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征文手抄报

手抄报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 
获奖学生。
  光明网苏州12月25日电(记者苏雁 通讯员高宇)为教育和引导少先队员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16字要求,努力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苏州市相城区湘城小学少先队最近开展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礼四仪”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礼四仪”的学习与宣传。该校有关负责老师告诉记者,在手抄报比赛中,无论是版面的安排,还是内容的选择、书写,都由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完成,都做到了主题鲜明,图文设计美观、新颖。最后,学校在每个年级中评出了一二三等奖。
  “此次手抄报比赛,不仅使同学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更是通过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礼四仪’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去,让每个少先队员都积极争做崇德向善的好少年。”这位老师介绍说。
手抄报展示。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
一周图片排行榜
48小时点击排行
光明网版权所有欢迎您,[][]
(您的IP:220.177.198.53)
&&国庆节手抄报
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图片和内容
  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在制作的时候可以选择几个比较成熟的版面设计图样式,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设计图的样式来找好我们的核心内容和核心的标题以及中心,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快的进行了一个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如果需要好看些,漂亮些,那么就是需要进行一些装饰了,大家可以到百度搜搜看有什么精美图案样式来复制进行绘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4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
2014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相关文章推荐: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2014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相关推荐
[2014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679135" data-title="2014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 data-image="">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图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图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图片
来源:手抄报资料网
  引导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到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高校是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和根据地,如何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需要我们认真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扎实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关键之一,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表达中心的新媒体已经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新媒体在传播内容多样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今天的大学校园,已不再是往日的&围城&与&象牙塔&。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该面对新形势与新变化,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并利用其特点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进入了&所有人向所有人&的交互性传播时代,打破了原有的点对点的、抽象的、线性的传播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利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蕴含的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以及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通过一个&解码&与&再编码&过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国家话语向个体话语、由政治话语向生活话语的有效转化,将抽象、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有效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之二,处理好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几乎全部都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父辈祖辈的呵护下、缺乏兄弟姐妹的成长环境,当代青年在具备独立自主,理智果敢等优秀品质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华文明长期积淀下来的某些美德与传统渐渐疏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发育成长的时期恰逢改革开放的大变革时代,无论在国际视野还是生活方式上都与前辈存在天壤之别,大量的外来文化必然会削弱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面对变化的社会环境,如何应对是关键。高校在引导青年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在尊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展的前提下,要及时更新与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贴近的内容和信息,用新理念新形式来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思维以及信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
  关键之三,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如果说前两个关键点,解决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问题,那么,第三个关键点,就是要努力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如果说内化于心重点在于认同,那么外化于行就需要积极有效地引导。长期以来围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不断创新发展,也不断在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需要,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还不能与现在的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完全融合,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甚至很多设计出来的互动也都停留在形式上面。因此,在引导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花大力气寻找有效的途径与方式。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他们的所思所想中寻找正能量,树立日常生活中有血有肉有活力有生气的典型与榜样;其次,从细节出发,从日常生活出发,以点带面,改变原来求全求大的模式,让学生可感可知的同时强化可操作性,把抽象凝练的价值观表述还原到日常生活中去;第三,以共同成长为目的,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价值观真正作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对各种选择判断过程中的标准,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人生历程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自觉行动不断提升对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塑造人格、教化人心的过程,是培育公民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一时之力,因此,需要有坚定的信念,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引导广大青年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意见》的落实,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一、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最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在又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正如《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这四句话,实际上是对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关系的一个基本定位。
  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内在一致性。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都坚持重在建设,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都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图片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践行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