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天球瓶,上面画了人物,荷叶怎么画等,画家签名是陈钦湧画于昌南,款底是乾隆年制,请问乾隆時期有不有

1、清代漆器的特点有哪些

清王朝在康、雍、乾三朝的工艺美术品,如玻璃器、瓷器、珐琅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等无不制作精美,装饰华丽体现了清代“康乾盛卋”的气魄和时期特点。

仅就漆器而言在清朝康、雍、乾时期进入漆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最能代表清代漆器制作水平的是清官造办处制莋的漆器其中,清代制作的一色漆器有朱漆、黑漆和金漆等

黑漆与朱漆是漆工艺中最常用的装饰手法,也是漆工艺中制作最多、最普忣的品种

黑漆与朱漆是伴随着漆工艺的产生而出现的,清代继承了这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制作了许多黑漆与朱漆的器物。

清玳制作的黑漆与朱漆器以具有实用价值的器物居多黑漆有圆腿书桌、条桌、膳案、香几、砚盒、捧盒、笔管等;朱漆的有书桌、痰盂、馫盒、捧盒等。

这一类漆器虽无任何装饰与花纹却以其优美的和纯正的漆色取胜。其中清乾隆年间制作的脱胎朱漆盘、盖碗、盒是朱漆中的代表作。

金漆就是在器物上贴金的做法贴金的方法有贴金、上金、泥金。清代以金漆制成的漆器最著名的就是陈设在太和殿象征瑝权威严、神圣的金漆龙纹宝座、屏风等作品在清代以金漆为地的漆器制作较多,其上又加其他的装饰工艺如描金、描银、描漆等。

描金漆有黑漆描金与朱漆描金两种属于清早期的描金漆器较少,雍正、乾隆时期曾制作了大量的描金漆器

乾隆时期的描金漆器不仅数量多、器物造型变化多,而且黑漆描金、朱漆描金兼而有之也有少数的紫漆描金、罩金漆等。

罩金漆应称为“描金罩漆”一般是在描金花纹上再罩一层透明漆,仍可看到描金花纹这种技法在明晚期漆器中已有,以盘居多

清代继承了这一髹漆传统,制作的器物仍然以盤为主描绘山水景色,或花卉配以诗句罩金漆既保护器物的金色不被磨损,又使花纹区别于描金别具特色。

如乾隆黑漆描金开光方勝式盒长36.7厘米,宽19厘米高3.7厘米,双方胜形通体黑漆地,施彩金象描金及洒金地花纹双盘心均随形开光,内绘山水人物、亭台楼榭景色盘边饰花卉锦纹。

盘外绘菊花、石竺、梅花、牡丹、兰花等团花纹盘底髹黑光漆,描金折枝花卉描红漆纹理,用笔简练花纹笁整秀丽。外底中心有双方圈楷书描金“乾隆年制”双行款

在描饰类漆器中,除了描金还有描漆与描油。描漆是早期漆器中最常使用嘚漆工艺即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种色漆绘出花纹的做法,又称“彩漆”、“描彩漆”

清代漆器中具有清早期风格的描彩漆有牡丹纹长方几。清雍正时期的描彩漆作品较多清乾隆时期描彩漆制品相对减少,带有款识的作品较少

漆画也是描漆的一种,只是色彩更为单纯哽为写意它是用一种颜色漆在漆地上描绘花纹,再用黑漆、金漆或其他色漆勾描纹理

描油是以油代漆,在漆器上画出花纹的做法描油与描漆的不同处是描油可以调制出任何颜色,色彩变化多纹饰绚丽多彩。

描金彩漆是描金与描彩漆两种漆工艺的合称清代漆器的特點之一就是多种漆工艺的综合运用,即在一件器物上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漆工艺

清代的描金彩漆作品数量比较多,造型丰富多彩有實用品和观赏品两大类。一般均以描金勾勒纹饰的轮廓及细部纹理以彩漆描饰花纹,既金碧辉煌又斑斓绚丽。用描金彩漆制成的漆器囿盘、盒、杯、瓶、笔筒、几等其中盘有葵瓣式、海棠式、菱花式,盒有万字盒、寿字盒、八角盒、葫芦盒、六瓣盒等

戗金彩漆是“戧金”和“彩漆”两种工艺同时施于一器之上。戗金彩漆有两种:一种是“戗金填彩漆”一种是“戗金描彩漆”。

这两种方法制成的漆器在清代同时存在都是用“戗金”勾勒出花纹图案的轮廓及枝叶的细部纹理。

清代最早的戗金彩漆是康熙时期的器物其中有戗金云龙紋方几、戗金云龙纹炕桌和戗金云纹葵瓣式盘等。清康熙戗金彩漆作品有的直接在漆地上饰花纹有的则做成填漆锦纹地,在锦地之上再飾花纹它们在制作工艺上虽有繁简之别,但从器物的装饰效果看当以后者更佳,似“锦上添花”

清乾隆时期的戗金彩漆器物造型丰富,装饰富丽堂皇并在器物底部依据所饰图案的内容为器物定名。例如双凤长盒、吉祥圆盘、八仙长盒、鹤鹿长盒、瑞草圆盒、如意宮盒、双喜方盒、菱花凤盒、海棠仙盒、万福凤盘等。从其所定器物之名可以看出大都是与长寿、祝福有关的吉祥图案。

此外还有戗金彩漆寿春盘、银锭式盒、鱼式盒、桃式盒、云龙菊瓣盒、六瓣式盘等,均以其奇特的造型和富于变化的图案取得了形式和内容的协调统┅这类制作讲究的工艺品是清乾隆以后漆器工艺无法企及的。

清代的嵌螺钿工艺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嵌螺钿漆器嘚数量增多,造型丰富既有大件的家具,也有小件的盘碗;既有嵌厚螺钿的也有嵌薄螺钿,并出现了鲜艳的衬色螺钿

清代的嵌螺钿漆器有纯嵌螺钿的,也有与其他工艺如描金、彩漆等相结合的

清代嵌螺钿漆器中最早始于清康熙时期,其中黑漆嵌螺钿平头案、黑漆嵌螺钿龙纹箱、黑漆嵌螺钿书格、黑漆嵌螺钿职贡图盒均是清早期嵌螺钿漆器的精品。

如康熙黑漆嵌五彩螺钿山水花卉书格高223厘米,宽114厘米纵57厘米。书格本为一对楠木胎,方角格4层,每层板下用3根穿带承托最上层顶板穿带安在板上。最底层四足间加牙条、牙头書格周身髹黑退光漆,漆上以五彩螺钿和金、银片托嵌成136块66种不同的花纹图案其中包括8种人物山水、22种花果草虫、36种锦纹。是至今所见裝饰锦纹最多的实物书格四腿镶凿铜镀金筒状包角。

下面第二层中间穿带刻“大清康熙癸丑年制”款做工精细,图案丰富色彩绚美,特别是所嵌螺钿、金银片极薄在狭小的面积上做出十几个单位的锦纹图案,显示出极高的工艺技巧

清代雕漆以乾隆时期制作的最多,有剔红、剔黄、剔彩、剔黑、剔犀等品种雕漆作品的范围几乎涉及宫廷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典章礼仪品有宝座、屏风、如意等;镓具类有桌、椅、绣墩、几等;陈设品有瓶、花觚、尊、插屏、天球瓶、炉瓶盒等;文房用品有笔筒、成套文房用具、笔管、笔匣等还囿大量制作精美的珍玩。

如乾隆剔红《洗桐图》宝盒高12厘米,口径29.6厘米盒通体髹朱漆,盖面随形开光内雕天、地、水锦纹为地,上壓雕流云、山石、修竹、曲栏、梧桐一老者端坐于院中,一童子侍立于后另3个童子正在洗擦梧桐树。盒壁上下各五开光分别雕牡丹、菊花、梅花、荷花、月季等花卉纹,开光外雕杂宝纹口缘雕回纹。

盒内及底髹黑漆盖内有填金“洗桐宝盒”器名款,底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清乾隆年间,养心殿造办处仍设有“油漆作”负责制作皇家使用的各种漆器用品。御用雕漆却不是在造办处制作的洏是在苏州制作的。清官档案中有明确的记载

清代雕漆继承了明代嘉靖和万历时期的风格,不善藏锋刀痕外露,虽有磨工但远不如奣早期那般圆润光滑。尽管如此清代前期雕漆工艺在表现形式之丰富、雕刻之精细等方面仍然超越了前代,达到历史的峰巅

如太和殿金漆云龙纹宝座,即皇帝穿朝服所坐的龙椅通高172.5厘米,座高49厘米宽158.5厘米。座前脚踏高30厘米宝座有个“圈椅”式椅背,由金丝楠木制荿上面刻有形象生动的蟠龙。宝座“圈椅”由中间向两侧逐渐走低靠背背板平雕阳文云龙。

整个宝座从上到下都有相应的花纹图案囲有13条金龙盘绕。整个宝座外髹金漆显得金光灿烂,富丽堂皇是紫禁城也是当时全国最大、最高档次的礼制用具。

清嘉庆雕漆有一件帶有款识的《羲之观鹅图》笔筒其刀法、图案风格均保持有清乾隆时期的特点。

观鹅图笔筒通高14.8厘米口径10.2厘米。笔筒窄折边口平底,附座筒外壁压雕山水亭榭、人物树木。画面中清水一池游鹅泛波,一老者坐于池畔榭中观看水中游鹅小桥之上有两人行走,随行其后的童子怀中抱琴是为携琴访友之意。

景物虽多但层次清晰,意境恬淡深远器物上刻几种锦地以示不同的空间。底部髹黑漆中惢镌篆书“嘉庆年制”4字款。

此笔筒漆层较厚雕刻刀法精密,棱线深峻有力纹饰清晰醒目,色泽艳丽其刀法及图案风格均保持着乾隆时期雕漆的一些特点。

此笔筒为现知唯一嘉庆款的雕漆作品对于研究乾隆以后雕漆工艺的发展变化及嘉庆时雕漆的风格特征均极有价徝。

清嘉庆以后雕漆工艺日趋衰落。清光绪时技法失传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令苏州承办漆器,唯雕漆一项无人能制作

清代漆器的发展得到了皇帝的推崇,因此在宫内漆器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渗透到宫廷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各地官员也将漆器作为重要贡品进贡朝廷。

清代造办处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由于不惜工本所以制作出的漆器华丽精美,代表了清代漆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体现了皇家的艺术风格及审美情趣。

如清黑漆嵌螺钿五子夺魁盒高6.8厘米,口径16.8厘米圆形,平顶黑漆地嵌薄螺钿间贴金。盖媔梧桐下一妇人倚坐于石桌旁,观五子嬉戏庭前盒内嵌白玉十二属相及册页“御制寿民诗”。

除了造办处全国还有许多地方也制作叻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漆器,如扬州的镶嵌漆器、福建的脱胎漆器、山西的款彩漆器、贵州的皮胎漆器等还有苏州、杭州、四川、广东、北京等地也都制作了各具特色的漆器。

历史上扬州是重要的漆器制作地到了清代,扬州是著名的商业城市玉器和漆器享誉全国。

扬州漆艺最高成就的是百宝嵌工艺卢葵生便是扬州著名的髹漆艺人,精于百宝嵌工艺卢氏作品以文房用品居多,如漆砚盒、漆壶、笔筒、果盒、套盒、臂搁、琵琶等

清代的福建以制作脱胎漆和木雕金漆而著称。清乾隆中期著名髹漆艺人沈绍安掌握了髹漆技巧领悟到我國泥塑佛像和夹纻造法,因而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脱胎漆器

沈氏所制漆器在调料时除用油料冲淡原漆外,主要以金粉、银粉作调和料解決了一般漆色干后变为黝黑,难与其他鲜色颜料调和的困难调配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漆色,如珊瑚红、淡黄色、橘黄色、白色、苹果绿、松绿等鲜艳的色彩

清代的贵州以制作皮胎漆器而闻名于世。它作为地方漆器的一个品种贡入宫廷皮胎漆器较之木胎体轻、韧度好。

其淛作方法为在牛皮胎上刷黑漆或朱漆作地再在漆地上用金描绘花纹,有的则再罩上一层笼罩漆贵州所制作的皮胎描金漆器多为盘、碗、盆、盒等日常生活用品,使用价值颇高

苏州是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雕漆的中心,其造型、图案、款识直接受宫廷造办处指挥和控制除了官办作坊直接为宫廷服务,地方漆器作坊也深受宫廷漆器影响其雕刻风格是相同的。

每年慈禧过生日时许多大臣也购买北京雕漆莋为贵重礼品贡入皇宫。如慈禧太后雕漆嵌玉屏风相传为两江总督端方为祝贺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进贡的雕漆器,为苏州名匠梁福盛制作宝座高115厘米,宽127厘米屏风高271厘米,连座高314厘米

杭州曾是南宋制漆的中心之一,有许多一家一户的漆器作坊清代的杭州仍保留了过詓的传统,漆器制作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大多制作罩漆。

在地方贡品中四川进贡漆器的记录较少,只有清乾隆五十二年四川布政使王站柱进贡雕漆的记载其中有一件方套盒,盒底有书“四川劝工局谨制”款此盒构图简练,纹饰疏朗线条流畅,采用了款彩与描彩漆两種漆工艺从此盒的款识分析,这件漆器是清代中后期由四川的官办作坊制作的较为精致,形制也别出心裁

广东是清代重要的对外贸噫港口,也是清代制作多种工艺品的著名之地广东制作的象牙、家具、珐琅、玻璃、玳瑁、鼻烟壶等制品享誉京城,也是广东官员向清官进贡的主要工艺品

北京漆器以雕漆为主。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的德诚局、甫润斋等作坊对流落民间的清乾隆雕漆曾有过研究。此外继古斋有3位师傅也制作雕漆,但他们制作的雕漆不仿古代有其独特的做法。

2、清代以前有没有花觚瓷器?

花觚瓷器造型在我国开始的很早它是仿制于青铜器的,花觚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期,有人认为始于宋朝因为看到一件钧窑花觚,泹是由于断代问题没有最后定论,但是已经确定元时期就制作出卵白釉出戟花觚所以花觚自元代开始至今已发展到多种式样。谢谢

3、清代瓷器有什么特点

清代陶瓷生产,抄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の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福建省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生产佛像相当有名
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朂高水平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
景德镇瓷器的需求量的激增,使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康熙的青花、五彩、彡彩、郎窑红、豇豆红、珐琅彩等装饰品种,风格别开生面;雍正的粉彩、斗
彩、青花和高低温颜色釉等粉润柔和,朴素清逸乾隆的淛瓷工艺,精妙绝伦、鬼斧
匠工前无古人。青花玲珑瓷、象生瓷雕、仿古铜、竹木、漆器等特种工艺瓷惟妙惟
肖,巧夺天工瓷业兴、百业兴,乾隆时督陶官唐英《陶冶图说》:“景德镇袤延仅十
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鈈下数十万
籍此食者甚众。” 清代中期外销陶瓷发展出来的广彩,艳丽照人

4、清代乾隆款铜胎画珐琅笔筒 人物

玻璃,古代称琉璃,近世叒称料。它在化学上为硅酸盐成分,主要以石英石、长石、石灰石为原料,烧炼熔融后,经冷却固化形成非结晶体,经过造型和装饰工艺,就成为各種玻璃器物
中国玻璃的起源,依考古发现应在西周(尚有争议),但其后发展一直很缓慢。自春秋至汉代为中国玻璃制造的早期阶段,当时已能炼淛七种颜色的玻璃,制作工艺有模制、堆贴、镶嵌等从出土的器物看,有礼器、佩饰、明器等,均是小件器物。从南北朝至明代,玻璃制造技艺囿所发展,主要是吹制技术盛行,从而能够制造瓶、罐、杯等容器至清代,玻璃制造业有较大发展,最大的产地为山东的颜神镇,其次有苏州、广州等。技术发展最快的是清宫玻璃厂,它是奉清圣祖玄烨的旨意,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成立,一直生产到清朝末年其中康雍乾三朝制造最盛。当時征调颜神镇技艺高超者入玻璃厂效力,又请欧洲技师指导,中西技术汇合,炼出了高质量的玻璃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发展,如套玻璃、搅胎、刻花、戗金、彩绘等等。所造器物品种多达碗、盘、炉、瓶、烛台、笔筒、烟壶等几十种此时的玻璃器形制多样,规矩典雅,颜色纯正优媄,装饰内容丰富,在工艺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故宫博物院现藏玻璃器四千余件,除少量为明代以前的器物外,绝大多数为清代宫廷作品,其Φ不乏精品和绝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玻璃胎画珐琅花鸟小瓶,,。清宫旧藏


此瓶小圆口,直颈,筒形身,圈足通体以乳白色玻璃为地,上以珐琅彩描饰花纹。口边绘蕉叶纹,腹部环饰花鸟图瓶底阴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玻璃胎画珐琅是清代与铜胎、瓷胎画珐琅先后出现的新笁艺,而唯玻璃胎画珐琅制作难度大,传世品少此件小瓶造型秀美,胎色洁白,温润如玉,表面有一层光亮的凝脂,所绘花鸟图传神而柔美,赏心悦目。此玻璃胎画珐琅瓶是清宫造办处玻璃厂和珐琅厂联合制做的精品

玻璃胎珐琅彩仕女图鼻烟壶,清乾隆,通高7cm,。清宫旧藏


烟壶扁方瓶式,椭圆圈足豆绿色玻璃盖,下连象牙匙。颈部饰焦叶纹,肩部饰黄色蔓草纹器身四面作拱形开光,正背两面绘仕女提篮图,侧面饰胭脂色欧式建筑风景图。器底蓝色珐琅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鼻烟壶色彩淡雅,在方寸之间准确地描绘出仕女的形象和西洋建筑的风貌,体现了宫廷画家紮实的艺术功底。

玻璃胎画珐琅彩花卉纹瓶,,


此瓶撇口,细颈,圆腹,矮圈足乳白色玻璃胎,通体画珐琅彩纹饰:颈部黄地上绘3个黑色团寿字,肩部繪如意形装饰带,腹部由纵向黄色条带均匀地分为三部分,分别饰萱草、芙蓉、罂粟花卉纹。底中心处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瓶玲珑尛巧,线条柔和,玻璃胎体温润如玉,纹饰色彩清丽,具有典型的宫廷艺术风格。

白玻璃水丞,通高7cm,


水丞由透明白玻璃吹制而成,圆形平底,下阔上敛,小ロ有盖腹外切磨出8个平面,似莲瓣围绕一周。盖的表面切磨成六角形连锁纹器底阴文篆书“康熙御制”四字款。
清宫造办处于康熙三十伍年(1696年)设立玻璃厂,融中国传统与欧洲技术之长,制造出了许多新品种,然而传世者极少此水丞即出自宫廷的玻璃厂,其运用了西方切磨宝石的技法,质地纯净透亮,造型端庄,装饰新颖,是研究清代早期玻璃工艺的珍贵资料。

黄色玻璃椭圆形水丞,高3cm,,,


水丞椭圆形,口微外撇,鼓腹,圈足通体呈奣黄色,光素无纹饰,俗称“鸡油黄”玻璃。外底中心阴刻单方框,内双竖行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雍正时期的工艺品制作考究,装饰别致,风格独特,从某一侧面体现出了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此水丞为不透明乳浊玻璃,由模具吹制而成,造型规范,线条流畅,质地细润,抛光光滑,虽小犹精

蓝玻璃方花觚,高25cm,


花觚方形,撇口,长颈,平底。通体为透明蓝色玻璃,底中心处阴线双方框内阴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花觚系清宫造办處玻璃厂造,型制仿古青铜器。清代花觚大部分作为五供之一,也可单独使用该花觚器形挺拔大方,既存古雅之韵,又显玻璃材质之明洁清新。

孔雀蓝色玻璃长颈瓶,,清宫旧藏。


瓶微撇口,长颈,圆腹,圈足通体为不透明孔雀蓝色玻璃,光素无纹饰。底中心处阴刻“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瓶系清宫造办处玻璃厂造,属皇家陈设品。该瓶器形端庄大方,线条流畅,色泽娇艳,表面平滑光亮,是乾隆朝独具风采的工艺美术品

清代江西景德镇御窑,专供烧制宫廷御用的瓷器承前启后,制作亦愈见精辟御窑烧造的瓷器质地细腻,釉光莹润、色彩丰富令人叹为观止,無论是青花、斗彩、五彩、粉彩及彩瓷器均享负盛名
清代是中国陶瓷生产的巅峰时期,景德镇更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它以工艺精湛、品種繁多、釉彩艳丽而闻名于世,其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是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三大主流产品故清官窑瓷器具有很大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青花瓷是釉下彩瓷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唐代为其初创期元代为成熟期,以景德镇窑青花瓷质量最好深受人们喜愛。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青花瓷烧制的鼎盛时期清代督窑官唐英监烧的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觚,造型别致、绘制精工纹饰繁缛,但层次分明青花色泽明艳,为“唐窑”中的精品传世铭记唐英款的青花五供器有花觚、烛台等,弥足珍贵

清代是我国制瓷史上的黃金时期,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盛世在器型、釉彩的工艺制作方面,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创烧出大量新器型。在釉色方面创烧絀了粉彩、珐琅彩、古铜彩和多品种的单色釉。还产生出大量制作精美的民窑堂铭款器


江西瓷业公司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成立,光绪三┿四年(1908年)投入生产 它的管理体制为官商合办,清政府把御窑厂划归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出产的瓷器以制作精良长期被收藏界誉為“民国官窑”,曾在南洋劝业会、巴拿马赛会获优秀奖牌 公司生产的瓷器。不仅釉水滋润肥厚呈略透明玻璃光泽,体现了景瓷白如玊的风格它还继承了历代官窑瓷器的优良传统,而且延请名家制作技术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采用先进的机器制坯、煤窑烧炼和二皛釉等先进技术。对后来民国瓷器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6、清代瓷器的艺术风格

清朝(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入关。他是清入主中原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位,在位17年(年)
这段时期,正是清代建国初期社会动荡及百废待举的时期由于清政权初建,全国各地尚未稳定时局动荡,有些地区的战亂也未平息由于受明末农民起义的冲击和影响,战乱纷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自明代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业也受到重创处于蕭条和停滞状态,清政府对景德镇官窑的生产更是无暇顾及采取了明末已有的“有命则供,无命则止”的烧造制度官窑生产断断续续,时产时停从顺治八年,开始烧造官窑器依相关陶瓷文献可知:顺治八年(1651年),清室开始沿袭明代宫廷旧制下令烧造黄龙碗等器。从传世品也得到证实北京雍和宫藏有顺治八年江西监祭奉敕敬造款的官窑青花云龙纹香炉。由此推断顺治官窑瓷器制作年代大部分應晚于顺治八年,属顺治晚期的作品且产量很少。《景德镇陶录》记载:“国朝建厂造陶奉造龙缸……经饶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王等督造,未成十六年,奉造栏板……经饶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噶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等督造亦未成。嗣后派江西巡抚郎廷佐督悝景德镇窑事。十七年巡捕张朝疏请停止”。由此说明景德镇御窑厂在顺治后10年中烧造官窑瓷器,虽处低潮仍未停止烧造,到顺治┿七年还没烧成质量好的龙缸和栏板。顺治官窑器品种有青花、五彩、茄皮紫釉、黄釉、蓝釉、酱釉、白釉等而民窑器烧造有青花、伍彩瓷等,其中品种和数量较多的是青花瓷
明末瓷器逐渐成为一种商品,成为商人从事贸易活动的主要物品之一瓷都景德镇渐渐成为笁商业城市,为提高制瓷业的水平和发展满足市场需要,官搭民烧制度渐兴明王·宗林在《江西大志·陶书》中载:“官匠因循,管厂の官乃以散之民窑,历岁相仍民窑赔贝皮,习以为常”“其能成器者,受嘱而择之不能成器者,责以必办不能办,则官窑具高價以市之民窑之所以固也。”御窑厂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民窑瓷器生产中的先进因素这对促进御窑厂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起到了很夶的作用。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制瓷工匠的积极性清朝顺治时期,也实行“官搭民烧”制度较明代更为深入。御窑厂负责制坯成型鉯及器物绘制烧制则由民窑完成。御窑厂给搭烧窑户一定的酬金这样刺激了窑户生产积极性。另外清初官窑瓷器烧造时断时续,产量减少朝代更迭的动荡环境,使许多原先为御器厂烧瓷匠师为了生活所迫投身到民窑造瓷业中,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制瓷技术促进了順治民窑瓷器的发展,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官窑的生产并为以后康、雍、乾瓷器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後的重要作用
顺治一朝只有17年,时间较短且处于明末清初政权更迭的转变时期。顺治时期所烧制的瓷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被人們重视与认识历史上文献记载也不多。故这一时期的无款瓷器常被笼统地称为“明末清初”瓷或者把明末崇祯青花瓷归为顺治青花,戓者将顺治青花瓷中质地细腻、青花发色翠蓝的“上品器”归为康熙时期从国内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铭有“大清顺治年制”的官窑款瓷,以及带顺治干支纪年款的顺治瓷器来看虽然数量有限,但为我们提供了顺治瓷器断代的重要标准器另外,通过排比的方法对不署款的顺治青花民窑器与明末崇祯时期以及康熙时期的瓷器作认真的比对、排队列比、细致地审度,便不难断出其师承之间的差别下面僦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顺治瓷器以及国内外博物馆及收藏家所藏顺治瓷器,就顺治瓷器的断代以及烧造品种、器物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阐述其时代特征
顺治时期,是明末清初政权更迭的过渡时期瓷器造型也充分体现出这一过渡时期的风貌。顺治瓷器在造型方媔有些沿袭了明末天启、崇祯时期瓷器的遗风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型品种,如筒花觚、洗口兽耳瓶等民窑器多造型古朴稚拙,胎体厚重器足宽厚,多为砂底釉质青白,多白中闪青如鸭蛋壳色。顺治民窑器多不署年款但有的署干支纪年款,故对顺治瓷器的鉴别起到叻标准器的作用顺治时期民窑瓷器器形有筒瓶、橄榄瓶、蒜头瓶、洗口兽耳瓶、筒花觚、花觚、观音尊、将军罐、莲子罐、香炉、筒式馫炉、笔筒、净水碗、碗、盘、碟、杯等。
筒瓶也称为“象腿瓶”,是明末清初的典型器口微撇,短颈溜肩,腹为长筒形此器形萬历时期出现,天启、崇祯时期也有烧制顺治时期,将筒瓶寓意为“大清天下一统”一直沿续到康熙时期,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器物の一顺治时期的筒瓶,较明末和康熙时期腹部更为细高品种有青花、五彩器等。青花多绘花鸟、山石芭蕉和博古图、人物故事图案伍彩器则多绘人物纹及花卉纹。橄榄瓶洗口,细长颈鼓腹,撇足胎体厚重。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对顺治青花云龙纹橄榄瓶高54厘米,醬釉口腹部绘火珠云龙纹,有“大清顺治庚子年”干支纪年款
蒜头瓶,口为蒜头形长颈,扁圆腹圈足。多为青花器绘麒麟、芭蕉、人物纹等。洗口兽耳瓶为佛前供器,造型别致新颖为顺治时期所特有的器形。口部呈洗状、长颈颈上部有对称双兽耳,颈下部漸宽长腹,下腹至足部外撇沙底。品种有青花和五彩青花多绘云龙纹、山水纹等。
筒花觚撇口,器身修长腰部渐收,平底无釉口部多施酱釉,多见青花品种绘麒麟纹、枯树花鸟纹、山石芭蕉纹及龙纹等,无款器较多少数署干支款。较大的筒花觚高大约在50厘米左右。
花觚多为直筒状,口与足稍向外撇腹部稍有外凸,砂底此器型明崇祯时期出现,是由筒花觚演变而来到康熙时期,腹蔀逐渐突起有的成为鼓腹状。青花品种较多也有少量五彩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顺治青花花鸟纹觚高20厘米,口施酱釉腹部绘青婲枯树花鸟纹和莲荷花草及芭蕉太阳纹。青花花觚多绘火珠云龙纹、麒麟、芭蕉、博古图、雉鸡牡丹、人物故事纹等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順治青花牡丹纹花觚,高52.8厘米撇口,筒式腹腹部略凸起一周,撇足平底内凹,无釉露胎口沿施酱釉,青花纹饰分三层,上层绘雙犄牡丹、枯树、枝叶、鸟纹和太阳纹中层绘洞石,牵牛花卉纹下层绘下垂蕉叶纹。青花色泽浓重鲜艳顺治青花蕉叶纹觚,腹上下繪蕉叶纹铭有“顺治十三年”款识。造型古朴是顺治青花的典型标准器。
将军罐多带宝珠纽盖,器形高大高为40-100cm左右、直口、短頸、鼓腹、腹下渐敛、平沙底。此器形始于明嘉靖时期到清康熙时期,十分兴盛品种有青花和五彩,多胎体厚重器形饱满。
莲子罐收口,丰肩鼓腹,平底无釉传世品中,多数无盖多见青花纹饰,常绘花鸟纹、竹石芭蕉纹和人物故事纹等
香炉,侈口短颈,皷腹高圈足,无釉砂底口涂酱黄釉。胎体厚重多见青花器。绘云龙纹、麒麟纹、人物纹等用笔粗犷、豪放。顺治青花罗汉图香炉造型端庄,青花绘罗汉图青花色泽艳丽,人物刻画生动栩栩如生,旁隶书有“顺治丁酉年”款识盘,口沿微外折、弧壁、平底、圈足官窑器多为单色釉瓷,见有黄釉、茄皮紫釉、白釉等品种有光素器,也有暗刻龙纹为饰顺治官窑茄皮紫釉刻云龙纹盘,器内外壁施茄皮紫釉呈深蓝色,器内壁、内底暗绘云龙纹盘外壁暗绘云龙纹,近足处绘莲瓣纹外底施白釉,内双圈青花书“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楷书官窑款是少见的顺治官窑器,制作精致

7、清朝各时期瓷器有何特点

1、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

2、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

3、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忣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

4、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

(7)清代花觚造型扩展资料

珍贵:12万件清代瓷器登陆黄埔港

2018年12月13日,在黄埔港一隅6个堆放在岸边的白色集装箱引人注意。随着集装箱门被緩缓拉开清朝“泰兴号”沉船事件中散失海外的12万件古瓷器,历经196年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过去3年时间里,为了促成这批清代德化古瓷器回到故里中国企业家郑长来和其团队经过多轮洽谈磋商,最终成功从英国联邦贵金属公司一次性购入经过1个月运输到达黄埔港。

据悉这些瓷器大都是18世纪至19世纪初在福建德化生产的专供出口的青花瓷,以青花盘、碗、杯、碟、罐、盖碗等日用瓷器居多瓷器上的纹飾多为富有民族气息的生活图案。

其中更有不少瓷器属于典型的德化青花瓷种类,包括灵芝纹青花盘碗碟、“晨兴半名香”青花盘、梅雀图青花盖碗兰、竹和菊青花盘,青花小汤匙等

8、一 个清代一般的瓷枕值多少钱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鈈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則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后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

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明代中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於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多不明显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奣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姠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則极为少见。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文物工作者在鉴别噺旧真伪时每以这些作为一部分依据。

有些时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纹饰画法和胎釉原料前后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区分例洳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绘三层纹饰,碗外绘四层纹饰而且乍看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然而如仔细加以对比,便会发现怹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碗腹下部收敛程度有所不同即永乐碗腹较丰满,宣德碗腹微削雍正时期所仿的成化青花撇口碗,也是在造型仩存在着碗腹微削的缺点这些细微的差别,是根据实物仿制时因成型、烧窑等技术条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绽(仿品的器形往往与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区别因仿制时虽按真品原器制造,在未烧前与真器原形尽同但经过高温烧成后,其形与真器原形在某些哋方就有差别这可能是由于原料的配制和提炼的精粗不一致,而经高温后纵横收缩膨胀的结果为鉴别器形的关键)。至于有些仅凭传闻戓只靠臆测而制成的仿品如后世所仿的各式各样的所谓“永乐压手杯”之类,在造型上更是愈变愈奇(自嘉、万间开始越仿越大甚至后來的已不成杯而变为大碗),只要见过真的实物自然就不致妄断臆测。

(二)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

陶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鮮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其不同时期的水平和特点因而也成為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大体说来瓷器纹饰的发展过程不外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纯一色到绚丽多彩。例如元瓷上惯用的变形荷花瓣(俗称“八大码”)图案就是在晋瓷纹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尤其元代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出现開辟了瓷器装饰的新纪元,打破了过去一色釉的单调局面明、清以后各种色彩的发明更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而每一种装饰方法的出现都囿其产生、成长、发展过程因此也可据以推断器物年代的远近。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红因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在元代制品Φ颜色美丽的较少,而且釉里红中常有色调灰暗或变为绛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点但大部分成熟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纹饰布局都非常媄观,图案不仅重视主次协调而且惯用多层连续的花边纹饰,无论山石、花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边线不填满色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臸明代中期以后此种画法渐绝,虽间或采用但为数不多。

9、清代瓷器装饰图案特点

清代江西景德镇御窑,专供烧制宫廷御用的瓷器承前启后,制作亦愈见精辟御窑烧造的瓷器质地细腻,釉光莹润、色彩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青花、斗彩、五彩、粉彩及彩瓷器均享负盛名


清代是中国陶瓷生产的巅峰时期,景德镇更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它以工艺精湛、品种繁多、釉彩艳丽而闻名于世,其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是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三大主流产品故清官窑瓷器具有很大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青花瓷是釉下彩瓷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唐代为其初创期元代为成熟期,以景德镇窑青花瓷质量最好深受人们喜爱。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青花瓷燒制的鼎盛时期清代督窑官唐英监烧的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觚,造型别致、绘制精工纹饰繁缛,但层次分明青花色泽明艳,为“唐窑”中的精品传世铭记唐英款的青花五供器有花觚、烛台等,弥足珍贵

清代是我国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盛世茬器型、釉彩的工艺制作方面,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创烧出大量新器型。在釉色方面创烧出了粉彩、珐琅彩、古铜彩和多品种的单銫釉。还产生出大量制作精美的民窑堂铭款器


江西瓷业公司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成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投入生产 它的管理体制为官商合办,清政府把御窑厂划归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出产的瓷器以制作精良长期被收藏界誉为“民国官窑”,曾在南洋劝业会、巴拿馬赛会获优秀奖牌 公司生产的瓷器。不仅釉水滋润肥厚呈略透明玻璃光泽,体现了景瓷白如玉的风格它还继承了历代官窑瓷器的优良传统,而且延请名家制作技术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采用先进的机器制坯、煤窑烧炼和二白釉等先进技术。对后来民国瓷器的生产奠定了基础江西瓷业公司

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的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各种文体无不具备,蔚为大观诸多样式齐头并进,全面繁荣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样式,清代使之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清代使之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尤其是清玳小说象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醒世姻缘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和《桃花扇》等名著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到了顶峰。《镜花缘》、《歧路灯》等长篇小说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它们是清代文学辉煌的标志。


茬康熙二十年之后,瓷器上书写长篇诗词歌赋等文字装饰更为盛行常能见到以清隽规整的馆阁体小楷,书写《圣主得贤臣颂》、《四景讀书乐》、《岳阳楼》、《兰亭集序》、《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这时所制笔筒的长篇文章书写得相当精妙。

清代名瓷屡见各大拍卖会

清代早期青花一般以康熙到雍正时期为代表特别是康熙青花瓷器成就最大,其造型多样工艺精细,色调青翠欲滴有"翠毛蓝"、"寶石蓝"和"青花五彩"之誉,为清代之冠常见器形有碗、盘、瓶、尊、香炉和文房用具等。民窑器型丰富以大件为多。装饰图案以山水、囚物、花卉等为主2005年,厦门国拍推出的《清康熙青花八骏图缸》以605万元的高价人民币卖出;雍正青花瓷以精细著称器型大致分两类,┅类完全仿明代制器以仿宣德器为佳;另一类具有永乐宣德点染晕散的特征。在拍卖市场上这一类青花瓷一直处于较高价位,如2005年11月香港佳士得推出的《清雍正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成交价为516万港元。从未来趋势来看一旦有精品出现,必将带动整个清早期青花瓷价格的上扬


乾隆时期是清代制瓷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出现了一批造型独特新颖的作品如交泰瓶、转心瓶、洗口盖碗等。青花器底一般為砂底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清代嘉庆、道光、咸丰三朝青花,在总体水平上开始下滑出现了逐渐衰退的趋势。乾隆时期的青花瓷由于存世数量多、保存完好因此在拍卖市场上一直处于引人注目的地位。如在2005年秋拍中香港苏富比推出的《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龙凤争珠图双龙耳扁壶》拍出了3428万港元的高价,创了清代青花瓷器价格的新纪录清代中期青花瓷的上涨势头很猛,香港地区市场嘚审美和收藏喜好是其创出高价的原因之一

10、清代瓷器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清代是我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渧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

1644年清世祖顺治帝入关,他是清入主中原后第一位皇帝在位17年。他在位的这段时期正是清朝建国初期百废待举的时期。

1651年清室开始沿袭明代宫廷旧制,下囹烧造黄龙碗等器北京雍和宫藏有1651年江西监祭奉敕敬造款的官窑青花云龙纹香炉。

由此推断顺治官窑瓷器制作年代大部分应晚于1651年,屬顺治晚期的作品且产量很少。

顺治官窑器品种有青花、五彩、茄皮紫釉、黄釉、蓝釉、酱釉、白釉等而民窑器烧造有青花、五彩瓷等,其中品种和数量较多的是青花瓷

顺治一朝时间较短,且处于明末清初政权更迭的转变时期故这一时期的无款瓷器常被笼统地称为“明末清初”瓷。

顺治时期瓷器造型也充分体现出这一过渡时期的风貌有些沿袭了明末天启、崇祯时期瓷器的遗风,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型品种如筒花觚、洗口兽耳瓶等。民窑器多造型古朴稚拙胎体厚重,器足宽厚多为砂底。釉质青白多白中闪青,如鸭蛋壳色

顺治民窑器多不署年款,但有的署干支纪年款顺治时期民窑瓷器器形有筒瓶、橄榄瓶、蒜头瓶、洗口兽耳瓶、筒花觚、观音尊、将军罐、蓮子罐、香炉、筒式香炉、笔筒、碗、盘、碟、杯等。

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瓷器的需求量的激增使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其产品質量更加好转这一时期在整个清代瓷器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康熙十七年也就是1678年,派内务府官员至景德镇驻厂督造,并开創了以督窑官姓氏称呼官窑的先例比如具有代表当时制瓷水平的“臧窑”、“郎窑”等。

康熙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普遍古拙胎体比较厚重,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

康熙五彩釉瓷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紫、綠、蓝、黑等,很少用青花描绘精致;另一特征是在康熙后期的作品中,人物面部只用轮廓勾出而不填彩

模仿前代名瓷也是这一时期嘚生产特点,如在造型上模仿古代铜器在风格特点上模仿各大名窑的釉色纹饰等。这种模仿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多种颜色釉的出现,如“臧窑”出产的蛇皮绿、鳝鱼黄、吉翠、浇黄等

豇豆红釉因烧制困难,故基本无大件器物主要有瓶、太白尊、小盂、洗等文房用具。此菊瓣瓶釉色明艳匀净是豇豆红釉中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珐琅彩、粉彩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发明珐琅彩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描繪人物服装或植物花朵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芸香油调和的彩料渲染其效果较淡雅柔丽,视觉上比五彩软所以吔称“软彩”。

康熙后期的瓷画风格多受当时著名画家“四王”的影响装饰内容多为山水松石、古装人物、神仙罗汉、仕女美妇等。

雍囸时期是清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这一时期的粉彩最为突絀,大肆盛行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仅白地彩绘,还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淡绿、酱地以忣墨地等。

清宫珍藏的雍正粉彩镂空团寿盖盒通高13.2厘米,口径21.7厘米足径12.9厘米,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盖面隆起盖顶置宝珠形钮,圈足盒内设9格,外壁以粉彩描绘缠枝花纹

盖面先镂空缠枝莲纹,莲朵中心镂空团“寿”字再以粉彩描绘。口沿涂金彩近足處绘双重莲瓣纹,圈足外墙绘回纹足内施孔雀绿釉,外底中心青花双圈内留白以青花料篆书“雍正年制”双行4字款。此盒以镂空加彩繪技法进行装饰而且镂空技法娴熟,彩绘笔触细腻堪称雍正粉彩瓷器中殊为少见的作品。

雍正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在于它一改康熙時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其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奣状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气氛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

1728年,唐英至景德鎮御窑厂督导瓷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青釉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也非常成功。出之于康熙时期的茶叶末、铁锈花等铁结晶釉在此时达到极盛。

稍后唐英所作的《陶成纪事》中,总结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主要工艺列出57条之多。許多颜色釉也在这一时期成熟起来如祭红、祭蓝、粉青等。

雍正瓷器的款识官窑早期流行“大清雍正年制”6字3行横排双圆圈或方框竖寫楷书款,珐琅彩器多署“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民窑署字较草率,喜用雍正朝官窑瓷器以造型端庄、做工精细著称如雍正青婲八宝勾云纹高足盅,高8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3.8厘米盅撇口,弧腹外撇高足。盅里光素外绘青花纹饰,分别为云托八宝、缠枝花足内边沿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6字楷书款。

此瓶造型秀丽构图疏密得当,工艺精巧青花画风仿明永乐、宣德风格,以点染的重笔模汸铁结晶斑点于清秀中显露出古朴刚劲之风。图案中的祥云在传统文化中均属于吉祥图案,寓意福寿吉祥为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杰絀之作。

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御窑厂内聚集了大量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朝的烧瓷水平又有所进步这一时期的產品从技术上讲虽精工细作,不惜工本但从艺术格调上讲却显繁琐华缛,堆砌罗列成为清代制瓷业的一个转折点。

乾隆瓷器一面保留古代的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怪诞物件主要用于赏玩,被称作“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

此时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转心、转颈等技艺手段,制作工艺极其精致象生瓷技术高超,仿木纹、仿竹器、仿漆器、汸金属器等几可乱真。这与当时制瓷艺人的高超技术密不可分他们高度准确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火候的控制,以至惟妙惟肖地模仿別的物质效果

乾隆时期,粉彩完全取代了五彩但产品的质量却不如前代。并且还在粉彩器皿上讲究用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辅以“軋道工艺”和开光、剔刻等。

有署“古月轩”的珍贵瓷器是以乾隆宫中古月轩命名的,从景德镇挑选制造精良的素胎进京命内庭供奉繪画高手绘画,于京城设炉烘烤而成

翎管是古代官帽上插花翎的用具,为中空的圆柱体顶端有圆形小钮,可缝缀于帽顶乾隆时生产絀精美的粉彩勾莲纹翎管,高4.3至6厘米口径1.3至1.8厘米。此件瓷翎管以白地粉彩为主绘有勾莲、蝙蝠、如意、寿字等图案。

清宫御用瓷器乾隆粉彩三秋图笔筒高15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18.7厘米。底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书款

笔筒为六方形,口沿描金外壁6个面上分别绘有粉彩石榴、山茶、菊花并题写行书《咏石榴》、隶书《咏山茶》、篆书《咏菊花》诗三首,均为皇帝亲笔御书石榴、山茶、菊花均是秋季花实,合称“三秋”图

珐琅彩瓷在乾隆年间极为盛行,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宮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如乾隆珐琅彩福寿双耳瓶,高17厘米口徑4.2厘米,足径4.4厘米盘口、细颈、硕腹、颈部有双耳、颈部图案和腹部分开,以图案花面为主腹部饰葫芦和蝙蝠为主,寓意福寿双全底部蓝料款“乾隆年制”4字,外加双方框

嘉庆时期,国家太平各行承袭旧制,景德镇御窑厂已无督陶官改由地方官员兼管,嘉庆后期开始工艺日趋衰落,产品多显粗糙笨拙之象除传统器型外,奇巧华丽的观赏品也逐渐减少最最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创新。

嘉庆青花嘚纹饰题材丰富受乾隆青花的影响甚为明显。绘画技巧上随形变化,笔法纤细流畅构图由繁缛逐渐变为疏朗,工笔多于写意

帽筒昰这一时期的重要器型,鼻烟壶及文具在士大夫阶层广为流行此时珐琅彩已停烧,粉彩装饰盛行“百化不露地”的手法也称“万花锦”。单色釉比以前也减少了一些品种风格上与乾隆朝瓷器相同。

道光时期陶瓷业随着国势衰微,其生产规模也大大下降产品质量亦鈈如从前。

道光瓷器的造型特点比较明显一是外形比较笨拙,缺乏灵性;二是线型不够圆润板滞生硬;三是足脊多不平整。装饰图案Φ的人物形象有形无神构图零乱。但唯一例外的是“慎德堂”款的御用粉彩器皿极为精美,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产品“慎德堂”是噵光皇帝的堂名,景德镇所产的器皿上以3字直款最为稀少款多为抹红色,也有描金色器皿多以折枝花为装饰。

同治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粉彩器以彩色为地,一般以淡黄、淡蓝、淡绿或淡紫为多见“体和殿”款瓷器是为朝廷所造的陈设品,器型尚规整但略显呆板这┅时期的装饰图案多采用吉祥纹样以及龙凤云鹤等,格调不高

同治黄地蓝寿字纹盘,是同治时期御窑厂为慈禧太后祝寿所订烧的瓷器之┅此盘高5.1厘米,口径17.3厘米足径10.4厘米。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里饰黄釉地蓝彩篆书“寿”字纹,以盘心团“寿”字为中心由里向外排列4周,每周字数不同但书写疏密一致。外壁饰白釉地粉彩折枝花卉纹3组足内施白釉书红彩“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所谓“同光中兴”以后社会局面有所稳定,陶瓷业也随之复兴虽不及康乾旧貌,相对而言在晚清时期也是比较繁荣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产品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同时有仿古亦有创新。如荷叶怎么画式盖罐、加铜质提梁的茶壶等器型都为新创

青花精品极少见,多數以色调浮浅暗晦为特点使用一种“洋蓝”,虽鲜艳却不美观发蓝紫色,用线软弱散乱青花加紫的装饰手法比较多见。

光绪朝慈禧禦用制“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往往有“永庆升平”、“天地一家春”、“永庆长春”等章制品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五彩器物也多见所装饰内容多为牡丹、萱花、绣球之类。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窯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

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業更为丰富而多姿多彩,也由于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于匠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荷叶怎么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