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无人机悟1御好还悟好

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分享视频到站外获取收益&&手机扫码分享视频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科客字幕】看完再买!大疆最新无人机御、精灵4Pro、悟4K对比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科客字幕】看完再买!大疆最新无人机御、精灵4Pro、悟4K对比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大疆无人机悟和御的图像对比
大疆无人机悟和御的图像对比
大疆用一句“会飞的相机”打开了无人机的消费市场。
几年来,大疆推出了多款消费型无人机,从专业拍摄型、准专业拍摄型、普通消费型、以及便携型,占领了各个角落,同时各型中又有不同配置,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新近推出的“Mavica-御”,可算是携带便利,完全满足了飞手远足的需求,但是如此小的感光器件,对画质确实是个挑战,毕竟灵敏度比不上X5,当然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画质和Inspire-X3有啥区别?小白做了比较(由于山路崎岖,带去的P3S没能飞行拍摄)。
理论分析:从官方提供的相机CMOS参数看,P3S、Inspire-X3、像素,在画质上应该相近,恐怕只有镜头会带来差距。
下图是500米高空鸟瞰司马台长城的望京楼,高手看看差别大吗。估计要是使用X5会有明显差别,特别是夜景;再有就是这次Mavic是首飞,相机参数调整如白平衡没有与X3调成一致,请不要在意,这不是问题,但光从成像细节、噪声等小白没看出有啥致命区别。
视频对比,遗憾的是Mavic视频画面出现蠕动现象,后来询问客服,说是让做一次IMU和云台的校准,尽管菜单上没有提示校准,只能等下次再试。
中肯建议:Inspire2 & Mavic 乃是无人机玩家的最佳配置!
欢迎访问我的优酷频道:
欢迎访问我的新片场:/u123176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产品参数对比
大疆悟 INSPIRE 1 Pro和小米无人机和大疆御MAVIC PRO有什么区别
参数仅为参考,产品以当地实际销售实物为准。
DJI(大疆)
大疆悟 INSPIRE 1 Pro
小米无人机4K版
DJI(大疆)
大疆御MAVIC PRO
请选择品牌
请选择型号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2999 (含云台相机)]
垂直:0.5m;水平:2.5m垂直:±0.1m(超声波工作范围内),±0.5m
水平:±1.5mmm
旋转角速度
俯仰轴:300°/s;航向轴:150°/s
最大上升速度:5m/s
最大下降速度:4m/s上升速度:6m/s(目前限制4米内)
下降速度:1.5m/s最大上升速度:5m/s(运动模式)
最大下降速度:3m/s
18m/s(ATTI 模式下,海平面附近无风环境)18m/s(目前限制6米内)最大水平飞行速度:65km/h(运动模式,海平面附近无风环境)
4500m120米(国内,限制)5000m
约15分钟27分钟27分钟(无风环境25km/h匀速飞行)
559mm434mm
动力电机型号:DJI 3510H
螺旋桨型号:DJI 1345T
922.7至927.7MHz(日本版)
5.725至5.825GHz(非日本版)
2.400至2.483GHz2426.5MHz-2461MHz2.4GHz to 2.483GHz
(无干扰,无遮挡,FCC模式)5000m
(无干扰,无遮挡,CE模式)3500m2000米(国内限制500米)mFCC: 7000m;(无干扰、无遮挡)CE: 4000m
-101±2dBm-101±2dBm
FCC:20dBm
CE:16dBm<23dBm(国内)FCC:≤26dBm
CE:≤20dBm
名称:ZENMUSE X5三轴自增稳云台:图像增稳+航向跟随
角度控制精度
±0.02°±0.02 °
可控转动范围
俯仰:-90°至 +30°;水平:±320°俯仰:-90°至0°俯仰:-90°至+30°
横滚:0°或90°(横拍及竖拍模式)
最大俯仰:120°/s;最大水平:180°/s自稳角度:俯仰 -120~35
横滚 -35~35
方位 -65~65
镜头:镜头可更换
M4/3 卡口,支持自动对焦,支持可控光圈
支持的镜头型号:DJI MFT 15mm f/1.7 ASPH
Panasonic Lumix G Leica DG Summilux 15mm f/1.7 ASPH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0
Olympus M.Zuiko 17mm f1.8(DJI 即将推出适配的镜头配重圈)FOV 94° F/NO:F2.8 相机焦距:3.7mm( 等效20mm)FOV 78.8° 28mm(35mm格式等效) f/2.2 对焦点:0.5m至无穷远;畸变<1.5%
Type 4/3 CMOS传感器1/2.3-inch 12.4M Exmor R Sensor1/2.3 英寸 CMOS;有效像素1235万(总像素1271万)
1600万1240万
100-25600100-3200(视频)
100-1600(照片)100-3200(视频)
100-1600(照片)
8s-1/8000s8秒-1/8000秒8-1/8000秒
照片分辨率
解析度:12M( 4:3)/8M( 16:9)
录像分辨率
UHD:4K()24/25p;4K()24/25/30p;2.7K()24/25/30p;
FHD: 24/25/30/48/50/60p视频解析度:p 30fps
p 100/60/30fpsC4K:
24/25/30/48/50/60/96p
HD: /25/30/48/50/60/120
单张拍摄;多张连拍(BRUST):3/5/7 张;
自动包围曝光(AEB):3/5 张@ 0.7EV 步长;
定时拍摄(3/5/7/10/20/30/60 秒)单张拍摄
录像中抓拍单张拍摄
多张连拍(BURST):3/5/7张
自动包围曝光(AEB):3/5张@0.7EV步长
支持文件存储格式:FAT32 (≤ 32 GB),exFAT (> 32 GB)
照片格式:JPEG,DNG (RAW)
视频格式:MP4/MOV (MPEG-4 AVC/H.264)文件系统:FAT32/exFAT
图片格式:JPEG
视频格式:MP4支持文件系统:FAT32(≤32GB);exFAT(>32GB)
图片格式:JPEG,DNG
视频格式:MP4,MOV(MPEG-4 AVC/H.264)
存储卡类型
Micro SD 卡,最大支持64GB 容量,传输速度为Class 10 及以上或达到UHS-1 评级的Micro SD 卡TF Card (支持Class10/U1以上) 8-64GMicro SD
最大支持64GB容量,传输速度为Class 10及以上或达到UHS-1评级的Micro SD卡
型号:A14-100P1A
电压:26.3V
额定功率:100W17.5V;额定输出:16V-2.9A;充电器额定功率: 46.4W电压:13.05V
额定功率:50W
名称:Intelligent Flight Battery
型号:TB47
容量:4500mAh
电压:22.2V
电池类型:6SLiPo
能量:99.9Wh
电池整体重量:570g
工作环境温度:-10°至40°C
存放环境温度:存放时间小于3个月:-20°C至45°C
存放时间大于3个月:22°C至28°C
充电环境温度:0°C至40°C
最大充电功率:180W
名称:Intelligent Flight Battery
型号:TB48
容量:5700mAh
电压:22.2V
电池类型:6SLiPo
能量:129.96Wh
电池整体重量:670克
工作环境温度:-10°至40°C
存放环境温度:存放时间小于3个月:-20°C至45°C
存放时间大于3个月:22°C至28°C
充电环境温度:0°至40°C
最大充电功率:180W17.4V;额定容量:15.2V(TYP)-5100 mAh 77.52Wh遥控器:2970mAh电池
智能飞行电池
容量:3830mAh
电压:11.4V
电池类型:LiPo 3S
能量:43.6Wh
电池整体重量:约240g
工作环境温度:5°C至40°C
最大充电功率:100W
27分钟(含云台相机)飞行器:21分钟(普通机动,剩余15%电量)
USB;Mini HDMI
1280g1376g飞行器
734g(不包含云台保护罩)
743g(包含云台保护罩)
DJIGOApp:总体参数
移动设备系统要求:iOS8.0(或以上)和Android4.1.2(或以上)
目前支持的移动设备:iOS版本v2.4.0.需要iOS8.0或更高版本。兼容iPhone5s、iPhone6、iPhone6Plus、iPadAir、iPadAirWi-Fi+Cellular、iPadmini2、iPadmini2Wi-Fi+Cellular、iPadAir2、iPadA
型号:T600
重量:2870g(含电池,桨;不含 Zenmuse X5 云台相机),
3400g(含电池,桨,Zenmuse X5 云台相机)
室内定位悬停:标配
工作环境温度E:-10°至 40° C
尺寸:120x135x140mm
总重:530g(含镜头、配重圈、遮光罩、Micro SD 卡)
工作环境温度:0°至 40°C
DJIMFT15mmf/1.7ASPH镜头参数
型号:DJIMFT15mmf/1.7ASPH
焦距:f15mm(35mm格式等效30mm)
光圈类型:7片控光片/圆形虹膜光圈
最大光圈:F1.7
最小光圈:F16
镜头结构:7组9片(3片非球面镜片)
对焦距离:0.2m至∞(从对焦距离基准线开始)
卡口:M4/3卡口
视角:72°
最大直径:约57.5mm
总长度:约36mm
质量:约115g
视频输出接口:USB,mini-HDMI
供电方式:内置锂电
充电方式:使用DJI指定充电器
协同功能:支持多机互联
平板设备支架:标配
工作功耗:9W
工作环境温度:-10°至40°C
存放环境温度:存放时间小于3个月:-20°C至45°C
存放时间大于3个月:22°C至28°C
充电环境温度:0°C至40°C
电池:6000mAh 2S LiPo
平板设备最大宽度:170mm
视觉定位系统
速度测量范围:飞行速度小于8米/秒(高度2米,光照充足)
高度测量范围:5至500厘米
使用环境:地面有丰富纹理,光照条件充足(>15lux,室内日光灯正常照射环境)
精确悬停范围:0至3米相机
支持工作频段:2.4G
发射功率范围:20dBm-23dBm
类型:自紧
长度:10英寸
螺距:4.6英寸
型号:1046
重量(单个):22.66g
角度:140°
半径:135mm
安装后最大外形尺寸:704mm
长宽高:254*13.8*38mm飞行器
最长悬停时间:24分钟(无风环境)
最远续航里程:13km(无风环境)
卫星定位模块:GPS/GLONASS双模
工作电流/电压:950mA@3.7V
移动设备支架:厚度6.5-8.5mm,最大长度160mm
接口类型:Lightning,Micro USB (Type-B),USB Type-C
前视障碍物感知系统
障碍物感知范围:精确测距范围:0.7至15m
可探测范围:15至30m
使用环境:表面有丰富纹理,光照条件充足(>15lux,室内日光灯正常照射环境)
视觉定位系统
速度测量范围:飞行速度≤36 km/h(高度 2 米,光照充足)
高度测量范围:0.3至13m
精确悬停范围:0.3至13m
使用环境:地面有丰富纹理,光照条件充足(>15lux,室内日光灯正常照射环境)
一键自动起飞,自动降落,航线规划,绕点飞行,手机遥控飞行
模块化设计,便于携带
0°C至40°C工作环境温度:0°C至40°C
云台相机&x1
螺丝钉&x10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成为巨头依旧困难重重
一个企业走出国门,素来是被推崇为弘扬国威的大事,而这种爱国情怀夹杂在用户的消费理念中,更容易形成对该企业或者产品的良好信誉,因而他们多数都乐见其成,又或推波助澜。其实,这和明星人设定位的道理一致,看似无形,却总能俘获一部分粉丝的追捧,不过同样地,也会面临人设崩塌的风险。
比如近日因闪存门和疏油层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华为,虽然原本是产品纠纷的问题,可无论是华为拒不道歉的态度还是产品配置的选择,都违背了消费者对一个蕴含国家自豪情感的民族品牌的期待,所以这件事才会在舆论焦点下被放大。
对于同样被誉为国产骄傲的大疆来讲,或许这也算是个警示,但是大疆未来遭遇的不确定性风险,显然不单单是产品性能和情怀的冲突,而将会是整个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的限制,尤其是目前已经面临增长天花板的现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光环下的大疆了。
市场份额不能代表技术优势,大疆离成为巨头尚远
大疆从2012年开启消费级无人机的时代之后,仅过4年就已经占据全球绝对领先地位,这点放置任何一个公司之上都是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和很难实现的成就。不过大疆之所以被推崇为民族品牌,主要还是在于两点:
其一,无人机的科技属性极其符合国人对技术强国的期盼,尤其是飞控系统、云台、计算机视觉技术等专业名词,更使得消费级无人机急速高端化,而大疆自然而热就被认为是我国技术增强的一大例证。
其二,大疆的市场地位确实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接近70%的市场份额意味着,国外品牌彻底被击败,难有翻身之地,而大疆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这个称号足以成为炫耀的资本。
表面上看,这种逻辑有理有据,大疆也确实是国内少有的、能在某个科技消费品行业稳固市场地位的企业之一,可是过度的情感崇拜越发表现得缺少理智,而国内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不成熟也加剧了对大疆的盲目自信。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华为曾表示只可批评不可捧杀,对大疆来说也是一样。
针对消费级无人机的技术含量和大疆真正的技术实力,首先要明白一点,大疆的强大或许并不意味着,它已经摘掉了我国工业制造中产品组装的帽子,因为从大疆开始制造第一架无人机开始,消费级无人机的技术门槛其实就已经在下降,这得益于上游的基础硬件和软件系统被其他厂商逐渐解决。比如德国MK、美国APM、PX4、MWC等公司带头对自己的无人机飞控系统进行了开源,而这些开源飞控平台的出现基本上解决了无人机最核心的技术问题,大疆则是在平台之上进行了二次开发,形成了自己差异化的产品性能。
再者,无人机芯片仍然被控制在高通、英特尔等巨头手中,前者推出的“高通骁龙解决方案”,被用作无人机的主要控制系统,后者推出了两款具有强大的图形运算能力的芯片组,能提高无人机的视觉识别应用,而无人机生产商不仅没有能力研发出性能更好的芯片,而且很多根本没有这种自主意识,仅是停留在组装厂的层面。
至于无人机的技术门槛降低到什么程度,可以这样说,某些科技产品的发烧友能从网上购买到动力系统、软件系统和摄像系统,然后组装成较为简单的消费级无人机。仅从这点来看,其实大疆能够崛起的原因并不是它的技术在当时有多么前沿,而是它抓住了消费级无人机成长的时机,恰到好处地在市场尚未成型的时候,通过一款性能不错的产品正式定义了无人机在普通消费层面的概念。
当然随着公司实力增强和技术积累,现在大疆在无人机的某些技术方面已经做到了顶尖水平,比如视频传输、定点悬停技术和避障技术等等,不过这并没有说明大疆掌控了无人机行业的最高技术,而所谓技术强国的梦想期待难以顺理成章地落在大疆身上。
另一方面,大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确实令很多公司望尘莫及,可换个角度来讲,70%的绝对地位仅仅只是带来近100亿美元的估值,这是不是意味着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价值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畅想一下,如果哪个智能手机厂商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70%,哪个汽车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70%,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公司早就应该突破千亿美元的市值了,而现在大疆的市值恰恰说明,这一消费品本质上属于低频产品,远不可能触及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在我国,飞入寻常百姓家几乎并无可能,因而大疆离真正的巨头还很远。
消费级无人机将成大疆的牢笼,在未来几年进入瓶颈期
从某种程度上,大疆的最大贡献其实是创造了消费级无人机这个商业概念,把无人机的应用降低为普通消费,不仅使这条商业化之路更为成熟,而且给航拍、娱乐带来了最直接的效用,不过从目前的行业现状和大疆的处境来看,消费级也极有可能成为困住大疆的牢笼,限制其未来发展。
信息产业的70-20-10规律中讲到,占据百分之六七十市场的主导者虽然可以凭借制定规则,而长久保持市场地位,可是最高扩张到80%左右也就基本到达极限,也就说一个企业即使再强,也会面临增长天花板,而这个时候也意味着在该领域很难再有长足发展的空间了,除非行业本身有了质的突破。
数据显示,在北美售价在1000美元至2000美元的无人机市场,大疆占据了66%的份额,在售价在2000美元至4000美元的市场,大疆占据了67%的份额;而国内市场上,根据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16年3月-6月主流消费级无人机销量份额统计,元入门级价位产品上,大疆销量占比达到93%,元价位,大疆销量占比达87%,元价位,大疆销量占到96%。
仅仅四五年左右,大疆已经成为消费级市场的龙头老大,对于一个没有被资本捧红、脚踏实地进行产品研究的公司来讲,难得可贵,不过还是要看到这种趋势背后的危机,一方面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对抗,更重要的是如何达到份额的极限又或者怎样突破增长的天花板。
再者,从宏观角度来讲,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的限制同样是大疆的困局,这点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
其一,单点技术难以突破,消费级无人机的制造更像是工业流程,而非精尖技术塑造的高端产业,就像某媒体分析的那样,所有的技术关键点得到下一轮突破之前,无人机行业可以说是一个整合供应链、探索商业模式的生意。
比如目前最受限制的续航能力,即使是大疆,最高维持纪律也仅在28分钟,无论是对专业的航拍还是娱乐,都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可是这个问题涉及到世界性的能源问题,除了等待电池能源研究出现重大突破,别无他法。
还有目前所谓的避障技术其实更多的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解决方案仅限于实验室验证阶段,如激光雷达避障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虽说可以辅助无人机自动躲避高压线、寻找着陆范围、自动在异常气候条件下修正飞行路线,可是这些技术本身都没有太大突破,又何谈应用于无人机。
总之,关键技术点都要倚仗专门的技术公司实现,目前无人机厂商所能做的只是在次要技术点上尽善尽美,而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大疆未来的成长速度。
其二,消费级无人机的增值服务空间不大,直接导致可扩展的产业链很短,商业价值可能会越发减小。最近无人机快递、无人机商演甚至是竞技都在相关企业的推动下,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可实际上大多数只是个商业噱头,这不仅是因为其中的商业化模式还有待探索,更是印证了消费级无人机应用场景的诸多限制。而且从这些应用场景也可以看出,所能波及的用户群体几乎都是小众的,实难大规模转化为商业价值。
总而言之,如果关键技术长时间没有突破,商业化道路难以拓展,而仅靠销售硬件带来的增长越发缓慢,大疆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年进入瓶颈期。
消费级进入工业级并无技术衔接性,大疆从零开始前景难料
MG-1、MG-1S以及近日大疆宣布与千寻位置合作推出的MG-1S RTK版方案,已经说明大疆开始着力探究进入工业级无人机的可能,可是消费级到工业级的跨越,可以说并没有顺其自然的衔接性,甚至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尤其是工业级的技术门槛,即使是大疆,也基本上等同于从零开始,那大疆进入工业级到底能有多少几率会成功呢?
进军工业级,理论上算是方向性的正确,这不仅是因为工业级具备远大于消费级的应用范围和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只有工业级才会形成真正的技术壁垒,占据无人机行业的绝对优势。不过如果大疆真的想在工业级领域有一番作为,以突破消费级的市场限制,将会面临不小的挑战。
仅谈技术,大疆之所以选择农林植保作为进入工业级的开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个应用所需求的技术,相比救灾、测绘、勘探等领域相对较低,而使用范围却相对较广。但是即使如此,大疆还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将原来擅长的技术适用于工业级。
比如,无人机喷洒非常讲究精准性,这就要求飞控系统不仅稳定,而且要配合基站进行高精度的作业,这也是大疆借助千寻位置定位服务的原因。再者药剂应当与整机和喷洒装置相匹配,很多通用药剂并不一定适用于植保无人机,需要研发专用的飞防药剂,而喷洒装置是植保无人机的关键构成,很多公司容易忽略。
由此可以看出,工业级应用对无人机的要求既繁琐又专业,而大疆原本在消费级拥有的技术优势很可能没有太大的协助作用,就连最基础的动力系统都要重新考虑续航时间和负载能力等因素。
另外更重要的是,无人机一开始适用于军事领域,其技术是随着军事用途转为非军事用途,才逐渐向民用领域外溢,这就说明无人机的顶尖核心技术其实都掌握在军工领域,民营公司在国内几乎难以企及。
当然不谈现在的技术限制,大疆相比其他要进入工业级应用的无机机公司,依旧存在巨大优势。一方面消费级市场份额稳固,能为其带来持续稳定的研发资金,尤其是大疆的毛利润占有率比例惊人,超过90%,这更说明了大疆在消费级层面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大疆从创立之初就带有创始人的技术基因,研发氛围浓厚,机动灵活,对这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重视,如果专注于工业级的技术研究,也有可能在某方面获得突破。
但这也意味着,如果连大疆都无法成功进军工业无人机的话,无人机市场可能将会被一直抑制消费级领域。
基本上,每个公司创立之初就希望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巨人,并渴望这种地位和影响力长久延续下去,如果说按照志在百年来算的话,那么大疆其实还处于未成年阶段,而且过刚易折、物极必反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也许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作为国内被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我们除了一致的赞美,更需要让大疆保持警钟长鸣。
歪道道,科技媒体人,互联网分析师。微信公众号:歪思妙想(neihangaoxiao)。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疆无人机悟教学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