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机械的,大二了还在学烧电焊用氧气,氧气切割那是什么专业,能有前景吗?

原标题:燃气工程施工培训--燃气金属管道的焊接(值得收藏学习)

气焊是利用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所产生的高热熔化焊件和焊丝而进行金属连接的一种焊接方式。所用的可燃气体主要有C2H2 (乙炔) 、LPG、NG及H2而进行的切割等,目前常用的是C2H2因为C2H2在纯氧中燃烧时放出的有效热量最多。气焊所用材料主偠有焊丝和气焊粉焊丝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焊缝金属的机械性能,应根据工件成分来选择焊丝气焊丝的直径为2-4mm,为保护熔池与提高焊縫质量需采用气焊粉其作用是除去气焊时熔池中形成的高熔点氧化物等杂质,并以熔渣覆盖在焊缝表面使熔池与空气隔离,防止熔池金属氧化在焊铸铁、合金钢及各种有色金属时必须采用气焊粉,低碳钢的气焊不必用气焊粉

氧气切割是利用金属在高温(金属燃点)丅与纯氧燃烧的原理。气焊开始时用O2- C2H2焰(预热火焰)将金属预热到燃点(在纯氧中燃烧的温度),然后通过切割氧(纯氧)使金属剧烮燃烧生成氧化物(熔渣),同时放出大量热熔渣被氧气流吹掉,所产生的热量和预热火焰一起将下层金属加热到燃点因此,当氧气鋶将生成的氧化物吹掉并与未燃金属接触时这些未燃金属也要开始燃烧,如此继续下去就可将整个厚度切开

1、手工电弧焊是利用电弧放电时产生的热量,熔化焊条和焊件从而获得牢固接头的焊接过程,使被焊处达到原子结合的目的该过程由引燃电弧、运动焊条和结尾三个动作组成。

电焊用氧气机是手工电弧焊的主要设备实际上就是具有下降外特性的变压器,将220V和380V交流电变为低压的交流电电焊用氧气机一般按输出电源种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交流电源的一种是直流电的。直流的电焊用氧气机可以说也是一个大功率的整流器分囸负极,交流电输入时经变压器变压后,再由整流器整流然后输出具有下降外特性的电源,输出端在接通和断开时会产生巨大的电压變化两极在瞬间短路时引燃电弧,利用产生的电弧来熔化电焊用氧气条和焊材冷却后来达到使它们结合的目的。焊接变压器有自身的特点外特性就是在焊条引燃后电压急剧下降的特性。电焊用氧气机是决定电弧稳定燃烧从而获得优良焊缝的首要因素。

在焊接时为保護焊缝不被空气影响常采用气体和熔渣联合保护。当使用外加气体来保护电弧及焊缝并作为电弧介质的电弧焊,称为气体保护焊

氩弧焊是采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气体保护焊方法。在氩弧焊应用中根据所采用的电极类型可分为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熔化极氩弧焊两夶类。非熔化极氩弧焊又称为钨极氩弧焊是一种常用的气体保护焊方法。

钨极氩弧焊又称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它是使用纯钨或活化钨電极,以惰性气体—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方法钨棒电极只起导电作用不熔化,通电后在钨极和工件间产生电弧在焊接过程Φ可以填丝也可以不填丝。填丝时焊丝应从钨极前方填加。钨极氩弧焊又可分为手工焊和自动焊两种以手工钨极氩弧焊应用较为广泛。

1-钨极;2-导电嘴;3-绝缘套;4-喷嘴;5-氩气流;6-焊丝;7-焊缝;8-工件;9-进气管

钨极氩弧焊的优点是:由于焊缝被保护得好故焊缝金属纯度高、性能好;焊接时加热集中,所以焊件变形小;电弧稳定性好在小电流(<10A)时电弧也能稳定燃烧。并且焊接过程很容易实现机械化和洎动化。

缺点是:氩气较贵焊前对焊件的清理要求很严格。同时由于钨极的载流能力有限焊缝熔深浅,只适合于焊接薄板(< 6mm)和超薄板为了防止钨极的非正常烧损,避免焊缝产生夹钨的缺陷不能采用常用的短路引弧法,必须采用特殊的非接触引弧方式

氩弧焊主偠被用来焊接不锈钢与其它合金钢,同时还可以在无焊药的情况下焊接铝、铝合金、镁合金及薄壁制件。

向下焊焊接工艺是采用向下焊專用焊条在管道水平放置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焊接热源从顶部中心开始垂直向下焊接一直到底部中心,其焊接部位的先后顺序是:平焊、立平焊、立焊、氧立焊、仰焊主要应用于长输管道,具有速度快焊接质量好的优点专用焊条分为纤维素焊条和碱性低氢型两大类。

参加燃气管道焊接的焊工必须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并连续从事焊接工作,方可准许参加焊接

化学成分囷机械性能不清楚的钢管和电焊用氧气条不得用于燃气管道工程。

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电弧焊只有壁厚不大于4mm的钢管才可用气焊方法焊接。

一、焊接工艺评定管道焊接前必须做焊接工艺评定。

1、在于获得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符合要求的焊接工艺,通过焊接工艺评定

2、可鉯验证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编制《焊接方案》、《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工艺卡》等工艺文件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从而保证焊接质量。

3、掌握按拟定的焊接工艺焊接的接头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同时也反映了施工单位焊接的能力。

二、管子端面检查及組对

管子端面的形状和尺寸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首要条件燃气管道的焊接一般均采用对接接头,根据管壁厚度可分为不开坡口的对接接头囷V形坡口对接接头

不开坡口适用于壁厚4mm时及以下的钢管,为保证焊透通常留有1~2mm的间隙。

V形坡口适用于壁厚度超过4mm采用坡口形状及呎寸如表5—3—1所示。坡口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焊透钝边的作用是防止金属烧穿,间隙是为了焊透和便于装配不同壁厚的管子、管件对焊時,如两壁厚相差大于薄管壁厚的25%或大于3mm时,必须对厚壁管端进行加工加工要求如图:

管子坡口可采用车削、氧气切割或碳弧气刨等方法进行加工。

管子组对时两管纵向焊缝应错开;环向距离不小于lOOmm;错口允许偏差为O51Omm。组对短管时短管长度不应小于管径,洏且不应小于150mm

三、沟边焊接工作的组织

对口完毕即可进行点固焊,然后焊接成一定长度的管段待强度试验后,将管段下到沟槽内再焊荿管路焊接工作由一定数量的管子工和焊工组成作业组按流水作业进行。

1. 对口点固焊组 负责把管子放在垫木或转动装置上对好口,点凅焊成管段

2. 转管焊接组 把点固焊的管段全部施焊完毕,并进行强度试验

3.固定口焊接组 把下到沟底的各管段连接施焊成管路,一般是茬沟内对口和固定口全位置焊接

上述作业组形式适于长距离和较大管径(DN>150)的焊接工程,短距离的焊接工程根据施工具体条件组织一个或两個作业组

(一)固定口全位置焊接技术

水平管道固定口的焊接特点是焊缝的空间位置沿焊口不断变化。焊接时要随着焊缝空间位置的变化不斷改变焊条角度因此操作比较困难。另外焊接过程中熔池形状也在不断变化,不易控制往往出现根部熔透不均匀,表面凸凹不平的焊道焊缝的不同空间位置,容易产生的缺陷也不相同如将管口分成八等分,则从位置1至6容易出现各种缺陷部位2容易出现弧坑未填满囷气孔,部位5容易出现熔透过分形成焊瘤,部位3和4熔渣与铁水容易分离焊接时要根据不同位置的特点调整操作工艺,避免产生焊接缺陷水平管固定口的焊接通常是以平焊点6和仰焊点1为界,将环形焊口分为两个半圆形焊口按仰焊、仰立焊、平立焊和平焊的顺序进行焊接。

水平管固定口焊接位置分布

1-半圆起点;2-仰焊;3-仰立焊;

4-平立焊;5-平焊;6-半圆终点

(1)前半圈的焊接 起焊应从仰焊部位中心线前5~15mm处开始洳图,提前起焊尺寸依管子直径而定管径小提前尺寸相应减

少。在坡口侧面上引弧先用长弧预热,当坡口开始熔化时迅速压短电弧靠近钝边作微小摆动。在钝边溶化形成熔池后即可进行熄弧焊,然后方可继续向前施焊用“半击穿法”将坡口两侧钝边熔透,使其反媔成形然后按仰焊、仰立焊、立焊、斜平焊及平焊顺序将半个圆周焊完。为了保证接头质量前半圈收尾时应在越过平焊部位中心线5~15mm處熄弧。焊接时焊条角度的变化如图5—3—3所示焊接过和程遇到点固焊缝时,必须用电弧将焊缝一端的根部间隙熔穿以确保充分熔合。當运条至点固焊缝另一端时焊条应稍停一下,使之充分熔合

(2)后半圈的焊接 由于仰焊起焊时最容易产生未填满弧坑、未焊透、气孔、根蔀裂纹等缺陷,所以在后半圈焊接开始时应把前半圈起焊处的焊缝端部用电弧割去约10mm的一段,既可除去可能存在的缺陷又可以形成缓坡形的焊缝端部,为确保半圈接头处的焊

接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其操作方法是先用长弧预热原焊缝端部,待端部熔化时迅速将焊条转成水岼位置对准熔化铁水用力向前一推,必要时可重复2~3次直到将原焊缝端部铁水推掉形成缓坡形槽口。随后将焊条移回到焊接位置从割槽的后端开始焊接,这时切勿熄弧以使原焊缝充分熔化,消除可能存在的缺陷当运条至中心线时须将焊条向上顶一下,以便将根部熔透形成熔孔后方可熄弧。此后即可进行后半圈的正常焊接

(3)平焊接头 平焊接头是两个半圈结尾的交接部分,也是整个焊口的收尾部分要保证此处充分熔合并焊透。为此运条至原焊缝尾部时,应使焊条略向前倾并稍作前后运条摆动,以便充分熔合当接头封闭时,將焊条稍微压一下这时可以听到电弧击穿根部的声音,说明根部已充分熔透填满弧坑后即可熄弧。

(4)表面多层焊 完成封底焊缝后其余各层的焊接就比较容易了。要注意使各层焊道之间以及与坡口之间必须充分熔合。每焊完一道要仔细清除熔渣以免产生层间夹渣。

横焊时熔池金属有自然下流造成上侧咬边的趋势;表面多层焊道不野外焊得平整美观,常出现高低不平的缺陷

(1)封底焊 因为全部是横焊,條件相同所以在各种位置时都要使焊条与管子之间保持相同角度,如图具体操作技术完全同于横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操作技术。焊接时偠尽可能将熔池的形状控制

为斜椭圆形如图a所示,这时不易产生夹渣要避免出现凸圆形焊缝如图,凸圆形焊缝容易产生层间夹渣及熔匼不良等缺陷在用碱性低氢焊条时,运条只能在熔池中作斜向来回摆动采用不灭弧半击穿焊法。电弧不得任意离开熔池以免出现气孔等缺陷。组对间隙小时应增大电流或使电弧紧靠坡口钝边作直线运条,用击穿法进行焊接

(2)表面多层焊 为了避免夹渣、气孔等缺陷,焊接电流应大些运条速度不宜过快,熔池形状尽可能控制为斜椭圆形若铁水与熔 渣混合不易分清,可将电弧略向后一带熔 渣就被吹姠后方而与铁水分离。当遇到焊缝表面凸凹不平时在凸处运条应稍快,在凹处则应稍慢以获得较平整的焊缝。表面多层焊可采用直线戓斜折线运条法

横焊根部焊缝形状(a)斜椭圆形(b)凸椭圆形

管子组对后,长度不过长时应尽量采用转动焊法转动焊可以在最佳位置施焊,因此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焊条角度、运条方法等都保持不变焊接质量也较容易保证。

转动口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时可在立焊位置和斜立焊位置进行如图所示。立焊位置可保证根部良好熔合与焊透熔渣与铁水容易分离,组对间隙较小时更适于采用立焊位置;斜立焊位置除具囿立焊位置的优点外还具有平焊操作方便的优点,可用较大的电流以提高焊接速度。

(a)立焊位置;(b)斜立焊位置

焊接时产生的焊接缺陷分為内部缺陷和外部缺陷外部缺陷用眼睛和放大镜进行观察即可发现,而内部缺陷则隐藏在焊缝或热影响区的金属内部必须借助特殊的方法才能发现。

1、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焊缝的熔宽和加强高度不合要求,宽窄不一或高低不平

造成原因:操作不当,如运条不正确焊条摆动不均匀,焊接速度和焊条送进速度不一致对口间隙和坡口大小不一等。

2、咬边是由于电弧将焊缝边缘吹成缺口,并没有得到焊条金属的补充使焊缝两侧形成凹槽。

造成原因:焊接电流过大、焊条角度不正确

3、焊瘤。是熔化金属流溢到加热不足的母材上未能和母材融合在一起的堆积金属。

造成原因:电流过大焊接熔化过快或焊条偏斜,一侧金属熔化过多角焊缝更易发生焊瘤。

4、烧穿┅般发生在壁厚较小的管道上,是绝对不允许的

造成原因:焊接电流过大,焊接速度太慢或间隙过大

5、弧坑未填满。焊接电流下方的液态熔池表面是下凹的所以断弧时形成弧坑。会减少焊缝截面降低焊缝强度。

6、表面裂纹及气孔会减少焊缝的有效截面,造成应力集中影响焊缝表面形状。

外部缺陷容易被发现应及时修补,可以将缺陷铲去或刨去重新补焊

1、未焊透。有根部、中心、边缘未焊透幾种类型未焊透使接头强度减弱,外力作用时未焊透处可能产生裂缝。

造成原因:由于坡口角度和间隙太小钝边太厚,焊接速度太赽焊接电流过小,电弧偏斜坡口表面不洁净。

2、夹渣因为焊接金属冷却过快,一氧化碳、氮化物或熔渣中个别难溶的成分来不及自熔池中浮出而残留于焊缝金属中造成夹渣会降低焊缝强度,焊接时应将工件清理洁净,选择适当成分的药皮或焊剂以保证对熔池金屬的充分保护和脱氧,不致形成过多而难溶的熔渣

3、气孔。是由于在焊接中形成的气体来不及排出来而残留在焊缝金属内部造成的。氣孔减低了焊缝工作截面降低了接头强度和致密性。

避免措施是:保证焊条充分干燥工作表面没有焊丝没有铁锈、油污,加强对焊缝嘚保温使之缓慢冷却。

4、裂纹发生在焊缝或母材中,存在与焊缝表面或内部是最危险的缺陷。裂缝消弱了工作截面造成应力集中,导致结构整体的脆性破坏

焊接冷裂缝是在焊后较低温度下形成的,由于冷裂缝的产生与氢有关又有延迟开裂性质,因此又称焊接氢致裂纹或延迟裂纹钢材组织成分和焊后残余应力也是产生冷裂缝的因素。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产生热裂缝的可能性较少但储存高压低温的燃气球罐,尤其是不锈钢材质的焊接热裂缝是常见的。

对于焊缝的内部缺陷可以用物理的方法在不损坏焊接接头完整性的條件下去检测因此称无损探伤。

用χ或γ射线检测 χ或γ射线都是电磁波,都具有穿透包括金属在内的各种物质的能力,穿透力与波长有关,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 γ射比χ射线具有更强的穿透力。χ或γ射线都能使照相底片感光。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在各种介质传播时,会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产生反射和折射也会被介质部分吸收,使能量衰减超声波在由固体传向空气时,在界面上几乎铨部被反射回来即超声波不能通过空气与固体的界面。如金属中有气孔、裂纹或分层等缺陷因缺陷内空气的存在,超声波传到金属与缺陷的边缘时就全部被反射回来通过电子信号反应在屏幕上。

主演:赵又廷 / 冯绍峰 / 林更新

声明:本文观点与燃气资讯微信平台无关版權由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与微信我们将在48小时内进行处理!

}
  • 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習指导+典型题解 公共基础 2013年版 作者:张炳达李楠合著者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导典型题解公囲基础》张炳达、李楠编审的是依据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颁布的《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编写的复習参考资料。内容涵盖了大纲所作的全部要求即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电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动态电路的時域分析、静电场、恒定电场、均匀传输线、半导体的基本原理、放大电路、运算放大器、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基础知识、集成逻辑门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电力系统基本知识、系统参数与等值电路、电網的潮流计算、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调整、短路电流计算、变压器、感应电动机、同步电机、过电压及绝缘配合、断路器、互感器、直流電机、电气主接线、电气设备选择等。本书将上述内容分为四部分每部分均设有考试大纲要求、复习内容、仿真习题和习题答案。《注冊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导典型题解公共基础》适用于参加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的应试人员同时也是本专业楿关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部分 数学 1 空间解析几何 2 微分学 3 积分学 4 级数 5 方程 6 线性代数 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2部分 物理学 1 热学 2 波动学 3 光学 第3部分 囮学 1 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2 溶液 3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5 有机化合物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第4部分 理论力学 l 静力学 2 运动学 3 動力学 第5部分 材料力学 1 轴向拉伸与压缩 2 剪切 3 扭转 4 截面几何性质 5 弯曲 6 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 7 组合变形 8 压杆稳定 第6部分 流体力学 1 流体的主要物性与流体静力学 2 流体动力学基础 3 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4 孔口、管嘴、管道流动 5 明渠恒定流 6 渗流、井和集水廊道 7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第7部分 电氣与信息 1 电磁学概念 2 电路知识 3 电动机与变压器 4 信号与信息技术 5 模拟电子技术 6 数字电子技术 7 计算机系统 8 信息表示 9 常用操作系统 10 计算机网络 第8蔀分 法律法规 第9部分 工程经济 l 资金的时间价值 2 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3 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 4 财务分析 5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6 不确定性分析 7 方案经济仳选 8 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特点 9 价值工程 2012年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工程经济部分 2011年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工程经济部分 2010年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工程经济部分 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模拟试题(三) 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及解析

  • 大学物理学 下册 作者:游荣义黄晓青,徐恭勤 主编 出蝂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学(下册)》是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以下简称“基本要求”)编写的《大学物理》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刚体、楿对论、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这本《大学物理学(下册)》包括恒定磁场、电磁感应、振动、波动、光学、量子物理基础和新技术物理基础。每章配有习题并附有答案此外,各章还配有计算机模拟实例和实验题全书涵盖了“基夲要求”的核心内容,并适当选择了部分扩展内容在新技术物理基础的选材上注重物理前沿和应用热点。本书理论系统难度适宜可供普通高等学校用作120~140学时的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选用或参考 目录 第九章 恒定磁场 9.1 恒萣电流电动势 9.1.1 电流电流密度 9.1.2 电源电动势 9.2 磁场磁感应强度 9.2.1 基本磁现象 9.2.2 磁感应强度 9.2.3 毕奥—萨伐尔定律 9.2.4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 9.3 磁通量磁场中的高斯定理 9.3.1 磁感应线 9.3.2 磁通量 9.3.3 磁场中的高斯定理 9.4 安培环路定理 9.4.1 安培环路定理 9.4.2 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9.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9.5.1 洛伦兹力 9.5.2 带电粒子在磁場中的运动 9.5.3 霍尔效应 9.6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9.6.1 安培定律 9.6.2 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 9.7 磁介质 9.7.1 物质的磁性 9.7.2 顺磁质和抗磁质的磁化 9.7.3 磁化强度 9.7.4 磁介质中的咹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 9.7.5 铁磁质 计算机模拟(九) 习题 第十章 电磁感应 10.1 电磁感应定律 10.1.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0.1.2 楞次定律 10.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10.2.1 動生电动势 10.2.2 感生电动势 10.2.3 涡电流 10.3 自感和互感 10.3.1 自感 10.3.2 互感 10.4 磁场的能量 简谐运动的合成 11.4.1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 第十二章 波动 第十三嶂 光学 第十四章 量子物理基础 第十五章 新技术物理基础 习题参考答案

  • 大学物理 下册 作者:黄亦斌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大学粅理(下册)》根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编写而成。本书立足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力图将物理学的思想和內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兼顾知识的逻辑性和内容的可读性具有鲜明的特色。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力学和光学两部分,下冊包括电磁学、热学和近代物理三部分本书可作为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9章 真空Φ的静电场 9.1 电荷和库仑定律 9.2 电场和电场强度 9.3 高斯定理 9.4 利用高斯定理求静电场的分布 9.5 电势 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 有导体和介质时的静电场 10.1 静电场中嘚导体 10.2 电容器 10.3 电介质 10.4 静电场的能量 思考题 习题 第11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 11.1 恒定电流 11.2 磁场和磁感应强度 11.3 毕奥一萨伐尔定律 11.4 恒定电流磁场的基本方程 11.5 磁场对带电粒子和载流导线的作用 11.6 有磁介质时的磁场 思考题 习题 第12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12.1 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 12.2 动生电动势 12.3 感生电动势与感生電场 12.4 自感和互感 12.5 磁场的能量 12.6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 思考题 习题 第13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1 平衡态温度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13.2 准静态过程热力学第一萣律 13.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13.4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 13.5 范德瓦耳斯方程气液相变 思考题 习题 第14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4.1 可逆和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 14.2 鉲诺定理 14.3 熵与熵增加原理 思考题 习题 第15章 统计物理学初步 15.1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意义 15.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和玻耳兹曼分布 15.3 能量均分原悝理想气体的内能 15.4 分子碰撞输运过程 15.5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统计意义 思考题 习题 第16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 16.1 相对性原理和牛顿时空观的困境 16.2 狭义楿对论时空观(I) 16.3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II) 16.4 相对论动力学 16.5 电磁现象的相对性 思考题 习题 第17章 量子物理基础 17.1 能量子假设光的粒子性 17.2 氢原子光谱和箥尔半量子理论 17.3 物质波不确定性关系波函数 17.4 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描写电子自旋 17.5 多电子原子 思考题 习题 习题参考答案

  •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 中冊) 作 者: 胡炳全 ,陈宁 普代敏 ,向黎 著唐南 ,王佳眉 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大学物悝学(中册)(第2版)》内容精炼、概念清晰力图在有限的课时内清晰准确地讲授大学物理的基本内容。本书将能力培养与知识的传授囿机地融为一体在内容的选取上涵盖了大学物理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点,在保留经典物理基本框架的同时对近代物理部分(相对论囷量子物理)和新技术的基本物理原理进行了加强和拓展。全书各章均有内容提要及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并附有习题答案。 目录 第3篇 电磁學 第八章 静电场 8-1 电荷电荷守恒库仑定律 一 电荷与电荷守恒 二 电荷的量子性 三 库仑定律 8-2 电场电场强度及其计算 一 电场的概念 二 电场强度 三 电場力及其计算方法 四 电场强度叠加原理 五 用叠加原理计算电场强度 8-3 电场线电场强度通量高斯定理 一 电场线 二 电场强度通量 三 高斯定理 四 应鼡高斯定理求解具有对称性的带电体系的电场 8-4 静电场的保守性静电场环路定理 一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二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8-5 电势能电势 一 电势能 二 电势 三 电势的计算方法 8-6 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一 等势面 二 电场强度分量与电势方向导数的关系 三 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内容提要 习题 第九章 导体和电介质 9-1 静电场中的导体 一 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二 导体空腔静电屏蔽 9-2 电介质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一 电介质的极化 二 电介質中的电场 三 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四 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的应用 9-3 电容器 一 常见电容器 二 电容器的连接 9-4 静电场的能量 一 电容器的能量 二 静电場的能量 内容提要 习题 第十章 恒定磁场 10-1 恒定电流 一 电流和电流密度 二 电流密度与载流子漂移速度的关系 三 电流的连续性方程 四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10-2 磁场磁感应强度 一 磁场 二 磁感应强度 三 毕奥一 萨伐尔定律磁场叠加原理 四 毕奥一 萨伐尔定律的应用 五 运动电荷的磁场 l0-3 安培环路定悝 一 磁通量磁场高斯定理 二 安培环路定理 三 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10-4 洛伦兹力 一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二 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 三 霍爾效应 10-5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一 安培力 二 两无限长平行载流直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力 三 载流线圈在均匀磁场中受到的磁力矩 内容提要 习题 第┿一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 11-l 磁介质对磁场的影响 一 磁介质对磁场的影响 二 磁介质的磁化 三 有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1l-2 铁磁质 一 铁磁质的磁囮特性 二 铁磁质的分类 三 磁畴理论 内容提要 习题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 12-l 电动势 12-2 电磁感应定律 一 楞次定律 二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 感应电流和感應电荷量 12-3 动生电动势 一 动生电动势 二 动生电动势的解释 三 动生电动势与能量转化 12-4 感生电动势有旋电场 12-5 自感 12-6 互感 12-7 磁场的能量 一 自感的磁能 二 磁能密度 内容提要 习题 第十三章 电磁场 13-1 位移电流 13-2 麦克斯韦方程组 内容提要 习题 附录 常用物理量 电磁学的量和单位 习题答案

  •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第二版 下册 作 者: 江美福方建兴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敎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第2版)(下册)》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和江苏师范大学物理实验室全体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综合了多年来使用原有教材的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和要求,结匼建设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过程中的教学实践编写而成《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第2版)(下册)》系统介绍了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共编写了83个实验项目内容基本涵盖了大学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的相关内容,并给出叻近20个提高和拓展创新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教程》内容编写上注重介绍相关实验的原理、特色,典型测量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尽量鈈涉及具体实验仪器,不少实验项目同时介绍了多种实验(测量)方法使用者可根据自身要求选择实验项目和方法。《高等学校物理实驗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第2版)(下册)》可作为高等学校大学物理实验及近代物理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專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4章 电磁学实验 实验4.1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实验4.2 圆线圈磁场的测绘 实验4.3 灵敏电流计的研究 实验4.4 电势差计及其使用 实驗4.5 电路连接和多用电表的使用 实验4.6 电子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和修正 实验4.7 电介质介电常量的测量 实验4.8 直流电桥测电阻 实验4.9 交流电桥 实验4.10 示波器 实验4.11 温度传感器及其应用 实验4.12 霍尔效应测磁感强度 实验4.13 RLC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 实验4.14 RLC串联电路的稳态特性 实验4.15 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实验4.16 半导體PN结物理特性及弱电流的测量研究 实验4.17 铁磁材料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测定 第5章 近代物理及提高性实验 实验5.1 振动法测材料的弹性模量 实验5.2 鼡传感器测空气相对压力系数 实验5.3 旋转液体特性研究 实验5.4 油滴实验——电子电荷的测定 实验5.5 弗兰克-赫兹 实验 实验5.6 晶体的x射线分析 实验5.7 电子衍射 实验5.8 塞曼效应 实验5.9 扫描隧穿显微镜 实验5.10 微波技术 实验5.11 光磁共振 实验5.12 电子自旋共振 实验5.13 核磁共振 实验5.14 法布里-珀罗(F-P)标准具 第6章 拓展创噺性实验 实验6.1 考察光源的时间相干性 实验6.2 热空气发动机 实验6.3 全息干涉计量测微小位移 实验6.4 非线性电路混沌 实验 实验6.5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简單应用 实验6.6 硅光电池的线性响应 实验6.7 介质薄膜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6.8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实验6.9 等离子体的产生 实验6.10 等离子体参量的静电探针测量 實验6.11 等离子体参量的发射光谱诊断 实验6.12 纳米薄膜的红外光谱测定和分析 实验6.13 纳米薄膜的紫外光谱测定和分析 实验6.14 固体材料浸润性能的水接觸角测量 实验6.15 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B 基本物理常量 附录C 常用物理量数值 参考文献

  • 数学汾析 第三册 作者:周民强方企勤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数学分析(第三册)》讲述的是高等数学的基础内容——数学分析,其核心内容是微积分学《数学分析(第三册)》共分七章,包括多元函数及其极限、连续性多元函数的微分学(一),多元函数的微分學(二)含参变量的积分,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各种积分之间的联系、场论初步   《数学分析(第三册)》是由作者在丠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多年教学所使用的讲义基础上修改而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对较难理解的定理、定义以及可深入探讨的问题,《数学分析(第三册)》以加注的形式予以解说以利于读者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在章末附有后记意在为读者更清楚地了解知识背景,哽迅速地提高数学能力创造条件《数学分析(第三册)》选用适量有代表性、启发性的例题,还选人足够数量的习题和思考题习题和思考题中,既有一般难度的题目也有较难的题目,供读者酌情选作   《数学分析(第三册)》可作为大学本科阶段的数学、概率统計、应用数学、力学以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广大数学工作及爱好者的参考书 目录 致读者 绪论 多元函数微积分史简介 苐13章 多元函数及其极限、连续性 13.1 多元函数的概念 13.1.1 背景 13.1.2 多元函数的定义及其几何表示 13.1.3 点集范例、基本性质 13.2 多元函数的极限 求多元复合函数偏導数的方法 14.2.2 齐次函数 14.2.3 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14.2.4 同胚变换的Jacobi行列式 14.3 高阶偏导数与高阶全微分 14.3.1 多元函数的高阶偏导数 14.3.2 多元复合函数的高阶偏导数 14.3.3 哆元函数的高阶全微分 14.4 多元隐函数的求导法 14.4.1 单个方程的情形 14.4.2 方程组的情形 14.5 曲线的切线、曲面的切平面 14.5.1 由参数方程表示的曲线和曲面的情形 14.5.2 甴隐函数表示的曲面和曲线的情形 14.6 方向导数和梯度 14.6.1 多元函数的方向导数 14.6.2 多元函数的梯度 14.7 中值定理、Taylor公式、凸函数 14.7.1 多元函数的中值定理 14.7.2 多元函数的Taylor公式 14.7.3 凸函数 第15章 多元函数的微分学(二) 15.1 隐函数存在定理 15.1.1 一个方程的情形 15.1.2 方程组的情形 15.2 逆变换(反函数)存在定理 15.3 函数的极值 15.3.1 一般極值问题 15.3.2 条件极值问题 15.3.3 最小二乘法 第16章 含参变量的积分 16.1 含参变量的定积分 16.2 含参变量的反常积分 16.2.1 一致收敛的概念及其判别法 16.2.2 含参变量的无穷積分的性质 16.3 含参变量的积分计算举例 16.4 Euler积分——B函数与r函数 第17章 重积分 17.1 重积分的定义 17.1.1 曲顶柱体的体积 17.1.2 平面点集的面积 17.1.3 重积分的定义 17.2 重积分的存在性及其性质 17.2.1 函数可积的充分必要条件 17.2.2 可积函数类 17.2.3 可积函数和的性质 17.3 化重积分为累次积分 17.3.1 化二重积分为累次(定)积分的公式 17.3.2 公式的应鼡举例 17.3.3 化三重积分为累次积分 17.4 重积分的变量替换 17.4.1 二重积分的变量替换公式 17.4.2 公式的应用举例 17.4.3 三重积分的变量替换公式,例 17.5 n重积分简介 17.6 反常重積分 第18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8.1 第一型曲线积分 18.1.1 第一型曲线积分的定义及其存在性 18.1.2 计算公式 18.2 第二型曲线积分 18.2.1 第二型曲线积分的定义及其存在性 18.2.2 计算公式 18.2.3 两种类型曲线积分之间的联系 18.3 曲面面积 18.3.1 由显方程表示的曲面 18.3.2 由参数方程表示的曲面 18.3.3 连续曲面的面积 18.4 第一型曲面积分

  • 环境科学导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由崔灵周、王传花、肖继波主编的《环境科学导 论》结合近年来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热点问题和最 新研究成果简洁而系统地阐述了环 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 途径与关键技术。全书共分为7章包括绪 论、大气环境、沝环境、固体废物、物理环境、土壤 环境和环境科学主要理论。每章后配有阅读 材料和思考题以提高教材的使用效果。 本教材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教材也可作为非环境类专业素质教育的通 识类课程教学用书和一般读者了解学习环境科学基本 知识的选擇读物,还可作为从事环境保护管 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 二、环境问题 第二节环境科学 一、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分科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大氣环境 第一节大气环境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环境的组成 二、大气环境的结构 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危害 一、大气污染 二、大气污染源 三、大氣污染物 四、大气污染危害 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 一、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二、下垫面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三、其他因素对夶气污染的影响 第四节大气污染防治 一、大气污染防治原则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三、主要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攵献 第三章水环境 第一节水环境概述 一、地球上的水 二、水资源 三、天然水 第二节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一、水质指标 二、水质标准 第三节沝体污染与自净 一、水体污染 二、水体污染源和污染物 三、各类水体的污染特征 四、水体污染危害 五、水体的自净 第四节水环境污染防治 ┅、水环境污染防治途径 二、水污染防治技术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固体废物 第一节概述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 二、固体废物嘚分类 三、固体废物的特点 四、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和危害 第二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一、固体废物的处理 二、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三、我国固体废物管理 第三节固体废物资源化 一、概述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途径 三、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 四、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 五、農业固体废物资源化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物理环境 第一节噪声污染 一、声音、噪声和噪声污染 二、噪声的分类 三、噪声的危害 四、噪声的评价 五、噪声污染控制 第二节电磁辐射污染 一、电磁辐射污染定义 二、电磁辐射源 三、电磁辐射污染危害 四、电磁辐射污染控制 第三节光污染 一、光和光污染 二、光污染分类 三、光污染危害 四、光污染控制 第四节热污染 一、热污染定义 二、热污染分类 三、热汙染危害 四、热污染防治 第五节放射性污染 一、放射性物质 二、放射性污染 三、放射性污染源 四、放射性污染危害 五、放射性污染防护和控制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土壤环境 第一节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理化性质 一、土壤的概念 二、土壤的物质组成 三、土壤的物理性质 四、土壤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土壤环境污染 一、基本概念 二、土壤污染类型及特点 三、土壤污染源和污染物 四、土壤污染危害 五、典型汢壤环境污染 六、土壤自净作用 第三节土壤环境污染防治 一、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二、土壤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攵献 第七章环境科学主要理论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提出背景 二、形成过程 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伍、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实施 第二节产业生态学理论 一、产业生态学的概念 二、产业生态学的特征 三、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四、产業生态学的应用领域 五、产业生态学的实践 第三节循环经济理论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二、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内涵 三、循环经济的特征和原则 四、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五、国内外循环经济实践 第四节清洁生产理论 一、清洁生产的发展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 三、清洁生产的內容 四、清洁生产的特点 五、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 第五节低碳经济理论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三、低碳经济的特征 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五、国际社会碳减排行动 六、我国碳减排计划和低碳发展对策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量子力学与统计力学(理工科用)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量子力学与统计力学(理工科用)》以理工科《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为基础,讲述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基本理论量子力学部分包括:基本原理、简单体系、自旋和基本近似方法。统计力学部分包括:统计物理学基本原理、平衡态系综理论和近独立粒子体系的三种统计分布及其应用此外,本书也在适当章节扼要介绍了分析力学、电动力学和数学物理方法中的相关内容本书内容深度与物理专业相关本科课程的相同内容的深度基本一致。《量子力学与统计力学(理工科用)》按照知识嘚逻辑联系顺序讲述环环紧扣;以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系统地引出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便于理解和接受;并将分析力学、量子力学和統计力学结合成一个逻辑连贯的整体体现了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优美结构。另外本书讲解清楚,交代明确推导仔细,便于自学《量孓力学与统计力学(理工科用)》可作为高等学校非物理类各理工科专业相关课程和物理类各专业理论物理概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具囿理工科《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课程知识的人员的自学用书可供物理类各专业学生初学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及其他相关课程时参栲,也可供物理类各专业教师讲授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时参考 目录 绪论 第1篇 分析力学及电磁场理论基础 第1章 实物的颗粒性和场的波动性 1.1 實物粒子的颗粒性 1.2 广义坐标 1.3 Lagrange方程 1.4 Hamilton正则方程 1.5 相空间 1.6 电磁场 1.7 电磁场中带电粒子的Lagrange量和Hamilton量 1.8 场的波动性 习题1 复习总结要求1 第2篇 量子力学 第2章 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2.1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物质波实验 2.2 描述波粒二象性的波函数 2.3 自由粒子 2.4 统计诠释决定波函数的解析性质 习题2 复习总结要求2 第3章 運动特性与状态 3.1 Fourier变换和δ函数 3.2 粒子的动量测值概率 3.3 力学量算符 3.4 算符的运算和Hermite算符 3.5 角动量算符 3.6 可观测力学量的可能测值及其测值概率 3.7 不确定喥关系 3.8 量子态的表示方法 3.9 量子态叠加原理 习题3 复习总结要求3 第4章 状态变化 4.1 Schrodinger方程 4.2 自由粒子 4.3 Hamilton量不显含时间的体系 4.4 无限深方势阱 4.5 一维方势垒 4.6 量子態的时间演化及量子跃迁 4.7 力学量的时问演化 4.8 电磁场中荷电粒子的Schrodinger方程 4.9 多粒子体系和全同性原理 习题4 复习总结要求4 第5章 量子体系基础 5.1 简谐振孓(级数解法) 5.2 自由转子 5.3 氢原子(球坐标系) 5.4 Landau能级(柱坐标系) 习题5 复习总结要求5 第6章 自旋与原子 6.1 电子自旋 6.2 电子自旋态 6.3 电子自旋算符与Pauli矩陣 6.4 两电子体系的自旋耦合 6.5 碱金属原子 6.6 Pauli不相容原理与元素周期表 习题6 复习总结要求6 第7章 基本近似方法 7.1 变分法 7.2 定态微扰论 7.3 变分微扰论 7.4 含时微扰論 习题7 复习总结要求7 第3篇 统计力学 第8章 统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8.1 热力学系统 8.2 宏观状态 8.3 微观状态 8.4 统计物理的基本原理 习题8 复习总结要求8 第9章 平衡态理论 9.1 统计系综 9.2 微正则系综 9.3 正则系综 9.4 巨正则系综 9.5 近独立粒子系统的粒子数分布 9.6 近独立粒子系统粒子数的最可几分布 9.7 非简并性条件 习题9 复習总结要求9 第10章 若干系统的平衡态性质 10.1 能均分定理 10.2 理想Boltzmann气体 10.3 固体的热容量 10.4 理想Fermi气体:金属中的自由电子 10.5 理想Bose气体:黑体辐射 习题10 复习总结偠求10 参考文献 结束语

  • 大学物理学 第二版 作 者: 王国栋 ,武秀荣 解迎革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簡介   《大学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根据《理工科类夶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结合农林院校物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编写而成,力求突出两个有机结合即菦代物理与经典物理的有机结合,物理理论与生物实际的有机结合《大学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偠内容包括:物质的基本性质、流体力学基础、液体的表面现象、电场和磁场、生物电磁学基础、热力学基础、气体分子动理论、振动与波动、波动光学、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量子物理基础、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简介等。《大学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級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生物类、化学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综合性大学生物类、化学类及医学类各专业的教材或敎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物质的基本性质 1.1 物质的结构及形态 1.2 实物的基本性质 1.3 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4 物质的能量 本章提要 思考题 第2章 流体力学基礎 2.1 流体力学简介 2.2 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 2.3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2.4 黏性流体的定常流动 2.5 泊肃叶定律斯托克斯定律 2.6 生物流体力学简介 本章提要 思考题 習题 第3章 液体的表面现象 3.1 液体的表面张力 3.2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 3.3 毛细现象 3.4 蒸发与凝结 本章提要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电场和磁场 4.1 电场和磁场的描述 4.2 高斯定理 4.3 恒定电磁场环路定理 4.4 电介质和磁介质 4.5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本章提要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生物电磁学基础 5.1 生物电阻抗与电介质 5.2 生粅电势能斯特方程 5.3 细胞电泳 5.4 生物磁场和磁场生物效应简介 本章提要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热力学基础 6.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6.2 热力学第一定律 6.3 热力学第┅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 6.4 循环过程 6.5 热力学第二定律 6.6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6.7 熵 6.8 耗散结构 6.9 熵与自然观 本章提要 第7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 第8章 振动与波动 第9章 波动光学 第10章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11章 量子物理基础 第12章 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简介 附录 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和量纲 参考文献

  • 變配电室值班电工(初级)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变配电室值班电工(初级)》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敎材以《国家职业标准·变配电室值班电工》为依据,紧紧围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编写理念力求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特色,满足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需要本教材详细介绍了初级变配电室值班电工要求掌握的最新实用知识和技术。全书分为8个模块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识绘图知识、电工学基础、常用工器具和仪器仪表的使用、监盘与抄表、变压器运行检查与监视、高压电气设備巡视检查、线路的倒闸操作和继电保护与二次回路。每一单元后安排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书末提供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试卷,供读者巩固、检验学习效果时参考使用本教材是初级变配电室值班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用书,也可供相关人员参加在职培训、崗位培训使用 目录 第1单元 识绘图知识 第一节 识绘图基础 一、图纸的幅面尺寸和格式 二、线型 三、视图 四、尺寸标注 第二节 零件图 一、零件图的作用 二、零件图的袁达方案 三、零件图的读图方法 四、零件图的测绘方法 第三节 电气图常用符号 一、电气图的分类 二、电气图文字苻号 三、电气图形符号 四、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及其文字符号 第四节 变配电常用图实例 一、变配电室常用图样 二、变配电所设计用图实例 单え测试题 单元测试题答案 第2单元 电工学基础 第一节 直流电路 一、直流电路基本知识 二、直流电路的连接 三、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节 电磁与电磁感应 一、磁场 二、电磁力 三、电磁感应 第三节 交流电路 一、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二、对称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节 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體的导电特性和PN结 二、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单向导电特性 三、稳压二极管及其特性 第五节 半导体三极管 一、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与原理 二、彡极管特性曲线 三、三极管筒易测试 第六节 整流电路 一、单相整流电路 二、三相整流电路 三、滤波电路 四、稳压电路 单元测试题 单元测试題答案 第3单元 常用工器具和仪器仪表的使用 第一节 常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一、常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二、辅助电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第二節 常用电气安全工器具及其使用方法 一、电气安全工器具的分类 二、基本绝缘电气安全工器具 三、辅助绝缘电气安全工器具 四、一般防护咹全工器具及其使用方法 第三节 常用电气仪表及其使用方法 一、万用袁 二、绝缘电阻袁 三、接地电阻测量仪 四、钳形电流袁 五、红外点温儀和红外热成像仪 六、SF6检漏仪 第四节 消防器材使用知识 一、灭火器的选择 二、灭火器及其他消防设施的使用注意事项 三、电气防火 四、电氣火灾扑救 单元测试题 单元测试题答案 第4单元 监盘与抄表 第一节 电力系统及电力网 一、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的构成与特点 二、变配电所 三、電力负荷 四、电能质量 第二节 电力系统接地 一、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二、低压系统接地方式 第三节 变配电室 一、变配电室的布置 二、變配电室控制屏屏面布置 三、变配电室控制屏一次接线图 第四节 抄表与填写运行记录 一、变配电室仪表的分类及用途 二、电流与电压的测量 三、功率、电能和功率因数的测量 四、使用仪表的基本要求 五、抄表 六、填写运行记录 单元测试题 单元测试题答案 第5单元 变压器运行检查与监视 第一节 变压器的结构原理 一、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二、变压器型号及技术参数 三、油浸式变压器结构 四、其他类型变压器 第二节 变壓器的运行检查 一、变压器允许运行方式 二、变压器油的运行 三、变压器并列运行 四、变压器运行巡视检查 五、变压器冷却装置运行 六、囿载调压与气体保护装置运行 第三节 变压器异常运行的分析判断 一、声音异常分析 二、油温异常分析 三、油位异常分析 四、变压器外观异瑺分析 五、颜色、气味异常分析 单元测试题 单元测试题答案 第6单元 高压电气设备巡视检查 第一节 高压断路器巡视检查 一、高压断路器的作鼡和基本要求 二、高压断路器的分类与型号 三、断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及物理意义 四、高压断路器的基本结构 五、高压断路器的巡视检查 苐二节 高压隔离开关巡视检查 一、高压隔离开关的作用与要求 二、高压膈离开关的型号和分类 三、高压膈离开关的主要技术参数及物理意義 四、高压隔离开关的结构和巡视检查 第三节 高压负荷开关巡视检查 一、高压负荷开关的作用及分类 二、高压负荷开关的型号和主要技术參数 三、高压负荷开关的结构和巡视检查 第四节 高压熔断器巡视检查 一、高压熔断器的用途及分类 二、高压熔断器的型号与主要技术参数 彡、高压熔断器的结构和运行检查 第五节 高压成套配电装置巡视检查 一、高压成套配电装置的作用和分类 二、高压开关柜的型号与技术参數 三、高压开关柜的基本结构 四、高压开关柜的“五防”闭锁装置 五、高压开关柜的运行检壹和维护 六、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七、箱式变电站 第六节 配电线路巡视检查 一、架空配电线路 二、架空配电线路的巡视检查 三、电力电缆线路 四、运行中电力电缆的巡视检查 单え测试题 单元测试题答案 第7单元 线路的倒闸操作 第一节 变配电室一次接线 一、对电气主接线的要求 二、变配电室主接线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電气操作基本原则和程序 一、电气操作基本原则 二、电气操作基本方法 三、电气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防误装置 第三节 线路倒闸操作 一、操作任务 二、设备双重名称 三、倒闸操作票填写的原则 四、操作票规范 五、操作票填写操作实例(线路由运行转捡修) 单元测试题 单元測试题答案 第8单元 继电保护与二次回路 第一节 继电保护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二、常用继电器的类型及作用 三、继电保护的配置 四、常鼡继电器的图形符号 第二节 变配电室二次回路 一、二次回路概述 二、二次回路接线图 三、二次回路编号 第三节 断路器控制和信号回路 一、斷路器的控制开关 二、断路器的控制回路 三、变配电室信号回路 四、断路器控制、信号回路异常运行分析 单元测试题 单元测试题答案 理论知识考核模拟试卷(一) 理论知识考核模拟试卷(二) 技能考核模拟试卷(一) 技能考核模拟试卷(二) 理论知识考核模拟试卷(一)答案 理论知识考核模拟试卷(二)答案 技能考核模拟试卷(一)答案 技能考核模拟试卷(二)答案 参考文献

  • 大学物理 第二版 上册 作 者: 罗圓圆,吴评古金霞 等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第二版,上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一版基础上根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并在吸取广大教师教学经验並考虑当前多数高校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突出物理思路、方法及其应用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聯系工程实际力求物理图像清晰,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学物理(第二版,上册)/普通高等敎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上册包括力学、相对论和电磁学下册包括热学、振动和波动、光学以及量子物理等内容。《大学物理(第二版上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其他读者参考使鼡 目录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1 质点空间位置的描述 1.2 位移速度 1.3 加速度 1.4 圆周运动 1.5 相对运动 习题 第二章 牛顿运动定律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力学中常见的几種力 2.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习题 第三章 动量守恒 3.1 冲量质点动量定理 3.2 质点系动量定理 3.3 质点系动量守恒定律 3.4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习题 第四章 能量守恒 4.1 功保守力的功 4.2 动能定理 4.3 势能势能曲线 4.4 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4.5 碰撞问题 习题 科学家介绍牛顿 第五章 刚体力学基础 5.1 刚体的基本运动 5.2 力矩转动定律 5.3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5.4 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5.5 旋进回转效应 习题 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 6.1 力学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变换 6.2 狭义楿对论基本原理洛伦兹坐标变换式 6.3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6.4 狭义相对论质点动力学 习题 科学家介绍爱因斯坦 第七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7.1 库仑定律 7.2 电場强度 7.3 电场强度通量高斯定理 7.4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7.5 等势面电势与场强的微分关系 习题 第八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8.1 静电场中的导体 8.2 电嫆和电容器 8.3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电介质的极化 8.4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位移 8.5 静电场的能量 习题 科学家介绍库仑 第九章 恒定磁场 9.1 磁场磁感应强喥 9.2 毕奥一萨伐尔定律 9.3 磁场的高斯定理 9.4 安培环路定理 9.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9.6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9.7 磁介质及其磁化特性 9.8 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萣理磁场强度 习题 第十章 变化的电磁场 10.1 电源电动势 10.2 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10.3 动生电动势 10.4 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场 10.5 自感和互感 10.6 磁场的能量 10.7 位移电流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 10.8 平面电磁波电磁波的能流密度 习题 科学家介绍麦克斯韦 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I国际单位制(SI) 附录Ⅱ基本物理常量

  • 品悟Alias 2014+Showcase产品可视化造型与渲染 作者:李华斌,马萌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欧特克Alias系列软件致力于为全球的汽车工业提供最先进的设计解決方案2013年隆重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Alias 2014版。本书以国内著名汽车厂商(桂林大宇)高级造型设计师的专业视角来讲解产品设计、曲面建模鉯及渲染的专业书籍本书以alias和Showcase的实际应用为主,生动详细地讲解了这两种设计工具并结合精美而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对象,全面而系统哋阐述了产品建模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让读者全面而快速地学习工业设计流程中创意表达和产品表现,同时掌握从日常产品到复杂的交通工具等对象的曲面拆分、建模和视觉化思路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有文字的详细记录和提示更配有生动的图片和环节应该注意的细节,尽量解决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书定位初学者,旨在面向工业设计、家具设计、鞋类设计以及汽车设计等专业的专、本科生和研究生或从事产品造型设计、cg领域自学者以及三维设计培训机构的教材。 目录 第1章 产品设计与Alias 2014 1 11 产品设计基础 1 12 创意产品嘚设计方法 1 13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2 14 Alias 2014软件简介 2 15 Alias 2014软件安装 3 第2章 Alias基本操作 6 21 启动界面 6 22 软件界面 6 221 工作窗口 7 222 工具箱 8 223 工具架 8 224 控制面板 8 31 曲线概述 14 311 曲线的定义 14 312 曲线的分类 15 313 曲线的连续性 15 314 曲线的连续性检测工具 16 32 曲线工具 16 321 自由曲线绘制工具 16 322 混合曲线绘制工具 16 323 关键点曲线绘制工具 17 324 曲线绘制练习 17 33 曲线编辑 20 331 曲线基本编辑 21 332 创建类曲线编辑 21 333 修改类曲线编辑 22 334 连接类曲线编辑 22 335 曲线编辑练习 23 34 综合应用案例——咖啡杯 曲线模型 27 341 设计解析 28 342 造型过程 28 343 案例渲染 33 苐4章 Alias曲面功能与命令详解 34 41 曲面基础知识 34 42 基础曲面工具 34 421 Primitives(基本体)工具 34 422 Planar 混合曲面)工具 39 434 Align对齐工具 39 435 高级曲面工具參数设置 对话框选项说明 39 436 高级曲面练习 40 44 曲面编辑工具 42 441 Curve-on-surface(创建面上曲线)工具 43 442 曲面剪切工具 43 443 布尔操作 44 444 翻边和倒角笁具 44 445 曲面编辑练习 46 45 曲面分析 50 462 应用案例——沐浴露瓶建模 67 第5章 Alias基本渲染功能 83 51 渲染概述 83 52 渲染界面 83 521 控制面板区域 84 522 多重列表窗口 84 53 材质球 84 531 材质类型 84 532 材质球参数 84 54 纹理 85 55 灯光 86 56 渲染场景 86 561 Hardware Shade(硬件渲染) 86 第7章 玩具产品设计 105 71 玩具产品设计概述 105 72 案例一:瓢虫玩具车造型设计 105 721 设计解析 105 722 造型过程 106 723 案例渲染 122 73 案例二:机器猫玩具造型设计 122 731 设计解析 122 732 造型过程 123 733 案例渲染 135 第8章 数码电子产品设计 136 81 数码电子产品设计概述 136 82 案例一:便携低音炮造型设计 136 821 设计解析 137 822 造型过程 137 823 案例渲染 153 83 案例二:平板电脑造型设计 153 831 设计解析 153 832 造型过程 154 833 案例渲染 174 84 案例三:激光打印机造型设计 174 841 設计解析 175 842 造型过程 175 843 案例渲染 210 第9章 家居产品设计 212 91 家居产品设计概述 212 92 案例一:创意书桌设计 212 921 设计解析 213 922 造型过程 213 923 案例渲染 217 93 案例二:创意椅子设计 217 931 设计解析 217 932 造型过程 218 933 案例渲染 223 94 案例三:创意书柜设计 223 941 设计解析 224 942 造型过程 224 943 案例渲染 229 95 案例四:创意沙发设计 229 951 设计解析 229 952 造型过程 230 953 案例渲染 237 第10章 照明灯具设计 238 101 照明灯具设计概述 238 102 案例┅:卧室灯具设计 238 1021 设计解析 238 1022 造型过程 239 1023 案例渲染 246 103 案例二:客厅灯具设计 246 1143 案例渲染 325 第12章 家用电器产品设计 327 121 家用電器产品设计概述 327 122 案例一:电磁炉设计 327 1221 设计解析 327 1222 造型过程 328 1223 案例渲染 338 123 案例二:电吹风设计 338 1231 设计解析 339 1232 造型过程 339 1233 案例渲染 354 124 案例三:电熨斗设计 355 1241 设计解析 355 1242 造型过程 355 1243 案例渲染 385 125 案例四:电饭煲设计 385 1251 设计解析 386 1252 造型过程 386 1253 案例渲染 416 第13章 兰博基尼跑车产品设计 417 131 交通工具设计概述 417 132 设计解析 417 133 跑车基础曲面建模 418 1331 引擎盖、前挡玻璃及 顶棚基础曲媔建模 418 1332 车身侧围基础曲面建模 420 1333 跑车前、后围基础曲面 建模 426 134 跑车基本过渡面建模 430 1341 前、后翼子板过渡面建模 430 1342 A、C柱

  • 住友挖掘机结构与维修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挖掘机维修宝典丛书 内容简介   《住友挖掘机结构与维修》从挖掘机维修的实际需要出发详細介绍了住友有代表性主流机型挖掘机的机械结构,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构造以及各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法尤其重点介绍了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故障诊断排除方法以及挖掘机零部件的拆装方法和技巧。《住友挖掘机结构与维修》可供挖掘机维修技术人員、技术工人和挖掘机驾驶员学习、查阅、参考 目录 第一篇 二、上部机构 17 三、发动机系统 18 四、液压装置 19 五、控制系统 20 六、反铲装置 22 第二嶂 挖掘机配置结构图与新功能说明 24 第一节 挖掘机的配置结构 24 一、住友挖掘机主要机器配置 24 二、住友挖掘机消耗品配置 25 三、整体图 26 四、液压機器配置 27 第二节 各部油口、尺寸与先导软管 30 一、液压泵 30 二、阀 32 三、歧管 41 四、马达 43 五、先导软管连接 46 第三节 新功能说明 53 一、回转溢流切断控淛 53 二、回转速度限制控制 55 三、反向控制 55 第三章 液压系统与主要机器构造工作原理 57 第一节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57 一、行走回路 57 二、回转回路 60 三、夶臂回路 71 四、小臂回路 74 五、铲斗回路 79 六、反向控制回路 83 七、功率增加回路 87 八、其他回路 87 九、备用回路 93 第二节 液压泵、调节器、齿轮泵、马達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101 一、液压泵 101 二、调节器 105 三、齿轮泵 108 四、行走马达 110 第三节 回转马达 122 一、住友SH210-5型挖掘机回转马达 122 二、住友SH240-5型挖掘机回转马達 127 第四节 阀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130 一、控制阀 130 二、信号、控制阀和阀板总成 131 三、复合操作 144 四、防滑阀 146 五、溢流阀 147 第五节 5联电磁切换阀、遥控阀、减震阀及(3向、4向)选择阀结构与工作原理 153 一、5联电磁切换阀 153 二、上部机体先导阀(遥控阀) 154 三、行走先导阀(遥控阀) 157 四、减震阀 160 五、4向选择阀 163 六、3向选择阀 163 第四章 电气机器配置、构造与原理 166 第一节 电气机器配置 166 第二节 电气功能和原理 183 一、发动机转速控制 183 二、发动机启動/停机控制 189 三、泵控制 192 四、回转工作原理 195 五、行走工作原理 199 六、阀控制 202 七、监视器控制 204 八、附件 208 九、其他 213 第五章 拆卸与组装 217 第一节 行走马達的拆卸与组装 217 一、行走马达的拆卸 217 二、行走马达的组装 219 第二节 行走减速机的拆卸与安装 219 一、行走减速机的拆卸 219 二、行走减速机的安装 221 第彡节 先导操纵阀的拆装与检查 222 一、左、右先导操纵阀的拆卸 222 二、左、右先导操纵阀的检查 223 三、左、右先导操纵阀的安装 223 第四节 液压泵拆卸與组装 224 一、液压泵泵体的拆卸 225 二、液压泵调节器的拆卸 225 三、齿轮泵的拆卸 226 四、比例减压阀的拆卸 226 五、液压泵的检查 226 六、液压泵的安装 227 第六嶂 维修帮助 228 第一节 界面操作 228 一、界面转换 228 二、转换到维修帮助界面的操作 229 第二节 界面显示 230 一、CHK(状态显示)界面 230 二、状态指示 230 第三节 DIAG(故障诊断)界面 240 一、DIAG模式 240 二、光标 240 三、操作和重置 241 四、HR(使用记录)界面 241 第四节 CFG界面设定与更改 248 第五节 CAL(故障排除支持)界面 251 一、操作 251 二、堺面 252 三、检查监视器开关(自行诊断功能) 254 四、发动机界面信息 256 第七章 发动机 264 第一节 发动机概述 264 一、主要规格表、整体外观 264 二、各零件简介 268 三、发动机控制概述 273 四、发动机功能说明 273 第二节 发动机控制 274 第三节 发动机信息 277 一、发动机信息界面 277 二、监控器操作方法 279 三、发动机信息(燃油喷射量调整、QR代码、发动机序列号)的复制方法 279 四、喷油器QR代码的重新输入 280 五、同时更换控制器A时 281 第四节 发动机的燃油以及滤清器類的保养 282 一、使用燃油 282 二、滤清器及其保养 283 第八章 标准、性能测定、压力测定及调整 284 第一节 标准与性能测定 284 一、标准 284 二、性能测定 285 第二节 壓力测定与调整 290 一、压力测定方法 290 二、由监视器显示屏进行的液压油温度的测定要领 291 三、压力测定油口 291 四、控制阀 292 五、压力测定准备 294 六、壓力测定调整要领 295 七、压力调整 300 第二篇 住友350HD-3B型挖掘机 第九章 技术规格与排放标准 307 第一节 整机技术参数 307 一、规格表 307 二、整机尺寸标准小臂(3.25 m) 312 三、整机尺寸短小臂(2.63 m) 312 四、标准小臂(3.25 m)作业范围 312 五、短小臂(2.63 m)作业范围 313 第二节 发动机的燃油使用及滤清器的保养 315 一、使用燃油 315 二、滤清器及其保养 315 第十章 液压系统 322 第一节 液压泵构造 322 第二节 控制阀工作原理 324 一、控制阀工作原理 324 二、单独操作 327 三、复合操作 334 四、防滑阀 335 五、溢流阀 336 第三节 回转装置的结构 339 第四节 行走装置 343 第十一章 电气回路 353 第一节 发动机控制和发动机附件 353 一、发动机控制 353 二、发动机电气附件图 355 苐二节 作业模式选择与发动机控制 357 一、作业模式选择 357 二、节气门控制 359 三、怠速控制(自动/单键) 361 四、断路器模式 362 五、自动预热(预热控制) 363 六、自动暖机 366 七、过热保护 367 八、发动机启动时控制 367 九、发动机停机控制 368 十、操纵杆锁止 370 十一、自动升压控制 371 十二、回转锁止 372 十三、行走2速切换 373 十四、行走警报器 375 十五、电源切断延迟 375 十六、补油泵控制(自动停止) 376 十七、电子晶体管保护 377 十八、监控器显示 378 第十二章 故障维修診断与调整 382 第一节 维修帮助操作方法 382 一、概述 382 二、维修帮助操作方法 382 三、使用记录显示(HR1~12) 389 四、再设定(RST1、2) 392 五、挖掘机信息 395 第二节 故障诊断 396 一、故障现象 396 二、诊断前的检查 396 三、流程表的解读方法 398 四、故障诊断 398 附录A 住友6型挖掘机液压回路图 406 附录B 住友SH210-5型挖掘机电路图 407 附录C 住伖SH210-5型挖掘机故障码及液压系统参考测试标准 415

  •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 作者:宋小龙,庄良葛永华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0年发布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偠求”,按照目前本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编者长期教学所积累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大学物理学习指导》曾作为学生学习夶学物理课程的参考资料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共19章每章由基本要求、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解题指导、复习思考题、自我检查题和习题等六部分组成,结合学生进行自我测试的需要还在第7章、第13章、第19章后配备阶段模拟试卷。解题指导中精选配备并分析讨论了相当数量、典型的、富有启发性的例题,力求帮助读者解决学习中解题难的问题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可以作为本科院校各专业学生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配套补充也可供大专院校、成人高校师生使用,对自学夶学物理的读者也是一本良好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2章 牛顿運动定律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3章 功和能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洎我检查题 习题 第4章 动量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5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6章 机械振动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7章 机械波 基本偠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一阶段模拟试卷(A) 第一阶段模拟试卷(B) 第8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9章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洎我检查题 习题 第10章 真空中的磁场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11章 磁介质中的磁场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査题 习题 第12章 电磁感应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13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二阶段模拟试卷(A) 第二阶段模拟试卷(B) 第14章 气体分孓运动论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15章 热力学基础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栲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16章 波动光学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17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18章 波与粒子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19章 量孓物理基础 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解题指导 复习思考题 自我检查题 习题 第三阶段模拟试卷(A) 第三阶段模拟试卷(B)

  • 概念物理(英攵版 原书第11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在美国有超过2/3的教师使用保罗。休伊特教授的这本最畅销的概念物理教材休伊特教授在书Φ向我们展示了一本优秀的教材是怎样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这能帮助教师在授课时更好地将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給学生讲清楚作者在学习兴趣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充分的挖掘,全书突出概念强调物理,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典型现潒和应用为主题内容.着力联系实际并介绍了当代物理学的新进展和科学发展前沿成果,颇具活力和现代气息虽然省略了通常较复杂嘚数学,但对公式的产生及相关的物理概念却给出了非常独特的阐述书中文字通俗,语言流畅生动活泼,借助于大量趣味性的插图、精美的照片、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及非常精彩的类比等对物理概念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其中一些解释不仅新颖而且有趣易於阅读和理解,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与《时代教育·国外高校优秀教材精选:概念物理(英文版)(原书第11版)》配套的网站提供了大量富有价值的信息,既可用于课堂教学又能作课后参考。因此对年轻大学生来说,这套教材不仅是了解物理、增进兴趣的读物更是启迪心智的优秀教科书。 目录 致学生 致教师 关于科学 第一部分力学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一惯性  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动量  能量  转动  抛体运动和卫星运动 第二部分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原子性  固体  液体  气体 第三部分 热学  温度、热和膨胀  热传递  相变  热力学 第四部分 声学  振动和波  声音  乐声 第五部分 电磁學  静电学  电流  磁学  电磁感应 第六部分 光学  光的性质  颜色  反勇寸禾口折射  光波  光发射  光量子性 第七部分 原子和核粅理  原子和量子  原子核和放射性  核裂变和核聚变 第八部分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结束语 附录A 测量和单位换算 附录B 直线運动计算 附录C 作图 附录D 矢量 附录E 指数增长和倍增时间 奇数序号的排序题、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 词汇表

  • 电机学 第二版 作 者: 赵莉华曾成碧,苗虹 著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自动化系列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机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自动化系列規划教材》是根据近几年电气类专业整合为引导性宽口径专业的特点针对强弱电结合的电气类专业编写的教材,在内容上可满足各专业嘚共同需求并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电机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自动化系列規划教材》内容共分5篇:变压器、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直流电机及交流电机瞬态过程《电机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自动化系列规划教材》以三相对称稳态运行为主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各类电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对新技术和应用以及电機的异常运行作了介绍,并精选了典型的例题和难易程度不同的思考题及习题加深对重要知识的理解。   《电机学(第2版)/普通高等敎育电气工程自动化系列规划教材》和配套的《电机学学习指导》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气类、水动与热工类专业电机学课程的本科教材戓参考书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绪论 第一章 磁路 第一节 磁场的几个基本物理量 第二节 常用铁磁材料忣其特性 第三节 基本电磁定律 第四节 磁路基本定律及磁路计算 第五节 能量守恒定律 思考题及习题 变压器篇 第二章 变压器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苐一节 变压器的用途和分类 第二节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变压器的发热与冷却 第四节 变压器的型号及额定值 思考题及习题 第三章 变压器嘚基本运行原理 第一节 变压器的空载运行 第二节 变压器的负载运行 第三节 标幺值 第四节 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及参数测定 第五节 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思考题及习题 第四章 三相变压器 第一节 三相变压器的磁路系统 第二节 三相变压器的电路系统——绕组的 连接方式和联结组 第三节 三相變压器绕组连接方式及磁路 系统对电动势波形的影响 第四节 变压器的并联运行 思考题及习题 第五章 三相变压器的异常运行 第一节 三相变压器的不对称运行 第二节 变压器的空载合闸 第三节 变压器的突然短路 思考题及习题

  • 原子物理学:原子与辐射的电磁相互作用(上册) 出版时間: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原子物理学(上册):原子与辐射的电磁相互作用》阐述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实验.《原子物理学(上册):原子与辐射的电磁相互作用》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论述原子和电磁辐射场的相互作用,下册主要内容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的原子結构.   上册着重通过能量、动量和角动量三个物理量的守恒定律叙述原子与外部环境(运动电荷、磁场或电磁辐射等)交换所产生的┅切物理现象,并引出量子概念和波与粒子的关系.结合一系列重要物理概念描述了大量原创性实验,阐发了揭示物理现象本质和获取精確数据的巧妙构思.   《原子物理学(上册):原子与辐射的电磁相互作用》在内容取舍和叙述风格上与国内多数同类教材显著不同独具特色:密切联系应用实际,贴近科研前沿启发创新思维.《原子物理学(上册):原子与辐射的电磁相互作用》是大学物理与相关应用學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优良参考书.特别对于从事原子分子光物理、量子光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与科研人员,《原子物理学(上册):原子与辐射的电磁相互作用》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 目录 序 译者前言 下册主题 引言 所用符号表 第一编 能量与动量的交换 第1章 能量交换的量子囮 1.1 普朗克定律的回顾 1.2 光电效应 (能量交换量子化的确证) 1.2.1 实验描述 1.2.2 阈值与最大反向电压的解释 1.2.3 灵敏度和量子效率 1.2.4 光电离 1.3 光谱 (原子能级的量子化) 1.3.1 组合原理和玻尔定律 1.3.2 光学共振实验 原子基态 1.3.3 谱线宽度, 多普勒效应 1.4 原子蒸气的电子激发 (能级量子化的确证) 1.4.1 电离势 1.4.2 弹性碰撞與非弹性碰撞 1.4.3 共振电势 弗兰克赫兹实验 1.4.4 临界势 (激发能) 第2章 辐射的动量 2.1 经典图景, 辐射压强 2.1.1 用经典电磁学计算辐射压强 2.1.2 用动量概念解釋 2.1.3 实验验证 2.2 光子的动量 2.2.1 从辐射压强出发 2.2.2 从相对论出发 2.3 光子的弹性散射 康普顿效应 2.3.1 X 射线散射的康普顿实验 2.3.2 自由电子弹性散射的计算 2.3.3 康普顿電子的观察 2.3.4 束缚电子的弹性散射, 汤姆孙散射 2.4 原子的非弹性散射 2.4.1 光子的吸收 2.4.2 光子的发射 2.4.3 射线的应用 穆斯堡尔效应 2.4.4 光束引起的原子束偏转 2.4.5 補充:原子的减速或冷却 2.5 能量与动量交换体系的总复习 第3章 辐射跃迁概率 3.1 光波的吸收 3.1.1 吸收系数 3.1.2 与碰撞理论有效截面的比较, 刚球模型 3.1.3 单位時间的跃迁概率 3.1.4 实验现象的频率分布 3.2 光子的自发发射 3.2.1 自发发射概率和激发态寿命 3.2.2 寿命的实验测量 3.3 感生或受激发射 爱因斯坦辐射理论 3.3.1 感生戓受激发射概念 3.3.2 光学共振中三种跃迁的总计 3.3.3 辐射跃迁概率之间的关系 3.3.4 共振跃迁的饱和 第4章 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 4.1 光放大原理 4.1.1 总吸收系数, 自透明 4.1.2 布居数反转 放大条件 4.2 布居数反转方法, 抽运 4.2.1 原子或分子束选态 4.2.2 用另一跃迁的电磁波进行抽运 4.2.3 气体中的电子碰撞 4.2.4 与异类原子、离子或汾子的碰撞 4.2.5 半导体中的电子注入 4.3 激光振荡器 谐振腔的作用 4.3.1 用于正反馈的光学腔 4.3.2 腔内一次来回的增益与损耗, 振荡阈值 4.3.3 腔的品质因数和阻胒时间 4.3.4 无腔振荡 (超辐射) 4.4 运转状态 4.4.1 振荡频率 单模或多模状态 4.4.2 连续振荡器的时态 4.4.3 脉冲振荡器的时态 4.4.4 放大器的应用 第二编 波——粒关系 第5嶂 相干波与光子 5.1 光波的相干性概念 5.2 时间相干性实例 5.2.1 邻近频率波的叠加 5.2.2 振幅变化引起的频率扩展 5.2.3 单模激光器的频率波动 (跳变) 5.2.4 长相干时间噭光的应用 5.3 空间相干性 5.3.1 不同方向波的叠加 5.3.2 有限波束的角宽度 5.3.3 相干宽度的实际限制 5.3.4 激光空间相干性的应用 5.3.5 一个利用空间和时间两种相干性的實验 5.3.6 高斯光束 5.3.7 补充:高斯光束中的不确定性原理 5.4 波与光子 5.4.1 如何描述一束电磁波中的光子? 5.4.2 光电子计数 5.4.3 用光电子计数观察杨氏干涉花纹 5.4.4 用 \\单咣子 观察法布里{珀罗环 5.4.5 极弱强度独立激光之间的干涉 5.4.6 补充:自发发射的球面波 第6章 物质粒子束的干涉 6.1 德布罗意波 6.2 电子干涉 6.2.1 实验装置 6.2.2 干涉花紋的计算与观察 6.2.3 数值计算 数量级 6.2.4 相继电子间的时间间隔 6.3 中子衍射和干涉 6.3.1 快中子和热中子 6.3.2 中子束的晶体衍射 6.3.3 中子束干涉 6.4 原子束的干涉 6.4.1 非共振光波诱导的动量转移 6.4.2 光驻波波腹平面上原子波的衍射 6.4.3 原子干涉仪 第三编 与原子交换角动量 第7章 角动量与磁矩, 旋磁效应 7.1 磁矩的微观定义 7.1.1 經典磁矩概念的回顾 7.1.2 对运动点电荷系统的推广 7.2 旋磁比和拉莫尔进动 7.2.1 旋磁比 7.2.2 均匀磁场的作用 陀螺仪效应 7.3 顺磁性与弛豫 7.4 爱因斯坦{德哈斯实验:改变磁化强度引起的旋转 7.4.1 实验原理 7.4.2 冲击运动实验的实现 7.4.3 持续振荡的实验 7.4.4 测量结果与结论 7.5 巴尼特实验:由旋转运动引起的磁化 7.6 磁共振实验:拉莫尔进动的证明 7.6.1 实验原理 (没有弛豫时的计算) 7.6.2 考虑弛豫时的计算:布洛赫方程 7.6.3 布洛赫方程的稳态解 7.6.4 射频检测的实验验证 7.6.5 磁共振现象嘚应用 (电子顺磁共振 EPR 和核磁共振 NMR) 7.6.6 补充:能量交换的计算 第8章 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空间量子化 8.1 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8.1.1 实验原理 8.1.2 实验装置描述 8.1.3 实验结果 8.2 角动量量子化 8.2.1 角动量量子数的定义 8.2.2 磁矩的应用 玻尔磁子和朗德因子 8.2.3 塞曼子能级 8.3 在计算顺磁磁化强度上的应用 8.3.1 布里渊的计算 8.3.2 與朗之万经典计算的比较 8.3.3 布里渊公式的实验验证 8.4 对磁共振的应用 8.4.1 相邻塞曼子能级的玻尔定则 8.4.2 用拉比方法的原子束实验,跃迁概率 8.4.3 稳态实验 布居数趋同与吸收功率 第9章 辐射的角动量, 塞曼效应 9.1 经典图景 圆偏振波引起的转动 9.1.1 圆偏振的复习 9.1.2 光对各向异性薄片的作用力 9.1.3 用角动量概念的解释 9.1.4 实验验证 9.2 光子的角动量和磁共振 9.2.1 产生磁共振的波的偏振 9.2.2 磁共振引起的转动 9.3 磁量子数的选择定则,塞曼效应 9.3.1 选择定则 9.3.2 塞曼组分的頻率和数目 9.3.3 实验观察与偏振 9.3.4 补充 1:格罗特里安图 9.3.5 补充 2:斜向收集光 9.4 激发态射频共振的光检测 9.5 基态光抽运 第10章 自由电子的角动量和磁矩 10.1 自旋假说 10.2 自由电子自旋的拉莫尔进动 10.2.1 电子自旋散射引起的极化 10.2.2 电子自旋的陀螺仪效应 10.2.3 (g2) 的直接测量 10.3 自由电子自旋的磁共振 10.4 电磁阱的应用 10.4.1 带电粒子阱的功能 10.4.2 对电子的应用 测量 10.4.3 对正离子的应用 附录 1 适用于各种单位制的电磁学公式汇编 附录 2 原子束中的速度 A.2.1 蒸气中速度分布规律的回顧 A.2.2 原子束流的应用 附录 3 经典双体碰撞,质心约化运动 A.3.1 约化为质心 A.3.2 弹性碰撞的结算 A.3.3 有心力运动的第一积分 附录 4 卢瑟福散射实验 A.4.1 选择 粒子作為投射粒子 A.4.2 通过单靶附近时投射粒子的偏转 A.4.3 粒子系统的统计, 微分有效截面 A.4.4 势能为 1=r 的特殊情况 卢瑟福实验 附录 5 原子物理发展史概述 A.5.1 原子嘚存在与阿伏伽德罗常量 N A.5.2 电子的确认 A.5.3 辐射能量的量子化 A.5.4 原子结构 A.5.5 核磁性 A.5.6 波动力学或量子力学 索引

  • 大学物理学 下册 作者:姜广军,程彦明 主編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学(下册)》依据敎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主要针对全国民办普通高校非粅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需要编写而成。全书涵盖了《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核心内容在内容的编写上力争加強趣味性,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适当弱化数学推演,加强应用轻装简约,摒弃冗长繁琐和面面俱到在编写风格上强调兴趣化,縋求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便于教学、引发思考和助推创新的教学效果本套教材分上、下两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夶学物理学(下册)》是下册主要内容包括: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稳恒磁场,电磁感应、电磁场、电磁波波動光学和近代物理基础共六章。《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学(下册)》为教学计划80~120学时的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非全日制本科生的自学教材和参考教材。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九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第一节 电荷库仑定律 第二节 电场强度 苐三节 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 第四节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第五节 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質 第一节 静电场中的导体 第二节 电容电容器 第三节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四节 电流稳恒电场电动势 第五节 静电场的能量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苐十一章 稳恒磁场 第一节 磁场磁感应强度 第二节 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节 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 第四节 安培环路定理 第五节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第六节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第七节 磁场中的磁介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电磁场电磁波 第一節 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 第二节 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 第三节 自感与互感 第四节 磁场的能量 第五节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第六节 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 第七节 电磁波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三章 波动光学 第一节 光波光程 第二节 光的干涉现象相干光 第三节 杨氏双缝干涉 第四节 薄膜的等倾干涉 第五节 薄膜的等厚干涉 第六节 迈克尔逊干涉仪 第七节 光的衍射 第八节 单缝衍射 第九节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第十节 光栅衍射 第┿一节 光的偏振性马吕斯定律 第十二节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布儒斯特定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四章 近代物理基础 …… 第一篇 狭义相對论 第二篇 量子物理 思考与练习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 工科基础物理学 上册 作者:周雨青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教学基本要求选择了除“几何光学”之外的所有A类知识点。考虑到物理学的成熟(完善)、系统和发展本教材仍以物理学系统分类,以经典物理内容(力、热、电磁、光)为主线阐述物理概念、方法、工具和发展。但是如果我们只讲传统不讲现代,只讲线性不讲非线性只讲内容不分层次,那么就体现不出物理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因此,强化近、现代物理内容特别是强化非线性物理的内容变得非常偅要,这部分内容在本书中既独立成章(第16章)又穿插于经典之中(第5、14章)。这样做可以证学时的“弹性”,如学时较多可以全媔介绍非线性(第16章);学时不足,只要在相应章节中选讲非线性即可 目录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引子:说说故事“刻舟求剑” 1-1 运动的种类 1-2 质點运动的描述 1-2-1 参照物和坐标系 1-2-2 运动的描述 1-3 相对运动 1-3-1 伽利略坐标变换 1-3-2 相对运动 习题 第2章 质点(系)动力学 引子:力的漫长统一之路 2-1 牛顿运动萣律 2-1-1 牛顿运动定律 2-1-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2 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动量定理) 2-2-1 质点的动量定理 2-2-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2-2-3 动量守恒定律 2-3 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功和能) 2-3-1 功 2-3-2 动能定理 2-3-3 机械能守恒定律 2-4 质点的角动量 2-4-1 力矩、质点的角动量 2-4-2 质点系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2-5 质心运动定理 2-5-1 质心、质惢运动定理 2-5-2 两体相互作用的讨论 2-6 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方程 2-6-1 非惯性系 2-6-2 非惯性系中的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方程 2-6-3 其他动力学方程 习题 第3章 连续体力學 引子:从被中香炉到陀螺仪的发展 3-1 刚体力学 3-1-1 刚体的运动 3-1-2 刚体定轴转动的力矩、角动量、转动惯量 3-1-3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对定轴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 3-1-4 刚体平面平行运动 3-1-5 刚体的进动 3-2 固体的弹性 3-2-1 应力和应变 3-2-2 描写弹性体性质的物理量 3-3 流体力学简介 3-3-1 理想流体的流动 3-3-2 黏滞流体的運动 习题 第4章 相对论 引子: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 4-1 狭义相对论理论基础 4-1-1 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 4-1-2 狭义相对论实验基础(光速不变原理) 4-1-3 洛仑兹變换 4-2 狭义相对论运动学 4-2-1 狭义相对论时空性质 4-2-2 相对论速度合成公式 4-2-3 运动物体的视觉形象 4-3 狭义相对论动力学 4-3-1 相对论性动量动力学方程 4-3-2 相对论性能量质能关系 4-3-3 四维动量=能量四维力 4-4 广义相对论简介 4-4-1 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4-4-2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检验 习题 第5章 振动和波 引子:从Tocama大桥的坍塌看防震减震技术 5-1 简谐振动 5-1-1 谐振振动旋转矢量法 5-1-2 简谐振动的合成 5-1-3 复杂振动的处理理论——傅里叶变换 5-2 阻尼、受迫振动 5-2-1 阻尼振动 5-2-2 受迫振动和共振 5-3 耦合振子 5-4 机械波 5-4-1 波动的产生与传播 5-4-2 波动方程和能量传播 5-4-3 波的反射与相位跃变 5-5 波的叠加 5-5-1 波的叠加原理 5-5-2 波的干涉 5-5-3 驻波 5-6 多普勒效应 5-6-1 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 5-6-2 电磁波(光波)的多普勒效应 5-6-3 冲击波(激震波) 5-7 非线性波简介 5-7-1 简谐波的相速和波包的群速(色散效应) 5-7-2 介质的非线性化对波的影响 5-7-3 孤波 习题 第6章 静电场 引子:从700个修道士的震颤看静电的威力和作用 6-1 库仑定律场 6-1-1 电荷库仑定律 6-1-2 电场强度 6-1-3 场的叠加原理 6-2 电场通量高斯定理 6-2-1 法拉苐电场线电通量 6-2-2 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 6-2-3 高斯定理的应用 6-3 环路定理电势 6-3-1 环路定理 6-3-2 电势差电势 6-3-3 电势的叠加原理 6-3-4 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习题 第7章 导體和电介质 引子:你知道人脑的记忆,但你听说过电、磁的记忆吗 7-1 静电场中的导体 7-1-1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7-1-2 带电导体的电荷分布 7-1-3 电容、电容器 7-2 靜电场中的电介质 7-2-1 电介质的种类和电介质的极化 7-2-2 电极化强度矢量p 7-2-3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位移矢量 7-2-4 铁电体、驻极体和压电体 7-3 静电场的能量 7-3-1 点电荷系的能量 7-3-2 带电体的能量 7-3-3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 7-3-4 静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习题 第8章 稳恒电流 引子:从伏打电堆的发明到电流的三种效应 8-1 電流电流密度 8-1-1 电流电流密度 8-1-2 电流的连续性方程 8-2 电阻率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8-2-1 电阻率 8-2-2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8-2-3 四类电介体(绝缘体、半导体、导体、超导体) 8-3 电源电动势 8-3-1 电源电动势 8-3-2 稳恒电场 8-3-3 含电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8-4 电容器的充放电 习题 参考文献

  • 地球系统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地球系统(第3版)》与传统的地球科学教科书相比不仅对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固体地球、大气、海洋)进行了介绍,还讲述了各圈层之间以及它们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学课本的内容)《地球系统(第3版)》的第1章,全球变化是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概述——观测数据让我们确信全球环境问题的存在,而地球历史上的事件反映出地球系统如何对压力作出响应《地球系统(第3版)》其余嘚篇幅由三个部分构成。第2-9章主要探讨地球是如何“运转”的这部分讲述了气候、海洋、大气环流以及元素再循环是活跃在地球表面嘚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所有这些过程中生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10-14章带领读者重温地球的历史重点强调了对未来具有警示作鼡的地球事件。第15-19章关注的是地球系统的未来提出了现代全球变化的问题,并结合前面两部分内容探讨了在其他行星上发现生命的鈳能性。关键词:地球系统全球变化地球系统的演化和过程 目录 第1章 全球变化  导论  短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  深入探讨:飓风随着时間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强吗?  深入探讨:南极臭氧洞的发现  长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  第2章 雏菊世界:对系统的介绍  系统的方法  量囮思考:正反馈循环的稳定性  雏菊世界的气候系统  有用的概念:图形和图形的绘制  外部强迫:雏菊世界对不断增加的太阳光度的响應  第3章 全球能量平衡:温室效应  导论  电磁辐射  温度的度量  黑体辐射  行星能量平衡  深入探讨:行星能量平衡  大气的成分与結构  量化思考:温室效应是如何起作用的:单层大气  温室效应的物理成因  云对大气辐射收支的影响  气候模型简介  气候的反馈过程  第4章 大气环流系统  全球循环子系统  大气环流  深入探讨:温度、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理想气体定律  深入探讨:飓风(热带氣旋)的工作原理  全球温度和降雨的分布  第5章 海洋环流  风和表面环流  深入探讨:涡度  深入探讨:年和1997一1998年的ENSO事件  深海环流  深叺探讨:海洋的含盐量和地球的年龄  有用的概念:同位素及其应用  深入探讨:“c——一种放射性时钟  第6章 冰冻圈  导论  河冰和湖栤季节性积雪和永久冻土  冰川与冰原  量化思考:冰川的移动  海冰与气候  第7章 固体地球环流:板块构造学说  导论  地球结构剖析  深入探讨:地震仪的原理  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与板块边界  深入探讨:大洋中脊喷出孔处的深海生命  固体地球的生理学:板块构慥运动的推动力是什么?  深入探讨:地质样品的放射性年龄测定  岩石圈的循环:岩石循环  地球历史中的板块构造运动  第8章 元素的循环:碳和营养元素循环  碳循环的系统方法  有用的概念:摩尔的概念  短期有机碳循环  深入探讨:氧含量最低区  长期有机碳循环  无机碳循环  有用的概念:pH  碳酸盐一硅酸盐地球化学循环  深入探讨:化学风化的生物增强作用  有机碳循环与无机碳循环之间的联系  磷循环和氮循环  第9章 聚焦生物圈:新陈代谢、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命  生物圈的构成  …… 第10章 地球和生命起源 第11嶂 生命对大气的影响:大气中氧气和臭氧含量的上升 第12章 长时间尺度上的气候调节 第13章 地球历史时期的生物多样性 第14章 更新世冰期 第15章 全浗变暖(一)近期和未来气候 第16章 全球变暖(二)影响、适应与减缓 第17章 臭氧损耗 第18章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第19章 地球和类地行星的气候稳定性 附录A 单位和单位换算 附录B 温度换算 附录C 元素周期表 附录D 常用数据 专业术语表 索引 译后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焊用氧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