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怕分散式与集中式供应链,官怕集中的意思

关于军人的名言大全
您的位置: &
关于军人的名言大全 正文
关于军人的名言大全
06:40:54 来源网站:
篇一:军人荣誉格言 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孟德斯鸠
花朵的追求是芬芳,树木的追求是成长,星星的追求是闪亮,军人的追求是荣光。
热爱生命者,生命在奉献中发光;珍惜荣誉者,荣誉在事业中辉煌。 国家安宁,是军人荣誉桂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世界和平,是军人胸前最夺目的勋章。
失去了对荣誉的追求,就失去了青春的颜色;失去了对荣誉的向往,就失去了人生的光彩。
一年军龄就多一分成长,一次晋衔就增一分责任,一枚奖章就添一分荣光。
为军旗多添彩,军旅人生更精彩;为军徽多增光,青春岁月更闪光。 荣誉是成长进步的催化剂,是奋发有为的强心剂,是团结战斗的黏合剂。 “位子”不在高,能奉献就荣光;军旅不在长,有作为就辉煌。 真正的荣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熬年头熬来的,不是评比时争来的,不是投机取巧骗来的,荣誉之花是用汗水和热血浇灌出来的。 当兵的荣誉就是强武艺,带兵的荣誉就是塑精兵,入党的荣誉就是当标杆,履职的荣誉就是建功业,报国的荣誉就是打得赢,为民的荣誉就是保本色。
荣誉的奖章,是由付出锻造、汗水染色、拼搏镌刻而成的。 荣誉就像鲜艳的花朵,可以傲立于山巅,也可以开放在幽谷。军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做出贡献,就能得到党和人民的褒奖。 岗位光荣不光荣,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工作重要不重要,关键在于你怎么干。
面对荣誉,上进的人把它当作基石,越走越高;虚荣的人把它当作花环,越压越沉。
汗水流掉的是娇气,泪水冲刷的是稚气,艰苦磨砺的是勇气,冲锋喊响的是胆气,打赢彰显的是士气。 把荣誉当作新的起点,荣誉就会变成动力;把荣誉当作个人资本,荣誉就会成为阻力。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勇敢, 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一切。
荣誉是军人浴血沙场的冲锋号,而不是自我欣赏的装饰品;是拼搏奋进的起跑线,而不是功成名就的终点线。
有排头就站,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
荣誉高于一切,使命重于泰山
军人的心灵只有播入崇尚荣誉的种子,才能长出英勇的花朵。 凭实干得来的荣誉,自己硬气,别人服气; 靠工作得来的荣誉,自己珍重,别人敬重; 靠本领得来的荣誉,自己光彩,别人喝彩。 军人的价值就在于奉献,由奉献产生的荣誉最崇高。
在一切高尚的感情中,荣誉心是人的最高尚的情感之一,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生命力。
官兵血管里流淌着崇尚荣誉的血液,就会为荣誉而顽强战斗;官兵心田里播下了崇尚荣誉的种子,就会为荣誉而英勇献身。篇二:军旅格言 1、 军队再大,一盘散沙不可以为大;人员再多,拧不成一股绳不可以为强。 2、带兵方法千万条,真诚爱兵是第一条。 3、枪林弹雨战友情,烈火浴血写忠诚。 4、战友情是一杯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 5、多一片天空,就多一片彩虹,多一个战友,就多一份幸福。 6、一根麻线拧不成绳,一滴水珠汇不成海。 7、力量从团结中来,智慧从学习中来,成功从奋斗中来。 8、好战友就是一把雨伞,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会陪伴着你。 9、容人之过,但不顺人之非。 10、多一分沟通,少一分猜疑;多一分谅解,少一分隔阂;多一分关心,少一分冷漠;多一分支持,少一分观望;多一分正气,少一分怨气。 11、个人本事再大,离开集体,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个人本事不大,熔入集体,什么事情也办得好。 12、袒露矛盾“开窗子”,发现问题“拉袖子”,有了疙瘩“解扣子”,批评帮助“剥面子”。 13、不怕有错误,就怕不正视错误;不怕有教训,就怕不接受教训;不怕有监督,就怕不服从监督。 14、面对批评有静气,自我批评有勇气,批评别人有正气。 15、自我批评一针见血,相互批评入木三分。 16、批评对了要牢记,批评错了无须记,不批不评是大忌。 17、自我批评是觉悟,领导批评是爱护,同事批评是帮助,下级批评是监督。 18、接受忠告,就等于提高自己的能力。 19、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和谐 20、团结和谐的内部环境,就是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 21、谈心是团结的纽带,猜疑是分裂的剪刀,支持是友情的源泉。 22、每一个“我”,在别人眼里都是他人;他人,是“我”和“我们”之间的连结点。 23、给别人多一分宽容,就等于给自己多一分空间。 24、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 25、宽容,犹如润滑剂,能减小摩擦系数;理解,犹如粘合剂,能增大凝聚力。 26、希望别人理解,自己首先学会理解;不懂得谅解,也得不到别人的谅解。 27、对他人要“站起来看大河”,多看主流和长处;对自己要“蹲下来看蚂蚁”,一点一点找不足。 28、和你一样的不一定就对;和你不一样的不一定就错;你对很多人看不惯,结果是很多人也看不惯你。 29、看长处,容短处,想大处,思深处,虑远处,寻同处,处处和谐相处。 30、话不在多,贵在真诚;事不在大,暖心就行;以人为本,和谐文明。 31、尊重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爱护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爱护。 32、彼此信任不猜疑,相互宽容少怨气,牵手同行军旅路,五湖四海亲兄弟。 33、一句真诚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心,一个真诚的微笑,都可以营造出真诚和谐的人际空间。 34、感情就像水一样,受到伤害时就坚如钢冷如冰,得到呵护时就柔如风细如丝。 35、善待他人,会获得友谊;善待自己,会获得新生;善待生活,会获得快乐。 36、做事不一定有显赫的成绩,但一定要兢兢业业;做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但一定要无愧于心。 37、与战友相处,微笑是起点,真诚是基础,宽容是纽带,妒嫉是天敌。38、自己的话应该少说,别人的话应该多听。 39、宽容是金,忍让是银,谦逊是玉。 40、处难处之事,可以长见识;处难处之人,可以练德性。 41、懂得自爱才能得到别人友爱。 42、看不到自己缺点的人,永远学不到别人的优点;看不到别人优点的人,也永远改不掉自己的缺点。 43、用爱心关爱战友,用真心帮助战友,用诚心提醒战友。 44、战友情谊是美酒,哥们义气是苦酒。 45、财富不一定是朋友,但朋友一定是财富。 46、战友情谊是棵树,需要用真诚去培土,用宽容去灌溉,用原则去修剪,用理解去呵护。 47、一个人失去了真诚,就等于失去了朋友。 48、再高超的交际技巧也不及一颗坦荡诚挚的心。 49、心与心的距离,只有用心才能缩短。 50、浇树浇根,交友交心,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拥有理想,心灵的田园就充满希望。 [size=+0]理想是一把尺,可量出生命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可称出灵魂的轻重。 [size=+0]有志者战天斗地,无志者怨天恨地。 [size=+0]很多人迷路是因为手中没有路线图和指南针,很多人失败是因为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科学的方法。 [size=+0]制定蓝图靠雄心,实现蓝图靠恒心。 [size=+0]理想是奋斗的风帆,信念是航船的罗盘。 [size=+0]只有坚定的理想才能实现,只有不变的信念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size=+0]不用撞针击底火,子弹就不能出膛;不用理想做能源,青春就不会闪光。 [size=+0]军舰不因巨浪翻涌而改变航向,子弹不因狂风阻挡而改变目标,士兵不因一时挫折而放弃理想。 [size=+0]停在中途是懦夫,倒在终点是好汉。 [size=+0]同时追赶两只兔子的人,只能空手而归。 [size=+0]人的一生不怕没有成功,就怕没有追求。 [size=+0]当理想坚定得像一把锤子,所有的困难就变得像钉子。 [size=+0]希望的浪花只有寄托于事业之上,才不会变成幻想的泡沫。 [size=+0]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size=+0]向往远处的山峰,更要走好脚下的路。 [size=+0]翱翔的雄鹰无论飞得多高,起点都是地面;崇高的理想无论多么美好,基础总是现实。 [size=+0]看得远才能走得远,想得远才能做得远。 [size=+0]宁做一颗无花果,不做一朵无果花。 [size=+0]军人可以没有优裕的物质财富,却不能没有比天高的志向、比海深的信仰。[size=+0]军人的荣耀和伟大,往往在默默无闻中实现;军旅绚丽多彩的生活,往往用每个官兵单调的音符谱写而成;军人的威武潇洒,往往在日复一日近似机械重复的训练中铸就;军人的意志品格,往往在紧张艰苦的磨砺中升华。 [size=+0]没有理想的青春好似一束塑料花,看起来精美别致,却散发不出生命的芬芳。 [size=+0]伟大的目标能激发献身精神和无穷勇气,崇高的追求能带来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 [size=+0]军人最锐利的武器不是钢枪,而是钢枪一样的意志。 [size=+0]没有志向,是天才也会枯萎;没有追求,是机遇也会溜走。 [size=+0]失去信心就没有革命精神,失去重心就不能站稳脚跟。 [size=+0]不敢同冠军较量,就永远也拿不到冠军。 [size=+0]成功的目标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size=+0]枪没有准星难以击中目标,人没有理想难以奋发有为。篇三:人生格言---军人篇 军人篇 ●阳刚之精血铸其义勇,阴柔之乳汁哺育其忠诚。民族之使命孕育其英烈,历史之内涵昭其深沉 ●好铁要打钉,好男应当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 ●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不在勇 ●新兵怕炮,老兵怕号 ●兵怕分散,官怕集中 ●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 ●时平将士无功劳,乡远征人有梦归(宋?陆游) ●太平不用旧将军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不见征戎儿,岂知关山苦(唐?李白) ●服从是军人的第一职责(英国) ●一个忠贞的军人,跟狮子那么勇敢,跟婴儿那么驯顺,他只知道执行命令(法朗士) ●适于将军的条件是果断,慎重(塔西佗) ●一个将军不可缺少的品质是刚毅(拿破仑) ●将帅的坚强意志,就像城市主要街道汇集点上的方尖碑一样,在军事艺术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克劳塞维茨) ●战争全由偶然事件构成;主将虽应把握一般原则,但仍须密切注意以利用这些偶然事件,这正是天才的表征(拿破仑) ●良好的军事领导能左右周围事物,一旦他为周围的事物所左右,他就将失去下属的信任(蒙多马利) ●司令官以闲静为治事要则,闲静者,不亲小节之谓(蔡锷)●没有胆量就谈不上杰出的统帅,也就是说,生来不具备这种感情力量的人是决不能成为杰出的统帅的(克劳塞维茨) ●一将无谋,累死三军 ●兵糊涂一个,将糊涂一群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头雄狮率领着的一群绵羊,会战胜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拿破仑) ●强将手下无弱兵 ●看儿先看娘,看兵先看将 ●三军无力,长官难当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战克之将,国之爪 ●一将功成万骨枯 ●千兵有头,万兵有将 ●带兵带心 ●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勇将就像树根,从那里作为枝生出勇敢的士兵(锡德尼) ●既然是理想的士兵,就得绝对服从军官的命令。绝对服从就是绝对地不负责任(芥川龙之介) ●士兵在长期征战的生涯中以军为家,以对伟大领袖的忠诚替代爱国热情(蒙森) ●士兵们的优秀往往可以弥补将军们的错误(蒙森)《》出自:
链接地址:/news/1060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军人荣誉格言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花朵的追求是芬芳,树木的追求是成长,星星的追求是闪亮,军人的追求是荣光。热爱生命者,生...舒同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可能是初期)不过不怎么有名,三野的政治部主任大家知道的是唐亮
  作者:052C 提交日期: 17:40:00
    ??  舒同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可能是初期)不过不怎么有名  ---------------------------------  晕,舒同很有名的,字写得很漂亮。
  那是在书法界,呵呵
  我们学校的校名就是仿舒同体,不过上大学时只知道舒同会写字,不知道他和华东有什么关系。
  看了《粟裕传》,有个很大的感受,粟裕和陈毅关系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工作关系,两人的军事观点经常不一致,官司甚至打到中央。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粟裕的军事观点占了上风,得到了中央的认可。我想作为华东一把手的陈毅心里应该是很不爽的。    但是陈毅并不是政治小人,虽然军权旁落,可还是给粟裕提供了足够的支持。粟裕辞让司令一方面是谦虚,更重要的不得已而为之。
  作者:cheven1984 回复日期: 00:09:15 
    作者:pachuco 回复日期: 23:58:00        陈没有指挥权?华野上下包括粟大将有敢不服陈帅指挥的,你举个例子出来, 粟大将倒是不用举例了        ==============================    陈岂止是没指挥权?他自己更乐意当甩手掌柜。        张震回忆,打泗县的时候张震提意见水大了不打了,宋时轮坚持要打。    战后总结张震说水大影响很大,结果陈毅责问张震战前怎么不说?张震只好把电报翻出来给陈毅看,陈毅就没话说了。        野战军主力作战,纵队司令员提意见,野战军司令员竟然不知道。    -------------  我印象里面是何以祥的回忆录,不是张震的。  
  陈毅在山野的时候,调华中的部队,粟裕不听,调叶飞纵队,山东军区不放。    在鲁南作战,胶东、鲁中的部队也调不动,陈士榘不停发牢骚,部队不够用。    宿北战役以后,陈毅要留在华中,陈士榘、唐亮私下打电报要求回鲁南。
  504不打这电报就没鲁南战役了,在苏北打74师我们的胜率很低。  即使打了鲁南战役,南线休整和阻援的部队有24个团,502是反对打鲁南战役的,501劝他也没有。
  502,504是501的左膀右臂,出成绩都是为501争气。
  作者:姑苏月 回复日期: 22:23:47 
      宿北战役以后,陈毅要留在华中,陈士榘、唐亮私下打电报要求回鲁南。  ----------------------------  陈士榘、唐亮打电报要求打鲁南战役,那份电报很长,知道的同志请把它贴上来:)  
  作者:cheven1984 回复日期: 00:09:15        作者:pachuco 回复日期: 23:58:00          陈没有指挥权?华野上下包括粟大将有敢不服陈帅指挥的,你举个例子出来, 粟大将倒是不用举例了            ==============================      陈岂止是没指挥权?他自己更乐意当甩手掌柜。            张震回忆,打泗县的时候张震提意见水大了不打了,宋时轮坚持要打。      战后总结张震说水大影响很大,结果陈毅责问张震战前怎么不说?张震只好把电报翻出来给陈毅看,陈毅就没话说了。            野战军主力作战,纵队司令员提意见,野战军司令员竟然不知道。  ------------------------------------------------------------  连指挥权都没有的陈,战后凭什么“责问张震”?对一个连指挥权都没有的陈,张震凭什么“把电报翻出来”给他看?你这一段怎么看都像是在证明陈有指挥权,但不是战役指挥啊。实际上,打泗县就是陈指挥的。    此战失利后,10月份,陈主动承担了责任: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先打强,即不应打泗县;一个是不坚决守淮阴。。。。我应以统帅身分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    
  内战的胜利者而已,光荣吗?那些具有民族主义偏执狂的人,到底该如何看待内战呢?
  又一个狭隘民族主义者,内战怎么啦?中国历史就是在内战中发展起来的
  作者:cpr02 回复日期: 23:32:32 
    作者:cheven1984 回复日期: 00:09:15          作者:pachuco 回复日期: 23:58:00            陈没有指挥权?华野上下包括粟大将有敢不服陈帅指挥的,你举个例子出来, 粟大将倒是不用举例了                ==============================        陈岂止是没指挥权?他自己更乐意当甩手掌柜。                张震回忆,打泗县的时候张震提意见水大了不打了,宋时轮坚持要打。        战后总结张震说水大影响很大,结果陈毅责问张震战前怎么不说?张震只好把电报翻出来给陈毅看,陈毅就没话说了。                野战军主力作战,纵队司令员提意见,野战军司令员竟然不知道。    ------------------------------------------------------------    连指挥权都没有的陈,战后凭什么“责问张震”?对一个连指挥权都没有的陈,张震凭什么“把电报翻出来”给他看?你这一段怎么看都像是在证明陈有指挥权,但不是战役指挥啊。实际上,打泗县就是陈指挥的。  =================================  告诉你很简单的事实而已,陈就是一甩手掌柜,有粟裕和没粟裕他都是甩手掌柜。你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就接受,不接受就不接受。陈毅为什么有资格责问?人家虽然没指挥战役,但是是领导,不了解情况,责问都不行了?  朝阳集指挥的是韦国清,泗县指挥的宋时轮,后来有成了陈士距。哪有怎么样,山野转来转去,就朝阳集打得不错。这就是事实。  宿北主席要专门来电问粟裕到没,这就是事实。  实际上打泗县是陈指挥的?那你该好好解释下指挥官连纵队司令提的意见都不知道。        此战失利后,10月份,陈主动承担了责任: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先打强,即不应打泗县;一个是不坚决守淮阴。。。。我应以统帅身分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  ===============================================  承担责任。七月分兵后,粟裕向中央发检讨电后,陈毅也发了电说:我们战役指挥历来是粟裕负责。。。我XXX,应负共同责任。  这下又糟糕了,陈毅给中央发电说,我们战役指挥历来归粟裕负责,你又去把陈毅的电文驳倒啊。
   ==============================      陈岂止是没指挥权?他自己更乐意当甩手掌柜。            张震回忆,打泗县的时候张震提意见水大了不打了,宋时轮坚持要打。      战后总结张震说水大影响很大,结果陈毅责问张震战前怎么不说?张震只好把电报翻出来给陈毅看,陈毅就没话说了。            野战军主力作战,纵队司令员提意见,野战军司令员竟然不知道。        -------------    我印象里面是何以祥的回忆录,不是张震的。      ====================  张震肯定是回忆了的。我没有何的回忆录,不知道何回忆了没。
  何没有
  泗县战斗后,山东野战军即不服。陈毅只好赶忙写信检讨,称自己是党内最善打败仗的人,好不容易才笼络了军心。
  解放战争爆发,陈毅坚持按毛的布置外线出击,拥有5万部队却无所作为,尚叫粟裕离开苏中。粟裕直报毛主席,坚持自己独创的先内线再外线出击的战略方针。陈毅也只好干瞪眼。
  感觉豫东战役是个大的贡献。最后打的虽然失败了,但是给国军的心理压力很大。  
  被神化的陈毅对待粟裕的真实面目[转帖] 陈毅要求“淡化粟裕”,并让粟裕“吃屎”的事可是广为人知了。另,有的网友说了下面的事:会议组织者称粟裕是饶漱石的帮凶,1943年在淮南黄花塘批斗陈毅,赶走陈毅。事实上,当时粟裕根本就不在黄花塘,由于苏南地区在“反清乡”斗争中吃了亏,日伪便能集中全力扑向粟裕所领导的苏中地区。因此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在1942年到1943年间,苏中军民与日伪打仗有一千余次,平均一天要打三仗。粟裕是在取得“反清乡”斗争胜利之后,去看望生病住院的刘炎同志时,才知道黄花塘曾发生一场“整陈毅”事件。但是,扩大会议的组织者仍不放过粟裕,认为粟在前方,屡打胜仗,给饶漱石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批斗陈毅的环境”,“间接地支持”了饶漱石。邓小平、彭德怀、聂荣臻、叶飞批斗粟裕,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恩怨”。而上面的恩怨明显是陈毅的“专利”。所以我想,这里所说的“会议组织者”是陈毅。 陈饶有不共戴天之仇,除上面的“黄花塘事件”外,再一件就是1948年5月陈毅被排挤出三野,可名之为“城南庄事件”。这里面有刘少奇和饶漱石捣鬼。刘饶对陈毅的评价都不高,都是主张把陈毅调走的。饶漱石曾表扬粟裕是模范布尔什维克,在工作中也全力支持粟裕。刘少奇则说过:“陈毅在山东,很多有能力的干部他没有充分用起来,很多事情他揽在自己一个人身上,结果这些事情没有做好。” 这时陈毅被调走,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过:毫无企图留部队之意并望将来能随军入川。后来打完渡江战役,陈毅遂向中央提出率三野“入川”,二野留华东。表面上的说法是“二野以前吃的苦太多,这次就照顾一下二野,让他们留在繁华的华东吧”,实际上是为自己打算,避开饶漱石。 虽然粟裕“二让司令”,但陈毅是决不会“感恩戴德”的。因为粟裕再“让”,也是陈被调走的受益者,这一事实无法改变。甚至就算粟裕坚决主张“留下陈毅”而毛泽东最终同意,陈毅仍然会是恨粟裕的。因为陈毅如果写个战役计划,事先未与粟裕商量过,在毛那里就通不过,这一事实也无法改变。二淮失守后,陈粟会师,陈毅曾以个人名义给中央写电报,结果中央不放心,竟然来电询问陈毅是否跟粟裕商量过,待陈毅回电说“与粟商量过了”,中央才复电“计划很好”,这就很能说明问题。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流凸于岸,流必湍之”。只要粟裕强过陈毅,只要中央重用粟裕,那么无论粟裕怎么“二让司令”,怎么尊重“陈军长”,怨恨都是无法避免的。要避免,只有一个办法:把陈毅压下去。一名人才,只有把庸才压下去才能永除后患。否则,无论你是如何的“谦让”,如何的“尊重”,都是治标不治本,都是无济于事的。 粟裕在这种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显得过于忠厚了:在我党内部,真正的生存法则是“做不成朋友,就做敌人”。既然陈粟矛盾无法化解,那就别再步步退让,相反,应该直接把他压下去。一如林彪对陈光的毫不留情一样:将二人昔日的情谊丢个干干净净!为此不惜采用批斗的手法,陈光也成为我军史上的一个冤案。林彪并非如林派所说,解放后才做政客的,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就如同毛不是解放后才“权术太重、独裁专制、瞎指挥”一样。解放前后的林彪,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就如同解放前后的毛泽东并无本质差别一样。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军事是很难做“纯粹的军事”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而这里的“枯骨”不光包括敌人的,也包括我内部于己不利之人。古人讲:骐骥之局促,不如驽马之安 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虽有尧、舜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哑之指挥。这也算是“厚黑学”吧!林彪是此间高手。而粟裕在“陈粟裂痕”无法修复的条件下,仍然“二让司令”,实是养虎为患、自取灭亡之举。这与以前与张鼎丞的互相谦让是有本质区分的,当时的谦让令二人更加友好。其实这不是“智商”问题,并不是说“粟裕对于自己这样做会留下后患”毫无思想准备。而是说“性格即命运”。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事件时,所做出的反应不同。     
  附:陈毅在1958的表演 1、对于粟裕以前的战功,自然也是能抹则抹。若干军史出版物把解放战争中明明是粟裕提的重要建议和他指挥的重大军事行动,笼而统之地改写成“华东野战军”、“华野首长”。解放战争中粟裕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代理华野司令员兼政委职务,有些正式出版物根本不提。1958年原华东军区和华野的主要负责人,在苏中有的县提及粟裕和“七战七捷”的信件上正式批示:“这并不好,也无必要”。也就是说,粟裕指挥的,曾经得到毛泽东高度评价的“七战七捷”,由于粟裕有了“错误”,也就被从历史上抹去了。 2、1958年,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被批判,做了多次检查均不能过关,在被威胁如果再不检讨过关就要按敌我矛盾处理的情况下,粟裕屈服了,被迫把别人扣到他头上的屎(比如资产阶级野心家)都统统含着眼泪吃下去。陈毅看到此情此景,居然大声叫好:“粟裕同志勇敢吃屎的态度很好。以前我对粟裕同志不肯吃屎的态度很不满意。现在他已经当着大家的面吃屎了,我表示欢迎。我现在对粟裕同志没有意见了”。   
  作者:飞天tiger 回复日期: 13:31:15 
    内战的胜利者而已,光荣吗?那些具有民族主义偏执狂的人,到底该如何看待内战呢?       作者:魏唐真人 回复日期: 15:15:24 
    又一个狭隘民族主义者,内战怎么啦?中国历史就是在内战中发展起来的        +++++++++++++++++++++++++++++++++++++++  +++++++++++++++++++++++++++++++++++++++++++++++    回击整天yy所谓“内战”的柿油民主者(或者是忽悠螃蟹的,或者是啥“剑的醉高境界,是‘和平’”的爱好者),就要把“内战”掰开了揉碎了…………说明说透!!    “中国历史就‘内战’史”,MS不能把这伙xx们击溃!    记得好象报纸上(longlongago了!)说过,一老革命曾经沉痛的说过“我又听到了(革命的)脚步声”,…………  他为啥这样说泥?!而且是longlongago他就这样说了???  估计是看到了十大阶层的苗头吧(那时还是“大胆的试大胆的闯”的时候),…………    所以,“内战的胜利者而已,光荣吗?”云云,不过是无耻的yy,…………你们这样yy,从此就没有“内战”了??!!白日做梦!!!痴人说梦!!!!!!    …………  ……
  陈士榘、唐亮私下打电报要求回鲁南。  --------------------  似乎是张云逸委托陈士榘代发的
  所谓的“中国人掐中国人”、“自己人杀自己人”之类,全T麻戈壁的是无牙的yy  装13    就说今天,10大阶层了,都!  也没有见这伙柿油民主者yy什麽,就是yy出来的也是螃蟹、形势一片大好、5000年所未有之类,…………    真该了那句,道不同不相为谋!    倒是粟总、彪帅当年厉害,…………当时“战、和”好象混沌不清,这两位却都是不异而同的立足于战,而且对和不抱一点幻想(比太祖爷爷还牛逼!)!!  所以粟总有“7战7捷”,…………彪帅更鬼!4平吃了亏,赶紧嚷嚷“调停”,…………      所以说,  整天yy什麽“内战”、“自己人杀自己人”之类  无耻,而且无能!  或者是害怕“内战”一起,它们弄来的民脂民膏——————“煮熟的鸭子又飞了”…………    …………  ……
  陈士榘和唐亮对发起鲁南战役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淮南周边的敌情证实淮南战局不能乐观:浦口、浦镇有5军,六合有整编74师一个旅,军部附两个旅在镇江,整编25师已到扬州,整编83师在泰州,合肥、蚌埠、灵璧一线是桂系7军、整编48、58师,比苏中周边的敌情严重得多。     陈毅于次日(6月30日)复电华中野战军并致中央军委,不同华中的意见,要求“王陶纵队应立即西开”,认为“王陶留苏中一二仗无法改变该地严重局势,胶滞于该地于全局不利”。姚旭(原23军政工干部,后为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认为“陈毅主张‘敌向内,我向外’,与中央的计划是一致的。陈毅对中央关于外线出击的计划的拥护是竭诚的,经过自己思考的,并非唯唯诺诺之言”。  
  陈毅对中央关于外线出击的计划的拥护是竭诚的,经过自己思考的,并非唯唯诺诺之言”。  -------------  陈毅缺乏战略眼光和主见是事实,往往拘泥一时一地,被描绘的假象所迷或,由此出发的坚持不能说是&并非唯唯诺诺之言&.  
  我以前就提出过,陈毅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非常有限,他作为名义上的最高军事指挥员的时候,所能取得的战绩取决于他手下最强的人的水平高低。
  陈士榘连宿北都不愿意去打,还是一意留在鲁南。    因为他一直坚持留在鲁南作战,而不是根据形势变化进行正确的选择,所以即便鲁南前他首先提出回鲁南作战,也不能因此认为他战略眼光有多好。
  bingzheguidao先生,你老爸对这件事说得很详细,你说的那份电报,他应该知道
  内战开始后,按毛泽东的部署,北线计划又称三路四城计划。三路,指要占领平汉路的一段、正太路与同蒲路。四城,指要攻下石家庄、保定、太原和大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我军还缺乏攻城的经验,装备也差。三路四城计划是以攻取城市为主,所以这个决策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华北战局之不利,在全国五大块中是最为明显的。当然也跟华北无出色战将、军事指挥不力有关。华北当时主事者是聂荣臻,聂本是政工出生,长期当林彪的政委;而且,当时华北国军将帅第一号名将傅作义。此人在军事才能上与蒋介石中央军五虎上将之首卫立煌是一个级数。聂荣臻与贺龙联手发动的绥远战役,就是败在他手底(绥远是当时一个省,建国后撤了建制)。但是,我个人认为,“三路四城计划”的实施,即战略上的问题才是华北战局不利的根本原因。  
那么南线又如何哪?南线计划,通常叫做三军进击津浦路,即晋冀鲁豫、山东、华中三支部队在津浦路两侧作战,第一个阶段以山东野战军打徐州到蚌埠之间;晋冀鲁豫野战军打陇海路的开封到徐州段,华中野战军打蚌埠到浦口之间,然后再视情况晋野、山野出到淮河以南作战。这个计划是进攻性质的,其目的在于争取大的胜利,迫使老蒋接受和平。如果说,我们后来采取的是把敌人引到解放区来打的积极防御方针,那么月间毛泽东考虑的是主动打出去,是进攻的方针。这实际上是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我军那时的力量还不足以打到外线去,特别在蒋军的心脏地带,敌人初期还是很强大的。与北线计划的实施相反,我军在南线几乎没有遭到重大失败。这并不是说明决策的正确,而在于南线出了一位近现代中国无以伦比的军事家,即粟裕将军。正由于他的及时补救,才改变了南线作战的结局。  
  作者:姑苏月 回复日期: 15:59:27 
    陈士榘连宿北都不愿意去打,还是一意留在鲁南。   因为他一直坚持留在鲁南作战,而不是根据形势变化进行正确的选择,所以即便鲁南前他首先提出回鲁南作战,也不能因此认为他战略眼光有多好。  ------------------------------------------  您说得对,陈毅元帅原来是山东军区司令员兼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可陈毅元帅就是喜欢陈士榘当参谋长,呵呵。宿北战役陈毅元帅命令陈锐霆将军到峰山阵地传达:“陈士榘指挥得好。”
  作者:怀中玉 回复日期: 18:07:27 
    bingzheguidao先生,你老爸对这件事说得很详细,你说的那份电报,他应该知道  ---------------------------------------------  鲁南战役这份电报我有,但我懒得码字和google了。
  当年的"贡献"  当今的罪恶
  战略方向争论,大家都顾自己的老窝,这是有的。    其实说穿了就一个:集中兵力。    兵力集中和兵力分散是一堆矛盾,很简单,你集中了敌人也集中了。不可能共军把兵力集中到鲁南,国军苏中两淮的兵力还呆在原地。  兵力全部集中,相反战绩难寻,我觉得兵力集中有个度,既要能够集中足够歼灭敌人的兵力,又不能一把抓全集中起来。    国共全面开战后就是这个问题,华东分成三块,只有苏中打了胜仗,另外两块不是没能力,也不少没机会,还是自己指挥上的问题,创造战机,抓住战机的能力问题。    主席支持粟裕在苏中,还要粟裕接着在苏中再呆呆,结果因为两淮的问题被迫提前北撤,其实是缩小了自己的周旋空间,也缩短了国军的攻击线。苏中苏北的部队自然跟着来了,一直跟下去。    假设山东军区和山野能够向苏中那样打胜仗,或者两块加起来战绩有苏中那么大,分成三路是比较好的。    问题在于,粟裕只有一个,没有好的指挥官,兵力分散了毫无意义,好不如把兵力集中到一个好的指挥官上,这样所有的兵力就都能发挥歼敌的作用。    华东搞成了粟裕在哪儿,哪儿打的好的现象,粟裕在苏中,华野打的好,粟裕到宿北,山野这里打好了,谭震林那边又不好了。这样的情况,那也没办法,除了把兵力集中起来,没有别高招了。    华野七月分兵,中央又把粟裕调取外线,胶东紧张,陈粟曾主张分两个纵队策应胶东,中央否决了,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指挥官问题。其实当时分兵是可以的,策应胶东,胶东太重要了,但是没有找不到好的指挥官去带着分出去的两个纵队,那就是浪费,还不如都扔在这边。    如果兵力集中就是把所有的兵力集中起来,那么陈赓应该和刘邓集中在一起,彭德怀的几万人也该去和贺龙或者和陈赓集中在一起。  在开战前期的好几个月,华东方面只有表现出了一个,另外几个没表现出来,当然必须要集中,往哪个方向集中?往老窝方向集中。    是想,如果陈赓打不好,肯定也是被集中的命。陈赓打的好,就可以和刘邓分家干自己的事业。所以集中兵力的分散,是否有好的指挥官是关键的一个因素,要不然分散的兵力就浪费了甚至是消耗了。    关于战略方向的争论,我始终觉得中央要搞平衡,如果前线能搞定,自然好,不能搞定就要搞平衡,这次顾了你,下次就得顾他。宿北顾了南边,再来就要顾北边,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在陈唐电后悔改变主意的原因。当然了,粟裕本来答应宿北后北上鲁南,打完宿北又改变主意,山野是很难接受的。粟裕的改变主意可能是因为敌情变化,如果能在南线抓住机会打一大仗,也是可以的。    总之,不管兵力分散还是集中,要最大可能的发挥更多部队的战力。不能浪费和消耗。这个,与是否有足够多的优秀指挥官是密切相关的。
  楼上脑残
  想想看,鲁南为什么战机好?就是因为共军刚从分散转为集中,国军不适应,打了个措手不及。随后国军集中了再来,战机就难寻了。    还好北边冒出点机会,于是又抓了这么一次我军集中,敌军分散的机会,打了个莱芜,可使随着共军主力北上,回旋空间进一步压缩,随后国军继续集中,战机更加难寻。    这也是为什么孟良崮前战机难寻的原因,因为大家都集中了,地方就那么大,人又那么多,怎么找战机?积极的态度就是自己有计划的实现兵力的先分散后集中。其次就是在不要紧的情况下我再等等,等你犯错。然后等到了孟良崮,孟良崮本身国军并没犯什么错,有错也在张灵甫身上。只不过粟裕胆子大,敢想人所不想。
  作者:双截龙1 回复日期: 23:22:47 
    楼上脑残    ===================  说的不对,你指出来就是。只会骂人就算了。我接着写。    实际上兵力的越高程度的集中越有利于总态势是攻击的一方。这样能够找到机会和对方决战。而处于劣势的一方应该避免兵力高度集中的对决,尽量创造局部优势兵力的对决,这样,兵力一定程度的分散反而是必要的。    济南战役后,国军集中兵力,而不是寻找局部的兵力优势,所以越败越快。这说起来又有一个指挥官因素,如果换成胡琏而不是黄维,黄维兵团就不会那么崩溃。胡琏到蚌埠,再图和徐州呼应,结果就会好很多。    国军一下沾了三个,兵力分散,没有利用兵力分散创造局部优势,分散的指挥官又出问题。淮海一下子家底全葬送了。
  中华民族自相残杀,鸟贡献??想想那段历史吧,中国人是怎样的生灵涂炭,年轻人沦为炮灰,老百姓流离失所。那是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现在某些人就不要拿来沾沾自喜了。难道真是“溃烂之处,灿若桃花”吗?不解!!!
  作者:双截龙1 回复日期: 23:22:47        楼上脑残        ===================    说的不对,你指出来就是。只会骂人就算了。我接着写。  -------------------------  说的是前面的,呵呵,真好你窜出来占了位    这不现在的楼上又是一位脑残患者
  作者:powershell 回复日期: 23:44:03 
    中华民族自相残杀,鸟贡献??想想那段历史吧,中国人是怎样的生灵涂炭,年轻人沦为炮灰,老百姓流离失所。那是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现在某些人就不要拿来沾沾自喜了。难道真是“溃烂之处,灿若桃花”吗?不解!!!    ++++++++++++++++++++++++++++++++++++++++    脑残不可怕,…………  装13的脑残才可怕!!    在十大阶层的今天,yy“年轻人沦为炮灰,老百姓流离失所。那是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现在某些人就不要拿来沾沾自喜了。难道真是‘溃烂之处,灿若桃花’吗?”云云,不是装13是什麽???!!!    …………  ……  曾几何时,剩世的英才们与夷接轨,把“3年解放战争”yy成“内战”,一开始13还装的很象,不过在十大阶层的今天,13就装不下去了!——————坊间云“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前!”,此时此刻,丑化“解放战争”,不过是螳臂当车!!    yy什麽  “年轻人沦为炮灰,老百姓流离失所。那是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现在某些人就不要拿来沾沾自喜了。难道真是‘溃烂之处,灿若桃花’吗?”,以后就没有“内战”了???  白日做梦!  痴人说梦!!    …………  ……  
  好了烂,烂了割,割了好,好了再烂,这就是中国历史13字真经    好了烂,烂了割,割了好,好了再烂,这就是中国历史13字真经
  1948年5月,中央采纳了粟裕提出的三个纵队暂不过江,集中主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同时,为让粟裕放手指挥华东野战军,“钓大鱼”、打大仗,调陈毅为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其职责是“建立中原军区及中原局经常工作”,同时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央书记处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对粟裕说:“陈毅同志不回华野去了,今后华野就由你来搞。”    这个突如其来的组织大调整,陈毅显然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此前,他在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米脂杨家沟住了近两个月,中央丝毫没有考虑调动其工作的意思。因陈毅坚定地支持中央渡江南进的战略,毛泽东亲笔写了一个手令面交他,内容是:任命陈毅为东南野战军(由华东野战军6个纵队组成)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又兼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具体安排是,粟裕率三个纵队先期南进,陈毅率其余三个纵队跟进。中共中央办公厅2月2日还专门为陈毅饯行。对于这次重大调整,陈毅系列传记之一的《传檄到中原》一书认为:“这个决定的实质是:实际上是将陈毅调离华东,并且免去了他对军队的指挥权--军权。军权,这在中国意味着什么,毛泽东阐发得最透彻。陈毅在1932年1月调任省军区工作,一直没有多少能打仗的部队好指挥,可他还是正职--军区司令员、支队司令员。直到黄桥一战,打开了华中局面,才赢得军事上的声誉。(成为)代军长、军长、华东军区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饶漱石只是华东军区政委,野战军陈毅是军政全权。对这,陈毅不能不有所感觉。“关于陈毅突然被调中原的原因,《一个老兵心目中的陈毅元帅》一书记载:“中央有人说:‘陈毅在山东,很多有能力的干部他没有充分用起来,很多事情他揽在自己一个人身上,结果这些事情没有做好。’而这人和饶漱石的关系密切。”《传檄到中原》后来也采用了这一说法。和饶漱石关系密切的这人,显然是指一直欣赏粟裕的刘少奇。    后来陈毅在5月10日陪同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赴华东野战军总部驻地濮阳,但直到朱德离开两天后的5月20日,他还没有动身前往中原就职。    中共中央于5月21日致电陈毅,指示:“陈毅不参加此次作战(豫东战役)”,敦促他“尽可能迅速偕同(邓)子恢及大批干部去豫西和刘邓会面,建立中原军区及中原局经常工作”。5月28日,当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与军委后勤部长杨立三同行,转往鲁西南城武地区时,《陈毅传》记载有这样一段话:    陈毅托杨立三把缴获的交直流电两用的收音机一台带去中央送给“(周)恩来、小超(邓颖超)”,并附一信说:“此美国新出品、许昌战斗缴获品,你们有电灯,利用其开动起来十分好,两夫妇可以在屋内跳舞。”也就是在这信内,却写着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明日即西去,毫无企图留部队之意,并望将来能随军入川”。此信是陈毅5月29日亲笔。周恩来阅后,特意亲笔批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书记处成员传阅。他们都圈阅了,不知是谁还在“毫无企图留部队之意”这一句的旁边用毛笔划粗杠一道以示值得重视。    陈毅抵达中原军区后,还说:“东有粟裕指挥,西有刘伯承坐镇,我闲着无事,就去办一所大学吧。”    
  同样,中共中央的组织大调整,粟裕也毫无思想准备。在军委和毛泽东“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的明确指示下,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恢弘大度,十分支持粟裕的战役决策和战役指挥。在战役发起以后,他常常离开指挥室,说:“我离开这里很必要,免得粟司令事事向我报告,延误时间。”这一点令粟裕心情舒畅。而且,陈毅在资历上比张鼎丞更老,此次陈毅调中原,中央明确分工是管后勤,即“建立中原军区及中原局的经常工作。      从上面文章来看,陈毅和粟裕当时的心情可是相当的复杂:    突如其来的组织大调整,陈毅应该和粟裕一样,不,应该是毛泽东自己都没想到最终会做出如此决定。这一突出意外,显然带给了陈毅很大情绪(换谁都会有情绪)。此时陈毅心情可谓是五味杂瓶,难以言表!    一是难免会有恼怒的情绪,显然在毛的眼里,陈不如粟。二是有种有苦说不出的沮丧,虽然事情因粟而起,但是谁也怪不了,只能怪自己。三是有一种恐慌感,毛为什么要夺我去兵权?    这段文字中最有意思的当属有人在陈毅:“毫无企图留部队之意”一句画横线那段儿。    此话显然是在向中央表态,陈毅此时心理是惴惴不安的!他为什么如此不安,为什么要特意表这个态?为什么有人会画下那道横线?看来,中央调离陈毅,也绝非让位于粟裕那么简单!    不过,陈的心胸毕竟还算是开阔的(作战时主动离开指挥室,我很欣赏,一般人做不到),一段时间内的调整后,还是摆正了自己的心态,显示了自己的大度!晚上任几天其实不过是正常的心理斗争过程而已!        
  504在大战中能独立管好一个作战方向,但不擅长独立管好一个战役.
  501说过:“华野最能打的是502。”  504淮海战役一直在前指指挥,淮海战役第三阶段502生病,502没有委托别人而是委托504歼灭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也是504冲上去把黄维干掉了。所以我觉得华野第二能打的是504。
  501说过:几十年的战争才培养出极少数如粟裕陈赓特别这样能打的将领。  洛阳战役是504指挥陈赓和陈唐兵团打的,开封战役是504独自打的,中野刘伯承元帅点名要504去做报告。  上面有同志说504不行,可501办华东军政大学,501当校长点名504当副校长,刘伯承办南京军事学院点名504当教育长,当那么多身经百战的将领们的教育长。
  南京军事学院的教育长!主抓教学及训练,这是党中央和刘伯承元帅对504的重用和信任.
  504负责攻城没错,但开封战役是受502全局指挥的吧
  作者:bingzheguidao 回复日期: 17:27:53 
    501说过:几十年的战争才培养出极少数如粟裕陈赓特别这样能打的将领。    洛阳战役是504指挥陈赓和陈唐兵团打的,开封战役是504独自打的,中野刘伯承元帅点名要504去做报告。  -------------------------------------------  这次报告做出了小麻烦。中野差炮,大讲炮火,中野人听着不是味儿。
  我爷爷跟我讲:“开封战役我是骑自行车(开汽车去目标太大)冒着敌人炮火去城内天主教堂指挥部的,唐亮不会骑车,叫警卫员骑车带着他。”  胜利后504请客,请后来的502吃饭。
  陈毅托杨立三把缴获的交直流电两用的收音机一台带去中央送给“(周)恩来、小超(邓颖超)”,并附一信说:“此美国新出品、许昌战斗缴获品,你们有电灯,利用其开动起来十分好,两夫妇可以在屋内跳舞。”也就是在这信内,却写着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明日即西去,毫无企图留部队之意,并望将来能随军入川”。此信是陈毅5月29日亲笔。周恩来阅后,特意亲笔批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书记处成员传阅。他们都圈阅了,不知是谁还在“毫无企图留部队之意”这一句的旁边用毛笔划粗杠一道以示值得重视。  ---------------------  杨立三实际上是老毛派来催行的,才有陈的那封冗长隐涩的信,
  9月20日,粟裕与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联名发电报给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提出了两个野战军集中行动以改变战局的建议。电报说:“为了改变华中局势,我们建议,以集中华中、山东两个野战军攻下宿迁,得手后再向西扩张战果,攻占睢宁、灵璧、泗县,并扫除陇海东端之曹八集、大许家等处敌人,以恢复淮北路东地区,第二步攻占津浦路,配合刘邓包围徐州。这样李延年部必然东调,我可在其运动中求得逐步歼灭他之有生力量。”(《粟裕军事文集》,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第282页。)  鉴于两支野战军分属两地时,争论颇多,华中野战军有“不太服从”的倾向,陈毅对此无异议,而且主张两个野战军的指挥部合成一个,以便统一行动。他于9月21日发电报给中央并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同意华中分局哿(20日)夜建议,山野、华野集中由淮海区向西行动的办法,并主张两个野指合成一个”。  可见首先提出两军合并的不是陈,而是粟裕
  粟裕战争回忆录整理者之一王希先去世后,粟裕原秘书朱楹写了《深切怀念挚友希先同志》一文,以表深切怀念,其中说到一件往事。    
军事科学院战史部一次会议上,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宋时轮问王希先,“你现在在做什么课题?”    
王希先回答说在帮粟裕首长整理战争回忆录。    
宋时轮又问:“整理哪一段?”    
王希先说:“整理鲁南战役。”    
宋时轮一听,居然不屑地反问道:“他参加过鲁南战役吗?他当时在哪里?”    
解放战争时期,宋时轮是华东野战军高级将领,一直在粟裕麾下作战,对粟裕在历次战役中的作用无疑是十分清楚的。他这一别有深意的话,令战史部的人员满脸惊愕。他们认为这种常识性问题,宋时轮怎么会不清楚?王希先是一个非常正直、不畏权势的人,他当即挺身而出,说:“粟裕同志不仅参加了鲁南战役,而且是战役的指挥者,他当时一直在前线!”    
随后,王希先举出大量事例驳斥了宋时轮的信口开河,使宋时轮哑口无言。事后,王希先还整理了一份鲁南战役的详细材料,郑重地送给宋时轮,以表对真实历史的尊重。    
宋时轮1946年曾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因泗县战役失利,被司令员陈毅当成替罪羊,遭撤职处分。中央还准备将其调离华东战区。在粟裕等人的力保下,才得以留在华东,并担任第十纵队司令员。以后,宋时轮跟着粟裕南征北战,才成就了其上将的功名。    
不想,1958年粟裕遭错误批判后,宋时轮竟如此歪曲老首长的历史。这时候,粟裕还活着,且担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依然是宋时轮的上级。宋时轮尚且睁眼说瞎话,不能不令人感慨!    
  鲁南战役这么复杂吗
  502是指挥过鲁南战役的,但中途病倒了,501命令504接替502,这样讲宋时轮将军可不公平。
  宋时轮将军跟502没有什么矛盾,韦国清将军跟502有点矛盾。宿北战役攻敌人师部时502要杀韦国清将军的头。宿北战役胜利后韦国清将军跟大家(开玩笑)说:“还好头还在我脖子上。”
  bingzheguidao承认502指挥过或参加过鲁南,那么宋时轮说:“他参加过鲁南战役吗?他当时在哪里?”显然是错的  
  作者:fhw0802 回复日期: 17:48:27 
    bingzheguidao承认502指挥过或参加过鲁南,那么宋时轮说:“他参加过鲁南战役吗?他当时在哪里?”显然是错的  -----------------------------  1.当时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还没有合并  2.宿北,鲁南502两次到山野司令部没有带指挥机关,502回忆录第414页“我只身前来”(只有警卫员)  12月22日陈士榘504电报军委:打鲁南(502要打74师)  24日军委复电:打鲁南  25日501回山野司令部交代504:准备作战方案,开作战会  27日山野发出鲁南战役预备命令  29日502到山野,502回忆录第414页“我只身前来”  31日504随陶勇师部行动指挥左路纵队。右路纵队是502和王建安将军交替指挥  第二阶段  1月5日,504向501提出歼灭敌51师,军委两个目标“峄县”“枣庄”  “峄县”是504陈士榘指挥左路部队攻占的。  1月17日502生病,501命令504接替502指挥右路部队  1月18日504赶到枣庄,看望502,502躺在床上发高烧,病得很重,504命令:“组织人员护送502回指挥部治病休息。”  1月18日504命令部队撤下来休息,调整部署,重新制定作战方案  1月19日16时,504下达(步炮协同)攻击命令  1月20日13时,全歼国军整编51师,生俘国军中将师长以下8千余人。
  宋时轮将军对504很好,另外宋时轮将军家属也上天涯的,呵呵。
  粟裕做为新中国第一大将,其功绩到现在还遭到质疑真是不理解,其军事指挥才华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宋时轮将军跟502没有什么矛盾,韦国清将军跟502有点矛盾。宿北战役攻敌人师部时502要杀韦国清将军的头。宿北战役胜利后韦国清将军跟大家(开玩笑)说:“还好头还在我脖子上。”      ------------  这个不算什么矛盾,战争时上级经常驻机构对下级说这样的话,谭震林还要王必成的脑袋呢
  作者:本老夫子——————  12月18日后算第三段落,战事豁然开朗。战役转折点是17日子夜,8师攻下晓店子,全歼57师预3旅(这厮17日乘11旅攻峰山,绕山路退入晓店)。同时2纵,9纵75、77团等东线部队开始进击人和圩69师师部。北线7师5旅、9纵主力围攻罗、苗二庄。南边胡琏自18日起的卷土重来,精气儿就不足了。到19日69师各旅致歼,胡亦没能向戴抛个飞吻。话虽轻松,可就是这第三段,共军方面还是出了个颇戏剧化的历史情景。17日深夜,当人和圩战斗进展不大时,前指给2纵下达了一个极严厉的命令:9旅配合9纵,务限18日拂晓前坚决拿下人和圩,不然受处分。旅、团、营首长不执行命令,就地枪决。哇噻!在下留意共军史至今,无论各山头,尚未见过第二份口气有如这次第的命令,真的仅见罕有!耐人寻味的是,为啥此令不针对主攻方9纵,却只紧勒助攻的9旅?嘿嘿,没看仔细吧?9纵仅有五团(骑兵团在宿迁牵敌),却打在几个方向,而且自始至终!下这么个“酷”令我看不象粟裕风范,尤其此时他很需要团结山野,新四军2、7师这些山头(粟回忆:宿北他是只身前来,各部均生,除叶的1纵外,从未指挥过)。可看当夜野指坐满哪些人物?山野老陈自然,华中邓、张、粟在场,副司令张爱萍,参谋长刘先胜亦参局。瞧这个豪华阵容,还有啥命令不能下或不便下的呢?2纵,这可是众上司对你前面表现看法一致后所给的批斥意见。
  宋时轮参加鲁南战役没?    宋时轮问粟裕参加了鲁南战役没,是不是他自己没参加,想当然的认为粟裕没参加?有此一问到也正常。    这事也许是王希先等人太过敏感了。这么一次普通的对话,只能说宋时轮不了解情况,不能说宋时轮故意的歪曲事实,日常对话也要歪曲历史没必要。    说粟裕保宋时轮不知道有什么根据。粟裕是华野系统,宋时轮是山野系统。粟裕似乎不太可能保宋时轮。
  也许先歼鲁南更有利,但不能就此反证此时攻74师就没胜算  经过二次涟水之战,74师至少损失一个旅(或失去战斗力),部分炮兵和辎重部队,这些直至孟良崮也没恢复  74师仍是孤军冒进,虽然当时华野还没到后来的强悍战力,但74师也没有孟良崮那样的援军,攻击74师,是可以一战的
  作者:Apollo82 回复日期: 15:10:49 
    也许先歼鲁南更有利,但不能就此反证此时攻74师就没胜算    经过二次涟水之战,74师至少损失一个旅(或失去战斗力),部分炮兵和辎重部队,这些直至孟良崮也没恢复    74师仍是孤军冒进,虽然当时华野还没到后来的强悍战力,但74师也没有孟良崮那样的援军,攻击74师,是可以一战的    ================  粟裕回忆是说据情报74师有进占沐阳之计划。    粟裕回忆:十二月十九日中午,宿北战役已接近尾声。这时获息,薛岳令整编第七十四师及桂系第七军之第一七一师(同整编旅),由涟水向北进攻,限二十三日攻占沭阳。当时我们认为,如该敌果然按此令北进,势必孤军冒进,有利于我就近转移兵力将其在运动中歼灭。据此,我们决定,除以一部兵力北上攻歼邳县地区之敌外,主力先南下歼灭运动中的敌整编第七十四师。但直到二十三日,该师仍在原地未动,并与第七军、整编第二十八师相衔接,企图等待欧震兵团到齐后,再继续北犯。鉴于敌人密集不易分割,我们立即放弃了歼灭敌整编第七十四师的计划,决定按中央军委的意图,主力回师鲁南,并即报告了中央军委。
  华东战局布局错综复杂,临敌变阵是常见的事,不必就此认为某某某判断失误,更有说是某某战略眼光不行云云  就拿后来歼灭敌整编第七十四师,也是临机变化而来的
  把宿北战役后要打74师归于粟裕要“报仇”,504就小心眼了。    另外,502要和504同样是501的左膀右臂的话,基本等于说这两位一个级别,501超然。    但事实是,华野:501虚位撑门面,502操刀负责战役指挥(包括决心,一个战役粟裕不点头基本不可能实施,包括鲁南也是粟裕鉴于南面已不再有战机才转向鲁南),504以下是听令的角色----当然,504也下令,但是具体实施501502的令。    华野中后期,就更是502独掌杀伐决断了,所以许世友叶飞等养兵的养兵,休息的休息,在配合较好的504一下众将力捧之下,直下豫东济南淮海沪宁杭。    504和502,差的数不是一个,差的也不是一截,一个是卓越的军事家无疑,一个是优秀的高级将领无疑。
  用王牌悍将张灵甫的作者钟子麟的说法,对在苏北还是鲁南歼敌的争论上,504明显不如502持重。    我认为:504在争方向,502在争战机。
  许世友摆谱,粟干脆高高挂起,指挥起来方便多了
  rikerike:502是504的首长,但就宿北,鲁南战役来说,当时山野和华中野战军还没有合并,504打得好是给山东野战军争光,就是给501争光。
  作者:rikerike 回复日期: 18:17:10 
    把宿北战役后要打74师归于粟裕要“报仇”,504就小心眼了。        另外,502要和504同样是501的左膀右臂的话,基本等于说这两位一个级别,501超然。        但事实是,华野:501虚位撑门面,502操刀负责战役指挥(包括决心,一个战役粟裕不点头基本不可能实施,包括鲁南也是粟裕鉴于南面已不再有战机才转向鲁南),504以下是听令的角色----当然,504也下令,但是具体实施501502的令。    504和502,差的数不是一个,差的也不是一截,一个是卓越的军事家无疑,一个是优秀的高级将领无疑。  ------------------------------------------  是我小心眼了,不是504哈:)  我是坚决支持502当元帅的。但战争不是个人问题,是关系到华东战场全局的大问题,作战命令需501,502,503三个人的签字,当时司令部很民主,502的意见对就服从,502的意见有缺陷也可以讨论,就鲁南战役来说,山野司令员是501,504服从501的指挥,502要打74师,不同意打鲁南,504对战争负责,向中央发电报,中央支持504的意见。  我认为502,504,陈赓将军的战略战术水平差不多,攻打洛阳时,中央命令504指挥陈赓将军。  504当南京军事学院教育长,主管教育和训练,要知道洪学智将军等一大批后来的上将都是学员!  
  订正:作战命令需501,502,504三个人的签字
  不想,1958年粟裕遭错误批判后,宋时轮竟如此歪曲老首长的历史。这时候,粟裕还活着,且担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依然是宋时轮的上级。宋时轮尚且睁眼说瞎话,不能不令人感慨!  ---------  也不是宋一人,上有榜样在嘛,粟倒霉后,几乎全部功劳被隐藏,转移,竟达三十多年,以致很长时间几乎无人知晓
  26 师中将师长马励武,被称为金钢钻部队,而快速纵队的第80 旅,则是蒋介石的外甥俞济时曾任师长的一支下属部队。拥有24 辆坦克的快速纵队战车营,是蒋纬国任团长的战车团第1 营,并且当时的蒋军,总共只有两个快速纵队,这是其中之冠,深受蒋氏之宠。空运调动时,派宋美龄亲到机场送行。战车营在印度缅甸作战3 年,配属步兵冲垮过日本有名的第8 师团,全营只有7 人阵亡,“美国人对我们很看得起”。的国民党嫡系主力部队。  不知道另一支快速纵队是谁  
  就鲁南战役来说,山野司令员是501,504服从501的指挥,502要打74师,不同意打鲁南,504对战争负责,向中央发电报,中央支持504的意见。    ----------  这个说法不对。    宿北战役结束以后,粟裕根据74师要独自北上的消息,决定先打74师。这个时候504要求山野部队回鲁南。    74师停滞不前,战机一时无法捕捉。501、502决定华中野、山野全军去鲁南作战,毛回电同意。
  蒋纬国口述快速纵队  很多人把八年抗战胜利视为战争的结束。我从第一师调到青年军时,曾经讲过一句话:“半个鬼子一根毛,日本的战力已经到了尾声,中日战争随时可以结束了,胜利随时可以来临,但是这‘一根毛’必须注意。”   当时有一件事,我觉得很值得回忆。在重庆江水的另一边有一个黄山,有一天父亲约了岳军先生商谈中日战后的情形。依照规定,当他们在谈话时,身边的随从人员是不能靠近的,一定要在听不见距离之外,而我是唯一跟在他们后面走的人。当他们的话题结束时,我对父亲说:“父亲,我有一点意见,可不可以说?”父亲朝我看了一下,张伯伯在旁边就说:“你让他讲嘛!”父亲说:“你说好了。”我就向父亲和张岳军先生提出我的看法:“日军的问题小,而中共的问题大,虽然中共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一个政治问题,但是一旦中共变成政治问题里的军事问题时,情况就非常麻烦了。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准备接收对日作战的胜利,另一方面要立即发起歼灭中共的行动。我建议把散布在各战区的战车部队统统集中起来,把中共一股一股的打掉。即使是三个月内不能歼灭,半年之内也要达到目标,如果拖延半年以上,国际间就会说我们是内战。国际间通常把内战国家的政治地位看低,认为该国政治不稳定,而事实上,正是国际上在制造我们内部的纠纷。所以我们必须要用速战速决的方式。日军攻打我国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标,如果我们对中共也无法速战速决的话,将来的情况一定不得了。”岳军先生非常赞同我的说法,他说:“纬国,你讲得不错的。”父亲听了之后说:“我也有同样的看法。”   后来国军把装甲部队与步兵编成十个快速纵队。我写一份书面报告,很扼要地向父亲报告:“我们的十个所谓的快速纵队都是‘十不能’,所以不能发挥任何力量,应该还要把他们集中起来;另一方面,每一个纵队配一个战车营的做法是不伦不类的。当年德国把全国的装甲部队集中起来,变成九个装甲师;法国战车营总数比德国多,每一个步兵师配一个战车营,结果法国不能进行快速作战,因为战车要迁就步兵的速度。现在我们虽然有十个快速纵队,但是事实上,我们只是把战车营配属到步兵师里,而我们的战车营都是轻战车。轻战车讲求速度,一旦配属到步兵师里,速度自然无法发挥;另一方面,轻战车装甲薄,敌人使用一般的反装甲武器就可以将它打穿,战车要迁就步兵的慢速度,不就正好给敌人当炮靶。所以从编组上来看,我们已经打败仗了。与其编成十个快速纵队,没有一个可以发挥作用,倒不如编成三个,使国家的力量足够支援,从工兵、兵工、通信各方面加以配合。”   父亲拿到这份报告时,整个战略局势都变了。父亲在那个时候也忙于政治方面的指导以及经济方面的复苏,有关野战方面的指导,都是国防部在负责。而国防部的高级军官身边有中共潜伏,所以变成了国防部的命令正本给中共,副本给国军的情形,国军的战力遂大不如前,快速纵队不是被歼灭就是自己崩溃。
  504积极参与制定作战方针和战役计划的决策工作   
决策工作,尤其是战略转折和战略调整时期的决策工作历来是军事领导人一项最艰难最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首先要确定的最重要的工作。决策正确了,一通百通,诸事顺遂;反之,步履维艰,事事掣肘。战争初期,华东分为两区(山东和华中)四方(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分处两个后方,两个前线,增加了决策工作磋商的难度。直接统率两区四方的新四军军部和军长陈毅和大家一起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稳妥可靠的方案,时间长达三个月之久,往来电报多达上百份。先后提出的方案也有四个之多,对方案的反复次数之多亦难以数计,今日提出,明日又推翻,后天再提出,处于循环往复之中。   
陈士榘到前方后,面临的第一大课题也是第一大难题,就是加入到磋商方针的行列,陈毅一直在四方之间誊回奔波面议。听取各方意见,又对各方做工作,折中于各方之间。当时磋商的内容是绝密的“高级机密”。我们这些做具体工作的参谋人员不得参与亦不知其详。现在保存下来的史料,惟有唯一健在的陈士榘最知其详,其他各位领导均已先后谢世,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史料。   
磋商的焦点,是“在什么地区集中兵力和同什么敌人作战问题。关于集中兵力打一个敌人,而不是分散兵力打两个敌人,这是一致的。但在作战方向和作战地区的认识上统一不起来,所以在兵力上就集中不起来,长期分散在陇海路南和路北二至三处,形不成拳头。山东野战军主力跨陇海路来回机动,忽南忽北,一部分则长期滞留在涟水、沭阳前线;华中野战军主力也分散在盐阜和淮海两地,打宿北战役时来不及参战,陶勇的一师经过长途急行军才赶上鲁南战役。   
关于作战方向和作战地区这个最棘手的问题,长期议而不决,原因何在呢?华中的领导同志认为华中重要.山东的领导同志认为山东重要。华中的几位同志,认为华中是敌人进攻的重点。因此,坚持我军亦应以华中为重点战场,集中两个野战军主力在华中作战,消灭进攻敌人的主力74师,收复两淮。有的同志甚至认为,敌人进攻临沂,目的是调动华中野战军北援山东,以便先解决苏北,而后再解决山东。华中的同志众口一词,华中的部队不过陇海路。山东的同志则坚持集中兵力在鲁南歼敌。他们并不反对山东的部队到华中作战,但要求先消灭鲁南的敌人,解除敌人对临沂的威胁;消除后顾之忧,然后转入华中作战。   
在作战地区上则有三种或四种选择:一在苏北涟水地区就地转入反击74师;二是转兵鲁南消灭26师及快速纵队;三是出击淮北,调敌回援,然后歼灭之。出击淮北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西渡运河,在淮北路东歼敌,如打不好,则越过津浦路,到豫皖边建立根据地,如再打不好。就转到大别山开辟新区。另一种是:沿陇海路向西推进,在邳县、睢宁、铜山地区与敌决战,威胁徐州、吸引鲁南、两淮之敌回援,以解华中、鲁南之危,然后出击安徽淮北地区。  
  作者:姑苏月 回复日期: 13:02:51 
    就鲁南战役来说,山野司令员是501,504服从501的指挥,502要打74师,不同意打鲁南,504对战争负责,向中央发电报,中央支持504的意见。        ----------    这个说法不对。        宿北战役结束以后,粟裕根据74师要独自北上的消息,决定先打74师。这个时候504要求山野部队回鲁南。        74师停滞不前,战机一时无法捕捉。501、502决定华中野、山野全军去鲁南作战,毛回电同意。  ================================================  你挺502,我也挺502,但打鲁南的电报是504发的,502一直是反对打鲁南的    
陈士榘始终坚持首先集中兵力在山东地区和敌人作战,把山东地区作为华东地区歼灭敌人的重点战场。其根据是:敌人在华东作战的目的是打通津浦线;把华东、华北、东北连结起来,华中(苏皖边)直接威胁宁沪。陈毅曾引一句古语:“卧塌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敌人势必倾全力争夺;山东的群众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各方面均优于苏皖地区,把山东作为大量歼敌的基地,然后以山东为依托再向苏皖豫发展最为有利。陈毅曾指出沂蒙山区好比磨盘,我们依靠沂蒙山区同敌人周旋,发挥老区的特有优势,不断歼灭敌人,不仅可以保卫老区,还可以收复华中。   
正在我方紧张的磋商过程中,蒋介石的伪国民大会在一片喧嚣声中开张,为了配合蒋介石制宪当总统,国民党制定了一项“结束苏北战事”的四路进攻计划。即分别由东台、淮阴、宿迁、台枣地区同时进犯盐阜、淮海和鲁南地区,并预定于12月中旬开始。这就出现了新的战机,经过两个野战军的电报往还磋商,12月10日基本确定打中间的一路,即由宿迁向沭阳进攻的69师和11师。粟裕于12月12日到达山野与陈毅和陈士榘当面商定具体作战方案,尔后分头部署。经过3天的激烈战斗,消灭了戴之奇的69师全部,至此,关于作战方向和作战地区的争论暂告一段落。   
宿北战役结束后,按原来商妥的作战计划,下一步打鲁南,这是在打宿北战役的作战会议上已经定下的,中央军委也已同意批准的,中央在电贺宿北战投胜利时指出:下一步“应集中主力歼灭鲁南之敌”。可是,粟裕却坚持在苏北打74师、打淮阴,而张云逸、黎玉于12月20日向军委建议“1纵、8师回鲁南歼灭26师”。于是争论再起。   又是两种意见争论不下。陈士榘和唐亮两人商讨后,觉得事关大局,只有打鲁南敌人,才有利无害,应该坚持。并以陈士榘、唐亮两人名义将几个方案的对比及利害关系都报中央军委,请军委和毛主席考虑决定。陈唐于12月22日给军委发了一份长电,建议“按原计划集中山野主力回援鲁南,粉碎敌人进攻后,再配合华野会歼苏北之敌”。一面发报,一面用电话向陈毅(在华中军阴平驻地)报告,解释:“陈军长啊!打两淮74师的方案确实不行,它是关系到华东战场全局的大问题,我们负不了这个责任。你是司令员,我是参谋长,我有不同意见,如不提出来,那是对战争不负责任啊!”陈士榘高度的责任心,不计个人得失,也打破了参谋长只能贯彻首长的指示,而不能动摇首长决心的惯例和条令的规定,果断而大胆地和唐亮一起直接向军委毛主席陈述他俩不同的意见。中央军委于12月24日复电,批准打鲁南战役。25日电又指出:“要打一个比宿北战役更大的歼灭战。鲁南战役关系全局,此战胜利,即使苏北各城全部丧失,也有办法恢复。”至此争论才最终结束。这不能不认为:陈士榘和唐亮给军委电报和军委的复电起到了关键作用和决定作用。   
鲁南战役后部队整编,华东野战军成立党的前敌委员会,陈毅为前委书记,陈士榘是委员之一,在前委决策过程中陈士榘就更有发言权了。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参谋长与首长是双重关系,行政上还是隶属关系,党内时同志关系,党委会上是委员之间的平等关系。陈士榘在独立指挥的战役中,在决策上的作用就更大了,有时不仅起关键作用,甚至起决定作用。在鲁西南,在豫西都是与唐亮一起决定行动方针和作战计划的。
  楼上的同学,这个帖子是讨论粟裕的.  你爷爷的事,你可以在你自己的帖子里说,就不要在这个帖子里不断地说了.  虽然很无奈,但是实话就是:你爷爷的级别,还不够资格进入大家热烈讨论的视野.虽然他和许世友一样都是上将,但是许世友特点很突出,文革之后地位又很高,所以大家偶尔也会讨论他.但是除了这个,你看还有哪个上将不断地被讨论的吗?
  华野虽然打了宿北挫了国军的锐气,毛泽东又首先开始新的筹划。他在12月18日致陈粟并告张、邓、张、黎的电报中提出:“第二步作战,似应集中主力歼灭鲁南之敌,并相机收复枣峰台,使鲁南获得巩固,然后无顾虑地向南发展,逐步收复苏北、苏中一切失地。究应如何,望按实情处理。”      毛泽东所以如此考虑,主要是因为担心鲁南之敌有威胁陈粟大军后方之忧。国民党军在宿迁地区遭歼后的行动,证实了毛泽东的担心。徐州绥署并未放弃其原定作战计划。就在其宿迁一路遭陈粟大军围攻时,其他三路并不理会,而是继续向前推进。其中:盐阜兵团在攻占盐城后,继续向阜宁进攻;沿淮涟之线进攻的一路在占领涟水后,沿六塘河南岸转人防御;向峰县和临沂进攻的一路,则占领了台枣以东的税郭、向城、卞庄、郊县、长城、兰陵、洪山镇等城镇,已经威胁到了陈粟大军的作战后方。      在这种情况下,可供陈粟选择的作战方案有三个:一是南下迎击正在北进的整编第74师等部;二是渡过运河,西出淮北,以调动运河以东的敌军回援运河以西,求歼援敌;三是回师歼击鲁南敌军,解除后顾之忧。    
12月19日中午,陈粟从情报部门得知薛岳严令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及桂系第7 军由涟水向北进攻,并于12月23日占领临沂。随即决定以主力南下歼击运动中的第74师。然而直到23日,敌人仍在原地不动。陈粟即放弃南下计划,决定按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回师鲁南,寻歼正向鲁南地区进攻的国民党军,并于12月24日将计划报告给了毛泽东。25日,毛泽东回电同意陈粟歼敌计划  
可见最后决定在鲁南作战,是敌情变化的结时.
  到处逛逛逛:既然讲到鲁南战役,宋上将的话可能过了,但鲁南战役右路纵队也不完全是502指挥的。    
  作者:bingzheguidao 回复日期: 16:37:32 
    到处逛逛逛:既然讲到鲁南战役,宋上将的话可能过了,但鲁南战役右路纵队也不完全是502指挥的。    =====================  宋时轮的话不是过了,是错了。    鲁南战役第一阶段,粟裕在指挥部。第二阶段,王建安回去了,所以粟裕来指挥一路纵队。王建安不回去,粟裕不需要来指挥这路。    粟裕病了,陈士榘这边的事完了,陈毅把陈上将拉过来。    你爷爷有些不值是有的,淮海战役电影,张震的镜头很多,反而正参谋长陈的镜头几近于无。要说看了淮海战役电影谁最气愤,当属你爷爷。不过水平是否达到粟裕?应该也还没有,主席恐怕也不这样看。    陈上将的特点是突出的,作为兵团指挥官很出色,长于攻坚。  但是谈起战略,陈上将那个要回鲁南,并不是像你爷爷回忆录写的那样伟大正确。  集中兵力回鲁南当然对,但是在收到情报74师要23日进占沐阳,放弃眼前的战机,反而执着的一定跑远路要回鲁南,就成一根筋了,也不对。在74师未按情报出动,回鲁南正是王道。    回鲁南后打了一个打胜仗,但是也压缩了华野的空间,随后战机难寻,又是跑远路打了莱芜。
  在蒋当前方针下,无论华野采取何种行动,其空间都会被压缩
  鲁南战役第一阶段502去右路纵队指挥部队袭击四马寨。  502在南昌起义时已经是连指导员了,504还只是小兵,资格比504老。我是真的挺502当元帅的。
  张震的镜头很多,感觉张震才是真正的参谋长,有粟裕出现的地方,很多情况下当然就就有他了,陈上将感觉只是个挂名的参谋长,更像个兵团司令,带几个纵队单独执行某些任务
  粟裕本来就想用的是张震,只不过陈上将已经是参谋长了,没有职位了而已.实际上张确实也在履行参谋长的职责,陈倒是常常离开司令部去做前敌指挥了,镜头当然就不多了.要是按第一版的淮海战役,估计张震的镜头还要多!
  陈士榘在中野和刘邓斗气,就算拍出来,恐怕也歪曲地厉害。
  不管怎能样,鲁南一仗,华野算是发了,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坦克24辆,各种大炮217门,汽车474辆,轻重机枪1048挺,电台13个,电话机66部,粟裕据此组建特纵。    这个特纵大概是解放军中第一个组建的吧  
  很想看看第一版的淮海战役,MD,一个人一呶嘴,就要浪费纳税人的五千万元,还是八十年代的钱......
  谭老板他在盐城、涟水负责狙击,他对鲁南什么态度?
  姑苏月:504没有和刘伯承元帅斗气,504很尊重刘帅的,跟小平同志打牌的事也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504在前指忙都忙死了,没时间跟小平同志打牌,我从来没见过504打牌。      在野战军前委讨论时,504提议陈锐霆当特纵司令员。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504跟中野争取指挥权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诸葛亮兵法第一篇: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二野的指战员不善于使用炮火,也没有重武器可用,504善于步炮协同,带部队上去可以减少很多同志们的伤亡同时缩短歼灭黄维兵团的时间,并不是504有野心,这跟和平时期的争权夺利是两回事。
  者:江东子弟兵 回复日期: 18:07:52 
    很想看看第一版的淮海战役,MD,一个人一呶嘴,就要浪费纳税人的五千万元,还是八十年代的钱......  --------------  谁有第一版的淮海战役啊?
    关于各个野战军出版的战史,还有另一种说法。    就是1958年军委组织编写过,各个野战军(大军区)都编写好了战史稿,但因故不能出版。现在能买到的红皮书战史,都是90年代后出版的,但过于四平八稳,反不如1958年那一批真实可信。    
  作者:江山美人110 回复日期: 11:42:07 
    者:江东子弟兵 回复日期: 18:07:52        很想看看第一版的淮海战役,MD,一个人一呶嘴,就要浪费纳税人的五千万元,还是八十年代的钱......    --------------    谁有第一版的淮海战役啊?       作者:班布尔旱 回复日期: 12:12:36 
        关于各个野战军出版的战史,还有另一种说法。        就是1958年军委组织编写过,各个野战军(大军区)都编写好了战史稿,但因故不能出版。现在能买到的红皮书战史,都是90年代后出版的,但过于四平八稳,反不如1958年那一批真实可信。  --------------------------------  这2个哪里有??? 强烈期待!!
  上海纪实频道在放淮海战役,大家有时间看一下
  陈士榘参谋长直接具体负责左纵队的作战指挥;右纵队则由鲁中、鲁南两军区的王建安、向明、傅秋涛、郭化若同志负责指挥,陈粟坐镇全局
  鲁南时期已经是统一指挥了。华中野部队很多都已经参战,而陈粟的任职分工命令都已经下了,陈上将不知道的可能性不大。    华野的作战命令,有些不止三人,谭震林,但当时负责的,就是粟裕,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鲁南是一个整体战役,陈上将坐镇一路,粟裕亲镇一路,不代表这二人的指挥层级一致,粟裕照样可以指挥陈这一路,但陈就不能去再去指挥粟那边了---粟在位的话。    兵者诡道给人的感觉,是要把自己的祖父拱到和一将一个层次的地位,但历史告诉俺们,这二人还是有差距的。    就鲁南而言,粟裕是先先盯着南线,南线不进,才选鲁南,而陈上将,则是坚持打鲁南,一个是动态盯目标,一个是静态选地方,那个高明那个持重呢?如果南线有冒进的,打掉一部份再回师鲁南,难道不可以吗?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散式与集中式供应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