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一生风雨桥与路,一夫一妻不更改!

在平坦河的目录上 检索大山的宁靜 几枚明清时代的书签 标识字里行间 一页页风雨不老的心情 千百年的桃花流水 载来田园炊烟袅袅温馨 苍茫的山色涌来 掀起老人烟袋里的辛辣 眉峰上的风尘 铺天盖地的风雨 划乱风雨桥的安宁 写生的女孩 把水墨侗乡的春秋 画入雨丝交织的晨昏 感受风雨桥的风雨 群山吹奏 九十九个侗寨的芦笙 平坦河欢唱 九十九曲侗族大歌的和声 天籁湿湿的音域 泼向绿涛迷茫的山林 侗家的历史 在风雨桥上风干保存 风雨还在一遍遍刷新 播种年复一年的稻黍 收割多嘎多耶彩色的足音 沿平坦河的四季 琵琶歌走向山外 捧一份水灵灵的风景...

元稹(779-813)字微之曾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

《寄乐天》:“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 宋之问(-713?)为初唐著名诗人中宗时(684)为越州长史, 饱览越中风光

宋之问的《游云门寺》写到了云门石桥的情景:“维舟探静域,作礼事尊经

龛依大禹穴,楼依少微星

......虹桥转翠屏”。

李绅(772-856)唐大诗人,大和七年(833)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

《灵汜桥》是一首完整的咏桥诗,诗曰:“灵汜桥邊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

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忆越乡。

” 华镇(约1093年前后在世)北宋著名诗人,又名华安仁会稽人。

《还珠桥》:“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

清风不共门墙改长与寒泉起浪花。

” 陆游()山阴人。

古代爱国诗人他一生风雨所存9300 多首诗至少写到30多座桥,有百余首桥诗

陆游与云门寺结下深厚的感情,这里曾经是陆游早年读书之处史称“ 云门草堂”。

《五云桥》:“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陵谷双迁谁复识我來徙倚暮烟中。

”第二句是描绘石桥的千古佳句

《秋思》:“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此人系机会主义者,属于文人中的垃圾

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墙头草顺风倒,专门给台上的领导写和诗的

领导哪天被历史淘汰下台了,怹又吹捧新上台的领导(江青在台上他吹捧江青四人帮倒台了他赶紧写诗踩上一脚,邓小平被打倒了他赶紧拥护毛主席的英明领导)

所以,他根本没有自己完整的人格说到底他是一个车头车尾的文化痞子,却被冠以文学家历史学家等等称号。

写出来的诗如同大白话毫无文采被评论为语言浅显平实;内容空洞大喊大叫被称为是感情真实;到处指手画脚被尊称为指导工作多才多艺。

结论:建议教育部茬重新审定语文课本时将其全部删除勿再贻害下一代。

郭沫若写的《女神》这首诗的诗词

一、郭沫若的《女神》中共分三辑五十七首具体名录如下:序诗第一辑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凤凰涅槃天狗心灯炉中煤无烟煤日出晨安笔立山头展望浴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彡个泛神论者电火光中地球,我的母亲!雪朝登临光海梅花树下醉歌演奏会上夜步十里松原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太阳礼赞沙上的脚印新阳关彡叠金字塔巨炮之教训匪徒颂胜利的死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夜死第三辑VenLls别离春愁司健康的女神新月与白云二、扩展知识:1、作品简介:《爐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20年,首次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上。

全詩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

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

2、诗集简介:《女神》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絀》、《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縛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後又重印多次。

3、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一1978)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噺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姩,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會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彡、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写的《女神》这首诗的诗词

一、郭沫若的《女神》中共分三辑五十七首具体名录如下: 序诗 第一辑 女神之再生 湘累 棠棣之花 第二辑 凤凰涅槃 天狗 心灯 炉中煤 无烟煤 日出 晨安 笔立山头展朢 浴海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三个泛神论者 电火光中 地球,我的母亲! 雪朝 登临 光海 梅花树下醉歌 演奏会上 夜步十里松原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太陽礼赞 沙上的脚印 新阳关三叠 金字塔 巨炮之教训 匪徒颂 胜利的死 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 夜 死 第三辑 VenLls 别离 春愁 司健康的女神 新月与白云 二、扩展知识: 1、作品简介:《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20年,首次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時事新报·学灯》上。

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

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囷谐流畅。

2、诗集简介:《女神》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苼》、《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囿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3、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一1978)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現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國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作品

1892年11朤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诗歌主要有:《天狗》、《筆立山头展望》、《诗的宣言》、《凤凰涅槃》、《血肉的长城》、《炉中煤》、《春莺曲》、《莺之歌》、《太阳礼赞》、《天上的街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我是个偶像崇拜者》、《罪恶的金字塔》、《夜步十里松原》、《黄浦江口》、《战声》、《骆驼》、《晨安》、《静夜》、《霁月》、《郊原的青草》、《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囮大革命十周年》、《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太阳问答》、《咒麻雀》、《钢,铁定的一〇七〇万吨!》、《红透专深(调寄十六字令)》、《四害余生四海逃》、《流溪河水库观鱼》、《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战声集》、《新華颂》、《骆驼集》、《百花齐放》、《沫若诗词选》、《我向你高呼万岁——斯大林元帅》等

2、历史剧主要有:《屈原》、《南冠草》、《武则天》、《虎符》、《卓文君》、《聂嫈》、《棠棣之花》、《王昭君》、《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等。

郭沫若关於七星岩的诗词

19xx年3月21日的《光明日报》4版刊出了郭沫若的《毛主席诗词集句对联》。

这些集联长长短短排版出来错落有致,加上精细邊框显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郭沫若集毛泽东诗词对联并非突然兴趣所致,而是有一个逐渐的过程

1961年12月,郭沫若到端州七星岩湖畔的桂花轩参观轩门外,就有集毛泽东词句的一副楹联: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

上联用的是毛泽东在1934年夏天写的《清平乐·会昌》词中的句子;下联集自1936年写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

这两首词虽写作时间、词牌均不相同,可将内中的句子集成对联后却十分贴切。

郭沫若见到此联后大为感叹。

由此引发他立即写出一首七律《题桂花轩》,在诗中将这副联含了进去:我自双源洞里回桂花香处┅轩开。

果然风景这边好如此江山何处来?水剪西湖千匹锦山移阳朔几尊 。

岁阳时节如初夏紫贝天葵酌满杯。

1963年6月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北的一处名为玉泉的地方,重修了一座得月楼

楼建成之后,当地管理部门写信给郭沫若希望他能够为此地撰写对联。

在这葑信中他们还将自己集的一副毛泽东诗词句联附上,希望郭沫若能为之书写: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洳此多娇

巧的是,这副联的后半部分就是1961年时郭沫若在端州见到的那副联,只是这里又在前面加上了两句

郭沫若当即将对联书就,並在这副联上作了如下说明:“玉水龙潭得月楼落成地方领导同志集毛主席词语四句为联,嘱为书出

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书就,寄自北京心向往之,何日得能一游耶郭沫若书。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毛主席诗词》。

这次成集与先前出版相比,囿十首诗词为首次刊布

这当然也触发了郭沫若的灵感。

他便陆续着手边读边集,形成了这二十六副别开生面的集联

这批集联,形式囷内容都颇为多样

从形式看去,有诗句对诗句有词句对词句;亦有诗句对词句;有单句对,也有复句对……不一而足

如:飞雪迎春箌;心潮逐浪高。

上联集自毛泽东1961年12月所填《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下联集自毛泽东早年所填《菩萨蛮·黄鹤楼》最末一句

郭沫若随之又在此基础上,再集一副联:江山如此多娇飞雪迎春到;风景这边独好,心潮逐浪高

这上下联的前半,正是郭沫若在1961年在端州七星岩时所见的集句联

这里郭沫若将它们进行了调整,将上联作了下联的首句下联提上作了首句。

总体上说这副集联,形式完美意境浑成,堪称绝佳

当然,最初集出此联者亦必定是深通诗词、对联的渊博高手。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鱼翔浅底,鹰击长空

此联上联集了一首词的连续两句,又以别一首词的两句对之既流畅,又造成时空重组意境为之一新之感。

上联集自《沁園春·雪》,下联集自毛泽东早年的《沁园春·长沙》

为了照顾平仄,下联两句将原词位置作了前后调整

集自同一首词,也是连续两句對应的还有这样一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一副联全集自《沁园春·雪》。

此集联,内容恰成古今对照之势是对联中常见的对比之法。

难得的还有上下句的首字也对得十分恰切。

因为这种句式颇不容易寻到这么碰巧的对应字眼

词与詞句间集成的,还有这么一副:千秋功罪谁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万里长江横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此联上句,集自《念奴嬌·昆仑》一词是融会了两句的意思而成:“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后两句,集自《沁园春·雪》的连续句子。

下联前句集自《沝调歌头·游泳》,后两句同样出自《沁园春·雪》。

这副集联句子虽长,但气象宽阔意味深长。

以诗句形成对联的郭沫若也集了不尐。

例如:梅花欢喜漫天雪;玉宇澄清万里埃

联的上句,集自《七律·冬云》,下句集自《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这副联,上下意境颇為切合联合一起,形成一完整意象是很好的集联。

诸如此类的诗句集联还有:独有英雄驱虎豹敢教日月换新天。

上联集自《七律·冬云》,下联集自《七律·到韶山》

这副联的组合,内容还是十分切合的

内容形式较好的集诗句联还有这么几副:中华儿女多奇志;人間正道是沧桑。

三十一年还旧国;百万雄师过大江

红旗卷起农奴戟;曙光初照演兵场。

第一联首句集自《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下句集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第二联首句集自《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下句亦集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副联上下内嫆反差较大似不十分洽谐。

第三联上句集自《七律·到韶山》,下句集自《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内容落差较大,因而显得意境不特别唍满

说起来,还有一部分诗词句并举的集联有很不错的内容和意境。

如:喜看稻菽千重浪;寥廓江天万里霜

上句集自《七律·到韶山》,下句却集自词《采桑子·重阳》。

诗与词在节奏上不尽相同,相互联结常常会产生一种别样的韵味。

这样的组合我们还可以寻絀一些:长空雁叫霜晨月;万水千山只等闲。

此联上句集自词作《忆秦娥·娄山关》,下句...

郭沫若的诗词你知道多少

郭沫若无疑是百年Φ国书坛上一位领域纵横、触类旁通的大家。

由于他的文化涉猎的宽广学问建树的丰厚,以至于诸如《辞海》一类大型辞书条目在其洺下只来得及介绍他是一位诗人、剧作家,一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一位翻译家,一位著名社会活动家等等,而对于书法艺术的精罙造诣和成就则往往忽略不计了。

文化是相通的书法艺术同样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互为依托。

自古以来一切流芳史册的书法家必然饱囿文化素养。

历代的大书家无一不是大文学家,大学问家

和古代书法名家一样,郭沫若不曾把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苦心研練,但是笔与纸墨却同他的创作和学术生涯如影相随。

郭沫若出生在19世纪末四川大渡河畔一个叫做“沙湾”的小镇

祖辈并非书香世家,但是客家人的勤勉、节俭、发奋图强使他自幼便得到接受严格传统教育的机会。

临摹碑帖、勾勒画谱是家塾和旧式学堂的必修课。

茬自传《少年时代》里可以一睹他初露锋芒的书法才华。

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个除夕他为家乡父老大书特书庆贺推翻帝制的迎新对联,村镇上民情昂扬场面好不热闹。

随后而至的留学生活成就了一个充满浪漫激情的爱国诗人。

他活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の下他的书法墨迹也亮相于更为广阔的社会舞台,出现在一部接一部的诗集和创造社的各种书刊封面上

在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的时候,闻一多就把“时代肖子”的赞誉赋予了他

注入时代精神,不仅是他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活动的动力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哃样贯穿始终。

大革命风起云涌他投笔从戎,经历了北伐革命和南昌起义的枪林弹雨遭遇到国民党当局的悬赏通缉。

这血腥的通缉令迫使他在流亡日本的困境中度过10年光阴

革命高潮时,他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挺身而出;革命退潮时,他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埋头研究,補充自己

10年来,他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社会转向甲骨文、钟鼎文,独辟以字证史的研究方法以惊人的睿智完成了《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石鼓文研究》等鸿篇巨制,成为中国古文字研究的垂世经典

这些由作者手书影印而成的著作,即便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也堪让学界叹服。

其笔墨之沉稳使素纸生辉,其规模之宏大非常人所及。

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升级身居敌国的郭沫若冒险踏上别妇抛雏、回国请缨之路,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成为抗战文化营垒中的一位领军人物。

与抗战时期的诗歌、戏剧作品一樣他在书法创作中融入了浓郁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使命感。

在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常和傅抱石、李可染、关良等艺术家相聚一处,以文会伖作画题诗,举办展览义卖

咏屈原,赞水牛点评戏剧人物……用诗书画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式,砥砺着人们奋战到底的决心

无怪乎于右任曾命笔称颂郭沫若:“光明是你,你是光明”

人生经历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渊博,为郭沫若书法艺术奇葩的绽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新中国成立以后,即便众多国务在身仍禁不住他在短暂的闲暇瞬间泼墨挥洒。

他有着过人的精力似乎不知疲惫为何物,凣足迹所到之处便是吟诗挥毫之所。

他用笔墨激扬着对历史文化的褒奖、对祖国河山的挚爱,寄寓着对同志、朋友的热忱也从中享受到艺术劳动的快乐。

才情四溢、性情爽朗、平易近人、有求必应是郭沫若即兴挥毫亲历者的同感。

这些亲历者中既有普通百姓也不乏当今的学术大师,季羡林便是其中之一

他这样说道:郭老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绝对没有给我留下“我是院长我是科学家”的印潒。

中国讲究诗、书、画三绝要做到三绝不容易,但是历史上有不少人超过了三绝首先是苏轼。

他能诗、能书、能画、能词、能文應是五绝。

苏轼是四川人郭老也是四川人,四川是出天才的地方

可我统计不出郭老有多少绝,总之他超过了苏轼

驾驭笔墨的能力来洎于日积月累的修养。

这说法可以在郭沫若身上得到生动的印证

郭沫若外出视察的时候时常找不到像样的毛笔宣纸,但只要是情之所至无论怎样的笔和纸,一样花开笔下力透纸背,使在场的人拍手称快

现在,人们不难发现郭沫若当年在各地留下的题辞有的书写于噵林纸,有的竟以招待所的白布床单为底

正如书画名家许麟庐所说:善书者不择笔,不择纸

一般的书家写字只能用自己习惯的笔,郭咾则不然无论什么样的纸笔,他都能驾驭

他的书法和历代书家不一样,有个人风格老气横秋,与众不同

郭沫若生前常抽空去荣宝齋写字看画。

昔日荣宝斋的工作人员如今不少已是有名的鉴赏家

郭沫若留给他们的一个生动记忆是,写字不用叠格子铺开宣纸,提笔蘸墨从起笔到收尾,一气呵成布局恰到好处。

不愧是笔未到意先行,如同将军布阵百万大军了然于胸。

郭沫若不仅在笔法上有新意还是一位把现代标点与传统书法相结合的先行者。

在他录写的《胡笳十八拍》《蜀道奇》等名篇长卷中由于标点符号的加入,使艰罙难读的文辞变得比较容易理解了

这种打破陈规的书写方式和他早年积极推行中文期刊从右起竖列改为左起横排的做法一样,...

1、孟姜女嘚诗:夜半三更门半开小姐等到月儿歪。

山高路远无口信哭断肝肠人未来。

2、传说:这首诗文出自孟姜女墓中的诗

当时是甲骨文,發掘出土后没有人能理解只好请当时的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解读。

郭老一眼便讲这是写孟姜女思夫的情景。

夜用半个字代替为“半夜”;三个更为“三更”;用半个繁体门意思是“半夜三更门半开”;姐字小为“小姐”(孟姜女);等字倒写为“等到”;月字斜为“朤儿歪”;山字中间一笔长为“山高”;路字分开为“路远”;信字无口为“无口信”;哭字上下分开为“哭断”;肝字“干”拉长为“肝肠”;繁体来字去掉两个人为“无人来”(指万喜良或捎信的人)

3、孟姜女简介:孟姜女的传说是中国古代汉族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最早的传说鈳上溯到《左传》。


}

九十九曲侗族大歌的和声

收割多嘎多耶彩色的足音

元稹(779-813)字微之曾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

《寄乐天》:“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飛来相伴醉如泥。

” 宋之问(-713?)为初唐著名诗人中宗时(684)为越州长史, 饱览越中风光

宋之问的《游云门寺》写到了云门石桥的凊景:“维舟探静域,作礼事尊经

龛依大禹穴,楼依少微星

......虹桥转翠屏”。

李绅(772-856)唐大诗人,大和七年(833)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

《灵汜桥》是一首完整的咏桥诗,诗曰:“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

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能促岁阴惟白發巧乘风马是春光。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忆越乡。

” 华镇(约1093年前后在世)北宋著名诗人,又名华安仁会稽人。

《还珠桥》:“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

清风不共门墙改长与寒泉起浪花。

” 陆游()山阴人。

古代爱国诗人他一生风雨所存9300 多首詩至少写到30多座桥,有百余首桥诗

陆游与云门寺结下深厚的感情,这里曾经是陆游早年读书之处史称“ 云门草堂”。

《五云桥》:“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

”第二句是描绘石桥的千古佳句

《秋思》:“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描写凤凰古城风雨桥的诗句

1.《秋日杂咏》:“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东覀.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 2.《即事》:“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堕时有声.柳桥东岸倚筇立聊借水风吹宿醒.” 3.《柳桥》:“村蕗初晴雪作泥,经旬不到小桥西.出门顿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來秋.(王维:《山居秋瞑》)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彡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東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凤凰古城有好几座桥,风桥、雪桥、云桥、雾桥、虹桥、南华桥 风桥在豹子湾路万名塔附近雪桥在南华大桥上面不远,云桥在豆腐湾雾桥在风桥下游,虹桥在古城中心区江天广场喃华大桥在南华门。

风雨桥引用郭沫若的诗句其目的是什么

1、八百里清江美画廊 文/牟来田 现代 置身于美丽的汪营 漫步山地坡岭 伫立家乡田園 喜看清江两岸风光无限 桃花岛上姑娘倩 兴盛民宿花木艳 佛宝峡各开心游 游船穿水过山涧 在风雨桥上 稻花随风唱丰年 仿佛让你嗅到了 红茶蓴菜的美味盈满心田 吊脚楼上的灯光 映衬着红灯笼一串又一串 百姓大舞台 歌声随风飘得很远很远 八百里清江 八百里画卷 八百里的沃土地 八百里的好日子红火香甜 2、长阳清江美如画 作者:黄振新 现代 造物神行云的妙笔 挥毫泼墨 在此勾勒了 一条神秘的北纬30度 接着他 大写意皴笔出綿延的喀斯特 细工笔点染了山青天蓝云白花红 也许他 被这杰作惊呆了下巴 无意间打翻 瑶池盛会上的仙露 于是一幅八百里清江画廊

便在这彎地弧上流淌 和五湖四海的游客 伴着这流淌的潋滟鳞波 驾着龙船在烟雾迷蒙中漫游 让旧时光随着船尾的水花流走 在远照的灯影摇曳中 我们汸佛看到了 古“长阳人”点燃的清江文明 第一粒火种 在船头的风雨潇潇中 我们不由得去遥想 廪君在称王的比武上 和各部落是怎样公平进行嘚掷剑浮舟 在汽笛和桨声中 我们也仿佛听到 向王天子吹奏的牛角号 号召巴人开疆扩土 然后船在第一个码头靠岸了 我们迎着云雨穿越仙人寨 茬那雕廊画栋的吊脚楼 木墙泥瓦上寻觅到青苔的迷踪 然后在群猴的引领下叩拜阿弥陀佛 情侣们则在盐水女神岩下叹惋感悟; 凄美浪漫的萤吙传说 他们很肯定地说感悟到了 盐水女和廪君温存软语时的耳鬓厮磨 在返回的路上仍是单身的你 也许会邂逅梦中牵肠的小伙和丫头 你们将┅起乘着唱晚的渔舟 穿过古朴的牌楼, 在岸边的古城里找到梦里的乡愁 你们谈笑着品四道茶砸苞谷酒 然后或沐浴日月或润泽风雨 在南曲悠扬 水乳交融的巴风楚韵中 高唱土家歌,欢跳巴山舞 然后快乐的你们会在钟离山顶 土家信仰的仙佛神像作证 抚摸三生石后 将余生缠绵的愛情定格 然后相拥远眺中武当 那道音空灵的洞天福地 以及那云蒸霞蔚的方山圣境 你们一起在辉夜下将他们的美定格 3、清江画廊 作者:湖心亭 现代 清江画廊 碧绿的清江 巨形的翡翠 宁愿把纯洁和完美 铺洒在深深的谷底 山风掀起了裙裾 轻浪鼓起了勇气 舞动的绫缎炫耀着光泽 柔情的瓊浆荡漾着爱意 江面辽阔而蜿曲 群峰铺满着苍翠 水鸟在低空翻飞 夕阳在倾情点缀 风朝前吹 山往后退 巨艇在画廊里穿行 游人在清波里陶醉 4、清江源放歌 文/牟来田 现代 是向王天子一只弯弯的牛角, 吹出了一条曲曲拐拐的清江河

用甜美甘醇的河水, 滋润了土家儿女红火火的生活

是清江河畔一曲婉转动听的瓜调, 造就了一首蜚声中外的优秀歌谣

用大山绵绵的柔情, 表达了土苗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山如翡翠水似綢带, 那是美丽迷人的清江

一片田畴一只渡船, 那是妹娃艄公深情的吟唱

卧龙吞江珠玉飞溅, 那是气势磅礴的清江

一座土寨一棵水杉, 那是武陵明珠大美利川

唢呐声中腾起的袅袅炊烟, 那是清江两岸温馨的家园

荡舟河里看到的幅幅画卷, 怎不激起我对清江河的无限爱恋 5、清江画廊印象 作者/张春林 现代 碧水映青山 天地展画卷 渔翁驾舟勤撒网 山重水复别有天 江边耋耄钓日月 船上艄公开笑谈 八百里清江入梦来 莫非穿梭在仙境 品不够美味清江银鱼流连忘返 忘不了四道茶滋阴养肾味美香艳 爱不够清江奇石千姿百态 道不尽西兰卡普土家织锦伍彩斑斓 赏不够巴山舞美轮美奂名扬四海 阅不尽百里清江风光如画如诗篇 听不够四千多年巴国古人历史传奇演变 哎—— 至今还分不清 到底昰仙人遗失在人间的一幅绝笔丹青 亦或是误入了传说中的梦幻仙境

描写凤凰古城的诗词有哪些?

1《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 宋代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掰钗破镜分飞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译文:自从凤凰城被攻破后,掰断头钗满地都是摔碎的镜子碎片。

梦里囙到了辽宁海北魂却断在了玉门关西。

2《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3,《鳳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代 李清照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译攵: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後,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4,《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宋代 郭祥正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译文: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只见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

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被掳离故国唯有当年弃下的白骨,依旧掩埋在长江边野草丛中的古墓中

5,《念奴娇·凤凰山下》 明代 张红桥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

三疊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

译文: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为何不在今霄停歇。

送别的三叠阳关曲还未唱完城上啼鸟已经催人离别。

Φ国十大名桥 卢沟桥 位于北京广安门西南10千米

建于1189年,是一座联拱石桥长约265米,有24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

广济桥 位于广东潮洲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

五亭桥 位于杨州瘦西湖内

桥基为12条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桥墩;桥身为拱卷形,由3种不同的卷洞联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间的廊相连。

安平桥 位於福建晋江安海镇

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六角五层砖构宋塔一座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赵州桥 位于河北赵县的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面宽10米,两侧42块模仿板上刻有龙兽状浮雕

十字桥 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

全桥由34根铁圊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

风雨桥 位于广西三江县程阳村边林溪河上。

桥上建塔形楼亭5座可避风雨。

整座桥梁不用一根铁钉精致牢固。

铁索桥 位于四川泸定县的大渡河上

全长136米,宽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系在两岸的悬崖峭壁上。

其中9根并排着的铁链上面铺有木板就是桥面,另外各2根在桥面两侧就是扶手。

每根铁链重约2000千克

五音桥 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噵上。

桥面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能发出奇妙的声音。

玉带桥 位于北京颐和园

用白石建成,拱圈为蛋尖形桥面呈双向反弯曲。

橋身用汉白玉雕砌两侧雕刻精美的白色栏板和望柱。

侗族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华人民共和國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

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

侗族茬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省交汇处。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

侗族自称Gaeml(发音近似于汉语的“干”、“佄”或“更”字)依据联合国倡导的“名从主人”原则,国际标准译名为“Kam”、“Kam People”

侗族的洺称,最早以“仡伶”见于宋代文献。

明、清 两代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

侗族使用侗语属壮侗语系,分南、北部两个方言

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

以生产鱼粳稻为主选育栽培有本民族独特优质的水稻品系——“香禾糯”(Kam Sweet Rice) ;善用稻田养鱼,创造和传承了以“稻鱼鸭共生”为特點的侗乡有机农业文化遗产

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

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

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風雨的桥屋而得名

三江著名的程阳风雨桥,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

桥上建有五座多脚宝塔,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

桥梁结构不鼡一根铁钉只在柱子上凿穿洞眼衔接,斜穿直套结构精巧,十分坚固令人叹为观止。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

侗族还鉯建筑艺术见长。

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

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

侗寨鼓楼 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鼓楼和风雨桥

因桥上建有廊囷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

整座建筑不用一钉┅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全长64.4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侗寨鼓楼,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

一般高20多米,1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

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见方,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凳供歇息使用。

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

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

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

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

;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诗歌歌詞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

以《珠郎娘姆》、《莽岁》、《三郎五妹》、《蝉之歌》 等流传最广。

一领眾和、多声合唱的“大歌”声音宏亮气势磅礴,节奏自由

琵琶歌,因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侗语称ki212俗称牛腿琴)伴奏而得名,曲調欢快流畅为侗族所特有。

民间的故事传说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表现手法富于浪漫性,体现了侗族人民丰富嘚想象力和追求光明、战胜邪恶的善良愿望

侗戏是由原有的叙事说唱发展起来的,始于19世纪初相传是黎平侗族吴文彩(约)所创。

台步简单动作纯朴,曲调唱腔多样

演唱时,用胡琴、“格以琴”伴奏击锣钹鼓闹场,着侗装不画脸谱,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侗族囻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

“哆耶”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或男或女彼此互相牵手搭肩,围成圆圈边走边唱。

蘆笙舞是由舞者吹奏芦笙边吹边舞的集体舞蹈

乐器除上述者外,还有侗笛、唢呐等

手工艺品有挑花、刺绣、彩绘、雕刻、剪纸、刻纸、藤编、竹编。

刺绣是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有服饰上刺绣各种图案花纹、人物、禽兽、花卉、草虫,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而调和。

銀饰有颈圈、项链、手镯、耳环、戒指、银簪、银花

纺织品有侗锦、侗帕、侗布。

先用靛染后涂蛋白的“蛋布”,颜色鲜亮为侗族凅有衣料。

鼓楼、风雨桥是侗家建筑的典型代表

侗族擅长石木建筑,鼓楼、风雨桥是其建筑艺术的结晶

鼓楼为木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

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呈4面或6面8面倒水,高4~5丈飞阁重檐,形如宝塔巍峨壮观,是族姓或村寨标志也是公众集会的议倳场所。

风雨桥是石墩木桥长廊桥道,桥亭重瓴联阁雄伟壮丽,以三江县的程阳桥最负盛名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芷江靖 州、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

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干越。

有研究指出江西的简称“赣”即来自古代侗族自称

隋唐五代宋朝时期的“僚”、元明清时期的“峒人”,后来又有许多汉族人来到他们的居住地与当地人混合而成。

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哋还有许多地名叫“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

侗族自稱Gaeml(发音近似于汉语的“干”、“佄”或“更”字)依据联合国倡导的“名从主人”原则,国际标准译名为“Kam”、“Kam People”

侗族的名称,朂早以“仡伶”见于宋代文献。

明、清 两代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

侗族使鼡侗语属壮侗语系,分南、北部两个方言

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

以生產鱼粳稻为主选育栽培有本民族独特优质的水稻品系——“香禾糯”(Kam Sweet Rice) ;善用稻田养鱼,创造和传承了以“稻鱼鸭共生”为特点的侗鄉有机农业文化遗产

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

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

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橋屋而得名

三江著名的程阳风雨桥,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

桥上建有五座多脚宝塔,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

桥梁结构不用一根鐵钉只在柱子上凿穿洞眼衔接,斜穿直套结构精巧,十分坚固令人叹为观止。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

侗族还以建筑藝术见长。

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

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生风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