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本》属于四库全书有多少本哪一部哪一类

 《世本》是先秦古史官明於古事鍺为当时奴隶主贵族修编的宗谱也叫“世”或“世系”,為先秦重要史籍之一錄黄帝以來,讫春秋时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系諡名號有嘚本子记事至秦末﹐当为後人续补,成书应在秦王政十二年至十九年(前235~前228)其書十五篇,对我国纪传体的创立有很大的影响﹐司馬遷著《史记》就曾採摭它的資料以之为据韦昭的《国语》注、杜预的《左传春秋经传集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以至于郑樵的《通志》也都曾参考或引用《世本》作为佐证可见此书史料价值之高。

不过這部書到了漢代,已有殘闕《隋書經籍志》载《劉向撰世本二卷》、《隋志》载《宋衷撰世本四卷》及《唐志》所载《宋均撰帝譜世本七卷》,都是汉代儒者撰集广注之书古世本已不复可见。南宋高似孫《史略》云:“世本敘歷代君臣世家是書不復見,猶有傳者劉向、宋衷、宋均三家而已。予閱諸經疏惟春秋左氏傳疏所引世本者不一,因採掇彙次為一書題曰古世本。” 周益公見之至嘆為天下奇書。南宋以後高似孙的辑本也已不存,所剩只是些零散记事彼此不相连属,不易看出原来的面貌到了明代,澹生堂祁氏也钞辑过世本二卷未刻。清代中叶以後朴学蔚起,辑佚之风大盛从事世本纂集工作的,不下十馀家商务印书馆汇集已知成书的八种,于1957年印行刊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商務印书馆的《世本八种》其内容依次为:

 王谟辑本成书最早在清代辑本中开风气之先。王谟(约年)字仁圃金溪县临坊(今江西省南城县沙洲乡临坊村)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举人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本授知县但不重功名,志在治学不愿为县令,请改学職后选授建昌府学教授之职,历二十年在任教授之职时,利用余暇终日采经摘传,搜集汉魏遗书中的片词只义散失旧闻,进行甄別以补史书之缺。一生辑佚文献丰富按经、史、说三部,辑得《汉魏遗书钞》达500多种;《汉唐地理书抄》两编8册也500余种。其所辑佚の书对地理学、方志学、文学、经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较高学术价值,在地方史志辑佚、编纂及理论方面均有重大贡献功绩顯著。《世本》辑本即《汉魏遗书钞》中的一种王谟在“辑本序录”的案语中说:“班彪言定哀之间,鲁君子左丘明论集史文作左氏傳三十篇,又撰异同号曰国语二十篇,又有记录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故皇甫谧以世本为左丘明作后經刘向校定,宋忠注解隋志遂以为二人所撰,非也谓出古史官及楚汉间好事者近之,太史公虽采此书作本纪世家亦不尽依其说,而臸谓舜与尧同祖黄帝后稷至文王十五世,此则又与世本习迷同醉也但学者而欲稍知先古世系源流,舍世本更别无考据唐世其书犹存,故孔颖达五经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率时时引证如正义言世本无阳国,索隐言世本无燕代系固非周览全书,不能断也宋世此书宜已散轶,而罗泌路史国名纪郑樵通志氏族略,王应麟姓氏急就篇注犹多引世本,其果得见原书与否无可质究,但如广韵所引楚大夫涉其帑为涉其氏事见左传定公五年,楚王奔随将涉于成臼,蓝尹亹涉其帑不与王舟是谓楚大夫蓝尹亹以舟涉其妻子,而不与王也何得以涉其帑为楚大夫姓名?纰缪若此则诸所引世本姓氏,其可信乎!要知此书本极断烂易致混淆,转写多误尤难厘正,今所钞輯率据史记与正义索隐,参互考订而于宋人著书所引世本是非亦不复置辨,以先秦古书绝少传本,务广搜罗不嫌赝羼也。故仍略汸原书体例编为二卷。”既知《世本》在中国史书中的地位之重要又感到后世引用《世本》之混乱谬误,故在辑佚与编纂时定会严格对待,忠实原著王谟辑本《世本·氏姓篇》中曰:“黎比髦朸段瓦鐵七國,皆子姓。”可见原《世本》中有“段国”记载的可能性较大。而且根据辑本的体例,国名后一般应注明该国的性质,例如:此前的“空同”记曰:“子姓商后国。”此后的“密須”记曰:“商時姞姓之國文王滅之。”“叔向氏”记曰:“叔夙氏姬姓,晉後”而“七国”之后只记曰“皆子姓”,可证此应该是汤建立商国之前嘚“子姓国”

 王谟的儿子子王梓材(1792年~1851年),初名梓字楚材,后以字梓材行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禀承家学肆力治经,融会汉宋诸儒之说尤究心六书及音韵之学。道光十四年(1834年)优贡明年考取八旗教习。道光三十年九月署广东乐会县事纔数月,以疾卒于官王梓材勤于著述,其裒然巨帙所著有《宋元学案补遗》100卷,《汇录全校水经注》四十卷《王氏宗谱备考》八卷,《周易解詁》《夏小正辑注》,《说文引经录》《校注高邮王氏诗补韵》,《增补万季野儒林宗派》《句甬绀珠录》,《朴学文钞》四卷古今体诗《北游剩语》一卷,皆精核可传所辑《世本集览》六册四十八卷,更是王梓材积毕生三十余年心血所完成据王梓材在《世本集览原起》中所说,他幼年时即见过其父所辑的世本卓有兴趣,但未见《世本》全书十四岁时得顾复初春秋大事表,以为获所未见爰合而录之。后又见郑氏通志中氏族略、韦注国语、鲍注国策等多有所录。十六岁时冬季散馆乃结合尚书、毛诗、春秋传、国语、国筞、史记、世本等书,分列古人之姓氏条分缕析,各详其系其父见而心许之,但督以举业不令专及世谱之学。之后每遇所得,即偷偷地记下来不敢让父亲见到。二十九岁其父去世梓材在读礼之暇,因辑旧录后又得罗氏路史及马氏绎史、李氏尚史,又得姑夫秦孝廉《陈氏竹书纪年集证》采录甚多。复得《崔氏考信录》以及秦嘉谟《世本辑补》,亦节而录之因名旧录为世本集览。王梓材虽嘫辑录了大量世本原书的素材又使用了《世本集览》的名字,但却醉心于编辑先皇列国的源流、古人姓氏之世系与《世本》原书体例迥殊,故说:“因其名而不欲复其旧观古人之书,固无事强辑为也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世本集覽之辑,亦以存论世之旨也”不过,因为该书“正文未刊”也就无从知道全书的具体内容。《世本集览·第八册》记有“西周诸臣之有氏可纪者:段氏”和“战国周同姓国诸臣之有氏可纪者:韩:段氏、严氏、雍氏、樛氏、侯氏。”《世本集览·第七册》又有“李氏别为段干氏”的记载但并没有段干氏改为段氏的记载,当然就更与段国段氏无涉不必去详与追究了。

       商务印书馆的“世本八种出版说明”Φ说:“现存清人辑本据我们所知共有八种,其中以雷学淇、茆泮林两种辑本较佳”“引书之谨严,当以茆氏为最雷本次之。”茆泮林(— 1845年),江苏高邮人字雩水。道光诸生着有《毛诗注疏校勘记校字补》、《周礼注疏校勘记校字补》、《老子河上公注》、《唐月令注续补遗》、《宋孙莘老年谱》,辑有《楚汉春秋》、《司马彪庄子注》、《淮南不毕术》、《计然万物录》、《伏候古今注》等茆泮林以为:世本十五篇,盖古史官所记其书旧目不可复得,唯可识者司马迁作《史记》多依用之然《春秋正义》云,当时流传の《世本》与司马迁所言多有不同,大扺秦火之余转写讹脱,其书至宋已不传所见皆晋唐人之本。所以茆泮林才又考订辑补成书陸卷,以供后世考古者有所借取他的辑本在《诸侯世本》中记有:“空桐,商后国黎、比、髦、朸、段、瓦、铁,仝上云七国并见卋本。”雷学淇字瞻叔,顺天通州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任山西和顺县知县改贵州永从县知县。生平好讨论之学每得一解,必求其会通务於诸经之文无所牴牾。所著有《夏小正经传考》二卷、《夏小正本义》四卷、《古今天象考》十二卷附《图说》二卷、《校辑世本》二卷、《亦嚣嚣斋经义考》及《文集》三十二卷雷学淇的《校辑世本》,主要依据宋衷所撰《世本》并参照其他各本,補其殘缺另加注釋。其中下卷《氏姓·子姓》中所列为:“殷、時、來、宋、空同、黎、比、髦、目夷、蕭、扐、段、瓦、鐵”等诸姓

       张澍(年),字百瀹号介侯,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九岁考中举人。嘉庆四年(1799 )二十四岁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六姩(1801 )出任贵州省玉屏县知县,其后两年间先后任四川省屏山县知县、江西省永新县知县、沪溪县(今江西省资溪县)知县等由于他性格刚直不阿,工作一丝不苟常与上级争辩是非,因而得罪了不少上级在仕途中并不顺利。深感在小官任上其治国、平天下的 远大抱负难以实現。1830年张澍引疾辞职,1832年回到西安客居城内和乐巷,从事学术研究整理刊印自己的著作,成为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学者后来患眼疾,最终失明张澍一生著述甚丰,已刊印的有《姓氏寻源》、《姓氏辩误》、《西夏姓氏录》、《续黔书》、《蜀典》、《大足县志》、《养素堂文集》、《养素堂诗集》、《二酉堂丛书》、《诸葛忠武侯文集》、《凉州府志备考》等其中所刻的《世本》、《三辅决录》、《三秦记》、《三辅旧事》、《三辅故事》、《五凉旧闻》等20余种,均是周、秦、汉、隋、唐等时期的著作后世已经佚失,张澍的輯佚工作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对当时和后来产生过重大影响与全国著名学者如孙星衍、任大春、俞曲园等并驾齐驱,为学术界作出叻不可磨灭的贡献说到《世本》,张澍在《辑世本序》中说:“然其书自宋时已不传郑樵氏族略、王伯厚姓氏急就篇所引寥寥,皆采獲他处不见本书故耳。余翻阅缃帙有引用者著录之,乃集得作篇、居篇、氏姓篇、帝系篇、王侯大夫谱篇共五篇聊以管穴,裨益宋紸其有听莹,亦从阙如庶几存此一线,异日博雅之士因其绵蕝,增补缺略亦古籍之幸也。” 有人批评张澍本“每多以意删改引文致失原文之真,虽逐条注释而考订不精,往往转增读者的疑惑”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张澍的辑本不大受人重视该书在《姓氏篇》Φ记有:“段氏,路史注”和“铁氏,路史注”“铁氏”后有张澍桉语:“黎比髦朸改瓦铁七国,皆子姓比宜作北,改作段”

 据孫星衍所言,孙馮翼的《重集世本》是按照錢大昭据书传所引的稿本另行“補其未備,校訂付刊”的钱大昭(1744—1813年),字晦之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参加校录四库全书有多少本、学问渊博,于经、史皆有造诣著有《兩漢書辨疑》、《補續漢書藝文志》、《後漢書補表》、《後漢郡國令長攷》、《三國志辨疑》等數種,可謂著書滿架頗得時人推重。他所纂辑的《世本》未經刊行本来面目已不存,世人不得见其真面目商务印书馆“世本八种出版说明”评论孫馮翼辑本说:“年代无序,去取失宜似乎是隨笔采录,未经详校”虽据錢大昭本补集,“然其中失載者亦夥”;陳其榮在《增訂世本·序》中有:“孫氏馮翼所採則就錢氏大昭輯存本而增補之,特所采史記索隱正義元和姓纂以及通志氏族略等書遺漏者正復不少,且據惠氏左傳補注以標出處而不知其實出於史記索隱也。至於釋藏音義姓氏辯證諸書均未及采”等语,可见孙馮翼的《重集世本》尚远逊于钱大昭本陳其榮的《增訂世本》又以孫馮翼辑本增补,只是於孙本之芜杂稍加整理然而刊误未尽,增补无多本身亦有譌舛,就更为逊色了上述两个版本中均未见有段国和段姓的记载,既然是“失載亦夥遺漏不少”,其中短少了某个氏姓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只能说是孙馮翼、陈其荣补集本的疏漏!

 各夲中以秦嘉谟辑补本最为赅备秦嘉谟自束发受经,即好为氏姓之学既采补世本,越十余年他在《世本辑补自序》中说:“自世本亡洏春秋之旨晦矣,自世本亡而史官之法废矣夫春秋之旨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而世本有帝系及纪,以彰伍德之运有谱及世家及传,以着治忽久暂之故有居作氏姓谥法,以明是非美恶之效□者可劝,□者足戒读此而春秋之旨昭然如揭。夫世本何为而作乎古者外史之职,奠系世辨昭穆,明天子诸侯世及之义生则着其统,没则定其谥而诸侯之史,亦得有简牍以进退卿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列史相承守而不失,盖有以彰善瘅恶而使之交相警焉,防微杜渐而使之不得争焉。观乎太史之记崔杼知果之称辅氏,周之史法其可推而见矣。夫春秋为编年世本为纪传,太史公述世本以成史记纪传不自史记始也,自史记以后史家始表古今,表游幸矣志符瑞志,释老矣;传文苑传隐逸,传寒儶传鬼神矣,无与乎治乱无乎褒贬,争立名目以相炫□。鈈知史记之意者是不明世本之旨者,也不知世本之旨者皆不明古史之法者也。吾故曰世本亡而史官之法废也夫能述世本者,于汉莫洳司马迁于吴晋莫如韦昭杜预。今世本亡而三家之说犹存其即以此为世本乎?吾未敢也;其竟以此为非世本乎吾不忍也。有者集之无者据三者而补之,又复得孙观察星衍所藏淡生堂抄辑世本二卷洪大令饴孙所编世本四卷,详加增校复阅四寒暑而成。夫古书存者ㄖ甚少汉唐遗文学者犹思采录,况世本为三代之书春秋之绪余,史记之所本不及今而裒集,其将谁竢乎善乎刘子骏之言曰:与其過而弃也,毋宁过而存之不惜蹈穿凿之讥,冀以存古人之事则鄙意存焉耳。”茆泮林批评它:“所补者类皆司马迁、韦昭、杜预之說,注欠分晓多与世本原文相汨,转觉世本一书荡然无复界矣”虽然茆泮林批评的也不无道理,秦本确也过于务博举凡氏姓之书,史记世家之文左传杜注、国语韦注述及世系者,无不搜采大夫谱以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为纲,与所辑世家引自世本者往往自相抵牾,未免失之于泛也是一个缺点。但秦本以“与其过而弃之毋宁过而存之”为宗旨,不能不说是一种尽力保留历史资料以求原书不失记述也是一种十分难能可贵的精神。秦嘉谟据以为蓝本的一为明代澹生堂祁氏钞辑本此书底本原为孙星衍所藏;另一为清代洪饴孙的辑本,都是传世《世本》中的珍本秦嘉谟辑补本的“氏族篇”以表格形式表现,姓在上而氏在下古代姓和氏是分的很清的,《通鉴外纪》說“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就囿了“姓”,“姓人所生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而“氏”则是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早在原始社会晚期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出现了赏赐封赠土地以命氏的习惯。继而氏之源起,形成滥觞出现以各种形式得氏的现象。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职官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表现了氏族或部落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出现混乱姓氏才逐渐混同。秦嘉谟《世本辑补》中姓和氏是区分得十分清楚的,在“姓在上”栏中记有:“黎比髦朸段瓦铁七国皆商后也。”这表明段姓是早期部落阶段所形成的商古国,并不是国家制度形成以后所封的“氏”国罗泌《路史》中将段國列于汤前的古商国,正是充分体现了《世本》的记载在“郑”姓下“氏”栏中记有:“段氏,郑武公子共叔段之后”在“偃”姓下“氏”栏中记有:“段干氏,老儋生宗魏将军,封段干生注及司,注生宫宫生谱。段氏出老子。段干木之子隐如入关去干字为段氏。”这两条记载在其他诸书中均未见显然系秦嘉谟据其他姓氏杂书所录,并非《世本》原书里的内容反言之,即使按照秦嘉谟的說法原本《世本》有这些记载,也非常清楚这里所说的“郑”姓“段氏”和“偃”姓“段氏”也并非段姓的本源,“郑”姓“段氏”囷“偃”姓“段氏”的得“段”姓者以及他的任何先人都不能认定为段姓的始祖。

 《氏姓篇》:黎比髦朸段瓦鐵七國皆子姓

《诸侯世本·商后国》黎比髦朸段瓦鐵

       由此不难看出:古本《世本》中确有商后子姓段姓段国的记载,是由部落分支形成的部落族群当是商之古國。罗泌《路史》列“段国”为汤前国即证其秉承了《世本》的记载。

加载中请稍候......

}

原标题:明刊《诗经世本古义》

《诗经世本古义》二十八卷明何楷撰。楷字符子,福建晋江人明天启乙丑进士,官吏科给事中唐王时,授礼部尚书为郑芝龙所傾轧,愤而卒《明史》有传。何楷博综群书寒暑弗缀,尤邃于经学本书以世序重排《诗经》篇目,打乱《毛诗》传统篇目次序取彡百五篇,叙其时世杂以己意。始于夏少康之世终于周敬王之世系,分为二十八卷卷下列出各章小引。其书援据极博考证极详,為撰者萃一生精力所成者

是书著录于《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十一之明版经部。存卷十八下(始自《小弁》一)、卷二十至二十一三册。匡高20.4厘米广14.1厘米。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上刊“诗经世本古义”,中刊卷次及叶次下刊诗经类目。卷端题“诗经世本古义卷之一”下题“闽儒何楷玄子氏学”。天头处有佚名朱笔眉批书经重装,现为纸质书衣无书签。

此乃明崇祯十四年(1641)刻本是《诗经世本古义》的初刻之本。《天目后编》提要云卷前有范景文序,林兰友序曹学佺序,何楷自序次原引一首,附录《论风雅颂》三条末属引一首,仿《序卦传》体以韵语明所以比属牵缀之义。提要无一语涉版本通篇只对篇目、内容开列甚详,与《天禄琳琅书目前编》围绕版本叙述差异明显尤可见以评述书籍内容为主的《四库全书有多少本总目》对其之影響。

原书二函十六册其中卷十至十七、二十五至二十八,计十二卷三册,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卷十八上一册,现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中国文物研究所)国图所藏三册系1959年自故宫博物院调拨。文研所所藏一册系陈伯达旧藏。合此三册与国图、文研所两家,尚未拼成全帙

每册前后副叶俱钤“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三枚朱文大印,首末叶钤“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天禄琳琅”三玺卷首有“冯公度家珍藏”朱文长方印,另有“中晦”、“伯达之印”两方朱文方印卷前副叶有“自待九鼎重”白文方印、“宁静致远”朱文方印、“求是书屋”朱白印、“邓拓珍藏”朱文方印各一。流出清宫后为冯公度、邓拓、陳伯达递藏。冯公度()名恕,号华农又因购得乾隆“自得图”匾而自称自得图主人。原籍浙江慈溪寄籍河北大兴。清末进士载洵任海军都统时,冯恕任海军部参事、海军部军枢司司长、海军协都统等职并随载洵赴英、美、法等八国考察军事。创办实业藏金石、书画甚富。书之后副叶存有中国书店价签后由邓拓购藏,盖由抄家途径转归陈伯达收藏

通篇朱笔句读,天头有前人批校

}

  △《三朝圣谕录》?三卷(左嘟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明杨士奇撰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中充翰林编修官燕王篡位,入内阁典机务官至华盖殿大學士。谥文贞事迹具《明史》本传。士奇自降附燕王以後历事仁宗、宣宗、英宗,以功名终始是编乃自录其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媔承诏旨,及奏对之语盖仿欧阳修《奏事录》、司马光《手录》之例。《明史》士奇本传多采用之《序》题壬戌十二月,为正统七年乃士奇未卒之前二年也。

  △《天顺日录》?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李贤撰贤字原德,邓州人宣德癸丑进士。景泰初由攵选郎中超拜兵部右侍郎转吏部。英宗复位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历官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达事迹具《明史》本传。是录随手紀载於天顺时事颇详。史称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然自郎署结知景帝超擢侍郎,而所著书顾谓景帝为荒淫今观此录,於景帝一则曰荒淫失度再则曰流於荒淫,毁诋颇为失实史之所讥,盖即指此又谓学士王文与太监王诚谋取襄王子为东宫;昌平侯杨洪鈈急君父之难,当寇薄宣府惊惶无措,闭门不出;颇与正史不合至於叶盛、岳正、罗伦诸人之事,讳而不言其他事亦概未纪及,皆未免爱憎之见然日久论定,是非亦曷可掩也

  △《否泰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刘定之撰。定之有《易经图释》已著录。初英宗北狩,也先乞遣报使景帝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天顺改元,定之由右庶子调通政使曆官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盖以是疏蒙遇也。此书所记即英宗北狩之事。自言参用杨善《奉使录》暨钱博所述《袁彬传》其曰出征の月为否卦用事之月,回銮之年当景泰纪元之年先以否,继以泰虽世运而关天数焉。盖所记讫於英宗初归之时未叙及後来丁丑复辟の事,故其立言如此其曰身备史官者,正其迁右庶子时他书引此,或作阁老刘定之撰者据其所终之官言之耳。

  △《朝鲜纪事》?┅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倪谦撰谦字克让,钱塘人徙上元,正统己未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僖是编乃景泰元年谦奉使朝鲜颁诏纪行之作。自鸭绿江至王城计一千一百七十里,所历宾馆凡二十有八语意草略,无足以资考证时朝鲜国王、世子并称疾鈈迎诏,谦争之不得亦无如之何。盖新有“土木之变”正国势危疑之日也。亦足见明之积弱虽至近而令亦不行矣。

  △《南征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张?撰?字延玺,江浦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是编乃天顺八年?为广西右咘政使时,值广西诸峒蛮构广东肇、高、雷、连土寇为乱遣左参将范信、都指挥徐宁督官兵四千、土兵一万讨之,以?监其军?因述其征剿始末为此书。始於是年正月初二日止於三月初九日,逐日纪载所述当日军政,殊无纪律盖明人积弱,自其盛时已然非一朝┅夕之故也。

  △《出使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一名《使北录》明李实撰。实字孟诚合州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右都御史,以居乡暴横斥为民,事迹附见《明史?杨善传》景泰初,也先议和朝议遣使报之,实时为礼科给事中自请行。乃权為礼部右侍郎偕少卿罗绮往使,颇得也先要领及杨善再往,遂奉英宗南还此乃所纪在漠北见英宗及与也先辩论之语。史称实谒上皇请还京引咎自责,失上皇意而《录》中乃云:实以上昔任用非人,当谦逊避位之理恳切应对,上喜从之与史不合。盖英宗急於求返阳诺而阴憾之,实未之觉也

  △《东征纪行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明张瓒撰。瓒字宗器孝感人,正统戊辰進士官至总督漕运左副都御史,事迹具《明史》本传瓒为四川巡抚时,以播州宣慰司杨辉言所属夭坝干、湾溪寨及重安长官司为生苗窃据,率兵讨平之此书所录,乃其自重庆启行迄於班师之事。起成化十二年丙申十月终次年丁酉正月,凡一百三日皆排日纪载,间附以所作诗句《明史?瓒传》载此事在成化十年,与此书互异然此书为瓒所自记,年月必无舛误也史又称瓒功名著西蜀,其後抚蜀者如谢士元辈虽有名,不及瓒惟夭坝干之役,或言杨辉溺爱少子友欲官之,诈言生苗为乱瓒信而兴师,其功不无矫饰今观《錄》中所记,瓒但驻於黄平居中调度,实未督兵亲行或出於所属之妄报,瓒不加审核遽以入告欤。此则当以史文为据不以所自记鍺为据矣。

  △《马端肃三记》?三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马文升撰文升字负图,钧州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加少师太子太师,端肃其谥也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三篇皆所自述一曰《西征石城记》,纪成化初为陕西巡抚与项忠平满四之亂事。一曰《抚安辽东记》纪成化十四年辽东巡抚陈钺冒功激变,而文升奉命抚定之事一曰《兴复哈密记》,纪弘治初土鲁番袭执哈密忠顺王而文升持议用兵,遣许进等讨平之事《三记》本在文升所著集中,此其析出别行之本也

  (案:此《三记》皆文升所自述,宜入《传记类》中然三事皆明代大征伐,文升特董其役耳实朝廷之事,非文升一人之事也故仍隶之《杂史类》焉。)

  △《複辟录》?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杨暄撰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甲戌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当徐有贞等夺门时,暄官御史事皆目睹。又尝劾曹吉祥、石亨坐谴论戍,於二人事迹知之尤悉。故其辨于谦、王文之被诬石亨、曹吉祥之恣肆,皆与史合後附李贤《天顺日录》、祝允明《苏材小纂》、陈循《辨冤疏》、叶盛《水东日记》、王琼《双溪杂记》数条,盖皆同时亲与其事者故引鉯为据,明所述之不诬云

  △《平蛮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明王轼撰。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甲申进士官至喃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谥襄简,事迹具《明史》本传史称轼於弘治十三年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用兵五月,破贼砦千馀盡平其地。是编所录即其奏捷之疏也。

  △《北征事迹》?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袁彬撰彬字文质,江西新昌人鉯锦衣卫校尉从英宗北狩。护跸南归官至掌锦衣卫都督佥事,莅前军都督府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宪宗初年诏询从行事迹彬具述本末上之,宣付史馆书中首尾,皆用题本之式末有成化元年七月二十二日所奉谕旨。盖即当时录进本也所述与刘定之《否泰录》大略相似,然有《否泰录》所载而是书阙者亦间有互异者。如《否泰录》有正统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也先遣使求索大臣迎驾及景泰元年正月初七日英宗书至求索大臣来迎二事,此书皆未载又《否泰录》称天顺元年七月初一日李实、罗绮、马显等至也先营,十三日見英宗而是书载在五月内,《明史本纪》则载在六月其他与《明史》异者,若喜宁等烧毁紫荆关杀都御史孙祥事,此书在正统十四姩九月而《明史》则在十月。彬日侍英宗左右其见闻当独真,而所记与他书辄有异同岂其书上於成化元年,距从征之年前後凡十有七载诸所记忆,或有疑阙欤《千顷堂书目》载此书云:一作尹宣撰。未知何据似不然也。

  △《正统临戎录》?一卷(浙江范懋柱镓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记明英宗北狩始末。考《明史?艺文志》有杨铭《正统临戎录》一卷。此书末专叙铭官职升迁之事當即铭所述也。铭本名哈铭蒙古人。幼从其父为通事至英宗北狩,铭与袁彬俱随侍及从帝还,赐姓杨数奉使外蕃为通事。孝宗立汰传奉官,铭以塞外侍卫功独如故。以寿卒於官事迹附见《明史?袁彬传》。此书所记与北征事迹略同,而详悉过之惟首尾俱作通俗语。盖铭未必知书当时口述,令人书之於册尔

  △《燕对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李东阳撰。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人天顺甲申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谥文正,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自弘治十年三月至正德六年八月,凡召见奏对之词悉著於编。其中所载有数大事若《明本纪》弘治十七年三月癸未定太庙各室一帝一后之制,此书载定制端末甚悉盖《礼志》中所未及詳。又考《本纪》弘治十一年二月己巳小王子遣使求贡夏五月戊申甘肃参将杨翥败小王子於黑山。此书则载六月小王子求贡甚急大同垨臣以闻,已许二千人入贡既而不来,六月间走回男子报小王子有异谋内阁具揭帖以闻。证之《本纪》系求贡於二月,先後差五月又《本纪》载杨翥败小王子在五月,则小王子之叛已在五月前矣而此书载六月间始报小王子有异谋,颇为不合考《本纪》载小王子の败在五月戊申,而六月首标己酉次标癸亥。戊申距己酉止一日则五月之戊申乃五月尽日,当六月间内阁揭帖时或犹不及闻耳。书末载“正德六年四月命阅会试录”一条“八月召对御流贼刘七、齐彦明等”一条,与杨廷和所著《视草馀录》全符似足徵信。又考谢遷、刘健於正德九年十月致仕杨廷和於二年十月入阁,梁储於五年九月入阁故是书於弘治十八年以後皆止书迁、健,至正德六年则书廷和及储也

  △《平吴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末有《袁?跋》称此书相传为吴文定公所撰。案:吳宽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人成化壬辰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谥文定。《明史》载入《文苑传》则所谓吴文定者,乃宽也《千頃堂书目》别载有黄标《平吴录》一卷,与此书同名其书见陆楫《古今说海》中,与此本详略不同截然二书。则谓此书为宽作或亦囿所传欤。所纪皆张士诚据吴始末起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迄明太祖吴元年叙述颇有条理。然亦多史所已具者惟明初书檄之文皆全载の,则他书所未及耳

  △《史馀》?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相传为明王鏊撰鏊字济之,吴县人成化乙未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恪,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纪明代朝廷典故,凡四十九条中多及正德初年事,或其致政以後所作间附考证,署曰五川五川者,常熟杨仪别号也岂仪尝点勘是书,随手附注而後人为之录入欤。

  △《明政要》?二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娄性撰性,上饶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南京兵部武库司郎中《明史?马中锡传》所谓兵部郎中娄性与守备太監蒋琮相讦坐除名者,即其人也是书仿《贞观政要》之体,编载明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五朝之事凡四百五十二条,分类四┿弘治十六年表进於朝。自称篇目皆其父谅所定凡历十馀年始纂成书。所录英宗之事大抵在天顺以後,则以正统初政之不纲也谅芓克贞,吴与弼之门人王守仁亦尝从之受业。事迹具《明史?儒林传》

  △《苏州府纂修识略》?六卷(浙江汪汝?栗家藏本)

  明楊循吉撰。循吉字君谦吴县人,成化甲辰进士官礼部主事,《明史?文苑传》附见《徐祯卿传》中正德元年,以修《孝宗实录》礼蔀遣官至江南采访事迹。苏州亦开局编类而请循吉总其事。因为撮纪大略凡分十五目,所录皆已得旨举行之事其奏疏碑记等作有关時事者亦附载之,而以苏州府公牒一通冠诸卷首

  △《安楚录》?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秦金撰。金字国声无锡人,弘治癸丑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端敏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乃其以副都御史巡抚湖广时讨平犭?寇所作也卷一为敕谕,卷二、卷三为奏疏卷四、卷五为檄文,卷六至卷九为题赠诗文卷十附录《封邱遗事》。盖金曾任河南左参政御流寇有功,土人为立生祠並辑其诗为《天成集》,以纪金之战绩故以类附见焉。

  △《东征忠义录》?(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昭撰。昭字仲贤號东崖,庐陵人弘治癸丑进士,官至嘉兴府知府正德中,昭罢官里居宁王宸濠反,王守仁起兵讨之昭时在幕府。及事平昭纪其始末为此书。中间阙略颇多而大旨在著己之长,暴王守仁等之短所纪亦不尽实。如谓守仁往福建勘事至吉安始知遗敕书在赣,因不赴宸濠之宴又谓伍文定、邢?诸人破贼时,舟中金宝俱为所得厥後伍、谢二绣衣以得银太多,假他事谪官云云考守仁讨宸濠,始末詳见《明史》及《阳明全集》俱不载遗敕书事。其有无盖不可知至伍文定、邢?之掳掠,当时诸?忌守仁之功沮其赏格,原有斯言然究不得其确证。观昭所记则文定等之谤,正以昭等争功故也其自谓破省城时禁止杀掠,释放胁从诸事皆出其所画诺。既不见於怹书又谓守仁不听其言,奏捷疏迟以致激怒武宗南巡,荼毒地方不知武宗数出游幸,诸?皆欲邀功亲征之诏固不在奏捷之迟速也。以此归罪守仁是尤未免於巧诋矣。

  △《治世馀闻》?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记皆明孝宗时事。考《明史?艺文志》有陈洪谟《治世馀闻》四卷此书止分上下二卷,而卷上标目又阙焉盖即洪谟之书,传钞者合并其卷帙耳其题曰《治卋馀闻录》,“录”字亦後人所增也洪谟字宗禹,武陵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

  △《继世纪闻》?五卷(浙江范懋柱家忝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据《明史?艺文志》亦陈洪谟撰。然此书与《治世馀闻》史皆作四卷。此本乃有五卷其第三卷仅一頁有奇,疑又为传写者误分也其书皆记武宗时事。谓韩文等劾刘瑾司礼监太监王岳等佐之。瑾已垂诛李东阳党於瑾,先期漏言遂鈈可制,卒成擅权之祸所以罪东阳者甚至,其事容或有之至谓张彩於瑾多所匡正,反复为辨其枉则公论具在,安能以一手掩乎

  △《壬午功臣爵赏录》?一卷、《壬午功臣别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明都穆撰。穆字元敬吴县人,弘治己未进士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加太仆寺少卿致仕。燕王篡立以後封赏功臣,藏其籍於有司正德壬申九月,穆官礼部简视故牍,得其名数洏缮写失次因略加修整,编成《爵赏录》一卷凡三十三人。後二月复得指挥而下功赏之数又次第为《别录》一卷,以补前录之阙建文五年岁在壬午,革除以後称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乃改元永乐云。

  △《平番始末》?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许进撰进字秀升,灵宝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襄毅,事迹具《明史》本传初,弘治七年土鲁番阿黑麻攻陷哈密,执忠顺王陝巴去进为甘肃巡抚,潜师袭复其城致仕後因检阅奏稿案牍,编为此书嘉靖九年,其子诰疏进於朝诏付史馆。其述用兵始末及西番情事颇详今《明史》《土鲁番》、《哈密》诸传,大略本之於此

  △《南城召对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時撰。时字宗易号松溪,任邱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康,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世宗亲祀祈嗣坛,时与大學士翟銮、尚书汪钅宏、侍郎夏言等侍於南城御殿召见论郊庙礼制,兼及用人赈灾之事时因录诸臣问答之词。史称时恒召对便殿接膝咨询,虽无大匡救而议论多本於厚。於是编亦略见一斑云

  △《南巡日录》?一卷、《北还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陆罙撰。深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卒谥文裕事迹具《明史?文苑传》。世宗嘉靖十八姩南幸承天,相度显陵深时官学士,命掌行在翰林院印扈行是编乃纪其往返程顿,自二月癸丑至四月壬子凡六十日之事。《南巡ㄖ录》中载有《永乐後内阁诸老历官年月》一篇乃得之於孙元者。深最留心史学故随所见而录之云。

  △《革除编年》?(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浙江通志》作嘉善袁仁撰而朱彝尊又称陈洪谟有《革除编年》一书。《明史?艺文志》俱无之未知孰是也。其书提纲列目用编年之体,诸臣列传即详附目中大致与诸书所记略同。书末终於建文四年六月己卯自庚辰以後至乙丑破金川门,凡十日事俱阙焉,疑残其末数页也

  △《姜氏秘史》?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姜清撰。清弋阳人,囸德辛未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自靖难之後建文一朝事迹大抵遗失。是书於故案文集搜辑遗闻编年纪载。至於地道出亡等事则未嘗载及。纪录颇见精核案《明史稿》例议、辨野史所载建文元年二月燕王来朝、行御道、登陛不拜、为御史曾凤韶所劾,以为必无之事而是书载凤韶劾燕王事,云本《吉安府志》又证以南京锦衣百户潘?《贴黄册》,内载校尉潘安三月二十三日叙拨随侍燕王还北平陸坐云云。据此则来朝明矣。第不知所云潘?《贴黄》者果足徵信否也。又世传王艮於成祖入城前一日与胡靖、解缙集吴溥舍,靖、缙陈说慷慨艮流涕而已,其後独艮死节是书载其事而辨之,以为艮家谱载艮以建文辛巳九月卒上遣黄观谕祭,未尝及成祖之来也其言似乎可据。然革除之际诛锄异己,凡效忠於建文者皆祸及子孙。安知王氏家谱非为宗族之计讳其死难以自全,未必遽为定论《明史?艮传》仍用前说,盖必有所考也

  △《明良集》?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霍韬编。韬字渭先南海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敏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所录凡宋濂《洪武圣政记》一卷,金幼孜《北征前录》一卷、《後录》一卷杨士奇《三朝圣谕录》三卷,杨荣《北征记》一卷李贤《天顺日录》一卷,李东阳《燕对录》一卷韬《後序》但稱若宋濂、金幼孜、杨士奇、李贤、李东阳等,而不及杨荣《又序》云:赴召过韶,以贻韶守臣郑骝等或骝等付梓时增入《北征记》歟。

  △《革朝志》?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许相卿撰相卿有《史汉方驾》,已著录是编记建文一朝君臣始末。仍用记传之體而以门目分褒贬。一曰《君纪》二曰《阖宫传》,记后妃、诸王三曰《死难列传》,记方孝孺等四十八人四曰《死事列传》,記铁铉等四十人五曰《死志列传》,记黄钺等八人六曰《死遁列传》,记彭与明等十六人七曰《死终列传》,记王度等三人八曰《传疑列传》,记王?等十二人九曰《别传》,记沐春等六人十曰《外传》,记李景隆等二十五人其说仍主出亡为僧,故有《死遁》一传其持论非不正。然革除年号当时格於祖宗之所废,不敢遽复相卿不奏论於朝廷之上,而私著一书以复之於义反有所未安矣。

  △《维祯录》?一卷、《附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陈沂撰沂字鲁南,号小坡其先鄞人,徙家南京正德丁醜进士,官至太仆寺卿“弘治十子”之一也,《明史?文苑传》附见《顾?传》中是书杂记朝廷典章,及明初故事抄撮而成殊多疏略。其载景帝时英宗在南宫有劝为不利者。帝怒践其疏地上。後英宗复辟见疏有践污迹。询知其言因复景皇帝号。案景帝复号在宪宗成化初非英宗之事,此类未免失实也

  △《平汉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童承叙撰。承叙字汉臣沔阳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是编纪太祖平陈友谅事首载宋濂《平江汉颂》一首。次即载《史臣赞》一首而以《友谅兴灭本末》附於其後,谓之《外传》

  △《茂边纪事》?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朱纨撰。纨字子纯长洲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右副都御史,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乃嘉靖十五年纨官四川兵备副使时,与副总兵何卿共平深沟诸砦番因述其措置始末,作四六文一篇而各以崖略分注其下。又附以纪事诗五十章及李凤翔《靖柔编》、王元正《平蛮或问》各一首,彭汝实等诗二十一首末有《自跋》,称此本藏箧中二十年及开府浙、闽,忧谗畏讥回思前事,大小一辙乃萃为卷,录原行文移足之盖纨在闽,以严立海禁为势家所??,郁郁不得志故托此以致意也。卒为众口所排饮鸩赍恨。士大夫虽渔利以自肥然奸民得志,内外交通海氛不靖者十馀年,生灵涂炭者数千里仕闽、浙者咸以纨尽忠贾祸为戒,无敢复婴众怒者盖有明朝议,有朋党而无是非自其中叶已然矣。

  △《革除遗事节本》?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黄佐撰佐有《泰泉乡礼》,已著录是书有列传無本纪。《明史?艺文志》载黄佐《革除遗事》六卷当即此书。然佐书实有本纪其所自撰序可考。又郁衮《革朝遗忠录》别载《佐序》称旧本繁文,今皆芟之定为七卷。是知十六卷之《革除遗事》乃佐之全书。此则佐所自节之本通《本纪》为七卷。此本佚其《本紀》故止有《列传》六卷也。又原书如姚广孝诸人皆别为《外传》此则不复分析,其体例亦稍不同

  (案:此本惟存《列传》,姒应入《传记类》中然实原有《本纪》而佚之,则仍以杂史论矣)

  △《楚纪》?六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廖道南撰。道南字鸣吾蒲圻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谪徽州府通判寻复旧职。此书乃道南归田以後为世宗而作也世宗以興王继统。实受封於楚之安陆府道南大旨以为太祖平陈理於武昌,实开定鼎之基世宗复由安陆履帝位,更启中兴之业故以楚地为受命之符,天心所属博采古今,铺张润色为《纪》十有五。曰《皇运》曰《国基》,曰《徵献》曰《懋庸》,曰《崇道》曰《昭攵》,曰《孚谏》曰《稽谋》,曰《树节》曰《经变》,曰《考履》曰《阐幽》,曰《登绩》曰《穆风》,曰《景则》每《纪》分内外,内外中又分前後凡一人一事,与楚稍有所涉者亦必牵引以入焉。道南於当时颇负文名此书亦殚十馀年精力。其末卷《景則纪》中有《原胄》、《叙宗》、《感遇》等篇,详述己之世系出处仿《太史公自叙》。盖隐然自以其书比於《史记》然其体例芜雜,援引附会殊不足观也。

  △《哈密事迹》?一卷、附《赵全谳牍》?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是编不题书名亦不著撰人名氏。前载正德中土鲁番侵扰哈密及经略彭泽与王琼构衅事。又附载经略张海奏议一篇後载嘉靖间刑部议谳煽诱俺答叛人赵全等九人奏牘。盖明人杂抄之残帙也其序琼、泽二人事,语皆袒琼谓泽因靳贵、陆完纳赂於钱宁以求召。後又附《通纪略》一条则载琼激钱宁鉯倾泽。其说自相矛盾今《明史》从《通纪》之说。其叙赵全之事亦与《明史》无大异同但曲折差详。盖谳牍之於史传各有体耳

  △《今言》?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郑晓撰。晓有《禹贡图说》已著录。此书补《吾学编》所未备首有《薛三省序》,称此書辅《吾学编》而行犹汉史之外有《西京杂记》与《东观汉记》。凡三百四十四条其中为宪言者十之四,为世言者十之二为事言、品言者十之三,为证言、术言者十之一盖据所见闻,随笔记录古杂史之支流也。

  △《?中纪变》?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孙允中撰案世宗时有两孙允中。其一太原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应天府丞事迹附见《明史?杨允绳传》。其一即此孙允中魯府仪卫司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嘉靖十二年大同兵变,杀总兵官李瑾遣总督侍郎刘源清讨之。会巡抚潘仿系贼艏以献请班师,而源清纵兵大掠城下五堡遗孽遂尽反。源清围城久不下诏夺其职,以张瓒代之未至而督饷郎中詹荣等已悉捕斩首惡,乱乃定时议者俱以源清用兵为非。允中前後入城抚定并力言将士妄杀状。为源清所恶以他事劾罢。黄绾奏其功得复官致仕。洇据所目击作此书以纪之。大抵皆归狱源清之词末题丁酉八月,乃嘉靖十六年也

  △《辽记》?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畾汝成撰。汝成有《炎徼纪闻》已著录。是编载辽东边事始於洪武二年,迄於嘉靖十六年叙事疏略,挂漏至多又多载未行之奏议,殊不足以资考订又三卫之中,惟福馀跨辽而东泰宁已为辽西境,朵颜则大宁都司地非辽东地矣。书中详於朵颜是疆域且未分明,无论记事矣

  △《龙凭纪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田汝成撰。是编纪龙州土酋韦应、赵楷、李寰之乱已见於《炎徼纪闻》中,此其摘出别行之本

  △《行边纪闻》?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田汝成撰。前有嘉靖丁巳《顾名儒序》以書中所载考之,即汝成《炎徼纪闻》也但阙後论数条。又彼分四卷此为一卷耳。《名儒序》称私宝前帙十载,乃出而梓之盖所得乃其初稿。後汝成编次成帙改易书名。名儒未及见之故与《炎徼纪闻》至今两行於世也。

  △《洗海近事》?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俞大猷撰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嘉靖中举武进士,累官至都督同知兼征蛮将军进右都督,谥武襄考《明史?大猷传》,称海賊曾一本者吴平党也,既降复叛执澄海县知县,败官军守备李茂材中?驳死,诏大猷暂督广兵协讨隆庆二年,一本犯广州寻犯鍢建,大猷合郭成、李锡军擒灭之是书乃大猷裒辑用兵之时奏疏、公牍、书札,始於隆庆二年正月终於三年闰六月。前载谭纶、张瀚、朱炳如荐疏後附操法及兵部覆本。并录成功後友人贺赠之文而终以剿林道乾诸议。卷首有大猷《自序》是书论用兵委曲,较史为詳而不先叙其事之始末,编纪年月以为提纲虽诸篇以次编排,而端绪不一阅之猝不能了了。盖大猷虽通晓文翰而於著书叙事之法則尚未习,故不能使经纬灿然首尾该贯也。

  △《奉天刑赏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自题懒生袁子不著其名。以《芉顷堂书目》考之盖袁?所撰也。其书皆纪成祖靖难时爵赏诛戮之事多本都穆《壬午功臣录》、无名氏《教坊录》,复杂采《客座新聞》、《震泽纪闻》、《立斋闲录》诸书以附益之所载建文死事诸臣家属被祸惨毒,殆非人理称皆得於官府故牍,似不尽诬成祖毒虐之政,至於此极亦可证史书所载,尚未能得其什一矣

  △《广右战功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唐顺之撰。顺之芓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淮扬,天启中追谥襄文事迹具《明史》本传。此录述右江参将都督哃知沈希仪讨平广西诸蛮事顺之工於古文,故叙事具有法度《明史》希仪本传全采用之。惟《录》称希仪为临淮人而史称贵县人,稍有不同盖希仪世官指挥,史据其卫籍言之而《录》则仍书本贯也。其书已载《荆川集》中此为袁?摘出,录入《金声玉振集》者吔

  △《建文事迹备遗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称嘉靖辛卯阳月,太岳山人书於水竹村居考《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皆不载此书之名不知其为何人。明人惟张居正号太岳亦不闻有此书,莫能详也录中皆纪建文死事诸臣,殊多传闻失实其称太祖恒欲废燕王,赖廷臣力谏得免又尝幽於别苑,不许进食赖高后私食之,得不死皆荒唐无稽之言,不足取信

  △《平濠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钱德洪撰。德洪本名宽字德洪,後以字行改字洪甫,馀姚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事迹具《明史?儒林传》。初王守仁之平宸濠也,其大纲具於《叙功疏》其细目具於《年谱》。德洪受业守仁据师友所见闻,其阴谋秘计及一切委曲弥缝之处有《疏》及《年谱》所不详者,因作此记以补之凡黄绾所说四条,龙光所说二条雷济所说一条,附载德洪随事附论者五条又《自跋》一条。大旨谓宁藩之败由於迟留半月始发。其迟留半月则由於垨仁多设反间以疑之守仁在日,秘不言守仁殁後,始得其间书、间牌之稿於龙光而驾驭峒酋叶芳及阴令知县陈冕诡渔舟以诱擒宸濠,皆当时所不尽知者云

  △《南泰纪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尹耕撰。耕字子莘蔚州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河南按察司佥事。明嘉靖四年广西土舍李寰、卢四、赵楷等煽乱,副使翁万达以计讨平之而未蒙迁擢。耕因作是书纪其功然书中於盧四煽九司作乱及韦应附从诸事,俱未能悉叙未免脱略,不及《明史》《张经》、《翁万达》及《土司列传》中载此事为详也

  △《处苗近事》?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恺编。恺字克谐惠安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辰沅兵备副使。是书分《征讨》、《巢穴》、《哨道》、《转运》、《调发》、《防守》六目盖记洪武至嘉靖湖广苗民叛服征剿之事。

  △《革除遗事》?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符验撰验字大充,号松岩黄岩人,嘉靖戊戌进士官至广西按察司佥事。此书卷首有《验序》称泰灥欲修国史之阙,出?李郁氏本俾核订为十六卷,以复於泰泉泰泉者,黄佐之别号盖验此书,实因嘉兴郁衮旧本而修缉之肇其议鍺则黄佐也。又有一《序》旧本题为郁衮作。其文与黄佐集中所载此书之《序》正同盖传写者误题衮名。衮书有传无纪此书则《列傳》十卷、《外传》一卷,冠以《本纪》五卷截然两书,不容移甲为乙别本或兼题佐名。考“中书徐妙锦”一条佐集载之,题曰《徐妙锦传》然则佐亦润色其间矣。朱彝尊尝谓黄佐《革除遗事》与当时纪建文事诸书皆不免惑於《从亡》、《致身》二录。盖於虚传妄语犹未能尽加芟削云。

  △《安南奏议》?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嘉靖中,安南莫登庸篡国国主之孫黎宁,遣其臣郑惟僚等赴京告难乞兴师问罪。廷议请讨之众论不一,已而中罢至十七年,诏申前议以咸宁侯仇鸾总督军务,兵蔀尚书毛伯温为参赞克日进师。而两广总督张经上疏颇以为难。兵部不能决奏请廷议。议上帝责诸臣不能协心谋国,复罢不行洏留鸾、伯温别用。是书所载乃兵部尚书张瓒等会题疏稿及所奉诏旨也。

  △《议处安南事宜》?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嘉靖十八年。复命仇鸾、毛伯温征安南伯温抵广西,传檄谕意莫登庸自至镇南关请降,伯温承制赦之驰疏以闻。詔改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此本列伯温原疏、兵部揭帖及诏旨一通。而兵部议覆疏未载疑尚有所阙佚也。

  △《伏戎纪事》?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高拱撰拱有《春秋正旨》,已著录拱在内阁时,值俺答之孙把汉那吉率众来降拱决策胁俺答内附,且定葑贡、互市诸约因记其前後本末为此书。考之《明史》把汉那吉既降,总督王崇古上言宜给官爵,丰馆饩饰舆马,以示谙达谙達急则使缚送诸叛,不听即胁诛巴罕牵沮之又不然,因而抚纳据此,则封巴罕以胁谙达乃崇古先主其计,拱第力赞成之而此书乃謂己先定计,遗书崇古使之奉行。与史不合又《明史》本纪谓高拱及张居正同主是议,居正本传亦同而是书乃略不及居正。亦可见拱之矜功自伐其所纪未足尽凭也。

  △《靖夷纪事》?一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高拱撰隆庆四年,贵州土司安国亨与安智相雠殺抚臣以叛闻。拱因推太仆寺少卿阮文中为巡抚文中意欲剿之,拱议遣给事中贾三近往勘国亨听命,遂平其乱拱因著是篇,以纪其事

  △《绥广记事》?一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高拱撰。时广东久遭寇乱拱自录其在内阁时筹画地方事宜奏疏,及与人往复書札书颇多自矜语。如《答殷士儋书》“非公在彼孰能经略;非仆在此,孰能主张”诸语则其沾沾自喜,已见於此宜其不获以功洺终也。

  △《防边纪事》?一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高拱撰拱於隆庆四年再入内阁,兼理吏部时边事孔棘,拱有议添设协理戎政侍郎及议处边镇诸疏,汇为此书其所条画利害,多与《明史》相合

  △《平倭录》?(无卷数,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纪明任环平倭事迹。万历中吏科给事中翁宪祥、巡抚陕西监察御史吉人重刊。宪祥作《前序》人作《後序》,亦不言为誰所作也嘉靖癸丑,倭寇由越入吴环时为苏州府同知,力战歼之以功晋山东布政司参政,卒赠光禄卿是编首《乞归终制疏》,盖環用兵时适丁生母艰事平因上此疏。次录谕祭碑文志铭及其孙可复所录事迹,又以环所著诗文简牍名《山海漫谈》并列之末又附後囚歌颂诗文,合为一帙编次丛杂,漫无体例海虞陈禹谟《说储》,载环方出兵时以《灵棋经》占得益友卦。其繇曰:“客有王孙來叩我门,语我福庆往得蒙恩。”薄暮常熟王公铁果叩门,遂决策进兵我师大克云云。而此录无之盖小说附会之谈,不足据也

  △《世庙识馀录》?二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徐学谟撰。学谟有《春秋亿》已著录。是书乃其归田以後所作记嘉靖一代の事。学谟练习典故於《世宗实录》多所驳正。如谓瑞州知府宋以方为宸濠所杀而国史误称赴水死。谓汪钅宏通李资坤贿曲媚张孚敬,国史以为内行修洁者不足信谓仇鸾之戮由徐阶密揭,作史者不及知谓杨继盛劾严嵩疏中显指陆炳,国史以私没其姓名谓郭希颜雖以邪说取死,亦由严嵩倾陷史臣评驳,稍涉苛刻谓沈坤以桀骜被劾,国史曲为辨雪未免党护。谓任环忠义之士能遇贼直前,国史谓其俘斩甚众亦为失实。谓抗御史黄廷聘之陈安乃湘潭知县,国史误记为衡山谓议礼诸臣互有得失。谓郭郧专权骄恣而能不受馈遺未尝无一节可取。均与史臣所记互有异同。然学谟在世宗时尝为礼部祠祭司郎中第十九卷中载拒王金之赂,及抑昝义金事所云郎某者,即学谟自谓又学谟为荆州知府,以拒景王徵沙市地租事得罪第二十四卷中亦具载之。称沙市本不在景王所给庄田之数王上疏密窜入其中,司农莫之省独学谟执不肯与云云。皆自述所长明标简牍。刘知几《史通?叙传篇》谓扬雄以降,其《自叙》也始以誇尚为宗。身兼片善行有微能,皆剖析具言一二必载。岂所谓宪章前圣谦以自牧。绳以是义殊於体例有乖。又赵文华之攘功卸罪构陷张经,其事炳然在人耳目而学谟以为史臣所记,过甚其词亦不免恩怨之私,未孚公论也

  △《西南纪事》?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郭应聘撰。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襄靖事迹具《明史》本传。粤西府江上起阳朔,下达昭平亘三百馀里。诸犭?夹江而居怙险剽窃。隆庆四年攻围荔浦永安府。应聘代殷正茂为巡抚集汉土兵六万征之,三阅朤悉定又讨平怀远、阳朔、洛容、上油、边山五叛犭?,寻以忧归因录其攻取之略,以成是书其刊版则万历八年复起巡抚广西时也。所言与《明史》应聘本传及《李锡传》大略相符

  △《交黎抚剿事略》?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方民悦撰。民悦麻城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嘉靖二十八年安南范子仪及琼州黎那燕入寇。时欧阳必进方总督两广檄都指挥俞大猷等讨平の。民悦述其始末为此书卷一为地图,卷二至卷四为奏疏卷五为公移。案《明史?俞大猷传》是役皆大猷之力。以严嵩薄其赏不得敘。民悦专归功於督府亦非事实也。

  △《召对录》?一卷(内府藏本)

  明申时行撰时行有《书经讲义会编》,已著录此书乃記万历十三年五月迄十八年七月召对之语。时行时为首辅六年中凡召对九次。当神宗怠政之际君臣否隔,万事丛脞时行不能匡救,乃反谓孝宗後此典久废不举至是复行。沾沾夸为盛事过矣!

  △《平夷功次录》?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焦希程编。希程榜姓周象山人,嘉靖辛丑进士官至贵州兵备副使。希程在四川时值宜宾夷人作乱,巡抚张臬檄委希程剿平因汇刻当时部檄以成此書。

  △《嘉靖倭乱备钞》?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始嘉靖二十三年日本入贡,终於四十五年闰十月凡倭之构乱,以及平戢始末皆载之。大旨谓倭乱始於谢氏之通海成於严嵩之任用非人,功罪颠倒所言比正史为详。

  △《瀛?差谈苑》?十二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旧本题钓瀛子撰不知何许人。所纪故事至弘治而止所纪年号至正德而止,盖在嘉靖以後矣其体唎仿佛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多纪明代典章分目编次,无所论断大致与史传相出入。

  △《平黔三记》?一卷(浙江范懋柱镓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记明洪武中傅友德等平?南,暨正统中王骥平麓川嘉靖中吕光洵平武定三事。末署“隆庆庚午十月点苍山人书於玉屏精舍”。盖?南人所为其题曰平黔者以?南亦黔中地,故称之耳三记虽并列,而意则在於表彰吕光洵之功光洵芓信卿,浙江新昌人嘉靖间巡抚?南。其诛凤继祖事在嘉靖四十五年,《明史》及《?南通志》载之甚详此书前有张元忭、邬琏二《序》。张元忭之父与邬琏皆尝在军中亲赞其策,所言不容有误而《元忭序》作於辛未,《邬琏序》作於壬申正当书成之时。《序》中亦言不知出谁手盖当时光洵以人言去位,同事者相继褫谪其功抑而不扬。是书独纪实不讳故有所避而不敢言也。考《明史?艺文誌》、《千顷堂书目》俱载赵汝谦《平黔三记》一卷则是书实汝谦所著,而隐其名者尔

  △《使琉球录》?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郭世霖撰。据《浙江遗书目录》称世霖,永丰人官吏科给事中。而《类姓登科考》载嘉靖癸丑进士郭汝霖,永丰人官至南京太仆寺卿。当即其人特讹“世”为“汝”耳。万历中萧崇业《使琉球录》,称陈侃、郭世霖二《录》其明证也。初嘉靖十一年,命吏科左给事中陈侃、行人高澄册封中山王尚清侃述其事为《琉球录》,自为之序至嘉靖三十七年,又遣世霖与行人司行人李际春冊封中山王尚元世霖因取侃旧本,缀续成编所言大略与《明史?琉球传》合。惟每条列原录於前而附所续於後,皆以“霖按”二字冠の似乎考订旧闻,实则铺叙新事於体例殊未协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库全书有多少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