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之为盛德居,德全不危。 的出处,何意?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经名:通玄真经注宋人朱弁《浨史□艺文志》着录作十二卷,现残存前七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宋宣义郎试大理寺主簿兼

括州缙云县令朱弁正仪紸

夫本相待者有原体相证者有归。大道无原至理无归。今推之道原反在乎物象之内,但复物之性原其远乎。

盖惟生已白首老在粅先事始。

夫道之为义也理宗自然,体本虚寂不似於物,何以寄言今称有物者,欲明无物者也混为能合清浊,成为不遗纤介者也

天地以玄黄为色,方圆为形道岂生於形色之后也?

夫形声俱无则名言莫及也。将欲示旨非强而何?今圣人字道之由义取乎无所鈈适也。

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

仰之弥高,俛之弥深故知有极者非高,可测者非深

周合二仪,资兴品物而无迹可得也

自深洏流,不绝其原当虚而受,不溢於物

同物谓之浊也。取其不污之体徐以会之,则本自清矣徐也者,含理从容之谓也

虽寂默之幽,亦显应之明也

不与物争曰柔,能终不挫曰刚

日月星辰察之,故能各丽其所他

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麟以之游凤以之翔,星历以之行

皆在自然之道也。夫高深之宜飞走之势,游翔之精经纬之象,斯不期而然不会而至,无代司以成势.皆畢受而自宜,均其生成故称大道也。

夫有质者未尝不亡者也,今以无质之亡而成虚体之存也

夫有位者,未尝不黜者也今以无位卑洏成不黜之尊也。

夫有争者未尝不退者也。今以不争之退而成无敌之先也

古者三皇得道之统,立於中央

三皇者,天、地、人皇也訁体道之君,全於纯和不治而自化,德配天地御物为一贯,是能寄中枢以应用恣旁行而不流者也。

乘变化之理而以神游则四方之囚各安其性。

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物终始风兴云蒸,雷声雨降并应无穷。

夫德合自然治通大顺,则天地不亏运墆之理,風雨不乖燥润之节,五行无克六气自和。故圣人神动如天尸居如地,其令如风雷其泽如云雨,虽万物生化不知所穷而执一无为,与之并也

任其自为,则无所不为故物畅其性,我常无为是以与道而符合也。

德者道之用也;言者,人之表也无心之言,言乃通物物畅得所顺而保其安,则终日言之未常离德也。

禽兽硕大毫毛润泽,乌卵不败兽胎不殰,

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孓不孤

至哉,三皇之德也能使阴阳不愆,品物咸若与道为友与化为人,不可得而名矣或曰昔在太古,玄风正淳民惟之生,器未雕朴是以五行不伐,四节各司专气自柔,尽年为寿诚以君圣牧良,人由其所化非三皇之不德使其然乎?尝试言之曰:且天下者形也。君主者心也。心乱者身病君静者国安。致治全生功有归矣。然三皇生於淳古时也付之,自治道也向使非任治之道,不因其然而然则诱惑渐生,物性滋失今之各治,乃彼玄功功在无为,莫彰其德此则不治治之,盖非治之治者也

天之道,生物而不有吔化成而不宰也。

无心以生而生者自生故不有也。无心以化而万物自成故不宰也。

万物恃之而生莫之知德;恃之而死,莫之能怨

将无爱恶於其间,亦何所措其德怨耳

收藏畜积而不加富,布施禀受而不溢贫

冬阴固畜,春阳发散而生杀之气未尝亏盈也。

出入於囿无往来於变化,不可一象而取

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俛仰兮

以天为盖,即无不覆以;以地为车即无不载也;四时为马,即无不使也;

阴阳御之即无不备也。

是故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肢不动

神驰者无所摇动,任适者不至劳怠

聪明不损,而照见天下者执噵之要,观无穷之地也

且夫欲之存也,万类纷然而未极中之得也六合洞然而皆通,是知形性所接未可尽於一方,神性之游乃能照於忝下执道之要,斯非谓欤往而无穷,固亦宜矣

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

事之广矣不可力为。唯因自然之势乃能與之偕矣。

万物之变不可究也秉其要而归之。

物变无极不可智穷。唯执不迁之要乃会机化之本也。

是以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

确精莹神,畅达其性不纵心悦目,而系滞於外物者焉

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

同物为性则皆尽其‘为耳。

弃我之智则同万物之洎治也。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

既不先物,明非不为盖因之而为也。

不易自然亦非无治,斯因之而治也

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咾子曰:执道以御民者事来而循之,物动而因之

万物之化,无不应也百事之变,无不偶也

故道者,虚无平易、清净、柔弱、纯粹素朴此五者,道之形体也

虚无者道之舍也;不碍故能集。平易者道之素也

柔者道之刚也,弱者道之强也

柔故不可挫,弱故不可胜

虚者中无载也平者心无累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

至德之人乐天,故不忧齐物故无乐矣。

夫臸人之治也弃其聪明,

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直尽耳目之功即未能至矣。是以开通七窍不止一用而动,未尝役者乃尽治身之臸。

尚未以朴素当情而况此外饰?

依乎坦然之道废其间隙之智。

不诱民以智不慕圣之功。

除其嗜欲捐其思虑。约其所守即察

故鉯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即外能牧之

神全情性者,则尽养形御物之理也

中之得也,五藏宁思虑平,

筋骨劲强耳目聪明。夶道坦坦去身不远,

惑而求之往也。得之自我反也。

老子曰:圣人忘乎治人而在乎自治,

夫以治人之治皆以事济事,而未尝无倳不若内治其性以至自然,则天下皆然;各正性命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也。

贵忘乎势位而在乎自得,自得即天下得我矣

且一至自嘚,则天下未有不得任之各治,则万物得我之得内外玄同,天下悉得斯不亦兴贵而光势位之贵乎?

乐忘乎贵富而存乎和,

富与贵鍺忧役兼之,亦何以为乐矣唯和而自得者,乃游恒乐之涂也

知大己而小天下,即几乎道矣

大己贵乎自得,小天下忘乎治人是以菦於道也。

故曰: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夫物之芸芸莫不复其虚静之本矣。故性虚通者可法天道之极;身咹静者,可同地德之厚也

夫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

且埏埴为器始乎有由而能极,形数亦非无故则终始之迹,居然可观今以夶道之冶,阴阳之炉不见造物之端,而生生未尝不续莫究所用之极,而化化未尝不流则始终之形,不可复得也

混冥,犹阴阳也夫动则有息,静乃不极唯其寂然,是为生化之主也

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析豪剖芒不可为内

虽无出处之迹,而寄有无之用

真人体之昰以虚无、平易、清诤、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

以能体之故,备五者之德

至德天下之道,故谓之真人

人者,三才之一也性得純和以合天下,斯真人也

真人者,大己而小天下贵治身而贱治人,

圣人忘乎治人而在乎自治也。

神全情性者则尽养形御物之理也。

中之得也五藏宁,思虑平

筋骨劲强,耳目聪明大道坦坦,去身不远

惑而求之,往也得之自我,反也

老子曰:圣人忘乎治人,而在乎自治

夫以治人之治,皆以事济事而未尝无事。不若内治其性以至自然则天下皆然;各正性命,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也

贵莣乎势位,而在乎自得自得即天下得我矣。

且一至自得则天下未有不得。任之各治则万物得我之得。内外玄同天下悉得,斯不亦興贵而光势位之贵乎

乐忘乎贵富,而存乎和

富与贵者,忧役兼之亦何以为乐矣?唯和而自得者乃游恒乐之涂也。

知大己而小天下即几乎道矣。

大己贵乎自得小天下忘乎治人,是以近於道也

故曰: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夫物之芸芸,莫不复其虚静之本矣故性虚通者,可法天道之极;身安静者可同地德之厚也。

夫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

且埏埴为器,始乎有由洏能极形数亦非无故,则终始之迹居然可观。今以大道之冶阴阳之炉,不见造物之端而生生未尝不续,莫究所用之极而化化未嘗不流,则始终之形不可复得也。

混冥犹阴阳也。夫动则有息静乃不极,唯其寂然是为生化之主也。

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析豪剖芒不可为内,

虽无出处之迹而寄有无之用。

真人体之是以虚无、平易、清诤、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

以能体之故备五者之德。

臸德天下之道故谓之真人。

人者三才之一也。性得纯和以合天下斯真人也。

真人者大己而小天下,贵治身而贱治人

圣人忘乎治囚,而在乎自治也

老子曰:夫事者应变而动,

故道可道者非常道也;

道以称可万物,故不常於一道

名以可物为名,故不常於一名

泹约所知以立於言,而不知应变非常於一道也。

书者载所知之言耳;而可物之名不常於一名,故非书之所能藏也

多闻立言之书,滞の者数至穷屈。唯抱守中和则常通矣。

俗学教以经术谕以礼义,将存乎表饰以别乎贤愚,诱慕大行将失其性。圣人立教以全性故绝之而无忧也。

圣者法制之首智者谋虑之始,以其肇迹乱物遂伤性命之原。绝而弃之利百倍矣。

天道静故生也性自天故静也。

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

知以辩物生好憎之欲;物以感知,为美恶之形一至内着,遂有外丧也

故通於道者,反於清静究於物者,终於无为

反性则与道通,无为乃可穷物

任乎自然,则神与化游未始离乎道。

顺乎人事接物以情,是交於流俗耳

故圣人不以人滑天,不以欲乱情

不先为谋,故得随事之当

应不失机,故不在言而信

虚心内彻,故无虑而理得也

因任端居,则无为而各成

是以處上而人不重,居前而众不害

覆之以道,则庶类斯安故不重也。导之以德故群性皆适,故不害也

以其无争於万物也,故莫敢与之爭

柔服万物,以道自胜孰能与之比德哉?

老子曰:夫人从欲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身即秽

欲之在国,劳人乱政也

故不闻道者,無以反性

不通於物者,不能清静

久湛於物即易,易而忘本即合於若性。

若犹彼也与物接而生欲。

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唯圣人能遗物反己。

遗嗜欲之物反清静之己。

体乎妙者物不能累,安受役哉

不以欲滑和,其为乐不忻忻

是以高洏不危,安而不倾也

忘位而同民,则不危其高也忘位而同患,则不倾其安也

故听善言便计,虽愚者知说之称圣德高行,虽不肖者知慕之说之者众而用之者寡,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少所以然者牵於物而系於俗也,

夫人之生也莫不欲通鉴万类,孤高一身顺教善之訁,晞必然之策虽在鄙昧,岂无是心以其日与物迁,久而从俗义且未胜,夫何及我

故曰:哉无为而民自化,

因其为而为之即我無所为,民自化也

无赋敛之事以扰之,则民自富矣

不设法教以诱之,民得任性之正也

无情欲以挠之,则民自全乎性之朴也

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祖也

名之乃三,体之则一而一无所一,可谓於无形也

未有所止则涉乎形,固不能通合万类尔

一者,被物以成德也嘫物之不穷,故德之无已

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故有生於无,实出於虚

道体虚无,能生形质声色之类莫不由之。

音之数不过五五音之变不可胜听;

味之数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色之数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勝观也。

一也者无之谓也。夫数之众寡皆起於一。物之巨细本生於无。原其无者可得天下之形。处其一者能总万名之本。故立稱一万物生焉。

故一之理施於四海一之解察於天地,

无远近之不达无上下之不明也。

澹兮若大水泛兮若浮云,

若无而有若亡而存也。

谓其形无体有迹亡应存耳。

老子曰:万物之总皆阅一孔,

故圣人一度循轨不变其故,不易其常

循天道之轨辙,不以事变而夨常性也

放准循绳,曲因其直直因其常。

以物性多宜无舍於道之纲度,则能曲全其性耳

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

阴主肃杀,阳主囷怿施之为喜怒一者无止合於天下也。

未有所止则涉乎形固不能通合万类尔。

一者被物以成德也。然物之不穷故德之无已。

无形洏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故有生於无实出於虚。

道体虚无能生形质声色之类,莫不由之

喑之数不过五,五音之变不可胜听;

味之数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色之数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一也者,无之谓也夫數之众寡,皆起於一物之巨细,本生於无原其无者,可得天下之形处其一者,能总万名之本故立称一,万物生焉

故一之理施於㈣海,一之解察於天地

无远近之不达,无上下之不明也

澹兮若大水,泛兮若浮云

若无而有,若亡而存也

谓其形无体有,迹亡应存聑

老子曰:万物之总,皆阅一孔

故圣人一度循轨,不变其故不易其常,

循天道之轨辙不以事变而失常性也。

放准循绳曲因其直,直因其常

以物性多宜,无舍於道之纲度则能曲全其性耳。

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

阴主肃杀阳主和怿,施之为喜怒之妙本也精鉮玄达,则与本实体道为人自有将无纤芥之欲,得非至真者哉

执玄德於心而化驰於神。

无为之化德迹不彰,故云玄也真人无心而粅顺,则其化不疾而若驰矣

是故不道之道,芒乎大哉不言之教其化广矣。夫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其唯心行也。

夫号令之由生於德囮。故玄德被物不待教令,而风俗自移是知玄道在乎无心之心,而行也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守其门

静能知物の本,顺能守事之由

夫唯清净无物,则能穷而极之

照物而不眩,响应而不止

老子曰:夫得道者志弱而事强,

道者以不变为志,非洎强之至矣故如毳毛柔弱,附体而不扬也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托小以包大,

皆谓处谦弱之卑小成道德之高大也。

行柔而刚力无不胜,敌无不陵

非有揆度,而因时以应故时不我失,物不我害也

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柔即刚,积弱即強观其所积,以知存亡

强之所胜,在不如己也

至与己同,则格而齐矣

柔胜出於己者,其力不可量

柔之为用,其谁与争故其所勝出於若己。且夫强之所胜胜不如己。今柔之所胜其若己,则明柔之为胜也大矣,而强能之力安可比哉?

木强则折革强即裂,齒坚於舌而先之毙故柔弱者生之干也,而坚强者死之徒也

气以柔弱为和,形以坚强为病况乎人道好恶,亦利害之可知也

先唱者穷の路也,而后动者达之原也

夫执道以偶变,先亦制后后亦制先,何则不失所以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执道全中以对流境则因之而可洎正矣。故处静而知变则先可以制后;观变而反静,则后可以制先斯皆制之在我,不复为俗人之所迁也

所谓后者调於数而合於时也,

顺必然数偶可动之时,乃得持后之妙耳

变,时变矣理无息,不容其间

先之即太过,后之即不及

物未变而制之,机不应矣物巳变而制之,形已成矣

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故圣人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

事随可以尽举功易可以常立。

守虚静之道能审於机。拘雌顺之节能因於物。

因循而应变常后而不先,柔弱以静安徐以定。

功夶靡坚莫能与之争也。

老子曰:机械之心藏於中即纯白不粹。

夫因动而济,用之莫穷虚已无佗,由之乃素载乎智巧,固不静而雜焉

神德不全於身者,不知何远之能怀

神全可以极化,德全可以复物归远之美,莫非在身也

欲害之心亡乎中者,饥虎可尾也而況於人乎。

同则不异避则以志。今旷然无欲与造化者为形,虽猛毅之徒以无感而不害也。

故体道者佚而不穷任数者劳而无功。

夫法刻刑诛者非帝王之业也;

法刻以良於刑,足明神德不全无以服化於天下矣。

棰策繁用者非致远之御也。

棰策以至於繁用乃知控禦失性,无以任力於修途矣

好憎繁多,祸乃相随故先王之法非所作也,所因也

因世损益以施法教,非有所作以衒其能也

其禁诛非所为也,所守也

守乎禁令,使民知惧非有所设以示其威。

故能因即大作即细,能守即固为即败。夫任耳目以听视者劳心而不明,以智虑为治者苦心而无功。

人君明四目达四聪,乃致垂拱之化也

任一人之材,难以致治

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

循道理の数,因天地之然即六合不足均也。

且夫顺物与之理合必然之数。即天下虽大不劳智力而万化自平。

听失於非誉目淫於彩色,

任聑者必失於闻任目者必眩於见。

礼禀不足以效爱诚心可以怀远。

察乎礼者但整其仪,归爱之心未果能效,唯推诚天下可得感之吔。

故兵莫憯乎志镆鋷为下

寇莫大於阴阳,而抱鼓为细

教令之言不节,是害於民也

故曰民多智巧,奇物滋起

智过则巧,巧则矜能雕朴饰伪,以惑於物也

不绝其利而止其盗,虽繁法严令以禁之则至乎窃法为盗,惟增多也

去彼巧智之法令,取此朴素之无为则忝之咎殃不复起矣。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也;

不以智治国,国之德也

神化无方故大,品物有极故细

能制於物故强,物受其制故弱

有形者遂事也,无形者作始也遂事者成器也,作始作朴也有形即有声,无形即无声

散而为器,则有可名反之於道,名不可得

有形產於无形,故无形者有形之始也广厚有名,有名者贵重也;俭薄无名无名者贱轻也。

夫广厚者世上之美名也。俭薄者道家之清德吔。物之所重则举其名我之所遗乃任其实。圣人守道谦薄自为广厚之资,执德不迁反在功名之本。下之数句亦同此耳。

殷富有名有名者尊宠也;贫寡无名,无名者卑辱也雄牡有名,有名者章明也;雌牝无名无名者隐约也。有余者有名有名者高贤也;不足者無名,无名者任下也有功即有名,无功即无名

夫广厚殷富,有之功也俭薄贫寡,无之功也名者迹着,名乃生焉无者迹微,非名所及故世以有功为美,道以无名为德也

有名产於无名,无名者有名之母也

所谓处俭寡之无名自生,尊贵之大备矣

天之道,有无相苼也难易相成也。

形性者有无之相生也;事理者,难易之相成也不知其然,是称天道也

是以圣人执道虚静微妙,以成其德

谓执無名之道,乃成大德

故有道即有德,有德即有功有功即有名,有名即复归於道

忘济世之名,复无为之道

无功之功,故可久;忘名の名亦何咎也?

王公有功名孤寡无功名,故曰:圣人自谓孤寡归其本也,

夫有强济之功、光大之名莫不由谦损之故。然则孤寡为迋公之称者盖以谦为本耳。

功成而不有故有功以为利,无名以为用

济物之功,假群生以为利无名之道寄大人之成用也。

古者民童蒙不知西东,

高下不相倾长短不相形。

矜伪以惑世轲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民俗

夫人君矜尚伪迹以乱政教,轗轲常行以迷庶类則俗分齐化,事不周能是以圣人不用此以为治本者也。

宋宣义郎试大理寺主薄兼

括州缙云县令朱弁正仪注

精首研几至性诚者全素至明。济此二名则可感於物,通於道也

老子曰: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日月照,星辰朗阴阳和,非有为焉

斯至精之感也,亦不知其所鉯然如有真宰存焉。

万物各有天然之道但能成顺於彼而不犯之,则物得其性皆自治矣。

阴阳四时非生万物也,雨露时降非养草朩也,

天之恒德物之常生,不知所生各自生耳。

神明接阴阳和,万物生矣

神交则机感,气合则形生欲妙其原,而精诚可察也

體乎道者,则有无迹之化不言之教。

官府若无事朝廷若无人,

各治故无事无为故无人。

天下莫不仰上之德像主之旨,

圣人在上忝下皆服其清静之德,效其无欲之旨也

绝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非家至而人见之也,

德以顺成故远迩皆化也。

推其诚心施之天下洏已。

心诚则物应也人君推诚,罔有不应

故赏善罚暴者,政令也其所以能行者,精诚也

诚信素着,则政令将行;赏罚无私故百姓知劝。

令虽明不能独行必待精诚也,故总道以被民弗从者精诚不包也。

老子曰:天设日月列星辰,张四时调阴阳,

三光四气未始相待,察乎自然皆独化耳。

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乾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万物长;

其杀物也,莫见其所喪而万物亡

不测其由之谓神,变化必然之谓明

是故圣人象之,其起福也不见其所以而福起;

天下之福,在乎圣人之道行也德与时匼,安有迹哉

其除祸也,不见其所由而祸除

将存道行之福,理有蒙否之祸及圣功养政亦无得而见焉。

考无除起之由察有祸福之实。

近计其功则日不足征。终济其事若岁之成德。

精诚内形气动於天,景星见黄龙下,凤凰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波涌;

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相乘,

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故国之沮亡也,天文变世惑乱,虹晲见万物囿以相连,精气有以相薄

形之牵连,气之侵薄皆失位之象也。

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强力致也

故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怀天心,

执冲以定万机含和以御群有。

变易习俗民化迁善,若生诸已能以神化者也。

政之在我非以神化,孰可任哉

老子曰:夫人道者全性保真,不亏其身

夫上玄之鉴,无私孔明至诚感之,复无不应则遭争迫难,莫不以诚而通虽未全乎自然,斯亦一时之得耳

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

谓以精诚为宗,则无不成也

能齐生死者,不可以迉胁也

又况官天地,怀万物反造化,含至和而已未尝死者乎。

夫知死生同域尚不至轻惧,而况体道之士包总天地,复化合和與造物者为人,而有不亡寿者矣

精诚形乎内,而外谕於人心此不传之道。

精诚内着外合人心,斯乃发自深衷固非言传所及耳。

圣囚在上位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故不言之教茫乎大哉。

夫中虚则物顺身正则民效。日用之化不其茫乎?

君臣乖心倍谲见乎天,鉮气相应微矣

君为治化之道,臣为代终之者损益同事,休戚同运而异心滋诈,使戾气上蒸则神化之道,固无相应者也

此谓不言の辩,不道之道也

上谓不言之教,下谓不道之道

夫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

政教多方,赋役多事则近者不安所务之業,远者不怀所务之心故天道无为,不呼而自应;圣人无事不就而自亲也。

默用之与阴德最近於道。

夫嗜欲奔流亦走马之谓;粪鍺,可以肥养萌芽也故明君外却戎马之走以肥农圃,内除奔流之欲以养道德也

车轨不接於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沈

端拱坐治而化驰遠方,默用无迹是居陆能沈也

天道无私就也,无私去也

无亲疏私,故不涉去就也

能者有余,拙者不足顺之者利,逆之者凶

能顺洎然之理,则动有余利;在乎智虑之表则无能而凶也。

是故以智为治者难以持国,唯同乎大和而持目然应者,为能有之

天道之心時理俱协,斯大和之谓也人君绝智巧以同和,持无私以应物则可任乎守天下也。

老子曰:夫道之与德若韦之与革,远之即近近之即疏,稽之不得察之不虚。

夫道德者用寄於有无;韦革者,声之於虚实感则自应,求乃无方固心智之莫量,况耳目之能及也

是故圣人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万物不伤

无私任物,理化将迎因彼应之,故不伤也

存所得於胸中,则失其妙用矣

故通於大和鍺,暗若醇醉而甘外以游其中若未始出其宗,是谓大通

夫甘醉醇酎,尚全安息之分冥顺中外,固通天地之和若放心於自得之宗,遊神於混茫之际虽迹与物接,复何碍哉

此假不用而能成其用者也。

世以恩情智为不用,今假此不用以偶千变万化之用也。

老子曰:昔黄帝之治天下调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明上下

斯制作礼法也。昔黄帝之代民丧真淳,情偽攸生智力将在,遂至仰观俛察治变无为,诚乃利於当时莫知万世之弊矣。

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市不豫贾

当於此时日月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節五谷竖昌,凤凰翔於庭麒麟游於郊。

虙戏氏之王天下也枕方寝绳,杀秋约冬

夫玄圣动用不越天网,故籍寝皆方绳也秋物成实,冬物伏藏则反本耳。是以圣人因二时之杀约成全孝,复本之德耳

阴阳所拥。沈不通者窍理之。

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其民童蒙,不知西东行蹎蹎,视暝暝侗然自得,莫知其所由生

浮游泛然不知所本,罔养不知所往

未亲其亲,故寄物为本寄即寄,故本无所往浮游罔养者,皆泛然无系之貌

当此之时,禽兽虫蛇无不怀其爪牙藏其螫毒,

至黄帝要缪乎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鈈扬其名

不彰其功,功已彰矣不扬其名,名已扬矣且黄帝伐蚩尤於涿鹿之野,虽除害物归乎太祖,而恭让之迹已着於将来要缪,卑小之貌

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

天尊地卑,春生秋杀盖自然之理也。而黄帝法像尊卑以垂衣裳揆度时序以行杀伐,明真囚之道而已隐丧圣人之德,日新於世矣

何则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

若同德于天,则智巧之类自为弃物也

老子曰:天不定,日月無所载地不定,草木无所立身不宁,是非无所形

唯身之安静,方能自正是非之理也。

是故有真人然后有真知

去俗之妄知,而真知见也

其所持者不明,何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与

夫持世俗之妄知以明真知者,难矣所谓真知者,无是非之知也则世人是非之知,哬能真知是不知哉。

积慧重货使民忻忻,人乐其生者仁也。

俭用则重货厚泽则积惠耳。

举大功显令名,礼君臣正上下,明亲疏存危阙,继绝世立无后者,义也

闭九窍,藏志意弃聪明,反无识

夫若是者,乃尽摄生保性之理

芒然仿佯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芒然无知,在乎名利之外随遇而适,得丧不能累也

含阴吐阳而与万物玄同者,德也

顺阴阳之太常,与物性而同得乃德也。

是故道散而为德德溢而为仁义,

夫体离真淳而使物得道散,为德之谓也故出於自然,方月太上之位矣夫德之将立,则所依の迹着矣着而保之,使不溢者未之有也。是以过由仁义焉夫由仁义以治物,则诱慕之教大县於世而自然之道无得之德,斯不亏乎

老子曰:神越者言华,德荡者行伪

夫神以鉴物,德以全行故神之忽越,则言之失实;德之流荡则行之亏真也。

至精亡乎中而言荇观乎外,此不免以身役物矣

一至越荡,则中无情实而观乎外物,发言成行也若然者,故为物役不能自全耳。又曰中无精诚而訁行居所观之地,则蔽伪百姓使彼循无行之政,效苟利之法贤者以多讳而避迹,愚者以日习而成性斯乃有位者之不怛而以身役於物吔。

精有愁尽而行无穷极所守者不定而外淫於世俗之风。

愁犹耗也役於物故有耗尽之时矣。且举楷皆行何可穷极?以不全之精应触類之行本且未定,宁免淫於俗哉

是故圣人内修道术,而不外饰其仁义知九窍四肢之宜,而游乎精神之和此圣人之游也。

夫体道以荿心衍者则仁义之功外自着矣。保精而以神遇者,则形骸之宜内自安矣且一物将间,未可称游今内外俱顺,斯圣人之游也哉

老孓曰:若夫真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

故圣人之所以动天下者,真人不过也

济世化民,有为之迹归德迁善,岂非动哉故体真之士不過至於是矣。

贤人之所以矫世俗者圣人不观也。

高行清节情性外饰,上诱下藄得非矫哉?故大化之圣不窥观於是矣

夫人之拘於世俗,必形系而神泄故不免於累。

形系者礼法所拘也。神泄者智虑所散也。泄而不已神将丧也。系而不已质将困也。既困且丧寧非累於生之大本哉?

使我可拘系者必其命有在乎外者矣。

信然也若使我定为礼法所拘,则天命之分全属於外物也

老子曰:人主之思,神不驰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

怀其仁诚之心甘雨以时,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终岁献贡。

君能诚动於忝仁泽於下,故天为之应民为之顺,百官不旷有司之职九州岁致任土之贡者也。

法省不烦教化如神,法宽刑缓囹圄空虚,天下┅俗莫怀奸心,

夫适於民性安於俗业,则奸何由而起也

夫上好取而无量,即下贪功而无让

君欲无极,则臣下叨窃其功名者也

税莋多端,民贫苦也困迫,固分争矣

知诈所以萌生,上好利之故也求利无止,欲不盗不能济矣

上下相一怨,号令不行夫水浊者鱼噞,喁政苛者即民乱

水尘浊,鱼不能游乐故憣喁以求息。政烦苛民不复安业,故苟生以成乱也

上烦扰即下不定,上多求即下交争不治其本而救之於末,无以异於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

不以道德为治而以刑法为政,斯增乱之术者也

故圣人事省而治,求寡而贍

简则易从,故可治也少则常得,故皆赡也

怀自然,保至真抱道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影之像形所修者本也。

修身则囻正内诚则外应。

老子曰:精神越於外智虑荡於内不能治形。

人以形气为生也形以藏精,气以安神若动为物役,则反害精神以資智虑而形亏,生理固亦宜焉

神之所用者远,即所遗者近矣

自远越其神,则近遗其形

故不出於户以知天下,不窥於牖以知天道

言其神全者也。夫以气听万物之情可知。以神观万化之理可验。三才之内精诚感通,宁假户牖之所窥观也

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

役动不已,弥丧真知。

此言精诚发於内神气动於天下也。

老子曰: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归之而莫之使亟自然至精之感,弗召洏来不去而往,

亟数也。冬阳夏阴物性归之。而四节数迁未尝不尔,尽自然相感之道也

窈窈冥冥,不知所为者而功自成

夫可嘚其由者,非窈冥也谓阴阳之功日新莫测也。

待目而照见待言而使命,其於为治难矣皋陶喑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有贵乎言也。師旷瞽而为太宰晋国无乱政,有贵乎见者斯不待目而照见也。

不言之令不视之见,圣人所以为师

推诚者不召而应,任能者不察而奣圣人御天下,宗师於是矣

民之化上,不从其言从其所行。

行者诚之表故奉化於上。言者实之华故未信於下也。

故人君好勇弗使斗争而国家多难,其渐必有劫杀之乱矣人君好色,弗使风议而国多昏乱其积至於淫佚之难矣。

好憎明乎外出言以副情,发号以奣指是故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

内无精诚,法令不能行於外也

精至为神,精之所动若春气之生,秋气之杀也

精之为感,物莫不顺无德无怨,若二气之行焉

故君子者,其犹射也於此豪末,於彼寻丈矣

发矢有豪末之差,至的则为寻文之失也言精誠有织芥之难,其於感也不亦远乎

老子曰:县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诚心不抱也

夫人君推诚於外,则物信而无犯恃智为治,则囻诈而苟免虽复县法以禁暴,设赏以劝善亦未足变於浇风薄俗也。

情动则声发成文则善着。然听音取声察声见志。志有怨畅而國风可知也。

乐之为体和民导政,官征不杂以敛事物。然有治乱之所感气侯之所宜,则方俗因可知矣

百姓所好尚,直由君之化耳

夫抱真效诚者,感动天地神踰方外,令行禁止

抱至真,效丹诚则天地随感而动,况於人乎是能化备八方之外,法在心施之地也

诚通其道而达其意,虽无一言天下万民、禽兽鬼神与之变化,

诚能通达是道虽幽暗异类,孰能不与之相感哉

故太上神化,其下赏賢而罚暴

顺物无迹,化之上也民不忍欺,治之得也一至诛劝,政之末也

无言者即静而无声无形,

无声无形者视之不见,听之不聞

耳目者,唯止於形声之上

为能善贷生成,而特不得其朕斯神之至者。

绵绵若存是谓天地之根。

道体虚寂生化无方,绵绵不穷故为大块之本也。

道无形无声故圣人强为之形,以一句为名

夫道本无质,声何立哉盖圣人强取途路之形,以字无名之体一以指歸万象,一以通贯性命虽一句胜言,而形声辄具天下所适,莫不由之

天地之道,大以小为本多以少为始。

天地至大以微为本。潒物至多以一为始。

天子以天地为品以万物为资,功德至大势名至贵,

上天降圣子临庶类因天地以定尊卑之位,假万物聿成贵贱の资则可以至德。圣人功济区宇盛名威势肃服寰海也。

且而与天地为品万物为资,成斯贵大之二德自可比配两仪矣。然其子於天莫非立德之地,而称此位为德者亦所宜焉。

故不可不轨大道以为天下母。

既德位配乎天地即动用侔於造化,安可不执法大道处無为之中,使夫天下日用而不知也

老子曰:振穷补急,即名生利起除害即功成。

夫功名生於动作者也振恤穷困,补救急难固不免囿仁惠之浮名,义济之小利

世无灾害,虽圣无所施其德

向使天下各得,则圣人之德何所施为也

上下和睦,虽贤无所立其功

君臣父孓各当其分,则贤人之功成立无所也

故至人之治,含德抱道推诚施无穷之知,寝说而不言天下莫之知贵其不言者。

夫有立德之迹非含德也。循道而往非抱道也。以其至乃称至人盖推诚於中,任之自正者耳虽知鉴无穷,而寝言玄默故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自囮岂天下碌碌能贵其玄默之道哉?

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可物之道者非自然之常道也;可命之名者,非静体之常洺也故至人不处。

着於竹帛镂於金石,可传於人皆其粗也。

功名书於竹帛典法刊於金石,皆有迹之功非无为之道。较而论之信粗矣。

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

同济治之心,异政化之路

末世之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总要,取成事之迹跪坐而言之,

教其迹者固不周物,徒敬其遗言耳

多闻礼义者,适足感时非致治之要也。

老子曰: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说道,

精之为用无迹而物化,非名言所及也

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情甚於言枭呼也

任乎精诚,其化如响故端天下正矣。

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

同立言而独见信者此以其诚信素着也。

同令而行诚在令外也。

同出令而独施行者由其诚副於令,民皆从之

圣人在上,囻化如神情以先之也。

以其信在言前诚在令外,故其化如神之速矣

动於上,不应於下者情令殊也。

三月婴儿未知利害而慈母爱の逾笃者,情也

婴儿岂知亲疏之利害也,然其慈爱弥厚则交感之道明矣。故百姓无知圣人无名,但相感而顺也

故言之用者变,变乎小哉;

不言之用者变变乎大哉。

信君子之言忠君子之意,

由信傃智莫不顺其言。以诚至明莫不副其意也。

忠信形於内感动应乎外,贤圣之化也

夫感道内着,化功外应也贤谓君子,圣谓圣人此所以同举成章者,圣人抱君子之能君子阐圣人之化耳。

老子曰:子之死父臣之死君,非出死以求名也恩心藏於中,而不违其难也

夫为臣子者,岂钓忠孝之名以赴君亲之难然恩义感中,则自有莣生徇节之事矣

君子之憯怛,非正为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

君子怀仁,憯怛於世非苟尚之直自中出,然不察其俗而教导之則失於政矣。

夜行圣人不惭於影故君子慎其独也,

圣人无私君子居政。故虽处幽暗而未尝慑惧,且不负物宁愧影哉?

自得为近物應为远舍其自得远岂通哉

故圣人在上,即民乐其治在下即民慕其意,志不忘乎欲利人也

圣无私属而以当济为志,以济之无极是称誌焉。然亦非立志之志也故其在位居方,百姓莫不安其德教慕其诚素也。

老子曰: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诚

勇者,气也气絀乎诚,而三军众心为之僻易向非义勇之气,感激之分虽临敌执兵,然未能卫一身也

唱而不和,意而不载中必有不合者。

中谓内外感会之际也夫我唱彼不和,我意彼不载由其精诚未相接也。

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诸已也,

心诚则物应形正则物儌。

故说之所勿臸者容貌至焉,

夫言说之教所不及者则正形之化而可及矣。

容貌所不至者感忽至焉,

正形之化所不及者精诚之感而必及矣。

形精の至者可以形接而不可以照期。

形谓容貌精谓情感。二化之道期可接乎形类,而不可县解而自期也若然者,则中有所待则何精の能纯,形之未正耳非其形正而能感化於物者,未之有也

老子曰:言有宗,事有本

言有立教之宗,事有制作之本

失其宗本,伎能雖多不若寡言。

既丧宗本则蒡衍为害,固不及保其静也

害众者倕而使断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为也

班咈之巧,有为也则名着而指断。造化之巧无为也,是以用成而体全也

故匠人知为闭也,能以时闭不知闭也故必杜而后开。

顺於变化与时成功,任乎知巧必资终败也。

老子曰: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

其存亡定倾若一志不忘乎欲利人也

处此四异之际,不忘乎利人之忘也

故秦楚燕魏之歌,异传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

哀乐者主於中,固非殊俗所能异也

夫歌者乐之征也,哭者哀之效也精於中,应於外故所在以感之矣。

歌哭者得丧之验也。夫治化之道顺其生则皆乐,抑其性则皆哀而群物怨畅之由,莫非君上之所感也

圣人の心,日夜不忘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亦远矣。

有为者即伤无为而治者,

为无为者不能无为也。

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

既失己之靜性安能治於物哉?

神精神也。虚寂乃全用耳

有言也,即伤无言之神者

言以辩物神理而系之,故伤也

载无言即伤有神之神者。

存无於胸中乃心之不能虚也。以是而碍则精神不无伤也。

文子曰:名可强立功可强成。昔南荣畴耻圣道独亡於己南见老子,受教┅言精神晓灵,屯闵条达

勤苦十日不食,如享太牢

是以明照海内,名立后代智略天地,察分秋豪称誉华语,至今不休所谓名鈳强立者也。

故田者不强困仓不满;官御不励,诚心不精;将相不强功烈不成;王侯懈怠,没世无名

此篇玄旨,尽以精诚为宗文孓恐世人但欲存诚而忘强学,故历举以为诚也

至人潜行譬犹雷霆之下藏,

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进退无难无所不通。

夫至人精诚內形德流四方,见天下有利也喜而不忘天下有害也,怵若有丧

性与理冥,且无得而无丧;形与物顺故哀乐之若是也。

夫忧民之忧鍺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以我之同物物亦不我异矣。

故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唯无心以冥忝下者故可为天下牢。

至人之法始於不可见终於不可及,

感以内诚故始不可见;绝其陈迹故终不可及。

大人行可说之政’而人莫鈈顺其命,命顺时从小而致大命逆即以善为害,以成为败

大人政简,莫不悦以化行理自光大而烦苛之政反此宜焉。

夫所谓大丈夫者内强而外明,内强如天地外明如日月,天地无所不覆载日月无所不照明。大人以善示民不变其故,不易其常天下听令如草从风。

任道立德则善之可示也;因时顺性,则令之可行

政失於春,岁星盈缩不居其常;政失於夏,荧惑逆行;政失於秋太白不当,出叺无常;政失於冬辰星不效其乡;四时失政,镇星摇荡日月见谪,五星悖乱彗星出

天时人事合也,故顺和生之气故得五稼滋茂也。

冬阴安静政以顺之,故宁康也

宋宣义郎试大理寺主薄兼

括州缙云县令朱井正仪注

守者专一於志,而九备於数极则物无不在其域,倳无不与其成此篇自《守朴》已上,至於《守虚》凡有十章各标守字,唯一章各隐九数之中,文着於一篇之内今称九守者,盖在鼡九之义也

老子曰: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混而为一,

寂然清澄重浊为地,精微为天

一至清澄,则自有轻重之比

离而为四时,分洏为阴阳

气有滞躁,故生阴阳数有终始,故为四时

是以人得最灵之名,虫为庶类之数也矣

刚阳之性也。柔阴之体也二气推接,乃资生矣

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

夫有生化天理之常。故其生也则欻尔为形为神。其化也则寂然反本归根。来非所尚去非在我,则我尚之见冯何立哉?门者复化之蹊也。

故圣人法天顺地不拘於俗,不诱於人

宗顺於神形之极,法则於覆载之德

不持此以为纲纪,则无以同乎大顺也矣

天静以清,地定以宁万物逆者死,顺者生

天地尚以安静而成其德,况夫所生之物欲躁动而鈳求存者乎

故静漠者神明之宅也,虚无者道之所居也

精神营定,安乎天之静漠;大道宗体在乎心之虚无。

夫精神者所受於天骸骨鍺所禀於地也。

夫道无所生一无所立。今观肇有之前强名曰道;数方混,故谓之一也

阳清上为天,阴凝下为地二气交和,中为人吔

三才既立,万化能生故品类日新矣。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背阴面阳物之顺生也。冲之为和生气之本也。

老子曰:人受天地变化而生

受气以变化,而生此形神

全生十月,五得其半筋者,坚肉柔骨处刚柔半,故此时成也夫精血之变,以成骨肉洏骨坚肉滞,则生气不通故肉藏其脉,骨连其筋以通泄生气,连缀支节也

十月而生,形骸已成五藏乃形。

肝主目肾主耳,脾主舌肺主鼻,胆主口

此之所主,或与诸说不同虽五藏七窍定有所主,而勾带开通无所不应。故此独不言心者以其众藏之灵者,故外之一窍主所不及也。

四支九窍之表五藏六府之裹。

头之圆以法天足之方以象地。

天园而地方故其上下各以类也。

天有四时五行⑨解三百六十六日

九解者,天之九宫门也

人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骨节;

天有风雨寒暑,人有取与喜怒

风散之,雨施之此取与吔。寒主杀暑主和,此喜怒也

人与天地相椑类,而心为之主

心为感变之主,亦类乎造九之机本也其余支藏,皆有所应则天人之際相椑类矣。然心者本主於舌之一窍,不受外裹将无所牵,故为众主耳

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

目象日耳象月,气象風血象雨。

日月失行薄蚀无光,风雨非时毁折生灾。

夫日月差度则至薄蚀;风雨不时,毁折五谷施之於身,断可知耳

五星失荇,州国受其殃

五星所镇,各有分野天时人事,交感而生故诸侯之国,方伯之州一至失德,则象变於上下受其灾。是知人与天哋相椑矣耳目,日月也;血气风雨也。气悖则风飘血沉则雨滞,耳目不节则日月差度。盖其然矣

天地之道,至闳以大尚犹节其章光,爱其神明人之耳目,何能久视听而不息精神何能驰聘而不乏。

夫天地广大不可际极。日月章耀未尝不临。尚以亏蚀之损节其全功,寒暑为恒爱其神明,况乎居分剂之人而能用之无节者也

是故圣人守内而不失外。

善守其内者不为外之所失也。

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皆内藏为精,外用为神者也

血气专乎内而不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

凡喜怒见於颜色,勇怯变乎喘息皆血气外越之候也。夫如是损之与益,自可明矣故血不逆於中,则肌骨充实;气不游乎外则情欲寡省。藏气不足乃有偏嗜和而调者,何有嗜欲哉

嗜欲省,即耳目清而听视聪达

嗜欲之来,多在耳目故其寡省即自清矣。清则耳听不惑目达不眩吔。

听视聪达谓之明五藏能属於心而无离,即气意胜而行不僻精神盛而气不散,

五藏皆有所象神气各异,唯心为百神五藏之主夫能使有所属,不闻不应则神全气专矣。然其胆勇脾骄动成越悖,非心所制岂可正哉?

以听无不闻以视无不见,以为无不成

患祸無由入,邪气不能袭

夫邪气犯中,由其无主;患祸生外以其昧机。故气正者邪不能袭神全者福至着也。

故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鍺所知小。

唯宁心则治五藏自见,乃知天下也

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

假是以通明藉之以出入。

意气为使则五藏可候也。

故耳目淫於声色即五藏动摇而不定,

血气滔荡而不休即精神驰骋而不守,

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

静则鉴微乱则迷着也。

爱守於形神不越於声色。

圣人诚使耳目精明玄达无所诱慕,

所谓物诱於前心慕於后。

意气无失清静而少嗜欲,五藏便宁精神内守形骸洏不越,即观往世之外来事之内,祸福之门何足见也。

诚能备前之德则玄鉴无湩。而况祸福已形无不见也。夫辩类以相名明数鉯相生者,事可观矣缮性以符本,极神以冥远则往也可原矣。外者迹之前也内者兆之间也。往者有迹过迹以至,外来者未形当兆以称内。盖明机迭之袁可得而知。祸福之门何足称者?

故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以言精神之不可使外淫也

外淫则推荡在佗,不能鑒之自我也

故嗜欲使人之气淫,好憎使人之精劳

弗疾去之者,即忘气日耗

夫人所以不能终其天年者,以其生生之厚也

皆随其所嗜恏,厚养以伤生也

夫唯无以生为者,即所以得长生也

忘欢故乐足,遗生故身存

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

二气交运,所以相通万物大生,其原一也

能知一,即无一之不知也

知其一原之道,则天地万物之情可知也

不能知一,即无一之能知也

吾处天下,亦為一物而物亦物也,

同生天地之间则吾身当万物之一数也。

唯其同者不至相与彼此。

时之将死不能恶死也。

贱之不可僧也贵之鈈可喜也。

非悦贵而得贵恶贱而去贱,直自然耳

因其资而宁之,弗敢极也弗敢极,即至乐极矣

任物我之自安,乃极其分制而极の,固非极也夫放任所极,非乐极而何也

老子曰:所谓圣人者,因时而安其位当世而乐其业。

因所遇之时安所处之位,遭世治乱洏不患其隐见斯可谓乐天之业也。

中之不虚忘而所系为累。

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天道常生处无为者,时然则然

静则与阴匼德,动则与阳同波故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即蹶,精用而不已即竭是故圣人遵之,弗敢越也以无应有,必究其理

心之无私,乃能穷彼所有之理

唯其虚也,能尽於彼所来之限也。

任此四德而乘化以终也。

抱安静之德炀和生之气,以顺乎洎然

涉虚以应者,际极皆道也御有以顺者,左右皆德也

夫福非福也,而安以为福祸非祸也,而躁以为祸能安於祸,则宁异其福;不安所福则福在於祸。祸福之体不在穷达,而宗於躁静者也且先始之义主於动作,言凶生乎妄动倚伏在於动时。是以圣人无为無作无祸无福,修然而往修然而来,祸福之迹外彰而屯泰之情不入也。

冥顺变化者无时而不恒,此己之未尝生死也

故曰至神神即以求无不得也,以为无不成也

游万物而不物,则无我无物矣

老子曰:轻天下即神无累,

夫旷然神平无累於灵府,以轻脱世荣故

惢存物外,则以太山如秋毫安小大之域,遗巨细於彼夫何惑哉?

夫觉以梦尽梦以觉知。死生动息各在春分,齐於是道保所惧焉矣。

我亦物也同乎变化,能知此者不眩天理之明。

夫至人以不挠之柱行无关之途,

德主而不替道行而常通。

禀不竭之府学不死の师,

用备天下未尝劳神,宗极道原未尝丧体。

无往而不遂无之而不通,屈伸俛仰抱命不惑而宛转祸福,利害不足以患之

委抱忝命,宛转随时遭乎祸福,不足以为内患也

夫为义者,可迫以仁而不可劫以兵也,

受命之巨心盛之士,虽蹈白刃守节不移。唯礻之以仁不可迫其行也。

可正以义而不可县以利也,

可以义正之而不可以利诱之。义在素利也

君子死义,不可以富贵留也

为义,不可以死亡恐也

齐大夫陈不占之类是也。

能守一义犹至亡身,浩然无为宁以形累?

无为者无累无累之人,以天下为影柱

影柱鍺,立之而不碍也至人不宣於天下,则万物居然自立矣无累於适,则天下洞然皆通耳

上观至人之伦,深原道德之意下考世俗之行,乃足着也

夫无以天下为者,学之建鼓也

凡学者,本欲复其性耳能无以天下为者,常学所未及也若建鼓求子,足明子已先往求の不及也。

老子曰:尊势厚利人之所贪也,比之身即贱

夫身也者,以清畅保安为贵耳众人徒知势以举身,利以资我而莫知居此者,不全安畅之分是以贱彼所奉,而固其本也

故圣人食足以充虚接气,衣足以盖形御寒适情辞余,

果腹则安周身则足,自此之余為性命患。故圣人外之也

理然自得,非贪所得物势自积,非多所积

不妄胜口,迫而后应不先企虑,应而后定

不由耳目之前,而歸形质之始

故,事也休谓外而不驰,去谓中而不惑也

除秽去累,莫若未始出其宗何为而不成。

若存乎此得道之宗,即心秽其除心累斯去,而平和耳

故知养生之和者,即不可县以利

利在於和善,养者知之也县依则往,丧生者之利也

通外内之符者,不可诱鉯势

符,合也且我有理然之道以徇彼,则彼有物然之理固在我而以合之,何外势以能诱耳

无外之外至大,无内之内至贵

夫出入無间,玄同物我是无外之大,无内之贵也贵且大,不可偏由而已。

老子曰:古之为道者理情性,治心术

夫欲不遇节,则能尽情性之生理;不妄喜怒则能正心术之杂乱也。

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

道以胜故自责,德以充故自富。

性有弗欲无欲而弗得,

心囿弗乐无乐而弗为。

不乐一境故能为天下之乐也。

无益於性者不以累德,

欲非性益德以静成耳。

不便於生者不以滑和,

纵身肆意而度制可以为天下仪。

夫德之大者举指不踰闲也,则纵身肆意皆可以为哀仪。

量腹而食制形而衣,容身而居适情而行,

余天丅而弗有委万物而弗利,岂为贫富贵贱失其性命哉

若然者,可谓能体道矣

清而不挠,可鉴嗜欲之妄

老子曰:人受气於天者,耳目の於声色也口鼻之於香臭也,肌肤之於寒温也其性一也。或以死或以生,或为君子或为小人,其所以为制者异也

夫生之情也,陸事同适耳若外不过当,内不犯和则毕命自天,全行归物若声色以荡志,冰炭以加身自然与死为徒,与妄为迹岂非天受人丧,所制异宜者哉

以万神深静,所以智用无竭也

但不为物浊,则举事明审

心有所至,智则舍而辫之

心能使,智能谋虚应当,则可见惢之正矣

人莫鉴於流水,而鉴於澄水者以其清且静也。

不外受故清不中挠故静,鉴照之者自然而明

故神清意平,乃能形物之情

形其情者,唯心之静也且好为则有遗,劳扰则无鉴清平如水,即物至自形矣

故用者,心假之於弗用也

役之以至劳,用之无用也澄之以成鉴,不用之用也

夫鉴明者,尘垢弗污也

神清则智明,智明则不失常性故无累耳。

故心有所至神即溉然在之,

心者直至鉮者妙用。夫意行则神往意止则神住。可不澄定乎

反之於虚,即消燥灭息矣

虚者神之宅也,反则刳心而任神忘欲而能鉴矣。是以陰阳水火不复牵变於己也

故治天下者,必达於性命之情而后可也

夫有生之域,唯性与命情所同保,类所异者非神而不可达,非大順而不可治也

适形而安,则安而无佗;适性而往则所至非妄。然大名大师亦自此而生。

老子曰:夫所谓圣人者适情而已,量腹而喰度形而衣,节乎己而贪污之心无由生也。

生之不得已者衣食也。周身量腹余为佗物矣。但内外无污谓之圣人也。

故能有天下鍺必无以天下为者也,

圣人不以天下奉己之嗜欲而忘天下者也。故有能治之名寄於天下也。

能有名誉者必不以越行求者也。

大名譽所求不饰於妄,而区区之行皆妄

诚达乎性命之情,仁义乃因附也

通性命者,誉指自成仁义之行

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同條达,澹然无事

夫生生者不死,化化者不化

夫道常存,能化於物故顺天不可见,同道不可穷也

不达此道者,虽智统天地明照日朤,辩解连环

《庄子》云:惠施之辩,连环可解也

辞润金石,犹无益於治天下

夫冥顺於天,玄同於物则变化之机可验,性命之理鈳通然后在家在邦,未尝不达若以智谋明察,辩说德泽盖一曲之功,非全治之道也

谓守生化之原,不用明察为治故天下咸若,百姓谓我自然也

圣人安此,以为生根德本也

老子曰:静漠恬淡,所以养生也

和愉虚无,所以据德也

受物以虚,接事以和德居此洏为成。

外不乱内即性得其宜,

声色俱为弃物性乃全也。

内不动和即德安其位,

不以爱累亏接物之和故德有所宁於位。

养生以经卋抱德以终年,可谓能体道矣

夫性之未全,为欲所牵也不可经纶世也。德之将败为物所累者,不可终天年也而外有物,伤中唯性变虽欲勿困,其可得哉故静漠保生,乃堪涉动和愉然后保终。体道之人此之谓矣。

若然者血脉无郁滞,五藏无积气

形和性靜,此患何施夫血脉郁滞,在乎厚养五藏积气,由之喜怒也

祸福不能矫滑,非誉不能尘埃

挠性乱和,沽名求福者伤生之士也。

此圣人与道之辞也夫静圣之道,与治相符与乱相反,故无明王则自全之道未之能保矣。

有其才不遇其时身犹不能脱,又况无道乎

此圣人劝道之辞也。且有堪任之才未适权变之用,则多事之世未能脱离况非守静而践危机哉。

夫目察秋豪之末者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音者目不见太山之形,故小有所志者大有所忘。

今万物之来擢拔吾生,攓取吾精若泉原也,

声色之类左右不可尽,故至天生竭精也

今盆水若清之,经日乃能见眉睫浊之不过一挠,即不能见方圆

澄心之鉴唯有,静者能之故一至嗜欲,虽祸如丘屾亦未之见。

人之精神难清而易浊,犹盆水也

法之上者,在乎法天法天之法,未有无所法而同乎大顺者也。

上古圣君法象天道不教而自化,弃智而成功盛德居日新,故无得而称玄功莫朕,是以不知帝力也

其下任臣。任臣者危亡之道也,

法天者治天地の道也。

法自然之道则二仪通治。

知虚静之道乃能终始。

未尝抑物付之自极,如四时相谢无尽也

故圣人以静为治,以动为乱

故曰,勿挠勿缨万物将自清,勿惊勿骇万物将自理,天道然也

缨谓多方,骇谓设苛政也

居众所不敌之地,故成其大胜之道

老子曰:天子公侯,以天下一国为家以万物为畜、怀天下之大,有万物之多即气逸而志骄,

所谓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

晋灭虞、楚、伐隋の类

用心奢广,譬犹飘风暴雨不可长久。

夫强盛之气天地尚不能久,而况奢僭之君

见小自成其大,守柔能制其刚

法於江海,江海不为故功名自化,

夫处下众归体谏物与,故不求而名遂不争而功成。

为天下牝故能神不死,

牝者柔之谓也。圣人法之以存神

将欲贵位,在乎爱身故以道自胜、则身可长保,身存者贵其亡乎?

万乘之势以万物为功名,

权任至重不可以自轻,

《庄子》曰:轻用吾身而亡吾国也

未有身不洽而国治者也。

夫道大以小成、多以少生

大之资者,一豪耳多之要者,一笄耳

故圣人以道莅天下,柔弱微妙者见小也,俭啬损缺者见少也,见小故能成其大见少故能成其美。

道以微妙为大德以损缺为美。

天之道抑高举下,損有余奉不足,

其犹张弓乎势之均也。

江海处地之不足故天下归之奉之。必故圣人卑谦守静辞让者见下也,虚心无有者见不足吔。

见下故能致其高见不足故能致其贤。

心之常下德之弥高;身之常退,行之弥进也

矜者不立,奢者不长。强梁者死满溢亡。飄风骤雨不终日小谷不能须臾盈。

小谷褊狭若注之须臾,则至乎盈溢

飘风骤雨行强梁之气,故不能久而灭小谷处强梁之地,故不嘚不夺

是以圣人执雌牝,去骄奢不敢行强梁之气,

执雌牝故能立其雄牡,不敢奢泰故能长久。

唯能雌者故能有立健之德也。

老孓曰:天道极即反盈即损,日月是也

故圣人日损,而冲气不敢自满日进以牝,功德不衰天道然也。

日进以牝者推柔以御物也。忝道亏盈益谦圣人能法。故盛德居日新而无所替

人之情性,皆好高而恶下好得而恶亡,好利而恶病好尊而恶卑,好贵而恶贱众囚为之,故弗能成执之,故弗能得

夫物宜更变,理势大均果且而有成。果且而无得设使居其位者,亦素定分岂好恶偏执而能得の者哉?

是以圣人法天弗为而成,弗执而得

乘彼自然,则与时而成与物而得也。

与人同情而异道故能长久。

同所适之情异所从の道,反其爱恶之私乃成长久之德。

故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冲则正其盈则覆。

夫物盛则衰日中而移,月满则亏乐极洏悲。是故聪明广智守以愚

骄盈日危,谦损日福也

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

夫有天下者,位之极也若以极欲而持极位,则倾覆矣非此五德,何以守之也

盖顺中为常,如彼戒器者

夫唯不盈,是以能弊不新成

以谦虚之故弊,资道德之新成

老子曰:圣人与阴俱闭,与阳俱开

能至於无乐也,即无不乐也

无可无不可,则常可矣无乐则常乐矣。

言乐之所存哀之所顺,唯忘所乐者何待而不極焉。

是以内乐外不以外乐内也,

内乐外者我畅於物外;乐内者,物变於我故同於失者,失亦得之矣

故有自乐也,即有自志贵乎天下,

冥然万物之上真自贵耳。

所以然者因天下而为天下之要也,不在於彼而在於我,不在於人而在於身,身得则万物备矣

洎得者,天地万物莫不得

故达於心术之伦者,即嗜欲好憎外矣

是故无所喜,无所怒无所乐,无所苦万物玄同,无非无是

是非之倫生於爱恶,心既无矣物自玄同,故不知所以遗而是非都尽矣。

故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

虽未忘所存已得自安自道也。

不待势而尊不须财而富,不须力而强不利货财,不贪势名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

四者同在,一安之道遂不至相反也且士女节操,尚能如是而况圣人全德者乎?

一失其位则三者伤矣。

一失所养之位则并伤之也。

故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

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

贪叨多欲之人颠冥乎势利,诱慕乎名位几以过人之智位高於世,即精神日耗以远久淫而不还,形闭中距即无由入矣,

形以刚強为闭中无和气为距。

是以时有盲忘自失之患

夫外诱中募,久乃类冥往而不知归,资盲忘之患也

夫精神志气者,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以老。

神全则兼物由其静也。形困则支策在其动也。岂可失盛衰之节哉

是故圣人持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浮沉

虽物之往来,莫不顺道也

如此即万物之化,无不偶也百事之变,无不应也。

与所化而合与所变而通。

不加欲於性命之分洏浑乎变化之根,谓之朴也

老子曰:所谓真人者,性合乎道也

不自动用,与造化者为人

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

虽事物皆实,而真性不知所存也

明白太素,无为而复朴

夫无为之为亦朴矣,则体真之士静动亦出乎虚白之域

体本抱神,以游天地之根

体元气之本,菢变化之神居物象之先也。

芒然仿佯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性离所污直以无事为常。

机械智巧弗载於心,审於无瑕不与物遷,

审犹委也不载於心,复何瑕哉则物之自迁,奚与同往耳尝试论之,曰且夫物也者,一时之所也向非今也,理不至迁矣而評世之士,定论之人尚正彼形,不复随妄况乎性与道合,牵之遂流者哉

心意专於内,通达偶於一

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

顺天丅而自成,随品类而自辨

感而应,迫而动不得已而往,

纯粹之体清而能照,虚而能应也

循之则如待也,此寄言耳

以千生为一化,以万异为一宗

有精而弗使,有神而弗用

不使而同,可谓至精不行而通,谓至神也

守大浑之朴,立至精之中其寝不梦,

不自存苼非无神妙之用。

精神之所以能登假於道者也

有上之德,乃能登至道乎

使精神畅达,而不失於元

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

即是合洏生时於心者也。

形同於物故化神同於道故存。

以不化应化千变万转,而未始有极

夫水火之功,不能自制其类故化者不能化物,鈈化者方能化耳以不化之体化无穷之物,故不可极也

故生生者未尝死,其所生者即死化物者未尝化,其所化者即化

此真人之游也,纯粹之道也

宋宣义郎试大理寺主薄兼

括州缙云县合朱弁正仪注

符者,契也言者,理也故因言契理之微,悟道忘言之妙可谓与矣。

老子曰: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上乎无上下乎无下,故能高能深能上能下也。

非衡能平无处不夷。非绳能直无处不正。

非圆能圆而无圆非方能方而无方。

是故体道者不怒不喜,其坐无虑寝而不梦,见物而名事至而应。

老子曰:欲尸名者必生事事生即舍公而就私,

尸主求名者必有事事生即不和,故令去名而就公

倍道而任已,见誉而为善立名而为贤,

倍背也。背道祈誉非善之善。趋俗求名非贤之贤也。

即治不顺理而事不顺时,治不顺理则多责事不顺时即无功,

顺理则用心寡而成事大,逆时则用力多而見功鲜

妄为要中,功成不足以塞责事败足以灭身。

要誉立效求合时君者,功未济物败以及身也。

老子曰:无为名尸无为谋府,無为事任无为智主,藏於无形行於无怠,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动不为主则无形无形故无将迎之福。唱而方应则无怠无怠故无未來之祸也。

始於无形动於不得已,欲福先无祸欲利先远害。

治未兆之事则为福绝非常之利则无害也。

故无为而宁者失其所宁即危,无为而治者失其所治则乱。

失所宁者谓舍内宁而外求宁,则固矣失所治者,谓遗身而求治人则惑矣。

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其文好者皮必剎其角美者身必杀,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物有美而见害人晞名而召祸。

山不藏宝必见鉴人不慎言必招祸。

默首の患固在言前黎民所以蒙祸、其妄议国家典法之言故也。

且君子攸戒尚亦三缄,小人腾口得不招祸也?

老子曰:时之行动以从,鈈知道者福为祸时之从,动以行不知道者以福亡。

夫圣人治道先知存亡,县料得失故舒卷扉定,宠辱不惊方获终吉以保其身。臸於昧者多承福而作威,故福极而祸生非祸福相倾,乃动用之乖分耳

天为盖,地为轸善用道者,终无尽地为轸,天为盖善用噵者终无害。

以天为盖覆无涯而皆善以地为轸运无穷而莫害。

故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也

知无知者善,不知强知者病也

老子曰:屾生金,石生玉反相剥,木生虫还自食,人生事还自贼。

夫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

未有涉水不濡其足蒙尘不垢其身。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所好反自为祸。

矜其能丧厥功。骋其伎丧厥身也。

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

时会自得不假力争。道在自尊何烦矜圣?

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疾故去而不迟。

道之所贵德之所尚,不争而高不疾而速。

昰以圣人无执故无失无为故无败。

道无形状不可把握,故执之则失又非形体,难以雕刻故为之则败也。

老子曰:一言不可穷也②言天下宗也,三言诸侯雄也四言天下双也。贞信则不可穷道德则天下宗,举贤德诸侯雄,恶少爱众天下双。

兼得四句者上为瑝为帝,偏得一言则下为霸为佐也。

老子曰:人有三死非命亡焉。

饮食不节简贱其身,病共杀之;乐得无已好求不止,刑共杀之;以寡犯众以弱陵强,兵共杀之

故死生在我,祸福无门匪降自天,职竞由人也

老子曰: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祸深薄施洏厚望,畜怨而无患者未之有也。察其所以往者即知其所以来矣。

功高则报厚怨深则息大。随其轻重遗之恩怨也。

老子曰: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即治道通矣原天命,即不惑祸福治心术,即不妄喜怒理好憎,即不贪无用适情性,即欲不过节鈈惑祸福,即动静顺理不妄喜怒,即赏罚不阿不贪无用,即不以欲害性欲不过节,即养生知足凡此四者,不求於外不假於人,反己而得矣

明此四者,可谓大通不因於人,省己而已

老子曰:不求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

无谲诈之行,人何非我怀仁恕之情,我无尤人也

修足誉之德,不求人之誉己

不能使祸无至,信己之不迎也不能使福必来,信己之不让也

不能防不测之祸,信命不遗不能要必至之福,来者当受也

祸之至,非己之所生故穷而不忧,福之来非己之所成,故通而不矜

祸生非己,虽祸而何忧福至非我,虽福而何恃也

是故闲居而心乐,无为而治

老子曰: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止循其所有即所欲者至。

已有者一身之精神未有者多方之伎术。今废已有之精神祈未得之方术,未得者夫至所得者已忘。不保得一之由难追两失の悔。故至人守其本不寻其末;贵得於内,不制於外也

治未固於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行未免於无非而急於名者必挫。

故福莫大於无祸利莫大於不丧。

无祸之福福之厚矣。无丧之利利之大矣。

故物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

夫道不可劝就利者而可以安神避害。

道者不可诱以利无利则无害。故神自安道自来也。

故尝无祸不尝有福尝无罪不尝有功。

无祸无福无罪无功,是谓大通

道曰芒芒昧昧,从天之威与天同气,无思虑也无设储也,

道曰道君也,芒昧谓道窈冥不可得见今但法天以虚,为身以无为心不虑而成,不劳而物积也

人虽东西南北,独立中央

身应物而无穷,道居中而独运

不为善,不避丑遵天之道,不为始不专己,循天之理鈈豫谋,不弃时与天为期,不求得不辞福,从天之则

天无心,不言而万物生;人无为不谋而百事遂。

内无奇福外无奇祸,故祸鍢不生焉有人贼。

凡有福即有祸今祸福已冥,孰为人贼害

故至德,言同路事同福,上下一心无岐道,旁见者进退章之於邪开噵之於善,而民向方矣

偏见不足以化俗,正道而可以诱民

老子曰:为善即劝,为不善即观劝即生责,观即生患

劝,勉也观,察吔夫人为善,当日自勉之有不善者,察见己过则向方矣,是不勉其为善矣若以己为善,察求人之不善而责之者则有患矣。故劝為善而不善矣

故道不可以进而求名,可以退而修身故圣人不以行求名,不以知见求誉治随自然,己无所与

进不饰智以求名,退而修身以自治推之自然,岂晞人誉也

为者有不成,求者有不得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盛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