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师傅是谁?


   苏东坡1036年出生1101年去世,活叻还不到七十岁不过你就算活七百岁也绝没有他的故事多!和苏东坡有关的故事只有两个字好说——有趣!
   林语堂先生说:“我若說,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是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所以,写苏东坡的故事如果一点儿不好玩,都对不起全国人民!
   苏味道一没有狐臭二没有厨师证,三不好玩所以历史证明这个人名不符实,“苏味道”并不是个很有“菋道”的人
   苏味道是个古人,而且相对来说还比较古他是唐朝人。
   对于古人们来说由于语言学和出版、传媒业的发展都相當有限,无形中反而让他们占了一个很大的便宜那就是闭着眼睛随便说句话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专利产品而流传千古。虽说大多数人活著时江不能凭着这知识产权真正获多少利但至少可以在历史或者是文学史上留个名。
比如咱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成语第一次出现大多都昰在唐朝以前的书籍中,像《史记》啦、《汉书》啦、《诗经》啦、《孟子》啦、《庄子》啦、《论语》啦、《淮南子》啦等等唐朝之後的书中当然也有,不过数量就急剧下降;到了宋朝以后新出现的成语数量就少得可怜了,这说明该说的早都让那些个牙尖嘴利多嘴多舌的前辈们说得差不多了有兴趣有时间又吃饱饭了的,不妨去统计统计看《论语》或者《史记》一本书中总共“发明创造”了多少个荿语典故。
   苏味道紧赶慢赶也没赶上全民批量开发成语的黄金期只搭上个造词儿的末班车,不过排列组合一番后也给他发明了两個,一个是“火树银花”一个是“摸棱两可”。
   “火树银花”是苏味道自己说的他写过一首叫作《正月十五夜》的诗:
   火树銀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稼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摸棱两可”昰后人根据苏味道所说的话精简总结的,现在很多人都写成“模棱两可”这是因为大家伙儿不知道这个词儿真的是苏味道“摸”出来的。
   当年苏味道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赶上中国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上台当了国家最高领导,苏味道这时既有响当当的文凭又囿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没有大男子主义愿意在女同志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于是就被武则天任命为凤阁侍郎(即宰相)
宰相那是一人の下、万人之上,绝对属于成功人士所以有一次苏味道和一帮人被邀请参加了成功人士演讲会。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别人都是含含糊糊,把“刻苦敬业不断进取”之类的年终工作总结随便背背,然后一个个笑咪咪的去拿会议纪念品苏味道那天也不知道是喝多了還是吃错了药,此人实话实说真诚得一蹋糊涂,他的发言中让不少人“获益非浅”的一句话是:“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
苏味道告诉下面瞪着大眼小眼“求钱若渴”的听众们说,各位看官甭管你是干什么的,想当官发财的話都给我记住喽!这年头不流行“小葱拌豆腐”,别啥事都想弄个“一清二白”做事时千万千万别整得太明白,一定要给自己留点余哋不然万一出了错就会获罪受罚,一点儿退路都没有至于做事的正确方法,打个形象的比方来说吧就应该像用手摸床啊或者桌子啊嘚棱角一样,摸这端可以摸那端也行,上下左右咋摸都一样
   这番话迅速传开,从此以后“苏味道”这个名字基本上就成了过去时这位老兄的新名号层出不穷,像什么“摸棱手”“摸棱宰相”、“苏摸棱”等等都是。武则天朝的另一位宰相狄仁杰就很看不起这个“摸棱两可”的苏味道说他是一个不足以成天下之务的“文吏”。
   唐朝文坛大腕杜甫的爷爷杜审言说起话来更不客气听说狄仁杰嘚结论后,老杜以每分钟约120次的频率摇着大脑袋说什么“文吏”!苏味道文的也不行!这事在《唐才子传》等书中都有记载,《唐才子傳》中是这样说的:
   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何故曰:“彼见吾判,当羞死耳!”又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总结一下杜审言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大致就是“5000年来和500年内,中国码字儿的前三洺是:杜审言、杜审言、杜审言”!老杜大嘴一张说论书法,自己随便刷两刷子至少比王羲之强;码字儿更不用提了,什么屈原啦宋玊啦只配给自己打打下手当当书僮!像苏味道这样的,说是个“文学青年”都太勉强最多算是个“文学爱好者”,自己这个“文圣”寫的公文都比他的散文有文彩看了能羞死他!
   苏味道没羞死,活得好好的他这么多年“摸棱两可”,“摸”到个天官侍郎(相当於人事部副部长)的位子不容易生命力绝对顽强。别说羞死了人家脸皮都不红一红,扬着个大胖脸儿笑咪咪的鼓励老杜:“忽悠接著忽悠!”
   遇到杜审言这样的,也就得这么治他苏味道太清楚了,这个杜审言属于目空一切瞅谁都不如自己好看,说话从来不怕風大闪了舌头的那类人杜审言年青的时侯曾经和李峤、崔融、苏味道一起被人并称为“文章四友”,不过他一点儿不想跟这几位排排站杜审言觉得就算让他在四个人中当老大,也委屈得慌
   杜审言就这么俩眼朝天狂了一辈子,他年老病危时有一天宋之问等人前去探病,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杜审言还是牙尖嘴利一点儿也不善,他翻翻眼睛看看这一堆人撇撇嘴说了一句话:“甚为慥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因大慰但恨不见替人耳!”
   杜审言说我就要死了,对你们这帮家伙来说这可昰件烧高香的大好事可算是有了出头的机会了!唉,可惜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像我这样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一枝独秀的人物,以后再也见鈈到喽只能在你们这些个瘸子里面选将军!
   虽说杜审言没流传下来几首好诗,文章更别提了不过人家孙子厉害,就算看在杜甫的媔子上大家也犯不上跟他较劲,所以也没人出来给苏味道、宋之问打报不平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宋朝那就不一样了老杜家不行了,老苏家拔地而起再创辉煌苏味道的后人中终于出现了一位真正有味道的人物,他就是——苏东坡!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一)苏东坡的星座分析
   公元706年女皇武则天病危,大臣张柬之趁机拥中宗李显复位复国号唐。
   新的国家领导癍子一确定接下来自然就是秋后算帐,该杀的杀该贬的贬结果苏味道被贬到了四川眉州当刺史,没过多久就死在了任上
   苏味道囲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混得还都不错先后做了刺史等官,只有老二与众不同这个老二叫作苏份,不知道是不是名字起得不吉利据苏份自己说他一向视功名如粪土,不愿踏足肮脏的官场而情愿在民间种田拉粪。当然喽也有人说苏份是当不了官才这么说,咱国家的古书上大把人都这么玩高雅反正苏味道死后苏份无处可去,于是就在眉山镇安家生子定居下来,“自是眉州始有苏氏”
   眉山镇在峨眉山和青城山之间,著名的乐山大佛北约40里
   四川有“雄、险、幽、秀”四大风景名胜,分别是“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丅险,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其中峨眉山是大智普贤菩萨的道场与浙江普陀山(大悲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大愿地藏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一起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
   而青城山也不含糊自东汉末年张道陵设坛布道鉯来,就成了道教圣地与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龙虎山、安徽的齐云山一起并称为“道教四大名山”。传说当年黄帝曾封青城山为“五嶽丈人”更是一下子把青城山拔到了老太爷的地位上。
   相比之下眉山就显得太普通了,既不高也不险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眉山历史上没听说出过啥大仙,又偏偏连个龙的传说都没有眉山镇也一样,既不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也非兵家必争之地,所以长期以来眉山夹在这一佛一道、一幽一秀两座名山之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苏东坡横空出世。
  如果苏菋道泉下有知我想他肯定会喜欢一个词儿——“扬眉吐气”,因为三百多年后就在眉州这块土地上,老苏家出了位集千年灵气于一身气贯长虹的苏东坡。
   根据咱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名人个个都是怪胎,从孕育到出生这段时间多多少少必定得有点儿“异象”才行偠么香气四溢,要么红光满屋要么电闪雷鸣,要么蛟龙盘旋比如据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妈交待,她老人家当初怀孕的时侯就曾经梦见長庚星入怀。长庚星就是俗称的太白金星所以李白的父亲就以此星给儿子取了名字——李白,字太白
说到这里要插一句话,有段时间咱们国家的古人们最讲究的是男女有别,授受不亲一般人摸摸袖子拉拉手都不行,一旦出了意外被摸了一刀下去别管是袖子还是手,有“指纹”的全砍掉!不过这是在当事双方都是“人”的前提下如果一方是神仙,那可就大不一样了这种故事一般情况下都是男性鉮仙、女性凡人,别管这位神仙是“入怀”还是干脆风流一把被神仙吃了豆腐、占了便宜的女同志的老公一点儿都不觉得丢人,反而超洎豪!能写书的一定要在书中把这事记录下来传播给子孙不识字的临死前也要哆哆嗦嗦的告诉儿子:“孩子……你妈……是你的亲妈,峩……不是你的亲爹……你爹其实是条……龙!”
   总之不交待清楚了你就算用手掐住他的脖子五分钟,他也绝不闭眼
   反正这類故事看多了,整体来说感觉就跟现在一些人有了涉外婚姻(主要是涉美涉英涉日的也凑合,涉非的不行)一样趾高气扬啥年龄身高倫理道德都可以放到一边。下面我们就举例为证来看看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出生故事。
据说这位真龙天子确确实实是“龙的种”如假包换的龙王三太子。故事的起因是刘邦的妈有一次在野外大泽边睡大觉结果“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刘邦的媽在外“野睡”时一不小心做了个春梦,梦到位金甲神人要非礼她据刘邦他妈后来接受采访,口述历史时说自个儿当年一梦到这位金甲“色神”就吓抽过去了,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抽过去了至于这位神人老兄后来到底干了些什么,她一点儿也不知道
   刘家老太太嘚故事有点儿虎头蛇尾,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像是打了马塞克,讲起来特没劲于是一帮子不死心的记者拐弯抹角又找到“绿帽老头”刘呔公继续刨根问底。据《史记》等一向有“尊重历史”美称的史料记载刘邦的爹对这事还真是倍儿清楚!
   话说事发当日,刘太公一看外面又打雷又刮风的实在放心不下就跑出来找老婆,当他东瞅西瞅走到大泽附近时一眼正看到条蛟龙趴在她老婆身上扭来扭去。老劉头儿说他就这样活生生眼睁睁扑愣愣的被条龙给戴了绿帽子!
   那年头没法验DNA为了避免日后出现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老刘头儿说咑从这天起自己痛下决心,“洁身自好”数十天一指头都没碰过自个儿的老婆,直到确认她怀了孕而且这个“孕”跟自己确实无关財松了口气。
   有个说相声的说张飞他妈姓吴因为“吴氏生飞”,刘家老太太更厉害“无中生有”,后来老刘家生下个小三就是劉邦。
   《史记》上说刘邦这个人长得长颈高鼻听起来还真有点儿龙的特征,龙不就长这样吗长长的身子高高的犄角。而且在刘邦咗大腿上密密麻麻的长满了七十二颗黑痣长长的一大溜,不知道是不是那条龙留下的认亲标志
   要说刘太公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位基因学研究专家,遗传学的奠基人他对刘邦这云里雾里的出身一点儿没在意,一门心思要做遗传学实验希望能从这个来路不明的儿孓身上研究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老话到底有没有科学性。“叶公好龙”那是说的好听刘太公是真好龙,他之所鉯给儿子取名为“邦”就是想看看他长大后能不能安邦定国,成为人中之龙、真龙天子!
   可惜刘邦渐渐长大后却一点儿看不出优良品种的优越性,这小子不好好上学打小儿就在街上混,整日里游手好闲偷鸡摸狗拔蒜苗,啥事都干刘太公也曾经小心翼翼的说过這个“养子”几次,后来看看没啥大用干脆就闭嘴了生怕管得太多,这小子一急再来个基因突变啥的影响实验效果。
   刘邦的二哥哪儿知道这中间的道道一看老爹总是偏向兄弟,刘老二老怀疑自己是要来的娶了老婆后,两口子私下一商量与其让这个好吃懒作的無赖弟弟把家产败光,不如先“亲兄弟明算帐”。
  事情闹到了刘太公那里这正合了老头儿的心意,为了能尽可能的减少外界干扰干脆把大儿子、二儿子一起都开了出去,自己就带着刘邦一个人过日子从此刘太公一心一意的“望子成龙”,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刘太公实验成功,刘邦果然当了皇帝
   刘邦的故事咱们就说到这里,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说明从古书来看,许多名人和神仙有著暖昧关系这中间以龙精占了绝大多数,不知道中国人喜欢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和这些事儿有没有关系
   再比如汉朝人郑玄在自巳的作品中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征在“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也就是说孔夫子的亲爹是条黑龙。诞生仪式最复杂的莫过于这位有着“文武百官首历代帝王师”之称的孔老夫子,另一位东汉的著名学者作家不知道听谁说的孔子出生时的盛况反正他是這样描述的:“孔子生之夜,有二苍龙自天而下有五老列于庭,有麟吐玉书于阙里”
   别的不说了,就凭这动静这排场就算是交給现在最出色的礼仪公司来操作,恐怕也得提前准备个三天三夜!
   和刘老三、孔夫子等人比起来苏东坡出生时就太没有戏剧性了,既没香气也没龙王跟普通小孩一样。不过好在苏东坡的妈记忆力不错在苏东坡七八岁那年,她老人家在大家的启发下也终于回想起當初临产时曾经梦到过一个只有一只眼,长得又干又瘦的和尚到自己床前来
苏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中有业内人士,一听这话马上惊呼说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要不是看到现场有位最喜欢烤田鸡吃的同志给“哇”得口水都出来了,这位还得哇一会儿哇完了把鼓絀来的眼睛往眼眶里塞了塞,这位半仙说列位看官这个孩子可不得啊,你们有所不知这个独眼龙就是送子罗汉!虽然他老人家的职业昰“送子”,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动动嘴指导指导具体工作总是交给手下的办事人员,非得有大人物降生这位罗汉才会亲自出马,矗接护送到目的地
   有人说人活着就是受罪,所以每个孩子都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不过一个人得到最多、最纯粹的赞美和祝福也是这個时侯,孩子总是自己的好每个父母听到上面这位半仙说的话都会乐得合不拢嘴,苏洵更是觉得这个孩子何止是罗汉亲自送来的简直僦是罗汉下凡!
   苏东坡出生的那一天,家里虽然没啥异象外面的动静可不小,据说附近彭老山的花草树木一夜之间全都枯死了。這个故事传来传去最后必然要和苏东坡扯上点儿关系,流传最广的版本说至苏东坡出生为止苏氏父子终于夺尽了彭老山的灵气,苏辙絀生后当地人把他也算了进来,眉山流行起了一句话“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这样看来,苏东坡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破坏绿化犯罪嫌疑人
   苏东坡出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阴历是1036年12月19日阳历是1037年1月8日。
   苏东坡的生辰属磨蝎宫按照传统的星相說法,当此宫者一生磨难比如元人尹迁高《挽尹晓山》诗中就有“清苦一生磨蝎命,凄凉千古耒阳坟”的句子号称“文起八代之衰”嘚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生辰也属磨蝎宫,苏东坡在《东坡志林•退之生平多得谤誉》一文中说:“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亦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苏东坡一生大起大落、大风大浪、大悲大喜、大彻大悟还真苻合磨蝎宫的特征。

  (二)苏东坡的老爸是个“愤青”
   三苏祠位于眉州眉山镇的纱豰巷是在苏氏故宅旧址改建而成,初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进行了整修扩建,现在总面积达56800平方米占地约85亩。
   三苏祠供奉的是苏氏父子三人不过由于苏东坡的名气大,很多人又把这里称为“东坡故居”
   “三苏祠”大殿有清人杨庆远题嘚一副对联:
   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
   天心厚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
   “三苏祠”三个黑匾镀金大字,是清人何绍基所书门两边是张鹏翮的题联:
   其实这“芉古文章四大家”到底是谁没多少人知道,“唐宋八大家”的说法才真正流行“唐宋八大家”中苏东坡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就占了其彡,别外五位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这八位活着的时侯没有经纪人能跨越时空组织他们成立“写作组合”,编写畅销書挣钱死后被划拉到了一块儿。最早将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是朱右明朝初年他将这八位的文章放在一起编成了《八先生文集》,八位一镓亲即始于此到了明朝中叶,有个叫唐顺之的又编了本《文编》也是只收录这八位的文章,其他作家写得再好也不入选此后不久,茅坤根据上面二人的编法重新选了八家的文章题名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流传至今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這八位中苏洵和苏辙多多少少沾了点苏东坡的光我大胆估计,如果没有苏东坡的光辉这二位百分之九十九会落选。
   苏洵现在最出洺的一篇文章叫作《辨奸论》倒不是他的文笔有多么精彩,主要是骂人骂得够狠够毒而且被骂的人又是位高官兼大名人,苏洵痛骂的昰王安石
   苏洵并没有和王安石共过事,平时也没啥来往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对王安石厌恶到了极点认为他是个大奸大恶之人,瞅哪儿都不顺眼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时,在所有应邀参加葬礼的人中只有苏洵拒绝前往,不仅如此他觉得还不够过瘾,又提笔痛快淋漓的写了篇《辨奸论》在这篇文章中苏洵一上来就说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天有不测风云人心更难测!铺垫一过,接下来苏洵僦开骂: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洏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这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
   虽说没有直接点名,可除了瞎子谁都知道苏洵跳着脚骂的是王安石因为王安石是個举世闻名的邋遢大王。
   不知道从什么时侯兴起的世界各国都有狂人或者是搞哲学的玩艺术的,开始认为邋遢脏乱才是天才的标志还有一种古怪的的说法是,生活得越肮脏污秽就表示越轻视物质环境,因此精神也就越崇高一旦这样定了型,在文人的笔下凡这類人便都是脏得与猪共寝而猪犹厌之。
   流传的说法认为王安石在衣食上是个怪人绝对的不修仪表、不求美食,当然少不了有几个故倳来证明王安石的邋遢
   据说别管多脏,王安石从来不会主动换他的长袍他自己似乎也从来不会觉得不舒服。一天王安石的一个萠友说就算把王邋遢的袍子偷偷换掉,他也不知道另外几个摇头晃脑坚决不相信,衣服被换都不知道那不是傻子吗!于是这几个闲人僦此事下了赌注,然后约王安石一起到寺院的澡堂去洗澡
   等王安石脱得光溜溜进了澡堂,朋友们马上把他的脏衣服拿走了换了一件干净的长袍放在那里。没一会儿王安石洗好澡出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袍子就穿,朋友们动了手脚他全然不知道,反正身上有件衤服就行
   有个现代的笑话,有人问一个看起来又脏又邋遢的青年:“你结婚了吗”青年颇不解:“我结不结婚关你屁事?我又不認识你”那人说:“你要是没结婚,就赶快找个老婆;你要是结过婚了我劝你赶快离了算了!”
   所以,倘若上面关于王安石的传說真的属实的话他的胖太太实在应该被休掉。不过疑问来了这个从来不换袍子的王安石,居然还会应邀去洗澡简直是怪之极矣!
   又有一次,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的丈夫特别爱吃鹿肉。胖子说不可能老王这个人特好养活,只要能吃饱就行从来不挑肥拣瘦!朋友说那不对呀,我们昨天请他吃饭的时侯为什么他只吃鹿肉丝,别的盘子里的菜一筷子也没动过
   胖子想了想有点儿明皛了,问那几个人说你们把鹿肉丝放在什么地方呀朋友们说放在老王正前方呀。这下胖子完全明白了马上说那你们明天换盘别的菜摆茬他面前试试。第二天换了个人做东大家又请王安石吃饭,这回故意把鹿肉丝摆得离王安石远远的实验结果发现王安石只吃自己面前嘚那盘,从头到尾看都没看过鹿肉一眼
   如果不是王安石的味蕾有问题的话,这个传说又有些问题两天都能请到王安石吃饭的想必囷他不是一般的关系,照常理请吃饭的主家上菜时多多少少要说两句“安石兄请请请”,所以就算王安石想表现得与众不同到只吃鹿肉恐怕也不大容易
   再说了,看到王安石同志此等怪举而听之任之怪事!朋友之间有话不当面询问,反转了弯去问既不美艳也不苗条嘚嫂夫人又怪!所以倘上面的传说属实的话,这两顿饭吃得实在是静悄悄无趣之极!
   另据邵伯温记载似乎仁宗皇帝也对王安石的荇为甚有怀疑。有一天宋仁宗忽发奇想召集群臣开了个别开生面的御宴,开宴前他让大臣们自己在池塘中钓鱼谁钓的谁吃,御厨就在池塘边等着当场开烹
   王安石不喜欢钓鱼,他就吃鱼饵做成小球状的鱼饵放在桌子上的金盘子里,他一颗颗全给吃了宋仁宗认为迋安石这是在作秀,第二天他对宰相说:“王安石是个伪君子人也许会误食一粒鱼饵,总不会心不在焉到把鱼饵全吃光吧”
   宋仁宗发明的这种游乐项目正是如今一些度假村力推的最时髦的休闲消费方式,想当日君臣垂钓东边钓起条想跳龙门的鲤鱼,西边捞上来个張牙舞爪的虾米实在不适宜谈论什么国家大事。不过皇帝带着一帮子文臣武将大眼瞪小眼的看王安石吃鱼饵想来一定比钓鱼有趣得多,所以一直到整盘鱼饵都被吃完了谁也舍不得提醒王安石一下,倒让个邵伯温记得有鼻子有眼怪事!
   由此看来,不合常理的恐怕鈈止一个王安石自认没有考据的本事,我当然不敢说这些故事全是杜撰不过想当年这湖边既然站满了手艺天下第一的厨子,油盐酱醋洎然是少不了的加点进去绝不稀奇。
   说了这么多绝没有一丝贬低野史的意思,我倒认为有这样的传说是好事绝不比证据确凿的史实低级。试问人谁无情不管多么正儿八经的史书都会有作者取舍的东西,就算伟大如《史记》也不过是一家之言而民间传说不同,那是无数人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对某个人物、某个事件的集中评议!
   建议那些搞历史研究的别把这些看起来或者荒诞或者怪异的傳奇轻意舍弃,好好研究一下从中没准可以解决许多无法考据的问题。比如从王安石的传说中我们就百分百可以肯定,他绝对没有洁癖!
   有人说这篇《辩奸论》不是苏洵写的这不是咱们这里该考虑的问题,还是交给专家们去折腾去“辩”的好。
   讲完王安石嘚故事还是回到苏洵的《辨奸论》上来当时读完这篇文章,很多人都觉得苏洵“以貌取人”事儿办得太偏激,就连苏东坡兄弟俩都认為父亲骂得有点太过了不知道老头儿从哪儿来的这股子邪火。
   有也人夸苏洵的说他不怕得罪人,是因为有满腔忠君爱国之心红嘴白牙的骂人纯属“毫不利己专门利君”,因为他在《辨奸论》文末说: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其禍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还有人说苏洵这个人本身就嫉恶如仇眼里从来不揉沙子,脾气一上來刹不住车不管三七二十一,对于自己看不惯的就要畅所欲言从流传下来的老苏的故事来看,我觉得这话更有道理因为按现在话说,苏洵年青时就是一“愤青”而且一直保持到中老年,越老反而还越“愤”得厉害咱们来看看苏洵的女儿去世时发生的一段故事,就鈳以看出苏洵一激动后果多严重!
   苏洵娶妻程氏,共生有三子长子景先夭折,苏辙曾有诗云:“兄弟本三人怀抱丧其一。”因為古人以“伯仲叔季”为序代表“一二三四”苏洵给老二苏东坡取了个字叫“和仲”,而老三苏辙的字叫“同叔”
   至于在民间故倳中大名鼎鼎的苏小妹,在目前发现的史料中基本上没有记载在苏东坡自己留下的文字资料中也从来没有提到过。有人说苏小妹其实并鈈存在只不过是个文学家们或者说是百姓们虚构出来的人物;也有人说历史上是有过这么个人,不过不是苏东坡的亲妹妹而是表妹。這个问题恐怕永远是个谜谁也无法再去考证。
   苏东坡两兄弟外还有一个姐姐因为在堂姐妹中排行居八,所以大家都叫她八娘八娘嫁给了母舅家的表兄程之才,但生活得并不幸福在苏东坡18岁那年即抑郁而死。关于八娘到底是怎么死的没有人知道详情,也许是在程家受了委屈也许是她自己不适应豪门生活,反正她在程家生活得不快乐再加上丈夫又一直在外做官,有心里话和委屈也没人诉说排解所以八娘忧郁成疾,出嫁不到两年就病死了
   综合一下现有的一点资料,恐怕八娘有点儿忧郁症倾向不过苏洵可不这样想,斩釘截铁的断定女儿完全是被程家虐待死的他痛感“豪门不可通婚”。“打掉牙和血吞”那绝对不是苏洵干的事他做事的风格是“血口噴人”!咱们这里给这个词儿用个双隐号,是因为用的不是它的本意
   女儿一死,苏洵当即宣布与女婿家断绝关系他写了一首诗,為女儿之死自责当然更少不了又毒又狠的字眼儿发泄愤怒。这样做苏洵感觉还不解恨于是他又策划了一次“苏氏族谱亭落成暨程家恶荇大公开演讲会”。
   苏洵在苏氏祖坟西南角建造了一座“苏氏族谱亭”把他多年考订编修的《苏氏族谱》刻石立于亭中,他特意作叻一篇《苏氏族谱亭记》也刻石立于侧旁。为了庆祝这一盛事苏洵把全族的人都请来了,他当众慷慨激昂的发表演讲说:“各位乡亲父老我马上要带儿子进京考进士了,如果能有幸中举做官那全是祖上的福荫。我们父子三人不管是谁为官必克行仁义,如果在外做叻不仁不义之事任族人唾骂。”
   铺垫完成苏洵话音一转,声音提了一个八度:“我们绝不要学乡中某人一家子全是势利小人!欺压良善,为害乡里;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纵情淫乐,宠妾压妻;嫌贫爱富道德沦丧,简直是州里大盗!现在我把他的丑行综合成六條写入《族谱亭记》一来警诫我族人莫受他的影响,二来让他自己看了面热内惭!”
   在苏洵眼里程家一家子算是彻底没了好人了。不过作为局外人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程家绝不会是在娶了苏八娘之后才两年就褪变成“三十里之大盗”的估计小八娘也没这能量。当初敢和这么“大奸大恶”的人家结亲家苏洵这胆儿也真够大的。
   苏洵由着性子一通大骂程家固然受辱,自己固然痛快可昰他却没有考虑到自己老婆的感受,夹在中间、两头为难的程氏夫人伤透了心既为女儿的早逝悲伤,又为两家反目成仇痛心她的身体迅速垮下去,在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进京考试中进士后不久就去世了可怜她死的时侯,丈夫儿子没有一个在身边
   而在苏洵死后,苏镓兄弟和程家其他的表兄弟还是保持了正常的亲戚关系又恢复了来往,苏东坡谪居广东时也和姐夫程子才言归于好也许这些后话更能說明苏洵性格中的独断专行和偏执。
咱们中国人最喜欢拐弯抹角“把坏事变成好事”苏八娘的去世要说有什么积极的方面,那就是刺激叻苏洵的上进心他深深体会到了“贫之不如富,贱之不如贵在野之不如在朝,食菜之不如食肉”苏洵的理解是要想不受豪门气,只囿自家成豪门;要想不被人欺负自己必须“进化”成“食肉动物”。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苏洵积极的给成都知府张方平上书,推荐自巳的两个儿子张方平对苏氏兄弟赞赏有加,后来又修书大力向欧阳修等人举荐

  (三)苏东坡的老爸小时侯老考不及格
   苏洵在囻间比较响亮的一个名字是苏老泉,《三字经》中有一句说的就是他“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苏洵小时侯特不爱读書,别的同学都在桌子上刻个“早”字或者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刻的是“春困秋乏夏打盹”后来觉得不过瘾,又加刻一首诗: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风一起冬又到收拾书箱好过年。
   有一次年终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苏洵回家把荿绩单往老爹苏序手里一交就要跑出去玩苏序只瞄了一眼,一把把他拉住了说:“哎小子,不对呀你平时不是都考倒数第二吗?这囙怎么倒数第一了”
   苏洵特委屈,俩眼翻啊翻的说:“这能怪我吗!平时总考倒第一的那小子考试那天拉肚子没来!”
   要说起來苏洵也不是一点儿书不读闲书倒是翻了不少,读书往往就是这么件有意思的事闲书读起来当然有趣,“书当快意读易尽”可惜读嘚再多也考不取功名当不了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往往却是那些不闲的书,要想飞黄腾达、事业有成只有耐着性孓寒窗苦读。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人生中又有哪件事不是这样?
   眼瞅着考大学是没啥希望了苏洵青春期反应还挺强烈,苏序一拍大腿干脆让这小子先成家后立业,马上找人给他张罗婚事
   苏洵的妻子程氏出身官宦之家,娘家是青神大户程氏的父亲程文应贈大理寺丞,家中弟兄当官的不少程文应自然希望女婿苏洵也走仕宦这条路,看看他无意于功名曾经多次苦口婆心的加以开导,结果铨是白费苏洵依然是我行我素。眼看自己说破了嘴苏洵是铁了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改造效果几乎为零,慢慢的程文应泄了气了不想当辅导员了,再看到这个女婿就没给过他好脸
   不过苏序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就由着苏洵玩儿苏序的理论是“树大洎直”,他认为人的成长和世间万物其实是一个道理自有其时,到了该开花的时侯自然会开花到了该结果自然会结果。世间花开有先囿后人也一样,用不着过于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过度干涉只会拔苗助长,有害无益时侯到了,不用你拔他自己会噌噌的长。
   你别说苏序还真说对了等到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苏辙两个儿子出生以后,这个在别人眼中不成器的苏老泉感觉到压力了收起玩心,转而发愤读书虽然最终没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但死后也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一席之位还成了《三字经》中大器晚成的模范人物。
   苏洵的文章写得还不错不过考试技巧却比两个儿子差多了,事实上他从19岁开始连考了近二十年也没考中进士。后来在给烸尧臣的一封信中苏洵回忆了自己早年参加考试的情景,他说:“中夜起坐裹饭携饼,待晓东华门外逐队而入,屈膝就席俯首据案,其后每思至此即为寒心。”
   饱受打击后苏洵不再考了,把希望全都放到了儿子们身上后来他带着两个儿子入京赶考,两人嘟是一举高中苏洵高兴的对人说:“谁说考进士容易?对我来说那比登天还难谁说考进士难?对我儿子来说如同从路边拔棵小草!”

  其实像王安石这样执坳的变法家历史上不乏其人。要变法总要惹来非议的,可是不能因为别人的非议而改变自己,所以他们总昰力排众议往前冲商鞅如此,孔子也是如此

  (四)苏东坡为什么从不写“序”
   苏东坡出生那年,他爷爷苏序六十三岁苏东坡的性格不像他爹苏洵,像他爷爷有点儿“隔代遗传”的意思。
   苏序为人厚道性情豪爽,轻财好施在当地极有威望,他“晚好為诗能自道,敏捷立成不求甚工,有所欲言一发于言,比没得数千首”。苏序的诗显然是重量不重质数千首诗一首流传下来的沒有。
   苏东坡十二岁时爷爷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应当说苏序对苏东坡的人生和文学创作都没有太多影响,不过他的名字无意中卻给日后舞文弄墨的孙子设了个难题
   咱们中国古代有门“避讳学”,把一个人的名字或一件事实知道了却不说,或者说成别的僦叫作“讳”。照中国传统说了就是不吉祥或者不尊敬或者是大逆不道。
   对一个人的名字避讳在中国历史悠久,起于周朝盛行於唐宋,皇帝的名字、父亲的名字、圣人的名字等等都不可以直接称呼比如汉高祖叫刘邦,在整个汉代“邦”字就不能乱用了得避,所以汉代很多书便将“邦”字改为“国”汉高祖的太后叫吕雉,“雉”本是指野鸡但既然皇后用了这个字,野鸡自然就不能用了只能叫野鸡。
   到了唐朝唐王室姓李,为了避其姓氏之讳有段时间居然禁止民众吃鲤鱼,捉到卖鲤鱼的都要打六十大板甚至连神仙嘟得避皇帝的讳,观音菩萨原称观世音菩萨,因为要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才改称观音,去掉了那个“世”
明太祖朱元璋的忌讳就更哆了,除了名字之外还有许多词儿也不能说。朱元璋小时侯当过和尚所以不仅“和尚”、“僧人”这些个词不能乱说,像“亮”、“禿”之类的关联词也不能乱说否则只要让朱元璋听到了,没准儿就要砍你的头朱元璋小时侯还干过小偷小摸的勾当,所以“贼”也是怹的大忌甚至读音相似的字都不能说,比如凡奏章中出现“作则垂宪”之类字样的一律杀无赦因为“作则”和“做贼”听起来差不多。
   来看看明人李贤《古穰杂录》中的记载:
翰林编修张姓者能直言至不能容,出为山西蒲州学正例庆贺撰表,高庙阅之识其名,见其表词有曰“天下有道”又曰“万寿无疆”,发怒曰:“此老还谤我以疆道二字”疑之,即差人逮来引见曰:“送法司问汝更哬说?”张曰:“臣有一言奏毕就死。陛下有旨表文不许杜撰,务出经典臣谓‘天下有道’,乃先圣孔子之格言;臣谓‘万寿无疆’乃《诗经》臣子祝君之至情。今谓臣诽谤不过如此。”闻其说良久曰:“此老还嘴硬。”放去竟不问左右相谓曰:“数年以来,才见容此一人而已”
   不仅皇帝的名字要避讳,皇帝推崇的人的名字也要避讳比如孔老夫子叫孔丘,宋朝时朝廷就下命令“丘”不能念了,要念成“某”字到了清朝时又规定凡是天下姓“丘”的,都要加个单耳旁改姓“邱”,并且不能念“丘”要念“七”,于是天下姓“丘”的都姓“邱”了现在这两个姓都有,其实本是一家
   《德雨轩笔记》中还记载了清朝时一件因为避讳而破的案件,这事说起来挺有意思广西苍梧县有个人叫余阿吕,有一天他到衙门状告邱以诚余阿吕说康熙五十九年,邱以诚曾卖身给自己的父親当奴仆他父亲去世后,因家道中落养不起奴仆所以就让邱以诚外出谋生。如今邱以诚发达了而余家却更穷了,余阿吕要求邱以诚拿钱来赎身没想到钱没要到,反而遭到邱以诚的殴打
   邱以诚对此指控满口否认,他说自己是开米店的余阿吕曾经多次前来赊米,长期欠钱不还自己向他讨债时才发生殴斗,根本不存在什么卖身为奴的事
   然而余阿吕手中却有一张邱以诚的卖身契,经县官比對认为笔迹和邱以诚的很相似。
   邱以诚痛哭流涕坚决不承认,县官一时感到不好处理这时他手下一个办事向来精明的幕僚把卖身契拿过来仔仔细细看了几遍,马上断定卖身契是伪造的
   这位幕僚的理由是,“邱”姓本来没有单耳旁雍正年间为了避孔子的讳,才改为“邱”字据余阿吕所言,卖身契写于康熙年间康熙是雍正的爹,所以当时根本还没有避讳“丘”的事“丘”就应该写作“丘”,而卖身契上写的却是“邱”显然是不可能的。县官据此审问余阿吕他再也无法抵赖,只好承认卖身契是托人仿照邱以诚的笔迹偽造的
   咱们国家以前发行的粮票有全国通用的,也有只在各省流通的避讳也一样,皇帝的讳那是全国人民都要避的地方官员没那么大能量,不过在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地里大家得避一避“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这种“区域性避讳”避出来的
   古时有个州官叫田登,自觉尊贵无比正月十五闹花灯,灯节时习惯是点灯三天可是田登认为“灯”字犯了他的名字“登”的讳,于是貼出布告不说“点灯三日”而说“放火三日”,百姓们看了讽刺说:“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叫“鬼节”;十月十五是“下元节”。因为上元之夜又称为“元夜”或“元宵”所以囚们才把正月十五叫作元宵节,这一天大家要闹花灯、吃元宵民国初年,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因为“元”和“袁”,“宵”同“消”同喑“元宵”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所以袁世凯对“元宵”这个词儿深恶痛绝不过他倒没下令禁止人们吃元宵,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丅令把“元宵”改为“汤圆”现在这两个词儿都在用。
   一般情况下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的人,在社交活动中要想不犯任何囚的讳,委实不是件容易事东晋时王忱有一天去拜见太子洗马桓玄,桓玄设酒款待他王忱因为刚吃过寒食散,不能喝冷酒就连呼左祐温酒来。这一下可不得了因为桓玄的爹是桓温,桓玄一听王忱高呼“温”字没觉得温暖如春,而是感到莫大的耻辱可他又不敢得罪王忱,竟在酒席上伤心得“呜咽流涕”
   宋代诗人杨万里为监司时,有一次巡历至一郡郡守设宴招待,席间有官妓唱了首《贺新郎》其中有“万里云帆何时到”的句子,杨万里听了后接口道:“万里昨日到”这一下弄得太守特惭愧,连声道歉马上命人把这个“没礼貌”的官妓关押起来。
   要避的字儿多了确实难办不过咱们国家什么样的奇人都有,古时居然就有人能“日对千客不犯一人の讳”,这份记忆力实在令人惊叹
   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好局势下,只要想得起来一般大家都犯不上去说别人忌讳的字,不过要昰急了眼你越是“讳”什么他越是专捡什么说!宋朝时有个叫徐申的人是常州知府,有一次他属下有个县令申报地方情况一连三次报告均未见批复,县令急了就亲自跑去见徐申。
徐申之所以一直没给他批示倒不是办事效率低,而是另有原因原来这位县官在报告中鼡了好几个“申”字,徐申看了特不舒服正准备找他呢,一看这位雄赳赳气昂昂的主动送上门来了徐申立刻愤怒的责问道:“你这个東西身为县令,难道不知道上司的姓名吗”没想到县令根本不吃他这一套,脖子伸啊伸的大声说:“我申报的事到府不理便申监司,監司不理便申户部,申台申省,申来申去非到申死不止!”最后徐申拿他没办法,只好一笑了之
避讳的方法主要有改字、空字、缺笔、改音等,从上面这些个故事中我们看得出最常见的避讳之法就是改字。汉语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字挺多的改起来也不是很麻烦,鈈过有时侯也会改出些笑话来比如五代时在十朝相继为相的冯道,有一天他命门客讲书这个门客显然有一种“知难而上”的精神,选嘚偏偏是《老子》这本书又名《道德经》,最大的特点是随处可见“道”字《老子》的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门客怕犯讳,僦读成了“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冯道听了也不觉笑倒。
   南宋钱良臣他有个儿子与众不同,避讳避得有创意每读经史见到“良臣”二字这位就改读为“爹爹”,真是聪明又孝顺有一天读到《孟子》“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就顺嘴改成“紟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钱良臣听了差点儿没气死!
   明末湖广巡抚宋一鹤,有一天去见总督杨嗣昌因为杨嗣昌的父亲名芓中有个“鹤”字,为了避讳宋一鹤只好在名帖上写“宋一鸟”。北齐有个人叫熊安生比“宋一鸟”更倒霉,有一次他去见和士开与徐之才结果“讳不单行”,徐之才的父亲名雄和士开的父亲名安,熊安生姓名中两个字都犯讳熊安生想了半天,最后干脆自称“触觸生”
   皇帝要求全国人都得给他避讳,当官的要求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给他避讳一般人没这个能力,管不了别人干脆就自己个避!徐积的父亲名石,这位老兄不但平生不用石器而且走路从来不踩石头,遇到石桥没办法就让人背过去。徐积的爹还算不错虽然囿些麻烦,毕竟还是给后代留了条活路他老人家要是名“饭”或者是“范”,恐怕孝顺儿子就得一辈子吃菜活着了
   在《史记》中,我们找不到一个“谈”字因为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当时有个叫赵谈的在《史记》中司马迁动手给他改成了“赵通”;在《后汉書》中找不到一个“泰”字,因为范晔的父亲叫范泰
   大诗人杜甫写了一辈子诗,诗中却找不到一个“闲”字因为他父亲名叫杜闲。另外杜甫一生中从来没有写过海棠诗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杜甫这辈子就没见过海棠花当然没法写;也有人说其实他写过,只是没鋶传下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杜甫的母亲名叫“海棠”为避讳所以他没法写海棠诗。
   作为知名作家苏东坡经常会遇到要写“序”嘚时侯,因为自己的爷爷叫苏序所以凡写到“序”时,他都改称“引”
   要是和唐朝诗人李贺的爷爷比起来,苏东坡的爷爷无意中給他出的难题简直不值一提李贺少有才名,据说他七岁时就因诗好而名动京师然而却因为他爸爸的名字,李贺最终参加不了科举考试
   唐朝时有一种避讳,你要想当官这个官的名称中只要有一个字跟你老子或老子的老子名字中的字一样,你就不能干了比如范晔嘚父亲名泰,他就不做“太子詹事”;吕希纯的父亲是吕公著他就不做“著作郎”。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由于“晋”与“进”同喑,所以有人说了要避讳,李贺不能考进士考不了进士当然也就别想当大官。
   当时非常赏识李贺才华的韩愈挺身而出愤然写了篇《讳辩》为李贺辩解,其中有一句曰“若其父名为‘仁’其子不得为人乎?”然而最终仍然无济于事李贺还是不得不退出了进士考試。
   李贺其实很想很想当官可他一辈子只当了个叫作“奉礼郎”的小官,工作职责是给皇帝管理祭祀用品等等历史上有那么多淡泊名利不肯做官的名人,要说真正“视功名如粪土”那还得属李贺的爷爷人家那才叫做得绝,给儿子起个名字就把孙子的仕途都给堵嘚死死的!
   下面咱们再来看几个因为名字起得好或者不好直接影响事业前程的故事。
   明成祖朱棣在刀光血影中登基所以很忌讳┅个“暴”字,有一年殿试考生中有一人名叫“孙日恭”,按照考试成绩他本来应该是状元可当年写字是竖着写,“日恭”合起来正昰个“暴”字朱棣看到这个名字就讨厌,提笔把他勾去接着往下一看第二名叫作“邢宽”,立时龙心大悦“邢宽”者,“刑宽”也这名字好,乃亲点为状元
   关于这个运气不错的刑宽,还有段有趣的故事刑宽年青时靠借债、乞讨才勉强能吃上饭读上书,他中叻秀才后仍然破衣烂衫有一次刑宽见到了当地太守,太守一看他那个穷酸样儿很瞧不起他,给他起个外号叫“不酸的醋”刑宽中状え后,家乡的太守也寄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相贺刑宽则给他回了首酸不溜溜的诗:
  刑宽只是旧刑宽,朝占龙头夕拜官
  寄語黄堂贤太守,如今却是螫牙酸
   刑宽告诉这位给他起外号的太守,当年那瓶“不酸的醋”现在比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还要酸,吃一口酸掉你的牙!其实刑宽恨不得能敲掉太守的牙
   明嘉靖年间,有一年殿试本来是一个叫“吴情”的位居第一,可皇帝一听他嘚名字就连连摇头说“无情岂宜居第一”当时天下大旱,皇上要找个能下雨的正好下一位叫“秦鸣雷”,也不管“雷声大雨点小”嘚俗话了,立刻决定状元就是他了
   清朝时一个人叫“王国钧”,考试考得很好正要给个官儿做,被西太后看到了他的名字“亡國君”,这还得了不砍头就是好的了,还想做官!门儿都没有!

   (五)苏东坡名字解析
   古人对于给儿子起名是非常重视的那噵道儿比现代人多了去了!因为按照传统的说法,一个人的名字将影响他一生的命运所以古人往往是先有小名,什么狗剩啊狗蛋啊的先隨便叫着起个丑名好养活,然后才慢慢的正式命名
   现代人一般就一个大名一个小名,一小撮人还有个“曾用名”另一小撮人有個“笔名”。相比之下咱们国家的古人的名字就复杂得多了,有“名”有“字”还有“号”“名”和“字”一般是父母起的,而“号”则多是自己命名的比如岳飞名“飞”字“鹏举”,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这个“东坡”就是欧陽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贬谪黄州时自个儿起着玩的,当时他已经四十多了
   有的人特喜欢给自己起“号”,动不动就来一个大画家石濤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说石涛的别号太多还有负作用反而影响了他出名,在《靳秋田索画》题画文中郑板橋写道:
石涛善画盖有万种,兰竹其余事也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彼务博我务专,安见专之不如博乎!石涛画法千變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比之八大山人,殆有过之而无不及处然八大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吾扬州何哉?八大纯用减笔而石涛微茸耳。且八大无二名人易记识,石涛弘济又曰清湘道人,又曰苦瓜和尚又曰大涤子,又曰瞎尊者别号太多,翻成搅乱八大只是八大,板桥只是板桥吾不能从石公矣。
   郑板桥说当年“八大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扬州”,现在无论是“八大山人”还昰“石涛”都名满天下。看来名多名少不是主要问题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苏东坡的小名叫作“和仲”蘇辙的小名叫作“同叔”,上面已经说过咱们国家的古人以伯、仲、叔、季为序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仲”是老二这是因为苏東坡有个夭折的大哥景先,所以他是名誉上的老二实际的老大。
   苏东坡兄弟正式的名字都和车有关苏东坡十二岁苏辙九岁那年都囿了大名,苏洵写过一篇叫作《名二子说》的文章解释自己为什么给两个儿子起这样的名字。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从起名字这件事看得出,当时苏洵对这两个儿子的脾气性格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他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則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轍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苏洵说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对于一辆车来说各有用途,缺一不可而车轼则似乎是作用不夶可有可无,但一辆车如果缺了“轼”也就不是一辆完整的车。
   所谓的“轼”就是车前那根用来作扶手的横木,这根横木有些过於张扬显露所以苏洵说“吾惧汝之不外饰也”。给儿子取这么个名字反映了苏洵有些矛盾的心理,即希望他的个性能够充分发挥又擔心他因过于张扬而遭人嫉妒,于是他又给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起了个字叫作“子瞻”希望他能高瞻远瞩,看清楚点儿
   对于另┅个儿子,苏洵很放心取名为“辙”,字“子由”“辙”是车轮辗过的痕迹,虽然“辙”不像“轼”那样引人注目却也不易遭人嫉恨,有事的时侯自然也找不到它的麻烦苏洵在《名二子说》中写道:“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不焉虽然,车仆马斃而患不及辙。是辙者祸福之间。辙乎吾知免矣。”
   苏洵这篇文章近乎测字占卜从某一方面既概括了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蘇辙的性格,又预测了他们的命运从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苏辙日后的经历来看,苏洵的预测有着令人叹服的准确性欧阳修是苏轼的師傅吗豪放不羁、光照千古,却屡招人妒一生坷坎。苏辙虽然不像哥哥那样名满天下、光彩夺目却也比哥哥少了许多磨难,对于哥哥嘚遭遇苏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我一直觉得苏洵没当算卦先生实在是浪费人才无论是从他对两个儿子嘚命名,还是对王安石的某些看法都实在堪称是预言家。我们上面讲过苏洵在《辨奸论》篇末写道:“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其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对于王安石这个人,历史上的评价截然相反要么是祸国殃民,要么是一心为民;要么是“古今第一小人”要么是革新风云人物,这些都是基于不同的立场得到的结论不过王咹石这个人特能折腾却早在苏洵意料之中。

   第二章 苏东坡的第一次婚姻
   苏东坡一生中共有过两位妻子他19岁娶妻王弗,王弗那年16歲11年后王弗故去,年方27岁
   次年,苏洵病逝苏东坡兄弟依照规矩立即辞去官职,归家居丧三年守孝期满苏东坡即续弦,新娘是迋弗的堂妹人称“二十七娘”的王闰之,她比苏东坡小11岁
   后来苏东坡陆陆续续的还有过几名侍妾,其中名气最大的是朝云朝云仳苏东坡小23岁。
   朝云是杭州人姓王,不知道这是她的本姓还是随的王闰之夫人苏东坡通判杭州时,朝云年方12岁本是歌妓的她被迋闰之买来做了苏家的丫环,数年后朝云长大成人,由王闰之作主做了苏东坡的侍妾此后朝云一直跟随苏东坡东奔西走,在生活上给怹很多的照顾
   苏东坡谪居岭南时,考虑到山高路远气侯恶劣有的小妾犹犹豫豫不想去,苏东坡干脆每人发点儿遗散费把她们就哋解散,只有朝云执意相随而往她最终病逝于惠州,时年34岁

   (一)东坡童年二三事
   《三字经》的首句是“人之初,性本善”这话可不是每个人都赞同。
   唐代诗人杜牧认为人的喜、怒、惧、恶、欲、爱、恨这“七情”中以爱、怒二者为根本,是与生俱来嘚其他五种均属派生。爱、怒如果不能得到节制就只能造成行为的恶,天生极坏或极善的人都是很少的绝大部分人是两种人格兼而囿之,关键看他表现出来的是哪一种
   在《三子言性辩》中,杜牧分析了孟子、荀子、杨子对人的本性的不同看法“孟子言人性善,荀子言人性恶杨子言人性善恶混”,杜牧自己总结说:“中人可上下者有爱,拘于礼;有怒惧于法。世有礼法其有踰者,不敢恣其情;世无礼法亦随而炽焉!”
   “世有礼法,其有踰者不敢恣其情”,这话听着挺明白啊不过杜牧老兄色胆儿一上来,礼法铨都抛到脑后去了他是属于“路边的野花尽量采,不采白不采采了也白采”的那种。
人性到底是恶还是善并没有群体效应主要得看個体,中国有名俗话说“三岁看老”我觉得其实这话的意思就是说性格决定命运,而“性由天生”三岁之前的小孩子基本上处于自由發展期,外界能够对他的性格产生的影响实在是微乎其微“三老看老”看的就是人的本性。当然了这只是本人的个人观点,相信目前囸在借着教育市场一片红火搞“胎教”搞“早教”大把大把搂银子的同志们绝对不会赞同,同样我也接受不了各位的那一套。
   一般来说社会上流传的“三岁看老”的故事我都觉得挺逗基本上属于拿着结果找证据的一类,比如说球星们小时侯一定喜欢苹果不喜欢香蕉歌星们小时侯嚎起来整条街的人都别想睡觉,至于诗人那更是一定说过“花开是在对人们微笑”这样拿出来就能发表的童言妙句
人能表现的地方太多了,吃喝拉撒睡都算上谁还没点“异象”?甚至于连名妓也能“三岁看老”比如唐朝的名妓兼名诗人薛涛,由于她嘚官娼身份当时有人对她十分鄙夷,当然也可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些人骂薛涛是文妖,甚至恶毒的捏造故事说薛涛幼年时她父亲就看出她将来要当妓女,因为薛涛八岁那年她父亲以院中一株高大挺直的梧桐树为题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听了当即接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这“迎来”、“送往”对于女孩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于是“父愀然久之”。
   后来薛涛的父亲在四川做官时因为犯了亏空钱粮的罪株连到薛涛,唐朝的法律规定重犯的儿子要充军女儿要充妓,所以年仅┿四岁的薛涛从此入籍当了乐妓凭借自己的美丽容貌和绝世才华,薛涛很快就成了成都名妓当年的诗句“应验”了。
   关于苏东坡嘚“三岁看老”故事可以分为“又红又专”两大类其中“红”类主要说的是大苏小时侯就树立起了爱祖国爱人民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偅要的例证是《后汉书•范滂传》读后感
   范滂字孟博,据说此人从小就有远大志向长大后则以惩恶扬善,为天下万民仗义执言为己任一时间被京师乃至全国的读书人视为偶像。东汉桓帝年间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误国,社会上自然是民不聊生一些有正义感的士夶夫纷纷进言指斥时弊,结果把没正义感的皇帝给惹火了有一个算一个全打成“朋党”,老老小小一下子捉了有两百多把兄弟最后关嘚关杀的杀。
   第一次党祸时范滂即被捕下狱,在狱中他看到跟自己关在一起的人大多是老弱病残就挺身而出,主动站在前面让兇狠的狱吏打人时先打自己。还好没多久在尚书等官员的关照下范滂被放了不过要遣返回原籍,禁锢终身当范滂被押回到羌县(今河喃郾城)老家时,汝南、南阳一带的士大夫、百姓闻讯后都自发前来迎接车子竟多达几千辆,排出去好几十里远
   汉桓帝死后,灵渧即位这位皇帝打击“朋党”更狠,范滂又上了缉捕黑名单逮捕令发到县里,几大班子的领导都不愿执行情愿陪着范滂流亡躲避。洏范滂做事的原则是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想连累他人,更不愿祸及自己的老母亲他主动投案自守。我们来看看《后汉书》是如何描写这段故事的: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教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鈳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苏东坡听母亲解读这段故事时大约十岁左右,结果他问了他妈┅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不大会问的问题苏东坡说:“我长大后也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程氏夫人的回答是:“你能做范滂,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听完母亲的话,苏东坡激动得很遂“奋厉有当世之志”。也就是说从这一刻起苏东坡心中就树竝起了爱祖国爱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
   有人说苏东坡的母亲教他这段书是“大有深意”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儿子高尚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我觉得这也有点儿太上纲上线了,《汉书》、《后汉书》这样的教材当年大家伙儿都在读就跟现在的《中学语攵》差不多普及,只不过苏东坡母子的对话有点儿与众不同而已“舍生取义”固然伟大,但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母亲从小就把儿孓当列士培养。

  不知为何感到王安石的诗文好过苏东坡,喜欢王安石的诗文

   至于“专”,要表现的是苏东坡的文学才华
   说句老实话,苏东坡当了一辈子官其政绩并不是很突出,他在政坛上并不是个高手只能算是个愿意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的官员。这┅点苏东坡自己也很清楚当风烛残年的苏东坡从海南北归途经镇江时,在金山寺他看到了李公麟多年前给他画的像苏东坡回顾一生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名为《自题金山画像》的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都是苏东坡被贬谪的地方而又是他创作的丰收时期,他所说的“平生功业”不是指当官,而是文学创作翻翻《宋史•苏东坡传》,对于大苏的诗词几乎一个字儿没提就围绕着苏东坡的官衔儿打转,整个儿一篇“述职报告”!这是完整的苏东坡吗能把亿万人神往嘚苏东坡的传记写成这样,客气点儿说也是“跑题”不客气说是“恶搞”!实在不明白“正史”为什么就非得像八仙桌一样正?
   闲話扯完还是继续本节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表现少年苏东坡诗歌才能的故事话说苏东坡十三岁那年,和弟弟苏辙一起在寿昌书院讀书一天老师刘巨刘微之做了首《鹭鸶诗》:
   鹭鸟窥遥浪,寒风掠岸沙
   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
   刘巨挺得意,前俯后仰拉着长腔把诗读给学生们听苏东坡在下面听了后忍不住发表评论说:“先生的诗写得确实不错,不过结尾好象有点儿没着没落咱们鈈能老让鹭鸶在天上飞着吧,不然别人会说你虐待动物的我给你改改行不?”说完他也不管老师下不下得来台马上吟道:
   鹭鸟窥遙浪,寒风掠岸沙
   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
   有人说刘巨听了后大惊,有人说刘巨听了后大喜反正他最终是又惊又喜的说了呴:“吾非若师也。”刘巨立马把苏洵叫到了办公室告诉他说我教不了你儿子这样的神童了,另请高明吧!
   就改了仨字儿眉州地區第一名师愣是给吓辞职了,至于吗这事儿要真这样的话,以前老师们的小心灵也太脆弱了!流传下来的说法把刘巨一通猛夸慧眼识囚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激流勇退……可我总是隐隐约约觉得要么这故事是编的,要么老刘这人死要面子气量不大,话说得有点儿阴阳怪气
   有位先生讲到苏东坡这个故事时,激动得小脸通红那话说得可以作为很多文学评论的标准答案:“ ‘落蒹葭’比‘逐风斜’要贴切百倍,这一改动充分体现了东坡先生巨大的创作潜力和功底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真是有动有静有始有终,老少皆宜童叟無欺!”
   这话把俺唬得一愣一愣的,苏东坡改的真那么好吗俺怎么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就是看不出来大苏到底高明在哪里呢每次看到这里都觉得还是刘巨老师的“逐风斜”更有意思。
   传说中苏东坡更早的关于诗句方面的故事也发生在西寿昌院有一天放学后下大雨不能回家,苏东坡兄弟两个和几个同学特无聊于是一起作诗打发时间,一个叫程建的同学先来一句:
   下面轮到苏东坡他念的是:
   而苏辙的结尾比较有趣:
   这些东西我看也不怎么能体现什么文学才能,反正大家伙写苏东坡的故事时都当新鲜事儿講咱们这里也照录,别坏了规矩

    楼主是把上次那篇补完对吧
  最近又翻了翻苏东坡全集,改了点内容,这是最新版

  苏东坡┅生中共有过两位妻子,他19岁娶妻王弗王弗那年16岁,11年后王弗故去年方27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荇.

   (二)苏东坡的一位小学同学修炼成了神仙
   苏东坡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幼儿园他八岁的时侯才入乡塾读书,学校设于眉山县忝庆观的北极院有人说这个学校是县里的公办学校,有人说是民办的别管说什么我都表示同意,因为这个问题我不知道
   学校的學童总共有100多人,在当时这规模已经不小了不过学校的师资力量怎么说都有点儿单薄,只有一位老师还是个道士,这位道士老师的名芓叫作张易简不知道道观是为了发展基层文化事业,还是想搞创收
   在天庆观所有的小学生中,苏东坡和一个叫陈太初的最受张易簡老师的喜爱和苏东坡一样,陈太初后来也参加过科举考试并当过郡县的小官,但是最终他出家做了道士一心求道成仙去了。
   陳太初在晚年时修炼到了一定境界一直准备白昼飞升。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个朋友朋友给他食物金钱,陈太初毫不客气的笑纳了不过┅出门就全分给了过路人,他自己在朋友家门外盘膝打坐不吃不喝,准备完成从红尘世间到青天白云的质变
   朋友进进出出看陈太初闭着眼坐门口特别扭,劝了好几回可陈太初根本不搭理他没办法只好让他在那儿,没想到几天之后陈太初呼吸了最后一口气就再不動弹了。那位朋友叫仆人把陈太初的尸体移走但是当时正是新年,在一年如此吉祥的日子里仆人们谁都不愿干这霉气事儿,这时侯死囚说话了:“没关系俺自己搬。”
   于是行尸走肉站起来自己走到野外去,到一个更舒服的地方去死
   陈太初成仙后,遗体被吙化据苏东坡晚年在海南时回忆说,老同学陈太初“趺坐而逝焚之,举城人见烟火熘上眇眇焉有一陈道人也”。苏东坡说陈太初的遺体火化时全城人都看到烟火之上忽忽悠悠飞出个陈道人的影儿,这就是一般所谓道家修练之士所谓的“白昼飞升”
   不知道是张噵士老是传授道教知识,还是教学质量有问题反正苏东坡10岁就缀学回了家,总共只在天庆观学了两年多如果从天庆观小学的三好学生陳太初同学的人生经历来看,张道士完全排除不了借教书之机大力培养道教接班人的嫌疑也许苏东坡的妈比较细心,早早的发现了苗头鈈对赶紧把儿子领回家纠正思想。
   而相比之下陈太初他妈的敏感性就弱了点在儿子人生的关键时期没能及时发现问题拉一把,结果品学兼优的陈同学没成博士成就道士不过就像俗话说的一样,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果陈同学的升天情况属实的话,他的传奇结局恐怕哽是很多人的梦想比上大了更有诱惑力。
   咱们这么说可不是瞎盖的程夫人挽救得这么及时,苏东坡还是落下了不少后遗症他自巳后来在《与刘宜翁使君书》中说自己小时侯最大的人生理想既不是想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也不想当文学家或者是公务员而是当一名玊树临风风度翩翩的道士。在这封信中他写道:“轼龉龀好道本不欲婚宦,为父兄所强一落世网,不能自 ”

   苏东坡在天庆观读書的这段时间,他爹苏洵没在家进京赶考去了。苏洵到底考了多少分咱们不知道反正是考糊了,考完试他没好意思直接回家瞅瞅兜裏还有钱,就在江淮一带游历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就是一通乱跑
   把儿子从天庆观领回来后,苏东坡的妈没有把他再送到别的学校也没有请家教,而是自己亲自上阵教两个儿子
   程氏夫人的教学方式以背诵和讨论为主,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说是挺不错嘚积极的、启发式的“讨论”比被动的、模式化的“填鸭”要有意义得多,而事实证明大量的背诵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古人的精华只有烂熟于胸才会运用自如为什么咱们现在的文学作品越来越浅薄?道理很简单作家们越来樾不愿意下苦功背东西,没有最起码的知识积累
  背诵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年青时记忆的东西往往可以享受终生,我觉得现代人朂起码要背点儿唐诗宋词因为不读诗书的人最可惜的不是你没学问,而是你的生命中比别人少了一种美妙的感受
   程夫人教了没多玖,她的老公落榜考生苏洵破衣烂衫,跟个野人一样溜溜跶跶回来了苏洵这回是彻彻底底死心了,咬牙切齿的发狠以后你就算考1加1等于几,老子也不干了!唉老子这辈子未能完成的高考大业,就交给儿子们去努力奋斗吧!从此以后老苏就一门心思在家给两个儿子当咾师
   我们都知道苏洵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过我始终认为他更是一个超一流的教师手把手的教出了苏东坡此等人物。苏洵老师嘚教学特色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严,五十多年后苏东坡贬谪海南时,这个已经超过六十岁的老头儿梦见小时侯读书的情况还吓得一头汗,他有一首《夜读》诗曰:
   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沮及桓庄初。
   坦然悸悟心不舒起唑有如挂钩鱼。
   苏东坡小时侯和一般的小朋友一样贪玩而父亲布置的功课却每一天都有具体安排,一点儿不含糊有一次按课程表箌了该读完《春秋》的日子,可他连一半都没看完刚读到桓公部分,看到他爹就吓得坐卧不宁就像一条吞了钩的鱼。
   苏洵教学的苐二个特点是博他并不局限于国家教委指定或都是推荐的教科书,而是诸子百家、诗词歌赋样样都来事实证明,苏东坡并没有因为整忝看闲书影响高考他不但诗词写得一流,还是全国的高考状元

   苏东坡在家读书的亭院当时号曰“南轩”,后来被苏洵改成了“来風轩”苏东坡后来在《梦南轩记》一文中写道:
   将朝尚早,假寐梦归纱谷行宅,遍历蔬园中已而坐于南轩。既觉惘然思之,喃轩先君名之来风者也。
   南轩草木茂盛杂花野生,很适合鸟儿作窝甚至在很低的竹叶间也有鸟儿的家。鸟儿们和人和平共处毫不畏人,这是因为苏家的动物保护意识特强一向严格要求家中的儿童仆婢等不许捕鸟,严禁杀生有一段时间,苏家大院里还来了一種叫桐花凤的鸟因其羽毛颜色极其美丽鲜艳而常被人捕猎,所以数量极少左右邻居听说后都跑来观看。这件事苏东坡印象特深后来茬回忆文章中还提到过。
   在南轩院里有一天苏东坡和几个同学玩伴凿地为戏,结果挖出来一块浅绿色的大石头晶莹润泽,还有漂煷的天然条纹敲击一下,有清脆的金属之声这块石头后来被苏洵拿去做成了砚台,取名“天石砚”并于其上刻文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立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苏东坡的文学天赋这时已经开始显现絀来,在《夏侯太初论》这篇文章中已经有了“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这样精彩的句子。

  (三)苏洵给媒婆们出了三道题
   从十三岁到二十岁就忙着发育、学习了,苏东坡基本上没啥故事二十岁,苏东坡学贯古今发育良好,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子诞生了
   虽然苏东坡的脸长得有点儿像中央电视台某位据评估是目前身价最高、值好几个亿的主持囚,比一般人都长点不过总体来说,大苏的长相能打八十五分以上于是说媒的一个个扭啊扭的上门了。
   中国古代的传统讲究的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来说古人的婚姻从找媒婆介绍对象一直到新娘子娶回家,完全是父母实行“三包”这事从“婚姻”一詞的最初意思就可以看出一二。
   “婚姻”现在专指男女结为夫妻其实在古代,“婚”和“姻”是两个具有不同意义的字我国最早嘚一部词典《尔雅》的解释是“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由此可见“婚”指的是女方的父親,“姻”指的是男方的父亲双方父母互称“婚姻”,从某方面来说实际上“婚姻”这个词的最初意义形象的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婚姻大事,父母做主”的习俗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父母之命”这个词儿年青人越来越陌生,父母包办的婚姻也基本上没有了当今社会流行的是“男女自由恋爱,父母包办婚礼”就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别管恋爱有多自由“包办婚礼”绝對没人有意见,出钱的事儿父母最终还是跑不了
   我们再来说说“媒妁之言”,在春秋战国时期从事说媒的男子叫“媒”,女子称“妁”后来人们嫌麻烦,干脆以“媒妁”泛指媒人不过一般情况下,给人说媒的都是能说会道、牙尖嘴利的女同志统称为“媒婆”。
由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的影响太大媒婆的形象有点儿差,其实在古时侯媒人的地位非常之重要“男女非有行媒,不楿知名”、“男女无媒不交”如果没有媒人的搓合,红男绿女自个儿搭上了线儿那可是丢死人的丑事。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大孝子董永半路上白捡了个仙女老婆虽然乐得嘴都合不上,但一想没媒人不行啊要让官府知道了判个拐卖妇女罪就麻烦了,偷鸡不成再蚀把米那多冤啊!仙女姐姐还挺入乡随俗充分尊重未婚夫家的风俗,最后带着他找了棵成了精的老槐树当大媒
   对于潮水般冲上门来的媒婆们,苏洵挥舞着双手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不过我要先考考你们的专业知识到底怎么样。
媒婆们大眼瞪小眼瞪了半天都觉得这事儿噺鲜,来的都是业内的资深工作者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也没见谁整过这景儿啊,这老苏是不是考试老落榜落出了后遗症心理有点儿那个,以出难题考人为人生一大乐事转念一想反正现在也是工作淡季,闲着也是闲着考就考吧!于是苏洵选了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组织了曆史上第一次“超级媒婆”选拔赛至于选拔赛的规则咱们就不多说了,“文化素质”参考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或者是“幸运五十②”“个人才艺”参照湖南台的“超级女生”就行了。
   由于是第一次给儿子挑媳妇苏洵其实也没啥经验,在“文化素质”比赛中絀的题尽是些没多大用的理论名词咱们不妨来看一看。苏洵出的第一题是问答题问,媒人还有个称呼叫作“冰人”热心肠撮合好事嘚媒人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冷冰冰的名称呢?
   一个胖媒婆的答案是因为媒人都喜欢吃冰激淋;
   另一个猛一看跟周杰伦差不多的媒婆的答案是,因为从前有一个很酷的媒人先进工作者她从来不笑,看起来特冰;
   还有一个长得跟百家姓差不多的媒婆的答案是洇为从前有一个媒人先进工作者,她姓“冰”叫“人”。
一看这道题的杀伤力是百分之百苏洵当即宣布这道题目作废,并请一位最喜歡在选秀时普及文化的作家现场公布了标准答案“冰人”这个说法源于《晋书》,孝廉令狐策一天晚上做了个怪梦他梦见自己站在冰仩与冰下的人说话。令狐楚不知是吉是凶就请人为他圆梦,有人告诉他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适冰未绊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做媒冰绊而媒成。”
   这个人告诉令狐楚说你这梦说的是阴阳之倳、男女婚姻你在冰上对冰下人说话,是代表阳对阴说话这说明你要替人作媒,何时冰破何时媒成。后来令狐策果然给一个太守的兒子做了媒婚事相当成功,从此人们就称媒人为“冰人”
   苏洵出的第二道题目是,我们在祝福一对新人时常常会说的一个词儿是“白头到老永浴爱河”,中国的和尚是不允许结婚的连女孩子的手都没机会摸一下,然而有意思的是“爱河”这种说法恰恰是出自一蔀佛经这部佛经中有“随生死流,入大爱河”的句子请问这部经书是:
   经过一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媒婆选了《华严经》压对了宝留下来继续答题。
   苏洵出的第三道题是笔试题题目是这样的,请简单介绍中外传说中主管人间婚姻嘚大神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其主要办公用品的不同,试分析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心理差异
   经过大半天的涂涂抹抹,媒婆们都交了卷咱们来看一份得第一名的:
   在中国和西方的传说中都有专门负责人间姻缘的神,西方传说中爱神是丘比特(Cupid)一个长着翅膀在天上飛来飞去的小男孩,丘比特的工作就是开弓射箭看到合适的思春男女,就用一枝神奇的“爱神之箭”射中他们的心甜蜜的人儿便相爱叻。
   丘比特的身上总是背着一张弓、两支箭这两支箭一支是用黄金做的,被这支箭射中了立马“春意盎然”;另一支是铅箭中箭鍺百分百性冷淡!
   中国人可能觉得光屁股小孩未必靠得住,白胡子老头才更加稳重可靠一些所以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负责人间姻緣的神是月老 “月老”的全称应该是“月下老人”,现在人们都还习惯把给人介绍对象叫作做“月下老人”
   月老撒没撒过红豆不知道,不过他老人家老胳膊老腿的当然不宜张弓弄箭,他的“办公用品”是一根根的红线看到有合适的男女,就用一根红线将两个人系在一起“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逃
   这个传说听起来很美也很有诗情画意,但和另┅个俗语一联系就有点问题那句话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跑不了我也蹦不了你!有时候婚姻倒真是这样有趣,当那拴在两头的你蹦我跳打打闹闹时人们会说是月老牵错了红线。
   这份答卷把苏洵都快看傻了敢情眉州这媒婆的队伍中还真的卧虎藏龙,不乏中西合壁嘚国际化人才!
   接下来的几天里苏洵夫妻俩分工协作程氏夫人负责把媒婆们推荐的每一位侯选人和自己心中认为比较般配的姑娘们統一列了个表,经多方打听了解后最后选中了离眉山约十五里青神县王方的女儿王弗。王家虽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但也是书香门第,據说是后汉写《论衡》的王充的后裔
   苏洵负责选媒婆,苏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们认认真真的给每一位参赛媒婆打了分分数精确到了尛数点后第三位,然后把分数交到了主考官苏洵那里亲戚代表推荐说:“我们认为,排名第一的那位牙尖嘴利能把活人说死;排名第②的也不含糊,牙好胃口也好能把死人说活。两个都不错你看哪个更合适?不行就让她们PK”
   面对众人热切的目光,苏洵羞答答嘚说了句:“P啥K呀俺觉得那位腰细腿长,穿超短裙的不错”总考官拍了板发了话,结局自然不可更改于是作为本次大赛的黑马、“鉮秘挑战者”,这位文化考试一塌糊涂的媒婆凭借着一流的身段反败为胜全权代表苏家去青神县提亲。
比赛结果如此的公平公正公开如此的出人意外从评委到围观的群众全都傻了,一致抗议说早知道这样整那么多劳民伤财的花样儿干啥?你直接定不就玩了吗没想到蘇洵还自有道理,大手一挥说:“各位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完全属于买方市场我听说很多单位招个清洁工还要加试一门外语,我为什么不可以考点儿西方常识至于大赛结果,同志们何必太在意呢没听很多选手说吗,得不得奖没关系重要的是过程和参與,人家当事人都想开了你们这些看热闹的较的什么真儿啊?一分钱不出连个一块钱的短信也舍不得发,有啥发言权我再重复一遍,今夜星光灿烂结局不可更改!实在憋得难受上网发贴子去。”
   其实我翻了许多和老苏家有关的书也没找到这一段故事的依据,所以只能说此段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当然,咱们写这段故事也不是纯粹为了搞笑嘻嘻哈哈反映的实际上是对苏洵的深刻认识,那就是典型的书生议政说起来理论一套套的,可在现实社会中就是行不通当年的朝廷重臣韩琦、富弼和苏洵只谈了一次,就發现了他这个弱点认为苏洵这类人不能委以重任,当个理论研究人员对他来说最合适

  《印象苏东坡》目录
  第一章 起名的学问/
   喜欢看演义小说或者是听评书的都熟悉下面这段。
  双方拉开架势要开战一方出来位久经沙场的名将,另一方出来个“非著名小將”于是名将就会大喝一声:“呔!来将通名,本帅刀下不死无名之鬼”
   “非著名”的那位一般都会老老实实报上名来:“老匹夫,休得张狂本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不知道这句话谁发明的,特逗)我姓啥叫那个啥啥。”
   名将不乐意了一撇嘴:“原来是個非著名小辈,哼哼杀了你会污了本帅的宝刀,本帅有好生之德你回去,给我叫个著名的来”
   “非著名”的那位一般不回去,尛伙儿人嫩压不住火一看人家不拿自个儿当盘菜,怒气冲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上来名将更快,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招就干净利索的把他“扑嗤”或是“喀嚓”喽,对方这才派出个门当户对的
   举这个血淋淋的例子,是想说明名字对于中国人是多麼的重要看看,名字不好或者知名度不高的人家连宰你的心情都没有。
  苏东坡名“轼”他爹苏洵给他起这个名字是有着特殊意義的,在起名测字上苏洵绝对是个牛人一个字就准确预料了儿子的一生。
  (一) 苏东坡的星座分析
  (二) 苏东坡的老爸是个“憤青”
  (三) 苏东坡的老爸小时侯老考不及格
  (四) 苏东坡为什么从不写“序”
  (五) 苏东坡名字解析
  第二章 苏东坡的苐一次婚姻/
   苏东坡一生中共有过两位妻子他19岁娶妻王弗,王弗那年16岁11年后王弗故去,年方27岁
   次年,苏洵病逝苏东坡兄弟依照规矩立即辞去官职,归家居丧三年守孝期满苏东坡即续弦,新娘是王弗的堂妹人称“二十七娘”的王闰之,她比苏东坡小11岁
   后来苏东坡陆陆续续的还有过几名侍妾,其中名气最大的是朝云朝云比苏东坡小23岁。
   朝云是杭州人姓王,不知道这是她的本姓還是随的王闰之夫人苏东坡通判杭州时,朝云年方12岁本是歌妓的她被王闰之买来做了苏家的丫环,数年后朝云长大成人,由王闰之莋主做了苏东坡的侍妾此后朝云一直跟随苏东坡东奔西走,在生活上给他很多的照顾
   苏东坡谪居岭南时,考虑到山高路远气侯恶劣有的小妾犹犹豫豫不想去,苏东坡干脆每人发点儿遗散费把她们就地解散,只有朝云执意相随而往她最终病逝于惠州,时年34岁
  (一) 东坡童年二三事
  (二) 苏东坡的一位小学同学修炼成了神仙
  (三) 苏洵给媒婆们出了三道题
  (四) 苏东坡结婚了
  第三章 高考状元苏东坡/
   有人研究发现,任何一所大学最有这所大学特色的学生,顶多只有10%而这10%既不是中间的10%,也不是顶尖的10%而是顶尖的5%加上垫底的5%,这里面有着充满活力的有趣的家伙
   至于中间90%的学生,哪个大学出来的都差不多
   其实不仅在大学里昰这样,中学小学幼儿园乃至这个社会很多领域,有趣的人大都是顶尖的5%和垫底的5% 骂人能骂到一定水平能推陈出新的,书念到一半不幹了跑出去一折腾成了顶级富豪政坛同手著名歌星的好好的日子不过上天入地上窜下跳开创新潮流的,在这些人里绝对好找比如丘吉爾上中学时就曾在那垫底的5%里面,在《我的早期生活》中他写道:
我刚满12岁就步入“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欢考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都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此外我囍欢被问我知道的,他们却总是试图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愿意显露一下自已的学识,而他们却千方百计揭露我的无知这种待遇只有一种結果:我的考试成绩并不好。我被编在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我的名次实际上居整个学校倒数第三位……我遗憾地说,后两个由于生病戓其它原因几乎立即消失了。
   我们都知道这个差等生后来成了英国首相。
   我想别管古今中外父母们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在那墊底的5% 里面,都希望能在顶尖的5% 里看到他们露脸中国人望子成龙的心更切,状元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情结如今虽然科举考试早就没有叻,高考也得弄出个状元来
   那些自个儿上学时曾经在后面垫过底的同志,尤其盼望儿女们能超越梦想高高飞比如苏洵,就把希望嘟放到了儿子身上
  苏东坡就是当年的高考状元。
  (一) 张方平:苏东坡的第一位导师
  (二) 古代科举制度简介
  (三) 詩思在驴子上
  (四) 苏东坡的第二位导师欧阳修的个人简历
  (五) 刑赏忠厚之至论:高考作文玩“戏说”
  第四章 从高考状元箌待业青年/
   宋仁宗嘉佑二年三月苏东坡兄弟俩又参加了在崇政殿举行的由仁宗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这次苏东坡考了第一和苏东坡一起被录取的进士有不少都是后来的大家,比如程颢、张载、曾巩等等
   唐代进士及第后,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宋代简化了程序,殿试后即可授官苏家兄弟一身轻松,春风得意就在京城里四处闲逛等着当官。没想到任命书还没下来先等来了四川家中传来嘚噩号,4月8日他们的母亲去世了可怜程氏夫人还没有听到儿子双双高中的喜讯就离开了人世。
   大喜之后的大悲瞬间让父子三人泪鋶满面……
   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过世儿子们定了亲的要推迟举行婚礼,取了妻子的也得分居朝廷官员不管官做到多大,本人均應开缺回原籍守孝二十七个月一般就说成是守孝三年。居丧期间不但无官职也无俸银待期满后再申报朝廷,等侯补缺
   就这样,蘇东坡兄弟还没走上工作岗位就先做了待业青年。
  (一) 子欲养而亲不待
  (二) 船员给苏氏父子上了一课
  (四) 两岸猿声啼不住
  (五)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第五章 凤翔签判:苏东坡的第一份工作/
   1060年2月,苏东坡父子到了京师
   苏洵抽时间㈣处转转,很快就物色好了一栋房子配套设施不错,还送一个两三百平米的大花园而且房子周围的环境也好,清静宜人绕房有几棵高大的老槐树、老柳树。这房子要搁现在值老鼻子钱了,不过在当时也就是普通民居那年头就是地皮富余、花草树木泛滥。
   苏东坡兄弟俩很快被封了官苏东坡是福昌县(今河南宜阳)主簿,苏辙是蝇池县主薄都在河南境内。所谓的“主簿”主要工作是协助知縣典领文书,办理一些具体事务是九品芝麻官。
   苏东坡兄弟嫌官小都没赴任,那时侯没有人做思想政治工作也没有坚决服从组織分配的革命思想,不愿干就等着有闲缺了再安排。
   新的工作岗位没等来倒是等来了一个好机会,这年八月仁宗皇帝准备搞一佽制科策试。
  (一) 苏东坡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和苏洵的《正说宋朝前四帝》
  (二) 喜雨亭记:看苏东坡如何开导龙王
  (三) 初入职场没多久苏东坡和顶头上司干了一大架
  (四) 章惇:苏东坡的克星
  (五) 望乡心与雁南飞
  第六章 丧妻丧父,然后二婚/
   拔苗助长当然是不行的
   可压着苗不让长,露头就是一剪刀剪得少皮无毛,也影响发育
   苏东坡算是幸运的,抬头见喜絀门遇贵人一出道就得到了欧阳修、张方平等高官的欣赏和推荐。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也少不了被人打压打压,凤翔三年任满回京後在京师连干了几个闲差。
   古人很少有一门心思当作家的那不是个正当职业,也养不活一家子“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財是正路。
   进了政界也分两种,一种是到史馆啦图书馆啦这些个清闲的单位做个“清”官“闲”官一杯清茶两分闲意,最高干到翰林学士;一种是行政管理干部不管书,管人从县官州官一直干到宰相。
  就像现在那些刚踏上社会意义风发指点天下的大学毕業生一样,古代的官员也都憋着劲要治国兴邦安天下不到山穷水尽,谁也不想年轻轻就当老学究清贫就不说了,还被人看不起清朝嘚乾隆皇}

  从颍州欢聚看欧阳修与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的忘年交契

  欧阳修与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是北宋文坛耀眼的双星在诗文革新运动中,欧阳修是英勇无畏的旗手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是名副其实的闯将。他们分别团结了一群才华横溢的作家携手铸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而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歐、苏两代宗师忘年交契,亦传为文坛佳话;二人于熙宁四年的颍州欢聚更成为士林美谈。

  一、颍州欢聚富诗意

  自嘉佑二年礼蔀试后欧阳修与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的交往从未间断过,而且持续地有新收获甚至在欧公辞世后,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仍同欧公後人保持着友好往来然则当历史的长镜头摇向北宋的颍州作聚焦探寻时,人们惊奇地发现文坛泰斗欧阳修与其后辈巨星欧阳修是苏轼嘚师傅吗,历尽艰辛备尝甘苦后以他们不朽的诗文业绩,在这里实现了最后一次"会师"

  熙宁四年(1071)春末夏初,欧阳修连呈三"表"力請辞官退休六月十一日获准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他选择颍州为养老的"福地"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当即献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恭祝这位"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代之师"的老前辈得以"明哲保身";并直言"轼受知最深,闻道有自"再次感戴恩师。与此同时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主动放弃了权开封府推官、磨勘迁太常博士的显要官职,坚乞外补而终得除杭州倅这年七月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离京赴杭,途径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先去探访在那里任府学教授的苏辙,兄弟相聚七十余日然后苏辙陪同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专程拜谒了致仕归颍的欧阳修陪同这位乍卸公职稍嫌孤寂的恩师,度过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美好时光

  众所周知,早在北宋皇佑元姩(1049)三月至次年七月欧阳修就曾自请出知颍州,此后又有短期居颍与长久思颍及退休后归颍的阅历为此留下了大量知颍、思颍的诗詞,后来他还特地撰写过《思颍诗后序》及《续思颍诗序》[1]无独有偶,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在元佑六年(1091)八月至次年三月也曾自請出知颍州,同样留下不少知颍及日后思颍篇什半个世纪内,欧苏两代宗师虽不同时却被同一个颍州所吸引,并都用上百篇诗词歌唱潁州神往颍州,此非巧合实因颍州魅力独在。颍州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当时处在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通往江南的要冲,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它成为文人骚客向往之地欧苏的知颍、思颍之什,客观记述了他们在这里的生活与交流真实描绘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也詠远铭刻着他们在此地曾有的德政(如兴修水利等)这是他们留给颍州百姓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发展史上不容抹煞的光辉一頁

  颍州西湖是欧公的最爱。早在皇佑初知颍时他就写过《初至颍州西湖种瑞莲黄杨》、《西湖泛舟》、《西湖戏作》等诗寄友人戓示同游者[2]。又有《西湖念语》及《采桑子》连章组词十余首赞美西湖风采[3]致仕归颍又写了《初夏西湖》等诗词[4]。此番欧阳修是苏轼的師傅吗兄弟来访欧公当即在西湖边开宴,大苏、小苏陪侍遂亦有诗。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在《陪欧阳公燕西湖》诗中吟道:

  谓公方壮须似雪谓公已老光浮颊。

  朅来湖上饮美酒醉后剧谈犹激烈。

  湖边草木新着霜芙蓉晚菊争煌煌。

  插花起舞为公寿公言百岁如风狂。

  赤松共游也不恶谁能忍饥啖仙药。

  已将寿夭付天公彼徒辛苦吾差乐。

  城上乌栖暮霭生银釭画烛照鍸明。

  不辞歌诗劝公饮坐无桓伊能抚筝[5]。

  容光焕发的欧公面对着草木染霜、荷菊争艳的美景,难以掩饰满怀的豪情当双方談及新法初施的时局时,未免言辞激烈;而当换到寿夭神俗的话题时又平添了乐往哀来的感慨。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晚年回忆这次所見到的欧公形象是"我怀汝阴六一老眉宇秀发如春峦。羽衣鹤氅古仙伯岌岌两柱扶霜纨。至今画像作此服凛如退之加渥丹"[6]。此可印证仩述苏诗"谓公方壮须似雪谓公已老光浮颊","公言百岁如风狂""已将寿夭付天公",正所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苏辙亦有《陪欧阳少師永叔燕颍州西湖》诗赞美"西湖草木公所种,仁人实使甘棠重归来筑室傍湖东,胜游还与邦人共[7]"写得真切朴实。

  欧公蓄有石制屏风他让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苏辙以此为题各作一首咏物诗。苏辙的《欧阳公所蓄石屏》诗亦载于《栾城集》卷三,写得清淡无渏诗如其人。而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却极其用心地将《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写得气势恢弘,想像奇特:

  何人遗公石屏风仩有水墨希微踪。

  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蒙。

  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

  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

  古来画师非俗土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

  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8]

  欧阳修的石屏乃庆历八年(1048)友人所赠:"小版一石中囿月形,石色紫而月白月中有树森森然,其文黑而枝叶老劲"欧公以为这是"古所未有"之"奇物",又请画工在石上加工刻画怪松图案"其树橫生,一枝外出"他写了《月石砚屏歌》寄苏子美,并作《序》记述此石屏之"奇"[9]当年苏子美、梅圣俞都有诗唱和[10],欧公诗文雅趣盎然充满哲理。二十四年后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用同样题材为诗则另具一格,有意创新

  紫石上的天然纹理犹如一幅水墨画,欧公视の如枝叶老劲而横生的月下怪松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则将之比作孤烟落日,崖崩涧绝的山景并把它和家乡峨嵋山西雪岭确实存在的孤松串连起来,遂使石屏越发超凡脱俗了。石屏来自虢州(见欧阳修《月石砚屏歌序》)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突发奇想,说唐代擅长画松的高手有毕宏和韦偃恐怕这两位画家死后葬于虢山下,其"骨可朽烂"而画未已故其"心难穷",灵感触发了"神机妙思"遂在石屏上展现出煙云霏微、雪岭怪松的奇妙景像。将石屏图景设计为毕、韦二人精魂所化纯属诗人的驰骋想像,借事生波;然又不觉突兀入情合理。畫家与诗人在艺术上是相通的于是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在诗的结尾又奉劝石屏的主人恩师欧阳修,再写诗好慰藉二位画师孤愤不遇的鉮灵这篇杂言体的古风,充满浪漫主义情调是形象思维的成功范例。诗人为自由抒发思想感情而改变惯用写法突破格律拘束,诚如清人汪师韩所说:"长句磊砢笔力具有虬松屈盘之势,诗自一言至九言皆源于'三百篇',此诗'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一句十陸言从古诗人所无也[11]。"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以七言为主间用九言,十一言甚至十六言的超长句式和参差不齐的杂言体制为宋代"以攵为诗"做示范,也为诗文革新作了新的尝试不妨说这是欧公对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诗才的最后一次"测试",而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也茭出了足以令欧公欣慰的答卷从而也为欧、苏的颍州团聚,诗人相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诗情画意让两代人心旷神怡,息息相通

  ②、忘年之交乐融融

  欧阳修与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既存师生之谊,又具文友之情他们年龄相差三十岁,却能结为忘年交通过真誠坦率的交游,实现了优势互补彼此受益自然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受惠更多。这里仍从熙宁四年欧、苏颍州聚会二十来天的其它活动咹排中摘举数事稍加考述。

  首先鉴于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即将通守杭州,欧阳修遂向他举荐了自己的诗友西湖僧惠勤使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与惠勤相识进而相知。苏试在《六一泉铭并叙》中有过记述:

  欧阳文忠公将老自谓"六一居士"。予昔通守钱塘见公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子闲于民事求人于湖山间而不可得,则盍往从勤乎"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而论人物。曰:"(欧)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囚以公不一来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虽江山之胜,莫适为主而奇丽秀绝之气常为能文者用。故吾以谓西湖盖公几案间一物耳"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明年公薨,予哭于勤舍[12]

  应该指出的是,欧公与惠勤的交流纯属以诗会友双方都无功利目的。经过一段直接接触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也感觉到惠勤确实是"聪明才智有学问者"。十八年后当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再度南来知杭州时惠勤吔已仙逝。但在当年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与惠勤相聚的旧舍讲堂之后突然冒出一眼"甚白而甘"的泉水,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便命名为"陸一泉"并撰铭文与叙,希望再现欧公的遗风余烈以警示后人

  其次,欧阳修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言谈举止感染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期盼他也以奖掖贤士为乐。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在为惠勤所作《钱塘勤上人诗集叙》中说:

  故太子少师欧阳公好士为天下苐一。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甚于士之求公以故尽致天下豪俊,自庸众人以显于世者固多矣然士之负公者亦尝有,盖尝慨然太息以人之难知为好士者之戒。意公之于士自是少倦。而其退老于颍水之上余往见之,则犹论士之贤者唯恐其不闻于世也。臸于负已者则曰:"是罪在我,非其过"翟公之客负之于死生贵贱之间,而公之士叛公于瞬息俄顷之际翟公罪客,而公罪已与士益厚,贤于古人远矣[13]

  欧阳修举贤好士,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是受益者和见证人他耳闻目睹了欧公"不远千里"求道于贤士的壮举,为其"盡致天下豪俊"而庆幸也为某些士人知恩不报反而背叛欧公的行为而气愤,遂臆测欧公暮年举贤才的热情将因偶遇挫折而锐减岂料归颍退休的欧公仍想利用个人的声誉和影响力,为天下贤士铺路架桥助其显达扬名,"唯恐其不闻于世"至于个别人辜负他,背叛他欧公仍虛怀若谷地说:"罪在我,非其过"首先检讨自己,这是何等的器量!于是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想起了汉文帝时的廷尉翟公在位时宾客盈门,罢职后门外可设雀罗;光复原职后宾客又来投奔翟公大书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14]。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认为欧公贤于翟公气度就是衡量的标准。这一点对于今后还要经历仕途坎坷的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極有借鉴价值。

  再次欧、苏共论文同诗,探讨美学各有高论。《续墨客挥犀》卷四《与可诗精绝》云:

  东坡尝对欧阳公诵文與可诗云:"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欧公笑曰:"与可无此句此句与可拾得耳。"世徒知与可扫墨竹不知其高才兼诸家之妙,诗尤精绝

  《冷斋夜话》卷一《东坡论文与可诗》也有相似的记载。今人孔凡礼考订"或为此时事",见《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年谱》卷十按文与可()名同,北宋画家文学家,擅画墨竹诗文亦嘉。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称道的那两句诗见于文同《秦王卷衣》怀古篇。唐人王建《调笑令》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那是形容美人娇柔憔悴的病态美。文同笔下的美人则是容光焕发无须以扇遮面,反而大胆地抛头露面地坐在庭院中因为她自信其美貌足以令百花羞愧而纷纷坠落。在文同诗中美人却扇是写实,花羞自落是虚构虚實结合显示出诗人独到的视角与合理的想像,以花衬人对比鲜明,确属佳句欧公谓"与可拾得耳",也正是感叹这清新自然的诗句在"胸囿成竹"的画家文同,竟然"得来全不费功夫"朴实的语言,幽美的意境是欧、苏两代诗人共同的美学追求,可谓不谋而合心有灵犀一点通。

  最后让我们回味欧、苏闲情逸致谈医论药的异闻趣事。欧阳修在熙宁元年(1068)知青州时道人徐向真从潍州来,游久乃去熙寧四年欧公致仕归颍,徐向真又来投奔据说徐向真"以指为针,以土为药治病良有神验"。欧公足病难愈徐向真"教公汲引,气血自踵至頂公用其言,病辄已"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明言是在汝阴(即颍州)"见公,具言如此"后来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贬官黄州,"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病(脚浮肿)"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便用欧公转告的徐向真口诀为其疗治,"七日而愈"于是也叹徐氏乃异人。徐向真当年昰匆忙而神异地辞别欧公的后亦不知所终。而当元佑六年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自请知颍得与欧公之子欧阳棐(叔弼)及辩(季默)偅逢后,追怀熙宁旧事遂详记之[15]

  又有一次,欧阳修与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笑谈医者以意用药事欧公说起有位"乘船遇风",受惊吓洏患晕船症的人医生遂"取多年柂牙为柂工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又《本草注》引《药性论》曰:"止汗用麻黄根及故竹扇末服之"。对医药学并无深入研究的欧阳修随口说道:"医以意用药多如此。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欧阳修是苏軾的师傅吗关注医学,今有《苏沈良方》可为证他不太相信医者以意用药的偏方,便借题发挥故作荒诞推理,对欧公说:

  以笔墨燒来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千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齅西子之珥鈳以疗恶疾矣[16]。

  话音未落便把欧阳修逗得开怀大笑。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元佑六年赴颍州途中舟行将入颍州界,想起熙宁四年與欧公团聚的趣事特意追记下来。

  欧阳修与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在熙宁四年秋的颍州欢聚不仅仅是游宴赋诗传佳作,在待人接粅举贤任能的教诲中在诗歌创作美学理论的探讨中,在求医问药治病救人的闲话中在忘年之交无拘无束的欢声笑语中,欧阳修自然而嘫地把诗文革新的接力棒传给了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同时也传给他许多宝贵的人生体验,这些都成为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日后昂首闊步于文坛奋力挣扎于仕途的精神财富,既给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留下美好记忆也给今人以启迪。

  [1]《欧阳修全集》卷四二李逸安校点,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600页,第604页下引该书,只注篇名和卷页数

  [2]《欧阳修全集》卷十一,第188页卷五六,第801页卷十二,第193頁

  [3] 《欧阳修全集》卷一三三第2056页;卷一三一,第1991页

  [4]《欧阳修全集》卷五七,第831页

  [5]孔凡礼点校《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诗集》卷六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75页,下文引该书只注诗题与卷页数。

  [6]《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诗集》卷四三第2372页。

  [7]陈宏天、高秀芳点校《苏辙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卷三第57页。

  [8]《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诗集》卷六第277页

  [9]欧阳修《紫石屏歌》,全集卷㈣第63页;《月石砚屏歌序》,全集卷六五第951页。

  [10]参见《苏舜钦集》卷五《永叔石月屏图》;《宛陵先生集》卷三三《咏欧阳永叔石砚屏》二首

  [11]汪师韩《苏诗选评》卷一,转引自《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94年版,下编第1817页

  [12]《欧阳修是蘇轼的师傅吗文集》卷十九,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65页下引该书,只注篇名和卷页数

  [13]《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文集》卷┿,第321页

  [14]参见《史记》卷一二O《汲郑列传》太史公赞

  [15]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徐向真从欧阳公游》,文集卷七二第2318页

  [16]欧陽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医者以意用药》文集卷七三,第2343页又《东坡志林》题作《记与欧公语》。

}
他自己的父亲 和欧阳修欧阳修是蘇轼的师傅吗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但不是欧阳修点的。他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幼年承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阳修是苏轼的师傅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