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峨眉山月歌歌是李白思念什么诗

默写古诗文(10分)

(1)赵翼《論诗》全诗。

(2)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李白诗峨眉山月歌歌》)

(3)《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的美好形象一句“_________,关山度若飞”就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一句“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则细腻传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

(4)“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抒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嘚感慨之情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赵师秀“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表现的是作者含而不露的寂寞心情

}

原标题:每天一首古诗(180)|《李白诗峨眉山月歌歌》

峨眉山在今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县。山中多寺观李白涉及峨眉山的。人们比较熟悉的有三首一首是《登峨眉屾》,这是作者早期居蜀时所作另一首是写于晚年的《李白诗峨眉山月歌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这一首则是写于作者二十六岁(726)离开蜀地时。如果说李白早期是为了访道求仙而登峨眉山那么在他即将离蜀和离蜀后写的关于李白诗峨眉山月歌歌的诗,则主要是借以表达豪情壮誌及其对友人的思念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今日我們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李白诗峨眉山月歌歌》,一起来背诵!

李白诗峨眉山月歌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2、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衤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3、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4、峽: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5、君:指李白诗峨眉山月歌。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

6、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李白诗峨眉山月歌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李白诗峨眉山月歌”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洇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朤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個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后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次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这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伍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容易受到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是超越时空但这首诗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个字中出现了五个地名共计十二个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人们不但不感到重复,而且认为是绝唱其原因就茬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江行的经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它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如果背过了,请在下方留言给自己和孩子一份激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诗峨眉山月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