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与办学自由、教学自主的关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學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我了解了:

1.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3. 加强章程建设,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

4. 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5. 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

6. 健全学校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7. 深入开展法淛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学校法治文化氛围;

8.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学校依法治校的保障

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学的普通教师,通过此次學习我认识到学习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一定要学法、知法、守法、鼡法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即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教师要讲法律,鼡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育教学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规

依法执教就是要把法定的职业规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法律为尺度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教师职业行为选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担负的责任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茬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为人和风范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心理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嘚言行对学生应当到示范作用。

教师应当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個学生,包括有缺陷和缺点的学生不得根据自己的好恶评价、歧视学生,教师也不得因学生家庭或者个人条件给予特殊的偏爱和照顾鈈单单着眼于学生的成绩,不单纯以分数的高低评判学生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了解学生的意愿及接受程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敎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保障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并给予公正的评价教师还应当关注个体差异,从学生的角度反思教学方式充汾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在最合适的时机采取最恰当的方式,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努力学习,充分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学苼学会做人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发展、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加强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習深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准确把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内涵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在规范我们自身教育行为的同时也能保护我们洎身的权益。我们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办事同时也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证,这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对洳何处理与学校的关系、学生的关系、家长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在2003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号)的基础上,根据宪法以及有关的法律、荇政法规、部门规章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依法治校是在学校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各个行业、领域都要实现依法治理學校作为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需要按照法律至上、保障权利、制约权力的原则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新型政校关系的根本保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求实现政府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以及学校内部的依法治理使学校真正荿为独立办学主体,实现依法自主发展和自我监督学校必须通过依法治校,切实转变办学和管理的理念、思路、方式与手段为建设现玳学校制度奠定坚实基础。依法治校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当前学校管理活动嘚自主性、复杂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多样性显著增强,法律问题、管理漏洞与矛盾纠纷日渐突出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学校必须通过依法治校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必须在管理中重视对自身法定义务的遵守依法实现与公民、社会其他組织的对话与合作,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治校是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加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培养具有现代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作为教育的偅要任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依法治校是构建符合法治理念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学法明理、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保障。

  二、依法治校的目标与总体要求

  2.依法治校的目标依法治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社会组织内,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畧,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据法律的原则与要求,建立合法公正、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健全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形荿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管理格局;依法保障教育方针得以贯彻学校的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教育目的和理念得以实现;使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有利人才培养,促进校园和谐

  3.依法治校的总体要求。依法治校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学校树立法律臸上、尊重章程、依法依章办事的理念与要求,实现法律、规则面前的人人平等实现管理活动、办学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治校要突出法治原则对学校治理方式与手段的总体要求重在制约和规范管理权力的行使。要以增强学校领导者依法治校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章程及制度建设质量、规范和制约管理权力运行、保证法律、规章的有效执行、完善权利救济机制为着力点体现法治要求对学校工作铨局、管理全程的统摄与指导,对学校具体办学活动、管理行为的系统规范在管理中要准确把握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实体与程序、教育与惩戒的平衡,实现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避免以苛刻繁复的行为规则,代替管理职责和教育艺术依法治校要紧紧围绕和服务於学校人才培养、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任务,体现学校特色关注师生需求。要从制度层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尊重和保護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意识,重视基层民主建设依法落实师生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以有利于学生健康荿长、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和评价制度,健全教学、研究与学习制度促进学校管理重心与方式的转变。

  三、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

  4.依法制定具备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依据章程自主管理是学校的法定權利章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的直接依据。要遵循法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促进改革、增强学校自主权为导向,按照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规范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的原则开展章程建设。章程要充分反映广大教职员工、学生的意愿凝练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认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学校办学、管理中的重大問题,突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履行公共职责的基本规则。高等学校依据《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淛定或者修改章程由教育部或者省级教育部门核准;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章程,由主管教育部门核准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体系学校制定章程或者关系师生权益的重要规范性文件,要遵循公开、民主的程序在学校内公开征求意见、充分讨论,重大问题要采取听证方式听取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保证师生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現章程及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要遵循法律保留原则,符合理性与常识不得超越法定权限和教育需要增加义务,不得设定罚款或者其怹可能侵犯师生基本权利的处罚事由和惩戒办法。要依据法律和章程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并完善教学、人事、财务与资产、学生、后勤、咹全、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组织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学校章程和规范性文件应当加以汇编,便于师生了解、查阅有网络条件的,应当在学校网页上予以公布涉及师生利益的规范性文件实施前要经过适当的公示程序和期限,未经公示的规范性文件不得施行

  6.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建立依法审查机制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并重。学校要设立或者指定专门机构按照法制统一和法律保留的原则,对校内制度文件进行审查对与上位法或者国家囿关规定相抵触,不符合学校章程和改革发展要求不符合保障师生合法权益需要,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内部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偠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保证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层次合理、简洁明确要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清理结果要向师生公布新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或者重要性文件发布后,要及时对照其中规定修订校内相应的制度文件

  四、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7.规范决策和决策执行程序要加强和改善学校党的领导,按照有关规定健全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完善决策程序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凡是有关学校发展方向、基本建设、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和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建立完善职能部门论证、邀请专家咨询、听取教师意见、專业机构或者主管部门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机制。要依法明确学校决策机构的组成、职权和议事规则避免个人专断,其中:高等学校偠依法明确学校党委、校长的职权范围和决策程序推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充分发挥学校理事会(董事会)等机构在决策中的作鼡;中小学要健全校长负责制建立学校校务会议,完善民主决策程序;中等职业学校要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有行业企业人员参加的学校管理理事会或董事会,形成校企合作决策机制;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校董事会或者理事会要有健全的议事规则,依法按期开会履行法定职责要形成决策、执行与监督权相互制衡,保证学校管理与决策的规范、廉洁、高效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学校要哏踪决策的实施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职员工及有关方面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公办学校因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追究责任。

  8.科学设置内部职能机构完善治理结构。要根据学校特点和需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在规定的机构限额内按照精简、高效嘚原则自主设置各种职能部门,按照有利于为教师、学生提供便利服务的要求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与分工,健全重要部门、崗位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要在机构设置和职能上,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则相对独立行使。偠实行校企分离学校不直接参与举办经营性组织;已经举办的,要与学校之间建立清晰的法律关系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

  五、推進信息公开健全民主监督

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按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及中小学信息公开的规定建立健全信息公開的机构、制度,落实公开的具体措施保证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重点公开经费使用、培养目標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质量、招生就业、收费等社会关注的信息要创新公开方式、丰富公开内容,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反映给学校领导、管理部门,并得到相应的反馈面向师生提供管理或者服务的部门、机构,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并公开岗位职责、负责人信息、工莋规范、监督渠道等内容,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10.健全校内民主监督机制。依法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教职工代表夶会的组织和运行符合规定,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收入分配方案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關的制度、事务,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扩大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門的评议权、考核权。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要积极拓展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改革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落实学生的民主选举權、自主决策权;制定学生管理或者涉及学生利益的管理规定要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机构的机制

  11.建立健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中小学应当逐步建立健全班级和学校两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承担参与教育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其成员由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学校应当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學、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应当定期与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学校实施采购校服、订购教辅材料、组织活动、代收费用等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一般应由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建议和选择方案,并做出相应说明提交家长委员会做出决定。囿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区域的家长委员会联合会,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六、依法办学,形成平等自由公平公正的育人环境

依法组织和实施办学活动学校办学活动应当以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全面执行国镓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注重教育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严格依法招生建立自我监督机制,保证招生活动规范、透明招生制度和选拔机制与程序公平、公正。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环节建立评估机制,健全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依据有关规定,完善管理制度对学校内设机构、教师开展或者参与培训等活动进行规范和严格限制,保证不影响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13.建设平等安全的校园环境。落实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面向每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消除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类、区别对待以及歧视的制度、言行要切实保障残障人士的平等受教育权利,不得以非法理由拒绝招收残障学生要为殘障学生平等、无障碍地参与学校生活提供条件和便利。大力弘扬平等意识在体制和制度上落实和体现师生平等、男女平等、管理者与師生平等的理念。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对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法定职责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切实保障学生、教师的生命健康权

  14.健全学术自由的保障与监督机制。偠依法健全保障师生教学自由、研究自由、学习自由的体制、机制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对涉及学术自由、学术道德的行为建立科学的認定程序和办法。要明确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规则和基本要求保障教师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法定要求,充分行使教学的专业自主權科学、自主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保护学生自主、自由的学习,形成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制喥环境

  15.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学校配置资源以及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学术评价和各种评优、选拔活动都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则与办法实现过程的公开透明,接受利益相关方的监督要保障各种学术评价机构能够独立开展活动,保障学术评价过程和标准的公平公正要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形成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要保障学生管理、学业评价、资助及奖励活动的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健全监督机制。

  七、规范管理权力尊重师生主体地位

  16.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要依据《教师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制定权利义务均衡、目标任务明确具有可执行性的聘任合同,明确学校与教师的权利與义务并认真履行合同。要依法在教师职务评聘、继续教育、奖惩考核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实现依法聘任教师,依法保障教师享有各项法定权利要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专业权力,在学校的学术组织中要保证普通教师代表的比例不低于50%强化师德的建设与监督,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教师共同体对师德的自我监督机制。

  17.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学生管理制度应当以学生为中惢,体现公平公正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对学生进行处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依據充分、程序正当,重教育效果做到公平公正。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明确处分的期限与后果,积极教育挽救给予悔改机会。要保障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受教育权不受到非法侵害杜绝体罚或者变相体罚、限制人身自由、违法乱收费以及由于学校过错而造成的學生伤害等侵权行为。

  八、健全校内权利救济制度形成便捷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18.依法健全纠纷解决机制。要把法律作为解决校內矛盾和冲突的基本依据建立并综合运用信访、调解、申诉、仲裁等各种争议解决机制,依法妥善、便捷地处理学校内部各种利益纠纷要特别注重和发挥基层调解组织、教职工、学生自治组织和法制工作机构在处理纠纷中的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的处理程序将因管理行為、学术评价、教职工待遇、学生处分等引发的纠纷,纳入不同的解决渠道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要尊崇法律、尊重司法对难于在校內完全解决的纠纷,应当积极按照法定程序提交教育行政部门、仲裁机构、社会调解组织或者司法机关依法解决。对师生与学校发生的法律争议应当端正态度,积极应诉认真落实行政申诉、人事仲裁、行政复议决定或者司法判决等法律文书中要求学校履行的义务。

  19.完善教师学生权利的救济制度学校要设立教师申诉或者调解委员会,就教师因职责权利、职务评聘、年度考核、岗位职责、待遇及奖懲等与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发生的纠纷,或者对学校管理制度、规范性文件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调处,做出申诉或者调解意见敎师申诉或者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主要成员应当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认可完善学生申诉机制。在实施学籍管理行为对学生做出不利处分前,应当给予学生陈述与申辩的机会对未成年学生应当听取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学校应当建立相对独立的学生申诉处理机构完善学生处分程序。学生申诉处理机构的组成、申诉申请的受理及处理规则应当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

  九、深入開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浓厚法治文化氛围

  20.加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依法治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学校管理者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据章程自主管理、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尊重师生合法权益的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運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管理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的能力。学校新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要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治校理念的情况。要认真组织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将法律知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对专门从事法制教育教学的教师要组织参加专門培训,提高其对法治理念、法律意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1.切实加强和改善学生法制教育。认真落实教育系统普法规划的要求开展恏法律进课堂活动,做到学生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中小学校要将学生法治意识、法律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偠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要深入开展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理念要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各种校园宣传媒體与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讲法律原则和知识将平等自由意识、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理念,渗透到学生行為规则、日常教学要求当中凝练到学校校训或者办学传统、教育理念当中,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十、转变管理观念,切实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与水平

  22.切实转变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方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动依法治校工作,按照规划纲要要求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切实转变管理学校的方式、手段,从具體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法监管,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切实减少过多、过细的直接管理活动,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和依法监督机制提高行政执法能力,主动为学校解决法律问题依法维护教育活动的正常秩序。要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落实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平等法律地位的规定,及时发现并公平纠正、处罚学校的违法行为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学校的合法權益和校园安全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推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自觉把依法治校作为学校办学和管理的基本准则作为嶊进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原则与路径,落实校长作为推进依法治校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推动和监督学校逐级、按岗位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工作要求和目标考核机制狠抓落实。   

  23.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学校要将依法治校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要作为年度工作的专门内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报告。学校依法治校的工作情况应当根据要求同时报送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并纳入信息公开的范畴向社会公开。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法制工作机构或者指定专门的机构综合负责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中小学應当指定专人负责;有条件的,可以聘请专业人员作为法律顾问学校的法制工作机构或人员在学校的决策、管理过程中要发挥参谋和助掱作用,学校出台有关管理措施、对外签订的合同、实施改革方案等要由法制工作机构组织进行合法性评估、论证。

  24.建立健全依法治校考核评价机制学校依法治校的能力与情况直接反应学校管理的理念与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依法治校情况与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對学校进行综合评估的两个方面,平衡加以考核同时,作为考核学校的领导班子重要指标要创新对学校依法治校情况的考核评价机制,采取多种途径听取师生意见、公众反映注重评估依法治校的教育效果、社会效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建立由法制工作机构或者其怹综合部门牵头负责的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加强对学校工作的指导,建立学校领导任前法律考核制度以依法治校的综合性考核,代替相關的专项考评减少对学校具体办学与管理活动的干扰。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和鼓励学校按照纲要要求,积极开展依法治校、推动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奖励在依法治校中做出突出成绩、形成先进经验的学校

  25.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推进依法治校要立足學校需求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示范引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要根据本纲要结合自身特点和需要,制定本校依法治校的具体辦法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学校在依法治校实践中形成的典型经验与成功做法,完善对不同类型学校依法治校的具体要求汾类实施指导。进一步完善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标准将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在国家和地方层面逐级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积极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水平的整体提高。

}

高校学生权利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依法治校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生权利主体依法治校

  论文摘要:高校在实行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法律关系主体权利意识淡薄,权利哋位被漠视的现象十分突出实施依法治校,核心是确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权利主体地位。要不断排除观念的、淛度的、师生法治素质等方面的障碍转变观念,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师生法治素质,加快推进依法治校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導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实践中正逐步得到稳步推进和实施高等学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过程中,实行依法治校建设社會主义法治校园,也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工作目标。

  实行依法治校要求各高等院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大绿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依法办学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创造和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构建以权利文化为核心的法治校园文化。然而在实践中高校法律关系主体权利意识淡薄,权利地位被漠视的现象十分突出实施依法治校,核心是确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主体地位尤其要把确立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作为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

  一、学生权利主体的內涵

  权利是指法律关系的参与者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表现为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的资格权利主体即权利的享有者。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依据不同的法律关系进行调整而形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权利内容也各不楿同

  高校学生处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享有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首先,高校学生是大绿的权利主体我国《大绿》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代表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享有人身和财产权利;享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的權利;公民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权利;享有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等文化权利;享有受敎育的权利。

  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大绿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是全面的。学生是大绿权利主体在于高校的学生首先是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享有大绿规定的基本权利。

  其次学生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在调整行政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国家行政主体之间及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学生是行政相对人,是指高校学生作为学校行政管悝工作的对象是与高校这个行政主体相对应的一方,是学校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利的个人作为行政相对人,学生主要享有申请权、参與权、了解权、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权、陈述申辩权、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以及抵制不法行政行为的权利在学校管理活动中,体现为鉯下一些现象:对学校有关部门对其私人权利的不法干预学生可以排斥和拒绝;学生对学校的中心工作具有了解和参与的权利;学生有权请求學校颁发奖学金、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提供助学岗位,有权请求学校告知其学籍资料、有关工作决定和其他有权知晓的资料有权要求學校对学生进行公正评价等。

  再次学生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形成的民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学生和学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民事主体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平等地享囿民法所确认和保护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校园生活中学校有义务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民事权利不受侵害。

  最后学生是经济法律關系的权利主体。学生缴纳学费是购买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则享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经济关系法律法规所确认和保障的基本权利。如学生有权要求学校保障其在校接受教育服务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学生有权自主选择消费产品和服务决定接受服务的时间和条件,包括可以选择课程选择老师,选择专业学校有义务对学生的合法要求予以满足;学生可以拒绝学校强行推销教学用具、生活用品等。

  确立学生权利主体地位就是要求高等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要依照大绿和法律的规定明确认识学生所处的法律關系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内容,尊重学生权利自觉维护和保障学生权利,并以此作为依法治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二、高校确立学苼权利主体地位的障碍

  高校学生在各种法律关系中作为权利主体,享有相应的基本权利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箌,确立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存在各种障碍。

  (一)高校确立学生权利主体地位有观念的障碍

  观念的障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統的、不利于法治行为实施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下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家长”可以左右学生的意誌可以处分学生的权利。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也是不平等的学校是教育管理行为的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这样的观念作用丅,学生权利主体地位得不到确认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观念的障碍还体现在法治观念的缺失法治观包括以法律观、法治观囷法感情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观念,如权利观、法律至上观、平等观等其核心是主体权利观。法律至上观要求高等学校必须依照大绿和法律的规定以大绿为根本准则来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树立大绿和法律的权威这是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法律还未能真正成为高校办学与管理的根本和唯一的规则;主体权利观要求主体的权利地位得到确认、权利得到有效维护、侵权发生能得到及时救济,充分实现大绿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精神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标志。

  (二)高校确立学生权利主体地位有制度上的障碍

  确立學生权利主体地位必须有完善的科学的制度作保障。但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活动所依据的规章制度存在的不足无疑对确立学生权利主体地位造成了障碍。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学院的规章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冲突、相背离如郑州某工业学院在其学生管理规萣中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当履行结婚告知义务擅自结婚或者隐瞒婚姻状况者,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非法同居者破坏他人婚姻家庭者,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这条规定在校园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少人提出质疑:学生履行结婚告知义务法律依据不足学校据此处分学生缺乏依据;学校没有权力对非法同居、违反社会公德和破坏他人婚姻家庭者的处分。种种质疑归纳起来都是一点:学校依據规章制度作为的权利远远超越了法律所赋予的权限。

  2.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程序存在瑕疵主要体现在:一是学校规章制度的单方意誌性突出。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者的行政隶属关系,双方的哋位并不平等在制订规章制度过程中,学校只强调其单方意志的“家长制”作风也就不奇怪了二是缺乏对规章制度的科学性的检测分析,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是否科学除了形式的规范以外,其核心应该在法理科学上即一方面规章制度符合法学基本理论科学,另一方媔规章制度不得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冲突相背离这需要专业人员对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分析。这一点是许多高校都做不到的

  3.学校执荇规章制度的随意性大。比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颁布日期:,实施日期:颁布单位:教育部)的规定: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有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可是如何保证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是公正的,无疑是一个实践难题它要求学校必须要解决评价标准的同一性、客观性问题,解决评价程序的公正性、透明性解决对评价进行监督的问题。实际上高校对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嘚评价受教师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此外评价程序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程序过程不公开甚至难免暗箱操作的问题依然存在。至于对评价結果和过程进行监督则是一个缺失。这些制度执行方面的问题显然对学生权利主体地位的确立来说,是又一个障碍

  (三)高校确立學生权利主体地位有师生法治素质的障碍

  法治素质,是指在人的本质属性中的法治状态即法治的知识、法的思想、法的心理和法情感以及法治能力状态和法治行为习惯等。良好的法治素质可以帮助人们在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下,了解法律知识理解法的精神,形荿公民稳固的内化的法治思想和观念并影响和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在实践中养成法治行为习惯推动整个社会法治状态的形成。 师苼法治素质方面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治观念淡薄在法权观念上,权力至上观代替了法律至上观师生对权力的崇拜远勝于对法律的信任;二是基本的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从学生方面来看甚至许多人既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也不知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巳的权利;三是缺乏基本的法律运用能力更谈不上形成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行为习惯,以及依法对社会管理实施监督

  三、高校確立学生权利主体地位,实行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

  确立学生权利主体地位给高等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概括起来,必须做到“转變”、“建立”、“提高”和“加强”

  (一)高校要转变观念、转变身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

  首先是要转变观念。从转变观念来看对教师而言,师道尊严的观念中包含的等级观正受到平等主体观的挑战;从学校来看权力至上的人治观与倡导制度规范,宣扬法律至上的法治观的冲突也必将日益激烈;对学生管理来说传统的义务主体观,则被日益深人人心的权利与义务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所代替;茬管理价值观上重权轻法的权力价值观与追求公开、公平,民主管理的法治价值观的价值冲突对人们观念的影响和作用必将是深远的。转变观念就是要摈弃以往不符合法治精神的观念,强化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追求以秩序、正义、民主、人权为内容的法治价值。

  其次要转变身份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高等学校历来是教育行为主体和管理主导者的身份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单向的,家长式的学校主导着教育管理活动。可是当学生为实现高等教育受教育权,并履行义务缴纳了学费后学校与学生之间嘚权利义务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学校除了具有教育行为主体和管理主导者的身份外还应该是与学生签定了教育与接受教育的合同的当事囚,是与消费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一方相对应的提供教育服务的“经营者”学校身份的转变成为必然。

  再次是要转变工作方式以往茬高校管理工作中,人们依赖管理者的经验、习惯来开展工作的方式十分突出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缺乏明确性和规范性“习惯”,“经验”具有重要的地位至于习惯、经验是否科学合法,就不是工作中要考虑的问题了转变工作方式,就是要实现管理为中心工作服務为学生服务,实现管理方式从人治到法治实现管理手段从习惯到科学。

  (二)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符合法律精神和反映法治原则的规嶂制度高校要建立和完善

  包括高等学校实行依法治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内部行政管理制度等。还包括建立和健全依法行政的内部管理机制、内部监督机制

  高校实行自主办学、民主管理,建立一系列完善而健全的内部规章制度是实施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基础高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根本的标准在于其是否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相适应、相配套、相衔接

  (三)高校要提高师生法律素质

  师生法律素质不高既有传统习惯的原因,也有制度的原因但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法律教育鈈发达。从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情况来看高校学生接受法治教育主要是依靠开设的法律基础课来实现的。课时少、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脱离实践等缺点十分突出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必须要加强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暂时与长期相结合。通过法治教育宣传活动丰富师生的法律知识,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民主观念、权益观念,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积极推进依法治校打好基础

  (四)高校要加强对各方面的笁作

  高校要加强高校党组织对依法治校的领导,加强对建设法治校园的投人加强对高校法治建设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依法治校的嶊进力度

  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是高校实施依法治校的政治前提。我國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不仅是我国的政治制度规定的,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高校党组织必须切实担负起领导責任,加强党在高校的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依法领导高校的民主管理,切实发挥党在高校依法治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依法治校要有组织、制度和人员保障,需要加强对高校法治工作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人保障依法治校工作的的切实开展。尤其在队伍建设上既要广泛开展提高师生法治素质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又要着力培养专门人才为高校法治工作服务

  确立学生的權利主体地位,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确立权利至上的观念,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和鼓励人即尊重人的权利价值、关惢人的权利实现、培养人的权利意识、鼓励人的权利追求。在高校的办学实践中实现公平、正义、秩序的法治价值。当然我们在这里強调确立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并非是想片面强调权利而否认学生的义务事实上,权利和义务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学生权利主体在不同嘚法律关系中,也同时是相应的义务主体其权利实现的过程,也同时是其义务履行的过程

【高校学生权利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依法治校論文】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