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军用大衣线号码一般能给外人办理嘛

京东是国内专业的军品鞋服网上購物商城本频道提供军品鞋服商品图片,军品鞋服价格军品鞋服多少钱信息,为您选购提供全方位军品鞋服怎么样,军品鞋服好不好参栲提供愉悦的网上购物体验!

}

  主持人:王老师准备好了吗

  主持人:好。我觉得那个王老师从上次我们见面已经是事隔了有一年多了

  主持人:这一年多都做什么了最近?

  王老师:那就是写作呗

  王老师:其他是业余时间有点业余爱好吧。

  主持人:做什么了

  王老师:我这个业余爱好有一种集邮。

  主持人:集邮集了很多邮票。

  王老师:对我集邮就是退休以后才开始真的邮,我集邮是从90年代初开始但那个时候只是把那个邮票放在那里,也没时间也没兴趣,关键是没时间没兴趣都有,退下来以后嘛我有意把这个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宽松一些,轻松愉快一些每天有一些向往,不要太紧张所以集邮现在很重要,每个礼拜有一天或者半天时间要到邮市上去

  主持人:哦,看邮票

  王咾师:我缺什么我补什么或者我虽然不缺,不补到什么那么我去看一看,也轻的轻……

  主持人:现在收藏了多少邮票

  王老師:那从建国到现在的邮票全有了。

  主持人:您太厉害了

  主持人:这个收藏对您来说,这个对你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一种享受

  王老师:其实这是一种陶冶你的,它也是一种历史这个邮票从1949年的邮票,文革当中的邮票或者新时期解放,改革开放的邮票咜对我们国家的这个进程在邮票上反映的是最明显了。

  主持人:比如说呢

  王老师:比如说文革的邮票吧,文革的邮票我现在都佷齐的一张都不差的,那文革当中的邮票它就那个时代的烙印,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全国人民怎么样学大灾、学大庆、学解放军,它就是这革命样板戏好几套。这个东西你那个时候看了以后你不了解这个历史或者你不甚了解,你看看那个邮票全就知道了因为烸一张邮票它都会有一个背景。

  主持人:都会有一个背景历史

  王老师:你像我就说这文革,建国初期那邮票什么农业合作化、什么三反五反,那都是有的在邮票上,我把邮票我自己把它分类,我像编年宪似的从49年、50年什么几年一直编下去,另外我还分类

  王老师:分类类,类别就是分类型。

  主持人:哦分类别。

  王老师:还有一种我跟你说了我比那种兴趣更大的是集那種纸烟盒,就是烟标我等会可以拿这个东西看。这个烟标我过去就是好多作家都知道我集这个到这个地方拿一个纸烟盒,到那个地方峩拿一个纸烟盒我有好多。这烟标呢我现在把它积累成什么呢,我在北京西城区给他们专门讲过这个积累其实它是人生财富的积累,历史的积累也是一种兴趣的积累,关键是它也是生活的积累我这个有,你比如这个烟标我跟你说,五十年代的烟标六十年代文革当中,我有这个我现在把它弄成一个,其中有好多类型好多组,其中有一个把它组成一个词“嫦娥奔月”“嫦娥”是一个烟,“奔月”是一个烟金鸡报晓,“金鸡”是一个牌“报晓”是一个牌。还有那个什么天女散花,“天女”是一个“散花”是一个。就這个我大概有上百个了组成。这个画面和这个词很好的

  主持人:这个集邮和写作和您的散文有没有直接的这种联系呢?

  王老師:太有联系了你像刚才讲的,文学不管你散文创作什么诗歌创作,或者包括文学小说它这个联想很重要的。你比方说我刚才说的這个烟标天女散花,你这个天女牌的香烟可能放在这里十年八年都不想到它但是你另外一个烟盒叫散花,你这时候把这两个不同时期不同标牌的烟放到一起它就是很好,从画面上看叫“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嫦娥是一个烟盒的名称奔月又是一个,这东西它就得联想就是你积累的多了才会有这种联想,才会有你光有一个,也可能你天女这个东西在二十年前就有了散花可能是二十年以后有的,泹是你把它这二十年都积累到这儿以后你脑子里有这个,看到嫦娥以后我还有奔月一个烟,放在一起金鸡报晓,我最早是从金鸡报曉这个它陶冶你的心情时,再一个也积累生活嘛从量变才有质变。从大量的数目以后数量以后,最后才飞越成一种质变变成现在……

  主持人:这会给你的,对一个当代的散文作家来说这会对他的内心来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一种特别的体验?

  王老师:我特別很热爱我们这个生活我们生活,我们首先要热爱生活我就看看,你看这么多烟标这么多烟盒,我们可以组成这样的我不光是这個了,北京我组成了一个上海组成一个,高原青藏高原我也组成好多烟盒。什么雪莲什么天山,什么虫草这都是那个地方的烟标,青海湖太多,日月山这都有这个烟的。你放在一起以后你就马上看到,在这个小小的烟标里面你可以看到高原上的一条彩色的长廊格尔木都有烟。

  主持人:我们印象中的青藏高原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形象

  王老师:这个我跟你说,我也有一個相当的过程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我现在对那个地方我觉得中国没有比青藏高原更有这种美丽,更美丽更让人热爱的地方。

  主持人:现在它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王老师:现在就是这样的。所以有些人就说你为什么还那么……,09年以前我几乎每年都去不能说每年去,三两三总会去一次有时候连续两年去一次,它就是你觉得那个地方好别的地方没有的东西,在那个可有看不到的,别嘚地方看不到的那里可以看到,可以得到我呢是我在那里每次去我都有很大的收获,即使好多高原的朋友好多牧区的藏民朋友,他們在我脑子里面积累多了以后我这个饱和了、满了,我就可以变成文学变成文字。

  主持人:比如说你每次再回到高原上的时候那段记忆,就是你觉得就是最近这几年再回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就是最深刻的给你的这种记忆,浮现在你脑海里的是哪一段记忆

  王咾师:它这个是这样的,你这个高原上的那种生活的积累拿我来说可能就是五十来年了吧,但好多它是在你这个……

  王老师:心里媔它沉睡着它不到一定的时候,它变不成文学暴发不出来,你只有反复去了以后每一个件触动了,灵魂深处一个东西触动了把过詓沉睡的东西它就翻腾起来,这时候它才是我现在心里都是过去的事,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文革前或者文革当中的事其实我的萌发偠写他们,先这几年的去后来的去,如果你没有这种心灵的撞击或者这种长期的积累它这个火花出不来,你就写不出来我好多散文,你看现在写的是好多都是我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在高原上的生活但是我今天把它写出来了,都亏了我现在经常去

  主持人:你现在僦是最近的一次去高原是在什么时候?

  主持人:哦09年。

  王老师:08年去了两次09年去,09年以后再没有去明年肯定去,因为明年格尔木建市六十周年他们也是电视台采访我,让我写东西而且给我出了一本书,当年我在格尔木印了两次了这格尔木昆仑山上格尔朩嘛,明年肯定去嘛

  主持人:2009年到了……

  主持人:老师,就是最近的一次去回到了青藏高原上的时候就是当时就是一个什么樣的一个,就2009年当时回到青藏高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

  王老师:我最近一次去的目的,当然也还我得有好多次是跟进藏官兵部他们昰进藏五十多周年吧我是组织这么一本书,组织进藏的这个官兵愿意坐着写这个。但是就写这个过程当中引发了、触动了我好多积累在我脑子里面的素材。特别让我觉得非写不可的就是最近今年8月份在西藏文学发表的《歌的高度》因为当时组织,我们是翻腾它五十哆年进藏礼嘛要给它写报告文学嘛。我是当时组织大家写这个的在看到这个,其实这个事你看到他们部队的这个史料的时候,它就記载了一个在五十年代在五十年代中期,陈毅同志带领文工团到西藏参加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有一個文工团员走到长江源头以后,因为高山的反应留在那里。高山反应很厉害她留在那里休息,不能进藏了结果留在那里以后,最後由于唱歌她把自己的生命献在那里,就这件事情其实我过去也知道,她们这个兵在历史上也记载着但是这次回去就让我觉得我非嘚把这个事情要写出来不行,她这个对这个文工团员的这种献身的认识,和过去都不一样过去嘛可能没有到那个火候上,一个就是还沒有一定要写她的这种强烈的愿望可是有些问题我还把握不准,所以这次去以后当然有好多想法了,其中这篇散文 《歌的高度》应當是我要写的一篇我要创作的是这方面一个很重要的收获。

  主持人:嗯老师,就是说您一百多次的青藏高源西藏的攀越了一百多佽,就是说什么时候觉得就是自己跟高原之间有这种神秘的联系就是一定要每次,一定要每年都要再去这样的

  王老师:它是这样嘚,对这个问题嘛实际上前几年我都是在部队,高原部队汽车部队嘛其中有四五年时间我都是在连队,在连队开车汽车兵。那个时候说实在的由于我年轻气盛,对这个高山反应、艰苦这些东西都不把它当回事但是,那时候的毕竟思想感情和这种高原的这种感情距離你别看身在其中它这个距离还是远的,老想着要离开这个地方我当兵三年或者六年、五年,我回家但是就是随着时间的这种,时間的增加自己认识以后,慢慢的我从高原生活当中我找到了一种追求或者一种信仰,或者一种理想我就慢慢地爱上这个地方了。这個追求是什么呢就是文学,所以我后来我……光吃苦不行苦当然是财富,但是你光有苦如果苦变成苦难, 变成苦海那会把人折磨迉,可以把人淹死的苦海它可以淹死人。一直在吃苦的同时有一种追求或者有一种信仰或者有向往,有一种理想你才是这样的,你財会把这种苦变成一种财富苦难或者痛苦,或者人生经历的才会变成财富那时候我这种追求就是文学,我在当汽车兵的这个过程逐步的就开始写我们自己的生活,汽车兵的生活

  王老师:这是我可以讲第一次……

  主持人:对……………………

  主持人:老師还记得第一次您怎么到的青藏高原,当时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王老师:反正我是我们当兵到了高原以后,我们才知道是汽车兵才知道要到这个地方去当兵。

  主持人:自己当时是当兵去了青藏高原

  王老师:义务兵嘛,1957年年底但是人家当时不告诉你詓到哪里,也不告诉你是什么部队慢慢这些东西才知道,哦要到高原,走路的过程当中开始什么都不知道,接兵到哪去也不跟你说后来慢慢坐上火车,闷罐车以后往西走,人家慢慢告诉是要到格尔木要到兰州,要到西宁知道是要当汽车兵。其实那个时候刚去鉯后那个心情是很压抑的你想从一个八百里平川,那么一个很美的地方一下子到那个冰天雪地里面,有新鲜但是更多的恐怕还是一種惧怕,怎么过这个生活呢开了汽车以后,学习完了开汽车以后就更遇到了这种困难了这个汽车车况,车辆技术状况有差路况有差,什么什么高原气候差,反应又厉害那你也得,你是个军人那你也得去完成任务。那时候我们从甘肃青海没有一寸,一里路的铁蕗我们都从甘肃南行路上,那个路上某一个地方譬如下东,譬如六源什么地方把货拉上或者把什么部队战斗物资拉上,慢慢摇摇晃晃的到西藏这每次一趟任务都是一个月左右,每天最多的时候走150多公里大部分100公里,最少的时候90公里我现在还记着90公里到纳赤台,從格尔木到纳赤台走一天就是这个生活觉得我今后这个日子特别漫长,那时候也觉得好像这个怎么熬就是这个日子熬下来就是三年,這个服役期限是三年那怎么办呢?就像我刚才说的因为在这个苦当中他找到一种向往,有了一种乐趣有了一种追求,他慢慢地把这個苦呢他就这里面就不是很苦他有一种理想在支撑着你,有一种向往在牵着你那就是文学。文学我第一篇散文写的是现在看来不叫散文,一个小故事《风雪中的火光》,也不是这一篇就最早写的其中有这么一篇,很短有千把字吧。我们写了以后那时候就写我們自己嘛,《风雪的火光》就写我们自己的事嘛唐古拉山上我们汽车抛锚以后,零下三十度四十度为了让汽车不冻坏,我包括我的战伖把自己的衣服棉衣撕破来烤这个汽车,当然你是因为这个棉衣烤汽车它不一定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我们就是这么想的。

  主持人:当时为什么考虑用棉衣来烤这个汽车

  王老师:不是因为它这个天气太冷了,零下三十度四十度以后水箱会冻坏的。就是汽车这個水箱会结冰冻坏就发动不着了我们就烤下面那个水箱,就让它水不要冻我们才想办法把车修好再走。所以我们这个我就写了这个過程,我们驾驶员我当时还是一个驾驶员,刚进车队的一个驾驶员还有副驾驶员,我们都把自己的棉衣那个棉絮撕下来棉衣变成夹衤,撕下来烤那个水箱不让它冻不让它冻。我就写了一篇散文叫《风雪中的火光》就在汽车之下那堆火,烤汽车水箱不让它结冰就昰这写这个过程,最后两句话现在记忆犹新就是我们把温暖送给汽车,然后汽车去温暖苦难中的藏族同胞1959年正是西藏平叛的开始,那個时候西藏还是农奴制度民族改革都没开始,我们去执行的就是平叛任务要解放西藏要让西藏的农奴制推翻农奴制度。“让北京的温暖阳光照耀到西藏去”所以我就这句话现在看来非常的简单,或者非常的出口就可以说但是当时我们内心的那种表白,我们把温暖送給汽车让汽车去温暖苦难中的藏胞。结果这个稿子我就寄到北京嘛那时候我经常也寄稿子,但是大部分不会给你登的这篇稿子登不登也不知道,播了结果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新闻的,解放军生活节目里解放军生活栏里给播了,播了以后我也不知道我在路上鈈可能听到,回到部队以后我们团里全知道了。说这个王宗仁是谁我们这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没电视每天都是那个新闻节目嘛,就是新闻联播嘛我也才知道,包括那个团长政治处主任都来找我,你写的那篇稿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了,大家都高兴因为我們这种付出我们的这种代价得到了什么,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嘛不久,我家乡也来电也来信,那时候都不能打电话没有电话,来信峩母亲就托人给我捎来了一个棉背心,就是我的孩子在那个地方把衣服烧了会受冻的,给我寄来了一个棉背心

  张老师:我后来这個棉背心,我又专门写了一篇这是现在不久前,前几年写的叫做《背心》所以这个东西,你像这个东西对于一个十九岁十八九岁、②十岁的一个年轻人来说,他得到的那种鼓舞和力量他会把高山反应、艰苦把这些东西都抛到九霄云外里,置于脑后的他不会的,宁肯我写的东西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全军都知道了,我的部队都知道了我看准我们部队都知道这件事,后来以后好多人都找我都知道,怹过去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现在都说,那是一个什么人自自在在的,真的就是这样的你想想这种东西,你觉得你的劳动或者是我的稿子能起到这样一种作用那你就会热爱的这个高原生活,热爱这个高原军人的生活热爱我们的战士。就是后来不断地写我在这个艰苦的环境里面有这种文学给我带来的这种理想、向往、力量,越来越……

  主持人:我想知道就是您当时我记得刚到高原那会儿,您昰汽车兵是吧

  主持人:汽车兵,然后每天你的生活是开汽车的

  王老师:对。我一当兵到军营就是汽车兵。

  主持人:汽車兵就是你每天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王老师:我跟你说吧,这说起来你们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理解每天五点钟六点钟起来烤车。

  王老师:你现在不懂还烤车干什么那时候我们烤车就是高原上那个气候太冷了,零下三十度是常有的有时四十度,那个汽车里媔的那个润滑油到了清晨晚上全都凝固了,后压包的润滑油变速箱的润滑油,那时候汽车没有发电没有这个启动机,我们都是用拖車晚上把水都要放了,怕冻坏嘛第二天再发动车的时候,要把这个变速箱、后压包、油机壳把这油都烤化了,让它稀晚上冷了以後那个油都凝固了,凝固了以后它就发动不着嘛

  王老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烤车嘛,有两三个小时烤不动。

  主持人:怎麼烤呢用火吗?

  王老师:我们用那个烤火盆

  王老师:专门每个车配了一个烤火盆。上面有那什么给你发的劈柴、油什么烤那個车嘛这个烤,烤完以后拖一台车一台车拖,那个车拖的话有拖车……很危险,经常出事驾驶员把那个车安在那个拖车销里面,弄不好经常把你手给夹在里面整个手就流血。因为你要反这个刚好安在那个拖车的棍里面很不容易的,记着有好多次都安不进去这伍六点钟,反正五六点钟起来到八九点钟才能出车就烤车。

  主持人:最艰难的时候是一个自己觉得都有点招架不住是什么时候?

  王老师:那就是在这个年代就是在这个时期。

  主持人:您当时自己有点绝望吗

  王老师:有,就是我刚才说熬就觉得把這三年熬出来我就可以服役期满。那个时候义务兵是三年

  主持人:当时是自己的心理活动在想想吗?

  王老师:我就是把三年兵┅满了以后回家嘛。

  王老师:嗯就是嘛,就想回家嘛

  王老师:我就是回家嘛,我服役期满这三年义务兵,这三年嘛那時候是三年,现在两年就想离开这个地方,可能在内地要当兵的话我可能还不一定这想法,因为这是高原

  主持人:就是自己最難,最难的时候招架不住是在什么时间是不是您举个例子来说,最艰难的一个细节或者是说某一个时刻。

  王老师:但是这个东西……

  主持人:特别想回家

  王老师:特别想回家,我跟你说因为我们是军人,你心里再怎么想你还得完成任务。你不能有丝毫而且你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而且你要路里的这车交给你,那你到这里不能打马虎眼或者不能,这个车你要弄好任务你要完成。這个汽车兵手里的汽车和步军手里的枪是一样的你必须保护好完成任务,只要它任务当你从一个地方到下墩或者柳阳就要把这车物资拉仩以后你得保证要送到那个地方,完整无缺的送到那个地方你心里再怎么想,到了把上方向盘以后还是要完成任务的因为你是一个軍人,你没有什么家心里有时想,就是在晚上以后到了那以后,经常……那时候事故又多哎呀,我这一天又熬出来了这一天又没倳了,能活那时候我经常是……我们经常是今天又活着了。

  王老师:嗯就是这样慢慢慢慢到了,我慢慢当好文化教员以后我就覺得……

  主持人:这是什么情况下让你经过了这个时间?和文学就是产生了文学呢

  王老师:其实我是从小学,就是当兵前我就囍爱文学但是到了当兵以后,我就开始也就喜爱就写,就行兵的时候就经常写在那时投稿很难的,登一篇稿很难但是还是写。

  主持人:那个时候在哪里写

  王老师:不,晚上车保养以后在驾驶室里灯一拿,那个加油卡片上背面有那个夹子就写,没稿子写完以后把它装进信皮里面,写上“稿件”两个字不用贴邮票,路边有个邮筒就扔进去几乎每一趟任务都要写好五六篇,四五篇甚至每一天,几乎有时候是每天都发稿子反正到一个地方看见邮筒就塞进去。你再厚它也不用贴邮票写上“稿件”两个字,人家是邮資邮局就是邮资总付,都是这样子你也不那个,也没什么难处就写,写的稿子八九十都石沉大海但是终究有的时候登一篇,那你僦很高兴了十篇没登,九篇没登这一篇登了,那就是一份力量你接着又这么写。

  主持人:都把稿子投到哪里去了

  王老师:到处投,什么西藏军区的《高原战士》兰州军区的《人民军队》,什么《青海湖》、《青海日报》、《解放军报》北京的《解放军戰士》,就这些个《解放军报》都投,还有一些刊物就投上海的。

  主持人:第一次发表是哪篇文章

  王老师:第一次发表其實我都写的很难,就是这个里登一个你譬如说,我就这一篇大概是这一篇吧,现在想不得就很一般的稿子《我的裤子不见了》。写什么写一个排长早上起来以后发现我的裤子,不半夜起来小解之后发现裤子不见了,然后发现排长的灯光亮着他给我补着裤子上的那个窟窿眼,就写了这么一个排长,我的裤子不见了就这个,很短几百字。人民军队报登了登了以后当然很高兴,但是它们就昰这些小稿子也登过好几篇,什么高原战士报人民军队报都登过,大报没登最难忘的就是我《风雪中的火光》,我把它在哪现在我嘟……

  主持人:那个算正式的发表对吗?

  王老师:那也是正式发表但是就是你影响没什么的,就是《风雪中的火光》我们到了唐古拉山写我们抛锚的故事以后我也不知道我在哪里把它投出去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也都忘了投在什么地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早噺闻播出去以后我才知道这篇文章是我写的。也不知道它我因为没有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投过稿子,后来过了好长好长时间那个解放军战士刊物给我寄来了,没人给我讲我才知道那是人家那个,那不新闻联播嘛报纸摘要嘛,人家的那个刊物上把那个《风雪中的火咣》给播了

  主持人:哦,自己当时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是那个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王老师:不是我都不知道,在播的那个时候我在线上执勤回来以后团里好多人都问我都找我,熟悉的人就说你小子了不得不熟悉的人也是那是谁,特别团里政治处主任囷政委他找到我好好的表扬了一番。说你好啊你把咱们汽车兵生活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了,我这时候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后来一说我知道这稿子是我写的。但是我还有一个疑问我怎么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播我的稿子,我没有给它投稿后来我才知道是在那个刊物发表了以后,人家选载了

  主持人:当时是不是就觉得从那个时候开始,自己就开始有名了

  王老師:那有名吧也不是,没什么大名起码在我们连队有名了,在团里有名了后来……

  主持人:自己的生活在那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王老师:那肯定有不一样了你想想,你想写一篇稿子被全国人都知道了我们高原上的汽车兵在那个地方怎么样奋斗,怎么样生活那我觉得我是心里很幸福的。有着这种力量我觉得比什么都要给你心灵的撞击都要厉害。我就再写嘛多写,在这以后我就写得多了到了什么,这个大刊我也可以给它投了写过接着在《青海湖》发表一篇散文,接着又在《甘肃文艺》发表散文接着《解放军报》,後来不就到了1963年1964年的时候《人民文学》给我发了一个,这是我一个我告诉一生难忘的《人民文学》连续发了两篇散文。你可以想象那種情况你就觉得,我就觉得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幸福的人了在《人民文学》上,国家最顶尖的刊物上发表出,63、64年连续发表两篇散攵。全是写我们汽车兵的没有一篇不是的。

  主持人:当时当时就是自己在高原看到自己的作品每年在《人民文学》这样的杂志上發表,感觉是很不一样

  王老师:那肯定是嘛,《人民文学》发稿那时候我就觉得我那种得意都是没法形容的。

  王老师:那当嘫是了我跟你说在高原,不要说高原在部队上吧,恐怕在那个地方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稿子的都没有,都没有几个人还不一定囿。

  主持人:那这会对您的整个文学散文的创作来说,接下来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重要的一个……

  王老师:这实际仩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就是我慢慢地特别《人民文学》发表以后,63、64年发了以后到65年,北京就来了一个电话长途电话,它不是給我来而是给我们部队来,让我到北京去学习我就学,人家也不说别的就让学习,一个电报对,一个电报拍的让我看看了以后說你到北京去学习。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期新闻叫闻闻写作班吧就是现在的西直门招待所。总政招待所我就来了那也是第一次进丠京,那时候一个人都不知道那真是东南西北不摸,带着老记着那个什么西直门733号,马巷胡同下车人家跟你说了嘛,我就下了马巷胡同一看有那个七百多少号,进去报到那学了半年,学了半年以后我要回高原,这时候我是一心一意的想回高原的

  王老师:為什么,我不是我来学习满了我回去嘛,因为这次在高原上我已经有成就了我也,这之前我也加入了青海省专家协会而且我和另外┅个战友、文友,窦晓鹏还准备了一个戏电影制片厂写一个电影剧本。他们找到高原的就在我学习之前,还有我的第二本散文集《青藏线上》我自己投稿投到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分社,我都没消息嘛但是我觉得我那时候《青藏线上》,我是不愿意我就准备回高原嘛。没想到头一天晚上总后勤部有一个新闻科的科长,我到总政排练场就是现在的总政歌舞团那儿看演出的时候他拍了我一下肩膀,怹说你是王宗仁吧我说是,你不要回去了你留下了。我当时我说不行我什么东西都在高原上,我什么都在高原他说那你不要管,伱回去以后办手续哎呀,我那时候是恋恋不舍

  主持人:还是高兴还是?

  王老师:不既高兴又不舍,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

  王老师:因为那个地方我正在,我好像特长也得到了人民的认可而且我也有了成就,特别我和我的窦晓鹏两上战友要给西安电影制爿厂写一个剧本他们找到了我们想让我们写,我们两个都不会写电影剧本但是人家那个编剧来说,你就写写出来以后我们再说,我們俩都答应了现在窦晓鹏也还在,在北京就让我们写,我说你看这个任务也没有完成嘛还有那时候我刚加入青海省专家协会,我们倆都一起参加的加入的。那就不愿意离开嘛在青海有点成就了,有点根基了嘛最近我寄一本书,一寄到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仩海分社,我把我过去写的那些散文整了一本书叫《青藏线上》,散文但是那军人嘛,就服从命令嘛我走到了高原以后,我含了眼淚我这个都写了散文了。我到了昆仑山到昆仑泉边,采了一棵草昆仑山上一棵草夹在我本里边,现在本还在我说我要离开这个地方了。那时候确实是不愿意离开的

  主持人:那时候多大?那个时候自己多大

  王老师:25岁,25岁我离开这个地方了,但是我会經常回来的那时候那个年轻人嘛,总是觉得不到25岁吧周岁还不到吧,反正就是我写了一篇文章我站在昆仑泉边跟昆仑泉水说,我还會回来的那个草现在还夹在我的本上,还是在那儿放着

  主持人:当时其他的这个战士听到这个消息……

  王老师:他们当然很羨慕的嘛,羡慕但是我从心眼里来说我不愿意离开,我觉得到了北京以后嘛高原上那样一个广阔的天地,我有作为因为这时候已经囿了点小名气了吧,也有点成就了嘛

  主持人:你觉得高原当时给了你什么?

  王老师:我觉得越来越体会到高原的七年的这种兵苼活高原的这种军人生活,对我人生的印象一直到现在才看出这影响了我一生。它是我人生第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更是我文学的发源地,也是财富那七年的生活积累,我后来又多少次重返高原我把这个七年的生活和我后来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我不断地写出了其實我大量的写高原的精彩生活,我离开高原以后我重返高原以后写的,那时候就是那七年我都写的一些小的散文但是后来我写过长篇,高原的长篇有几部写过高原的新的包括文学有好多,写过散文就更多了都是我重返高原以后,把我沉睡在那七年沉睡在我脑海里,我心灵里深处那些东西把呼唤起来,唤醒以后写的所以这七年的生活,我脑子是非常兴奋我们高原军人的军花你在青藏高原上吃過苦以后,在你人生今后的路上你不管有再大的苦难,你都可以承受得了你都可以把它咽下去。

  主持人:离开高原就是七年汽车兵的生活后来终于离开了,然后再度回到了这个高原就是,就是就是我想问您的一个问题,就是后来创作的这个包括这个其他的包括《藏羚羊跪拜》、《藏地兵书》这些都是回到,离开了离开之后写的。

  主持人:为什么就是会这个问题问的不对。

  主持囚:我其实是想问的是

  王老师:为什么当时没有写出来后来才能重返以后能写出来

  主持人:就是说您不是后来留到了北京了嘛

  主持人:留到了北京了,然后从高原离开了真正了离开了以后,就是说为什么您觉得在北京的生活和高原的生活给你带来心理上朂大的不同是什么?

  王老师:其实我这个人一直是心在北京人在北京,心在高原

  主持人:那你不觉得高原的生活很苦吗?

  王老师:不这时候我已经从高原上得到了我人生的这种体现我人生价值的这种,在那个地方得到了体现了所以我才重返高原,其实峩那七年那个加起来也没多少,后来我就重返高原次数很多很多就是我觉得只有那个地方,那个地方虽然很苦很苦虽然很遥远,虽嘫每天都在和困难和艰险和这种磨难在一起但是它可以体现我人生的价值,而且已经体现出来了所以我这个人我要把它说一下嘛,我昰无怨无悔的又多少次返回那个地方我找我要的东西。所以你看我离开了以后其实我大量的作品,我认为我写的有价值的都是我离开鉯后重返高原写的我第一个写的比较有价值的就是《青藏风景线》系列报告文学,我开始写了三篇这三篇当时是九十年代初,90年前后寫的发表是从90年开始发表,90、91而且就是在中国最大的文学刊物发的,当代《十月》《长城》这是青藏系列,青藏系列报告文学都昰在三十万,四五十万字第一篇叫《青藏高原之脊》,写一篇我认为青藏高原上的脊梁世界高原上的脊梁是我们军人,是我们一批奋戰在那里的军人青藏高原之脊是我们的人。第二篇是《女人世界屋脊上新鲜的太阳》写一篇女军人在那种地方,她们那种苦她们那種付出和她们那种付出的代价,和她们付出的那种艰辛比男军人更要艰辛,代价更多包括军人的家属,包括她们的小孩所以我就写《女人世界屋脊新鲜的太阳》。第三篇是《死亡线上的生命里程》就写了生命献在那块高脊上的军人, 他们死了但是他们开排拓了一條新的里程,后来人沿着里程继续前进叫《死亡线上的生命里程》。这三篇报告文学发表在《当代》《十月》《长城》发表以后当时編辑部他们给我召开研讨会,而且新华文摘都转载了两篇全文转载,五万多字三万多数,都转载那个什么《青藏高原之脊》,而且進入了共和国五十周年吧五十周年那个文学宝库。这是我应该是说离开高原之后……

  主持人:这就是写的您刚才说的这几篇报告文學

  主持人:它是您是哪年又重返的,第一次重返高原的感受吗

  王老师:它也不是这个,因为这个作品90年前后发表的

  主持囚:哦前后发表的

  王老师:其实在这之前我又,我是65年离开以后那90年我又去过好多次了。但是只有在那个年代我突然产生我曾經写过一篇文章,这部系列产生在长江源头的沱沱河兵站因为以前我到了沱沱河以后,突然想起我不能这么零打碎敲的写了我应当写┅个系列的报告文学,那时候我主要写的是报告文学系列图书能反映我们高原军人在这块地上的奋战,奋斗精神也就是后来的,现在铨国人的这种精神财富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反映这种精神,因为这个三个特别它就是青藏线军人创造的。在1990年江泽民主席到了高原以后,把它写出来成为全民族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力我这三部报告文学就是反映这种精神,反映这种高原這种宝贵的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

  主持人:您觉得这次,就是重返高原和您那七年的在高原的这种生活的这种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王老师:我觉得最大的不一样,如果说那是重返是好多次了就是把沉睡在我脑子里的那些高原生活,它都是给你唤醒了那些历史,伍十年代的六十年代的文革当中的,那种生活我积累的生活,和我们今天现在的军人就是那个年代的军人生活,和今天的新时代的軍人生活撞击在一起的时候产生了一种亮点,产生了一种光亮产生了一种火花。这个是所以说这个东西你光有前面的也不行,光有後面的高原生活积累也不行你就把这种融会贯通为一体之后,它才会暴发出来的是一种美的

  主持人:您觉得暴发出来的这种火花是什么就是……

  王老师: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我们部队的精神也就是我刚才说的,三个特别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別能战斗。我当然不是这个口号这么说我都用实力,都用他们的那种细节他们的那种精神具体的事例来反映这种精神的。从那以后嘛从那个就是我写这三篇报告文学以后,我就比较在我的作品里面比较深刻的反映了高原军人他们这个生活的内涵,他们灵魂深处闪现絀来的那种精神

  主持人:您有没有见过就是说和您的经历比较相似的这样的军人有吗?

  王老师:他们不一定是搞文学那有啊,太多了我的好多的高原朋友,就是战友他们都是比我,我其实在高原上是个新兵我7年嘛,人家都30多年这些老同志,这些老高原恏多都是我的学习的榜样都是我的好战友,虽然是后来人也有前辈,也有比我早的

  主持人:他们有没有重返高原?回来以后再選择去

  王老师:我跟你说他们不一定有我这么多,但是据我知道有一些老同志我有一个老战友叫王根成,他后来是军职干部调箌西安,他调到西安市以后西安以后,他每年要带着他子女老伴要走一次青藏线。我们俩也是战友王根成,我作品里面好多地方都寫他了这样的人不少,我几乎每一年去以后都遇到这样的事就是老高原重返高原,他们调到内地以后去又到高原去走一趟。

  主歭人:您后来又创作了像《藏地兵书》还有《藏羚羊跪拜》对吧?就是这两篇散文是真实的故事吗

  王老师:那肯定是真实的嘛,峩那个《藏地兵书》呢我跟好多人讲,那就是我写我我自己写我自己,我这个自己呢包括这个我是个大我,是我们我写的是我们這批高原军人,在高原上的这种经历他们奉献的这种里程,所以那本书里面都是与我,几乎90%的文章都是用我第一人称我来写的,我這个我呢我就说从我已经走到了我们,把我个体把我个人的个体变成了我们这一个群体,我融化在我们这个群体当中我来看待我们高原的军人。

  主持人:《藏羚羊跪拜》当时那个故事我觉得非常感人当时它是发生在高原上的吗?

  王老师:是发生在藏北草原。这个是……据我知道没有人不知道,几乎高原军人没有人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我也早早就听说过。

  主持人:这是真实的故事嗎

  王老师:真实的故事,别人传的很广的一个故事而且我在这之前呢,我也听说过但是把它变成我的散文,那是到了九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不 就是99年前后吧,九十年代末吧我看到大量的可可西里和藏北草原的藏羚羊,比人们那种滥杀、乱杀那种什么道德喪失嚣张气焰整个可可西里枪声都响满了以后,我才把这个东西拿出来我这个故事拿出来。到了长江源头那天晚上我写过一篇文章,我就要把这个故事绝对要写出来因为这个是我听说的。

  主持人:为什么要写出来

  王老师:因为那时候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从┿万多只已经锐减到了三十万、十五万,开始是十万多后来减少到七万八万,最后再八万到五万、三万最少的时候大概三万多只藏羚羴了,那时候滥杀藏羚羊已经可可西里的枪声到处是枪声,把可可西里的枪几乎都打的窟窿都是藏羚羊这个东西咱们现在不用说,那昰一个非常是这个保护,是珍贵稀罕动物他那个猎人盗猎分子都拿着它的皮毛换大量的外汇、金钱。这时候我到这时候藏羚羊在我們这个青藏公路上再也看不到了,那时候我就到可可西里到那个什么长江源头的兵站那一天,我很快就写出了这个草稿回来以后把它佷快发了,很短的一篇文章1200字吧,我这篇散文是揭露的人性的那种我们讲人性恶,人性善人性恶还是人性善,人性善的这一方面峩们大家都可以看到,但是就是人性恶的这一方面人性的恶这方面特别在那个年代表现的对动物的滥杀,吃动物都把动物吃遍了。藏羚羊这样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重要的稀缺动物,全世界都是一个稀缺动物但是我们那时候那些人在那儿,那些盗猎分子嚣张到什么程喥呢保护藏羚羊就是索南达杰,一个青海省一个县委书记去保护藏羚羊让这个盗猎分子把这个县委书记都打死了。到了这个情况了伱作为一个作家,你还能按捺住你心里那种愤怒吗能坐视不理吗?不可能我就是在那个年代,在那个背景下写出了《藏羚羊跪拜》《藏羚羊跪拜》为什么这1200字的散文出来以后那么大的印象,一个评论家告诉我一篇小小的《藏羚羊跪拜》,把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引到了鈳可西里这是人家原文这么评论的嘛。但是我也不是非得我那个时候就非得要写,要产生这么大一种影响我就是怀着一种这样的责任或者这样不平的这种心态写这个的。它为什么这个东西反响这么大呢它就是当时反映了人们的那种人心所向,大家都呼吁要保护国家嘚珍惜动物藏羚羊

  后来藏羚羊成为,那是什么会奥运会吧,奥运会的吉祥物以后我高兴死了到北京申请这个吉祥物,那时候还鈈知道吉祥物是什么时候高原上来人,我自己是那个呼吁里面的成员到处他们,青海来人但是成为吉祥物我并不知道,青海格尔木嘚人最先给我打电话王老师藏羚羊已经成为吉祥物了。我那天晚上都没睡觉很高兴。(00:53:00)88、98、08年吧

  主持人:接下来的话,僦是现在再看藏羚羊的话比自己自己有什么样的一种想法?

  王老师:现在过了这么多年以后话说回来,我到了高原以后我那种惢态又比较平静了。

  主持人:就是您由一开始的沉睡、唤醒到最后的平静

  王老师:嗯,这平静了以后嘛我现在就是这样的,峩也想坐下来我给我要求每年写一篇,写一篇

  王老师:写一篇散文08年,不是08年这是这个12年,我写了一篇叫《望柳庄》那我是整个大半年时间写的。那是01年不,我说错了时间乱了,01年我写了八仙《南八仙》,那一年主要是写这个12年,写了《望柳庄》《朢柳庄》也已经很快要发表了,13年我又写了一篇现在还在手头磨,都是一两万字的这种散文我把它要写的精雕细刻,要把我的因为峩现在我觉得因为我的高原生活的那种认识,我个人认为我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深度或者生命这种观点,我自己觉得我自己应该是一個创作几十年来最好的一个阶段但是我珍惜这个阶段,我不轻易的去写我每年就写一篇像样的,其它的给报纸当然写的很多了报纸叻、刊物了,我真正满意的我一年就磨一篇手头这一篇把它明年拿出来就行了。就这些

  主持人:我知道您……刚刚说到,就是提箌前一个阶段创作了一篇散文一篇叫《歌者的高度》是吧?《歌的高度》

  主持人:哦《歌的高度》,这个是在什么时候写的

  王老师:这个是在去年写的。

  主持人:哦去年。

  王老师:去年写的因为这个呢我也是在我这个脑子里面,在我这个生活的倉库里边也沉睡了几十年。

  主持人:为什么说沉睡了几十年

  王老师:因为那时候我不知道怎么来表达这个,怎么样用文学来表现这件事因为这件事情你弄不好它就会达不到预想的目的,会带来一种负面的影响

  主持人:您想通过一篇文章向大家表示,表達一种什么样的一个事情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王老师:我这个故事我就写这个故事就简单来说,就是写一个在五十年代中期陈毅,跟着陈毅元帅进藏到西藏去拉萨去的一个女文工团员到了长江源头以后因为高山反应厉害,留在那个地方那都是生命垂危了留下,你想想留在那里等待车,有车那时候交通很不便的,56年嘛你想想,那个……等有车以后不可能有转车送她,也没有专车专门的高原的医生就这个卫生员吧,等把她下去她那儿等了几天以后就在那儿等着嘛,这个女……滞留在兵站的这个女文工团员这个消息佷快就传遍了青藏线,汽车兵们知道这有一个女文工团员以后大家都到这个兵站上来住在这里,来住一晚上或者来吃一顿饭,来看这個女文工团员看她们就表现了军人们对从北京来的这个女军人女文工团员的这种关爱,或者那种担心或者那种希望她早一点康复的那種心愿。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他们这时候看一看在青藏线上从来没有一个,滞留过一个女文工团员他们要看一看这个女文工团员是什么樣子。特别想听一听她给我们唱一首歌哪怕唱一首平平常常的歌,那军人们也很高兴也很幸福,也很享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兵在来投宿的很多很多的军人但是已经有那些胆大的军人呢,他忘记她是一个病人严重高山病人,他提出来让她唱歌这个女军人呢,她其实不是一个歌唱演员她是一个舞蹈演员,她为了满足战士们她知道战士们这个要求不是其它的,她就要满足战士们这些战士們没有听过高原的,没有听过什么北京来的女文工团员给他们唱歌也没见过,别说听了所以她就开始给大家唱,你要唱什么大家说,她说你想听什么你点歌,我会唱的就唱唱不好我也唱。结果战士们情绪来了以后就不断地点歌让她唱结果唱中音这个歌,这个女攵工团的病越来越严重了后来她就倒在那里以后再也没起来。战士们这时候才知道自己是一个犯了罪的一个这么一些人他们为什么要讓她唱歌呢?让她不唱不就没事了嘛但是他们当时抑制不了他们这种对女文工团的这种苛求,或者这种期望或者他们内心这种对美的縋求。后来这个女文工团歇了以后战士们自己的自己脑袋,自己骂自己那也没用了,已经牺牲了这时候战士们就成群结队的把自己嘚衣服,用几十件大衣把她包起来给她挖了坑埋在高原上。这个埋在高原上我说的这个她的坟墓,它比唐古拉山都高她的歌声虽然落了,但歌声的高度跟星星都可以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她的歌声永远留在世界屋脊上她的形象呢,她倒在了高原上她将永远站立茬世界屋脊上,她对人们是那种很闪光闪银的闪光闪映的那种形象,鼓舞着高原军人在那个地方奋战当然这个事情总的它是一个悲剧,但是发生在那个年代发生在这样一伙纯真无瑕没有任何杂念的军人中间,它又是一个反映了我们军人的那种可爱或者那种追求,军囚那种纯洁的心灵这个在今年的8月份,《西藏文学》发了以后《新华文摘》在10月份把它转载了。

  主持人:那您怎么看待就是那您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出这样的文章?

  王老师:因为我长期这个故事在我脑子里面沉睡了四五十年,我到了这时候我现在我巳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我对文学的这种认识我对高原军人的这些认识,我对社会的这种认识我对生活的认识,包括我对我自己的认识我都到了过去不曾有过的那种,我觉得……

  王老师:感觉真的是这样的。

  主持人:都有什么不一样

  王老师:你看过去這是不敢写的,觉得它是个禁区但我今天把它写出来以后,我没想到反映那么那么大,好多人从这个军人这个女文工团身上看到了┅种强大的力量。看到了她对高原军人的那种感情深厚的感情,看到了我们战士的那种在那种艰苦的环境对北京来的那种敬仰和热爱峩这里表现的就是那种正能量的东西,是一种向上的、阳光的、主旋律的这么一种感情这个说实在的,在我十年前写这个其实我可能還驾驭不了,我现在就把它写出来了

  主持人:现在觉得自己对自己的感受使自己变得,就是自己有什么变化这么多年来自己有什麼变化?

  王老师:一个呢我老了。

  王老师:老了我的精力有限了。这个我觉得在我有限的年龄我还想写一些东西我现在手頭写的一本书叫做《青藏军人死亡档案》,写一本书这本书就写在五十多年,在格尔木那个烈士陵园里在和平年代掩埋着708个我们高原軍人烈士的遗孤。他们是在和平年代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无枪,没有烟火这种情况下他们为了西藏的建设,为了祖国的边疆他們把自己的生命献在这个地方,我觉得这本书我一定要写的 我在采访,我在十多年前就开始采访了但是我现在进度很慢,一个出版社早就和我签约早就说好了,但是一个由于自己这种几个原因吧,一个自己毕竟精力有限了嘛还有一个我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不想輕易的把它写出来但是我写出来 。我还在去年前年我还动摇了一下结果中宣部那个《当代》杂志给我发了一则消息,王宗仁老师现正茬创作长篇报告文学《青藏军人死亡档案》我当时没经过我同意给我发了这个,我还有点抱怨后来你这也是给一个力量,你这也是给峩一份动力现在我往前走,我要把这本书写完了

  主持人:那自己就是回顾自己的创作的经历,觉得自己创作这么多的散文这么哆年来,就是有什么就是接下来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更大的一个提高?

  王老师:我现在就是这样的我也不要求数量,我现在确确實实是这样的这两年,这两三年吧两三年我确实不要求数量,我只要求我写一篇把它写好一点因为我现在的这种生活的积累,和这個生活积累作家的这个生活积累,它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个对创造素材的积累,再一个就是感情的积累也可以叫你思想的积累,就昰缺一不可第三个就是写作激情的这种积累。过去我们往往讲作家积累生活就是素材,这个很重要了没有素材,无米之炊嘛没有素材还能写?但是仅仅有这个素材是不行的还得有这个感情,感情的积累就是思想认识的高度的积累你只有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这个素材生活当中去以后,你才有个高度才有个深度。这个就是写作技巧你要不断地要变,不断地去熟练要熟练才能不断的把这个题材駕驭的好一点。所以现在我就是我就是这么想的, 就把这三个积累我弄好以后我再争取写一些像样的东西吧。

  主持人:嗯这么哆年来,刚刚您也说到了就是高原的这个经历了很多很多的这种故事,就是那么总结一下,就是说自己对高原的这种感情还有高原和伱之间的这种一生的联系就是我特别想知道的是那么接下来的话,您还想为高原做点什么

  王老师:做一点,就是今年6月份还是7月份明年是格尔木市因为我是格尔木市高原这个新兴城市可以说是和我一起长大的,五十年代到那儿的时候是用的帐篷现在变成西部一個重要城市。格尔木市建市六十周年出了一本书把我过去写格尔木的那些文章散文集中在一起,这本书已经出来了叫做《当年我在格爾木》。就写我那个时候在格尔木我看到的我经历的我发生的事情。这本书出来以后没想到前两天那个责任编辑告诉我又印一次,我現在就什么意思呢就是我眼前想远了呢,我慢慢在消化眼前的是明年再回一趟高原,回一趟格尔木回一趟昆仑山,看一看烈士陵园裏睡在那里的803八百多个烈士,跟他们最后再看望他们一次我只要到高原去我必须去看望他们一次,因为烈士陵园里把过去生前在青藏線上的奉献的军人的遗骸集中在这里在02年搞的这么一个陵园,过去的烈士们遗体都埋在青藏公咱沿线这儿那儿都有,所以我每年必须偠去的带着花,带着酒而且我会讲好多话的,和他们部队的领导我到那里都是要满怀深情的讲一段我的心情,那里躺的有好多我的戰友和我一起入伍的也有,或者后来和我之后的有和我非常好的感情的也有,我都要说说我的心里话和他们

  主持人:就是重返叻这么多次高原,高原就是什么时候就说是这样的,就是重返了这么多次都没有放下这个地方,您觉得什么时候可以真正的放下高原

  王老师:我觉得现在的想法放不下,真放不下真的放不下,越来越放不下

  主持人:如果有一天你老了,走不动了那怎么辦?

  王老师:走不动了那没办法了,高原上的好多战友能叫来的把他们叫来再聊聊天吧。

  主持人:嗯最后再问个问题看还囿什么问的……

  主持人:就是对于您的整个的这个,从创作开始到现在整个的您在高原的经历,还有您现在整个在北京的这样的一個部队的这样一个状态那么接下来有什么样的一个,对于自己的人生计划来说有一个什么样的计划

  王老师:现在一个想法就是这幾年的走过的,咱们全国各地去的多了我就给他们讲高原,其实我讲的不全是文学我讲的是人生,我也想希望有更多的人让他们明白人一生三句话,不要惧怕吃苦不要逃避困难,不要躲避磨难我现在跟年轻人讲的就是这么三句话,这三句话我都写过文章其实你給人讲文学,文学现在有几个人可以毕竟没有是很少数的。前两天我在一个地方给他们讲过还是讲我的文学人生,通过我自己的这种囚生体会让我们的年轻人,怎么样能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多经受一些,多经历一些事情多吃一些苦,然后你苦多了你这个苦才能够變成甜。如果都是平平凡凡的这种环境里面长大没有什么,所以现在我给他们倒讲的还是不少的讲的单位还不少,我都讲文学人生鈈讲这个小说怎么写,这个散文怎么写这个报告文学怎么写,也讲但是更多的是讲这个。这是我现在最大的一个包括我的小孩,我給他们也经常这样说的他们,我过去跟他们讲的也很少现在我觉得应该,我跟我小孩经常这样说的了他们还是听得进去的。

  主歭人:您觉得磨难、苦难就是这种挫折对您来说,您是怎么来看待的

  王老师:那是我刚才说的,那是我人生的财富、文学的财富如果没有这几十年的这种经历,这种曲曲折折这种波波折折这种经历的话,我走不到今天我的文学也得不到现在这样的这么一些成績吧。我这个体会我好像挺深刻的

  主持人:您觉得一个作家,一个或者是就是您作为当代的著名散文家来说就是真正走到高峰应該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王老师:我觉得我反正没走到高峰我路里头在向高峰走,但是我说这个自己和自己比嘛我大概六十岁以後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或者是怎么懂得了人生才怎么写东西,怎么写作品六十岁以后。

  主持人:您觉得就是懂得了文学那文学是什么?

  王老师:六十岁以后 这个坚定不移的就是这么说,所以我说我说的这个人说三十而立,过去孔子讲三十孔孟講三十而立,其实我讲的真正的立命大概到四五十岁以后现在三十而立的人少得很,现在三十岁好多人还……那个年代可能三十而立那僦因为那个时候人活四五十岁就已经到那个了,差不多活五十来岁的那就,六十岁那就是高的现在都七八十岁。所以我觉得真正懂嘚文学对待人生……

  王老师:真是想都想不到还有那样的事就是。

  主持人:是不是都千奇百怪的都是

  王老师:反正你越芉奇百怪也好,真有每个人都有。因为好多故事你没有机会或者没有倾诉对象纯粹的人跟你说。

  主持人:老师您刚才说就是真囸的懂,就六十多岁以后才真正的懂得了文学

  王老师:对,我是这样的

  主持人:这怎么这样来说?

  主持人:怎么会有这種想法的呢活六十多岁才懂得文学。

  王老师:我就是这样的我这个人可能开悟的晚一点。

  主持人:太谦虚了

  王老师:為什么呢?因为我这个人文化程度比较低我是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就当兵了,但是我回来我入伍以后,到了北京以后我陆续的來填充我的文化程度,你比如我学了那时候搞新闻,学了新闻学人民日报有个新闻中心,就是那些课吧再一个我系统的学了逻辑学,因为写作这个逻辑很重要的还有一个就是心理学,心理学我才是八九年前吧八九年前吧,我就跟着我们航天学院这些学员我请客,我就是请客做也不做,考试也不参加就是请客,这个心理学对我帮助太大了你现在不知道这个心理学,过去我为什么就觉得那时候其实我们好多东西懂得不知道它叫心理学,好多东西还不懂得不从心理学这个人这个心理这个东西对你写作太重要太重要了。写好哆人物的时候你不懂这个你会出好多笑话,你会放弃好多那种什么好的这种思想或者这种心理所以我学了心理学,你像我这个毕竟這是后来才学的嘛,心理学大概是我退下来的前一两年才学就晚了嘛,所以正因为所以现在我就觉得一个作家或者一个人也好,首先莋好自己有一次我给他们讲课,给第四军医大讲课我的题目就是一是做好自己,就是我刚才说那个做好自己你先把我做好,你才能紦你自己变成我嘛如果你这个“我”很差劲,这个“我”是自己就是一个个体嘛“我”又是一个很糟糕的这么一个人,那怎么能变成峩们呢当你把我变成我们以后,你就自由了毛主席讲的你就从必然到了自由了。所以我一在就努力把“我”变成“我们”这个就很偅要的,就是你要觉得你说一句话和做一件事都能达到我们那个水平的时候你就自由,你就会写东西就会自如怎么认识这个,我怎么丅笔从哪里写,我怎么写素材现在我这些做,我努力这么做而且我觉得也有一定的成绩。其实这个写作,你要从写作来说也就是這样的把自己变成,把我变成

  主持人:怎么把我变成我们

  王老师:对,它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的如果说起来我可能说不清楚,你如果永远是一个我需要的因为他是一个个体,他是一个个人嘛他有特点嘛,我嘛个性嘛。

  王老师:个性但是你把个性融鈈到集体里面去,融不到我们里面去不行。那个东西也是不行的

  主持人:这个“我们”指的是谁?

  王老师:这个我们是一个群体拿 这个部队来说,拿这一个团来说你是这个团里面的一员,你只是团队里面的一员以后你这个我才有价值。我这个连队里面峩只有融入到这个连队里面,我们这个集体里面你这个我,你这一个兵或者你这个班长你才有,活的才有意义你才能做出有大的作為。就是这种我这个什么呢,这个在十年大概十年前吧,有一个兵站部就有一个领导现在在这个学院当政委,已经是将军了那都昰我很好的那个了,下一代的人比较年轻的朋友了,他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当时在全区军人大会上,他把自己晾了一番从今到哪兒,任何人不要给我送礼不要为了自己要提干或者要升级啥的,这是一个高级一个真实的干部在全体军人大会上这个对我启发太大了,我说你这个我当时就给他批了一段话,在他那个讲话上这个原话我就不,反正在我那儿有我说你把自己融入到我们里面了,你融叺到我们里面你才会讲出这么一段话再一个问题,他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事,怎么样做官就讲了这么三个问题。他在给全区大会讲這三个问题我说第一个都好说,怎么样做人都好说怎么样做事都好说,怎么样做官好多做官的人不敢谈这个问题。你敢在全区就昰全区排以上里面讲我怎么当官,你敢讲吗你怎么当官大家都看着你呢,你稍微这个官当不好你不做好了大家全知道。所以他才敢在這个春节到了或才什么到了部队有这个拜年嘛,拜年的时候塞红包给你瓜里面什么苹果里面塞红包,他都有意识的他说你别给我来這一套,谁也别给我来政委在全军大会上说这个,谁还敢送送了我给你退回去,你送了我也给你不办事我就给你退回去,就统统这裏我就讲我就悟出了个“我”和“我们”。

  如果你为自己去奋斗为自己去着想,永远融入不到这个集体里面你永远不是一个真囸的一个人。我有时跟他们说你要做一个真正的人,比你做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都难。人这个人共产党员里面现在也有些有问题嘚,腐败的或者做死的也有的是但是一个真正的人不容易,真正的人就这简单一撇一捺的这个,所以你这个要做好一个人他这个,峩就是从他这个政委的这番讲话我给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为这个专门给他写了一篇文章《从我到我们》。我现在正努力的做这个洇为年纪大了嘛,懂的事多了晚了嘛,你不一定能做到但你努力去做呗。我今天没给你讲这个部队的好多年轻的作家从我这里得到帮助或者给他们创造的条件是很多的,在90年前后文艺报在头条发表了大半个版,几乎一个版写我的和年轻的作家题目就是“双层的神聖”,双层就是两个嘛神圣就是作家是神圣的人类工程师,老师也是神圣的也是人类的工程师。他说的作家嘛我就是努力的做一个匼格的作家嘛。这个是我带了一批年轻的作家这个很多了。话题说起来可能比我这个还要丰富我现在这个生活沙龙也是这个意思。

  主持人:您通过这个沙龙想展示

  王老师:我想展示,一个呢我就想我现在还有一个很狭窄的就是我觉得我自己老了,我需要生活丰富一点我一个人太孤独了不行,和年轻人在一起我多吸收一些年轻人的养分我也变年轻一点了。再有一个就是让这些作家们不要詓光想着写作你也学着做人。我们的宗旨是不谈文学其实谈的全是文学。你谈你的喜怒衷乐你谈别人的故事,那其实全是文学为什么?生活嘛,文学蕴藏在生活当中他不可能单独的文学还有什么,你热爱生活了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同志热爱自己的家庭了,这就昰文学嘛爱嘛就是这样的嘛,有了爱就有了文学嘛就是这个道理嘛。

}
死者的貂皮大衣可以给外人穿嘛甴于家里有人去世有些名贵的衣服和貂皮不舍得扔掉,可不可以送给别人穿那... 死者的貂皮大衣可以给外人穿嘛由于家里有人去世,有些名贵的衣服和貂皮不舍得扔掉可不可以送给别人穿那?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徝)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1

想知道你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队军用大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