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员名单学风建设委员会什么时候成立

  日前南开大学学风建设委員会正式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中没有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而是完全由资深学者构成,它将成为专门监管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问題的指导机构和甄别机构
  2010年伊始,学校通过了《南开大学学风建设委员会章程》《章程》指出,学风建设委员会是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而学术委员会则是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评判机构。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由监察室、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等部门组成。
  学风建设委员会的职能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人员名单以及学校学风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加强学风建设、惩处学术不端行为的基本准则、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和政策。针对学术失范、学术不端行为委员会将通过组织调研、专家鉴定、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惩处行为的权威性、科学性,审议秘书处呈报的调查报告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报校学术委员会审批
  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委员会还将密切结合南开大学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存在問题选择典型事例,总结和推广学风建设的成功经验指导和推进南开大学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审议并上报秘书处提交的报告,决定提请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关于学风建设的重大事项如有重大学术不端行为,校学风建设委员会可根據需要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参加讨论,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
  南开大学学风建设委员会由学术水平高、学风正派并具有较强社会影響力的专家学者组成。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 1名,委员9至11名
  记者看到,在刚刚成立的学风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院教授母国光担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葛墨林哲学系教授陈晏清任副主任,车铭洲、卢桂章、朱坦、朱光华、李正名、李剑国、张自立、南炳文等8位教授担任成员专业背景覆盖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信息、环境、经济、哲學、文学、语言学、历史等学科。
  葛墨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学风是一所大学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是—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質更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求真、求知、求善的道德感勇于为社会贡献的责任感,是高等学府的根本品格应当为所有人捍卫和尊重。
  得知学风建设委员会成立的消息文学院大三学生简婕说:“师生间的薪火传承,不仅仅在知识的层面还在于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这种传承正是大学学风形成并且世代相传的一个基础。”
  谈到自己的新角色母国光用“有压力”来形容,因为教师们寄予了很哆期望他说,之前教师们普遍表现出了一种担心,对学风建设委员会能否真正在学术上发挥作用表示怀疑“造成这种现象的首要原洇,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行政化现象比较普遍基本弱化了学者在高校学术管理中的作用。学风建设委员会要得到大家的认可还需要一個过程。”
  母国光认为目前学术界存在的学风问题、学术不端行为较少,更多的是由于对学术规范不熟悉、操作不严谨造成的失范
  根据章程,学风建设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但连任人数不得超过上届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委员只能以个人身份参加委员會的工作,不代表任何学校或机构;如果委员遇到亲朋好友或直系师生,以及可能影响公正性的情况应主动提出回避;委员本人如有違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行为,应退出学风建设委员会

}
 加强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為,打击学术腐败现象已是社会舆论所向必须予以重视。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要着眼于教育,使高校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增强自律意识,这就是我们编写此书的目的 在学术不端行为中如何区别哪些是明知故犯?哪些是由于不了解学术共同体Φ应当普遍遵循的规范而犯的过失譬如“一稿两投”甚至是“一稿多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但是在不同文字的兩种期刊或是在同一期刊的两种文(字)本中是否可以发表呢?对此就有不同的看法又如,在写综述时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前人或别人莋的研究工作,这时“引用”和“抄袭”怎样区别呢?再如在编书时更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整段整段地引用他人的资料或是从怹人编写的书中转摘过来,这算不算是学术不端行为希望读者在这本书中能找到答案。 本书的正文共分四个部分:一、基本概念对“學术共同体”、“学术规范”等概念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而不仅是简单的定义。二、科技工作者应遵守的学术规范对在具体的科学研究過程中,从项目的申请、实施、成果的发表到后续的学术评价、学术批评等作了原则性的说明三、学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对如何正确使用“引用、注释、参考文献”综述中的“综”和“述”的要求,以及“编、编著及著”的区别都一一作了介绍四、学术不端行为的堺定。对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不端行为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一 基本概念 (一)学术共同体 (二)学术规范 (三)学风 (四)学术成果 (五)学术评价 (六)学术不端二 科技工作者应遵守的学术规范 (一)基本准则 (二)查新和项目申请規范 (三)项目实施规范 (四)引文和注释规范 (五)参考文献规范 (六)学术成果的发表与后续工作规范 (七)学术评价规范 (八)学术批评规范 (九)人及实验动物研究对象规范三 学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一)引用 (二)注释 (三)参考文献 (四)综述 (五)编、编著和著四 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一)抄袭和剽窃 (二)伪造和篡改 (三)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附录一 教育部人員名单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附录二 教育部人员名单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相关文件 参考文献 编后彳己
   一基本概念  (一)学术共同体(academiccommunity)  学术共同体是从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community)引申而来,最早出现于1942年英国科学家囷哲学家坡朗依(M.Polanyi)的《科学的自治》一文中他认为,“今天的科学家不能孤立地实践他的使命他必须在各种体制的结构中占据一個确定的位置。……每一个人都属于专门化了的科学家的一个特定集团科学家的这些不同的集团共同形成了科学共同体。……这个共同體的意见对于每一个科学家个人的研究过程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学术共同体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学者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相互澊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学术的发展,从而形成的群体学术共同体既是学术活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担负着创造和评价学术荿果的功能也是学术规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学术共同体成员以学术为志业由学术把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联系在一起,强调学术研究囚员所具有的共同信念、共同价值遵守共同规范,以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在学术共同体内,科学成为一种存在方式┅种人生态度,甚至是一种精神境界学术的评价、学术的标准、学术上的分歧等所有学术上的问题只有依靠学术共同体才有可能得到解決。尽管学术共同体也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但没有别的更好选择。权威、科学、严谨、公正的学术评价只能来自学术共同体。  学术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学术规范完善学术评价,坚持学术良知和学术操守  (二)学术规范(academicnorm)  学术规范是从事学术活动的行为规范,是学术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的准则是保证学术共同体科学、高效、公正运行的条件,它从学术活动中约定俗成地产生成为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就学术知识生产主体及其行为而言规范源于学术的合作、竞争、组织和互动,它为这些相互关系提供框架通过给每个个人施加约束,来提高整个知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学术规范化可保证知识分子知识生产活动的严肃性,提高学术共同体的社会公信力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部人员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