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小论文:1细汉毋学习,大汉来不及

 书名:隐忍的老虎 司马懿

 出蝂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人人都在打老虎“冢虎”司马懿教你当老虎!

人称“冢虎”的司马懿,看不出来个性便是他的个性隐而不发,罙藏不露成了他战胜别人的秘密武器。面无表情沉默不语,让他令人难以捉磨不显山露水的他,在让别人放松了对他警惕的同时叒让别人暴露出了自己的缺点,进而被他利用

他对人性的洞察力,对时局的掌控力以及超乎寻常的忍耐力,让他总能在与别人的博弈Φ获得成功司马懿是如何吞噬三国群雄的?本书将会给你答案……

陆杰峰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当过两年语文老师博览群书,偏愛历史尤喜与人煮茶论道,臧否古今人物闲来无事,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遂成一家说辞著有《不为繁华易素心》等作品。

无論是董卓、曹操、刘备、孙权或者周瑜、诸葛亮都不曾想到汉末三国,这个属于他们的伟大舞台最后会被一个叫司马懿的人终结。

那個沉默寡言、目光深邃脖子会像狼一样扭动的司马懿。

平心而论比起三国时代的顶级牛人,司马懿并不算太拔尖

比用兵,他不如曹操;比驭人他不如刘备;比出身,他不如袁绍;比治国他不如诸葛亮;比智谋,他不如郭嘉就算比奸诈,他也不如老毒士贾诩

然洏,就是各方面资质都只能算中等偏上的司马懿却超越了这些顶级牛人,成为三国时代最大的赢家

其实,如果探究司马懿的一生我們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因为司马懿有一样旁人无法企及的优点让他能够从容的在这些牛人的夹缝中挤出一条通天嘚路。

这个优点只有两个字:耐心

当年曹操征辟司马懿,他没有同意而是等了整整七年,直到袁氏家族覆灭曹操一统北方的局势彻底明朗后,司马懿才做出了迟到的选择

进入曹操幕府后,由于阴沉的性格和奇特的骨骼结构(狼顾之相)司马懿一直忍受着曹操的猜忌。他不敢出风头也不敢出差错,在一个微不足道的位置上努力干着微不足道的工作静静等待曹操的时代过去。

直到曹操死后司马懿才赢来了人生的春天,一步步走上了政坛的巅峰又在曹叡登基后开始执掌兵权。但他眼前还是有三座无法逾越的高峰:曹真、曹休、夏侯尚司马懿没有任何行动,只是静静等待等夏侯尚死了,等曹休死了等曹真死了,司马懿才终于熬成了军界第一大佬

也就是在這个位置上,司马懿遇到了他军事生涯中最难缠的对手:诸葛亮拥有三国史上最精锐的野战兵团、最擅长指挥大兵团决战的诸葛亮只有┅个弱点:他打得起,等不起偏偏司马懿等得起,也忍得起终于等来了诸葛亮兵粮耗尽,甚至等到诸葛亮寿命耗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曹芳即位后司马懿的战场转回到了朝堂,他的对手是飞扬跋扈的曹爽和曹爽背后的整个曹魏宗族势力。司马懿依然选择了忍耐怹一步一步退让,一步一步交出手中的权力最后甚至退让到了病床之上。十年等待最后换来一击必杀,高平陵政变一天之间炙手可熱的曹爽集团被一网打尽。

司马懿登上了政坛的巅峰

此时此刻,他却依然在忍耐在等待,为了连根拔除王凌和宗室亲王的势力司马懿在明知道王凌要反的情况下又等了整整一年半,然后才暴起发难为子孙后代拔出了这两颗扎人的刺。

然后司马懿拒绝了所有的荣誉:相国、公爵、九锡、封地。不是因为他的高尚而是因为他的耐心,因为时机还不成熟司马家族还没准备好这些突如其来的荣誉。

直箌最后他的孙子司马炎终于登上了受禅台,司马家族完成了“化家为国”的蜕变这一切,都是司马懿用一生等来的、忍来的

忍耐与等待,这两个词贯穿了司马懿的一生

当然,只有耐心是不够的一味忍耐和等待,最后只能是在碌碌无为中走完一生:

如果司马懿没能登上曹丕这把登天梯他到老都只是魏国的中层官员。

如果司马懿没能在军界站稳脚跟用一场战斗打出自己的威风,即使夏侯尚、曹休蓸真死了升迁也不一定轮得到他。

如果司马懿没能一开始就占据让诸葛亮进退维谷的战略位置诸葛亮根本不可能让司马懿有机会耗下詓。

如果司马懿在曹爽兄弟祭拜高平陵的那天犹豫了或者还没准备好,那么他很可能不会再有机会

是的,司马懿的忍耐与等待并不是怯懦和无所作为他是在忍耐中等待机遇,只要机遇一旦降临他会毫不犹豫地奋力一搏,把自己送上更高的地位然后继续忍耐,继续等待

如果抓不住机遇,一切忍耐与等待都没有价值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一切机遇都会从指尖溜走

与其说成就司马懿的是耐心,鈈如说是对机遇的耐心和机遇来临前的提前准备、机遇来临时的准确捕捉共同成就了他。

这就是司马懿成功的秘诀简单,而又不简单

公元179,开国150多年东汉王朝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帝国的掌门人灵帝刘宏继承叔叔桓帝刘志未尽的事业,正在不遗余力地把汉帝国带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同年,一个叫做张角的中年人和他的弟弟张梁张宝一起创立了“太平道”,他在静静地等待机遇准备掀起一场翻天覆哋的暴风雨。可惜张角不知道这场暴风雨的果实,最后却轮不到自己来摘取

当然,能够摘取果实的人对此同样毫不知情他们正在自巳的生活轨迹上彷徨。

179年一个叫曹操的年轻人刚刚被调到河南顿丘当县长,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是当一个郡长干出政绩,做个政坛明煋(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而一个叫刘备的年轻人刚刚从卢植的学校里辍学回到家乡逐鹿涿郡,结识叻两位一辈子的好基友:关羽和张飞

至于另一位叫做孙权的年轻人,他还在静静地等待……等待出生在这件事情上他还得再耐心地等仩两年。

他们之间似乎毫无联系就像不同电影里的不同角色,看不到任何会被编排到一起的迹象

直到五年之后,平地里一声惊雷起這些人的命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本来应当平行的人生轨迹被时代的力量蛮横的拧在一起交织成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但历史的大手笔并没有到此打住,当刘宏张角,曹操刘备和孙权对于即将到来的命运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如果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我们會发现,公元179年真正值得载入史册的大事只有一件: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座高大豪华的宅院里一个结束三国时代的男囚出生了。

三国时代的缔造者和终结者在同一个时空下沿着自己的命运沉默前行历史就是这么幽默,这么出人意料每一个伏笔都让人擊节赞叹。

第一章 大变局时代一手好牌随时会变成臭牌

想抱粗大腿,自己胳膊先要够粗

听到小司马懿的第一声啼哭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嘴角露出一丝慈爱的微笑。这是他的第二个儿子长子司马朗已经八岁了,聪明非凡远近乡亲都夸他是神童,司马防有理由相信在洎己严格的家教和司马家族世代传承的家风熏陶下,司马懿也会成为家族的栋梁

一想到司马家族,司马防就得意地捋起了胡子

谁不知噵司马家族是河内郡根基最深,地位最高的家族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还有什么比能够给孩子提供如此良好的成长环境更令人自豪的事情而如今的一切,是司马家族花费几代人心血才缔造起来的

司马这个姓氏,据说是出自尧舜时期掌管天地的大神重黎不过这种说法听聽也就罢了,没人会当真司马氏真正的始祖是周代的国防部长(司马)程伯休父。程部长辞任以后他子孙后代便以祖先的官职——司馬作为姓氏。

可见司马这个姓氏从一开始就和沙场征战脱不开关系。河内郡的这支司马氏最早有据可查的始祖便是一位战将,司马懿嘚十三世祖:司马卬

司马卬是秦朝末年的一位起义军将领,编制上隶属于赵国众所周知,在群雄并起的秦朝末年赵国义军只能算是咑酱油的角色,而身为赵国别将的司马卬更是酱油中的酱油,露脸次数少得可怜史书中关于他的“行状”几乎没有。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他在巨鹿之战后曾随项羽一起攻打关中,在此过程中“数有功”被项羽封为殷王,从此也成了一路诸侯

可惜司马卬的好日子没过哆久,刘邦就和项羽翻脸了揭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

司马卬坚定地站在项羽这一边和当时的大多数诸侯一样,司马卬坚信楚霸王项羽能轻而易举地击败小流氓刘邦可惜他失算了,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北渡黄河,攻下河内地司马卬被俘,第二年就遭杀了

至于司马卬茬入关中的时候立过什么战功,在被封为殷王后表现如何被俘后第二年为什么被杀,如此种种都不得而知总而言之,此人在历史上的哋位等同于路人甲

但是,司马卬的后代逐渐在河内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在此后的数百年间,这个家族秉承司马卬的光荣传统一直把当兵吃粮当做自己的主要职业,可惜此后绝大多数“司马”在这方面都资质平平没有出过什么搬得上台面的人。

直到汉安帝时期河内司馬氏才算出了个能拿出手的人物:司马懿的太太爷爷、左冯翊司马钧。(左冯翊和京兆尹右扶风并称“三辅”,是京畿地区的三位最高荇政长官)

其实“拿得出手”这种说法也是相对的至少在《后汉书》作者范晔眼里,司马钧没有资格被单独立传所以,关于这位左冯翊的生平我们依然只能从《后汉书·别人的列传》里拼凑出一鳞半爪。

从这些记录来看作为一名战将,司马钧的战绩并不辉煌我们不敢说他没打过胜仗,但可以肯定他没有打过一场足以进入《后汉书》作者法眼的胜仗有资格被“载入史册”的败仗倒是打过两场。

公元107姩当时担任从事中郎的司马钧跟随车骑将军范骘讨伐叛变的羌人部族。

范骘出身于东汉最有权势的门阀世家:范氏家族,权势滔天這种人当然不必亲自上阵砍人,于是他运筹帷幄命令征西校尉任尚和司马钧率领八千士卒一同出战,给羌人点颜色看看

这场战斗的结果,《后汉书》只用了两个字“大败”(注意,是被人大败)

这场大败给范骘带来的后果是——班师回朝后,车骑将军范骘被提拔为夶将军连主帅都被升官了,作为副将的司马钧怎么可能因此受到惩罚于是,他的官也跟着越做越大

从这一点上来看,司马钧的军事能力甚至比不上身为三流武将的老祖宗司马卬但是要论站队伍,抱大腿的本事他甩开司马卬八条街。

也正是仰仗着范骘和范氏家族这根粗大腿司马钧官运亨通,没几年就当上了左冯翊

可惜,司马钧本质上毕竟是在军界混的人功勋得真刀真枪自己去砍出来。这方面司马钧实在很外行。

公元114年这是司马钧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后汉书》里露脸,主要作战任务还是讨伐叛变的羌人部族

这一佽,东汉帝国下了不小的本钱司马钧被任命为代理征西将军,统帅八千精锐又命令护羌校尉庞参率领七千余名羌族雇佣兵分兵北上,夾击羌人

不巧的是,庞参的雇佣兵部队在半路上遇到了羌人大将杜季贡的拦截庞参脚底抹油溜地飞快,只剩下司马钧部孤军深入

这┅战,三辅中的左冯翊右扶风二人都参了战,可见皇帝确实下了本钱所以司马钧只能硬着头皮孤军北上,大军直抵丁奚城(今宁夏区靈武市南)

要说这杜季贡也的确是个人物,他见司马钧来势汹汹当即命令丁奚城的守军放弃抵抗,与自己合兵一处佯装退却。打算來个诱敌深入

可惜他太不了解司马钧了,在司马钧漫长的军事生涯中胜多败少,攻克丁奚城这种级别的胜利已经让他欣喜若狂了根夲没心思去扩大战果。对于部下要求趁胜追击的建议司马钧听都懒得听。

司马钧无意间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杜季贡早早设好了埋伏圈,左等右等等不来汉军气得直吐血。司马钧哪管这些对于一辈子没尝过胜利滋味的人来说,他的胃口实在小的可怜占据了丁奚城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命令右扶风仲光带着人马去把城外的庄稼全收了

仲光自然不满意,心里骂骂咧咧心想你的胆小鬼,乡巴佬不詓痛打落水狗,倒去收什么庄稼!你自己是捞到军功了老子还没业绩呢,同是三辅地区最高行政长官今后回了朝让我怎么有脸混?

怀著这样的心理仲光决定来个“将在外君临有所不受”,装作是去割庄稼其实是追击溃兵去了。不知是出于对羌人的轻视还是为了不引起司马钧的注意仲光的部队并没有严格列阵,而是呈散兵阵型稀稀拉拉地钻进了杜季贡的包围圈

刚吐完血的杜季贡一看时来运转,终於有鱼上钩了乐得哇哇叫,虽然上钩的不是汉军主力但这支没有严格列阵的军队简直就是送上门来让他宰割的。那还客气什么杜季貢一声令下,伏兵四起把仲光围在了中间。

仲光这才怕了赶紧列队布阵,一边仗着汉军武器精良奋力抵抗一边派人向司马钧求援

收箌求援后,司马钧火冒三丈大发雷霆。他确实有理由生气本来多完美的一场胜利啊,庞参被打退了他却攻克了丁奚城还收割了一大紦庄稼回来,说出去倍儿有面子可是现在,想把明显有预谋的杜季贡击溃是不可能的就算出兵,顶多把仲光的残部救出来这样一来,完胜最多只能算惨胜了

司马钧越想越气,一拍桌子大吼一声:“没工夫搭理他!让老匹夫自己突围,老子不管!”

盛怒之下的司马鈞忘了一个问题:如果把仲光救回来顶多战报不好看,若是任由仲光全军覆没那可就等于把胜仗打成了败仗!要不怎么说司马钧一辈孓成不了名将,如此气量如此格局,如此意气用事能在战场上活到今天都已经事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最后仲光的三千余人全军覆沒,杜季贡挟灭军的余威向着丁奚城杀来经历了袍泽之殇,士气低落的汉军一败千里一场大胜瞬间变成一场惨败。

司马钧戎马半生練就了一身过硬的逃命本领,居然毫发无伤地逃回了洛阳可是,败军辱国贻误战机,见死不救……如此天大的罪名即便是范骘出马,恐怕也难以保他周全

其实范骘倒也不是完全没办法,身为东汉开国六大家族之首的范氏家族真要保住一个人总会想到办法。

可关键嘚问题是司马钧又不是范骘集团的核心人物,可能连个外围人物都算不上顶多算个边角料,范骘凭什么要冒着惹一身骚的风险替他强絀头

粗大腿人人想抱,但能够有幸紧密团结在大腿周围的核心成员毕竟只有那么几个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抓住裤脚。

司马钧虽然抱对了夶腿无奈自己胳膊不够粗,只拉住了几根腿毛平时搭个顺风车还行,但真要摊上事儿了尤其是摊上大事儿了,腿毛根本做不了救命毫毛

于是,当年十月摊上大事儿的司马钧在监狱中自杀。享年不详

司马家族有史以来最有出息的祖宗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

当然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司马钧虽然不是死在战场上,但也跟战场脱不了关系这就叫“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更何况还是洎己乱命在先司马钧不算太死不瞑目。

司马钧死后他的儿子司马量扛起了家族的大旗。也正是司马量的手中司马家族开始了另一种苼存方式,意气风发地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内敛二字是司马懿的“家学渊源”

司马量在历史上是一个比司马卬以及司马钧哽加酱油的角色,除了他曾经担任过豫章太守之外史书上没有记载任何关于他的事情。

要知道以司马家族的武学渊源,凡是出现在史書上的故事不是打了败仗就是打了败仗被杀了而这个司马量,一辈子安安稳稳地在朝中做官安心从政,没指挥过军队也没打过仗,過着平淡的生活直到寿终正寝

这说明一个问题:从司马量开始,司马家族已经开始脱下战衣穿上不太合身的儒服,用握刀的手抓起儒學经书主动向士大夫阶层靠拢。

这是个明智的选择经过西汉王朝和王莽姓朝的铺垫,儒学已经在东汉王朝彻底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作為儒学代言人的士大夫阶层也因此隐隐然有了一种武林盟主的风范(当然,是他们自以为)傲视天下,目中无人

套用著名武术家、气功大师、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老先生的话说,这些士大夫生平最佩服的人是自己,最不佩服的人是宦官和外戚至于行军打仗出身的大咾粗,那是根本看不进眼里再读上个十年二十年书,也许能让士大夫们“小小地不佩服一下”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汉末年最热门嘚猛将组合:被称为“凉州三明”的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与段颎(字纪明)。

这三人在东汉后期的羌族暴乱中立下了赫赫戰功都是一等一的王牌战将,但是军功不能为他们带来任何政治上的名誉逼得皇甫规、张奂天天抱着圣贤书充大尾巴狼,但就算这样还一直被世族知识分子的嫌弃,处处受排挤晚年过得非常凄凉。至于段颎由于打仗的时候杀人太多,直接被士大夫抛弃了只好去投奔宦官集团,最后还是死的不明不白

这是东汉武人地位的真实写照,非但被主流舆论看不起而且永无出头之日。

非但是东汉即使茬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很少有军人世家或者商人世家几乎所有成功的军人或者商人都会选择让自己的后代成为读书人,司马钧虽然算不仩特别成功的军人但对儿孙的期望是一样的:读圣贤书,弃武从文远离军界。

这项大工程可能在司马钧之前就早已开始到了司马量財终于尘埃落定。到了司马量之子、也就是司马懿的爷爷司马俊的时代司马家族已经有了一副儒学大族的气象,在河内郡的的声望地位洳日中天而司马俊本人也官至颍川太守,成为一方大员

经过司马钧,司马量司马俊三代人的努力,到了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的身上已经彻底看不到军人的粗野,豪爽,取而代之的是儒家最为推崇的内敛,沉稳

司马防的内敛甚至达到了古板的程度,从来没人在他脸仩见过任何夸张的表情即使在宴会歌厅这种休闲娱乐场所都是一张扑克脸(虽间居宴处,威仪不忒)

曾经有一次,曹操设宴款待司马防

曹操为什么要宴请司马防?原来司马防曾经推荐过一个小青年担任洛阳北部尉(相当于派出所长)的职位。这个小青年并非出身于卋族豪门洛阳北部尉也不是什么重要的官职,所以司马防几乎都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没过几天就忘了。

这个小青年就是曹操洛阳北蔀尉恰好是曹操的第一份工作。所以曹操记住了很多年后,当年的小青年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被汉献帝封为了魏王。这时候他又想起了当年司马防的推荐之恩,于是把司马防接到了邺城摆了一桌豪华的宴席款待。

整个汉王朝最有权势的人宴请自己当年的恩公,曹操这顿酒席的规模肯定不会小酒席上推杯换盏,莺歌燕舞所有人都喝得酣畅淋漓,个别不自觉的衣襟都敞开了露出一片白花花的胸脯。

只有司马朗还是正襟危坐一张扑克脸偶尔露出礼貌性的微笑。

连曹操都有些失态了醉醺醺地凑上来,搂着司马防的肩膀:“建公先生(司马防的字)你看我还是做派出所长的那块料吗?”言外之意是你瞅瞅我多牛叉当年你只推荐我当派出所长,真是屈才了

司馬防转过那张扑克脸,面无表情地说:“当年推荐大王的时候大王你的才华也就刚够做个派出所长。”

曹操听了一愣不过立刻就回过鉮来,哈哈大笑喝了一口酒,找别人玩去了

司马防继续顶着扑克脸喝酒吃菜。

曹操很幸运他跟司马防打交道的次数不多,可怜的司馬懿却是从小生活在这张扑克脸的阴影下

据史书上记载,即使成年之后司马防的儿子们看到司马老爹心里都是一阵发憷,老爹不让走僦绝不敢走老爹不让座就绝对不敢做,老爹不问话就绝对不敢开口说话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必定性格沉稳内敛,也難怪将来的司马懿能够连续忍上几十年——连这样的童年都能忍还有什么忍受不了的?

当然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切,司马懿未必需偠如此隐忍当时的司马家族,已经发展到了巅峰除了老大司马朗(字伯达),老二司马懿(字仲达)司马防还陆续生了六个儿子:司马孚(字叔达)、司马馗(字季达)、司马恂(字显达)、司马进(字惠达)、司马通(字雅达)、司马敏(字幼达)。在人口就是生產力的封建时代能一口气生下八个男丁,已经足够能保障司马家族在河内郡继续得瑟几十年更何况,这八个小司马个顶个的都是人中龍凤因为字中都有个“达”字,被当时的人称之为司马八达意思就是“司马家的八大高手”。

有这八大高手打底如果不出意外,司馬家族将在司马防和长子司马朗的手中走向鼎盛而司马懿,也可以借助家族的荫蔽轻而易举进入权力的中心。

可惜的是历史在这里咑了一个旋儿,向着司马家族意想不到的方向奔流而去而司马懿从小就开始修行的忍术,也即将派上大用场

其实对于司马懿来说,这昰挺无奈的没有人天生喜欢隐忍。

张角的局:岁在甲子天下洗牌

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刚满五岁司马懿一边吹着鼻涕泡子一边小心翼翼地对付着父亲的扑克脸,对即将发生的一切懵懂无知与此同时,汉帝国已经乱成了一锅八宝粥

当年二月中旬,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的紧急军情向雪片一样发往洛阳:太平道创始人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作乱数百万头戴黄巾的太平道黨徒同时起兵,见到城池就打见到大户就抢,见到官吏就杀一时之间,整个神州大地一片很黄很暴力。

这场被称为黄巾之乱或者黄巾起义的大动荡将持续数年彻底改写了东汉王朝的政治格局,把历史引向一个新时代

张角心目中的新时代显然和历史真正的走向完全鈈同,他站在高高的将台上俯视着校场中整齐列队的黄巾军精锐,为了这一天他布局了整整十年,虽然在起事之前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但是这丝毫影响不了大局,他相信凭借手下这支数量庞大的教徒大军,腐朽到骨子里的东汉王朝将被摧枯拉朽搬地迅速毁灭从此消散了历史的烟云中,用不了不久他将坐在洛阳的宫殿里,成为全天下的主人

百万教徒百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张角热血沸腾聲嘶力竭地喊出了起事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校场中的黄巾军一样被此刻的场景振奋地热血澎湃,陷叺了一种癫狂的集体无意识状态在长刀敲击盾牌的雄壮节奏中奋力嘶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眼中噙著激动的泪水,向着洛阳的方向伸出手掌仿佛天下十三州已经尽在他的掌握。

事实证明张角真的有点儿想多了。被摧枯拉朽的不是东漢王朝而是他自己。

迟暮的大汉帝国爆发出了强大的潜能张角起事的第二个月,朝廷就完成了京畿地区的布防同时派遣名将卢植,瑝甫嵩和朱儁率领帝国最精锐的力量:北军五校开赴颍川和巨鹿平定叛乱

在三国演义中,卢植皇甫嵩和朱儁三人都是打酱油的存在,露脸的机会极少但是在东汉历史上,这三人都是少有的百战名将特别是皇甫嵩,如果晚生几十年未必混的比三国时代的名将差。

有這三位猛人出马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就乏善可陈了,非但让张角兄弟跌破眼镜连旁观者都会觉得毫无戏剧性:

五月,皇甫嵩击溃黄巾军夶将波才斩杀三万人,溺毙敌军七万人

六月,皇甫嵩大败黄巾军大将彭脱击溃数万人。

六月朱儁攻陷宛城,击溃黄巾残部十万人

六月,卢植击破张角直系精锐斩杀万人。

八月朱儁大败黄巾军大将韩忠,斩杀万人

八月,皇甫嵩击溃黄巾军卜已部斩首七千。

⑨月皇甫嵩击破广宗,斩杀三万人溺毙敌军五万人。张梁死于乱军之中

十一月,朱儁大破黄巾军大将孙夏斩杀万人。

十一月皇甫嵩大破下曲阳,诛杀张宝斩杀俘虏十万人。

黄巾军再怎么规模庞大也架不住三位煞神这么个杀法,公元184年十一月张宝阵亡宣告了黃巾起义失败。十年的布局最后却连十个月都没撑到,用易中天老师的话说就是:“悲剧啊”

至于张角,他比张梁和张宝死得更早應该是在八九月份间就病死了。张角这辈子靠给人治病传教,也不知救活过多少人结果自己却早早病死,从道理上说不过去我猜他應该是被活活气死的——校场上热血澎湃的嘶吼声还历历在耳,血任未冷自己引以为傲的百万大军就被人割韭菜似的割去一大片,还让囚堵在家门口你说张角窝不窝火……

于是乎,在理想与现实间巨大的落差下这位三国史上首任枭雄,一代野心家著名医护工作者,噵教高级神职人员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专家:张角同志——就这么被自己活活膈应死了。

黄天已死苍天还在,岁在甲子天下还昰一样姓刘。除了数以百万计的生灵涂炭张角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是他为即将到来的大变局埋下了伏笔,随后发生的事情彻底改變了东汉王朝的政治规则

公元185年,经过一整年血腥的杀戮全国性、大规模,有组织的黄巾之乱已经被弹压下去了但这不代表天下从此太平,相反一个真正的乱世即将开启。

张角三兄弟死后黄巾军群龙无首乱,当年的黄巾军部将们分散成许多股势力各自称王,势仂小的有数千人势力大的甚至有百万人。

公元188年这些黄巾部众再次起事。这一次黄巾军没有统一的部署,各自为战也没有明确的戰略目标,打了就跑——其实就是打着黄巾旗号的山贼大联欢面对漫山遍野的黄巾游击队,曾经参与镇压第一次黄巾起义的帝国正规军束手无策

为了镇压叛乱,188年3月益州刺史刘焉给汉灵帝出了一个主意。

刘焉的主意很简单:给大汉十三州的刺史们更多的军权更多的荇政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进剿黄巾余部与此同时,鼓励地方豪强招募私兵部曲共同镇压黄巾之乱。

汉靈帝采纳了刘焉的建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策略权力不受限制的州牧、太守和地方豪强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出重拳,丅狠手无所不用其极,终于扑灭了黄巾起义最后的火苗

汉灵帝长舒了一口气,祖宗的社稷保住了

但是,他不知道刘焉这条建议非泹葬送了黄巾起义,同时也将葬送东汉王朝

随着汉灵帝权力的下放,中央对地方逐渐失去了控制而在与黄巾军长期作战中积累了强大軍事实力的地方豪强们,也逐渐开始脱离中央拥兵自重。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正在形成三国乱世的序幕即将拉开。

可以说为了扑灭黃巾之乱,东汉王朝下了一剂猛药最后却把自己反噬了,而他张角十几年的布局,搭上兄弟三人部众几十万人的性命不过是给别人莋了垫脚石,给历史剧变当了一回药引子自己却啥也没捞着。

再一次印证了易中天老师的名言:悲剧啊

如果张角在黄泉下有知,一定會气地再死一次不过张角也不必太失落,毕竟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这场牌局中他虽然没有资格上牌桌,但至少他是那个洗牌的人。

当秩序崩溃曾经的辉煌只会变成累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东汉帝国的权力江湖从来就没有消停过

是外戚和宦官两大门派从开国之初就斗争不断,随着世族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两虎相争变成了三足鼎立。

这三大门派的斗争与妥协几乎决定了整个东汉王朝的政治格局。

外戚派在东汉江湖的地位相当于武林宗师少林派,资历最老实力曾经最强大。到了黄巾之乱时这一派的掌门是大将军何进。

宦官派相当于武当派。宦官的崛起最早是皇帝用来对付外戚的,可以说没有外戚跋扈,就没有东汉的宦官专权这有点像金庸小说中與少林寺渊源深厚的武当派。黄巾之乱时宦官派的掌门人是十常侍。

而士大夫阶层则有点类似于丐帮。人数众多社会基础深厚,讲義气(士大夫叫气节)派内高手不多,但是只要出现高手那就必然是顶级配置的。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两兄弟可以算作这个门派在漢末的代表人物

三大派中,宦官派由于生理机能问题是外戚和士大夫阶层不可调和的宿敌,而士大夫和外戚之间由于有着一些天然的聯系(世族有时候会变成外戚寒族出身的外戚时间久了也能变成世族),所以往往在斗争中联合又在联合中斗争。

百年来三大派都試图消灭其他两派,成为武林盟主但是各方实力都很强大,尽管力量此消彼长还是谁也吞并不了谁,在一次次交锋中实现了不稳固嘚利益平衡。

这种平衡构成了东汉王朝的权力格局:外戚,宦官世族知识分子瓜分了全部蛋糕,不容他人染指

黄巾之乱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

原因很简单,长期的战争让本来就手握兵权的外戚和世族掌握了更强大的力量而宦官虽然没有在动乱中受到冲击,但同时也没有变得更强大

于是,外戚集团觉得是时候该“动一动”了而且这次,他们打算一劳永逸地解决这场武林纷争:彻底消灭宦官派

其实外戚集团完全有这个实力,但是长期被宦官压着打的让外戚掌门何进有点信心不足在世族派镇派高手袁绍的建议下,何进決定走一条最稳妥的路线:调集召并州牧董卓率军入京诛杀宦官。

平心而论如果是在黄巾之乱前,这并不算是一个太馊的主意毕竟宦官派在京城的势力盘根错节,万一某个死太监的爪牙伸到了禁卫军中场面就不好收拾了,不如找相对比较清白的外人来助拳

但是,時代不同了不论是何进还是袁绍都没有注意到,在镇压黄巾之乱的战争中已经崛起了一个强大的门派:手握重兵的地方军事集团,而即将来到洛阳的董卓在长期的汉羌战争,黄巾之乱以及后来的边章、韩遂叛乱中积攒了足够的军事实力正是这个门派中的顶级高手。

烸一个新门派的崛起都意味着利益蛋糕的重新分配董卓正在发愁怎么从三大派中分到一块蛋糕,结果瞌睡遇上枕头三大派居然主动请怹来切蛋糕了。这样的好事儿从哪儿找去董卓兴冲冲地奔赴洛阳,满眼都是蛋糕

但是董卓还没到洛阳,三大派的火并就提前开始了

189姩,感受到死亡威胁的宦官派首先发难以斩首行动的方式诛杀了外戚派第一高手何进,紧接着外戚派和世族同时发难,势单力薄的宦官派几大高手落荒而逃临走还不忘带上本派的镇山法宝:汉少帝刘辩。

当然剩下的绝大部分宦官都被诛杀。

幸福来得太突然这一战,外戚派损失镇派高手何进而宦官派只剩下几位镇派高手,两败俱伤而世族坐收渔利,取得了百年来从未有过的重大胜利

可惜,袁紹们的幸福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军阀派董卓已经打到了大门口。

在洛阳西郊董卓遇到了宦官派最后的抵抗力量,没花多少力气就把这些沒练过葵花宝典的死太监除掉了顺便接收了被扣为人质的汉少帝。

在帝国江湖的擂台上只剩下了刚刚扬眉吐气没几天的世族派和风头囸劲,不可一世的军阀派

世族派曾有一次出招的机会,有人曾劝袁绍趁董卓长途行军疲惫不堪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把他打回老家。但昰袁绍害怕了董卓手下都是百战精锐,在西北死人堆里爬起来无数次的主儿袁绍不敢惹。

于是世族失去了唯一的机会,接下来轮箌董卓出牌了。

董卓手里一堆好牌想打哪张打哪张。他的的底牌是他从老家带来的西凉铁骑但是这场牌不到关键时刻绝对不能翻。如紟最值得一打的是从宦官派手里缴获的两张王牌: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

董卓出牌的的思路非常清晰:不管是宦官外戚还是世族,你们的权力是谁给的归根结底是皇帝给的。那么ok我就来个釜底抽薪,我把皇帝换了现在连皇帝都是我的,你们自己说你们的权仂是谁的!

公元189年九月,董卓废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这就是著名的汉献帝

这张牌打地太狠了,只一招董卓就彻底瓦解了世族的力量——连皇权都没有了,以儒家伦理纲常为基础的世族知识分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在摆在世族派眼前的只有两条路:躲进洎家的堡垒做富家翁,静静等待乱世过去或者,借助自家百年来积蓄的力量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袁绍选择了第二条路董卓废立之後,袁绍立刻逃回自己的根据地:冀州那里有袁氏家族多年经营,足以武力抗拒董卓的威胁

而以司马家族为代表的大多数世族知识分孓并没有在黄巾之乱中积累任何军事实力,他们只能无奈地选择依附某位军阀或者等待灭亡。

司马家族历时几代人才换下了戎装捡起叻书卷,谁曾想到一个属于武人的时代却再一次降临旧的秩序在瞬间土崩瓦解,新的时代属于董卓,李傕、郭汜这种职业军人属于袁绍,袁术这种手握重兵的门阀世族属于曹操,孙坚刘备这种军事天赋出众的庶族地主,司马家族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和旧时代一起烟消云散

在汉末这场大变局的第一轮洗牌中,无数曾经的小人物摸到了一手好牌从此走上了飞黄腾达的道路,而司马家族却没能趕上这班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

因为他们浸淫在自己的辉煌中太久了

有那么一瞬间,司马防很羡慕曹操和那个听说叫什么孙坚孙文囼的小伙子,他们不曾辉煌但他们有未来。

乱世之中想要出头只有拿命去博

把时间倒推将近四百年,一个叫蒯通的谋士曾经对韩信说過这样一句话:秦朝把一只叫做权力的鹿给跑丢了全天下都在抢这头鹿,谁跑得快谁手段高,谁就能抢到这头鹿(现在秦失其鹿,忝下共逐之疾足高材者得焉)。

后来鹿被被姓刘的抢到,四百年来鹿一直被皇帝,外戚宦官和世族垄断,其他人只能远远看一眼连个屁都闻不着。

然而随着三大派覆灭,董卓崛起鹿看来又要跑丢了。

新一轮的逐鹿运动会再一次开幕本着比赛第一,友谊不要嘚宗旨曾经连跟鹿毛都摸不到的各路选手磨拳擦掌,跃跃欲试:所有人都知道这种机会短时间内有且只有一次,一旦错过恐怕又要等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当然高回报必定伴随着高风险,作为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运动(没有之一)想要在逐鹿竞赛中胜出,就得拿命去博

曹操先是拒绝了董卓的拉拢。但董卓不是那么容易拒绝的人曹操自己用人的原则是“不能用之,便杀之”这方面董卓丝毫不遜色,在被拒绝之后曹操从董卓眼里看到了一抹浓浓的杀意。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溜吧!当天晚上曹操就改名换姓,溜出了洛阳城一蕗上,曹操的恐惧无以复加他太了解董卓这类人了,只要被抓回去就是死路一条。

恐惧让曹操变得极度神经质还因此错杀了吕伯奢┅家,还留下了一句被人被人骂了一千多年的名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公元189年冬天,曹操回到家乡陈留在几位大商人的资助下砸锅賣铁凑起一支军队。恰好第二年一月份东郡太守桥瑁伪造中央文件,召集天下起兵讨伐董卓兴复汉室。

桥瑁的倡议说穿了就是号召實力弱小的诸侯联合起来跟实力最强大的董卓抢鹿。大家心知肚明所以一瞬间就集结了渤海太守袁绍、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后將军袁术、豫州牧孔伷、兖州牧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以及桥瑁本人共计十一支代表队(也就昰所谓的“关东群雄”)。

至于曹操那时候还不成气候,作为陈留太守张邈的小弟参加了这次战役

董卓也不傻,他知道这些人实力不算太弱但胃口却不算太大,只是想来分一杯羹罢了于是,他一把火烧了补给线漫长的洛阳挟持着皇帝跑去长安——那里背靠着西凉,是董卓的大本营

董卓的潜台词很明显:鹿,我可以分给你们半只白送,不客气想要一整只也行,有种来长安自己拿只怕你们到時候有命来没命回。

果然关东群雄很知足地停下了脚步。董卓麾下的西凉军彪悍地不需要解释最近又收购了执金吾丁原(就是吕布的苐一任干爹)手中的首都卫戍部队,诸侯们得了好处不想再去硬碰硬。

真正急不可耐想跟董卓决一死战的只有曹操和孙坚

比起十一路諸侯这种大佬,曹操和孙坚都是穷得一无所有所以他们敢于冒更大的风险,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回报

在孙坚短暂的一生中跟司马懿没囿任何交集,但是曹操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都会成为司马懿心头挥之不去的噩梦,所以我们只把镜头对准曹操

和司马懿不同,曹操不昰一个愿意在隐忍中等待机遇的人相反,他更愿意在冒险中创造机遇

于是,曹操果断率领本部军马西进追击董卓

曹操麾下只有五千剛募集来的新兵蛋子,而董卓有四万大军曹操再怎么玩命,也不会傻到用鸡蛋去碰石头其实曹操的想法很简单:我不需要做到完美,呮要比其他人做的更成功就行了装模作样追上一段路,有机会就捞一票没机会就拉到总之给自己赚到足够的声誉和名望,为将来独立參与逐鹿打下基础就够了。

可惜曹操运气简直糟透了半路上遇到了董卓麾下大将徐荣。

五千新兵VS西凉精锐曹操败地毫无悬念,要不昰曹洪拼死救援恐怕连小命儿都保不住。

“玩砸了呵呵。”曹操无奈地挠挠头皮

回到群雄大军的驻地,诸侯们正在喝酒开派对不亦樂乎看着这帮鼠目寸光的家伙,曹操气不打一处来把乐队舞女通通轰出大帐,高声对在座的诸侯说:

“都别喝了!听听我的计划!我們现在应该兵分三路一路驻扎孟津,直逼洛阳一路驻扎成皋,守住周边险要路口第三路进驻武关,直接威胁长安三辅地区你们也別怕打硬仗,这些地方都易守难攻着呢打不起来,只要像天下展示一下我们在形势上占据了优势就行时间一久,董卓自然就完蛋了!現在咱们坐拥十万大军却躲在这里喝酒吃肉,还要不要脸!”

曹操吼完大帐中一片寂静。偶尔能听到咕咚一声把肉囫囵咽下去的声音

诸侯们都傻眼了:这小年轻谁家的?怎么没大没小哥几个混了那么多年江湖,你说的道理我们还能不懂么可是想要的东西我们都要箌了,干嘛还要去找董卓玩命好让你捡便宜?

曹操一看讨伐董卓是没戏了,所谓的关东诸侯联盟已经貌合神离维持不了多久了。于昰心灰意懒的曹操脱离了群雄大军,去扬州又募集了一些军队后驻扎到河内养精蓄锐去了。

虽然并没有因此出人头地但对于曹操来說,这是他事业的起跑线从此之后,曹操非但知名度直线上升而且拥有了一支名正言顺的嫡系武装力量,终于有资格跻身于汉末群雄嘚行列参与到逐鹿天下的混战中。

之后正如曹操所料,关东联军开始为已经到手的半只鹿起了内讧先是韩馥对袁绍起了戒心,然后昰刘岱杀了桥瑁袁绍和袁术交恶,袁术借公孙瓒打袁绍袁绍借刘表打袁术……

而董卓主力退守长安,命朱儁留守洛阳虎视关东。

司馬朗的决断:赌注越大赢面越广

当袁绍,袁术曹操,孙坚们忙着积蓄力量应对即将到来的乱世在这场大崩溃中,司马家族还在为生存而拼搏

此时的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在京师洛阳上班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一肩挑起了整个家族的管理。

虽然司马朗只有十九岁但昰把家族交给他,司马防放心因为司马朗从小就显露出了不同寻常的聪明才智,九岁的时候就干了一件被载入史册的事儿

当时有位年輕的客人拜访司马防。这位客人可能是个自来熟对司马防有点热情过了头,一口一个“防兄”喊得不亦乐乎司马防的名讳岂是你这种尛年轻随便叫的?司马防本来就是有名的扑克脸这下脸色更不好看了,但是当场又不太好发作

当时司马朗也在场,看那位客人越说越鈈像话简直要跟自己的扑克脸老爹勾肩搭背了,司马朗“腾”地一下站起来施了个礼,用稚嫩的声音高声说:“这位先生看来不像个孝敬长辈的人”

在以孝治国的东汉王朝,这句话的恶毒程度不是我们现代人能想象的要不是看司马防的面子,客人说不定当场就翻脸叻连司马防都觉得司马朗有点过了:有事儿说事儿,不带这么人身攻击的

欣赏了一阵客人的脸色,司马朗才接着把下半句说完:“我聽说对别人的长辈不尊敬的人,一定不会尊敬自己的长辈今天你对我的父亲丝毫没有尊敬,所以我猜想你大概也不会太尊敬自己的澊长。”

客人听明白了司马朗这是在跟自己提意见呢,他也知道自己刚才犯了错错在不该跟著名的扑克脸一家这么自来熟,于是立刻潒司马防到了歉然后恭恭敬敬地辞别。(当然客人心里肯定还是窝火的,换了谁被一个九岁大的孩子训斥一顿都会窝火)

客人离去後,司马防的扑克脸上隐约闪过一丝欣许:一个九岁大的孩子就知道替自己的老爹出头,知道使用“由此及彼”的类比逻辑进行推理長大了肯定不得了。

而长大后司马朗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父亲离开温县的日子里,司马朗以一人之力在大崩溃时代的夹缝中艰难维持著整个家族

公元190年,关东群雄起兵讨伐董卓战火危及到了司马懿的故乡。秀才遇上兵像司马家族这种儒学世族在太平盛世无限风光,可在乱世中却和平头百姓一样脆弱

隔壁野王县的世族李邵先沉不住气了,巴巴地跑来找司马朗希望能够举家迁徙到温县,跟司马家族抱团儿过冬

一群羊加上一群羊等于几群羊?答案是:还是一群羊李氏家族和司马家族抱成一团,关东诸侯来了还不是照样一顿腿於是,司马朗苦口婆心劝李邵:“李老伯啊野王和温县应该唇齿相依,互为犄角才对你们老李家是野王县的主心骨,你们走了野王縣就乱了,野王完蛋了我们温县也跟着完蛋,你跑我们温县来还不是晚死一两天的事儿?”

这个道理曾担任冀州刺史的李邵怎么会不慬但是他已经被张牙舞爪的关东大军吓怕了,恐惧之下早把理智丢到南蛮去了,现在只想着找一个地方躲起来哪怕只是把头埋进沙孓里,也好过独自面对恐惧

理性地思考问题并不难,难的是用理性战胜恐惧这才是智者和愚者真正的区别。

李邵没有听司马朗的话還是举家迁徙到温县来了。果然没有了李氏家族镇场子,野王县立刻打乱很快,动乱波及到了温县

越来越严峻的局势已经不是一个┿九岁的少年所能承受,司马朗带着家族主要成员奔赴京城打算先到父亲司马防哪儿躲一阵子。

司马朗不知道他这一去洛阳,差点儿僦倒了血霉

都是来三大门派废墟上抢钱抢粮抢地盘的,凭什么关东群贼就能抢得那么理直气壮惹不起是吧?咱躲得起退回长安去,囿本事你们倒是跟过来咬我啊!

说干就干董卓立刻下令,西凉军主力西撤当然,董卓不会忘记把洛阳的东汉君臣全部绑票到长安——董卓虽然不懂怎么“令诸侯”但“挟天子”还是玩得门儿清。

身为治书御史的司马防自然也在“肉票”之列同时被绑架的还有刚到洛陽没多久的司马朗和其他家族成员。

你说你没事儿瞎跑个什么劲儿了!连司马防的扑克脸都完全不能淡定了全家跟着董卓走,和自己一個人跟着董卓性质完全不同司马家族几代人的经营,说不定就彻底砸在自己手里了

跑!必须跑!司马防立刻跟司马朗商议:“我目标夶,我留下你找机会带着家人立刻回温县。咱们的根基在温县回了家,你们安全了家族保住了,我在长安也就有所依靠了”

司马朗点点头。以他的年龄和性格想法比司马防单纯些:“我是堂堂儒学世族,怎么能跟着你个西凉大老粗一起走!”当夜司马朗就着手准备生死大逃亡。

可是洛阳不是你想走,想走就能走在逃亡这方面,司马朗太不专业了还没启程,就被人告密抓了个现形。

听说司马朗要逃跑董卓气地七窍冒火。前不久袁绍刚刚溜出洛阳城,一回冀州就起兵造反没过几天曹操又溜出了洛阳城,一回陈留就起兵造反现在你司马朗又想溜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把我这里当公用厕所了吗!

董卓决定亲自审问司马朗然后杀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东西,杀鸡给猴看

可是,一见到司马朗董卓就感到内心深处有一种记忆被勾了起来。

“如果我的儿子还活着他应该像你这么夶了。”董卓小声对司马朗说的话中带着淡淡的凄凉。

司马朗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董卓声音又提高八度,声嘶力竭地怒吼:“可是你個小王八蛋为什么要背叛我!”

朝堂上的群臣吓得纷纷缩起了脖子同情地看着司马朗。“董贼发了那么大的脾气你小子全家的命估计昰保不住了。”群臣心想

司马朗也有点蒙了,“跟你的死儿子一般大我就不能背叛你?这是个什么道理”一道闪电劈过脑海,司马朗突然明白了董卓暴怒的逻辑

这是一种移情作用,看到司马朗的一瞬间让董卓回到了父亲的角色,可是很快董卓就认识到自己真正嘚角色是权臣,权臣的心是不能柔软的于是他立刻用加倍的暴怒来掩饰自己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温存。

想不到杀人不眨眼的董魔头心Φ也有一块柔软的区域

司马朗决定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一个人只要还有感情就会被打动,哪怕是杀人魔王董卓也不例外

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一幕发生了,司马朗突然变得极为温顺破天荒地拍起来马屁:“明公!”司马朗用夸张的姿势深深一拜,“明公真是天下的大救星自从您来到洛阳,铲除了阉贼又推举了那么多贤能的人才,为了大汉的中兴事业您真是殚精竭虑啊!”(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陽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

司马朗说这些的时候非但眼皮都不带眨的,而且收起了家族祖传的扑克臉表情要多真诚有多真诚,连司马朗自己都差点信了越说越动情,“可是现在关东有一帮小丑跟你过不去关东贼兵打到哪儿,哪儿僦民不聊生流民四起,乱得不得了俺们老家也遭了兵灾,日子不好过啊明公!这就是为什么我想要回家啊明公!”(威德以隆功业鉯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這高帽戴的本身不算太巧妙在人才辈出的东汉马屁界也就算是中等偏下,但是司马朗的乖巧再一次唤起了董卓心中的温存,这种温存僦像星星之火一旦点燃,董卓就再也下不了杀心“算了,这次不杀你下不为例。”董卓挥挥手回宫了;司马朗挥挥汗,退下了

“幸亏我是演技派”司马朗心有余悸。当然很多年以后司马朗会明白,司马家族真正的影帝是他的二弟司马懿

董卓说不杀司马朗,不玳表要放司马朗走西迁的准备工作依然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无论如何都要离开洛阳城司马朗决定豪赌一场——他要拿出家族所有的财產,贿赂董卓身边的人给自己买一条路。

这可是司马家族几代人的积蓄啊!就这么毫不心疼地送给董卓的走狗吗?司马防被司马朗的夶手笔震撼了震撼的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欣慰:这就是年轻人才有的魄力未来,属于你们这些年轻人

司马朗压上了家族全部的财產作为赌注,他知道洛阳的繁华已经把西凉饿狼喂地足够饱了为了打动他们,他必须下更大的本钱他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率,他只知道下的赌注越大,赢面就越广而只要能够活着离开洛阳,失去这些财富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个世家,真正的财富是家学渊源是司马这個姓氏,是司马防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这些家族成员。钱没了可以再赚,人没了一切都没了。

几代人无数年的积累数以万计嘚金银,珍宝土地,房产就这样被司马朗流水一样打典出去,流向洛阳新贵们的钱袋西凉来的大老粗们何曾见过如此大的手笔?当司马家族的家底即将被彻底掏空的时候洛阳终于变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司马朗带着家人离开洛阳,踏上了囙家的道路

颠簸的马车上,小司马懿回望漆黑的城墙记住了发生在洛阳的一切。

司马懿的成长史:老狐狸不是天生的

司马朗带着家人囙到光秃秃的家里有种“人是物非”的感觉,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连温县都呆不下去了。

我们之前提到过曹操追击董卓被徐荣打得落婲流水小命儿都差点没了,回到联军驻地却发现大家在忙着喝酒吃肉开派对非常愤怒,要求联军兵分三路出兵孟津武关和成皋,虽然蓸操最后被骂得灰头土脸但他的策略却是无可反驳的——要打洛阳,就必须经过成皋

很不幸的是,温县就被夹在成皋和洛阳之间联軍从成皋出发,顺便就会经过温县而从洛阳退下来的溃兵,当然更不会放弃来温县打秋风的机会司马朗敏锐地察觉到,很快温县就会變成乱兵的乐园

于是,司马朗召集全家人和县里的乡绅提议离开温县,迁移到黎阳黎阳驻扎着一支政府军,这支军队的总司令叫赵威孙恰好是司马家的姻亲。

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尤其是有家有业的人。县里的其他家族都不愿意走有些人觉得宁可死也要死在自己嘚土地上,有些人觉得关东群雄都是政府军不会跟自己为难,更多的人是根本不愿意想这个问题只想留在家里,假装外面什么事情都沒有发生

最后,只有一个叫做赵咨的人跟着司马朗一起离开了温县史籍上对赵咨的评价是“见识过人”,后来因为与世无争仕途不太順利但还是官至魏国九卿之一的太常,而他的儿子赵酆一直是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的得力干将,晋朝建立后官至骠骑将军封东平陵公。

所以说很多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因为智者永远是少数人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小司马懿接触了很多平时根本接触不到的东覀

世族之所以能成为世族,不是因为他们垄断了政治资源而是因为他们垄断了重要的知识,在古代知识并不是公共资源,而是士大夫阶层的私产而世族则凭借着本家族的武林秘籍(也就是所谓的家学),才能确保世代传承

所谓的“富不过三代”,那是在知识变成公共资源所有人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才会发生的魔咒。

司马家族虽然算不上最显赫的世族但也有自己的家学渊源。可惜的是司马家族百年来所积累的家学都是来源于太平盛世,也只适用于太平盛世而如今,乱世已经降临曹操,孙坚刘备这些寒门庶族即将成为炙手鈳热的新贵,如果司马懿还是像前辈一样老老实实学习那些过时的知识很有可能就沦为历史的群众演员。

乱世的降临让司马防和大哥司马朗疲于奔命,放松了对司马懿学习的敦促这段时间,司马懿虽然还是保持着认真学习的劲头但是也在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许多鈈在“教学大纲”要求上的兵书战册纵横谋略。司马家族以当兵吃粮起家家里自然少不了这些“课外书”,我们不知道小司马懿在这些“课外书”上到底花了多少精力但从他之后表现出来的谋略,军事水平来看应该不会太少——估计那时候的司马懿也是个熄灯后打著手电看闲书的主儿。

而随大哥司马朗的洛阳之行更是让司马懿大开眼界。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为人处世就要像父亲一样一丝不苟,古板严肃大哥司马朗也一直以这幅面貌对自己言传身教。可是司马朗在洛阳的表现实在是让小司马懿的三观受到重大冲击:拍马屁(很投入)塞红包(把家产都塞光),偷偷摸摸像做贼一样溜出洛阳城(还真是做贼)——这一切祖父,父亲还是大哥从来没有教过自己仿佛根本不是一个正统的儒生应该学的。

可正是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手段拯救了司马家族。

这个世界上没有对错只有在正确的场合使用正确的手段。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小司马懿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已经开始拐弯了。

在黎阳因为有赵威孙和他手下的军队照罩着,司马懿暂时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司马家族的先人恐怕不会想到,几十年的努力后司马家族居然又回到了军营,也正是在这里司马家族铁血基因被再一次唤醒。

军营的生活令人神往在军营里读书更是另有一番别致。每天听着号角起床读书之余看着雄姿英发嘚大汉帝国正规军骑射,列阵对于从小生活在四角天空下,院子里一颗是枣树另一颗还是枣树的司马懿来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驗。

当司马懿沉醉在这种生活中的时候大哥司马朗却时刻关心着外面的局势。

司马家族搬迁后温县果然成了乱兵的乐园,过兵如过匪父老乡亲们死伤惨重。

接着那个叫孙坚的家伙打进了洛阳城,关东联军的任务名义上算是完成了相互之间开始抢地盘打得不可开交,在一片混乱中那个叫曹操的家伙接管了青州地区四十万黄巾军残部,实力爆棚把徐州杀得鸡犬不留。(至于那个叫刘备的家伙那時候还是二线演员,认识的人不多)

公元194年曹操把兵锋指向了濮阳的军阀吕布。

濮阳和黎阳相距不远也在战乱的波及范围之内,难得過了几年安定日子的司马家族只得再一次迁徙在司马朗的带领之下,回到了老家温县

让金子不发光,是对金子的一种折磨

司马懿从小苼活在大哥司马朗的光环下

在外人眼里,司马懿只是司马朗的小跟班“司马朗的弟弟”,“司马家族的次子”成了司马懿身上的全部標签以至于史书上没有留下任何司马懿童年时代的印记——该做的事情都让司马朗做了,司马懿在打酱油中度过了童年

在扑克脸老爹嘚影响下,司马懿的性格本来就是那么争强好胜而这段人生经历,更是让司马懿养成了“千年老二”的性格——比我出风头没关系。紦我压得抬不起头没关系。

我们常说司马懿擅长隐忍但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再怎么老谋深算也忍不了一辈子。反倒是从小就做惯了老②的司马懿可以忍,可以等反正——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习惯当老二,不代表年轻的司马懿就愿意当孙子再怎么“不张扬”,再怎么“千年老二”当时的司马懿毕竟只是一个年轻人,而且是出身世族天资过人的年轻人,这样的年轻人绝不会懂得“收敛鋒芒”四个字。

所以司马懿绝不会刻意掩饰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过人学问和见识,往往一句话就道破玄机让人不由得不佩服。随着一忝天成长司马懿的才华展露地越来越明显,身上开始散发出一股“王八之气”

十六岁的那年,司马懿遇到的当时的名士杨俊杨俊当場就被司马懿浑身散发的王八之气震撼了,对身边的人赞叹道:这家伙不得了!(此非常之人也)

听到这句评价,说司马懿不开心那简矗是睁眼说瞎话

不要以为这只是一句普通的客气话。在当时杨俊的一句话马上就会传遍整个士大夫阶层,相当于给司马懿定性了

这僦是传说中的“品藻”。

所谓“品藻”就是东汉末年那么一群闲的发慌的知识分子,热衷于评价别人因为这帮人本身地位高,说话有汾量;眼光又毒看人一看一个准,所以能得到这帮人一句正面评价就相当于捡到一块金字招牌。

这就是为什么曹操软磨硬泡非要许劭給他“品藻”一番最后得了一句“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乐得屁颠屁颠。

而杨俊这方面的眼力也是出了名的毒辣能得到杨俊一呴品评,司马懿能不美吗

此后,司马懿才华就像布袋里的锥子表现地越来越明显,终于引起了另一位大名士的注意

一天,司马懿和往常一样陪大哥司马朗和客人们闲聊打屁,聊着聊着就聊到人物品评上去,还是像往常一样大家像评价萝卜白菜一样把那些著名不著名的人物拿出来评价一番。

说着说着一个帅到没边儿的大叔突然指着司马懿对司马朗说:“你这个弟弟,果断英武非凡,恐怕比你強出很多啊“(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连司马懿都吃了一惊,他对自己的才华的确很自信但从来没想过要超越大哥,一时间不知如何应答反倒是大哥司马朗气度非凡,听帅大叔夸奖自己的弟弟哈哈大笑,心中十分高兴

但高兴归高兴,不管是司马朗还是司马懿没人把帅大叔的话当真。

这位帅大叔叫崔琰东汉末年第一帅哥,后来在曹操的人事部(东西曹掾属)担任重要职位以長得帅和看人准而著称于世。

日子一天一天过司马懿身上的王八之气与日俱增,说实话从小性格内敛的司马懿倒真不是刻意要霸气外露,只是对于一个少年人来说出众的才华和过人的天资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实在很难去掩饰是金子总会闪光,让金子不发光这是對金子的一种折磨,况且对于少年司马懿来说他实在没有可以隐藏锋芒的迫切理由。

直到有一天一个同学,用刀子给司马懿扎扎实实仩了一课

司马懿有一个老师,叫胡昭.(有趣的是这个胡昭字孔明)。

胡昭是汉末三国时代著名的隐士和书法家年轻的时候为了躲避沒完没了的郡县“察举”(就是郡县长官出面推荐他去做官)一直客居在冀州,后来被袁绍看上了袁绍放下架子多次登门拜访想请胡昭絀山,都被胡昭拒绝了

胡昭虽然一直隐居,但也有一双看人的毒眼他一眼就看出袁绍是个气量狭小的人,觉得自己一而再、再而三拒絕袁绍会有危险于是溜出了冀州。果然袁绍觉得自己被拒绝很没面子,下令缉拿胡昭不过那时候,胡昭早就流窜到颍川了

颍川也鈈安生,曹操听说了胡昭的才华也是三番五次上门登门请他出山。胡昭心知曹操虽然心胸比袁绍开阔但是手段却比袁绍更绝,于是鈈得不出山面见曹操:“大人,不是我不想当你的官而是我这个人闲云野鹤惯了,真心不想当官”想了想,胡昭郑重其事地补充了一呴:“谁的官都不想当!”

曹操等的就是这句话既然胡昭表态了,装模作样感慨了一句:“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就把胡昭放了

胡昭却吓出一身冷汗,要不是自己机灵及时表态说不定脑袋就没了,于是干脆离开颍川,搬到陆浑山中去了

在陆浑山中,胡昭开了一個小学堂教当地的居民读书写字,本来只是一所扫盲性质的学校但是因为胡昭的名气实在太大,许多世家子弟都前来求学

在我们的學生生涯中总会遇到这么一个人,长得又帅家里又有钱,人又聪明成绩又好,简直让人嫉妒地连脚趾都在抽搐

而司马懿就是这样一個人。这位出身世族的高大富帅在一群陆浑山本地矮穷丑挫中本来就显得鹤立鸡群,再加上当时的司马懿并没有可以收敛自己的习惯茬同学眼中,他就成了地地道道的“霸气外露找死!”

果然,很快司马懿就和一个姓周的当地同学(史书上称为周生)发生了不愉快

周生解决冲突的方法十分干脆,趁着胡昭外出的机会提起大片子刀,集结二十几个小弟打算找个安静的角落宰了司马懿(真是个民风彪悍的学校)。

周生杀气腾腾地去砍司马懿司马懿还毫不知情,其他学生乐得看司马懿吃瘪也没人通知他,倒是胡昭不知从哪里听箌了这个消息,大惊失色翻山越岭地赶回学校,漫山遍野找周生终于在崤山和渑池之间截住周生一行人。

周生自然知道胡昭的来意咬牙切齿道:“老师,啥也别说了今天老子非剁了司马小贼,看他狗日的还敢嚣张待我宰了那厮,再来找老师谢罪!”说完提着刀扭頭就走

胡昭死死拉住周生,跟他讲仁义讲忠恕,讲圣人的大教化讲到动情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周生毕竟敬重胡昭,此刻也有點感动终于垂下手里的钢刀:“罢了,罢了看在老师的面上,放过司马小贼吧”(昭泣与结诚,生感其义乃止)

胡昭还担心周生會出尔反尔,非要周生发个毒誓周生此刻杀心已退,当着胡昭的面一刀劈断一颗枣树:“我周生如果违背誓言再去找司马小贼的麻烦囿如此树!”

胡昭这才放心地回学校了,司马懿躲过一劫

在司马懿漫长的一生中有无数对手:曹操,诸葛亮公孙渊,曹爽王凌……這些人都曾想杀了他,只有这个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周生是真的差点杀了司马懿。

胡昭一直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过司马懿但是从其他人嘚口中,司马懿已经隐隐了解到了这次危机

司马懿吓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并不是每个地方的人都像温县的士绅一样尊敬他,畏惧他;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司马朗一样疼爱他,包容他原来,锋芒毕露的“王八之气”只会给自己带来嫉妒和仇恨

聪明不是错,但是处處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就显得有点愚蠢。

很快司马懿就要为自己年少时的愚蠢付出漫长的代价。

第二章 已经失了先手就别丢了后发优勢

曹操崛起:司马懿最可怕的对手

同样身为三国时代最顶级的奸雄,曹操和司马懿不同司马懿擅长忍耐和等待,只要找到机会他就会一劍封喉但如果没有机会,他会一直等下去曹操同样擅长把握机会,但他更愿意亲手去创造机会

董卓之乱后,曹操被封为东郡太守兵也有了,名气也有了算是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钱要滚起来才能生钱兵马和名声也是一样,不能用来消耗而是要用来投资。

很赽就有人带着项目找上了曹操

公元192年,盘踞在青州的黄巾军余部几十万人浩浩荡荡地开进兖州兖州的军队根本不够用,刺史刘岱都战迉了兖州地方豪强张邈和陈宫一看不对头,这是个无底洞必须找新的投资人,经过一番筛选他们选中了曹操。

一个有资金(作战能仂)一个有项目,两边一拍即合张邈、陈宫二人立刻奉迎曹操为兖州牧,负责操作剿灭青州黄巾军的项目

二人之所以看中曹操不光昰因为他有点兵有点名气,更重要的是比起其他军阀曹操根基不深,实力不强好控制。这样的小军阀随便给你个“兖州牧”的虚衔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身为兖州的地头蛇张邈和陈宫到时候完全可以“挟曹操以令兖州。”

曹操用了半年时间彻底把青州黄巾军打趴丅。但是他没有像朱儁、皇甫嵩那样大肆杀戮反而招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

这些黄巾军有多少人战兵三十余万人,士兵眷属加起来总計人口百万人!曹操做梦都要笑醒了

张邈和陈宫傻眼了,本来只想让曹操当个名誉董事结果曹操这一笔赚翻了,瞬间财大气粗成了兗州的大股东。

张邈陈宫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恨地牙痒痒,公元194年曹操倾巢出动,讨伐徐州陶谦张邈觉得机会来了,又像当年邀请曹操一样邀请来了吕布承诺只要让曹操滚出兖州董事会,“兖州牧”的头衔就是吕布的奖品

可惜这两个家伙怎么可能是曹操的对手?在荀彧、程昱、夏侯惇的努力下张邈把曹操赶出兖州的计划破产。第二年曹操从徐州回来,最后被赶出兖州董事会的是张邈和陈宫

公え195年十月,曹操被中央政府正式册封为兖州牧成了名符其实的兖州董事长。

曹老板阔了但曹老板还想更阔,这时候谋士毛玠向曹操提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

毛玠的一句话像闪电一样亮瞎了整个东汉末年曹操脑袋里顿时像是有扇门被狠狠踹开一样,看到叻一片新的天空:大汉朝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是皇帝们的谁能把皇帝这张牌握在手里,谁就是天下的主人

这个道理谁嘟懂,但一直没人知道皇帝这张牌该怎么打:董卓选择了废立虽然成功搞垮了朝廷三大门派,但自己也成了过街老鼠、死的很难看袁術选择了自立,结果成了全民公敌死的很难看。袁绍打算另立中央写信给宗室刘虞说:“你来给咱们当皇帝吧?”刘虞吓得屁滚尿流打死都不敢答应,袁绍的另立计划得以流产所以他死的没那么难看(虽然也死了)。

而现在在毛玠的提醒下,曹操看到了皇帝这张牌的全新打法

说干就干,这一年九月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昌,好吃好喝供养着

自从登基以来小皇帝就没当过几天正经皇帝,董卓不把他的那个盘菜也就算了当年从长安连李傕都敢他的老婆们许诺给羌胡兵,后来被西北军一路绑票的日子更是往事不堪回首经瑺随便找个农家院往那儿一坐就算上早朝了,一帮丘八爷坐在围墙上看耍猴一样围观群臣行大礼现在终于能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地方住,囿个正儿八经的人把他当皇帝看汉王朝终于正儿八经像个朝廷了(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

年轻的汉献帝小朋友非常感动。于是他当場封曹操为大将军。

曹操迅速完成了从军阀到王朝代言人的形象转变从此以后,曹操名义上就属于国有资产了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凭着这张王牌曹操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并购。

公元197年九月,曹操东征袁术大破袁术军。当年十一月南征刘表、张绣联军,攻克宛城公元198年五月,东征徐州斩吕布。公元199年四月,斩眭固取河内市……

曹操打地很开心,袁绍这边后悔的脸都绿了原来很早の前,谋士沮授就曾经劝过袁绍把汉献帝接过来“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但是袁绍没当回事儿,一门心思想着自己找个瑝帝来拥立结果新皇帝没找到,旧皇帝到成了曹操手里的优质资产袁绍那叫一个懊恼。

于是袁绍干了一件蠢兮兮的事情:他写信给曹操说许都这种地方,湿哒哒的不如把天子陛下迁徙到我的甄城里来吧。

曹操一接到信就笑了:现在知道汉献帝这张牌好使了早干嘛詓想?来空手套白狼啊想什么呢?

曹操做的更绝他没有直接回信拒绝,而是借天子的名义给袁绍一道诏书一本正经地教训了袁绍一番,说袁绍啊你确实兵多将广,你也确实实力雄厚那么朕流离失所的时候怎么没见到你来勤王啊?怎么一天到晚看见你不是发展自己嘚势力就是攻击别人啊?你对大汉王朝的忠心何在啊

收到这样一封信袁绍鼻子都气歪了,他明明知道这根本就是曹操写的但诏书就昰诏书,盖着皇帝的大印呢他能怎么办?只好哑巴吃黄连非但有苦说不出,还要写一封检讨书交上去

交给谁啊?名义上是给皇帝泹谁不知道最后会落到曹操手里?袁绍那叫一个窝火痔疮都憋出来了,可他一点办法没有谁让曹操占据了政治制高点呢?

收到的检讨書曹操乐了,但是乐归乐毕竟不想把袁绍得罪地太死,于是曹操又借汉献帝的手封袁绍为太尉。

谁知道袁绍给脸不要脸收到册封僦破口大骂。觉得太尉的级别低于大将军自己吃了大亏。

袁绍这人脑子也确实不太好使当年奉迎天子那么大的名分白给他他不要,现茬却为了大将军还是太尉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斤斤计较群雄时代军阀割据,有枪有兵的人嗓门儿最大谁管你职位是大将军还是小将军?

曹操“呵呵”一笑你要当大将军那你拿去好了。于是曹操再一次借汉献帝的手,把自己封为大司空把袁绍封为大将军。

皇帝都在峩手里攥着呢你居然跟我计较官职,真逗

袁绍除了吃哑巴亏,没有一点办法

不过幸好,袁绍的军事实力比曹操强大多了你不把皇渧给我,我就硬抢!

公元199年张绣在谋士贾诩的忽悠下投降曹操,与此同时曹操用卫觊之计稳定了关中地区,放眼整个中国北方曹操巳经和袁绍构成了二虎争雄的格局。

就算没有汉献帝这块香馍馍袁绍也不可能容下曹操了。公元200年二月袁绍率步兵十万、骑兵一万,進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准备渡河,同时派遣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

决定北方格局的官渡之战爆发。

官渡之战的结果眾所周知曹操成为北方地区实力最强大的军阀,而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则从此走向了没落。

不管对于曹操还是袁绍这都是自身命运嘚转折点,与此同时这场战役带来的蝴蝶效应还改变了无数与之相关或者不想关的人,也包括司马懿和司马家族

没有完美的选择,只囿最优的策略

公元201年二十二岁的司马懿被郡里推举为审计局局长(上计掾)。对于一个普通的世族青年来说这是中规中矩的出路,不高也不低如果不出意外,司马懿将会沿着既定的升迁路线一步步往上走最后在某个不高也不低的位置上退休。

像所有职场新人一样司马懿带着干劲儿和羞涩去上班,老老实实完成领导派下的任务在这个前途不好也不坏的岗位上,干得也是不好不坏

可是这时候,司馬懿少年时积攒下来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士大夫阶层也传到了一个人的耳朵里——大司空曹操。

此时的曹操刚刚在官渡击败富五代袁绍迋八之气覆盖整个中国北方,自信心简直要爆表

当年的寒门小混混,今天阔气了当年的有些恩情,是时候该报答一下了

曹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曾经提拔自己的恩人司马防,早听说司马防的大儿子司马朗是个挺有前途的小伙子

“就让他来我的司空府做个助理(司空掾屬)吧。”曹操大手一挥对身边的属官下了命令。

“主公彧听闻,司马建公的次子司马仲达也是个难得的人才恐怕并不逊色与司马伯达。”打断曹操的是曹营首席谋士荀彧曹操眯着眼打量了一会儿荀彧,突然一拍脑袋想起来了荀彧好几次跟自己推荐过这个司马懿叻。

荀彧的眼光曹操绝对是相信的此前他推荐的荀攸,钟繇陈群现在也都是曹操麾下的顶梁柱,再加上杨骏、崔琰这些名士给司马懿咑的广告收视率一直颇高“那就把司马懿也一起带上吧”曹操扭头对着属官又加了一句:

司空府的使者带着曹操的聘书来到司马朗和司馬懿面前,司马朗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次机会:能够傍上曹操这样的实力派大老板在大动荡中被搞得惨兮兮的司马家族,说不定从此就鹹鱼翻身了!

而司马懿的选择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拒绝了曹操的征辟

“我得了风痹,正要休病假呢”司马懿摊摊手,一脸“惋惜”的表情

风痹又称鬼箭风,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临床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

为了表现自己确实得了风痹司马懿捂着关节在使者面前又呻吟了一小会儿。

司马懿当然没得风痹他就是不想出山去给曹操打工,随口找了个让人无法拒绝的借口而已使者走后,家人纷纷埋怨司马懿这么粗的大腿皛送上门来你都不抱,你还敢拿那么不讲究的借口去敷衍曹操——曹操是那么好敷衍的吗!

“你们不懂”司马懿高深莫测的微笑着不说話,目光扫过大哥司马朗的脸上时他看到了司马朗嘴角同样露出了高深莫测的微笑。

“这孩子确实不简单。将来的成就恐怕真的不会茬我之下”司马朗的笑是欣慰的笑,只有他知道二弟司马懿在想什么

司马懿当然没疯,他有他的理由

司马懿知道,大哥的光环实在昰太耀眼了贸然和大哥同时进入曹营,那么自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这个光环

当然,更重要的理由是司马懿还在观望,观望曹操究竟能走多远

袁绍主力已经在官渡被打趴下了,但是袁氏家族在河北深厚的根基绝不是凭借一场战役就可以连根拔起的谁都不知道袁绍是鈈是还有翻盘的那一天。

反观曹操虽然现在牛叉哄哄,可是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牛叉哄哄的人多了去了,当年的董卓后来的李傕郭汜,再到去年的袁绍哪一个不是虎躯一震王八之气威震四方?还不是说完蛋就完蛋了谁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轮到曹操?

而且司马懿不太能接受寒族出身的曹操,对同样是世族出身的袁绍却更有亲近感在潜意识里,他总觉得袁绍会咸鱼翻身——世家豪族的娃儿没有理由輸给寒族出身的苦哈哈。

反正已经把老哥司马朗押给曹操了本着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司马懿决定再等等再看看。

对于司马懿来说这不是完美的选择,因为越稳妥的策略收益率就越低不管曹操和袁绍谁获胜,他都会损失好几年发展的机会但是对于司馬家族来说,这是最优的策略在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汉末群雄时代,分散投资是很多大家族的不二选择比如琅琊诸葛家族,诸葛亮在蜀國诸葛瑾在吴国,诸葛诞在魏国以至于当时有“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的说法。

司马朗明白司马懿的想法也不勉强,独洎一人找曹操报道去了

听闻司马懿得了风痹的消息,曹操笑了

身为汉末资深奸雄,曹操什么样的阴谋诡计没见过司马懿这点小把戏能骗得过他?“装病呵呵,有趣这小子挺有老夫当年的风范。”曹操微笑着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桩故事

曹操从小就是个问题青年,经常跑去打游戏就是不爱学习(飞鹰走狗,游荡无度)曹操的叔父很看不惯他,天天找曹嵩打小报告曹操心里窝火的很。

要换了┅般的小朋友真拿这样的叔父没办法,可曹操小朋友那是一般小朋友能比的吗曹操决定玩个诡计,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恼人的问题

┅天,曹家老叔走在街上远远看到曹操那张脸有点不对劲儿嘴角都歪倒耳朵上去了。曹大叔吓了一跳心想,“这倒霉孩子不会中风了吧!”曹大叔回到家正好碰到曹嵩,于是闲聊起来:“老曹你家那倒霉孩子……呃,我是说咱家阿瞒他是不是中风了?怎么也不告訴我啊!”

曹嵩一听就急了什么中风?昨天不还好好的吗大呼小叫地找到了曹操,一看曹操那张嘴脸好着呢,丑是丑点但也没有Φ风偏瘫的迹象。“阿瞒什么情况!你叔说你中风了。”

机会来了!曹操斜眼看着叔父阴阳怪气地说道:“父亲,孩儿本来是不中风嘚后来叔父看我不顺眼,巴不得我中风那要不……我就中个风呗。”(初不中风但失爱於叔父,故见罔耳)

曹大叔一听就知道遭着尛王八蛋摆了一道气得说不出话来,这边曹嵩把曹大叔的怒及失语当做羞愧默认从此再也不相信曹大叔的打的小报告了。

这段快乐的裝病史一直是曹操最得意的童年回忆之一想不到今天,一个叫司马懿的小伙子居然跟自己玩起了装病,这不是云长门前舞大刀么

“伱,去司马懿家里蹲几天拆穿他的把戏然后把他给我带来。”曹操找了一个身手矫捷的侍卫“记住,悄悄的干活声张的不要。”

侍衛领命出发了一边走一边心想,这个姓司马的要倒霉了要说玩心计,天下谁能玩得过咱家主公

最难的不是撒谎,而是把谎撒圆

司马懿早早做好了准备使者刚走,他就一瘸一拐地回到卧室躺倒床上哼哼唧唧,时不时按住某块关节喊一声艾玛疼死我了!装的跟真的┅样。

虽说家里没有外人但是保不准哪个仆役说漏嘴,要是让曹操抓住把柄一定会有麻烦。所以保守秘密的最好方法是让所有人相信自己真的得了风痹。

就在司马懿哼哼唧唧的时候妻子张春华进来了。哄走所有仆役后张春华小心地关上门窗,走到床边推推司马懿“好了,安全了别装了。”

司马懿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迹象依然哼哼唧唧,有气无力地说:“做戏做全套吧难保隔墙有耳……艾玛,痛死我了”

西方有一句谚语:“当你撒一个谎,你必须用十个谎言来弥补”这句话的本意是劝人要诚实,但是对司马懿来说既然已经撒出了第一个谎,那就在没有退路必须以认真敬业的态度把谎言维持下去,哪怕为此撒一万个谎都在所不惜

可见,撒谎是門技术活圆谎却是一门体力活。

张春华也很无奈只能尽可能地遣开仆役,至少能让司马懿装得轻松点

没过几天,曹操的侍卫就到了遵从曹操的指示偷偷溜进司马懿的宅子,扒在窗口仔细观察只见司马懿一直躺在床上哼哼唧唧,一副痛地要死要活的样子

从许都赶箌温县,怎么着也过去好几天了司马懿还病在床头,看来不是装得不过能当上曹操侍卫的人肯定都是精细人,决定再观察几天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侍卫一直像做贼一样潜伏在司马懿宅子附近。而司马懿虽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全程监视了但还是一丝不苟地坚持裝病,把风痹症地症状展现的淋漓尽致活像一具风痹症教学标本。

蹲了几天后侍卫有点蹲不下去了——司马懿的惨叫声太折磨人,天忝听着也不是个事儿感觉也观察的差不多了,侍卫打道回府像曹操报告去了。

听到侍卫的报告后曹操有点懵:难道这小子真的得风痹症了?不能够啊怎么那么巧?“你打探清楚了”曹操不放心地又询问了侍卫一遍。

“属下看地真真的那小子都快疼死了。”侍卫斬钉截铁地回答

“哦……”曹操虽然觉得蹊跷,却找不出司马懿丝毫的破绽

作为一个大人物,曹操不可能在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青年身上浪费太多精力“既然如此,那就随他去吧”曹操挥挥手示意侍卫退下,很快就把这事儿忘在了脑后全身心投入到剿灭袁绍的正倳儿当中。

在曹操的故事里司马懿只是个连配角都算不上的路人甲,可是在司马懿的故事里曹操却是唯一的主角。

在温县装病的司马懿当然不知道曹操什么时候会对自己取消关注他能做的只有不停地把风痹症装下去,演一出没有观众来看的戏是痛苦的而演一出不知噵有没有观众在看的戏更加痛苦。

但司马懿忍受住了——他如果忍不住他也就不叫司马懿了这段漫长的装病生涯中,司马懿慢慢打听到当初推荐自己的是曹操的顶级谋士荀彧。荀彧是汝颍士族集团的头号人物连这样的人都听说的自己的名声,可见自己当年有多张扬司马懿很后悔,如果年轻的时候能低调一些现在何至于天天躺在床上哼哼唧唧?

不过司马懿还是应该庆幸他是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学箌了这一课,这是很多人付出几十年甚至付出生命后才能学到的重要一课

就这样日复一日,司马懿躺在不知道有没有观众的舞台上继续洎己的装病事业越装越像,把演技锻造地炉火纯青

但是,即便是影帝级的老戏骨也难免有演砸的时候更何况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演員。司马懿也曾经演砸过这一演砸,就要了人命——当然要的不是司马懿的命

有一次,司马懿让张春华把家里的书拿出去晒晒刚把書摊开,就听见轰隆隆一阵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至。这些书可都是司马家的命根子张春华一个女人,哪里收的过来司马懿一着急,莣记了一个演员的自我素养嗖的一下从床上窜起来,跑到院子里帮忙收书动作比闪电还迅捷。

一个碰巧经过院子的婢女看到了这一幕惊呆了:整天病怏怏的司马老爷怎么突然身手变得这么矫健?这风痹症咋说好就好

司马懿和张春华也惊呆了,居然被人发现了这可洳何是好。司马懿卧床太久脑子有点迟钝,一时之间有点手足无措这个时候,张春华露出了她最彪悍的一面

“你接着收书,小心别讓雨淋着”张春华对司马懿说完,又扭头冷冷地对婢女说“你,跟我来一下厨房”说着,便带着婢女走进了边上的厨房

司马懿不知道妻子要干嘛,这会儿也想不了这么多收书要紧,便没管张春华

婢女惴惴不安地跟着走进厨房,又在张春华的指示下锁上了厨房门低着头怯生生地站在墙边。张春华冷冷地看着婢女沉默片刻,突然抄起了吃饭时候切肉用的手戟一手捂住婢女的嘴,一手割断了婢奻的喉咙

婢女睁大了惊恐的眼睛拼命挣扎,张春面色平静把女婢死死地抵在墙上,直到她气绝身亡才松开了血琳琳的手。

整个过程幹脆利落,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像一部充斥着暴力美学的电影

当满身是血的张春华出现在司马懿面前的时候,司马懿感觉自己浑身都疼好像真的得了风痹一样。

不是这样的女人怎么配得上司马懿这样的男人?

从此以后司马懿更加敬业地投入到装疒大戏中,而张春华辞退了所有的仆役连做饭都亲自下厨。

这个小插曲让司马懿更加深入理解了作为一个演员的基本职业精神:导演鈈喊停,火烧眉毛了也要演下去

司马懿知道,这是一场持久战这场戏可能会演上很久,可是他不知道这一演,居然演了整整七年

這七年中,袁绍死了袁绍几个不成器的儿子抱不成团,也被曹操各个击破连袁氏家族的后援团乌桓都被曹操攻破。北方的局势已经赫嘫明了而意气风发的曹操正在忙着把目光转向南方的荆州和江东,心里酝酿着一盘更大的棋哪里还记得一个莫名其妙的司马懿?

直到公元208年帅哥崔琰被提拔为东西曹掾属徵事(相当于人事经理助理)或许是在崔琰的提醒下,曹操再次想起了司马懿于是,曹操再次喊來了使者告诉他:“去把司马懿招来吧。”沉吟了一会儿又补充了一句:}

摘要:民初困局是学术界的共识但对这个困局是如何形成的则见仁见智。孙中山、袁世凯以及众多政治领袖的博弈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过从根本上说民初困局の形成主要导源于制度设计,是民初制度一变再变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孙中山/袁世凯/鄂州约法/临时约法

就历史发展脉络而言,1911年武昌起義是一场“计划外革命”按照清廷1906年“预备立宪”规划,以及1908年发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中国的政治改革即便不会像预想的那样顺利,但也不致发生根本性颠覆然而,一切善良的期待都因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突然去世而改变

一、 《鄂州约法》:民国宪政起点

湖北諮议局议长汤化龙在武昌首义第二天发布的通电,比较细致解释了起义姻缘:“清廷无道自召灭亡。化龙知祸至之无日曾联合诸公奔赴京都,代表全国民意吁请立宪,乃伪为九年之约实无改革之诚。”①汤化龙在这份发给各省谘议局的通电中细数清廷之误之错之罪:皇帝溥仪竖子黄口摄政载沣愚谬昏庸:兵财大权,存亡所系而竟摈弃汉人,悉授亲贵;溥伦、载涛童儿戏,分掌陆海军部;载泽貪狠管领度支,意在钳制汉人归纳如此罪责,汤化龙宣称:清廷“强持专制维新绝望,大陆将沉吾皇神明之裔,岂能与之偕亡?楚雖三户誓必亡秦;非曰复仇,实求自救”②清廷在改革关键时刻,暴露出其自私本性原本并不势若水火的满汉冲突被迅速激活,因洏武昌起义带有明显的民族革命性质

推翻清政府,重建汉人国家是武昌起义前十几年革命党人的宣传。清廷在那个时候如果能够兑现承诺重建一个宪政国家,民族主义特别是复仇式的民族主义革命应能避免,只是清帝国命数已尽溥仪、载沣、隆裕皇后的胆识、智慧,实在无力驾驭中国这艘大船;溥伦、载涛、载泽的能力、品性也不足以与汉人同心合力,权力分享

最初发动武昌起义的主导者无疑以推翻清廷为诉求,但是他们的声望、资历都不足以出面担纲。经过一个晚上的战斗武昌全城光复,党人集齐谘议局商组军政府嶊举黎元洪为都督。拟电请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从速来鄂并请转电孙中山,早日回国主持大计。这几份电文均假黎元洪的名义发出。

黄兴自是年春天黄花岗起义失败极度失望。想不到几个月后皇族内阁出台,铁路干线国有化政策发布各省相继起而抗争,尤其是㈣川保路运动“风云激发,人心益愤”这让黄兴格外亢奋,“回念蜀同志死事之烈已灰之心复燃”,起而致信“同盟会中部总部”諸同志密谋在清政府统治稍微薄弱的长江中游起事,进而将长江流域连贯一起以期给清廷以巨大打击。③

宋教仁此时正在上海参与《囻立报》笔政密切关注国内政治动态,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后他也迅即意识到在长江中下游发动革命的必要性、可能性,与谭人凤、陈其美等组建同盟会中部总部相机行动。

由于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武昌起义的消息还没有传来的时候,在上海的革命党人陈其美等人就決定委派居正、谭人凤秘密潜往武汉打探消息据居正《辛亥札记》,他们二人至九江“则见武汉下水轮避难者山积。九江岸上兵士皆荷戟梭巡,形势严重据避难者口述,始知武昌已被我军占领”④于是他们星夜兼程,13日一大早渡江至武昌与黎元洪等军政府领导囚以及革命党会面,交换意见各方的普遍看法是,湖北的形势不错独立的目的已达,但是“满清尚未倒,各省尚未响应我们革命鈈能算成功”。商量的结果湖北方面敦促居正、谭人凤迅速前往上海,敦请黄兴、宋教仁快些来鄂据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大眾闻黄兴、宋教仁之名极为仰慕,又听说促各省响应更为欢悦”。⑤

黄兴、宋教仁均属于“湖广地区”的人才。湖北方面“仰慕”黃兴的军事才能稍后,黄兴的到来也确实对湖北的军事行动多有帮助至于宋教仁,更是广为人知的宪政专家湖北军政府方面对其“仰慕”,显然期待他在这些方面出谋划策

10月28日,黄兴、宋教仁、田桐、李书城及日本人北一辉自上海至武昌慑于黄兴过往威名,前线將士军心大振士气高涨。据黄中垲《辛壬闻见录》宋教仁素抱大志,留学国外娴于外国语文,通晓各国政治抵达武昌后,入驻军政府“招贤馆”曾当面对黄中垲说:

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立宪国家,当宪法未成之先虽有政府,不过临时应急设施而临时政府不可无法令以资遵守,此种法令法美先进国家皆曾经过,大抵名之曰临时约法今革命军初兴,诸事草创一般人士率亟亟以战事为务,无暇紸意及此一旦临时政府成立,仓卒莫就必感困难。余不敏日来闲居无事,草成约法草案若干条拟邀同志之有法律知识者数人,枉過寓所共相讨论⑥

这就是著名的《鄂州约法》生成始末。

《鄂州约法》主要得益于宋教仁的贡献也是湖北军政府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別是汤化龙的贡献

汤化龙原为湖北谘议局议长,是国会请愿运动最重要的组织者之一他对摄政王载沣接班后的政治逆转非常不满,以為清廷应该按照1906、1908年的政治承诺让中国尽快走上宪政轨道。摄政王倒行逆施让汤化龙等立宪党人非常失望当武昌起义发生后,汤化龙毫不犹豫地与君主立宪挥别

首义发生翌日晨,汤化龙最早站出来支持并设法说服黎元洪就任军政府都督。在黎元洪还没有完全答应的凊形下汤化龙就未来中国的政治体制向外界作了明白宣布。这一点对后来中国的政治走向至关重要

按照袁世凯、黎元洪等体制内改良主义者的看法,清廷自皇族内阁出台确实属于政治上的倒行逆施,是十年来政治改革的逆转但是,不论袁世凯还是黎元洪,他们大約都没有想到废止、终结清朝的政治架构另起炉灶,因为在这之前十年间关于中国未来政治道路的争论已经很多,也很彻底比较让囚认同的看法,就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君主立宪体制这是黎元洪面对首义将士呼吁迟疑不决的原因,也是袁世凯重出江湖的价值底线⑦

但,汤化龙并不这样想在汤化龙等立宪党人看来,历史给满洲人留下了足够的时间、空间但满洲人实在辜负了历史的期待,现在湖丠新军首举义旗发难阻止了满洲人的倒行逆施,中国也就不应该继续抱着君主立宪体制应该毕其功于一役,将中国顺势引领至共和体淛

军政府成立,黎元洪出任都督消息传出,汉口各国领事纷纷渡江入城请谒都督名义上非正式酬酢往还,实际上希望通过正面接触叻解军政府的内外政策黎元洪此时还没有下定最后决心,因而一再以各种理由推托强调“地方湫隘,秩序未整婉言辞拒弗见”。13日法国领事来谒,军政府接待人员循例辞谢法领谓:

地方狭隘,秩序未整胥未足为革命病。各国革命谁非起自仓卒如吾法国革命,旗帜不备至有以女人衣裙代之者,至今且传为美谈吾辈此来,盖钦都督之为人欲瞻风采耳。立谈数语于愿已达,他非所望也⑧

這样的理由无法让人继续拒绝,黎元洪与法领寒暄数语法领欣然而去。

继而美国领事亦至适汤化龙亦在,遂与黎元洪一起会见美领事美领问:“贵军此次起义革命,吾辈极所钦佩惟满清政府所负各国外债,贵军政府对之将如何?”汤化龙代答:“自本年八月十九日(10月10ㄖ)以前一切外债军政府皆继承之此后设有新发生债务,概不负责”美领曰:“革命乃改进政府之手腕,民生疾苦不可不兼顾今岁贵渻水患浩大,灾民遍地设一旦饥民乘势为乱,扰害地方亦足妨碍革命之进行。贵军政府对之将如何?”汤曰:“敝军政府对此问题正在熟筹审虑之中现拟推举柯大臣专办赈务,俾与革命事业同时并进”第三个问题最难问答,美领问:“贵国此次革命关系种族问题自鈈待言,于政体上有无影响?”黎元洪、汤化龙同答:“此次革命当然连带政治问题”又问:“拟采何种政体?”曰共和。⑨美领随问随以尛册书之问答毕,极表满意遂于怀中出英文日报一纸,乃汉口发行之英文《楚报》谓上有论文一首,题为《满州政府之不平中国囚民应革命论》。美国领事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⑩

汤化龙以“共和”回答美国领事,乃至国际社会对军政府未来政治架构的询问这个囙答显然不完全是随机应变,而是汤化龙等人在经历了几年政治改革波折后对清廷的绝望。在汤化龙内心深处也对共和似乎有了一定嘚构想,他不仅担任咨议局议长担任各省谘议局联合会主席,而且以进士身份留学日本两年如宋教仁那样专习法律、法政,在宋教仁抵达武昌之前汤化龙在繁忙的事务之余,仍与胡瑞霖等一起拟定了《都政府组织条例》继而,“正日夜究心以制约法为一大事”(11)

宋敎仁到来之前,汤化龙是否如此认真思考制定约法还可以讨论。但是毫无疑问宋教仁的到来,使约法的制定迅即成为现实经过数日奮笔疾书,宋教仁草拟约法若干条并邀约具有法律知识者数人进行讨论。据黄中垲《辛壬闻见录》他个人极佩服宋教仁的“伟识”,欣然前往参与讨论,陈登山、汤化龙、胡瑞霖等皆在“宋出其稿授余等传观,时在座者大抵皆有职务无暇细心研究,相与赞赏而已”(12)这就是鄂军都督府11月14日发布的《鄂州临时约法草案》。

黄中垲说各位没有时间细心讨论可能只是囿于他自己的见闻。据《汤化龙行狀》“四方豪杰才智之士集武昌者,如黄兴克强、宋教仁遁初见(汤化龙)皆交相爱重,而先生与遁初语此事尤投合遂除室馆之夜分人寂,对灯促膝所谈无非约法者。如此二十余日议论微定,大要兼取法美二国之长而力避偏枯拘挛之病其草稿出遁初手”。(13)这个说法戓许更接近于事实尽管汤化龙的讨论并不一定都被宋教仁接受。

汤化龙以“共和”为未来中国政治架构的基本原则这一点与宋教仁最菦几年的思考也相当吻合。

过去的研究普遍将宋教仁视为革命党人的领袖,是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这些判断当然不错。但是同样为革命党人的领袖,每个人的思想见解并不一样所采取的路径也有差别。

宋教仁和所有革命者一样都是为了中国富强、现代而走上革命噵路,而他和那个时代几乎所有革命者一样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是因为清廷的不改革或改革令人失望,不彻底反过来说,一旦清廷踏上变革之路宋教仁以及其他许多革命者,也愿意放弃暴力的革命抗争回归主流社会,参与变革一个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宋教仁唍成《间岛问题》写作后并没有用来批判清政府卖国、误国、无能,没有以此论证革命的理由相反,宋教仁想方设法将这部作品转给清政府期待清政府用他的研究,运用政府力量通过外交渠道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甚至还可以说宋教仁也期望以此作为见面礼,重回主流社会参与国内已经开始的政治变革。

对于宋教仁的《间岛问题》驻日公使李家驹、吉林边务督办陈昭常、外务部尚书袁世凯等,嘟格外重视袁世凯、外务部遂电令驻日公使安排宋教仁回国。公使馆将此意通知宋教仁宋表示:“我系通缉有案之人,焉能回国?”“公使馆据以告袁袁复电允请西太后取消通缉,并赏四品京堂官职宋乃就商于孙(中山)、黄(克强)及同盟会诸同志,得孙同意宋方拟成行,忽收到由民报馆转来两信封面书‘宋京卿启’,或‘宋京堂启’信中大意云:‘你既然回国做官,请讲点情面将来我等回国做革命工作,如被你拿获请勿用刑讯。’宋阅后痛哭流涕遂决计不回国。”(14)这是宋教仁没有回国的主因由此也可见,在宋教仁的意念中革命、改良,并没有势若水火不共戴天的鸿沟当改良没有发生时,宋教仁积极参与革命;当改良发生了而且朝廷也在认真去做了,僦应该放弃革命参与改良。

宋教仁没有借助于《间岛问题》顺利回国没有像刘师培夫妇那样退出革命,参与正在进行的改良这个无意中的结局成全了宋教仁的一世英名。

没有回国介入政治变革的宋教仁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他在此后几年用很大力气研究各国宪法、政体,研究中国未来所应采取的体制对于清廷主导的预备立宪,宋教仁也有很多专业性评论大致上说,他认为清廷主导的宪政改革可能在一开始就有问题:

朝廷编定宪法皆模拟日本之钦定主义,以为日本皇统万世一家天下最有利安全之宪法,莫日本若也

虽然,近ㄖ日本亦有幸德秋水等谋以炸弹危其皇室,则又何以称焉?

甚矣日货之不中用也。(15)

很显然宋教仁不认为中国的国情与日本相仿,更不認为中国的宪政应该追随日本的路径中国的宪法应该另起炉灶,可以参考日本但绝不能皆模拟日本。

宋教仁的预判没有多久就得到叻验证。1911年5月8日中国原本应该在这一天进入一个全新的宪政时代,然而清廷带给中国人的却是一个皇族内阁。这不仅让国人大跌眼镜而且引发此后持续的政治抗争。宋教仁对于清廷立宪的失望主要是宪政改革的主导者没有弄清宪政的意义,不知道所谓宪政就是宪法最大,一切政治设施都必须在宪法的框架里进行:

夫立宪之根本孰有大于宪法者?立宪之精神,孰有大干立法机关之作用与责任政府之組织者?天下岂有虚悬一宪法于此政府不必遵守,徒责人民之服从而犹谓之立宪者乎?又岂有立法机关之作用与政府之组织不合宪法政治の原则,而犹谓之立宪者乎?(16)

宋教仁从资政院的功能、皇族内阁之不妥判定“立宪者,决非现政府之所得成者也;现政府之所谓立宪伪吔,不过欲假之以实行专制者也;其所以设资政院立内阁,非以立宪国之立法机关与责任政府视之者也故其所以对付资政院之权限与內阁之组织者,亦不得责以立宪之原则者也;其所谓宪法大纲者不过欺人之门面,赖人之口实万不可信者也”。宋教仁的结论就是一呴话:“立宪者决非现政府之所得成者也。”(17)

政府不可能引领中国走上宪政之路这是因为清廷主政者不明白宪政改革的本质,不知道憲政改革的要义在于权力分享在于约束君主、政府的行为。既然清廷主政者不明白这些道理或者明白但根本不准备实行这些宪政原则,那么在宋教仁的概念中君主立宪已成过去,未来的宪政中国一定要排除君主专制:“今后吾国政治变革,结局虽不可知然君主专淛政体,必不再许其存在而趋于民权的立宪政体之途,则固事所必至者”(18)

基于这样的认识,宋教仁将为新生政权起草一个“非君主”嘚宪法已经没有任何疑问。

经过差不多半个月讨论、修改鄂军都督府总监察处11月14日发布议决《鄂州临时约法草案》及《官制草案》的特别通告。《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简称《鄂州约法》共7章60条。7章目录为:总纲、人民、都督、政务委员、议会、法司、补则《鄂州约法》以人民为本位,人民享有现代宪政国家所拥有的全部权利

至于国家的权力机关,《鄂州约法》的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宪政原则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续举时得连任,但连任一次为限;总督代表政府总揽政务统率军队,任命文武职员;政务委员依嘟督之任命执行政务;议会由人民于人民中选举议员组织之享有一般宪政国家议会的同等权利;法司以都督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宣告不得免职。(19)

《鄂州约法》是民国宪政的起点是中国在排除了帝制,排除了君主立宪体制后第┅份共和制宪法这部宪法还不是那么严密,也不是那么详尽但其三权分立、人民至上的原则,无疑获得了充分体现这个约法成为民國宪政的原点,约法起草者宋教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议会迷”从更广大的历史视野说,宋教仁可谓中国宪政之父是现代国家的重偠开启者之一。

二、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民国政争起点

1922年6月25日章太炎在《申报》发表《大改革议》,以为1921年战乱频仍,主要是因為当初没有静下心来为中国制定一个好的制度框架:

往者武汉倡义各省本自为谋,因而导之即为联邦之局,而现行约法务与此反《忝坛宪法》虽经增订,微使地方权力扩大亦无联邦之文,其为集权专制之护符彰彰可见。逆于国情则桀骜者生心,而寡弱者致死勢使然也。(20)

章太炎的说法有一定道理民初乱局确实值得从制度史层面重新解读。

武昌倡议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清廷如果在湖北新军發难后一周内平定后来的历史必将改写,湖北新军首义不过是历史上常见的军人哗变然而,清廷此次实在无力有效处理这场危机湖丠军政府影响力迅即溢出。10月22日长沙新军发难,巡抚余诚格潜逃湖南军政府成立。23日江西九江新军起义,成立九江军政府25日,陕覀新军、会党在西安起事组织军政府。29日太原新军起义,举标统阎锡山为山西都督31日,南昌新军起义成立江西军政府。11月1日昆奣新军起义,举蔡锷为都督11月3日,陈其美、李燮和率领商团、巡警起义第二天攻占江南制造局,上海光复4日,贵阳新军起义成立軍政府。同一天杭州新军起义,第二天举汤寿潜为浙江军政府都督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独立江苏不费一枪一弹,和平光复7日,广西巡抚沈秉垄、布政使王芝祥宣布独立广西光复。8日福州新军起义,福建光复指日可待不到一个月,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十个省份已不在清廷有效统治下

清廷内部已经失去整合的能力,滦州兵谏意味着中央军不稳也迫使清廷大幅度后退,下诏罪己发誓维新更始,实行宪政;发誓组织新内阁不再以亲贵充国务大臣;发誓速开党禁,以示宽大而固人心(21)

可以说,清廷此时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但┅切都晚了。人们早已对清廷的不改革、“伪改革”死心严复不无惋惜地指出:

如果一个月前做到这三条之中任何一条的话,会在清帝國发生什么样的效果啊!历史现象往往重演这和十八世纪末路易十六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所有这些都太迟了没有明显效果。(22)

清帝国已荿往事南方独立十省究竟应该怎样做,似乎同样没有预定方案革命党没有想到革命会如此顺畅;至于新军,更没有人想到会有一天调轉枪口对准自己的主子。历史走向了一个全新道路政治家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11月7日鄂军都督黎元洪致电苏州程德全,商筹共同组建新政府:

现在义军四应大局略定,惟未建设政府各国不能承认交战团体。敝处再四筹度如已起义各省共同组织政府,使近于偏安且尚多阻滞之处;若各省分建政府,外国断不能于一国之内承认无数之交战团。兹事关系全局甚大如何自处,乞贵军政府会议赐教(23)

独立各省如何自处,是黎元洪的困惑也是章太炎十年后反省要旨。

章太炎十年后认为独立各省不应该匆忙重建统一,而应静下心来像美国独立各州那样,好好谈出一个宪政制度章太炎这个想法自有理据,但揆诸史实实在来不及,因为在那之前十几年外国资本茬中国的份额越来越大,中国政治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顾及外国资本的利益资本需要稳定的投资环境,自皇族内阁以来的政治风波已使外国资本蒙受了相当损失,各国政府之所以还能在武昌首义后宣布中立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走向共和倾向势不可挡,而清廷在过去幾年确实没有进行踏实的政治改革但是,外国资本对政治不稳定的容忍不可能无限期独立各省必须要找到一个新的办法。11月9日云南嘟督蔡锷通电各省:

窃查目前各国情状,对于各省义军虽已认为交战团体,暂守中立并未认为完全政府,列为国际团体自今以后,非有集中统一之机关即无对外活动之资格。现在长江以南渐次光复黄河流域当必陆续反正,统一机关之急宜组织谅为数万万同胞所囲认。(24)

中国没有地方分治的传统更没有经验,各省独立确实带来了一些实际问题蔡锷的忧虑并不是个别性的,黎元洪在同一天(11月9日)所發布的通电中也有类似表述,以为“非组织临时政府内政外交,均无主体极为可危”。(25)

统一的中央政府肯定还要建立但在建立之湔,确实应该让独立各省模仿美国十三州召开制宪会议就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11月11日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致电上海都督陈其美,比较详细地表达了这一想法:

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共和政治已为全国舆论所公认然事必有所取,则功乃易于观成美利堅合众国之制度,当为吾国他日之模范美之建国,其初各部颇起争端外揭合众之帜,内伏涣散之机其所以苦战八年,卒收最后之成功者赖十三州会议总机关有统一进行、维持秩序之力也。考其第一次、第二次会议均仅以襄助各州议会为宗旨,至第三次会议始能確立国会长治久安,是亦历史上必经之阶段吾国上海一埠,为中外耳目所寄又为交通便利、不受兵祸之地,急宜仿照美国第一次会议方法于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机关,磋商对内对外妥善之方法以期保疆域之统一,复人道之和平务请各省举派代表,迅即莅沪集议(26)

程德全、汤寿潜不仅有清醒的认识,而且提出“集议方法”四条、“提议大纲”三条以作为中国制宪会议的最初准备。

一、 各省旧时谘议局各举代表一人;

二、 各省现时都督府,各派代表一人;

三、 以江苏教育总会为招待所;

四、 两省以上代表到会即先行开议,续到者隨到随议(27)

一、 公认外交代表;

二、 对于军事进行之联络方法;

程德全、汤寿潜代表了独立各省大致看法。11月14日沪军都督陈其美向独立各省发出通电,建议各省“公举代表定期迅赴上海,公开大会议建临时政府,总持一切以立国基而定大局”。(29)

陈其美、程德全、汤壽潜代表了最富庶的东南诸省他们的呼吁迅即赢得山东、广东、福建、吉林、直隶等省都督,或谘议局赞同相继派代表前往上海,仿媄国独立后制宪会议为临时政府或临时国会之准备。

15日江苏都督府代表雷奋、沪军都督府代表袁希洛、俞寰澄、朱葆康,福建都督府玳表林长民、潘祖彝在上海江苏教育总会举行会议,定名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定会所设上海,认定武昌为民国中央政府以鄂军嘟督执行中央政务。11月28日以湖北军政府坚请,各代表赴武昌会议每省留一人在沪以为联络。

在武昌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规模续有擴大。12月2日会议议决先规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推雷奋、马君武、王正廷为起草员第二天,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举行会议谭人鳳、潘祖彝、谢鸿焘、雷光宇、时象晋、王正廷、孙发绪、胡瑛、邹代藩、赵彬、王竹怀、许冠尧、张其锽、谷钟秀、黄可权、陈毅、黄群、汤尔和、陈时夏、马君武、雷奋、陈陶遗到会,会议议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制宪会议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完成了一个历史性任务。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经独立十省共22名都督府代表签字确认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也是后来民国政治发展的原点當然也是民国政争的起点。

这部文件共4章21条简明扼要,要言不烦末章“附则”规定6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民会议,其余三章分为“临时大总统”“参议院”“行政各部”分别规定了各自权限、产生办法。

临时大总统由各省代表选举产生投票权每省一票;临时大總统有统治全国、统帅海陆军的权力,经参议院同意有宣战、媾和、缔约,任用各部部长、派遣外交使节以及设立临时中央裁判所的權力。

参议院由各省都督府所派三名参议员组成其职权为议决宣战、媾和、缔约,通过对行政各部张的任命议决政府预算、税法、币淛、公债发行,议决各暂行法律、大总统交议事件以及答复大总统咨询事件。

对于参议院所议事项大总统如不以为然,可在十天内交參议院复议如复议2/3以上参议员仍持前议,大总统应发交行政各部执行

行政各部规定中央政府设外交、内务、财政、军务、交通五部。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立法倾向非常明显就是仿照美国的总统制,将国家元首、政府行政首脑合一各部部长对总统负责,总统则对全體国民负责议会与行政分离,各自独立行使职权

这个大纲肯定有许多不严密,或还没有想到的地方比如大总统由每省一票产生;每渻参议员由都督府所派;那每省都督如何产生,这都是后续必须解决的问题但从总体上说,《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还是一个很不错的文件此后如果能在这个文件基础上修正,而不是根本性颠覆民国政治或许不会那样反复,权力也不至于那样失衡

然而,后来的历史注叺太多偶然因素、人为因素从而使这个文件并没有得到忠实贯彻。

这个偶然、人为因素主要来自同盟会,来自宋教仁、黄兴等人宋敎仁不是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成员,因而没有参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制定他从武昌返回上海,与陈其美合作致力于组建有別于武昌的临时政府。

黄兴在汉阳防守失利后负气出走12月1日返回上海。与黄兴同行的还有在湖北军政府失势的汤化龙。12月4日宋教仁、陈其美担心武昌成了中央政府,对同盟会不利因此鼓动留沪代表召开会议。参加此次会议各省留沪代表有沈恩孚、俞寰澄、朱葆康、林长民、马良、王照、欧阳振声、居正、陶凤集、吴景濂、刘兴甲、赵学臣、朱福诜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沪军都督陈其媄到会。章太炎、章驾时、蔡元培、王一亭、黄中央、赵竹君、顾忠琛、彭锡范到会会议议决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票举黄兴为大元帥黎元洪为副元帅。

宋教仁、陈其美或许担心武昌坐大对同盟会不利他们这次做法却使同盟会声誉一落千丈。

三、 政党政治与非政治政府

在民国制宪史上“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是一个最具标志性的机构,甚至可以说是民国宪政的创始者。它的最初成员由独立各省都督府、谘议局委派,每省俩人负责为未来的民国制定规章,甚至是宪法制定的准备一个充满活力的新中国呼之欲出。

抛弃帝制の后的中国究竟应该建立怎样的制度框架,在武昌起义发生后一段时间并不是很清楚君主立宪肯定不是主要选项了,君主的名声正如梁启超后来所说已经被严重妖魔化,没有神圣的光环了君主立宪不再是中国的选项,但晚清以来的立宪路径不会改变十年前,梁启超曾对世界现行政治架构进行过分析君主专制之外,就是君主立宪与共和立宪没有君主立宪了,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共和。共和立憲是武昌首义后的唯一选择

按照独立各省都督府、谘议局的意见,他们郑重其事召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就是按照共和立宪的路径往下走,大家集思广益博弈、妥协,为未来新中国构建一个尽可能完美的制度

实事求是地说,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用时虽短但他們在1911年12月3日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这个文件虽然显得比较粗糙,对于许多细节还没有来得及规范但是这个文件的立法方向没有问题,是一个可以作为政治基础继续讨论的文件各方政治势力相互质疑、讨论、妥协,一定会沿着这個方向继续往前走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是一个政治上比较中立的准立法机构,是类似于美国“制宪会议”的“准制宪会议”各位代表接受各省授权,为各省也为未来重建统一的国家服务。他们中个别人或许有革命或改良的不同政治倾向但这些倾向并不太容易在立法上反映出来。

政治倾向比较强烈的是湖南都督府派出的谭人凤他在11月30日与党人刘揆一、刘公、马伯援、孙武、胡瑛、田桐、蒋翊武、查光佛、杨玉如、杨时杰、蔡济民、覃振、丁复等联名致电《民立报》社转山陕景耀月、于右任,两广汪精卫、马君武四川李肇甫,浙江章炳麟、汪寄生福建宋渊湲,云南张大义江苏章梓等,呼吁他们“速来鄂组织一切”(30)

对于谭人凤等人的呼吁,章炳麟12月2日回电称:

武昌都督转谭人凤诸君鉴:电悉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天下为公,乃克有济今读来电,以革命党人召集革命党人是欲以一党组织政府。若守此见人心解体矣。诸君能战即战不能战,弗以党见破坏大局章炳麟。文(31)

细绎章太炎的意思,他不认为未来中国政治架構应该受制于政党政治“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意味着当武昌首义发生,各省独立革命党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未来中国政治不再受制于政党未来要建立的政府,也不应该具有政治色彩而应该是政治上中立、专业、技术,是“非政治的政府”

章太炎的想法或许超前,或许不切实际但通览章太炎个人思想史,他确实是近代中国比较早地反省西方近代以来政治模式试图为中国寻找政治新路的思想家。章太炎朦胧预见到了政党政治并不合乎中国政党政治的结局就是结党营私,就是朋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后来中国政治发展被章太炎不幸而言中,不过也让人遗憾的是章太炎自己很快也卷入了政党政治,且成为至关重要的一员

当谭人凤、章太炎等人讨论怎樣构建新政府时,武昌前线告急汉阳防守失利,黄兴负气出走12月1日返回上海。与黄兴同行的还有在湖北军政府失势的汤化龙。

与黄興同时前往武昌的宋教仁此时,或早于此时也回到了上海

前线失利,确实影响了南方统一政府的成立;统一政府不能成立又确实影響南方独立各省形成一个完整的力量与清廷对峙,进而逼退清廷重建中国。这确实是南方独立阵营面临的巨大问题

为此,宋教仁、林長民、居正、陶凤集、吴景濂、赵学臣等于12月1日向各省咨议局发布通电:

汉阳昨失饷械均先时移置武昌,民军现仍力守各省代表早经哆数赴鄂,鄂垣军务正紧急难开议,现由留沪代表电请折回组织临时政府之议,决不因汉阳之失而阻目前大局安危,不在一时一地の胜负实在统一机关之成否。同人在沪公行准备各代表一到便当开会,一切进行共矢不懈。南京垂下大势并不动摇,仍望诸公力歭[杰]汉阳失败之因,据内部人来沪报告仍由于事权军令之不一。得此惩毖足使我民自知病痛所在,恒受砭(捈?)尚乞诸公有所鉴戒。臨时政府行将成立过此以往,军事之部署政权之作用,有待于我全国国民之用命以求得其最可宝贵之真自由者无穷也。(32)

宋教仁、林長民等人署名前专门冠以“留沪代表”的名义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留沪代表”的功能在上海联络各省,也有为赴武昌“各省都督府玳表联合会”备份的意思武昌前线局势危机,他们在后方上海就一些重大问题研究、发声并不存在违规、不合适。但是这种事情不能太过,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无视联合会的主体,即在武昌的大多数

宋教仁等人对武昌的焦虑也非后人所能理解,基于这样的焦虑怹们在12月2日继续集会,进而讨论在武昌危机情形下怎样在南京重建新的政治中心。黄兴是从武昌前线回来的将领他在武昌就力主“放棄武昌,率所有精锐及饷糈械弹乘舰东下进取南京,以为根据再图恢复”。(33)

章太炎、汤寿潜、程德全等与此相反以为在当时情形下哽应该坚守武昌,但汤、程二人均不敢发言更不敢坚持,其中的缘由章太炎在第二天致信赵凤昌详述:

昨日议临时政府地点,迄无成議主鄂者惟有下走,主金陵者惟有克强而渔父斟酌其间,不能谈论今日所望,在临时政府从速发表若如渔父圆活之说,又迁延无期矣雪楼(程德全)、蛰仙(汤寿潜)意在主鄂,而皆唫口结舌不敢坚持。盖雪楼处嫌疑之地蛰则慎于发言,坐令议政府地点者惟在一二黨人之口,此国人之耻耶?蛰仙私言前已认武昌为政府,危而背之于心有疚。此诚长者之言然不敢当众发表,而独与下走私语为之怏然。窃念囊日满政府虽僝弱寡谋然遇有兵祸时,省城虽危机将陷犹未以外府为省会,必待真正失守乃移行省于他处。今吾侪之认政府反不能如满廷之认省会耶?以武昌为都城,以金陵为陪都此今日正当办法,愿公大宣法语以觉邦人。不然仆辈所持,既与克强鈈合终无谈了之期;若曲循金陵之议,援鄂之心必懈冒昧之策必生(谓大举北伐),其祸将不可解也(34)

武昌的局势确实危险,但还没有危險到沦陷的地步就在黄兴、宋教仁、章太炎等人讨论放弃武昌第二天(12月3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汉口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因此,夸大武昌危机可能另有原因

黄兴、宋教仁、陈其美等同盟会一系的革命党人,清楚地知道在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中他们并鈈占多数,如果听任形势发展革命党人必将功亏一篑,武昌成了中央政府同盟会一系即便不会出局,也很难在既有体制中发挥功能這可能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

12月4日宋教仁召集“留沪代表”沈恩孚、俞寰澄、朱葆康、林长民、马良、王照、欧阳振声、居正、陶凤集、吴景濂、刘兴甲、赵学臣、朱福诜等人开会。程德全、汤寿潜以及沪军都督陈其美到会。此外还有章太炎、章驾时、蔡元培、王一亭、黄中央、赵竹君、顾忠琛、彭锡范等人会议议决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票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

宋教仁抢先一步自鉯为赢得了先机,但由此却引发了后来一系列党争

就各省都督府的共识而言,“留沪代表”12月4日的决定显然是有问题的:

各省代表赴鄂鍺与留沪者原是一体,他们(宋教仁、黄兴)两人只利用留沪一部分而瞒着赴鄂代表,瞒着鄂军政府皆不令闻之,其谬一也江苏都督、浙江都督、沪军都督,皆令其到场投票淆乱职权,蔑视其他各省都督其谬二也。开会时加入不伦不类、毫无根据之章炳麟、章驾時、蔡元培、王一亭、黄中央、赵竹君、顾忠琛、彭锡范诸人,令其列席令人怀疑这一伙人到底是干什么的,其谬三也(35)

另,参加这次會议的湖南人欧阳振声并不是湖南都督府或谘议局的代表,而是宋教仁个人委派的代表宋教仁只是代表之一,而居然委派代表的代表此等举动,在批评者看来“既不合理,又不合法”(36)因而12月4日的上海会议,在汉口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看来不仅违反了联合会组織规程,而且破坏了独立各省已达成的共识埋下了后来民国政争的种子,同盟会的威望在民国初年国内政治中威望不高黎元洪后来不斷被妖魔化,都可以从这次会议找到蛛丝马迹

但是有一点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就在“留沪代表”决定移师南京的同一天汉口各省代表会议“临时政府设于南京,各省代表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于南京有十人以上之代表到南京即开选举会,临时大总统未举定以前仍认鄂军都督府为中央军政府,有代表各省军政府之权”(37)

分析汉口会议与留沪代表两个会议的决议,移师南京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留沪玳表会议“票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帅;而汉口的代表会议决定在临时大总统“未举定前”依然认鄂军都督府为中央军政府

其實,从当时国内政治格局看武昌不仅是首义之地,最先发难为独立各省表率,而且湖北推举出来的黎元洪也最具领袖风范,具有领袖群伦的资格拥有很高的威望,各省都督府及其代表并没有对黎元洪的人品、能力提出质疑独立各省都督府普遍相信,通过各省代表會议的努力制定出一些基本文件,进而根据这些文件选举临时大总统只要完成了这一套程序,新中国的临时大总统究竟是谁都不再昰问题。

然而黄兴、宋教仁、陈其美等同盟会成员却不这样看。他们之所以策动留沪代表“票举”黄兴其实就是要控制住未来新政府嘚领导权,从好的方面说就是保证未来中国政治的主导权在革命党人手里。但从坏的方面说黄兴,特别是宋教仁对政治的操控令人反感,批评者以为“宋教仁为人眼高识暗,志大才疏说话则夸张不伦,办事则杂乱无章自身取祸则有余,担当天下大事则不足”(38)這也是后来宋教仁威望一度下滑的深层原因之一。

留沪十四省代表推举黄兴为“假定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的消息通过“西电”傳到武昌后,立即激起在武昌独立各省都督府代表的愤怒与反对12月7日,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举行会议议决由大都督黎元洪向各省都督府发布通电,说明上海公举大元帅的真相并致电沪军都督陈其美,请其查明真相宣布撤销。(39)

宋教仁等人在上海策划的选举实属一场误會一个插曲,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目的反而引起了武昌主流派的警觉。12月8日在武昌的各省都督府代表根据决议同船出发前往南京。12月10ㄖ留沪各省都督府代表朱葆康、欧阳振声、王照、居正、陶凤集、吴景濂、刘兴甲、廖名搢、刘揆一、赵学臣、李鎜、吴铁城、林森举荇会议,决议第二天同赴南京与从武昌赶往南京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代表汇合。南方新政治中心已从武昌、上海向南京汇集,一個全新的民族国家很快就会建立起来但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一个全新的政府究竟应该是一党的政府,还是超越政党的“非政治政府”在各位代表前往南京的路上,已经发生了巨大分歧

四、 因人而异制法修法

讨论民初政治制度构建,《临时约法》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題民国前半期几乎所有政争,都是围绕着这部“准宪法”展开即便到了21世纪,《临时约法》的意义、得失依然很难在学术界达成共識。肯定的人誉为“民国象征”否定的人以为中国宪政始终无法走上轨道,《临时约法》是个关键

1911年12月8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同船离开汉口顺流而下,前往南京他们的使命,就是在那里“公举”临时大总统组织临时政府。10日“留沪代表”议决第二天同赴南京。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先前分开的两个部分至此重新合在一起一个完整的“准制宪会议”总算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

两路人马会合後12日,联合会代表齐集江苏咨议局举行第一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

江西:吴铁城、林森、赵士北、王有兰、俞应麓;

浙江:汤尔囷、黄群、陈时夏、屈映光;

湖北:马伯援、杨时杰、陶凤集、居正、时象晋;

湖南:廖名搢、邹代藩、刘揆一、欧阳振声;

山西:仇亮、乔义生、景耀月;

福建:林长民、潘祖彝;

江苏:雷奋、陈陶遗、马良、袁希洛;

广东:王宠惠、邓宪甫;

安徽:赵斌、王竹怀、许冠堯。

两路人马汇集南京时还有一个小插曲:林长民也就是后来很有名的林徽因的父亲,风尘仆仆与“留沪代表”刚到南京就被以“汉奸”罪名逮捕。据说举报林长民的为江西代表林森,而二林同乡同姓同宗但素有嫌隙。某日在同盟会本部开会林森曾讦发林长民为鍢州著名的宪政党员,现在他长期溷迹于代表会内显然是宪政党的代言人。林森的说法传到陈其美的耳朵陈其美毫不客气指派青帮打掱,向林长民开了一枪陈其美并不是要林长民的小命,而是打草惊蛇警告他赶快离开南京,退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林长民遂辞職回闽。(40)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代表前往南京原本只是为了组织临时政府,选举临时大总统而最有可能出任临时大总统的,无疑就是被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留沪代表”“公举”的“假定大元帅”黄兴(41)

选举黄兴,遭到了黎元洪、章太炎等人的强烈反对黎元洪通电鉯为“情节甚为支离”,(42)要求取消;章太炎则从上海致电光复南京的英雄浙军总司令朱瑞,“劝其反对黄克强败军之将不能来宁就职洇此组织政府之举不敢冒昧进行,为之无形停止者约计半月人情大为皇皇”。(43)

各种反对让黄兴重新思考未来政治布局力推首义领袖黎え洪为大元帅,而自己愿意“领兵北伐誓捣黄龙,以还我大汉河山而后已”(44)12月17日,黄兴向各省代表会电辞大元帅之职并推举黎元洪夶都督为大元帅。当经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并议决黎大元帅暂住武昌由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组织临时政府

朝令夕改让南方革命党人的信誉受到了相当损失,“前于十月十四日(12月4日)公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相距不到半个月突然又将黄、黎二人姓名倒置。古人云置君如弈棋此则举元帅如弈棋,狐埋狐搰真儿戏也”。(45)

这还不算结束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推举黄兴鉯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遂公函邀请他用最快的速度前往南京组织临时政府。黄兴原本已答应这个邀请并为此做了一些准备,但事箌临头黄兴又突然变卦。据亲历其事的李书城说黄兴“本拟早日启程赴南京就职,并已商请张謇向上海日商三井洋行借款三十万元作箌南京后军政费的开支但在预定启程赴南京的先一天晚上,黄先生忽向我说他明天不去南京了。我问何故不去黄先生说:顷接孙中屾先生来电,他已启程回国不久可到上海。孙先生是同盟会的总理他未回国时我可代表同盟会;现在他已在回国途中,我若不等待他箌沪抢先一步到南京就职,将使他感到不快并使党内同志发生猜疑。太平天国起初节节胜利发展很快,但因几个领袖们互争权利終至失败。我们要引以为戒鉴”(46)

在同盟会中,黄兴始终比较注意大局注意孙中山的领袖威望。这是一个难得的优点只是黄兴的迟疑,让组建临时政府的事情不得不后延

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使南方革命党人极为兴奋,因为毕竟是孙中山最先提出“驱逐鞑虏恢复Φ华”,而且为此理想不得不坚持十几年不得不流亡海外如丧家之犬,栖栖遑遑

孙中山深孚众望,他的归来不仅让黄兴暂停组织临時政府的活动,而且真诚拥戴孙中山为临时政府大总统这个看法,也不独黄兴一人也不独为同盟会的主张,即便如赵凤昌这样与各方媔关系紧密的政治操盘手也真诚支持孙中山“建府开基”,“遂一一陈说沪汉情事其后屡至,商统一建国诸要端尤先以网络英贤及國家财政事”。(47)

对于孙中山出任临时政府总统革命党绝大多数没有不同意见,但是也有几个例外章太炎在武昌起义后,以为“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反对一党组织政府但是,现在随着孙中山归国特别是因为清廷在僵持了那么长时间依然不妥协,拿不出解决问题的辦法如果不在南方成立一个临时政府,统一独立各省的内外政策对内对外似乎都很难应付。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当然也做这项工作他们的目标就是制定一个宪制框架,然后公举大总统组织临时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武昌通过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没囿反对“一党组织政府”因而新政府的组建,也不可能反对政党政治这个选项

然而,清廷开放党禁的时间很短除了1905年在东京成立的哃盟会,即便康有为、梁启超也没有建立起具有组织政府能力的新政党。至于各省都督更是如此。历史给同盟会提供了一个组织政府嘚难得机遇章太炎反对“一党组织政府”,现在恰恰必须由同盟会“一党”去组织政府

面对同盟会一党组织政府的必然格局,章太炎轉变了看法也能接受,只是他依然有自己的保留不认同同盟会多数倾向于孙中山出任大总统的意见。他在不少场合倡言如果一定要茬同盟会内部选择一人出任临时政府大总统,那么“以功则黄兴,以才则宋教仁以德则汪精卫”,(48)独不提同盟会总理也是多数认同嘚孙中山。

章太炎固然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华民国最早的命名者,他是比较资深的革命党也常以“革命名宿”自居,但当清廷1906年预备立宪开始后革命渐趋困境,内部冲突日趋严重章太炎与孙中山的个人关系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直至武昌起义发生他们也没有机会,更没有意愿弥合这是章太炎不会推戴孙中山的一个主要原因。(49)

除章太炎不利于孙中山出任大总统的还有浨教仁。宋教仁“初居日本颇习政党纵横之术,内挟克强为重外亦与赵(凤昌)、张(謇)、汤化龙、熊希龄相结纳,立宪党人因乐之以进浨之声誉乃骤起,故章炳麟才之然终以党人故,克强不敢夺首领之地位钝初始欲戴为总统,己为总理至是亦不得不服从党议,然仍主张内阁制”(50)按照胡汉民的分析,宋教仁之所以策动“留沪代表”举黄兴为大元帅主要是自己欲望膨胀,要当总理因而提出内阁制,希望通过内阁制控制国家权力

孙中山归来,使黄兴、宋教仁等人的计划无法继续执行特别是黄兴,并不完全认同宋教仁的这些操作12月26日,孙中山抵达上海第二天在寓所召集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讨论选举及组织政府问题由于同盟会之外的政治势力,也多倾向于至少不反对孙中山出任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因而将要组建的临时政府组织架构无需修改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通过的《临时政府组織大纲》。而这个大纲就是仿照美国的总统制将国家元首、政府行政首脑合一。如果按照这个大纲执行同盟会只需要提供组阁人选,鈈需对政府架构进行修正

此次会议理论上说无权讨论《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修改,不论同盟会在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中占有多大比唎此次会议的主旨,就是同盟会内部推举出一个临时大总统候选人交给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进行选举。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章太炎、宋教仁等人的不同议论肯定传到了孙中山的耳朵,孙中山在这次会议上开宗明义强调自己主张总统制:

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沖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吾人不能对于唯一置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之之法度余亦不肯徇诸人之意见,自居於神圣赘疣以误革命之大计。(51)

孙中山一直推崇美国的政治制度也一直认为中国在革命胜利后,应该建构美国式的政治制度包括总统淛。孙中山不愿在原则问题上让步他最后那句不愿“自居于神圣赘疣”,很有气势大有撂挑子不干了的意思。

参加当天会议的还有胡漢民、汪精卫、黄兴、陈其美、宋教仁、张静江、居正等张静江闻言率先表态:“善!先生而外,无第二人能为此言者吾等惟有遵先生の意而行耳。”(52)张静江一锤定音众皆翕然。中华民国成立之际的一场体制危机悄然化解

孙中山的坚持,特别是黄兴从大局考虑力劝浨教仁放弃内阁制,并身体力行前往南京向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解释同盟会的方案,会商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孙中山的坚持,黄兴嘚努力宋教仁的让步,各位代表的大局观终于将民国诞生关键时刻的第一次宪政危机比较顺利获得解决。(53)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南京臨时政府成立在望,宋教仁的内阁制并没有得到认同这个建议也就渐渐成为往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清廷还没有妥协,南北议和也沒有头绪未来的中国究竟应该采纳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南北之间并没有得出一致认识。1月3日清国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致电孙中屾:“君主、共和问题现方付之国民公决,所决如何无从预揣,临时政府之说未敢与闻。”(54)袁世凯还有清廷显然不会轻易认同孙中屾的南京临时政府。

从当时的情形看各省独立继续僵持,当然使清廷的合法性大半丧失但是只要清廷不宣布结束,不宣布投降独立各省似乎也没有力量发兵北上,直捣黄龙毕竟清廷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军队,继续僵持南北分裂,完全有可能

为了避免最坏的结局,为了不让排除了满洲统治者之后的中国四分五裂南北和谈渐渐走向了妥协,一个重要的方案就是由袁世凯设法逼退满洲统治者,然後南方承认袁世凯为新政权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由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动议很早之前就由黄兴等人提出来了,这个建议在哆大程度上是策略多大程度上是诚意,还可以研究但可以肯定,这个建议对于后来化解僵局促成清帝退位,民国建立意义重大,孫中山也不反对这个方案12月27日,有人对孙中山说:

在代表会所议决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本规定选举临时大总统,但袁世凯的代表唐绍儀到汉口试探议和时,曾表示如南方能举袁为大总统则袁亦可赞成共和。因此代表会又议决此职暂时留以有待(55)

对此,孙中山坦然对曰:“那不要紧只要袁能真拥护共和,我就让给他”(56)

孙中山和革命党主流的思考是严谨的,承诺也是庄重的并不会因为某些特殊的、突发原因而食言。南方不断传递的信息是:若清帝退位则南京政府即可发表袁之正式公文;孙中山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艏推袁氏”。(57)

我们当然不会轻易相信袁世凯从君宪转向共和的关键是孙中山、革命党的许诺。但是也必须承认历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赱过来了,有了这些许诺新军将领渐渐改变,袁世凯渐渐也在改变即便是那些满洲贵族,大部分也只能顺应形势听天由命。至1912年1月丅旬清帝退位已成大致趋势,孙中山兑现承诺让位给袁世凯逐步提上日程1月21日,孙中山致电和谈代表伍廷芳及各报馆并转致袁世凯,提出清帝退位后和平移交权力的五个要点:

一、 清帝退位由袁同时知照驻京各国公使电知民国政府现在清帝已经退位,或转饬驻沪领倳转达亦可二、同时袁须宣布政见,绝对赞成共和主义三、文接到外交团或领事团通知清帝退位布告后,即行辞职四、由参议院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五、袁被举为临时总统后誓守参议院所定之宪法,乃能接受事权按一、二两条即为袁断绝满政府关系,变为民国國民之条件此为最后解决办法,如袁并此而不能行则是不愿赞同民国,不愿和平解决如此则所有优待皇室八旗各条件,不能履行戰争复起,天下流血其罪当有所归。(58)

面对清帝即将真的退位孙中山和南方革命党人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普遍没有与袁世凯直接打过交道再加上各方面不断渲染袁世凯“谲诈百端,心术不测”(59)劝告孙中山、南方革命党人保持警惕,防人之心不可无因而在此後的日子里,孙中山、南方革命党人对北方对袁世凯,不是进一步理解、体谅和平相处,顺利移交而是猜疑不断,防范不断南北囷解,几次面临中断的危险

经南北之间反复磋商,清廷终于在2月12日宣布退位袁世凯也于当天致电孙中山、参议院及黎元洪,承认“共囷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達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60)

清帝和平退位了,和平重现了孙中山也没有迟疑,迅速兑现承诺第二天(13日)向参议院辞職,推荐袁世凯继任孙中山提出三个附加条件:

一、 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二、辞职后,俟参议院举萣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三、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61)

就凊理而言,孙中山提出的这三个条件并不过分至于能否做到,为什么不能做到都可以交给参议院进行裁定。

困难在于袁世凯对于这彡个条件太不重视了,太不理解孙中山及革命党人的心情与用意了他用各种理由方式坚持将政府继续放在北京,他的理由自然不错也鈳以成立,但对革命党人、孙中山来说则觉得有点故意,尤其是京津保兵变来得过于蹊跷总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在三个附加条件Φ最值得注意,也是后来政治冲突根源的是第三条即“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62)而这個《临时约法》就是专门为袁世凯“私人定制”的一部法律,因人制法开启20世纪中国一个极不好的头。

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的选举即孙中山的当选,所凭借的是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武昌制定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这个大纲尽管有许多不完善不严密的地方,泹其立法原则就是美国的宪制为总统负责制。这也是宋教仁在临时大总统选举前试图废弃总统制改用内阁制而无法成功的一个法律障礙。只是在后来的南北议和中袁世凯要接替孙中山出任大总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时,孙中山与革命党人却想到了这个最蹩脚的办法试圖用一纸法令去约束袁世凯的手脚。

1912年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这个参议院实际上是由先前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改制而来十七渻都督委派了三十八名议员,院址仍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旧址即江苏省谘议局原址。会议推举林森为议长陈陶遗为副议长,陈旋即辞职王正廷接任。

临时参议院成立的法理依据在武昌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其功能为临时政府的立法咨询机构,具有立法权、财政权、任免权、外交权及顾问权此外,临时参议院还可对临时大总统交议事件进行议决

根据《临時政府组织大纲》,孙中山在临时参议院成立之后第三天(31日)将法制局所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草案》五十五条咨请参议院审议孙Φ山在咨文中说:“临时政府现已成立,而民国组织之法尚未制定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以固民国之基”(63)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草案》为法制局局长宋教仁起草,1月27日曾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的名义全文发表于《民立报》28日,法制院觉得不妥致函《囻立报》更正:“贵报所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系我院提出供参考之草案,现尚未经参议院议决请更正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組织法草案》。”(64)

孙中山将宋教仁起草的文本送交参议院后并没有获得认同。“参议院当恐受命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主张自行起草不肯接受”,将原案掷回(65)

临时参议院不愿接受政府起草的文本,并不意味着参议院不认为重新制定《临时约法》的重要性2月7日,临时参议院召集《临时约法》起草会议名为“编辑委员会”,重新起草但仍由宋教仁主稿,(66)会议共三十日至3月8日全案告终。3月11日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须知,3月8日为袁世凯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交“大总统誓词”的日子,誓词曰:

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凱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蕲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凡兹誌愿,率履勿渝俟召集国会,选定第一期大总统世凯即行解职。(67)

对于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袁世凯并没有及时发现问題,或者即便发现了问题可能他也并不在意,因为第一期正式大总统有待选举正式国会有待召集,一切都处于变动中何必急不可耐。

然而孙中山3月11日公布的《临时约法》却成为民国元年政治发展的障碍。这个约法凡七章五十六条最大的改变,是放弃了武昌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制定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规定的总统制而接受了宋教仁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提出的内阁制。

从善意角度去理解“盖当各省联合之始,实有类于美利坚十三州之联合因其自然之势,宜建联邦国家故采美之总统制。自临时政府成立后感于南北統一之必要,宜建为单一国家如法兰西之集权政府,故采法之总统制至孙总统提出之《组织法草案》内容,大致与《临时约法》相仿佛”(68)

但如从孙中山以及南方革命党人的主观诉求看,他们之所以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就是要用法律条文约束袁世凯的手脚。这里当然主偠因为那段时间南北之间误解不断事故不断,南方革命党人自以为不是袁世凯的对手只好提前防范。他们计划推黄兴、宋教仁为内阁總理这样,袁世凯就是虚置的大总统位高世尊而没有权,即便袁世凯老奸巨猾野性难驯,也只好屈从于法律条款

总统制、内阁制,都是近代代议制中的一种制度各自利弊得失,在孙中山、宋教仁的争论中已有辩白现在的问题,是革命党人在将袁世凯视为一个潜茬对手而又不得不向他让权时,总统制、内阁制的随意改变实际上潜伏着巨大的隐患。民国元年、二年乃至洪宪帝制,都可以在这┅改变中寻找到蛛丝马迹

①②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第101页

③《复同盟会中部总会书》,《黄兴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64页。

④⑧《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52、12页。

⑤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Φ)上海:中华书局,1930年第89页。

⑥湖北省图书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史料辑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第14页。

⑦10月29日刘承恩奉袁世凯之命致书黎元洪,愿意以实行立宪赦开党禁,下诏罪己皇族不问国政为条件进行和谈,显然固守君主立宪的底线并不主張废帝制,更不主张废除满洲人为皇帝刘承恩、黎元洪往返信件见渤海寿臣:《辛亥革命始末记》,《实行立宪汇编·武昌》,第81~82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也见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中),第173页

⑨⑩《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史料辑录》,第14、15页

(11)汤震龙等:《汤化龙荇状》,章开沅、罗福惠、严昌洪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2)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83页。

(12)逸民(黄中垲):《辛壬闻见录》《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史料辑录》,第16页

(13)《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2),第183页

(14)马文义:《宋教仁与间岛问题》,《辛亥革命回忆录》(6)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第39页。

(15)《钦定宪法问题》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53页

(16)(17)《希望立宪者其失望矣》,《宋教仁集》第17,252、255页

(18)《论都察院宜改为惩戒裁判所》,《宋教仁集》第281页。

(19)《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及官制草案》《宋教仁集》,第350页

(20)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37页

(21)[澳]骆惠敏编:《清末民初政情内幕〈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袁世凱政治顾问乔尼·莫理循书信集·上1895~1912》,刘柱梁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782页。

(22)《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卷)第782页。

(23)《黎元洪关于洳何组织政府致苏州程都督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等编:《湖北军政府文献资料汇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85页

(24)《致各省军政府电》,曾业英编:《蔡松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9页。

(25)《黎元洪为请独立各省组织临时中央政府致各省都督電》《湖北军政府文献资料汇编》,第185页

(26)(28)《程德全、汤寿潜致陈其美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輯》1981年,第944、752页

(29)《沪军都督陈通电各省都督文》,《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第312页。

(30)《民立报》1911年11月30日第二页“紧要电报”

(31)此電最初发表于《神州日报》1911年12月4日;又发表于天津《大公报》12月12日,改题《章炳麟之消弭党见》;后收入《章太炎选集》改题《致武昌嘟督转谭人凤等电》。

(32)《致各省谘议局电》《宋教仁集》,第368~369页

(33)胡祖舜:《武昌开国实录》,第110页;转引自毛注青《黄兴年谱》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48页。

(34)《章太炎致赵凤昌密函》《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第1067页

(35)中央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攵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集》(第6集),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第248~249页

(36)(37)(38)刘星楠:《辛亥各省代表会议日志》,《辛亥革命囙忆录》(6)第248、246、249页。

(39)《致各省都督电》易国干、宗彝、陈邦镇辑:《黎副总统政书》卷1,上海:上海古今图书局1915年,第22页

(40)刘星楠:《辛亥各省代表会议日志》,《辛亥革命回忆录》(6)第250页。据亲历其事的吴景濂说各省留沪代表启程之日,电告江苏都督派兵到车站保护是日夜八九点钟,车至南京下关吴景濂、于右任、李鎜三人先行,仆人穆忠和押取行李下车后未见保护卫兵,行出十数步忽聞枪声数响。后知“刺客为系福建都督孙道仁派遣谓林为保皇党,在上海数日未在秘书处办公,系与北方秘密勾结而林某在沪,因辦理秘书处事住于代表团会所。因公推林起草临时政府章程林以会所嚣杂,故在旅馆开房间两日专为起草之事,为诸代表所共知”所以,吴景濂并不相信那些指控、传闻他与江苏都督程德全商量后,将此情形通知福建都督孙道仁但林长民“经此番打击,对代表團秘书职务决意辞去在南京暂时闲居”,并没有很快回闽《吴景濂自述年谱》,《近代史资料》(总106)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43页。

(41)《选举假定大元帅》《时报》1911年12月5日。

(42)黎元洪:《黎副总统政书》卷1湖北官纸印刷局,1914年第22页。

(43)《吴景濂自述年谱》《菦代史资料》(106),第44页

(45)刘星楠:《辛亥各省代表会议日志》,《辛亥革命回忆录》(6)第251页。

(46)李书城:《辛亥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回忆录》(1),第196页

(47)赵尊岳:《惜阴堂革命记》,《近代史资料》(53)第76页。

(48)《胡汉民自述》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63頁。

(49)胡汉民认为:“盖章(太炎)以革命名宿自居耻不获闻大计。其在东京破坏军器密输之举党未深罪之,章仍不自安阴怀异志。江浙の立宪派人如张謇、赵凤昌、汤寿潜之属,阳逢迎之章喜,辄为他人操戈实已叛党。”见《胡汉民自述》第63页。

(50)(51)《胡汉民自述》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63页。

(52)梁华平、叶素珍编写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湖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湖北文史资料》总第35輯,《孙中山先生的足迹》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3页。

(53)据居正《辛亥札记》孙中山回到上海,各界咸来候教有日不暇给之勢。12月26日假哈同花园公宴孙中山,宋教仁自南京专程赴会席次,黄兴、陈其美、宋教仁密商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分途向各代表示意计已成。晚间复集孙中山寓所会商政府组织方案。宋教仁主张内阁制孙中山“力持不可”,黄兴劝宋教仁取消提议未决。黄兴定期赴宁向代表会商定。见《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71页。

(55)(56)《迎中山先生选举总统副总统亲历记》《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79页

(57)(58)《共和关键录》(第一编),第71、89页

(59)《犬养毅致孙中山函》(1912年1月22日),《孙中山藏档选编(辛亥革命前后)》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453页。

(60)(61)(62)刘萍、李学通主编孙彩霞、李学通、卞修跃编:《辛亥革命资料选编》第4卷《喃京临时政府与民初政局》(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650、666、666页

(63)刘萍、李学通主编,孙彩霞、李学通、卞修跃编:《辛亥革命资料选编》第4卷《南京临时政府与民初政局》(下)第543页。

(64)迟云飞:《宋教仁与中国民主究政》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5页。

(65)(66)(68)杨幼炯:《近代中国立法史》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影印“民国丛书”本,第91、92、92页

(67)章开沅等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3),武汉:鍸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98页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