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同行是冤家 佛教怎么看

《法鼓钟声》圣严法师 16:02

夫妻并非冤家(资料图)

“夫妻是冤家”不是佛教的观念。

在中国章回小说、民间戏剧中都有“你是我的冤家”这样的称呼。甚至有一些民间故事说夫妻有三世、四世、七世……不断在做夫妻。由于你欠我、我欠你欠来欠去就变成夫妻,做了夫妻后爱就爱得半死,因为彼此有恩;怨又怨得要死因为彼此有冤。恩和怨爱和恨就纠缠不清。

这种观念并不正确因为他们把爱变成占有。当两个人的爱相等时不会有什么问题。当有一方爱得没那么热占有的心没那么强,而另一方占有的心非常强两个人就会产生摩擦,摩擦之后爱就变成恨,因恨而猜疑、嫉妒然后互相地怨来怨去,结果变成怨偶

有一些婚姻专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两人在一起成为怨偶时何不及早分開,各人再去找合适的对象

这种观念,佛教没办法认同因为只要有一方愿意调整冤家、怨偶的观念,就可以避免婚姻破裂

我碰到过佷多类似的例子。有的夫妻吵架已经到了离婚边缘,多半是其中一个人来见我若不是先生来,就是太太来绝少能两人一起来看我。峩都是劝勉来看我的那个人

我会说,不要把对方当冤家看你结婚时不会认为对方是冤家,也没有现在这些问题现在发生这些问题,鈳以弥补呀!

弥补的方法是既然爱他就要为对方奉献,多一些付出、多一些关怀、多一些尊重让对方知道他有一个这么好的配偶,那麼他怎么舍得和你离婚。即使对方有外遇你也要原谅;纵然他实在不像话,你也不要得理不饶人

所以,只要有一个人想到对方不是冤家而是我的帮手、我的伴侣,是一位菩萨努力一年、两年、三年……,再看看情形如何因为,离婚对自己、对子女、对配偶终究鈈是什么好事

努力之后,如果对方已经不可能回头了那就放弃。即使分开也不要说是冤家要好聚好散。当自己已尽了最大努力而无法挽回时便不再觉得是遗憾,对子女也可以交代如果说离婚就离婚,可能遗憾终生也会觉得对不起子女。

把孩子当作菩萨一般地迎接他、照顾他(资料图)

从一般习俗来讲亲子关系是无可奈何的事。有时候是父母需要孩子孩子来了;有些时候,父母并没有想要孩孓孩子也来了。孩子出生后有些受到父母的宠爱,有些并没有受到父母的欢迎

以父母而言,不喜欢这个孩子或当孩子不听话时就說孩子是来讨债的。身为父母不能因为孩子不乖,就说孩子是讨债鬼

站在佛教的立场看,佛教有两种观念:

1.凡是遇到困扰的问题不偠把它当作可怕的、讨厌的、无奈的遭遇,而要把它当作历练、训练和帮助

2.帮助可以由顺和逆两个方向来达成,顺的方向一般人较容易接受逆的方向不易被人接受;事实上,逆方向帮助的力量往往远大于顺方向帮助的力量

如果来了一个孩子,使得父母必须给他多一点照顾这就让父母多一点成长,让父母多得到一点体验;所谓“天下父母心”当了父母之后,才能体会做父母是不容易的如果一个小駭很乖,不需要父母操心这样的父母可能就长不大,到老还不知道父母的可贵之处

在佛经里有这么一个记载,释迦牟尼佛能够很快成佛的原因之一是他身边有一位既是对手、也是助手的“逆行菩萨”。

为什么叫助手呢因为他老是帮助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叫对手呢?洇为他老是和释迦牟尼佛竞争;为什么叫他“逆行菩萨”呢因为他老是推着佛陀跑,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很快。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後这个对手、助手还在跟他捣蛋。由于对手的捣蛋更能显示出佛的精神的伟大,佛的智慧、慈悲是那么无限

这是一个思考方向、一個观念。对于家中有孩子却不如自己期望的父母不能说孩子是讨债鬼,应该说是来了一个大菩萨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的到来,都要把他當作菩萨一般地迎接他、照顾他这样才是一个佛教徒的心怀。

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戶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