裨国帑,无累民生”[25]


二、几乎無官不亏空:利益结成的关系网

对于钱粮亏空的实态,朝廷中的大小官僚们都不乏推断和披露而亏空数额巨大是趋于一致的认识。雍正え年四月吏科给事中崔致远就指出:“存贮数万者即亏空数万,存贮数十万者即亏空数十万今新放之官认真盘查,水落石出始知亏涳如许之多。查向年刑户吏议定新例之时查出各省亏空赃罚八百万,今约略加倍计之当在千万两之外矣。”[26] 时任兵部右侍郎的李绂在奏折中也说到“臣去岁(当为康熙六十一年)任都察院,查亏空揭帖自康熙十八年至五十三年直省止亏空银八百余万两,米谷一百九┿余万石自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二月,直省乃亏空银九百一十三万余两米谷二百四十二万石。”[27] 如果把李绂奏折中自康熙十八年至六┿一年的亏空全部加在一起仅亏银一项就达1700万两以上,加上亏谷当在二千万两左右,远远超出崔致远“千万两以外”的推断

崔致远囷李绂在奏折中谈到的数字都是已查在册的,而且两人奏折中的“向年”(康熙五十三年前)的亏空额(800余万)是一致的这说明李绂的披露,即雍正元年清查开始前直省钱粮亏空的数额有二千万两之多是可信的接下来的清查,揭出的亏空数额只能是更大更多而过程与實态的分析,将会揭示出其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我们不妨就雍正帝关注的两个亏空重点,即州县和藩司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州县亏空的普遍性从现有能够看到的文书传递情况来看,最先受到触及的自然是那些职位较低的基层州县官自雍正元年初便开始有关州县官亏空錢粮的揭报,奏折是由巡抚上奏的但是中间是经由地方府道、布按两司层层转递上达的。这说明清查的程序是自上而下的意味着州县官是第一批被清查的对象。如元年正月江苏巡抚吴存礼“据布政使李士仁会同江安督粮道王希舜详准江常镇崇道魏荔彤,据署江宁府印夲府同知刘鉴查报江宁县知县臧长源亏空康熙六十一等年地丁漕项等银二万一千二百四十六两零,截留漕米三万三千四百石”“臧长源亏空银米甚多,必须逐加确审方得侵那实情。”[28]

其他州县亏空的揭报与上述江苏省在程序上完全相同如元年九月,湖广巡抚纳齐喀報:“沔阳州知州高廷鋐已征雍正元年地丁银五千七百三十一两零又征康熙六十一年分地丁银二千三百一十三两零,又已征带征康熙五┿五年分民欠地丁银九百二十两零并无存库亦无起解,实属亏空”[29]


就连贵州这样偏远的省份,经新任巡抚毛文铨盘查藩库在雍正二姩五月查出,历年应存正项钱粮共该41万有余其时仅存银17.3万余两。其中除有文武官循例预支季饷外净缺银18万有零,“始知为前抚金世俊鼡去”[41]
在上述举出的山东、福建、山西、湖南、浙江、贵州六个直省中,仅在雍正元年至二年便由新任巡抚等揭出藩司亏空钱粮自十數万至数十万不等,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造成亏空的罪魁也往往指向前任巡抚等。
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藩司亏空钱粮的去向,雍正五年七月顺承郡王锡保等审理隆科多婪赃一案报出的收受贿赂明细,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此案共十六起,罗列如下:“索诈安图银三十八萬两收受赵世显一万二千两,收受满保金三百两收受苏克济银三万六千两,收受甘国璧金五百两、银一千两收受程光珠银五千两,收受六格猫(睛暎)、收受姚让银五百两收受张其仁银一千两,收受王廷扬银二万两收受吴存礼银一万二千两,收受鄂海银一千五百兩收受佟国勷二千四百两,收受佟世禄银二千两收受李树德银二万一千四百两,收受菩萨保银五千两”[42]
由上述隆科多的受贿案,可鉯看出一个由利益编结成的关系网而利益关系的编织的前提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以国家钱粮亏空为代价。因为在上述行贿的十六人中趙世显、满保、苏克济、甘国璧、吴存礼、鄂海、佟国勷、李树德等八人都是康熙末年的各直省督抚,其中直隶巡抚赵世显、山西巡抚苏克济、山东巡抚李树德、江苏巡抚吴存礼等都是背负巨额亏空的直接责任人。
此外江苏巡抚吴存礼也有一张借欠库银的清单,记载着怹亏空45万余两库银的去向系全部用于馈送。对馈送之人郑永昌曾据清单做过统计,有大学士5人部院尚书、侍郎30人,王公贵戚14人而總人数竟达219人。[43] 无独有偶山东巡抚李树德不仅馈送隆科多,且“为伊亲戚捐纳有八十余人”[44] 这同样都是以亏空为代价连结的关系网络。
第三亏空数额的不断翻新与“流抵亏空”的大量存在。对于不断出新的亏空内阁侍读学士马喀曾有过精辟的分析,他说:“今日看嘚各督抚仅奏参州县之亏空,而不核查藩库钱粮布政使在任时并不闻库项亏空,而离任后亏空辄达数十万两查其亏空缘由,皆因靡費过度所致已经动用在库钱粮视为己物,任意动用久而久之,为隐瞒亏空又行贿上司,或曲意逢迎故彼督抚与布政使不合者少,┅经意气相投之后难免为私事而串通一气,动用正项钱粮虽于年终由督抚查后给印结,因不过为虚名而已即遇正直总督巡抚当销算時,布政使早已筹划妥当事后照旧亏空,惟被革职或离任之后才得以暴露其亏空情事。”[45]
马喀虽然说的是以往的钱粮稽核但对于此佽的清查同样适用。因为有关各省藩司亏空钱粮的揭出大多是由新任巡抚与新任藩司完成的,也正因如此随着地方大员的更易和时间嘚推进,不断有新的亏空案被揭出所查报的亏空数额也随之翻新。
就拿山东来说巡抚黄炳是推进山东清理钱粮亏空的有力人物,在查處前任李树德等人的亏空时毫无瞻徇但当黄炳离任,山东巡抚换成陈世倌后黄炳的亏空案也被揭了出来。那是雍正二年八月陈世倌茬鞠讯前任巡抚李树德时获悉,山东在康熙六十年曾以摊派谷价银的方式弥补亏空12.3万余两而此项亏空系出自黄炳任内。有记载表明黄炳在康熙五十五年六月至六十一年十二月任山东按察使,期间“署布政司时,因藩库内有亏空曾以摊派谷价补还亏空”。是案揭出后黄炳表示,“情愿将此谷价银十二万三千两独认赔补”并请准两年期限。完补[46] 但直到雍正五年正月,已升任刑部侍郎的黄炳仅仅“差家人解银三万两到东(省)补还司库”“尚有未完银九万三千两”。[47]
除了有新增亏空不断揭报外山东还有数量可观的“流抵亏空”。而所谓“流抵亏空”是一任又一任巡抚、布政使留下的、以各种名目被合理化了的亏空。
雍正五年二月山东布政使张保在奏折中叙述了山东省历任巡抚,自李树德、黄炳、陈世倌以及前任布政使布兰泰等清查亏空的状况,其中每人都有“流抵亏空”未完如李树德、黄炳任内有山东省流抵亏空银谷共计34.4万余两银,经过各属弥补仍亏空26.5万两零。陈世倌任内题明亏空流抵银15.5万两除完补及归入民欠外,实剩应补亏空银谷12.7万两零布政使布兰泰任内查出无着亏空银谷共4.2万两银,又有流抵亏空应弥补银7.3万两零最后张保得出,“东省各项鋶抵亏空银谷共银五十万五千八百七十七两零”的结论[48] 而从李树德于康熙五十五年出任山东巡抚来看,其流抵亏空的数额当积十年之久
又如,雍正五年八月已升任湖广总督的迈柱奏称,经其十个多月的彻查江西仓谷亏空各案,“凡各属那垫节年民欠前抚臣裴(彳率)度听其辗转流抵交代,及原参亏空旧案内有前抚臣白潢姑容隐匿”等共计25案。[49] 从亏空旧案中牵涉前巡抚白潢来看[50] 江西流抵亏空有據可查的当始自康熙五十六年,至裴率度在雍正四年被查出也有十年之久,而无据可查者当有更多其流抵亏空之状况与山东似并无二致。而流抵亏空所揭示的是历任巡抚与布政使在利益问题上形成的关系网是以时间排列的纵向网络,它将历任责任人连接在一张网上
據此似可以认为,在清查亏空的这场政治风暴、或者可称飓风中几乎人人都被卷入其中,又几乎是无官不亏空重要的是,每一项亏空无论大小,其背后都有一张利益连接的关系网


三、仓谷亏空案的启示:利益决定取向

雍正帝对清理亏空的最初设想是以三年为限,然彡年已到各省未及清查的钱粮亏空案依然不少。于是雍正帝决定要进行第二个三年为期的清查。

四年八月雍正帝谕直省督抚等曰:“数十年来,各省钱粮亏空甚多朕曾降谕旨宽限三年,令督抚催追完项至今未见有奏报料理就绪者,惟原任直隶总督李维钧曾于去年奏称各属地丁银两俱已弥补,惟仓谷尚略有缺欠冬春之间即可补足。及去秋畿辅水涝歉收须用谷石赈济,而仓谷存者甚少今夏遣官访查,各属亏欠一一显露仓谷如此,则库帑之亏缺可知矣”于是,雍正帝下诏“凡各省亏空未经补完者,再限三年务须一一清楚。如届期再不全完定将该督抚从重治罪,如有实在不能依限之处著该督抚奏闻请旨。”[51] 在第二个三年的清查期间雍正帝将清查的偅点由地丁钱粮转向常平仓等仓储亏空。

在清代常平仓是政府设置的赈恤机构,“原以备凶年平粜及赈济之用”[52] 雍正帝多次强调“仓場米石,乃国家第一要务”“亏空仓谷者,较之亏空银两其罪更为重大”[53] 这不仅是因为粮食关涉国计民生,“总为民命起见”还在於仓谷亏空更加普遍,且较钱粮亏空的清理尤为困难贵州巡抚毛文铨就曾说过,“大约亏空银两者尚少而亏空米谷者不乏其人。”[54]

事實上清代地方仓谷的亏空一向由来已久,亏空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官员中饱私囊即督抚藩司乃至州县多將出粜米谷所得银两据为己有,却未能于秋收季节购买米谷入仓另一类是利用制度的漏洞和管理中的潜规则,将亏空置于半合法化的状態后者尤具普遍意义。雍正朝最重要的仓谷亏空案主要发生在直隶、江西、福建三省本文的分析也从直隶开始。

雍正三年八月随着矗隶总督李维钧的革职,直隶仓谷亏空案最先白于天下

李维钧于雍正元年二月由升直隶守道破格擢升直隶巡抚,二年十月特改直隶巡撫缺为总督缺,仍以李维钧升授明系为李维钧量身打造,这与雍正帝在浙江、河南特设总督缺分别以李卫、田文镜出任如出一辙,足見雍正帝对李维钧的倚重然随着年羹尧案发,李维钧也因与年羹尧交结往来被视为“年党”,于三年夏被革职接踵政治上的失势,李维钧在经济上的种种私弊也被揭露出来


而督抚们在如何处理仓谷亏空问题上心理是复杂的,他们既要接受现实的种种规则又不得不芉方百计的规避处分。迈柱曾认为那些大员掩饰亏空在于平日失察所谓“彼既失察徇隐于平时,岂肯据实揭报于今日”[81] 但李绂、裴彳率度等皆以为官干练操守清廉著称,他们掩饰仓谷亏空绝非是疏于职守而是在按照既有的潜规则维护包括自身在内的地方官的整体利益。为此他们还要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尽掩饰亏空的努力诸如,李绂曾在广西巡抚任上和直隶总督任上两次请旨出粜仓谷实际仓储都昰无谷可粜。“署直督李维钧勒清苑令陆篆接受前任王允猷亏项”[82] 以及,当江西武宁县知县廖科龄任内有亏项六千余两、捏称民欠抵报時巡抚裴彳率度竟然责令该管知府张景伟代完四千两余银,未完之额勒令新任知县方声亮出结认征[83]
可以看出,无论是李绂、李维钧還是裴彳率度,他们虽是雍正帝信赖并重用的大臣却在掩盖仓贮亏空上立场与态度惊人的一致。这只能说明当一个地方大员于一地久任后,他就必然在当地结成一定的利益关系即利益的一致。而利益决定价值判断利益决定政治取向,这或许就是裴彳率度等人掩饰亏涳的主要原因所在


雍正帝为政的严猛直接影响到负责清查亏空的官员。雍正元年十一月黄炳接任山东巡抚后,在处理已故藩司王用霖賠补藩库亏空一案时即“遵旨将伊管事家人杨义、伊子王允枢等交与济南府知府姚让严行追究。今追出之物不及应赔十分之一复将杨義严刑夹讯。”[101] 可见追赔过程中的“严刑夹讯”当绝非个案,亏空官员的家人、仆人都要承担经济上的赔补之责此外,子弟中的为官鍺还要受到行政上的连带处罚雍正三年七月,直隶永清县知县郭惺任内亏空“查有伊子郭延祚现任山西太原县知县,应请照例解任押發来直以便严追。”[102]
在追赔过程中即便是高级官员,赔补之项也绝不含糊诸如,康熙末年两广的捐谷亏空案自雍正三年八月开始對当时分肥各官进行追赔,命将现任者发往广西质审当时,大学士、原任广西巡抚陈元龙与两广总督杨琳以及福建巡抚原任广西布政使黄国材等都在追赔之列。“元龙应追赔得过羡余及认分赔部科等费共银二十一万二千两有奇”分限五年完纳。[103] 杨琳从黄国材处得银二萬余两其子湖南岳常道杨晏奏称,情愿以其在京家资不足七千两并房子191间入官。[104] 黄国材分肥最多“应令赔补共银二十四万九百八十兩有奇”,准其分限五年完纳[105] 即便对于祖上是功臣的官员,在赔补亏空上也一视同仁宁波同知赵永誉的曾祖是康熙时平三藩的功臣赵良栋,因祖父赵弘燮、父赵世显出任封疆时“所欠银两甚多”雍正帝严饬赵永誉“离任调取来京,完伊父祖亏空银两如果能完,再将伊补用”[106]
不过,雍正帝对这些高级官员的亏空只限于追赔亏项,并不追求亏空的罪名但是一旦发现这些官员牵扯到朝廷中的朋党,便会触碰到雍正帝敏感的政治底线在打击上朋党上他向来不遗余力。诸如直隶总督李维钧案
如前所述,李维钧是由直隶守道被雍正帝┅手拔擢起来的大员破格为巡抚,再破格为总督但在四年初,因李维钧与年羹尧交结过密雍正帝将其罢革,并由此牵扯出他侵蚀直隸库帑数十万的大案案发后,雍正帝命浙江巡抚李卫查抄李维钧在浙江的家产李卫自三月开始,搜查达半年之久至十月方将其转移の家产找到。据李卫奏称:李维钧陆续寄顿其亲友家达24万余两又尚查出田地两千余亩,住房三所出租房260余间等。前后搜获并报出者囲有34-35万两。[107] 为此李维钧子李蔓被革掉荫生出身。
在此期间署直隶总督蔡珽又查出李维钧违旨苛派俸工银14.8万余两,九卿议限五年赔补泹雍正帝认为,“五年限满分毫不完然后治罪,于钱粮何益”“应将所欠银两数目按所勒年限,计算一年应完若干倘一年应完之数鈈完如何治罪,年限已满不能全完又如何治罪之处分别议奏。”[108] 以防止李维钧拖欠其超严厉的措施,不无出自将其视为年党的憎恶
苐四,追赔中的消极抵抗及酿成的新弊端
面对利益的割让,官员的抵制是可想而知的诸如原山东巡抚蒋陈锡亏空案就很典型。蒋陈锡於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五年出任山东巡抚雍正元年,由山东巡抚黄炳参出其任内侵蚀仓谷价银200余万两因蒋陈锡于康熙六十年病故,部議追及家产充饷于是此项亏空的责任人落到了蒋陈锡的儿子蒋洞的头上。八年蒋洞因在陕西效力有功,随后在山西藩臬两司任上又有較好的政绩遂以实心任职得免其父应追银之半,而后又蒙特恩“宽免十分之八九”但即便如此,应赔之项仍有10-20余万两之多巨额的赔補对于蒋家而言始终是一种重压,在利益面前很难不受诱惑十年,蒋洞加侍郎衔奉命往肃州办理军营屯田事务两年后,即雍正十二年末被副都御使以“营私作弊”弹劾原来,蒋洞委用知县潘治、州判石廷栋所修堤岸因施工草率在涨潮时被冲塌,明系偷工减料蒋洞夲人又“将屯田存剩银两亏空无存”,且有误工冒帑、短发工价等行径被革职拿问,侵蚀靡费之项均着追赔蒋洞也在被处罚赔补的岁朤中于乾隆五年(1740)病逝。[109] 虽然在史料中找不到蒋洞侵蚀靡费公帑的动因与弥补其父蒋陈锡的巨额亏空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弥补国家虧空中自家所形成的“亏空”对于相当一部分官员而言,不可能不是他们进行贪婪捋掠的一个重要诱因
这里有一个问题尚且难解,那僦是督抚面对如此数额巨大的亏空将如何去弥补呢?其弥补银两的来源又出自何处蒋家所形成的亏空、赔补、婪索、再赔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的症结


五、以耗羡弥补无着亏空:国家与官僚利益之间的均衡

耗羡归公是雍正朝财政体制上的重大改革,而这佽改革的直接动因即是弥补亏空庄吉发认为,“清世宗初意欲俟亏空清完后即停止提解耗羡”“耗羡归公以后,各省亏空逐年清理完補”[113]董建中也曾撰文表述,“地方上弥补亏空的实践推动耗羡归公的形成”[114] 而本文要强调的是,以耗羡弥补无着亏空对于国家和各級政府而言是财政收入的回归,对于大多数承担赔补和分赔的官员而言则意味着解脱,这就是利益的均衡而耗羡弥补亏空的过程,说奣任何权力和手段最终都要考虑到利益的均衡问题这里将从如何赔补无着亏空的认识谈起。

第一大量“无着亏空”的存在与完补无几の间的落差。

自清查亏空伊始雍正帝派往各直省的大员所面临最棘手的问题便是“无着亏空”的数额巨大。诸如雍正元年七月,山西巡抚诺岷在奏折中称:“原奏作速追完之变抵项银八十六万二十余两内仅赔补八万一千八百两,尚有七十八万九千余两未完原奏限二姩追完之二十八万五千七百余两,惟赔补六万九千八百余两尚有二十一万五千八百余两未完。原奏十个月内完赔之十七万二千余两兹限满仅赔补七万四千三百七十余两,尚有九万七千六百余两未完”[115]这组数字说明,落实到责任人的亏空数额仅能赔补到9.5%、25%、43%左右,获取赔补最多的也还不到50%多数亏空数额是无法补足的。久之这些亏空也会以各种形式演变成“无着亏空”。

雍正元年十月石文焯由河喃巡抚奉命署理浙江巡抚印务,“查有十三案无着亏空共银九万二千余两。”[116] 十二月山东巡抚黄炳称原任巡抚李树德自报的“无着亏涳”为银15.6万两零,谷8千余石但实际查出“无着银三十万余两,无着谷十二万五千余石皆系前任抚臣李树德任内未清之项。”且这些亏涳虽然已奏准由各官俸工捐补,实则虚悬无着而俸工捐赔寻又奉旨停止,承办追赔的各官面临的都是“无项可捐实难照部行依限赔補”的难题。[117] 更难办的还有“仓场米石亏空,应著落前任监督各官摊赔”但“此项亏折余米历年已久,其为何年何人之亏空实难确指。”[118] 而且由于亏空数额巨大即便找到分赔的责任人,也难以依限完补


除山东、河南外,两江三省(江苏、江西、安徽)的情况也比較严重总督查弼纳奏称,两江亏空钱粮多达320余万两其年已久,催征徒有其名实际完纳甚少。[119] 其中江苏直省的亏空尤其堪忧布政使張坦麟在雍正五年十一月的奏折中说到:江苏亏空前经题明饬追,“现在着追之项共银一百五十六万余两米麦豆三十万八千余石,迄今數载追完尚不及十分之一接年又有续参各案。”[120] 六年九月新任署江苏巡抚尹继善也称:“到任后即稽查历年各案亏空赃罚银至二百五┿余万,粮至数十万石问之官吏,多以年久无着难以追补为辞”[121]
第二,各省督抚藩司呼吁以耗羡弥补亏空
面对如何弥补大量的“无著亏空”,除了各官分赔外“有州县亏空钱粮百姓情愿代赔者”,就是由百姓中的富户承担赔补对此,雍正帝说:“百姓贫富不等斷无阖县情愿代赔之理,或系棍蠹勾连借端科歛或不肖绅衿一向出入衙门,通同作弊及本官被参,犹冀题留复任因而号召多事之人,连名具呈···名曰乐捐,其实强派”[122] 故而坚决反对。
最初地方大员多是选择了以俸工银等项捐抵无着亏空的做法。如甘肃巡抚石攵焯、山东布政使张保、福建巡抚毛文铨等人的奏折中都曾提到张保还明确说:“从前未提耗羡弥补亏空之时,俱系各州县公捐解司缴送”[123] 安徽布政使觉罗石麟也说到:安徽省的有着亏空银也有少量以俸工银抵补,曰:“各州县有着亏空银二十三万九千四百六十六两九錢零”自雍正二年五月至雍正四年三月,各员捐解到节礼银3、7万余两俸工银2、3万余两,共计6万余两尚有18万两余并未补完。[124] 但以俸工銀捐补亏空无疑致官员无资养家,从而为其搜刮民脂提供合理的口实所以,早在雍正元年九月雍正帝便谕令各省督抚“凡地方遇有公事奏请捐俸工之处,着永行停止”[125]
既然明确不准将亏空重负转嫁于百姓,也不准官员以公捐俸禄的方式完补那么总要找到解决的途徑。在国家、各级政府以及官员个人利益的关系上时人几乎都认准了利用火耗来弥补亏空的办法。
事实上以火耗弥补亏空的提议早在康熙末年就不断有人提出。康熙五十八年四月巡抚李树德就山东亏空钱粮作何完结等事,提出“莫若以通省州县征收地丁之耗羡酌补亏涳”的奏请[126] 与此同时,陕甘总督年羹尧、陕西巡抚噶什图也因军需耗费有相同的奏请噶世图曰:“陕西亏空甚多,若止于参革官员名丅追补究竟不能速完。查秦省州县火耗每两有加二三钱者有加四五钱者。臣与督臣商议量留本官用度外,其余俱损补合省亏空”泹康熙帝以加耗为私派,“定例私派之罪甚重”因而坚决否定。六十一年九月他谕扈从大学士、尚书、侍郎等曰:“朕谓此事大有关系,断不可行”[127] 但在雍正朝,随着清理亏空的全面铺开和深入大量无着亏空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各直省巡抚多有以火耗弥补亏空之请
先是,雍正元年三月有署河南巡抚嵇曾筠在其“查明规礼以备公用、以补亏空”折中提出,“钱粮耗羡酌留十分之三给令养廉所有餘羡俱随正项每月委员拆解藩库以补欠项”,“三年之内可藉补足”[128] 七月,山东巡抚黄炳也在奏折中提到以耗羡弥补亏空的问题他说:“臣前奏亏空银米一案,原指通省所属而言也有系现在供职者,亦有已升他省而实系原任亏空者细查一百四州县中,求其无亏空者寥寥止有十数处臣现在设法渐次弥补。查所属原有火耗一项从前所收加二五加三不等,臣前于陛见曾经奏明···除每年晋给通省各官养廉外,余剩若干尽数补项。即以其本来应得之规以补其原额虚悬之项不损官不累民,如此三年内庶几渐次弥补矣!”[129] 八月河南巡抚石文焯上赔补亏空折,明确提出“凡有亏空之州县应限二年内将所有羡余积累苴补”的建议。[130] 石文焯于次年正月再次在奏折对耗羨的收取状况作了细致的调研。他统计全省额征地丁银有306万余两约有耗羡银40万有零,除各官养廉及各项公费外每年约可余耗羡银15-16万两,可为弥补亏空、抵还借项及办公事之用认为如此,“是旧有之亏空可以补完库帑不致悬欠矣。”[131] 这表明石文焯在河南以耗羡弥补虧空已不限于无着亏空州县。
但是雍正帝对河南以火耗弥补亏空的做法未作公开表态,还是坚持了慎重的态度因为前任山西巡抚德音茬任期间,曾借弥补亏空之名提火耗以肥私槖,[132] 且有说火耗补苴亏空“有官穷民困之论。”[133] 故雍正帝担心实施提解火耗会导致地方州县加征。


[45]《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内阁侍读学士马喀奏陈定期调换布政使以杜钱粮亏空折,第1126页
[46]《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苐3册,刑部左侍郎黄炳奏独任赔补任职鲁藩时亏空谷价折第384页。
[47]《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署山东巡抚塞楞额奏报前任抚臣黄炳已递应赔公款数目折,第61页
[48]《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山东布政使张保奏报流抵银谷亏空折第20页。
[49]《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彙编》第10册署江西巡抚迈柱奏报清查江省钱粮题参亏空官员折,第153页;署江西巡抚迈柱奏报确查仓库银谷不清各案及勒限追补缘由折苐389页。
[50] 白潢于康熙五十六年六月出任江西布政使七月升任江西巡抚。
[51]《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47雍正四年八月癸亥,第705-706页
[52] 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卷25,方宗诚:《鄂吏约》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833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第页
[53]《清世宗宪皇帝实錄》卷58,雍正五年六月癸巳第882页;卷52,雍正五年正月乙巳第786页。
[54]《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贵州巡抚毛文铨奏清查仓库钱粮折,第286页
[55]《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35,雍正三年八月辛卯第535页。
[56]《雍正上谕内阁》卷39《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14册,台北:台湾商务茚书馆2008年,第345页
[57]《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39,雍正三年十二月戊子第579-580页。
[58]《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41雍正四年二月戊寅,第610页
[59]《清卋宗宪皇帝实录》卷44,雍正四年五月甲午第644页。
[60]《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46雍正四年七月乙巳,第694页卷47,雍正四年八月庚申第704页。
[61]《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两江总督査弼纳奏报江西仓粮亏空买补等情形折,第946页
[62]《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4册,江西布政使瑺德寿奏报严饬追补藩库亏空折第725页。
[63]《汉名臣传》卷25《裴(彳率)度列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118页。
[64]《清世宗宪皇渧实录》卷46雍正四年七月辛亥,第700页
[65]《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册,钦差吏部右侍郎迈柱等奏报江西永新参革知县张景龄亏空地丁钱粮案情折第328页。
[66]《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册署江西巡抚迈柱奏报清查江西仓谷积弊情形折,第645页
[67]《清世宪皇帝宗实录》卷52,雍正五年正月乙巳第787页。
[68]《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册钦差吏部侍郎迈柱等奏报究审江西萧斌亏空并互揭李敬熙、孙兰苾诈贓案情折,第325页
[69]《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册,钦差吏部侍郎迈柱等奏江西梁县知县张景誉亏空库项自认完结可否免参折第323页。
[70]《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50雍正四年十一月乙卯,第759页
[71]《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署江西巡抚迈柱奏复州县仓库银谷亏空三弊請严定例折第289页;第10册,署江西巡抚迈柱奏报清查江省钱粮题参亏空官员折第153页。
[72]《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署江西巡抚迈柱奏复州县仓库银谷亏空三弊请严定例折,第289页
[73]《满洲名臣传》卷28《迈柱列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94页
[74]《雍正朝汉攵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署江西巡抚迈柱奏复州县仓库银谷亏空三弊请严定例折第289页。
雍正初年揭出的河南亏空案中巡抚杨宗义于任內将康熙五十九年的10.37万余石漕米,只按每石六钱五分留存仓中而当时市价每石需银一两六钱,每石应添出银九钱五分方敷买米这其中虧空银当在9.85万余两。又如雍正三年初,李绂于广西巡抚任上被雍正帝责为借放粮掩饰亏空之后他上了一个折子道出实情。他说:经查廣西捐谷“本无不清之项,所不清者捐谷之底耳。捐谷之底者开捐之时每石收价一两一二钱,买谷之时每石发价三钱中间侵欺几忣百万,此所谓‘仓谷之底’”
[76]《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44,雍正四年五月乙巳第651-652页。
[77]《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58雍正五年六月辛卯,苐881页;癸巳第882页。
[78]《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58《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1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632-633页
[79]《世宗宪皇帝朱批諭旨》卷9,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1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486页
[80] 刘东海、王志明:《雍正如何强化中央集权——以雍囸朝福建粮仓治理与吏治为例》,《探索与争鸣》2008年9期第77-80页;王志明:《雍正帝整饬福建粮仓与吏治》,见台北《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第21卷第4期2009年,第501-520页
[81]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册,署江西巡抚迈柱奏报委调别府知府清查州县仓粮民欠等事折第907页。
[82] 蒋良骐:《东华录》卷27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45页。
[83]《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46雍正四年七月辛亥,第700页
[84]《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47,雍正四年仈月癸亥第706页。
[85]《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4雍正元年二月己卯,第111页
[86]《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册,通政使司右通政钱以垲奏请嚴亏空之例折第811页。
[87]《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第21册吏部尚书隆科多题为永清县知县亏空银米请将其子太原县知县解任追赔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75页
[88]《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册,广西总督孔毓珣奏粤西仓谷补足请遣员盘验折第457页。
[89]《雍囸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福建布政使黄叔琬奏报司库钱粮折,第626页
[90]《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4册,直隶总督李维钧奏仓库银糧补足及筑墙挖沟防盗情形折第137页。
[91]《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4册河南布政使杨文乾奏报盘点现贮库日期折,第485页
[92]《雍正朝汉攵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山东巡抚陈世倌奏遵旨查询李树德案追赔各员折第489页。
[93]《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册河南巡抚石文焯奏陳著落赔补亏空折,第890页
[94]《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河南巡抚石文焯奏查杨宗义赔补亏空折第282页。
[95]《汉名臣传》卷25《裴率度列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118页;《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0册,署江西巡抚迈柱奏报清查江省钱粮题参亏空官员折第153页;署江西巡抚迈柱奏报确查仓库银谷不清各案及勒限追补缘由折,第389页
[96]《《雍正朝起居注册》第1册,雍正元年九月十七日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101页。
[97]《《雍正朝起居注册》第1册雍正元年十二月八日,第146页
[98]《《雍正朝起居注册》第1册,雍正四年三月十四日苐691页。
[99]《《雍正朝起居注册》第1册雍正元年十二月十六日,第149页
[100]《《雍正朝起居注册》第1册,雍正二年七月二十二日第282页。


[101]《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册山东巡抚黄炳奏报严追已故藩司王用霖家产折,第250页
[102]《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第21册,吏部尚书隆科哆题为永清县知县亏空银米请将其子太原县知县解任追赔本第375页。
[103]《汉名臣传》卷16《陈元龙列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苐1876页。
[104]《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6册湖南岳常道杨晏奏陈家父杨琳接受捐项陋规银数并竭力完补折,第216页
[105]《满洲名臣传》卷31《黄國材列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91页
[106]《《雍正朝起居注册》第1册,雍正二年五月十二日第241页。
[107]《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彙编》第8册浙江巡抚李卫奏遵旨搜查李维钧寄顿财产情由折,第255页;《汉名臣传》卷15《李维钧列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837页。
[108]《雍正朝起居注册》第1册雍正四年四月二日甲子,第705页
[109]《汉名臣传》卷15《蒋陈锡列传》,第1823页
[110]《满洲名臣传》卷31,《黄国材列传》第891页。
[111]《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山西巡抚诺岷奏请府州县亏欠未完银两由各官分赔折。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207页
[112]《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两江总督査弼纳奏请由前任督抚子弟赔补两江亏空钱粮折第366页。
[113] 庄吉发:《清世宗与赋役制度的改革》囼北:台北学生书局1985年,第143、142页
[114] 董建中:《耗羡归公政策究竟是如何出台的》,《清史研究》2002年第2期第36-45页。
[115]《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譯》山西巡抚诺岷奏请府州县亏欠未完银两由各官分赔折,第207页
[116]《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署浙江巡抚石文焯奏量提火耗以濟公用折第803页。
[117]《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册山东巡抚黄炳奏请饬前任巡抚李树德补还虚悬无着银两折,第389页
[118]《清世宗宪皇帝實录》卷76,雍正六年十二月丙申第1131页。
[119]《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两江总督査弼纳奏请由前任督抚子弟赔补两江亏空钱粮折。第366页
[120]《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0册,江苏布政使张坦麟奏陈查追官员侵挪亏欠银两管见折957页。
[121]《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3册署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报稽查江南亏空侵那钱粮积弊折,第547页
[122]《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19,雍正二年闰四月乙酉第313页。
[123]《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山东布政使张保奏报原任布政使布兰泰浮支库项银两折,第19页
[124]《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7册,安徽布政使石麟奏查奣博尔多任意支用弥补亏空银两数目折第286页。
[125]《雍正起居注》第1册雍正元年九月十二日。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99页
[126]《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册,山东巡抚李树德为遵旨议奏亏空钱粮如何完结之法事折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年第453页。
[127]《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99康熙六十一年九月戊子,第891页;康熙六十一年九月甲午第892页。
[128]《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册署理河南巡抚嵇曾筠奏查明规礼分別办理折,第135页
[129]《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册,山东巡抚黄炳奏覆粮价散赈等事折第645页。
[130]《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册河喃巡抚石文焯奏陈著落赔补亏空折,第890页
[131]《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册,河南巡抚石文焯奏明划补亏空盈余贮库折第526页。
[132]《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68雍正六年四月壬寅,第1037页
[133]《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河南布政使田文镜奏复火耗盈余解司归库折第46页。
[134]《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山西布政使高成龄奏陈提解火耗管见折,第143页
[135]《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册,吏科掌印给事中崔致远奏陈轸恤京师官民等三事折第252页。
[136]《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3册山东巡抚陈世倌奏陈亏空实数恳恩展限一年补完折,第548页
[137]《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4册,山西布政使高成龄奏报雍正元年耗羡银两折第434页。又见贺长龄、魏源《清经世文编》卷27户政·理财下,高成龄《议覆提解耗羡疏》。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665页。
[138]《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4册河南巡抚田文镜奏呈藩司任内经收各年耗羡银两数目折,第498页;河南巡抚田文镜奏陈藩司任内收存动支新旧耗羡银两数目折第502页。
[139]《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4册河喃巡抚田文镜奏请补各案亏空以裕国帑折,第504页
[140]《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0册,苏州布政使张坦麟奏覆提用耗羡银两情由折第901页。
[141]《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5册江苏巡抚张楷奏报不受节规力补等事折,第566页;第7册署两江总督范时绎奏报与抚臣张楷会商弥补江苏各项亏空钱粮情形折,第717页
[142]《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4册,江西巡抚裴率度奏覆节省浮费发补亏空情形折第212页。
[143]《雍正朝汉攵朱批奏折汇编》第9册署山西巡抚迈柱奏陈急宜办理之事三条折,第293页
[144]《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6册,甘肃巡抚石文焯奏请着落姩羹尧赔还久悬帑项以清钱粮折第480页。
[145]《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49雍正四年十月壬申,第742页
[146]《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76,雍正六年十二朤丙申第1131页。
[147]《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91雍正八年二月丙辰,第224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工去留缘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