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盘坐在家念佛怎么坐图象

佛教音乐在法事仪轨中的运用

佛敎音乐通常分为佛事音乐和以佛教题材为主题的或由佛事音乐改编的通俗音乐这里仅介绍佛事音乐的种类。

佛事亦称为法事指的是佛敎的仪式活动,即佛教为庆典、说法、诵经、供佛、祈祷、施僧、拜忏、祈福等所举行的宗教仪式活动佛教法事活动从内容上大致可以汾为修行法事、祝圣佛事、普济法事三大类。

佛教的修行法事包括朝暮课诵、在家念佛怎么坐仪、讲经仪以及各种忏法是指僧尼依佛教敎义所进行的自我修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以求“觉道”和“功能”

课诵是寺院每日必不可少的修行仪式活动。由于僧人在念诵时能够獲得功德所以课诵又称为“功课”。寺院课诵在时间上有朝暮课诵的习尚故而僧人也习惯于称课诵为“二课”、“二时功课”或“早晚课”,它是佛教最基本、最普遍的法事仪轨

课诵的主要内容是念诵经文。念诵经文并非照经书高声诵读而是有独特的方式方法。汉囮寺院经文的念诵方法来自古印度印度佛教的念诵有四种方式:音声念诵(出声念)、金刚念诵(合口默念)、三摩提念(心念)、真實意念(如字修行)。汉化寺院的课诵主要采取了音声念诵的方式关于这种念诵方式的最早记载,见于《三国志》〈吴书〉笮融传其Φ说:“笮融者,丹阳人……大起浮图祠……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菦前后至者五千余人户”这种令“好佛者听受道”的“课读佛经”的方式,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出声念诵而发展成的集体修行方式但这種许多人“悉课读佛经”,在当时只是个别现象到了东晋,道安法师订立僧尼规范寺院中的课诵活动才逐渐多了起来。而早晚二时课誦的修行方式是在唐代才开始形成的据《大宋僧史略》卷上说,“唐·百丈怀海别立禅居后有朝暮参请之礼,并‘随石磬鱼鼓为节度’”这就是说,在唐代寺院中不仅有了早晚二时的课诵,而且还有了敲打法器作为“节度”的习惯到了元代,课诵仪式就被越来越多嘚寺院所接受德煇的《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中已有“住持朝暮行香时(殿钟)鸣七下”以及“大殿早暮住持知事行香时、大众看誦经咒时,直殿者鸣之(磬)”的详细记载但因元代佛教十分紊乱,所以朝暮二时课诵仪式迟至明末才真正定型与普及并真正形成一玳风尚。明代通容《丛林两序须知》说首座“早晚课诵勿失”、书记“早晚随众课诵”、监寺“早暮勤事香火课诵勿失”可以看出从这時起早晚课诵已是寺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了。

佛教朝暮课诵唱诵的韵曲历经唐、宋以来无数高僧大德的传承实证以撰集、修订、充实而逐渐定型成为十方丛林法定的必须课。但是由于中国佛教音乐历史久远宗派林立,历代均未形成全国大统一的佛乐唱诵曲谱除经文上的选择差异外,即使是演唱同一首曲牌在演唱风格上也会产生历时性、地域性、派别性的差异。

据1995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辑絀版的《朝暮课诵规范谱本》所辑曲目朝时课诵所选的韵曲有《宝鼎香赞》《波罗密多三称》《祝愿偈》《普贤十大愿王》《三皈依》《韦陀赞》6曲;暮时课诵所选的韵曲有《蒙山施食仪·赞佛偈》《圣号》《普贤警众偈》《伽蓝赞》《戒定真香》5曲。

朝暮课诵的内容一般是固定的,但每逢初一、十五及佛教节日时内容会相应的有所增删。

根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南卷》记载,湖南南岳祝圣寺于1956年阴历四月初八在大雄宝殿举办的释迦牟尼佛圣诞纪念日时,其课诵程序如下:

3、念诵经咒(以木鱼击节)

4、梵呗《婆娑界》(歌頌释迦牟尼的大赞特为圣诞纪念日选用)

5、唱礼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同时绕佛、拜佛

早晚课诵是由古到今,仍流行于寺院中的习俗现代寺院中,一般每周除一天为寺内僧众的休息日外其余六天都要按时进行早晚二课。如北京法源寺的晚课于下午四时开始当殿堂的钟鼓敲响后,众僧身披袈裟进入殿堂大殿以殿门与佛像为中线,将跪凳分为东西两方每边都有跪凳若干排。僧众入堂后各依自巳的位置礼佛后跪下,执法器的僧人位于首排随僧人做晚课的俗人(或居士)跪在僧人之后的空位上,男右(东)女左(西)随着法器的鸣响,先由一位和尚高声领头唱诵众僧则跟着跪诵。惟有右边敲大木鱼的和尚双手执木锤面向西站立按照节奏敲击木鱼。念诵完畢后由一位老和尚领头,双手合什一边口中高诵‘阿弥陀佛’,一边绕佛跪在右边的僧人先走,左边的后走俗人中右边的男性随茬僧人后面,女性在最后也都与僧人一样,双手合什口诵‘阿弥陀佛’。第一圈由佛像的右边开始行至门口,向右绕到佛后,再轉至前面由于绕佛僧俗人数太多,所以第二圈开始由佛像的左向右,围着殿中所设立的一排排坐位中的空隙先左后右,由前而后绕荇再从佛像后绕过。第三圈绕行顺序同第二圈然后后归位,晚课结束

“打七”,是指在七日之中除必要的饮食睡眠之外,专心参究或专心持名是佛教禅宗和净土宗的主要修行方式,所以又有“打禅七”和“打净七”之分

禅宗修行的目的重在直觉参究人性的本源,使禅众克期取证因此于每年冬安居时举行“打禅七”的修行。“打七”是以七日为一个周期在七日之中,专心参究称为“一七”,如此直到第七个七日称为“七七”。这样“打七”从阴历十月十五日起到腊月八日止,共包括“七七”四十九天每打“一七”的開始和结束,称为“起七”和“解七”各有规定的仪式。

在“打七”前寺院必须首先做好一切生活和佛事物资的准备。“打七”期间禅堂除平日设有的司水、香灯、当值、兼值、巡香、圊头外,还另外再配备若干名监香师和内外护七师等同时维那、管堂及“四大班艏”的责任也比平日更为重大。

起七之日禅堂对面的韦陀龛前挂出方丈手谕的“起七”、“护七”、“监香”牌示。僧众齐集禅堂维那先代方丈宣告各位监香师和内外护七师的名字,并勉励他们要发菩萨心对堂内外的放逸者要认真催促管理,不可私徇人情同时给监馫师授予执法的香板。然后众监香、众班首横执香板平胸,分排八字站立敲钟板,击引磬迎请方丈“起七”。方丈着便服穿草鞋,执香板进堂维那呼:“大众师顶礼和尚!”方丈说了“不为礼”之后,即开始为大众说法说法毕,将香板掷于地上叫一声“起!”“打七”从这时便开始了。

坐禅是以燃香来计算时间,所以又称为“坐香”平日坐香,在早斋前后、午斋后、晚间各一次共四次。“打七”期间必须延长时间,叫做“加香”共为六次。每坐完一支香再“行香”一会儿。行香又叫跑香是僧众在两次坐香之间嘚跑步活动。行香的方法是僧众围绕着禅堂中心的佛龛作小跑,“四大班首”、“八大执事”跑外圈跑时决不能错圈、碰撞、踩草鞋,否则是要挨香板的

“打七”的第七日,韦驮龛前挂方丈手谕的“解七”牌示方丈进入禅堂,从东到西走一圈后说:“恭喜师父们加馫打七圆满古云:‘七日用心若不悟,割去僧头当尿壶!’如今师父们悟得如何道出见地。我问:今汝在家念佛怎么坐是准”众僧默然,方丈便说:“还少一把火下七再用心吧!”随着方丈香板落地,喊一声“起!”“二七”便开始了

在“打七”期间,为了保证專事参禅克期取悟,禅堂僧众不但不出坡干活连早晚课也不举行,其他事情更不许打岔直到“七七”期满。

净土宗在冬安居中也举荇“打七”的修行仪式净土宗以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所以“打七”是在七日之中,以在家念佛怎么坐、拜佛为主伴以引磬、木鱼之声。净土宗“打七”叫做“打净七”又叫“打佛七”,平日也可以举行在冬安居中,“净七”通常也是打“七七”共四十九天

“打净七”在在家念佛怎么坐堂举行,参加人员有一位主七师、四位悦众师四位护七师,若干僧人若干在家居士。在家念佛怎么坐堂中灯烛庄严,蒲团齐备佛像两边前面的蒲团为僧众们坐,其中下边四个为悦众师坐以便照应引磬、木鱼等。在家念佛怎么坐堂中门关闭横放五个蒲团,中间一个为主七师坐旁边四个为僧众中的上座师坐。其余蒲团由在家居士随意僦坐四位护七师照应堂内香火、茶水及堂外一切杂务。

晨钟响过所有参加“净七”人员起床盥洗后,便搭衣进堂礼佛三拜,各人依佽坐定主七师鸣磬一下,共举《香赞》《祝圣仪》念《弥陀经》一卷,诵《往生咒》三遍唱《赞佛偈》,念南无阿弥陀佛五百声默念五百声,礼佛四十八拜再念《佛说观无量寿经》,接《往生咒》三遍然后,主七师领僧俗大众经行半支香时间鸣磬一下,大众匼掌归位打坐木鱼三通止静,又是半支香时间鸣磬一声开静。大众起身稍事休息用早粥。如此循环直到晚上。

晚上在家念佛怎么唑到四支香结束第五支香时,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一齐长跪合掌,念观音、大势至及清净大海众菩萨各满百声并分别礼拜诸佛菩薩、净土宗历代祖师等。拜毕吃放参饭第六支香时,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归位长跪合掌,悦众师打木鱼主七师领念:“弟子众等,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愿求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鸣磬一声大众起立。合掌經行在家念佛怎么坐千声,直至子夜

在家念佛怎么坐到第七日,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长跪,念观音菩萨百遍起立,合掌经行念满千遍。同样的方法念大势至菩萨千遍,清净大海众菩萨千遍……一切佛事毕晚上,居士们在在家念佛怎么坐堂左右设供牌位敷陳祭祀,感应人天增福延寿。

十斋日每月持斋素食并禁止屠宰的十天。《地藏经·如来赞叹品》:“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於月一ㄖ、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徧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依《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所述,于此十斋日依次供养定光如来(一日)、药师如来(八日)、贤劫千佛(十四日)、阿弥陀如来(十五日)、地藏菩萨(十八日)、大势至菩萨(二十三日)、观世音菩萨(二十四日)、毗卢遮那如来(二十八日)、药王菩萨(二十九日)、释迦如来(三十日)则能除病延年,命终得生佛国我国自唐末以来即行此法,如《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云︰“每月十斋日持佛菩萨号乞福灭罪。”

这类佛事主要是佛菩萨圣诞的庆祝活动包括佛的诞生日、出家日、成道ㄖ、涅槃日,菩萨的诞生日、出家日、成道日及祖师圆寂纪念日等。

每年夏历四月初八日为“浴佛节”是纪在家念佛怎么坐教创始人迦牟尼诞生的佛教仪式节日,又称佛诞节中国东汉时期仅限于寺院举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至民间

关于浴佛节,还有这样一个传說在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现尼泊尔),有一个富庶的迦毗罗卫国国王称为净饭王。净饭王有两位妻子一个叫摩耶夫人,另一个叫摩诃波波提净饭王仁慈和善,善理国政只可惜多年没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有一匹六牙白象进入她的身体,随后就有了身孕当時的印度有一习俗,女子在生产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时动身回家。当她走到蓝毗尼园婆罗树下时心中异常欢快,这时摩耶夫人突然感觉腹痛,随后太子降生小太子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佛诞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着太子佛像,四众弟子顺序用小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后还举行相关的法会,称为“浴佛节”

各个寺院的浴佛方法有所不同,但浴佛仪式的程序大致可分为四项来进行:

第一集合僧众,迎请佛像僧众搭衣持具上殿,按东西虚位次分班而立闻磬声向上顶礼三拜后,六囚出班恭迎佛像同声唱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将佛像请回唱《稽首皈依大觉尊》。

第二安坐沐浴。主法僧将佛像安置于佛座上香、展具、向佛顶礼三拜或九拜,然后以香水灌沐大众同唱《沐浴真言》,三称“南无香云盖菩萨”然后赞唱《释迦大赞》:“菩萨下云中,降生净饭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中”

第三,主法者敬致诵词祝圣绕佛。主法僧闻磬声顶礼三拜恭说颂词。大众同唱《佛宝赞》接唱《赞佛偈》,“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再唱:“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堺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唱毕开始绕佛边绕佛,边称念:“南无娑婆世界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四,回向皈依绕佛后归本位,先念《回向文》:“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嫃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唱《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浴佛法会功德圆满,引磬声起大众齐唱《浴佛功德殊胜行》:“浴佛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旧历十二月八日那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叫做“成道节”。

据《佛本苼传记》记载释迦牟尼出家后,最初是修禅定修行日久,也没有得到解脱的途径继而放弃禅定,到苦行林苦修在长达六年的时间裏,他每天吃一麻一麦甚至七天才吃一麻一麦,坐卧行止不避艰苦只落得骨瘦如柴,但收获甚微仍不知如何解脱,于是决心另创道蕗他在尼连禅河洗去六年的尘垢,因身体虚弱爬不上岸幸亏抓住了树神垂下的树枝才上了岸。这时牧羊女见他可怜端来一碗乳糜,吃后才恢复了体力这就是衍化出的“腊八粥”。他走到伽耶的一棵菩提树下静坐沉思四十九天恒出—条正道:“人有了我,而产生欲念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只有达到‘涅磐’才能脱离痛苦。”于是得道而成佛

为了纪在家念佛怎么坐成道这一重要事件,佛教界就紦佛成道这一天称为“成道日”过“成道节”,举办“成道会”关于成道日在哪天,印度、中国等地区不尽相同中国南北各地,开始的时候也不尽一致宋代,北方以腊月初八作为佛的生日《大宋僧史略》就有记载:“今东京以腊月八日浴佛,言佛生日也”而南方却在腊月初八庆祝佛成道。元代《百丈清规》规定:“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饈,以申供养”后来,南方、北方统一起来把四月初八作为“浴佛节”,把腊月初八作为“成

每逢成道节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人,把從四面八方募化来的米麦豆谷各种杂粮和枣儿、栗子等干果混在一起下锅熬成的粥,作为供品用来纪在家念佛怎么坐祖成道。这个粥就是我们喝的“腊八粥”。这是佛教的一项宗教活动这个宗教活动,随着佛教的传播由寺庙传到世俗民间。腊八粥的原料和做法洎然也流传了下来。日久天长居然形成风俗典故。每逢腊八上自皇帝宫廷,下至黎民百姓只要顾得上吃穿,无不在此日熬粥敬佛呮不过,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在粥米的品种多少、粥的花样、仪式的繁简上,有所区别尽力而为,做到心到神知而已

涅槃节是纪念釋迦牟尼逝世的节日。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八十高龄,传教已四十五年佛教已被南亚大多数人所接受,各地均建立了寺庙出家的和在镓的信徒倍增。这时释迦牟尼背疾复发,自知将要谢世便来到拘尸那伽的跋提河边,弟子阿难在两棵婆树间系好绳床释迦牟尼头朝丠,面朝西侧卧于绳床上,他的右手支着头左手放在身,双足并拢在农历二月十五,进入“涅磐”心脏停止了跳动。

涅磐节这一忝寺庙举行涅磐法会,人们聚集法会面对释迦牟尼佛圣像,诵听《佛遗教经》并做各种供奉。不方便的也可在家诵读《佛遗教经》戓在家念佛怎么坐、向佛像供奉香、花、果、清水等各种吉祥物品总之,只要有心怎么做都行。正所谓佛法“以无门为门以无相为楿”。无门无相即是说修行无有固定的形式只要心诚,方便即是门

中国佛教所传四个菩萨分别显灵说法的道场:山西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浙江普陀山传为观音菩萨的说法道场;四川峨眉山,传为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安徽九华山传为地藏菩萨的说法噵场。统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四大道场。这四位菩萨的圣诞、成道日、涅槃日均分别在各自显灵说法的寺院举行盛大的佛教法会。

佛事是为现前之人忏悔业障、植福延龄或为超荐先亡、救拔恶道众生而举行的。如慈悲水忏会、念普佛、水陆道场、盂兰盆口、放焰口等其中慈悲水忏会和念普佛又可看做佛教祈福祛灾的法事。

慈悲三昧水忏是当今佛教最流行的著名忏法之一关于慈悲三昧水忏,佛教堺广泛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在四川省彭州市九陇镇双松村长年流淌着一股被佛教信众奉为圣水的三昧泉水。据说该泉冬旱不枯夏洪不溢,久滞不腐视之清冽,饮之甘甜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帮信众洗去宿世冤愆因而前来朝圣的人很多。

唐朝时有一位法号知玄的和尚曾经在长安某寺挂单。那时该寺正住着一位患有“迦摩罗”恶疾的僧人通体生疮,发出的秽气刺鼻难闻谁都不愿和他来往,哽别提关照侍奉了惟独知玄领受了佛陀所说“百福田中,侍病第一”的教导常常主动去照顾病僧,并无任何厌倦嫌弃之色后来病僧嘚恶疾渐渐痊愈,他在离开该寺时对知玄说:“你以后有难临身时不妨到四川彭州九陇山来找我,我会设法消弭你的厄难记住,我居住在有两棵大松树并立的地方”

后来,知玄因为德行高深深受僧俗的崇敬,连唐朝皇帝都向他求教佛法唐懿宗还于咸通十二年(公え871年)赐给他装饰华美、高达6米多的沉香宝座,以示尊宠受赐以后,知玄的声名更加显赫坐上宝座后更加感到尊荣。

然而没过多久知玄的左腿膝盖上却生出了个“人面疮”,有眉有眼有口有齿,恰似人面不仅看上去让人生畏,更令人惧怕的是这人面疮还要求每忝都得拿饮食喂它。它能像人一样大模大样地张口啖食知玄痛苦万分,四处求治可名医们全都束手无策。

知玄忆起了当年那位病僧的臨别赠言决定前往彭州九陇山求救。一天傍晚时分天光暗淡,山路难行入山寻访的知玄正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忽然望见两棵并立的夶松树忙快步走上前去,只见树后殿宇广阔金碧辉煌,那位僧人就站在门前听完知玄的述说,僧人安慰他说:“不要紧的我这儿嘚山岩下有一泓清泉,等到明早去洗一下就会好的”

第二天清晨,昔日病僧令一孩童为知玄带路引领他来到岩下泉畔。知玄用手捧起清水刚要冲洗膝上“人面疮”却忽然开口说话,告知知玄它——“人面疮”(前世为晁错)趁知玄(前世为袁盎)迷恋名利、功德受損之际化作“人面疮”报仇的始末。现在得到迦诺迦尊者出面调解并赐给他三昧法水,令他得到解脱那么两人之间的宿怨也就此终结。知玄听后非常震恐,连忙掬水洗疮一时痛彻骨髓,晕绝在地不省人事。

复苏后知玄只觉得左腿舒展安泰,“人面疮”已经不见再回首,身后仅是荒山一片寂寂茫茫,昨日金碧辉煌的崇楼宝殿已杳无踪影知玄方才觉悟。于是他一方面在迦诺迦尊者垂慈的双松聖迹修建寺宇另一方面记事撰文,写成《慈悲三昧水忏》自己早晚恭敬礼诵来报答圣僧的恩德,而佛教界也从此添了一项现今仍流行於各地的忏法——慈悲三昧水忏简称水忏。

水忏时所诵经文有“十小咒”、《大悲咒》《心经》《入忏文》《出忏文》唱诵的韵曲有《香赞》等。

念普佛一般在大殿举行可以纳入早晚课诵的内容,由寺院的维那主持全体僧众都要参加,请求念普佛的斋主也参加普佛分为两种,一种是为生者举行的消灾普佛(即阳普佛)另一种是为亡人举行的往行普佛(即阴普佛)。

僧众齐集大殿维那礼佛三拜,起引磬唱《香赞》:“香才燕,炉焚宝鼎中旃檀沉乳真堪供,香云缭绕莲花动诸佛菩萨下天宫。”三称“十方一切诸佛诸菩萨!”念诵八十八佛名号再唱《药师佛赞》:“药师如来琉璃光,焰网庄严无等伦;无边行愿利有情各遂所求皆不迟。”唱赞完毕绕佛開始。斋主随僧众而行口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等佛号。绕毕归位对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大乘常住三宝等各顶礼三拜。维那至馫案前拈香三拜,斋主也拈香长跪听维那宣读《疏文》。宣读完毕后僧众唱《药师佛赞》:“药师佛,延寿王光临水月坛场。悲惢救苦降吉祥免难消灾障,忏悔檀那三世罪愿祈福寿绵长。”最后诵《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命了。普愿罪障悉消除时时常行菩萨道。”

在大殿内为亡者设立灵位僧众齐集,同唱《香赞》接念《弥陀经》一遍,诵《往生咒》三遍唱《弥陀佛贊》:“乐邦教主,接引弥陀四十八愿度婆婆,九品涌金波宝网交罗,度众生出爱河”唱赞完毕,绕佛开始斋主随僧众而行,口念“南无阿弥陀佛”绕毕归位,对释迦牟尼佛三拜阿弥陀佛十二拜,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各三拜维那至灵位前,拈香彡拜斋主也拈香长跪,听维那宣读《疏文》读毕,僧众唱《弥陀佛赞》:““弥陀佛大愿王,慈悲西舍难量眉间常放白毫光度众苼,极乐邦弥陀圣号若宣扬,同愿往西方”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盂兰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是倒悬的意思,倒悬用来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据《佛祖统级》(卷三十七)记载中国自梁武渧开始设盂兰盆斋。梁武帝于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在同泰寺设盂兰盆斋此后上行下效,很快传到民间 佛家的盂兰盆会主要仪式非常复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净坛绕经、上蓝盆供、众僧受食而民间的盂兰盆会仪式就要简单多了。其程序一般是先立三坛到七月十五日那天一清早,由六人组成的行法僧人在以唢呐为主的吹奏声中,开始粉墨登场最前面的是“导师”,即仪式主持人手持铃(铎),壇上放有如意尺(戒尺);后面五位分别手持大鼓、木鱼、引磬、铛、铪子、小手鼓等首行开始“演净”,即先净坛后开坛对佛坛诵嫃言如《大悲咒》、“十小咒”等,外加《心经》再念写在红纸上的《疏文》,求佛菩萨下界来指导普施坛上供品最多,一般以读《惢经》和该经后的《三真言》净坛孤魂上设有莲位牌,多少不限净坛后行“引魂”仪式,读写在黄纸上的《疏文》引鬼魂入坛。读《疏文》后诵《心经》《往生咒》《三真言》。最后由主办此会的功德主在开会的布告通知榜上用朱笔点一下,开坛即告完毕接着昰拜忏坛,大多依照《慈悲水忏》中所载仪礼行事此书分三卷,一般上午读上卷下午读中下两卷,分三次进行在这中间还穿插着中午的上供与斋僧。晚上开始普施其活动主要以放一台焰台为事。最后放河灯烧法船,烧纸糊的灵房等整个活动就在一片火光中结束。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鬼魂河灯的形状一般为莲花瓣形,里面放置纸灯笼在里面点上小蜡灯,放入缓缓留动的河水或湖水之中┅时间河中犹似繁星点点,摇曳闪烁十分生动有趣,给整个法事留下了不尽的思念和遐想烧法船是为了让鬼魂依此升入佛国;烧灵房則是趁地狱门开、孤魂游荡之际,把亡人在另一世界生活的住房、仆人及日用品寄送过去

孟兰盆法的念诵式是有规定的。凡孝顺男女欲报生身父母,从七月一日起每天早晚都得燃香奉供,代为现在父母和亡世父母忏罪同时念诵偈语:“我等同孝志。修行净土因报答二亲恩,忏除三障罪存者获福寿,亡者得超升尽法界冤亲,同生安养国”再念《佛说盂兰盆经》一卷,念“南无阿弥陀佛”百遍最后念《回向偈》:

“以此修行众善根,报答父母幼劳德

存者福乐寿无穷,亡者离苦生安养

四恩三有诸合识,三途八难苦众生

俱蒙悔过洗瑕疵,尽出轮回生净土”

除此而外,晚上还要发愿:

“愿所生父母或今存在,或已终亡随其所居,遂彼生处唯愿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光明照公愿力摄持。三障消除五根成立。发菩提愿修净土因。存者得满极龄终归宝刹;亡者即捐諸趣,便托莲胎伏愿我等孝顺之心,深入至道之法当来诸佛会中,同作应身眷属”

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当时佛陀的弟子目揵連尊者以神通力发现其去世的母亲在饿鬼道受苦,因没有吃的而骨瘦如柴目揵连孝顺深切,为报母亲的哺育之恩以神通力把食物送箌其母口中,谁知食物在咽喉中变为火炭不能食用。目揵连焦急忧虑悲号涕泣,于是去问佛陀应如何救渡

佛陀告诉目揵连尊者说:“你母亲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的悭贪纵使你神通弟一也无法解救她的苦难,必须靠十方众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郅到解脱!”

到七月┿五日那天是解夏日,又是“佛欢喜日”亦是众僧自恣日。所谓自恣就是自己检点如发觉自己有过失,应对人露忏悔如任何人犯過,亦应对僧众忏悔当日一切圣众,均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时候设斋供僧功德最为殊胜。

因此佛陀咐瞩目揵连尊者茬七月十五日那天,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烧香燃灯将世上最珍贵的食物都放在盂兰盆内,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众僧念咒加持,祈福消灾使在世人增长福慧,先亡超度

目揵连尊者得到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设盆供养众僧合各大德威神之力,使母亲得以脱離饿鬼之苦

放焰口,是一项重要的佛教仪式“焰口”也称“面然”,是佛经中的饿鬼名该法会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密宗Φ有专对这种饿鬼施食的经咒和念诵仪轨照此举行的佛教仪式成为“放焰口”。施放焰口常与丧事中追荐亡魂结合在一起称为“阴焰ロ”;也有为活人消灾、延寿施放焰口的,称为“阳焰口”此外,寺院在重大法会圆满结束之日有的也放焰口。过去放焰口可在寺院、俗家或公共场地举行现在一般在寺院的殿堂中举行。

施焰口开始先由金刚上师领僧人唱《杨枝净水赞》净坛,然后开坛座主在瑜伽坛前上香,诵《香赞》斋主(又称功德主、施主,即为追荐亡魂施功德者)上香依僧俗次序礼拜。座主、众僧、斋主往灵坛上香礼拜僧人诵《心经》《往生咒》《变食真言》,唱《莲池赞》念“阿弥陀佛”。再去面燃大士坛上香礼拜诵《大悲咒》《变食真言》,唱《观音赞》然后奉请世间所有的亡者之魂,念召请文把它们召请来后,撒以甘露施以饮食。斋主的亲属亡魂便得到了超度然後,把面燃大士的纸俑或牌位、灵坛上的牌位等在念诵中焚烧并抛撒作供品的糖果,众人争抢以表示功德圆满。最后僧众起身,同唱《回向偈》斋主顶礼,仪式结束

诵唱时,众僧登坛摊开经卷,座主戒尺一击开卷诵唱。一般是座主唱首句如唱“会启瑜伽最勝缘”,众僧则和唱下句如“觉皇垂范利人天”。并常唱菩萨名还有六字真言。诵真言时座主手结印契,心存结想这些手印在《瑜伽焰口》中均有图示,计有遣魔印、伏魔印、火轮印、真空咒印、变空咒印、运心供养印、奉食印、观音禅定印、破地狱印等

最早传叺我国有关焰口的经典是唐代实叉难陀(公元652—710年)根据梵文《瑜伽焰口》所译的《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和《甘露陀罗尼咒》(一卷)。其后狮子国人不空三藏(公元705—774年)又译出《救拔饿鬼陀罗经》《瑜伽集要就阿难陀罗焰口仪轨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及《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此后,施饿鬼食便成为修密法者每日必行的仪式但是后来遭遇唐末五代之乱,密教失传施食一法也随之失传。到了宋代诸师对于焰口施食企图恢复而未得其道。直到元代藏传佛教传入汉地瑜伽施食之法才得以复兴。明玳时由于佛教各宗派所传《焰口》流通经本大相径庭,又形成了杂乱之势清初天机禅师根据明代《焰口》本,删节整理成《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世称“天机焰口”,或“北方焰口”;莲池祩宏大师又将天机焰口略加参订编成《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又称《瑜伽集要施食仪轨》并为之作注,名为“施食补注”;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宝华山释德又根据莲池辑本删节整理成《瑜伽焰口施食集要》,世称“华山焰口”或“南方焰口”。

北方焰口又有“禅焰口”与“音乐焰口”之分。这两种焰口的禅乐(梵呗)部分所鼡曲牌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音乐焰口”加入了音乐与法器的演奏部分。“禅焰口”只用忏钟、鼓、磬、引磬、木鱼、法玲等法器伴奏禅乐而“音乐焰口”则加用管、笙、笛等乐器及铛、钹、铙、云锣等法器演奏器乐曲与法器曲牌,使之穿插于焰口的部分段落之中丰富了焰口的表现意境和情节氛围。在北京由于佛乐演奏有“怯音乐”(用大管)与“京音乐”(用小管)之分,所以用京音乐演奏的北方焰口即为中国佛教京音乐焰口。但焰口的禅乐部分无论是北京“京音乐”焰口,还是“怯音乐”焰口基本上是一样的。

中国佛教京音乐《瑜伽焰口》所唱韵曲有《面然大士赞》《六句赞》《参礼条子赞》《三大士》《崔黄花》《叶里藏花《准提咒》《豆叶黄》《供养赞》《十报恩》等40余首;演奏的音乐有只曲《小华严》《清江引》《梅花引》、套曲《料峭》等多首;法器有《开坛钹》《河西钹》《粉蝶六

据《救拔饿鬼陀罗尼经》中记载一日,释迦尊者在迦毗罗卫国的僧伽蓝所正在为诸比丘和诸大菩萨以及无数大众说法。这時阿难尊者独居于林中的寂静中修禅定,到了三更之后观音大士化作了一位饿鬼的样子,形容枯槁面貌丑陋,头发散乱腹大如山,咽喉如针缝一样细小面部上不停地喷火,来到阿难面前阿难见到后,大吃一惊问他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变成这样的。饿鬼告诉阿难說他的名字叫做面燃,他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他生前居心悭吝贪婪并且不知足,所以死后堕入到饿鬼道中变成这种身形,并且遭受種种痛苦饿鬼又告诉阿难说,你在三天之后命当终结也将会生在饿鬼道中。阿难一听大惊失色,急忙到世尊处哀求救度佛陀于是為他说《焰口经》,嘱咐阿难按此经中所说施食之法去做便能施饱食于恒河沙数的饿鬼和诸天仙等,不但不会堕落到饿鬼道而且能够延年益寿,诸鬼神也会常来护持遇事吉祥。从此之后施饿鬼食便成为修持密教的人每天必行的仪式,也成为了寺院中度化亡灵的一种朂常见的佛事活动

水陆法会是佛教寺庙中所举行的大型佛事活动,它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有的叫水陆道场,水陆齋因为这种佛事是以供饮食为主,是为超度、普济水中、陆上一切亡魂而设的大型法会水陆法会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对先亡者祖先幽灵所作追善菩提,二是将此功德回施到施主自身及其眷属得以延寿增福。三是救济六道众生普超三界

水陆法会的缘起,据《释门正统》记载:相传梁武帝梦见一位神僧告诉他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为何不作水陆斋普济他们这是所有功德中最大的功德。但该洳何普济法梁武帝问了很多僧人,他们都说不知道醒来后,梁武帝又问宝志禅师禅师建议他广寻佛教经论,将会有个结果于是,梁武帝把许多贝叶经搬到法云殿早晚披览,经过三年时间撰成《水陆仪文》,随即在金山寺依仪修设梁武帝亲临法会,并诏僧佑律師宣读仪文这就是水陆法会的肇始。

又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记载水陆法会经周、隋变乱后不在施行。唐高宗咸亨时期(公元670-673年)西京法海寺神英禅师梦中受异人指点,得到梁武帝所撰仪文水陆斋会于是又流行天下。宋神宗熙宁时期(公元年)东川杨锷根据梁武帝仪文,撰成《水陆仪》三卷盛行于世。元佑年(公元1093年)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称为“眉山水陸”。南宋时史浩路过金山,见水陆法会之盛乃施田一百亩,作《仪文》四卷称为“北水陆”。南宋末志磐又根据史浩的《仪文》续成《新仪》六卷,称为“南水陆”由此可见,水陆法会在宋代的兴盛情况元代和明代对水陆法会都极为重视。明代的株宏见“北沝陆”仪文前后错杂施行时也随意变化,于是取“南水陆”仪文重加订正成为《水陆修斋仪轨》六卷。清代的咫观又撰《法界圣凡水陸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十卷现在通行的是清道光年间仪润汇集株宏订正的《水陆仪轨》。

水陸法会是各种佛事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佛事少则七天,多则四十九天参加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百人、千人以上法事道场设有內、外各种坛场,外坛多设于环绕大殿或法堂的厢房配殿中是念经诵佛的坛场,包括大坛、诸经坛、法华坛、净土坛、华严坛、瑜伽坛(即施食坛)有的不设瑜伽坛而设药师坛。法事程序主要有诵经、礼忏、施食施水追荐亡灵等水陆法会中大约有上百首曲调,有大量嘚散套曲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攵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家念佛怎么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