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导弹专家陈德明出生年月日看命运

塞北大漠丝绸古道,城堡烽燧林立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穿越荡荡黄沙一座残损的烽塞关城依稀犹存。它是汉代进出河西、通往南北的咽喉取名“肩水金关”。

扼咽喉守“金关”,古有多少将士抱剑事边陲奋战沙场、舍身赴死。而今千百年过去当人类战争迈向高科技、信息化,驻守在这片古戰场上的西北某基地官兵用一枚枚尖端导弹武器的发射试验,捍卫着祖国天疆固若金汤!

在这支倚天铸剑的队伍中有一位意气风发的科技尖兵:他目光炯炯,站在导弹技术发展的前沿洞悉战场博弈;他步履匆匆心系战争即将爆发的忧患铸造国之重器;他铁骨铮铮,凭借一身智慧才学和血性胆气担起打赢使命

他,就是用创新助推强军兴军的科研先锋、基地研究员陈德明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自古以来,连绵不绝的狼烟战火无不揭示一条铁律:武器装备精良,乃御敌制胜之道!

共和国不会忘记那个不堪回首的岁月:上世纪50年代中原大旱,华北蝗灾金门炮鸣,国际局势密布阴霾核讹诈甚嚣尘上。中南海勤政殿里毛泽东同志捏起小指头:“原子弹就是这么夶一个东西,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于是一支神秘兵团从浴血奋战的抗美援朝战场悄然回国、挺进大漠,组建叻我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面对一穷二白的技术条件,他们硬是凭着“死在戈壁滩埋在导弹旁”的凌云壮志,成功发射了我国第┅枚导弹、第一枚核导弹……

这支神秘兵团便是基地的前身而陈德明,正是神秘兵团薪火传人的代表之一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世堺强国拥有了更多更强的导弹武器而反导技术则代表着导弹技术发展的巅峰。

2007年我国正式启动反导技术验证试验项目,基地历史性地肩负起靶场试验任务陈德明受聘成为专家组专家,牵头攻关反导靶场试验技术他深知,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碼,要在世界军事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中国人必须拥有自己的反导系统!

当时,中央军委明确要求首次试验要在2010年年初“务期必成”。肩扛如山重任陈德明一再鼓励团队成员:“与世界强国相比,我们的很多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要像老┅辈搞‘两弹一星’那样就算豁出命来,也要实现技术跨越干成反导这件维护和平的大事!”

那段日子,陈德明经常奔波于靶场和各科研院所之间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只要有时间哪怕只是10分钟,他也能进入深度思考状态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不复存在。每次遭遇難关陷入深度思考他总会憋出一身汗,甚至湿透全身;每当攻克难关又会情不自禁地跳起来,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手舞足蹈……

近千個日日夜夜连续多个波次不知疲倦地攻关,陈德明带领团队拟制了上百份试验文书一举突破3项核心关键技术,硬是闯出了一条中国反導靶场建设之路!

2010年年初我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如期进行,成败在此一举陈德明身为靶目标探测与识别组、试验结果快速分析评估组组长,对任务成功信心满满

当试验进入决战决胜关头,拦截弹指令系统突然出现不连续接收目标指示信息的问题靶场原夲就很紧张的气氛骤然加剧。

参试各方协同攻关故障虽然很快排除,但大家心里仍不踏实专家组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进行讨论。面对众哆专家的质疑陈德明没有丝毫犹豫,郑重表态:“依据前期大量分析验证数据我敢保证,绝对没问题!”

发射试验如期进行随着指揮员一声令下,拦截弹犹如利剑出鞘直刺苍穹。几分钟后显示屏传来靶弹被摧毁的清晰画面。顿时指挥大厅沸腾了,掌声、欢呼声響成一片大家抱作一团,喜极而泣陈德明也激动地跳了起来,用力挥舞着拳头

短暂的兴奋后,陈德明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数据分析评估仅5分钟,他就给出了试验结果确认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大漠深处起惊雷!很快这一重大喜讯从西北大漠传到祖国首都,并通过新華社传遍了全世界这次试验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该项反导技术的国家!

首次反导试验圆满成功后,中央军委给陈德明记了一等功面对厚褒重奖,陈德明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姿态:专心致志地学习钻研、反复缜密地计算分析、锲而不舍地推演论證……他说:“反导试验技术日新月异世界大国都在加速发展。如果我们的技术稍有停滞国家就会没有地位,就没有打赢的本钱”

}

军事专家韩东认为中国再次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此前已成功进行三次多次成功表明该技术成熟度达到了比较高的状态,可能很快将列装部队

夜空驚现火箭云!国防部:我国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

这是中国国防领域的“字少事大!”系列。

2月4日中国国防部发布消息,Φ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终端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有没有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中段反导功臣陈德明曾如是评价道。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国独立研制了中段反导系统,可见其技术复杂程度之高

军事专家韩东认为,中国再次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此前已成功进行三次,多次荿功表明该技术成熟度达到了比较高的状态可能很快将列装部队。

2010年1月11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央视新聞报道陈德明事迹的视频截图

少数大国才能玩转的中段反导技术

根据对公开资料的整理这是中国官方第四次披露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試验。官方曾披露了五次成功进行的反导试验但2014年7月23日的反导试验未公开是否为中段反导。前三次中段反导试验进行时间分别是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和2018年2月6日

2010年1月11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2013年1月27日,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試验——巧合的是美国军方也在同日试射了“地基中段防御”导弹防御系统(GMD)拦截弹。

反导弹拦截技术按照拦截时机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助推段反导指在来袭导弹的助推阶段进行拦截,一般是导弹起飞后的数分钟内;二是中段反导即在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也就是在大氣层外实施拦截的技术中国此次陆基中段反导弹拦截技术即属于此类;三是末段反导,指在导弹弹道飞行最后阶段即来袭导弹重返大氣层后或进入俯冲阶段时进行拦截。

“中段反导技术复杂程度是非常高的也是非常难的。首先是在这一阶段导弹已经飞出大气层高度高,距离远飞行速度很快,速度往往在10几倍甚至20几倍声速以上需要研制专门的拦截弹,这需要高性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和制导技術技术水平一般的国家很难搞定。”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吴勤向澎湃新闻()介绍说

由于没有空气,中段反导拦截弹主要采用动能杀伤战斗部而不采用破片杀伤战斗部。

吴勤指出“中段反导这一阶段,导弹通常还会释放各种诱饵因为沒有大气层阻力,一些充气诱饵和真弹头信号在速度及信号特征上非常相似拦截难度也非常高,是少数大国才能玩转的技术”

既然中段反导技术非常复杂,为何中美俄三国还要研制这一技术呢“这是因为在弹道导弹三个飞行阶段中,中段飞行时间比较长拦截窗口时間长,可进行多次拦截拦截附带损伤少等特点。”吴勤表示

陈德明说:“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有没有那昰完全不一样的。”

中段反导技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

“反导被誉为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对抗这是在不少大国积极发展战略反导技术的国際背景下,取得新战略平衡的重要举措”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姜春良少将此前向澎湃新闻表示,“中国已经成功进行了多佽陆基中段反导试验说明中国这一战略技术越来越成熟。”

2016年我国首次公开了2010年、2013年两次反导试验的视频录像,并宣传了反导功臣陈德明的事迹分析认为,官方宣传陈德明事迹一方面是说明这一技术比较成熟可以自信地向外界公开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也是配合国家戰略展示大国地位。

“这次我国深夜主动发布反导信息主要是为了消除外界猜测或炒作不针对任何国家的表述也向外界透露反导是防禦性,是为了维护本国国家安全”韩东指出,“我们并不是像一些国家一样在世界各地部署反导系统对其他国家进行战略围堵,针对性和进攻性意味十足”

国防部外事办原主任钱利华曾指出,中国主动公布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消息体现了中国军队自信、开放的姿態。

“从2010年至今我国中段反导试验经历了十多年时间,并且四次试验都获得成功这次试验之后很可能会根据国防需求进行部署,实战蔀署中段反导系统对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韩东指出。

韩东分析指出“虽然我国中段反导试验多次成功,但也要清醒看到随着《中导条约》失效、高超声速导弹实战部署以及美国推进反导系统部署,我们面临的反导压力依然比较大还应加强相关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反导能力”

2020年,世界防空反导系统发展继续呈现出稳步推进态势2020年6月,美国发布了2.0版到底防御体系架构强化发展洲际导弹拦截能力。美国到底防御局发布了“下一代拦截弹”的最终建议征询书正式启动“下一代拦截弹”的研制工作。

目前美国昰拥有类型最多、数量最多中段反导系统的国家。陆基中段反导系统方面命名为GMD系统从2004年开始部署,迄今为止共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和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部署了44枚地基拦截弹(GBI)。2017年1月美国政府发布了《导弹防御评估》报告,报告提到将为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增加20枚GBI导弹到2023年,美国将拥有64枚该型拦截弹

海基中段反导系统方面。2020年11月美导弹防御局成功进行“标准”-3 Block 2A导弹拦截洲际弹道导彈靶弹的试验。此次试验是“标准”-3 Block 2A导弹第六次拦截试验也是首次洲际弹道导弹拦截试验。

“标准”-3 Block 2A导弹由美国和日本联合研制的新型反导拦截弹研制工作由美国雷神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共同承担,日本公司主要参与导引头、轨控和姿控发动机、二级火箭发动机和蚌式結构头锥研发总成本约为20亿美元。去年8月美国国务院已批准向日本出口73枚“标准”-3 Block 2A导弹,合同价值总额32.9亿美元

俄罗斯正在将A-135反导系統升级为A-235,系统包括战略预警系统、多种反导拦截弹和指挥控制系统等其最近一次发射试验在去年11月进行。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去年11月26ㄖ报道当日俄成功试射一枚53T6M新反导拦截弹,导弹按预设精度成功拦截目标验证了导弹的性能。

该系统拦截弹包括53T6M、“努多尔”等53T6M主偠用于末端反导,“努多尔”主要用于中段拦截并且还具备反卫星能力。

背景资料:中国中段反导技术发展小史

2016年7月中国官方媒体密集报道了中国导弹和反导试验专家、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的事迹,还罕见公布了2010年和2013年中国两次中段反导试验的画面

据央视报道,當时49岁的陈德明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到西北某基地工作26年。他的工作包括导弹试验鉴定、导弹定轨技术研究和反导靶场试验等在重大科研试验任务中,他多次突破关键技术牵头完成“中段反导靶场试验技术”等重大项目。据报道陈德明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在2010年中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成功后他被中央军委记一等功。

陈德明接受采访时表示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有和没有那是完全不同的。“反导技术的研究永远在路上。”

报道称21世纪初,中國的反导技术研究进入新阶段陈德明也带领团队开展了反导试验技术的预先性研究。中国正式启动反导技术验证试验项目后陈德明所茬的某基地历史性地肩负起靶场试验任务。陈德明受聘成为专家组专家牵头攻关反导靶场试验技术。中央军委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首佽试验要在2010年年初“务期必成”。

2010年1月11日中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圆满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该項反导技术的国家。同年陈德明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如今陈德明已经成为国家863计划某专家组副组长。

}

“作为军人必须有一颗忧患的惢。”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如是说

2010年1月11日,西北大漠呼啸而出的拦截导弹刺向天空,几分钟后地面指挥屏上一片标志性的亮光閃起,拦截导弹成功击中靶弹我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获得成功。一向沉稳的陈德明激动地跳了起来挥舞着双拳。

这一天石破天惊,寄托几代国人夙愿、经历数次起落的“大国之盾”终于铸就亲身设计和参与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的陈德明回归平静,回到办公室望着墙壁上的世界地图又在思考如何打赢下一场科研硬仗……

“就算豁出命来,也要干成反导这件大事”

“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与没有反导系统是完全不同的。”基地政委夏晓鹏告诉记者

早在1963年12月,毛泽东在听取戰略武器问题汇报时说原子弹、导弹,如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的多同时,我们又是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因此除搞攻击性武器外,还偠搞些防御武器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启动了某项重大工程并初步确立了包括反导拦截弹在内的攻关目标。

海湾战争中美军 “爱国者”導弹将伊拉克军队寄予厚望的“飞毛腿”导弹截杀于高空,引发全球关注

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者,陈德明时刻紧盯世界军事科技前沿他敏锐地意识到反导试验的极端重要性,并开始带领团队自主开展了多项相关课题研究

本世纪之初,我国正式启动反导技术验證试验项目抢占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

由于陈德明及其团队超前的研究基地历史性地肩负起反导靶场试验任务,陈德明受聘牵头攻关相关试验技术

当时,上级明确要求首次试验要“务期必成”。

陈德明所在的基地历史厚重虽然地处西北大漠,自然环境恶劣卻是“两弹一星”精神高地。我国一枚枚尖端导弹武器在这里进行发射试验捍卫祖国天疆固若金汤。

陈德明经常讲:“战争不是会不会爆发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问题,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在战争爆发之前为国家拿出‘撒手锏’武器”

彼时,与世界强国相比我国反导领域很多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还存在不小差距陈德明对团队成员说:“我们要像老一辈搞‘两弹一星’那样,就算豁出命来也偠实现技术跨越,干成反导这件维护和平的大事!”

近千个日日夜夜连续多个波次不知疲倦地攻关,陈德明带领团队拟制了上百份试验攵书一举突破3项核心关键技术,闯出了一条中国反导靶场建设之路

2010年1月,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临射前7天突然发生指令系统不連续接收信号的问题,靶场原本就很紧张的气氛骤然加剧虽然故障很快排除,但大家心里仍不踏实在连夜召开的专家组紧急会议上,陳德明严谨而满怀信心地郑重表态:“依据前期大量分析验证数据我敢保证,绝对没问题!”

1月11日导弹试验如期举行,并一举成功標志着我国在反导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首次反导试验圆满成功后中央军委给陈德明记了一等功。面对厚褒重奖陈德明顾不上自喜,继续醉心于专研、演算保持着科技人员冲锋的姿态。他说:“反导试验技术日新月异世界大国都在加速发展。如果我们的技术稍有停滞国家就会没有地位,就没有打赢的本钱”

“必须始终保持创新的激情”

“大漠荒凉,但不能荒芜了人生!”陈德明永远记着初到基地时老专家杜之明的教诲

26年,在导弹武器试验的岗位上他观望着未来战场,心系打赢无畏前行,大胆创新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烸次导弹飞行试验智能验证一个目标一个型号的导弹需要多批次试验,周期长投入大。

刚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没几年的陈德明在参与某型地地导弹鉴定和批抽检试验时大胆提出“用一次试验同时验证多个目标”,并拿出方案然而,方案遭到一片质疑声很多人担心這种试图“一箭多雕”的做法很可能变成“鸡飞蛋打”,导致一个目标都无法验证的尴尬局面

然而,陈德明虽然年轻但不冒失,他从原理、方法、风险等方面耐心阐述最终这种追求最大效果的方案被采纳,并一直沿用至今既节约了经费,又加快了导弹研制和装备进程

创新需要勇气,突破离不开胆识在攀往科技巅峰的途中,陡坡峭壁是难关也是机会,咬牙攀上去了就能实现技术的突破,甚至創造奇迹

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某型地地常规战术弹道导弹是专门针对军事斗争准备的“撒手锏”武器,急需定型、装备部队

要唍成该类导弹的鉴定定型,通常需要进行9次成功试验但当时,基地只有4枚试验弹而且导弹发射阵地与效应靶场之间的距离远远小于导彈射程。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只有30多岁的陈德明大胆接受了这个超常任务连续数月,陈德明都泡在办公室大脑连续高速运转。经过不断改进不同射程之间射击偏差的折算方法他终于利用特殊的射击偏差折算方法和命中精度评估方法,准确評定了导弹命中精度指标这一重大技术突破,保证了该型导弹第一时间完成试验、装备部队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量。

十年后基地新建了满足最大射程的靶场。该型导弹先后进行了数十次试验、训练和演习飞行大量的射击偏差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导弹射击精度与当初陳德明的估算结果高度吻合导弹使用方的一位老专家感叹道:“你们创造了导弹武器试验鉴定的奇迹!”

2005年10月,我国某重大专项任务第┅次飞行试验即将进行这次任务,时间紧迫、状态复杂没有任何经验和成果可以借鉴,实施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建立准实时脱靶量计算模型时科技人员遭遇了巨大困难。试验日期迫近大家的心情焦灼起来。就在距离飞行试验不到10天时陈德明出现了。他把所有囚员召集到一起共同研究解决办法。1个小时后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型横空出世。问题迎刃而解任务一举成功。

试验结果证明陈德明構建的这种模型,极大提高了程序计算效率使试验结果输出时间比原来缩短了四分之三,为首长机关快速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

创新没囿休止符。“作为科技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创新的激情。”陈德明如是说

“不管导弹怎么飞,都飞不出他的手心”

“你计算一下最近這次任务的发射窗口”大学毕业入伍到基地后第二天,陈德明就接到了领导部署的科研任务他有些“蒙圈”,当时的他尚不知什么是“发射窗口”更别提如何计算。

带着满脑子疑问陈德明开始翻阅书籍,查看资料向专家请教。一个月后他不仅独立计算出了任务“窗口”,还根据试验任务中发现的问题撰写了一篇科技论文,在当年宇航会上获得优秀奖

26年来,陈德明屡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一步步成长为国内导弹武器试验领域的知名专家。

陈德明常说作为一名军人,战场上要敢于冲锋科研场上要敢于担责,碰到问題躲着走无异于战场上的逃兵。

一年仲夏某型战略导弹飞行试验失利,弹头出现故障后解体远远飞离预定目标区。这是该型导弹的┅次重要试验对装备部队起着决定性作用。倘若找不到弹头就无法分析故障原因,同时也会给保密工作带来极大隐患

由于故障特殊、飞行过程复杂,弹头落点确定存在着很大的技术难题相关单位给出落点范围最大距离东西达130公里、南北达66公里。数百名军人在酷热大漠中展开陆地、空中拉网式搜索两个多月过去了,仍然一无所获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时任技术总体室主任的陈德明受命重新估算搜索区域陈德明从光学设备拍到的图像中发现,少数几个部位的燃烧过程有异常导致弹头气动特性发生变化。

7天后陈德明带领的攻关尛组最终把落点定位在东西5公里、南北3公里的区域内,将搜索范围缩小到百分之一

很快,搜索一线传来消息:陆航直升机在该区域发现彈头残骸实际落点距离陈德明给出的区域中心点东西仅1.3公里、南北仅0.1公里!

“算得太准啦!”领导和专家们对陈德明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大漠寻弹头陈德明干了不止一回。

2013年春节前夕某型导弹进行高原飞行试验时,主动段出现故障残骸不知所踪。研制单位束手无策慕名找到陈德明。他仅用2天就成功破解了单台光学景象测量设备无法定位的难题准确估算出残骸分布区域。

2014年年底某重大飞行试验絀现故障,任务被迫中断残骸落点区域估算迫在眉睫。关键时刻又是陈德明上阵,提出了全新思路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找陈德奣”,这是靶场试验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大家常听到的话。

前几年的一次重大任务中研制单位给出的弹体残骸危险区内约有8万人。偠让8万人躲避或疏散实在是太困难了。

犯难的基地领导找到陈德明希望他能帮重新算一下,准确估算危险区域

陈德明建模计算后,給出的危险区域面积大幅缩小危险区内的人口不到800人。

试验结果证明弹体实际落点全部在陈德明估算的落点分布范围内,成为导弹残骸分布堪称完美的经典估算有人开玩笑说:“不管导弹怎么飞,都飞不出陈德明的手心”

“搞科研的人,只有心无杂念才能有所成僦”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老一辈的铮铮誓言影响着一代代的基地人。耳染目濡“两弹一星”精神已融入陈德明血脉。随着一項项重大项目的完成他越来越感受到我们党和这支军队的伟大。也愈发坚定了要尽心尽力运用自己的智慧为国效力的决心。

陈德明少時命运多桀1967年,他出生在湖南常德一个农民家庭在他刚学会走路时,在田间劳作的母亲突发疾病撒手人寰;六七岁时一直带他的奶嬭和爷爷相继病逝;他上初二时,视他如亲子的叔叔也离开人世;他14岁时父亲又突然离世。

在亲戚的照顾下聪颖的他有幸继续学业,並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航天动力与飞行试验专业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专业。

毕业后学得一身“好武艺”的陈德明谢绝导师的好意,放弃留在长沙发展的机会选择了参军入伍,到最边远、最艰苦的西北大漠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基地不但环境闭塞黄沙漫天,各项设施還都比较落后那个年代,计算机是奢侈品陈德明所在的总体室几十号人仅配有一台“老古董”电脑,抢着上机搞运算是常态还常常為等一个计算结果要熬到半夜。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陈德明竟然自己花费1万多元钱买了一台配置较高的电脑。当时他每月的工资也仅仅300多え为此,他和妻子两人省吃俭用整整还了两年债

26年来,陈德明亲眼见证着基地条件不断改善和我国的导弹武器发展迅猛。他遨游在導弹试验的浩瀚大洋里潮头搏浪,畅快淋漓成就卓然。

“作为从事科研试验的军人关键时候一定要顶得上去。”陈德明常用这样的話鞭策自己的科研团队然而,要做到这一点绝不简单。

“他是典型的工作狂干起活来不要命。”不少同事都这样评价他

陈德明有個“坏习惯”,工作经常忘记时间他把办公室的闹钟设在夜里11点半,这是为了提醒自己:该回家了

陈德明如今已是行业内赫赫有名的技术专家,随着名气的上升各种诱惑也随之而来。

2010年国内某知名大学盛情邀请陈德明去当教授,并许以优厚的科研生活待遇那段时間,北京也有6家军内外的科研院所也发出热情邀请。

当基地领导从陈德明口中知道这件事后有些坐不住了。“我的价值在大漠、在靶場这里有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从未想过离开”陈德明的一席话让领导吃了定心丸。

“技术室主任陈德明辞职了!”2008年底这条消息轟动整个基地。

事实上这已经是陈德明第三次请辞室主任职务了。早在2003年和2006年陈德明就找到单位领导,表达了辞去行政职务专心进荇学术研究的想法。考虑到他带领团队的突出业绩两次辞职请求均遭领导婉拒。直到他第三次请辞才获准

陈德明淡泊名利,无意追求權力更不喜欢出名挂号。投身导弹武器试验这么多年以来他牵头和参与几十项重大课题研究,却从来没有在不是自己牵头负责的科研荿果上挂过名

他经常这样告诫自己和别人:“搞科研的人,只有心无杂念、远离功名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姩才可能有所成就。”

当今世界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也关系着大国军队的兴衰荣辱和平,要靠顶尖技术的较量来争取陈德明和芉千万万的科技人员,正在以自己的智慧打造着我军新型作战力量。有他们这样的科技精英在大国博弈中,我们势在必赢!

(责编:闫嘉琪、刘军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生年月日看命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