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投诉在外刚果维和部队遭袭的队员

  如题,我闺蜜说有,但我百度又说没有!有点蒙。。。。。哪位大虾告诉我一下,小女子拜谢啦!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娃他娘,奶得孩子了,莫尽贪玩  
  美国佬支持叛军,纵容ISIS发展,怎么会有维和部队?  
  美国盼叙利亚乱死的,哪里有维和的心。  
  不是,她就力证说有美国部队在叙利亚现在,但我百度说没有,我就想知道,究竟有没有美国部队在叙利亚!
  有啊isis 就是美国的
  @汪语欣的娘
13:31:00  不是,她就力证说有美国部队在叙利亚现在,但我百度说没有,我就想知道,究竟有没有美国部队在叙利亚!  -----------------------------  宁愿信没有,骗子你别信了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中 6人来自金华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微信:
核心提示:“太阳的后裔”,已经成了全新的专有名词,当然不是指希腊神话里太阳神的儿子,而是因为一部最近热播的韩剧,成了联合国维和部队队员们共同的名字。邵梁告诉记者,之所以决定报名,是因为“一方面觉得这是军人的天职,另一方面也是一个难得的历练机会”。
邵梁近照。“太阳的后裔”,已经成了全新的专有名词,当然不是指希腊神话里太阳神的儿子,而是因为一部最近热播的韩剧,成了联合国维和部队队员们共同的名字。和这部韩剧一样火热的,是140名热血青年的梦想。明天,他们将从北京国际机场正式出征,飞赴非洲利比里亚执行为期一年的国际维和任务。他们,就是中国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一支由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单独组建的队伍。记者了解到,全队140名队员中,有6人来自金华。家在婺城区的邵梁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同乡还包括两个兰溪人、一个磐安人、一个武义人、一个金东人。出发在即,邵梁忙里偷闲和记者聊了聊,透露了中国版“太阳的后裔”长成的秘密。磨破的手套。参军我也想像当年的爷爷一样拿许多许多军功章首先,你得是个军人,一个优秀的军人。28岁的邵梁从小就有军旅梦。他家住婺城区新狮街道杨家相村,爷爷是一名老兵。小时候,他最喜欢坐在青石板上,听爷爷讲革命年代的故事。“他和战友一同摸爬滚打,一同扛枪剿匪,拿过许多军功章,可惜后来丢了。”邵梁说,“那时候我就想,有机会的话,我要帮爷爷把军功章‘找’回来。”2008年深秋,邵梁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读书,看到校园里挂起了国家招收大学在校生入伍的横幅。他考虑了几天,决定参军入伍。“那时候我爸妈都不同意,还特地到学校来劝我。”邵梁安慰父母,说自己只是去体验两年,就当圆梦,两年以后会回来继续学业的。当然,说好的两年,邵梁并没有回到学校。2010年,考上了军校。2013年,他被分配到浙江边防总队直属支队乍浦边防派出所。几年下来,邵梁先后荣记三等功2次,各级嘉奖8次,获得了许多荣誉。雪地里的集训。报名面对一个并不熟悉的国家他连夜写好《请战书》报名的机会来了。去年4月,正外派到浙报集团学习的邵梁,突然接到战友的电话。“总队要组建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你参加吗?”“去!”邵梁不假思索地回答。邵梁是家里的独子,听说儿子要去一个听都没怎么听说过的国家,父母的第一反应和当年听说他要当兵一样,还是不同意。但儿子的决定,从来就是拗不过的。其实,在接到同事电话的当晚,邵梁就兴奋地睡不着觉。“我申请加入维和防暴队,代表祖国奔赴利比里亚执行维护和平的使命……”他连夜写好了《请战书》,并委托战友务必在第二天一大早帮忙代交。邵梁告诉记者,之所以决定报名,是因为“一方面觉得这是军人的天职,另一方面也是一个难得的历练机会”。甄选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集训84天他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严格考核看上去无所不能的维和警察,都是魔鬼训练的结果。韩剧《太阳的后裔》热播后,网上就流传着一个魔鬼训练的版本——在垃圾场和下水道入口处训练,当粪尿等污物进入眼、鼻、口也不能动;晚上去殡仪馆守夜,经常靠着甚至抱着遗体打盹;放逐到孤岛断粮断水,怎么求生自己看着办;高强度行军训练,走上8天9夜;还要在冰天雪地经受考验……这些说法的出处无从考证,但足以说明成为一名维和警察有多不容易。邵梁在最后的甄选考核时,以全优成绩过关,联合国考官罗曼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还被评为了“优秀学员”。他描述的集训版本,虽不如网传的夸张,但也的确特别苦。我们集训的地点在河北,那儿有个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从集训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考核的内容包括射击、战术、驾驶、体能、外语等诸多科目。河北的冬天有零下十几度,还有时不时爆表的雾霾。我们在雪地里爬战术,在严寒中练射击,在霜冻中搞体能,在雾霾中拉演练,每天都在挑战生理极限。集训84天,磨烂了两双作战靴、两套战训服,就连战术手套、护膝护肘这样耐磨的护具都被折腾得支离破碎。近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后,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队友,都完成了涵盖各类枪支射击、班组战术、武装警卫、人群控制等四大类45个科目900余课时的学习。延伸阅读明天就要出发“后裔”们的行囊里装了什么利比里亚地处非洲西部,常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上,最热时达到36℃,几乎全年都很热,季节的区别只有旱季和雨季。出发在即,大家的行李差不多也都收拾好了。你好奇吗,这些维和警察的行囊里都会带着什么?驱蚊液:这是一定要带的,队里发了风油精、清凉油,但也有队员特别买了澳洲进口的,因为听说澳洲的虫子和利比里亚的虫子都很厉害。蚊帐:这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每一顶都用驱蚊药水浸泡过,队员们还在蚊帐底部“嫁接”上床单,一点缝都不给蚊虫留。防晒霜:队里给大家成箱成箱地准备了,也有不少队员自备了安耐晒金瓶。手机:存了家人朋友的照片,还要用微信和国内联系呢。手表:卡西欧的,据说能显示多国时间。书:行李限重,有队员选择了Kindle电子书,也有队员挑了一些书带去。电脑、iPad:里面下载好了各种音乐、电视剧、电影等。
来源:钱江晚报编辑:周佳晖那段在利比里亚维和的日子
头顶蓝盔,背上行囊,他们远离家人,履行使命。
2014年6月,13名武警巴彦淖尔边防支队的官兵通过层层选拔,进入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执行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
利比里亚,西非小国,&14年的内战,留下满目疮痍。终年高温酷暑,疟疾、艾滋病、埃博拉等致命病毒肆虐。
在那里,武警官兵经历了什么?9月10日,记者见到了归来的维和队员白开东、梁多凯、张维。
军人梦&去维和
入伍第九年,张维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可以代表国家出征的机会,成为一名维和部队队员,这个机会弥足珍贵,也是他通过层层筛选后获得的。“当一名维和队员,代表国家执行任务是一项很高的荣誉,也是梦想,我们都拼力争取。”张维说,报名时就知道是去利比里亚,也搜索过相关信息,知道那里的环境不容乐观,但并不害怕,渴望辉煌的执着让他对这次维和任务无比向往。
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由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为主组建,“有3000多人报名,层层选拔,3000人,250人,150人。”张维回忆当时是压力与挑战并存,通过公安部考核、总队初训后,还要在中国维和维和警察培训中心接受为期2个月的强化培训,学习维和业务、维和语言、任务区形势、国际法准则、防暴组织指挥、防暴技能、防暴战术、野外生存、战地救护、射击、驾驶、涉外教育和后勤保障等科目。通过联合国考核后,最终确定140名队员组成了防暴队。
2014年6月末,他和其他队员一起从北京搭乘飞机出发,26个小时后,安全到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在中转营休整后,飞翔的直升机把他们带到了格林维尔任务区。“第一次出国,第一次乘直升机,第一次看到大西洋。”
巡逻、站岗,危机四伏中每一次执勤都是考验
踏进营区,放下行李,还没来得及整理,梁多凯就被派到营区周围的哨位站岗,维和第一天,站岗时梁多凯发现,营区紧靠海岸,植被茂盛。全天候定点驻守联利团格林维尔分部、机场、油库7个哨位勤务,维持秩序,要人警卫,武装押运……,每一项任务对维和队员来说都不轻松。
“7名队员第一次外出在海边执勤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压力还是很大的。”梁多凯说,当他们走到离营区一段距离时,走来30、40个本地村民,把维和队员围了起来,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有些村民的腰间还挂着砍刀,局面似乎一触即发。“后来沟通后,才知道他们就是好奇我们,才过来看,砍刀也是用来日常割取木薯。”
在病毒肆虐、危机四伏的利比里亚,每次外出执行任务,每名队员都要穿带20多公斤的装备,戴着厚厚的纱布口罩、护目镜和塑胶防疫手套,顶着40多度的高温执勤至少8个小时,汗水一遍又一遍浸湿衣背,厚重的装备捂得全身长满了痱子。做义务消防员,扑灭大火;大选期间,不开一枪一弹平息大规模群体事件……
每一次执勤都是与危险同行,每一次执勤都是与死亡相伴,每一次执勤都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看似平整的路面有可能会突然爆炸、坍塌,刚刚还对你笑容满面的民众一转身就有可能变成暴徒、恐怖分子。
埃博拉疫情爆发&用生命担当任务
维和二十多天后,利比里亚爆发了埃博拉疫情。此后,埃博拉病毒迅速大规模蔓延。
当时在机场执勤的白开东记得很清楚,8月20日,防暴队驻地出现首例埃博拉死亡病例,尸体就掩埋在距离他执勤警戒哨位不足100米的地方。与史上最致命病毒擦肩而过,死亡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整个营区充斥着一股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
&&&&&埃博拉病毒爆发后,当地医院、诊所成了巡逻走访的必去之地。队员们每次下车徒步巡逻后,回到营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消杀。“营区外,车辆、装备消杀后晾晒,连鞋底都要消毒。为此还新建了修理地沟和车辆洗消池,解决了洗消难题。回到营区内,要进行身体消杀,测体温。”感染病例持续增加,可维和队员工作的脚步并未停下,照旧站岗、巡逻、维持当地秩序。&&&&
与病毒战斗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队员们回国,今年3月11日,归国,隔离21天后,确认安全。
&&&&&&&&&&&&&&&&吃木薯、捕蛇,维和日子里的别样生活
白开东以翻译员的身份出征。到达利比里亚后,他在村里巡逻中,没见过村民煮饭,出去找吃的是女人的事情。没电,村民使用压井取水,旱季严重缺水,村民到河里也提不到水。村镇里有一条不足两公里的小油路,两面的商铺卖一些简单的日用品。商铺也不是常见的楼房或是砖房,而是用椰树叶子搭建成的棚子。
有一次,白开东与队友出去巡逻,看到一个手拿坎刀的妇女在地里刨木薯,刨出来的木薯直接削了皮吃。刚开始他们以为木薯是可以生吃的,而且很好吃,队员就在村民刨过的地方也刨了一根木薯,回去洗干净生吃时,他顿时“石化”了,生木薯入口酸涩极难下咽,和吃生土豆差不多。有了这次经历后,再看到村民吃生的东西吃的再香甜,表情再幸福他们也不敢尝试了。“当地人每天乐呵呵的,精神面貌很好,每天都生活的很开心,用一句话形容他们的快乐,就是给段音乐就能跳舞。”
&&&&与维和队员共享这篇土地的,还有蜥蜴、蛇、蜘蛛等动物。一天夜里,白开东起床后看到作战靴旁卧着一条蛇,“赶快用工具把蛇夹出去,放到了营房外。”白开东说,防暴队营区大院内最多的动物是蜥蜴,有时候它会悄悄溜进房间内,吓你一大跳。营区房间内,动物也不会少,蚊子是最让人讨厌的,无时无处不在,老鼠、蟑螂也会时常出来串场,虽然队内每天都做着仔细认真的消杀工作,但是它们就像是会打游击战一样,你进我退,你退我上。
&&&&&&&&&&&&&连续吃了四个月小鸡炖磨茹&&&&&&&&&&&
&&&&&&&&&&&&&维和任务前后体重相差&50斤
刚去利比里亚时,梁多凯186斤,是个壮的像牛一样的小伙子。照惯例,维和物资应该先于维和人员到达,但他们到了之后才知道,埃博拉病毒阻碍了运输进程,物资要四个月后才能到位,维和警察防暴队员们只能吃前一批防暴队留下的一集装箱物资,有什么就吃什么吧!早饭是馒头就“黑白双煞”,什么是“黑白双煞”?就是干的黑木耳和银耳经水泡发后,煮熟撒点盐吃,“刚开始还能用醋拌着吃,后来醋都是奢侈品。”
中午饭是美味的小鸡炖蘑菇。刚开始吃还觉得挺不错的,可是连续吃了四个月以后,中午饿了也不期待午饭,因为大家知道还是吃小鸡炖蘑菇。再看到“黑白双煞”也只想吃馒头填饱肚子就算。
那个地方蔬菜比肉贵。“运输时间长,一颗新鲜的白菜装箱后运到利比里亚,能坏一半。”后来,队员们在营地旁开建了菜地,种出了苦菊、白菜等蔬菜,维和队员们的餐桌上出现了新鲜的蔬菜。好在物资陆续到达,节假日还可以吃到炊事班特意做的土豆丝、“维和月饼”、“维和蛋糕”,
紧张的任务加上陌生的生活环境,梁多凯的体重从186斤下降到136斤,整整瘦了50斤。像他一样,很多维和队员的体重也下降很多,10斤、20斤很普遍,“我们都开玩笑说,减肥成功了。”
&&&&&&&&&&大部分防暴队员在营地过生日
从2014年6月到2015年3月,中秋节、春节,队员们都在利比里亚度过。张维清楚记得在防暴队的警营度过的那个春节,大年三十,电视只有一个中文频道,看了春节联欢晚会。
“日常工作虽然辛苦紧张,但警营文化生活还是很丰富的,有台球、羽毛球、KTV点歌器......”张维说,在利比里亚工作期间,防暴队大部分队员都在警营里过了生日,因为人多,部队会统计每个人的生日,日子相差不多的人就在一起过生日,队里的炊事班会做个大蛋糕为大家庆祝,别小看炊事班,个个都是大厨,维和之前,他们特意学习了做蛋糕。
“我们把过生日的地方叫‘战友之家’,每个队的小分队会轮着去‘战友之家’过生日,虽然是为几个人过生日,但小队的30多个人都会参加,还有女队员,因为蛋糕少,我们舍不得吃,都留给女队员吃了。”张维觉得,生日有队友的祝福就足够了,“大厨”给过生日的人做顿面条,队友在KTV点歌器唱几首歌,生日比在家过的热闹。当然,这些器材都是让队员们稍事休整,不能纯粹放松警惕。
在利比里亚的几个月里,张维也想家,最初他买了当地手机卡通话,通话质量很差,满院子找信号,好容易在大树旁找到一个信号点,能通话了,他说了一句,一会儿后对方才能听到,对方回复,到他这里又需要一会儿,一人一句最后手机里就乱套了,谁也听不清是上一句还是上上句,混杂得厉害,交流很困难。好在后来队里安装了三部通信绿岛系统有线电话,让大家每天分批次给家里打电话。通讯问题解决了,大家与家人都能取得联系。
想家了,队员们包饺子吃。他们在利比里亚机场执行任务时做了与众不同的黑面饺子。当时,受埃博拉病毒影响,国内的面粉运输不到利比里亚,张维和队长在机场执行任务,周末队长召集大家要一起包顿饺子吃,以此寄托想家的心情。“他的提议是好的,可是我们用的面粉是联合国提供的,那面黑的根本和不在一起,擀出的饺子皮都不粘,包出来的饺子下了锅没几个完整的。”张维说,要和家里的饺子比肯定不好吃,但那天的饺子里有灵魂,有回家的感觉,过程很开心,所以吃起来也觉得香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南非:50名赴刚果金维和部队成员违纪将面临起诉
  【环球网报道&实习记者&杜晓菲】据半岛电视台9月24日报道,军方一名发言人当天表示,50名赴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的士兵因违反纪律,需要回国接受审讯。
  据报道,这些维和士兵的违纪行为包括宵禁后离开基地和影响其他非洲部队的安全。他们不但违反了南非军方的纪律,还违反了维和人员的行为准则。
  南非军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维和人员原本是被派到刚果东部打击反叛集团的,但是他们危害到了其他部队的安全,因此将面临起诉。
  据悉,南非维和部队这些年一直在刚果参与维和行动。2013年,南非宣布派遣1345名士兵参与联合国在刚果的维和行动。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白雪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和队员牺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