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成语公长治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一些成语_作文400字_成语典故素材_第一范文网
& 出自论语的一些成语
出自论语的一些成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犯上作乱巧言令色吾日三省吾身言而有信温良恭俭让和为贵一言以蔽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从心所欲(随心所欲)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义勇为是可忍,孰不可忍既往不咎尽善尽美朝闻夕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父母在,不远游朽木不可雕听其言,观其行无欲则刚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愚不可及轻裘肥马文质彬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临事而惧三月不知肉味生而知之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空空如也循循善诱欲罢不能逝者如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登堂入室(升堂入室)过犹不及克己复礼非礼勿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成人之美察言观色以文会友名正言顺一言兴邦欲速则不达临危授命(见危受命)以德报怨怨天尤人仁人志士杀身成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下不忍则乱大谋当仁不让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分崩离析血气方刚杀鸡焉用牛刀色厉内荏道听途说患得患失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学而优则仕天下归心出自论语的一些成语 相关内容:
一、 带“数字”成语二、 带“动物”成语三、 带“植物”成语 四、 带“人体”成语 五、 带“方位”成语 六、 带“色彩”成语 七、 叠字成语 八、 带“不”字成语九、 带“人”字成语 十、 带“想”的成语 十一、 带“多”的成语 十二、...
文言文特殊句式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难点之一,如果不能解决这难点,那么句子的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内容的理解也难以正确。如何突破此难点?从成语入手,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两棉花十张弓---从何弹(谈)起不识字的人看布告---老说一抹黑半夜里鸡叫---不晓瞎子望天窗---不明不白米汤里和盐---咸咸(含含)糊糊孙猴子封了个弼马温---不知官大官小初一夜里---处处不明哑巴比划,聋子打岔---说不清,听不明骑跑马吃烧鸡...
一、灯谜联难倒君臣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乾隆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佳节。到了元宵节这天,各式各样的彩灯挂满了御花园。
数字“3”在路上走呀走,翻了一个跟斗,又接着翻了一个―――谜底:三番两次餐厅的鱼不新鲜,简直是----“烂鱼”充数。下雨天骑机车最怕----前车之“溅”。
踩死蚂蚁也要验尸---认真过份了一个人拜把子---你算老几七岁伢儿看了八年牛---里手不过了三张纸画个人头---好大的脸丈母娘举砘子---好大劲元宵掉进锅里---说你是混蛋你心里更觉甜头上擦辣椒---红到顶了出了澡堂进茶馆---里外刷蛤蟆跳到脚...
闻鸡起舞 祖逖 养虎为患 项羽杀妻求将 吴起 纸上谈兵 赵括 超群绝伦 关羽 将功补过 钱缪 入木三分 王羲之 鞠躬尽瘁 诸葛亮 锦囊妙计 诸葛亮 不知所云 诸葛亮 初出茅庐 诸葛亮 得陇望蜀 岑彭 卧薪尝胆 勾践 兔死狗烹 勾践 不学无术 霍光 髀...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查看更多>>《宪问篇》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原句:《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没齿无怨】——比喻永无怨言。
原句:《论语·宪问》:“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见危授命】——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原句:《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谲而不正】——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原句:《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一匡天下】——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原句:《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披发左衽(rèn)】——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原句:《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匹夫匹妇】——平民男女。泛指平民。
【匹夫沟渎】——指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
【匹夫小谅】——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
原句:《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之也。”
【文子同升】——指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
原句:《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
曰:‘可以为文矣。’”
【思不出位】——思:考虑;位:职位。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比喻规矩老实,守本分。也形容缺乏闯劲。
原句:《论语·宪问》:“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夫子自道】——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原句:《论语·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以德报怨】——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以直报怨】——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以德报德】——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原句:《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原句:《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原句:《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深厉浅揭】——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
原句:《论语·宪问》:“深则厉,浅则揭。”
【老而不死】——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述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原句:《论语·宪问》:“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卫灵公篇》
【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原句:《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君子固穷】——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原句:《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无为而治】——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原句:《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参前倚衡】——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象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泛指一举一动,一切場合。
原句:《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求生害仁】——指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
【杀身成仁】——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成仁取义】【取义成仁】——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原句:《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原句:《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原句:《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好行小慧】——好:喜欢;行:施行;惠:仁慈。指喜欢给人小恩小惠。
原句:《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群而不党】——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原句:《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以言举人】——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以人废言】【因人废言】——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原句:《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
原句:《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原句:《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众好众恶】——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
原句:《论语·卫灵公》:“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师,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原句:《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敬事后食】——指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
原句:《论语·卫灵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原句:《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道不相谋】【不相为谋】——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原句:《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求出自《论语》的成语?
求出自《论语》的成语?
09-03-10 &
一:《学而》篇 (16个) 1.1.1 学而时习之 《新成》p504 1.1.2 不亦乐乎 《成》 p67 1.2.3 犯上作乱 《成》 p176 1.3.4 巧言令色 《成》 p478 (重出,参后5.25) 1.4.5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成》 p806 (朱熹批注) 1.6.6 行有余力 《新成》p496 1.7.7 言而有信 《成》 p727 1.8.8 知过必改 《新成》p591 (此篇与后篇9.25重出) 1.9.9 慎终追远 《新成》p380 1.10.10 过化存神 《成》 p241 1.10.11 温良谦恭让 《新成》p457 (朱熹批注;另见&孟子.尽心上&) 1.12.12 小大由之 《成》 p695 1.14.13 贫而乐道 《新成》p306 1.15.14 切磋琢磨 《成》 p479 (原句出于&诗经.卫风.淇澳&) 1.15.15 精益求精 《成》 p327 (朱熹批注) 1.15.16 告往知来 《新成》p148 二:《为政》篇 (15个) 2.1.1 北辰星拱 《新成》p18 2.1.2 众星拱北 《新成》p602 2.2.3 一言以蔽之 《成》 p768 2.4.4 而立之年 《新成》p115 2.4.5 不惑之年 《成》 p51 2.4.6 知命之年 《成》 p838 2.4.7 从心所欲 《成》 p117 2.5.8 因材施教 《成》 p789 (朱熹批注;另参后6.21也为朱熹批注) 2.11.9 温故知新 《成》 p654 2.14.10 周而不比 《成》 p854 2.11.11 比而不周 《成》 p30 2.16.12 异端邪说 《新成》p548 2.19.13 举直错枉 《成》 p335 (与&颜渊&篇12.22中同出) 2.22.1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新成》p344 2,24.15 见义勇为 《成》 p304 三:《八佾》篇 (9个) 3.1.1 是可忍,孰不可忍 《新成》p396 3.9.2 杞宋无征 《成》 p462 3.11.3 了如指掌 《新成》p254 3.16.4 力不同科 《成》 p365 3.17.5 告朔饩羊 《成》 p228 3.20.6 乐而不淫 《成》 p336 3.21.7 成事不说 《成》 p95 3.21.8 既往不咎 《成》 p292 3.25.9 尽善尽美 《成》 p322 四:《里仁》篇 (13个) 4.5.1 颠沛流离 《成》 p146 (也作流离颠沛,参〈成〉p379) 4.6.2 心有余而力不足 《新成》p492 4.7.3 观过知仁 《成》 p232 (另参&新成&p160) 4.8.4 朝闻夕死 《成》 p831 4.9.5 恶衣恶食 《成》 p167 (另参&新成&p115) 4.15.6 一以贯之 《成》 p769 4.17.7 见贤思齐 《成》 p303 4.17.8 反躬自省 《新成》p121 4.18.9 劳而不怨 《成》 p357 (参后&尧曰&篇-2,相同,以后不再出) 4.19.10 父母在,不远游 《新成》p131 4.19.11 游必有方 《新成》p560 4.20.12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成》 p770 4.24.13 讷言敏行 《新成》p291 五:《公治长》篇 (8个) 5.10.1 朽木不雕 《成》 p714 5.10.2 朽木粪土 《成》 p714 5.15.3 不耻下问 《成》 p47 5.17.4 善与人交 《新成》p372 5.20.5 三思而行 《成》 p531 5.21.6 愚不可及 《成》 p809 5.23.7 不念旧恶 《成》 p58 5.24.8 掠美市恩 《成》 p391 (朱熹批注) 六:《雍也》篇 (16个) 6.3.1 迁怒与人 《新成》p321 6.4.2 裘马轻肥 《新成》p337 6.11.3 一箪一瓢 《成》 p747 6.11.4 箪食瓢饮 《成》 p133 6.11.5 泰然处之 《新成》p416 (朱熹批注) 6.11.6 处之泰然 《成》 p106 6.12.7 中道而废 《新成》p599 6.14.8 行不由径 《新成》p495 6.18.9 文质彬彬 《成》 p656 6.22.10 敬而远之 《成》 p329 6.22.1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 p60 6.22.12 先难后获 《成》 p685 6.22.13 乐山乐水 《成》 p740 6.26.14 从井救人 《成》 p116 6.29.15 中庸之道 《新成》p599 6.30.16 能近取譬 《成》 p429 七:《述而》篇 (19个) 7.1.1 述而不作 《成》 p580 7.1.2 信而好古 《新成》p494 7.2.3 学而不厌 《成》 p719 7.2.4 诲人不倦 《成》 p277 (后7.34同出,不重复) 7.8.5 举一反三 《成》 p335 7.8.6 一偶三反 《成》 p769 7.11.7 用行舍藏 《成》 p799 7.11.8 暴虎冯河 《成》 p25 (原出&诗经.小雅.小旻&) 7.11.9 死而无悔 《新成》p408 7.11.10 临事而惧 《新成》p254 7.14.11 不知肉味 《新成》p47 7.15.12 求仁得仁 《成》 p495 7.16.13 富贵浮云 《成》 p203 7.19.14 发奋忘食 《成》 p171 7.19.15 乐以忘忧 《新成》p246 7.20.16 生而知之 《新成》p381 7.20.17 怪力乱神 《新成》p159 7.22.18 三人行必有 师 《成》 p530 7.22.19 择善而从 《成》 p824 八:《泰伯》篇 (12个) 8.3.1 战战兢兢 《成》 p827 (原出&诗经.小雅.小旻&) 8.3.2 临深履薄 《成》 p375 (原出&诗经.小雅.小旻&) 8.5.3 犯而不校 《成》 p176 8.6.4 六尺之孤 《成》 p380 8.6.5 大节不夺 《新成》p87 8.7.6 任重道远 《成》 p513 8.7.7 身体力行 《成》 p548 8.7.8 一息尚存 《新成》p534 8.7.9 死而后以 《成》 p585 8.9.10 家喻户晓 《成》 p295 8.13.11 守死善道 《成》 p575 8.14.1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成》 p68 (另参14.26,同出) 九:《子罕》篇 (17个) 9.5.1 斯文扫地 《新成》p407 (另参&成&p588,成语相同而出处不同) 9.8.2 空空如也 《成》 p346 9.11.3 循循善诱 《成》 p722 9.11.4 欲罢不能 《成》 p813 9.13.5 善贾(价)而沽 《成》 p540 9.14.6 待价而沽 《成》 p131 9.17.7 逝者如斯 《新成》p396 9.17.8 川流不息 《成》 p108 9.17.9 不舍昼夜 《新成》p41 9.19.10 积少成多 《成》 p285 (朱熹批注,原出&尚书&) 9.22.11 苗而不秀 《成》 p407 9.22.12 秀而不食 《成》 p715 9.23.13 后生可畏 《成》 p260 9.23.14 年富力强 《成》 p431 (朱熹批注) 9.26.15 匹夫不可夺志 《成》 p446 9.28.16 岁寒松柏 《成》 p597 9.29.17 勇者不惧 《新成》p558 十:《乡党》篇 (4个) 10.0.1 待人接物 《成》 p131 (朱熹对&乡党&篇的评价批注,故编为10.0.1) 10.2.2 侃侃而谈 《成》 p341 10.8.3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新成》p390 10.8.4 适可而止 《成》 p572 十一:《先进》篇 (9个) 11.14.1 一仍旧贯 《成》 p760 11.14.2 言必有中 《成》 p727 11.15.3 升堂入室 《成》 p552 (另参“登堂入室”〈成〉p142) 11.16.4 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成》p561 11.16.5 过犹不及 《成》 p242 11.17.6 鸣鼓而攻之 《成》 p416 (也作“群起而攻之”,&成&p502) 11.25.7 理屈词穷 《成》 p364 (朱熹批注) 11.26.8 一日之长 《新成》p531 11.26.9 舍己为人 《成》 p545 (朱熹批注) 十二:《颜渊》篇 (16个) 12.1.1 克己复礼 《成》 p344 12.2.2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成》 p291 12.4.3 内省不疚 《成》 p429 12.5.4 死生有命 《成》 p589 12.5.5 四海之内皆兄弟 《成》 p590 12.7.6 足食足兵 《新成》p616 12.7.7 必不得已 《成》 p31 12.8.8 驷不及舌 《成》 p592 12.8.9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新成》p535 12.9.10 通力合作 《成》 p621 (朱熹批注) 12.12.11 片言折狱 《成》 p448 12.16.12 成人之美 《成》 p92 12.19.13 草偃风从 《成》 p79 12.19.14 风行草偃 《成》 p190 12.20.15 察言观色 《成》 p81 12.24.16 以文会友 《成》 p782 十三:《子路》篇 (10个) 13.3.1 名正言顺 《成》 p412 13.7.2 鲁卫之政 《成》 p384 13.15.3 一言兴邦 《成》 p768 13.15.4 一言丧邦 《成》 p767 13.16.5 近悦远来 《成》 p323 (另同“悦近来远”,&成&p819) 13.20.6 行已有耻 《新成》p496 13.20.7 言必信,行必果 《成》 p726 13.20.8 斗箾之器 《成》 p155 13.23.9 和而不同 《成》 p253 13.27.10 刚毅木讷 《新成》p145 十四:《宪问》篇 (18个) 14.3.1 危言危行 《新成》p451 14.7.2 禽犊之爱 《成》 p481 (朱熹批注;另参〈成〉p572舐犊情深,舐犊之爱、舐犊之私) 14.12.3 见利思义 《成》 p302 14.12.4 见危授命 《成》 p303 14.16.5 忍心害理 《成》 p512 (朱熹批注) 14.17.6 匹夫匹妇 《成》 p446 14.20.7 大言不惭 《成》 p129 (朱熹批注) 14.26.8 思不出位 《成》 p589 14.32.9 栖栖惶惶 《成》 p677 14.34.10 以德报怨 《成》 p777 14.34.11 以直报怨 《成》 p784 14.34.12 以德报德 《成》 p777 14.35.13 怨天尤人 《成》 p817 14.35.14 循序渐进 《成》 p722 (朱熹批注) 14.38.15 知其不可而为之 《成》 p839 14.39.16 硁硁之愚 《新成》p235 14.39.17 深厉浅揭 《成》 p549 (原出&诗经.邶风.匏有枯叶)? 14.42.18 如斯而已 《成》 p578 十五:《卫灵公》篇 (22个) 15.2.1 在陈之厄 《成》 p82 15.2.2 穷斯滥已 《成》 p492 15.5.3 无为而治 《成》 p467 15.9.4 成仁取义 《成》 p92 15.9.5 杀身成仁 《成》 p537 15.9.6 志士仁人 《成》 p846 15.10.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 p217 15.12.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成》 p509 15.17.9 言不及义 《成》 p727 15.17.10 好行小惠 《成》 p250 15.21.11 求人不如求己 《新成》p337 15.22.12 群而不党 《新成》p341 15.23.13 不以人废言 《成》 p66 15.23.14 以人废言 《成》 p780 15.23.15 因人废言 《成》 p790 15.25.16 直道而行 《成》 p841 15.27.17 小不忍则乱大谋 《成》 p695 15.34.18 大受小知 《成》 p128 15.36.19 当仁不让 《成》 p135 15.39.20 有教无类 《成》 p503 15.40.21 道不同不相为谋 《成》 p138 15.40.22 不相为谋 《新成》p44 十六:《季氏》篇 (8个) 16.1.1 社稷之臣 《新成》p376 16.1.2 危而不持 《新成》p451 16.1.3 虎兕出柙 《成》 p265 16.1.4 既来之则安之 《成》 p292 16.1.5 祸起萧墙 《成》 p281 16.1.6 衅起萧墙 《成》 p707 16.4.7 和颜悦色 《新成》p172 16.7.8 血气方刚 《成》 p721 十七:《阳货》篇 (14个) 17.1.1 时不 与 《成》 p563 17.4.2 割鸡焉用牛刀 《成》 p213 (另参&成&p536“杀鸡焉用牛刀”) 17.7.3 涅而不缁 《成》 p433 17.7.4 匏瓜悬空 《新成》p301 17.10.5 面墙而立 《成》 p406 17.12.6 色厉内荏 《成》 p535 17.13.7 同流合污 《成》 p622 (朱熹批注) 17.14.8 道听途说 《成》 p139 17.15.9 患得患失 《成》 p271 17.15.10 无所不至 《新成》p466 17.15.11 吮痈舔痔 《成》 p584 17.18.12 恶紫夺朱 《成》 p676 17.22.13 饱食终日 《成》 p22 17.22.14 无所用心 《成》 p668 十八:《微子》篇 (7个) 18.2.1 父母之邦 《成》 p201 18.2.2 枉道事人 《新成》p449 18.5.3 来者可追 《新成》p241 18.7.4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新成》p591 18.8.5 降志辱身 《成》 p307 18.8.6 无可无不可 《成》 p665 18.10.7 故旧不弃 《新成》p157 十九:《子张》 (5个) 19.6.1 博学笃志 《成》 p44 19.8.2 文过饰非 《新成》p457 19.12.3 有始有终 《新成》p563 19.13.4 学而优则仕 《新成》p504 19.25.5 生死荣哀 《成》 p554 二十:《尧曰》 (4个) 20.1.1 兴灭继绝 《成》 p707 20.2.2 惠而不费 《成》 p277 20.2.3 望而畏之 《新成》p450 20.2.4 不教而诛 《成》 p52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哀而不伤 [āi ér bù shāng][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解释: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爱礼存羊 [ài lǐ cún yáng][出自:《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 爱其礼。’” 解释: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爱素好古 [ài sù hào gǔ][出自:《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 老彭。” ] 解释: 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ài zhī yù qí shēng,wù zhī yù qí sǐ][出自:《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解释: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安老怀少 [ān lǎo huái shào][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释: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安富尊荣 [ān fù zūn róng][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解释: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解释: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杯水车薪 [bēi shuǐ chē xīn][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解释: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彼一时,此一时 [bǐ yī shí,cǐ yī sh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解释: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必由之路 [bì yóu zhī lù][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解释: 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b&答案补充&/b&既往不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犯上作乱 巧言令色 吾日三省吾身 言而有信 温良恭俭让 和为贵 一言以蔽之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朝闻夕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 朽木不可雕 听其言,观其行 无欲则刚 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愚不可及 轻裘肥马 文质彬彬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临事而惧 三月不知肉味 生而知之 三人行必有 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空空如也 循循善诱 欲罢不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 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哪些成语出自论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