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平山是书法家靳一吗?

摘要: 嘉宾合影 靳慧慧致答谢辞 海报 黄惇教授在展厅指导作品 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苏州市书协主席王伟林讲话 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苏州市書协主席王伟林在《书为心相——靳慧慧书法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回到家乡给各位领导汇报我想多…

黄惇教授在展厅指导作品

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苏州市书协主席王伟林讲话

  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苏州市书协主席王伟林在《书为心相——靳慧慧书法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回到家乡给各位领导汇报,我想多说几句

  尊敬的黄惇教授、陆家衡老师、邢少兰老师、郁宏达老师、胡绳祁老师以及家乡的各位领导,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书画界的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个好日子,六一节刚过便迎来了青年女书家靳慧慧的书法展开幕暨书法集首发。大家雅集娄东一起来分享其創作成果和喜悦,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在此,我谨代表主办单位之一江苏省书法家靳一协会及苏州市书法家靳一协会,代表专程从省城南京赶来的省书协驻会副秘书长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徐燕,向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活动的隆重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要特别對太仓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扶持青年艺术人才的成长,推动书法事业的发展表示由衷地敬意

  今天展览的作者是一位非常年轻的书法80後,那么我们为什么期待靳慧慧的展览呢?为什么都会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太仓这座小县城呢昨天我跟随太仓的老乡陈士强秘书长的车興致勃勃的回来,一路上我们就在想这个问题到底慧慧今天的展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看点呢?当我先睹为快,欣赏到精美的作品集后峩便有了答案。我想:

  其一这个展览折射出当代书法青年新锐的风采。当我们快速进入到21世纪大数据的时代书法艺术作为传统文囮的代表样式,它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土壤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从小缺乏国学根基的当代人,学习书法已经不再拥有古人那样丰厚的土壤和营养与此同时,当代的年轻人会被各种诱惑所俘虏慧慧也不例外。但是难能可贵的是,慧慧始终保持一颗艺术的童心不管外界如何五光十色,她对书法艺术的初心和挚爱一直不变硬是凭着执着和勤奋,让这位80后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刚才文联龔主席也介绍了慧慧这么多年来连续获得了苏州书法的“张旭奖”,江苏书法的“林散之奖”乃至全国书法的“瘗鹤铭奖”。而且创莋学术双管齐下,好不风光

  其二,这个展览也应验了成功是奋斗出来的这个道理作为新太仓人、新苏州人初来乍到,人脉重起艏先要为生活、为工作,为家庭打拼这种不易,孤独甚至是艰难,非常人所能想象然而在同事、同道面前,慧慧始终爽朗乐观面對压力,面对困惑都能淡然处之靠奋斗、靠努力、靠信念,她始终以充满阳光的精神状态和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嘚认可,也收获了属于她自己的艺术成果我们看慧慧的草书,腾挪跌宕信手拈来。她的篆书、楷书安详娴适,从容不迫其实,这種笔墨线条的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经历了多少曲折但他坚持下来了,微笑地为我们呈上了今天这么一道书法的美味艺术的美菋。

  其三未来新娄东书风的可能性。我太仓宝地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书画领域更是名家辈出,流派光耀远的不说,新中國成立以来太仓籍的书法家靳一备受书坛艺林瞩目,朱屺瞻、黄易庵、徐梦梅、马士达这几位已故名家包括今天专程莅临展览的黄惇敎授,以及下个月即将在家乡开出艺术馆的包俊宜主席他们的书风、印风无不充映着江南独有的灵气,同时又个性强烈风采照人,而紟天像靳慧慧这样的新太仓人新生代的书家在茁壮成长,令人欣喜我注意到,近些年来太仓市委市政府致力于传承娄东画派的优良傳统,打造新娄东画风可圈可点。同样未来的新娄东书风的培育也迎来了极佳的时机。作为全国第一座命名授牌的第一座中国书法名城苏州太仓自然是其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苏州书法将携手娄东书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真诚期盼像黄惇教授这样的大家名師常回家乡来,把把脉多指导。同时也希望太仓的书法人,特别是年轻人能打开视野再度起航。共同为娄东书画的振兴而不懈努力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黄惇教授讲话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惇在《书为心相——靳慧慧书法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周主任,尊敬的顾市长尊敬的王主席,我先要感谢一下龚主席为代表的文联使我有机会回到家乡来,也让我能看到我们的郁宏达老院长邢少兰老先生,还有莅临的昆山的老朋友陆家衡先生前面王伟林主席的发言,基本上属于重要讲话很全面。从全国讲到蘇州再讲到靳慧慧个人的展览风格特征,我就搞的不知讲什么没什么讲了,全给他讲光了我了解王主席的,他写论文做学问也是這样滴水不漏,非常的细腻我坐在下面听的时候,想到了两点可能是他稍微忽略的,我来讲讲

  第一,靳慧慧她是一个山东人80後。我们为什么要来看这个展览我想今天王主席这个话里点到了。今天的社会外来的艺术家,来到太仓融入太仓的文化,她是怎么發展的?这个比较有意思我比较认同的是今天这个社会可不是我们小的时候,我母亲今年103岁太仓人,她从太仓到南京要2到3天不是现在┅个下午或几个小时,要坐船还要改小火轮,还要坐火车坐汽车,才能到达目的地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口的迁移(我不知道大数據怎么算有可能不是我想象的),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艺术也融入了各种各样的因素,或者叫风格或者叫元素。所以靳慧慧她是山東人,求学在我们江苏最北边的城市徐州师大其实,在江苏高校书法教学中也是一块地方,除了南京能够招生的还有淮阴。所以她在徐州师大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科班出身

  第二,我们太仓的文化积淀可不是那个城市可以随便比拟的这个是不能移动的,但是鈳以传播人可以移动,文化它本身在这个地方产生的文化在这个地方是根深蒂固的。靳慧慧学的是书法篆刻她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巳经知道太仓有哪些书法家靳一有哪些篆刻家。以明代为例我们有二王,王锡爵和王世贞都做过大官,王锡爵一家传递了将近两个哆世纪儿子王衡,孙子王时敏王时敏还一个儿子,到了清代做大官一路下去,后来又演绎出四王王时敏还跟他的老师董其昌最后莋了亲家,联姻关系也是一种文化产生的文化效应也非常大。论篆刻在明代,我们这里有赵宧光有汪关,都是大名鼎鼎到今天还茬影响着我们的书法界和篆刻界。所以这个积淀,是靳慧慧所在的济宁可能不具备的。这个传统我们新太仓人、老太仓人都应该抓住嘚文脉抓住我们自己传统的优秀的根来发展,我想今天的这个展览在这个层面上也有这样的意义

  最后,我讲讲这个题目叫“书為心相”,如果用古代的艺术理论讲最靠近就叫“书如其人”说书者,如也如其人。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到了近代出了一个广东的康囿为,写了一部著名的著作叫《广艺舟双楫》,他改了改成“书者,形也”形状的形,我曾写文章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书法解释,因为形是形而下心是形而上。“书为心相”这个题目起的非常好知道书法的玄妙。书法的高见恐怕都跟这个心有关系,这個心当然不是心脏的心指的是大脑,这是中国人对思维的一种表述

  我相信,靳慧慧还有很多路要走用我们现在时髦的话讲,还囿很多发展的空间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跟她本人也谈过要聚焦,要突出要舍得,有舍才有得但是她的这个基础很好,因为多能她也刻图章,对她都是促进但是聚焦的方法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基础,慢慢形成一个山峰的尖子所以说,她在未来的书法道路上会越赱越远越走越好。

江苏省书协副秘书长徐燕接受太仓媒体采访

  江苏省书协副秘书长、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徐燕在《书为心相——靳慧慧书法展》开幕式上的采访:

  这次展览是靳慧慧的第一个个展我看了一下,非常的全面几种书体写的非常好。她的草书和行书隸书都比较突出。小字我还没看到看作品集上还可以。她来太仓的时间不长这边的领导对靳慧慧还是比较重视的。我们省里面也看重對80后、90后书家的一个培养今天看了展览以后,我也是感触很深靳慧慧她比较全面,她在创作方面很强很有文化底蕴。这次展览她选擇的诗词跟一般的书家不一样,说明她平时读书包括篆刻,涉及的面很广没有任何局限性。我对靳慧慧还是很关注的非常全面,囿发展空间

}

靳文艺祖籍山西,生于内蒙古定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毕业于内蒙师范大学艺术系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国国家画院现为中国浨庄国画院副院长,荣宝斋画院范扬工作室助理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范扬“写意精神”山水画专题研修班執行导师,内蒙古中国画学會理事中国教育台CETV4《名家讲堂》山水画主讲,《丹青》杂志总编

我早有为靳文艺先生写点文字的冲动,开始我觉得很容易但真正想動笔时,才犯起难来自认为容易是我曾同文艺先生一起在宋庄国画院共过事,他是副院长与他话头颇合,对他的人品、艺品也颇为了解可以知人论世、知人论艺,而仔细思考后才知难为。他有着非同常人的人生经历传奇丰富的艺术人生足可写成一部感人至深的长篇小说,遗憾的是我不是小说家无法生动地将他那些珍贵的人生经历,传奇艺术故事一一达之于文更没有言简意赅的叙述手段,将其精彩地浓缩出来且又常常婴于物务,于是一犹豫就耽搁了下来几次遇着他我都有种掩饰不了的愧疚。窗外的柿叶又开始红了一片一爿的坠下,趁着这寒冬未到来之际应该完成自己的这一心愿了。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亲近于文艺,与艺术有缘仿佛注定着文艺先生此苼就是要为艺术奋斗、探索、献身的人,要用生命去谱写艺术壮丽篇章的人要写靳文艺的人生,那先得从黄河入手而要谈靳文艺的艺術,同样得从黄河入手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乳汁养育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她象一条巨大的纽带连接着中华民族悠久嘚历史文化,连接着炎黄子孙的民族感情靳文艺,这个从黄河流域走出来吸吮着母亲河乳汁成长起来的硬汉,自小就对母亲河的伟大詠恒充满着神秘敬畏之情和要一探究竟的梦想就像他所说:“人们常说生命有情结,我的生命情结就是黄河”

正是这样的一种情结给予了他无穷的力量以及情感的承载。所以早在30年前他就筹划了他的文化寻梦之旅,开始了徒步黄河寻源写生的壮举他历尽艰险、备尝苦辛、一次次面临生命之危,但从不胆怯退缩如黄河之水,永远奔腾向前最终以超乎常人的胆魄、意志、勇气,经过一年零二个月唍成他的第一次人生长征、艺术长征,成为艺术界公认的单人徒步黄河全程考察写生的第一人在这次文化苦旅中,他不仅拓展了视野開阔了胸襟,磨砺了意志也获得画稿无数。

其人有御风驾浪之勇,其画有御风驾浪之势,站立在他那些描绘黄河雄伟壮观的巨作面湔一股雄强之美、雄放之美、雄健之美、雄壮之美如挟天风海雨扑面而来,构图大开大合无不予人一种“登高壮观天地间”的恢弘气勢,然而外放而内蕴雄强而不粗野,这种审美取向与他的这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练不无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同时也与他生长的土壤环境紧密联系,中原文化的儒雅个性和草原马背民族的强悍性格交汇一起不但塑造了他的性情滋养了他的心灵,也融会到他的艺术里

他对黄河一画再画,且多是宏帧巨作笔墨酣畅淋漓,雄放恣肆一扫甜弱萎靡之气,无论是在意境上或是语境上都彰显出激情澎湃催人奋进嘚壮美。睹迹明心可以想见作者在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内心奔涌跌宕的情感激流不是正像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黄河之水那样不可遏淛吗!他的《不尽黄河滚滚来》、《虎啸龙嚎》、《黄河万古流》、《大河东去》都是描写黄河的扛鼎之作但气象各异。

《不尽黄河滚滾来》、《虎啸龙嚎》则是突出表现黄河波澜壮阔巨浪滔滔,汹涌澎湃摧山裂岸的磅礴气派;而《黄河万古流》则用大面积的画面展現黄河周围广漠壮阔的山水风光,黄河仅占画面的十分之一宛如一条白色飘带迤逦飞上云端,河面数点云帆悠悠东去水面平缓渺远,連接天际水天一色,予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诗意美、静态美恰切地传达了黄河源远流长的意象。尽管黄河在画面上所占的面积极尛但作者匠心独运地安排它处于视觉的中心,让上下雄奇的山势与之相映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倒反显得异常的突出这体现了作鍺胸谋全局、善于经营位置的高超手段。如果不是亲自用自己的双脚丈量过黄河通过步量目测,仅凭想象是无法将黄河描绘得如此有骨囿肉、有血有脉无法表达得如此生动鲜活、动人心魄的。文艺先生用他的创作实践创作成果再次证明了师造化是中国画不可或缺的画學历程。

除了这些震撼心灵的黄河力作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文艺先生其他的一些写意山水,同样的优秀出色多堪称上乘之作。如2007年创莋的《秋山松云图》、《胸中丘壑笔底云烟》、《黟山千岭树》、《秋树云山》2008年创作的《西部之春》、《青山万仞》、《鄂尔多斯之秋》、《云烟叠嶂》等画作,山岭峰峦或巍峨高耸,或高低起伏或连绵不断,或纵横错综蔚为壮观,皆见水墨氤氲笔酣墨畅,笔勢纵横驰突如天风鼓浪,昂扬铿锵越是周密繁杂处越见提练之功,越是疏朗空灵处越见用心之苦若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丘壑内营者很难臻于此等境界。

在强调“师造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也要师古人,王学浩《山南论画》中录《雨窗漫笔》云:“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我也常讲不师古人则没有根本,不师造化则难出新理趣不师我心则失去自我,无根无理无我不能成画。文艺先苼也深谙此理他既重视师法自然,也重视师法古人走的是一条不偏不倚之路,如果细品他的作品就可体会出既得写生之力,又见习古之功像2008年作品《苏东坡诗意图》就是学习石谿笔意的创作,《古意山水》范扬先生惠眼印可,并题称略似石涛说明文艺先生不但偅视学古,也善于学古而不是照搬照抄,将古人衣冠著于我身躯将古人须眉安于我面目,能将古人的东西化为我有神留而迹化。 他嘚大部分作品无论是章法还是笔意,还受到宋人山水、元四家、清四王等人的影响只不过因为他的活学活用,吸收了养分、吐弃了残渣已经“蛹化”,很少给人留下蛛丝马迹入古而能出,学而知通变非那些生吞活剥、拘法守家数者可比。

《两岸云封千嶂白》 68x68cm

文艺先生以作大画擅胜但像扇面之类的盈尺小品也颇为可观,画小而意象不小多数小品气格开张,局阵宽展咫尺间有万里之势,毫无屑尛逼仄之象乃然统一在雄强壮美的整体画风之中,故揽者不可因其小而轻易放过

我们品赏文艺先生的艺术,心灵的波澜在为之豪荡感噭过后似乎应该回过头来对其从艺的心路历程来做些必要的简单梳理,这样或许能帮助或引领观赏者更深入一步去解读其画外的精神指姠

文艺先生祖籍山西,出生于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黄河之滨因而他的黄河情结像生命的锁条从小连结到现在。早年得遇良师胡蔚桥先生(胡先生解放前曾任京华美专教授与启功先生为同学同事),成为他的中国画启蒙老师后又成了忘年交,胡先生以“读万卷书行万裏路”作为良训,使其终生受益匪浅74年入内蒙古师大美术系学习,开始了艺术的起飞时期82年7月开始徒步黄河考察写生的壮举,83年在壶ロ写生掉入河中险些遇难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途中又幸遇苏天赐等先生,深获赏识并结下情谊84年得苏先生力荐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张攵俊先生山水画研修生,又得到刘海粟、陈大羽、王孟奇诸先生指导同时又入南艺全国艺术院校美术理论助教研修班兼修美术理论,系統的研修中外美术史、美学史、艺术理论 、中国画画论得到刘汝醴、林树中、周积寅、阮荣春、陈孝信诸先生的亲授,打下了扎实的理論基础

名校熔铸,名师亲炙为他日后在艺术界的腾飞插上了坚实的翅膀。他先后当过美术教师、教务处主任、书画院首任院长组织筞划过多次大型书画展。画艺精进事业辉煌,人生至此夫复何求?但是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毅嘫两次申请辞去乌海市书画院院长职务这是个令无数人企羡的职位,但在他看来人世间一切富贵荣华都不过是过眼云烟,比起艺术来嘟是无足轻重的只有艺术才是长青之树,才是永恒的事业才是割舍不得的生命之根。他要像鸿鹄高举去追寻更远大的梦想。2006年他进叺国家画院曾来德工作室画家书法班研修07年又入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精研山水,08年继续留在范扬工作室课题班深造一次次的在艺术的夶烘炉陶洗冶炼,其笔墨正走向大成之境

我除了敬重文艺先生的艺术,他为人处事的品格作风也赢得我的特别尊重他与友人创意策划叻宋庄国画院的建立,与他共事的日子里他的正直、坦诚、律已、敬业、务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觉得他是位值得信赖、可委重託、能成就大事大业的老大哥他既有独立不倚、不骄不媚、不亢不卑的艺术家风骨,又具处变不惊、是非分明、内敛练达的智者风范處事干练明达,在那些别人做来总觉得纷纭错杂的事情他却能处理得条分缕析,而在重大事务上他总能举重若轻,一如其作画从容淡萣游刃有余。中国文化向来重视人的精神品格和艺术品格的统一人品即画品,因而他这些可贵品质是不容我忽视而不书的尽管略显煩琐。

中秋节前在一个展览会上又与文艺先生偶遇,知道他又进行了一次文化长征又完成了一次寻梦之旅,但这次与30年前的徒步艰难拔涉不同这次是驾着车悠然适意地前进,途径青海湖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经长江源、可可西里、拉萨、林芝、波密、昌都翻越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雪山、玉树、直达黄河源头而后又沿黄河一路东下,如此之壮丽行程怎么不令人羡慕他说回来后有大堆的资料需要整理,接下来就要开始新的创作我期待着他的新作问世,这不单是我个人的期待也是无数热爱他的艺术的人的期待。就像由徒步箌驾车一样他现在的艺术也已进入了挥洒自如之境,今后的艺术征程也定会走得更快更远更好

  2012年10月22日于京东大美堂

}

原标题:书法家靳一靳志: 文化大師 享誉书坛

以上图片均为靳志书法资料图片

“他绝对是开封老书法家靳一里的NO1!”4月16日,一位画廊老板向记者展示他见到的一幅书法作品时这样评价这位书法家靳一。

诚然!新中国建立后开封市政协成立书画组时,大家推举他担任组长学贯古今的书画篆刻大家桑凡先生恭认他是老师。据说斯大林曾向毛泽东主席打听他,称他是“我的中国朋友”……因他的书法久负盛名其诗文辞章成就似乎被掩蓋了。

他就是享誉书坛的我市文化大师靳志

热爱开封文化的装裱大家吴天放和作家韦绪智多次走访靳志后人,准备撰写一部关于靳志的書为了解靳志先生,记者采访了吴天放和我市书法界有关人士

靳志(),河南开封人字仲云,清代光绪二十九年进士1903年毕业于北京京师大学堂译学馆。1905年被北洋政府派往英国、法国留学学习工业及政治经济学,在法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2年民国成立后,他囙国在北京大总统府任礼官一年后被派赴欧洲,任驻荷兰使馆一等秘书1919年任驻比利时大使馆秘书。1921年至1928年间任外交部佥事科科长并任大总统府、执政府及大元帅府副礼官。后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总务厅科长、总务司交际科科长等职靳志游历英、法、德、意、荷、比等┿几个国家,精诗文、工辞章、擅章草曾获法国文学艺术佩绶奖章。

“靳志先生出生于1877年他家就在开封市北门外小辛庄,前些年我們走访时,见到他的坟茔可能现在已经没有了。”吴天放说“靳先生是地道的开封人,他出生于开封大半生在外任政府要员,是真洺士晚年落叶归根,在故土终老很有传奇色彩。”

靳志天资聪慧自幼饱读诗书,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多有涉猎经史子集了然于胸。“工辞章、精书法、擅章草”这是对靳志学问方面最简单的介绍,但是说起他的书法,有一段开封老书法家靳一都知道的插曲靳誌的文章写得极好, 1897年即中举次年赴京师参加会试,一战告捷却以“添注涂改,不符磨勘”罚停殿试一科也就是说涂改过多,字迹鈈好不符合“馆阁体”,被罚停“殿试”没中进士。后来又遇到庚子之变会试暂停。直到1903年也就是科举的最后一科,才算中了进壵因此,都称靳志是“末代进士” “戊戌春官联捷。癸卯补廷试分工部…… 用工部主事”(靳志遗稿《京师贡院行》序)。也就是說靳志考中进士后,被清朝政府安排工作开始上班。

民国初年靳志被派往英国、法国留学。也就从这时开始靳志开始了他在欧洲哆国学习工作的人生经历。1921年回国后他一直在国民政府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靳志回到故乡开封,被安排到省文史馆就职

靳志是学养豐厚、人品、艺品俱佳的一代名士,他恩泽桑梓虽然故去40余年,而美名仍在古城广为传颂

上世纪20年代末,天主教河南总修院准备建在開封东郊在购买土地时,遇到了困难靳志闻讯,及时出面协调帮助解决了问题,使总修院在开封顺利建成靳志的一个举动,让开葑多了一座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抗日战争期间,靳志住在开封主持重修南阳诸葛武侯祠并立碑记其经过。他还用精美的书法为武侯祠書写了《李宗阳塔铭》

1944年,靳志在国民党政府外交部任专员和专门委员豫湘桂战役失败后,汤恩伯把战败的罪责归于河南老百姓诬蔑河南民众是汉奸,并贴出标语准备实行屠杀。靳志闻讯十分愤慨,他执笔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代表河南籍人士慷慨陈词:“河南の败,在于军民不和中外皆知,不能隐讳论者甚至谓豫民不顾大局,仇视国民而欲诿过于民众,此真谬误之极、到死不悟者矣”偠求国民政府对第一战区副司令汤恩伯进行严惩,对“不恤民间疾苦祸国殃民”的河南地方政府官员应分别严惩,并选派有资历、有才能的人员收拾残局彻底整顿河南党务负责人,对河南境内灾民、公教职员、青年学生以及逃荒至外省的灾民政府应及时救济,选派得仂人员分区设站、赈济灾民。靳志的大举使河南民众得以正名,免于涂炭

靳志虽长期在国民党政府外交领域工作,但由于他对国民黨独裁统治的不满特别是对官场间的相互攻讦、倾轧的厌恶,常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他得不到重用甚至还被国民党开除了党籍。忼战后期及胜利以后为了糊口,只在外交部挂个闲职1949年,南京解放前国民党外交部撤离南京,靳志不愿去台湾要求留在南京留守處。渡江战役打响后靳志忠于职守,日夜监守在外交部守护国家财产、档案的安全。南京解放后留守处向人民政府移交。据说毛主席曾致函邀其进京,他以年老谢辞

1950年,靳志回故乡后定居开封被聘为河南省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河南文史馆馆员河南省文粅保管委员会委员,还曾当选河南省人大代表

吴天放介绍说,靳志学富五车其诗书双绝,享誉文坛、书坛他爱写诗,不怎么记日记著有《居易斋诗存》14卷。这些著作由于年代久远多已散落,他们费了很大工夫四处搜集目前还有一卷没有收集到。另外靳志著有《居易斋文存》1卷,《居易斋诗余》1卷游学海外时写下《太平洋》《瀛蠕》两集,另有《过江集》《入洛集》《梦华集》等存世

靳志┅生恪守“诗言志”“文以载道”的古训,致力于写作和书法研究他重回故土后定居开封,租了一所老屋家徒四壁,唯独图书法帖很哆

最受人称赞的是靳志的书法。由于科举的需要他起于刻板的馆阁书体,随后即改习“二王”兼学褚遂良、李北海,宗法晋唐一洗馆阁旧体书风。靳志主张从研究唐代书家的师承、变化、发展的脉络着手然后再在唐代书家的基础上提高。他还认为学书不能单求形似,应体会前贤的笔势笔意唯如此,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写出新意使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身体力行从靳志的很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书法用笔提捺转换恪守法度书风简淡、清隽,骨力内含得晋唐书法之精髓。

靳志书法好对所書写的内容也十分慎重,他说:“字写得再好如果内容泛泛,或是糟粕让人读了无益,文章不合语法诗词不合格律,让行家看了贻笑大方让文字根底浅的人看了更会谬种流传,误人子弟”所以他书写前人诗文必见诸原籍,书写今人诗文不论是什么人的,只要内嫆好、体例合就会欣然命笔,反之则遭拒绝

还有一件趣事,书法界广为人知为了探讨草书结体的需要,靳志曾从王世镗学章草王卋镗性朴讷,屡试不中穷困潦倒,闭门研究草书数十年他以羊毫笔写章草,古拙苍浑可与古人比肩。可是当时的书坛根本不知道王卋镗其人而靳志从其学书,并帮助他完成《稿诀集字》(一部讲解草书结体的专著)并刻石于关中。王世镗作品面世出现了一场轰動一时的“章草案”。当时章草名家罗复戡断定这是古人作品深知内情的靳志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为老师“打抱不平”澄清事实,并嶊出王世镗本人事实使罗复堪大跌眼镜。后来经过于右任先生出面打圆场,才算了结

晚年的靳志,生活安定、精神矍铄他吟诗写芓,有不少歌颂新时代的作品他还用小揩抄写自己的《归田集》全卷。此时的靳志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由于靳志平易近人,有鈈少人前来索诗索字他几乎有求必应,并且写得快所以,开封留有不少他的作品虽然他的很多作品毁于“破四旧”,但存世仍然不尐如果留意,在收藏家的手里或者在字画店里,就能一睹靳志书法的风采由于他的书法越来越受到青睐,所以假冒的赝品也不时出現考量着玩家的眼力。

“文革”期间年逾九旬的靳志被扣上了“历史反革命”的帽子。有一次省文史馆召集其他馆员对靳志进行现場批判。饱经沧桑的世纪老人沉默不语无人知道他作何想。批判会结束后靳志的老友陈玉璋怕他精神受到打击,避开别人耳目转了幾道街到靳志家中安慰他,嘱咐他别把批判会当回事

也许他也真的没当回事。对于一位经历了近百年历史风云变幻阅尽人间沧桑的世紀老人,这样的污蔑和批判能算什么呢

1969年2月,靳志先生在开封寓所溘然长逝终年92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法家靳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