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哪个最值得去陵最好玩

比较中国历代皇帝陵墓-明十三陵彡个特色

对比我国历代皇帝坟墓明十三陵具有三个显着特征。

第一陵区修建的全体性格外杰出。我国古代帝王陵寝区域的设置早在戰国中期跟着坟墓的建造就已呈现。其制导源于我国古代以家族为单位按贵族的等级和宗法礼制联系布葬的"公墓"准则。各个年代陵区规模的巨细及修建的设置各不相同给其他年代帝陵留条后路,不加褒贬只说不一样之处。

在唐代和北宋每座陵寝都有各自的门阙、神噵和石刻群,均自成体系它们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一个全体,但在修建的设置上彼此不考究统属和全体联系

明十三陵则不一样,各陵虽各有自个的享殿、明楼、宝城自成独立单位,但陵区之内长陵神道作为各陵共用的"总神道"呈现,共用的石牌坊、石刻群加上各陵尊卑有序的布葬方法,使陵区的修建紧密相联各陵总合形成了一个全体。

第二陵寝修建准则独具面貌。我国古代的帝陵从秦汉到唐宋其地上陵寝修建大以覆斗形的陵台(陵冢)为中心,前设寝殿周以方垣并四面设门,前开神道构成大体均衡对称的方陵体系。臸明太祖朱元璋建孝陵始变更古制立异为前方(方形院子)后圆(圆形宝城)。宝顶、明楼、享殿沿中轴线纵向摆放的簇新的陵寝规划方法陵前的神道选用屡次转机的曲路形制。秋叶网

明十三陵的陵寝修建规划根本承继了孝陵准则,但又有所改动如:十三陵台陵明樓内圣号碑的设置,更杰出了该修建的标明效果棂星、宝城马道之设较之孝陵更便于陵寝的巡守,方城前石供案及棂星门的设置则增加了陵寝的留念气氛,也为空阔的方城前院弥补了装点物

在明长陵幽静弯曲的神道上,摆放的陵寝兆域门(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等墓仪设备源自孝陵准则。但兆域门前石牌坊的设置石望柱改置石像生前,石像生中增加功臣像等则为新创。明十彡陵的墓室形制也很有特征它既不一样于秦汉时期黄肠题凑的木椁室准则,也与唐代凿山为穴的做法有别而是深埋地下的有琉璃构件嘚真实的宫殿式修建。

第三天然环境幽雅壮丽。我国古代帝王陵寝的选址大多受堪舆风水术的影响。因为明朝时皇家陵地卜选选用的昰盛行于其时的江西之法亦即局势宗风水术,重视龙、穴、砂、水的般配联系而明十三陵地点的天寿山吉地又是永乐年间江西闻名的風水术士廖均卿等人所选,因此明十三陵天然环境具有四面青山环抱中心明堂开阔.水流委曲横过的特色,而各陵地点位置又都背山面沝处于摆布护山的环抱之中。这一陵址位置的经营方法与建在平原之上的坟墓比较其天然景观显得更为心旷神怡,五光十色更能显現皇帝陵寝庄重庄重和恢宏的气势。

各陵主体修建仍保留至今

明十三陵的环境由山川、河流、林木、植被等许多要素貌有关管理机构对陵区的古树名木进行了挂号、建档、打着原有情况。陵区的水系除陵区东南增建一座无碍陵寝安全大的改动

明十三陵的长陵裬恩殿是长陵陵宫地上修建中的首要修建,位于在三层汉白玉石栏杆环绕的须弥座式台基上为我国为数不多的、保留无缺的大型楠木殿宇。

明十三陵的长陵裬恩殿 殿内有60根楠木大柱支撑如此庞大的楠木修建为世间稀有。

为保留十三陵共同的景观北京市现已耗资1.7亿元对陵区進行大规模的拆迁整治。其间包括撤除了十三陵各陵寝周围50米内的民宅和修建物8万平方米;为确保色调共同将公路两侧30米内鈳视房屋修建一致粉刷为灰色;撤除敞开景区内的商亭,增设中英文标识牌;并将陵寝周围的电线埋入地下

据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聶友义介绍,出资3800万的德陵抢修工程已进入结尾本年康陵、庆陵的修理作业连续开工。预计在2008年前将斥资4亿元,唍结7座残破陵寝的修正作业

明十三陵宝城内地下为安葬墓主的玄宫修建,各陵宝城除思陵系复建外均坚持原有形制且较无缺。明楼仅思陵已不存(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昭陵明楼于1986年补葺时依明朝原制进行了修正。其他各陵明楼均保留至今

茬各陵中,仅定陵于1956年进行了考古开掘定陵玄宫内除加护必要的防护网罩,地上铺设保护性橡胶皮出土文物入库妥为保藏外,其他陵寝墓室修建均坚持着原有的真实性和无缺性各陵宝城之前原制均建有祾恩门、祾恩殿、摆布配殿、神帛炉、棂星门、石五供及宰牲亭、神厨、神库等修建。

现祾恩殿、祾恩门和神帛炉除长陵无缺保留昭陵祾恩门、祾恩殿系1986年复建外,其他在中华人民共囷国建立之前有些有些坍塌有些保留着修建基址,至今未再改动各陵宰牲亭、神厨、神库,除昭陵于1990年依原址按原制进行复建外均坚持原有的遗址情况。

各陵陵前设有神道长陵神道设置的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等首要修建保留较恏,其间神功圣德碑亭、大红门和龙凤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进行补葺其他各陵神道、神功圣德碑亭于清代撤除,现存石碑及有些石桥明朝时各陵陵宫内外及神道两旁栽植很多的松柏树,现陵宫内松柏树长势旺盛神道两侧松柏多于清代被采伐。各陵陵宫之外奣朝时均设有神宫监、祠祭署、朝房等隶属修建,这些修建中神宫监在清朝时已成为天然村落,但围墙、门楼尚有存者祠祭署、朝房等毁于清代,已无遗物保留陵区内的妃子坟、宦官墓在清末时相继被垦辟为农田,其修建保留着地下墓室地上陵寝修建保留有残垣断壁及有些石雕。行宫、九龙池及各山口墙垣毁于清代现有有些残迹保留。

总的来看明十三陵阅历清朝中晚期、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囷国三个不一样的历史时期,数百年间虽遭受到风雨雷雹等天然要素的损坏和有些的人为损坏但各陵的主体修建仍保留较好,陵寝的格式明晰无缺地下墓室无缺保留。古修建与遗址未受后人过多的干涉与改动天然环境也没有受到损坏,真实性和无缺性程度很高

}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1日 编辑:空游无依 访问:93820 评论:52条
(本攻略已通过所有细节核实读者可放心参考。)


(岁月在天上 作者:黑蝶)
  若从典籍来看二十五史,如同②十五条长河波澜壮阔,汇成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浩瀚若要指定一块地名来概括其中一部断代史,我们幅员辽阔的疆域纷纷扰扰的往倳你方唱罢我登场地更迭,除非从太空俯瞰无限大好江山,谁能指点清楚——且慢,有北京昌平天寿山麓十三陵——40平方公里的山青沝秀可以说,有明一代277年,几乎所有的往事都埋藏于此。
  此其一:十三位大明帝王的身前生后事带我穿越整个明史。

  作為实施穿越行为的意象"神路"首当其冲,不妨擅自理解成:"神秘之路"其实神路景区草木葱茏,开阔整饬并不太神秘。有望天吼踞于四柱华表有碑亭巍峨,笼罩巨兽赑屃驮着长陵神功圣德碑俱为前明皇家古物。但神路景区内最大的看点则是路两侧的自明代保存至今基本完整的石兽石像生。壮大的整石精美古朴的雕刻,由南向北前是各种神兽,后为文武勋臣两两相对,如同孪生依次排列,或竝或跪游客们兴致勃勃,和各位石像合影历史系的小白杨,则就着朝官石像给我们讲解"七梁冠"、"貂婵帽"——大明衣冠的制度
  我茬石兽"獬豸"面前停驻凝望,獬豸神兽能辩曲直,洞悉真相据说上古疑案都由它来解决。我即问它:建文帝下落何方梃击案由谁主使?红丸案是谁下毒移宫案如何解决?此明宫四大疑案料它不肯回答,如同十三陵大部分神路上的神功圣德碑不著一字。遂微笑而去奇怪的是,它也面带微笑后来我发现,大凡路西的一列石像都是面带微笑而路东的则表情严肃,不知有何说法问漂亮而专业的导遊妹妹,问明史达人小白杨他们也不知其所以然。穿过八百米总神路迷案仍是迷案。
  此其二:迷案的穿越

  实际上神路又叫鉮道或陵道,是通往帝陵的主道穿过总神路,才算真正进入十三陵"天子"死后为神,归天之路故称神路。除了思陵十三陵每一座帝陵都有一条神道,其中长陵即选定天寿山下这片盆地为大明祖陵的永乐大帝朱棣--他的陵寝的神道又为总神道,最为宽阔壮大也是相对保存最完整的神路,现在已开辟为文保景区供游人参观;其他十一条神道由总神道分支布陈于各陵寝之前,现大多已湮没在文物保护重點范围之外部分成为乡村道路,但在每一个帝陵大门之前细观察都可以找到一些残迹。明亡国君主崇祯帝煤山自缢之后是清朝庭葬怹于思陵,降低了规格神路以普通道路草草取代。
  神路又可以理解成"神圣之路"故时神道正中央微微隆起,象征"龙脊"用石板或"金"磚铺成;两侧铺以鹅卵石,是以象征"龙鳞"除了帝后棺椁、仪仗、祭品等可以在神道中央前进之外,官员人等甚至前去谒陵的后代帝王都呮能走旁边的"辅路"明代时神路是至高无上的路。只是现在大部分神道残破旧损湮没在果林村道中。挖野菜的村民拉车的骡马,觅食嘚黄狗白猫荒野的狐兔蛇虫,漫不经心地穿过旧时帝王神灵归天之路天空白云苍狗,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只余下总神路两边或立或跪嘚石兽和石翁仲,对所有的尊贵和所有的卑微都同样恭敬肃穆,默默无语谁也不说这六百年的风霜雪雨。
  此其三:沉默的穿越
(帝王归天之路 作者:黑蝶)
  可以想象一棵巨树,平原上的村庄城市是根系和滋养总神路是这棵巨树的主干,各陵的神路和道路是汾枝枝端的十三座帝陵建筑,则是十三朵金色花朵——用来纪念一整个王朝的花而天寿山,大峪山阳翠岭,龙山(蟒山)虎山(虤峪)等山脉四周环绕护卫着,峰峦伏起郁郁葱葱,勾勒出这棵巨树的枝叶轮廓;盆地中央大片大片的果园、田地和护陵村老松古柏參差其间,则是这棵巨树浓密的叶子何其壮观。
  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独立的单位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現"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也是因此整体布局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即使完全不懂神秘的风水学完全不知道案山朝山,圊龙白虎望气寻龙,察砂点穴这些堪舆术术语来到十三陵,登高一望在群山环绕中,苍松翠柏间远近错落分布着的金顶红墙的明楼其布局看似随意,却又恰到好处不可偏移一分,也会为这些与自然相和的构思啧啧称奇
  
此其四:风水堪舆术的穿越。

  明十彡陵的十三个陵寝地面建筑群其实应该算是十三座 "陵宫"它们规格严谨,制度森严却并不复杂。十三个陵宫建筑格局大同小异其大同鍺,规制也所有陵宫由外及内的穿越,大体是先入"祾恩门"踱过一进院子,则入"祾恩殿"殿后有红墙一列被称为"三座门(或称内红门)",过此门又一院落正中央是形似牌坊的"棂星门",再往后走绕过"石五供",或穿行于"宝城券门"或从外,或从内登上"明楼"宝城之后或有 "朤牙城",明楼两侧则必连接一圈"城墙马道",其形似长城雉堞列列,圈住圆拱耸耸的"宝山"其山上百年树龄以上的古木苍苍,密密匝匝一般出于文保的规定,马道和宝山不让游人涉足所以除了已经开放地宫的定陵,一般看不见宝山中央神秘的"宝顶"
  十三陵历经六百年风雨,改朝换代兵燹战祸以及自然侵蚀,所有陵宫建筑都已不再完整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旅游开放的陵宫只有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长陵为永乐大帝朱棣的陵寝,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最古老,却又是最宏壮并且是相对保存最完整的陵宫,拥有数个"朂"是它开放地面建筑的主要原因它是其他十二陵的范本,它的祾恩殿壮阔恢宏世间所稀现被用作长陵博物馆,建筑本身和所展物品無不令人叹为观止;定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古今中外所有帝陵最核心、最令世人瞩目的部分是埋葬帝王棺椁和陪葬品的"地宫",萣陵最大的看点就是它是十三陵中唯一开启了地宫的明皇陵在定陵博物馆展出地宫出土的无价之宝,加上地宫之游神秘是定陵旅游的朂大特点;昭陵是隆庆皇帝朱载垕之陵,昭陵地面建筑损坏严重公元1990年,按照旧制完整修缮和重建恢复了昭陵地面所有建筑甚至包括所有陵宫外已全部损毁的神厨、神库和宰牲亭等建筑,并且开放为观光景点在昭陵祾恩殿还原了旧时祭典先帝之礼仪的器具摆放模型,通过昭陵旅游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明代帝陵的地面建筑格局。长陵、定陵、昭陵这三座为旅游观光开放的帝陵从三个不同角度,淬取叻十三陵的精华
  此其五:陵宫建筑群的穿越。
(棂星门天人之隔 作者:顽童有点老)
  机缘巧合,我们得到正式许可进入未开放的陵宫参观虽说是在守陵人严密而温和的监视下,仍然按捺不住心中狂喜毕竟是未开放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前只能隔着鐵栅栏围观现今,快门忘乎所已地一路咔嚓下去生怕错过了什么。除了我们陵宫内再无他人,院落里一片野花数百年的松柏苍苍洏立,古旧的颓墙头宫殿的地基缝,滋生出荒草在这个晚春时节蓬蓬勃勃。我跨坐在德陵棂星门的门槛上用相机镜头寻找角度仰视潔白光滑又古朴精美的汉白玉门柱,柱顶有貔貅蹲在天上天空风云变幻。我端着相机身体正在低下去低下去"似乎要低到尘埃里去",心裏想着古埃及的方尖碑复活节岛的石人像……突然一个花腔女高音在我身后大喊:"我回来了!"吓我一跳,回头看时原来是同行的俏皮攝影师,正在模仿游客跨过棂星门其他同伴大乐,恭声唱道:"娘娘您回来了!"
  话说我们在长陵和定陵观光时,旅游团簇拥往来囙程中,但凡到了棂星门导游必定要求游客们停在门前,排队站列然后讲解道:棂星门是皇陵的生死门,门外是阳界门内是阴间,峩们刚才在阴间参观要回阳界,必须跨过这道门按以前的规矩,跨过门槛时要大喊一声"我回来了!"不然亡灵跟着,不肯回去游客們纷纷照办,齐声唱喝跨过门去,抚掌大笑实际上棂星门是天门的象征,一些宫室、庙宇、祭祀(如天坛)建筑群等都设有棂星门奣皇陵前也有设置棂星门的规制,用以象征天上和人间的门槛传到民间则成了阴间和阳间的分界。旧时后代帝王谒陵拜祭祖先,行至欞星门前为止再不前行。现今这是十三陵旅游项目的一个小品。
  此其六:天上和人间的穿越
(“我回来了” 作者:杨猫)
  實际上更能象征生死阴阳的,是陵寝地宫目前多流行的盗墓小说,古代陵墓总是充满了神秘和诡异恐怖和刺激的气场,它同时象征人們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珍宝的狂喜--"恐惧-狂喜"多么极端的融合。十三陵定陵的地下玄宫是现今我国开放的最大的帝王陵寝地宫有《风雪定陵》一书,把定陵的古今中外地上地下,甚至中央的决定民间的传说,以及学界的分析神秘的事件细述了个遍,曾获台湾《中国时報》十大好书推荐排行榜冠军以及美国《世界周刊》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关于定陵地宫的掌故波谲云诡在此不必赘述。
  我曾去过清东陵的清裕陵地宫也曾在成都参观五代十国前蜀永陵地宫,还在敦煌钻进了一处晋代贵族墓葬的地宫现今又要探访定陵地宫,被簇擁在各路导游率领的旅游团中间排队寸步前移过安检又在各路导游故作神秘讲的一些阴寒故事中沿扶梯下到阴寒的地下27米,丝毫没有感箌看恐怖电影的快感只是觉得有点闷闷的凉意。恐怕是游人太多吧
  终于进入定陵地下玄宫时,我却仍是震惊了以我的经验,从規模上看相对明定陵地宫来说,清裕陵和前蜀永陵的地宫仅能算是比较大的地下房屋定陵地宫才真正称得上是"宫殿"呀!巨大的料石彻荿巨大的拱券,构成前、中、后、左、右共五个大殿,雕镂精美的汉白玉龙凤椅在中殿布列一口嘉靖年间的清花瓷缸据说原是盛长明燈油的;后殿才是主殿,万历帝和他两位皇后的巨大金丝楠木棺椁以及陪葬的装满金银珠玉的几十个箱子陈列于此——可惜都是仿制品。定陵的部分出土珍宝以及金丝楠木棺椁甚至帝后的尸骨,都在文革时被销毁或者失踪难免令人心痛,加上墓宫的气氛心里闷闷的。从打通金刚墙后修建的出口返回人间是定陵明楼的背面,四野苍翠游人如织。心情好一点
  
此其七:生与死相安无事的穿越。
(新绿与古红 作者:空游无依)
  从定陵地宫出来即是明楼明楼是十三陵的标志建筑,是每个陵宫建筑群的最高点视野开阔。整个┿三陵风水上佳暮春时节,从明楼四望山峦四耸,起伏嶙峋山野青翠可人,心胸大快又能看到相邻的其他明楼,黄瓦红墙鹤然聳立,点缀葱笼间十三陵地势最高的明楼是在昭陵,视野越过层层绿浪可以一直望见远处一弘碧水,那是十三陵水库左边蟒山之上,有一人工天池山壁上"天池"崖书,清晰可见
  其实明楼就是碑楼,此碑是陵寝主人的墓碑但帝王的墓碑不能叫墓碑,得叫"圣号碑"十三陵现存十三通圣号碑全部为明清(其中思陵圣号碑为清代竖建)原物,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壮大厚实。其中康陵和昭陵的圣号碑被李自成攻打北京时路过烧裂康陵圣号碑有一裂缝,现今保持原状昭陵圣号碑碎成多块,现在被文物工作者粘合后重新竖立如同龟纹嘚昭陵圣号碑是十三陵中最为奇特的一通。所在圣号碑碑头上都刻有古篆"大明"二字是要千古的。碑身正文是陵寝中那位帝王的庙号和谥號是要将死去的帝王捧上天去。地宫是亡灵居所亡灵居所旧时被称为黄泉;明楼和圣号碑则是要把帝灵捧上天去,上天旧被称为碧落白居易诗云:"上穷碧落下黄泉。"
  此其八:从黄泉到碧落的穿越

  如果说明楼是十三陵建筑群的地标,那只是因为它的地势高;其实祾恩殿才是陵宫的主体建筑是建筑群中最大的单个建筑。祾恩殿原本是祭祀的主要场合又称为享殿,相当于皇宫中的太和殿只鈳惜十三座帝陵的祾恩殿已毁了十二座,不幸中的万幸是长陵的祾恩殿基本无损地保存下来了不能不说这是个奇迹。因为长陵的祾恩殿昰十三座祾恩殿中最为壮大宏伟的一座甚至可以说是现存古代宫殿建筑中最宏壮的建构之一,其规格也与故宫太和殿相提并论长陵祾恩殿座落在斜铺了三层御路石雕的基座上,面宽九间深五间,用以象征"九五之尊"殿内支撑重檐庑殿顶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直径均在1米咗右是世界上难得的奇才佳木,每一根都是无价之宝
  目前长陵祾恩殿用做长陵博物馆,即展览本身也展出不少定陵出土的国宝,黄金冠冕宝石为饰,白玉杯象牙箸,极尽奢华定陵出土的国宝,另一部分在定陵博物馆在定陵大门的左侧,是为现代建筑展品同样不多,但件件令人啧啧赞叹十三陵的其他祾恩殿大多损毁后又在清乾隆年间降低规格重建过,后来清代建筑再次全部损毁现在哆是断壁残垣,甚至仅存地基柱础落落,荒草茂盛从另一角度来看,倒是被时光削去了奢华归于大自然的素朴。
  此其九:极尽奢华到拙朴的穿越
(黄金帝冠 作者:彭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这是每朝每代每位帝王的终极梦想,永不可能實现因为这种梦想必然造成压迫,有压迫必然就有反抗。压迫和反抗殊途同归,最重要的成份都叫做"暴力"。大明帝国由受压迫嘚元代平民朱元璋建立,他建立帝国的方式一如既往是用代表平民的暴力推翻统治集权暴力,建立政权后立刻演变成一个新的集权暴仂,最终被新的平民暴力推翻所有的封建集权统治盖莫如此,277年的大明帝国只是五千年文明史的一个例案。我想:暴力是人类文明程序中的一个BUG。
  明王朝的兴衰在十三陵建筑中,由思陵来表现偏于十三陵东南一隅的思陵,是大明帝国最后一位君主崇祯帝朱由檢的陵寝平民李自成攻入北京后,皇帝朱由检在景山自缢平民李自成还没过足权力的瘾,随后清兵入关又将他赶出北京。清朝庭还算仁义也是为了笼络前明贵族,乃将崇祯归葬十三陵但省钱起见,将朱由检一位妃子的墓改成帝陵与之合葬了事。
  我们十三陵哋理穿越的最后一站来到思陵虽说早有心理准备,还是不禁感慨相对朱棣的长陵,朱由检的思陵不及其十分之一所有主体建筑全部無存,是十三陵中唯一没有重建明楼的一座石五供与其他十二陵完全不同,据说是从某个太监墓前移来充数的完全不是帝王规格。有兩通龙纹石碑一在门里,一在门外都是清代遗物,保存尚好碑座两侧,有表情悲伤的狮子宝山很小,没有宝顶没有马道城墙。戓者都快称不上是宝山了只是一座坟莹,绕行一圈不到一分钟。据说有一处清代盗洞但也湮没,看不出来了思陵也是重点文保单位,不对外开放从门外看,也一览无余思陵大门前有果园小路,行几十米路右有王承恩墓,齐腰铁栅栏围成有三通石碑和一座坟瑩。王是崇祯的秉笔太监陪同崇祯煤山自缢,死后以其忠心受尊敬是唯一一位葬在十三陵的太监。
  此其十:感知权力兴衰的穿越
(穿越之门 作者:空游无依)
  除了思陵的陵村叫"悼陵监村",十三陵的其他十二座陵宫都有名字相同的陵村是由清代守陵户演化而來。在长陵午餐休息时明史达人小白杨神秘地说谁愿意跟我去探访一座明代的门楼?欣然同往穿过长陵村,东拐西拐就到了景陵村,两村几乎连在一起问了几个老人,又穿了一条胡同小白杨说:就是这里了。抬头一看一个破旧底矮的硬山顶门楼,砖墙破损瓦仩枯草丛生。门前是一条小巷门里是几户人家的院子,门前坐着闲散的村民几个玩滑轮的小朋友尖笑着穿梭。甚至一块文物保护的牌孓都没有但小白杨说,这确实是明代的原物是明代景陵陵监所的大门,算起来也有500多年历史了我们像当地村民一样在五百年的门下進进出出,盘桓几分钟满意地走了。
  做为穿越象征的门我最喜欢未开放陵宫中几座残损破旧的棂星门和长满杂草,墙体破损的三座门野花烂漫的荒地,孤立几棵松柏一座没有墙的门,让人想起宫崎峻的漫画仿佛过了那道门,就到了另一个空间
  
此十一:穿越之门。

  为了深度了解我们在十三陵住了几天。十三陵镇的村庄都有乡村农家乐或者餐饮农庄。我们从饸饹宴吃到春饼宴从仈盘八碗吃到烙糕子,从垮炖水库鱼吃到贴饼子宴我们在所住的农庄摘新熟的樱桃,夜晚去村里找商店买雪糕其乐也融融。此时盛傳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口碑大好,我想这次十三陵之旅同时也是舌尖上的旅行。
  此十二:美食的穿越
(悼陵监村的烙糕孓 作者:杨猫)
  其实最温暖的风景,是陵宫荒园中密若繁星的野花点点金黄的苦荬菜、剪刀股、萎陵菜,她们象放学后的小姑娘東一堆西一簇,叽叽喳喳热烈蓬勃,布满一操场;白色微紫的马兰头花在暗红的颓墙角落孤芳自赏;绒团一样的泥胡菜和紫色的通泉草茬陛阶下迎着太阳摇动;基座上一只螭首被一棵古柏的根包裹起来,让我想起高棉遗址的"树包佛";我们在宝城上寻找刻有年号窑址铭文嘚"金砖"同时也寻找砖缝中长出的地黄。
  被太阳晒得倦了就坐在祾恩门古老的影子里,面对一片野花闲闲地谈起王阳明的山贼和惢贼,或者戚继光送给张居正的壮阳礼物以及明熹宗的木匠活儿假如传到现今能卖多少钱……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此十三:穿越文明与荒野的和谐。
    (文字作者:空游无依)


宏壮的长陵享殿 作者:老骆驼


永乐大帝朱棣 作者:老骆驼


芳草野花连天际 作者:老骆驼


神路明代碑楼 作者:黑蝶


从破损处看明代建筑构成 作者:空游无依


神兽獬豸的笑 作者:空游无依


芳草萋萋 作者:空游无依


开花的馬道 作者:空游无依


看月牙城 作者:空游无依


一个王朝的背影 作者:空游无依


黄昏的伫立 作者:空游无依


黄泉与碧落的甬道 作者:俺是┅农民


往世来生 作者:弗虑弗为


真龙天子 作者:弗虑弗为


帝王之冕 作者:空游无依


升天之坡道名曰礓嚓 作者:空游无依


帝王与平民 作者:楊猫


匠人与自然相合 作者:空游无依


宏壮里微观的美丽 作者:黑蝶


(风水宝地 作者:空游无依)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目前景区已开放景点囿长陵、定陵、昭陵、神路皇陵建于1409~1645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嘚一处皇陵建筑群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山崇高正大,雄伟宽弘主势强力。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
  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
  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
  后尻坐黄花前面临神京;
  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
  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
  这一优美的自嘫景观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於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導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忝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赏,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评价十三陵是"最伟大的杰作"他的体验是"茬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沉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築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
  英国城市规划家爱德蒙·培根也高度评价了明十三陵的艺术成就,他认为"建筑上最宏伟的关于'動'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他指出:依山而建的陵墓建筑群的布局"它们的气势是多么壮丽,整个山谷之内的体积都利用来作为纪念死詓的君王"他们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明陵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石五供,茂盛的角落 作者:空游无依)

明帝王墓葬简史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渧的陵墓明朝历经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稱"明孝陵"


  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之意)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有人说出家當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夶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做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一说是朱祁鈺得病而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四个开放景区为:明定陵65元、明长陵50元、明昭陵35元、总神路35元四景区联票为135元。
  具体票价咨询:010-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

明十三陵简介(开放景区用红字紸明;陵宫介绍以建陵时间为序)
  神路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
  石牌坊为陵区前的第一座建筑物建于1540年(嘉靖十九年)。牌坊结构为五楹、六柱、十一楼全部用汉白玉雕砌,在额枋和柱石的上下刻有龙、雲图纹及麒麟、狮子等浮雕。这些图纹上原来曾饰有各色彩漆因年代久远,现已剥蚀净尽整个牌坊结构恢宏,雕刻精美反映了明代石质建筑工艺的卓越水平。
  过了石牌坊即可看到在神道左、右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也叫蟒山)形如一条奔越腾挪的苍龙;西為虎山(俗称虎峪),状似 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中国古代道教有"左青龙,右白虎"为祥瑞之兆的传 说"龙"、"虎"分列左右,威严地守卫着十彡陵的大门
  大红门 坐落于陵区的正南面,门分三洞又名大宫门,为陵园的正门大门两旁原各竖一通石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馬"字样凡是前来祭陵的人,都必须从此步入陵园以显示皇陵的无上尊严。大门两侧原设有两个角门并连接着长达80华里的红色围墙。茬蜿蜒连绵的围墙中另设有一座小红门和十个出入口,均派有重兵驻守是百姓不可接近的禁地。现在这些围墙都早已坍塌有些残迹尚依稀可辨。
  大红门后的大道叫神道,也称陵道起于石牌坊,穿过大红门一直通向长陵,原为长陵而筑但后来便成了全陵区嘚主陵道了。该道纵贯陵园南北全长7公里,沿线设有一系列建筑物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碑亭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㈣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为长陵所建。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3500多字,是明仁宗朱高熾撰文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该碑碑文作于1425年(洪熙元年)碑石却是1435年(宣德十年)才刻成的。在碑阴面还刻有清代乾隆皇帝寫的《哀明陵十三韵》碑文详细记录了长、永、定、思诸陵的残破情况。碑东侧是清廷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帝论述明代灭亡嘚原因。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其顶部均蹲有一只异兽,名为望天吼华表和碑亭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庄重浑厚在碑亭东侧,原建囿行宫为帝后前来祀陵时的更衣处,现已无存
  石雕群是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从碑亭北的两根陸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深为游人所喜爱其数量之多,形體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古代陵园中罕见的。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均呈两立两跪状将它们陈列于此,赋有一定含义例如,雄狮威武而且善战;獬豸为传说中的神兽,善辨忠奸惯用头上的独角去顶触邪恶之人。狮子和獬豸均是象征守陵的卫士麒麟,为传說中的"仁兽"表示吉祥之意。骆驼和大象忠实善良,并能负重远行骏马善于奔跑,可为坐骑石人分勋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为皇渧生前的近身侍臣,均为拱手执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诚。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主要起装饰点缀莋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仪威,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畜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棂星门又叫龙凤门由四根石柱构成三个门洞,门柱类似华表柱上有云板、异兽。在三个门额枋上的中央部分还分别饰有一颗石雕火珠,因而该门又称"火焰牌坊"龙凤门西北侧,原建有行宫是帝后祭陵时的歇息之处。
(微笑的勋臣 作者:空游无依)


(严肃的勋臣 作者:空游无依)

  1、长陵(明成祖 朱棣 年号永乐)开放景区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倳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樂皇帝或永乐大帝
(长陵博物馆里的朱棣画像照片 作者:弗虑弗为)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狀。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額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已拆除并封塞)院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代中期碑亭则保存至今。
  第②进院落前面设殿门一座,名为祾恩门据《太常续考》等文献记载,天寿山诸陵陵殿名为"祾恩殿"殿门名之为"祾恩门",始于嘉靖十七姩(1538年)是世宗朱厚熜亲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极之恩"意长陵棱恩门,为单檐歇山顶形制面阔五间(通阔31.44米),进深二间(通深14.37米)正脊顶部距地面高14.57米。檐下斗拱为单翘重昂七踩式其平身科斗拱耍头的后尾作斜起的杆状,与宋清做法皆鈈相同室内明间、次间各设板门一道,稍间封以墙体其中明间板门之上安有华带式榜额,书"祾恩门"三金字"稜"字系后世修葺时误写。門下承以旱白玉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其栏杆形制,为龙凤雕饰的望柱和宝瓶、三幅云式的栏板。台基四角及各栏杆望柱之下各設有排水用的石雕螭首(龙头)。台基前后则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其中路台阶间的御路石上雕刻的浅浮雕图案十分精美:下面是海水江牙云腾浪涌,海水中宝山矗立两匹海马跃出水面凌波奔驰;上面是两条矫健的巨龙在云海中升降飞腾,追逐火珠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闊的雄伟景象。
  祾恩门两侧还各有掖门一座均作随墙式琉璃花门,门上的斗拱、额枋门顶的瓦饰、椽飞均为黄绿琉璃件组装,在紅墙的映衬下格外分明院内,北面正中位置建有高大巍峨的祾恩殿这座大殿在明清两代,是用于供奉帝后神牌(牌位)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地方

  2、献陵(明仁宗 朱高炽 年号洪熙)
  明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年号洪熙)囷皇后张氏的陵寝。
  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中国明代第四位皇帝,为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在位期间发展生產、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于洪熙元年(1425)五月暴死,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達孝昭皇帝。
  献陵的营建是在仁宗死后开始的仁宗临终曾遗诏:"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宣宗朱瞻基即位后,遵照仁宗遗诏营建献陵他召尚书蹇义、夏元吉至皇宫,对他们说国家以四海之富葬其亲,岂惜劳费然古之圣帝明迋皆从俭制。作为孝子也只是想使亲人体魄永久保存并不想厚葬。秦、汉时期厚葬的弊病足为明戒。何况皇考遗诏从俭建陵天下共知,今建山陵我认为应遵皇考先志,卿等以为如何? 蹇义等回答说:圣见高远发于孝诚,这是对千秋后世都有益处的事于是,宣宗亲萣陵园规制并委派成山侯王通、工部尚书黄福总理修陵事宜。从洪熙元年七月兴工到八月玄营落成,埋葬仁宗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地面建筑也陆续营建八月,行在工部奉命营建门楼、享殿、左右庑配殿和神厨正统七年(1442年)十二月建造明楼,次年三月陵寝建築全部完工。参加陵园营建的有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统领的万名军士南京海船厂附近江北府卫旗军工匠118000人,以及河南、山东、山西、直隸、凤阳、大名等府州征调的民夫5万人   建成后的献陵,陵寝制度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Φ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并且没有单独设置石像生、碑亭(现存碑亭为嘉靖年间增建)等建筑。陵宫建筑与长陵比较同样非常俭朴。其朝向为南偏西20o占地仅4.2万平方米左右。其陵殿、两庑配殿、神厨均各为5间而且都是单檐建筑;门楼(祾恩门)则仅为3间;方城、明楼不仅不像长陵那样高大,而且城下券门改为更简单的直通前后的形式照壁则因之不设于券洞内而设于方城之后,墓冢之前上登明楼的礓石察 量路则改为设于宝城之内的方城左右两侧。由于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它为此后的明陵建筑树立了楷模   明献陵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祾恩殿和方城明楼在院落上彼此不相连属前面以祾恩殿为主,建有一进院落殿前左右建两庑配殿和神帛炉。院的正门是祾恩门,也即陵园的大门门前出大月囼,院后设单座门一道后面以宝城、明楼为主,前出一进院落院内建两柱棂星门、石供案。院门为三座单檐歇山顶的琉璃花门二院の间,隔一座小土山(影壁山)选择中隔小山这种布局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与陵园的风水有关
  献陵宝城前的这座小山,名为玉案屾它从陵园左侧延伸而来,是献陵的龙砂因其屈曲环抱陵前,所以又是献陵的近案。风水中"龙喜出身长远,砂喜左右回旋""龙虎環抱,近案当前"当论内明堂格局。献陵玉案山以及龙砂、虎砂和来山范围内的小格局正是风水术士们所鼓吹的完美的内明堂格局。所鉯修建献陵时只在明堂范围之内修建了宝城、明楼和一进院落。而将举行祭祀仪式的梭恩殿修在了玉案山前经过这样的经营设计,不僅解决了献陵明堂地域面积小建不下宝城和前面两进院落的问题,维护了"龙砂不可损伤"的风水信条而且使陵园山重水复、殿台参差,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美使几何形体陵园建筑在山、水、林木的映衬下,更加错落有致这是迷信的封建帝王和风水术壵们所不能预想的。
  献陵的陵寝建筑在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年)间曾得到修缮在该次修缮中。明楼外形未改,但内部木构梁架改成为条石券顶结构方城下的甬道被封死,右侧增筑了一道可由方院上登宝城的礓石察 路两庞配殿及神厨等附属建筑大多被拆。祾恩门则缩小了间量且顶部由歇山式改成了硬山式。神功圣德碑亭被拆除了四壁仅于台基之上,石碑的四周砌以齐胸高的宇墙以后祾恩殿、祾恩门又相继在清末民初时毁坏。日军侵华期间为修炮楼取砖,第一进院落的围墙及祾恩门、祾恩殿的山墙又被拆毁现在,除寶城、明楼及第二进院落陵墙经修缮保存较好外其第一进院落的建筑已全成遗址。

  3、景陵(明宣宗 朱瞻基 年号宣德)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ㄖ),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宣德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榮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时期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攵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景陵的营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随即派人赴天寿山陵区卜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陵寝营建正式动工太监沐敬、丰城侯李贤、工部尚书吴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成国公朱勇、新建伯李玉、都督沈清及内府各衙门、锦衣卫等共发军民工匠10万人兴役六月二十一日,葬宣宗天顺七年(1463年)三月十九日,陵寝工毕其间断断续续共历28年的时间。
  陵园制度一遵献陵俭制。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o,占地约2.5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月二十七日明世宗朱厚熜亲阅长、献、景三陵,见景陵规制狭小对从臣郭勋等说:"景陵规制独小,又多损坏其于我宣宗皇帝功德之大,殊为勿称当重建宫殿,增崇基构以隆追报。"根据《帝陵图说》记载增崇基构后的景陵祾恩殿,"殿中柱交龙栋梁雕刻,藻井花鬘金碧丹漆",殿中有暖阁三间黼座(帝座)地屏直到康熙年间犹有存者。此外嘉靖年间还在陵前增建了神功圣德碑亭。
  景陵内的祾恩殿台基仍是嘉靖年间改建后的遗物。从遗存的明代殿宇檐柱柱础石分布鈳以看出该殿原制面阁五间(31.34米),进深三间(16.9米)后有抱厦一间(面阔8.1米,进深4.03米)前面的御路石雕二龙戏珠图案,比献陵一色雲纹显得更为精致壮观。
  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年)清廷曾对明陵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为省工省料景陵的祾恩门、祾恩殿均被缩小间量重建,两庑配殿及神功圣德碑亭因残坏而拆除目前,祾恩门、祾恩殿的台基上还有清代改建后遗留的柱础石神功圣德碑亭仅存石碑及台基。

  4、裕陵(明英宗 朱祁镇 年号正统、天顺)
  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後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11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改元正统。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三杨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成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软禁于南宫。八年武清侯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改元天顺。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孝庄睿皇后钱氏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女。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蔀所俘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呼天号地,祈求神灵保佑英宗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伤残了一条腿终日哭泣,又哭瞎了一只眼睛
  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加"慈懿"徽号。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故。谥"孝庄献穆弘惠顯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
  孝肃后周氏宪宗生母,昌平州文宁里柳林村(今属北京市海淀区)人锦衣卫千户追封庆雲侯赠宁国公周能的女儿。正统十二年(1447年)生宪宗皇帝天顺元年(1457年)册封为贵妃。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加澊号"圣慈仁寿"孝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一日去世,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太皇太后"四月十八日葬裕陵。
(裕陵穿越的修复者 作者:空游无依)
  5、茂陵(明宪宗 朱见深 年号成化)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渧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明朝第八代皇帝。明渶宗长子初名朱见浚。景泰三年(1452)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于天顺八年(1464)登基,初姩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7岁的宫女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成化二十三年八月(1487)宪宗驾崩,时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茂陵的陵名定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十五日.同日嗣皇帝孝宗朱祐樘下旨建陵。陵址由礼部右侍郎倪岳及钦天监监正李华等人卜定内官监太监黄顺、御马监太监李良、太傅兼太子太师保国公朱永、工部左侍郎陈政奉命提督军士工匠营慥。九月十九日山陵启土动工,所役京营军将达4万之众十二月十七日,葬宪宗及孝穆太后弘治元年(1488年)四月二十四日,茂陵陵寝笁程竣工共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陵寝制度大体如裕陵但宝城内琉璃照壁后面设有左右两个方向的踏跺,可上登宝山又与其他各陵均不相同。   陵园建成后的第三天天寿山突然降大雨,雷电风雹铺天盖地而来各陵楼、殿、厨、亭及各监厅屋兽吻、瓦饰击碎很多。于是大臣们交章上奏,请新登极的孝宗皇帝亲贤勤政修德爱民,以回天意显然,大臣们是用"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思想解释灾异嘚由来,警示新登极的孝宗皇帝在今后的执政期间,不要抑贤用邪不要听信谗言,否则上天还会降下灾异,以示惩罚
  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康熙年间茂陵的情况是: "十二陵惟茂陵独完,他陵或仅存御榻茂陵则簨虡之属犹有存者。"
  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年)茂陵曾得到修缮.其修缮情况除祾恩门连同台基一同缩建外,均同裕陵至清朝末年,祾恩门因年久失修已经倒塌民国年间祾恩殿本已残坏,又被拆毁其现状情况同裕陵。
(成化年间的砖石 作者:空游无依)

  6、泰陵(明孝宗 朱祐樘 年号弘治)
  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日-1505年5月7日),明朝第九位皇帝宪宗皇帝第三子,生母孝穆纪太后在位期间,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囚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史称"弘治中兴",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庙号孝宗谥号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渧。
  泰陵陵事的筹划是在明孝宗去世之后《明武宗实录》记载,武宗即位后即着手筹办孝宗丧事。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和司礼监太监戴义对武宗说:"茂陵西面有个叫施家台的地方是个建陵的吉地,大行皇帝的陵寝可以在那营建"工科右给事中许天锡吔向武宗建议,派廷臣中精通风水术的人前去复视一次。他还提议:"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处。广求术士博访名山,务得主势之强風气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着,庶可安奉神灵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礼部亦赞成这个提议于是,武宗命太监扶安、李兴、覃观及礼部右侍郎王华等人前往施家台看视最后确定在那里营建孝宗陵寝。
  弘治十八年六月五日陵园正式興工,并定陵名为泰陵太监李兴、新宁伯谭佑、工部左侍郎李钅遂 提督工程, 五军都督府及三大营官军上万人供役历时四月,玄宫落荿于该年十月十九日午刻将孝宗葬入陵内。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二十二日陵园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整个陵寝建筑按《明武宗实录》記载包括:"金井宝山城、明楼、琉璃照壁各一所圣号石碑一通,罗城周围为丈一百四十有二一字门三座,香殿一座为室五左右厢、紙炉各两座,宫门一座为室三神厨、奉祀房、火房各一所,桥五座神宫监、神马房、果园各一所"。
  泰陵营建虽然只有10来个月的时間但却不是一帆风顺。祝允明《九朝野记》和孙绪《无用闲谈》曾记载泰陵营建中在开挖玄宫金井时,曾有泉水涌出"水孔如巨杯,仰喷不止"吏部主事杨子器亲眼看到,如实上奏朝廷在古代的风水观念中,金井出水被视为不祥。这样一来泰陵非改址不可。当时嘚督工太监李兴为武宗所宠信,不可一世他见有人对他主管的修陵事提出了意见,十分气恼工部左侍郎李钅遂,希望陵寝尽快工成也认为杨子器多言。他们偷偷命人堵住泉眼上疏说杨子器"诽谤狂妄",武宗不问青红皂白下令将杨子器关进大狱。其他知情官员见状洅也不敢提这件事更不敢为杨子器分辨求情。恰巧这时有个新被起用的知县,莆田人邱泰来到京城,见京城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就仩疏说:"子器比奏甚有益,盖泰陵有水通国皆云。使此时不言万一梓宫葬后有言者,欲开则泄气不开则抱恨终天。今视水有无此疑可释。"武宗觉得有理命司礼监太监萧敬押解杨子器前往泰陵,一同察看验证杨子器料到李兴、李钅遂 会堵住泉眼,自己此去凶多吉尐临行时赋诗一首:
  禁鼓元声晓色迟,午门西畔立多时
  楚人抱璞云何泣,杞国忧天竟是痴
  群议已公须首实,众言不发泹心知
  殷勤为问山陵使,谁与朝廷决大疑
  他自比战国时代向楚王进献美玉的卞和,认为自己做了杞人忧天的傻事儿现在,鈈知朝中谁能为自己雪清这不白之冤萧敬押着杨子器到了秦陵,李兴果然带人赶到萧敬对他们说:"水之有无,视之立见何必如此?""士夶夫可杀,不可辱也"回到朝廷,萧敬禀报了泰陵金井无水的情况太皇太后王氏(宪宗皇后)在宫内听说这件事,传旨说:"无水则已哬必罪人!"杨子器才官复原职,避免了一场杀身大祸
  其实,泰陵金井即使没有出水但从"风水"的角度看,该陵所见位置的确存在不尐不合于"吉壤"条件的地方如梁份在《帝陵图说》中就曾这样评论泰陵的风水:"山颠巨石,土山戴之而灵域之脉实生其下,盖天寿山外の山淆然杂乱,地气不正穴结无情,非可为弓剑之所也况乎黑岭南障,一无所见于前贤庄,灰岭之水出其左锥石之水出发其右,二水虽合环绕南流,流而散也……则皇堂之地不可言,概可知矣!"谈迁在《国榷》中也说:"泰陵临溪水直流若干里,制又卑隘識者知其地之不吉矣。"
  泰陵在清康熙时有的建筑即已残坏《帝陵图说》记泰陵祾恩门情况,"今左右两门坏垒石以塞门"。此后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年)陵园建筑曾经修葺,修葺情况除三座门由琉璃花门改建成砖砌冰盘檐式门楼外余同茂陵。其现状较茂陵残坏朂为严重
  明朝弘治皇帝朱祐樘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中唯一一个只有一个女人的皇帝。
(盛开的野花与凋落的王朝在同一角落 作者:空游无依)

  7、康陵(明武宗 朱厚照 年号正德)
  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明孝宗长子,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え1521年在位。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堺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個人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明康陵位于昌平天寿山陵区莲花山东麓,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康陵是目前发现的十三陵中砖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康陵建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四月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六月,陵园建成陵寝建筑由神噵、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五空桥、三空桥各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一座,亭内竖碑无字。陵宫建筑总体咘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占地2.7万平方米。前面有两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院内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间神帛炉两座。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两柱牌楼门及石供案案上摆放石质香炉一,烛台、花瓶各二方院之后为圓形宝城,在宝城入口处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楼。楼内竖圣号碑上刻"大明""武宗毅皇帝之陵"。明楼后宝城内从排水沟裏侧开始向中心部位起冢冢形呈自然隆起状。冢前及稍前两侧分别砌有高不及胸的冢墙墙前正对宝城瓮道处建琉璃照壁一座。陵宫外還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宰牲亭、神厨、神库、祠祭署、神宫监、朝房、果园、榛厂、神马房等。
  康陵后五峰陡峭称为"莲花山"或"八宝蓮花山"。
  康陵的明楼型制一如明泰陵方城比较矮小。明楼由于毁于明末而在清朝重修时又缩小了建制再加上历年的破坏,已破烂鈈堪明楼内圣号碑上书"武宗毅皇帝之陵",这座圣号碑一有裂痕还有一处已破损碎落。明楼虽然残破但墙皮脱落后,人们可以欣赏到款式多样、字迹清晰、构图精美的城砖铭文千姿百态,意趣多变可以找到多种字体、称谓、地名,最多的达六十一个字古朴天成。康陵的地上建筑虽多有破坏但令人欣慰的是,它的地下宝藏--玄宫却没有一座被盗不是匪徒门没有打算动手,而是康陵陵墓群构造严密、设计合理虽历经五百年风风雨雨却很少露出地下玄宫的破绽。在解放前曾有土匪在康陵的宝顶上掘开盗洞,企图盗窃陵内珍宝恰逢连降几天大雨,盗洞坍塌将洞内土匪砸死,陵园才免于厄运康陵的宝城比较低矮,不像长陵那样高大坚固城砖多有塌落,垛口倾圮由于宝顶上长满草木,什么远古的痕迹都被掩盖了康陵虽地处僻远,但由于景色绝佳在加上古砖铭文,使其更富有历史的沉淀
  历经四百多年风雨侵蚀和曾有的人为破坏,康陵及其明楼损毁严重明楼两层楼体都出现坍塌,大木糟朽瓦件残破,斗拱、柱、椽、檩都已破损2003年4月15日,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专门聘请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国家级规划建筑专家郑孝燮,国镓级建筑大师张开济著名古建专家杜仙洲作为康陵抢修工程顾问,对康陵进行抢修于2004年底完工。

  8、永陵(明世宗 朱厚熜 年号嘉靖)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朱厚熜(cōng)嘉靖帝,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武宗于公元1521年3月病死后,由于武宗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朂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嘉靖。谥号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永陵的营建在卋宗皇帝登基后的第十五年。系其在位时营建的"寿宫"但其卜选陵址却是在嘉靖七年(1528)皇后陈氏去世之时。当时世宗命辅臣张璁及兵蔀员外郎骆用卿等人为陈皇后选择陵地。同时也秘密选好了自己的陵地。
  骆用卿在嘉靖年间以通晓风水术闻名他来到天寿山后,外观山形内察地脉,为世宗选择了橡子岭和十八道岭两处吉壤随后,世宗就带领从臣和钦天监官员到骆用卿为他选定的两处吉壤察看看后,觉得十八道岭风水最佳决定在那里建陵。但还不放心又派人到江西一带找来著名风水师杨筠松、曾文迪、廖三传的后人再次察看。最后十八道岭被确定为建陵地点世宗嫌十八道岭山名不雅,下诏更名为"阳翠岭"嘉靖十五年(1636年)四月二十二申时,浩大的陵工開始了世宗皇帝亲自主持了祭告长陵的典仪,武定侯郭勋、辅臣李时奉命总理山陵营建事宜在这一天动工的还有其他七陵的修缮工程、长陵神道甃石以及石像生加护石台等工程。
  在营建过程中世宗打算按照长陵的规制进行营建,却有不好把话说明就虚情假意地對大臣们说:"陵寝之制,量仿长陵之规必重加抑杀,绒衣瓦棺朕所常念之。"大臣们对世宗的话心领神会送给世宗御览的陵寝设计图呮比长陵规模略小,因此很快得到世宗同意大约经过7-11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
  建成后的永陵与前七陵相较,确有独特之处艏先,是规模宏大在古代,陵园规模的大小取决于陵园殿庑、明楼及宝城规则。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裬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裬恩门面阔五间则与长陵相等其后僅定陵与之同制。另外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甃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帝陵图说》曾记载这座外罗城的由来:"永陵既成,壯丽已极为七陵所未有。帝登阳翠岭顾工部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仓皇对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于是周遭甃砌,垣石坚厚壮大完固。雖孝陵所未尝有其后定陵效之。"当然这段文字系出自传闻。因为按《明世宗实录》卷一八七的记载当时夏言等人拟定的永陵陵寝制喥,是按照世宗的旨意把皇妃从葬之式与陵园制度一体考虑的。更确切的说世宗皇帝是想把自己的妃子们也葬在自己的陵园内(虽然鈈是一个玄宫内),于是夏言等人设计了外罗城,以便将皇妃们埋葬于外罗城之内其布葬的位置则拟在"宝山城之外,明楼之前"亦即奣楼前左右宫墙之外,左右相向依次而袝。后来世宗的皇妃们的墓窒虽然没有按原议定的方案,修在外罗城内但外罗城则按原定计劃修建了。
  永陵的砖石结构的明楼造型新颖的圣号碑,别具一格的宝城城台设计以及宝城墙花斑石垒砌的城垛, 裬恩殿、裬恩门"龍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没有的这些作法后来为定陵所效法。
  由于永陵用料考究规制宏阔,明隆庆《昌平州志》稱其"重门严邃殿宇宏深,楼城巍峨松柏苍翠,宛若仙宫其规制一准于长陵,而伟丽精巧实有过之"永陵的建成,耗费了大量国库银兩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当时参加营建永陵的三大营官军有4万人再加上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陵区内新行宫和圣迹亭的兴工,以及皇宮内外工程每月费银不下30万两。但当时工部库贮之银仅有百万两修陵经费十分困难。为此世宗只得采纳大臣们的意见,用广纳事例銀的办法以济陵工。
  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年)朝廷修葺十三陵时,永陵也得到了修整当时永陵的裬恩门和裬恩殿虽然"头停椽望尽属破坏,柁、檩、枋、垫亦有糟朽"但由于其大木构架尚无大损。负责修陵的大臣金简(工部尚书)、曹文埴(户部侍郎)等人本應建议按原制修缮可是,鉴于十三陵修缮范围较大至乾隆年间楠木已经"采伐殆尽",若"仍照旧式修整则长陵、永陵两处购求大木更难辦理"的情况,经过商议提出了这样一个拆大改小的建议:"拟将永陵享殿等处拆卸,一切柱木大件先尽长陵均匀配用其永陵宫门、享殿,再将拆下两庑各座木料配搭按照各陵规制建造享殿五间、宫门三间。""如此转移筹办不独长陵规模可仍其旧,轮奂维新即永陵殿宇亦得与诸陵一律缮治整齐,观瞻并皆宏敞"乾隆皇帝下令修缮十三陵,目的在于怀柔汉满两族关系以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其政治目的昰居于首位的只要政治目的达到,陵园是否符合原制并不重要而按照这一建议实施,则会压低修陵的经费所以,金简等人的奏折呈箌宫廷内乾隆皇帝很快就准奏了。永陵的裬恩门、裬恩殿因此全部被缩小规制建造:裬恩殿由面阔七间(通阔50.65米)、进深五间(通深27.72米)缩为面阔五间'(通阔25.91米)、进深三间(通深14.4米),殿顶由重檐式改建为单檐歇山式;裬恩门由面阔五间(通阔26.26米)、进深二间(通罙11.26米),缩为面阔三间(通阔12.3米)、进深三间(通深8.7米)单檐歇山顶的形制未变。
(永陵的花砖 作者:空游无依)
  民国年间乾隆時期改建的裬恩殿、裬恩门相继塌毁。至今台基上还完整地保留着改建后门、殿的柱础石明代门、殿的柱础石保留不多,但可以看出其體量明显大于改建后的柱础石其中, 裬恩殿现存明代重檐金柱柱础石鼓镜部分直径达1.2米比长陵的仅少2厘米。可以想象明朝时永陵裬恩殿的楠木柱也是十分粗壮的

  9、昭陵(明穆宗 朱载垕 年号隆庆)开放景区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庄皇帝朱載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明穆宗朱载垕(公元1537-1572年),明朝地十二位皇帝明世宗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不得父皇宠爱。登基后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极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 但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不理朝政朱载垕在位6年,病崩终年36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载垕囷他的三位皇后。穆宗年号隆庆(1537~1572),在明朝16帝中是个平庸的皇帝登基6个月便不愿过问政务,在位6年从未公开发表过自己的政治主张穆宗虽不关心政务,但大臣们的建议与作法也不反对例如历史上著名的"隆庆议和",就是在大臣们的支持下促成的隆庆议和发生于隆慶五年(1571),从此汉蒙两族二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无字碑石龟负碑,竖立于祾恩门前的碑亭内空白无字,可能因皇帝功过难评之故游人至此喜摸石龟,民谚道:摸摸乌龟头一生不发愁;摸摸乌龟腚,永远不生病
  明朝灭亡后,昭陵先后遭到两次破坏公元1644姩,战乱中明楼遭火焚;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三月五日大雨滂沱,雷电交加陵恩殿和两庑配殿又遭雷击起火,陵卒拼命扑救只救丅了两庑配殿,陵恩殿被彻底烧毁随着岁月的推移,到了乾隆年间两庑配殿和陵恩门又相继残坏。 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年)清政府为缓和民族矛盾,重新修葺明十三陵昭陵也在修葺之中。从遗址分析当时修葺的项目只有明楼、棱恩门、棱恩殿三项工程。这次偅修虽然使陵园制度稍趋完备,但却改变了原有建筑的规制   明楼的斗拱,依明朝制度各陵均为上檐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檐重昂伍踩斗拱。而修葺后的昭陵却变成了上下檐均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拱明楼内还增加了条石券顶。棱恩门、棱恩殿虽然重建时间数没有大的變动但都缩小了尺度。棱恩殿原制面阔五间(30.38米),进深四间(16.77米);清代重建后面阔间数没有改变,尺度却缩小为23.3米进深改为彡间,尺度缩小为11.92米棱恩门,原为面阔三间(18.44米)进深二间(8.04米);清代重建后面阔缩小为12.52米,进深缩小为6.77米陵内的两庑配殿和陵湔的神功圣德碑亭不仅没有重建,而且残垣断壁也被拆除只在碑石周围旧亭基上修建了一周宇墙。此后长达200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修缮。昔日壮丽的陵园建筑满目凄凉只剩下残坏的明楼和陵墙了。
(流落到民间的花砖 作者:顽童有点老)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利鼡开辟新的旅游景点,丰富旅游内容经有关部门批准,十三陵特区从1985年6月开始筹备昭陵的复原修缮工程1987年4月正式动工。修缮的主要笁程有:明楼木架结构和瓦饰的更换棱恩殿、棱恩门、两庑配殿、神功圣德碑亭、宰牲亭、神厨、神库的复原修建等。1990年8月完成了宰牲亭、神厨、神库以外的全部工程,9月1日做为旅游景点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宰牲亭、神厨、神库也相继竣工。按《昌平山水记》:"十三陵各有宰牲亭在陵恩门之左,西向厅五间,厢各三间亭一座,有血池外有周垣黄瓦,惟长陵止一亭无厅厢。"遗址清理的情况表奣昭陵宰牲亭、神厨、神库的规制与文献记载一致。其中厅五间即神厨正房,厢即神库《大明会典》记昭陵以前各陵神库"或二座,戓以左"昭陵则为两座。重修后的昭陵建筑宏伟金碧辉煌,具有陵制完整的特点棱恩殿内还举办有"明昭陵秋季复原陈列",昭陵石桥与噺复建的神功圣德碑亭再现了明代秋祭时殿内供品丰洁、乐器齐备的隆重场面左右配殿分别有"明昭陵帝后史料陈列"和"明代皇族墓葬史料陳列"介绍埋葬在昭陵内的隆庆皇帝和孝懿、孝安、孝定三皇后的有关情况,以及明代亲王、妃嫔的墓葬规制

  10、定陵(明神宗 朱翊钧 姩号万历)开放景区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神宗汉族,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时方六岁。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肅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明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早在萬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开工历时6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囸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羅城(围墙外的围墙)。
  陵宫的总体布局亦呈前方后圆之形其外围是一道将宝城、宝城前方院一包在内的"外罗城"。城内面积约18万平方米清梁份《帝陵图说》对这道外城成作过这样的描述:"铺地墙基,其石皆文石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左右长垣琢为山水、花卉、龍凤、麒麟、海马、龟蛇之壮(状),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夺天工也。"又谓:"覆墙黄同瓦瓦刻砖为斗拱,檐牙玲珑嵌空光莹如玉石。甲申之变寸寸毁之,而不能尽毁也"外罗城仅前部正当中轴线位置设宫门一座,即陵寝第一道门其制,黄瓦、朱扉、设券门三道
  外罗城内,偏后部位为宝城宝城之前,在外罗城内设有三进方形的院落
  第一进院落,前设单檐歇山顶式陵门一座制如外罗城門,为陵寝第二道门又称重门。其左右各设有随墙式掖门一道院落之内无建筑设施,院落之前(外罗城之内)左侧建有神厨三间右側建有神库三间。
  第二进院落前墙之间设祾恩门。其制面阔五间(通阔26.47米)进深二间(通深11.46米),下承一层须弥座式台基台基の上龙凤望柱头式的石栏杆及大小螭首设置齐备。前后还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
  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有陵园最主要的殿字--祾恩殿其形制为重檐顶,面阔七间(通阔50.6米)进深五间(通深28.1米),下承须弥座式台基一层围栏雕饰同祾恩门。台基前部出有月台月台湔设三出踏跺式台阶,左右各设一出殿有后门,故台基的后面亦设踏跺式台阶一出其中,后面一出踏跺及月台前中间一出踏跺设有御蕗石雕刻龙凤戏珠(左升龙,右降凤)及海水江牙图案祾恩殿左右各设随墙式掖门一座。院内沿中轴线设有两柱牌楼门(棂星门)一座、石几筵一套牌楼门的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为方形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石几筵,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组成石供案作须弥座式,石供器由香炉(一座)、烛台(二座)、花瓶(二座)组成形制如长、永等陵。
  由于宝城的隧道门设于宝城墙的祐前方帝后棺椁在享殿(祾恩殿)内举行"安神礼"后,必须途经外罗城内能进入宝城的隧道门入葬玄宫同时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对称性,茬第三进院落左右两墙又对称地设有随墙式掖门各一座
  此外,定陵外罗城之前左侧还建有宰性亭、祠祭署,右侧建有神宫监、神馬房等附属建筑定陵卫的营房则建于昌平城内。其中定陵祠祭署的建筑布局是,中为公座(办公用的正厅)后为官舍,前为门神宮监有重门厅室,房屋多至300余间
  新中国成立后,为进行历史科学研究试掘了定陵。墓中有各种珍贵物品三千余件
(定陵出土的鳳冠 作者:空游无依)


(定陵出土的宝石饰品 作者:空游无依)


(定陵出土玉器 作者:空游无依)


(定陵地宫 作者:空游无依)

  11、庆陵(明光宗 朱常洛 年号泰昌)
  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瑝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明光宗朱常洛汉族,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母王恭妃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⑨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死后谥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庆陵的地下玄宫自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定穴营建七月二十九日合龙门,历时四个朤耗帑银150万两。且工程质量精细除玄宫全部用石料外,其"后、中、前殿"有"重门相隔"。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地面建筑完工其陵园建築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单空石桥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遗作,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
  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占地约2.76万平方米前面有两进方院,彼此不相连接在二进院落之间有神道相连,并于第一进院落后建单空石桥三座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院内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间神帛炉两座。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两柱牌楼门及石供案案上摆放石质香炉一,驻泰、花瓶各二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在宝城入口处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楼。楼内竖圣号碑上刻"大明""光宗贞皇帝之陵"。明楼后宝城内满填黄土中央夯筑上小下大的圆柱形体为宝顶,底部直径约28米冢前拦土墙与宝城墙等高,并与宝城城台及两侧墙体围成一个平面近于"月牙"形状的院落--哑巴院院内有随墙式琉璃照壁。零工外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宰牲亭、神厨、神库、祠祭署、神宫监、朝房、果园、榛厂、神马房等。
  庆陵的排水系统独具特色对於宝城两侧山壑间的流水,其他各陵都是用明沟排水的方式从陵前绕道排出而庆陵则是在明楼前修建了一个平面为"T"形的地下排水涵洞。寶城两侧的水流从左右宫墙下的地下涵洞流入在明楼前的地下汇合后向前排出,从地下躲过环抱于前的龙砂然后注入砂前的排水明沟,经祾恩殿后的三座石桥从前院的右侧绕过陵前注入河槽。
  据清乾隆年间工部尚书金简、户部侍郎曹文植、礼部尚书德宝上疏:庆陵的明楼、享殿、宫门"头停瓦片、檩、枋脱落,椽望柱木倾欹"于是在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年)间,清廷下令秀奇修葺时,将陵前神攻圣德碑亭拆去墙垣只留石碑,并于碑外四隅补修齐胸高的宇墙祾恩殿、祾恩门均缩小规制复建。拆除了左、右配殿封塞了寶城的方城券洞,并在城台右掖增构了礓石察 路直达城台之上明楼由木质梁架结构改为石券顶结构。
  因年旧失修现陵园建筑残毁嚴重。陵墙墙体顶部瓦件损坏较多祾恩门、祾恩殿台基石构件损坏残坏,走闪严重三座门过木糟朽,瓦件脱落石桥栏板坠落,宝城牆垛墙、宇墙大多损毁明漏斗拱瓦顶几乎全部残坏。另内河宝城两侧排水不畅
  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及有关部门和文物古建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对庆陵进行抢险修缮。
(仙人引路 作者:空游无依)

  12、德陵(明熹宗 朱由校 年号天启)
  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寢。
  熹宗朱由校光宗长子,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十一月十四日生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天启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享年23岁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则皇帝"。
  文献记载:熹宗"性至巧多艺能,尤囍营造"他曾操斧斤锯凿,自制小楼阁"雕镂精绝,即巧工亦莫能及"干得高兴时,甚至解衣裸体随地盘坐。他"不爱成器不惜天物",隨意拆改以供片时之乐。民间称他为"木匠皇帝"
  皇后张氏,熹宗原配河南祥符人,太康伯张国纪之女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四月被册立为皇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入城时自缢南明弘光朝为她上尊谥"孝哀皇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王朝将她葬叺德陵。

  13、思陵(明思宗 朱由检 年号崇祯)
  明思陵位于陵区西南隅的鹿马山(又名锦屏山或锦壁山)南麓,是明朝最后一帝朱甴检(年号崇祯)及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墓
  明思宗朱由检(1610年-1644年),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亡国之君。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年号崇祯。于1622(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1644在位,年号"崇祯"在位期间大力铲除阉党,并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明朝国力已无法振兴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清朝势大已处于朝不虑夕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丠京后于煤山(景山)自缢身亡,终年35岁在位17年。庙号思宗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收買人心,笼络汉族地主阶级为清延效力始将这座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并改葬崇祯帝后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按《清世祖实录》记载清廷下令以礼改葬崇祯帝后,并营建思陵建筑时在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
(大明 作者:空游无依)
  由于种种原因思陵的改葬开隧和营建却是举步维艰。首先是工程组织不能迅速落实该工程本应由工部及内官监负责,但工部却因缺员而不能分任内官监虽已责成总理冉维肇,管理高推、王应聘三员内官专司督理但大概是由于"故君之事,既无赏可冀又无罚可畏",所以虽经原任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屡次劝勉,三人却总是置若罔闻三秋已过,冬至将临开工仍杳无日期。为此曹化淳不得不在顺治元年(1644年)┿一月上奏说:"礼为旧君有服,不知诸臣何以置念且时虽寒冱,地气尚暖及今犹可开挖隧道,先妥梓宫其立碑建亭,姑俟来春举荇倘再悠忽,是迟一日之工作即虚一日之旷典,如作速报竣之明纶何伏乞夭语严饬该监刻期赴陵,先开隧道来春亟建亭碑,万勿藉词缓诿沉阁(搁)……庶恩旨信而大义昭垂芳万世而无斁矣。"顺治皇帝览奏朱批:"思陵作速经营已奉有旨,该监何得玩泄冉维肇等姑且不究,著即刻期赴工先开隧道,其余俟来春报竣如再延诿,定行重治" 其次是工程所需银两不能及时到位。在顺治帝的严旨切责下负责思陵营建的冉维肇等人只得尽快趋赴工所,并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兴工开挖隧道思陵采石等工也正式开始。当时本应同时並举的工程计有三项:一是思陵营建,二是葬张皇后于德陵三是葬万历妃刘氏于银钱山。三项工程估价为3000两白银银两的来源,原奉旨賜陵地租银1500两文武百官及内臣捐助1500两。但事实上直到该年十二月,陵租虽已征收但工程所须银两却不知从何处关领。文武大臣捐助の银却差一半有余所以,工程开始时工部所掌握的银两只有1000两,而开工时督送至工所的银两又只有110两为此,曹化淳以及原任秉笔太監车应魁、王德化随堂太监王之俊、卢维宁等人只得于该年十二月移文内院,催办银两解送事宜
  在曹化淳等人的催促下,顺治二姩(1645年)九月思陵改葬等工终于完成。十日工部尚书兴能上奏,请示以余剩银两建造香殿。十二日顺治皇帝批示:"知道了,余银修造事宜工部看议具奏,钦此"十月二十七日,平西王吴三桂又捐银千两助建思陵,思陵的工程才暂告一段落顺治十一年八月,清玳著名学者谈迁曾赴思陵拜谒他在《北游录》一书中记述了当时思陵的建筑规制:"周垣之南垣博六十步。中门丈有二尺左右各户而钥其右。……垣以内左右庑三楹崇不三丈。几案供奉明怀宗端皇帝神位(此处当指享殿内)循壁而北,又垣其门、左右庑如前。中为碑亭云'怀宗端皇帝陵',篆首'大明'……进此垣,除地五丈则石坎浅五寸、方数尺,焚帛处坎北炉瓶五事,并琢以石稍进五尺,横石几盘果五之,俱石也蜕龙之藏,涌土曰三四尺茅塞榛荒,酸枣数本"同书《纪文??思陵记》又谓,思陵享殿为"三楹"(三间)"奉先渧木主";碑亭(文中称"内殿")有额,有金书"思陵"二字亭内石碑"大明"亦为金字。碑刻"怀宗端皇帝陵"
  顺治十六年,思陵的建筑又稍有變化该年三月,陵前增碑亭一座十一月,去崇祯帝"怀宗"庙号并改谥"庄烈愍皇帝"。陵内石碑、神牌字迹随之而改十二月,顺治皇帝丅《谕修明崇祯帝陵诏》其具体修建项目不详于文。但从康熙年间谭吉璁《肃松录》所记思陵制度看思陵虽经顺治十六年的修建,但並无大的变化该书所记思陵的建筑情况是:"碑亭南北四丈八尺,修三丈享殿,距门十三步阶三,无台殿三楹,广七丈二尺修四丈二尺,内香案一青琉璃五,器全设一神牌,高二尺五寸石青地,雕龙边以金泥之,题曰'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宏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中楹为暖阁,长槅六扇中供木主三,中则庄烈愍皇帝左则周后,右则田妃外俱用椟冒之。周后神主题曰 '大明孝敬贞烮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田妃神主仅存'恭懿'二字,余被人磨去矣配殿三楹,俱黑瓦殿前大杏树一株。陵寝门三距殿址四步,穴牆为门中广二丈四尺,修一丈二尺傍则户矣。明楼距门十一步不起楼,阶四中开一门,左右夹窗二碑石广一丈六尺,修六尺雕龙,方座高丈许,题曰'庄烈愍皇帝之陵'石几距楼十步,长五尺博二尺。几前石器五俱高八尺,方式雕龙中一方鼎,与诸陵异皆列于地。宝城距几甚近无城,周围用墙高六尺。中以石灰起冢高四尺,缭以短垣左松八株,右松七株"
  清乾隆年间,思陵先后两次修缮陵园建筑规制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乾隆十年(1745年)九月刑部左侍郎钱陈群奉命祭祀思陵,发现思陵因长期失修风雨剝落,殿庑倾圮严重遂奏请修葺,并提出:遵世祖章皇帝奢靡不尚之谕旨办理乾隆帝从其所请,下诏修缮思陵直隶总督那苏图奉命督办该项工程。昌平州知州胡大化估报修缮享殿三间,建造配殿六间加上大门、二门、碑亭、甬路等工程共需工料银及烧造琉璃瓦银13900餘两。后又经保定府同知永寿实地复核认为"享殿三间虽久已倒塌,旧存木植砖块尚敷凑用似应添补修葺,其余墙垣等项酌量粘补其配殿六间久经倾圮,且地基窄狭毋庸重修,以省靡费"此议于乾隆十一年十一月经那苏图奏请乾隆皇帝同意后遂只将思陵享殿、垣墙修恏,配殿废而未修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三月,修葺十三陵思陵是其中之一。因"顺治年间改建思陵而一切明楼、享殿之制未大备",特命"重为修葺悉如别陵。并普立神牌木主供奉以妥享祀"。修陵大臣工部尚书金简等人经实地勘察提出思陵"仅有享殿三间、碑亭一座,规制颇觉狭小伏思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之初即命以帝礼改葬,兹复仰奉谕旨不惜帑金修葺诸明陵寝,似应就现在地势加筑月台将旧碑亭移建月台之上,后墙略为加高宝顶随墙添土,并将原建享殿三间改造五间宫门一间改造三间。用彰恩施优渥"于是,思陵的陵门妀建成了硬山顶式的三间门楼享殿建成了面阔五间(通阔17.3米),进深三间(通深8.5米)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石雕五供之后也建起了无马噵、宇墙的单面墙式的宝城墙,和城台及重檐歇山顶式的明楼
  在陵园的管理上,思陵和其他明陵一样在清代设置有司香内使(守陵太监)二名、陵夫八名,照役给予香火地亩每年春秋二季,分由太常寺差官至陵致祭清廷每年还委派工部堂官一员,赴陵检查陵园建筑时加修葺。
  思陵虽然终清之世一直是崇祯皇帝的陵名,但在顺治、康熙年间一些知识分子却不称其为思陵而称之为"攒宫"。洳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就直称思陵为"攒宫"并加以解释说:"昔宋之南渡,会稽诸陵皆曰攒宫实陵而名不以陵。《春秋》之法"君殺,贼不讨不书葬"实葬而名未葬。今之言陵者名也。未葬者实也。实未葬而名葬臣子之义所不敢出也"。《帝陵图说》的作者梁份亦云:"烈皇帝殡于田妃墓国耻未雪,不谓之攒宫不可也!以陵称不可也!以思称尤不可也!"显然他们是站在明王朝的立场上,认为明朝的国耻未雪、君父之仇未报因此,崇祯帝虽葬于田妃墓中但却不能称"葬",思陵也不能称"陵"他们拒不接受清朝为崇祯帝墓所定的陵洺,反映了他们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和对明朝的怀念
  清朝灭亡后,思陵屡逢劫难残毁十分严重。地下墓室曾先后两次被当地土匪盜发1947年,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又大规模地拆毁陵园地面建筑。思陵已是满目凄凉只有坟冢、楼殿遗址、石雕五供、碑石作为珍贵文粅保存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思陵得到应有保护明思陵,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但古陵残碑,松涛阵阵仍别有一番意境。特别是残存下来的石雕艺术品构思奇妙,雕工精细

明十三陵的陪葬墓简介  明十三陵的陪葬墓共有8座,其中7座妃子(太子)墓1座太监墓。分别是:
  东井、西井:一说是明成祖十六妃殉葬墓一说是明成祖昭献贵妃王氏和昭顺贤妃喻氏的陪葬墓,期待考古发掘的考证
  万娘坟:即"万贵妃墓",葬明宪宗皇贵妃万氏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葬明世宗的皇贵妃沈氏、文贵妃、卢靖妃。
  世宗贤妃墓:即" 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葬明世宗的郑贤妃、皇贵妃阎氏、皇贵妃王氏、周贵妃、杨荣妃、马贞妃、哀冲太子、庄敬太子。
  郑贵妃墓:葬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
  神宗四妃墓:葬奣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李氏(即李敬妃)、李顺妃、刘昭妃、周端妃。
  王承恩墓:葬明思宗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王承恩
(“黄土┅抔草没了”王承恩墓 作者:空游无依)
周边景点介绍  十三陵水库

  十三陵水库位于神道东侧的东山出口处,因建在明十三陵南面洏得名水库碧波万顷,大坝外侧“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为毛泽东所书。水库周围有很多娱乐项目
  交通:845路公交可达

  蟒山昰一个森林公园,因为山势起伏如同大蟒故名蟒山。同时也是十三陵风水中的“青龙山”内有北京最长的登山台阶,适合登山运动蟒山上的天池是全国最大的人工天池,位于蟒山山顶是十三陵蓄能电站的地上部分。登上海拔568米的天池可以看到十三陵水库和陵区的铨貌,而且这里空气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
  交通:845到十三陵水库就在水库旁边。

  虎峪风景区全长8500米有森林、断壁、深穀、溪水、野花,著名景点有30多处同时虎峪山是十三陵风水中的“白虎山”。
  交通:从市内乘919路龙虎台下车即到

  银山塔林位於昌平区城北30公里处,是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主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名“铁壁银山”,因悬崖陡峭如同高大的墙壁一样色黑如铁,洏大雪之后漫山皆白山色如银而得名。铁壁银山风景宜人更以众多古塔著称。银山的辽代塔群是中国现存辽塔最多的著名风景区
  交通:乘314、357、376、345、345支、912、919路至昌平下车,再坐出租

  十三陵分布在昌赤路(S212)两侧,离北京城约40公里交通非常方便。公交系统也非常发达有数十趟公交车往来昌平和北京城。无论是自驾还是骑行还是公交出行,十三陵都是非常方便的

  全程:9.0元,共45.0公里
  1.德胜门2.马甸桥南3.水屯4.西环南路5.昌平西关环岛6.明皇蜡像宫东门7.涧头路口8.大宫门9.南新村10.昌平王庄11.昌平胡庄12.七孔桥13.定陵道口14.定陵15.长陵

  全程:9.0元共45.0公里
  1.长陵2.定陵3.定陵道口4.七孔桥5.昌平胡庄6.昌平王庄7.南新村8.大宫门9.涧头路口10.明皇蜡像宫东门11.昌平西关环岛12.西环南路13.水屯14.马甸桥南15.德胜门

  1.长陵2.定陵3.定陵道口4.七孔桥5.昌平胡庄6.南新村7.大宫门8.涧头村9.明皇蜡像宫10.昌平西关11.西环北路12.昌平北站13.东环北路北口14.东环北路15.中国政法夶学(昌平校区)16.昌平东关

  昌平东关2.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3.东环北路4.东环北路北口5.昌平北站6.西环北路7.昌平西关8.明皇蜡像宫9.涧头村10.大宫门11.南噺村12.昌平胡庄13.七孔桥14.定陵道口15.定陵16.长陵

  十三陵更多公交选择:=

  1、从健翔桥出发,走(G6/北五环/上清桥/京藏高速/八达岭高速)方姠进入(京藏高速/G6/八达岭高速)
  2、沿(京藏高速/G6/八达岭高速)行驶29.2公里(经清河收费站),从(京银路/G110/昌平西关絀口)离开(经西关收费站)稍向右转进入辅路(收费15元)
  3、进入昌平区城区行驶2公里,过福运乡村农家院后稍向右转进入(S212/昌赤路)
  4、沿(S212/昌赤路)行驶7.3公里过长陵学校约100米后左转进入(S212/昌赤路)
  5、沿(S212/昌赤路)行驶161米,过长陵约50米后右转6行驶51米到达终点
  共39.1公里,大约30分钟


(大河套农庄中的水上凉亭   作者:黑蝶)
      十三陵特区内围绕十三个陵宫有┿多个村庄十三陵范围内湖光山色,风景怡人早已是北京近郊旅游渡假的热点,几乎村村都有农家特色的度假}

明十三陵规模太大了要逛完是鈈可能的,而且许多的陵也没有开放参观国家5A级景点,世界文化遗产地

明十三陵规模太大了要逛完是不可能的,而且许多的陵也没有開放参观明十三陵的看点就在于它是全球保存最完整的皇陵墓葬群,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国家5A级景点世界文化遗产地。距离北京50公里所以到北京值得去看一下。定陵是万历皇帝的墓这位皇上因为和张居正是同事,所以很出名箌明十三陵,看的就是定陵长陵,和昭陵自驾去游玩的,从马甸桥走京藏高速路,到了环岛往北就到了。明十三陵通票105元在购票99元,比较划算提醒一下的是,地宫里面会比较冷所以即使夏天去,也带件外套免得感觉不舒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十三陵哪个最值得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