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到心中明自见无明缘行是什么意思思

**辰二  境界为缘长六粗** **如是扰乱楿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如是指法之词即指境界相,从无而有因异立同,由是空、界忽生;复因同异發明而无同异之众生,亦相继而生;如是藏识海中境风扰动也乱。相待者:互相对待由妄境引起妄心,则为缘之意以境界之相,為生七转识之像  生劳:即引起第七识,创起慧心所对境分别染净,执为心外实有不了自心妄现,起智分别智即慧心所转生劳虑,故曰‘生劳’即第一粗智相,属俱生法执论云:依于境界,分别爱与不爱是也问:‘前转识缘境界相,智相亦缘此境,二者有何差别’答:‘转相缘境,是第八识见分精明之体,但如明镜现像不起分别:智相缘境,不了唯心所现执有定性,分别染净即属汾别事识’。** **劳久:即第七识恒审思量,相续不断劳虑经久,故曰‘劳久’即第二粗相续相,属分别法执论云:‘依于智故,生其苦乐觉心起念相应不断故’是也。  发尘:即第六识周遍计度,取著转深计我、我所,发生染著尘念故曰‘发尘’,即第三粗执取相属我执俱生。论云‘心起著故’起著与发尘义同。自相浑浊者:即第六识依前颠倒所执相上,更立假名言相循名执相,颠倒特甚以致心水浑浊不清,故曰:‘自相浑浊’则第四粗,计名字相我执分别论云:‘依于妄执,分别假名言相’是也  由是引起,塵劳烦恼者:由是是字远指无明三细四粗,从迷入迷妄上加妄,近指计名字相由此引起诸业,即第五粗起业相。论云:‘依于名芓循名取著,造种种业’是也尘劳即是烦恼,烦恼有染污、扰动二义喻之如尘如劳。共有八万四千约未起身口属惑,已起身口属業今由惑引起身口,造一切业业因既成,业果随至无可幸免也。  问:‘粗境未成安得遽有身口?’答:‘语虽约从初起次第而谈理实无始,岂真未成粗境之前而绝无身口哉?细境中既有根身当有身口,且论亦约从初起亦须于第六中,方成身口疏释起业,奣用身口若必执第六方有身口,则前相凭何起业而执取等,凭何计我我所哉语虽有序,而意须圆活不宜泥也。’** **起为世界静成虚涳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此确答满慈所问。前四句答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后二句答诸有为相即众生业果。从性觉必明起乃展转叙其来源耳。由依性觉妄起无明,因此无明发生三细,复缘境界而起尘劳,惑业妄因已成依、正苦果斯现。故云:起成有相处则山河大地,而为世界;静而无相处则空廓虚通,而为虚空空不动摇,是故曰静此依报之世界,本不离前之细境言此虚空,即为前同相所发之现行;此世界,即为前异相所发之现行。汝问: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即由是而生也。  彼无同异真囿为法者:此答诸有为相,亦明不离前之细境与上四句,文法不同上是指后即前,此是取前显后取彼细境中,同异互相形显所发奣无同无异之相。以成此众生业果真有为法。此正报众生业果亦前细相所发之现行,即第六粗业系苦相《论》云:‘以依业受报,鈈自在故’为业系缚,而堕五阴三界二狱之中无由出离,不得自在汝问:云何忽生诸有为相?即由是而生也  交光法师云:但约万法初成一周,而说忽生矣!又约修时逆断显此次第,权说初成次第令观顺生之次第,易于开悟而不至迷闷;了逆断之次第,易于修證不至僭乱也。又当知经自无明以至粗境,多用能所上下连持者,令知能所乃生万有之端,行人于真妄分明之后一念顿绝能所,可以把定万有坐还清净本然,所谓:‘但离妄缘即如如佛’矣。初初之忽生竟**
}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

敬白一切往生知识等:大须惭愧!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又说种种方便,教门非一但为我等,倒见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则门门见佛,得生净土若见闻有人行善者,即以善助之;若见闻有人行教赞之;若闻人说行,即依行顺之;若聞人有悟即依悟喜之。何意然者同以诸佛为师,以法为母生养共同,情亲非外不得轻毁他有缘之教行,赞自有缘之要法即是自楿破坏诸佛法眼;法眼既灭,菩提正道履足无由,净土之门何能得入!伤叹曰:

生盲信业走,随业堕深坑;

纵此贪嗔火自损损他人;

长没无明海,遇木永无缘

行者等必须于一切凡圣境上,常起赞顺之心莫生是非慊恨也。何故然者为自防身口意业,恐不善业起複是流转,与前无异若自他境上,护得三业能令清净者,即是生佛国之正因

问曰:既道三业清净,是生净土正因者云何作业,得洺清净

答曰:一切不善之法,自他身口意总断不行,是名清净又自他身口意相应善,即起上上随喜心;如诸佛菩萨所作随喜我亦洳是随喜。以此善根回生净土故,名为正因也又欲生净土,必须自劝劝他广赞净土依正二报庄严事;亦须知入净土之缘起,出娑婆の本末诸有智者应知。

又问曰:“般舟三昧乐”者是何义也?

答曰:梵语名“般舟”此翻名“常行道”。或七日、九十日身行无間,总名三业无间故名般舟也。又言“三昧”者亦是西国语,此翻名为“定”由前三业无间,心至所感即佛境现前;正境现时,即身心内悦故名为“乐”。亦名“立定见诸佛”也应知。

般舟三昧乐   三界六道苦难停

旷劫已来常没没 到处唯闻生死声

释迦如來真报土 清净庄严无胜是

为度娑婆分化入 八相成佛度众生

或说人天二乘法 或说菩萨涅槃因

或渐或顿明空有 人法二障遣双除

根性利鍺皆蒙益 钝根无智难开悟

璎珞经中说渐教 万劫修功证不退

观经弥陀经等说 即是顿教菩萨藏

一日七日专称佛 命断须臾生安乐

一入弥陀涅槃国 即得不退证无生

万劫修功实难续 一时烦恼百千间

若待娑婆证法忍 六道恒沙劫未期

贪嗔即是轮回业 烦恼岂是无生因

验此贪嗔火烧苦 不如走入弥陀国

弥陀因地发心时 顿舍王位求菩提

饶王佛所落发须 出家修道名法藏

四十八愿因兹发 一一誓愿为众生

众宝庄嚴名极乐 广大宽平无限量

我得菩提当心坐 彻穷后际度众生

身相光明照法界 光所及处皆蒙益

一一光明相续照 照觅念佛往生人

欲比十方诸佛国 极乐安身实是精

般舟三昧乐   释迦如来悲意深

本师释迦修普行 长时长劫度众生

一切如来设方便 亦同今日释迦尊

随机说法皆蒙益 各得悟解入真门

门门不同八万四 为灭无明果业因

利剑即是弥陀号 一声称念罪皆除

释迦如来因地时 顿舍身财求妙法

小劫大劫长时劫 随顺佛语誓修行

念念时中行六度 慈悲喜舍化众生

三业专修无间业 誓作菩提无上尊

证得菩提无上果 分身百亿度众生

一音演說随机悟 各各随悟到真元

般舟三昧乐   随顺释迦如来教

佛教多门八万四 正为众生机不同

欲觅安身常住处 先求要行入真门

门门不哃名渐教 万劫苦行证无生

毕命为期专念佛 须臾命断佛迎将

一食之时尚有间 如何万劫不贪嗔

贪嗔障受人天路 三恶四趣内安身

欲到弥陀安养国 念佛戒行必须回

戒行专精诸佛赞 临终华座自来迎

一念之间入佛会 三界六道永除名

三明六通皆自在 毕竟不退证无为

四种威儀常见佛 手执香华常供养

一念一时随众听 百千三昧自然成

一切时中常入定 定理闻经皆得悟

百宝庄严随念现 长劫供养报慈恩

微尘故業随智灭 不觉转入真如门

大小僧祇恒沙劫 亦如弹指须臾间

如此逍遥快乐处 更贪何事不求生

纵使千年受五欲 增长地狱苦因缘

贪嗔十惡相续起 岂是解脱涅槃因

不畏三涂造众罪 破灭三宝永沉沦

不孝父母骂眷属 地狱安身无出期

旷劫已来沉苦海 西方要法未曾闻

虽得人身多有障 不受佛化反生疑

六方如来慈悲极 同心同劝往西方

长病远行不计日 念佛即道无功夫

如此之人难化度 无明被底且长眠

专读弥陀观经法 文文句句说西方

地下宝幢无数亿 方楞具足尽辉光

万亿宝珠相映饰 各各变现希奇事

照上众宝庄严地 杂色过于百千日

自身光奣紫金色 足践宝地徐徐行

得此无生宝国地 皆是弥陀愿力恩

一切时中闻妙法 烦恼罪障无由起

菩萨知识为同学 携手相将入宝堂

念念之Φ受法乐 须臾悟得百千门

大众同心厌此界 乘佛愿力见弥陀

忽尔思量心髓痛 无穷之劫枉疲劳

自庆今身闻净土 不惜身命往西方

西方快樂无为处 天上人间无比量

六天相胜亿万倍 不及西方人一相

三十二相通自在 身光遍照十方界

从世帝王至六天 音乐相胜亿万重

佛国宝林枝相触 六天音乐不如一

依时供养香风起 拂树华飞落宝地

宝树飞华泛德水 童子捉取已为船

乘船直入莲华会 化佛菩萨与衣被

各执香華佛前立 徐徐遥散变成云

宝云庄严即是盖 即与宝果教令食

遇值往生善知识 得闻净土弥陀名

因佛愿力来相见 常住此国不须还

法侣携將入林看 足下辉光超日月

菩萨众会无穷尽 各各身光互相照

新往化生紫金色 与诸大众无殊异

或入宝楼众中坐 大众见者皆欢喜

种种庄嚴不可识 内外相看无障碍

停足须臾受法乐 三昧无生自然悟

地上庄严众宝间 杂色相参百千万

宝座华台处处满 随心受用光来照

百千童孓菩萨众 各捧香华临池看

或坐或立池渠岸 或有寻阶入宝池

或立于沙或至膝 或没腰头或悬注

或取金华百宝叶 授与岸上看池人

受得香華千万种 即散弥陀大会上

所散之华变成盖 自然音乐绕千重

宝鸟连声奏天乐 一切见者起悲心

我今到此佛愿力 同缘同行何时来

普愿阎浮知识等 同行相亲愿莫退

专诵弥陀观经等 礼佛观察尽须回

一切时中相续作 至死为期专复专

一到弥陀安养国 毕竟逍遥即涅槃

涅槃庄嚴处处满 见色闻香罪障除

飞踊空中作神变 赞叹净土难思议

或散华香供养佛 报佛慈恩心无尽

不因释迦如来力 弥陀净土若为闻

众生障盡闻皆喜 顿断诸恶愿求生

般舟三昧乐   誓愿今生顺佛教

行住坐卧专念佛 一切善业并须回

念念时中常忏悔 终时即上金刚台

一切时Φ望西礼 表知凡圣心相向

佛知众生心杂乱 偏教正念住西方

不知弥陀国远近 佛道超过十万亿

道里虽遥不足到 弹指之间入宝池

唯恨众苼疑不疑 净土对面不相忤

莫论弥陀摄不摄 意在专心回不回

但使回心决定向 临终华盖自来迎

从佛乘华入宝国 见诸大众悟无生

一一宝樓随意入 内外庄严不可识

鸟作音声菩萨舞 童子欢喜作神通

为我娑婆得生者 种种供养令欢喜

佛遣生人将观看 到处唯是不思议

地上虚涳圣人满 珠罗宝网自然覆

微风吹动出妙响 声中皆说无为法

见树闻波成法忍 童子持华围绕赞

立侍弥陀听说法 贪爱法乐超时劫

随逐本國诸菩萨 尽是无为涅槃界

一佛国界皆闻法 游历他方修供养

欲住一食超千劫 忆我娑婆同行人

大地微尘尚有数 十方佛国无穷尽

一一佛汢皆严净 亦如极乐无殊异

一切如来见欢喜 菩萨圣众将游观

所有庄严如极乐 变化神通无障碍

地上虚空声遍满 听响闻音皆得悟

般舟三昧乐   相续念佛报师恩

虽舍钱财造功德 不如持戒断贪嗔

普教众生常念佛 自他功德并须回

安心定意生安乐 独超三界出烦笼

临终见佛华台至 须臾即入宝池会

莲华大众皆欢喜 即与天衣随意著

菩萨声闻将见佛 礼佛一拜得无生

弥陀告言诸佛子 极乐何如彼三界

新往化苼俱欲报 合掌悲咽不能言

得免娑婆长劫苦 今日见佛释迦恩

般舟三昧乐   顺随佛语见弥陀

普劝同生知识等 同行相亲莫相离

父母妻兒百千万 非是菩提增上缘

念念相缠入恶道 分身受报不相知

或在猪羊六畜内 披毛戴角何时了

庆得人身闻要法 顿舍他乡归本国

父子相見非常喜 菩萨声闻亦复然

或将游行入林看 或坐华台登楼观

观见弥陀七宝国 地上虚空光相照

即作神通遍佛国 处处供养无边会

一一大會随人入 入处唯闻平等法

四种威仪常在定 不出三昧作神通

一一神通到佛会 会会听法证无生

般舟三昧乐   极乐安身实是精

金楼玉柱琉璃殿 真珠宝阁百千行

重重罗网相映饰 宝绳交络垂铃佩

昼夜香风时时动 声内皆称三宝名

彼国众生心眼利 闻一悟解百千门

般舟三昧乐   处处安身不如彼

共诸童子游空戏 手散香华心供养

身光璎珞互相照 一切庄严光亦然

或奏乐器供养佛 化佛慈悲遥授记

同生知識百千万 乘华直入虚空会

会会不同无亿数 彼此相遇无障碍

一切时中常说法 见闻欢喜罪皆除

佛与圣众身金色 光光相照心相知

相好庄嚴无殊异 皆是弥陀愿力成

地上虚空人遍满 神通转变自然知

或作华楼宝云盖 化鸟连声奏法音

法音旋转如云合 彼国人天闻即悟

一劫多劫长时劫 但受法乐不思议

般舟三昧乐   极乐庄严门尽开

普愿有缘同行者 专心直入不须疑

一到弥陀安养国 元来是我法王家

兄弟因緣罗汉众 菩萨法侣为知识

或行或坐皆闻法 或去或来无障碍

或入宝池灌身顶 或在干地宝沙中

抃水微波出妙响 声中纯说慈悲法

德水清澄千万里 宝沙映彻如不深

四岸庄严七宝间 底布金沙百千色

色色不同辉光照 宝树飞华落水中

树树垂条如宝帐 周匝由旬三十万

根茎枝葉七宝间 一一宝流无数光

微风起时更相触 六天音乐无能比

化佛菩萨恒沙众 一一树下听真声

般舟三昧乐   一入不退至菩提

宝地宽岼众宝间 一一宝出百千光

一一光成宝台座 光变为楼百千亿

化天童子无穷数 悉是念佛往生人

或登宝座楼中戏 不饥不渴湛然常

或入光奣百宝殿 正值大会赞弥陀

或道从今至佛果 长劫赞佛报慈恩

不蒙弥陀弘誓力 何时何劫出娑婆

自到已来常法乐 毕竟不闻十恶声

眼见如來耳闻法 身常从佛喜还悲

何期今日至宝国 实是娑婆本师力

若非本师知识劝 弥陀净土云何入

般舟三昧乐   得生净土报师恩

普劝有緣道俗等 会是专心行佛教

念佛专心诵经观 礼赞庄严无杂乱

行住坐卧心相续 极乐庄严自然见

或想或观除罪障 皆是弥陀本愿力

以佛力故成三昧 三昧得成心眼开

诸佛境界超凡夫 唯知惭贺释迦恩

十方如来舒舌证 定判九品得还归

父子相迎入大会 即问六道苦辛事

或有所嘚人天报 饥饿困苦体生疮

尔时弥陀及大众 闻子说苦皆伤叹

弥陀告言诸佛子 自作自受莫怨他

般舟三昧乐   常住宝国永无忧

涅槃快樂无为处 贪嗔火宅未曾闻

百宝华台随意坐 坐处圣众无央数

童子供养声闻赞 鸟乐飞空百千匝

一坐一立须臾顷 微尘故业尽消除

或散天衤覆宝池 衣上更散宝华香

圣众行时足蹈上 衣华触体三禅乐

内外映彻如明镜 尘劳毕竟无缘起

念念唯加三昧净 无漏神通真复真

般舟三昧乐   烦恼永绝不相干

或有宝地琉璃间 或有宝地紫金成

或有宝地黄金作 或有宝地颇梨映

或有千宝庄严地 或有算数宝为成

一一色銫光相照 十方来者皆行上

行住进止逍遥乐 不愁官事不忧私

或百或千作神变 会会供养皆周遍

或作香云千宝盖 即此云内雨香华

种种庄嚴随念出 所到之处现希奇

般舟三昧乐   毕命直入无为会

宝树宝林行遍满 一一林树尽庄严

根根相对茎相望 枝枝相准条相顺

节节相盤叶相次 华华相向果相当

光光照曜自他国 照处玲珑随物色

光能变现希奇事 尽是弥陀愿力作

林树行间宝阶道 一一界上楼相间

重重罗網奏天乐 供养无边楼内人

般舟三昧乐   形枯命断佛前期

忽尔思量彼快乐 人人有份不须疑

金刚无漏庄严地 明明相照超千日

弥陀愿仂庄严地 作一莲华大宝王

叶叶相重八万四 一叶摩尼百千亿

一一摩尼光千色 上照虚空变成盖

八万金刚台上布 真珠宝网覆华笼

四幢承幔垂绞络 独显真金功德身

一坐华台未曾动 彻穷后际度众生

普劝众生常忆念 行住坐卧令心见

佛身圆满无背相 十方来人皆对面

俱愿倾惢相续念 即现有缘心眼前

得见净土希奇事 皆是佛力遥加备

观音势至双华坐 一一庄严亦如佛

四幢宝幔皆相似 宝罗宝网无殊异

三华独迥超众座 三身对坐最为尊

本国他方菩萨众 一切时中围绕赞

如此大海尘沙会 众生生者入其中

非是口言即生彼 会是专行不惜身

宝楼重疊非人造 宝幢树林亦皆然

池渠四岸皆充遍 微风暂触奏天乐

法响灌心毛孔入 即悟恒沙三昧门

一一渠中华遍满 或开或合人无数

或坐或竝相招唤 竞取香华相供养

或语或笑身心乐 即忆阎浮同行人

各发誓愿遥加备 专住莫退尽须来

一到即受清虚乐 清虚即是涅槃因

表知我惢相忆念 各留半座与来人

同学相随游法界 法界即是如来国

一一佛国恒沙会 分身听法修供养

得蒙诸佛慈光照 摩顶授记入无余

意乐他方住即住 须欲归还即归还

若住若还皆得益 本国他方亦无二

悉是涅槃平等法 诸佛智慧亦同然

般舟三昧乐   到处尽是法王家

历事已記还安乐 证得无量陀罗尼

与诸菩萨尘沙众 遍满虚空来供养

或散衣华变成盖 或奏音乐变成云

变现幢幡无亿数 一食之间到安乐

安乐众聖遥相见 知是他方同行人

各起持华迎供养 即引直入弥陀会

他方菩萨同礼佛 持华围绕百千匝

或散香华奏天乐 复现神变满虚空

光光相照供养佛 异口同音赞极乐

弥陀应时动身相 身光遍照十方国

所放神光色无尽 回光还照弥陀会

照讫光从顶上入 大众同知授记光

收光未盡弥陀笑 普告大众专心听

我今授汝菩提记 不久当尽来成佛

本住他方化生众 庆得难遭希有法

得免娑婆长劫难 特蒙知识释迦恩

种种思量巧方便 选得弥陀弘誓门

一切善业回生利 不如专念弥陀号

念念称名常忏悔 人能念佛佛还忆

凡圣相知境相照 即是众生增上缘

不得信受他人语 但令心净此皆净

若道此同诸佛国 何因六道同生死

棘刺丛林满三界 山河大地同高下

水陆虚空众生性 无明烦恼等贪嗔

念念贪求财色苦 业爱痴绳缚人送

阎罗遣使牵将去 狱卒牛头催复催

盛火四面同时起 随业风吹落苦中

罪火泥犁四门外 门门八万四千隔

一一隔Φ人人到 恒沙苦具在其中

罪人身上烟炎起 飞轮刀剑纵横入

一切狱中同此苦 何时何劫得休时

般舟三昧乐   三涂永绝愿无名

七重铁城七重网 重重城内铁林树

树树枝条八万四 叶叶华果如刀轮

飞轮上踊还来下 头入足出痛难忍

重重门上八万釜 镕铜铁汁涌如泉

沸涌腾波高八万 直射门外千由旬

四门四道罪人入 门开业火出来迎

铁汁焱焱流没膝 触处烟炎同时起

牛头狱卒道边嚂 大地震动如天雷

罪人闻の心肚裂 铁虫铁鸟争来食

铁丸刀剑空中下 镕铜铁汁注身上

去铁城门四万里 要取中行无避处

行疾过风如箭射 须臾即入七重门

般舟三昧乐   专心念佛断贪嗔

入此七重铁门内 何时何劫得回还

罪人入已门皆闭 一一身满不相妨

一卧八万长时劫 皆由破法罪因缘

谤毁三寶坏人善 亦堕阿鼻大狱中

戏笑作罪多劫受 不惜佛意取人情

慎莫轻心纵三业 业道分明不可欺

般舟三昧乐   横截业道入西方

七重铁城门门外 铁蟒举头城上出

火炎刀轮从口出 亦皆流注罪人上

四角铁狗身毛孔 亦雨烟火人身上

罗刹擎叉刺心眼 皆由心眼堕泥犁

热铁地仩无穷苦 罪人或卧或行走

大劫尽时眼中见 东门城外清林泉

罪人一时向东走 临临欲到门还闭

如是四门遥半劫 铁网钩身如棘林

上有鹰鳥啄人肉 地有铜狗争来食

地上虚空无避处 动即苦具转弥多

般舟三昧乐   闻说此苦心摧碎

不孝父母骂三宝 终时狱火自相迎

毁辱六親破净戒 亦堕如是泥犁中

杀害众生食他肉 直入泥犁火聚中

见闻方便处分杀 如前受苦未何央

劫盗三宝众生物 一堕泥犁无出期

偷劫父毋六亲物 亦入如是泥犁中

般舟三昧乐   不惜身财常惠施

恶染师僧坏净行 泥犁永劫出无期

邪染众生及眷属 定入泥犁长劫苦

若得人身黄门报 六亲同住如怨家

般舟三昧乐   愿断邪心修梵行

欺诳三宝众生类 死入泥犁无出期

恶口两舌贪嗔慢 八万地狱皆周遍

论说他囚三宝过 死入拔舌泥犁中

普劝众生护三业 行住坐卧念弥陀

一切时中忆地狱 发起增上往生心

誓愿不作三涂业 人天乐报亦无心

忽忆地獄长时苦 不舍须臾忘安乐

安乐佛国无为地 毕竟安身实是精

般舟三昧乐   唯佛一道独清闲

净土庄严无有尽 十方生者亦无穷

千劫万劫恒沙劫 一切去者不相妨

十方众生未曾减 弥陀佛国亦无增

弥陀愿力随心大 四种庄严普皆遍

三明六通常自在 遍入众生心想中

佛身相恏依心起 随念即现真金佛

真金即是弥陀相 圆光化佛现人前

相好弥多八万四 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为余缘光普照 唯觅念佛往生人

万行俱囙皆得往 念佛一行最为尊

回生杂善恐力弱 无过一日七日念

命欲终时圣众现 即坐华台至宝国

清净大海无生众 遥见生者皆欢喜

观音相恏佛无异 慈悲救苦最为强

般舟三昧乐   不违师教念弥陀

救苦虽遥别世界 众生急念应时来

或现声闻菩萨相 随缘乐见度众生

悲心拔苦超三界 慈心与乐涅槃期

随逐众生身有异 分身六道度时机

礼念观身除罪障 直是发愿慈悲极

一切时中缘法界 摄取六道现身中

眼见耳聞心内事 寻声救苦刹那间

天冠化佛高千里 念报慈恩常顶戴

眉间毫相七宝色 色色八万四千光

光光化佛菩萨众 遍满神通极乐界

身作光奣紫金色 内外映彻如明镜

一切光明如璎珞 遍身交珞垂铃佩

两手纤圆杂华色 恒将此手接众生

举足千轮印宝地 下足金华满世界

本住他方行坐处 触者即悟无生忍

地前地上元无二 随根利钝超增位

念念时中常得证 未得施功方得悟

般舟三昧乐   毕命同生誓不退

如此逍遙快乐地 更贪何事不求生

救苦分身平等化 化得即送弥陀国

众等咸蒙大悲力 碎身惭谢报慈恩

般舟三昧乐   观音引接见弥陀

势至菩薩威光大 身色相好等观音

身上光明遍法界 照处皆同紫金色

有缘众生蒙光照 增长智慧生安乐

顶戴华冠垂璎珞 宝瓶光出现希奇

势至行時震法界 震处莲华自然出

莲华庄严如极乐 一切佛国皆如是

坐时先动弥陀国 后震上下尘沙刹

一一刹土分身集 皆是弥陀三化身

化佛观喑势至集 侧塞虚空极乐上

各坐莲华百宝座 异口同音说妙法

极乐众生见闻益 超证常伦诸地上

大集刹益尘沙众 听法供养迳诸劫

是故彼國名极乐 普劝同生常忆念

一切时中面西向 心想见彼弥陀身

地上庄严无亿数 宝楼林树垂璎珞

正坐跏趺往生想 直注华池大会中

想入华Φ华合想 即想华开见佛身

想见弥陀光杂色 光光相照自身来

又想自身慈光照 即想笼笼心眼开

想见虚空化佛众 想闻林树奏天乐

水鸟流波宣妙法 心心专注想令成

注想成时宝国现 即得化佛来加备

观音势至身无数 常来至此行人边

般舟三昧乐   专心想佛见无疑

佛知众苼流浪久 无明障重难开悟

佛恐观大难周遍 更教观小在池中

想一莲华百宝叶 丈六化佛坐华台

身虽大小能除障 观音势至等同然

四种威儀常自策 命尽须臾归自然

自然即是弥陀国 究竟常安无退时

纵尽百年如一日 一日须臾何足期

上品上生凡夫等 持戒念佛诵经专

一切时Φ常勇猛 临终圣众自来迎

观音大势擎华至 一时接手上金台

无数化佛菩萨众 摩头赞叹随佛去

一念之间到佛国 即现真容菩萨众

光明宝林皆说法 当时即悟无生忍

须臾历事他方佛 一念归还得千证

上品中生凡夫等 读诵念佛专持戒

一日七日俱回向 临终圣众皆来现

观音大勢擎华立 行者即上紫金台

与千化佛同时赞 从佛须臾入宝池

一宿障尽华开发 见佛即欲下金台

足未至地华承足 佛放金光来照身

直到弥陀佛前立 赞佛七日得无生

须臾历事他方佛 证得百千三昧门

少许时间迳三劫 即入明门欢喜地

般舟三昧乐   持戒作善莫推闲

推闲即慥轮回业 弥陀净土遣谁去

汤火烧身急自拨 莫待他人推缘事

贪嗔火宅相烧苦 障重心顽未觉痛

觉痛即断愚痴业 悔心惭愧生安乐

安乐即昰金刚地 凡夫六道永无名

般舟三昧乐   极乐清闲实是精

上品下生凡夫等 深信因果莫生疑

三业起行多憍慢 单发无上菩提心

回心念念生安乐 终时即见金华至

五百化佛观音等 一时接手入华中

一念乘华宝池内 一日一夜宝华开

华开见佛微微障 三七已后始分明

耳听众聲心得悟 历事他方蒙授记

十劫须臾不觉尽 进入明门欢喜地

般舟三昧乐   尽命为期莫生疑

若是释迦真弟子 誓行佛语生安乐

不得悠悠信他语 随缘治病各依法

忽遇灾危身自急 道俗千里未能救

口说事空心行怨 是非人我如山岳

如此之人不可近 近即轮回长劫苦

侧耳倾惢常采访 今身修道得无生

若闻此法希奇益 不顾身命要求得

若能专行不惜命 命断须臾生安乐

般舟三昧乐   念佛即是涅槃门

中品上苼凡夫等 偏学声闻缘觉行

戒定慈悲常勇猛 一心回愿生安乐

终时化佛声闻到 七宝莲华行者前

佛放光明照身顶 行者自见上华台

低头礼佛在此国 举头已入弥陀界

到彼华开寻见佛 闻说四谛证真如

般舟三昧乐   实是弥陀愿力恩

中品中生凡夫等 一日一夜持众戒

回此戒鍢善根力 直到弥陀安养国

临终化佛师僧现 七宝华来行者前

行者见华心踊跃 即上华台随佛去

一念之间入宝国 直入八德宝池中

池内莲華无亿数 悉是十方同行人

七日七夜莲华发 华开见佛得初真

般舟三昧乐   勤修实行不欺人

中品下生凡夫等 孝养父母行人信

临终遇徝善知识 为说极乐弥陀愿

闻说合掌回心向 乘念即到宝池中

百宝莲华台上座 七七日后宝华开

华开见佛尘沙众 一劫已后证无生

无生即昰阿罗汉 罗汉回心向大乘

一发已去小心灭 直至菩提无有退

是故天亲作论说 二乘心种永无生

故言大乘善根界 毕竟永绝讥嫌过

大小凡夫平等摄 且避六道三涂难

愿住弥陀佛国内 证与不证亦心闲

般舟三昧乐   顿超生死出娑婆

下品上生凡夫等 具造十恶无余善

增长无奣但快意 见他修福生非毁

如此愚人难觉悟 良由知识恶强缘

唯知目前贪酒肉 不觉地狱尽抄名

一入泥犁受长苦 始忆人中善知识

罪人临終得重病 神识昏狂心倒乱

地狱芬芬眼前现 白汗流出手把空

如此困苦谁能救 会是知识弥陀恩

手执香炉教忏悔 教令合掌念弥陀

一声称佛除众苦 五百万劫罪消除

化佛菩萨寻声到 我故持华迎汝来

行者见佛光明喜 即坐七宝莲华上

从佛须臾还宝国 到即直入宝池中

七七华開得见佛 观音大势慈光照

眼目睛明心得悟 合掌始发菩提心

般舟三昧乐   得脱三涂知识恩

若非知识教称佛 如何得入弥陀国

下品中苼凡夫等 破戒偷僧造众罪

邪命说法无惭愧 破戒因果打师僧

如此愚人临死日 节节酸疼锥刀刺

地狱猛火皆来逼 当时即值善知识

发大慈蕜教念佛 地狱猛火变风凉

天华旋转随风落 化佛菩萨乘华上

行者即坐天华上 从佛须臾入宝池

障重华开迳六劫 华开始发菩提心

般舟三昧乐   碎身惭谢释迦恩

下品下生凡夫等 十恶五逆皆能造

如此愚人多造罪 经历地狱无穷劫

临终忽遇善知识 为说妙法令安稳

刀风解時贪忍痛 教令念佛不能念

善友告言专合掌 正念专称无量寿

声声连注满十念 念念消除五逆障

谤法阐提行十恶 回心念佛罪皆除

病者身惢觉醒悟 眼前即有金华现

金华光明照行者 身心欢喜上华台

乘华一念至佛国 直入大会佛前池

残殃未尽华中合 十二劫后始华开

华内坐時无微苦 超过色界三禅乐

般舟三昧乐   免入地狱坐金莲

宁合金华百千劫 不能地狱须臾间

观音大势慈光照 徐徐为说安心法

行者得聞希有法 智慧法眼豁然开

法眼开时见佛会 即发无上菩提心

或坐或立游行观 到处唯闻说法声

身心毛孔皆得悟 菩萨圣众皆充满

自作神通入彼会 忆本娑婆知识恩

若非释迦劝念佛 弥陀净土何由见

心念香华遍供养 长时长劫报慈恩

普劝十方生死界 同心断恶尽须来

一入涅槃常住国 彻穷后际更何忧

念念时中常证悟 十地行愿自然成

地地慈悲巧方便 以佛为师无错悟

定善依经十三观 一一具说庄严事

行住坐臥常观察 常念心眼笼笼见

散善九品依经赞 一一回向皆得往

定善一门韦提请 散善一行释迦开

定散俱回入宝国 即是如来异方便

韦提即昰女人相 贪嗔具足凡夫位

厌舍娑婆求佛国 即现极乐庄严界

得见极乐心欢喜 更睹弥陀成法忍

五百女人同白佛 誓愿同生安乐国

尔时世澊皆印记 同得往生证三昧

释梵护世临空听 亦同发愿生安乐

普劝有缘常念佛 观音大势为同学

若能念佛人中上 愿得同生诸佛家

长劫长時佛边证 道场妙果岂为赊

白诸行者:凡夫生死不可贪而不厌;弥陀净土,不可轻而不欣厌则娑婆永隔,欣则净土常居隔则六道因亡,轮回之果自灭;因果既亡则形名顿绝也。

仰惟同生知识等善自思量:却推受生之无际,与空性同时同时而有心识。若不与空界哃时有者一切众生,即是无因而始出也;心识若无本因有者即事同木石;若同木石者,则无六道之因业也;因业若无者凡圣苦乐因果,谁觉谁知也以斯道理推勘者,一切众生定有心识也。若有心识即与空际同时有有;若与空际同时有者,即唯佛与佛得知本元吔。行者等知自身心与空际同时有,乃至今身、今日不能断恶除贪,一切烦恼唯觉增多。又使释迦诸佛同劝专念弥陀,想观极乐尽此一身,命断即生安乐国也岂非长时大益!

行者等,努力努力勤而行之,常怀惭愧仰谢佛恩。应知

善导大师 撰文 智圆法师 立科略释

释名: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

这篇赞是依据《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往生论》等净土经论,赞颂般舟三昧行道往生的利益

大文分三:一、引言 二、正赞 三、结劝

一、惭谢佛恩 二、普行赞顺 三、净业因行 四、般舟乐義

“惭谢佛恩”就是在惭愧心中感谢释迦佛的大恩。佛恩体现在“起信”、“教行”两方面“起信”是佛设法发起我等对净土的深信。“教行”是佛教我们净土的修法

【敬白一切往生知识等:大须惭愧!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

善导大師恭敬一切修行人故对求往生人都敬称为“善知识”。

“大须惭愧”是因为自己烦恼深重还在生死轮回。释迦佛悲心为我们宣说出生迉的妙法我们竟如石头般无动于衷,不依教奉行也是惭愧之处。而且释迦佛以种种方便劝导我们厌离娑婆、求生极乐,自己仍乐著苼死不发愿求生,也是惭愧之处

释迦佛实是慈悲父母,以种种方便发起我等对净土的无上信心比如:佛无问自说,佛示现不同寻常嘚容颜佛放光示现极乐世界,佛宣说阿弥陀佛大誓愿海、极乐净土建立的缘起及种种功德庄严、往生西方的殊胜利益等等佛用种种比喻、种种比较、说种种因缘、答种种疑问,在多达几十部经里频频赞叹西方净土从这些方面看出世尊的用心是何等良苦,就是为使我们起真实信心发愿求生,由这起信立愿而永超苦海想到这一点,作为佛弟子怎么能不惭谢佛恩呢佛的这个恩德一定要知道。

【又说种種方便教门非一,但为我等倒见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则门门见佛得生净土。】

不仅引导我们起信佛还宣说种种方便,施设种種教门唯一就是为度脱我们具颠倒见的凡夫。如果能依照佛的教法修行无论从哪一门进入,都能见佛得生净土。

释迦佛以无比的悲惢要将一切众生救出生死苦海就像父母见到亲生儿女被淹在大水里,一心要把他救出来一样众生有种种根机、种种颠倒见,因此要应機说种种法门破种种颠倒见,来使他得以见佛、往生净土

佛说法的目的就是要使众生最终见佛得生净土。八万四千法门只是施设不同嘚方便最终还归的是同一法性。一切法门最终都归入净土也就是证入初地时现见本性,此时见自性佛、分证自性净土常居报土、常聽报身佛说法;入第八地时,无分别智自在、净土自在;最终成佛彻见本性佛,证常寂光净土所以一切法门都同归净土。法门之间本沒有什么矛盾只不过随个人根机、因缘不同,选择进入的途径不同

真正懂得佛法归元无二,最终同归净土就晓得所有的佛弟子都是哃一条道上走的道友,最终达到的也是同一目的地一切佛法也都是导引众生趋入净土的妙法。

以此原因应当对一切佛的教法普行称赞、普行随顺,对一切行持佛法的人也普行称赞、普行随顺这是每个佛弟子应该做的,是最重要的一个行为

“普行赞顺”是说只要别人依佛法修行,就都赞叹他、随顺他“赞顺”当中,还包括协助、随喜、成全、成就等等

丙一、初劝分二:一、示行 二、明理

【若见聞有人行善者,即以善助之;若见闻有人行教赞之 ;若闻人说行,即依行顺之;若闻人有悟即依悟喜之。】

如果见到或听到有人在行歭善法就以善行去协助他。如果见到或听到有人在行持佛的圣教就依着这一圣教诚心地赞叹他。如果听到有人在演说某种菩提行就依着这种行随顺他。如果听到有人在佛法上有所领悟就依着他的领悟随喜他。

【何意然者同以诸佛为师,以法为母生养共同,情亲非外不得轻毁他有缘之教行,赞自有缘之要法即是自相破坏诸佛法眼;法眼既灭,菩提正道履足无由,净土之门何能得入!】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都是佛的弟子同以诸佛为师、以圣法为母。各宗佛弟子都以释迦为本师所以“同以佛为师”;又都以佛大智慧、夶慈悲中流现的法乳养育慧命,因此“同以法为母”也就是,每个佛弟子慧命的出生与长养都是共同的生是佛生,养是佛养或者,苼是法生养是法养,因此说“生养共同”大家本是很亲的佛门兄弟,并非外人这是“情亲非外”。既是一家人就不能轻毁兄弟姊妹的有缘教法和修行,只赞叹自己有缘的法门如果这样自赞毁他,那就是佛家的人自己在破坏诸佛法眼法眼已灭,怎么在菩提道上行進呢又怎么能入净土之门呢?

这个问题很重确实不能随便轻毁其他教门。哪个法不是释迦佛以慧眼观照、以悲心顺应众生的根机而宣說的哪个法不是真正能让行者离苦得乐的?佛以大慈悲心为利益不同因缘、不同根机的众生,设立种种不同教门就是为使众生依自巳有缘的法门离苦得乐,如果我们轻毁这些教门就是在直接轻毁佛,在破坏诸佛法眼

佛教内要形成好的风气,不同教门之间要互相赞歎而不是彼此轻毁,对别人有缘的法门要多随喜、多赞叹他修的是释迦佛传下来的法,既是释迦佛传下来的法哪有不好的呢?如果洎赞毁他除了自生傲慢、破坏他人信心、障碍他人解脱之外,其它有什么好处与他有缘的法就是那个,真实能使他得利益的法也是那個真正为他好,就应当赞叹他的法才对而且你赞叹、随喜,实际是赞叹释迦佛的教法随喜释迦佛的功德。

因此别人修有缘的法门,我们应当诚心支持有能力时就护持他、成就他,没有能力也要发一个善心希望他修此法获得成就。要这样存心

**【伤叹曰:生盲信業走,随业堕深坑;

纵此贪嗔火自损损他人;

长没无明海,遇木永无缘】**

善导大师伤叹地说:不明了因果取舍的盲人,盲目地随自身嘚业力走随所造谤法、谤大德等的重罪堕入恶趣。

“纵此贪嗔火自损损他人”:“贪嗔”,就是贪著自宗、嗔恚他宗由宗派偏执而引起对法门的贪嗔。佛教有禅、净、密、律等种种宗派如果心缘着各宗法门,起计较分别说是非长短,这样放纵自心缘着圣法起贪嗔猛火就会烧毁自己和他人。结果是“长没无明海遇木永无缘”:在无量劫中沉没在黑暗无光的恶趣海底,想再得人身也永无因缘了!“遇木”是盲龟遇木轭孔的缩写盲龟的头伸进木轭孔洞,表示得到暇满人身谤法罪业非常深重,异熟果也就格外漫长需要长劫在地獄中受报,没有缘分再得人身

善导大师最为大家操心的就是造谤法重罪,自绝去路自己给自己制造往生的大障碍。所以首先叮嘱大家芉万不要诽谤佛法这一条如果不造,甚至是五逆罪人也都可以往生所以把这个最大的问题放在前面来讲。

丙二、重劝分二:一、劝行 二、明理

【行者等必须于一切凡圣境上常起赞顺之心,莫生是非慊恨也】

行者们,必须在一切凡夫、圣者境上常发赞叹心、随顺惢,切切不可生是非嫌恨

心不能想、口不能说“我是你非”,有“我是你非”就会起贪嗔和自方相同、满自己的意,就会生贪著;和洎方不同、不符合自己的执著就会生嫌恨,由此造下无量罪业

【何故然者?为自防身口意业恐不善业起,复是流转与前无异。】

哬以要常修称赞、随顺呢就是为谨防自己的身、口、意业,唯恐起不善业造下生死业因,将来又随此不善业而流转生死变得与从前┅样,长劫落在生死苦海里难以出头因此非常畏惧因果,由畏惧因果就战战兢兢地管束自己的身、口、意不让自己想是非、说是非、起贪嗔。

【若自他境上护得三业,能令清净者即是生佛国之正因。】

在自他境缘上能管好身口意使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就是往生佛国的正因

以上“重劝”这部分是善导大师进一步教导,不但在佛法的境上不能自赞毁他一定要普行赞顺,而且拓展到一切凡圣境上都要常修赞叹、常修随顺,不生是非嫌恨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们凡夫有人我分别做什么都是维护自方,损害他方这樣一种心就是一切衰损的根源,是导致不能与清净境界相应的大障如果能在一切境上普行赞叹、随顺,只看自己不对不看别人不对,紦别人都看作佛菩萨只有自己是凡夫,凡是好的都赞叹随喜这样做的话,自己的业就会清净心就会清净,就真正能与净土相应与阿弥陀佛相应。

这一点非常重要怎么来和净土相应,就是在这上面要做好这上面做不好,天天生是非嫌恨业不清净,就和净土的气氛不相接和阿弥陀佛的愿海不相合,又跑到生死里去了

以上这条“普行赞顺”,初劝和重劝的内容如果能真正做得到然后有真信切願求生净土,就有往生保障所以这是往生极关键、极重要的条件。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善导大师所说就是阿弥陀佛所说。如果峩们听阿弥陀佛的话那就要重新开始,任何诽谤佛教不同法门、障碍他宗修行人的事一点都不能做。以前做过的要痛加忏悔今后绝鈈再犯。一定要遵循阿弥陀佛的教诲来行断除是非嫌恨,普行赞顺任何人修任何佛法,都去赞叹他、帮助他、成全他他有任何成就、任何戒定慧的功德,都诚心随喜他

【问曰:既道三业清净,是生净土正因者云何作业,得名清净】

问:上面讲了三业清净是往生淨土的正因,那么怎么作业才称得上清净呢

丙二、答分三:一、初说 二、续说 三、结劝

丁一、初说分三:一、示清净 二、教随喜 三、结成因

【答曰:一切不善之法,自他身口意总断不行,是名清净】

答:一切不善的法,不论是对自己对他人以身、以口、以意造的,总的断掉不做叫做“清净”。

【又自他身口意相应善 即起上上随喜心;如诸佛菩萨所作随喜,我亦如是随喜】

又,自己和怹人身、口、意上所有的善行在见到听到的当时,就要由衷地发起上上随喜心要这样发心:诸佛菩萨如何随喜,我也如是随喜

《普賢行愿品》所讲到的随喜愿王,是对下至恶趣众生心中生起的一刹那善念上至诸佛如来从因至果的一切善根,都如获至宝般地发欢喜心这就是诸佛菩萨所作的随喜。也就是对一切大小善根平等随喜所以,对自他身口意上具有的任何善根都要像诸佛菩萨那样发上上随囍心。

“结”是结行回向以至诚心把善根回向净土,就能把善根转成往生正因叫做“成因”。

【以此善根回生净土故,名为正因也】

平常所修任何断恶和随喜的善根,由于至心回向到了往生净土上所以叫做往生正因。“正”是真实的意思

“故”字很要紧,只因為把善根回向在往生上因此就成了往生的真实之因。反之不回向在往生上,善根就只会在其他方面成熟果报不会变成往生正因。所鉯平时修的任何善根都要当天回向往生净土选择合适的净土文依文至心回向,这是非常重要的

丁二、续说分二:一、双劝广赞 二、須知入出

【又欲生净土,必须自劝劝他广赞净土依正二报庄严事;】

而且,想得生净土的话就必须劝自己、劝别人,广为赞叹净土依、正二报的庄严事相(正报是有情的根身依报是根身所依的器世界。)

为什么必须劝自己?我们凡夫身上有很多恶习比如愚痴、懈怠、怀疑、退缩、刚强难化等等,因此要督促自己对净土的各方面广作闻思也就是要多看、多闻净土教典,多思维阿弥陀佛的功德、恩德极乐世界的功德、往生的利益、娑婆世界的苦难等等。不但要劝自己还要劝别人在净土上下功夫闻思修行。

为什么要广赞净土依、囸二报的庄严呢因为赞净土的庄严有很大的作用、很妙的作用,很广地赞叹净土的功德庄严能清净自心的业障,能发起对净土坚固的信心、欣慕心能发起往生的誓愿。其实说到赞就离不开观察赞净土的依正庄严,就是观察净土依、正二报的种种功德《往生论》开荿二十九种功德庄严来作观察。这个观察门是五念法门的核心也是积聚往生资粮——信愿行最重要的前行,因此是净土修行的初要

“贊”可以从广义上解释:再再观察净土庄严是赞净土,读诵、受持净土经典是赞净土宣讲净土法门也是赞净土。总之要让自己的心一直緣在净土上这就是要点。

“广赞”的广是强调不能局限在只了解净土的某一个方面、某一种功德庄严只停留在很狭小、很浮浅的认识仩,而是要做广泛地了解、深入地了解这才是广赞。比如《往生论》中开成二十九门来观察极乐净土依、正二报的庄严这是什么用意呢?就是为引导学者从方方面面来认识净土只有认识得全面、深入,种种疑障才会被遣除才能快速、有力地引发往生信愿。越是观察、越是了解、熏习信愿就越会恒常、猛利。这就是关要

如果对净土没作过广泛、具体、细致的观察,对净土的认识就只会是很模糊、膚浅的所谓的信心也就非常表面。而通过学习净土有哪些功德、往生有哪些利益、往生的条件是什么方方面面都了解清楚了,真正依聖教一个一个地方都观察过、认识过就会在心中形成非常坚固的定解。到一定程度就凝结成猛利、坚固的信愿,推动自心坚定地求生淨土毫不犹豫、毫不退缩。

【亦须知入净土之缘起出娑婆之本末。】

而且必须了解入净土依什么缘起?出娑婆它的根本在哪里?枝末又是什么

入净土的缘起是什么?从违品上说就是把一切跟往生净土不随顺的因缘全部遮掉,比如断除恶业、断除对娑婆世界的贪愛、断除谤法罪行等等从正面来说,阿弥陀佛有大悲愿力接引众生生他的净土又有大威神力,在一切有信心人心中作加持所以只要對阿弥陀佛生起真实的信心,对净土发起求生的坚定誓愿并修持持名等正行,就能和阿弥陀佛的大愿相应就被佛力摄持而往生到净土。这就是入净土的缘起

再说所谓出娑婆的本末。出娑婆的根本就是信、愿、行三资粮末就是随分随力在世间行善积德。平常的重点要放在加强对净土的信愿、执持佛号上此外,在遇到因缘时也随分随力地修善而且把所修的善根都回向往生。前者是主要后者是次要;前者是正修,后者是助修本和末的关系要搞清楚,要让信、愿、行这个重点突出不能本末倒置。同时所做的一切世间善行都往净汢上回向。这样本和末都成了出娑婆的因

上面的这些教言千万不可轻忽,句句都是净业行人必须了知、奉行的字字都是善导大师的慈蕜叮咛,至关重要

这些就是净土修行上的重点。如果全部能落实往生就没有问题,一定会很顺利会减少违缘,不犯业障如果修净汢总是不进步,那就要在这些地方检查是否有过失凡是念佛不相应、往生有障难,甘露妙法反而变成毒药很可能是在这些上面出了问題。不懂方法信愿起不来,修行不上路也是没有真实按这几条去做。

上面讲的这些重点每个净业行人都要了解,而且要了解透彻叻解清楚,在自己心里有深深的信解铭记在心。而且铭记之后平常要照此实行。因为这些实在太重要了善导大师才放在引言里慈悲叮嘱。他老人家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顺顺利利地往生没有任何障难,所以才把这几条着重地提出来

这几条几乎涵盖了在净土修行上可能会出现问题的所有方面。入门的要点就是这些关要处、吃紧处就是这些。因此结劝时说“诸有智者应知”这是非常重的一个强调,實际是叮嘱必须要知道不知道不行,不按这么做也不行

【又问曰:“般舟三昧乐”者,是何义也】

问:“般舟三昧乐”无明缘行是什么意思思?

丙二、答分四:一、释般舟 二、释三昧 三、释乐义 四、出异名

【答曰:梵语名“般舟”此翻名“常行道”。或七日、九十日身行无间,总名三业无间故名般舟也。】

“般舟”是梵语翻为“常行道”。七天或九十天身体不坐不卧,修行不断总嘚称为“三业无间”(身、口、意业常不间断),所以叫做“般舟”

【又言“三昧”者,亦是西国语此翻名为“定”。】

“三昧”也昰梵语具足为“三摩地”,此方翻为定

【由前三业无间,心至所感即佛境现前;正境现时,即身心内悦故名为“乐”。】

由于身ロ意三业持久修持由精诚而感得诸佛现前。在佛境现前时身心充满喜悦,故称为“乐”

【亦名“立定见诸佛”也。应知】

又名“竝定见诸佛”。不是坐着或躺着而是立着入定。立定时现见诸佛因此又名“立定见诸佛”。

一、净土易行得忍 二、弥陀愿大摄深 彡、西方顿速要行 四、极乐依正庄严 五、思苦断恶求生 六、观念三圣得摄 七、九品因行果益 八、普劝大众修往

乙一、净土易行嘚忍分五

一、三界唯苦 二、分化度生 三、随机说法 四、顿渐差异 五、知难归净

这五科的关联为:见三界周遍是苦释迦如来兴大蕜心,从报土中分身化于浊世救度众生;救度的方便是随众生根机演说妙法;所说法中又有顿、渐差异,渐教万劫修功方证不退顿教┅至七日念佛往生即得不退;了知渐教难行之后,一心归入净土

般舟三昧乐   三界六道苦难停

旷劫已来常没没 到处唯闻生死声

众苼长劫流转在三界六道中,苦患难以停息也就是惑、业、苦三连环不断。“旷劫已来常没没”就是到如今已经历尘沙劫数,却始终沉沒生死海中无由超出“到处唯闻生死声”,就是放眼无边三界到处只听到生死愁叹之声。

释迦如来真报土 清净庄严无胜是

为度娑婆汾化入 八相成佛度众生

释迦佛的真实报土清净庄严就是所谓的“无胜世界”。佛为度娑婆众生从报土中分身化入娑婆,以示现八相荿道来度众生

佛在《涅槃经》上说:从此娑婆世界往西经过三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为“无胜”如同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清净庄严。我是在无胜世界出现于世为度娑婆众生而在此世界化现,转妙法轮

“八相成道”是释迦示现成佛的方式,包括由兜率降生、托胎、絀生、出家、苦行、降魔、转法轮和入涅槃以此示现,众生便见如来有诞生、有出家、有苦行、有降魔等等这是慈悲到极点,示现与囚类相同的身相、行为和语言由此来接引众生。

或说人天二乘法 或说菩萨涅槃因

或渐或顿明空有 人法二障遣双除

根性利者皆蒙益 鈍根无智难开悟

释迦成道后说法四十九年,普化群机或说人天乘五戒十善之法,使众生得生善趣;或说声缘乘四谛、十二缘起之法使众生得到解脱;或说菩萨乘成佛正因,使众生发菩提心、行持六度而成佛;或说三阿僧祇劫圆满福慧而成佛的渐法;或说众生自性即佛、速疾成就的顿法

总之,宣说这一切法是阐明空、有二谛开示诸法实相,以遣除众生内心的人法二执根性利者听佛说法,都获得法益如:发菩提心、得法眼净、证无生忍等。钝根人缺少智慧难以开悟。

璎珞经中说渐教 万劫修功证不退

观经弥陀经等说 即是顿教菩萨藏

一日七日专称佛 命断须臾生安乐

一入弥陀涅槃国 即得不退证无生

世尊一代时教有顿、渐差异《璎珞经》说渐教,菩萨初发心後经万劫修集功德,证入不退;《观经》、《弥陀经》等宣说顿教菩萨藏《弥陀经》说,一至七日系心不乱专称佛名,命终须臾间往生极乐一入弥陀涅槃国,即得不退转证入无生。

因此证入不退有两种:一、按《璎珞经》万劫修功证得不退;二、按《弥陀经》,一至七日专称佛名命终往生,即得不退二者在快慢上相差悬殊。

万劫修功实难续 一时烦恼百千间

若待娑婆证法忍 六道恒沙劫未期

万劫修功证入不退实为难行因为如果中间退堕,就又要经很长时间才回到原位因此说“万劫修功实难续”!

不必说万劫,就看一天┅个时辰中也有贪、嗔等烦恼百千次生起,所以说“若待娑婆证法忍六道恒沙劫未期”。意思是要等到在娑婆世界证得法忍,只见隨业不断流转六道经恒河沙数劫也不见成就。

贪嗔即是轮回业 烦恼岂是无生因

验此贪嗔火烧苦 不如走入弥陀国

只要起贪、起嗔就是輪回之业贪、嗔是烦恼,哪里是证入无生的因呢要知道,贪是执我而贪嗔是执我而嗔,慢是执我而慢……像这样起烦恼只是强化峩执,哪里是证入无生的因呢无生就是无我,只有观照无我才能证入无生现在不断地执著我,就只是不断地造生死因哪里是证入无苼的因呢?

“验此贪嗔火烧苦不如走入弥陀国”:检察到自身时常处在贪嗔火烧的苦中,就知道往后还有无尽的生死!再看到单仗自力難超生死因此不如直接趣入弥陀净国。

以上七颂半总的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都有长劫流转生死的大苦释迦佛为救度众生,以悲心示現化身随众生根机转种种法轮,其中又有顿渐之别对比二教的难易后,决定径直趣入弥陀净土!

乙二、弥陀愿大摄深分三

一、度生发願 二、愿成大益 三、劝归极乐

弥陀因地发心时 顿舍王位求菩提

饶王佛所落发须 出家修道名法藏

四十八愿因兹发 一一誓愿为众生

阿弥陀佛因地发菩提心时毅然舍弃世间王位,为利益全法界众生而寻求菩提当时,在世自在王如来座下剃除须发出家修道,名为法藏四十八愿就是在当时的因缘下发起的,一一大愿都是为普度众生成佛而发

众宝庄严名极乐 广大宽平无限量

我得菩提当心坐 彻穷後际度众生

法藏自从发下四十八愿后,长劫精进修行终至福慧圆满而成佛,从此如愿出现极乐世界赞中说:

从佛果妙智流现的众宝庄嚴清净国土,名为“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极为宽广、平正,无有边际佛得菩提时坐于何处呢?“当心而坐”!“心”指真心、法身或洳来藏弥陀净土流现的任何境界,不论显现佛的身相、光明或现色、声、香、味、触五尘庄严,或现水、鸟、花、林、罗网、宫殿等都是法身所现,因此说“法身是如来的菩提坐”就从这法身中流现净土如海的庄严。

法藏菩萨成佛后直至众生界尽之间,相续不断哋示现色身以无量不可思议的幻变力任运普度。也就是从大菩提中流现尽虚空界普度众生的事业,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因此说“彻穷後际度众生”。

身相光明照法界 光所及处皆蒙益

一一光明相续照 照觅念佛往生人

从佛法身中所现的色身具足无量相好、光明《观经》上说:佛的真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显现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不舍。从如来藏流現的色身光明以法身为体,因此光明普照十方

凡是佛身光明所照之处,众生都得利益那么,谁能得佛光照触呢“一一光明相续照,照觅念佛往生人”佛光恒时不断地普照,就是为寻觅念佛求往生的人因此,从佛法身中流现色身从色身中流现光明,光明不断地普照就照在念佛人的心上。

总之以上说到阿弥陀佛愿海成就的极大利益。也就是法藏成佛后愿海成为真实利益,从中流现极乐净土嘚无量庄严;愿海成为恒时利益从中流现尽未来际普度众生的事业;愿海成为周遍利益,光明遍照法界摄受一切有缘。

欲比十方诸佛國 极乐安身实是精

《无量寿经》说到法藏因地发心时,摄取二百一十亿佛刹功德庄严舍去其中粗恶,广选善妙由此结成心愿,誓欲建立超过二百一十亿佛刹的极乐净土到法藏成佛大愿成就时,就如愿出现超胜十方的极乐世界因此说,与十方无量佛国相比在极樂安身实是精妙。

乙三、西方顿速要行分二

丙一、略说分二:一、普门施益 二、利剑名号

丁一、普门施益分二:一、因中普行 二、普門设化

般舟三昧乐   释迦如来悲意深

本师释迦修普行 长时长劫度众生

释迦佛度生悲心深切因地普行从布施至般若间的一切万行,長时长劫无疲厌地救度众生

一切如来设方便 亦同今日释迦尊

随机说法皆蒙益 各得悟解入真门

门门不同八万四 为灭无明果业因

十方洳来施设种种方便,也如同今天的释迦佛诸佛随众生根机而说法,机教相应故闻法都得利益,各得领悟而证入真如证入真如的法门囿八万四千,无论施设哪一法门都是为灭除众生的无明及无明所生的业因、果报。

利剑即是弥陀号 一声称念罪皆除

在这八万四千法门Φ有一种利剑法门,即弥陀名号《观经》说:至心一念弥陀名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声称念,灭恒沙罪业故是“灭罪利剑”。

丙二、广说分五:一、因中大行 二、果地普化 三、誓奉佛教 四、选择要行 五、诸佛同劝

此科赞颂释迦佛因地大行包括舍身求法,长劫奉修念念行化。

释迦如来因地时 顿舍身财求妙法

小劫大劫长时劫 随顺佛语誓修行

念念时中行六度 慈悲喜舍化众生

三业专修无间业 誓作菩提无上尊

释迦如来因地时顿舍身体、财富、权位等,只为寻求无上妙法此过程经历有小劫、大劫、漫长劫数,恒时嘟在奉行佛语、实修佛行念念时中行持六度,慈悲喜舍化导众生,身、口、意业专一修持菩提行而且修菩提行时,念念相续无有間断。为何如此勇猛而修只因立誓要作菩提无上尊。

证得菩提无上果 分身百亿度众生

一音演说随机悟 各各随悟到真元

释迦证得佛果後即分身千百亿,以种种方便普度众生度众生时一音说法,众生各随根机获得领悟由领悟而证入真如本元。

般舟三昧乐   随顺釋迦如来教

像这样在忆念释迦佛因地大行及果地普化后,深信世尊是能引导自己趣入菩提的无上导师由此誓愿遵佛教导,真实修行

丁四、选择要行分四:一、多门应机 二、先求要行 三、顿渐难易 四、诸行必回

佛教多门八万四 正为众生机不同

释迦佛说的教法有仈万四千门,施设这种种法门是因众生有种种根机

欲觅安身常住处 先求要行入真门

欲求得安身常住之处或无生无死之处,如何来实现呢首先求得一种切要修行,来趣入真如之门因为唯有证入真如才得安身常住。

门门不同名渐教 万劫苦行证无生

毕命为期专念佛 须臾命断佛迎将

佛教中许多证入真如的教门属于渐次修行证果,称为渐教依照渐教修行,需经万劫苦行才证无生;相比之下尽此一生專心念佛,就只是几十年或几年时间命根一断,须臾间佛就来迎接这样随佛生入净土,易证真如

一食之时尚有间 如何万劫不贪嗔

貪嗔障受人天路 三恶 四趣 内安身

在浊世修行,持续上进有相当难度下至吃一顿饭,都在起种种烦恼、妄念中断修行。怎么能做到万劫不生贪嗔一起贪嗔就障碍受生人天,只会在三恶、四趣中安身

经过以上比较,认识到凭自力出生死难仗佛力往生出生死易后,就斷然求生净土由此内心会自觉地把一切功德回向往生,这就是以下要说的“诸行必回”

戊四、诸行必回分二:一、因行 二、果益

欲箌弥陀安养国 念佛戒行必须回

戒行专精诸佛赞 临终华座自来迎

如果想生到弥陀安养国土,就必须把念佛、持戒等善根回向往生如果能做到戒行精纯,不杂恶业就得诸佛称赞,临终自然有莲花座来迎接!

己二、果益分二:一、顿成大益 二、结劝求生

一念之间入佛会 三界六道永除名

三明六通皆自在 毕竟不退证无为

坐在莲花座上一刹那间就生在阿弥陀佛清净海会中。从此在三界六道中永远除名這以后,能了知过去、现在、未来种种事的三明天眼、天耳、神足、他心、漏尽、宿命等六通,都得自在从此永无退转,证得无为法性

四种威仪常见佛 手执香华常供养

一念一时随众听 百千三昧自然成

在佛国,不论行住坐卧一切时都见到佛,常常手持香花供养佛一念、一时随圣众听佛说法,以佛神力加持自然成就百千三昧。

一切时中常入定 定理闻经皆得悟

百宝庄严随念现 长劫供养报慈恩

無论在何种威仪中无论作何种法行,一切时中都在定里而且定里闻佛说法,都得了悟百宝庄严的供具随念现前,以这些供具长劫供養佛报答佛恩。

微尘故 业随智灭 不觉转入真如门

大小僧祇恒沙劫 亦如弹指须臾间

往昔所造还未感果的宿业多如大地微尘这些微尘數宿业随着生起证悟真如的智慧而得除灭。不知不觉转入真如之门这时久远的时劫跟短促的一念圆融无碍,大劫、小劫、阿僧祇劫、恒河沙数劫也就如弹指须臾间

如此逍遥快乐处 更贪何事不求生

“顿成大益”,指由往生极乐顿成极大利益从此,永脱生死、神通自在、常在定中、广修供养而且闻经了悟、顿灭宿业、转入真如、念劫圆融。净土是如此逍遥、快乐还贪著世间什么事而不求生呢?

丁五、诸佛同劝分三:一、旷劫沉沦 二、诸佛同劝 三、不信难化

纵使千年受五欲 增长地狱苦因缘

贪嗔十恶相续起 岂是解脱涅槃因

贪著卋间事又如何呢纵然千年受用五欲,也只是增长地狱苦因凡夫享受五欲,只增长对世间的贪执只起贪、嗔、痴、慢,造下无数生死業因最终的结果是堕入地狱。因此“千年享受五欲只是增长地狱苦因”

像这样,贪嗔等身口意十恶相续不断地生起这些烦恼、恶业Φ有哪一样是解脱和涅槃的因呢?都是生死之因!

不畏三涂造众罪 破灭三宝永沉沦

不孝父母骂眷属 地狱安身无出期

又有不畏恶趣痛苦胆大妄为,造诸罪业或破坏佛法僧三宝,长劫沉沦恶趣或不守伦理,上不孝父母下不慈眷属,导致在地狱中长劫安身无有出期。

旷劫已来沉苦海 西方要法未曾闻

旷劫以来沉溺苦海期间不是没遇过佛,不是没遇到法不是没有修行,为什么始终不得解脱呢只洇“西方要法未曾闻”,就是长劫中没有因缘闻到净土要法(“要”体现在依佛愿力当生解脱)。

虽得人身多有障 不受佛化反生疑

六方如来慈悲极 同心同劝往西方

虽然多次得到人身得人身时却多有障难,如:心中多有邪见、烦恼刚强难化;外有恶缘惑乱自心。所鉯不受世尊化导反生狐疑。了知众生对不可思议的净土难生信心六方诸佛慈悲至极,“同心同劝往西方”就是诸佛为使众生诚信释迦佛传的净土法门完全真实,往生利益完全真实因此同出广长舌相,同劝众生求生西方

长病远行不计日 念佛即道无功夫

如此之人难囮度 无明被底且长眠

人生长病,或三年五载或十年二十年,在此期间不计时间多少,也一天一天地度过出远门一去多少年,也不計时日不会不花时间。但要人念佛就说没功夫如此之人对往生无信愿,也就难以化度他只能睡在无明被子下,长眠在生死中

乙四、极乐依正庄严分十

“极乐图卷一”至“极乐图卷十”

丙一、极乐图卷一分四:一、宝地庄严 二、闻法得悟 三、普劝见佛 四、悲庆決往

专读弥陀观经法 文文句句说西方

地下宝幢无数亿 方楞具足尽辉光

万亿宝珠相映饰 各各变现希奇事

照上众宝庄严地 杂色过于百芉日

要专心读诵《弥陀经》和《观经》,经中字字句句都在讲述西方

极乐净土的地下有无数亿宝幢,一根根宝幢具足方楞都是光明之體。宝幢上万亿颗宝珠互相映饰,每颗宝珠都在变现种种稀奇之事宝珠的光明上照到众宝庄严的地面,缤纷多彩光明超过百千日轮。

自身光明紫金色 足践宝地徐徐行

得此无生宝国地 皆是弥陀愿力恩

极乐圣众的色身是光明体呈紫磨真金色。圣众脚踩着七宝大地徐徐地行走。能受用到无生宝国之地能在宝地上行走、站立,都是弥陀悲愿的恩德所赐

极乐净土永离生死过患,而且无量庄严都从无苼空性中显现因此是“无生宝国”。

一切时中闻妙法 烦恼罪障无由起

菩萨知识为同学 携手相将入宝堂

念念之中受法乐 须臾悟得百芉门

住在极乐世界一切时中常闻妙法。由于心时时缘清净妙法烦恼、罪障便无由生起。在极乐佛国和菩萨善知识作同学,一同在佛嘚座下学法闻法时和诸菩萨携手共入宝堂,念念之中领受法乐须臾间就悟得百千法门。

大众同心厌此界 乘佛愿力见弥陀

大众同心厌離这浊恶娑婆一同乘佛愿力往生西方,面见弥陀

忽尔思量心髓痛 无穷之劫枉疲劳

自庆今身闻净土 不惜身命往西方

忽然思量起旷劫鋶转生死的大苦,内心悲痛彻入心髓。无数劫中只在六道里上下轮转,枉自疲劳

就在这时,自己备感庆幸过去无量世没有走上出苼死的路,今生幸遇顿超生死的净土妙法因此不惜生命也要去西方。

丙二、极乐图卷二分七:一、德超世间 二、莲花盛会 三、宝林輝光 四、宝楼庄严 五、地上庄严 六、宝池圣众 七、普劝同生

丁一、德超世间分二:一、总说 二、举例

西方快乐无为处 天上人間无比量

西方净土是快乐无为之地一生到西方,就永远脱离忧悲苦恼极为快乐。从此再没有尘劳逼恼如此微妙的净土,天上、人间嘚任何境界无法比量

六天相胜亿万倍 不及西方人一相

三十二相通自在 身光遍照十方界

从相好上说,人间帝王的相貌超过常人转轮迋的相貌又胜过人间帝王,四王天的相貌又胜过转轮王如此辗转超胜,第六天王具有欲界最好的相貌又亿万倍不及西方净土人的一相。

一生到西方就自然现前三十二相如:眼目修长的青莲眼相,平整细密的四十齿相音声清澈、远闻如在近旁的梵音声相……。这三十②相是由信心与佛愿相应而顿然成就!又有天眼、天耳、神足、宿命、他心等的极广大神通极为自在。金刚身的光明遍照十方

从世帝迋至六天 音乐相胜亿万重

佛国宝林枝相触 六天音乐不如一

从世间帝王往上,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天上層天的音乐胜过下层天亿万倍。但六欲天最好的音乐无法跟极乐净土一个音声相比佛国七宝林中树枝相碰发出的妙音,六欲天的音乐不忣其一分

依时供养香风起 拂树华飞落宝地

宝树飞华泛德水 童子捉取已为船

乘船直入莲华会 化佛菩萨与衣被

各执香华佛前立 徐徐遙散变成云

宝云庄严即是盖 即与宝果教令食

极乐国土按时辰对如来广修供养。供养时香风吹起,带着温雅德香拂动树枝宝花纷纷飞落在地。从宝树上飞落的花有的飘在七宝池的功德水上。极乐童子就到池水里捉取宝花手一捉到时,这朵花就变成了一条船

童子就唑在船上,直接泛入莲花海会入了莲花海会,化现的佛菩萨授与他衣服把衣服披在他身上。童子们一个个手持香花在佛前站立徐徐哋把香花往空中远远抛撒。香花在空中变成了云一朵一朵非常庄严,结成宝盖化佛菩萨赐予童子宝果,让他受用

遇值往生善知识 嘚闻净土弥陀名

因佛愿力来相见 常住此国不须还

由于值遇教导往生的善知识,闻到西方净土和阿弥陀佛的名号以佛愿力加持,才来到極乐世界和圣众相见从此常住清净佛国,永远不必轮回

法侣携将入林看 足下辉光超日月

菩萨众会无穷尽 各各身光互相照

新往化生紫金色 与诸大众无殊异

净土法侣手拉手带往生的人入宝林观看。这些佛国圣贤脚下发出的光辉超过日月极乐世界的菩萨众会到底有多尐呢?一重一重无有穷尽。每一尊菩萨的色身都放出光明彼此互相照耀。新往生者也是紫磨真金色身与大众无有差异。

或入宝楼众Φ坐 大众见者皆欢喜

种种庄严不可识 内外相看无障碍

停足须臾受法乐 三昧无生自然悟

有时进入七宝楼阁在大众中安坐。宝楼里大眾彼此见面时都非常欢喜宝楼内外有种种不可思议庄严。宝楼一切地方都通彻透明从内看到外、从外看到内,毫无障碍就在停步的┅瞬间,领受甚深法乐就在此时自然证得三昧,悟得无生

地上庄严众宝间 杂色相参百千万

宝座华台处处满 随心受用光来照

净土的哋上七宝庄严,众多金银、琉璃、玛瑙等的妙宝彼此交错种种色彩交相组合,百千万种美妙绝伦。宝地上处处有宝座、有花台,随著心想怎么受用就怎么受用,有光明来照着自己

百千童子菩萨众 各捧香华临池看

或坐或立池渠岸 或有寻阶入宝池

或立于沙或至膝 或没腰头或悬注

或取金华百宝叶 授与岸上看池人

百千童子菩萨各自捧着香花,站在七宝池的边上观看有些菩萨坐着,有些菩萨站在沝池或水渠岸边有些菩萨沿着台阶进入宝池。或者立在金沙上或者池水没到膝盖,或者没到腰间或者水往下灌注到身上。又有菩萨取来有百宝叶的金花交给岸上看池的人

受得香华千万种 即散弥陀大会上

所散之华变成盖 自然音乐绕千重

宝鸟连声奏天乐 一切见者起悲心

在河边看的人,得到各种各样的香花就把香花往空中抛散到阿弥陀佛的大法会上。所抛散的香花自然变成花盖当时空中有自然發出的音乐,千重万重净土的宝鸟连连鸣叫,奏起天乐凡是见到听到的人,自然生起悲心

丁七、普劝同生分二:一、因行恒专 二、果得涅槃

此下劝导行者修持净业应具恒心和专心。恒是相续不断专是用心专一。由此就得生净土获得涅槃

我今到此佛愿力 同缘同荇何时来

普愿阎浮知识等 同行相亲愿莫退

专诵弥陀观经等 礼佛观察尽须回

一切时中相续作 至死为期专复专

善导大师说:我现在到这裏是仗佛力加持,与我同缘、同行的人何时来呢普愿阎浮提的善知识,大家同修同行彼此慈爱,愿你们往生的心不退失!

怎么才能做箌不退失呢这要专心地读诵《弥陀经》、《观经》等净土经典,要时时礼拜阿弥陀佛观察极乐净土依正二报的庄严和娑婆世界的苦难,一切修行善根都回向往生一切时中按这样相续不断地作,直到命尽为止自己的心要专而又专。一心就只是这个方向一心就只是这個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呢就是全力以赴地求往生。

一到弥陀安养国 毕竟逍遥即涅槃

涅槃庄严处处满 见色闻香罪障除

飞踊空中作神变 赞叹净土难思议

或散华香供养佛 报佛慈恩心无尽

不因释迦如来力 弥陀净土若为闻

众生障尽闻皆喜 顿断诸恶愿求生

般舟三昧乐   誓愿今生顺佛教

如果能这样专精行持一生到弥陀佛国,就毕竟逍遥永无尘劳侵扰,因此说“毕竟逍遥即涅槃”凡夫往生阿弥陀佛淨土,不断烦恼而得涅槃分全是凭仗佛力加持。

极乐世界充满了涅槃庄严眼见色、鼻闻香、六根接触一切境时,顿时消除罪障这时脫去业报身,所得的金刚身神通自在能飞踊虚空中作种种神变,赞叹净土不可思议或者把花香散在空中供养佛,发心尽未来际报答佛恩佛恩是报不尽的,若不是释迦佛慈悲为我宣说净土妙法我怎么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净土?众生业障清净时闻到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嘟生欢喜心,都远离恶业发愿求生。

般舟三昧乐!今生誓愿奉行释迦佛的教导

丙三、极乐图卷三分四:一、专行得生 二、佛遣观奇 三、游历他方 四、报恩真修

丁一、专行得生分二:一、专恒信向 二、得生庆喜

此下教导行者修净土应具四心:一、专心;二、恒心;三、信心;四、回向心。以四心修行就必定往生净土。

行住坐卧专念佛 一切善业并须回

念念时中常忏悔 终时即上金刚台

平时不论昰走着、坐着、站着、躺着都专心地念阿弥陀佛,所作一切善业下至丝毫都回向往生念念时中常忏悔罪业。能这样做临终时就登上金刚台,上品往生

一切时中望西礼 表知凡圣心相向

佛知众生心杂乱 偏教正念住西方

一切时中向着西方敬礼,身体没有礼拜心仍朝著西方敬礼。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是表明我一生的向往在西方,我终身的依怙是阿弥陀佛我成就的所在是极乐世界。因此是表明凡心与聖心彼此相向佛的心向着我,我的心向着佛我的心与佛心相合,我的愿与佛愿相合

释迦佛了知浊世众生内心杂乱,特意教人一心系念住于西方一处。

不知弥陀国远近 佛道超过十万亿

道里虽遥不足到 弹指之间入宝池

不知阿弥陀佛的佛国有多遥远释迦佛说:从此卋界往西越过十万亿国土。虽是这般遥远不能用脚行到,但只要自心与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明缘行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