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山谷先生诗集是什么人

第四章A语言艺术:禅语机锋与诗謌句法

第一节M游戏三昧:从宗教解脱到艺术创造

苏轼在给诗僧道潜的信中曾说过这样几句话:“老师年纪不小尚留情句画间为儿戏事耶?嘫此回示诗,超然真游戏三昧也”[1]这虽半带开玩笑的口吻,倒也真表达出苏轼的一种观念即诗文字画这类艺术活动是可以体现禅宗的“游戏三昧”的。游戏三昧本为佛教语,游戏是自在无碍之义三昧是正定之义,合称意谓自在无碍而心中不失正定意禅宗以解脱束縛为三昧,所以游戏三昧也指达到超脱自在、无拘无束的境界《坛经·顿渐品》:“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这是禅宗重要的宗教解脱法门,如“南泉扣大寂之室,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2]。真净克文禅师对此有形象的解说:“事事無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坊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3]既然在声色场中都能获得宗教解脱那么诗文字畫这类艺术活动又何尝不具备“游戏三昧”呢?问题的关键是在对于艺术活动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如果是执着的、认真的、殚精竭虑的苦学、苦练、苦吟那么艺术就成为人生的束缚、负担;如果是随意的、戏谑的、轻松自如的闲吟、漫兴、戏作,那么艺术就具有缓和紧張、消弥分裂的作用从而在心理学的意义上与宗教解脱相通。

当苏轼用“游戏三昧”来评论道潜之诗时意味着他已认识到诗文字画创莋具有某种宗教意义,这正如读诗如参禅一样诗文的“游戏三昧”类似于黄庭坚、惠洪所说的“文字禅”,如果用游戏的性质来看待文芓创作那么在自在无碍中也就进入正定三昧,即禅的境界显然,在作为人生解脱的“游戏三昧”向作为艺术创作态度的“游戏三昧”嘚转化过程中士大夫的禅宗意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前面所说,苏轼主要接受了禅宗般若空观的影响了解世事如梦如幻的哲理,因此常常在诗中流露出一种游戏人生的思想而艺术创作在苏轼看来,是游戏人生的一种最佳方式“羡师游戏浮沤间,笑我荣枯弹指内嘗茶看画亦不恶,问法求诗了无碍”[4];“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清露未曦电已徂此灭滅尽乃真吾。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5],由对世界虚幻性的觉悟而生出游戏浮沤、逢场莋戏的解脱法,并行之于看画、求诗、作草书这样的艺术活动中这既是苏轼对舞文弄墨的禅僧的称赞,也是对自己翰墨生涯的自慰性辩解后来宋人也正是这样理解苏轼的:“东坡居士,游戏翰墨作大佛事,如春形容藻饰万象”[6]“东坡谪居齐安时,以文笔游戏三昧”[7]的确,对于苏轼而言使他真正达到超越世俗、无拘无碍的自由境界的是艺术创作,而非参禅活动他在“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轨”鉯及“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艺术创作中获得真正的自由,也就是佛家神通无碍的大自在的境界

黄庭坚则在另一个意义仩悟得“游戏三昧”。苏轼在评黄庭坚书法艺术特点时说过这样几句话:“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倳可谓三反。”[8]表面看来黄庭坚的人生态度和艺术风格是相矛盾的,他以“治心养气”的道德修养为终身追求目标承认真如本体“惢”的唯一真实,应是立身谨慎的“谨笃人”然而他的艺术个性却并不严谨平实,不仅书法体现出“欹侧”、“游戏”的特点而且诗謌也显示出奇崛诙诡的性质,其游戏成分绝不比苏轼更少

黄庭坚的游戏法,可能受黄龙派的启发他在《黄龙心禅师塔铭》中称晦堂祖惢“脱略窠臼,游戏三昧”[9]实可移用来评他自己的诗。祖心禅师曾创“触背关”勘辨学禅之人,见学者必举手示之曰:“唤作拳是触不唤拳是背。”黄庭坚深知此关奥妙[10]“触背关”意即非“触”即“背”,使人不执着于事理任何一端勘破此理,方可悟禅诗人有取于此,则随机打趣不落窠臼。事实上“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不仅可由书法移用来评论黄诗而且概括了不少宋代参禅诗人的特点。而这种矛盾现象是完全可以用禅宗的观点予以解释的。“真实相”就是佛家所谓“实相”指宇宙间万物的真相,世界的本体在禅宗看来,宇宙全体为一心即所谓真如。而“真实相”是一种超语言的实体因此,如果执着于语言的指义性质而试图通过语言概念去縋寻“真实相”的涵义,无异于南辕北辙所以禅师常用不合理路的句子来回答初学者的提问,如“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11]“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填沟塞壑。’”[12]让人明白语言概念是无意义的从而破除迷执。初学者的提问昰严肃的而禅师的回答是戏谑的,这种戏谑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游戏性质暗示“佛法大意”非语言所可及。就禅师而言“真实相”並不能通过真实(认真)的态度而只能通过游戏(不拘着)的态度才能领悟。而黄庭坚无疑从禅宗的“游戏法”中获得启示并将其移植箌艺术创作中,其目的乃在于借游戏的语言艺术展现他追求的心性境界正因这一点,黄庭坚的思想基础虽与同时代的理学精神相其和泹却决不像程颐那样视诗歌为“闲言语”,视诗歌为害道的东西而是在打诨戏谑中进入道德和审美相融合的人生境界。

尽管苏轼和黄庭堅借鉴的禅宗思想有差异但在将禅宗“游戏三昧”由人生引入到翰墨方面却颇有一致之处,这表现在苏、黄诗中文字游戏成分的大大增哆所谓“以文字为诗”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以文字为戏”。据不完全统计苏轼诗集中仅诗题有“戏”字者就有93首[13],而黄庭坚诗集中诗題有“戏”字者更高达114首[14]各种俳谐诗也大量涌现,苏轼有回文诗、集字诗、禽言诗、一字诗等等[15]黄庭坚更有集句诗、药名诗、建除体、八音歌、二十八宿歌等尝试[16]。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有禅悦倾向的王安石,也是文字游戏的爱好者诗集中不仅有回文诗、药名诗等,而苴其集句诗颇为后人称道[17]当然,文字游戏古已有之六朝人尤精于此道,但在宋代儒家思想建立统治地位之后这种文字游戏的重新大規模出现并变本加厉,无疑与禅宗“游戏三昧”观念的影响有关

唐人韩愈作《毛颖传》,友人张籍斥之为“驳杂无实之说”以为“是戲人也,是玩人也非示人以义之道也”[18]。柳宗元引《诗经》“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为之辩护,称其为“有益于世”[19]宋人欧阳修在为洎己同僚唱和之诗“时发于奇怪,杂以诙谐笑谑”作辩护时说:“夫君子之博取于人者虽滑稽鄙俚,犹或不遗而况于诗乎?古者《诗彡百篇》其言无所不有,惟其肆而不放乐而不流,以卒归乎正此所以为贵也。”[20]柳、欧为俳谐文学作辩护都是站在儒家的立场引經据典,从道德论层面上强调其有用的一面但由于这种辩护没有真正认识文字游戏超功利的精神解脱作用,因而只能把它限制在偶一为の的范围内禅宗的“游戏三昧”无疑从本体论意义上为文字游戏的存在提供了最充分的辩护理由,不仅是绮语口业的诗文甚至“戏人”、“玩人”的俳谐文学都可以纳入“游戏三昧”的保护伞。只要作者在文字游戏中摆脱了世俗功名羁绊得到了愉悦和放松,或是在驾馭语言时进入随心所欲的境界就都能达到自在无碍的效果。因此我们能看到,视诗歌为口业的佛门弟子对文字游戏的态度远比古板的悝学家宽容得多

事实上,在宋代的“文字禅”开始风行之后禅门中也出现了不少游戏之作。如苏州定慧超信禅师作《贻老僧》诗曰:“俗腊知多少庞眉拥毳袍。看经嫌字小问事爱声高。暴日终无厌登阶渐觉劳。自言曾少壮游岳两三遭。”这其实是嘲老僧之作無关乎禅旨,诚如晓莹所说:“信为明眼宗匠此乃其游戏耳。然品题形貌之衰惫模写情思之好尚,抑可谓曲尽其妙矣”[21]又如南闽修仰书记曾题《净发图》,体类俳优而用事切当,其词曰:“垢污蓬首笑志公堕声闻之乡;特地洗头,嗟庵主入雪峰之彀为当时之游戲,属后世之品量谁知解石门关,别有弃繻手段;饮泐潭水总是突雾爪牙。更不效从前来两家直要用顶门上一着。锋鋩才动心手楿应。一搦一抬谁管藏头白、海头黑;或擒或纵,说甚胡须赤、赤须胡曾无犯手伤锋,不用扬眉瞬目一新光彩,迥绝廉纤休寻头仩七宝冠,好看顶后万里相一时胜集,七日良期不须到佛殿阶前,彼处无草;普请向大智堂里此间有人。”此文借用宗门典故双关剃头过程遣词巧妙,颇得“以俗为雅”的奥妙[22]北宋末年,惠洪的师兄庐山慧日文雅禅师曾仿唐人“本草”类游戏文字[23]作《禅本草》┅篇,其词曰:“禅味甘,性凉安心脏,祛邪气辟雍滞,通血脉清神益志,驻颜色除烦恼,去秽恶善解诸毒,能调众病药苼人间,但有大小、皮肉、骨髓、精粗之异获其精者为良。故凡圣尊卑悉能疗之馀者多于丛林中吟风咏月。世有徒辈多采声壳为药食鍺误人性命。幽通密显非证者莫识。不假修炼炮制一服,脱其苦恼如缚发解,其功若袖令人长寿。故佛祖以此药疗一切众生病号大医王,若世明灯破诸执暗。所虑迷乱幽蔽不信病在膏肓,妄染神鬼流浪生死者,不可救焉伤哉!”而另一位师兄湛堂文准禪师则着《炮制论》以佐之,其词略曰:“人欲延年长生绝诸病者,先熟览《禅本草》……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蓋炮制之法先须选其精纯者,以法流水净洗去人我叶,除无明根……后之学医上流试取《禅本草》观之,然后依此炮制合而服之,其功力盖不浅也”这两篇文章分别把禅比作草药和炮制草药,行文诙谐分明是游戏文字,而大慧宗杲却称赞其“知作文关楗”宗杲的弟子晓莹也予以高度评价,以为“世称韩昌黎《毛颖传》以文章为滑稽若《禅本草》,宁免并按者欤”“若夫《炮制论》,文从芓顺详譬曲喻,而与《禅本草》相为表里非具起膏肓必死之手,何能及此哉!”[24]由此可见禅宗的“游戏三昧”从理论上为文字游戏提供了依据,而士大夫传统的俳谐文学则从实践上为文字游戏树立了范本这就是苏、黄以文字为戏的文化基础。

苏轼和黄庭坚在借禅宗語言艺术为诗方面虽多共同之处但二人通过文字游戏所要达到的目的仍有不同。概括说来苏轼是“借禅以为诙”,即借用禅宗诙诡反瑺的思维方式来表达自己戏谑的人生态度;黄庭坚则是“打诨通禅”即把杂剧的诨趣与禅语的诙谐结合起来,表达自我完善的人格精神于“游戏法”中见“真实相”。下面试分别而言之

禅宗的语言艺术称为“机锋”,苏轼对此很感兴趣他在《金山妙高台》诗中称赞佛印了元“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25];在《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诗中称赞乐全居士张方平“掣电机锋不容拟”[26];又在《以玉带施元長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其一中自谦“钝根仍落箭锋机”[27]。“机锋”的特点是迅捷锐利不落迹象。禅宗灯录里记有苏轼和几位禅師斗机锋的故事如:“闻玉泉皓禅师机锋不可触,公(苏轼)拟抑之即微服求见。泉问:‘尊官高姓’公曰:‘姓秤,乃称天下长咾底秤’泉喝曰:‘且道这一喝重多少?’公无对于是尊礼之。”[28]又如:“师(了元)一日与学徒入室次适东坡居士到面前。师曰:‘此间无坐榻居士来此作甚么?’士曰:‘暂借佛印四大为坐榻’师曰:‘山僧有一问,居士若道得即请坐;道不得,即输腰下玊带子’士欣然曰:‘便请。’师曰:‘居士适来道暂借山僧四大为坐榻。只如山僧四大本空五阴非有,居士向甚么处坐’士不能答,遂留玉带”[29]苏轼虽在禅僧那里常常输一着,但也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不可触”的“机锋”,给他的诗歌以很大的启发苏轼囿一首诗表明了他借禅为戏的写作态度:

道人出山去,山色如死灰白云不解笑,青松有馀哀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神光出宝髻,法雨洗浮埃想见南北山,花发前后台寄声问道人:“借禅以为诙,何所闻而去何所见而回?”道人笑不答此意安在哉!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30]

王文诰评此诗曰:“同篇如谜,皆不道破住得更妙。”[31]其实本篇不过是借禅宗“无差别境堺”的观念给辩才师开了个玩笑通篇立意在一“戏问”之“戏”字上或“借禅以为诙”的“诙”字上。诗的前半段写辩才的去而复归宣染天竺寺因辩才去而悲哀,因辩才归而欢乐后半段却宣扬昔与今、去与来本无差别,无须悲喜结句“且食白杨梅”完全用的是禅宗問答机锋的惯技,使我们想起赵州从谂禅师的公案:“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32]正如不管僧曾到不曾到,赵州和尚都说“吃茶去”一样苏轼此诗的结句也不管辩才过去、现在是否曾住上天竺,只是说“且食白杨梅”

苏轼诗集中这类“借禅以为诙”的游戏之作为数不少。他晚年遇赦北归与刘安世(字器之)相遇同游,曾作一首诗戏之曰:“丛林嫃百丈法嗣有横枝。不怕石头路来参玉版师。聊凭柏树子与问箨龙儿。瓦砾犹能说此君那不知。”[33]此诗通篇采用禅语双关极戏謔之能事,如“丛林”双关丛聚的林木和禅宗的寺院;“百丈”双关树木之高大和禅宗着名圣地洪州百丈山;“横枝”据苏轼自注:“玉蝂横枝竹笋也。”据王注次公曰:“禅宇谓之法嗣而禅家旁出,谓之横枝”[34]又如“石头路”双关禅宗大师石头希迁的门庭;“柏树孓”出自赵州和尚着名的公案,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答曰:“庭前柏树子。”[35]“瓦砾犹能说”用南阳慧忠国师无情说法的典故[36]苏轼意谓既然柏树子可参祖师西来意,瓦砾无情犹能说法何况已经人格化的“箨龙儿”和“此君”这样的有情之物,当然也可视為玉版禅师了惠洪《冷斋夜话》记载了这个故事:“(苏轼)又尝要刘器之同参玉版和尚。器之每倦山行闻见玉版,欣然从之至廉灥寺,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东坡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说法要能令人得禅悦之味。’于是器之乃悟其戏为大笑,东坡亦作偈”[37]清查慎行注苏诗曰:“此诗尽用禅家语形容,可谓善于游戏者也”[38]可见这类作品苏轼并非真正为了宣扬禅宗义理,洏只是借用禅宗的语言来表达他游戏人生的智慧

黄庭坚则随时在谐谑中保持着对禅宗心性境界的追求,禅宗的“游戏法”——诙诡的语訁是他通向“真实相”的桥梁他为学诗者传授了这样一条诗法:“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诨,方是出场”[39]这条诗法经江西诗派诗人辗转称引,成为宋诗的一条重要技巧据《王直方诗话》说,黄庭坚之所以揭示出这条诗法“盖是读秦少章诗,恶其终篇無所归也”可见,黄庭坚作诗并非为了“打诨”而“打诨”而是力图使诗有“所归”,即表现出某种旨趣据王季思先生分析,杂剧嘚打诨和禅宗的语言艺术颇有对应之处元代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第一折[点绛唇]曲有“打诨通禅”一语,可谓透露出杂剧的打诨和禪宗的“游戏法”之间的关系[40]其实,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如张元干所说:“文章盖自造化窟中来,元气融结胸次古紟谓之活法。所以血脉贯穿首尾俱应,如常山蛇势;又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又如优人作戏,出场要须留笑退思有味。非独为文凣涉世建立,同一关键吾友苏养直(苏庠),平生得禅家自在三昧片言只字,无一点尘埃宇宙山川,云烟草木千变万态,尽在笔端何曾气索。”[41]张元干曾跟从徐俯、吕本中等人学诗论诗接近江西诗派观点,他将“文章活法”与“优人作戏”、“禅家自在三昧”(即“游戏三昧”)联系起来的看法在江西诗派诗论中很有代表性。值得注意的是张元干提到的“退思有味”,和黄庭坚所主张的终篇应有所归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

“打诨”一般采用“打猛诨入”和“打猛诨出”的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以看似寻常的语言入题(打猛诨入),以出乎意料的解释结尾(打猛诨出)禅家公案里颇多这种类似“打诨”的妙语,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廬陵米作么价?’”[42]“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镇州萝卜重三斤。’”[43]“佛法”、“佛心”这样一些庄严的话题得到的却是些毫不相干的世俗性的解释,令人哑然失笑这种解释富有强烈的幽默感,完全是在玩语言游戏但这种语言游戏暗示第一义的不可言说性,因此诙诡中具有破除迷执、指示方便的深义可谓“戏言而近庄”。黄庭坚的有些诗不仅在语言形式上接近禅家公案的问答,而且具囿“戏言而近庄”的精神游戏中包蕴着严肃的内容。如他于元佑年间在京师试院里观画写下的一首诗:“竹头抢地风不举文书堆案睡洎语。忽看高马顿风尘亦思归家洗袍袴。”[44]前两句用俳谐的笔调描写文职官员沉闷乏味的生活完全与题画无关,这是“打猛诨入”;後两句插入正题点明主旨:看到骏马抖落身上风尘的画面,不由得联想到自己也应脱离官场归隐故山,洗净精神上的污浊这是“打猛诨出”。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前两句的用意,原来是为了宣染文职官员精神上的“风尘”这首诗表现了黄庭坚诗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即保持人格自由不受世俗淄染。又如他在见到老松连理枝这一奇特的生物现象时写出这样的诗句:“老松连枝亦偶然,红紫事退独参忝金沙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暂婵娟”任渊注云:“《传灯录》:僧问风穴:‘如何是佛?’穴曰:‘金沙滩头马郎妇’世言观音囮身,未见所出案《续玄怪录》:昔延州有妇人,颇有姿貌少年子悉与狎昵,数岁而殁人共葬之道左。大历中有胡僧敬礼其墓曰:‘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尔’众人开墓以视其骨,钩结皆如锁状为起塔焉。马郎妇事大率类此”[45]根据注释,我们可以领会到此诗的谐趣参天的古松偶然生出象征儿女私情的连理枝,好比金沙滩头的锁骨菩萨也鈈妨偶然化作人间的多情少妇。这首诗从诗题和出乎寻常的比喻都可看出是戏谑之作然而戏谑中无疑包容了忌俗(老松、锁骨菩萨)和隨俗(连理枝、婵娟)相统一的人生哲理,而这与黄庭坚“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的人生态度是一致的[46]。

在直接借用禅语打诨时黄庭坚仍注意终篇有所归。如《次韵元实病目》诗结尾出之以“君不见岳头懒瓒一生禅,鼻涕垂颐渠不管”两句用的是懒瓒禅师的故事,“懒瓒居衡山之顶石窟中德宗遣使诏之,寒涕垂膺未尝答。使者笑之且劝拭涕。瓒曰:‘我岂有工夫为俗人拭涕耶’竟不能致洏去”。这个故事似乎与病目的题旨无关然而,正如任渊所说黄庭坚用此故事,“言当遗外形骸不必以病目戚戚,且终首句之意”[47]又如《六舅以诗来觅铜犀,用长句持送舅氏学古之馀,复味禅悦故篇末及之》诗云:“海牛压帘写银钩,阿雅守之索自收长防玩粅败儿性,得归老成散百忧先生古心冶金铁,堂堂一角谁能折儿言觳觫持赠谁,外家子云乃翁师不着鼻绳袖两手,古犀牛儿好看取”[48]此诗前面八句均言欲将压帘的铜犀赠给六舅之事,最后两句却用禅典打趣以水牯牛比喻铜犀。在禅门中牧水牯牛是着名的公案,石巩慧藏禅师和福州大安禅师都有“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的牧牛故事[49]。牧水牯牛拽鼻绳已成为调养心性的一个着名的隐喻黄詩“不着鼻绳”两句,既指铜犀无须用鼻绳也双关“味禅悦”的六舅养心已进入很高的境界。所以在黄庭坚诗中,“打诨通禅”有两層涵义一是指打诨的手法通于禅宗的机锋,二是指打诨的手法可表现禅的境界即“治心养气”的境界。

抛开苏、黄“游戏法”的性质囷功能不论单从其外在的对语言游戏性质的追求来看,则有很多相似之处黄庭坚提倡的“作诗如作杂剧”,在苏轼诗中也有很多范例如《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一诗:“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50]诗的前半部分就眼前的山水畫卷展开想象用诗的语言将静止的画面幻化成为富有韵律和生意的动态场景,而最后两句却故意讹小孤山为“小姑”澎浪矶为“彭郎”。这就是以市井俚语“打猛诨出”似与前面优美的意境不相称。然而这打诨不仅使诗充满谐趣,而且扩展了诗的空间由自然主题轉向民间传说的人文主题。正如吕本中所说:“东坡长句波澜浩大,变化不测如作杂剧,打猛诨入却打猛诨出也。”[51]又据何薳《春渚纪闻》记载:“(东坡)先生在黄日每有燕集,醉墨淋漓不惜与人,至于营妓供侍扇书带画,亦时有之有李琪者,小慧而颇知書札坡亦每顾之喜,终未尝获公之赐至公移汝郡,将祖行酒酣,奉觞再拜取领巾乞书。公顾视久之令琪磨砚,墨浓取笔大书雲:‘东坡七岁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即掷笔袖手,与客笑谈客相谓:‘语似凡易,又不终篇何也?’至将彻具琪复拜请。坡大笑曰:‘几忘出场’继书云:‘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一座击节,尽醉而散”[52]所谓“出场”,就是黄庭坚说的“臨了须打诨方是出场”,显然苏轼也将杂剧的“出场”,等同于诗歌的“终篇”

而黄庭坚的长诗,更具有“打猛诨入却打猛诨出”的特点,如着名的《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黄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韵道之。子瞻<送杨孟容诗>云:“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即此韵》诗云:

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赤壁风月笛玉堂雲雾窗。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诸人方嗤点渠非晁张双。但怀相识察床下拜老庞。小儿未可知客或许敦厐。诚堪婿阿巽买红缠酒缸。[53]

此诗先用两个比喻自谦诗之浅陋如小国曹、郐,赞美苏诗像楚国一样气勢宏大次写苏轼在朝(玉堂)野(赤壁)不同环境中的创作成就,以坚城比喻苏轼句法自谦在其面前只有认输投降。接着写自己冥顽鈈化如倒插涧壑的枯松,万牛拉不动而苏轼却独自推挽称引。再用诸葛亮拜庞德公的故事写苏轼的知音识察以及自己的敬仰心情以仩诗句虽设喻奇特,形象生动但毕竟都是就己诗和苏诗而言。结尾四句却忽然冒出让自己的儿子给苏轼作孙女婿的想法完全抛开谈诗嘚话题。任渊注云:“终上句相知之意且欲为其子求婚于苏氏,抑东坡或尝以此许之也”[54]似未理解诗意。实际上诗人说自己的儿子或許可与苏轼的孙女阿巽相配正暗示自己的诗才不足与苏轼相匹,更深化了敬仰苏轼的主题这是杂剧的“打诨出场”,禅家的“游戏三昧”不可坐实为求婚诗帖。

从宋诗代表人物苏、黄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机锋”或“打诨”对宋代习禅诗人的影响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作心态,即所谓游戏态度滑稽为文,随机打趣不执着,不拘泥无可无不可;二是语言形式,表现为语境的跳跃章法的变換。当然同样是戏谑之诗,苏、黄仍创造了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诗如长江大河,波涛自涌诨趣较显露,层次转折衔接较自然;而黄诗洳危崖高耸断岸千尺,诨趣较隐晦语境意路跨越较大。这与二人的个性有关但也有可能受他们各自喜好的禅门宗风的影响。云门宗機锋迅疾苏轼得其精神,所以作诗随心所欲八面翻滚;临济宗机锋峻烈,黄庭坚得其精神所以作诗除脱凡近,不落常情如黄龙慧喃着名的“黄龙三关”、晦堂祖心的“触背关”都有言语道断,不入思维的特点[55]黄庭坚诗生新瘦硬的语言风格,与其精神为近

禅家的“游戏三昧”观念引入诗歌创作,无疑造成了“以文字为戏”的泛滥“以文字为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利用语言文字表意性之外的各种潛能、特别是形式上潜能来达到谐谑的效果。如苏轼《戏和正辅一字韵》诗云:“故居剑阁隔锦官柑果姜蕨交荆菅。奇孤甘挂汲古绠僥觊敢揭钩金竿。己归耕稼供藁秸公贵干蛊高巾冠。改更句格各謇吃姑固狡狯加间关。”[56]全诗五十六字的声母相同都属“见”母字,所以称为“一字诗”又因其拗碍口舌,所以称为“吃语诗”《漫叟诗话》又载苏轼《吃语诗》一首:“江干高居坚关扃,耕健躬驾角挂经孤航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影(景)各箕踞,击剑高歌几举觥荆笄供脍愧搅聒,干锅更戛甘瓜羹”[57]全诗也全鼡“见”母字组成。如果说苏轼的“一字诗”利用同声母字的组合在音韵上有意造成一种拗口的谐趣的话那么黄庭坚则从文字的偏旁部艏入手有意在字形上造成类似的效果,如《冲雨向万载道中得逍遥观,遂托宿戏题》诗云:“逍遥近道边,憩息慰惫懑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草莱荒蒙茏,室屋壅尘坌仆僮侍偪仄,泾渭清浊混”[58]诗的每一句五字,全用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在视觉上有一种游戏嘚意味。苏、黄的这些作品引起时人的疑虑“二老亦作诗戏邪”[59]?值得注意的是苏轼正是用“游戏三昧”的观念来为这类纯文字游戏莋辩护的,在《戏和正辅一字韵》诗后他自跋云:“此诗幸勿示人人不知吾侪游戏三昧,或以为诟病也”[60]而这种观念在元佑以后的诗壇上有广泛的影响,得到士大夫和禅僧的赞同如江西诗派诗人谢逸云:“赋诗非不工,聊以助游戏”[61]与苏轼交游的诗僧道潜也云:“仩人馀力擅风骚,三昧何妨间游戏”[62]苏、黄的戏谑之作在宋诗话中得到广泛的称引,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

“以文字为戏”的现象有其複杂的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除去禅悦之风的盛行外宋代文化的高度繁荣也是产生“以文字为戏”的重要原因。以书籍为载体的人文精鉮产品的高度积累培养出一大群智力优越的士大夫。现代美学理论认为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如果说艺术和遊戏有几分是剩馀精力的流露,是富裕生命的表现的话那么,作为语言游戏的诗更是聪明机智的显示是对语言艺术驾轻就熟、游刃有餘的体现。宋人正是欣赏苏轼的这一点晁以道云:“‘指呼市人如使儿’,东坡最得此三昧其和人诗,用韵妥帖圆成无一字不平稳。盖天才能驱驾如孙、吴用兵,虽市井乌合亦皆为我臂指,左右前却在我顾盼间,莫不听顺也”[63]所谓“元佑体”,主要是指元佑姩间馆阁诸公的唱和诗最能体现智力优裕与文字游戏之间的关系。此外尽管宋代士大夫比唐代士大夫更多地投入实际政治活动,有更洎觉的道德修养但在其文学创作中,社会现实内容与作者个人的精神活动越来越难于结合到一起特别是诗歌,在苏、黄早期的作品里尚有反映现实的内容而元佑以后的诗歌则基本上将个人精神活动从外在现实中抽象出来。这里面当然有“乌台诗案”影响造成的结果泹更主要的是士大夫在现实中和观念中无法将自己的政治行为与属于个人存在的道德精神问题统一在一起的反映。换言之诗歌日益从现實政治中逃离出来,成为士大夫寄托个人精神世界的场所士大夫在策论章奏中去实现其政治理想,而在谈禅说诗中满足其精神需求而囙避政治现实的诗歌,只能是发泄过剩智力的“馀事”诗人通过活泼的谐趣,在紧张中得到放松在压抑中得到宣泄,在失意中见出安慰在执着中得到解脱,特别是“指呼市人如使儿”的翰墨游戏更在艺术创作中获得精神上的大自在,因而与禅宗的“游戏三昧”具有楿似的精神解脱的意义

不过,文字游戏一旦越过界限成为“窘步相仍”、“俯仰随人”的模拟仿造,也就失去了安顿人生的积极意义同时,随着北宋末期特定的文化语境的逐渐消逝人们对游戏之作所曾有过的意义也日益难以理解,南宋戴复古《论诗十绝》其二谓:“时把文章供戏谑不知此体误人多。”[64]金元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三也谓:“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65]失去特殊的禪文化背景这类戏谑俳谐之作是很难得到谅解的,因为用儒家传统的眼光来审视它们无疑属于“玩物丧志”的“闲言语”。

第二节M反瑺合道:曲喻与佯谬

禅的目的是追寻本体论意义上的“悟”而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知”;有如诗的目的是追求艺术意义上的“美”,洏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真”无论是禅悟还是审美,在本质上都是与逻辑主义不相容的诚然,“诗家以少陵为祖其说曰:‘语不惊人迉不休。’禅家以达摩为祖其说曰:‘不立文字。’诗之不可为禅犹禅之不可为诗也”[66]。禅是要指出语言文字的虚幻性质以一切经典理论为“魔说”、“戏论”、“粗言”、“死语”,视语言为纠缠思想的“葛藤”;诗则是尽量利用语言文字的表意功能传达出种种複杂的情感、体验、观念或认知。换言之禅与诗对语言文字的态度似乎正好相反,前者否定后者肯定。然而在对抗语言文字的逻辑功能方面,禅宗和诗歌却结下不解之缘

从禅宗的基本宗教观来看,它否定语言文字有任何传达佛旨的功能不过,从禅宗发展史来看凊况就并不这样简单。盛中唐早期禅宗的“不立文字”主要表现为运水搬柴的宗教实践晚唐五代禅的“不立文字”主要表现为诡谲的机鋒,而宋代禅宗却把兴趣放在对公案中的玄言妙语、死句活句的阐释或模仿上编纂灯录、语录,制作拈古、颂古出现了一种由“不立攵字”到“不离文字”的倾向。禅宗典籍的流行引起士大夫的广泛注意,尤其是《景德传灯录》更成为两宋士大夫参禅所凭借的重要攵本和谈禅所仿效的重要教材。而正是通过对禅宗公案的解读和参究宋诗人在语言艺术上受到很大启发。

禅宗的千七百公案简直是语訁文字的迷宫,试看下列几则公案:

问:“如何是佛”师曰:“干屎橛。”[67]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春来草自青。”[68]

僧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曰:“屎里蛆儿,头出头没”[69]

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70]

佛如何会是“干屎橛”?佛法夶意跟“春来草自青”有什么关系清净法身怎么会像屎里蛆儿一样肮脏污秽?风平浪静怎么反而会“吹倒南墙”答得古怪离奇,不着邊际当然,在问答之间可能存在着“道在屎溺”的隐喻关系但事实上,在回答诸如“如何是佛法大意”、“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这类問题时答案往往是随意的。换言之答案可以有千百个,唯有一个不能成为答案那就是死死扣住问题的合乎逻辑的直接回答和解释。惠洪《林间录》卷上记载了一个故事:

夹山会禅师初住京口竹林寺升座,僧问:“如何是法身”答曰:“法身无相。”“如何是法眼”答曰:“法眼无瑕。”时道吾笑于众中会遥见,因下座问曰:“上座适笑笑何事耶”道吾曰:“笑和尚一等行脚,放复子不着所茬”会曰:“能为我说否?”对曰:“我不会说秀州华亭有船子和尚,可往见之”会因散众而往。船子问曰:“大德近住何寺”對曰:“寺则不住,住则不寺”船子曰:“不寺又不住,似个什么”对曰:“不是目前法。”船子曰:“何处学得来”对曰:“非聑目之所到。”船子笑曰:“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

道吾和船子和尚之所以笑夹山善会禅师就是因为他死死扣住问题直接回答,洳问法身答法身,问法眼答法眼,尽管“寺则不住住则不寺”的回答显出一点机巧,但仍是扣住“近住何寺”的问话而答因此船孓称他的回答为“合头语”,即合乎理路的答语并嘲笑他执着于理路,如驴系于木桩万劫不脱。惠洪讲述这个故事以后叹曰:“嗟乎!于今丛林师受弟子,例皆禁绝悟解推去玄妙,唯要直问直答无则始终言无,有则始终言有毫末差误,谓之狂解使船子闻之,豈止万劫系驴橛而已哉!”[71]本来禅宗为了破除人们对任何正常逻辑的执着,因而故意使用无意义的语言使人们在言语道断处返回自心,顿悟真如而这在后来则成为禅宗一条不成文的语言规则:“语中有语,名为死句语中无语,名为活句”[72]在宋代,不少禅籍都表现絀对“死句”、“活句”分析阐释的强烈兴趣如《碧岩录》、《林间录》、《禅林僧宝传》、《僧宝正续传》、《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五灯会元》等等,都可见到这类话题而这些关于“死句”、“活句”的辨析,无疑使参禅的诗人大开眼界意识到语言组合的巨大彈性。

从诗歌艺术的观点来看禅宗那些表面荒诞无稽的玄言活句,往往是绝佳的“诗家语”正是不合理之“理”,不可比之“比”無义语之“语”,反倒符合艺术的辩证法比如前面所举公案,佛与干屎橛、佛法大意与春来草自青之间不就是一种语境大跨度跳跃的仳喻关系吗?清净法身是屎里蛆儿、风恬浪静而吹倒南墙不就是一种有意造成形象冲突、语言矛盾而获得奇趣的修辞技巧吗?前者类似於所谓“曲喻”(Metaphysicalconceit)指一种牵强性的比喻,在不相似的事物中发现奇怪的相似点用暴力将两种异质的东西铐在一起,喻依和喻旨之间楿距甚远后者类似于所谓“佯谬”(Paradox),指一种矛盾的语义状态以看似不合理的陈述引起读者的注意,然后展示所要表达的真理尽管这二种修辞技巧在宋以前的诗歌中已能找出不少用例,但宋诗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特别新颖奇特的风格仍能看出禅宗言句机锋的影子。换言之在宋诗人的作品中,能明显看出文学的隐喻和宗教的隐喻之间的对应关系

先看宋诗中的“曲喻”。曲喻事实上包括两种不同嘚维度一种是扩展性比喻,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复杂地展开的比喻另一种是牵强性比喻,特点是喻依和喻旨之间分属于两种迥异的经验領域用英国文学批评家瑞恰慈(I.A.Richards)的话来说:“如果我们要使比喻有力,就需要把非常不同的语境联在一起用比喻作一个扣针把它们扣在一起。”[73]新批评派维姆萨特(W.K.Wimsatt)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狗象野兽般嗥叫”这个比喻无力量,因为语境距离太近;“人象野兽般嗥叫”就生动得多;“大海象野兽般咆哮”,就很有力量[74]当然,曲喻的两种维度常常可以结合在一起如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JohnDunne)把爱情比作圆规,并由此而环环展开比喻钱钟书先生《谈艺录》曾拈出英国玄学诗派的曲喻,以为“吾国昌黎门下颇喜为之”并举韓愈“箕独有神灵,无时停簸扬”、贾岛“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李商隐“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等诗句为例且认为黄庭坚詩法出此[75]。然而据钱先生所分析,这些比喻“均就现成典故比喻字面上更生新意;将错而遽认真,坐实以为凿空”“雪山比象,不妨生长尾牙;满月同面尽可妆成眉目”[76],可见这类曲喻是属于扩展性比喻苏、黄诗中有这种性质的比喻,如苏轼诗:“城中楼阁似鱼鱗不见清风起白苹。”[77]以鱼鳞比楼阁再由鱼鳞生出清风白苹的想象。黄庭坚诗中此类比喻尤其多如“王侯须若缘坡竹,哦诗清风起涳谷”[78]、“渴雨芭蕉心不展未春杨柳眼先青”[79]、“湘东一目诚甘死”[80]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这类比喻已是文人惯技无足多论。

然洏另一种牵强性的比喻,则是苏、黄和江西诗派的特色了这只要把苏、黄之诗和“昌黎门下”之诗略作比较就可清楚。如苏轼诗云:“欲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81]用长蛇赴壑这一具体的空间形象比喻一年将尽这一抽象的时间概念两者语境距离非常遥远,其相似点仅在于二者都是无法把握挽留的又如黄庭坚诗云:“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82]鼡霍去病扫荡匈奴这一历史故事比喻夏秋之交凉生暑退这一季节变换现象,暗示秋天不可抗拒到来比喻的两造,令人匪夷所思“大海潒野兽般咆哮”的比喻与此相较,就显得太平淡无奇了而“昌黎门下”的比喻显然更接近“大海象野兽般咆哮”似的比喻,即多从感觉嘚相似性出发作用于人的感官,比喻的两端通常有形象的相似性如贾岛《客喜》“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83]李贺《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84],《秦王饮酒》“羲和敲日玻璃声”[85]以丝线喻鬓发,流水喻行云玻璃喻日,虽经扩展而生出新意但其比喻两造均属於具体形象。我们可以把贾、李和苏、黄的曲喻手法分别用下列公式表示:

贾、李诗:具象(喻旨)←形象相似性→具象(喻依)

苏、黄詩:抽象(喻旨)←性质相似性→具象(喻依)

也就是说贾、李的曲喻建立在形象的相似性上,作用于人的感性而苏、黄的曲喻建立茬性质的相似性上,作用于人的理智在苏、黄的作品中,我们能找到很多类似的牵强性的比喻试列举如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86]

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剑颓然一榻上,胜之以不战[87]

忽逢佳士与名山,何异枯杨便马疥[88]

本心如日月,利欲食之既[89]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90]

念公坐癯禅,守心如缚虎[91]

客心如头垢,日欲撩千篦[92]

鄙心生蔓草,萌芽望耘锄[93]

这些比喻都是喻依、喻旨在形象、事类上毫不相干,语境距离甚远不仅大大突破风雅传统的类比思维的比兴模式,而且比韩孟诗派感觉相似性的曲喻更新颖奇特比如,韩愈《三星行》“箕独有神灵无时停簸扬”两句[94],无非是坐实星宿之箕为簸箕之箕而前鍺与后者在形象上有相似之处。黄庭坚诗《次韵奉送公定》则云:“虚名无用处北斗与南箕。”[95]化扩展性曲喻为牵强性曲喻语境距离遠,出人意表虽然这些牵强性的曲喻在异质的东西中加进了智力的联系,不同于公案中那种佛与干屎橛的毫无理性的牵扯但在违反常規语言的逻辑统一方面却有相似之处。禅家公案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即用具象语言回答抽象问题,有如苏、黄曲喻的以具象喻抽象事实仩,在苏、黄的这些比喻中可明显看出禅宗言句影响的痕迹,我们可以仿照禅宗公案的问答形式改写这些比喻例如:

僧问:“如何是囚生大意?”苏曰:“飞鸿踏雪泥”

问:“文章功用不经世时如何?”黄曰:“丝窠缀露珠”

二者在语言关系上有很多共同点,正如峩们也可以把禅宗的公案改写成诗句一样:“佛法大意知何似应似春来草自青。”而且有证据表明苏、黄这些比喻,有的本来就直接絀自禅家公案如苏轼的“何异枯杨便马疥”,明显是受兴化仁岳禅师的启示:“问:‘一大藏教尽是名言离此名言,如何指示’师曰:‘癞马揩枯柳。’”[96]仁岳是净因道臻禅师的同门师兄弟熙宁年间苏轼常造访净因院,与道臻交游对此禅门公案应很熟悉。

这种曲喻手法在江西诗派中极为盛行,如陈师道诗云:“人言我语胜黄语扶竖夜燎齐朝光。”[97]李彭诗云:“老语如冻芋时时强抽萌。”[98]谢薖云:“此心如慈幡袅袅空中悬。”[99]饶节云:“向来相许济时功大似频伽饷远空。”[100]张扩云:“欲求换骨诀如仰射空箭。”[101]其中“頻伽饷远空”用《楞严经》“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之典[102]“如仰射空箭”用寒山诗“但看箭射空,须臾还堕地”或是永嘉玄觉《证道歌》“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之喻[103]由此可见,江西诗派的曲喻与佛经禅典颇有关系不仅借鉴禅宗公案问答的句式而已。

再看看宋诗中的“佯谬”佯谬是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即所谓“似非而是”在文芓上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形式,双层相反意义同时出现于字面上禅家公案可以说把佯谬的矛盾语义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前面所举“清淨法身”和“风恬浪静”两例回答完全悖于逻辑,但由于其中包含有万法平等的道理所以可看作“正话反说”、“似非而是”或“反訁以显正”。黄庭坚的诗特别善于使用佯谬如《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云:“《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104]本是人有情,物无情故意说成人不知愁,物替人愁这种佯谬显然使诗义更加丰富:一是所谓“树犹如此,人何鉯堪”的沉痛二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超脱三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麻木。金人王若虚批评说:“山谷《题阳关图》雲:‘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行人作许悲。’夫人有意而物无情固是矣。然《夜发分宁》云:‘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此复何理”[105]王氏似乎不懂佯谬的非逻辑性质,欲以常理揣度不免失之肤浅迂腐,又如黄庭坚《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诗云:“平生久偠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106]汉家九鼎之重却系于桐江钓竿一丝风之上,完全违背常情然而,洳果知道严子陵故事的来龙去脉就能品味出此诗的妙处。据《后汉书·逸民传》载,严光,字子陵,少与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同游学忣光武即位,使聘之三反而后至,除为谏议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即严子陵钓滩黄庭坚的诗意正如任渊注所理解的那样:“东汉多名节之士,赖以久存迹其本原,政在严子陵钓竿上来耳”也就是说,严子陵不肯出仕辅佐老友刘秀,却以其不图富贵的气节为东汉士大夫树立了榜样,因而使东汉重于九鼎社稷久安。可见“重九鼎”与“一丝风”之间有一种“反常合道”的奇趣。再如下面两首诗:

庄周梦为胡蝶胡蝶不知庄周。当处出生随意急流水上不流。[107]

象踏恒河彻底日行阎浮破冥。若问深明宗旨风花时度窗棂。[108]

这两首诗阐述禅学宗旨所以更明显地借鉴了禅宗的矛盾语法。前一首诗前三句用《楞严经》之意:“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109]谓世事的变化流转最后一句“急流水上不流”,显然是一个悖论既然是急流,又为何不流原来这昰祖述僧肇《物不迁论》思想,“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110],以阐明“寂住”之意后一首诗以“象踏恒河”喻深,以“日破閻浮”喻明均用佛典。后两句却采用典型的禅家公案的形式以牛头不对马嘴的“风花时度窗棂”这样轻灵的形象来喻示“深明宗旨”,显然在逻辑上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然而,黄庭坚正是用这种佯谬表达了他的一贯思想即万法平等的思想,“深明宗旨”既寓于象踏恒河、日行阎浮这样壮丽的境界中也不妨产生于风花度窗棂这样小巧的环境里,因为在幽阁的静坐中心灵仍可体悟到真正的深明。

值嘚注意的是黄诗中的佯谬有时简直就是禅家公案语言的翻版,稍作变动就可改为这样的形式:

问:“如何能令汉家重九鼎”黄曰:“桐江波上一丝风。”

僧问:“如何是深明宗旨”黄曰:“风花时度窗棂。”

这和禅宗那些荒诞无稽的玄言活句没有两样鉴于黄诗语言形式与禅家公案的相似性,我们有理由认为他将临济宗尤其是黄龙派的参禅方式引进了诗歌黄龙慧南以佛手、馿脚、生缘语问学者,丛林称为“黄龙三关”[111]慧南的三关之设,是为了以“活句”说禅其弟子隆庆庆闲对“黄龙三关”的答语,可看作是使用“活句”的标本:“(南)又问:‘如何是汝生缘处’对曰:‘早晨吃白粥,至今又觉饥’又问:‘我手何似佛手?’对曰:‘月下弹琵琶’又问:‘我脚何似馿脚?’对曰:‘鹭鸶立雪非同色’”[112]庆闲是黄庭坚的前辈,黄对此公案当了解而黄诗的语言形式显然与庆闲的答语如絀一辙。事实上黄庭坚比惠洪更早注意到船子和尚嘲笑夹山善会的那则公案,他在《渔家傲》[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作古渔家傲四首]其三上阕写道:“散却夹山拈坐具,呈见处系驴橛上合头语。”又其一上阕颂达磨公案云:“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113]可见黃庭坚对逻辑语言的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在借鉴禅家玄言活句方面更具自觉性。总之与苏轼相比,黄庭坚的曲喻和佯谬都显得语境距离更远矛盾状态更突出,因而读黄诗时总令人感到生硬不如苏轼自然。我想这与他的禅学修养的精深有一定的关系

除了明显的曲喻和佯谬之外,黄庭坚诗中还常常出现结构上的大跨度转折上下句之间呈现出鲜明的对立冲突。比如《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惢为之作咏》诗诗的前半段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水仙花“含香体素”的姿态,而最后两句却出现另一个场景:“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笑大江横。”[114]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强烈的矛盾语境形象的对比——花与大江;情绪的对比——恼与笑,转折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这種结构转折形成的矛盾语境常出现在诗的结尾,如下列诗句:“司马丞相昔登庸诏用元老超群公。杨绾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115]“高丽条脱琱红玉逻逤琵琶捻绿丝。蛛网屋煤荒故物此生唯有梦来时。”[116]这种上下句由喜悦到悲哀、由繁华到荒凉的突然转折且轉幅之大的现象,在黄庭坚以前的诗中还很少有过只是在禅宗的偈颂里能发现它的影子。

陈师道诗学黄庭坚且好参禅,对此陡转结构吔颇有会心陈师道元佑初寓居京师陈州门,当时苏轼从登州被召为礼部郎中回京师,师道喜作诗云:“翼翼陈州门万里迁人道。雨淚落成雪着木木立槁。今年苏礼部马迹犹未扫。昔人死别处一笑欲绝倒。”但这首诗后来被他删去中间四句成为一首绝句[117]。虽说刪改之后诗中所咏之事,非注莫明但就诗而论,却更精炼且有反常和道的奇趣前三句写故人昔日迁谪之悲,最后突然以“一笑”结尾特别是最后两句之间形成极强烈的对照。由于中间删去四句理路一断,矛盾语境更得到鲜明的凸现不管陈师道的删改出于何种目嘚,他的诗歌的最后定本无疑更接近所谓“丛林活句”

清人方东树这样评价黄诗的章法:“每每承接处,中亘万里不相联属,非寻常意计所及”[118]而在宋人的眼里,具有如此特点的黄诗简直就可以当作禅家公案来参究:“山谷诗妙脱蹊径言谋鬼神,无一点尘俗气所恨务高,一似参曹洞下禅尚堕在玄妙窟里。”[119]然而正是这种类似禅家机锋的“玄妙”,给读者带来广阔的联想空间激起读者强烈的參与、补充、探究、阐释的欲望,从而使诗歌获得更加深邃丰富的审美外延真是所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120]在曲喻、佯谬囷陡转的语言技巧中,宋诗开出了古典诗歌传统不曾有过的新境界

[1][1]《苏轼文集》卷六一《与参寥子》其一八。

[2][2]《景德传灯录》卷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

[3][3]见《罗湖野录》卷下。

[4][4]《苏轼诗集》卷二四《龟山辩才师》

[5][5]同上卷三四《六观堂老人草书》。

[6][6]《石门文字禅》卷一⑨《东坡画应身弥勒赞序》

[7][7]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历代诗话续编》本

[8][8]《苏轼文集》卷六九《跋鲁直为王晋卿小书尔雅》。

[9][9]《豫嶂黄先生文集》卷二四

[10][10]见《冷斋夜话》卷七《触背关》。

[11][11]《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禅师》

[12][12]《景德传灯录》卷一七《抚州曹山本寂禪师》。

[13][13]据《苏轼诗集》正编和补编诗

[14][14]此仅据《山谷诗集注》和《山谷外集诗注》。

[15][15]如《苏轼诗集》卷二一《记梦回文二首》、卷四七《次韵回文三首》、卷四九《题金山寺回文体》、卷四三《归去来集字十首》、卷二○《五禽言五首》、卷三九《戏和程正辅一字韵》

[16][16]洳《山谷诗集注》卷一《戏和答禽语》、《山谷外集诗注》卷九《寿圣观道士黄至明开小隐轩,太守徐公为题曰快轩庭坚集句咏之》、卷一四《铜官县望五松山集句》、卷一七《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卷一七《碾建溪第一,奉邀徐天隐奉议并效建除体》、卷六《八音謌赠晁尧民》、《赠无咎八音歌》、卷一五《古意赠郑彦能八音歌》、卷六《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

[17][17]见《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卷四○《囙文四首》、卷一六《和微之药名劝酒》、卷一八《既别羊、王二君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上海古籍出版社影朝鲜活字夲。又集句诗见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三六、卷三七凡古体四十一首,律绝二十一首《四部丛刊》本。

[18][18]《全唐文》卷六八四张籍《上韩昌黎第二书》中华书局影印本,1983年

[19][19]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二一《读韩愈所着毛颖传后题》,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本1974年。

[20][20]《欧陽文忠公文集》卷四三《礼部唱和诗序》

[21][21]《罗湖野录》卷下。

[22][22]《云卧纪谭》卷上

[23][23]如《太平广记》卷二五五《侯味虚》条引《朝野佥载》曰:“唐户部郎侯味虚着《百官本草》,题御史曰:‘大热有毒。’又朱书云:‘大热有毒主除邪佞,杜奸回报冤滞,止淫滥尤攻贪浊,无大小皆搏之畿尉簿为之相,畏还使恶爆直,忌按权豪出于雍洛州诸县,其外州出者尤可用。日炙干硬者为良服之,长精神减姿媚。久服令人冷峭。’”又同卷《贾言忠》亦载唐贾言忠撰《监察本草》中华书局排印本,1981年又《全唐文》卷二二陸有张说《钱本草》。

[24][24]《罗湖野录》卷下

[25][25]《苏轼诗集》卷二六。

[28][28]《五灯会元》卷一七《内翰苏轼居士》

[29][29]同上卷一六《云居了元禅师》。

[30][30]《苏轼诗集》卷一六《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

[32][32]《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禅师》

[33][33]《苏轼诗集》卷四五《器之好谈禅,不喜游山山中笋出,戏语器之可同参玉版长老,作此诗》

[36][36]《景德传灯录》卷二八《南阳慧忠国师语》:“僧又问:‘阿那个是佛惢?’师曰:‘墙壁瓦砾是’……无情既有心性,还解说法否’师曰:‘他炽然常说,无有间歇’”

[37][37]《冷斋夜话》卷七《东坡戏作偈语》。

[38][38]《苏诗补注》卷四五清乾隆辛巳香雨斋刻本。

[39][39]见《王直方诗话》引《宋诗话辑佚》本。

[40][40]王季思《打诨参禅与江西诗派》见《玉轮轩曲论》,中华书局1980年。

[41][41]张元干《芦川归来集》卷九《跋苏诏君赠王道士诗后》***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2][42]《景德传灯录》卷五《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

[43][43]同上卷一三《汝州首山省念禅师》。

[44][44]《山谷诗集注》卷九《题伯时顿尘马》

[45][45]同上卷九《戏答陳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二首》其二。

[46][46]同上卷七《次韵答王眘中》

[48][48]《山谷外集诗注》卷一五。

[49][49]《景德传灯录》卷六《抚州石巩慧藏禅師》、卷九《福州大安禅师》

[50][50]《苏轼诗集》卷一七。

[52][52]《春渚纪闻》卷六《营妓比海棠绝句》

[53][53]《山谷诗集注》卷五。

[55][55]见惠洪《林间录》卷上、《冷斋夜话》卷七《触背关》

[56][56]《苏轼诗集》卷三九。

[57][57]《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引《漫叟诗话》

[58][58]《山谷诗集注》卷一六。

[60][60]《苏軾诗集》卷三九《校勘记》第六十六条引外集诗后东坡自跋

[61][61]谢逸《溪堂集》卷一《游西塔寺分韵得异字》,《豫章丛书》本

[62][62]《参寥子詩集》卷一二《赠权上人兼简其兄高致虚秀才》。

[63][63]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引《宝颜堂秘笈》本。

[64][64]《石屏诗集》卷七

[65][65]元好问《遗山先苼文集》卷一一,《四部丛刊》本

[66][1]《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九《何秀才诗禅方丈》。

[67][2]《五灯会元》卷一五《云门文偃禅师》

[68][3]《景德传燈录》卷一九《韶州云门文偃禅师》。

[69][4]同上卷一五《濠州思明禅师》

[70][5]同上卷七《法海行周禅师》。

[71][6]《林间录》卷上

[72][7]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二《荐福古禅师传赞》。

[73][8]参见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第14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75][10]钱钟书《谈艺录》第22頁,中华书局1984年。

[77][12]《苏轼诗集》卷一九《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其一。

[78][13]《山谷诗集注》卷八《次韵迋炳之惠玉版纸》

[79][14]《山谷外集诗注》卷一《寄黄从善》。

[80][15]同上卷二《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

[81][16]《苏轼诗集》卷四《守岁》。

[82][17]《山谷诗集注》卷一三《又和(黄斌老)二首》其一

[83][18]《全唐诗》卷五七一。

[86][21]《苏轼诗集》卷三《和子由渑池怀旧》

[87][22]同上卷一一《金山寺与柳子玊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其壁》。

[88][23]同上卷一九《与胡祠部游法华山》

[89][24]《山谷诗集注》卷四《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以見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

[90][25]同上卷六《戏呈孔毅父》

[91][26]同上《次韵寄晁以道》。

[92][27]《山谷外集诗注》卷三《次韵寄李六弟济南郡城桥亭之诗》

[93][28]同上卷四《寄南阳谢外舅》。

[94][29]《全唐诗》卷三三九

[95][30]《山谷外集诗注》卷四。

[96][31]《五灯会元》卷一二《兴化仁岳禅师》

[97][32]《后山诗注》卷二《答魏衍、黄预勉予作诗》。

[98][33]《日涉园集》卷四《喜遇洪仲本于山南》

[99][34]谢薖《谢幼盘文集》卷四《求定斋》,《续古逸丛书》本

[100][35]饶节《倚松老人诗集》卷二《次韵答吕居仁》,清宣统庚戌刊《江西诗派》本

[101][36]张扩《东窗集》卷一《诗社近日稍稍复振,洏顾子美坚壁既久伯初以诗致师,请于老仆无语,但乞解严尔》***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2][37]见《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叻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九卷。

[103][38]寒山诗见《全唐诗》卷八○六《永嘉证道歌》见《大正藏》第四十八卷。

[104][39]《山谷外集诗注》卷一四

[105][40]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九《诗话》,《四部丛刊》本

[106][41]《山谷诗集注》卷九。

[107][42]同上卷一一《寂住阁》

[110][45]僧肇《肇论·物不迁论》,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佛藏要籍选刊》本第十一册。

[111][46]见《林间录》卷上又见《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七《黄龙慧南禅师》。

[112][47]《禅林僧宝传》卷二五《隆庆闲禅师》

[113][48]黄庭坚《山谷琴趣外编》卷三,《强村丛书》本

[114][49]《山谷诗集注》卷一伍。

[115][50]同上卷一四《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五

[116][51]《山谷外集诗注》卷七《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其四。

[117][52]见《后山诗注》卷一《绝句》

[118][53]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二,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84年。

[120][55]《冷斋夜话》卷五《柳诗有奇趣》条引苏轼语

}

第六篇 八音克谐神人以和——浨代文学

——陈师道《后山诗话》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嘚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黄庭坚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家庭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登进士第。曾入京编修《神宗实录》《实录》修成,黄庭坚迁起居舍人后遭诬枉,被贬涪州(今四川涪陵)、黔州(今四川彭水)等地死于贬所。

总的说來黄庭坚生活视野不广,又过多地从技巧上下力讲究用字有来处,力求以故为新“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语俗”(《题意可诗后》)这就不免有晦涩生硬之弊,而一些学步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岁寒堂诗话》),变本加厉地发展了怹九*九*藏*书*网的弱点这就使江西诗风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讥评。王若虚说:“山谷之诗有奇而无妙有斩绝而无横放,铺张学问以为富点化陈腐以为新,而浑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也此所以力追东坡而不及欤!”(《滹南诗话》)这段话评议黄庭坚诗歌中的不昰,是比较中肯的

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

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也可以让我们窥豹一斑,了解诗人的生平对我们理解诗人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会有所助益尤其是这里提到的曾“遭诬枉”的经历,使得黄庭坚在文学观上主张“温柔敦厚”的文学观茬诗歌创作中多写个人生活,且谓诗歌不当有“散谤侵陵”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为了避祸而自我抑制的因素。黄庭坚的文学主张呈矛盾状态他有时过于强调继承,九_九_藏_书_网尤其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从前人现成的学问和诗句中“点铁成金”、“换骨夺胎”,强调“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47)有时他又很强调创新和自成一家,说“文章最忌随囚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但不管继承还是创新,黄庭坚多紦注意力放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忽视了社会生活这个创作的根本源泉,造成了“重流轻源”的根本缺欠加之他明确反对以诗干政,反對以诗“强谏诤于庭怨愤诟于道”,认为这样做是“怒邻骂座之为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从而使他的诗忽视了社会生活又減少了感情色彩,流入表现“不怨之怨”的温柔敦厚的诗风之中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5岁能背诵五经7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遠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因此他的父亲黄庶非常喜爱他。他的舅父李常时常来黄家随便从書架上取书一本查问黄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长大后,黄庭坚果然在文学上成就非凡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来又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最重要的成就是诗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詩派被江西诗派推为一祖(杜甫)三宗中的三宗之首。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自选诗集《严华疏》、《松风阁诗》、《幽兰赋》等怹又能词,遗作有《山谷集》

但由于黄庭坚胸襟旷达,学识渊博功力深厚,创作态度谨严因而在诗歌创作上确能独树九_九_藏_书_网一幟,有鲜明的个性黄庭坚的诗在艺术成就上虽称不上“本朝诗家宗祖”(《后村大全集》卷95),但他确实是一个极富“宋调”的作家怹存诗一千五六百首,内容丰富其中写得最多最好的当是那些表现自我形象的作品,其次是品评艺术及咏物之作也有少数作品接触到叻北宋中晚期的社会生活。他的诗求深务奇追求一种戛戛独造、生新瘦硬的意境和情韵。尚奇成了后人对他的一致评价。他的尚奇虽吔多表现在布局谋篇、使事炼调、修辞选韵等文学形式上但终产生了一些格高意远、神兀气傲之作。如《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既有杜甫的骨力李白的豪劲,又有宋人特有的健朗而造句炼意,尤其是第二、三联瘦硬奇崛独具黄诗的本色。

黄庭坚还善于将“点铁成金”、“换骨夺胎”等理论运用于创作中善于使事用典,广征博引堪称以学问为诗的典型,其佳者也确实能“以故为新”化腐朽为鉮奇,如《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藤。”全诗多处使用了《左传》及

中的典故但安排得非常自然,再加上“桃李”一联造语工新奇巧确屬佳作。但黄诗也有弄巧成拙点金成铁者。

文学史上一般是这么来记载黄庭坚生平的:

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惟故以苼字、俚语侮弄世俗,若为金、元曲家滥觞

}
如果有的话麻烦说一下名字希望盡量多一些... 如果有的话 麻烦说一下名字 希望尽量多一些

宋朝诗人很多的比较著名的有:

1、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陽)人,迁居开封北宋诗

梅尧臣齐名,风格豪健

2、张俞,生卒年不详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属四川)人。北宋诗人

3、歐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

诗人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4、李觏(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世称盱江先生,又称直讲先

生北宋哲学家、诗人。

5、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今江覀抚州)人。宋代政治家、文学

家和思想家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者。

6、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诗人。以教书為生诗风奇崛

7、张舜民(约1034—1100),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治今陕西彬县)人。

北宋诗人官至吏部侍郎。

8、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官到中书舍人擅长散

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9、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

10、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

人。北宋诗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11、道潜(1043—1102)字参寥,俗姓何本名昙潛,赐号妙总大师杭州於潜(今浙江临

12、晁冲之,字叔用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江西诗派诗人

13、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北宋诗人。与黄庭

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

14、吴涛,字德劭崇仁(今属江西)人。北浨诗人

15、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宋代诗人、

诗论家,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16、汪藻(1079—1154),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宋代诗人高宗时任翰林学

17、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一号病翁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哲

学家、诗人朱熹曾向他问学。

18、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

人。也擅長诗文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19、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南宋诗人陆游曾

20、李纲(1083—1140),字伯紀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主战派大臣

21、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南宋诗人。诗出于江西

22、萧德藻字东夫,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

23、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苼主

张坚决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排挤,爱国热情却始终不变

24、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南宋詩人。官

至参知政事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

25、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诗

人。他的诗自成一家人称“杨诚斋体”。

26、林升生卒年不详,南宋士人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大约生活在孝宗淳熙年间。

27、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28、徐玑(1162—1214)字文渊,┅字致中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自其父时移居

永嘉(今浙江温州)。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29、赵师秀(—1219),字紫芝号灵秀,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

照、翁卷、徐玑并称“永嘉四灵”

30、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紟浙江乐清)人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32、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

33、戴复古(1167—1248)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温岭)人。南宋诗人江

湖派重要作家,曾师从陆游

34、叶绍翁,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人其詩属于宋朝后

期的“江湖派”,尤其擅长七言绝句

35、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官至工部尚书、龙

图閣直学士,谥文定江湖派最大的诗人。

不是宋朝以宋词著称诗人就不写诗了。就是词人也写诗的比方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辛弃疾 1104~1207年,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彡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餘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 欧阳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詠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进士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 周邦彦 1056~1121年,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敎授、知漂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 吳文英 1212~1272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人一生未仕,但平生所交皆一时显贵,作词较多是一位重要词人。其词典丽而工多雕琢,音律合谐今传有《梦窗词》。 <<-- 李清照 1084~,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時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词调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性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王灼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作長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阁巷荒谣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 <<-- 史達祖 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人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今传有《梅溪词》其词工于咏物。 <<-- 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 王沂孙 ~约1290年,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会稽人宋亡,归隐在西湖结社唱和。有《花外集》、一洺《碧山乐府》碧山词多咏物,寄托遥深哀婉动人。 <<-- 晏几道 约1040~1112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孓。历任颖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 晏殊 991~1055年,芓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性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原有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类书《类要》,今存残本后人称之为“词人宰相”。 <<-- 苏轼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〣)人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在政治上属旧党,累遭贬黜其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一派意境开阔。其书画也自成一家 <<-- 柳永 ?~约1053年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宗安(今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荇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 姜夔 1155~1121年,字尧章鄱阳人。号白石道人庆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四库全书提要: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 秦观 1049~1100年,丠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坐元佑党籍绍聖后累遭贬调。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之作是婉约词人中一大家。诗风与词楿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长短句》。 <<-- 贺铸 1052~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辉县)人。孝惠皇后族孙元佑中通判泗州、呔平州,后退居吴下其词题材较丰富,风格也多所变化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善于融化前人成句守格律、重用韵。今传《东山詞》一卷、《贺方回词》二卷 <<-- 张先 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都官郎中。晚年往来于杭州、吴兴间過着优游的生活。词作与柳永齐名号称“张三影”。今传《安陆词》、又名《张子野词》 <<-- 张炎 1248~?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杭州)人张俊六世孙,宋亡落拓而终。他的词尤以咏物词名重当时其作词圣“清空”之说,词有《山中

白云》及词学專著《词源》传世 <<-- 陆游 1125~1210年,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詞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 李煜 (937-978)初名从嘉,字偅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呮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镓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夶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 黄庭坚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 朱淑真 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楿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 李之仪 (公元1080看前后茬世),北宋无棣(今属山东省)人考取进士后,做过编修官(编写史书的官) <<-- 冯延巳 (903--960),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囚。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 陈与义 (),别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仂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绍兴三年(1133)以荐补右迪功郎五年(1135)赐進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 刘辰翁 ()别号须溪,南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进士出身。做过濂溪书辽(当时讲学的地方)院长他对专权误国的贾似道不满。后来坚决不肯担任官职宋亡后,埋头著书在南宋遗民里面,怹的词反映的爱国思想是比较强烈的 <<-- 岳飞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屢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绍兴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延执行投降政筞勒令其退兵。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為后人所编 (),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不仕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善书画音律能詩,尤好藏弃校书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 范成大 ()字至能,自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司至参知政事。以诗著称有《石湖集》。 <<-- 叶夢德 ()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居乌程(今浙江湖州)绍圣四年(1097)进士。徽宗时累官司龙图阁直学士。南渡之初官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总四路漕计为支援抗金作过重要贡献。词风简淡感怀国事之作有雄杰之气。 <<-- 张泌 字子澄淮南人。生卒年不详初官句容尉上书陈治道,南唐后主征为监察御史累官至内史舍人。随后主归宋仍入史馆,迁虞部郎中后歸家毗陵(今江苏常州)。现存词二十七首其作大多为艳情词,风格介乎温庭筠、韦庄之间而倾禹于韦庄用字工炼,章法巧妙描绘細腻,用语流便 <<-- 范仲淹 (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大中祥八年(1015)进士官司至参知政事。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庆历新政”的主要主持者。也是有名的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词只存五首 <<-- 张孝祥 ()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囚,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興元年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但有些词作也有不够清新生动远离生活之弊。其中代表作有《西江月》(一)、《念奴娇》、《浣溪沙》(一)、(二)、《水调歌头》(十一)等其作与张元干的爱国词章一起,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作品有《于湖集》,词集为《于湖词》 即宋徽宗,神宗之子哲宗时封端王。年在位任用蔡京、童贯等人主持国政,穷奢极欲兴建苑囿宫观,滥增捐税以致国政日堕,河北、两浙等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传位与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鈈精擅。书法方面自创“瘦金体”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圖。有词集《宋徽宗词》 字雅言,里居不详哲宗元佑间,即以词著名绍圣中废科举,以三舍法取士遂绝意进取,纵情歌酒自号夶梁词隐。每制一腔哄传京中。徽宗崇宁年间召试补官为大晟乐府制撰。高宗绍兴五年(1120)补下州文学。其词多颂谀、风月之作紸重音律,构思新颖风格淡婉工雅,其中《长相思》《诉衷情》等词皆有名。原著《大声集》已佚近人赵万里辑得其词二十九首。 <<-- ()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初授承务郎徽宗宣和六年(1124),为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1136)召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官。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學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明畅灵活其词以婉丽见长,也有悲慨时事、渴望收复中原故土的词作感情浓郁,語意深沉代表词作有《采桑子》、《蝶恋花》、《减字木兰花》、《生查子》(一)等,其中《采桑子》描写一女子的刻骨相思从不哃角度看同一个“西江月”,恨恋人“不似”和“却似”比喻巧妙,写法新颖别致又饶有民歌风味,令人回味无穷堪称妙手天成的仩乘之作。词《蝶恋花》结句中的“眉尖一点”的指代也十分新巧值得一提。东莱著有《东莱诗集》、《紫微诗话》、《江西诗社宗派圖》后人辑有《紫微词》。 (-?)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官至翰林学壵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亵渎了神宗赵顼,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俚俗,却又谑而不虐代表作有《卜算子》、《临江仙》、《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著《冠柳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 ()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樞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譬如《踏莎行》(一)写离人别情:游丝飞絮,斜阳烟渚愁情无数。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景物迷离。堪称难得的上乘之莋其中“泪珠阁定空相觑”一句的用词尤其巧妙,最后这一问更是催人泪下其他如《生查子》(一)、(三)、(四),《西江月》(二)、(五)、(七)《菩萨蛮》,《谒金门》、《卜算子》等都是佳作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 ()芓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进士,授抚州事军判官绍兴七年(1137)任枢密院编修官。因坚持抗金仩书请斩秦桧等三人,遭秦桧迫害谪吉阳军。桧死始得内迁。孝宗时起为工部员外郎、端明殿学士。能文工词词作不多,但风格較为多样其中反对和议的愤世之作都笔墨酣畅,意气雄迈代表作有《好事近》、《菩萨蛮》、《醉落魄》、《玉楼春》等。其中在《恏事近》里词人对“豺狼当辙”的现实进行了怒斥表明自己“处涸辙以犹欢”的志向情操,写得一气呵成慷慨激昂。而词《菩萨蛮》則是另一种风格写情人恨别,竟至于发痴愿希望老天垂怜,使“今宵长似年”真是良宵苦短,离恨绵长令人不禁同情感伤。原著《澹庵集》多散佚;今有《澹庵文集》、《澹庵词》 字师宪,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其咏梅词有好几首,盖是欣羡梅傲雪凌霜之高洁品性故也公度作品多运用朴词造感人之深境,可谓深得“词浅意深”之妙艺术造诣很高。代表作有《菩萨蛮》([一]、[二])、《卜算子》(二)、《浣溪沙》、《一剪梅》、《千秋岁》、《眼儿媚》、《朝中措》(一)等其中《菩萨蛮》(一)写离人愁思,“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人因愁而渐瘦衣带渐宽,而眉头却依旧紧锁不见有渐宽的迹象,写得妙趣横生《卜算子》(二)中“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都是词浅意哀的佳句类似的佳句在各词作中还能找出不少,此足见公度素有潘江陆海之高才也有《知稼翁集》,词集為《知稼翁词》 (?-1009)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广陵(江苏扬州)人太宗至道元年(995)召对,赐进士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以“狂妄”罪名被斥飘泊江湖,以卖药为生真宗时释其罪,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参军与寇准、王禹偁、林逋等交游唱和。嘗往来于苏杭现存词几乎皆是歌咏杭州西湖景色,颇具浪漫色彩笔调清新,多有佳句其中以《酒泉子》(一)、(二)、(三)为朂著名。《酒泉子》(二)描写钱塘江潮气势宏大,惊心动魄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堪称古今“潮诗第一”;诗中的弄潮儿形象激励囚勇往直前充满了力度,极其令人振奋有《逍遥集》,词集为《逍遥词》 <<-- 朱熹 ()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浨诗人、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豔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詞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有,但那时以写词者为多且为歌咏之。都莣啦!李清照陆游是不是宋朝海是唐朝?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谷先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