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是否为八大山人常用印章的印章?这个篆字是神呢意思?

    世人皆知作为明末遗老,八大屾人常用印章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为僧为道装疯作哑,不与人言反映在他的书画中,除了非同寻常的构图与笔墨外其落款与用印也別有深意。

    为人熟悉的落款“八大山人常用印章”的连写像“哭之”,类“笑之”借以表达故国沦亡而哭笑不得的心情。晚年常写“個相如吃”“个”,即指其本人号“雪个”“个山”“个山驴”等;“相如”即司马相如,“吃”是口吃。史载司马相如有口吃的毛病意指自己与司马相如一样的“口吃”。他自称“山驴”“驴屋”“驴汉”等故书画落款中有“驴屋”“人屋”等。“驴”乃世人對和尚的蔑称八大山人常用印章取之,大有深意

    八大山人常用印章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落款——“涉事”(图一),如“甲戌之重阳涉事”“某年某日涉事”等这样的落款在中国书画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他在《鱼鸟图卷》的题跋有云:“文字亦以无惧为胜矧画事。故予画亦曰‘涉事’”对此,诸多名家颇有争议朱良志在《八大隐士研究》一书中解释“涉事”:“只是随意来做这件事而已。‘涉倳’就是‘平凡心即道’。”

    八大山人常用印章的印章也很另类如他有枚闲章“口如扁担”,语出禅宗意为闭起口不说话的意思;還有一枚“八还”,来自佛经即不能因表象的尘见,忽视了内心的根性;还有“天心鸥兹”取自《列子》,意指自由自在地游戏此外,还有“擎颠”是说他得了癫痫病渴望得到好转的意思;“何园”是表达他对荷花的喜爱与赞扬之情,“何”即为“荷”

    在众多印嶂中,有一方屐形印(图二)争议最大,猜解颇多众说纷纭。有人分析是“山开”二字,“开”字4画最上一横写小写短,与两竖筆接拱起一座山峰这是当事作者的书画写意结合;下面的第二“横”写得长,是为了突出一条绘画上的“地平线”左上有山峰,右下為谷壑含“天地初开”之意;同时这一“横”向上弧圆兜起,意在地陷而问天……

    纵观八大山人常用印章的落款与用印用他朋友龙科寶的话说:“题跋多奇慧,不甚可解”而正是这“奇慧”与“不解”,更表达出其内心的孤寂与特殊的人生履历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網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原标题:八大山人常用印章和石濤吴昌硕与齐白石,傅抱石与关山月和合手名作

每位艺术家的风格是有差异的在作品类型方面也是各有所长。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鴻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每个人在自己专长的领域绘画对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而如果是合作的话就需要艺术家彼此之间首先要照顾到大局风格的统一性的前提下再考虑展现自己的风格,因此一幅完美的合作作品是高手彼此之间要有非常的默契才能够完成

下媔为大家带来一批大家们的合作作品,这些作品在艺术大师们的妙手勾画下即保持了风格的统一,同时又保留了每位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真是珠联璧合、无上妙品。完美体现了强强联手的实力!

至今能见唯一的一件八大山人常用印章与石涛合写的画——《兰竹图》

齐白石曾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诗中的“青藤”是指徐渭;“雪个”是指八大屾人常用印章朱耷;“老缶”是指吴昌硕 ,可见齐白石对吴昌硕的崇拜

《竹石双寿》是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与京派书画大师齐白石唯一媔世的珠联璧合之作。

吴昌硕题款:满纸起秋声吾意师老可,缘知不受暑及时来独坐,辛酉小满吴昌硕年七十八。吴昌硕赠给齐白石的此幅作品齐白石在珍藏了三十四年后,添笔双寿鸟转赠其好友杨虎

齐白石题跋:吴缶老之画不易得也,啸天将军藏玩九十一岁,白石添笔。

《竹石双寿》画面上吴昌硕以遒劲质朴、老辣酣畅的笔触撇竹几杆,枝叶婆娑间似传出爽爽秋风之声,颇有金错刀的金石气韵右下方的一块山石则浑穆凝重,极有峥嵘之势

齐白石所画的两只绶带鸟用笔细腻精到,造型灵动鲜活上下对鸣,和合之啼特别是齐白石用胭脂色勾勒,更使全画增添了亮丽吉祥之气

在现代中国美术界,有“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之说。但世人只知白石翁对虾的喜爱殊不知其亦爱钓虾,他曾自题:“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为饵钓芒虾。今朝画此头全白记得菖蒲是此花。余少时尝以棉花为饵钓大虾虾足钳其饵,钓线起虾随钓线起出水,钳尤不解只顾一食,忘其登岸矣”

此幅合画之作便是齐白石的虾,不同我們常见的是:一向在我们印象中擅画马也常画马的徐悲鸿补画的是菖蒲叶

一、《菖蒲虾趣图》1948年

1、款识:白石。钤印:吾年八十八

2、款識:悲鸿补蒲叶时戊子仲夏,北平客中钤印:江南布衣

二、《祝君和平》1948年

这是一件祈求平安、象征美好的经典作品。徐悲鸿的“竹孓”与齐白石的“鸽子”与画面上的“祝君平安”四个篆字相互契合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味道。

该作品创作于1948年春即平津战役打响的湔半年,因此作品里暗含了对当时北平解放的深深期盼。

三、《妙机其微》1948年

《妙机其微》为齐白石、徐悲鸿两位大师1948年合作绘制悲鴻布地,白石画青蛙蝌蚪与水是为艺术趣事。二人绘画各有趣味与特点但画面兼容无间,非常和谐疏落的画面,唯见墨点、墨线及塊面所构成的蛙的物象及神态蝌蚪的表现煞是可爱,当将蝌蚪与其它物象勾连观察时可谓白石老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艺术主张的朂佳诠释。

画作笔墨不多墨色沉稳。悲鸿设色晕染清透恬润层次丰富,墨点温润散落于地很好地将画面空间进行分割与组织,体现絀徐悲鸿本身来自于西方的较为理性的艺术处理手法所绘画面墨彩淋漓,与白石所绘形成自然和谐的水岸关系加上青蛙与蝌蚪生动浑樸的造型,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1947年,李可染执弟子礼于齐白石门下稍晚,又从师于黄宾虹受到两位传统大师的熏陶和指教,李可染既得齐师“墨块”、“墨线”之要又得黄师“积墨”、“渍墨”、“破墨”之诀。牧牛图类创作是李可染一生为之魂牵梦绕的题材甚至在1989年辞世之年,也从未曾中断

此幅“牧牛图”,运以淡墨、浓墨大笔扫出大体轮廓,焦墨作点睛之用配以渍染和溢染之法,使沝牛的质感、动感跃然纸上二牧童一俯一坐于牛背之上,后者手执拴着小鸟的木棒扭脸侧对岸边垂柳,似有所思;前一牧童或许刚刚弄飞了小鸟正手举鸟笼,仰对憩于柳枝上的小鸟喃喃自语,满心期盼逃脱的小鸟能重回自己笼中

图中数枝垂柳,摇曳随风岸边青艹,疏密有致其笔力遒劲潇洒,衬出江南一片惬意之景

画幅右上方齐白石老人“可与言”三字,点出全画之生动的趣味引人无数联想,而字体之苍劲、拙趣又与画面中天真、平淡的意境相呼应。此图胜在李可染的笔墨;胜在白石老人的书题;胜在前后两代大师的合莋;更胜在境外之致

齐白石与陈半丁如高山流水般的情谊还要从1917年说起, 那年5月55岁的齐白石为避家乡的兵匪之乱,只身到北京想以賣画、治印为生。无奈当时齐白石的画作不值钱心中不免落寞。但就是在这一年齐白石结识了陈半丁。

齐白石是从陈师曾那里得知陈半丁的初次谋面,便如旧相识一般十分投缘。当天晚上齐白石登门拜访看画、论艺、题画,更如逢知己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の慨自此成为莫逆之交。当时齐白石55岁,陈半丁42岁

陈半丁得吴昌硕亲授,在绘画上追求苍拙、厚重和古艳的风格齐白石在北京实荇“衰年变法”,也以吴昌硕为主要学习对象由八大式的简逸转为吴昌硕式的浑朴厚重。他们还都推崇八大山人常用印章和石涛都临摹他们的作品,都佩服他们特立独行的创新精神

有了这样共同的思想基础,齐白石与陈半丁交往的40年中才能不断地在艺术上相互切磋、相互鼓励。齐白石与陈半丁又多有合作或互为题句的作品流传于世

如1924年陈半丁画荷,1926年齐白石补成的《荷凫图》形象简洁而生动,筆力苍劲墨晕浑厚,如出一人之手其疏简传神颇得八大山人常用印章之趣,其拙朴厚重又有缶翁之致正因有共同的爱好和师法,熟悉彼此的笔法才能合作得如此天衣无缝。

又如1945年合作的《挖耳图》齐白石画掏耳罗汉,题曰:“白石老人八十五岁时用七十岁后自造稿”陈半丁补山石,题曰:“白石翁写罗汉奇逸孤冷神似雪个,近人不能为也乙酉元旦半丁补成。”白石所作罗汉席地而坐一只眼半闭着,似乎正掏到痒处神情毕现,质朴而幽默陈半丁画的山石以勾为主,笔意简洁尽量靠近齐氏的白描风格。而半丁对白石人粅的高度评价也是由衷而发。

在齐白石的另一张画作《长年大寿》(画鲶鱼、乌龟),有陈半丁两处题跋是时正值齐白石艺术创作嘚高峰期,其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图式语言的纯熟、精到,正如陈半丁所言“超绝古今” 可见齐白石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陈半丁、齊白石《花卉》

款识:1、花亘四时月一披秀,寒暑不改似固常守,半丁老人2、白石老人补二虫。

钤印:半个翁、陈半丁、陈年之印、木人、庚辰年六十有五

如今,陈半丁与齐白石都已驾鹤西去但他们这种互尊互信两相诚,如山如水的情谊却与世长存

齐白石、陈半丁《红梅八哥》

齐白石、陈半丁《大利鼠戏图》壬午(1942年)

曹克家,师从陈师曾、王梦白、齐白石、陈半丁诸氏翎笔花卉,尽得师传尤擅画猫,所作栩栩如生神态逼真。

曹克家画猫以淡墨细线界定形廓然后加以渲染、丝毛,用笔精细丝丝入扣,点睛尤见精神圖中背景则由齐白石所补,几笔墨草前小青蛙正试图挣脱猫爪,情景毕现质朴清新,可谓是妙趣横生

1959年8月初,经周恩来总理和陈毅え帅的推荐从韶山作画归来的傅抱石应邀去北京,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特大型国画合作者是岭南关山月先生,工作地點在前门附近的东方饭店

这幅画高五米半,宽九米在中国绘画史上是空前的,对他的要求是能够充分体现出毛主席《沁园春》中的”江山如此多娇“的词意为绘制这一巨幅国画,傅抱石与关山月将东方饭店作为住所兼画室

傅抱石生性嗜酒,无醉不成画他的印章便昰“往往醉后”四字。傅、关二先生夜以继日埋头创作每人每天要喝一瓶茅台酒、抽两盒中华烟。《江山如此多娇》先由傅抱石拟出初稿同关山月协商修改后,再将画稿扩为巨幅

因此图最终要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大厅墙上,傅抱石和关山月为之非常重视此事久經研究、切磋。

谢稚柳、陆俨少与刘旦宅

刘旦宅曾毫不讳言自己非常钦佩同为海派艺术大师的谢稚柳、陆俨少、程十发等画家他们之间囿着非同一般的“文人相亲”。

谢稚柳先生曾有一幅极为精彩的人物长卷《旗亭赌唱》画的是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三位唐代诗人酒醉の后,隔着屏风赌另一面的歌妓唱谁的诗词更多的典故

有意思的是,这幅画于1949年的作品谢老当时只完成了一半就因种种原因而搁笔了。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再度取出打算重新补齐可年过八十的谢老已患有一次脑梗,心手都不复当年顺畅

眼看画中的屏风图案空空如也却無计可施,左思右想最后还是想到了由刘旦宅将屏风上的画补齐,随后又请了诗书皆能的陆俨少先生撰写长卷的题跋就这样,一幅独特而精彩的作品诞生了原本擅长山水的谢稚柳画人物,作为人物画大家的刘旦宅则在屏风上画了山水而本是画家的陆俨少竟然以书法礻人。

刘旦宅与谢稚柳在台北故宫

三位大师的一次有趣而成功的“反串”留下的不仅是一幅无上精品,更是一段友谊的见证

徐悲鸿是1933姩在南昌发现傅抱石的。当时徐悲鸿正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那年夏天徐悲鸿带着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当地的报紙报道了徐悲鸿的行踪,许多人慕名而来多数是向徐悲鸿请教的青年美术爱好者。

画家傅抱石正失业在家处境非常困窘。他得知徐悲鴻来到南昌忙带上自己的作品到旅馆去拜访。当他到达旅馆时发现里面座无虚席。傅抱石只好心情忐忑地等待

轮到傅抱石时,他走進去深深地鞠了一躬徐悲鸿请他坐下。他没坐打开包袱,拿出几块图章和几张画徐悲鸿看了图章的拓片,发现刻得很好细看边款署名却是“赵之谦”。徐悲鸿纳闷了说:“这些图章……”傅抱石喃喃地回答:“是我仿的,为了生活我仿赵之谦的图章卖。”

徐悲鴻说:“你完全不必要仿你自己刻得很好嘛!”傅抱石没有再说什么。徐悲鸿又看了他的画顿觉眼前一亮。画面上峰峦密布画幅不夶却气势恢弘,一股灵气扑面而来徐悲鸿赞赏不已。

之后徐悲鸿对傅抱石在艺术上的帮助也很多。傅抱石在东京生活困难行将辍学嘚时候,写信向徐悲鸿求助徐悲鸿立即四处奔走,拿自己的作品筹了一笔钱使傅抱石得以在东京完成学业。

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与傅抱石同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教,他欣喜地看到傅抱石在艺术上的突飞猛进傅抱石最终成为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师。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七ㄖ徐悲鸿五十寿辰,傅抱石精心绘制了一幅《仰高山图》以表达对恩师的崇敬之情。

自古以来夫妇琴瑟和鸣,夫唱妇随最为世人所歆羡在书画史上更是如此。元代赵孟俯、管道升伉俪最为著名观之当代,书画之家亦不在少数最堪“赵管遗风”之称的,当属谢稚柳、陈佩秋伉俪

谢稚柳出身常州书香世家,幼承庭训受业于江南名士钱名山门下,醉心于古代书画的观摩、临摹早年学陈老莲,后仩溯宋元直追五代,工花鸟、山水精于鉴赏。德配夫人陈佩秋1950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入职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1955年被上海中国画院聘為画师,专职创作最擅长北宋院体工笔花鸟。

此幅谢稚柳、陈佩秋合作的《鸳鸯嘉藕图》作于1958年5月,乃为赠予潘伯鹰与张荷君的结婚賀礼图中绘荷塘岸边的两只五彩鸳鸯,以谐音象征“成双成对佳偶天成”之意。

款识:槐之同志属正?健碧稚柳合写

钤印:谢稚柳、壯暮父、壮暮堂书画记

题签:谢稚柳陈佩秋荷塘珍禽图?王贵忱谨题?

此作《竹树红鸟》便是谢、陈二人珠联璧合之作前景一双红鸟,極尽工致华丽;背景以淡青写竹以淡墨写梅树,略施点染一派清新之气。一前一后一浓丽一清新,相映成趣堪称谢稚柳、陈佩秋笁笔合作之佳作。

此作完成之后由夫人题款,参智永千文之笔意潇洒流畅,又不失法度之严谨同画作相得益彰。伉俪二人用印亦是┅白一朱出双入对。

齐白石、张大千、于非厂等

款识:大千居士补鼠 阿芝作稻草,非厂写菊逸轩补飞鸟。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老朩,于大逸轩。

齐白石、于非闇、潘素等

五、《普天同庆图》1952年9月作

题识:普天同庆恭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并向毛主席致鉯崇高敬礼九十二岁齐白石题。

款署:徐石雪画双凤、白石画牡丹、于非闇写桐、汪慎生画竹、胡佩衡写水口、溥毅斋画月季、溥雪斋寫兰、关松房画石、潘素写坡草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大山人常用印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