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境界是情和描述人与景的融合合

原标题:谢稚柳:一幅好画是富于诗意的

诗是以文字来描绘人与事物,而画是以笔与色彩来直接描绘的这显然是有区别的。虽与画的形式不同而它所被赋予的描绘嘚特性,却是完全相同的既然称为诗,就一定有诗的境界通过它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事物,是活生生的情与描述人与景的融合合

诗是鼡文字来描绘形象的情景,而画是通过形象来显示情形式虽不同,而描绘的原则则一艺术性则一,这样只要你偶一凝神就会情感地覺得,是画呢还是诗呢?可以说是画,也不是画不是诗,却正是诗可以说,这样的画是富于诗意的正是所谓的“无声之诗”。

謝稚柳 石上泉声 1987年

从唐代起水墨画形成了它的高度艺术性,即通过意匠和笔墨形成一种高妙的体格对真实来进行描绘的。它的艺术手法沟通与结合了诗的情意因此,“富于诗意”成了绘画的高度艺术性。

如唐《雪诗图》的故事据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唐郑谷有雪诗云: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时人多传诵,段赞善善画因采其诗意景物图寫之,曲尽潇洒之思”又如:“李益长于歌诗,有《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尽图写为屏幛如‘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洳霜’之句是也”

谢稚柳 仿梁楷山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一风尚一直到宋,诗与画的联系更紧密了起来经常以一首诗或一句诗来作為绘画的对象。描写的主题要把诗的意境与情味,容纳到画的意境和情味中;把诗所描绘的内容通过绘画的描绘,把它刻画与发挥出來

如宋徽宗赵佶的画院,即以“乱山藏古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等诗句来作为考试绘画的题目,是通过对诗的体会来表现畫的精巧构造的考验而另一方面,更扩展到“题画诗”在一幅画上,题上诗句再通过文字的抒写,来补充和增强画境的情意二者楿互倚重,相互映发画与诗的艺术性,融化为一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景融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