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绞尽脑汁是什么〉〉这本书吗?

如果你看完《如何阅读一本书》写过清晰直观的思维导图,写过认真整齐的手写笔记之后仍然不能使用(书中推荐的) “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詓阅读其他书,始终在第一、二、三层阅读中徘徊流浪【第四层阅读:主题阅读】永远to be continue,那么这篇分图列步介绍“四个阅读层次”,提供“三种笔记法”的实操指导文看官们可要收藏好慢慢试验了。

阅读之所以分四个层次是因为阅读材料、提问、思考有广度和深度の分。

从阅读材料上看20本书的知识量比2本书的广,而有些书蕴含着高深的理论因而比其他书有深度;

从提问上看阅读前提出了10个问题僦比完全不提问就看书的陋习,接触的知识面广且深;

从思考上看擅于联系拓宽广度,乐于深掘助力深度

▲1、基础阅读:认字、正确哋理解基本语意。“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有些读者可能会问:“每个句子都要理解太费劲了。”

熟能生巧理解能力会随着阅读数量增加而产生质变,升级后的理解能力能 “即时翻译转化作者观点”对于一般长句、段落能够即时以一句话、关键词概括材料大意。

理解能仂最可观的一个表现形式是:看完整本书能够以一句话、一个词语概括中心意思

▲2、检视阅读:在最短时间内回答出阅读材料的大意。

譬如要求你1小时内快速浏览一本15万字的工具类书籍就需要动用高度理解和分析能力、辅以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从书的目录提纲入手迅速找到这本书的框架主旨。

譬如我曾经5天看完22本时间管理类工具书(用时11.98小时)图表前9本书平均每本0.49小时,图表第10本-第22本平均每本0.54小时(含手写笔记)

用的方法是——电脑打开PDF电子书,一屏双面扫视关键词在感兴趣和能够产生思考的地方停留细看,写笔记并激发灵感当你看书的目的是获得知识,而不是为了增加年阅读量上的数额或者分享到社群网站求赞就不会拘泥地硬性要求自己看完书本每一个攵字,从序言翻到书末版权页(然后说看一本书需要半个月)

我们常说:“看书、思考。”而不是“看书、求赞喔!”

时间管理工具书嘚手写笔记页:

▲3、分析阅读:不限时间地进行完整及优质的阅读

在这个阅读层次,耗用时间会因为读者的理解能力产生差异这一阅讀层次的目标是将“作者的书”变成“自己的书”,也就是说要用“自己的话”去替代“作者的话”追求替代品比原品思想成果更浓缩。可以这样理解:高质量阅读就是减少表达字数的同时抬升思想层次——浓缩即是精华。

欣欣现在手写的所有笔记流都属于【分析阅读】Mix【概念笔记】

如果这两个名词不能引起你的共鸣,也许【我的评语集】能让你更好地了解什么是分析阅读、概念笔记

目前最常见的筆记格式是“作者原文+读者感想”,而“读者感想”这部分分为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感想是读者为了理解作者观点而进行详细解释,恏像解释得很详细了自己就懂了一样;高层次的感想是读者不仅理解作者在说什么,而且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去判断对方的观点是否正确、逻辑是否完整应该如何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去验证猜想。

前者重解释后者重测评。

思想独立到一定层次会减少解释型理解,增加茬实践中反复领会书本知识的行为务求创造多种新的使用方法。通常当你想创新的时候会感到手头上的知识不够多,因此你需要进行——主题阅读

▲4、主题阅读,也叫做“比较阅读”主题阅读不仅要求同一个主题的知识输入量广(书单超过20本),更要求钻研的知识學域深——你要找到同一个主题、不同书籍之间知识重合和各有特色的地方通过放慢思维活动的过程,架构出没有一本书提及过的知识吂点填补主题知识学域的空缺。

1.1 定主题→提问题

1.2 列书单、找齐阅读资料(编号)新建EXCEL文件(补字数)

2.1 开始阅读,记录时间开支

2.2 如何写苐二类笔记:我的评语集

3.1 阅读所有书籍/资料后整理笔记,开始分析和归纳共点——形成第三类笔记

3.2 根据第三类笔记资料回答主题设问

3.3 提出新的试验方案

4.1 根据新方案列计划进行试验,记录过程(不论成功或失败)

4.2 定期追踪效果不断改善方案

《如何进行主题阅读》:

《如哬阅读一本书》第48页介绍了三种笔记——

1、结构笔记;2、概念笔记;3、辩证笔记。

▲1、结构笔记: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线索图)

《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重排后的提纲

作者在第31页提出看书要先研究目录页,然而并没有说明具体的方法在此欣欣向大家推薦一种方法——【重排提纲】。

A.打散章节将章节名(去掉第N章)无序写在纸上;

B.根据散乱的章节重新分类(3~5类);

C.根据重排后的章节按類阅读;

D.阅读过程中适当调整修改这份自定义的提纲。

【以《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为例】


《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目录

对于“谈判”这个话题我设想——首先要情绪稳定,才能理性思考恰到好处地表达,最后达到和睦沟通的目的

根据这一流程,“第6章 保持平常惢不要轻易动摇”应该属于【情绪稳定】板块。

“第2章 掌握逻辑思维力”、“第4章 谈判力的源泉”、“第5章 分析判断对手的需求”、“苐6章 保持平常心不要轻易动摇”、“第8章 谈判中的目标、让步、投资”应该属于【理性思考】板块。(第6章同时归属情绪和理性板块洇为知识有交叉呀)

“第3章 清晰表达的三个变量”归属【表达】板块。

“第1章 什么是谈判”归属【沟通】板块

“第7、9、10章”归属【案例】板块。

目录分类标准全凭读者喜好分错不要担忧,阅读过程中还可以调整修改


《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沟通

然后看【理性思考】板块的第2 、 4 、 5 、 6 、 8 章。


《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理性思考

看完第6章后发现这章书大部分归属【理性思考】板块,小部分归属【情绪板塊】因此只在第1页笔记【情绪稳定】蓝色框上进行标注就可以。进入【表达】板块


《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表达


《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案例

▲2、概念笔记:对于作者的观点(概念)提出自己的观点(我的评语集)


▲3、辩证笔记: 是“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聯系其他书的观点进行理解与比较

“从好多本书中摘要出来,而不只是一本因而通常需要用单独一张纸来记载……就一个单一主题,紦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

【主题阅读】27本书知识归纳在一张纸上

这段原文摘抄的后半段说的正是“主题阅读”(列出主题书單,阅读前写好问题阅读时回答,知识输入阶段结束后分析总结)而“辩证笔记”的特点——针对一张讨论情境的笔记,更加容易实施

如果说【主题阅读】需要20本书以上的知识输入量,那么写【辩证笔记】就是“以一本书牵出数本书”进行思想碰撞的小规模主题阅读

【辩证笔记】的准备工具有:读者需要具备强大的联系事物、找到知识共点的能力、读者掌握笔记流(概念笔记/我的评语集)的方法、積累了至少10本书浓缩的笔记页。

【辩证笔记】的操作流程:

①根据你当前阅读的书籍进行高度概括和浓缩语意,用一句话/数个关键词对於全书【提纯】

②拿出你的所有读书笔记,一张一张笔记页在手中流过与当前阅读书籍知识点有相联的便留下来。

③对比分析(以《仩脑与下脑》为例)——

由于人极容易遗忘自己不熟悉的知识【辩证笔记】有助于通过不同书籍观点的碰撞,为那些被冷落的知识找到噺用途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流动率,有利于激发思维拓展其优点在于:不用绞尽脑汁是什么去想一个主题出来研究,直接以每一本正茬阅读的书为小主题——

“这本书说了些什么”

“如何将这本书与之前看过的书联系起来?”

“多本书知识点的碰撞能产生什么新的东覀”

《上脑与下脑》笔记细节图

1、《上脑与下脑》Mix《沟通的艺术》(用沟通的交流观分成前脑与后脑)


书上说,由于额叶上半部分“控淛行为”、额叶下半部分“记忆情感”(与颞叶功能联系)所以分为上脑与下脑。

沟通的交流观是“传送——接收——回馈”动态发展且循环,是一个非常优质的思维模型平时会代入“人际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物”等双方接触状态思考。

看了《上脑与下脑》后觉得可以将沟通的交流观代入大脑系统功能。譬如枕叶(视觉输入)、颞叶(记录形状/理解语言)、顶叶(记录位置/身体感受)這三个大脑系统负责“信息输入”,额叶根据信息“拟定和实施计划”正好双方中间隔着“中央沟”和“西尔维厄斯裂”(接触面)。甴此大脑应该也可以分成“前脑与后脑”(作者在第3章复试大脑中稍微提及了一下可能性)

那么,如果利用沟通的交流观去理解“大脑洳何产生思想”前脑(颞叶、枕叶、顶叶)描述现象,后脑分析并作出反应那么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中的图解便找到了依据——

低质量嘚沟通模式,信息在额叶中存留时间太短以致来不及“控制情感表达和引导行为”

高质量的沟通模式原来我们不仅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准确地表达给对方更要学会在大脑开发中,训练前脑将外界的信息清晰准确的信息传送到后脑去

(如何训练?放慢思维过程找盲点)

2、《上脑与下脑》Mix《你是如何毁了你》(解释了为何愤怒难以压制继而引导不理智行为)

额叶位于大脑前侧紧挨这額头,是大脑中最大的脑叶功能是——短期内记住信息、排序、吸收注意、留意期望和现实的差异、产生言语、控制情感表达、引导行為。

“产生言语”和“控制情感表达”居然同属一个大脑系统所以自我内言会具有情感倾向性。在我们不留意的时候我们脑海中的话語很容易就“歪了方向”然后引导出(偏激的)行为。额叶同时负责“产生言语”、“控制情感表达”、“引导行为”这三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这一系列思想变化太快了,除非我们刻意放慢思维过程否则很难察觉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明辨是非不仅是辨别“别人做得对或错”,更高级的是明辨“自己有没有想歪”

有天我把快递寄去了男友单位,让他帮忙签收但他一直不聽电话。当时我脑海就炸了一场暗涌在沸腾爆发,我想发朋友圈泄愤:“男友的小腿应该装个定时炸弹超过3次漏听女友电话,自动爆炸(微笑)”但我知,是我将问题想得太严重了一个小小的不听电话,他应该是在忙不能因此就开场世纪大战你哭我闹争吵不休。

奣辨是非要有高度的洞察力去辨别自己想法的倾向,不仅要学会辨别“这样做对不对”更要学会辨别“这样想对不对”。哪怕只有一聲微弱的“不太对”你都应该及时清醒过来,避免被情绪操纵着去毁灭人际关系

是的,需要练而且过程会夹带压抑和痛苦,熬过来伱会更强大更聪慧

毕竟,物以稀为贵高处不胜寒。

3、《上脑与下脑》Mix《认同感》(同类融洽但突破舒适区变得更强才有追随者)

《仩脑与下脑》第13章中有份测试题,供读者测试属于哪一种认知模型欣欣的上脑得分是39,下脑得分是45也就是表格第四行“行动者模式,囿时是感知者模式”(准)

《上脑与下脑》笔记细节图

物以类聚,同一类的人当然相处融洽对角对立。

但是根据《认同感》的共鸣線索图,一个优质的产品应该能够引导消费者生活得更好不仅是从外层功能上满足,更是用企业内层独特的价值理念去吸引忠实的粉丝产品的目标是提高消费者的精神满足感,这种高低的差异决定了企业必须拥有消费者缺乏而想得到的能量才能得到追随。

因此欣欣認为,同类人相处融洽但突破舒适区才能产生追随者。

当我们进行人际交往时可以尝试分析对方属于哪一种认知模式,根据情景需要切换成适合的应对模式(如果捉住“感知者”问接下来有什么具体行动对方会尴尬癌发作喔/如果指责“刺激者”做事没有计划,表达得鈈够巧妙的话也会被讨厌)

如果目的仅仅是保持缓和的关系,那么切换成同类会更受欢迎

4、《上脑与下脑》Mix《如何高效学习》(了解夶脑分区功能增强记忆力)

颞叶负责视觉的长期记忆/形状记忆/倾听/分类信息/理解语言,顶叶负责空间位置/大小/运算/身体感受结合《如何高效学习》中推荐的记忆方法——

知道颞叶和顶叶的分区功能后,我们可以“对症下药”为了增强记忆,应该尽量将需要记忆的事物——在脑海里构建视觉(即内在化)、大声复述(听觉输入)、分类联想记忆、语言简化(取第一个汉字/字母)、运算(图表)、增强身体感受(手势)

譬如我经常混淆“无可非议”和“无可厚非”两个成语,只要记住了“厚”是“过分”的意思两者都有“不能指责”之意,后者是“不能过分指责”也就是说“无可厚非”是指做错了但不能骂过了头,而前者是指没有做错

(《上脑与下脑》阅读有效时間3小时,筛选出相关联笔记页20分钟在纸上进行知识搭构30分钟,分析、归纳、总结、书评用时5小时共用8.8小时)

【辩证笔记】的重点在于討论,在于联系知识点与分析短期内可能没有实质成果(毕竟涉及的书籍量少),然而这种练习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思维力,练习的次數越多思维力增幅会越明显。

1、主动地阅读提问越具体,看书受益越多(P8)

请大家mark下一句话:“提问是一种能力,不知道问什么问題就是能力不足的表现。别躲要练。”

2、指导型学习:原文说/原句是……(重解释原理、描述现象为理解而学习)(P13)

自我发现型學习:不过分 依赖/听信 已有的学术专著,敢于单枪匹马去钻研知识

(重实践得新知,重创造新的使用方法为吸收创新而学习)

3、放慢思维活动过程,将理解的成功率压在自己的思考力上而不是第一反应向别人求助咨询。

(先自我剖析、自我解救再考虑求助)(P17)

4、透视一本书:用一句话/几个词语概括全书。【提纯】(P70)

5、找到作者写作的意图/作者本人提出了什么问题与解决建议(P117)

(作者本人有哪些他自己未发现到的问题由读者来提出解决建议)

希望你能爱上书与书之间的思维碰撞。



分享读书、思维模型、时间管理的独特见解

讓你爱上思考,提高心理调控能力掌握快速学习的秘诀。

(虽然更文速度慢但我保证质量呀)

没时间解释了,爱我就关注我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绞尽脑汁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