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各战区司令长官时期山西最高长官是谁

南京城破前战死的最高长官是谁 - 抗日战争 - 红潮网 历史故事网
南京城破前战死的最高长官是谁
萧山令,南京保卫战牺牲的中国军队最高长官。城破前夕,他一人身兼6大重职――全国宪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厅长、战时南京市长、代理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渡江总指挥。
然而,他的最初职务,只是一个宪兵副司令,其余职务,都是生死存亡之际被委以的重任。因为当所有人都开始撤离时,只有他一人还坚持着固守。
在南京破城前的最后一刻,他死在了滚滚江水中。
死在抗日报国前线,荣幸之至
日,萧山令出生湖南宜阳县的一个小山村。
在当地,萧家是书香门第,一家三代连中秀才,远近闻名。在他们家门口的对联曾写着当年的荣耀:秀才本微末功名,却喜叔伯兄弟父子公孙三代蝉联不绝;寒家无丰盛筵席,幸叨宗族乡邻亲朋戚友八回燕贺都来。
萧山令幼承庭训,知书达理,16岁毕业于益阳龙洲高等小学堂。当时正值晚清,列强争相瓜分国土,这让少年萧山令无比愤慨,决定投笔从戎报考湖南陆军小学。小小年纪的他还受曾国藩的影响,曾立誓“兵符在握,一扫群魔”。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湖南陆军小学停办,萧山令考入保定军校第三期,与后来的陆军上将张治中是同窗。毕业后,他回到湖南,在湘军中出任排长,开始了戎马生涯。因为富有见识,又十分英勇,不久他就因为军功,一路升到团长,并受到上司唐生智的赏识,被委派至沅江,担任县知事。
此后他还参加过北伐战争,立下不少战功。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他被编入南京卫戍司令部,官职青云直上,1937年抗战前夕,他已提为少将,任全国宪兵副司令、参谋长。
然而资料上对萧山令记载不多,仅寥寥几句:虽习军事,实温文儒雅,无疾色厉言,每讷讷不能出口,而条理缜密,处事忠勤,严而不慢,宽而有威,为部属所钦慕。
日,淞沪战役爆发,3个月后,上海失守。日军随后兵分三路,直逼南京,民国首都危在旦夕。
危难中,11月中旬,蒋介石连开3次会议,研究南京战守问题。何应钦、白崇禧等高级将领认为南京非决战之地,且兵力不足,难以守卫。惟有唐生智大声疾呼:“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在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蒋介石决定坚守。
11月20日,南京卫戍长官司令部成立,唐生智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宪兵司令谷正伦退往重庆,宪兵副司令萧山令留守南京,指挥宪兵第2团、第5团、第10团等部。
部署完毕,战火很快到来,12月4日,南京外围阵地――句容,中日两军相接,南京保卫战打响了。
唐生智下令,宪兵主力位于清凉门附近,担任定淮门、汉中门和清凉门的防守,并担负收容落伍士兵的任务。
12月9日,日军一部冲进光华门内。军情紧急,萧山令率清凉门的宪兵第2团火速赶往光华门增援。其间,数次有流弹从他身边掠过,手下劝他回指挥部,他笑道:“众云将军难免阵前亡,死在抗日报国前线,荣幸之至。”
死时,半截身子在江水中立着
中国军队还是抵挡不住日军炮火,12月11日,南京城陷在即。当日中午,顾祝同在电话中向唐生智转达了蒋介石关于撤退的指示。当晚,蒋介石又发来电报:“如情势不能持久,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众人都在计划如何撤退之时,萧山令慨然言道:“杀敌不力,俯首称臣,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我决心留守,与金陵共存亡。”
炮火凶猛,枪声不断,中国军队开始跟日军殊死巷战。血战之际,唐生智在卫士的护送下先行离开南京,群龙无首下,守城将领纷纷撤退,留到最后的萧山令则负担起重任。
早在国民政府撤离时,首都警察厅长一职亦交由萧山令担任。此后战局紧张,他又被命为首都警卫军副司令、警备司令部防空司令。南京市长马俊超临危逃逸,萧山令又奉命兼任南京市市长。唐生智的提前撤离,他又不得不当上了渡江总指挥,负责各军团的撤离和突围。
萧山令以一身而兼如此多的重要职务,也是战争史上的奇闻了。
撤退令下达后,无数军民涌往下关,争相抢渡逃难,乱成一团。浩瀚长江,波涛滚滚,背后火光冲天,枪鸣炮轰,江面上还有日军快艇,对人群肆意屠杀。
12月13日晨,江边仍是人山人海的军民。此时,日军已经追了上来,一部骑兵逼近江边,对军民大肆屠杀。枪炮声中,萧山令令部下掩护军民撤退,又下达严令:各物可弃,惟有枪弹不许丢。
宪兵们子弹渐尽,萧山令振臂高呼:“杀身成仁,今日是也!”随后率领官兵们与敌人白刃格斗。宪兵们如潮水般冲向日军,血战5个小时后,最终弹尽援绝,全部血染长江。
日军越围越多,在江水中指挥的萧山令身中数弹,他不愿被俘受辱,饮弹自尽。死时,他的半截身子还在江水中立着。
得知消息后,12月中旬,重庆《中央日报》头版刊登了“国民政府追赠萧山令为中将”的命令。蒋介石训导手下军官时,常称“抗倭之战,能与城共存亡者,实以萧副司令为巨擘”。解放后,萧山令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这位英雄的一生,正如其遗照上所题:“敦诗笃礼,义胆忠肝,气吞暴日,名并钟山。”
内容编辑:红潮历史
??????????
红潮网-中国军事历史故事()版权所有& 站长QQ:
红潮网声明:本站文章未署名部分来自合作平台福宁客的博客,部份由网友搜集转载自报刊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地址:中国.福建 邮编:355100&&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抗战时山西为何没沦陷?
 &&&&&&&&&&&&&&&&&&&&&&&&&&&&&&&&
阎锡山与白崇禧
  民国二十七年,国府迁都武汉,曾召开军事会议,研讨对敌战法,于战略上国军采取消耗持久战,于战术上,我曾于大会中提议一应采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加强敌后游击,扩大面的占领,争取沦陷区民众,扰袭敌人,使敌局促于点线之占领。同时,打击伪组织,由军事战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再逐渐变为全面战、总体战,以收“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之效”。当时,蒙委员长采纳,通令各战区加强游击战。至第一次南岳会议,委员长指示“游击战重于正规战,政治战重于军事战”。迨民国二十八年,改订战斗序列,遂设立冀察、鲁苏两游击战区,将正规军开至敌后游击,且规定各战区应以三分之一兵力,于本战区内担任游击任务,化敌后方为前方。是时,沦陷区民众闻风而起,纷纷加入游击队,发展至为迅速。当时,沦陷区之面几大部为我占领,使仅控点线之敌人,穷于应付。
  当我正开军事会议于武汉时,适遇太原失守。当时会议中即曾讨论第二战区失守,大本营应如何指示问题。是时,第二战区队伍已纷纷准备渡河,离开山西,我立即建议:“以阎长官统率所有队伍即于战区内担任游击,不论任何部队不得退过黄河,否则以军法从处。”是时阎长官拟将长官部撤离黄河,我认为长官部应为部属之表率,岂能例外,故极表反对。当时,我更从山西地位之险要与阎长官在山西之深厚关系,说明此命令之贯彻,绝无问题,故此案遂作定论。而我此建议,关系全局很大,直至抗战末期,山西一直控于我手。
  当我提出游击战建议时,曾有人指出,国军未演习游击战,此议是否可行?尚需考虑。我表示说,以打游击起家之中共,亦为中国人,中共可以打游击,国军当亦能打游击。再者,又有人认为打游击乃保存实力之做法,殊不知于敌后游击,任务极为艰巨,因补给困难,且多半以寡抵众,以弱抵强,故必须官兵加倍淬励奋发,机警勇敢,绝非保存实力者所能胜任。游击战不打无把握之仗,此与孙子所云:“合于利者动。”唐太宗所云:“见利速进,不利速退。”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在民国二十八年冬,为适应游击战需要,于军训部任内曾收集游击战资料,由军学编译处编成《
游击战纲要 》一书,分发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之张本与实施游击战之依据。
  军训部为颁发《 游击战纲要
》一书,曾有一训令,兹将全文录之如下:
  查游击战为长期抗战,消耗敌人兵力,争取主动地位,富有弹性之战法。年来,各战区因地实施,颇收成效,山西方面,尤为卓著。兹根据作战最高指导方针,适应现阶段之需要,应在敌侧后发动较前规模更大更坚强有力之游击战,庶可使敌深陷泥淖,穷于应付,而予致命之打击。惟国军干部对此尚欠普遍与深刻之研究,且苦无正确之完备教材可资参考,本部遂搜集有关游击战之资料及各区实施经验与心得,加以整理,编成《游击战纲要》一书,随令颁发,各部队学校一体研究,俾利实用,而歼敌寇为要。
  自民国二十六年八一三淞沪抗战至二十七年六月之武汉会战,国军均使用正规战术,因装备较敌为劣,火力不及敌人,且制空权操于敌手,故每一会战,我军均伤亡惨重,元气大伤。
  敌自发动侵略以来,我海岸线北起渤海,南迄南海,皆为其占领,港口亦为其封锁,而华中、华南之陆上重要城市,均为其控制;且平津、平汉、津浦、陇海(东段)、京沪杭等重要铁路,亦悉为敌所占。惟敌占地愈广,兵力愈分,敌仅能控制点线,不能控制全面。当时,敌之前线,于华北进至包头、太原、风凌渡;于华中进至开封、信阳、岳阳;于华东进至杭州;于华南进至广州,遂于此时停止进攻。
  是时,敌于军事上,以有力之部队集中于武汉,企图打击我豫、鄂、湘、赣地区之野战军,以减低我抗战斗志,消灭我军实力;于政治上,则扩大伪组织,冀以华制华;于经济上,则榨取沦陷区资源,希以战养战;于外交上,则发动和平攻势,诱我屈我,如民国二十七年冬,日首相近卫发表之三原则(1.
善邻友好;2. 共同反共;3.经济合作)。以上为敌对我之策略。
  民国二十七年冬季,第一次南岳会议时,蒋委员长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以三分之一兵力于敌后方扰袭敌人”等重要训示。乃于二十八年春季,变更战斗序列,增设冀察、鲁苏两敌后游击区,派遣部队进入敌后,加强游击,扩大面之占领,控制沦陷区之面,使敌困守点线。同时,各战区划分前方若干地区为游击区,指定部队从事游击,打破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阴谋。尤为加强战地政务,于二十八年春成立战地党政委员会,各游击区成立分会或区会。由各战区最高军事长官兼任主任委员,以期党、政、军一元化,确实合作,使力量集中,发挥总体战、全面战之效力,以打击敌人,争取最后之胜利。
  军委会对当时敌情之决定,加强游击之方针,十分正确,故冀察、鲁苏二游击区以及各战区指定之敌后游击部队,因国人憎恨敌人,鄙视伪组织,故举凡敌后地方团队,地方民兵,一时风起云涌,莫不自觉自动加入游击队,以打击伪军,将敌后方变成前方,使敌困守点线。
  1. 苏鲁战区
  山东民气强悍,对敌皆能同仇敌忾,一心归向中央。自敌占青岛、济南后,各地纷起抗日,迨鲁苏战区成立,于学忠、沈鸿烈分别领导沦陷区游击队,势甚浩大,予敌极大威胁。至二十八年六月上旬,敌集中第五、十一、一一四师团各一部,分由胶济、陇海、津浦各路,向我鲁南游击根据地——沂山区与日照山区围攻,攻陷我莒县、沂水、蒙阴,敌军伤亡总在五千人以上。以后我军转进沂山,费县、日照山区配合地方团队,仍控制广大地面。当时,我后方以飞机投粮弹,依地面路线钻隙补给,彼此联络依然紧密。
  共军一一五师、一二九师各一部,由徐向前率领潜入山东,初对国军表示友善,互不侵犯,而后发展组织,夺取地方政权,控制民众。之后,中央乃调回沈鸿烈,以五十一军军长牟中珩为鲁省主席。是时,共产党势力遍布,我实力薄弱,苏鲁战区亦徒有其名而已。
  至三十二年五月上旬,敌集中兵力向我沂蒙山区围攻,我军被迫向南突围,共军占领沂蒙山区。是时,省主席牟中珩请辞,改以何思源继任,仅保有寿光一区,山东游击区至此名存实亡矣!
  2. 山西游击区
  山西游击区属第二战区管辖,自太原沦陷后,军委会于汉口开会,决定第二战区部队不得退过黄河,仍于就地打游击,违则以军法从事。
  第二战区直辖部有第六集团军杨爱源,第七集团军赵承绶,第八集团军孙楚,第十三集团军王靖国,皆为其基本部队,合共八个军,计步兵二十一个师,骑兵三个师,中央拨归指挥者不计。另有十八集团军辖三师——一一五师林彪、一二○师贺龙、一二九师刘伯承,并长官部直属部队四个炮兵团,二个工兵团,势力甚为雄厚。
  山西各部队以太行、中条、吕梁、五台、恒山等山脉为游击根据地,占领广大正面,不断扰袭敌人,使敌消耗很大,并压迫其困守于正太、同蒲二铁路沿线狭长地带。至二十八年春后,敌曾八次攻中条,二次攻泽潞,扫荡我主力根据地,但因兵力不足,并未达成其愿望。至二十八年四旬上旬,军委会令各战区发动“春季攻势”,国军曾分兵攻袭闻喜、绛县、横岭关等地区,并曾一度攻入敌军据点——夏县、解县,后遭伏敌之反攻,旋即退出。敌据点因做有坚强工事,我屡攻无效,乃以一部监视敌人,主力仍退中条、吕梁根据地。
  敌第一军以第廿、卅七师团主力于二十八年五月,由运城、解县分路南进,第八次进攻中条山,攻占平陆及茅津渡口,后经国军迂回侧击,敌乃撤退。至廿八年七月,敌又调集第一一○、一三五、一○八、三六等四个师团,向我上党根据地,采分进合击策略进攻,我为避免决战,将主力转移附近山地,俟敌沿白晋公路至晋东南各城市时,我始全力发动侧击,敌陆续回窜,国军乘机收复已失城市。二十八年十月上旬,敌一○八师团曾分路进攻我吕梁山根据地,经我军分别阻击,敌未得逞,仍退原地。
  敌为摧毁我二战区游击区实力,集结六师团二旅团兵力,发动中原会战,亦即晋南会战,经六月之激战,将我中条山根据地攻占。中条山与太行山唇齿相依,中条山一被攻占,太行山即呈孤立,敌乘此际于三十二年四月上旬,以两师团两旅团五万多人之兵力,向太行山根据地围攻。我第廿四集团军庞炳勋指挥第四十军于林县附近,新五军于临洪镇东南地区,第二七军于陵川方面,互为犄角,迎击来犯之敌。敌以优势空军支援,分路进攻,先陷我外围据点,陵川,林县阵地亦相继被敌占领,我乃向外线转移。当时,太行地形崎岖,运动困难,我军各部形成各自为战态势,不能互相联系。新五军军长孙殿英(魁元)于临洪镇以西地区运动时,中敌伏兵而被俘,所部冲散,仅余二十七军、四十军仍抱与太行山共存亡之决心,与敌苦苦周旋,继续游击奋斗,惟战况日趋恶化。
  第二十四集团军总部因突围为敌冲散,与各部失去联络,庞炳勋总司令因腿部旧创复发,行动不便,位居临洪镇附近之东峡脑,不幸被敌侦出而被俘。敌命写招降书要其招降第四十军军长李振清,庞氏则秘派亲信人员告李军长,协同二十七军刘进部队继续打游击。综合此次战役,敌我伤亡皆约五六千人,新五军则无异全军覆没。
  敌调集第二十五、三十六师团各一部,于三十二年七月上旬,继续攻打太行山游击区,是时,军委会以刘进接替庞氏,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仍于陵川附近山区继续游击。我军被敌围攻,伤亡太大。是时,四十军已调河南整补,只余二十七军于太行山,师长陈孝强受伤被俘,团长易惠被俘,部队损失过半。军委会以该军损失过重,令退河南整补,于八月上句由陵川以南地区撤退,在济源以北遭唐天际沿途袭击,损失一千多人,至九月上旬由孟津、温县渡河,太行山为敌所占。
第五战区游击战(包括豫南、鄂北、苏北、鲁省东、西、南)
  大别山毗连鄂、豫、皖三省,东可出津浦,西可出平汉,南可下长江,北可出陇海,地形险要,且山之纵深大,为我国军抗战中最重要游击根据地之一。大别山游击区,初属于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指挥,后为加强敌后游击,又成立第十战区,以李品仙为司令长官。于二十七年秋初,武汉会战后,第五战区移驻于豫鄂交界之老河口,辖区为鄂(鄂南不含)、豫(豫北豫西不含)、皖(皖南不含)、苏(苏南不含)、鲁五省。大别山区初有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以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兼任,指挥第七、四十八、三十九等三个军与地方团队。于政治上另设一政务委员会,兼安徽省主席。至二十八年冬,廖氏因积劳于立煌病故,所遗各职由李品仙接任。
  山东以于学忠任山东游击总司令,沈鸿烈为副总司令兼山东省主席,韩德勤为苏北游击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于各地游击,统归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指挥,后军委会为加强敌后游击,于三十三年冬成立第十战区,以李品仙为战区司令长官,兼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十五集团军何柱国、第十九集团军陈大庆,以及苏、鲁游击部队。
  以上所述为战斗序列,至于鲁、苏战区游击战已如前述,今专叙大别山区游击战。
  自二十七年七月,武汉会战,敌占领武汉后,平汉路南段大部亦为敌所占,皖北、苏北、山东原归五战区指挥,此来便呈隔绝。
  军事方面,第二十一集团军指挥三个军与地方团队,迭向平汉、津浦二路南段守备之敌袭击、破坏,使敌不能安全使用,并袭击皖中、皖北敌军。于二十八年五月上旬,我第四十八军之一七六师,由师长区寿年率其主力与林士珍之游击支队,奇袭敌军,同时,郝文波反正,夹攻敌人,与敌巷战数小时,将敌人弹房仓库焚毁甚多,完成任务,安全撤退。至三十年春,我第三十一军之一三八师莫德宏,于合肥丘陵地带,迭向淮南铁路南段实行破坏,并袭击守备之敌,敌曾派兵五千多人附炮三十余门,向莫师扫荡,因当时廖派部队策应,故敌未得逞,敌新任司令官冢田攻于三十一年十二月八日,由南京飞汉口,于大别山张家嘴上空,为我一三八师击落,机毁人亡,并截获许多重要文件。敌为报复及寻觅冢田攻等尸骸起见,乃于十二月调兵进攻大别山区,以第三师团主力、六十八师团及六十四旅团各一部,由鄂东松铺南进,第一一六师团集结望江,第四四师团集中石灰窑,向大别山游击区根据地分进合击。我二十一集团军以第四十四、四十八、三十九军于大别山各要地阻止敌人,敌我均有伤亡,至三十二年一月二日,敌陷立煌根据地,我军政人员向皖北撤退,我二十一集团军各部分散各要隘与敌对峙。至三十二年六月上旬,敌分别退去,我恢复原状。
  政治方面,皖省政治组织,自廖主席主政后,县以下基层组织,仿照桂省政治组织办法,组训民众。在中央,规定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兼省党部主任委员,使党政军一元化。至县以下,大致采取桂省办法,县长兼自卫团长,副团长为军人,辅助县长督练指挥自卫队。乡(镇)长兼自卫队大队长,村(街)长兼中队长。凡乡村壮丁成年者,均纳入组织,接受训练。武器、弹药由人民自筹,不足之数由省府补助。皖省县以下组织,与桂省名异而实同。
  伪组织完全仰赖敌军保护,在敌军占领区始有之,若安庆、蚌埠等伪省府所在地。而于其他各县伪组织则未发生作用。
  摘自《白崇禧口述自传》
作者:白崇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抗战各地方军武器装备战斗力排行前五名!你心目中的第一名是谁?-百家号
摘要: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抗战时期,各地方陆军武器装备战斗力排行前五名。仅供大家参考!第五名,川军。川军:著名将领:杨森,刘湘,王铭章。战役:广德会战,滕县保卫战。评价:川军抗战数字里的光荣与悲壮。同样川
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抗战时期,各地方陆军武器装备战斗力排行前五名。仅供大家参考!第五名,川军。川军:著名将领:杨森,刘湘,王铭章。战役:广德会战,滕县保卫战。评价:川军抗战数字里的光荣与悲壮。同样川军参加了几乎所有大会战川军出征人数全国第一,奈何装备劣势曾在山西抢了晋绥军的军械库被老蒋讥讽“让他们回四川称王称霸吧”,川军出川时,被其他友军视为最烂的部队,武器装备低劣的装备,涣散的军纪,个个都像游勇散兵似的。然而就是这支烂部队,打出了中国的军威,打出了中国军魂,更是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军武士道精神。川军没有精良的武器,没有严明的纪律,没有充足的补给,但他们有一条条敢于自杀式进攻的鲜活的生命,藤县保卫战王铭章师长自杀殉国诠释了川魂。第四名,中央军。中央军:著名将领:薛岳,唐恩伯,何应钦。战役:淞沪会战,长沙会战。评价:上梁不正下梁朽。中央军武器装备弹药兵源充足参加了所有大型会战南京保卫战的教导总队,唯一机械化部队第五军血战昆仑关,汤恩伯的13军,陈诚的18军是各大会战的主力部队(抛开保存实力一说战斗力不容小视)。第三名,西北军。西北军:著名将领:杨虎城,冯玉祥,宋哲元。战役:喜峰口战役,中条山战役。评价:令日寇胆寒的军队,武器装备尤其以大刀会而闻名。&抗战的第一枪是以宋哲元为代表的西北军—29军打响的,从此掀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原西北军将领张自忠,孙连仲,庞炳勋,池峰城,黄樵松等浴血沙场,谱写一曲西北军人可歌可泣的战斗篇章;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更是身先士卒,最后以身殉国,为中国抗日战场牺牲的最高长官之一(另一位是川军的集团军司令李家钰将军);以高树勋为代表的西北军旧部为了民族大义,毅然处决了准备投降日寇的西北军老长官石友三,继续坚持抗战;黄樵松将军抗战中率领西北军部队血战南阳城七昼夜,多次击退日寇的猛烈进攻守住了豫南重镇;杨虎城将军为代表的西北军在杨将军被扣软禁的情况下,部队在孙蔚如,孔从洲等将军的带领下血战中条山,保卫黄河天险,保证了古都西安的安全。第二名,湘军。湘军:著名将领:程潜,唐生智,宋希濂。战役: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评价:吃的苦,霸的蛮,舍得死。抗战期间,湖南军人理所当然地成为保卫国家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此外,湖南在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最重要的抗战前线,湘军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73军活跃在湖南战场,暂54师一部参加了惨烈的衡阳保卫战,18师、50师成为蒋的嫡系部队,成长为抗战的主力。70军在血战淞沪之后,还参加“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闽浙战役等等第一名,桂军。桂军:著名将领:李宗仁,刘震寰,白崇喜,战役:徐州会战,桂林保卫战。评价:杂牌军中的王牌军。&在民国时期,李宗仁的桂系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特别是桂军的第七军,有“钢军”的美誉,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对桂军和广西民团的评价也相当高,桂军的表现也被国内历史学家认为是“杂牌军中的王牌”“战斗力武器装备可以和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装备相比”等等。在国内战争时期,刘伯承元帅曾经在大别山制订了歼敌顺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队,次打较强之中央军,最后打最强之桂军。”粟裕等相当多的解放军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对国民党军曾经有过这样的话:“要分清国民党军中那些是精锐部队,一要看武器装备,美式装备的肯定是精锐部队;二要看口音,广西口音的部队一定也是精锐部队。如果是既有美式装备又有广西口音,那武器绝对是国民党军中最精锐的。”彭德怀元帅在红军时期也说了: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抗战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