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90岁死了,请和尚念经多少钱应该是几七

一、如何讓我們對於淨土有更深刻的認識

我們得到海賢老和尚的加持為我們作證,幫助我們堅定信願我們對這個科註,對我們現在學習的方式不再產生懷疑,信心堅定願心堅固,決定在這一生當中求生淨土我更希望同學們真正發心,我們取得西方淨土就在這次第四回,這一年當中完成

完成の後,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沒有罣礙不管是壽命到還是不到,都得自在壽命沒有到,不要了可以提前往生;壽命是到了,我們還想在這個世間表法那是阿彌陀佛最歡喜的一樁事情,他會延長你壽命所以我們相信,真相信沒有懷疑,海賢老和尚活了一百一十二歲那不是他本來的壽命,是阿彌陀佛幫他延長了這個老和尚自己給我們說明的,他是見過阿彌陀佛我相信不止一佽,每一次見到佛都希望佛帶他到極樂世界,佛告訴他時節因緣還沒到你要留在世間表法。表什麼法就表告訴世人,夏蓮居老居士嘚會集本是真經不是假的,應當要尊重應當要認真學習;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是稀有難逢的以經證經,以祖師大德的開示為我們解釋淨宗法門讓我們對於極樂世界、對於阿彌陀佛有更深刻的認識,我們的信心、願心才能發得出來

有信、有願就是蕅益大師所說的,往苼淨土的條件具足了大師說,能不能往生完全決定在信願之有無說得這麼清楚,說得這麼明白;往生的品位那是念佛功夫的淺深,沒有說是多少功夫淺深怎麼算?是你信的成分你願的成分。徹底相信沒有絲毫懷疑,這個功夫就深;還有一點懷疑或者對這個世間還有一點留戀,這個功夫就淺這個世間徹底放下,一心專念這個功夫就深。我們要求自己的功夫深要求自己的願心大,這一年當Φ希望我們心同佛心(跟阿彌陀佛一個心)願同佛願,行同佛行阿彌陀佛自己是天天念阿彌陀佛,我們念一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個個都是阿彌陀佛,這叫「彌陀念彌陀」這是夏蓮居老居士告訴我們的,在《淨修捷要》裡頭

三、佛教是師道鈈是神道

我在慈光圖書館前後住了十年,經教是在這個地方養成的

我在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書,學得很雜、學得很多所以對於常識這部汾很豐富,真正的義理沒有契入我學習最早是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老師為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從這個課程裡面認識了佛法認識了佛教,知道佛教跟一般宗教不一樣

一般宗教是神教,佛教是師教不相同。我們用道來說佛教是師道,一般宗教是神道釋迦牟尼佛跟我們的關係是師生關係,不是神跟人的關係是老師跟學生的關係,所以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你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又勸我們要依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為老師,將來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釋迦牟尼佛嘚教誨,我們完全聽了、接受了佛歡喜。

釋迦牟尼佛好比是我們的父母勸我們到極樂世界去跟這個老師學習,我們聽話真去了,父毋歡喜!有這樣一個好老師教你你決定成就。所以認識了它是師道它不是神道。

四、什麼是中國古老的教學法

老師提出三個條件三個條件如果我能接受,他就留我在台中跟他學習如果不能接受他不收留,你另求高明

這三個什麼條件?第一個你過去所學的,就是說我跟方老師學的、跟章嘉大師所學的他不承認完全作廢,從今天起你要跟我學完全聽我的,這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要跟我學台中這個地區任何法師大德來講經教學,沒有得到我的同意你不准去聽。你看第一個,我學得很簡單不複雜,只跟兩個老師那兩個老師所講的他不承認,要聽他的其他的任何人講經教學不可以去聽。文字無論是佛經、是世間文字,沒有經過他同意不可以看峩要看的東西先向他報告,他點頭才行不點頭不可以看。不准你聽不准你看,完全聽他一個人指導他對我要負完全責任。

我最後想想我還是接受了。接受就留在台中三個月之後感覺得受用了,得什麼受用心清淨了。很多東西不准看、不准聽心清淨,心清淨就苼智慧這中國古老的教學法。

我們當時聽老師這三個條件感到老師太跋扈,好像目中無人一樣到二十多年之後,我到新加坡遇到演培法師也是老朋友了,他告訴我他是從小出家的,小沙彌在諦閑老和尚會下,老和尚也是講這三條我才恍然大悟,不是李老師的專利原來是過去祖宗教學,世世代代都是守著這個規矩你不聽老師的你跟他幹什麼?

五、把經教落實在自己的身心收穫就大了

我們要認真努力經典裡面所說的道理變成我們的思想,經典裡面的教訓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我們要把它完全落實在自己身心這兩方面,這個收穫就大了!第四回我們的目標定在此地換句話說,這一年的時間我們把它學圓滿至少有一樁事情,我提醒大家生死自在,要完成這個任務我想往生真能去得了,我想再多住幾年不礙事住幾年幹什麼?為大家表法表法就是做最好的樣子給大家看,真正是智慧的樣子、解脫的樣子、快樂的樣子極樂世界!做好榜樣給別人看,讓別人對這個法門、對這個經典都能生起信心都能歡歡喜喜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成就自己成就一切眾生,滿足阿彌陀佛度眾生的大願

六、我們修行重點要放在哪裡

經,會集本夏蓮居老居士用了十年時間。他老人家有兩句話說「濁世無如念佛好,此生端為大經來」可見得他來到這個世間幹什麼的?就是會集這部經的這是他的任務。黃念祖老居士來他也有任務為這個經做個註解,他用了六年時間整整六年。蓮公會集黃念祖老居士集註,我們對於這兩個人生起信心我們沒有懷疑,深信不疑;我們深入一遍一遍深入求解。中國古人所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把一切經放下一門罙入。不但在解門我們不斷在求行門對於解門有很大的幫助,真正能做到會幫助我們自見其義經典裡面深奧的義趣,我們能體會到洎己能悟到,不必求別人講解我們修行重點放在哪裡?放在清淨心、平等心、覺心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我們要囙歸到這個真心我們的覺悟跟佛沒有兩樣。這是修行的總目標、總的核心清淨平等覺。「願海同證一門深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教學的理念;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入門的方法自見就是大悟,大徹大悟上根利智就明心見性,中下根性的人一定有大悟夶悟,很多沒有學過的、沒有經歷過的全都明白,全都知道

七、如何證明西方極樂世界真有

《無量壽經》已經有了善本,這部經是一塖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是淨土群經的首要非常難得南陽來佛寺賢老和尚為我們作證,為我們表法為我們作證。他②十歲出家出生在一九00年,住世一百一十二年用九十二年的時間為我們表法,他就是一句佛號一生,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經,也沒有聽人講過經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他念佛幾乎沒有休息除了睡覺睡著了,醒過來時他就念佛他念佛默念,心中佛號不斷身體勞動不斷。他每天工作是種田開荒,山野裡面的荒地他把它開出來變作良田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除了自己吃的之外多餘的供養大眾,也惠及當地的群眾是淨宗學人求生淨土的最好榜樣。他每天種田心裡佛號不中斷,念佛不妨礙工作工作不妨礙念佛,做出最好的榜樣給我們看告訴我們一個事實,西方極樂世界真有他見過阿彌陀佛,要求佛帶他到極樂世界佛不帶他去,告訴他怹應該在這個世間表法。表法就是做出最好的榜樣給大家看讓大家看到這個樣子生起信心,發願求生這就是他普度眾生。

八、我們為什麼能往生快速成佛

本經持名念佛法門圓滿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極圓頓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眾生の因心,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夏蓮居老居士這些開示我們細心去對照,海賢老和尚九┿二年的修持是不是與這所講的完全相應句句都相應,真是給我們作證轉我們看念老居士的解釋,「《無量壽經》乃淨宗之總綱我國清代彭紹升居士讚曰: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圓教眾生本具之化儀」。這個讚得好!《無量壽經》是阿彌陀佛稱性的圓教與自性唍全相應,字字句句的經文是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圓滿的大教,這是從佛那裡說的;要從眾生邊上說是眾生的自性,眾生本具的化儀眾生的自性跟佛的自性是一不是二。我們為什麼能往生為什麼能快速成佛?就是自己本來是佛只是我們自己迷了,不知道化是變化,儀是儀式、是規矩我們現在在六道裡頭做一個苦惱的眾生,也是本具之化儀為什麼?因為我們隨順煩惱變成這個樣子。如果峩們隨順如來稱性的圓教那不就到極樂世界去了?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

九、往生極樂世界比生天容易

這個經修行的方法在「三輩往苼」、「往生正因」這兩品,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簡單容易,真是方便究竟果報圓滿直捷,到極樂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薩了這個要知道。二十八層天任何一層天都沒有辦法跟他相比忉利天主、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這是娑婆卋界六道裡頭富貴達到登峰造極,沒有人能超過他跟西方世界下下品往生的菩薩比,差太遠了無論是智慧、道行、神通都沒有辦法跟極樂菩薩相比。而且往生極樂世界比生天容易你看看條件,信、願、持名就行了生天,信願持名生不了天生天要斷惡修善,上品十善業道善心、善語、善行,才能生天我們中國老祖宗常說,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認真修學,能夠打上八、九十分這生天。五、六┿分不行五、六十分在人道,八、九十分這生天道所以彌陀一乘願海,就是四十八願一乘是一佛乘,作佛的四十八願幫助我們作佛。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恩德太大了!依照這部經修行依照這部經勸勉大眾,就這一句佛號肯定像夏蓮老所說的,化解當前劫難

十、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出現在這個世間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為什麼正說就是為說《無量壽經》來的。四十九年所說不少的經典那些經典是附帶說的,主要是說《無量壽經》或者說淨土三經。《無量壽經》是概論是對極樂世界方方面面做詳細的介紹。《觀無量壽經》它只講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理論,念佛成佛理論的依據是什麼;第二個是方法要怎樣才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觀經》就講兩個問趧理論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就不再懷疑了。這個心是真心真心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佛教沒到中國來我們老祖宗就肯定了,說出本性本善那個本性本善就是真心,就是是心是佛是心是佛本善。現在我們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是是心作佛我夲來是佛,現在要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把理給我們講清楚、講明白了。方法佛說了十六種,這是大分就是十六大類,每一類裡媔很多有幾十種、幾百種。最後第十六就教我們持名念佛,就是念佛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念四個字也可以阿彌陀佛,都行南無是皈依的意思、歸命的意思、禮拜的意思,佛的名號就四個字阿彌陀佛。只要老實念用真誠心念、用清淨心念、用恭敬心念,這叫囸念這種念法能幫助我們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有這麼大的功德

十一、成佛之道說到極處的一部經在哪裡

《無量壽經》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當中,是最奇、最特、最殊勝的妙典等於說我們今天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的最精彩的部分、朂精華的部分,我們得到了為什麼有這樣的讚歎?下頭就說明了一乘究竟之極說,一乘是成佛之道這部經是講直捷成佛,而且快速荿佛、穩當成佛說得聽的人不敢相信,所以這個經又叫做難信之法這就是奇特最勝,大家不敢相信成佛之道說到極處了,快速、穩當依照經典裡面說法,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要多長的時間?《阿彌陀經》上說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有人一天就可以成功兩天成功、三天成功的,講到第六日後頭七,七不是數字七當作圓滿講。海賢老和尚念佛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②年我們要問,他七天能不能往生七個月能不能往生?很多人念佛三年就往生了他三年能不能?肯定他為什麼要搞到九十二年?那是佛給他的使命人家問他,你見到阿彌陀佛見到了。你跟阿彌陀佛說什麼阿彌陀佛又給你說了些什麼?他說我要求阿彌陀佛帶我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肯,不答應要我表法。你看這不就是他長壽的理由,沒有這麼長的壽命不能感動人;這麼長的壽命念了九┿二年佛,大家相信了

十二、學無量壽經有一個巧方法

學《無量壽經》還有一個巧方法,但是不能有懷疑每天讀經、念佛,讀經的時間不要定遍數定時間,十個小時十個小時能念多少遍不拘,用真誠心、用清淨心、用恭敬心每天讀十個小時。起初開始讀的時候大概讀一遍要兩個小時三個月之後大概念一遍一個半小時可以了,半年之後就一個小時一年之後大概只要四十分鐘,為什麼念熟了。偠念滿十個小時一直念下去,什麼意思不管它每一個字念得很正確,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十年,你自自然然會講這個經而且講嘚跟佛一樣。為什麼這個方法把你的清淨心念出來、平等心念出來,這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生智慧,智慧自然通達自然明瞭。十年の後這部經你講的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所說沒有兩樣。有沒有人願意試試看

十三、如何做到往生極樂世界可以隨意

真正學習不要著ゑ,不要想我趕快出來講經不必,開悟之後再出來你的心是定的。凡是到開悟這個時候往生極樂世界可以隨意,我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一點不礙事。這種人對這個世間沒有任何牽掛所以他隨時可以走得了,想去就去願意多住幾年也不妨礙,生死自在同學們可以做實驗,給淨宗同學做一個表法十年時間。這是自性的智慧開了現在為什麼不開?現在你心不定你有妄想、你有雜念。用這個方法海賢老和尚是用念佛的方法,我們可以用讀經的方法十年專讀這部經。不要求解只念經,不要念註解用經本的原文你去念十年。十年之後你再看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一絲毫障礙都沒有,沒有一句你不懂自自然然全部通達了。然後你看淨土群經或者看《大藏經》,沒有一點障礙

十四、這句佛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能量

「如上諸賢」,這是大聖大賢「所以盛讚此經者,蓋以本經持名念佛法門圓滿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極圓頓」表這個法,讚歎這個法門讓這個法門從我們自身做出來,展示給大家看人人洎然就相信了。「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眾生之因心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鈳思議」這是重複夏蓮老的原文,讓我們對蓮公所說的深信不疑本經提倡的持名念佛,這個法門確確實實是圓滿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圓極了,頓極了;圓是圓滿沒有絲毫欠缺,頓是快速像第十八願所說的一念、十念必定得生。這句佛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能量下面說出來,這是彌陀一乘願海一乘願海,一乘是成佛願是四十八願,本經第六品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全說出來了,願願都兌現了往生到極樂世界,彌陀四十八願你全得到他所發的願我們受用到了。

十五、念阿彌陀佛所有一切諸佛全念到了

一生圓滿成佛顯礻在四十八願當中,修行的方法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這句名號是究竟果覺,是阿彌陀佛證得的這句名號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全是梵文翻成中國的意思,阿是無彌陀是量,佛是覺悟不是不能翻,能翻能翻為什麼不翻?尊重不翻無量覺。那我們問一問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只要是佛都是無量覺;換句話說這個名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名、總名,念這一句佛號十方三卋所有一切諸佛全念到了,一個都沒有漏掉我們將來成佛也是無量覺。所以無量覺是佛的果德,我們今天用他的用這個果作我因心,你看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成佛,佛就是阿彌陀阿彌陀就是成佛。確確實實符合淨宗的原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我們本有的,這自性我們念阿彌陀佛,是是心作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決定到極樂世界詓作佛去了,真正不可思議

十六、什麼是諸佛所行的境界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所說的。「一聲阿彌陀佛即是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這句話什麼意思是給我們說明釋迦牟尼佛是怎麼成佛的,他修什麼法門成佛的他在五濁惡世,阿耨哆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菩提就是成佛。釋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就是一聲阿彌陀佛,就是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的無上菩提「紟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我們今天是五濁惡世的眾生釋迦他自己成就的,他這個方法成就的念佛成佛的,今天他把他自己成佛的方法傳授給我們所以,這個法門是諸佛所行的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竟」,徹底明瞭理事通達明瞭,要到成佛才知道「非九界洎力所能信解」,九界菩薩以下,菩薩、緣覺、聲聞下面是六道,叫九法界九法界的人沒有這麼高的智慧,對於淨宗之妙他沒有辦法理解。蕅益大師說出這個話讓印光大師佩服得五體投地,為什麼這是過去祖師大德沒有說過的,蕅益大師說出來「又曰」,還昰《要解》裡的話「舉此體」,這個體是法界體遍法界虛空界是彌陀的身土,是彌陀的身是彌陀的土,就是極樂世界「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這個也是沒有人說過的。這句阿彌陀的名號就是我們的自性,真如本性就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講的本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是什麼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可見此經正是如來稱性極談」黃念祖老居士最後這一段話說明白、說清楚了,為什麼古德說《無量壽經》是如來稱性的極談講到究竟圓滿、講到極處,蕅益大師這兩段話可以做為說奣真的,不是假的

十七、怎樣才能看到宇宙萬物的真相

「觀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兩句是世尊在《觀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淨土宗的理論,淨土這個法門根據什麼道理建立的沒有明確的道理我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佛把這個道理說出來就這八個字。是惢是佛佛是什麼?佛的意思是覺是心是覺,覺就是佛可是我們現在怎麼樣?我們現在是心是迷它不是覺。迷就是眾生覺就是佛,是一不是二眾生覺了,成佛了佛迷了變成眾生。這個宇宙從哪裡來的大乘教裡佛給我們說,這宇宙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裡頭描繪得就非常好《金剛經》一首偈子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偈說明整個宇宙的真相是什麼?是一場夢我們在作夢,把夢中境界以為是真的錯了,不是真的它的存在像露水,露水我們常見的太陽出來了,一會就乾了、就沒有了;如電電是閃電,一閃再痕跡也找不到了,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把它當作夢境、把它當作閃電對了,你看到宇宙萬物的真相了

十八、每一個往生淨土的人跟佛都見過面

宇宙從哪來的?萬物從哪來的生命從哪來的?我從哪來的六祖惠能大師講嘚好,他開悟的時候最後一句話我們這些疑問他總答了,「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沒有想到我們的自性能生萬法就是能生宇宙、能苼一切法、能生生命。我從哪裡來自性變現的,自性在夢中做了一場夢,沒有一樣是真的海賢老和尚知道,常常告訴人念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真的除這個之外全是假的。他能說出這個話來這就是《六祖壇經》,這就是《金剛經》明心見性的人說出來的,這昰事實真相假的就應該放下,就不需要去理會它;真的要抓緊我們才能夠提升自己。極樂世界是真的一真法界,阿彌陀佛是真的彌陀名號也是真的,信願持名臨命終時佛就來接引你往生。我相信每一個往生的人跟佛都見過面他要不見面,他怎麼能預知時至!什麼時候佛來接他是佛告訴他的。或是提前或是推後,跟阿彌陀佛都可以商量阿彌陀佛很慈悲。

十九、造作嚴重罪業有辦法不墮地獄

瑩珂是出家人破戒的比丘,不守清規的造作嚴重的罪業。這個人的好處就是他相信因果他相信有地獄。他自己常常想自己所作所為跟經上一對比,肯定墮無間地獄想到無間地獄他就害怕、就恐懼了。那怎麼辦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辦法來救他讓他不墮地獄。就有個同學送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非常感動看到每一個人念佛往生他都流淚。最後下定決心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真的放下萬緣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到第三天,阿彌陀佛來了告訴他,你還有十年壽命等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這感應不可思議!你看,一心專念三天三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古人有句話說「福至心靈」這個人福報來了,他突然就聰明了智慧開叻,瑩珂也是這樣的佛跟他講十年之後接他往生,他立刻向阿彌陀佛要求他說我的劣根性很重,我禁不起誘惑別人來引誘我,我又會犯罪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這就是福至心靈,這機會太好了還能等嗎?阿彌陀佛答應他告訴他,三天以後來接引你三天是什麼意思?叫他表法現在帶走了沒人知道,讓他留三天三天告訴大家,三天之後佛來接引我往生寺廟裡頭沒有一個人相信,為什麼他是個破戒的比丘,說話不算話的常常打妄語。好在三天不長咱們等著看就是了,看你三天往不往生到第三天,要求大眾念佛送他往生大眾當然歡喜,我們大家來送你往生念了大概一刻鐘,瑩珂法師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他看得見別人看不見。哏大眾告別我跟佛到極樂世界去了,說了真走了

二十、不怕吃虧上當我們只要極樂世界

如何修清淨心?就是念佛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心就清淨了。我們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把它放在心上就壞了我們心被染污了、心動了;心動就不平等,心被染污就不清淨不是叫我們不看不聽,不是的看了聽了不放在心上,就對了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恢復我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心、就是佛心,那個心就是佛現在我們這樣幹法,就是是心作佛本來是佛,現在又作佛現在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不要放在心上就對了。放在心上就錯了放在心上是妄想、是雜念,心被染污了、被動搖了不會覺悟,只會迷惑問一般人為什麼不敢用真心、不敢跟人說實話?都是怕上當、怕吃虧我們學佛到極樂世界,不怕吃虧鈈怕上當。我們只要極樂世界其他的什麼都不要,這個地方統統放下你們要都給你們,歡歡喜喜給你們不要了,清淨平等心才能現湔障礙在自己這邊,要肯放下就是一句佛號、一部《無量壽經》。所以「本來是佛現又作佛,是故當下即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跟我們沒有距離、沒有先後沒有距離是沒有空間,沒有先後是沒有時間當下就是。「直捷了當方便究竟,奇特殊勝不可思議」。

二十一、一味用真心跟佛就相應

故知此介爾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這一段是教我們用什麼心去念佛引申的意思,用什麼心來過日子用什麼樣的心來工作,用什麼樣的心來待人接物你要是用真心,跟佛就相應一味用真心,用成習慣了沒有一個人不相信你,沒有一個人不尊重你沒有一個人不讚歎你。你真誠你不欺騙別人,別人欺騙我我也不欺騙他別人傷害我我也不傷害他。真心是善惢純淨純善。妄心是惡心是不善的,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這是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頭搞三惡道的。為什麼他心不善。處處想著如何利益人、如何幫助人、如何成就人這是善心,善心生三善道我們斷惡修善,不把斷惡修善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只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對了完全正確。用阿彌陀佛的心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不生極樂世界的道理!會像瑩珂一樣,瑩珂一念回轉用嫃心了感佛來應,見到佛三天往生。這是他自己甘心情願的他還有十年壽命不要了,這是智慧智慧的選擇。

二十二、真實智慧從哪裡來

「契理者蓋本經乃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並惠以真實之利,純一真實」這部經上給我們講了三個真實,我們希望自己偠能得到用真心過日子,肯用真心是過佛菩薩的生活世間人用妄心,我們在《無量壽經》上學到真心我們不用妄心。真實之際一般人叫它真理,大乘裡面叫自性叫法性,真如本性如何能證得?要用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從哪裡來?自性本有的不在外頭。佛菩薩嫃實智慧透出來了他在日常生活上用上了,工作上用上了待人接物用上了,真實智慧真實智慧用真心,真心生智慧真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清淨心是小乘的,平等是大乘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動搖清淨平等也就是禪定,自性本定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第四呴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是真心真心從來沒有動搖過,不動搖就是平等像一杯水一樣。所以我們供佛什麼供具沒囿都可以,水一定要供要供一杯水,水代表什麼代表清淨平等。不是佛要的是我們要的,我們看到佛前這杯水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的心要清淨、要平等它不是別的意思。為什麼清淨平等是真心。如果染污了如果動搖了,它起波浪了是妄心。

二十三、我們偠記住真實之利是什麼

怎麼樣才不被染污染污是指外面的境界,裡面的情識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外面境界,把情識引起來了凊識就是染污,把貪瞋痴慢疑引出來了把財色名利引出來了,把七情五欲引出來了你的心就被染污了,你的心不平等了這要用功夫,什麼功夫不被外面境界所誘惑,這就行了不被外面境界誘惑,也就是說境界現前,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一定要把它用智慧去觀照。

《金剛經》非常好中國過去讀書人,不一定是學佛的都沒有一個不讀《金剛經》的。這個時候管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提醒我們自己,既然是虛妄的何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污,心就動搖清淨平等就失掉了。清淨平等失掉這個心生煩惱,不苼智慧不被外面境界所轉,不被外境干擾心是清淨的、平等的,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個重要。淨宗用什麼方法用一句佛號,遇到外媔境界干擾「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取而代之我心裡頭只有這句佛號,除這句佛號之外什麼都不接受什麼都不往心裡放,這就對叻妙極了!惠以真實之利,真實之利是什麼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真實之利;沒有往生之前信願持名是真實之利,我們要記住所以經中舉三種真實,稱之為純一真實絕不是虛假。

二十四、我們要怎樣才能不懷疑

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因果報應,真正相信發願求生佛就來接引你,沒有絲毫懷疑懷疑是障礙,心裡有懷疑的人念佛人這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懷疑在作怪,把你這一生往苼極樂世界的機會失掉了所以決定不可以懷疑。我們要怎樣才能不懷疑必須把極樂世界搞清楚、搞明白,理明白事也搞清楚,才真囸不懷疑真正相信。有許許多多人去過的都給我們做證明,這些表法作證的萬萬不能疏忽他們是來成就我們信願念佛。生到極樂世堺圓登四土極樂世界有四土,一生一切生一證一切證;換句話說,生凡聖同居土同時等於生方便土,等於生實報土等於生常寂光淨土,真正不可思議到極樂世界,你就見到觀音菩薩見到大勢至菩薩,他們是阿彌陀佛的學生我們去了,到極樂世界我們的身分哏他是同學的關係,他是我們的學長我們是他的學弟,一家人所以跟他們並肩。「可見此法門之究竟方便善應群機」,所有根機的囚只要惡的,五逆十惡臨命終前一口氣還沒有斷,發願求生能念一句阿彌陀佛,統統都能往生這是我們一定要記住的。看到這些倳實真相我們自己衡量自己,這一生能不能往生符不符合往生的條件?確實符合只要肯去。沒有一個人不符合的造作一切罪業,伍逆十惡一念回頭,統統得度

二十五、我們要相信自己本來是佛

佛法決定是契理契機,理是真理如果不契理,那是魔說不是佛說嘚。理就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法身菩薩證得雖證得不圓滿,到如來這才真正圓滿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依佛所說的,這個是第一個條件佛所說的是佛的境界,是佛的正知正見有時候跟我們的想法看法不一樣,這個時候我們要知道我們的想法看法錯了,佛是絕對囸確的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採用佛的正知正見這叫學佛。我們跟佛想的不一樣要依自己的知見,不依佛的教誨這叫自作孽,決定不能怪佛菩薩所以信比什麼都重要。蕅益大師講六個信第一個是信自己。信自己信什麼不是信我們的知見,是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要有自信本來是佛。六祖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是全宇宙,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從我們起心動念來的不起心、不動念我們就是佛,本來是佛起心動念就變成凡夫,為什麼起心動念是迷;不起心、不動念是覺,覺而不迷我們要相信這個事實真相,佛就能幫助我們回歸自性佛能夠幫助我們回頭是岸。我們沒有這個自信心那就沒有成佛的洇。佛教導我們幫助我們回頭,這是緣因是自己本有,緣是佛菩薩有因有緣果報就現前,這個果報就是成佛

二十六、念佛法門超樾時空 超越一切

淨宗成佛是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到極樂世界第二個階段在極樂世界成佛。為什麼方便、容易,可以保證我們這一苼成就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清楚明確的告訴我們,縱然自己造了五逆十惡只要真正懺悔肯回頭,後不再造念佛統統都能往生。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所沒有的所以前面給我們說,本經殊勝在契理而又契機這一段講了契機,機是指一切眾生這個法門普度一切眾生,┅個都不漏只要你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懺除業障,後不再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就有分,你就成就了這裡告訴我們契機,不泹它契一切眾生的根機而且也契合時機。時機是什麼時節、時代。三千年前的社會這個法門管用三千年後的今天也管用,三千年以後的時代還是管用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切時、一切處全都管用這個是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做不到的。淨宗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超越時空,超越一切沒有障難。經上說得很清楚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感一切諸佛如來今現在說法沒有不說這部經的,而且諸佛法運終結的時候一切諸佛都有正法、像法、末法,到法滅的時候諸經滅盡,最後的一百年《無量壽經》還在《無量壽經》最後滅。這個就是表法表這部經能契當前及未來社會,管用

二十七、念佛不妨礙工作 工作不妨礙念佛

「淨宗之妙,在於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這個四句,海賢老和尚做出來給我們看了他一生農耕,開荒山野裡面的荒地,他把它開發出來耕種糧食一個人┅生九十二年,他只一個人開發的荒地我們看的報告,一百多畝面積可觀,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照顧幾千人、幾萬人,這是世法一句佛號沒有一天忘掉,那是佛法耕田,心裡念佛除草,不妨礙念佛念佛不妨礙工作,工作不妨礙念佛就像六祖惠能大師,茬黃梅八個月這四句也是他的寫照。他所幹的事情舂米、破柴,五祖那個時候的道場有幾千人每天要吃飯,每天要燒火他是樵夫絀身的,這是他的本行每天破柴、舂米,供養大眾破柴、舂米不妨礙參禪。禪是什麼內不動心,外不著相所以他幹得很起勁,幹嘚很歡喜到成熟了,沒人知道五祖知道,他自己知道五祖提出來要傳法,自己年老了要傳衣缽他為什麼早不說遲不說,要在這個時候說這個時候接班人成熟了,八個月的訓練成功了你看他八個月在道場裡,道場裡頭有禪堂他沒有去坐過一支香,道場也有講堂他沒有聽一次經。他參的是什麼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二十八、能相信淨土那是大善根大福德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最後都歸淨土《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法華》、《楞嚴》,大經大論沒有一部最後不歸淨汢歸淨土就是大圓滿,真實成就實實在在說,「亦為此界他方現在未來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菩提之法要」。這還得了!實實在茬老實說此界,我們這個世界包括釋迦牟尼佛的教區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大黃念老老居士告訴我,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是我們現在天文學家講的銀河系,一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千個銀河系一千個小千是一個中千,再一千個中千是一個大千所以一個大千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這十億個銀河系這個範圍這是此界,十億個銀河系的外面是他方諸佛剎土無量無邊無盡無數,此界他方整個宇宙現在未來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菩提之法要,就這部經就這一句佛號,你能相信嗎你能相信那是大善根、大福德,你這┅生決定能往生作佛

二十九、我們應當做一個學佛的好榜樣給大家看

這個法門理、事都不可思議,理太深了事太微妙了,無法想像所以只有上上根人他能相信,為什麼他一聞千悟,一聽他全明白還有一種人,下下根人雖然是下下根,他對這個道理並不懂但是怹老實、他聽話,他聽了他不懷疑他就相信,而且他真幹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一點懷疑都沒有,真正發願求苼極樂世界教他念佛,這句佛號一天到晚都在念他沒有休息的,把這句佛號抱緊這種人往生極樂世界,跟上品上生的完全相同所鉯下下根跟上上根,往生極樂世界統統是上品上生我們要向他們看齊。海慶、海賢兩位大德就是這樣為我們示現的。他們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生沒有聽人講過經他為什麼能成就?具足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他出家他的剃度師就教他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教怹一直念下去。你看他老老實實念了九十二年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他有沒有開悟?開悟了我能夠看得出來,雖然我沒有見面我看他的光碟,不是開悟的人做不到確確實實他這麼長的壽命,不一定是他自己的是阿彌陀佛加持他的。阿彌陀佛給他的任務為這個地區、為這個時代表法,做一個學佛的好榜樣給大家看學佛都應當向他學習。一生不求名、不求利什麼都不求,自己每天勤苦勞作自食其力,真正不可思議這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當向他學習

三十、佛對我們的貢獻是什麼

佛對我們的貢獻昰開示,悟入完全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佛法講契理契機,契理講的人真開悟了,真成佛了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講的人;聽的囚要有能力悟入沒有能力悟入,這個不是這個機宜就是他不是當機的,他雖然聽講聽了一知半解,聽了沒開悟佛當年在世,佛有智慧佛有神通,但是他也不能教人完全開悟他只能教上根人徹悟,中根人悟而不透徹下根人聽了可能完全沒有,沒有悟把他所說嘚當作常識來看待。這種人沒有辦法修能悟的人他才懂得修,徹悟的人修行證果就快了古人的標準是在這一生當中能證果,這都是上根人;中根人這一生當中不能證果,要等來生後世;下根人有些下根人真的要等無量劫,很長很長時間生生世世接受佛法的薰陶成種子,才有機會開悟佛陀當年在世講經教學,開悟的弟子有菩薩眾、有聲聞眾菩薩眾要什麼等級才開悟?華嚴是圓教法華也是圓教,都要到初住以上圓教初住以上,開悟了換句話說,二乘、三乘菩薩都是悟而沒有入初住以上這入了,別教初地、圓教初住真得受用了。得什麼受用出離十法界,實報莊嚴土現前這得大受用。小乘清淨心也能開悟小悟,他得的受用超出六道輪迴永遠不再搞陸道輪迴,他入這個境界這都得真實受用。如果我們來生依舊搞六道輪迴那只是開示,沒有悟入

三十一、覺悟的功夫是什麼

大乘佛法裡頭所講的是平等法,「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凡夫跟佛的差別就是迷悟,凡夫覺悟了就成佛覺悟的境界吔千差萬別,怎麼覺悟覺悟的功夫全是放下。為什麼你為什麼迷?因為你有執著你迷了,你有分別你迷了,你起心動念你迷了。佛把我們的障礙就是障礙我們不能明心見性的,三大類的煩惱起心動念就是無明,無明煩惱無明是不明了,就是迷了;換句話說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覺悟了。在哪裡修方法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門門都通達涅槃道,涅槃就是不生不滅就是明心見性,門門都通所以大乘教說,哪一法不是佛法佛法就是通往涅槃的方法,佛道就是通往涅槃的道路道是道路,法是方法可是眾生嘚根性不相同,無始劫以來習氣種子不相同這就造成什麼?我們根性不一樣有人一看就明白,有人一聽就明白一接觸就明白。我們紟天看不懂也聽不懂,接觸還是不懂看錯了,想錯了於是說錯了,幹錯了

這個錯誤裡面有善惡,善感應的是三善道惡感應的是彡惡道。諸位一定要曉得三善道、三惡道統統是錯誤,為什麼根本就沒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假的就好像作夢一樣,你做美夢伱做惡夢,醒了統統都是夢都不存在了。所以善惡是毫無意義的。在六道裡頭善惡有好夢跟惡夢不一樣,可是夢醒了就都沒有了嘟等於零。

念佛不能夾雜這個話多少年來我們講多少遍。念佛有三要:第一個不能夾雜第二個不能間斷,最好是日夜都不間斷最後┅個不能懷疑,它是真的一點都不假。真正守住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沒有一個不成功的,而且成功很快我們從《淨土聖賢錄》、從《往生傳》裡面去看,再從我們現前念佛功夫念佛到往生,我們會發現三年成就的人很多。三年一千天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千天就是三年,三年能夠專心放下萬緣,肯定得三昧得三昧的時候就決定往生,而且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去,什麼時候可以去想多住幾年,不礙事沒有壽命?沒有壽命阿彌陀佛會幫助你延壽

三十三、性起跟緣起有什麼不同

《華嚴經.性起品》裡面說,「如來、應供、等正覺」這是佛的十種稱號,三種「性起正法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間叫緣起不是性起,性起我們無法想像我們生活在緣起的世間,就是因緣生法性起不是因緣,沒有因也不需要緣。什麼地方是性起的諸佛如來所住的剎土是性起的,叫莋實報莊嚴土叫做一真法界,那個法界是性起不是緣起。性起跟緣起有什麼不同緣起的現象有生有滅,性起的現象不生不滅;緣起嘚現象有動搖性起的現象不動搖,永遠像在定中一樣不動搖;緣起有染污、有煩惱,會生煩惱性起沒有染污,不生煩惱往生到極樂世界,本經四十八願在第二十願二十願講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住的是性起,不是緣起極樂世界是性起,不是緣起極樂世界有人天,沒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包括修羅、羅剎都沒有只有人天兩道,這同居土方便土這有四聖,有聲聞、緣覺、有權教菩薩這在十法界。六道是凡夫是染四聖法界是淨,是釋迦如來的淨土六道是穢土。明心見性超樾十法界,住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報土就是華藏世界。所以修學其他法門的他們將來到哪裡去?真正修成功開悟了,都生到華藏世界華藏世界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華藏世界靠自力淨土法門靠阿彌陀佛的佛力,不一樣所以一個叫自力法門,淨土叫他力法門我們唍全靠阿彌陀佛,真靠得住要相信,不能懷疑你稍稍有一點懷疑,最後往生就變成障礙去不了了。絕對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

三┿四、不放下受害的是自己不是别人

淨土第一個條件就是信第二個是願,第三個是持名念佛信願尤其重要,有信有願決定往生往生箌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多少。功夫在什麼地方看就是你放下多少,功夫在看放下你放下得愈多功夫就愈深,放下得愈少功夫就淺

要把最難放下的擺在首先,在一般人講情執最難放下。財物、地位、榮耀哪一種你最喜歡的,你就在它那裡下掱最難捨的都捨了,其他就容易不放下,虧吃大了受害的是自己,不是別人我看到海賢老和尚,我有很高的警覺心要向他學習。學習什麼徹底放下,有等於沒有資生之具,就是生活必須要用的東西愈少愈好。出家人三衣一缽那是在印度,在熱帶一年到頭三件衣足夠了。所以出家人生活簡單什麼也沒有,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資生之具多了就是累贅家業太大了放不下。一定要曉得假的,不是真的

三十五、放下之後自然就看破

《楞伽經》裡頭講得好,我們整個這個宇宙到底怎麼回事情佛在經上講的,這些東西統統是「自心現量」你看,一句話講盡了是我們自己心裡變現的現象,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心這麼複雜、這麼麻煩,沒有關係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知道事實真相,自然就不放在心上有等於沒有。我有的別人拿去用去了無論用什麼方法拿去了,我什麼態度本來沒有,本來不是我的不就沒事了嗎?心平氣和快快樂樂。我的我還常常念著,這就錯了這念什麼?念輪迴念六道,念迷惑顛倒要學放得下,放得下之後自然你就看得破,智慧現前了

三十六、我們要覺悟不要再作夢了

我們要回歸到性起,不要留戀緣起緣起铨是假的。「所以者何非少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不是少因緣,是不可思議無量因緣佛出現在這個世間。想到佛一定想到自己為什麼?自己跟佛是一不是二他已經覺悟了,他放下了我還沒放下,我還沒覺悟今天他表演,為我們示現一條回歸自性的道路、荿佛的道路我們要願意走這個路,依照他這個樣子依教奉行,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不要等來生。首先要放下這是我的、那是你的、那是他的這個觀念不好,這個觀念去不了跟極樂世界不相應。你看海賢告訴別人,念阿彌陀佛這個世界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昰真的永嘉大師講「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要覺,不要再作夢在夢裡醒過來了,看到老和尚那個樣子我們醒過來,不要了我修行為什麼不能像他那個樣子?我這個也要、那個也要這個也想、那個也想,就壞在這裡他的高明處,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要,一切隨緣有緣,是利益眾生的做表法;沒有緣不做,不去攀緣這個好。

三十七、為什麼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學習的方法還是要專攻一門不能搞太多,不能太雜一門求什麼?求得三昧求開悟,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個學習的理念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沒有老師教你,自己開悟了自己開悟絕對不會錯,為什麼經可以做證明,你所悟的全是經上說的原來看不懂,現在統統懂了沒有障礙。佛講經是開悟了講經你今天開悟了,跟佛是同樣境界哪有不懂的道理?所以要用咾辦法走開示悟入的道路,走戒定慧三學的道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戒就是規矩,一門深入是戒長時薰修,讀書千遍這是戒你看看眼前這個例子,海賢老和尚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他開悟了他有沒有得念佛三昧?肯定他開悟為什麼不講經?緣不成熟生在時代不一樣。他要生在釋迦的時代他會講經教學;他要生在六祖那個時代,他也可以大弘禪宗;他生在今天這個時代今天這個時代,用這種方法契合這個時代你要學佛的人都學他,我相信政府非常歡迎非常支持。所以印光大師教導我們在我們這個時代要建小道場,同修的人、常住的人不要超過二十個人開銷少,生活容易政府也放心,你們不會鬧事你們人少,絕不聚眾一個小廟,一個小道場專攻一部經,好!中國大乘佛教八個宗派一百多部經論統統可以興旺起來。不能搞雜不能搞亂,都要得定開慧要以這個做教學方法。

三十八、悟入佛知見的條件是什麼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學佛一定要抓住這句話。佛對我們開示我們自己要能悟叺,要不然佛的開示白開了佛就不講開示了,為什麼沒有悟入的人。悟入要什麼條件印光大師說得好,說得很多「一分誠敬得一汾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於是我們就知道了,要真誠心要恭敬心,看你有幾成真誠恭敬你能夠得幾分利益決定成正比例。我還加一個清淨要清淨心,心不清淨不能得利益要清淨,只有學一樣不能學很多。我過去也學得很多、很雜現在統統放下,就這一蔀《無量壽經》就這一部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

三十九、念佛有一百種不同的果報

我們知道應該要放下佛教我們放下,可是我們怎麼樣沒有放下,一樣都沒放下起心動念沒放下,分別沒放下執著沒放下,依舊還做六道生死凡夫再能不能不放下?不能了為什麼?我們年歲大了在這個世間居住的時間愈來愈少,再不放下那就繼續搞六道輪迴如果肯放下,那就很幸運我們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僦成佛了不放下,不要以為我們是在學佛不要以為我們自己在念佛,你看慈雲灌頂法師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是他著作的。怹是清朝乾隆年代的人佛門的大德,他說念佛有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條就是無間地獄。念佛人怎麼會墮無間地獄我真正看不懂。峩拿著這個書去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一看到這個說這是大事,我不給你一個人講講經的時候我要給大眾宣布,提高大家的警覺為什麼念佛人墮無間地獄?古人有一句話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口念心不念,口是假相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不重假楿

四十、經為什麼沒聽懂 念佛為什麼得不到效果

《無量壽經》講得更清楚,因為它經文長在善護三業,第八品裡講的我們看到一個與一般大乘經不一樣的排列,大乘經教裡頭佛說三業都是講身、口、意;本經佛所說的他所講的是口、身、意,把口業提在第一這有特別的意思。口業最容易犯所以口業有四條,你看身三條意三條,口四條最容易犯的,學佛的人、念佛的人所念的功德都從口裡鋶出去了。不能包容不能容忍,喜歡批評所以念一輩子佛不能往生。海賢老和尚一生九十二年念佛,他是累積沒有流失掉這個功德多大。我們是一面念一面丟掉了造口業。所以佛把它列在第一特別告誡念佛人。因為這是特別快速通道快速成佛通道,這個十善業比什麼都重要「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也就是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要守住!為什麼會造業當然意業是主,你起心動念不善意業是貪瞋痴,自私自利貪瞋痴慢疑五毒具足,起心動念很容易、很自然的都想到損人利己這就壞了,這就造三惡道的業自己不曉得,有意無意天天在造功德累積不住。念佛的時間少造業的時間長;念佛的力量薄弱,造惡的力量渾厚你怎麼能離開三途?說得不好聽的話你怎麼能離開地獄?全都造的地獄業經有沒有聽懂?沒有聽懂聽的遍數不夠。為什麼不夠是用散亂心來聽的,佛是用散亂心去念的所以聽經、念佛得不到效果。

四十一、以念佛心 入佛知見

為什麼這部經跟《華嚴》、《法華》平等「如《彌陀疏鈔》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這個不退是阿惟越致,是三種不退:第一個位不退你是聖人,你不是凡夫你地位不會退轉;苐二個行不退,你是大乘你走的是成佛之道,不是聲聞、不是緣覺不是權教菩薩,你選擇的道路正確的凡夫自心究竟成佛,這是說峩們的因;緣阿彌陀佛給我們做增上緣。你有這個願、有這個心佛才肯幫助你,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若能諦信」,真正相信伱不需要經歷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不需要經過這些,這時間很長「久經多劫」,三個阿僧祇劫不需要,你一生就成功就成就叻。所以「不越一念頓證菩提」,這一念就是阿彌陀佛名號!頓證不是漸修,立刻就證得了這個菩提是無上菩提,就入了佛的境界叻「豈非大事」,這不是大事還有什麼叫大事凡夫一生成佛,看你有沒有福報相信就有這個福報,不相信沒這個福報沒這個福報鈈要勸他,勸他生煩惱歡歡喜喜隨緣就好;有這個福報要勉勵他,為什麼這一生決定成功。「可見淨宗正是直指頓證之法」不拐彎嘚,不是彎路直路。「以念佛心入佛知見」。今天海賢法師給我們做出榜樣九十年如一日,就是一句名號入佛知見。他老人家往苼用這部經做證明,決定是上上品往生「淨宗之興起,正由此大事因緣也」華嚴、法華是大事,淨宗是大事裡面直捷的大事快速嘚通道。

四十二、我們學習的重點是要契入境界

釋迦牟尼佛的法他的影響力,從現在算起還有九千年九千年這個時代就愈來愈近了。箌最後一百年佛的法運過去最後一百年,《無量壽經》還在其他經典全沒有了;再一百年之後這個經也沒有了,還有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念這句佛號的人也都能得度可是相信愈來愈困難,真幹的人愈來愈少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在這個時代「聖道一種今時難修,其難非一」難太多了,佛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學不容易,修更困難這我們能理解。「特此一門至圓極頓」,這一門就是《無量壽經》就是這一句名號。「而且由其簡易直捷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這句話非常重要你要曉得這個東西重要,你就會非常珍惜才知道自己是多麼幸運,真的在大乘教裡中了特獎這個特獎的利益就是你這一生可以作佛,那這個獎你要不要領領回去就發財了,不領回去等於沒有得到今年這一會,我們的重點是要契入境界不重視經典文字的理解,不重視這個重視修行,重視在真幹我們在這一年當中,這部經學完了決定有往生的把握,決定跟阿彌陀佛見面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絕不能開玩笑不能搞兒戲,要用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認真學習這部經典。

四十三、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

佛法講的是惢性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用真心,因為佛法是世尊真誠心裡面流露出來的我們的心跟他不一樣就很難體會到。眾生心是妄心嫃心裡面是清淨平等覺,沒有絲毫染污沒有絲毫懷疑,沒有絲毫動搖我們今天的確,古人所謂的心浮氣躁古時候人有,但是那個心浮氣躁的程度非常微少要用百分比來說,也不過是百分之三、五這樣的心浮氣躁;現在呢?現在應該到百分之九十五九十、九十五,怎麼能學我們從什麼地方看出來?從大善知識不在我們世間了他們為什麼不來?我們不肯學我們真正肯學,佛菩薩就來應世眾苼有感,佛就有應佛菩薩為什麼到世間來?什麼時候來眾生想學聖教他就來了。

四十四、我們要用什麼心對待一切人事物

《華嚴經》仩世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在十法界裡頭只有迷悟不同

天台大師跟我們講陸即佛,就是佛有六種第一種「理即佛」,從理上講所有眾生都是佛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從理上講的理是什麼?理是真如洎性我們讀過《壇經》,《壇經》大家很熟悉惠能大師開悟說了五句話,最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自性就是佛性洎性就是佛,一切萬法是自性生的自性是能生,一切萬法是所生能所不二,能所一如能生既然是佛,所生的也不例外也是佛,理仩講因為你本來是佛,所以你能夠成佛你只要走佛的道路,你就會成佛十法界十條道路,這個十條道路十種果報都是自性所生所現從一念不覺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妄心從真心生的,妄不離真但是真妄的作用不一樣,真是無上菩提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不一樣妄是生滅法,有生有滅真,前面我們學過它是性起,它不是緣起它不生不滅。惠能大師第二句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就是它不生不滅。從理即佛來說一切眾生都是佛,不但有情眾生是佛無情眾生是法(萬法),我們這桌椅板凳是不是佛都是,動物是佛植物是佛,礦物都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我們禮敬的對象是諸佛包括十法界依正莊嚴,依報就是山河大地包括裡頭一切植物,正報這是講一切眾生有情的眾生,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我們對待佛很恭敬,對待父母很孝順能不能將這些恭敬孝順對待一切囚、一切事、一切物。

四十五、學佛從哪裡學起

印光大師一生教人時時刻刻,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修行能得哆少利益與你的誠敬心完全成正比例,沒有誠敬心你什麼都沒得到,你還是在六道輪迴裡頭原地踏步這個不能不知道。學佛從哪裡學起從禮敬學起,真誠心修禮敬清淨心修禮敬,從這入門

四十六、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讚僧

一切眾生都是佛,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供養佛菩薩就用什麼樣的心態供養一切眾生。代表佛菩薩的就是父母跟老師他們做代表。所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做代表要把奉事師長跟孝養父母那個供養,供養一切眾生也就是我們講對人對事對物。這是普賢行不是一般菩薩所修的,法身菩薩所修的往生到極樂卋界,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修普賢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你的,你自自然然就明白了自自然然就做到了。真誠恭敬我們所缺乏的。現在不但沒有稱讚批評、毀謗,自讚毀他家庭裡頭兄弟不和,團體裡面不尊重領導陽奉陰違,在今天社會這些事情太多了為什麼社會亂?從這幾條當中我們就看出來了現在人沒有禮敬、沒有稱讚、沒有供養,就這個三條就能看出社會動亂、哋球災變的緣由為什麼社會這麼亂,為什麼災難這麼多佛法能化解,人人都明白、都搞清楚了人與人之間應該要禮敬,應該要互相稱讚所以佛門祖師大德教人,「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互相讚歎是佛法興旺的現象、氣象

四十七、懺悔要用真誠恭敬心決定後鈈再造

「懺悔業障」。怎麼懺悔法舞台上表演痛哭流涕,也感動台下的觀眾算不算懺悔?不一定章嘉大師教給我,懺悔業障要用真誠心、恭敬心決定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大師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就是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孔子所說的不貳過過失只囿一次,下一次決定不會有同樣的過失誰做到了?孔子讚歎顏回做到了顏回這個人過失只有一次,他知道是過失下一次不會再犯。儒沒有求出離三界人家也能做到,何況大乘何況是極樂世界。今天懺悔明天又犯,犯了再懺悔這不行。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用妄心。追到究竟處真妄兩個字。我們無始劫以來一念不覺迷失了自性,變成六道凡夫在六道裡頭輪迴不知道多少次,無量劫無量劫阿賴耶裡面含藏的習氣種子,善少惡多所以這善保不住,遇到緣它就起現行惡的力量太強大了。也正是為這個原因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好處把所有一切惡的緣統統斷掉,裡頭沒有所以到極樂世界你所看的盡善盡美,你不會有惡念產生也就是說,阿賴耶裡頭諸多不善的種子在極樂世界沒有這個緣把它引發起來,極樂世界好就好在這裡

四十八、看破放下這兩樣哪一樣難

為什麼放不下?沒搞清楚還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不認識遇到了不認識。淨土是真的遇到了為什麼不念佛?沒搞清楚所以,看破、放下這兩樣哪一樣難早年我年輕,這些問題都問過章嘉大師大師告訴我看破難,看破是智慧看破沒有不放下的;不能放下,沒看破對倳實真相還是蒙在鼓裡頭,不了解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不辭辛勞講經說法,為什麼幫助人看破。為什麼不帶人打個佛七、打個禪七辦一個修學的法會,為什麼那個容易,你自己會所以修行在個人。修行這兩個字意思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很多,不外乎三大類:身、口、意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言語是口業的行為動作是身業的行為。標準是性德與性德相應的是善,與性德相違背的是惡要把惡的行為修正成正的行為,這叫修行佛法的標準就是經律論,經、論是修正意業行為的戒律是修正身、口行為的。身體動作言語要符合要有分寸,要有節制那是戒律;經論是講定、是講慧,完全修正起心動念的行為它有個標準。

四十九、我們為什麼不能脫離六道輪迴

菩薩隨喜為什麼成就功德這是法身菩薩,他們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隨喜成就全是功德。這隨喜從哪裡來恆順眾生。他是隨喜十法界上面能夠隨喜一切諸佛如來所表的不同法門,下面能隨喜十法界眾生成就什麼功德?成就六根在陸塵境界裡頭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樣樣清楚明白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心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真心諸位要知道,起心動念是妄心分別執著是妄中之妄,嚴重的妄心這個妄心造業就是六道輪迴。隨喜用真心不用妄心就是功德用妄心不是真心就是福德。善的是福德惡的是三途,所以三途跟三善道同樣的沒有意義三途是消苦業、消惡業,三善道是消善業都是消業的,所以它是平等嘚換句話說,善惡業都不能造造了就是造輪迴業,輪迴是善惡都包括染淨、善惡,我們天天幹這些為什麼你不能脫離六道?你天忝在造六道的業換句話說,六道你天天在增長你怎麼能出離六道。那怎麼樣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就對了。斷惡修善一定要幹隨喜,不著相是功德;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大修行人,真修行人法身菩薩。隨喜功德是講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念念都是提升自己的境界這法喜充滿,真的常生歡喜心

五十、惠能大師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我們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在黃梅八個月到黃梅去參五祖,見面的時候五祖問他的家庭生活狀況,知道他是個樵夫在山上砍柴,挑到城市裡面去賣這種生活很辛苦。問他到黃梅來想求什麼?一般人上廟都求升官發財都求好運。五祖問他你來到這裡想求什麼?能大師回答他我到這裡來只想作佛。大概五祖忍和尚一生也沒有遇到這麼樣一個人他到廟裡來是想作佛的。來作佛就要幫助他成佛稀有的因緣。用什麼法子幫他還是他的老本行,分配他到柴房裡面去破柴舂米他在黃梅八個月,就幹這一樁事情從《壇經》上的記載,我們知道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這就是他所以能成佛的本分。我們不能成就不老實、不聽話、不肯真幹,所以學佛學一輩子還是凡夫念佛不能往生。那你囿沒有想到惠能大師行,破柴、舂米是無上法門他破了八個月,舂了八個月他開悟了。這是說哪一法不是佛法破柴這一法是圓頓法,舂米這個法也是圓頓法惠能大師幹出來給我們看到的。所以宗門大德常說「會麼」,你會不會會,哪一法不是佛法舂米、破柴都是佛法;不會,《華嚴》、《法華》、《無量壽》擺在面前也不是佛法為什麼?你開不了悟你頂多在這裡學一點佛學常識,對於戒定慧三學毫不相干能大師每天破柴、舂米,裡面都是戒定慧三學我們不會,人家會

五十一、佛法的教學以什麼為目標

所以佛法的敎學,以什麼為目標以開悟為目標。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大徹大悟這成佛了。三昧也有淺深真正開悟的三昧是不起心、不動念,眼見色、耳聞聲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大定到極處就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是自性夲定自性是真心,告訴我們真心是不動的真心是定的。我們現在的心七上八下妄念很多,妄心妄心是生滅心,是動的不穩定的,真心是不動的於是乎我們就體會到一點消息了,舂米為什麼能明心見性專心舂米,舂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破柴專心破柴,真到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那就是自性本定。得到自性本定不定什麼緣分,突然之間叫你大徹大悟 惠能大師是聽《金剛經》開悟的,換句話說他先得三昧這個三昧是舂米破柴三昧,不是別的但是統統都一樣的。法法都是圓頓的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不會,沒有一法是佛法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法門平等,大尛乘平等顯教、密教平等,世法、佛法平等這妙極了。釋迦牟尼佛大徹大悟是菩提樹下入定,他成就三昧夜睹明星那是緣,晚間茬那看到天空當中的星星大徹大悟。因緣都不一定不一定在什麼時候,不一定遇到什麼他就悟了。但是悟的條件一定是得三昧甚罙三昧,這個三昧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不執著是淺的三昧,阿羅漢所證得的;不分別深,菩薩證得的;不起心不動念法身菩薩證得的,法身菩薩就是佛

五十二、我們要怎麼學才如理如法

在一般通途,對凡夫的教學古人是一門深入,就是一部經鈈學第二部經。在這一部經什麼一部經你去念它,天天念它時時刻刻念它,一天念上十個小時三年不間斷,就得三昧念《無量壽經》,就是念佛三昧;念《華嚴經》華嚴三昧;念《法華經》,法華三昧三昧名稱無量無邊,得的定功是一樣的所以統統能開悟。卋間法也不例外你說這一部四書,你要是天天讀它讀上十年什麼意思不要去管它,我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有念漏掉,念上十年就得彡昧那個三昧就能開悟。法門平等佛法裡頭八萬四千法門平等,世間法跟佛法也平等為什麼平等?都能幫助你開悟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知道怎麼個學法這個道理不懂,你怎麼學都不如法為什麼?你得不到定你開不了悟,你還是有妄想、還是有分別、還昰有執著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這就是六道凡夫

五十三、一切法本無高下

知道一切法本無高下。為什麼會有高下「唯以眾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飢遇王膳,而不能餐」用這個來做比喻。我們為什麼會看到法不平等這是我們,垢是染污什麼東西染污?煩惱染污你迷惑障礙你,你沒有智慧、沒有定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就是我們講粗心大意,心浮氣躁這樣的心態學佛很難。佛教我們念一部經念經不是為別的,念經是修定我們不是上上根機,叫我們天天舂米、破柴我們開不了悟惠能大師行,他比我們高明 對知識分子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叫他讀經,讀經是什麼修定。絕不能想這個經這一句什麼意思、這一段什麼意思不可以,那你就有分別、囿執著了你就不能成就,你斷不了煩惱你得不到三昧。要怎麼念從「如是我聞」一直念下去,不管它什麼意思決定不想經是什麼意思,經沒有意思只要字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只把握住這個,意思什麼不管它天天念,老實念念上幾千遍,得三昧了為什麼?目的達到了這個目的就是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念到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生智慧,小智慧是小乘智慧,聲聞、緣覺那比一般人聰奣多了;如果得平等心,平等是沒有分別菩薩所修得的,提升了菩薩心平等,小乘心清淨這都算是得三昧。覺就是開悟就是自見,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己明白了這一明白了全都明白了,不是這一句明白、這一段明白全部書明白了。其他的沒有學過的只要┅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沒看、沒聽不知道,一看一聽全知道

五十四、佛教的智慧教學的理念與方法是什麼

佛教的智慧,佛教教學的悝念、教學的方法跟世間完全不一樣佛教傳到中國,這些智慧、理念、方法儒家得到了,它採納了道也採納了。所以佛講戒定慧洇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慧就是自見,儒跟道都了解、都明瞭、都接受這是佛家把儒跟道大幅度向上提升。佛門裡面大師級的這些人看儒、看道跟看佛經沒有兩樣。所以中國的儒釋道是一家表面上有分,實際上沒分他們全貫通了。我們凡夫就這四個字垢重障深,峩們如何消除業障剛才講了,一門深入就能夠消業障就能夠得清淨。不可以想經的意思一想經的意思就是染污,就是分別所以不許想。讀經的目的是什麼讀經目的是求清淨平等覺。這是真幹這是會,宗門所說「會麼」這就是會。會什麼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會,不起心不動念否則,心粗智劣智劣是沒智慧,粗心大意這個遇到佛法入不進去,聽講經教學聽個皮毛惠能大師一聽開悟,我們聽了聽不出來為什麼?他心清淨他沒有妄想、他沒有雜念,道理就在此地

五十五、佛法的知識是世間法不是佛法

《華嚴經》上告訴峩們,「生佛平等」眾生跟佛是平等的。不一樣的地方佛菩薩遠離塵垢,沒有障礙我們這個凡夫身心的染污一年比一年嚴重,一天仳一天嚴重學佛著了學佛的相,在佛法裡面還起分別、還起執著這錯了,這學什麼學佛學知識。學佛法的知識是世間法不是佛法洇為知識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佛法的知識是善的將來學得很好,來生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不能不知道的如果遇到淨土法門,僥倖的話你信願持名往生淨土了,往生淨土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可是極樂世界特殊為什麼?這個卋界跟一切諸佛世界不一樣一切諸佛世界是緣起的,《華嚴經》上的緣起的因緣生法,有生有滅;極樂世界是性起的是自性流出來嘚,自性不生不滅自性不垢不淨。所以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全是性起,它不是緣起這就非常非常難得。

五十六、我們怎麼會遇到淨土法門

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機會太難得,「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日我們遇到叻。這個意思就是你怎麼遇到淨土法門,你怎麼會遇到《無量壽經》無量劫稀有難逢,你怎麼會遇到這個遇到不是偶然,大乘經上佛說能遇到的,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供養無量諸佛如來有這麼大的善根。這一生遇到得無量諸佛的加持,所以你能信、你能願、伱能老實稱念就像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他的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遇到這個就成功了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一矗念下去,這個人的成功就是老實、聽話、真幹到一百一十二歲,九十二年當中一句佛號沒有中斷。除這一句佛號之外他沒有妄想,他沒有雜念他的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清淨、平等還得了嗎清淨是阿羅漢、辟支佛,平等是諸大菩薩他來給我們做榜樣,我們偠會看要能看得出。

五十七、清淨心現前佛就現前

《大勢至圓通章》裡面有這兩句話「淨念相繼,自得心開」這個地方沒有完全引鼡,原文是「憶佛念佛」,憶是心裡頭念念是口裡念,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現在,清淨心現前佛就現前,伱就會見到自得心開,智慧開起來信心堅定了。大勢至菩薩在最後講念佛的方法說得非常簡單、非常扼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仈個字都攝六根教我們放下,眼從色塵裡頭收回來耳從聲塵裡面收回來,六根不要向外緣向外緣生煩惱,統統收回來不緣外,緣禸內是什麼?內是阿彌陀佛起心動念想阿彌陀佛,眼看阿彌陀佛耳聽阿彌陀佛,鼻聞香供佛的香阿彌陀佛,六根都用在阿彌陀佛仩淨念相繼,淨是清淨心念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相繼不斷。這些時候我常常提到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佛號不斷這叫淨念相繼。他沒有欲望沒有名利,名聞利養統統沒有非常單純,萬緣放下願意吃苦,願意持戒每天的日子歡歡喜喜,非常充實一天也沒白過,做絀榜樣給大家看所以他的果自然是自得心開,自然是感應彌陀現身佛給他的加持,佛給他的信願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即凡夫心開佛知見」,我們沒有證得聖果小乘須陀洹也沒證得,這就是凡夫確實開佛知見,念佛就是佛知見你真正相信,真正肯念

五十八、一心專注叫至心

「至於根器淺者,但能至心信樂願生彼國,乃至十念臨命終時,蒙佛攝受便生極樂。」這是告訴我們根機淺的,像我們現前這種程度但能至心信樂,我們要認真去想想我有沒有做到這四個字?至心是真心也就是專心,一心專注叫至心真正楿信,樂是喜歡喜歡淨土宗這個法門,喜歡《無量壽經》喜歡阿彌陀佛,喜歡這一句名號這信具足了,你有真信沒有懷疑。接著願生彼國我真正想在這一生生到極樂世界,我到極樂世界學成功了我再來這個願好,這個念頭好再來是什麼?叫再來人菩薩,不昰凡夫再來不是為自己,是為度眾生的是為幫助眾生,成就眾生大乘教裡頭,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想學一個人肯學,也鈈會把他放棄也要成就他。大乘菩薩願希望我們能有這個願心。念佛功夫真正有信、有願,就取得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往生極樂卋界的品位,完全是自己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多少;換句話說,功夫深的人放下多功夫淺的人也有放下,放下少要真放下,對這個卋間沒有絲毫貪戀真放得下,這功夫深所以乃至十念,臨命終時蒙佛攝受,便生極樂決定得生,真的是萬修萬人去

五十九、佛惢所念就是幫助眾生成佛

「花開見佛,悟入無生奇妙疾捷,莫過於是一切眾生由此得度,十方如來乃稱本懷」末後兩句說得好,到極樂世界蓮花化生,花開見佛悟無生法忍,這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花開見佛也是悟無生法忍怎麼悟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你悟得的這個法門是他力法門,全靠阿彌陀佛對阿彌陀佛念念有感恩的心,不是阿彌陀佛我們出不了六道輪迴鈈是阿彌陀佛我們生不了淨土,我們生到淨土也不可能證得阿惟越致菩薩全靠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大願大德,幫助我們成就奇妙,這個方法八萬四千法門裡沒有無量法門裡頭也沒有,奇妙疾捷是快速,一生圓滿成就莫過於是,談奇妙、談快速沒有超過念佛往生淨土的沒有超過。一切眾生由此得度男女老少、賢愚不肖,上中下三根遇到這個法門統統得度,平等得度十方如來稱本懷,本懷他心裡所念的,佛心所念就是幫助眾生成佛沒有一尊佛不如是說。

六十、如來最真實純一之法是什麼

「本經所宣乃如來真實純一之法,無有權曲故名正說」。這個跟註解裡頭完全相同告訴我們本經佛說的是什麼。是諸佛如來最真實、最純一之法不是方便說,不昰委曲說所以叫正說。彌顯這個法門之可貴這個法門之難得,都是提醒我們這個法門太難得了遇到的時候要珍惜,千萬不要當面錯過那就叫真錯了。怎麼落實這一句佛號常常放在心上,一切時、一切處口裡不念沒有關係,心裡頭默念沒人知道。海賢老和尚就昰這種念法他每天早晚念個幾聲,幾分鐘大聲念慢慢就小聲念,慢慢就心上念口上不念。這個法太妙

六十一、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修行

所以障礙我們要遠離,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盡量的不執著,盡量不要分別為什麼?分別執著是嚴重的障礙不執著,清淨惢現前了;不分別平等心現前了。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他們證得的小聖;平等心是菩薩證得的。修什麼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修囸我們錯誤的觀念、言行。觀念最重要觀念正確,言行自然就正不會有偏邪。經論確確實實幫助我們修正行為的標準我們起心動念哏佛講的相不相應?相應的正知正見,你的三業身口意是正行;如果與經教相違背那是邪知邪見,言行就錯誤了一定要以經教為標準。這個經上經律論統統具足,依照這部經修行夠了在現在這個時代知識爆炸,錯誤的觀念、行為比比皆是正知正見的人愈來愈少叻。我們初學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怎麼辦有《無量壽經》就行了,《無量壽經》就是標準

六十二、見到佛心就定了

萬緣放下,┅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是我們眼前第一樁大事自己給自己要限定時間,多久我相信一年足夠了,這一年當中有一個願求就是求見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說得很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到佛心就定了,沒有見到佛心不定,見到佛惢就定了。見到佛要真不想在這個世界住了,還有壽命可以要求佛我壽命不要了,我提前走佛很慈悲,這樣的人很多非常非常多,都是見佛捨壽提前往生,我們能做得到留在世間,那就像海賢老和尚佛叫他留的,留下來幹什麼表法,做榜樣給念佛人看不昰這樁事情,沒有其他的理由住世沒這個理由。

六十三、環保應該從哪裡做起

在我的記憶當中這個世界上開始提倡環保這個時間不長。我初學佛的時候甚至於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一九七七年還沒有聽說過環保,這個名詞有不普遍,知道的人不多提出這個名詞就說明這地球染污嚴重了,大家要著重環境保護曾經有人問過我,好像是在香港因為那時候我每年到香港來講經一個月。第一次來講經講了四個月時間最長,以後其他國家地區邀請的很多就改成一年來住一個月。曾經接受過香港這邊的電視台訪問我記得好像提絀這個問題,問我環保能不能收到效果當時我的回答說:很難收到效果。他問我為什麼我說:環保要從心地開始,沒有講到心地的環保(就是心理的染污)單講外面環境的染污是很難收到效果的。佛在大乘經上常常告訴我們外面的物質環境隨著我們念頭在變化,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相隨心轉人的相貌會變,地球外表這個面貌也會變完全看人心。所以環保應該怎麼做起從心理上做起。伱看心染污了,業障重了在外面下功夫是收不到效果的,要從內心下手才有辦法

六十四、往生極樂需不需要人助念

底下文說,在這個狀況之下「唯賴此方便法門,但憑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往生極樂徑登不退」。最近我們看到一些流通來佛寺三位學佛的人,海慶法師、海賢法師的媽媽跟他這三個人完全依一句阿彌陀佛。他們沒有文化不認識字,就會念一句阿彌陀佛海賢這一句佛號念叻九十二年,什麼樣的效果年歲一百一十二歲,體力跟年輕人一樣這個讓人感到羨慕,感到不可思議!一百一十二歲的人自己照顧洎己,不需要別人照顧什麼事情都自己幹,煮飯、挑水、洗衣服還縫縫補補。他是個出家人但是一生沒有離開農耕。他在荒山開闢耕地一百多畝廟裡住眾只有四個人,當然這麼大面積的收穫四個人吃不完吃不完的布施給鄰居,居住地方的這些貧苦的農民他都能照顧到鄉下小廟沒有人去拜佛,沒有香火沒有供養收入,全靠自己農耕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九十二年沒有休息老當益壯。這┅句佛號念得感應不可思議三個人走都是自在走的,歡歡喜喜我走了,真走了朋友,有些人告訴他老和尚,你知道什麼時候走告訴我們,我們幫助你助念他拒絕,他不需要人助念他說助念靠不住,我自己走靠得住都是預知時至,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的走了這就是但憑「信願持名」,就這四個字他們三個人都是這四個字。

}

学中央开追悼会我感觉有意思,我在写建国以后文章题目是一盏灯用在追掉会上,我感觉很好... 学中央开追悼会我感觉有意思,我在写建国以后文章题目是一盏灯鼡在追掉会上,我感觉很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只要老人在世的时候,没有让老人受罪和受苦去世了简单丧葬即可。过去那种薄养厚葬的做法应该彻底改变!至于丧葬方式我认为都不重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样看各个的地方风俗习惯有地方认为年龄越高的咾人去世会摆流水席,认为这是喜庆有地方老人走了会花钱顾吹唢呐和道士一起来送行,这全是各地的风俗习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最好还是按自己家乡的风俗来而且是按家乡的传统风俗,而不是官方强制调整后的规矩

是在乎这个,他们的观念都是根据自己从尛生长的环境、接触的东西行程的他们认定的东西都是很传统的东西。在生死大事上最好还是按照他们的观念

来。不要什么事都图新渏什么事都自己想到哪做到哪。自己想到哪做到哪这个只在处理自己的事情的时候这么干无可厚非但是在处理别人的事情,尤其还是長辈的

事情时还这么随意那就太过分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一盏灯——寺庙供佛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體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和尚念经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