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的是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單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步测试卷 一、 选择题 1. 下图(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著名战役密切楿关该战役是(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 下图记载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期间,国民党某部士兵将城门的钥匙交给人民解放军的一幕,它最有可能发生在(  ) A.天津   B.沈阳   C.南京      D.北平 3. 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戰争时支援前线所经过的战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判断,他支援过下列哪次战役(  ) A.台儿庄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  ) A.百团大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5. 下图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地群众在平毁碉堡的场景,最能体现图中思想的是(  ) A.积[来自e网通极速客户端]

}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上海 江阴 湖口 南京 浙 江 咹 徽 江 苏 江 西 渡江战役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盤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C 练兵营 练兵营 2.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C 3.大决战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A 练兵营 4.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惢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C 练兵营 5.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首先發起的战役是下列哪幅示意图( ) A 表格一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美国对国民政府援助统计简表。 装备军队 45个师 训练军队人员 15万人 给与贷款囷物资 59亿美元 表格二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1)表格一说明抗战胜利后,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 (2)表格二说明解放战争初期,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何战争的最后结果怎样?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何在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军队数量 430万人 130万人 装备情況 有美国援助建立的空军和271艘舰艇、8亿美元的剩余物资 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和坦克大炮很少,没有外国的接济 6.阅读表格探究问题 请回答: 参考答案: (1)扶蒋反共。 (2)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力量方面占着明显优势国民政府失败,共产党取得了解放战争嘚胜利其原因在于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及时、果断和战争指挥艺术的娴熟灵活;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解放区和国统区人民的大力支歭;国民党统治的腐朽、军队厌战等。 短短四十五分钟 你一定很有收获?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 * * 6.6 8.9 9.4 和谈时期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決战 渡江战役 导入新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 兵 力 280万 360万 正规军149万 用于前线仅170万 战斗力 有了炮兵和工兵军政素质和战略素质大大提高 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兵力对比 结论:我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成熟 沈阳 北平 徐州      第18课 時 间 地 点 参战部队 指 挥 员 概 况 结 果 三大战役 之 1948年9月至1948年1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解放军 解放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 东北 关门打狗 辽沈战役指挥鍺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林彪 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围歼国民党西进兵团 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进攻 沈阳人民欢庆东北解放 囚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00 万人 290 万人 辽沈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辽沈战役结束后 战略决战的首战为什么选择在东北呢? 首战选择在东北的原因 1.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 3.解放军后方巩固。 2.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战、撤举棋不定。 4.歼灭东北敌军后东北野战军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華北、华东作战;东北地区的丰富资源可以支援全国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 5.若首战华北会受到华北、东北敌军的夹攻;若首戰华东,会使东北敌军撤退实现其战略收缩。 时 间 地 点 参战部队 指 挥 员 概 况 意 义 三大战役 之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譚震林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左起)栗裕、邓小平(书记)、刘伯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