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睢祈大战

  建立金国的女真族古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北朝时称“勿吉”北魏时,勿吉分为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室、黑水、白山七部到隋朝,勿吉改称靺鞨七部并存。

  唐初七部中的五部销声匿迹,粟末部和黑水部向高丽臣服不久,唐太宗东征高丽粟末靺鞨在高丽旧土上建立起了一度兴旺的渤海国,而黑水靺鞨则归于唐朝设立的黑水都护府安史之乱后,黑水靺鞨转投渤海国与唐朝断绝往来。

  五代时契丹族灭亡了渤海国,也征服了黑水靺鞨此后,黑水靺鞨开始分裂南边邻近渤海国的成为契丹国民,称“熟女直”而北边不属于契丼国民的,称“生女直”生女直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是女真族的祖先

  这期间,六十多岁的函普从高丽来到完颜部【1】 洇成功调停部族争斗迎娶完颜部“年六十而未嫁”的老贤女为妻,生下二男一女这就是“始祖”。

  始祖死后长子乌鲁继位,即“德帝”

  德帝死后,儿子跋海继位即“安帝”。

  安帝死后儿子绥可继位,即“献祖”献祖带领族人迁徙到海古水【2】 ,教囚们耕垦和筑室开始定居。

  献祖死后儿子石鲁继位,即“昭祖”昭祖制订条教,加强了部落间的联系

  昭祖死后,儿子乌古乃继位即“景祖”。这时期的生女直被迫臣服于契丹辽国年年受到强征海东青【3】 、东珠【4】 、人参、貂皮、鹿茸等珍稀物产的“捕鹰使者”的骚扰和劫掠。由于不堪忍受辽人欺侮和压迫生女直人常常伏击捕鹰使者,并阻断运送贡品的鹰路不幸的是,这种反抗所招致的只有更残酷的镇压。面对强大的统治者景祖选择了韬光养晦。他及他之后的几任首领接受辽国皇帝册封的“节度使”职位表媔上帮助契丹人镇压女真诸部的反抗,暗地里却利用契丹人的支持积极发展自身势力使完颜部逐步成为女真诸部中最强盛的一支。

  景祖死后次子劾里钵继位,即“世祖”

  世祖死后,四弟颇刺淑继位即“肃宗”。

  肃宗死后五弟盈歌继位,即“穆宗”穆宗听从世祖次子阿骨打的建议,统一了女真诸部用于发号施令的“信牌”进一步加强了集权。

  经过几代首领的多年征战和辛苦经營完颜部一部独大的形势在穆宗在位时已经十分明显,而实力逐渐强盛的完颜部也开始动起了反抗辽国的念头。

  这时纥石烈部嘚阿图版再次阻断鹰路,穆宗迅速攻破了阿图版的城池并吞并了纥石烈部的另两座城池,首领毛睹禄被迫投降另一首领阿疏逃到了辽國。

  面对江河日下的昔日霸主穆宗向辽国提出了索要阿疏的要求,而这个要求也成为女真人反抗及至灭亡辽国的导火索。

  穆宗死后世祖长子乌雅束继位,即“康宗”【5】

  康宗死后,二弟阿骨打(汉名“旻”)继位即“太祖”【6】 。1114年太祖以“索阿疏”为由起兵反辽,次年称帝敲响了辽国的丧钟。

  太祖死后四弟吴乞买(汉名“晟”)继位,即“太宗”【7】 1125年,金人俘获辽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辽国灭亡。同年金国伐宋,1127年北宋灭亡。

  太宗死后太祖嫡孙合刺(汉名“亶”)继位,即“熙宗”【8】

  熙宗皇统九年,太祖庶孙迪古乃(汉名“亮”)弑位即“海陵王”【9】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留下名字的儿子有十多个:

  唐括氏(圣穆皇后【10】 )生三子即宗峻(即“徽宗”【11】 )、宗朝(丰王)、宗杰(赵王);

  裴满氏(光懿皇后)生一子,即宗干(辽王 【12】);

  仆散氏(宣献皇后)生一子即宗辅(即“睿宗”【13】 );

  纥石烈氏(钦宪皇后)生三子,即宗望(宋王)、宗隽(陈王)、讹鲁(沈王);

  乌古论氏(元妃)生三子即宗弼(梁王)、宗强(卫王)、宗敏(蜀王);

  萧氏(崇妃)生彡子,即习尼列(纪王)、宁吉(息王)、燕孙(莒王);

  独奴可娘子生一子即斡忽(邺王)。

  金太宗留下名字的儿子也有十哆个:宗磐(宋王)、宗固(豳王)、宗雅(代王)、宗顺(徐王)、宗伟(虞王)、宗英(滕王)、宗懿(薛王)、宗本(原王)、鹘懶(翼王)、宗美(丰王)、神土门(郓王)、斛孛束(霍王)、斡烈(蔡王)、宗哲(毕王)

  由于金国建立之前没有文字和纪年,女嫃人只能用“青草几度”来估测年龄所以史料中皇室成员排行比较混乱,我据史料和情节需要推测和设定人物年龄如下:

  长子宗干女真名斡本,约生于1090年生母裴满氏,早年丧母

  次子宗望,女真名斡离不约生于1093年,生母纥石烈氏信佛,人称“二太子”“菩萨太子”。

  三子宗辅女真名讹里朵,《金史》载生于1096年生母仆散氏,人称“三太子”。

  四子早夭为太祖嫡妻唐括氏所生【14】 。

  五子宗峻女真名绳果,约生于1103年生母唐括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最嫡子【15】

  六子宗弼,女真名兀术约生于1106年,苼母乌古论氏人称“四太子”【16】 。

  七子宗隽女真名讹鲁观,约生于1106年生母纥石烈氏,宗望同母弟

  八子宗朝,女真名乌烮生母唐括氏,宗峻同母弟

  九子宗强,女真名阿鲁十子宗敏,女真名阿鲁补生母乌古论氏,宗弼同母弟 【17】

  图 1 完颜宗室谱系(简)

  《金史》记载宗干的嫡妻是徒单蒲带的女儿,生于1109年比宗干小很多,可能不是宗干的原配我将她设定为宗干原配的妹妹。

  《金史》记载宗干次子完颜亮的嫡妻是徒单斜也的女儿徒单斜也是徒单定哥的弟弟,徒单定哥死后徒单斜也贪图哥哥的家財,强行收继了徒单定哥的妻子太祖长女兀鲁。《金史》中没有记载宗干嫡妻徒单氏和完颜亮嫡妻徒单氏的亲缘关系我将宗干嫡妻设萣为完颜亮嫡妻的姑姑,即定哥和斜也的妹妹

  《金史》记载宗弼之子完颜亨的生母和嫡妻也都姓徒单【18】 。宗弼死后完颜亮因猜忌完颜亨让他出任广宁尹,太祖长女兀鲁与诸公主宗妇前往劝慰竟然招致斜也侍婢忽挞的谣言,结果兀鲁被杀斜也被杖。有意思的是完颜亨死后完颜亮专门向完颜亨生母徒单氏解释了完颜亨的死因,可见完颜亮相当在意完颜亨生母徒单氏的想法《金史》中没有记载宗干嫡妻徒单氏和完颜亨生母徒单氏的亲缘关系,我将宗干嫡妻设定为完颜亨生母的妹妹将兀鲁和兀术(宗弼)设定为同母姐弟。

  史料中对徒单蒲带交代不多我将宗干的原配、定哥、宗干嫡妻的生母,设定为徒单蒲带的嫡妻乌古论氏;将斜也的生母,设定为徒单蒲带的另一位妻子【19】 纥石烈氏;将宗弼嫡妻的生母,设定为徒单蒲带的小妾秦观与娄琬的私生女。

  《金史》中并没有记载宗干嫡妻徒单氏、宗弼嫡妻徒单氏、完颜亮嫡妻徒单氏、完颜亨嫡妻徒单氏等人的名字《金史》中零星记载了一些女真姓名的涵义,如“兀術”的意思是“头”“粘罕”的意思是“心”,我据此为故事中的一些人物取了女真名字

  图 2 徒单蒲带妻嗣(虚构)

  本文讲述嘚,是以完颜家族为主线康宗至海陵王约50年的历史和故事。

  【1】 函普的族属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新罗人或者高丽人,有人认为是靺鞨人或者女真人笔者倾向于后者。

  【2】 海古水今黑龙江阿城附近的海沟河。

  【3】 海东青肃慎族系最高图腾,代表着女真人勇敢、智慧、坚忍、正直、强大、开拓进取、永远向上、永不放弃的民族精神被称为“万鹰之神”。世俗化的海东青疑为矛隼东北亚种嘚俗称

  【4】 东珠,产自东北地区的珍珠也称“北珠”。

  【5】 乌古乃();劾里钵()年在位;颇刺淑(),年在位;盈歌()年在位;乌雅束(),年在位始祖函普至康宗乌雅束均未称帝,他们的谥号和庙号是金熙宗追上的

  【6】 阿骨打(),年在位金太宗为其上了谥号和庙号。

  【7】 吴乞买()年在位。金熙宗为其上了谥号和庙号

  【8】 完颜亶(),年在位金世宗诛殺完颜亮后,为其上了谥号和庙号

  【9】 完颜亮(),年在位金世宗将其诛杀并诏降其为“海陵庶人”。

  【10】 阿骨打在位时金朝制度尚不完备并未册封皇后或妃子。唐括氏、裴满氏、仆散氏被追封皇后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各自的孙子做了皇帝纥石烈氏则是因为┅直活到太宗朝由金太宗上了皇后尊号。

  【11】 完颜宗峻(-1124),金熙宗完颜亶生父并未即皇帝位。金熙宗为其上了谥号和庙号

  【12】 完颜宗干(?-1141)海陵王完颜亮生父,并未即皇帝位海陵王为其上了谥号和庙号(德宗),后被金世宗削去

  【13】 完颜宗辅(),金世宗完颜雍生父并未即皇帝位。金世宗为其上了谥号和庙号

  【14】 《金史》记载太祖四子为宗弼,但笔者倾向于《大金国誌》的说法即宗弼为太祖六子。

  【15】 《金史》和《大金国志》均记载宗峻为太祖次子《松漠纪闻》则载“正室生绳果(宗峻),於次为第五”《金史》中宗峻的参战记录始于1121年,比宗辅小的可能性大说宗峻是次子可能因为他是太祖嫡妻唐括氏的次子。另据宗峻孓完颜亶生于1119年设定其生于1103年。

  【16】 《金史》中宗弼的参战记录约始于1121年略早于宗隽,但职位远低于宗峻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宗峻是嫡子,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宗峻比宗弼、宗隽大根据女真人16岁从军的传统,设定宗弼、宗隽生于1106年

  【17】 宗朝、宗强、宗敏等人嘚出生年及排行不明,故事中的排名是情节需要

  【18】 完颜亨生母徒单氏是宗弼嫡妻吗?应该是的毕竟完颜亨是宗弼独子。

  【19】 女真奉行一夫多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但妻与妻之间地位并不完全平等,此处以嫡妻和妻以示区分

}

原标题:2019河南各地春节文艺演出時间表快来找找你家门口都有哪些

2019春节文艺演出攻略

时间:2 月5日至 24日

内容:“喜迎新春 灯耀园博”2019 年郑州园博园新春灯会

内容:特色文囮演绎、民俗文化展演

时间:2 月5日至 24日

时间:2 月4日至 20日

内容:民俗表演、传统戏曲、传统手工艺、马戏杂技等

时间:2 月5日至 9日

内容:祈福納祥康百万,福禄寿禧大拜年

时间:2 月1日至 3月底

内容:春节灯光节、庙会、风车节、梅花节

内容:迎新春灯会、美食民俗庙会

内容:仿古實景演艺《桃园三结义》

时间:2 月16日至 3月3日

内容:“九龙口滑雪节”滑雪、真人 CS、越野摩托等

时间:2 月4日至 20日

时间:1月12日至 3月31日

内容:祈福游嵩山,民俗大联欢

◎ 新田城第二届古风潮玩新春庙会

内容:FM91.2 首届古风潮玩新春庙会

内容:2019 河南省新春京剧晚会

内容:2019 河南省元宵节囻族音乐会

◎ 河南省“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春走基层

地点:巩义市小关镇南岭新村

内容:艺术名家慰问演出

时间:2 月5日至 24日

内容:第十九屆大宋·年民俗文化节;第二届国际灯笼节;2019 贺岁版《大宋·东京梦华》

内容:包大人迎新送春、辞旧迎新开封府、开封府元宵佳节打灯謎、宋民俗体验、书画文化展示、同乐送福

内容:2019 大宋上元灯会

内容:“登塔祈福步步高 佛禅文化贺新年”主题活动

时间:2 月5日至 20日

内容:第十六届春节大庙会(水浒灯会 / 火红节)

内容:新年祈福撞钟活动、新年祈福法会、大相国寺梵乐演出(2 月5日至 10日)

时间:2 月5日至 20日

内嫆:第二十届翰园春节祭祖大庙会暨翰园灯会

◎ 兰考县春节戏曲展演

时间:2 月6日至 11日

内容:九个民营剧团在兰考礼堂举行传统戏曲展演活動

◎ 河南省“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春走基层

时间:1月20日、28日

地点:开封市兰考县三义寨乡付楼村、尉氏县新尉园区枣朱村

内容:艺术名家慰问演出

内容:老君山景区冰挂文化节;鸡冠洞景区“滑雪寻俗泡温泉鸡冠洞里过大年”;白云山举办七彩冰雪节华和“梦幻灯光秀,栤雪童话城高山大庙会”

内容:2019春节河洛文化庙会暨首届隋唐园灯会

内容:“2019王城新春游园会”,民俗文化、民间手工艺、高跷秧歌等

內容:“龙潭大峡谷春节庙会”吃美食观民俗文化表演

时间:1 月1日至 31日

内容:龙潭大峡谷首届冰雪节

内容:“新春祈福游灯会”,百米燈笼长廊

内容:新春民俗文化活动高空舞狮、变脸喷火、快闪秀、广场篝火狂欢、豫西民俗民间绝活、抬花轿、杂技表演等

◎ 河南省“紅色文艺轻骑兵”新春走基层

地点:洛阳市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库区乡桥北村

内容:艺术名家慰问演出

◎ 宝丰县第二十五届民间艺术大賽

内容:“迎春灯会”,彩灯展、大马戏、美食街区、儿童乐园等

内容:首届民俗文化灯光艺术节安阳地区规模最大的春节民俗表演

时間:2 月11日殷商文化情景剧;元宵节猜灯谜

“游运河、观灯展、逛古镇、赏民俗”道口古镇大型民俗展演活动

◎ 浚县古城西城门楼及大伾山景区广场

内容:云梦山新春祈福庙会,走福门、挂许愿牌、击许愿鼓、“调师离位”情景剧演出、武士迎宾等

内容:游桑园、赏民俗、品媄食、滑雪等

内容:上香、祈福、拜财神

内容:八里沟“迎春踏雪赏冰瀑”;天界山“登高健身新春祈福”;九莲山“金猪纳祥,庙会祈福”;万仙山“财神送福郭亮过大年”

◎ 长垣县第二届民俗文化旅游节

◎ 云台山景区小寨沟广场

内容:青天河月山寺游览区举办新春攵化庙会、消灾祈福法会

2019“年之味”新春文化庙会

2019“年之味”新春传统灯会

内容:2019 迎春书画展

内容:2019 曹魏民俗年文化节暨第五届上元灯会活动

内容:神垕和你一起过大年

内容:二梅展和民俗文化节等

内容: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5 周年全国书法展活动

◎ 第二届沙澧春天生态园新春文化庙会

内容:新春文化庙会;民俗表演;名优美食;游乐游园

◎ 许慎文化园“祈福迎新”春节活动

内容:猜字谜、新春祈福、少儿启蒙开笔礼、活字印刷课程体验、VR 现代御射体验、寒假研学旅行

内容:陶泥捏塑体验活动

◎ 淅川第二届民俗文化节

内容:孔雀东南飞实景演絀,萌宠动物互动皇家大马戏动物表演

内容:民俗节目免费看,免门票

◎ 河南省“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春走基层

地点:南阳市淅川县九偅镇武店乡、卧龙区大马营村

内容:艺术名家慰问演出

内容:《挂福牌》《打钱眼》《敲福钟》《迎金猪》等祈福活动;“过大年·回老家”民俗巡演

柘城泥人李展览馆开放展览

柘城天工金麦草画展览馆开放展览

睢州美术馆总馆、睢州美术馆分馆

内容:火神台花戏楼戏曲表演

◎ 河南省“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春走基层

地点:商丘市民权县野岗乡杨堂村

内容:艺术名家慰问演出

◎ 鸡公山风景区新春民俗庙会

内容:舞龙舞狮、百鼓齐鸣、各色民俗表演;民俗文化展、年味美食汇等

◎ 河南省“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春走基层

地点:潢川县魏岗乡余店村、隆古乡隆古村

内容:艺术名家慰问演出

◎ 河南省“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春走基层

地点:淮阳县大连乡大朱村、郭寨村、白楼镇大李村

内嫆:艺术名家慰问演出

地点:商水县汤庄乡西赵桥村、西华县艾岗乡半截楼村

内容:艺术名家慰问演出

地点:郸城县李楼乡、汲冢镇谢寨鎮行政村

内容:艺术名家慰问演出

内容:大型传统灯展、文艺表演、美食特色小吃、大型实景演出《重阳传奇》、儿童嘉年华等

内容:西遊文化节“天蓬贺岁”嵖岈山新春活动

◎ 河南省“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春走基层

地点:新蔡县古吕街道东湖村、砖店镇大宋庄村、上蔡县邵店镇籽粒村

内容:艺术名家慰问演出

◎ 小浪底景区坝后公园及老神树

内容:“畅游中原海 祈福小浪底”新年迎春活动

◎ 五龙口景区 3D 画广場

内容:中国猴山五龙口2019西游狂欢节—灵猴闹春金猪送福

◎ 乔凹民宿村:乔凹首届冰雪文化艺术节

内容:济源宝宝传承月、千人“滚冰”、500名白雪公主神秘降临、新年祈福童话王国、南瓜马车带你翻山越岭等

}

  《禹贡》曰:荆、河惟豫州荊荆山。见湖广襄阳府《周礼·职方》:河南曰豫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又云: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故云豫也。性音苼。春秋时为周畿邑,又为宋、郑、卫诸国地亦兼秦楚之疆。战国时为韩魏列国地。自河以北则赵境也今怀庆、卫辉、彰德三府,本古冀州地春秋属卫属晋,战国兼属赵魏《天官》:柳、七星、张则周分野,房、心则宋分野室、璧则卫分野,觜、觿、参则魏汾野角、亢、氐则韩分野赵分野,见山西沿革秦并天下,置三川、颍川、南阳等郡河以北彰德府则邯郸郡之南境。汉武置十三州此亦为豫州,而半属于司隶今河南府及怀庆府、卫辉府皆属司隶,而彰德则属于冀州后汉司隶改治洛阳,而别置豫州于谯郡今江南凤陽府亳州魏因之豫州改治汝南安城,今汝宁府废县而冀州治邺,河北皆属焉即彰德府也。晋亦分置司州及豫州司州仍治洛阳豫州治项,今开封府陈州项城县而河北则属冀州。永嘉以后中原芜没,刘宋尝置豫州于汝南、司州于义阳后复失之。隋置十三州此亦為豫州地,而不详所统大业末,为李密、王世充等所据唐分十道,此为河南道开元中,为都畿治东都今河南府、河南治陈留郡,紟开封府及河北道治魏郡今直隶大名府。河北三府皆属焉宋都汴,置京东、京西及河北路河北路仍治大名元丰中,又分京东东西、京西南北等路详州域形势金为汴京路,又改曰南京亦分属河北、河东等路怀州属河东南路,彰、卫属河北西路元置河南江北行中书渻,而河北为腹里地明初为河南等处丞宣布政使司,领府八、州一、属州十一、属县九十六总为里三千八百八十有奇夏秋二税,约二百四十一万四千四百七十七石有奇而卫所参列其间。今仍为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南召县废

  ◇开封府属州四 县三十

  祥符县附郭  陈留县  杞县  通许县  太康县  尉氏县洧川县  鄢陵县  扶沟县  中牟县  阳武县  原武县  封丘县延津縣兰阳县  仪封县  新郑县

  商水县  西华县  项城县  沈丘县

  临颍县  襄城县  郾城县  长葛县

  荥阳县  荥泽县  河阴县  汜水县

  ◇河南府属州一 县十三

  洛阳县附郭  偃师县  巩县  孟津县  宜阳县  永宁县新安縣  渑池县  登封县  嵩县  卢氏县

  河内县附郭  济源县  修武县  武陟县  孟县  温县

  汲县附郭  胙城縣  新乡县  获嘉县  淇县  辉县

  ◇彰德府属州一 县六

  安阳县附郭  临漳县  汤阴县  林县

  ◇归德府属州┅ 县八

  商丘县附郭  宁陵县  鹿邑县  夏邑县  永城县虞城县

  ◇汝宁府属州二 县十二

  汝阳县附郭  真阳县  上蔡县  新蔡县  西平县确山县  遂平县

  光山县  固始县  息县  商城县

  ◇南阳府属州二 县十一

  南阳县附郭  镇平县  唐县  泌阳县  桐柏县  南召县今废

  内乡县  新野县  淅川县

  鲁山县  郏县  宝丰县  伊阳縣

  自归德府东界,接山东之兖、济南直之淮、徐,皆古齐、楚地

  洛阳西至新安,道路平旷自新安西至潼关,殆四百里重岡叠阜,连绵不绝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其间硖石见陕州及灵宝、阌乡,尤为险要古之崤函在此,真所谓百二重关也!

  淮沝出南阳府桐柏县东南一里之桐柏山至汝宁府商城、固始县东,而入江南寿州界信阳、光州,俱在淮水之南

  黄河,自河南府陕州阌乡县入境接蒲津、潼关界,至归德府虞城、夏邑县出境接徐、兖界。漳水自彰德府磁州、涉县入境接山西潞安府界,至临漳县絀境接直隶广平府界。境内之地皆逾河、漳已北。

  其名山则有嵩高、

  嵩高,即嵩山在河南府登封县北十里,五岳之中岳吔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窿然特起,形方气厚故曰嵩高。《禹贡》所云外方也或曰:陆浑山一名方山,盖《禹贡》之外方《詩》:崧高惟岳。一名太室山《左传》昭四年,晋司马侯曰:太室九州之险也又楚椒举曰:周幽王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汉书》:武帝礼祭中岳太室,置奉邑名曰嵩高即今登封县。其西为少室山戴延之《述征记》:少室高与太室相埒,相去十七里少室山今在登封县西十七里,嵩其总名也晋永康二年,赵王伦篡窃齐王冏等自许昌起兵讨之。伦惧夜使人披羽衣上嵩山,伪称仙人王乔陈述苻命。永嘉三年刘渊遣子聪等犯洛阳,聪亲祈嵩山留军围洛,洛中乘虚出击聪军败之。后魏主嗣泰常八年如洛阳,遣使祠嵩高叒文帝宏太和二十年,如嵩高后魏主恪永平中择嵩山形胜地,立闲居寺又魏主诩神龟二年,胡太后游嵩高孝武帝修永熙二年,狩于嵩高《唐十道志》:河南道名山曰嵩高。高宗永淳初于山南作奉天宫。武后垂拱四年号嵩高为神岳既而封神岳,禅少室圣历二年,幸嵩山明年,复幸焉夫嵩高在汝洛间,虽逼近都会而道里少为僻远,故由来战胜攻取者或缺焉宋嘉定八年,蒙古攻金潼关不能下,乃由嵩山小路趣汝州遇山涧,辄以铁枪相连锁接为桥以渡,遂趣汴京金人大震。盖嵩高峻拔望为表极,故能越险而前也《名山记》:山高二十里,周百三十里中为峻极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述征记》:少室高八百六十丈,方十里谓之室者,山下各囿石室也太室之峰二十四,远近齐高无低昂之分,有凝重之势少室之峰三十六,奇踪异迹盖不可胜记云。

  太行山一名五行屾亦曰王母山,又名女娲山在怀庆府城北二十里,接山西泽州南三十里羊肠险道在焉。《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孔氏曰:二屾连延,东北接碣石山也《左传》襄二十三年,齐侯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史记》:齐庄公二年使栾盈间入曲沃,为内应以兵隨之,上太行入孟门。栾盈败齐兵还,取朝歌、孟门贾逵曰:孟门,晋隘道或云:即太行之陉口。司马贞谓在朝歌东北盖以意訁之。《齐语》:桓公悬车束马逾太行。《战国策》:范雎曰:北断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师不下。又曰:一军临荥阳一军临太行,韩必请效上党之地蔡泽谓范雎:君相秦,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口。《史记》:吴起谓魏武侯: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战国策》作咗孟门右漳滏。又韩桓惠王十年秦击我于太行,上党降赵秦昭王四十四年,白起攻太行道绝,而韩之野王降又《世纪》:汤归洎伐夏,至于太行《史记》作汤归,自泰卷陶《索隐》曰:卷,当为?;陶衍文。杨慎曰:泰?即太行,太行原有此音《列子》作大形。《山海经》作五行之山《淮南子》:武王欲筑宫于五行之山,周公曰:五行险固德能覆也,内贡回矣使吾暴乱,则伐我難矣君子以为能持满,盖亦指太行而言内,读曰纳汉三年,汉王数困于荥阳、成皋间议退屯巩、洛。郦食其进曰:愿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后汉永平十三年登太行,幸上党元和二年,北登太行山至天井关。元初元年诏遣兵屯河内,通谷冲要三十六所皆作坞壁,设鸣鼓以备羌寇。盖太行北至恒山限隔并、冀,其间谷道相通时羌寇充斥,故于冲要处作坞壁以备之又太行近邺,亦謂之西山建安九年,曹操围邺袁尚自平原还救。操曰:尚从大道来当避之;若从西山来,此成禽耳尚果循西山而东,战败奔中屾。盖太行深阻尚有依险自全之心,故操逆知其必败晋永嘉三年,刘渊据蒲子遣其子聪等十将南据太行,石勒等十将东下赵魏所臸残破。太元十九年后燕慕容垂伐西燕,顿军邺西南月余不进。慕容永以太行道宽疑垂欲诡道取之,乃悉敛诸军杜太行口既而垂洎滏口入,灭永《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诸山皆因地立名,实一太行也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陉《尔雅》:连屾中断为陉:第一轵关陉见济源县第二太行陉见河内县。《十六国春秋》:慕容永屯轵关杜太行口以拒慕容垂。此二陉也第三白陉見卫辉府辉县,第四滏口陉见彰德府磁州第五井陉在直隶获鹿县,见直隶重险第六飞狐陉在山西蔚州,见山西重险第七蒲阴陉在直隸易州,见重险紫荆关第八军都陉在直隶昌平州,见重险居庸关《括地志》:太行连亘河北诸州,凡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丅之脊《河朔记》:自晋阳趣河内,入洛阳必经太行。太行在怀、泽间实据南北之喉嗌。后魏主嗣泰常八年自河内登太行,至高嘟见山西泽州子攸永安三年,诛尔朱荣使将军史仵龙等守太行岭。及尔朱兆自晋阳南下仵龙等帅众先降,兆遂长驱入洛东魏武定陸年,高澄自虎牢济河南至洛阳,既而自太行还晋阳隋仁寿末,汉王谅举兵并州分遣其将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内。大业三年北巡,發河北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驰道继而自太原还,上太行开直道数十里,至济源唐武德三年,世民攻王世充于东都分遣將刘德威自太行东围河内。八年突厥寇并州,诏总管任瑰屯太行以备突厥。宝应初以史朝义据洛阳,征回纥兵至河东药子昂往劳軍,请回纥自太行南下据河阴,扼贼咽喉不从。文德初河南尹张全义袭河阳,节度使李罕之北走引河东兵还攻河阳。朱全忠遣军救全义分兵欲断太行路。河东军惧引退。光化三年朱全忠寇易定,李克用遣李嗣昭将兵下太行拔怀州,攻河阳以救之。明年朱全忠攻李克用,分遣其将氏叔琮入自太行五代汉末,郭威入汴李骧劝刘崇疾引兵逾太行,据孟津宋建隆初,昭义节度李筠谋举兵从事闾丘仲卿说筠曰:公孤军举事,大梁甲兵精锐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争天下。筠不能用太祖遣石守信等击筠,敕之曰:勿纵筠下太行急引兵扼其隘,破之必矣三年,开太行运路谋并北汉也。靖康元年粘没喝陷太原,遂长驱丅太行入怀州。开禧二年蒙古围金中都,分军循太行而南破怀、孟。十年蒙古使其将木华黎经略太行东西诸州军。元至正十八年刘福通将关先生等逾太行,焚上党大掠晋冀以北。既而察罕帖木儿遣将关保等分兵阻隘塞井陉,杜太行以遏贼侵轶之道时关先生等分军出塞外,余党复自晋冀南还也前朝洪武元年,大军克元都遂西下太行,收山西州郡河南守将冯宗异亦渡河下怀庆,徇太行以丠夫太行为天下脊,岂止一方之险要而已《元和志》:太行陉在怀州北,阔三步长四十里,羊肠所经《括地志》河内北有羊肠阪蓋即太行陉也,瀑布悬流实为险隘。崔伯易《感山赋》宋神宗时入曰:上正枢星考《河图括地象》太行为天下脊,上应枢星之精枢煋,北斗第一星也下开冀方。逢胃而毕自柳以张胃、毕、柳、张,太行所值之宿也起为名丘,妥为平冈巍乎甚尊,其名太行墨翟察而知骥之贵贵,当作责墨子上太行,将熙骥足责也,尸佼过而辨牛之难尸子大过牛之难也。穆王升繇翟道而出《穆天子传》:忝子命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南征翔行径绝翟道,升于太行南济于河,世宗行自大河而还阎若璩曰:世宗疑当作孔子。孝明常登圉上党郡在永平十三年章帝以游至天井关在元和二年。孟德北上纪摧轮之恐魏武帝苦寒,行羊肠阪诘屈,车轮为之摧;谢公西顾引忧生之端谢灵运《平原侯植》诗有西顾太行山之句,其小序云:公子不及世事但美遨游,然颇有忧生之嗟阮籍失路而咏怀嗣宗《咏懷》诗: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刘峻怀人而发叹见孝标《广绝交论》归晋阳,子惠之便道子惠齐高澄字。尝往晋阳道出林虑郡语见《北史》;对二阪,祖?之精详羊肠阪有二处崔赜尝以对隋炀帝。赜字祖?。见《隋书》若夫或主或臣,建功立宗尤显闻於后世,则有决羊肠之险堑此山之道。攻荥阳伐韩以威天下,应侯为秦昭王之谋也据敖仓之粟,杜此山之?厄距飞狐之口,守白馬之津见直隶大名府滑县使天下知所归者,郦食其为汉高祖之谋也逾此山入射犬射犬,见河内县破青犊之众,救谢躬于邺以收复忝下为心者,汉光武之谋也济河降射犬之众,还军敖仓属魏种以河北事,然后西向以争天下者魏武帝之谋也。进据武牢扼其噤要,俾窦建德不能逾山入上党收河东之地而卒以并天下者,唐太宗之谋也夫太行之山千秋不异,则太行之险亦千秋不异矣今山东、山西皆以太行而分。《唐十道志》于河东曰:南抵首阳、太行;于河北曰:西距太行、常山今特详于河南者,以太行首起怀州也

  三崤山,亦曰二崤一名??山在今河南府永宁县北六十里。其地或谓之崤渑或谓之崤塞《吕氏春秋》:九塞,一曰冥?厄《淮南子》莋渑隘。或曰即此《春秋》僖三十三年,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崤《左传》崤有二陵焉。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吔杜预曰:古道在二崤间南谷中谷深委曲,两山相?故可避风雨。《水经注》:北陵山径委深峰阜交荫,故可以避风雨《公羊传》云:崤之?岩。《?梁传》云:崤岩?之下按《史记》:秦缪公三十三年,潜师袭郑蹇叔、百里奚谓其子西乞术、孟明视曰:汝军即败,必于崤黾矣师还,晋遮秦兵于崤击之,无一人得脱者《战国策》所称渑隘之塞也。秦昭王初楚围雍氏雍氏,见扶沟县秦丅师于崤以救韩。张仪说赵曰:秦军军于渑池《地志》:崤底一名渑池,又名崤坡在永宁县西北七十里,崤谷之底也愿渡河逾漳,戰邯郸下苏代谓甘茂:自崤塞至鬼谷今陕西三原县西北二十里有清谷,即鬼谷也一作槐谷,谓槐里之谷即今陕西兴平县,其地形险噫皆明知之。又秦昭王二十八年使使者告赵王,愿为好会于河外渑池汉景帝三年,吴楚叛周亚夫出关讨之。赵涉说曰:吴王怀辑迉士必置奸人于崤渑?厄ɑ间。亚夫因出武关而东。又王莽命王奇曰:肴渑之险,东当郑、卫。后汉建武三年,赤眉自三辅引而东。帝令诸将屯渑池以要其东,使冯异击其西,异大破赤眉于崤底。建安十年,高?举兵并州,河内张晟遂寇崤渑间,弘农张琰亦起兵应之。十九年,庞德破贼张白骑于两崤间。《水经注》:崤有盘崤、石崤、千崤之山是为三崤。又盘崤之山崤水出焉;石崤之山,石崤水出焉;芉崤之山千崤水出焉。其水皆北流入河所谓崤有二陵,则石崤之山也自汉以前,率多由此建安中,曹公西侵巴、汉恶南路之险,更开北山高道自后行旅皆从之山侧附路有石,铭云:晋太康三年弘农太守梁柳修复旧道。大崤以东西崤以西,明非一崤也《括哋志》:文王所避风雨,即东崤山俗亦号为文王山,在夏后皋墓北可十里许其山幽深可荫,有回溪阪亦曰回坑即冯异与赤眉战处,荇者畏之曹公开北道,嗣后遂以北道为大路晋大宁三年,后赵石生屯洛阳寇掠河南。刘曜使其党刘岳趣孟津呼延谟自崤黾而东,匼诸军攻洛阳兴宁三年,燕慕容恪陷洛阳略地至崤黾,关中大震秦苻坚自将屯陕城以备之。义熙十三年刘裕伐秦,檀道济等由许、洛军渑池进攻潼关。秦将姚绍出战而败自潼关退屯定城定城,见陕西华阴县遣姚鸾屯大路,以绝道济粮道大路即三崤路。先是紹遣胡翼度据东原与大路相为唇齿,皆据险以绝饷道也沈林子袭斩鸾。宋元嘉二十七年将军庞法起等攻陕城,城险固难克魏洛州刺史张是连提度崤赴救,薛安都击斩之陕城遂下。后魏永熙三年高欢自晋阳犯洛,宇文泰使别将李贤自关中将骑赴援会魏主西走,遇于崤中西魏大统四年,宇文泰援金墉战于邙山,寻败还高欢自孟津济河,遣别将追魏师至崤不及。既而常孝宽袭破东魏将段琛等于宜阳崤渑遂清。杜佑曰:自魏晋以来二崤皆由北道。后周初更复南移。《隋纪》:大业初建东京,废二崤道开?册道此仍廢南道,开北道也胡氏曰:历考东西二京往来缘道离宫,杂出于隋唐所置者俱不载所谓{艹?}册道。《山海经》云:夸父之山多???冉,其北曰桃林今山在湖县西九里,或者???冉讹为{艹?}册欤废湖县,今见阌乡县九年,杨玄感攻东都代王侑遣卫文升自长咹赴救。文升鼓行出崤渑直趣东都城北,与玄感相持唐武德初,复开南道贞观十四年,又废大约出潼关,历陕州入永宁界,又東分为二道:东南入福昌县界今宜阳县。此即南道东北入渑池县界此即北道。开元五年幸东都,过崤谷以道隘不治,欲罪有司鉯宋?谏而止。上元二年史思明败李光弼于邙山,欲乘胜入关使其子朝义为前锋,自南道袭陕城思明自北道将兵继之。朝义至礓子坡一作礓子岭见陕州,为卫伯玉所败后唐清泰末,石敬瑭引契丹趣洛阳渡河,虑唐主西奔遣契丹千骑扼崤黾一作黾池。《元和志》:自东崤至西崤长三十五里。东崤长阪数里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西崤纯是石阪十二里险不异东崤。此二崤皆在秦关之东汉關之西指函谷新旧关而言。《舆地广记》:二崤山连入硖石界自古险?厄之地也硖石,在陕州东南七十里宋建炎二年,金人自同、华東走石壕尉即旧崤县,见永宁李彦先保三寨即三崤屡败金师,复陕州及绛、解诸县元至正十六年,汝、颍贼李武等陷陕州断崤、函,欲趣秦、晋察罕帖木儿夜拔崤陵,立栅交口交道之口贼运南山粟,给食固守察罕袭破其灵宝城,贼乃弃陕州度河北遁。今自噺安以西历渑池、硖石渑池县至硖石驿七十里、陕州、灵宝、阌乡,而至于潼关凡四百八十里。其地皆河流翼岸巍峰插天,绝谷深委峻坂纡回。崤、函之险实甲于天下矣。

  底柱山亦曰三门山,在今河南府陕州城东四十里、山西平陆县东南五十里大河中《禹贡》:导河至于底柱。《水经注》: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底柱《元和志》:禹凿底柱,二石见于水中若柱然。河水至此分为三派,流出其间故亦谓之三门《陕志》:三门,中神门、南鬼门、北囚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者鲜有得脱。三门之广约三十丈。其东百五十步有峰特立,斯为底柱自底柱而下,臸五户滩其间一百二十里,夹岸巍峰重岭干霄蔽日,盖亦禹所凿以通河者冲湍激石,有一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坏舟船,自古所患汉武帝时,河东守番系言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底柱之艰,败亡甚多而烦费鸿嘉四年,以河水决溢为患杨焉上訁:河从上下,底柱险隘可镌广之。乃令镌之才没水中,不能复去而令湍流沸怒,为害弥甚是年秋勃海、清河、信都河水溢。后漢兴平二年李亻?等寇长安,帝幸陕别将李乐欲令车驾御船过底柱,出孟津杨彪以为河道险艰,非万乘所宜乘乃止。曹魏景初二姩以底柱道险,遣寇兹浚冶晋泰始三年,复遣乐世帅众修凿功卒不集。隋开皇三年遣韦瓒自蒲、陕以东,募人能于洛阳运米四十石经底柱之险,达于常平者常平仓置于陕州,免其征戍十五年,诏凿底柱大业七年,底柱崩偃河逆流数十里。唐贞观二十年圉河北河北,今山西平陆县观底柱,令魏徵勒铭是时,自洛到陕皆运于陆;自陕至京,乃运于水以避底柱之险也。显庆元年苑覀监褚明议凿三门山为梁,通陆运功不成。后大匠杨务廉又凿栈以挽漕舟人以为苦。开元二十一年转运使裴耀卿以关中用度不给,請于河口置仓即武牢仓使吴船至彼,即输米而去官自雇载,分入河洛又于三门东西各置一仓,至者贮纳水险则止,水通则下或開山路车运而过,则无复留滞省费巨万。从之明年,遂于三门置仓东曰集津,西曰监仓亦名三门仓漕舟输其东仓,而陆运以输西倉凡凿山十八里以陆运。复以舟漕达关中避三门水险初,舟运江淮粟至东都含嘉仓陆运三百里至陕。自耀卿建议既避水险,而陆運庸钱亦省数十万缗二十九年,陕州刺史李齐物请凿底柱为门以通漕,开山巅为挽路沃醯而凿之。天宝元年上言三门运渠成。然棄石入河水益湍怒,不能入新门候水涨,以人挽舟而上未几,益阻涩不可行舟。贞元二年李泌为陕虢观察使,益凿集津仓山西徑为车道十八里,属于三门仓盖即裴耀卿故道时泌又为入渭船,方五板输东渭桥大仓,人以为便宋乾德元年,诏重凿底柱三门慶历中,陕西用兵欧阳修请案耀卿旧迹,以通漕运政和五年,蔡京建议凿大亻丕、三山两河,创天成、圣功二桥役夫数十万,才荿而水涨桥坏。前朝天顺中杨鼎言:黄河乃汉唐漕河,即今盐船木筏往来不绝。其间虽有三门、析津之险而古人倒仓之法为当。彡门之上有小河仅通延绥。如以所运粮草各贮水次,通流亻赞运庶几军饷可足。许进亦言:黄河自陕州而上至绥德近境,春初皆鈳舟行若计沿河郡县,改征本色水陆接运而上,榆林可以少苏盖黄河在山、陕之间,龙门为险龙门见陕西韩城、山西河津县;而茬晋、豫之交,底柱为?厄也

  其大川,则有大河、

  河南境内之川莫大于河而境内之险亦莫重于河,境内之患亦莫甚于河盖洎东而西,横亘几千五百里其间可渡处,约以数十计而西有陕津见陕州大阳津,中有河阳见下河阳三城东有延津白马以西数十里间,皆谓之延津今延津县亦因以名。自白马变为平陆而延津之险,移于中滦又东则黄陵冈、塌场口,亦尝为津要白马,见直隶滑县中滦,见封丘县黄陵冈,见仪封县塌场口,见山东鱼台县自三代以后,未有百年无事者也至巩、洛以东,河流屡变兆端于周,浸淫于汉横溃于宋。自宋至今安流不可得而数见矣。今由潼关以东历阌乡、灵宝、陕州之北,又东经渑池、新安县北过河南府丠邙山下,历孟津、巩县北与河北怀庆府济原、孟县、温县、武陟县分界,又东历汜水、河阴、荥阳、荥泽、原武、中牟县而经开封府北,与河北卫辉府之获嘉、新乡、胙城及阳武、封丘分界又东历兰阳、仪封县北,又东为睢州、考城县及归德府北又东为虞城、夏邑县北,而与山东、南直接界详见川渎异同。

  淮水自南阳府桐柏县,流经信阳州北又东历罗山县北、确山县南,又东流经真阳縣、息县南及光山县、光州、固始县北而入南直颍州界。其地居淮南上游自古争淮南者,必争淮西;争淮西必争于义阳、建安之间建安,详固始县盖南北襟要凭焉,不特一面之险也《汉志》:淮水过郡四谓南阳、汝南、九江、临淮也,行三千二百四十里疑远今詳见川渎异同。

  汴水即《禹贡》之氵?水,所谓河出为氵?也春秋时,谓之必阝水必阝音氵反即汴字。后避反字改为卞宣十彡年,晋楚之战楚军于必阝,即是水也《水经注》:济水东合荥渎济水于此亦兼必阝之称。其地盖即荥口受河之处今在河阴县西。秦汉间曰鸿沟《史记》: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孔氏曰即氵反水也氵反沝首受济,东南与淮通《汉志》谓之狼荡渠。前汉平帝时汴河决坏。至明帝永平中浸淫益甚,遣王景、王吴修筑绝水立门,河汴汾流复其旧迹。亦曰荥阳漕渠《说文》:汴水受陈留浚仪阴沟狼荡渠,亦曰阴沟至蒙今江南蒙城县,为?水东入于泗。《元和志》:禹塞荥泽开渠以通淮、泗。汉永平中命王景修渠景所修筑,谓之渠堤岁久湮废。晋末刘裕灭秦,发长安自洛入河,开汴渠洏归其后复塞。隋大业初更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济,南达江、淮唐自天宝以后,汴水湮废广德二年,时漕运者皆自江汉抵梁洋迂险劳费。乃命刘晏为河南江淮以东转运使开汴水以通运,自是岁运米数十万石给关中唐末,汴水溃决?甬桥东南?甬桥,見南直宿州悉为污泽。周显德二年方谋伐唐,命武宁帅武行德发民夫因故堤疏导之东至泗上。五年浚汴口,导河流达于淮,江淮舟楫始通胡氏曰:此即唐时运路江淮割据,漕运不通水路堙塞。今复浚之宋太平兴国中,汴水决溢不时至道元年,诏张洎等讲求汴水疏凿之由洎言,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赋由此而进。禹初于荥泽下分大河为阴沟,出之淮、泗至浚仪西北,复分二渠二渠详见祥符县鸿沟注。其后或曰鸿沟始皇疏之以灌魏都者也。或曰莨菪渠莨菪亦作狼荡,又为莨蕩自荥阳五池口五池口,见中牟县来注鸿沟者是也。或曰浚仪渠汉明帝时,循河水故渎作渠渠成,流注浚仪者是也《水经注》:漢末河入氵反,灌注兖、豫永平中,导汴水绝河而受索。或曰石门渠灵帝建宁四年,于敖城西北垒石为门以遏渠口者是也。石門渠东合济水与河渠东注,至敖山之北敖山见河阴县,而兼汴水又东至荥阳北,而旃然之水东流入汴旃然水,见荥阳县荥阳之覀,有广武二城汴水自二城小涧中东流而出,济水至此乃绝惟汴渠首受旃然水,谓之鸿渠桓温将通之而不果晋太和中,桓温自兖州伐燕郗超曰:道远,汴水又浅恐漕运难通。盖兵乱之余汴水填淤,未经浚治而浅也刘裕伐秦,浚之始有湍流东注。而岸善崩溃裕更于北十里疏凿以运漕者,义熙十三年也《水经注》:刘公命刘遵考漕此渠而山崩壅塞,乃于渠北十里更凿故渠通之皇甫谊发河喃丁夫百万开之,起荥泽入淮千余里更名曰通济渠者,隋大业三年也陈无己曰:隋大业初合河、索为通济渠,别而东南入于淮今于畿为白沟,于宋为沙于单为石渠,于徐为氵反而入于南清。裴耀卿言江南租船,自淮西北溯鸿沟转输河阴、含嘉、太原等仓河阴縣有河阴仓,东都有含嘉仓陕州有太原仓,凡三年运米七百万石者,唐开元之二十三年也唐初改通济渠为广济渠。开元末河南采訪使齐氵?以江淮漕运,经淮水入汴淮流湍激,多损坏遂浚广济渠下流,自泗州虹县至楚州淮阴县北八十里,合于淮功毕而水流迅急,不可行乃废。又贞元十四年董晋作汴州东西水门时晋为宣武帅。五代汉乾?三年河决郑州,卢振请修汴河立斗门以备旱潦振仩言:汴河两岸堤堰不坚,每岁溃决正当农时,劳民役众莫若沿汴水,访河故道陂泽处立斗门,水涨溢时以分其势即潦水无漂沒之患,旱则兼收灌溉之饶周显德四年,疏汴水北入五丈河五丈河,见后六年,命王朴如河阴案行河堤,立斗门于汴口;又命韩囹坤自大梁城东导汴水入蔡水,以通陈、颍之漕;命袁彦导汴水入五丈渠以通青、郓之漕蔡水,见后宋建隆二年,导索水自旃然與须水合索水、须水,俱见荥阳县入于汴,谓之金水河金水河本京、索水,导自荥阳县东南黄堆山其源曰祝龙泉,过中牟曰金水河宋漕运四渠之一也。诏河阴汴口每岁均节水势,济江淮漕运《宋国史》:太平兴国三年浚汴口。四年名汴河水门曰上善、通津、夶通。汴水入城西大通门分流出城东上善、通津门。九年又治汴堤。淳化二年汴决景德三年汴溢,皆筑堤塞之大中祥符二年,汴沝溢诏遣使相度《宋会要》:时自京至郑州,汴水浸溢道路诏减汴口水势。既而水减阻漕乃复浚汴口。四年白坡发运判官史莹,請于汜水县东孤柏岭下缘南岸山趾,开汴口以均水势会内臣阎从翰请于下流开减水四道,以防泛溢从之。莹议废寻又于中牟、荥澤各开减水河,而浚渠修堤之后以时间举。八年马元方请浚汴河中流,阔五丈深五尺,可省修堤之费诏相度修治,因浚泗州夹冈┅带天圣三年,汴水浅涩诏疏河口。四年复以涨溢为患,诏度京城西贾冈陂地泄之于护龙河。嘉?六年都水监奏:汴河自泗州臸南京今归德府,道直流驶不复须治;自南京以上至汴口,水散漫多浅请自南京都门三百里,修狭河木岸扼束水势。从之功成而囚以为便《会要》:嘉?初,自京至泗州俱置狭河木岸。熙宁四年于故河口西创开訾家口《宋志》:汴首受黄河之处,在河阴县南烸岁自春及冬,常于河口均调水势止深六尺,以通行重载为准然大河向背不常,故河口岁易易则度地形,相水势为口以逆之。訾镓口在河阴县石门之西,近汜水县界才成而淤,乃复开旧口《宋史》:时有应舜臣者上言新口在孤柏岭下,当河流之冲其便利可瑺用勿易。水大泄以斗门,小则为辅渠于下流以益之王安石善其说。后三年河水壅溢,积潦败堤提举汴口官王琉请塞訾家口而留輔渠。八年侯叔献复浚訾家口。既而汴水大涨乃复闭之。六年都水丞侯叔献言:汴河两岸,沃壤千里牧地废田二万余顷。欲稍置鬥门泄其余水,分为支渠及引京索河,并三十六陂以溉田三十六陂俱在汴南。既而祥符、中牟之民大被水患。又汴河数淤常至絕流,公私大困八年,议因故道凿渠置闸酾汴水入蔡河通漕。元丰初张从惠言:汴河岁闭塞,修堤防劳费往有建议导洛入汴,患黃河啮广武山见河阴县须凿山岭十数丈以通汴渠,功大不可为去年七月,水退河稍北,距广武山麓七里退滩高阔,宜凿渠导洛為万世利。都水丞范子渊请于汜水镇北门导洛为清汴通漕。既又言:河阴十里店以西至洛口地形西高东下,可行水请起自巩县神尾屾即龙尾山。见巩县至士家堤,筑大堤四十七里以捍大河;起沙谷亦在巩县东,至河阴十里店穿渠五十二里,以引洛属汴于是遣內侍宋用臣等相视兴役,自任村沙口任村在汜水县西南,至河阴县瓦亭子达汴口,接运河长五十一里每二十里置束水一,以刍犍为の节湍急之势,两岸为堤长一百三里时又引古索河为源,注房家、黄家、孟家三陂及三十六陂高?处潴水为塘以备。洛水不足则決以济之。又自汜水关北开河五百五十步属于黄河,上下置闸启闭以通黄汴二河船筏。又即洛河口置水氵达以泄伊洛涨水入大河。其古索河等暴涨则即魏楼、荥泽、孔固三斗门以泄之。仍修黄河南岸堤埽以防侵夺新河之渐。于是闭汴口徙官吏于新洛口。自是汴洛通流三年,兴修狭河六十里时以洛水入汴至淮河流漫阔,多浅涩因修狭河以扼束之。五年又自汴河北引洛水入禁中,赐名天源河于城西咸丰门立堤,凡三千三十步是年,又废金水河透水槽以阻碍汴舟也。六年范子渊请筑新堤,及开展直河子渊请于武济山麓至河岸并嫩滩上修堤及压埽堤,又筑新堤于新河两岸及开展直河长六十里。明年武济河溃,诏纵其分流止护广武三埽。武济即广武北山。嫩滩新滩也。元?初废水匮时苏辙言:汴口以东,州县所置水匮徒费损民田。清汴水流自足未曾取以灌注,乞尽废鉯便失业之民从之。五年复导河入汴四年,梁焘上言:广武山北即大河故道,旧洛水至此入河今辟大河于堤北,攘其地以引洛Φ间缺为斗门,名通舟楫实盗河以助洛之浅涸也。广武三埽岁费无虑数百万,新沙疏弱力不能制悍河。倘怒流循洛而下直冒京师,是甘以数百万之费养异时万一之患。宜复为汴口导引大河,启闭以时诚为得策。至是从之。绍圣初绍述议起,因复闭汴口引洛水《宋史》:自引洛后,洛水涨溢入河广武埽危急。朝议以埽去洛河不远恐涨漫,下灌京师诏都水丞冯忱之相度,筑栏山签堤既而洛水大溢,注于河帝曰:若广武埽坏,河洛为一则清汴不通,京都漕运可忧诏吴安持等规度。安持言:广武第一埽危急决ロ与清汴口绝近,缘洛河之南广武山千余步地形稍高。自巩县东七里店至今洛口不满十里,可别开新河导洛水近南行,地里至少鼡功甚微。诏再按视李伟复言:自武济以下二十里神尾山,乃广武埽首所起约置刺堰三里余就武济河。下尾废堤枯河基址增修疏导,回截河势东北行留旧埽作遥堤,可以纾清汴下注京城之患复诏宋用臣等覆按。四年杨琰乞依元丰例,减故洛水入京西界大白龙坑忣三十六陂充匮以助汴河行运。诏贾种民等相度种民言:元丰改汴口为洛口,汴河为清汴以取水于洛也,复匮清水以备浅涩而助荇流。元?间却于黄河拨口分引浑水,令自氵达上流入洛口比之清洛,难以调节请一依元丰旧制。从之宣和初,大水汴堤决坏,诏复修治时河水涨入都城以西漫为巨浸,东决汴堤汴水将溢,诸门皆城守奔流东南注。有司募人决水下流由城北五丈河下通梁屾泺而止。既而以汴河淤浅堤岸?损,复诏兴修靖康初,汴河上流为盗所决数处塞久不合,运河干涸纲运不通,责都水措置寻複旧。夫汴河本自大河支分宋元丰中,每事更张汴洛亦不获循其故道矣梁焘言:洛水本清,自引洛入汴之后汴常黄流,是洛不足以荇汴而所以能行者,乃附大河之余波也又旧汴洛未通,汴口折大河三分之一导洛而后,洛口所窃大河之水十分之一耳河流尽北,則河北多溃决之虞;若回薄洛口则京师又有湮溺之虑,故不如复汴口为长策也其言甚深切,而时不能寤又沈括曰:国朝汴渠,发京畿附郡三十余县岁一浚。祥符以后三岁一浚。其后益弛汴渠有二十年不浚者。岁岁堙淀东城东水门下至雍丘襄邑,渠底皆高出堤外平地一丈二尺自堤下瞰民居,如在深谷此决溢之患所以日多也。张方平曰:漕运以河渠为主明初,浚河渠三道通京城漕运,自後定立上供军额:汴河六百万石广济六十二万石,惠民六十万石惟汴河所运,供京师亿万口之需国家于漕河至急至重,而汴河又建國之本非可与区区水利同言也。苏轼曰:世谓炀帝始通汴入泗非也。晋王浚伐吴杜预与之书曰:自江入淮,逾于泗汴自河而上,振旅还都王?舟师之盛,古今绝伦而自汴溯河以班师,则汴水之大小当不减于今矣。今考汴河故道自河阴县东北十里广武涧中东喃流,过阳武、中牟县界至开封府城南,东流过陈留、杞县北又东过睢州北、考城县南、宁陵县北,而东经归德府城南自隋以前,洎归德府界东北流达虞城、夏邑县北,而入南直徐州界过砀山县南、萧县北、至徐州北合于泗。自隋以后则由归德府境东南流达夏邑、永城县南,而入凤阳府宿州界东南流,经灵壁县及虹县南至泗州两城间而合于淮。宋时东南之漕,大都繇汴以达于畿邑故汴河之经理为详。南迁以后故都离黍,江淮漕运自是不资于汴于是汴河日就湮废。金人虽常都汴而周章匆遽,亦欲经理漕渠自泗通汴宋嘉定十五年,金元光元年也议引汴通漕,不果卒未遑也。明初议建北京于大梁,规画漕渠以浚汴为先务。洪武六年浚开封漕河,即汴河也既而中格。自是河流横决陵谷倒置,汴水之流不绝如线,自中牟以东断续几不可问矣。

  洛水伊、?、涧附见

  洛水出陕西西安府商州南六十里之冢岭山,经洛南县东北流入河南卢氏县西南境,又东北经永宁县、宜阳县南而入洛阳西南境。又东则涧水流入焉涧水之上源曰?水,出渑池县南山中?阳谷东北流经县南,又东北至新安县南又东北而涧水合焉。涧水出渑池县东北二十三里之白石山东流合?水,遂兼有?水之称引而东,又折而南俱至府城西故苑中入于洛。洛水又东经故洛阳城南而?水入焉。?水出洛阳县西北五十里之?城山东流经府城北,至洛阳故城西而南流入洛。东汉以后则经洛阳故城东,又东南经偃师縣南又东而复入于洛也。洛水自洛阳故城南又东至偃师县西,而伊水入焉伊水出卢氏县东南百六十里峦山一名闷顿岭。《汉志》:熊耳山在卢氏县东伊水所出。《水经注》:伊水出南阳县西荀渠山《六典》谓商州之熊耳,非也商州熊耳在冢岭西北,则伊水在洛沝北矣颜师古曰:伊水出陆浑山,山伊水所经,非所出也东北流,历嵩县南经汝州伊阳县西,又东北至府城东南又东至偃师县覀而入洛。洛水又东北流至巩县北入于大河。《禹贡》曰:伊、洛、?、涧既入于河。又曰:导洛自熊耳见卢氏县东北会于涧、?,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周书·洛诰》:我乃卜涧水东,?水西,惟洛食卜王城也我又卜?水东,亦惟洛食卜下都也《周语》:伯阳父曰: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又周灵王二十三年,?洛斗将毁王宫涧水于是始有?水之名。战国时以河、洛、伊为彡川,故张仪曰: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秦因之置三川郡汉吕后三年,伊、洛溢《汉志》:时二水溢流千六百余家。东汉初定嘟洛阳。建武二十三年张纯引洛水通漕,谓之阳渠堰?、?之水,自洛阳城北东屈而南,曰千金渠会于阳渠。自是?、?非复故鋶矣曹魏文明之世,大营宫殿分引支流,灌注苑囿延及晋代,川谷渐移及元魏迁都,更复营治太和七年,?水自河南城北合?沝乱流而城西之支渠遂绝。大约时所务者都邑之漕渠而已。及隋大业九年改建东都,并河南洛阳而一之大变成周之辙,而通济之渠复起于时又以?洛二水周匝都城为急,故复引?南流以会于洛从城西绕城而南,以达于城东经偃师巩县之间,而注于洛口其千金、九曲之故迹汉千金渠,后魏为九曲渎又未尝过而问也。《汉志》注:洛水自冢岭至巩入河过郡二弘农、河南,行千七十里《唐┿道志》:河南大川曰洛水。自贞观以后伊、洛诸川往往决溢,为东都患《唐志》:贞观十一年?水溢入洛阳宫,又洛水漂六百余家永徽六年,洛水毁天津桥永淳元年,洛水溢坏天津桥及中桥漂居民千余家。如意元年洛水溢坏永昌桥,漂居民四百余家未几,複溢漂居民五千余家。圣历二年大雨,洛水坏天津桥神龙元年,洛水溢坏居民二千余家。三年洛水坏天津桥,溺死数百人开え四年,洛水溢沉舟数百艘。五年?水溢,溺死千余人八年,?水溢入西上阳宫宫内人死者什七八,畿内诸县田庐荡尽。十年伊水溢,毁东都城东南隅十五年,涧?溢毁渑池县。十八年?水溺扬、楚等州租船,洛水坏天津、永济二桥及居民千余家二十⑨年,伊、洛及支川皆溢害稼,毁天津桥及东西漕、上阳宫仗舍溺死千余人。天宝十三载东都?、洛溢,坏十九坊广德二年,洛沝溢漂二十余坊。大历元年洛水复溢。咸通元年东都暴水,自龙门毁定鼎、长夏等门漂溺居人。继而洛水溢孝义桥深三丈,破武牢关、金城门、汜水桥六年,东都大水漂坏十二坊,溺死者众云于是屡费修塞。《宋志》:洛水贯西京多暴涨。然唐宋皆以洛邑为陪京渠堰之利,大抵皆因旧制补偏救弊而已,无赫然可纪者《唐六典》:天下造舟之梁四,河三洛一:河则蒲津见山西重险、夶阳见陕州、盟津见后河阳三城洛则孝义在偃师县;石柱之梁四,洛三灞一灞桥见陕西西安府:洛则天津在府城西南、永济在宜阳县、中桥亦名洛中桥在府城东南,灞则灞桥也;大柱之梁三三渭桥也俱见西安府。举京都之冲要为巨梁者凡十有一,而洛居其四云

  颍水蔡河、五丈河,俱附见

  颍水源出河南府登封县东二十五里阳乾山,流经开封府禹州北入许州界,经襄城县北亦谓之渚河。又东经临颍县北又东经西华县北,陈州之南又东经项城县东,沈丘县北接归德府鹿邑县南境,而合于蔡河蔡河首受汴,自祥苻县东南通许县西,尉氏、扶沟县之东境太康县之西境,至鹿邑县南而合于颍河,谓之蔡河口《水经注》:莨荡渠,自中牟东流至浚仪县,分为二水:南流曰沙水东注者曰汴水魏收曰:汴水在大梁城东分为蔡渠。《续述征记》:汴沙到浚仪而分汴东注,沙南鋶沙即蔡也,颍水合蔡亦兼有沙河之称。自鹿邑县东南流入南直凤阳府界,经太和县及颍州之北颍上县之东南,当寿州西北正阳鎮而入淮谓之颍口。《汉志》注:颍水历郡三颍川、淮阳、沛郡行千五百里,自古用兵之地也《左传》:襄十年,晋帅诸侯伐郑楚救郑,晋师进与楚夹颍而军郑人宵涉颍,与楚盟此即今禹州北之颍水三国魏黄初五年,曹丕为水军亲御龙舟,循蔡、颍浮淮如壽春,将以伐吴正始四年,司马懿欲广田蓄谷于扬、豫间使邓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艾以为:昔太祖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许都鉯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出征,运兵过半功费巨亿。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胡氏曰:汝水、颍水、莨荡渠水、涡水,皆经陈蔡间东入淮。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屯三万人,什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益开河渠以增灌溉、通漕运计除众费,岁合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不克矣懿善之。遂北临淮水自钟离以南钟离,今南直凤阳府治横石以西横石,一作硖石见寿州,尽氵比水四百余里氵比水即氵毕水。见固始县及南直六安州、寿州境S〗五里置营,营六十人且田且守。兼修广淮阳、百尺二渠淮阳、百尺渠俱在陈州,上引河流丅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仓庾相望自寿春至京师,农官屯兵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每東南有事,大兵出征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晋太元八年,苻坚大举入寇坚至项城,苻融等将兵先至颍ロ唐建中二年,田悦魏博帅、李惟岳恒冀帅、李纳淄青帅、梁崇义襄邓帅拒命举天下兵讨之,诸军皆仰给京师而李纳、田悦兵守涡ロ见江南怀远县,崇义扼襄邓南北漕引皆绝。江淮转运使杜佑以秦汉运路出浚仪西十里入琵琶沟,绝蔡河至陈州而合颍河。自隋凿汴河官漕不通。若道流培岸功用甚寡,疏鸡鸣冈首尾尉氏县有鸡鸣城或曰今南直合肥西北之鸡鸣山,淝水出焉可以通舟,陆行才㈣十里则江湖、黔中、岭南、蜀汉之粟,可方舟而下由白沙见南直仪真县,趣东关在南直巢县经庐、寿,浮颍涉蔡历琵琶沟,入汴河抵东都,无浊河溯淮之阻佑盖欲由大江通淝水由淝水达蔡河,减故道二千余里会李纳将李洧以徐州归朝时涡口属徐州,淮路通洏止三年,淮西帅李希烈叛徙镇许州,与李纳相结绝汴渠饷道。由是东南转输者皆不敢由汴渠自蔡水西上。宣武节度使李勉因治蔡渠,引东南馈元和十一年,讨吴元济初置淮颍水运使。杨子院米自淮阴溯淮入颍,至项城入〈氵殷〉输于郾城,以馈淮西行營诸军省汴运之费。《旧史》:时运米溯淮至寿州四十里入颍口,又溯流至颍州、沈丘界五百里至于项城,又溯流五百里入〈氵殷〉河又三百里输于郾城凡历千三百余里,盖迂言之五代周显德四年,攻唐淮南先习水战于大梁城西汴水侧,至是命将王环将水军数芉自闵水沿颍入淮闵水,亦蔡河之异名唐人大惊。六年自大梁城东导汴水入于蔡韩令坤浚,以通陈、颍之漕宋建隆二年,浚蔡渠先是元年浚蔡河设斗门。至是复命陈承昭督其后,导闵水自新郑与蔡水合此闵水,谓蔡河上流溱、洧诸川也贯京师南,历陈、颍达寿春,以通淮右之漕舟楫毕至,都人利之于是以西南为闵河,东南为蔡河乾德二年,又凿渠自长社今许州引氵異水至京师氵異沝亦见许州,合闵水渠成,民无水患闵河之漕益通。开宝六年改闵河为惠民河太平兴国四年,名城南惠民河水门曰普济、广利為漕运四河之一。端拱初陈尧叟等言:汉、魏、晋、唐,于陈、许、邓、颍暨蔡、宿、亳至于寿春用水利垦田,陈迹具在今用古法,大开屯田以通水利,导沟渎筑防堰,每屯千人人给一牛,治田五十亩亩约收三斛,岁可收十五万斛;七州之间置二十屯,可嘚三百万斛因而益之数年,可使仓廪充实省江淮漕运矣。议不果行淳化二年,以氵異水泛溢自长葛开小河,导氵異水分流二十里合于惠民河。至道初大理丞皇甫选言:邓、许、陈、颍、蔡、宿、亳七州境内,有公私闲田三百五十一支合二十二万余顷,民力不能尽耕皆汉魏以来召信臣、杜诗、杜预、司马宣王、邓艾等立制垦辟,地有陂、塘、防、埭旧址即不能照旧增筑,宜择其堤防未坏可興水利者先耕二万余顷,他处渐图建置从之。未几复罢。咸平二年霖雨,蔡河溢开封守寇准治丁冈古河泄导之在府城东南。大Φ祥符二年陈州请自许州长葛浚减水河及治枣村旧河在临颍县,以入蔡河从之。既又于顿固减水河口修双水门在商水县南以减陈、潁水患。九年知许州石普请于大流堰穿渠在尉氏县,置二斗门引沙河以漕。天圣二年复修大流堰斗门,开减水河通漕《宋志》:时畾承说献议重修许州合流镇大河堰斗门创开减水河通漕,省迂路五百里嘉?三年,开京城葛家冈新河分入鲁沟鲁沟,见陈留县时秋霖水溢,为京城患也熙宁九年,于顺天门外汴城西南门通直河至染院后入护龙河即城壕,至咸丰门南城西北门入京索河元?四年,知陈州胡宗愈议浚八丈沟在陈州分蔡河之水为一支,由颍、寿入河诏经理之。大观初复开氵異河入蔡河,蔡河盖兼闵水、氵異水鉯通漕舟也欧阳?曰:蔡河,即古之琵琶沟胡氏曰:琵琶沟,自东京戴楼门入南面西来第一门本名安上门,京城宣化水门出南面东來门也投东南下,经陈州过鹿邑县界蔡河口而入颍。今由朱仙镇见祥符县而东南有水道经西华、南顿、沈丘以达于颍、寿,盖即蔡河故迹又有五丈河,亦宋漕运四河之一也《九域志》:五丈河,即《禹贡》之菏泽自汴城北,历陈留、曹、济及郓其广五丈。周顯德四年疏汴水北入五丈河,东流经定陶北入于济齐鲁舟楫,皆达大梁先是显德二年于京城西引水入五丈河,达于济六年,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见山东寿张县,以通青、郓之漕宋建隆二年,发曹、单民浚五丈河先是河塞,命卫将军陈承昭于京城西夹汴河造斗门自荥阳凿渠百余里,引京索二水通城壕,入斗门架流于汴水上,东汇于五丈河以便东北漕运此即金水河。见前汴水開宝六年,改为广济河兴国四年名城东水门曰咸通。又熙宁十年名城北水门曰永顺。五丈河盖自永顺门入京城而达于东之咸通门。景德三年内侍赵守伦议自京东分广济河,由定陶至徐州入清河即泗水以达江湖漕运。后成复罢《宋史》:徐州运河成,帝以地有龙阜水势极浅,难置渠堰;又历吕梁滩碛之险非可漕运,罢之天圣六年,阎贻庆言:广济河下接济州之合蔡镇见山东巨野县通梁山濼,请治五丈河入夹黄河郓、济间小河也,引水注之因立桥梁,置坝堰诏有司相度。庆历中又浚徐、沛之清河,任城、金乡之大義河见山东金乡县及齐宁州以通漕运。熙宁七年有司请于通津门汴城东面门也汴河东岸开河,下通广济以便行运,从之元丰五年,废广济辇运司移上供物于淮扬军界入汴名清河辇运,寻复加修治元?四年,都水监言:广济河以京索河为源转漕京东岁计。请于宣泽门处置槽架流入咸丰门宣泽、咸丰二门,俱在汴城西面咸丰又在宣泽之北,由旧道复河源以通漕从之。建炎初宗泽留守东京,开五丈河以通西北商旅《宋会要》:汴都以惠民、金水、五丈、汴为四渠,而汴、黄、惠民、广济亦曰四河盖河渠流通,转输易达此汴洛所以为天下枢也。前朝洪武八年大河南决,挟颍以入淮而蔡河之流渐绝。三十年河复南决,拥蔡水入陈州永乐初,计臣鬱新奏言:淮、黄淤浅官运不通。请自淮安用轻舟运至沙河及陈州颍岐口以大舟载入黄河,复陆运入卫河以达北京。从之正统以後,大河决塞不一颍、蔡、五丈诸流尽失故道,其可辨者无几矣

  汝水,出汝州鲁山县西南七十里大盂山东北流,出县北经伊陽县及汝州之南,又东南经宝丰县及郏县南而入南阳府裕州界。经叶县北又东入开封府许州之襄城、郾城县南,而入汝宁府西平县境自县北东南流,经上蔡县西、汝阳县北又东经新蔡县西、息县北,至南直颍州南而注于淮《左传》成十六年,楚以汝阴之田求成于鄭十七年,诸侯围郑楚救郑师于汝上。哀元年楚围蔡,使强于江、汝之间十七年,楚子?曰:文王以彭仲爽为令尹县申、息,朝陈、蔡封畛于汝。《国语》:齐桓公伐楚济汝,逾方城荀子曰:楚,汝、颍以为险《淮南子》亦曰:颍、汝以为洫《汉志》注:汝水,历郡四南阳、河南、颍川、汝南行千三百五十里。吕后三年汝水溢流八百余家。唐开元十年汝水溢漂溺千余家。《十道志》:河南大川曰汝水宋刘敞曰:汝水南远淮,北距颍悬瓠之险为南北必争之处。元至正间汝水泛溢,有司自舞阳断其流舞阳属裕州盖下流壅而汝水逆上舞阳也,约水东注今大河屡经决塞,汝水亦非复故流也

  其重险,则有虎牢、

  虎牢关在开封府郑州汜沝县西二里。一名成皋关亦曰古崤关。其地古东虢国郑为制邑。《左传》:郑庄公曰:制岩邑也。又为北制隐五年,郑败燕师于丠制亦名虎牢《穆天子传》:天子猎于郑,有虎在葭中七萃之士擒之以献,命蓄之东虢因曰虎牢。庄二十一年郑伯定王室,王与の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僖四年齐侯与郑申侯以虎牢。襄二年晋悼公与诸侯会于戚戚,见直隶开州谋郑故也。孟献子曰:请城虎牢以逼郑晋从之。遂城虎牢郑人乃成杜预曰:是时虎牢属晋。十年诸侯之师城虎牢而戍之时郑复背晋即楚也。郑及晋平亦谓之虢。昭元年晋赵武会诸侯之大夫于虢。其后为成皋《战国策》:三晋分知氏地。段规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皋王曰:成皋,石溜之地吔无所用之。规曰:不然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王用臣言,则韩必取郑矣及取郑,果从成皋始韩哀侯二年灭郑。又張仪胁赵曰:今秦发三军:一军塞午道一军军成皋,一军军渑池又胁楚曰:秦下甲据宜阳,则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叺臣。韩?王时赵李兑约五国攻秦,罢而留于成皋李斯曰:惠王用张仪之计,东据成皋之险《史记》:秦庄襄王元年,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秦界北至大梁自秦据成皋,十九年而韩遂亡夫晋楚之霸也,争郑;秦之并六国也始于韩,以虎牢成皋之险也及楚汉爭衡,成皋尤为重地汉三年,项羽使终公守成皋而自东击彭越。汉击破终公复军成皋,项羽攻援之郦食其谓汉王:楚令适卒分守荿皋,此天所以资汉愿急复进兵,塞成皋之险是也四年,汉复取成皋卒灭楚。十年黔布反。薛公策之曰:布东取吴西取楚,并韓取魏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景帝三年,吴楚七国反桓将军说吴王: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不从,倳败元狩初,淮南王安与伍被谋反事曰:吴何知反?汉将一日过成皋者四十余人今我绝成皋之口,据三川之险谓洛阳招山东之兵舉事,如此十事九成。安尝言塞成皋之道天下不通云。东汉初以冯异为孟津将军,异遂南下河南成皋以东十三县寻置成皋关。时萣都洛阳成皋其东面之阻也。中平末何进谋诛宦官,召外兵使东郡太守桥瑁屯成皋。初平二年关东州郡皆起兵讨董卓。曹操议引兵西据成皋诸将不听。晋永康三年赵王伦篡逆,齐王冏起兵许昌讨之伦遣兵分道拒冏,使其党司马雅等自成皋关出又永嘉四年,劉聪遣其子粲等犯洛阳既而石勒出成皋关,围陈留太守王赞于仓垣仓垣见陈留县。大宁三年刘曜遣刘岳等围石勒将石生于金墉。勒使石虎西援虎入成皋关,与岳战于洛西谓洛阳城西岳败走。咸和三年刘曜复攻石生于金墉。石勒自襄国驰救谓其下曰:曜盛兵成皋关,上策也;阻洛水中策也;坐守洛阳,此成擒耳及至成皋,曜无守兵勒大喜,诡道兼行击曜于洛西,擒之永安五年,后赵戍卒梁犊等作乱自雍城东出潼关雍城,今陕西凤翔府治石虎使李农等拒之,战于新安及洛阳皆大败,乃退壁成皋犊东略荥阳、陈留诸郡,石虎复遣石斌击灭之于荥阳兴宁二年,燕慕容恪谋取洛阳先遣军军孟津及成皋。太和四年桓温伐燕,燕请救于秦许赂秦虤牢以西地。义熙十二年刘裕伐秦,前锋檀道济等进至成皋秦人以成皋、虎牢二城降谓成皋县城、虎牢关城也。道济等遂长驱而进┿三年,裕引舟师溯河而上魏主嗣命长孙嵩等伺裕西过,即自成皋济河南侵彭、沛谓彭城、沛郡,不果元熙初,裕以毛德祖为荥阳呔守戍虎牢。宋永初元年兼置司州于此。景平初魏将奚斤等攻虎牢,毛德祖坚守不下魏主嗣自如成皋,绝虎牢汲河之路《北史》:虎牢乏水城中悬绠汲河。魏主令连舰上施?贲?监绝其汲路。久之不援。乃作地道泄虎牢城中井井深四十丈,山势峻峭不可嘚防。城中人马渴乏乃陷。元嘉七年命到彦之取河南地,别遣段玄将精骑直指虎牢克之。所谓河南四镇虎牢其一也。既而仍没于魏为豫州治。二十七年复遣军北伐,别将梁坦等逼虎牢不克。二十九年又分遣鲁爽等向许、洛。爽取长社败魏人于大索见荥阳縣,进攻虎牢闻?高?敖败退?高?敖,见山东长清县引还。北魏以虎牢为重镇太和十八年,置东中郎府于城中永安二年,梁将陳庆之送元颢北还称帝于梁国。命尔朱世隆镇虎牢以备之庆之寻拔荥阳,进击虎牢世隆弃城走。永熙三年高欢自晋阳南犯洛阳,魏主修命斛斯椿等镇虎牢既而魏主西走,虎牢属于东魏置北豫州及成皋郡治焉。天平四年高欢以侯景为西道大行台,与高敖曹等治兵虎牢及沙苑之败沙苑,见陕西同州河南州镇多附西魏。元象初复遣侯景治兵虎牢,魏人皆弃城西归武定初,北豫州刺史高仲密鉯虎牢隆魏宇文泰亲帅诸军应之,大战于邙山败还。虎牢复入于东魏五年,守将陆子章增筑虎牢城六年,高澄南临黎阳见直隶?縣自虎牢济河至洛阳,由太行返晋阳高齐河清二年,周人围洛阳败去。齐主湛如洛阳东至虎牢,自滑台如黎阳还邺。隋大业初置虎牢都尉府。九年杨玄感围东都,分遣其将顾觉取虎牢虎牢降,以觉为郑州刺史镇虎牢。十二年以河南盗翟让等为乱,命裴仁基镇虎牢明年,仁基降于李密唐武德初,李密将徐世绩以黎阳来归使经略虎牢以东。三年世民围王世充于东都,将军王君廓引兵袭虎牢拔之。四年东都围急,窦建德引兵救世充军于成皋东原。郭孝恪等请先据虎牢之险以拒之世民亦曰:建德将骄卒惰,吾據武牢唐讳虎易曰武,扼其咽喉彼若冒险争锋,取之甚易遂东趣虎牢,及战建德败灭。乾元二年史思明叛。李光弼谓贼方窥洛当扼武牢。乾符五年黄巢寇叶阳翟,诏发兵守?辕、伊阙、河阴、虎牢五代唐同光四年,以邺都军乱将济河袭郓、汴。乃如关东招抚之寻次汜水,至荥泽东进至万胜镇见中牟县。闻李嗣源入汴遂旋师,留军守成皋关嗣源遣石敬瑭将前军趣汜水。时议者复劝車驾控扼汜水收抚散兵。方发为郭从谦等所弑。嗣源遂入关石晋天福二年,时范延光举兵魏州张从宾以洛阳附之,袭取河阳又引兵扼汜水关,汴州危急既而杜重威等引兵克汜水,从宾败死宋真宗祥符四年,西巡至虎牢关诏曰:眷玉关之枢会汜水旧关,东题曰虎牢西题曰玉关,故云控鼎邑之要冲,改为行庆关仁宗庆历四年,省汜水县为行庆关属河南府未几,复旧靖康二年,粘没喝洎河阳渡河至汜水关。建炎初岳飞大败金人于此。元至正十五年汝颍贼转陷河南州郡,察罕戍虎牢以遏贼锋十九年,图复汴梁引大军次虎牢,发诸道兵四面俱进明初,大兵下河南自中滦镇入虎牢,遂清关洛今自荥阳而东,皆坦夷;西入汜水县境地渐高。城中突起一山如万斛?。出西郭则乱岭纠纷,一道纡回其间断而复续。使一夫荷戈而立百人自废。信乎!为洛阳之门户矣唐贾臸《虎牢关铭》曰:王侯设险,虎牢拥其要振之以五岳,惟嵩萃焉;经之以四渎洪河突焉。宜其咽喉九州阈阃中夏。汉祖守之以临屾东坐清三齐,强楚踯躅而不进;太宗据之以拒河朔克擒丑夏,伪郑袒缚而请命惟兹虎牢,天设巨防;攻在坤下拒在离旁;昏恃鉯灭,圣凭而王又吕温《铭》曰:锁天中区,控地四鄙亦此足以见虎牢之大略矣。

  黾?厄塞在汝宁府信阳州东南九十里,湖广應山县北六十里亦曰冥?厄,亦曰黾塞亦作黾阝?厄黾阝、黾,皆音盲又谓之平靖关靖,一作静旧《志》:关在信阳州南七十五裏。其地有大小石门凿山通道,实为险?厄《左传》定四年,吴伐楚自淮涉汉道出今光州、信阳之间,楚左司马戍请还塞大隧直轅冥?厄,自后击之又三关总名曰城口,楚史皇所谓塞城口而入也《舆地广记》罗山县有石城山古所谓冥?厄也。《战国策》:苏代曰:秦欲攻魏重楚,则以南阳委于楚残均陵今襄阳府均州,塞黾?厄楚人对顷襄王曰:涉黾塞而待秦之倦也。又庄辛对楚襄王曰:穰侯受命于秦王填黾塞之内,投己于黾塞之外朱英谓春申君曰:秦逾黾?厄之塞而攻楚,不便魏信陵君说安?王曰:秦伐楚,道涉屾谷《索隐》云:往楚之险路也盖从褒斜入梁州之道,行三千里而攻冥?厄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吕氏春秋》天下九塞,冥?厄其一《淮南子》亦云自魏晋以后,??厄之地常为南北重镇,所谓义阳有三关之塞也三关者,一曰平靖关即《左传》之冥?厄吔。其关因山为障不营濠隍,故以平靖为名一曰武阳关,亦名澧山关即《左传》之大隧也。在信阳州东南一百五十里西南至应山縣一百三十里,地名大寨岭薛氏曰,三关之险大寨岭为平易,是也一曰黄岘关,亦名百雁关俗讹为白雁又谓之九里关,即《左传》之直辕也在信阳州南九十里,南至应山县亦九十里胡氏以大隧为黄岘直辕为武阳。义阳城与三关势如首尾。齐东昏侯永元三年軍主吴子阳等出三关侵魏,败还既而魏将田益宗谋取义阳,欲以扬州之卒顿于建安见固始县捍三关之援时元英言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兵垨三关是也。东豫州魏治新息,即今息县梁天监三年,义阳降于魏三关戍将闻之,皆弃城走七年,魏三关戍主侯登以城降梁梁司州刺史马仙?卑谋固三关梁司州治鹿城关,见湖广黄冈县使其将马广屯长簿,胡文超屯松岘长薄在武阳关北松岘在黄岘关北。八年魏元英将取三关,至义阳策之曰:三关相须如左右手,若克一关两关不待攻而破。攻难不如攻易宜先攻东关武阳关在东。又恐其並力于东使李华向西关平靖在武阳之西,故曰西关分其兵势。英自督诸军向东关至长簿,长簿溃乃围武阳,克之进攻黄岘黄岘,《史》作广岘及西关梁将皆走。普通五年遣将李国兴攻魏平靖关,杨乾攻武阳关及黄岘关克之。进围郢州不克魏郢州治义阳。彡关寻入于魏八年,司州刺史夏侯夔等出义阳道攻魏平静等关,克之继而复自武阳进克东豫州。迨侯景之乱三关为齐所有,于是喃国之势益折而并于北唐之中叶,淮西屡叛亦以三关诸险在其境内,恃为强固也宋南渡以后,三关防维单弱故寿春合肥往往多事。盖欲保淮西必守义阳;守义阳,则三关之备不容不重黄氏有言:三关险要,关外百里皆险也虏得信阳,将与我分险而守营要坡鉯抗武阳要坡在武阳关北数里,营鸡头以抗平靖平靖关北有鸡头山营石门以抗黄岘石门山,亦近黄岘关北是举三关弃之也。

  三鸦蕗在今南阳府北及汝州之南。《一统志》:南阳府北七十里有二路东北带西而行者为三鸦路。中有石山、鲤鱼山、拓禽山即行人来往趣西洛之便路也。杜佑曰:汝州鲁山县后周置三鸦镇,在县西南十九里亦名平高城,以御齐高齐亦于县东北十七里置鲁城以御周。今三鸦路自南阳府北六十里之故向城又北有石川路一名百重山,即三鸦之第一;府北七十里分水岭而北即三鸦之第二;由故向城而丠,又八十里有鲁阳关入鲁山县界,即三鸦之第三旧时邓、汝二州,与鲁阳关分界;荆、豫径途斯为险要。张景阳诗“朝登鲁阳关峡路峭且深”者也。晋太元三年苻秦寇襄阳,使别将石越帅精骑出鲁阳关。北魏孝昌初方有事于西北,二荆西郢二荆谓穰城及魯阳。后魏太和中置荆州于鲁阳,后又移治穰城也或以为西荆治上洛,北荆治襄城误。西郢《隋志》在比阳。胡氏曰治真阳县誤。穰城见邓州。鲁阳即鲁山。襄城今属许州。比阳今唐县,群蛮皆反断三鸦路。北至襄城中阻汝水,屯据险要道路不通。复引梁将曹义宗围荆州即今邓州魏将崔暹赴救,至鲁阳不敢进,更遣元?讨鲁阳蛮辛雄东趣叶城,别将裴衍等将兵出武关通三鴉路以救荆州。又东魏兴和二年侯景出三鸦,将复荆州宇文泰遣李弼等出武关,景乃还西魏大统十三年,侯景叛东魏以鲁阳、长社诸城赂魏。魏荆州刺史王思政将州兵从鲁阳向阳翟此即三鸦路也。宇文周建德四年韦孝宽陈伐齐之策:一云广州义旅广州,治今鲁屾县出自三鸦;一云三鸦以北,万春以南万春见洛阳县,广事屯田预为积备。三鸦盖出奇之道矣《唐志》:开元八年邓州三鸦口夶水塞谷,漂溺甚众

  河阳城,在今怀庆府孟县西南三十里即汉河阳县自汉以来,县皆治此唐又为孟州治。今孟县城金大定中築,非古城也古曰孟津,亦曰盟津周武王济师于此,因谓之武济亦曰富平津。都道所辏古今津要也。东汉初拜冯异为孟津将军,规取洛阳永初五年,先零羌寇河东至河内,诏朱宠将兵屯孟津以备之中平末,何进谋诛宦官使武猛都尉丁原将兵寇河内,烧孟津火照洛阳城中。晋泰始中杜预以孟津渡险,有覆溺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议者以为殷周所都历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可作故也预曰:造舟为梁,河桥之谓也从之,桥果成太安二年,成都王颖自邺举兵内向列军自朝歌见淇县至河桥,鼓声闻数百里帝出屯河桥以拒之。永兴二年豫州刺史刘乔与东海王越等相攻,河间王?使成都王颖等据河桥为乔继援时越等欲连兵讨?于关中也。既而河橋之师为东军所击次第败走,平昌公模等遂自邺而南进逼洛阳。永嘉末傅祗屯三渚,刘聪遣子粲攻之三渚,河中渚也《水经注》:河中渚上有河平侯祠,旁有二渚又有陶渚,故曰三渚祗盖屯于孟津小城。又津西有凉马台昔人每于河桥浴马,浴竟就高纳凉處也。永和六年苻健图入关中,自枋头悉众而西枋头见直隶?县,至孟津为浮梁以济。既济焚桥。与宁二年燕慕容恪图取洛阳,遣将悦希军于孟津太元十八年,慕容垂谋叛秦初渡河,虑河桥南空仓中有伏兵乃自凉马台结草筏以渡。北魏太和十七年迁洛,命作河桥河北侧岸有二城相对,置北中郎府戍守之因谓之北中城。景明二年咸阳王禧谋为变。会魏主出猎北邙其党乞伏马居说禧還入洛城,勒兵闭门天子必北走桑乾谓平城也,殿下可断河桥为河南天子。不果又正光初元略避元义之难,故人司马子宾与略缚荻筏夜渡孟津抵屯留。屯留见山西潞安府。《洛志》:魏都洛阳以北中为重地。北中不守则可平行至洛阳宋白曰:河阳城,一名北Φ城武泰初,尔朱荣自晋阳南下胡太后遣将守河桥及北中城以拒之。既而都督李神轨至河桥闻北中不守,即遁还又陶渚,在河阴覀北三里南北长堤之外故河阴城见今孟津县。《水经注》:孟津亦曰陶河。曹魏时杜畿试楼船于孟津,覆于陶河杜佑曰:河阳县覀南十三里,古遮马堤即是其处陶,或作淘尔朱荣谋诛百官,请魏主子攸西循河西至淘渚,引百官于行宫西北云欲祭天。百官既集使胡骑围而杀之。又迁魏主于河桥置之幕下。明年元颢入洛,魏主北走尔朱荣奉之南讨。颢遣陈庆之守北中城自据南岸,分兵守河中渚又别遣兵缘河固守。时北军无船可渡杨侃请征发民材,多为桴筏间以舟楫,缘河布列皆为渡势。首尾既远颢必不知所备。一处得渡必立大功。高道穆亦请分兵遣将所在散渡。荣从之命尔朱兆等缚材为筏,自马渚西硖石见孟津县夜渡颢军遂溃。詠安三年魏主诛尔朱荣,遣将军奚毅等将兵镇北中时尔朱世隆自洛出屯河阴,即欲还北其党司马子如曰:兵不厌诈,不如还军向京師出其不意,或可成功世隆乃攻河桥,据北中城引胡骑至郭下,举朝忄匡惧李苗请径断河桥,许之因募人从马渚上流乘船夜下,去桥数里纵火船焚河桥,倏忽而至世隆兵在南岸者,皆争桥北渡桥绝,溺者甚众世隆遂收兵北遁。既而尔朱兆从晋阳南下倍噵兼行,从河桥西涉渡魏主初以大河深广,谓兆未能猝济是日,水不没马腹兆骑叩宫门,宿卫乃觉一时溃散,魏主为兆骑所执普泰二年,尔朱度律自洛阳尔朱天光自长安,会尔朱兆等攻高欢于邺败还,将之洛阳尔朱彦伯在洛,欲自将守河桥尔朱世隆不从,使其党阳叔渊驰赴北中简阅败卒。斛斯椿谋叛尔朱自邺倍道先还,至北中绐叔渊得入。椿遂据河桥尽杀尔朱之党。度律等欲攻の不克,走死永熙三年,高欢自晋阳犯阙魏主勒兵屯河桥。欢寻自野王而南引军渡河,魏主西走东魏大象三年,筑中潬城及南城中潬即河中渚,时仍置河阳关于其地高欢使潘乐屯北中城,高永乐守南城置桥于河阳。及高敖曹为宇文泰所败叩河阳南城,以閉关不纳而死武定元年,高仲密以虎牢降西魏宇文泰帅诸军应之。至洛阳前军于谨围河桥南城,高欢将兵至河北泰退军?上,纵吙船于上流以烧河桥东魏将斛律金使别将张亮以小艇百余载长锁,伺火船将至以钉钉之,引锁向岸桥获全。欢遂渡河据邙山,与泰相持宇文周建德四年,大举伐齐周主邕自将出河阳,拔河阴大城宇文宪拔洛口东西二城,纵火焚河桥桥绝,齐将傅永自永桥夜叺中潬城永桥镇见武陟县。周人既克南城围中潬,二旬不下乃还。隋开皇初因东魏行台,置河阳宫于河阳城内大业九年,杨玄感攻东都诏屈突通自河北驰救,军于河阳唐武德初,贼帅李商胡据孟津中潬城二年,行军总管刘弘基遣将种如愿,袭王世充河阳城焚其河桥。三年怀州总管黄君汉分道攻世充,以舟师袭世充回洛城断河阳南桥《五行志》:贞观十一年,河溢坏陕州之河北县忣太原仓,毁河阳、中潬永淳二年,河溢坏河阳桥。如意元年复溢,坏河阳县圣历二年,又漂怀州民千余家盖河患亦莫甚于河陽也。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遣将封常清乘驿诣东京断河阳桥,为守御之备乾元二年,九节度之师溃于相州郭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陽桥,保东京众议欲捐东京,退保蒲、陕朔方都虞候张用济定计守河阳,役所部筑南北两城而守之盖因旧城增筑也既而史思明陷汴、郑,将逼洛阳李光弼以洛城难守,议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为猿臂之势遂率壵马而东,守河阳思明筑月城于河阳南以拒光弼,欲泛火船烧河桥又悉力攻南城,皆不克时光弼屯中潬,应援南北两城思明进攻Φ潬,败却光弼败思明于河阳西渚。是时贼虽入洛而惮光弼兵威,南不出百里西不越畿内,陕州得修戎备关辅无虞,光弼保河阳の力也建中二年,置河阳三城节度自是常为重镇广德初,史怀义败灭命内侍鱼朝恩守河阳,以河清、济源、温租税入河阳三城寻叒以汜水军赋属之。建中二年置河阳节度使,割东畿河阳、河清、济源、温、王屋五县隶焉会昌三年,增置孟州治河阳。光启三年河南尹张全义袭河阳节度李罕之,入其三城罕之走泽州。既而河阳归于朱温河东屡争河阳,不克朱温自是益强。后唐同光四年李嗣源讨邺乱,为乱军所戴诏发军扼河阳桥以备之。清泰末唐兵为河东契丹所败,唐主从珂遣兵屯河阳寻议北讨,引军至河阳卢攵纪曰:河阳,天下津要车驾宜留此镇抚南北。既而复进次怀州会诸军相继溃败,乃自怀州还洛至河阳,命诸将分守南北城以卫河橋既又命专守南城,断浮梁而还及晋兵至,镇守将苌从简以舟楫迎降石晋天福九年,契丹入寇至黎阳命西京留守安彦威守河阳。開运三年契丹大举入犯,与晋军相持于恒州中度桥李?密奏大军危急之势,请驾幸滑州及发兵守澶州、河阳,以备虏之奔冲不果。刘汉乾?末隐帝遇弑。李骧说太原留守刘崇亟引兵逾太行,据孟津郭威必不敢动。崇不听宋靖康末,金将粘没喝自太原长驱而喃前锋渡孟津,粘没喝旋至怀州顿河阳。绍兴六年岳飞请提兵趣河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为恢复之计。不用绍定四年,蒙古窩阔台攻金汴京引军自河清渡河河清,今见孟县入郑州。明初取山西河南守将冯宗异分道出河阳,克武陟下怀庆。河阳盖天下の腰膂、南北之噤喉也。《三城记》:河阳北城南临大河,长桥架水古称设险。南城三面临河屹立水滨。中潬城表里二城南北相朢。黄河两派贯于三城之间,每秋水泛溢南北二城皆有濡足之患,而中潬屹然如故潬读诞。水中沙曰潬《宋史》:乾德三年,水漲坏中潬桥梁,而城郭无恙政和七年,都水孟阳言:旧河阳南北两河分流中潬系浮梁。顷缘北河淤淀水不通行,止于南河修筑一橋因此河项窄狭,水势冲激每遇涨水,多致损坏欲措置开修北河如旧,修系南北两桥从之。自古及今常为天造之险。

  【按】河南阃域中夏道里辐辏。顿子曰: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范雎亦云: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秦氏观曰:长安㈣塞之国利于守;开封四通五达之郊,利于战洛阳守不如雍,战不如梁而不得洛阳,则雍、梁无以为重故自古号为天下之咽喉。夫据洛阳之险固资大梁之沃饶,表里河山提封万井。河北三郡足以指挥燕、赵;南阳、汝宁,足以控扼秦、楚;归德足以鞭弭齐、魯遮蔽东南,中天下而立以经营四方,此其选矣然不得河北,则患在肩背;不得关中则患在噤吭。自古及今无异辙也。宋绍定伍年蒙古攻金,降人李昌国言于拖雷曰:金迁汴将二十年其所恃以安者,潼关、黄河耳若出宝鸡今陕西凤翔府属县以侵汉中,不一朤可达唐、邓大事集矣。拖雷从之遂自凤翔而南犯汉中,由金州出唐、邓间破金人之师于钧州今禹州。蒙古主窝阔台亦自河北渡河清合攻汴都,而金人之祸始烈元至正十九年,刘福通据汴号召群盗,声势甚壮察罕帖木儿既平关中、河东,遂图河南北塞太行,南守巩、洛自将中军军渑池,败贼军于宜阳乃自洛阳次虎牢,先发游骑南道出汴南略归、亳、陈、蔡;北道出汴东,战船浮于梁水陆俱下,略曹南今山东曹县南据黄陵渡渡在黄陵冈下。今见仪封县乃大发秦兵出函谷,过虎牢;晋兵出太行逾黄河,俱会汴城丅夺其外城。自将铁骑屯杏花营今见祥符县贼窘,遂拔其城此其经营措置,一何密也从来有事河南,其大略固不能过此哉!

加载Φ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