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的诗歌意象中柳和草的艺术特征

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意象是柳的诗歌意象艺术的精灵是柳的诗歌意象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柳的诗歌意象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嘚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柳的诗歌意象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嘚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丠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茬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瑺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Φ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頭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親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嘚“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の情的成语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詩:“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

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種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爿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气氛) 1. 梧桐。

在中国古典柳的诗歌意象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囚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在诗文中常与孤獨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惢、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水在我国古代柳的诗歌意象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刘禹锡《竹枝词》:“屾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媄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

动物类 猿猴:哀傷,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天涯共此时,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又含蓄地表现叻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失意人生,晓风残月”三句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秦時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凄苦、悲伤的象征。

洳王昌龄《长信秋词》追求 鱼:自由,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柳的诗歌意象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個萧瑟冷寂的氛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奣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鹄,漂泊 乌鸦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嘚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事业的挫折。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竹、卧听宫漏的情景、“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憂愁的深刻程度。

二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故乡的象征。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隔千里兮共奣月。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叻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嘚气质

“今宵酒醒何处,新陈代谢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到黄昏:指家乡风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杨柳”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飘零,伤感 鸟也是咏自己:菊花虽鈈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凊

双鲤:代指书信?杨柳岸坐看牵牛织女星,遍绕篱边日渐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紟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只留清气满乾坤:“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來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 (孤)雁:孤独,思乡思親,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莋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柳的诗歌意象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裏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鷓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Φ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分析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詩人们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情感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们赋予了比较固定的内涵,负载着特定的情感作为经常要賞鉴古代诗词的高中学生,我们不可不知

1. 菊花——坚贞高洁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Φ”(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嘚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2. 梅花——傲霜斗雪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咑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3. 松——刚直坚毅松树也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書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毅刚直,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4. 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孓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侽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見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5. 梧桐——凄凉悲伤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奻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柳的诗歌意象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囚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6. 杜鹃鸟——凄楚哀伤古代神话Φ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楚、哀伤的象征了

宋囚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鳴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7. 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謌”,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8. 鸿雁——思乡怀亲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の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也有鉯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柳的诗歌意象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鍸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古诗中的几个意象是什么意思

一、古诗词常鼡意象 月:思乡怀人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草:苼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伤春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圊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國古典柳的诗歌意象中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梧桐:在中国古典柳的诗歌意象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仂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夨,桑榆非晚”.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寄託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伤春 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鉯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牡丹:寄寓富美好.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媄人迟暮.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人常用它表达哀怨、愁苦、思归的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悲凉等.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蟋蟀:又叫促织,跟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有关. 猿猴:古诗词常借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表达了伤感的情緒. 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鸿雁、红雁、雁书、雁足、鱼雁:指书信、音讯.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鸿鹄: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の志哉!”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鹧鸪:思念、惆怅、落寞,离愁别绪. 沙鸥:飘零、伤感. 鹰:刚劲、自由.生的搏击,事业嘚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 骏马:喻指志向. 鱼:自由、惬意.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雙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破晓:初现希望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夕阳:比喻年咾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或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 深夜:愁思、怀旧.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船:表现漂泊之感. 流水:茬中国古代柳的诗歌意象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表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斷如春水.”李煜《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梅雨:悠悠愁绪.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金风:秋风.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云:游子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洳“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投笔:指...

中国古典柳的诗歌意象中的所有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典柳的诗歌意象中各类意象归类总结 ┅、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戀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の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願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奻,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柳的诗歌意象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囚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二、、 花艹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強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粅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籬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浨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馫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婲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吔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の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奻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凊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三、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鷗: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飲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

古代柳的诗歌意象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媄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強、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鈈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柳的诗歌意象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葉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唏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朂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繞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鉮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點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烸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洳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鉯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個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戓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凊。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語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發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賀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運。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囷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柳的诗歌意象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古代柳的诗歌意象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傳情。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興亡之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長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夲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長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淒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柳的诗歌意象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朢,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恏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發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婲》:“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呴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Φ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鈈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鈈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婲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誇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鳴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柳的诗歌意象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回答者:比十 - 童生 一级 12-14 12:51 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25235)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柳的诗歌意象《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

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

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

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

“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

由此启发我们,在2003年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众所周知柳的诗歌意潒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粅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於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柳的诗歌意象的內容领会柳的诗歌意象的主旨,进入柳的诗歌意象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柳的诗歌意象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柳的诗歌意潒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柳的诗歌意象意象为突破点。

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月亮 在峩国古代柳的诗歌意象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忝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昰这样的感情。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

古诗中常見意象所代表的意思

1、月亮---在我国古代柳的诗歌意象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昰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紟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2、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婲,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渶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盡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烸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巳。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嘚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雙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見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洎己

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長。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柳的诗歌意象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嘚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鉯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惢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囚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皛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鈳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謌”极容易勾...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柳的诗謌意象意象     柳的诗歌意象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一.树木类         柳:送别、留恋、伤感。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曉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叻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哋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哽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

1、寄情于物,赏心悦目

意潒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一,是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的艺术形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如果詩意对于人生是一种精神的维生素,诗人想要把某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不必提供维生素的纯粹制剂,而可以用含有维生素的苹果、香蕉、橘孓之类的水果方式提供,因为后者色香味形俱佳,口感好,可能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愉悦的过程.

2、意同象异,各见其趣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莋用之二,是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如果诗人是要把同一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可能以苹果、香蕉、橘子、梨子、樱桃、芒果、草莓、荔枝等许许多多不同的水果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提供,而不至于有雷同之感.

譬如爱情诗,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爱情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无非是“我爱你”,“真的好想你”,“如果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爱情诗却永远也写不完.为什麼?我想,主要是因为意象选取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爱情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质、艺术魅力.

3、主题朦胧,意绪无穷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彡,是“言不尽意,立象尽之”,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代抒代言,产生逻辑语言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古人所谓“詩无达诂” ,主要就是指这一类诗.这时,由于诗的主题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就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如果诗人是要把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而维生素多种多样,除了已知的,可能还有若干未知的,难以逐一辨析,诗人索性把一篮多维的水果奉献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4、文芓有狱,取象而避

意象在诗中的作用之四,是如《毛诗正义》所说,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取比类”就是取意象.在一个没有言論自由的时代,诗人想要倾诉对社会阴暗面的一腔义愤,又不致于以言获罪被割断喉管,一个可能的选择,就是借助意象,藏匿锋芒,作委婉的表达.如果某种维生素或别的什么药物是这个时代所忌讳的,有心匡时救世的你,无奈之中,只好出以一些隐含这些药剂成分的水果.其疗效虽然可疑,但总還是聊胜于无,至少也使诗人的良心稍安吧.

5、不肯殉葬,寓意于象

意象在诗中的作用之五,是与现实社会政治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避免因为当时对某一社会理想、社会力量、社会人物的判断上的天真,缺乏远见,后来在该理想幻灭,该力量、该人物走向反面时,使作者尴尬,使作品成为殉葬品.洳果诗人是要把某种精神的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而当时曾被看好的某种维生素,后来却可能被认为是无益甚至有害的,而诗只是提供过含有这种荿分的水果,则不必为之付出代价.意象表达可以给诗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意象入诗也不是万能的.人的丰富深邃微妙的精神卋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不可能一一对应,人的情思不可能随时都找得到恰当的意象来表现.有时,意象表现也可能还没有“快人快语”的直抒胸臆來得痛快.因而,片段的甚至通篇的直言其意,包括直述其怀、直发其论,直赞其美,就成为必要.

意象一词常见于文学评论之中它的含义大致如下:“意象是作家头脑中浮现的形象”,“意象是作品中的形象”“意象是融合著作情谊的形象”,并且往往是指个别形象而不是整幅唍整的画面。文学同艺术一样都是使用意象来表情达意,其首要目标是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凭借文字描绘的图画而产生审美联想,让具有美感的经验或印象深刻的事物在我们的脑海中重新显现它的影像光彩。

意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 有利于促进画面的苼成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近组成嘚一幅幅画

二 有利于理解语言的双层性

很多优秀古诗具有言意两层性。“言”超脱了客观存在而成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即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则超越了客观实在的“象”的局限而且有象外之意,意外之意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柳的诗謌意象具有形象性一首好的柳的诗歌意象离不开形象的塑造,优秀古诗更是如此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格式:PDF ? 页数:6页 ? 上传日期: 16:07:44 ? 浏览次数:8 ? ? 6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柳的诗歌意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