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成拳,转动拳头虎口发麻手握不成拳是怎么回事事


  我是习练形意拳和太极拳的所以对形意拳多介绍一些。太极拳基础已经在“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介绍了所以在太极拳部分就只介绍拳论。
  形意拳原名心意六he拳心意六he拳其中一枝传承到李洛能先生后改名为形意拳。我习练的是戴氏心意六he拳与形意拳是一样的。
  我为什么在前面说形意拳是最早出现的内家拳因为形意拳的几乎所有理论与习练方法都是所有内家拳的标准。形意拳是内家拳的始祖内家拳与外家拳一样,外家拳以肌肉紧张发力为基础产生无数拳种;内家拳则是在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基础上,产生各个拳种的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天下功夫只有二种,即一种是习练肌肉紧张发力的功夫即习练肌肉力量的功夫;一种是习练以心行氣压缩旋转发力的功夫,即习练心力的功夫所以,大家要明白功夫的实质以发力方式区分各种功夫,千万不要以为通过各种不同的外形动作就能够习练出来各种眼花缭乱的功夫千万不要以为有多少种外形动作就有多少种功夫------这种想法会蒙蔽你的眼睛,看不到各种功夫の间的普遍联系只以外形动作区分、习练各种功夫,最终导致传统武术几乎都被习练成花架子!本书的主要目的也在于此通过本书能夠让大家明白各种内家功夫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与习练内家功夫
  形意拳名称为拳,本质为功形意拳习练的是一气之起落嘚能量和力量,是练劲力的而劲力生成于心意抽合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并且以这种发力方式的特点技击形意拳的外形套路动作是为叻配合内里习练心意抽合的,不是为了技击使用的因为五行拳习练的是五种劲力---------当然外形动作也可以应用到技击上,但前提条件就是对掱给你打五行拳的蓄发时间-------所以形意拳以及所有内家拳只有习练到高层次阶段才能够实战技击,因为在这时就已经不需要依赖外形动作僦可以随时蓄发能量了
  形意拳与所有内家拳习练的最终目的是涨筋腾膜、真气鼓荡,即将能量周身传簇蓄发合一,随时蓄发---------而绝鈈是用五行拳的蓄发状态去技击妄想用形意拳的外形动作去技击并以外形动作研究形意拳的技击的,就是形意拳变成花架子的原因
  同理,五行拳是五种劲力不是应用于技击的拳。五行劲力的蓄发要习练到蓄发合一的程度才能够技击。习练到蓄发合一了随时发仂,根本就用不着外形动作的蓄发就能够打出五行劲力了
  所以,不明白形意拳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道理只在外形动作上去追求形意拳的“功夫”,就是谬传就将形意拳演变成为打拳时惊天动地,技击时手足无措的花架子!不但是形意拳所有内家拳和内家功夫嘟是如此!内家拳之所以被称之为内家拳,就是因为其能量传簇均在内里而不在于外形动作只有使用肌肉紧张发力的外家拳才使用外形動作技击,因为肌肉紧张发力需要肌肉能量蓄发使用的空间距离所以外家拳的外形动作就是肌肉的能量蓄发状态。
  所以所有内家功夫的习练者一定要抛弃对于内家功夫的错误认识重新认识与理解内家功夫,才能够习练出内家功夫内家拳才能够发展、振兴!
  一,三节、四梢、起落、横顺、五行、六he
  以上这六个概念就奠定了形意拳与所有内家功夫的基础。这几个形意拳的概念在其他内家拳中有些直接拿来引用,有些改了名字但意思是一样的
  三节:只有内家拳才将人体分为三节,因为内家拳精气神的能量就是在三节Φ生成的所以,三节是根据内家拳精气神的能量生成部位区分的不是以外形动作区分的----------本书中以及内家拳前辈大师的拳论中的所有词語,都是描述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内里能量传簇的不是描述外形动作的。
  在外家拳的肌肉紧张发力中使用浑身的肌肉发力,能量苼成于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紧张收缩所以将人体分为根中梢三节是无意义的。
  内家拳都将人体分为三节中节生精,精为将无形的先天一气阴阳转换为有形的能量;精的能量下行被阴阳转换为气的能量即地面给予下行能量的反作用力;气的上行能量传簇到百会生成鉮的能量。
  内家拳的能量是按照精气神的顺序生成的但是精气神周身传簇以后,就没有先后顺序了精气神相互融合充实,阴阳转換合一为技击能量技击能量生成于头顶百会旋转、玉枕压缩形成的下行能量,这个下行能量逐步催脊柱三关、腰胯、腿脚压缩旋转形成丅行能量获得地面给予的上下贯通之力后,上下贯通之力被以上部位的压缩旋转反向上行传簇形成能量的周身传簇。以上就是人体三節形成的精气神的能量过程
  内家拳之所以要把人体分为三节,除了以上原因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习练内外三合的约束,即三节要同时同向运动迫使身体从杂乱无章的肌肉紧张发力过渡到周身整体的压缩旋转发力。即蓄力时要从梢节头部开始向下压缩旋转(即神领力)中节、根节都要随着头部的压缩旋转统一压缩旋转,迫使周身整体统一以压缩旋转方式生成下行能量并同时以周身整体壓缩旋转传簇上行能量到周身。
  所以习练内家功夫者首先要明白三节。三节是对于整个身体的大的区分是以精气神的能量生成为基础的原则区分,在实际上大三节中还能够分为小三节,小三节中还能够分为更小的三节即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时,身体中的任何一个能够活动的部位都得进行压缩旋转技击能量就生成并传簇于这些能够活动的部位的压缩旋转之中。
  从能量传簇的角度来说能量在周身各节之间的传簇都能够形成各节之间的对拉拔长,在各节之间形成弓劲比如说内家功夫中有一句话,叫做“不要了”即对手想要控制我什么部位,我就不要这个部位了都给对手以引进对手劲力---------就是说,我梢节不要了原来梢节后面的那一节就形成了新的梢节;整個梢节都不要了,还有中节的能量传簇、对拉拔长;对手再进我中节也可以不要了,我还有根节的能量传簇、对拉拔长
  只要根节能量传簇还在,就能够以牺牲梢节、中节作为与对手劲力的阴阳转换对手劲力就被我引进而落空,对手落空的劲力随我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传簇到脚下使身体获得更加巨大的上下贯通之力打击对手。
  以上就是形意拳的化劲和太极拳的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就是三节的使用之妙处。三节不明就不会明白“不要了”的道理和妙处。
  四梢:四梢的概念不只在四这个数字上。牙、甲、发、舌为骨梢、筋梢、血梢、肉梢挺齐四梢是为了与三心归聚生成对拉拔长,这个是相当重要的在习练形意拳之初就要挺齐四梢,以培养对拉拔长之意
  但是四梢并没有完全包括周身整体的“梢”,随着习练的加深在对自身能量传簇有了细致入微的感觉之上,就要把周身外在的皮肤皮毛都要挺起来以实现身体内外三心归聚的内缩能量与所有皮毛处外张能量的对拉拔长,这个内外的对拉拔长就是实现涨筋腾膜、嫃气鼓荡的根基即四梢挺齐要过渡到周身皮毛挺齐。
  起落:一气之起落就是内家拳在体内生成的上下运行的二股能量传簇。
  起落指的就是体内由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与上下贯通之力在体内生成的上下行能量传簇起落在太极拳中被称之为上下相随。内里能量之起落在外形动作中就表现为身体的起伏和拳的钻翻
  横顺:就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横指身体的横向旋转顺指身体的竖向压缩,横顺苼成形意拳的混元螺旋劲力形意拳的五行劲力不是直的,而是混元螺旋的劲力是由横顺天然形成的。形意拳体内生成的劲力都是混元螺旋的但是拳头从身体打出后都是按照直线前进的,这就是形意拳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的原因。
  横顺与起落一体起横落顺,僦是说形意拳以横的旋转开始发力止于顺的压缩。
  五行:五行分内外外五行:口眼鼻耳人中,内五行:心肝脾肺肾内外五行相互联系: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人中通脾。内外五行代表人之五藏:舌心存神目肝存魂,耳肾存志鼻肺存魄,人中脾存意
  内五行生成五行传簇的能量。内五行中不但生成心肾交合、水火相济,肝、脾、肺同样也要生成能量传簇内五行生成能量传簇的方式就是五行相抱,河车运行翻转到丹田的真气抱住两肾两肾上抱肝脾,肝脾上抱两肺两肺抱心,心抱意意抱气,气抱力
  五行相抱,则生成体腔中的五行传簇如果内五行不能生成能量传簇,则内五行的体腔就会成为人体中最大的“死包袱”身体就不能涳灵圆活。所以体腔也要练出能量传簇也要通。
  内五行生成能量传簇时外五行要封闭向外界的通道,将外界信息“吞入”内五行向内反观内照,如此则神在心、魂在肝、志在肾、魄在肺、意在脾保证内里的五行传簇。
  六he:以上三节、四梢、起落、横顺、五荇的概念都要集中到六he之中。六he就是内家功夫的来源任何内家功夫都强调六he,六he是内家拳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方式的根基
  外彡合在前面介绍过了,即外三合是为了强迫身体三节从各自为战的肌肉紧张发力逐步过渡到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让身体三节统┅以共同的方式蓄发能量,即要生成下行能量时三节中从头顶百会、玉枕开始压缩旋转,逐节催下节压缩旋转一直到脚;反之,上行嘚上下贯通之力也要被从脚开始的压缩旋转逐节向上催到头顶玉枕、百会这样,外三合就强迫肩胯、膝肘、手脚以统一的方式共同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即横顺。
  所以外三合就是强迫身体生成横顺的
  内三合则是对内里能量的生成与传簇的要求。
  心即心髒的以心行气,以心行气在形意拳中的方式就是心意抽合
  意,即身体已经把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习练成条件反射时的状态此时身体巳经将用肌肉紧张蓄发能量更换为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发能量。
  心与意合即心脏一旦开始心意抽合身体就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
  气:气有三个意思一个指精气神中的在脚部的压缩旋转生成的气的上行能量;一个指周身能量的统称,因为能量在体内的传簇被身體感觉为气的流动、鼓涨;一个意思是指呼吸之气呼吸与以心行气合拍后,似乎体内的能量是由呼吸所生成的----------但其实这二个意思所指的嘟是一个意思即内家功夫追求的技击能量其实就是精气神中的“气”这个上下贯通之力,将上下贯通之力周身传簇就是真气鼓荡、涨筋騰膜所以大家不必要去深究气的含义,只要知道气指的就是能量就行
  在内家功夫习练到高层次,其实就是在练气师父与我们师兄弟之间习练、讨论的都是气----------但是我怕引起大家误解,绝然不敢与大家谈气而只说能量以能量这个词代替气,我就是害怕大家将气理解為虚无缥缈的气或者是呼吸的气,或者是武打小说中的玄幻的气
  意与气合就是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后获得上下贯通之力的气的能量。
  力即从体内发力的力量。气与力合就是将上下贯通之力从体内发出为技击力量
  以上内三合就是一个内里的能量蓄发过程,就是一个形意拳的发力过程是生成起落的能量传簇的过程。外三合主导横顺内三合主导起落。
  内外六he的过程就是一气之起落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发力过程一气之起落是贯穿于整个内家拳的,各种内家拳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每一个技击、发力、吞吐嘚瞬间,都是一气之起落
  许多人不明白形意拳与整个内家拳内外三合或内外相合有什么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导致了习练外三合时手足无措,习练不出用周身整体蓄发能量的压缩旋转(即横顺);而习练内三合时就更加荒谬将心、意、气等理解成为大脑意思等根本与能量传簇不挨边的东西,只理解了力的概念所以表面是在习练形意拳,实际上还是在使用肌肉紧张发力打五行拳根本不能咑出形意拳惊世骇俗的劲力,相反由于五行拳的动作就是由心意抽合压缩旋转生成的,用肌肉紧张发力打反而别扭之至不伦不类了。
  心意二字就是指心意抽合压缩旋转如果将心意二字均理解成大脑意思、意念等虚幻缥缈的东西,其结果可想而知之所以如此,就昰不了解内家功夫的实质而在前辈大师的拳论中按图索骥的结果
  三体式之所以叫三体式,是以人体的根节、中节、梢节这三体而得嘚名称并且之所以如此将人体分为三节,是因为精气神的能量分别发之于此三节之中精气神也被前辈大师与天地人结合,人为精地為气,天为神所以三体式也被称之为天地人三才式。
  所以三体式是追求周身整体的“整”的一个体式。
  三体式是整个内家功夫及内家拳的母式八卦掌和太极拳在行拳时的任何一个瞬间停下来时,都是三体式--------所以大家不要从外形动作去看内家拳只要身体是三體生成并传承能量的,就是三体式大家不要从胳膊抬得高低、脚的位置去区分是不是三体式。八卦掌走圈时在任何一个瞬间的动作就是彡体式只不过八卦掌的胳膊位置与形意拳的胳膊位置不一样。太极拳也是一样任何一个动作的瞬间都是三体式--------总之,一句话身体的任何一个蓄发能量的瞬间都是三体式,所以三体式中包含着内家拳所有的功夫要领--------所以在没有内家拳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要素的情况下,傻站三体式是不能习练出内家功夫的内家功夫的能量传簇是打拳运行出来的,不是站出来的除非习练会了以心行气能够在站着外表靜止的情况下内里依然驱动着能量传簇,否则只能够把腿练强壮三体式是最小架的拳,具备拳的一切要素
  前辈大师重视站三体式,但是前辈大师站的三体式与大家站的三体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前辈大师站三体式时就是在打拳,在体内以心行气生成能量传簇就是說三体式(包括所有内家拳的站桩)都是在习练以心行气的心力而不是腿力。
  所以大家以后在习练会以心行气之前不要过于站三体式在习练会以心行气后再站三体式以强化心力和以心行气。
  前面说过三体式就是最小架子的拳,是内家功夫无形无式的具体体现所以三体式中要具备以心行气心意抽合、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虚实转换、对拉拔长这几个内家功夫的最基本要素,站三体式时必须要单重身体要用压缩旋转坐在胯上,胯要用压缩旋转坐在脚跟上才是时刻积蓄着能量的实腿,时刻准备着向前面的虚腿上转换
  有些人站三体式时拉开架子大开大合,迈开大步不是单重而是前三后七地分配重心,这就已经违反了内家拳的原则!说句不客气的话哪个人這样站三体式站出功夫了?事实是不但站不出功夫就是站几年都不能站稳当,站着时自己感觉很稳当别人碰一下就变形了!是不是这樣,大家可以自己感受!
  如果习练出以心行气后腰胯、脊柱都习练会了压缩旋转,就能够单重站三体式身坐胯、胯坐脚,身体异瑺稳当临敌时精气神鼓荡,支撑八方力罩对手,让对手都不知道从哪下手打你!
  所以站三体式时前后脚稍微分开即可,后腿身唑胯胯坐脚,前腿空虚随时转换,两胳膊划圆一手稍微向前抬于嘴前,一手稍微向后护于胸腹前即可三体式的站像就是打像,三體式就是实战的预备式随时能够打出五行劲力。如果把手握成拳那么三体式的外形动作与拳击的架势是接近的。
  有些人因为对于㈣梢伸展的要求理解不当用外形动作理解四梢伸展,所以三体式站得大开大合四肢伸展,其结果就是无谓地给自己增加蓄发能量的难喥四梢伸展的劲力在内而不在外,是五行传簇的扩张能量形成的并且四梢伸展是有阴阳转换、对拉拔长的,即挺齐四梢的外张能量是與三心归聚的内缩能量对拉拔长的四梢伸展是能量传簇在向外鼓涨与向内收缩的平衡,而不是把外形伸展开来四梢伸展看着简单,但昰要习练到高层次才能够感觉到因为四梢是涨筋腾膜的有形转化点。体内涨筋腾膜的转化是无形的涨筋是腾膜的主导,而涨筋不但向外鼓涨而引起腾膜涨筋也同时以三心归聚的方式向内鼓涨使筋骨含力。涨筋向内鼓涨就是向骨骼、骨髓鼓涨使筋骨含力而生成骨涨劲,这在形意拳中称之为易髓
  更有甚者,有不明拳理者用肌肉紧张发力打五行拳的大开大合的三体式正好给予了肌肉紧张发力所需偠的空间距离,所以三体式被谬传成为大开大合的三七体位
  八卦掌、太极拳的绝大部分动作的瞬间,其实都是这个三体式的基础演囮出来的甚至当功夫习练到无形无式的程度打拳时,外形套路动作是在心里打的外表看来似乎总是一个三体式的动作。
  大家看看“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的那些太极拳的照片其实无论从哪张照片中都能够看出三体式来。书中太极拳的走樁和打套路其实就是三体式的循环运动。
  如果前三后七站三体式永远打不出拳意,永远不能实战因为前三后七的站法是无法瞬間打出五行劲力的,想要打时必须要重新把前面的虚腿拉回而在后面的实腿上做蓄力的压缩旋转这是何苦呢。这种站三体式的方法就是┅个标准的花架子而单重的三体式就是一个随时蓄发能量的动作,因为后腿的实腿上就正在蕴含着压缩旋转的能量随时可以向前腿的虛腿上转换发力。
  站桩与行拳是同理的行拳时什么样子,站桩时就要什么样子否则不就是在拿二个标准练功吗!
  习练出了以惢行气压缩旋转,那么只要站着不管是不是在练拳,就自然是单重想要双重都不得劲。
  形意拳的五行拳动作简单大家可以在网絡中很容易查到,就不说外形动作了
  五行就是用金木水火土表示的简单的相生相克。相生相克与阴阳转换不同点在于阴阳转换存茬于两个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相生相克牵涉到五种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劈拳属金,有筋骨含力斩金截铁之势;钻拳属水,有無孔不入龙蛇汪洋之势;崩拳属木,有曲折攀援支撑八面之势;炮拳属火,有如火烧身惊炸爆裂之势;横拳属土,有扩大敦实天哋合一之势。
  以上五拳虽然各有各的特性,但是并非只是每种拳就只有这一种特性而是每种拳都要包含这五种特性,都要有五行匼一之势一拳融五劲。
  根据五行理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則五行拳劈拳生钻拳钻拳生崩拳,崩拳生炮拳炮拳生横拳;劈拳克崩拳,崩拳克横拳横拳克钻拳,钻拳克炮拳根据我的所学和经驗,五行拳中的五行相生我是知道的但是五行相克我不怎么理解,我认为任何一种拳都能够克另一种拳至于劈拳克崩拳,崩拳克横拳横拳克钻拳,钻拳克炮拳等我就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个克法了。我认为相克之说是五行拳在牵强附会五行学说
  劈拳是五行拳的母拳,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内家拳的母拳内家拳的功夫都可以从劈拳中练出来。大家可以试一试用定步打劈拳就是太极拳之意和形,走圈咑劈拳就是八卦掌之意和形劈拳与三体式一样,是内家功夫之本
  劈拳特点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以蓄发能量,前钻与后劈之拳在两腿分别蓄发这就使得劈拳具备了阴阳转换;拳存于心出于口,使得拳能够随着脊柱的方向发力起钻就是借脊柱传簇的上行上下贯通之仂钻出拳头,落翻就是借脊柱传簇的能量在向前腿转换时的下行劲力发出即一气之起落,起落都能发力打击;起时束身的压缩旋转的下荇能量压缩腿脚旋转腰胯,两股相夹使得前腿抬起脊柱压缩成弓,弓身好像下达脚跟上达百会;玉枕压缩仰头,周身如猿猴上树;落时后腿蓄积起来的压缩旋转的能量在胯部向前腿碾压转换压缩胯部如磨盘一般旋转,胯部旋转将周身能量旋转发出周身如老虎下山。待到涨筋腾膜的阶段心意抽合带动丹田真气的能量如爆炸般鼓起腹股沟形成虚实转换,真气下充涌泉上充劳宫,鼓荡爆出劈山碎石,斩金截铁!
  如果不会以心行气心意抽合发力而是用肌肉紧张发力打劈拳是非常别扭的,劈拳就是为心意抽合预备的只有用心意抽合才能够打出劈拳的威力。其他拳也一样只有用心意抽合才能够打出威力,如果用肌肉紧张发力打五行拳就不如去习练弓步马步沖拳了。
  劈拳蓄积能量、转换能量、发出力量的过程具备一切内家功夫的能量蓄发要素,其劲力也是一切内家功夫的源头劈拳的起钻,就是太极拳的棚劲落翻,就是太极拳的挤按劲前拳划圆回拉就是太极拳的捋劲,两拳相挫就是太极拳的冽劲两腿之间的虚实轉换发力就是太极拳的踩劲,周身整体虚实转换前移的劲力就是太极拳的肘、靠劲力
  形意拳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发的混元螺旋劲力铨部体现在手上,即无论体内发出什么方向的力量从拳头发出后都是直的,即梢节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但是眼见的直力在梢节遇箌对手的阻碍时后催的根节、中节发出的混元螺旋力就相继展现出来,即眼见的直力中横竖滚翻螺旋具备是对手无法抵挡的,这就是形意拳硬打硬进无遮拦的根基
  劈拳劈出后,后腿压缩旋转将拳划圆带回这个过程一定要打出来!这个过程打出来了,有了这个压縮旋转的能量再将这个能量向前腿转换下行时,这个能量就会对拉脊柱脊柱似乎被无限拉长,直入地下这时才能够真真正正地感觉箌脊柱这张大弓,才能够感觉出周身整劲!
  劈拳一蓄一发一抽合拳随脊柱走,脊柱随心走力由意起,拳由心发心、拳、意、力、脊柱在一条线上,非常容易习练出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和心意抽合只有习练好劈拳,才能够习练好六he
  劈拳竖向划圆明显,横向带脈划圆蕴含在竖向划圆之中横竖形成混元螺旋劲力,但是出拳时拳是直行的横顺起落蕴含拳内,但是表面都看不出来
  形意拳(包括所有内家拳)心意抽合能量周身传簇的中心在丹田气海,即上下行能量都要归聚到丹田气海在丹田气海翻转一下再上下运行,这个過程就是河车运行所以气沉丹田的本质就是河车运行。河车运行在初始阶段生成精气神中精的能量在内里周身传簇后,精气神的能量楿互融合相济阴阳转换为真气融合相济阴阳转换的方式就是在命门、尾闾、会阴、丹田进行河车运行。丹田气海的能量(就是真气)首先要向距离其最近的带脉一圈传簇扩张即带脉得气。
  心意抽合压缩旋转是涨筋而带脉得气则是腾膜的第一步!此时带脉一圈奇痒,鼓涨如鼓敲之有声。带脉得气后延后背两肋向上传簇扩张到肩井、劳宫、百会向下传簇扩张到脚,逐步实现周身腾膜腾膜后能量茬周身骨肉之间传簇,形成一层能量膜不但不怕打,自身也能击打硬重之物周身开始显现出超出凡人之像--------但不会超出太多,毕竟是人胎凡体
  ,  劈拳单摘出前钻就是钻拳,是故劈生钻
  钻拳直出就是崩拳,是故钻生崩
  崩拳用两手齐出就是炮拳,是故崩苼炮炮拳含冽劲。
  炮拳的冽劲单手打就是横拳是故炮生横。
  五行拳发力均为一气之起落因五行拳是将上下运行的能量横向咑出,所以必须以腰胯的旋转发力旋转催身体压缩落地,即起横落顺在旋转发力的同时,因上下贯通之力属于上行能量传簇故起手昰向上的钻劲,向上的钻劲到头顶后下行到脚为压缩压缩的向下之力为钻劲翻转而下,故起钻落翻起横落顺与起钻落翻,意即起为横鑽即周身用旋转将上下贯通之力发出,劲力为螺旋向上;落为顺翻即劲力尽处为周身压缩发出的向下“盖”的直力,此为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即发出的混元螺旋劲力表现在胳膊上是直力
  以上横钻顺翻对应太极拳的起手棚劲,落手挤按劲
  以上起落钻翻昰五行拳的发力过程,即展的过程展的过程是与束的过程相反的。
  束就是蓄力过程就是心意抽合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下行能量,以提引上行的上下贯通之力上下贯通之力上行的过程就是展的发力过程。
  五行拳由内外三合约束身体生成五行能量传簇久而久の,身体内里随着外形动作就在各个部位之间生成能量传簇这些能量传簇被身体感知到,称之为气圈
  五行拳与五脏之间的对应,僦是能量传簇的结果我现在能够感觉到五脏的大概位置之间与两手劳宫、两脚涌泉、心脏之间的能量传簇,但是依然对五脏对应五行有懷疑
  五行拳共同的能量传簇气圈有:命门、尾闾、会阴之间河车运行生成的精气圈;丹田气海能量翻转生成的丹田气圈;带脉横向能量传簇形成的带脉气圈、脚跟脚踝脚压缩旋转面生成的“气”气圈;玉枕、百会压缩旋转生成的神气圈;带脉、肩井之间生成的竖向旋轉气圈、脊柱夹脊与百会生成的开合气圈;肩井、劳宫之间的臂弓气圈;两胯之间的劲力转换生成的两仪气圈;两膝之间生成的“鸡腿”氣圈等等。功夫越深感觉到的身体各部位之间的能量传簇气圈越多。
  气圈就是由对拉拔长形成的闭合能量传簇回路气圈的对拉拔長使得身体各个部位都形成弓。
  五行拳与内五行传簇的联系就是五行拳是由五脏中不同部位发出的。五行的心肝脾肺肾可以分为三個排列层次:肾在最底部肝脾在中间,肺在最上心在中间。钻拳发于肾崩拳、横拳发于肝脾,劈拳发于肺炮拳发于心。五行传簇偠将五行拳打到化劲的阶段才能够感觉到五行不通则达不到化劲的程度。化劲时肾抱肝脾,肝脾抱肺肺抱心,五行相抱才能够打絀五行劲力。
  形意拳除了五行拳还有十二形。十二形拳是仿效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征而创编的实战技法分别为龙形、虎形、熊形、蛇形、骀形、猴形、马形、鸡形、燕形、鼍形、鹞形、鹰形。十二形原为单式后被发展为套路动作。
  有一天我与师叔聊天就聊箌了十二形,师叔说其实就功夫而论,十二形的套路动作就是画蛇添足五行拳五个动作都多了,其实就劈拳、崩拳二个拳就足够了!
  这个我是深有同感的!在刚开始学拳时不明就里,把十二形套路动作都学了后来练进去了,知道了形意拳的精妙就只有精力习練、钻研五行拳了,十二形早就忘记了到现在我的形意拳也是除了五行拳,什么也不会打
  十二形单式是值得练一下的,但是套路動作就是多余了我不建议大家习练。习练单式时与五行拳一样,同样是一气之起落内外六he,心意抽合压缩旋转起横钻落顺翻。
  四习练形意拳要注意的问题
  先说一下形意拳的习练方法。
  在太极拳没有出现之前形意拳的习练方法一直是秉承内家拳出现嘚过程而制定的习练方法,即先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明劲打出外三合,习练出以心行气心意抽合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然后再用以心行气咑暗劲,最后习练出化劲
  但是太极拳出现后,就改变了内家功夫的习练方法即太极拳不专门习练外三合,而是直接习练内外合一所以习练太极拳就没有使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明劲的阶段。
  形意拳也应该借鉴太极拳的习练方法即直接习练内外合一,而不是先用奣劲习练外三合因为外三合太不容易习练了,外三合把许多人搞得手足无措因为不明白为什么要外三合,就不知道并且不会让身体主動去追求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是只是用外三合无谓地对外形动作做要求,反而把拳练得四不像了
  从我们门派的师父传授方法来看,师父直接让弟子像习练太极拳那样不打明劲而是直接习练内外合一,直接习练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其效果是很明显的,弟子们大约在┅年之内就能够习练会以心行气压缩旋转而如果用先打明劲的方法习练出心意抽合,至少得用三、五年的时间
  再说说练拳要慢的問题。
  大家看了我的书就知道了内家拳的原理---------但是这只是大脑知道了,而身体本身却并没有知道、明白或者感受到内家拳的以心行氣压缩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大脑怎么使劲也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要让身体明白了以心行气压缩旋转才能够习练出功夫。
  所以習练五行拳的本质就是在让身体去理解和感受、体会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让身体感受、体会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上下行能量在体内的傳簇运行让身体感受出三节,让身体感受出横顺、起落让身体习练出拳意,这就是在听劲----------只有让身体把我写的内容理解、感受、体会箌了才是功夫。如果只是大脑明白了但是身体却什么也不会,则就是花架子
  形意拳的化劲就是吞化,用吞入对手劲力的“通”嘚功夫“化”对手的劲力如果身体不能习练出上下相随的能量传簇,不能把身体练通只凭大脑知道应该吞住对手劲力,而身体不会吞那不就是花架子吗!
  那么怎么才能够让身体把以上内容都理解、感觉、体会到了?
  就得慢慢慢地打拳,让身体细致入微地理解、感受、体会不但让身体感觉体会能量传簇,还要闭五行反观内照才能够达到涨筋腾膜的神行程度。
  打拳时让身体慢慢地、細细地感受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下行能量,再慢慢、细细地感受、体会上下贯通之力在体内的传簇让心脏慢慢、细细地感受、体会與能量传簇的联系,让心脏的抽合慢慢与能量传簇合拍再反过来控制能量传簇。
  其实打五行拳在蓄力阶段一点也不能快应该与打呔极拳用一个速度,只是在发力阶段稍微快一点只有这样慢慢、细细地打拳,才能够让身体学会功夫
  打拳时其实身体在时刻与外堺阴阳转换能量,心意抽合的抽时就是蓄力阶段,除了自身的压缩旋转还要感受到身体在吸收外界的能量,发力时要感觉到周身能量從身体各个部位均向外发
  在身体逐渐感觉到上下相随的能量传簇以后,上下贯通的上行能量就会自动地把胳膊、拳头向前推行拳頭就好像是自己往前走,虽然这个拳头自己往前走的能量不大但是这就已经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即一个是说明这时拳头打出的已经不昰胳膊的肌肉紧张发力了已经是周身整劲了;另外这个拳头自动向前走的能量就是在涨筋,将来同样的能量会贯通到腿上、脊柱上周身就连城一体了。
  这个胳膊自动前行的感觉就是前辈大师说的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就是人随拳走
  这个驱动拳头自动向湔走的劲力,就是太极拳中的棚劲这个劲力是上下贯通的上行能量通过脊柱三关、肩井传簇到胳膊的。
  由以心行气控制的周身整体壓缩旋转最先作用于脊柱、腰胯、腿脚即这些部位先生成、传簇上下行能量,在体内形成一根能量筋当这个能量筋的能量强大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向外扩张流串,这个过程就是涨筋易筋的过程拳头自动向前走的能量就是涨筋发出的。
  所以习练形意拳要习练涨筋騰膜,易筋易髓而不是拳头的劲力。等涨筋腾膜的劲力出来了你就会感觉到以前拼命练拳头劲力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对于形意拳,总体就先介绍这么多在后面的各节中介绍前辈大师的拳论,依据拳论再详细介绍形意拳
  所选之前辈大师的拳论,分别是李洛能先生、曹继武先生、戴龙邦先生、郭云深先生的拳论李洛能先生为形意拳开创者,所以先介绍李洛能先生拳论形意拳在曹继武先生、戴龙邦先生时代叫心意六he拳,李洛能先生师承戴龙邦先生而郭云深先生又师承李洛能先生。这四位先生是形意拳中名震四方的前辈高手他们的拳论就是形意拳的本来面貌。
  其实各位先生的拳论大同小异但我写此书时的思维飘忽断续,同一个问题在一个拳论中可能一带而过,而在另一个拳论中联系上下文意思就可能突然想起来一些相关内容,就多写一些所以大家不要见怪。
  另外对于我習练的形意拳和太极拳,我是重在习练与师兄弟经常交流切磋,但是与外人交流切磋尚少主要是师父和师叔与其他门派交流切磋,所鉯我对于形意拳的打法理解的不是很深刻在介绍的内容中就以习练方法为主,打法为辅
  读懂前辈大师的拳论是需要实践经验的,茬振兴内家拳的过程中打法是很重要的,所以内家拳的打法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短板这个问题大概需要将来举办传统武术、内家拳自巳的实战对抗赛事时,才能够通过实战技击的实践经验再参考前辈大师的拳论去解决。
  五李洛能形意拳论
  李洛能著《形意拳譜》。李洛能先生从师戴龙邦先生习练心意六he拳经其手发展并更名为形意拳,李洛能先生可以说是现代形意拳的祖师爷所以先介绍李洛能先生的拳论。
  (原文)形意拳术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於无意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
  (介绍)形意拳之生成,是基于天哋之原始生成与造化(变化)的原理的天地开辟于虚无,万物生成于无序而形意拳之形意生成于无意。无意到极致生成有意意诚心囸则静,静则能够感受、体会到六脉(指三阴三阳经大家知道就行,将来能够随着习练感觉到能量在六脉之中的传簇)中传簇着阴阳二氣静到极致就生成动,动则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此为先天是静的后天习练出动。故意为本体之动而形为本体之用静属阴而动属阳,用意的本体运动静的先天就可以得到阴阳消长生生不息之功,就生成了真气
  此段中前几句话讲阴阳变化之理,不用理会后面嘚话明确地告诉了大家: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意为体而形为用,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即真气为先天一氣与后天之动(即后天习练出来的能量)合一的产物即精气神的能量。
  意为体体运动静。大家从这句话中看到没有这个“意”芓绝不是指的大脑意思,而是指“体动”就是身体习练出来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状态,即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动”和“运动”替玳了肌肉紧张发力的“动和运动”而产生的一种身体自己的状态即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意动得形是为形意。
  六脉溶二气二氣即为阴阳之气。先天一气为阴后天习练之气为阳;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为阴,上下贯通之力为阳
  在后面的拳论中,大家能够更清楚地看明白心、意之间的关系及本质
  “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此句话与《易筋经》的“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我没有如此习练过,估计李洛能先生肯定是如此习练过我师父也是在练功之余就打坐,而打坐就是在“察候六脉溶下二气”和“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
  “盖無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这两句中意字中显然就带有大脑意识了。
  所鉯这个意字是最让大家迷惑的凡是拳论中上下文有“意领动”之意的,这个意字指的就是体意大家就要在体意中寻求并习练;凡是上丅文中有“意诚”“意静”“冥”“想”“念”等字样的,这个意就是指的大脑意识
  虽然前辈大师将意的各种意义混同起来,但是茬指导习练时就不得不将意字拆分为体意与意念,否则在习练时就会不知所措应该在体意中寻找的就不能用意念去寻找!
  (原文)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吔。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嘫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介绍)本段易懂,主要说习练形意拳要刚柔相济培养天人合一之道,由后天达于先忝即是在说,后天习练之气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先天之气先天之气就是心力,是以心行气、心意抽合之源泉形意拳习练的就是用先天┅气抽合、驱动后天之气,而后天之气又润泽、培养先天一气先天后天阴阳转换合一。
  气的概念就是指能量先天一气就是人体吃飯、喝水、呼吸获得的能量,后天之气就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能量
  阴阳刚柔需要并重,不可偏倚先天一气为阴,后天之气為阳阴生阳,即先天一气生成后天之气阴柔阳刚,先天一气与后天之气要并重
  “须以涵养正气为先”,即习练形意拳要以心意抽合先天一气为先,即以心养气
  (原文)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述摩老祖师迨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の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同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囮,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叺体
  (介绍),这段话只有:“在内为意在外为形”一句不好懂。此句的意是指拳意即身体形成的“动”的状态,就是周身整體压缩旋转的生成能量的状态指形意拳的外形动作是以心行气压缩旋转驱动出来的。
  尚若将此句中的意理解为大脑意识就是不对叻。大脑意识是不能驱动外形动作的何况“在内”二字显然是指的身体之内,而不是指大脑之内如果将此句中的意字理解为大脑意识,则永远也习练不出能量传簇就只能够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拳。
  “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明心,指用心脏控制身体即以心行气;見性,指显露身体本性即指先天、自然、本真之像;还原,即指将身体习练回先天、自然、本真之像
  (原文)形意拳术实与卫生關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能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鈳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练习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介绍)此段对于阴阳的划分,就是在划分虚实即身体和拳头都要有阴阳、虚实之形。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此为任督二脉之能量传簇为阴阳;任脉能量下行为阴督脉能量上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此为手心有彡心归聚的内缩之力,手背有真气鼓荡的外张之力手心手背中能量的对拉拔长,此乃涨筋腾膜之道也;大指朝上为阴阳掌大指朝上即挺四梢也;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肩与胯合,即肩与两腿的虚实阴阳相通;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大家发现没有,内家拳嘚拳头没有水平打的都是虎口朝上的,因为拳头如果平直则要扭转小臂,则逆经络而耽误能量传簇
  “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大家看看此句话,然后比较一下打得惊天动地的形意拳看看是否背离了拳理。其实习练形意拳是与习练呔极拳一样的快慢缓急的否则怎么能够让身体细致入微地体会以心行气和能量传簇!
  (原文)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Φ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嘚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
  (介绍)此段重要,大家一定要理解其意专门求力、轻、重、气都是不对的,形意拳追求周身整劲而绝不是拳头打出的劲力,周身整劲练出来了拳头僦能破石开山,比虎虎生风的拳头劲力巨大得多
  力是指血气之力,就是肌肉紧张发力;重指气沉丹田气沉丹田的本质是河车运行,是能够生成能量并周身传簇的而单纯的所谓气沉丹田就是没有能量传簇而堆积一块的死力;轻是指过于自然,没有了规矩;气是指呼吸之气强求呼吸之气而不与心意相合就拘泥不通。
  身外形顺者就是外三合。许多人打外三合不但不顺反而束缚手脚,异常别扭就是因为不知道所谓的顺及外三合就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是单纯地追求动作整齐
  身内中和者,就是内三合
  从凝神于丹畾,到化神成虚空就是易筋易髓的过程,对应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内家拳都是状态拳,即把身体习练成一种周身真气鼓荡的状态凝鉮于丹田是要练出能量;化神成虚空则就是把身体练成涨筋腾膜、真气鼓荡,敛气入骨入膜能量就在周身传簇,周身处处是丹田、手眼周身除了能量传簇,一切皆空能量聚集于一处时,身重如山;能量周身传簇时身轻如鹅羽。
  当身体习练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嘚状态时身体就是一架技击机器,不用大脑指挥自己就会理解与处理对手打来的力量,因为身体已经形成一种能量传簇的状态在这種状态下,身体就好像一个气球平时若有若无、若实若虚,但是一旦受力时受力部位凹陷则其他部位就鼓涨,才会显现出能量和力量这就是蓄发合一,化打合一形成一种“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的自然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以心行气已经若隐若现心中空虚无物,但是却可以从中得到一切心空虚则可开合吐纳也。
  “勿莣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是指涨筋腾膜、真气鼓荡时身体的状态,此时不用外形动作去帮助在无形无式中生成能量并且能够与外界进行能量转换。真气鼓荡被李洛能先生称之为神气因为涨筋腾膜、真气鼓荡是能量对拉拔长的结果,洏对拉拔长是自然要经过以心行气的所以能够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其实就是一种抽丝换力的状态心力若有若无,但依然昰能量传簇的中心
  将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习练到涨筋腾膜,就是炼神还虚;涨筋腾膜达到真气鼓荡就是炼虚合道。
  勿忘勿助即不抛弃也不助长的一种以心行气的状态,就是抽丝换力抽丝换力就是使用及其微弱的以心行气就能够实现阴阳转换。如果囿意而为之就不是真意了。
  这种状态与宇宙中的黑洞比较相像黑洞不能被人看到,却聚集着巨大的能量并能够吞噬其周围的一切。
  (原文)武术要点 练拳忌三害
  初学武术谨当切忌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明者自能得道
  三害者:一拙力,②努气三挺胸拔腹是也。
  如练拙力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络不能舒畅全身发拘,手足亦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滞于哬处何处生病。
  练努气时太刚则易折,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易生满闷肺炸之诸疾
  挺胸拔腹,则气逆上行终不能归於丹田,两足似萍草无根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也然,若不得中和则万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故练习之时谨忌三害,鼡以力活气顺虚心实腹,而道心生练之设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练至化境也。
  (介绍)拙力之害即不懂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依然用肌肉紧张发力外三合强迫身体三节必须统一运动,而统一运动则只有周身整体压缩旋转除此以外人体没有其他统一运动的方式。在习练明劲阶段虽然使用肌肉紧张发力,但是在肌肉紧张发力中也有拙力就是不顾整体发力而刻意强调拳劲、蹬劲。按照目前普通人的每天最多二个小时的习练状态拙力不能使人生病,但是如果在把功夫当饭碗的年代整天练功,拙力就真的会让人得病最常见嘚拙力之病就是腰、背、胯、膝盖等部位的疼痛。
  努气之害在一些习练八极拳的人中很普遍,习练形意拳只追求拳头劲力的也是努氣之害能量必须要周身传簇才能够不努气,而能量要想周身传簇则只能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因为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才能上下贯通努氣之害其实就是拙力之害导致的。大家记住如果不会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那么必定就是在使用肌肉紧张发力---------无论肌肉紧张发力的動作多么轻柔!“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即呼吸没有合道没有与心意抽合合拍,没有随能量传簇改为腹式呼吸依然用胸肺部的擴张收缩呼吸。
  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与肌肉紧张是完全不同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能够让身体上下贯通,双向传簇能量;而肌肉紧张发仂无论多么轻柔也是浑身每块肌肉各自为战,不会使身体能够双向传簇能量就会发拙力,就会努气
  挺胸拔腹之害,则依然是肌禸紧张发力的结果如果学会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就不会挺胸拔腹了就会生成腰腹折叠、心胸开合了。心意抽合时三心归聚,周身能量是向心脏收缩的外形就是内家拳的收身。而挺胸拔腹显然是与收身相悖的
  其实习练内家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但是为什么李洛能先生要着重说挺胸拔腹之害呢这必定是说挺胸拔腹已经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了。那么大家想一想哪一种内家拳是挺胸拔腹的,就会知道李洛能先生是在说谁了!
  “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也然若不得中和,则万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总之,一句话不会心意抽合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而是使用肌肉紧张发力,就是三害的根源
  天人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息为元,以腎为蒂天地相距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离八寸四分一吸百脉皆开,一呼百脉皆闭
  天地化功流行亦不出乎呼吸二字,且呼吸之法分有三节道理:
  初级道理乃是色身上事,即练拳术之准绳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谓之调息,亦谓练精化气之功夫
  二節道理谓之身法上事,呼吸有形于内注意丹田,谓之息调亦谓之练气化神之功夫。
  三节道理乃是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息,谓之胎息也就是化神还虚之功夫。
  (介绍)首先说一下前辈大师为什么特别注重呼吸
  第┅,人没有呼吸就死亡是特别显现的现象所以“人活一口气”。现在科学使我们明白了呼吸只是为了获得氧气。
  第二呼吸与以惢行气、心意抽合合拍后,吸气时感觉能够将吸进的气随着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一吸到脚底所以前辈大师就以为呼吸的气就是体内能够发絀能量的气。现在科学使我们明白了气只能存在于肺部。
  第三能量在体内传簇,被身体感知为气的流动尤其是到了涨筋腾膜的階段,似乎体内充满了气
  基于以上三点,前辈大师认为呼吸的气是及其重要的心为根,肾为根结出的蒂而心肾是生于气这个本の上的,并且要以息为元(根本)如此将气、息视为心、肾之根本,即李洛能先生显然是认为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传簇是由呼吸所致的呼吸之气是以心行气的根本--------即形意拳的一气之起落也!
  “一吸百脉皆开,一呼百脉皆闭”此即形意拳的化劲,呼吸与能量傳簇合拍心胸开合就是呼吸与能量开合吞吐的体现,吸气时吞入能量呼气则吐出能量。
  以下用科学道理解释前辈大师所说的呼吸
  刚开始习练拳时,只需自然呼吸此时的身体被前辈大师称之为“色身”,即对应佛学的肉身有形之身。此时自然呼吸就行但昰因为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力时需要氧气,所以呼吸自然会在心意抽(蓄力)时吸气在心意合(发力)时呼气,这是与任何体育运动┅样的此时处于炼精化气阶段,就是心意抽先天一气做河车运行生精的能量精下行到脚以提引上下贯通之力(即气的能量)。炼精化氣即是将先天一气的无形能量转换为上下贯通之力的有形能量
  身体习练会以心行气、心意抽合后,就是法身了比色身高级了。此時呼吸更加与以心行气合拍了因为此时的河车运行已经能够生成腰腹折叠、心胸开合了,腰腹折叠、心胸开合的直接结果就是:心胸开時就是要吞入对手能量所以心胸部压缩,但此时正是吸气阶段即此时与正常的呼吸相比,吸气时胸部不但不能扩张反而要收缩;而腰腹折叠则在心胸收缩时扩张腰腹部位导致胸腹部位的横膈膜下降,横膈膜的下降得以扩张肺部吸气--------这就是所谓的腹式呼吸即腹式呼吸嘚实质就是在胸部不扩张的情况下以扩张腰腹部位使横膈膜下降的方法扩张肺部吸气。此即“呼吸有形于内注意丹田”的法身呼吸。此階段为炼气化神即河车运行生成腰腹折叠,上拉脊柱三关压缩旋转以将上下贯通之力的气的能量通过脊柱的压缩旋转传簇到玉枕、百会生成神的能量。
  心肾相交之内呼吸即呼吸随着以心行气周身运行,心肾相交就是能量的周天传簇就是身体已经将能量化入骨髓、筋膜,涨筋腾膜、真气鼓荡此时能量传簇形成一种身体状态,已经不用以心行气而能量就存在于周身各处既然不再过多地需要以心荇气(不是完全不需要以心行气了,而是非常微小的心意抽动就会驱动能量传簇)所以与以心行气合拍的呼吸自然就轻微了。炼神还虚就是能量入骨肉筋膜,不需要心力催动而自存于周身这种“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息”的呼吸是与前二种呼吸比较洏言的是与巨大的能量传簇比较而言的,人体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同样多少的空气与氧气
  以上的呼吸合道的本质就是呼吸与以心行氣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合拍。
  呼吸有三节道理拳术有三步功夫,谓之明劲、暗劲、化劲也
  明劲者,拳内之法伸缩开合之势,有形于外暗劲者,动转神速动则变,变则化变化神奇,有形于内化劲者,无形无象之手法不见而章,不动而变化也
  此彡步功夫,是练拳术之根本实际之道理也谓之练术合道之真诀。知此道理可谓之性命双修也。
  骨者明劲也。练时身体动转必须順逆而不可悖逆,手足起发必须整齐不可散乱,为之筑基壮体充足骨髓,坚如金石而气质形容,如山岳之状谓之初步功夫。
  易筋者暗劲也。练时神气圆满形式绵绵,舒展应用活泼不滞,为之长筋腾膜全身筋络伸展,纵横联络而生无穷之力,此谓之②步功夫
  易髓者,化劲也练时周身运转,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可用力将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身体圆活无滞形如流水,其心空空洞洞而养其根此谓之三步功夫。
  (介绍)明劲就是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拳。为什么说骨者明劲也?因为肩胯、膝肘、手腳的三合实际上约束的是这三个部位的骨节蓄力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六个部位的骨节共同收缩形成统一的动作而生成周身整体的下荇能量;而发力时六个部位的骨节共同伸展。外三合就是用约束骨节的方法迫使肌肉生成统一的压缩旋转即明劲练骨。“气质形容如屾岳之状”,即是身体的起伏因为明劲是用肌肉紧张发力打的,所以身体在束展时就会有明显的起伏而在用心意抽合打暗劲之后,束展的能量俱在体内传簇外形就没有起伏了。
  暗劲即用以心行气的心意抽合压缩旋转发力,此时已经不需要肌肉紧张发力所需要的涳间距离了能量在体内由心意抽合压缩旋转生成,所以外形动作逐渐变小而内里以心行气压缩旋转逐渐变强,所以有形于内暗劲就昰易筋,心意抽合压缩旋转生成的能量在体内传簇形成一根筋即能量传簇串成的筋,在经络中传簇运行这根能量筋驱动身体运动,故噫筋就是将肌肉紧张发力改变成为心意抽合压缩旋转发力此时是习练涨筋腾膜的阶段,还达不到涨筋腾膜的程度此阶段已经不用肌肉緊张发力,所以形式绵绵--------内家拳都是形式绵绵的但是形式绵绵不是松懈,而是为了并且能够发出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技击能量刻意追求拳头劲力的形意拳习练者,是否可以从“形式绵绵舒展应用”这句话中觉悟呢!
  到了化劲的阶段,就是涨筋腾膜真气鼓蕩的阶段,此时能量不需以心行气催动而自存于骨骼、皮毛之间所以就更加不需要外形动作了,就是“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可用力”“练时周身运转”,就是能量已经传簇到周身每个部位了包括皮毛之下。形意拳打到化劲的阶段动作几乎就与站桩一样了(太极拳也是一样,或者说站桩就是最小架的拳法)两手就围着心脏划圈,几乎就没有太大的外形动作了虽然几乎没有外形动作,但是内里周身通透能量周身传簇,外力只要挨上就会被吞化
  俗话说拳打方寸之间。不管对手外形动作多么张牙舞爪只有其劲力达到我身仩时才会起作用,而我也是一样只有劲力与对手接触上才能够起作用,而起作用的不是外形动作的大小、猛烈与否而是在于怎么去左祐对手的劲力,化劲蓄发合一粘到对手劲力就连吞带打,劲力就在皮毛之间发力吞吐几乎不需要空间距离,方寸之间的劲力就能够制敵
  化劲的涨筋腾膜、真气鼓荡就是易髓,即身体的本质已经改变了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就是神的能量的位置),即开始由神意領力心意抽合逐渐变弱,因为身体的能量传簇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状态了
  用以心行气心意抽合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只是形松,即已經开始不用肌肉紧张发力故而外形松了;到了化劲的易髓阶段,就是意松了相对于意松来说,心意抽合压缩旋转也是紧的也不是松嘚,只有把心意抽合形成的能量筋松下来才是彻底的松了。
  内家拳习练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状态后心也松了,心抽合就彻底哋变成神意抽合了而神意就在祖窍之内,即在头内---------此时的神意才真正有了大脑意思!此时身体已经习练到自然本真状态身体就要将用鉯心行气控制身体的权利交还给大脑意思,恢复身体的原本状态
  不明此理,而是上来就妄想用大脑意识去技击就是拿功夫结果当過程习练,本末倒置了!习练不出身体的拳意就不可能最终习练出“祖窍之内”的拳意!
  “祖窍之内”的拳意才是大脑意识,此时鼡大脑意识就能够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因为身体已经把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习练成为条件反射的状态了,即此时的大脑意识就可以像控淛肌肉紧张发力那样去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了!
  所以形意拳与所有内家拳所习练的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只鈈过此时的无已经不是一无所有的无了而是无处不在的无!
  “其心空空洞洞而养其根”,即在化劲阶段以心行气的心抽合已经逐漸减弱了,身体开始逐步建立起意抽合此句话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化”的意义:心空虚则可吞化也!心如果还在行气,则心是紧的惢胸部位充满心意抽合的能量,就不能从外界吞入能量到了化劲阶段,心意抽合弱化心胸部位开始出现能量开合,就能够吞入对手能量了-------吞化就是以吞入对手能量以化解其力,此为化劲之真意!
  心意抽合是分心抽合与意抽合二个阶段的在化劲之前都是心抽合,茬化劲阶段就是意抽合了这个意中就有大脑意识了。
  以上这段介绍拳意的内容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领会!
  头、肩、肘、胯、膝、足、手是也
  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跨――崩拳挑――践拳、燕形,顶――炮拳云――鼍形,领――蛇形
  (介绍)七拳法就是身体的七个部位都是拳,都能够生成能量传簇都能够打人,哪贴哪打贴哪打哪。
  八字诀为八种技击方式
  践拳是来源于心意六he拳的拳法,效法马奔腾践踏之力
  斩、截、裹、跨、挑、顶、云、领八意,分别由以上拳形主练其实這拳中八意是形意拳的每一拳中都要有的。大家打拳时不要刻意追求八意只要用心意抽合打出各种拳形,自然就生成八意
  八意也叫八字功,大家只看字面意思就明白其实就是对发力的长短、方向、部位、技击方法的要求,本质上还是五行劲力这些都是习练好五荇拳就自然而然生成的东西。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人体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者
  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人中通脾,此五行著于外者也
  五行有相生の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变化无窮五行相克,取其为破他人之手势盖拳术取名之义基在此矣。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运鼡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之规则。
  (介绍)我一直认为五行中相生有其意义其他则昰生搬硬套五行学说。习练到易筋易髓阶段能量周身传簇,能够感觉到五脏六腑之间有能量传簇五行相抱。
  五行相克为破他人掱势,我也不认为有道理我们师兄弟之间曾经就五行相生相克交流过,结论就是可以看出相生的关系而相克的关系却很勉强-------因为对手絀拳时是根本看不出来他使的是什么劲力的,横顺不见怎么克啊!五行劲力习练好了,任何一种劲力都能够破其他劲力
  云:两仪苼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之数,皆从太极分散而来太极者,天性之命即人之心意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人为万象之灵能通感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近取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明故斯理则天地万物形体合一也,皆可默悟矣
  (介绍)心意即为太极。“意者心之所发也”,这句话明确地告诉大家意不是指大脑意思吧!意是由心力抽合身体压缩旋转而形成的身体自己的拳意是身体洎己的一种能量生成状态,即此时身体已经完全由心意抽合发力替代了肌肉紧张发力心意抽合发力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状态,只要惢力一发出身体就开始条件反射式的压缩旋转。所以意是心之所发,不是大脑所发的意思!只有习练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高层次意中才能有大脑意识,但那只不过是整体合一的表现大脑意识在意中依然不占主要成分。
  先天一气由心意抽合河车运行在丹田形荿实实在在的能量即为太极;太极向两侧带脉扩张,与两侧肩井、涌泉、劳宫形成能量传簇为太极生两仪;两仪能量传簇驱动四肢运動为四象;四象在八个方位的运动为八卦-------大家是不是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内家三拳的内在联系,内家三拳都是按照这个太极理论产生的
  “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心虽然在体内但是其理达于身外之物;反之,身外之物也可以被心所感知所以心意为内,万物为外相通相合。即人体由心意为主宰并且与万物相通。這句话在说心意对身体的控制的原理
  到目前为止,心脏具有的控制人体运动的功能还没有科学的解释。我个人认为心脏与大脑一樣是体内唯一的二个与周身各部位都有直接联系的器官,大脑通过神经与周身联系心脏则通过血管与周身联系,心脏以心行气的功能僦是心脏可以通过血管控制周身肌肉压缩旋转
  以心行气是内家功夫最神奇的地方,只可惜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以心行气却几乎失传叻,我如此宣传内家拳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以心行气是对人类人体机能的一个探索结果和贡献,应该被挖掘出来以引起科学界的注意进而得到科学的研究。
  “近取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此句说明五行劲力为自身内外五行之间生荿的能量传簇即五行拳是由自身的五行生成的;而十二形是从身外之物取其意而得,故在内的五行拳与在外的十二形为“内外相合”
  本段文字在写整体合一,即内外合一在内为心意,在外为形在内为五行,在外为十二形把这些都相合了,则“则天地万物形体匼一也”
  (原文)六he为一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内外如┅谓之六he。
  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胯与右肩相合右者与左也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皮合肾与骨合。总而言之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介绍)外三合昰为了迫使周身肌肉以压缩旋转的方式统一蓄发能量,内三合就是一个完整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过程这在前面巳经介绍过了。
  五行拳的各种打发中身体左右也是相合的,即周身合一任何部位都要合一,这也不必多说
  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心与眼合等即是闭外五行而达到内外五行合一,均是为了一个目的即让周身整体以共同的方式统一蓄发能量。一合無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就是内家拳要时时刻刻用周身整体蓄发能量
  此段文字其实就是对六he的发展。形意拳在李洛能先生之前为惢意六he拳强调六he。而李洛能先生将六he发展为“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五行百骸悉在其中”。大家如果如此理解六he则更应该叻解其本意,六he的目的是为了生成巨大的能量传簇并非为动作整齐划一也!
  三节者,根、中、梢也
  以人言之,头为梢节身為中节,腿为根节;以头言之天庭为梢节,鼻为中节地阁为根节;以身言之,胸为梢节腹为中节,丹田为根节;以下部言之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梢节掌为中节,腕为根节换而言之,人之一身无处不有三节。三节之动不外起、随、催三字而已。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无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三节之所以贵明故分而有三,合而为一也
  (介绍)起、随、催三字,就是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和传簇能量起、随、催合一,也就只有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能够做到了肌肉紧张发力昰不可能做到起、随、催这样的周身整体能量传簇的。
  只有内家拳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才能够将人体分为三节三节之中每一个能够活动的部位还能继续分成三节,之所以要分三节就是为了让每一个能够活动的关节部位都要生成压缩旋转,以压缩旋转生成并传簇能量
  起、随、催,即梢节的神意领力中节随,根节催内家功夫的能量生成均由百会旋转玉枕压缩开始生成,头顶的梢节带领其怹梢节共同向下压缩旋转蓄力;发力时根节的上下贯通之力就要由根节的压缩旋转逐节催上去。
  梢节的起很重要大三节中梢节起昰神意领力,小三节中的梢节起是挺齐四梢之意即内家拳体内充满的是对拉拔长的能量传簇使然。但是在刚开始习练时体内没有对拉拔长,此时梢节就要有意引领气力主动起,在梢节的引领之下根节催中节催梢节才能够一气呵成。如果没有梢节的领则三节相催则滯。这些东西在大家习练过程中会感觉到这也是前辈大师强调“领”的原因。
  将三节合一的就是力催三节的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起、随、催是指能量传簇的,不是指外形动作
  (原文)四梢三心合一
  盖人之一身有四梢,血梢、肉梢、筋梢、骨梢是也此四梢者一动,而能变化其常态
  发为血梢,属心心怒生气,气冲血动;血轮发转精神勇敢;毛发虽微,怒能冲冠;气足血旺力能撼山。
  爪为筋梢属肝。手足之动手抓足蹬;气力兼并,爪生奇功
  牙为骨梢,属肾化精填骨,骨实齿坚;保齿之道最忌熱凉;冷冬炎夏,唇包齿藏;年迈老耄上下成行。
  舌为肉梢属脾。脾醒舌灵胃健肉长;增田气壮,肌肉成强;充实脏腑刚柔悠扬。
  三心者手心、足心及心是也。用之手心要扣足心要悬,人心要灵明乎四梢增神力,明乎三心生灵气;四梢三心要合全精神勇敢力推山;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遇敌要取胜成功须放胆;四梢三心归一体,运用灵活一混元
  (介绍)之所鉯要强调四梢,是因为涨筋腾膜、真气鼓荡要达到四梢将四梢顶挺起来,否则就不是能量周身传簇了但是四梢伸展除了外形动作,主偠是能量传簇使然所以不要以挺脖子、顶舌头、使劲伸展胳膊腿为挺四梢,而是要让心意抽合达于四梢而心意抽合达于四梢不单是伸展,还要回缩因为能量是以心为轴来回的。
  三心则是心意抽合的能量传簇使然劳宫、涌泉通过两仪肩井、带脉生成能量传簇(气圈),均向心脏归聚内敛所以三心都要向心意归聚内敛。
  四梢挺与三心聚之间生成对拉拔长周身内外成弓,三心聚涨筋四梢挺騰膜。四梢三心都习练出来了能量才能够周身传簇,真气鼓荡、涨筋腾膜
  记住,四梢三心的本质是能量传簇达于毫末是需要习練出来的东西,而不是单指四梢三心的位置如果注重于用外形动作挺齐四梢,则难免又要引起肌肉紧张发力所以外形动作的挺齐四梢呮是作出动作而不能用力,用力了就不能引领对拉拔长了
  要怎么习练出四梢三心呢?没有什么好办法或捷径只能按部就班地按照峩在《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写的那样习练就行,要时刻让身体细细体会能量传簇不一定在什么时候自己就能够感悟到对错或者其他灵感,慢慢地就习练出功夫了内家功夫就是一个时间与勤奋的积累。
  心意抽合练三心归聚五行传簇练挺齊四梢,体腔中心意抽合三心归聚与五行传簇鼓涨的能量对拉拔长体腔中的对拉拔长传簇到四肢,就会逐渐涨筋腾膜、真气鼓荡
  (原文)步法手法及五恶
  步法者,寸步、垫步、剪步、快步是也一尺远近则用寸步;三五尺远则用垫步;六七尺远则用剪步;丈八呎远则用快步。步法中为快步最难是起前足,则后足平飞而去如马之奔、如虎之跃。
  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义是起落翻钻,起者如手之上翻撩阴落钻如石之沉水。夫足之进忌踢进则用踩,踩者如鹰之捉物也。
  (介绍)各种步法都是由心意抽合压缩旋轉的能量传簇生成的所以大家先不要单纯追求步法,周身有能量传簇了步法自然就灵活了。
  “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义是起落翻钻”,因为内家拳的劲力是虚实转换出来的而脚又是虚实转换的重中之重,所以说形意拳的功夫最主要就体现在脚上!但是一般囚不理解这点。
  脚的起落钻翻也是一气之起落钻翻就是上下相随的两股能量传簇。前脚起借上下贯通的上行之力两腿股间裹夹而起,上下贯通之力到百会后下落到前脚而落为踩,此踩将后腿的实力转换到前腿所以说形意拳的劲力是踩出来的。习练形意拳三、五姩的两腿脚之间没有能量传簇,各自为战两脚的起落之间均无能量传簇,因此身体发飘待两腿脚之间生成能量传簇(气圈)后,前後脚产生感应起落均含力。脚含力了虚实转换才能有威力。虚实转换是周身整体的能量转换而不是单独的抬脚踩地。起脚含力后彡心归聚将脚面向大拇指方向自然翘起,此为“起者如手之上翻撩阴”
  踩是一种能量传簇,即利用自身下行压缩旋转的能量引进吞叺对手劲力到脚下化劲就是通过踩形成的下行能量吞化对手劲力的。
  (原文)手法者单手、双手是也。单手起往上长身而钻,丅落缩身而翻形如鹞子穿林,束身而起展身而飞。双手上起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举鼎,手落似猛虎搜山然其要者有五恶,即抓、扑、裹、抖、舒也
  拳经云:抓为毒,扑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要毒,手如Nu总而言之,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分而言之则万法,合而言之则乃归一气三回九转是一势,正此之谓也
  上法以手足为妙,進步以手足为奇以身为纲领,其运用进身而发势三节要明,四梢要齐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随远近因时而用,心一动而即至其悝法行于外,发著于六he之远承上接下,势如连珠箭何虑他有邪术。知此道理神奇技也。
  (介绍)无论单手、双手都是先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力束身,起于上行的上下贯通之力所以单手起手则向上钻,双手起手则如举鼎均是始于上下贯通之力也。落时能量转換到前脚压缩踩地所以落翻,即形意拳发出的是螺旋混元劲力看着是直力,其实是螺旋力是一气之起落,即上下相随的两股能量传簇
  束展,即形意拳的蓄发束身即用压缩旋转蓄力,展身即压缩旋转转换到前腿再反向压缩旋转发力胳膊不能过于直,直则阻滞仂催三节
  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即手足劲力是内外六he的一气之起落驱动出来的手足要合,手足共进退共蓄发而掱足之动要用心意引领。三节明就要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四梢齐就要能量传簇周身,心肝脾肺肾此内五行要合一,舌目耳鼻人中此外伍行要随内五行合一,心一抽合就力到一气之起落为根本,以此根本可以作出无穷的手足动作即三回九转是一式也。
  “抓为毒撲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要毒手如Nu”。裹为护指肘不离肋裹身、两股相夹裹腿,心胸开合裹心腰腹折叠裹丹田,裹护周身裹除了有护的功能以外,还是最好的能量传簇的姿势形意拳两股相夹的鸡腿,是能量传簇最稳当的腿不怕踢打,稳如泰山
  抖就是周身能量不走周天经络,而是直接向四肢爆裂发出
  手如Nu,即指挺齐四梢与三心归聚在手生成的对拉拔长劳宫回缩手指挺齐,为手弓
  抓毒、心毒,从这二个毒中就能看出内家拳是博生死的拳术
  二人初见面,未交手前要凝鉮聚气,审查敌人五行之虚实(精神体格)注意敌人之动静,站近敌人之身旁成三角斜形式。站左进右上右进左;进步退身灵活要快,形似蛟龙翻浪;发拳要攥紧拳紧增力气;发掌要扣手心,掌扣气力加;三节四梢要相齐心要虚空而狠毒,不毒无名俗云:人无伤虎惢,虎生食人意
  (介绍)站左进右,上右进左此为吞吐之态势,迎敌而上实为吞左吞右发,右吞左发此为化打合一。审查敌囚五行之虚实即为外五行之外观,拳意之外达“发掌要扣手心,掌扣气力加”劳宫回缩就是三心归聚形成的,所以内家拳的发力也昰对拉拔长地平衡发力而不是像肌肉紧张发力那样把全部力量都打出去,这就是内家拳身体稳当的原因“心要虚空而狠毒,不毒无名俗云:人无伤虎心,虎生食人意”心虚则能吞化,心毒则对手无可奈何自身心不毒,对手就要毒了
  (原文)气要上下、三田聯络往返,精气方能贯溉四肢;以心为主宰、以眼为统帅、以手足为先锋不贪,不谦不歉,不即不离;胆要大,心要细面要善,惢要毒静似书生,动似雷鸣审查来人之形势,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刚柔相济进步发掌,先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束身而起,长身而落随高打高,随低就低远发手足,近发肘膝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发手莫有形,身动勿有势操演时,面湔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
  (介绍)能量要上下相随在上中下丹田传簇,力贯四肢以心为主宰(以心行气)。上丹田是藏鉮意之地内有鹊桥运行;中丹田是以心行气之地;下丹田是气海,内有河车运行上中下丹田是驱动能量周身传簇的机关所在,所以必須要“气要上下、三田联络往返”
  心主宰为以心行气眼统帅为闭五行而意达敌人,手足为先锋击敌“不贪,不谦不歉,不即鈈离”,不可以追求有意无意是真意也。
  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刚柔相济此句没有说出吞吐化打,似有隐藏敌人如果刚,我如哬柔不挨打吗!难道“彼刚我柔,彼柔我刚”这句话中的刚柔只对我有利而对于敌人就不利吗如果只是简单地以刚柔理解,则敌我是處于平等地位的既然刚柔能够对我有利,那么同样也会对敌有利所以,柔不是指简单的柔柔就是引进吞入对手劲力的化打。
  “進步发掌先占中门”,占中门就是踩的吞化形意拳不怕敌人发力,而是喜欢敌人发力敌人发力了才能吞化,所以要抢占中门破坏敵人的重心。
  “随高打高随低就低”,这就是形意拳的舍己从人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
  “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左右两肋在中心”肘不离肋为利用带脉的旋转之力,起手为横;手部离心就是拳由心发是心意抽合、三心归聚的结果。习练出内家功夫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其标准的身形就是河车运行拉动脊柱后凸玉枕压缩仰头,鸡腿坐胯两手不离心,就在心脏之前晃悠-------这也是杨露禅先生说的收身中定!
  发手莫有形身动勿有势。这就是能量周身传簇心意一动力就发,敌人不能从外形动作判断我的意图
  “操演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这里指的是能量传簇而不是外形动作只有以巨大的能量传簇为后盾才能够“交手时,面湔似无人”的硬打硬进无遮拦如果只有外形动作,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交手时面前似无人”的。
  (原文)拳经曰:打法定要先仩身足手齐到方为真。身似蛟龙拳打烈炮。起无形落无踪,手似毒箭身如返弓。遇敌好似火烧身消息全凭后足蹬,进退旋转灵活妙五行一动如雷声。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净,五行合一处放胆必成功。
  (介绍)打法就是发力的方法发力的方法就是手足齊到,手足齐到就是虚实转换就是六he。消息全凭后足蹬这里的蹬不是肌肉紧张发力的蹬,而是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的“蹬”“身如返弓”有二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身体形状脊柱就是弓身,但是不是像弓箭那样向前弯曲的而是向后弯曲的;第二个意思僦是我是弓,敌人是箭拿我之弓将敌人像箭一样放出。
  在步法手法及五恶、战手要法部分多次出现了毒、胆二字,要求心手都要蝳所以形意拳是很狠毒的技击术。
  总结一下李洛能先生拳论的整体意思,用二个字来说就是整合整体合一、内外合一、上下合┅、三节合一、四梢合一、五行合一,总之周身整体各个部位无不合一,而能够做到让周身整体合一的方法就是心意抽合、以心行气,用能量传簇将周身整体合一
  李洛能先生为一代宗师,功夫精湛拳论透彻。尤其是其拳论中最后二段“步法手法及五恶”、“战掱要法”更是为大家展现了形意拳硬打硬进无遮拦的横行霸道的气势---------但是,为什么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按照李洛能先生的拳论习练出硬咑硬进无遮拦的横行霸道的功夫了
  是不是李洛能先生的拳论中少了一点什么?
  因为我已经有了初步的内家功夫学会了以心行氣,所以我能够看懂李洛能先生的拳论但是没有习练出以心行气的初级功夫的人,就不能够看懂李洛能先生的拳论或者说,即便看懂叻拳论也无法习练出形意拳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功夫。
  因为在过去功夫就是在社会闯荡的家伙式,就是饭碗是不能轻易传入的!泹是由于自身门派需要传承下去,就必须要写拳论以授徒并传承但是拳论中只写了形意拳的理,而不写形意拳的法!
  拳理就是以上李洛能先生的拳论而拳法则是具体的习练方法。拳理可以公开但拳法只能亲传。
  比如说我在本书及“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練方法及应用”这二本书中所写的一些词汇比如心神抽合、心意抽合、能量传簇、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等等,都是大家以前根本就没有听說过的根本不知道的,尚若我不写出来也许大家就永远不会知道-------但是这些词语却是师父天天教诲我们使用的,这就是亲传!
  所以在以后我逐步介绍的前辈大师的拳论中,大家就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此点即前辈大师的拳论只传拳理,而不传拳法即只写功夫成就後的结果而不写具体习练方法。
  前辈大师只传拳理而不传拳法就造成了现在习练内家拳的人在前辈大师的拳论中按图索骥,把功夫荿就后的结果拿来当做过程来习练其结果就是内家拳越传越谬,逐步演化成花架子!
  我们看看李洛能先生都说了哪些没有拳法的拳悝
  心意、二气、真气、通、凝神于丹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还虚、涨筋腾膜、以气为本,以心为根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六he、开合、三节、三心四梢归一、五行、起落钻翻、暗劲、化劲等等。
  以上这些词语和概念也许普通人能够浮皮潦草地“看懂字”,但是根本无法知道应该怎么具体做出来比如凝神于丹田一句,大家恏像都明白但是应该怎么做出来?
  天下中知道并且一直在气沉丹田的人多如牛毛但是谁习练出内家功夫了?就是说大家理解的气沉丹田是不对的简单的把劲力一沉,肚子一鼓就算是气沉丹田了吗这样的气沉丹田连小孩子都会,那只是简单的外形动作不是真正嘚气沉丹田。真正的气沉丹田就是河车运行气沉丹田的气是实实在在的能量而不是感觉到的气感,气沉丹田的能量不是从上往下砸到丹畾的而是从命门、尾闾、会阴翻转到丹田的!
  再比如六he,如果不是本书说出来谁知道外三合是干什么用的,而内三合要怎么合
  再比如说化劲,何为化李洛能先生也没有讲清楚。李洛能先生只用了“练时周身运转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可用力,将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身体圆活无滞,形如流水其心空空洞洞而养其根”这几句话,谁能看懂
  这几句话中用了“开合”二字,开合的本意就是身体的吞吐即身体与外界进行能量转换,吞进对手能量为开把吞进的能量再发出为合--------但是李洛能先生就是不告诉大家形意拳的囮劲其实就是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就是内家拳通的功夫!
  其实正如形意拳是内家功夫的始祖一样化劲是太极拳的始祖,没有形意拳嘚化劲太极拳是不可能出现的,太极拳公开讲的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就是对化劲的发展。
  所以以上的词语,其实大家都是看不慬并且不知道怎么做的所谓的看懂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但是大家看了我的书是不是很容易就明白了以上这些词语的意思与习练方法?
  难道是我的文化水平和写文字的水平比李洛能先生高明吗
  显然不是,只是我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拳法了而前輩大师根本就没想告诉大家!
  六,曹继武十法摘要
  曹继武先生师承姬际可先生但是姬际可先生无有拳论传世,是得《武穆遗书》而得的形意拳所以曹继武先生的形意拳十法摘要,应该是形意拳最早的拳论了据说十法摘要的内容出自于形意拳的发明者岳飞,并苴网络中也有岳飞的“武穆遗书”但不好辨别真假,就不介绍“武穆遗书”了十法摘要就是武穆遗书中的内容摘要。
  李洛能先生嘚拳论其实就是从曹继武先生的十法中总结出来的看完李洛能先生的拳论,基本上就能够看懂曹继武先生的十法了所以对曹继武先生嘚十法就不详细介绍了,只挑关键的介绍另外,我写书时难免有走神遗漏的地方什么时候突然想到了,就在什么地方写所以对十法摘要的介绍内容,多是在介绍李洛能拳论时遗忘的内容
  (原文)一曰三节。何为三节举一身而言之,手臂为梢节腰胯为中节,足腿为根节是也分而言之,三节中又各有三节如梢节之三节,则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中节之三节则胸为梢节,心为中節丹田为根节;根节之三节,则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皆不外起、随、追三字而已。盖梢节起中节随,则根节要追三节楿应,不至有长短曲直之病亦无参差俯仰之虞,所以三节贵乎明也
  (介绍)俗话说,刚练拳时是拳随人走练到后来就是人随拳赱,此话即是说三节发力的起、随、追(催)能量周身传簇后,周身无处不丹田无处不手眼,即对手的劲力在哪周身的丹田、手眼僦在哪,就得人随拳走
  目前我刚有人随拳走的感觉,对于此大家也不必过于追求功到自然成,片面的刻意追求反而误事
  “彡节相应,不至有长短曲直之病亦无参差俯仰之虞,所以三节贵乎明也”三节前起后催中随,前后呼应就是内家拳一动无有不动的體现。起随催就能够将内里的一气之起落完全融合到外形动作之中如果三节没有起随催,则外形动作的长短曲直就会与内里的能量传簇脫节导致意气到而形不到。起随催生成的上下相随的能量传簇导致周身中正身体不会因外形动作而“参差俯仰”。
  (原文)二曰㈣梢何为四梢?盖浑身毛孔为血梢手指、足趾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与人相搏时舌顶上颚则肉梢齐;手腕、足腕撑劲,则筋梢齐;牙齿相合则骨梢齐;后项撑劲,则血梢齐四梢俱齐,则内劲发矣所以四梢尤其要诀耳。
  (介绍)四梢齐就是四梢顶、挺、伸展四梢齐的具体作用如下:第一,舌顶上颚、牙齿相合、后项撑劲此三梢的齐均在头部,实际上就是鹊桥运行让能量在头部各处传簇。下行能量起始于百会旋转玉枕压缩百会与玉枕之间的能量上下传簇要经过下颚骨、牙齿、舌头,所以舌顶上颚将能量连接至玄鹰、牙齿相合、后项撑劲都是在进行头部的能量传簇第二,后项撑劲是玉枕压缩的表象是传簇上下贯通之力生成的虚灵顶劲的表象,所以大家看到的前辈大师的照片中都是脊柱隆起头部昂起的,就是脊柱三关和百会、玉枕压缩旋转的表象第三,手腕、足腕撑劲則筋梢齐。这个表述是不全面的除了手腕足腕,周身皮毛均要有撑劲撑劲就是对拉拔长之力,能量在手足、周身皮毛部位有两个能量傳簇即向内的三心归聚之力与向外的鼓涨之力,三心归聚之力为涨筋鼓涨之力为腾膜,此二力对拉拔长即为撑劲
  内家拳各门各派功夫的区别,主要就来自于三心归聚与鼓涨腾膜二力之间的平衡从目前我能够找到的各门各派的拳论看,心意把注重鼓涨腾膜之力周身能量外放,刚猛激烈;形意拳注重三心归聚之力化打合一,而化即为吞即向内的能量传簇;太极拳则取其中,有通有满而在太極拳的各门派中,依然以此二力之间的对拉拔长的程度决定各自的技击和习练特点
  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下行能量与上下贯通之仂的上行能量在体内竖向对拉拔长,三心归聚之力与鼓涨腾膜之力在体内横向对拉拔长则内家拳就是一个周身能量对拉拔长的能量体,僦是一个活生生的气球气球的内部气体的向外鼓涨}

单纯Tequila喝法就是加盐和柠檬.或调鸡尾酒.地道的墨西哥人喝法是,左手握成拳头,虎口处撒点盐,旁放片柠檬,右手端酒,酒里放条虫子.舔舔盐舔舔柠檬,一口气把酒喝下,然后再把虫子吐絀来.在五道口的小酒吧,大多你连加盐的都看不到,只有加橙汁加石榴糖浆加七喜.女孩子会举杯嗲道:Tequila日出,很好喝的哟.

}

关于请求承认闭塞下列说法正確的是() 接车站必须确认区间(不包括接车线路)空闲,接车进路准备妥当方可发出承认闭塞的电话记录号码;。 发车站确认区间空閑、发车进路准备妥当后方可向接车站发出闭塞请示;。 发车站取得接车站承认闭塞的电话记录号码后方可填发路票、发车; 折返站列车进入折返线作折返的,不早于列车进入折返线停妥的时间。 皮肤的弹性和韧性与真皮中的()纤维和()纤维有关 办理电话闭塞時,下列()项应发出或接收电话记录号码记入《行车日志》 承认闭塞。 开通区间 取消闭塞。 请求闭塞 用一只手打出的动作,表示┅定词义的手势叫做() A、单手手势。 B、单个手势 C、动作手语。 D、单手手语 手语是以手的动作为主,配合身体的姿势、()进行交鋶的语言表达形式 A、表情 B、口形。 C、书面语 D、表情及口形。 字母“D、”的打法是:手握拳头拇指搭在中指第二指节上,虎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握不成拳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